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0 個月前
最難的是什麼?
你會想念那些人
尤其是你活了一百多年
我認識的那些人
大多數都已經死了
你過一輩子的秘密是什麼?
幸福、努力、鍛鍊
做自己的事
不期望別人為你做任何事
這些事讓你活了很長一段時間
我每天都在練習
每天?
是的
很好
有些老人家已經不太好了
是的
有些人忘記了一些事
有些人很沒用
需要別人幫忙
但我自己可以做任何事
你害怕死亡嗎?
不,我不害怕死亡
我感到非常健康和快樂
醫生說
也許你會在睡眠中死去
所以我不害怕
因為我的人生很好
很高興認識你
祝你人生愉快
我很驕傲
謝謝
不客氣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有空請看一下。 台灣政壇知名行政院長孫運璿,生前曾給兒子寫過一封信,這封信最近才流傳出來,並很快的流傳於各大網站,很多父親看後感觸很深,其實這信適合所有人看! [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 - 孫運璿送給兒子的備忘錄 我兒:寫這備忘錄給你,基於三個原則: ● 人生福禍無常,誰也不知可以活多久,有些事情還是早一點說好。 ● 我是你的父親,我不跟你說,沒有人會跟你說這些事? ● 這備忘錄記載的,都是我經過慘痛失敗得來的體驗,可以為你的成長省不少冤枉路。 以下,便是你在人生中要好好記住的事: (一)對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意,在你一生中,沒有人有義務要對你好,除了我和你媽媽。 至於那些對你好的人,你除了要珍惜、感恩外,也請多防備一點,因為,每個人做每件事,總有一個原因,他對你好,未 必真的是因為喜歡你,請你務必搞清楚,而不必太快將對方看作真朋友。 (二)沒有人是不可代替,沒有東西是必須擁有。 看透了這一點,將來你身邊的人不再要你,或許失去了世間上最愛的一切時,也應該明白,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三)生命是短暫的,今日你還在浪費著生命,明日會發覺生命已遠離你了。 因此,愈早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也愈多,與其盼望長壽,倒不如早點享受。 (四)世界上並沒有最愛這回事,愛情只是一種霎時的感覺,而這感覺絕對會隨時日、心境而改變。 如果你所謂的最愛離開你,請耐心地等候一下,讓時日慢慢沖洗,讓心靈慢慢沉澱,你的苦就會慢慢淡化。不要過分憧憬愛情的美,不要過分誇大失戀的悲。 (五)雖然很多有成就的人士都沒有受過很多教育,但並不等於不用功讀書,就一定可以成功。 你學到的知識,就是你擁有的武器,可以白手興家,但不可手無寸鐵,謹記! (六)我不會要求你供養我下半輩子,同樣地,我也不會供養你的下半輩子,當你長大可以獨立時,我的責任已經完結。 以後,你要坐巴士還是賓士,吃魚翅還是粉絲,都要自己負責。 (七)你可以要求自己守信,但不能要求別人守信, 你可以要求自己對人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對你好。 你怎樣對人,並不代表人家就會怎樣對你,如果看不透這一點,你只會徒增不必要的煩惱。 (八)親人只有一次的緣分,無論這輩子我和你會相處多久,都請好好珍惜共聚的時光,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 親人只有一次的緣分。 家,可以大、可以小;能夠遮風避雨就好。 家,可以吵、可以鬧;沒有恩怨情仇就好。 家,可以哭、可以笑;一家和樂開心就好。 家,可以窮、可以富;家人陪伴溫暖就好。 家,可以遠、可以近;記得回家的路就好。 家,可以老、可以舊;常回家陪爸媽就好。
    1 人回報2 則回應7 年前
  • 一個好友傳來的,值得學習! 怎樣盡量減少病痛,過得健康愉快? 我從55歲退休到今年94歲,已快40年了。我這些年一直身體很好。我是怎樣做到的呢? 1、知識就是健康,最好的保健醫是自己 人的健康由三個方面的因素形成,第一遺傳佔三分之一,第二是鍛鍊和養生,第三是生活習慣,例如抽煙喝酒熬夜都會損害健康。 人到70歲以後是老年。老人都一定要注意學習吸收醫學保健知識。 此外,要全面瞭解自己身體狀況,綜合分析自己的問題是什麼,摸索其中的規律。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 有些老年人沒有自己健康上的主心骨,動不動就看醫生,亂吃藥。其實醫生不過是聽你的陳述。再說各科醫生也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可能掌握你的全面情況。所以一定要靠自己,而不要盲目依靠醫生。 俗話說久病成郎中。我的體會是,身體是自己的,最好的保健醫其實只能是自己。冷暖痛癢只有自己最清楚,運動健身只有靠自己堅持,心理健康也只有靠自己調整。 任何企圖依靠在其他人身上養老的夢想都要落空,無論是再好的醫生、再負責任的保姆,或是再孝敬的子女,都不能去靠。 2、要有毅力,要做自己應該做的,而不是只做自己喜歡做的 我堅持生活自理,至今自己買菜、做飯、洗碗、散步、自己洗小件內衣。 我當然也累,也不方便,完全可以讓保姆為我做。但是只要一開始不做,以後就再也做不了了。我不到萬不得已就不開這個頭。這樣我一直堅持到目前,還是如此。 3、精神上要有境界,文化生活要豐富 現在老年人太寂寞,盼望兒女回家看望。國家都有「常回家看看」的法律規定,可是我不需要。 我關心時事,對文學、哲學、天文地理、戲劇體育都有興趣。我建立了自己的學習計劃和生活規律,每天忙忙碌碌,心裡很平靜充實。 你喜歡做什麼就去做,盡量把你的時間安排緊一點,每天都有自己的事情,都有完不成的工作。你就不會感到寂寞了。此外我還有個辦法,就是家裡不要太寂靜。要經常開著電視,就好像總有人與你說話,向你唱歌,你就不會感到孤獨。 我有三個孩子每周都回來看我。我兒子離我挺遠,我不希望他每周都來,就對我女兒說,你跟你哥哥說一下,不用每周都來,打個電話問問就行了。他後來就兩個禮拜回來一次。我平時過得很充實、愉快,不希望別人來干擾我。老年人要熱愛生活,關心時事,心胸開闊,心情舒暢。這樣遇到疾病就能頂得住。 第二目標 要爭取在人生的最後階段「走得快一點」,既減少自己的痛苦,也盡量避免給他人造成的負擔。人人都希望晚年走得快一些,但死生有命,這也可以事在人為嗎? 我認為,要想「走的快一點」,首先要做好「走」的思想準備,該走的時候乾乾脆脆、無牽無掛、了無遺憾。我來告訴你我的體會: 1、不怕死 我前年尿血,在三院檢查發現我左腎上有個腫瘤,可能是癌症,醫生和家屬都主張要做手術切除。我不同意。我說我已經92歲了。我將來走不一定是因為這個腫瘤。 即便是這個原因,動了手術後又會出現其他病。那何必呢?兩年來沒有任何感覺。 現在我乾脆就不去檢查了,也不管它變大了還是小了,愛怎樣怎樣。已經兩年了我一直與癌症「和平共處」。 現在既沒有什麼感覺,也沒有精神負擔,每天都生活得很充實,很有質量。任何事情只要想得開,就會戰勝它。當然如果將來真是癌症發作的話,後期會很疼,我就留一筆錢打止痛針。 我對女兒說,將來我昏迷了就不用打了,沒有知覺了還打它幹嘛,」走人」就完了嘛! 人的壽數到了,就要順其自然,犯了病還搶救他幹嘛?身體功能衰竭了,無疾而終,順其自然,這是福氣呀,你說是不是? 老來不怕死,就活得輕鬆,生活質量就高。我就是懷著這種心態一天一天活過來的。 事實證明越是不怕死,就越是死不了。我現在已經94歲了,而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72歲。哈哈,我覺得自己賺到的已經太多了! 2、不愛錢 許多老人越是到了晚年,越是錙銖必較,把錢摳的緊緊的。他們真是沒想明白呀。我現在每個月幾千元退休金,根本花不完。 所以孩子們來看我,我都自掏腰包請他們吃飯。兒女過六十歲生日,我每人送上一萬元。 我想,自己也就這幾十萬元的存款,等我死了兒女們繼承,他們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也不會感激我。 不如現在就拿出來給大家共享,弄個皆大歡喜,何樂而不為呢?哈哈! 3、放下自我 現在很多老人想問題只從自己出發,想來想去總覺得別人對不住自己。或是領導對不起自己,或是同事對不住自己,或是兒女對自己照顧不周,特別是兒媳婦又如何虧欠了自己。 內心總是不愉快,這又何必呢!要想得開,就一定要放下自我,換位思維。 你認為自己把兒女撫養大,兒女就應該回報你。兒女都有兒女的事情,哪有那麼多時間陪著你?回想一下你自己的父母在世時,你又曾去陪伴了多少?照顧了多少?我從不要求兒女來陪我。 我一個人生活的很有規律,說真的,他們來了我還有點嫌打亂了自己的計劃。所以一個人生活是常態,兒女來看你,是驚喜。這樣就不會心懷不滿,常感落寂了。 至於孫子輩兒,哈哈,不用我說,人家早就想也不想了!這是人類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嘛。 總之只有放下自我,才能戰勝死亡,充分享受生期。至於身後之事,兒孫自有兒孫福,不是我應該費心去想的! 有位網友說,這是他看到的關於「老年話題」,最靠譜,最科學,最好的文章。多好的老太太呀,這心態,這思想,這理念,哪哪都透著正能量,使人充滿了無限的希望。 朋友, 你是否也是這麼認為的呢?
    2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隨著國內疫苗數量增加,越來越多類別人員開放接種,也隨之出現許多害怕施打的聲浪。有些人認為「給我疫苗其餘免談!」、有些人則是被接連的「接種後死亡不良事件」嚇到不敢打。這種心態稱為疫苗猶豫(Vaccine hesitancy),在2019年就被WHO列為影響全球健康的10大威脅之一,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先理解這個現象。 疫苗猶豫是什麼? 出現與否三大關鍵 疫苗猶豫分成三個類別,前提是即便已有疫苗可以打,卻出現下列現象:雖然接受要打,但心中仍有不安,稱為被動接受;能拖就拖,或是只接受某種疫苗,稱為延遲接受;另外就是死都不打的類型,則稱完全拒絕。決定是否會出現疫苗猶豫有三大關鍵: 1. 信心:相信疫苗安全、信任打疫苗的體制,對於可能的不良事件處理也有信心。 2. 滿意:倘若目前感染疾病風險仍低,且疫苗並非必要手段時,可能就不會想要打疫苗。甚至想藉由群體免疫,自己就可以不用打疫苗。 3. 方便:是否可以簡單取得,距離近、便宜、不需等待。 全球皆有疫苗猶豫 在乎自己而非群體 疫苗猶豫並不是僅存在台灣,在世界上也並不少見。歐美國家的疫苗猶豫者統計起來有近一半,韓國與日本大概有一半以上都是疫苗猶豫者,疫苗猶豫現象與許多背景因素相關,包括文化、戰爭、民眾對政府信任度等,要解決這一現象,需要長遠的計畫。 要說服疫苗猶豫者,解釋疫苗對個體的幫助,遠比告知群體的好處有用。延伸來說,疫苗猶豫者可能較在乎的是自己,而非群體,因此用全體、國家、為別人想的大帽子扣在那些不想打疫苗的人身上,其實沒什麼用。 疫苗致死原因  過敏性休克與血栓 以AZ疫苗為例,在國外直接相關的致死原因,主要是注射完半小時內會出現的嚴重過敏性休克,另外則是在注射4-28天後出現的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後(TTS)所以這幾天傳出的死亡個案,普遍認知是「直接與疫苗相關」的機會不大,因為這兩種死因一個來超快、一個要等至少幾天以上。但未來是否會出現與疫苗相關的死亡個案,還是要持續觀察。 打不到疫苗  躲好躲滿也有效 在打疫苗前,評估好自我狀態很重要,指揮中心也強調近期身體有狀況,或是慢性病情不穩定者,要仔細考慮是否要暫緩施打,最好能與主治醫師諮詢。 若暫時打不到或是不適合打,今年6月初的英國研究也指出,其實做好完整自我防護,口罩確實戴好,並避免外出,保護力與接受完整2劑疫苗相當,但疫苗不是萬能的,打完疫苗並不保證不會染病,繼續落實防疫新生活依舊很重要。 想勸親友打疫苗  同理心最重要 民眾若想勸說親友接種,同理心很重要,每個人考量的點不同,不要以道德勒索的方式強迫對方,也不要誇大恐懼威脅對方。建議先表達自己的關心,在說服他之前,先完整聆聽他擔心的點,整理後回饋給他聽並做確認,讓對方知道你明白他的焦慮。 再依照個人情況,分析好處、壞處,並分享自己的決定。對於疫苗猶豫者,給予個人化的建議,比告知群體免疫好處來的有意義。最後,提醒不論如何選擇權仍在對方手上,即使勸說失敗,也不要影響彼此的感情,「希望愛依舊在」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一個設計師朋友的發文,我們可以讀讀,裡面很補血,確實是如此沒錯。讀完早點休息。晚安。 廢文王子的商業屁話 前兩天 跟我口中那位高富帥的朋友電話從半夜2:00聊到早上7:00。除了膽量被嚇了更大一步。太多太誇張的一些社會上的商業操作、天文數字、政商名流等等的。 我學到了一個觀念叫做:『資源互換』。雖然資源互換這件事大家都知道,不過要真正願意掏資源出來的人卻很少。每個人都把自己的資源抓得緊的跟什麼鬼一樣,又老想從別人身上得到好處,或者要別人先掏資源自己才要視情況給。 他跟我說大陸那邊的資源互換是真正在互換,確實每個人都想往上爬,想更比自己更好的人接觸,或者跟自己不同領域但同等級的人相處。但這樣其實很笨。 還好我的恩師,在我19歲的時候就罵過我:『你們台灣人都不懂得什麼叫做團結,你看我們韓國就是衝Samsung,我們韓國人在國外面對外人的時候,絕對都是先挺自己韓國人』。拜託 看到這邊不要說我恩師有啥偏見,我恩師很愛台灣,她也來台灣超久超久,在這邊落地生根也嫁給台灣人。她是在教我一些觀念。 而且其實她說的真的部分沒錯,我接觸過一些富二代,他們家的事業版圖都吃進大陸了,但他們給我的忠告是:『去大陸不能相信台灣人,會弄你的都是台灣人,台灣人自己弄台灣人』 你知道大陸那些人,是看見我朋友在經營公司,但可以做得更好。直接把他們公司內部的管理的方法,寄給我的朋友,讓他學 讓他看!!! 這件事情很恐怖!! 因為那個觀念是:『我今天找你設計了,我協助你的公司更壯大,如此,你幫我設計的東西,未來就會變成是現在一流的設計師幫我設計的,他們也得到相對的回饋利益』 這些觀念聽了很驚人,我們台灣人怎麼了??是因為教育的關係嗎?? 還是大家都只想自己強?? 我恩師還教導我:『政賢!! 當你起來的時候,你要設法把你身邊的人也拉起來,這樣你們才會一直在同一個水平,你們才能一直互相協助。這樣才會一起相互壯大,如果你只顧著你自己,你爬上去了,但那些沒爬上去卻還在你身邊的人,就像是溺死鬼。這時候你就像是一個救生圈,這些溺死鬼會死命地想抓住你,你浮不起來,會被溺死鬼給拖下去。你可以選擇脫離他們,但此時你的資源就慢慢減少,並且你很孤單』 真的不能學習自私,一直自私下去會成習慣,這是我在19歲學到的觀念。 很多朋友罵我,小飛~~ 你要有所保留;學習自私;有些人會害你的;有些人會私底下偷偷來的。確實,我被害過很多次。不過我的觀念是;『每個人長越大就越會保護自己,可那就裸體一樣,今天誰要先脫光?? 我等你脫 你等我脫 要耗多久的時間我們才能脫光?? 坦誠相見,彼此建立起很堅定的情誼,而且還可能花了很長的時間,最後也都沒有了。這樣不笨嗎?? 所以我選擇先脫光,林政賢我就是這樣,你要害就害,我被你害到代表我不夠強大會中你的招。所以我要檢討自己 為何會這麼弱』 我因為自己這樣的個性,真的被害的苦連天,不過 我也有嚐到甜頭。我比較容易交到一些真正很有本事的朋友。因為他們知道我已經被他們看透了,不用防我。而此時他們就也比較願意協助我,因為我們是更踏實的朋友,我能慢慢強壯走上更好的路 也真的都是因為他們給我的觀念或者協助與機會。 不過!!! 我從不打算利用他們。也超多人罵過我:『小飛俠~ 你身邊這麼多厲害的朋友,你為什麼不要去用呢?? 你好笨!!』 不!! 我一點都不笨!! 一但我去利用了,那我便失去了這個朋友,我失去了一個更長久的互相幫助的機會。我跟自己說的是,如何與他們互相協助??? 我給自己很大的壓力在:『我如何讓自己維持,並且成長,能與這些朋友們能夠一直在同一個水平上,如此我才一直有資格跟他們對話與互相協助』 所以我對自己的壓力很大,甚至我在前幾天的生日當天,去了一個朋友家喝酒。我喝醉了之後大斷片,隔天醒來發現我的拳頭好痛,我不知道猛捶了牆壁還是啥的。 朋友才說:『我一直在喊著自己的名字,然後一直捶地板』。我聽完說:『我是個相當有自信、也相當自卑的人,我應該是一直在罵自己怎麼這麼弱!! 在鞭策自己,明明都知道有些事情該去做 該怎麼做,卻一直沒去做 或做得夠好』 沒想到我喝到爛醉,完全沒意識時是這樣顯示出來我的這一面,還一直在責備自己 我一直有一個夢想:『我希望在我喪禮的時候,在我的喪禮上會出現很多讓人驚呼的人,在場的人會一直驚呼:什麼~ 林政賢認識他!!! 什麼!! 這個人願意來林政賢的喪禮!!!,這樣我的喪禮就變成了一個很有趣的PARTY了,大家沒空傷心』 我一直有一個習慣,就是在出門一定戴上耳機聽音樂,除了這是我與路人隔離的方式。我這陣子也想要利用這樣的特性,我想要利用音樂來協助我更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如果我現在難過了,那我就要放開心的音樂,我要做到能夠藉由我選擇的音樂來改變我的心態與情緒,如此 我才能讓自己更棒的去處理各種狀況』 有夠逼自己的吧~~ 是阿~~ 我確實是個在某些程度上標準很高,而且相當難搞的人.....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Bingo! 我剛剛跟一個26歲年輕人溝通很久… 又終於突破這位年輕人的心房了! 爽! 我: 帥哥,我問你唷! 你覺得韓國瑜這個人怎麼樣? 他: 他喔? 就是個落跑市長,很爛啊! 我: 可以請問一下是怎麼個落跑法? 他: 他市長當沒一年就選總統… 太無恥啦! 我: 那請問若選上總統, 服務對象是全國, 高雄當然也算在內…不是嗎? 又哪來的落跑? 請問他是落跑去菲律賓當總統嗎? 他:… 然後,他噸了一下又氣沖沖地問… 他: 可是他政見都跳票,都沒做事啊! 我: 你是說賽馬場,挖石油,迪士尼? 摩天輪那些? 他:對啊! 對啊! 簡直唬爛王一個! 我:那請問你, 你看過他去年, 選舉公報的十大政見了嗎? 他: 我是沒看過啊! 我: 那我拿給你看好了。 於是我PO一張圖去年… 韓國瑜選高雄市長時選舉公報的… 十大政見給他看! 並拿了韓國瑜在高雄做了哪些事的圖表… 也給他看過後… 在問他: 那我在請問你,他哪一樣沒去做的? 他:…… 然後他又噸了一下… 問我: 可是我剛講的那些,他就真的跳票了啊! 我: 帥哥,人的理想,構想,夢想, 跟政見目標是不一樣的! 好比你夢想,理想將來要當比爾蓋茲!? 你目前具體目標是先定… 賺一桶金開始,若你很努力很辛苦… 已經賺到第一桶金時,我卻酸你… 賺一桶金有屁用? 你又還沒成為比爾蓋茲! 你都是在唬爛! 試問這樣對你公平嗎? 他就慚愧轉生氣到又飆一句… 他: 可是他去中聯辦見阿共的人, 出賣台灣啊! 我: 那在請問帥哥, 陳菊,謝長廷,賴清德…等 民進黨的人… 都去見過大陸高官過… 請問,他們是不是也賣台呢? 如果我質疑他們也是在賣台? 你服我嗎? 然後… 他就氣到有點不想跟我講話了… 這時我用韓總最近教年輕人的一句話… 我: 帥哥, 你可以不喜歡他, 不投他都沒差! 但請拜託你, 稍微試著了解他一下就好了! 他: 反正我就是不爽他,對他沒興趣啦! 我還是要投蔡英文啦! 我: 當然,這是你的自由! 但帥哥,我只問你… 你如果用檢驗韓國瑜的標準… 去檢驗蔡英文的話… 那你覺得這三年多來,他們做的很好… 會值得你把票投給他們嗎? 你可以分享幾個他們做的很好的事, 讓我聽聽嗎? 他: 我是不會說啦! 至少他敢嗆習大大! 超有種的,我喜歡啦! 我: 那…嗆完之後呢? 我們全國人得到什麼好處了嗎? 罵人我也會啊! 難道我罵習大大烏龜王八蛋! 你就要選我當總統嗎? 這時…他又呆住了說不出話了! 我: 帥哥,我不是要跟你辯什麼!? 如果我講的話有任何得罪你的地方, 我先跟你說聲,對不起啊! 他(突然嚇到覺得不好意思): 啊! 不會,不會啦! 大哥,你千萬別這麼說! 其實我只是單純討厭韓國瑜而已! 你剛講的話, 其實我也覺得蠻有道理啊! 我: 你有你支持誰的自由… 我真的不能干涉你什麼啦! 但我還是跟你說… 你可以討厭韓國瑜不投他沒差, 但別輕易放棄去了解他, 以及了解查明一切真相的權力啊! 至於蔡英文,你覺得這三年多來… 他們做的很好, 她有讓你生活變很好的話? 你當然可以投她,沒差啊! 如果你只是單純討厭韓國瑜… 而賭氣投一個你說不出… 她好在哪裡的話? 萬一她還是這樣又混過四年… 讓大家生活都一直這樣過不好的話? 請問你不覺得你這票投的很幹嗎? 他: 哇咧…對吼!? 我: 千萬不要覺得我勉強你什麼而有壓力? 我剛說的你好好參考就好。 其實在我的觀念裡… 誰做不好,就讓他下臺,換人做! 就這麼簡單啦! 世上最悲哀的人就是… 自己沒做好卻不知道檢討改進自己, 卻永遠一直在檢討別人和罵別人的人! 請問這種人,你會想跟他做朋友? 你還會信任這種人嗎? 他:靠北…當然不會啊! 我: 那就對啦!聰明如你… 我相信你一定知道怎麼做了, 不是嗎? 他: 喔~~~我懂了,哈… 謝謝大哥跟我講那麼多啊! 我: 請你做你自己的主人, 而不是民進黨幫你作主! 不要他讓你賭爛誰? 你就最後就乖乖因為你賭爛誰後… 就回去投他,好嗎? 因為這一票關係到你和我… 和全台灣每個人及… 我們下一代的命運啊! 拜託你,三思啊!不能開玩笑啊! 他: ok.ok... 我不會在衝動想去投蔡英文了! 我會冷靜在想想你講的。 我: 有任何問題可以問我! 至少我從認識你到現在, 我沒有害過你,對吧? 他: 好的,謝謝大哥喔! 我會的。 雖然他目前說不會投蔡, 但之後我還是會設法… 努力賣力在拉他回來… 投韓國瑜的,希望他是我第十九位… 拉票成功的人啊! 嘻嘻嘻…
    2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世紀大騙局 癌症治療的謊言 化療、電療是致癌幫兇! 美國每年都有超過一百萬新確診的癌症病 例,每位患者將自費5 萬美金( 約160 萬 台幣),這些還不包括保險給付(那是另一回 事),去治療他們的癌症,所以光在美國,每 年癌症支出就高達500 億美金( 約1.5 兆台 幣)。 每3 人就有1 人罹癌 在1900 年代早期當癌症出現時,大約每20 人有1 人罹癌,到了1970 年上升為每10 人有 1 人罹癌,到今天已經是每3 人就有1 人罹 癌。如果,你是在1950 年代確診罹癌,醫師 會告訴你只有3 分之1 機會存活,存活率到今 天還是一樣( 譯按,癌症在2 期以後存活率都 一樣),儘管每年多籌了幾十億美金投入各種 癌症治療。 近70 年,癌症存活率卻幾乎無法改善,事 實上,還變得更糟。 所以我必須告訴各位,怎麼會發生這等大 事,目前被法律界定合法治療癌症的方式,就 是手術、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三種當中的兩 種,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事實上都會致癌。 化療也會殺死健康的細胞 所以這些治療也許可以殺死癌細胞,但同時 也會殺死健康的細胞。若讓健康人做那種治 療,他們一定會病得很嚴重,所以你們當中若 有正在做化療的病友,當你在醫院化療時,我 鼓勵你看看自己要用的抗癌劑,一定要看到真 正的藥瓶和包裝盒,就在藥瓶或包裝盒上就會 標記警語:此藥會致癌/ 此藥為致癌物,所以 這到底是在搞什麼? 為什麼我們要,這套治療到底是什麼模式? 這套療法卻在傷害我們,這真的很傷,事實上 3 分之2 接受過對抗療法( 如手術,化療,放 療) 的病人,都在確診後的5 年內不幸往生, 那是個事實,可是這個體制仍持續運作,人們 也持續遵循這個體制,而我們必須了解其中的 脈絡究竟發生了哪些事,有個引述句是說:” 在對抗醫學中,病人因治療而死”,這句話是 千真萬確的。 AMA 把產業界帶進醫療界 所以回到19 世紀上半期,美國醫學協會 AMA 成立之初,就把產業界帶進醫療界,由 於AMA 需要大筆財務支援,所以AMA 找了卡內 基、洛克斐勒和摩根等財閥來參與,這些財閥 看到了未來全新醫療經濟的經濟基礎,身為生 意人,他們覺得非常好,所以他們到各校並 告訴校方:”我們會捐大筆資金給校方,但 是……”,校方說:太好了,財閥說:”…. 但是我捐了這麼多錢,所以我要讓2-3 位董事 進校方董事會,以便監督你們適當地運用這筆 錢”。 製藥產業利益就掌控了學術界 好了,所以財閥進入校方,因為醫學院有了 這些錢,就可以蓋樓、買設備與執行新計畫, 學術界也因此向製藥產業的立場傾斜,基本 上,製藥產業利益就掌控了學術界,這是財閥 們做的第一件事,非常聰明;這些利益團體所 做的第二件事是,AMA 開始控制其他的醫療行 為與非AMA 同業的醫師,讓他們變非法,所以 草藥醫學竟然也變成非法,但歷史上有許許多 多的案例,是草藥醫師非常成功地治療癌症患 者,卻去坐牢,診所被迫關門。 Rene Caisse( 加拿大護士) 是其中一位, Harry Hoxsey 也是其中一位,Harry Hoxsey 在全美國的診所同時被關閉,因為他成功用草 藥治癒癌症,所以草藥永遠不會被FDA( 美國 食品藥物管理局) 認證,因為草藥的原料來自 植物,你不能用天然植物申請註冊專利,所以 沒人願意花費數十萬美金成本,為了拿FDA 藥 証,花大錢做檢驗,最後卻無法申請專利,因 為這樣不賺錢。 讓民眾誤以為草藥沒價值 所以,我們有個印象,誤以為草藥沒價值, 因為草藥沒被驗證,請了解草藥是從哪來的, 因為草藥治療已有幾千年歷史,所以利益團體 掌控了學術界,也掌控了法律的制定與詮釋 權,唯一合法治療癌症的方式只限於手術、化 療、放療,然後在80 年代,製藥產業已有能 力不在醫學院實驗室裡做藥品檢驗,並將藥品 移入他們自己可控制的私人實驗室裡去檢驗, 一旦你有上兆美金,你幾乎可做任何事,這就 是財閥們在做的事。 財閥也成功接掌了醫療出版業,所以現在可 看到這些刊物散佈各種草藥騙子的傳聞,他們 只會寫:唯一治療方法就是手術、化療、放療。 財閥買通FDA 他們最後手段就是買通FDA,那另一件事, 我無法在此說明,但我很想讓您知道這件事的 來龍去脈,這個體制正在運作的情況,我費了 好大的勁才相信,過去70 年來,我們可以把 人送上月球,可以逐個拍攝到超過2 千億個銀 河系,天文學家已經拍到2 千億個銀河系,我 先生跟我的手機只要放在一起,就可以彼此傳 送圖片與影片,這就是我們所處的世界,但我 們治療癌症卻沒有任何進步?我們真的該吃這 套嗎?所以我們必須了解,癌症是個非常大的 產業,我們也應知道這些利益是如何產生的, 我們更應知道另外還有替代療法,而所有的替 代療法都已被刨根,因為他們是數百億產業的 一大威脅。 恐懼 是用來控制人們的工具! 我會錄這段影片是因為這對我而言非常重要,在過 去的12 個月中,我認識的2 位30 歲的朋友死於癌症, 我知道一位母親為了癌症而往生的孩子,當我看到老 人家,虛耗他們晚年有限的歲月,為了孩子的治療不 斷奔波,因此病得更重、更虛弱,這讓我覺得噁心, 也對我打擊很大。 因為….,聽好囉,恐懼是用來控制人們的工具, 在心理學上,這是人盡皆知的把戲,如果你懂得如何 對應恐懼,你就能控制他,所以,一旦你被確診為癌 症時,唯一讓你害怕的原因是,因為你以為一定得做 常規治療,像手術、化療、放療,而你以為自己剩3 分之1 的活命機會,那是胡扯,好嗎? 沒必要這麼害怕,我真希望你知道,如果你或你的 孩子或你所愛的人被確診為癌症時,癌細胞不過是一 群不規則的細胞,實在沒必要害怕,你可以用必須營 養素治療,必須營養素存在植物裡,它們殺死癌細胞 但不傷害正常細胞,有許多的草藥療法,槲寄生、薑 黃、維生素B17、小蘇打,還有RIFE 儀器。 RIFE 儀器治療的成功率高達99.9% 經濟方面,中國已經看清了美國的實質,實際上美 請查RIFE,Rife 醫師在1940 年代發明一種震動滲透 的儀器,用健康細胞與癌細胞共振,因為宇宙萬物都 有振動,癌細胞只是單純地在特定頻率共振,這樣治 療的成功率高達99.9%。 因為患者的意識永遠都是個變數,所以患者們都想 被治療,也得到療效,但最後RIFE 醫師去坐牢,儀 器也被認定非法而禁用,從此再也沒人想過這件事 了,我們必須了解這些事件,如果你確定罹癌時,別 害怕,只要知道你還有其他替代療法。 Youtube 是個非常棒的資源,在Youtube 有非常多 的影片,探討關於如何以自然療法治癒癌症,像是化 療後的" 化療腦"( 化療副作用造成的腦損傷) 患者 會失去記憶力、失去認知能力、注意力不能集中,做 化療的孩童,我看到影片中,做化療後有活下來的孩 子,他們就像這樣:我不能做功課了,我無法思考、 注意力無法集中,自然療法沒有這種副作用,而且有 效,而且遠比會殺死3 分之2 患者的對抗療法更有效。 自己的身體天生就有能力可以自我療癒 所以我們應該覺醒,並成為一種文化,我們應該重 視這些事,我們不應該繼續相信舊的那些體制,也不 要成為舊體制中的一環,認知到自己的身體天生就有 能力可以自我療癒,拿回我們的能力,你的身體是 目前”最驚人”的科技,你的身體具有自癒的能力, 我鼓勵你敞開心胸,回頭擁抱這項知識,下次再見之 前,別忘了食用你的植物與必需營養素。◎ Blythe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文章很長,但值得一看~~練習和自己一起變老。 段鍾沂 (滾石文化董事長)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相對於這首曾經紅極一時的歌曲,滾石董事長段鍾沂卻說:學會獨處,和自己一起變老,才酷! 從不服老、接受老,他體驗到老年原來可以很有意思。 ----------------------- 「老」這件事,其實是不知不覺的,因為從小到大,日子一天天地過,經歷過青少年、壯年、中年,當你警覺到老的時候,會覺得有點唐突、意外,甚至不願意相信自己老了。 但慢慢地會有一些現象、身體上的訊號,告訴你:你老了。 ~~我不想變老~~ 幾年前我的食量開始下降,我覺得很奇怪,因為以往食量很大,現在是再好吃的東西,都只能淺嘗,一開始還以為身體出了狀況,後來請教醫師,醫生問我幾歲,那時大概六十五歲左右,他說:「這是正常的。」我還很納悶:為什麼! 食量下降之外,經常打翻杯子或是東西拿不穩,剛開始很懊惱,覺得自己怎麼那麼不小心,後來才曉得,年輕時皮下組織分泌很多油脂,拿東西時會產生摩擦力,可以握緊物品,隨著年紀漸長,皮膚愈來愈乾燥,隨手拿取物品時,以為自己握到了,其實是沒有的。 老的跡象也逐漸蔓延到各個器官,家人和朋友都反應我說話的聲音變大了,電視機的音量也愈開愈大,原來是聽力退化,所以不自覺地提高音量。 而且,看電視經常看著看著就睡著了,閱讀也是如此,很難完整地看完一本書……一點一滴的累積,包括體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最嚴重的就是記憶力衰退。 這幾年身邊的朋友都有一個共通現象,就是忘記車子停在哪兒。前一陣子,我騎腳踏車去淡水,一般我都是早上騎車,那天忙到下午才出門,所以直接開車到河濱車道。 當時心裡有點急,停好車,腳踏車一卸下來,我就開始騎,結果回來找不到車子,加上天色暗了,我找了一個多鐘頭,非常沮喪,甚至一度坐著發呆,因為沒體力了,最後只好打電話叫兒子來接我。 生理的退化,立刻帶來很多生活上的挫折,接著心理的挫折也會跟著浮現~沒有信心。 以前騎單車,凌晨一、兩點騎也沒問題,現在膽子變得很小,天黑了就想趕快回家,開車速度也變慢了。面對這些現象,你會覺得沮喪、懊惱,大概還有點兒不太服氣。 老來,我們沒有警覺,當我們要面對它的時候,又很排斥,最大的抗拒就是疾病和死亡。我常在想,悉達多太子四出城門看到老病死的現象,他也想不通,人生在世是否一定會面臨老病死,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嗎?於是悉達多去尋找答案,後來他覺悟了,人生本來如此,有生就有滅。 老了就會病會死,所以佛陀給我們方法,告訴我們不要害怕。話雖如此,面對老病死還是會感到不安,我常開玩笑說自己「貪生怕死」,幾年前戒了菸,而且飲食愈來愈健康、維持運動習慣,因為想要活得舒服一點、活得久一點。 ~從觀察中學習老~ 我有一群朋友,以前常約出去打球,這二、三年間,大家的健康陸續出了問題,其中一個心臟開了二次刀,需要坐輪椅;一個最近得了流感,變成肺炎住進加護病房;也有人心肌梗塞往生。 突然間,你會發現生活周遭都是老病和死亡。這有點像是,當你開BMW時,你會覺得滿街跑的都是BMW;當你開Honda時,你會發現街上都是Honda;當你六十五歲時,你眼裡看到的也都是老人。 我的公司在國父紀念館附近,天氣好的時候,兩側的公園內會看到一群老人坐著或躺在輪椅上,後面跟著一群外傭在聊天、講電話,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有什麼感覺?我幾乎每天看到這樣的情景,這也讓我思索:我們用什麼態度迎接老?面對老? 我是1948年出生,我們這一代,也就是現在六十~七十五歲之間的人,所有的生活經驗都是自己摸索出來的,父親那一代的生活和我們截然不同,沒有人可以做示範,我們必須自己摸索怎麼老。 老是需要學習的,如果不去學習,就會跌跌撞撞、付出代價。 如何學習?向彼此學習。 我身邊就有兩個例子,一個是媽媽,一個是哥哥。媽媽今年九十二歲,一個人住,自己買菜、做飯,有個外勞照顧,每個禮拜孩子和孫子都會過去陪她;而哥哥只大我一歲,退休不久,因為小腦萎縮退化,生活無法自理,現在住在安養院。 載大哥去安養院時,感觸很深,他的家當就是一個黑色塑膠袋,那些他珍藏的畫作、旅行時買的紀念品、名家吹製的花器、數百本藏書、幾面牆都不夠放的唱片、CD……都送人了,這也讓我看到,原來人生走到最後,一個袋子就搞定了,很多東西,真的是多了。 相較之下,媽媽為什麼可以一個人住?這狀況是誰創造出來的?不是我們兄弟,是她自己創造的。媽媽的健康不算很好,因為支氣管擴張,進過加護病房幾次,但是她懂得生活,有自己的消遣,經常動腦筋、找事做,而且能夠享受生活中的成就感和挫折感。如果一個人對什麼都無感,那就完了。 從媽媽身上讓我看到,要擁有獨立自主的老年生活,[第一個要健康],不只是身體健康,還有[心理的健康]。這些觀點,年輕時我也不相信,現在終於服氣了,而且完全信服,因為眼前所有的毛病都是過去十幾、二十年累積而來,種什麼因~就結什麼果。 古希臘哲學家推崇音樂和體育,因為運動鍛鍊身體、音樂陶冶心靈,身心得以和諧發展,生活品質就能提昇。所以無論什麼年紀,都可以從飲食、運動、閱讀、聽音樂等方面著手,將來會結什麼果,我們不知道,但要種下善因。當你懂得照顧自己、安排生活,別人自然就會來親近你,老了,身旁圍繞的是孩子、孫子和朋友;如果沒有照顧好自己,旁邊就是醫生、護士和陌生人。 所以「老」這件事,不是只有自己的老化,還涉及醫療照護、人力資源配置等複雜的議題,這也是臺灣人口老化遭遇的困境。老了,如果沒錢怎麼辦?病了,由誰來照顧?……歸根究柢,還是先把自己照顧好,尤其年輕的一代,現在就要練習照顧自己,不要成為家人的負擔、社會國家的負擔。 ~學會獨處享受一個人~ 對老的理解,可以透過觀察、閱讀,尤其現在資訊很多、取得很容易,但每個人的狀況不一樣,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體驗,因為老是自己的事情。 這幾年,獨自外出開會或談事情,一回到辦公室就忘了會議內容,只記得其中一、兩件事情,太太曾建議我做筆記,但寫一寫又懶了,這就是老了。其實我也想退休,但身邊有許多退休後生病或者惶惶不可終日的例子,讓我不敢輕言退休。 幸運的是,我很會沒事找事做;不用做偉大的事,就做平凡的事,平凡的事,會愈做愈開心。平常除了公司的業務,我還到政大、淡江教書,下了班,如果沒事,我就回家做飯。我很喜歡做飯,因為料理要有plan,從採買、備料、洗菜,最後還要洗碗收拾,動腦又動手,充滿樂趣。 老了要學會獨處,習慣自己一個人,並不是把自己封閉起來,而是一個人也可以很舒服、很自在。 ~心態決定一切~ 回顧這一生,覺得自己很幸運也很感恩,因為自己天性樂觀,所以即便遇到一些棘手的事,也不覺得是挫折。就像當初辦雜誌,負債累累,每天就是借錢、借錢、借錢,晚上睡在辦公室的桌子上,沒錢吃飯時就蒐集玻璃罐換錢,或者典當相機,採訪需要用時再贖回來……現在回想起來,仍然覺得那是很棒的一段經歷。 那已經是三十五年前的事了,說不定我還可以活個二十年、三十年,這中間會發生什麼事?會老、會病、親人會離開,這些都可能發生,所以我就是珍惜現在、感恩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多年前,我受邀到雲南蒙自擔任時報廣告獎的頒獎人,典禮結束時,被湧進來的人潮踩斷腳,還好很幸運,送醫速度很快,獲得妥善的照顧。回臺後,太太從美國來看我,一進醫院就要拍照傳給朋友看,讓人啼笑皆非。 當時還接到岳父的電話,他說:「恭喜,打斷腳骨顛倒勇!」這就是生命的哲學與面對。 聖嚴法師說過:環境不會變、事情不會變,但自己可以變。 其實我的腳一直沒好,變成創傷性關節炎,走路走久了會痛,一開始我還拿拐杖,後來決定丟掉柺杖,要痛就讓它痛吧,照常走路、騎車、游泳,才發現真的可以和「痛」和平相處。 人生不能倒帶,如果抱怨自己倒楣,不會改變任何事情。同樣的,人一定會老,我們能做的,就是去迎接它。 你的心情,決定你的處境;不要把焦點擺在自己身上,多關心身邊的人,看看小孩、小動物、小花小草,人生會變得很有意思。 (許翠谷採訪整理)
    1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
  • 過於漫長的冬天 原創 獸爺 獸樓處 昨天 昨天,是湖北省十堰市封城的第三十天。 下午兩點,花果街道鑄一社區的工作人員和鑄一新村小區的樓棟長敲開36棟10單元502號的房門。他們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開門的是一位只有5、6歲大的小男孩。他和自己71歲的爺爺譚民華共同生活,父親譚毅在柳州居住。 當工作人員詢問小男孩爺爺在哪裡時,小男孩回答到: 已經死了幾天了。 工作人員在衛生間發現了老人的遺體,嘴角還有滲出的血跡: 遺體上蓋著小男孩為爺爺蓋的被子。 隨後,志願者報警,警察和醫護人員趕到了現場。當被問及為何不出門尋求幫助時,這位學齡前的小朋友表示爺爺不讓出去: 外面有病毒。 爺爺走了之後,小朋友已經一個人在家呆了好幾天了。這幾天,譚小朋友靠著吃家裡的餅乾維生。如果不是社區人員上門排查疫情,還不知道老人要曝屍家中多久。更不知道小男孩會不會因為小餅乾斷絕,餓死在家裡。 譚民華老人生前是東風鑄造一廠的退休職工,出生於1949年10月。鑄一社區是東風鑄造一廠移交地方的企業社區,現有常住人口2252戶。 從現場傳回的一張圖片,是譚小朋友穿著防護服的照片。防護服穿在他矮小的身上,顯得有些過於寬大,遮住了小朋友的一隻眼睛。就像他的年齡和他所承受的傷痛那樣不相符合。 收治譚民華老人的醫院工作人員告訴我,老人在衛生間突然昏厥,孫子叫了他兩個小時,卻沒有得到爺爺的答復。 考慮到老人的既往病史,醫院判斷,應該是冠心病發作,屬於心源性猝死。 這位工作人員跟我說: 這段時間死了很多人,一些有基礎病的老人很難熬過冬天的。 心源性猝死的黃金搶救時間是十分鐘。如果搶救及時,生存率可以達到90%。花果醫院急救站離鑄一新村的距離為1.1公里,開車只需要4分鐘。 截止到今天,十堰市累計確診671例病人,死亡3例。 2月18日,湖北開始全面排查發熱病人,到今天已經過去一周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要排查的工作量依舊不小。 今天是武漢封城的第33天。這是無法忘卻的三十三天。 昨天,世界衛生組織武漢考察組的外方組長布魯斯·艾爾沃德說,25年前,他曾經到過武漢,當時的武漢比現在小很多,但車水馬龍,熙熙攘攘,比現在很有活力。 兩個晚上之前,他們考察組到達武漢時,那個地方是如此不同,那個城市充滿了高樓大廈,現代化的交通樞紐,死灰一般沈寂。 他們路過的高樓大廈,那裡有燈光,他們幾個禮拜就待在家裡。他們與武漢同事交流時,他們說,這是我們的責任,我們肩負的責任。 布魯斯·艾爾沃德說,要認識武漢人民的貢獻,世界欠你們的。這一個月,中國人民經歷了很多,但武漢人民是砥礪前行的。 截止今天中午,整個湖北省累計確證64786例,死亡2563人。 之前我寫過。北野武2011年在日本大地震發生之後說: 災難並不是死了兩萬人這樣一件事,而是死了一個人這件事,發生了兩萬次。 可以說,這33天里,死了一個人這件事,在湖北發生了2563次。但有些事情,是不會被記錄的。比如沒人知道,譚姓小朋友經歷的,是怎樣的幾天。 他們曾經是別人的父親、母親,是丈夫、妻子,是兒子、女兒,都曾是一個個鮮活的人。 五六年前,看過一部香港電影。講十幾個人,搭乘了一輛去大埔的通宵小巴。 穿過獅子山隧道後,地球上其餘的70億人口,於一瞬間全然消失。 他們很恐慌,想知道為什麼。後來才知道,這一車子的人,實際上在過隧道的途中,已經車禍身亡了。他們被永遠困在了那輛中巴車上。 《基督山伯爵》里寫,人類的一切智慧包含在四個字裡面:等待、希望。 這三十三天里,很多人都在想念疫情之前曾經普通的每一天。說疫情結束後,想做這個,想做那個。只是,我看到有網友說: 我們只是被困在家裡,那些逝去的人,永遠困在了2020年的冬天。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台大教授:最難的一課,我們卻沒教給學生 作者/郭瑞祥 「老師,您可以幫我寫推薦信嗎? 這是我過去七個學期的成績單。」最近一位大四女同學來看我,希望我能為她撰寫申請研究所的推薦信。 看了她的成績,我嚇一跳,從大一到大四的過去七個學期,她每學期都是書卷獎得主! 在臥虎藏龍、會念書的學生比比皆是的台大校園,這並不容易,可見她多麼用功! 但我一開口,卻是潑了她一頭冷水,「同學,妳能不能不要繼續拿第一名?」「為什麼? 追求好成績有什麼不對嗎? 要申請國外的好學校念碩士、博士,難道不應該有好成績嗎?」面對她不解的神情,我請她在研究室坐下來,「讓我花一點時間,說個故事給妳聽好嗎?」 說實話,在台大教學十八年,我最擔心的學生,不是成績吊車尾的同學,反而恰恰相反,竟是每一科都拿第一名的傳統好學生,最讓我放心不下⋯⋯。 這個故事,就從多年前一個很認真、也常拿書卷獎的台大學生說起。 曾經,有一個高中念建中、大學讀台大,在別人眼中考起試來一帆風順的台灣年輕人,在長期努力不懈下,終於如願以償來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碩士與博士。當時,在他心中,「成功」的人生像是一條有軌跡可尋的直線,從麻省理工以漂亮成績畢業,等於拿到「成功」的第一個入門磚。 他告訴自己:「我來美國可是來讀書不是來玩的,好好拚功課吧!」這個台灣學子,從小念理工科,愛運動,愛念書,但對於美國的流行文化、同學間多采多姿的社交生活,格格不入、甚至手足無措。於是他一心向學,果然,念碩士的兩年與博士第一年,每一個科目都拿下漂亮的A! 在麻省理工,A就是最高的分數了,科科都拿A,真是不容易的好成績。 他內心不免小小驕傲,頗以自己為榮,也一直以為,自己的指導教授,一定也為他高興,畢竟置身於一群天才學生中,他的好成績堪稱「第一名」呢。 全A成績,終於碰到大鐵板了。有一門陌生卻又必修的重要課程,他上了幾個月後,內心有數,成績大概不會太理想,雖然及格絕對沒問題,但A恐怕拿不到了。這個「好學生」乾脆壯士斷腕,期末考前,毅然退選這門課,避免成績單出現B的「恐怖」危機。 很多美國同學不理解,老師更覺得奇怪,學分費交了,也認真上了幾個月,為什麼他要退選?只為了避免成績單不好看?這個理由對美國人來說,太不可思議了!來年,他再度挑戰這門必修課,一路穩紮穩打,加倍用心,但期末成績出爐後,他,竟拿到了第一個不是A的成績!之前的退選,無異於一場時間與金錢的徒勞無功。 沮喪的他,有點難為情的去見了美國指導教授,甚至,帶著歉意去的。然而,指導教授卻十分開心的恭喜他!恭喜他沒拿到A!教授語重心長的說:「我真是太替你開心了! 你從今日起,再也不必為拿A、拿高分而念書,你總算可以放膽,去做更重要、更有價值的事情了!」 那,什麼才是更重要更有價值的事? 教授笑著回答:「去犯錯與創新吧!藉著課本教你的基礎,然後去有計畫的犯錯、嘗試創新。這才是有價值的!」 台灣小子,如當頭棒喝般醒悟:什麼才是追求知識的本質?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斷尋求突破,繼續為下一代累積新知,以創新動能造福人類社會,才是知識的本質。好吃的蛋糕是本質;而好成績,只是裝飾的美麗奶油花朵罷了。 「怕輸」心態造成保守的選擇 我,就是那上面故事裡的主角、曾經認錯方向的台灣小子。 當我被MIT指導教授,點出求學觀念上的根本錯誤後,其實是非常受用的。在此之前,我把所有的精神力氣、大概有九成,都放在完成作業、求取高分,而只拿一分的餘力,用以做研究。 但後來,我大幅度更改比例,變成了兩成力氣做功課,八成心思做新研究。以前,一拿到作業,就認真埋頭苦寫,確保盡善盡美以得好成績,後來卻變成了要交作業的前一天,才開始熬夜趕報告。 這並不是說我偷懶,而是我發覺,做新的研究才是更大的挑戰,收穫更多,所以我選擇先做研究。 研究的過程,其實是一個無底洞,回報會比較慢,不像考試成績馬上就出來,但這才是真正的學習過程,而且雖然回報慢,收穫卻是紮紮實實、屬於自己的,不是考完試就一半還給老師的表面好成績。可以說:那個當下椎心刺骨的B,釋放我長久以來讀書是為了追求漂亮成績的功利迷思,轉向真正的學習本質。 觀念一改變,學習反而突飛猛進。大多數人要念六年方能結束的博士班,我四年就畢業了;因為我把時間與精神,花在對的地方、並做出了新的研究成果,最終得到了教授的肯定,畢業論文順利通過。 「怕輸」文化造成保守的心態 回到台灣教書後,這些年來,我對當時的心情又有一層新的體悟。當年我對科科A的追求,除了從小相信認真念書就是為了追求好成績的迷思,背後,更深的原因是「怕輸」。怕輸、怕沒面子的心理框架,一直到現在,仍然在很多個體、甚至很多企業發展上看到,形成一種保守的文化,妨礙創新的嘗試。 台大管理學院每年都送很多學生到國外著名大學做交換學生。最近一個同學從北歐的大學交換半年回來,與我分享心得。 她的班上有一半是當地學生,另一半是來自義大利、法國、德國、韓國、印度等全球各地的交換學生,有很多分組討論和報告要做。她發現,台灣去的學生,理論學得很紮實,程度一點也不輸外國學生,但自信心明顯比較不足,即使有自己獨特的看法與觀點,但不那麼能夠系統化組織與勇於提出思辯討論。相較之下,「歐洲的年輕學生可能理論基礎比不上我們,但他們不害怕,很敢說出口,討論激盪,發現真的有興趣的地方,再去深入鑽研,很有創意和想像力。」 她的心得我完全瞭解。因為怕輸怕被別人笑的心理,出現在許多層面上,例如阻礙學習新語言(不敢開口怕被笑)、討論課上沉默者占多數,發言的永遠那幾個,但下了課大家卻七嘴八舌意見多多。 我曾經反省,為何必須到了美國求學、從別人的文化反射出來,才看清自己的迷思? 為什麼在台灣時,從來沒有發現過、從來沒有反省過? 答案很簡單。在台灣現有的升學制度下,包含高中基測、大學學測,我們的遊戲規則就是,誰會考試,誰就是贏家!30年前,我念書時如此,現在亦然。 或許,大學前的遊戲規則,真是如此,但是,我們的人生,從考完大學起,就再也不是科科得A者保證勝利了。 唯有能認清環境變化,敢於跨出舒適區,追求本質的創新,才能永保成長動能。從此刻起,掙脫只求第一的魔咒,擺脫怕輸的包袱,大步往前走吧! 最珍貴的一堂課,找尋自己的人生導師 我的前半生,在別人眼中,該也是標準的「金榜題名」、算得上是超級好學生。先後考取建中、台大,而之後的碩士、博士學位,則都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完成。畢業後,在矽谷找到年薪數百萬的工程師職缺,然後娶回了美嬌娘、回台大擔任教授,也有了兩位小朋友。 我必須承認,有一段時間,我真的覺得自己很幸運,也深信只要自己夠努力,無論是「美國夢」、「台灣夢」,我都能美夢成真。 然而,從人生進入下半場開始,我陸續遭逢變故,終於明白了什麼叫做深深的無力感。 先是我自己在壯年之時,就得了癌症。跟死神第一次拔河,我雖僥倖得勝,卻也大傷元氣。而沒幾年後,我又遭逢中年喪妻!失去了最愛的人,心裡什麼也不剩,只有空空蕩蕩,整個人渾渾噩噩⋯⋯ 但卻沒有太多時間可以自怨自艾,因為我還得拉拔兩個正要經歷青春期的小男孩長大。 原來發生在我們意料之外的,才是真實的人生⋯⋯ 最難的一課,我們卻沒教給學生 看看自己走過的人生路,再想一想每一天,我在校園內觸目所見,年輕快樂、對未來滿懷想像與盼望的學生們。不禁感嘆:在我人生的求學過程中,大多時刻,學校只教如何考第一名、如何過關斬將在大小的考試中勝出? 幾乎沒有人告訴我,考不上「好」學校、「好」科系之後該怎麼辦? 如何勇敢站起來面對挑戰? 聯考制度強調的是,不管喜不喜歡,先搶第一志願就對了! 從來沒有人認認真真地鼓勵我們:尋找自己獨特的天賦能力,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再找出獨屬自己而非主流價值一致鍾愛的「第一志願」? 我們從小經常聽到的童話故事是,王子好不容易排除萬難與公主結婚,然後呢? 就沒了。從沒有告訴我們,王子公主可能吵架啊! 人生的本質就是無常的變動。如果有一天,公主離開了,王子該如何? 沒有人教過我們,我們也從來不會教學生,關於人生,種種的真實與艱難,種種的難堪與不堪。這些,反而是我在歷經人生後,最想要獻給學生的禮物。 人生總有悲歡離合,但我希望我的學生,都比我更有能力,去面對課堂以外的人生挑戰。 如何做? 其實很簡單,提前把這些人生問題,丟給學生去想,讓他們從年輕時就開始思索、有心理準備;提前為他們灌注一些力量,而不是哪一天他們突然面對了,竟只有手足無措的份。人生不會永遠順遂、悲歡離合總無情,畢業之後的人生更不會有標準答案,我想教會學生的,是他們如何為自己找尋答案? 甚至是,能不能在犯錯後,鼓起勇氣選擇補考,而不是沮喪放棄,勇敢做唯一的自己。 人生說穿了,就是由無數的大小考驗組合而成,懂得為自己找到「人生導師」,絕對可以為自己的人生加分不少。 而什麼是人生導師?「他」,可能是一份信仰、一場演講、一部電影、一本好書,重點是裡頭的精神,能不能讓你在歷經悲歡離合時,多一點力量與勇氣,繼續朝能發揮自己最大價值的方向走下去? 我不是完美無缺的老師,但真心祝福每一位學生,打開心胸、主動出擊,每天都能遇見自己的人生導師、每天都能茁壯成長。 關於作者/ 郭瑞祥 1961年出生於台北,曾在台灣大學取得土木系學士,隨後進入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土木工程碩士、機械工程博士,畢業後進入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擔任研究發展中心資深製程工程師,並在職進修取得加州州立大學聖荷西分校企業管理碩士。1995年到台大任教迄今,現任台大工商管理學系、商研所特聘教授。 做為一名大學教授,郭瑞祥認為除了知識的傳遞,人生智慧與經驗的傳承更為重要。中年經歷罹癌、喪妻等人生重大轉折後,深刻體悟人生有許多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於是他以讀書會形式,在台大開設一門結合管理與人生的專題類課程,希望學生提早知道,管理,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學習,讓自己生命更幸福的關鍵能力,在面對人生大大小小的「管理任務」時,都能以智慧與勇氣做出發揮個人最大價值的判斷與抉擇。 課程推出後意外大受歡迎,也堅定他與更多人分享、用心貼近學生需求的決心。他認真的教學表現曾多次獲得校內教學優良獎肯定,並獲頒台大教學傑出獎,每年僅1%教師能獲此殊榮,係台大給教師的最高榮譽之一,也被學校評選為第一屆優良導師。 出處/《商業周刊》
    2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昨天,2020年7月27日,星期一,美國三大社交媒體平臺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油管(YouTube)聯手與線民展開了一場空前激烈的發帖-封貼大戰,帖子的內容不是兇殺,不是暴力,不是色情,不是謠言,而是一群來自全美各地有良心的臨床第一線醫生,站立在首都最高法院大門前,憑著自己親身的臨床實踐, 向美國人民來證明:一個已經被使用了60年的老藥,可以用來有效地醫治去年12月以來令人聞風喪膽、幾乎摧毀了全球經濟的新冠病毒。 這個藥品就是川普總統親自服用並曾經大力推薦的Hydroxychloroquine --- 羥氯喹。 來自南卡羅萊納州的共和黨籍眾議員拉爾夫·諾爾曼(Ralph Norman)參加了醫生的發佈會。 川普總統昨晚與他的8400萬推特關注者分享了該視頻的多個版本。 該視頻被刪除之前,在臉書上的觀看次數超過了1400萬,被分享了60萬次;在油管上的觀看次數也超過了4萬次。 川普總統發的推特同樣遭到刪除。 根據各地疫情統計,新冠病毒已經造成近15萬美國人死亡。 然而這批醫生卻斬釘截鐵地告訴大家:這款廉價的老藥羥氯喹可以有效地使幾乎所有新冠病毒感染者完全恢復健康。 來自加州Santa Monica的兒科醫生羅伯特·漢密爾頓(Bob Hamilton)說:"總體而言,兒童能夠比較好地應對這個病毒。 很少有兒童被感染,那些被感染而需要住院治療的是極低的數位,而且幸運的是病亡率大約在0.2%。 " 他還指出:「兒童不會傳染給父母,也不會傳染給老師。 " 他援引蘇格蘭的一位兒童傳染病專家馬克·伍爾豪斯(Mark Woolhouse)醫生的話說:"全世界還沒有發現到任何一個由學生把新冠病毒傳給老師的病例。 " 氯喹和羥氯喹均已獲得美國食物藥品管理局(FDA)批准用於治療或預防瘧疾。 羥氯喹還被批准用於治療自身免疫疾病,例如慢性盤狀紅斑狼瘡,成人系統性紅斑狼瘡和類風濕關節炎。 兩種藥物都已開處方多年。 2020年3月28日FDA曾經頒發了硫酸羥氯喹HCQ和磷酸氯喹CQ的緊急使用授權書(EUA)。 但是6月15日,FDA撤銷了EUA。 FDA表示:根據對EUA的持續分析和新興的科學數據,FDA確定氯喹和羥基氯喹不太可能有效治療EUA中授權用途的COVID-19。 另外,鑒於持續的嚴重心臟不良事件和其他潛在的嚴重副作用,氯喹和羥氯喹的已知和潛在益處不再超過授權使用的已知和潛在風險。 臉書發言人向CNN表示:「我們已刪除了該視頻,因為它們分享有關COVID-19的治療方法的虛假資訊,"他補充說,該平臺正在"在新聞摘要中向那些對有害,已發表評論或分享有害資訊的人顯示消息 我們已刪除了與COVID-19相關的錯誤資訊,將其與WHO揭穿的神話聯繫起來。 " 醫生們無非是在證明:第一,少年兒童幾乎不會感染新冠病毒,更不會傳染給成人。 第二,羥氯喹可以有效治療新冠病毒感人者。 如果這些醫生說得不對,你們可以用相反的證據來駁斥。 作為媒體平台,你們既沒有一線臨床經驗,又沒有第一手科研數據和疾病統計數據,憑什麼刪掉一線醫生敘述親身經驗的視頻? 你們到底是FDA或WHO的官媒,還是某些利益集團的代言人? 這三大媒體平臺都自稱是"公眾平臺",人們可以在這些平臺上自由發表意見和觀點,只要這些意見和觀點不是鼓勵暴力兇殺、宣揚色情、傳播謠言。 然而現在,他們居然向專制國家看齊,聯起手來封殺與他們不同的觀點。 這是對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言論自由」原則的公然踐踏! 是任何一個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所不能接受的! 下面是記者會醫生講話和與聽眾問答的全部內容: 漢密爾頓醫生:新冠對兒童的致死率是0.2%,而且通常無癥狀。 孩子不是這個病毒的傳輸者。 蘇格蘭兒科傳染病專家和流行病學家伍爾豪斯(Mark Woolhouse)醫生指出全世界目前沒有一例學生把新冠傳給教師的記錄,全世界! ... 阻礙孩子們去學校的不是科學,是教師工會和美國教育協會,他們就是想要錢。 要些錢添加個人防護用品和設施是可以的,但有些要求太荒唐。 我從加州來,洛杉磯教師工會(UTLA -United Teachers Los Angeles)要求解散員警! 這和教育有什麼關係?! 他們還要關閉所有的私立學校,而這些學校才是真的在教育孩子。 所以,阻止開學的不是科學,也不是為了孩子,而是為了某些成人,教師,和工會。 伊曼紐爾醫生(Stella Emanuel):我在德州休斯頓做內科醫生。 我在奈及利亞讀的醫學院,在那裡我用羥氯喹治療過瘧疾病人,所以很了解這個葯。 我來這裡是因為過去幾個月我自己治療了350多位新冠病人。 他們當中有的有糖尿病,有的有高血壓,有的有哮喘。 年紀最大的是92歲,還有87歲,但結果是一樣的。 我給他們用羥氯喹,用鋅,用阿奇黴素,現在他們都很好,沒有一個去世。 而且,我給自己和我的職工,以及很多我認識的醫生用羥氯喹作為預防,因為早期效果最好。 我們每天要看10-15個新冠病人,要給他們輸氧,我們只戴著外科口罩,卻沒有一個染病的。 羥氯喹是有效的! 我在治療一個不停呃逆的病人時,查了些資料。 我發現國家衛生院(NIH -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最近就有研究。 他們不僅在2005年研究了氯喹的有效性,最近還研究了打嗝和新冠的關係。 你可以自己去看,搜索'打嗝和新冠(hiccups and COVID)'你就看到了。 他們用羥氯喹治療了打嗝的病人,還證明瞭不停打嗝是新冠的癥狀之一。 所以國家衛生院知道羥氯喹對新冠是有效的。 我很生氣,因為看到病人痛苦地不能呼吸,認為自己快死了。 我擁抱他們,告訴他們一切都會好起來。 他們一個都沒死去。 所以如果一些偽科學,一些藥物公司資助的人跑出來說,我們做了研究,羥氯喹無效,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那是偽科學。 我想知道是誰資助的研究,誰是後台。 如果無效我治療的350多位不可能一個都沒死,而他們都好轉了。 我跑到華盛頓DC這裡來,就是要告訴美國人民,這個病毒可以治好,用羥氯喹+鋅+阿奇黴素。 可以預防,可以治癒! 那些偽醫生們,別跟我說什麼雙盲試驗,雙盲雙盲,你們聽起來像個機械出了故障。 但我是真正的醫生。 你們這些放射科醫師,外科整形醫師,還有CNN的神經外科醫師古普塔(Sanjay Gupta),說什麼羥氯喹無效,會導致心臟病。 我問你古普塔醫生,你聽著,你治療過一個新冠病人嗎? 你給誰用了羥氯喹導致了他死於心臟病嗎? 當你有了再來跟我說。 每天我在診所里,看到驚恐萬分的病人,有的開車兩三個小時來找我,因為他們那裡的急診醫生很懼怕或不給他們開藥。 我告訴你們這些醫生,你們就坐在那裡看著美國人死去,你們就像是那些'好'納粹,所謂的'好'是指那些'好'德國人看著猶太人被殺而不發一聲。 我收到了各種威脅。 他們威脅我,還說要向醫學委員會舉報我(以取消其行醫資格),我說我不怕! 我不會讓美國人死去。 如果我要被釘在這座山上那就釘吧,我不在乎,你可以舉報我,你可以殺了我,但我不會讓美國人死去。 我要告訴美國人民,可以治癒,可以治癒! 所有這些愚蠢的決定和事,都不應該發生。 人一旦死去就回不來了。 等著數據的醫生們,如果6個月後數據證明這些藥物是有效的,那死去的人們呢? 該怎麼說? 當人們馬上要死去時,你還在要雙盲試驗? 這是不道德的! 主持醫生:我希望所有在聽的醫生都對自己的病人像伊曼紐爾醫生那麼熱情。 另外她談到的國家衛生院的研究,是在病毒學上對當年中國SARS的研究。 研究顯示了氯喹的有效性。 15年前當福奇(Anthony Fauci)是國家衛生院院長時發表的。 我們現在用的羥氯喹有同樣效果但更安全。 新冠與SARS有78%的相似度。 艾瑞克森醫生(Dr. Dan Erickson):我來講講關閉隔離,除了對經濟的影響之外其它方面的影響。 它導致一些公共健康問題,有關自殺的熱線電話增加了600%,家暴,酗酒都在上升,不止是人們失去工作。 我們應該有一個能長期持續下去的辦法,比如社交距離,口罩等,同時也要開學,要經營業務。 我這兒不是沒根據的瞎說,瑞典的死亡率是每一百萬有564人,英國完全關閉隔離,死亡率是每一百萬有600人,說明關閉隔離並沒有大量減低死亡。 " 主持醫生:大家有問題嗎? 聽眾中有人提到南達科他州。 主持醫生:是的,南達科他州長沒有限制人們獲取羥氯喹,應該是美國唯一的一個州。 有些研究說羥氯喹無效,那是不準確的,因為羥氯喹被他們用在了錯誤的時間,以錯誤的劑量給了錯誤的病人。 南達科他州疫情很輕,因為人們可以很容易買到羥氯喹。 聽眾中有人說要找政府。 另一位女主持:對。 你們需要打四個電話:給你們的州長,你們的兩位參議員,和你們的國會議員。 問他們為什麼你們得不到羥氯喹,醫生說這葯可以減低住院率和死亡率,敦促他們讀一讀耶魯大學的傳染病教授瑞實(Harvey Risch)的研究。 聽眾中有人問各種數據到底該信哪個。 主持醫生:新冠病例數幾乎是無關緊要的,因為很多測試並不准確,還有很多是無癥狀或輕微癥狀的。 只有死亡數值得關注。 如果你在60歲以下,沒有其他疾病,這個病的致死率低於流感。 聽眾:如果你們有資訊給福奇醫生,你們要說什麼? 另一位女主持:聽取前線醫生的意見,和他們見面開會。 還有很多醫生不是急診科的,他們在做預防,預防病人進急診。 如果你只聽急診和ICU的醫生,而那都是不幸發展成了重症的患者,這樣你並沒有得到資訊的全貌。 你應該聽一聽早期的部分。 你還應該明白,關閉隔離和恐懼對民眾產生了什麼影響。 伊曼紐爾醫生:我要對福奇醫生說的是,上一次你把聽診器放在一個病人身上是什麼時候? 當你像我們一樣每天面對病人時,你就會明白我們的煩惱。 你需要有對美國人民的同情和憐悯之心,就像我們這些前線醫生一樣。 他們聽你的,那你就應該給他們希望,你應該給我你已經知道的資訊,就是羥氯喹是有效的。 聽眾:請問伊曼紐爾醫生,你打算發表你治療新冠的顯著效果嗎? 伊曼紐爾醫生:是的我們在做發表數據的事。 但我要對醫生們說,是數據讓你去看病人的嗎? 現在病人正在死去,有數據當然好,但別整天數據數據數據。 主持醫生:已經有很多數據了,但主流媒體不報。 我們的網站www.americasfrontlinedoctors.com(譯者注:這個網站在我們翻譯時已經和本視頻一起被封殺。 )上有很多數據。 所有羥氯喹的治療結果,死亡率,在7月4日那個星期在底特律發表的。 重症病患死亡率降低一半,早期用了羥氯喹的估計有一半到3/4的病人不會死。 如果都用了這個策略。 可以挽救多少生命! 伊曼紐爾醫生:瑞實教授最近發表了數據。 他們不需要我的數據做決定。 同一聽眾:幾天前有個9歲女孩死於新冠,據說她沒有其他疾病。 你認為這個女孩是死於其他原因嗎? 是不是錯的宣傳? 伊曼紐爾醫生:我無法猜測。 我沒見過她,沒看過她的病歷所以說不好。 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 ... 漢密爾頓醫生:在15歲及15歲以下的年齡段死於covid19的人,他們常常是患有心臟病、哮喘、其他肺部疾病等合併症,所以我不知道,我們不知道這個不幸過世的九歲女孩,她不再和我們在一起,但是可能 ...... 如果你深入研究,背後可能有一個原因。 聽眾 :漢密爾頓醫生,你有見過任何因學校關閉而引發的副作用如抑鬱或自殺的嗎? 漢密爾頓醫生:我的意思是我認為這是常識,當學校不開放時,回憶高中的經歷,你想到聚會,足球賽、社交 ... ... 想想這些,這些都被關閉了。 所有的快樂都不見了, 這至關重要的幾年,無法與其他孩子,其他人一起,因為全部關閉了, 隨之引發很多併發問題,我們在談論焦慮,我們在談論沮喪、孤獨、虐待正在發生,以及有特殊情緒的孩子, 孩子也做得不好, 隔離關閉會引發一長串 的併發症的。 。 聽眾: 你知道我們聽到的所有這些研究 ... 母親也不能回去上班了因為不敢讓孩子上學,孩子本來就不應該留在家裡,但如果母親回去上班,那麼年老的祖父母就要 ... 漢密爾頓醫生: 是的,這是個大問題,因為人們害怕。 並不是說他們的孩子會特別容易染病,因為我認為他們正在瞭解真相。 孩子們對感染的耐受性很好。 但他們肯定也會考慮到他們的環境,他們獨特的家庭,我認為在某些情況下,這是一種正當擔心的理由。 但是作為常規,國家的常規,孩子們應該回到學校。 也許有些孩子由於各自的居住環境可能帶來潛在的問題,但對於年幼的孩子,他們並不是將疾病傳染給成人的根源。 至於羥氯喹,這是可以使用的。 伊曼紐爾醫生: 好吧,我們談論的是我們不能開門經營我們的企業,我們不能去上學,父母害怕接受治療,我個人已經讓一百多人接受羥氯喹預防治療了,醫生、老師、普通人、醫療工作者、我的員工、還有我自己 !  我有時一天接待超過15到20個病人,或一天20、15、10位病人,我戴一個醫療口罩,我周圍沒有一個人被感染。 這個就是答案。 你要重開學校的話,用羥氯喹預防covid-19,每隔一周用一粒葯就足夠了。 這就是我們需要讓美國人民瞭解的。 我們可以預防,也可以治療的。 我們不需要關閉學校,我們不需要關閉我們的生意。 有預防,可治療,與其去談論口罩,與其去談論封閉,與其去談論這些東西,倒不如讓老師用羥氯喹。 讓那些高風險的、願意用羥氯喹的人用吧。 如果你想染上病毒,很酷呀,但是你應該被允許得到這種藥物來預防的權利。 所有我們正在經歷的本都是不必要的,因為羥氯喹有預防作用,它叫做羥氯喹,可以預防covid-19。 聽眾:較早之前,我聽你說藥物是使用過的,但是他們以錯誤的劑量使用了藥物,所以我一直在聽,但是,什麼是正確的劑量? 伊曼紐爾醫生: 是的,您要去問您的醫生,我再請一位醫生也談一下 。 爾佐醫生(Dr Urzo) :這個問題問得好。 因為對這種藥物的恐懼已經影響了整個政治局勢,這種恐懼已經影響到了這種藥物,所以讓我們重申一點,這種藥物是超級安全的。 它比阿司匹林、布洛芬、泰諾更安全。 它是超級安全的! 問題是,在這些研究中,他們在全國範圍內用了非常高的劑量, 用的劑量非常大。 他們做了重新定義式的研究,一致性的試驗,也就是世界衛生組織的試驗。 還有康復試驗,第一天他們就使用2400毫克的劑量,其實預防性你只需要200毫克,每周兩次。 而他們使用了過量的中毒式的劑量,猜猜他們發現了什麼? 當你使用過量的中毒式的劑量,那你必然會得到中毒式的結果,當你使用引發中毒式劑量時,藥物當然不會起作用,好吧! 這是一種非常安全的藥物。 它集中在肺部,在肺部的濃度是其他部位的200到700倍。 它是一種神奇的藥物,在血液中不會去到那個高水準,但肺部會,所以你會發現自己獲得了預防性,一旦病毒到達那裡它將很難通過,因為羥氯喹阻止它了。 一旦病毒進入,它就不會會讓病毒複製。 實際上,當服用鋅時,鋅就會攪亂被稱為RDRP的複印機制所以結合藥物,它本身在早期疾病中非常有效。 它在預防方面非常有效。 所以我希望這回答了你的問題。 戈爾德醫生(Dr Gold):是的,我想強調爾佐醫生所說的,因為我喜歡這個問題。 這是一種非常簡單的治療方案,它應該讓美國人使用。 目前困難的就是因為政治,醫生不能給它開處方,藥劑師也不能釋放它。 他們有權否決醫生的意見,這就是為什麼你在櫃臺上買不到它。 你可以在世界幾乎所有的地方買到,在拉丁美洲、伊朗、印尼、撒哈拉以及南非,你都可以自己去買。 我的朋友,用量是200毫克,一星期兩次,然後每天服用鋅,就是這個劑量! 我贊成在櫃臺上就可以買到(非處方),把它給人民,把它給人民! 聽眾:再問兩個問題,誰可以將訊息準確回答我? 詹姆斯醫生(Dr. James):我是詹姆斯醫生,我想對戈爾德醫生剛才說的做一些補充:似乎有一種針對羥氯喹的精心策劃的攻擊。 你什麼時候聽說過一種藥物會引起如此大的爭議? 一種有65年歷史的藥物,多年來一直屬世界衛生組織安全基本藥物的清單,是的,這在許多國家/地區遇到了麻煩,我們看到的是很多錯誤資訊。 所以我與人合作撰寫了第一份關於羥基氯喹作為冠狀動脈潛在療法的檔。 這是在3月份,這在某種程度上引發了一系列的風暴。 從那以後,對像我們這樣的醫生進行了大量的審查。 我說的是,我們中的一些人已經被審查了。 我們共同撰寫的那個google文檔,實際上,是被google刪除的。 現在很多研究已經表明它是有效的,安全的,但你還是看不到那篇文章。 還有一個錯誤的資訊,不幸的是這已經達到了醫學的最高等級。 在五月,有一篇文章發表在《柳葉刀》上,這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醫學雜誌之一。 因為這項研究,世界衛生組織停止了所有羥氯喹的臨床試驗。 只有像我們這樣的獨立研究人員才會關心病人,關心真相,深入研究並確定,實際上那些數據是偽造的,不真實的。 所以我們做得非常有說服力,以至於這項研究在發表后不到兩周就被《柳葉刀》撤銷了。 這幾乎是聞所未聞的! 尤其是對於這麼大規模的研究,所以我向所有人道歉,因為那裡存在著太多的錯誤資訊, 不幸的是,尋找真相困難重重,我們需要在其他地方尋找真相。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這裡組建一線醫生組織,以設法幫助獲得真實資訊的原因。 我是詹姆斯·塔塔羅博士。 是的,我大部分的想法都是在推特上發表的,這個推特最近很不錯,但我也有一個網站。 medicineuncensored.com 它包含了很多關於羥氯喹的資訊,我認為比其他媒體管道的報導更加客觀。 聽眾:這很重要,因為我不僅從醫生那裡瞭解到,而且從其他媒體人士那裡得知,YouTube實際上是遮罩了許多特別是關於羥氯喹的資訊的。 詹姆士醫生:讓我簡明地重申這個問題,我要說的是Facebook和YouTube採取了最嚴厲的措施來壓制和審查人們。 這是來自YouTube的首席執行官和馬克·紮克伯格,發表任何與世界衛生組織言論相悖的言論都會受到審查,我們都知道世界衛生組織在這次大流行中犯了很多錯誤。 無論如何,他們都不是完美的。 Twitter雖然有一些缺陷和缺陷,並也標記某些內容,但仍是最自由的對話平臺之一,我們對這些資訊進行了明智的討論,今天在座的許多人實際上通過這樣的社交平台媒體聯繫在一起的。 聽眾:您能談談您之前提到的藥物治療嗎? 它已經存在有多久了? 喬-拉塔坡醫生(Dr. Joe Latapo):當然,我是喬-拉塔坡醫生。 我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名內科醫生,同時也是一名臨床研究人員。 我只是代表我自己,而不是代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所以我想說的是,我想到的是那些正在幕後看此廣播的人們,我想與大家分享。 因為存在著太多爭議,氣氛充滿了衝突 。 現在,這群醫生正在嘗試做的事情, 從根本上講,是為了讓大家更清楚地了解我們是如何應對covid19這個巨大的挑戰,這就是我們的最終目標,併為事物帶來亮光,意味著更多地考慮取捨。  我的一個同事說意外後果,實際上我認為那甚至不是正確的詞,正確的詞是"未預料的後果"。 真的,想想我們在這個特殊的時代所做的決定的影響,我相信人們聽到了一些關於羥氯喹的討論並好奇這些醫生在說些什麼? 他們是照顧病人的醫生,有醫學認證,醫學院,很棒的醫學院。 所有這些,他們怎麼可能這麼說? 我可是收看CNN和NBC的,這些媒體對此隻字未提啊。 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有些問題是道德問題,那真的應該有一個單一的聲音,你知道! 所以對我來說,關於人們是否因性別、種族或性取向而受到不同對待的問題,我認為這些都是道德問題,在這些問題上只有一種立場。但Covid-19不是一個道德問題,Covid 19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複雜問題,我們可以從多角度來看待它。 所以,當每個人都只能從一個渠道聽到一種觀點時,這對美國人民是不好的。 這樣做毫無預警,大多數人聽到的觀點是羥基氯喹不起作用。 是的,這是大多數人在主流電視上聽到的觀點。 聽眾:所以我的問題 ... 我仍然沒有得到明確的答案,我想知道關於您的同事所說的,由於學校關閉和政府關閉而導致自殺性上升、焦慮、濫用和其他各種問題的增加。 我想知道是否應該將聯邦資金分配給一線工人、社會工作者、心理健康治療師。 醫生:問題的答案是:傷害已經來臨,我們應該如何處理這種傷害,我不知道政府的內部運作方式,但實際上傷害已經來臨了,我們必須要做些有意義的事,所以對我來說,作為一名醫生,如果你和我都知道我們已經被車碾過了,當然是要先去醫院,所以以我的職業來說 ... 聽眾:是的,能夠幫助這些孩子,我認為這很有意義。 記者:大家好,這裡是《布萊特巴特新聞(Breitbart News)》,我們將繼續為您帶來"醫生小組"的發言。 感謝你收看。 請繼續關注,我們遲點回來。 抱歉有點過度曝光,扯掉我的麥克風了。 但是我們將回來。 請關注Facebook上的《Breitbart News》,關注我們的Facebook, Instagram,Twitter,當然還有我們的網站 Breitbart.com,當然還有YouTube,請繼續關注。 我們很快就會回來。 祝大家好。 https://mp.weixin.qq.com/s/fbVO06Ldg0Gege7bub7Hzw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