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5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一例國內罕見的新冠疫苗注射後的併發症-

開工了,往年除夕我大多睡在醫院值班室,今年除夕前後卻換三進三出躺在病床。

我依然支持疫苗群體免疫政策,僅以此文概述我打完第三劑疫苗後的病況,謝謝許多救我的人, cover我的同事長官們,救了我的angina卻還得寫再入院報告的張恆嘉副院長,靈機一動檢查cortisol的陳祖儀醫師,接受遠距問診的張嘉暉醫師。也提醒大家疫苗後碰巧罕見的adrenal insufficiency,遇到非典型症狀經排除心肌炎心臟病後,即使剛開始抽血無異常,每個人對adrenal insufficiency的耐受度和病程惡化進程不一。除了神內的GBS以外,也可以諮詢內分泌科追蹤,以資鑑別。因果尚無論定,僅提供為同業診治或教學的參考。

我是台北慈濟骨科周博智醫師,平日上班可爬十層樓當作運動,偶而跑步約3k, 騎車約8k。 於1/12打完第三劑疫苗後,次日開始出現疲累喘的狀況,吞了兩天的Paran後,還是硬著頭皮連值六日兩班,續接週一的全日刀與週二全日診,卻發現幫99歲hip fracture人瑞,和第三次bipolar periprosthetic fracture的兩位阿嬤開完刀,他們一週出院時的氣色都比我好。次周末勉強參加了沒有灌酒的忘年會發獎金,每天就是起伏的眩暈,胸悶心悸,平路大喘,夜尿特多,惶恐該不會是心肌炎找上我吧。
好不容易熬到1/28(五) 年假前最後一診,接近中午眼前一片黑,胸口感覺被館長勒住不放,趁最後一口氣拜託同事來代診,眾人七手八腳把我抬上輪椅推到急診,也沒力氣回答知情同意例行公事,抽血斷層心超依序搞定,好險沒有危及性命的心臟問題,在心臟科吃藥貼著監視器觀察一晚,終於沒有相撲力士壓在我身上了。想說過勞早衰提早報到,出院過年補補蜆精吧!。次日小年夜中午,卻又昏倒在沙發,被救護車送到鄰近責任醫院急診,同樣排除了心肌炎,心肌梗塞等,拿藥回家。傍晚又喘不過氣,癱軟沙發上,想說再call 119可能就要被當成焦慮or慮病,只好厚著臉皮回慈濟急診請同仁收留我。抽抽血,貼上監視器,老婆除夕一邊醫院值班打報告一邊照顧我,不時電話安撫三個小孩,就這樣到了大年初一。出院後兼吃預防心臟的藥。聽到鞭炮聲覺得像炸彈,路上碰到超車也覺得心跳停止,骨科蔡K學長告誡不可開車不可運動,以免白髮人送黑髮人。無奈一天天虛弱,吃吃自律神經的B群和腦循環等藥,直到2/7早上又快昏倒,突然老婆的學長來電說: 你的cortisol第一次11 ug/dl,出院後出來的第二次結果怎麼只剩3 ug/dl ,繼續在家發生adrenal crisis可能就GG了。才緊急電聯張醫師,弄了些prednisolone 2# bid,第三次入院打hydrocortisol 穩住。希望後續不會有permanent sequela…
利用美國仙丹的失眠時間,再次謝謝老婆不眠不休照顧我三週,她生日又送我來住院。繼續努力活下來就是最好的生日禮物。期待美國仙丹繼續發威,能再次上班照顧病人是幸福的。

長輩群組傳的

無從查證

慈濟北醫周博智醫生回覆: 我是周博智醫師,此文章的確是我在 2/9 時所寫,原先是我傳給醫 界朋友的私下分享,原意是希望有醫者同仁遇到病人有類似的症狀 能及早診斷,協助救人,然文章被廣傳至其他非醫界人士及一般民 眾,甚至成為反疫苗人士的宣傳,非本人初衷。 我寫此文章的用意絕非反疫苗,我是支持疫苗政策的。極少數的人 接種疫苗後有不良反應,皆能得到適當的醫療照護而順利恢復!我 的文字僅陳述個人經驗,不代表醫院或醫界立場,也盼請各界勿解 讀為反疫苗聲明。關於疫苗不良反應的認定以指揮中心公佈為主。 我支持國家疫苗政策!

現有回應

  • Pi Emily標記此篇為:⚠️️ 不在查證範圍

    理由

    詢問北醫慈濟後,周博智醫師的回覆:
    我是周博智醫師,此文章的確是我在 2/9 時所寫,原先是我傳給醫 界朋友的私下分享,原意是希望有醫者同仁遇到病人有類似的症狀 能及早診斷,協助救人,然文章被廣傳至其他非醫界人士及一般民 眾,甚至成為反疫苗人士的宣傳,非本人初衷。
    我寫此文章的用意絕
    2 年前
    0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7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敬告復興中學校長、訓導處、健康中心: 丞彥於5/11晚上睡前表達身體不適,有拉肚子現象。5/12(五)上午到校上課,因身體不適,經校方通知,家長本人在9:00多鐘到校接孩子返家休息。 家庭醫師郭烽裕是中永和地區頗負盛名的小兒科醫師。丞彥從小都是由郭醫師做醫療診治。5/12下午3:00,在郭醫師的門診,判斷是諾魯病毒引發的腸胃型感冒。因為身體已經呈現脫水狀況,並在診所內做靜脈輸液注射。在診治之後,當下丞彥身體已經稍微舒適,並吃了福州乾麵與蛋花餛飩湯做為晚餐。本人並於當日班上日常溝通的Line 群組上向班上表達丞彥的病況,並提醒大家要注意衛生,勤洗手。因為家人間並沒有諾羅病毒的問題,傳染源理應從學校同學間得到,而且丞彥也是帶原者。所以我立即提醒同班家長,要注意自家小孩的身體狀況,盡地球公民義務。 當晚因為持續感覺疲倦,所以早早休息,並一覺睡到5/13(六)傍晚晚飯時間。旋即吃了兩份炒牛肉,表現的體徵,沒有發燒,食慾還可以,但是不舒服的狀況繼續,所以也是早早入睡。隔天中午起床,跟弟弟一起叫了29塊的麥當勞炸雞塊分吃,食慾也是不錯,精神尚可。 到了5/14下午,持續的發出不舒服的疼痛反應,但丞彥表示有想嘔吐與腹瀉的感覺,但想吐吐不出來,想拉拉不出來。但沒有發燒反應,這是令人匪夷所思的盲點。到傍晚時,已經出現血尿,但是還是沒有發燒。除了血尿之外,並沒有出現其他重病的體徵,讓我即時警覺到小孩的身體已經進入十分緊急的危險狀態。所以,當時還當作是持續性腸胃炎尚未恢復,除了讓丞彥休息之外,計劃明日一早再去門診治療。 郭醫師於(5/14)當晚10點多來電詢問小孩病況,他警覺狀況不對,當下要我立即轉送到有小兒專科的馬偕醫院急診。我立刻送小孩到台北馬偕急診,在檢傷處,測量到的血壓只有80/40左右,這時的生命跡象已經十分緊急,所以馬偕醫院立刻優先將丞彥送入小兒科的急診病房,開始輸液注射並同時進行抗生素的投入,並同時做抽血與糞便尿液等的檢查。凌晨3:00多的血液檢查報告出來,除了腎臟嚴重受損之外,免疫功能也嚴重受損,急診醫師告知要立即住院。 到了5:00多鐘,轉入小兒科一般病房。主治醫師在看了丞彥的相關檢查報告之後,認為經過了5個小時之後的靜脈注射,血壓還是呈現80/40左右的狀況,萬一狀況再低下,還是需要進入加護病房照顧。但因為當時台北馬偕的加護病房滿床,旋即轉送淡水馬偕小兒加護病房。大約在5/15早上7:00左右,立即進入加護病房。 淡水馬偕小兒感染科主任張龍醫師在8:00多進入加護病房,看到丞彥在身體所出現的體徵與之前的檢查報告已經出現一些急遽的變化,但在加護病房下醫囑之後,立刻向我說明。從丞彥進入馬偕急診開始,所有的急診用藥都是正確的,但目前血壓太低,他們在可用的4種升壓藥中,第一種升壓藥已經全下,第二種升壓藥也用了一半劑量,讓血壓維持穩定。雖然不知道要面對的細菌敵人,但是目前所注射進入身體的抗生素都是必要的。只要拖過兩天時間,就可以有效控制感染。此時,丞彥的心跳是200/每分鐘。但當下也請心臟內科的醫師做超音波掃描,認為當時丞彥的心臟是可以承受這麼高速的運作。 等到10:00左右,加護病房主任出來告知,丞彥的生命徵兆十分紊亂,心跳接近300/每分鐘。他們要求我簽插管同意書,並發出病危通知。告知丞彥目前不穩定的狀況,最壞的狀況,有可能下午就會有狀況,也有可能是晚上。在此時,我的心情是極度崩潰。但強忍者激動的情緒,通知在上海工作的丞彥媽媽,以及其他家人陸續到醫院來。 5/15,下午兩點,丞彥的心臟震顫,進行第一次電擊。之後生命跡象維持穩定,到傍晚丞彥媽媽在晚上7:00左右到院。7:30我與丞彥媽媽進去加護病房探訪,兩分鐘不到,因為心臟震顫,旋即將我們請出病房,進行第二次的心臟電擊,總共進行4次才又恢復了穩定。當晚8:00多鐘,其實丞彥已經進入彌留狀態,我與丞彥媽媽進去看丞彥,身體插滿管子,但是因為心臟能力大幅下降,四肢因為血液循環不良,已經有發黑的樣態。 當晚10:00以後,馬偕醫院感染科張主任告訴我,丞彥已經進入緊急急救狀態。大約10:30,丞彥媽媽與我進入加護病房,看到10多位醫護人員圍在丞彥身邊進行CPR。不忍丞彥再受苦,幾分鐘之後,我請張醫師放棄急救,丞彥於106/5/15 22:44離世。 馬偕醫院發出的病理報告如下:5/17中午,接獲馬偕醫院感染科張主任來電,告知從血液中培養出黃金葡萄球菌抗菌病株(所謂超級細菌MRSA)。丞彥因為超級細菌造成急性敗血症,引發多重器官衰竭病逝! 因為感染諾魯病毒在先,旋即在病程中招治超級細菌二次感染,才會造成如此急性的症狀,始料未及! 此事事情發生的太快了,丞彥的家庭醫師郭醫師也協同台大病理科、馬偕感染科、國防醫學院的心內教授房同經醫師持續的探討。因為沒有再做病理解剖,所以有可能的情況,我自己歸納推論如下: 1.在丞彥辭世前大約一個月左右,得到A型流感。在郭醫師處快篩確診,所以立刻投入克流感,讓丞彥的A流症狀得以控制。但有些特殊體質的人,會因為病毒引發心肌炎或遞延性心肌炎。 2.諾魯病毒引發腸胃炎,導致免疫系統功能下降。黃金葡萄球菌在為數相當高的人身上都會存在,細菌就趁著免疫功能下降的情況下,進入血液引發敗血症。但是,張龍醫師強調這種細菌是一種十分陰險的細菌,在感染時,並沒有產生發燒的症狀。或者是瞬間大量繁殖的細菌直接襲擊免疫系統,去抑制發燒的反應,所以在臨床診斷上,醫師無法判斷已經著受到細菌感染。 3.食慾不差,也是導致我們誤判的一個重要因素。小孩如果生重病,應該都會發燒、食慾不佳,通常這些比較明顯的症狀,一般有經驗的父母,就會有警覺。但經過這次的教訓後,其實現在的空氣污染、病毒、細菌也隨著藥物也不斷在改變型態,有更強的抗藥性。我以丞彥爸爸的身分,沈痛的呼籲,小孩生病,千萬不要等閒視之。任何一個環節的疏乎,都會造成你難以想像的結果! 丞彥在感染諾魯病毒之時,我就立刻通報班上。之後他在星期五上午9:00出頭已經離開學校,在離世前再也沒有進過學校。超級細菌是他自身的免疫功能下降所引發,應該無傳染源或者有可能感染到其他同學。在此過程,透過班導師與學校密切聯繫,在此清楚說明,丞彥病逝與近日內學校所產生的流感疫情並沒有任何關聯。學生柯丞彥爸爸敬告復興中學校長暨相關單位。 柯立培 敬上
    33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我是一位台大醫學系畢業的醫師。 今年35歲,當年因為深度近視大四22歲時就超過1100度獲判免役 (所以不是大家每天都說醫學生都是作弊逃兵役), 今年六月我將工作滿十年。 13歲時,我的理化考98分,班上沒有人比我高分, 但是我被理化老師狠狠的用藤條抽了兩下,下課後猛塗萬金油, 因為下節課要發英文考卷,我知道我一定會再被揍, 因為我不可能一百分, 雖然我已經永遠是班上第一高分, 但是老師說要上醫學系沒有一百分就是不夠。 國中三年每天我們都要考兩科, 早上7點提早一小時到校考一科,傍晚5點延後一小時考一科。 我們班的藤條兩天換一根新的,因為一定打斷了, 我永遠是第一名,但是三年來我被打豈止萬下。 大三時,21歲,上的最硬的課是大體解剖, 我自認我的記憶力一流,但是面臨數千上萬的希臘單字 (人體的結構英文都是古文轉過來的, 單字比一般英文難而且很少一個字少於十個字母) 還要從冰冷的大體老師(捐贈的屍體)辨位, 我從開學第一天起就每天只睡5小時。 結果期中第一次跑台我只考了55分, 我們的考試方式是每個三十秒作答一題, 在一具具大體老師間轉台,認出用一條繩子綁的神經、血管或是肌肉, 只要拼錯一個字母這題就是零分。 此後這個學期我每天就只睡四個小時了, 而此時我的好朋友 他讀台大資訊系三年級, 正牽著輔大的中國小姐候選人的小手在東南亞電影院看電影。 大四時,22歲,我們的課只有更重沒有更輕, 必修的課加上實驗,一周還是有將近40個小時的課。 同一時間,我的社會系女朋友告訴我 她們的課這學期一星期不到10小時。 她說:『反正我這個男朋友有跟沒有是一樣的。」 她就用空閒的時間去補習托福跟到電腦公司打工。 大七實習的時候,我25歲,每天工作15到16個小時, 每天我要抽30-40個病人的血,導尿插鼻胃管, 此時此刻我還要抽空準備國家醫師考試,考的是我大三到大七所有教的東西。 這一年醫院有給我們薪水,每個月將近八千塊。 每到月底我硬著頭皮打電話跟家裡要錢, 我媽告訴我隔壁的小學同學, 高中畢業就在工作,現在每個月給媽媽一萬塊。 已經一年每天都睡不到五小時的我只能硬撐著熊貓眼, 心中想說:「媽,很抱歉!妳再辛苦一下,以後我會給你更多。」 那個十二月下著冷冷的冬雨,我媽掛了電話又冒雨騎著機車去載瓦斯, 我掛上電話看了一眼窗外,沒有太多感傷 我已經要上外科急診的12小時大夜班。 深夜一個新公園的醉漢被砍了三十幾刀送進來, 學長檢查後說沒問題都只是皮肉傷,你就慢慢縫當作練習, 我認真縫了好幾百針,縫完了天剛好也亮了。 實習結束了,剛好跨入26,國考也考完了。 考完這天我打電話約三個月不見交往七年的社會系女友出來慶祝。 她在電話的另一端冷冷的說: 「不用吧,我已經跟別人睡在一起六個月了。你都沒有感覺到嗎?」 我掛了電話,「幹!我抽血都抽到手抽筋了還有感覺!」 很奇怪這天還是下雨,還好有下雨過路的病人也分不出臉上的是淚水還是雨水。 住院醫師第一年,我在台大醫院,每個月薪水五萬, 我終於可以每個月給家裡一萬,媽媽好像很欣慰, 但是我沒有臉告訴她我的薪水,因為我的工作時數沒有比實習醫師少, 每三天就有一天要在醫院值整個晚上的班,隔天還要正常上班。 我告訴媽說過年不能回台南老家,因為過年要值班, 值除夕跟初三,初一初二要補眠。 我猜她應該會覺得我很小氣,這樣的辛苦工作又是醫師, 少說一個月也應該賺個十萬二十萬,居然只給一萬。 她如果像我這樣的工作時數載瓦斯,一個月也不只賺五萬。 這天又是個雨天,媽掛了電話繼續穿上雨衣載瓦斯。 除夕夜,27歲,我啃著漢堡王的漢堡, 想著樓上的15床病人,今晚可能會渡不過去, 想著想著,漢堡吃完了,趕快上樓吧。 整個B1空蕩蕩的。當上了醫師,沒有一餐我不是五分鐘吃完。 內科同學室友總是覺得很奇怪,他的胃潰瘍藥為什麼總是會提早用完? 29歲,第四年住院醫師,也就是總醫師, 再熬完這一年,就可以升上主治醫師了。 傳說中的主治醫師,薪水就會三級跳了。 總醫師開始看門診,很巧的我的高中同學帶個未婚妻來看門診, 他告訴我他交大畢業後22歲就到竹科上班,現在已經是工程師主管, 他去年配的股票賣1000萬,很高興要結婚了。 我記得當初在班上他大概是中前段,睡的好像永遠比我多。 我今年也要結婚了,但是我正在傷腦筋婚禮的預算, 我在醫院旁租了一間20坪的舊公寓,一個月要2萬3。 總醫師的薪水一個月還是五萬。 岳父大人來幫我整修租的房子,免費, 因為她心疼女兒好好的房子不能住了,要嫁人住鬼屋, 最重要的是嫁的人是醫師居然還是租鬼屋,傳出去沒面子。 岳母大人朋友是開珠寶行的,她一直覺得我很不愛我老婆, 要我岳母要三思,否則怎麼會醫師的訂婚鑽戒選0.26克拉! 30歲了,我終於如願升上主治醫師, 因為我這四年來表現都很稱職,而我專科醫師是第一名。 認真工作的一個月,我很興奮的打開薪水條$89000。 我問同辦公室的主治醫師怎麼會是這樣,他幹主治醫師快20年了。 他說就是這樣啦,未來也是只能這樣啦, 反正現在的健保制度下,以後就是這樣啦,沒有在變少就不錯了。 我問他那他房子怎麼買的,他說是爸爸寫參考書賺了老本。 我沮喪的下樓買咖啡,遇到大學同學,問她升上主治醫師的感想。 她說沒有,她現在重新到皮膚科當住院醫師。 我說你頭殼壞了喔,何苦再熬四年辛辛苦苦,領五萬塊,連載瓦斯都比較多。 她說,她的抗壓性不足, 這四年來她週遭的所有人都被病人告上法庭,無一倖免, 每天都只能睡五六個小時還被惡夢驚醒, 因為她每天都夢到自己被判刑或是要賠1000萬。 她一輩子可能都賺不到1000萬。所以還是到皮膚科再熬四年。 我告訴她今年別的醫院皮膚科也有人告,她當場沒有昏過去。 故事寫到這裡,再也寫不下去。 如果有人知道最後是這樣,當初還會決定走這條路, 套句某家銀行現金卡的廣告詞「你一定是瘋了」! 我想我們剛好是最後的一批瘋老鼠!有 一天讀醫學系應該是會比照役男抽籤, 抽中了肯定是比現在抽到金門馬祖哭上一百倍! 爸媽生日..缺席;除夕夜...缺席;母親節...缺席;阿媽告別式...缺席; 爸爸住加護病房...缺席;爸爸開心臟手術....缺席;媽媽中風病危,兒子住院...缺席; 兒子音樂表演...缺席;兒子班上班親會...缺席;兒子畢業典禮...缺席,...缺席,...缺席,... 缺席 永遠在兒子睡夢時出門、兒子睡著時回家。 每個職業都有每個職業的難處, 在我們看到別人光鮮的表像羨慕不已時, 背後的心酸又有幾個人知道呢? 其實,沒有最好的職業,也沒有最差的工作,只有你想幫別人什麼...
    1 人回報2 則回應7 年前
  • 老人夜尿深入分析/💃林靜芸簡介 - 1949年生於台中,是台灣第一1位女性外科醫師,也是台灣整形界的先驅。 其夫為林芳郁醫師 (台灣著名的心臟外科醫師,曾任台大醫院院長、衞生署長、台北榮總院長等)。 💃我從小不喜歡吃肉,九歲氣喘,父親規定我每餐要吃一塊三層焢肉。 💃我常偷丟給桌子底下的貓,結果貓營養很好,經常懷孕,我的氣喘拖到初中才改善。 💃父親是典型的肉食主義者,三餐有自己的「私菜」,內容都是肉,包括豬心、白斬雞等等。 💃父親牙齒很好,老年迷上牛排,一個人可以吃兩份。 💃他強調吃肉才能長肉,吃肉才有營養,運動才有爆發力。 💃母親相信肉食會造成高血壓、高血脂,兩人為了該不該吃肉爭執,母親會恐嚇父親:「你如果中風或心臟發作,我不照顧你!」幸好父親終身沒有心血管問題。 不吃肉的我,據說從小面有菜色。 醫學院畢業,我在台大外科作住院醫師。 民國65年,謝東閔先生郵包爆炸案受傷, 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先生到急診部探望,我陪他搭員工電梯。 不料古老的裝置卡在兩層樓之間,故障的電梯裏只有我們兩個人。 看著我與電梯把手奮鬥,經國先生用帶著鄉音的國語說:「慢慢來,你要多吃肉,吃肉才有力氣。」 我忙了20分鐘左右才啟動馬達,電梯門一開,幾個衛兵以為長官被挾持,舉槍對著我,嚇死我了! 💃經國先生不慌不忙,給了我一張名片,上面只有蔣經國三個字。 💃那次的經驗並沒有讓我加餐吃肉。 婚後我與婆婆同住,跟著吃素,更是與肉無緣。 💃但是外科的文獻,老人的傷口與正常人口相比,容易有感染、延遲癒合等等併發症。 💃抽血檢查,老人的血中前蛋白、維他命以及元素鐵、鋅、硒等缺乏。 💃如果提前在手術前三星期就給予補充,所謂高風險的老年人手術,傷口癒合會趨於正常。 💃促進傷口癒合的血中前蛋白等,可以輕鬆從「肉類」獲得。 💃我因而鼓勵整形的老人,術前術後多吃肉。💃 💃作為外科醫師,我的體力很好,但是每年總會幾次感冒。 感冒有時引發氣喘,晚上咳到無法入睡。 💃我想起父親的吩咐:三餐吃肉。說也奇怪,肌肉變結實,高爾夫球的成績進步,這幾年的流感、腸胃病毒,我都能倖免。 💃老人醫學專家認為, 💃「老化」是一種營養不良。 💃老人胃口變小,熱量營養不足,免疫力下降,認知也下降。 💃老人普遍蛋白質不足,所以建議老人「要吃肉」。 💃日本的報導,沖繩高壽老人最多,他們喜歡吃肉、吃魚。 💃沖繩人吃肉是類似台灣人燉肉,裡面加了蘿蔔、海帶、大蒜等等,專家認為這樣的煮法減少總膽固醇,增加不飽和脂肪,富有營養又不會引起心血管疾病,可供參考。💃 💃東京老年綜合研究所副所長柴田博士也說, 蛋白質缺乏可能肌少症,容易感染,威脅老人的生命。 💃 「葷食」不是高血壓、高血脂的罪魁禍首。 💃肉食中含有多種豐富的胺基酸,使血管保持柔軟,預防動脈硬化和腦中風,提高對傳染病的免疫能力。 💃總之,肉類能夠提供蛋白質,必要的胺基酸,以及其他營養素,老人該考慮多吃肉,膳食平衡。 營養充分,才能成功老化。 💃以下的文章,值得老同學、老朋友們再多花幾分鐘看一看。 💃美國醫生說:夜尿與心,腦梗問題,因為夜尿,所以就很怕喝水,殊不知這種,睡前不喝水,半夜爬起來尿尿又不喝水,却是導致老年人清晨腦梗塞的重要原因。 💃其實,夜尿並非膀胱功能失常的問題, 💃夜尿是因為老年人心臟功能老化衰竭, 右心房回吸來自下半身的血液能力變差所導致... 💃白天的時候,我們都處於立着的姿势,血液會往下流,心臟不好,回心血量不足, 下半身的壓力會變大, 於是老年人白天會有下半身水腫的現象, 💃等到入夜平躺睡覺的時候, 💃下半身的壓力解除,💃大量囤積在組織裡面的水份就回到血液裡面來。 💃水太多,腎臟就開始努力的把水釋出,排至膀胱,引起夜尿, 💃所以一般平躺入睡後大概三四個小時就會起來上第一次廁所,上完之後,血液中的水份仍然不斷增加, 💃於是又過了3個小時後又會上第二次廁所.... 💃💃那為何這是導致腦梗塞心肌梗塞的重要原因呢? 💃💃因為經過兩三次排尿後,血液中的水份已經大量減少, 💃💃加上冬天人體透過呼吸散失水分速度很快, 💃💃於是血液開始變的黏稠, 💃💃睡覺的時候由於人體基礎代謝低, 💃💃心率相對變慢, 💃💃於是黏稠的血液加上緩慢的血流速度, 💃💃血管狭窄處就容易堵塞了.... 💃💃 💃💃這也是為什麼老年人幾乎都是在 💃💃清晨五六點的時候發生 💃💃心肌梗塞或💃💃腦梗塞的重要原因, 💃💃最嚴重的情况就是睡著死亡。 💃💃💃第一個要告訴大家的是:夜尿並非膀胱功能失常,而是心臟老化的問題 。 💃💃💃第二個要告訴大家的是:睡前一定要喝點温開水,💃💃半夜起來尿尿之後一定要再喝點温開水,💃💃不要怕夜尿,💃💃因為不喝水可能會奪走你的性命 。 💃💃💃第三個要告訴大家的是: 💃平時一定要多運動多鍛煉, 💃讓心臟的功能得到加强, 💃💃人體不是機器, 💃💃機器常用會磨損, 💃💃人體却剛好相反, 💃💃常用會變強壯... 💃💃💃平時一定要拒絕吃不健康的食物, 💃💃💃尤其是高澱粉類及油炸煎烤物。 💃💃💃最後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轉發給你們的老年朋友分享, 祝福大家 多運動, 要吃肉, 常健康。
    10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上海二医82届一大班的吴承琮(游泳队的) 他是南加州急诊科医生,感染了新冠病毒,住院了十二天回家。身为医生又是新冠患者的他第一手资料, 在病房里的随笔, 情真意切, 文笔流畅。供大家参考。 大戰病毒第一周: 2020年歲末,我、一位年近65歲的老人終於面臨世紀病毒被迫大戰一場。感恩節前的一陣子新聞媒體天天爭相報導Covid19的疫苗研發成果、似乎人類戰勝病毒指日可待。 病毒流傳到西方、流傳到美國、流傳到全世界已快一年了,沒有收場的跡象。美國雖有強大的軍事、經濟和科技力量可以戰勝任何一支入侵的軍隊、卻沒有辦法控制病毒。西方國家的老百姓自由散漫多少年、對病毒的不重視是從總統到平頭百姓、各級政府手中既沒有足夠的財力和人力也沒有一令斷是非的權利。讓人戴一隻口罩😷都是那麼的難、被提高到「沒自由、毋寧死」的地步。這是別人祖祖輩輩的活法、社交距離更是形同虛設。一個需要被嚴格控制的病毒來到了一個根本沒有辦法嚴格控制老百姓的國家其結果就是一場災難! 11/18-11/19兩天中我不幸被一位同樣享受著人身自由的魔鬼傳播到可怕的病毒(同時間、同部門超過10人被傳染)。 11/23、星期一、開始發燒次日確診陽性,立刻自我隔離、睡覺、喝水吃退燒藥。感恩節假期當然泡湯了。自我療法效果並不明顯、體溫經常超過38.5並伴有肌肉痠痛、乾咳。氧分壓尚保持在95%以上。五六天後仍舊沒有消退的跡象讓我覺得至少應該拍一張胸片看一下了,先打遍附近所有Urgent Care診所電話、沒有一家願意提供拍胸片,必須去ER。 11/28晚上七點,一星期中第一次開車出門去了附近醫院的急診室、走進ER被人用掃描體溫計遠遠朝額骨頭上蜻蜓點水地掃了一掃、告訴我沒有發燒(這工具的精確性非常離譜)氧分壓95%、大廳內間隔坐滿了人、我被告知可能要等待長達10-14小時才能看到醫生(不是開玩笑!),我覺得自己在冷板凳上根本不可能坐得了這麼久,只能打道回府。根據自己多年當急診室醫師的經驗決定明天清晨三四點再來,那是一天中病人最少的時段。 入院戰病毒(一) 11/29凌晨四點我戴上了自己的溫度計和氧分壓儀回到同一家ER,測出氧分壓在90%上下。終於給了一瓶氧氣讓我慢慢吸氧並等待。等待期間一次一次被叫入抽血、做EKG和拍胸片。上午八點半終於被收入ER觀察室。診斷典型Covid肺炎,兩側肺下部肺炎、左邊更加嚴重。吸氧增加到每分鐘4L、人感覺不舒服,氧分壓不穩定。上午見著了肺科和傳染科醫生、制定了治療方案:包括:靜脈注射Remdesivir 「人民的希望」、兩種抗菌素、激素、抗凝劑、利尿劑、PPI、維他命D和Zinc,最重要的是order了Covid康復病人的兩袋新鮮血漿。用藥後情況稍有控制,沒有明顯改善,48小時候ER等待仍舊等不到病房、吵吵鬧鬧的環境加上發燒難熬。我實在沒有辦法只能向一位老朋友心臟科醫生求助, 12/1上午被轉入了病房,12/2凌晨終於接受了兩袋新鮮血漿,此後再無發燒、說明病毒被控制住了。這是一個真正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距我接觸病毒已經兩個星期了。 入住的醫院是建於10年前的一家普通社區醫院、設備完善、病房寬敞、衛浴齊全(可惜無緣應用)、一切設施有效舒適。好在老漢我已經在當地工作多年、很多醫師我都認識、受到了良好的照顧。護士們是由一群中年女性組成她們是:Amy, CiCi,Daisy, Debra, Elmore, June, Rebecca, Theresa, Megan, Melody, Maria, Wendy 等等等等、一個個普通名字的背後是一個個家庭、有丈夫有孩子,她們態度和藹、服務周到、有能力有愛心的,給予了我很多的照顧和支持,她們是天使,我對她們深深地感激。可是醫院的PPE貨源顯然不是十分充沛、她們隨時都會受到病毒的侵襲、亦為她們擔心、年輕可能也是她們的另一層保護膜。所有Covid病人沒有家庭探望、一切都在醫院內解決、一日三餐是有保障的,其它就只能將就著過了。不能洗澡、每天只能用濕浴巾紙擦身,護士們會幫忙、好在醫院人人戴口罩臭味也是聞不到了。 治療在一天一天地進行中,不再發燒、生命指症平穩,可是、可是仍舊需要24小時吸氧4L、氧分壓也隨著體位而改變,病情進展緩慢。睡覺需要趴著氧分壓才能夠滿足要求,胸前還有5-6根電線聯繫心臟觀察儀、手臂上有輸液管和氧分壓探頭、無法平靜地睡覺、病毒不饒我。5天後自我感覺好一點了、白天盡量坐沙發椅上變變體位、打打瞌睡、戰鬥還在繼續。現代醫療的習慣幾乎天天要抽血檢查,雙臂留下一片針眼,以前查房查別人也是同一個思路處理事情,以後需要多想一想是不是可以降低一點抽血的機會、是不是每一次都那麼的非抽不可?我現在是病人、住的病區原來是一個Tele監護病房現在全部接收Covid病人,36個房間滿座、樓上還有半個病房18張床也是人滿為患、加上ICU和急診室等待的Covid病人,醫院快吃不消了。 入院戰病毒(二) 12/6/2020、來醫院第八天了、從死人身上摸索出的治療方法也慢慢用盡,包括:冰凍血漿、5天靜脈藥Remdesivir 「人民的希望」、5天阿奇霉素、還有每天抗凝劑注射、PPI預防消化道出血、zinc 和維他命D。還有止咳化痰藥,等等。後人的獲救是從前面好多失去的生命中學得,大量的人命和醫療資源讓醫護人員找到了比當初有效的方法、假如當初我們知道得早一點、多一點、治療方法正確一點、黃泉路上要少多少冤魂?Rocephin和激素仍舊繼續。 12/7/2020、昨天晚上終於可以側着睡了、氧分壓達標。病情是在非常緩慢地進步中,但是、隔牆傳來強烈地咳嗽聲一夜不斷、是那種聲嘶力竭、幾乎會將🫁從胸腔推出來的聲音、是痛苦的!他有沒有留一點機會讓自己呼吸?我不知道!病房不是旅館、走廊天花板的喇叭裡日夜都會傳出某某病房搶救的呼叫,每一聲呼叫都是某人生死拼搏的一瞬間。以前醫院值班這樣的的聲音天天聽到、是匆匆忙忙趕了上場等下場,現在睡在病床上的我聽到了不一樣的聲音。生命如此脆弱、生死如此接近,有時就像翻過一張撲克牌。 社區醫院和其它400家醫療單位的電腦網路兩三個月前受到駭客的入侵、勒索800萬美金,造成網路全面癱瘓3-4個星期之久,從此病人失去Wi-Fi服務,醫院地處偏僻、建築結構阻擋信號、手機網路斷斷續續,每一條短信都要耐心等待。除了家人親人和工作同事之外、我沒有告訴其他人包括遠在地球另一邊的哥哥姐姐們。通信不暢、說不清楚的事情只能讓人平添煩惱。而來自家人親人以及新舊同事的關懷通過短信斷續流入令我感動,是沙漠中的一股細小的清氣流進了我的肺。 天天吸氧引起鼻腔口腔乾燥、額外的氧氣並不令人舒服、這僅僅是救命的東西無享受可言,臥床和靜坐導致腸道不蠕動、居然可以4天不見大號,生病人六脈不張、氣血不和,所幸恢復沒有停止只是緩慢,第九天勇敢地將氧氣下降至3L、繼續觀察。每天都做無數次的深呼吸運動,必須幫助自己早日恢復肺功能。 我一向認為醫生是一個特殊的職業,除了執行醫療科學還得扮演社會工作者的角色、和病人充分的交流實在重要。傳染科醫生是一位白人紳士、每天全副武裝戴著防毒面罩,走進來檢查我的肺並和我説話,他是主角一號、尤其在開始的階段是非常的重要,醫院之間對治療方法上竟然有蠻大的差別,有他是我之幸。肺科是兩位中年印度男醫生輪流來每天一次、六呎外說話、從來沒有聽過一次我的肺、當然靠的是胸片、化驗單和計算機數據、回答問題似是而非,不太明確;床位醫生是一位年輕的阿美尼亞後裔、九天中視頻兩次登門一次,沒有體檢、基本是遠程服務,卻也做到有求必應。總之每一位的工作負荷都超重。傳染科醫生一天要看30-40位Covid病人、肺科醫生罩著全部ICU和Covid床位,小年輕床位醫生天天12個小時連續轉30天無休,我還能對他們提什麼要求?他們也是人、如此長時間的工作還如何做到盡善盡美?太難了! 今天下午傳染科醫生姍姍來遲、告訴我他知道藥房有貨Regeneron,就是老川傳染三天內用的人造抗體,他要給我來一支,現在還有多少作用?不知道、臨床沒有太多的資料,假如我有幸在感染三天內就接受如此治療、今天的肺部可能完全不是同樣的狀況,事到如今沒有假設、權當亡羊補牢,而最終結果出乎意料,我並沒有得到這最昂貴的一針、失去了和老川持平的機會,原因是臨床應用已經意義不足了、 並且我已經在一個星期之前用過了血清抗體。 入院戰病毒(三) 12/8/2020、入院第十天,側睡氧飽和度的提高是肺部炎症在改善的跡象,看來肺的傷害在慢慢地修法中,卻又有了新的問題心臟監護儀頻頻顯示出心跳過緩、尤其發生是在晚間睡眠中和做深呼吸鍛鍊的時候,卻沒有絲毫感覺?為啥?只能找心臟科大夫討論一下。還有會不會有晚間阻塞性呼吸綜合症呢?以前也沒有過這種問題、要和肺科醫生談一談了。過去幾天的咳嗽從乾咳慢慢變得有痰、少量白色的痰,深呼吸誘導著咳嗽並將其能排出,這樣的臨床改變和流感過程相似,痰化驗也沒有找到奇奇怪怪的細菌。 醫院伙食一日三餐營養有保障、但是難得吃到合適的口味、我堅持盡量多吃不挑食、喜歡的當大餐吃、不喜歡的當藥吃、抗病需要能量戰鬥尚未結束。體重維持在147-150磅左右。 睡病床的日子是無聊的、常常不知今天是何日、要板著手指數,沒有網路、沒有書籍、沒有報刊、沒有收音機。只有一只電視機、充斥垃圾節目:肥皂劇、兒童劇、推銷健康保險、做菜、造房子、開當鋪、釣魚、美容、救寵物、賣車、觀眾席無人的不知名的體育節目, 卻看不到老川忿忿不平大選的節目,電視徹底封鎖來自那方面的訊息、封得乾淨徹底。垃圾節目實在無法入目、看是一種折磨。假如孩子們都看著這些東西潛移默化的長大、不傻太難了。追求媒體百花齊放變成了目標? 傳染科醫師認為一切問題都由病毒引致、包括心跳過緩。肺科醫生更願意讓心臟科醫生過目、床位醫生態度認真和我一一探討、只是探討難有結果。只能等待超人心臟科醫生。説他超人毫不誇張、認識十幾年來吃肉一貫起早摸黑、干兩三個人的活,門診、查房、procedure樣樣不拉下,手機隨時回答、甚至半夜和在國外休假也是手機不離身,是一個不可思議人。 再說睡覺:雖然一人一個套房、理應睡覺不錯,床是多功能的可以分節調動高低和角度、床墊還算不錯。但是想一想胸部有五根聯線、兩手臂上有探頭和靜脈注射針管、鼻腔還有一個24小時不停的氧氣管、躺下不知如何擺姿勢,稍有不妥儀表板上刺耳的畢畢聲不斷、令人心煩、睡意嚇走一大半,多日相處仍舊做不到合作無間。諸多問題造成睡眠質量很差。當今高科技如此發達難道想不出一些更佳的方法?很多東西可以做成Wireless,少一點牽制多一點舒適、有助於病人休息、 有利與康復,我看到了差距或許蘊藏著商機。 入院戰病毒(四) 12/9/2020, 來醫院的第十一天、住入病房的第九天。情況有好轉、昨夜基本沒有出現心動過緩和低氧分壓的發作警報、吸氧也從4L降到3L,可能疾病到了拐點、最後的勝利即將來臨。隔壁卻又傳來了Code Blue的呼叫、是本病區一個晚上第三個被插管後轉往ICU的病人、這種升級凶多吉少、常常是走進了單行道。人們普遍認為年齡、慢性病患者、尤其是肥胖高血壓、COPD、心臟病人更容易變成重症而喪失生命。護士小姐卻告訴我前些日子當地一位46歲健身教練和健身房老闆、肌肉男,沒有任何慢性疾病入院三天情況惡化、插管轉入ICU沒幾天就掛了。也有病人堅持不聽從醫囑、簽下違背醫療指導的AMA走出醫院倒在停車場、停止了呼吸。人的生命充滿了未知、每個人都不一樣,染上病毒後的大多數人屬於無症狀或者症狀輕微者,也有人卻再也跨不過這個坎。醫學道路上還有太多太多的未知需要人類不停地探索。 這幾天全美、全洛杉磯病毒人數呈爆炸式增長、同事短信我、整個單位一個週末測出陽性人數超過300-400,全線失守。我從昨天就開始聯繫的心臟科醫生一直處於失聯狀態、不尋常的失聯令我生出疑問,斷斷續續知道醫院天天有醫生護士查出陽性,希望其中沒有他,限於HIPPA我無法深究。最後終於等來了和他的遠程交流,心情輕鬆不少,此時此刻醫院工作實在是非常危險非常辛苦。 痰量逐漸增多需要增加咳嗽排出這些分泌物。身體要求我清垃圾。但是凡Covid病人醫院通通不提供霧化吸入治療、原因是霧化處理大大增加病毒擴散範圍、而且大量的呼吸治療師都染上了病毒。今天是一位新護士H、她告訴我六月份全家染上病毒,她十天後還產下一女嬰、除了71歲老爸住院三天、其他人通通平安無事,小Baby健康成長,不同身體對病毒的反應如此不同,醫學沒有答案。 下午、繼續減低供氧到2L、希望一切平穩一夜平穩我就可以帶著氧氣回家了。美国今天又有20万人确诊,加州两万,崩潰啊!晚上聯繫了醫院保安、確認11天前泊在停車場的車還在,明天要開車回家了,一次漫長的泊車,上一次如此停車應該是幾年前停在LAX對停車場。 出院回家: 12/10/2020、第十二天,情況繼續好轉,靠著2L的氧氣、一晚氧分壓達標,可以回家了。胸片上白花花的兩大片需要時間來消除。下午三點終於出院來到停車場、坐進車中感慨萬千,相隔12天終於可以回家了。由於病毒特殊還得繼續和所有人保持隔離、回家的路也得一個人來完成。鼻子裡聯著氧氣管、慢慢地將車開出醫院,醫院門口救護車伴著刺耳的警報聲呼嘯而過,南加州依舊陽光燦爛,家附近路邊有跑步的、騎車的人、還有孩子們的嬉鬧聲,醫院外的人們似乎覺得病毒是那麼的遙遠、得病都是別人家的事。美國已經有超過一千五百多萬陽性確診者、將近29萬人死亡, 死亡率接近1.9%。 帶了一隻小氧氣桶回到了家,突然發現這桶氧氣僅僅只能維持5-6小時而已,出院後的氧氣供應有專門的私人公司負責、大門上有人留言送貨人中午已經來過了,立馬電話接通服務,得知晚上七點半後會有人上門送貨,這是我的必需品是唯一的必需品,東西不到無法安睡,除了等待無計可施。晚間8點多送貨的人終於按響了門鈴、送來了四隻大小罐裝氧氣瓶和氧氣機,今晚得救了。 等拿到了所有的氧氣桶和裝置、我洗了一個等待了12天的澡,洗完澡感覺是如此的美妙,雖然鼻子裡還連著氧氣管、但是可以睡到自己床上啦。 官方網站上講發病20天後病人就沒有傳染性了、但是人類對這個新病毒的認識非常有限、目前並沒有充分的證據支持他們的說法、我會繼續保持隔離、也期待臨床症狀改善,沒有任何的理由讓危險帶給不安全的人群。 上面很多的內容是我躺在病床上一點一點寫出來的、是一本流水帳,病情的紀錄都會被詳細地記錄在我的病案資料中,但是我的感受誰知道?我要寫出我的感受、萬一回不了家讓人打開手機可以看到我的經歷、也希望可以幫到其他的人。 可能最好的治疗方法就在早期注射regeneron. 川普及其内阁官员,包括朱尼安尼都是用此药,几天就恢复,可惜普通百姓很难用上。
    56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早安健康 a {color:#000000}body {line-height:0;margin:0;background:transparent;}#google_image_div {overflow: hidden;position: absolute;}body{visibility:hidden} " id="google_ads_iframe_1" style="margin: auto; padding: 0px !important; border: 0px !important; font-style: inherit; font-variant: inherit; font-weight: inherit; font-stretch: inherit; line-height: inherit; font-optical-sizing: inherit; font-kerning: inherit; font-feature-settings: inherit; font-variation-settings: inherit; font-size: 13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font-family: 微軟正黑體; position: absolute; display: block; height: 250px;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min-height: 0px; min-width: 0px; width: 300px; inset: 0px;"> 黴漿菌感染大人兒童症狀怎判斷?感染黴漿菌多久會自己好? 2023-11-03 新聞中心蔡經謙 快加好友抽好禮   分享   128,370收藏2 【早安健康/蔡經謙報導】黴漿菌是一種特殊的細菌,其中肺炎黴漿菌感染人類呼吸道時,可能產生久咳不癒、發燒、喉嚨痛等症狀,但即使黴漿菌引起肺炎,患者症狀仍有可能輕微如常人、之後自己好起來,因此黴漿菌感染也被稱為「會走路的肺炎」。 黴漿菌傳染約每4~8年會在台灣發生一次大流行,而鄰近的中國不但疫情嚴重,台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立民也受媒體訪問說明,黴漿菌在中國已有100%抗藥性,在台灣也有60~70%抗藥性,因此治療黴漿菌時須立即使用第二線抗生素,民眾除了遵照醫囑服用抗生素切勿自行停藥以外,若有出現咳嗽一星期未痊癒、發燒等症狀,都應盡速就醫。 目錄黴漿菌感染症狀有哪些?如何判斷黴漿菌感染?大人小孩有差嗎?黴漿菌感染原因有哪些?黴漿菌會傳染嗎?黴漿菌感染多久會好?感染黴漿菌會自己好嗎?黴漿菌治療抗生素有用嗎?黴漿菌如何預防?可以打疫苗嗎? 黴漿菌感染症狀有哪些?如何判斷黴漿菌感染?大人小孩有差嗎? 黴漿菌感染屬於「非典型呼吸道感染」,大部分民眾在感染黴漿菌後,會有1~4周的潛伏期,接著才會出現以下感染症狀,多數不會嚴重到需要住院: 咳嗽(常以久咳不癒為表現)輕微發燒喉嚨痛、咽喉痛疲倦無力頭痛肺炎(通常症狀較輕)也可能毫無症狀(但鼻腔、喉嚨仍有此菌) 特別的是,相較於普通肺炎,黴漿菌所引起的肺炎通常症狀較輕,即便肺部發炎得厲害,患者依然能在路上行走、一派輕鬆,甚至還有機會自行痊癒,因此又被稱為「會走路的肺炎」。 根據林新醫院衛教資料,被黴漿菌感染後,大人與小孩的症狀也略有不同,一般來說,小孩比成人更容易發高燒。流鼻水則通常出現在嬰幼兒上,其他族群較不常見。而其他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包括:中耳炎、頸部淋巴腺炎、扁桃腺炎等。 少數民眾感染黴漿菌後,也可能引起皮膚疹(多型性紅斑)、關節炎、嚴重肺炎、無菌性腦炎、心肌炎等病症。三軍總醫院則建議,若小孩出現以下症狀,就需立即就醫治療: 急診:連續高燒、神智不清、呼吸困難等。門診:咳嗽合併發燒、胸痛、不明原因的關節或肌肉疼痛、不明原因皮疹 該如何判斷是否被黴漿菌感染呢?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黃瑽寧則曾於《黃瑽寧醫師感染輕百科》分析,由於「黴漿菌並『沒有』準確的診斷方法」,即便是抽血驗抗體,或透過咽喉PCR都不準確,因此黃瑽寧醫師採取「無罪推論」,若非明顯是黴漿菌引起的肺炎,就盡量不用相對應的抗生素治療。 黴漿菌感染原因有哪些?黴漿菌會傳染嗎? 根據衛福部、烏日林新醫院資料,黴漿菌會透過「飛沫傳播」、「接觸傳播」而感染呼吸道,學校、托兒所、家庭都是容易被傳染的地點。雖一年四季均可能被黴漿菌感染,但以秋冬、冬春季節交替期間案例較多,大人、小孩都可能染病。 耳鼻喉科醫師張益豪等人所著的《最重要的小事,不容輕忽的耳鼻喉症狀!》中指出,黴漿菌的主要感染年齡層為5~25歲,近年則發現,嬰幼兒與高齡者的感染比例逐漸增加,由於容易因親密接觸而「一人得病,多人感染」,抵抗力較差的民眾甚至可能會重複感染。 黴漿菌感染多久會好?感染黴漿菌會自己好嗎? 兒科醫師歐淑娟曾於臉書專頁撰文說明,許多感染黴漿菌患者症狀輕微或無症狀,即便併發肺炎,也可能未經治療「咳到後來就好了」。黃瑽寧醫師則曾於《黃瑽寧醫師感染輕百科》分析,黴漿菌感染導致慢性咳嗽的病患,常常也會同時誘發過敏、氣喘等疾病,有時只要治療過敏與氣喘,就能有效控制病情,即便未吃抗生素也能慢慢痊癒。 在經抗生素紅黴素治療10~14天後,雖能舒緩症狀,但無法消除傳染能力。它的傳染期可從出現症狀前的3~8天,到治療後的14星期之久。至於被黴漿菌感染要休息多久,則建議只要急性期過後,沒有發燒、症狀減輕,體力恢復後即可回歸團體生活。 黴漿菌治療抗生素有用嗎? 黴漿菌是一種非典型細菌,與一般細菌不同,它沒有細胞壁。黃瑽寧醫師曾解釋,可將黴漿菌想像成「沒穿衣服的細菌」,一般主攻細菌衣服(夾膜)的抗生素因此對它無效。 不過,仍有部分抗生素能對黴漿菌產生效力。綜合黃瑽寧、歐淑娟醫師資料,雖然黴漿菌引起的肺炎症狀不嚴重,但仍需透過抗生素治療,可使用的抗生素包括日舒(紅黴素之一)、四環黴素等。然而,一旦出現抗藥性,則需更換為第二線、第三線抗生素,甚至後線抗生素進行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並非必需品,臺中榮總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徐浩庭曾撰文解釋,由於大多輕微症狀病人會自己痊癒,只有明顯肺炎,或發燒天數較長的病人,醫師才會建議使用抗生素。一旦使用抗生素,即須依照醫囑定時、定量服用,不可因症狀舒緩就自行停藥,以免細菌產生抗藥性,導致無藥可醫。 黴漿菌如何預防?可以打疫苗嗎? 由於目前並無有效的疫苗可以預防黴漿菌感染,再加上黴漿菌的傳染力極強,一旦團體或家庭中有病例,其他人就應避免親密接觸,以減少感染風險。歐淑娟、黃立民醫師等人建議,有咳嗽等感冒症狀的民眾應戴口罩,且不要跟家人同房睡覺。若發現咳嗽超過一周遲遲不癒、發燒等症狀就應就醫治療。 一般民眾平時則應減少出入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並戴口罩、勤洗手,洗手時至少搓揉 20秒,沒有水時,則使用乾洗手液代替。藥師廖偉呈(微笑藥師)曾撰文說明,市售乙醇(酒精)等醇類、碘製劑(優碘、碘酒等)、次氯酸水及次氯酸鹽、漂白水等溶劑也都可達抗黴漿菌的效果,民眾可自行使用市售相關消毒液清潔環境、消毒雙手,預防感染。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腺病毒症狀發燒多久會好?大人兒童都會被腺病毒傳染嗎?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爆發!和一般感冒差在哪?醫師完整解析症狀與治療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 a {color:#000000}body {line-height:0;margin:0;background:transparent;}#google_image_div {overflow: hidden;position: absolute;}body{visibility:hidden} " id="google_ads_iframe_2" style="margin: auto; padding: 0px !important; border: 0px !important; font-style: inherit; font-variant: inherit; font-weight: inherit; font-stretch: inherit; line-height: inherit; font-optical-sizing: inherit; font-kerning: inherit; font-feature-settings: inherit; font-variation-settings: inherit; font-size: 16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font-family: 微軟正黑體; position: absolute; display: block; height: 100px;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min-height: 0px; min-width: 0px; width: 300px; inset: 0px;"> 服務時間: 週一~週五 9:30~12:30, 13:30~18:00 客戶服務專線: 02-29128060 關於早安健康關於我們人才招募聯絡我們異業合作公益合作採訪通知廣告刊登隱私權政策使用條款及免責聲明 早安健康相關網站早安健康嚴選商城早安健康雜誌 追蹤早安健康FacebookLineInstagramYoutubeRSS訂閱電子報 早安健康 版權所有 © 2020 早安健康 All Rights 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本服務由早安健康提供。詳細說明
    1 人回報1 則回應8 個月前
  • 大魔王OMICRON病毒來勢洶洶,大魔王OMICRON 病毒來勢洶洶,疫苗功能在緩解新冠病毒重症的危險,預防感染的關鍵是自然免疫力。 ⋯⋯⋯⋯⋯⋯目 錄⋯⋯⋯⋯ (一)冠狀病毒木馬屠城三步曲。 (二)大魔王OMICRON變異 病毒來勢洶洶,病毒變異是因為病毒複製程序發生錯誤而導致。 (三)Delta 症狀像似重感冒,青少年族危險機率最髙。 (四)物兢變異天擇,尊重生命,愛護自然,適者生存。 (五)打兩劑疫苗VS不打疫苗,病毒傳染力竟然一樣。疫苗功能在緩解重症危險,防疫關鍵是自然免疫力。 ⋯⋯⋯⋯⋯⋯⋯⋯⋯⋯⋯⋯⋯ (一)冠狀病毒木馬屠城三步曲。 據Science Daily 期刊報導,新冠病毒(Covid-19)入侵人體細胞的兩大“幫手”是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ACE2)和TMPRSS2疍白活化酶,其實還有個幕後“牽手”,俱有切割功能的Furin 疍白活化酶,其過程如同詐騙間諜連續劇,三位一體裡應外合,引狼入室。 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ACE2)具有穩定血壓及內分泌功能,主要分佈在人體細胞膜上,擔任守衛門城的重要責任,而冠狀病毒的外型像似皇冠形狀的刺突疍白質(spike protein)的萬能Mast Key ,當接近細胞膜上的ACE2時,棘突疍白質得到人體Furin疍白酶的切割活化和牽引,就騙過了門衞ACE2,順利套合啓開了門鎖,項著亮麗皇冠的”冠狀病毒“堂而皇之進入 了細胞,具有疍白質分解移轉功能的TMPRSS2疍白酶也被冠狀病毒所騙惑,幫助病毒突破防線,融合細胞囊泡,順利長驅直入,進入細胞核內,利用RNA的複製功能,進一步偽裝成信使,反客為主,指使人類細胞轉投敵營,製成自己所需要的疍白質,進行自身複製,以幾何級數的快速增生繁殖,分頭遍擊,攻毀肺部所有細胞,橫屍遍野,造成肺部纖維化,血氧不通,生命堪危!(請參閱拙文《健康免疫力:陽光中脈》一(一)節)。 (二)大魔王OMICRON 變異病毒來勢洶洶,病毒變異是因病毒復製程序發生錯誤而導致。 COVID-19是一種核糖核酸病毒(RNA Virus),而且是世界上最長的單鍵(S RAN)病毒,有3萬個鹼基極不穩定,而且複製速度快,在病毒複製時,容易發生程序錯誤,又缺乏修正錯誤的DNA聚合酶機能,RNA病毒具有較髙的變異性,容易突變。世衛組織WHO今年5月3日公布四種髙度警戒的變種為英國Alpha,南非Beta,巴西Gamma,印度Delta。南非在11月又爆發大魔王Omicron 變異株,美國傑斐遜大學精神病學教授楊景端醫師表示:Omicron 棘蛋白有32處的突變部位,為Delta的兩倍,傳播力更強,是Delta 的500倍,它俱有Delta 及 Beta等所有變種病毒的特點,能夠感染人體的刺突蛋白8個變異部位,和2個刺突蛋白&ACE-2受體結合處,如果包括刺突蛋白以外的變異點,這個病毒的變異點多達50個之多,也就是說Omicron 能逃避人體免疫功能的本事要大很多,Omicron 病毒來勢洶洶,很可能成為全球新的主流傳染病毒。第一個向世衛組織報告的南非醫學會主席内科醫師Dr Angelique Coetzee表示:南非全國的疫苗接種率雖然只有25%,在她的病患中,卻有68%的病患已經接種了疫苗卻仍被感染,最多的是40歲以下的青年男性及兒童,他們沒有呼吸道症狀,沒有神經系統損害及味覺神经的損害症狀,沒有流鼻涕症狀,主要症狀類似流感,喉嚨沙啞,嚴重疲勞及肌肉酸痛,然後頭痛。香港在11月底己發生兩例,英國5日新增86例,一天之內激增53%,全國累計病例已達246例。(歐新社),南非目前住院陽性案例達1151例,11月此病毒已占全部新冠確診的74%,南非公衛學者估計,近期染疫者中,40%曾經染疫,30%至少接種過一劑疫苗,這些數據表明,Omicron能夠輕易突破由染疫所產生的抗體,單靠染疫防範Omicron病毒是不可行的。開普敦大學免疫學教授柏格斯表示:「我們可以預測,對抗Omicron 病毒時,丅細胞許多免疫反應仍然活躍」。由Omicron 病毒突變的位置暗示兩件事實,第一是這種病毒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逃脫疫苗所帶來的保護力,第二是Omicron 看起來無法躲避人類的第二道防線T細胞,T細胞與抗體攜手對抗入侵的病毒,避免發展為疾病,若病毒能躲過抗體的攻擊,接著丅細胞將消除受感染的細胞。㨿《Science 》報導:Omicron 變種病毒發生的原因,是因為人體的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會感染Covid-19 ,且容易發展成慢性感染,在無法清除體內病毒的情況下,讓它繼續繁殖,就有機會發生許多突變,有證據顕示Alpha 變種可能是以這種方式突變,Omicron 也可能循相同路徑發生的變異。科學家論點懷疑是逃避免疫系統的變種,確實會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身上發展。(technews)。可見加強自身的兔疫力才是病毒預防的關鍵。(請參閱拙文《健康免疫力:陽光中脈》)。增打疫苗加強劑,有緩解重症發生的作用,但應事先就本身的健康情況,疫苗可能的負作用如血栓及心肌炎的形成,中樞神經疾病等,與專科醫師詳細研討。基本上必須了解:疫苗的主要作用是在解緩重症的發生,及啓發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攻殺病毒必須依賴真槍實彈的自身免疫系統T細胞和B細胞,若自身的免疫力低下,即是再打多少疫苗增強劑,也難有助益,這就是一般打了疫苗後卻仍發生「突破性感染」的原因。楊景瑞了醫師強調:病毒的預防都取決於我們自身的免疫功能的狀態,要把注意力放在提高我們自身免疫力方面。(四維健康)。人體本有一套「先天自然免疫物理防腺」,是預防病毒感染的關鍵要塞。(詳本文(五)節)。再加口罩與社交距離才是基本防護之道。 俄羅斯加馬列亜流行病與微生物學研究中心阿爾特斯坦教授指出,「Delta病毒株將消失,而代之的是Omicron 變異株,但並不是特別危險的疫情,類似流感死亡率在3%左右,而Omicron病毒株如果的確傳開,很可能病原性會降低,那麼疫情可能將會結束,Omicron有機會可能終結這場歴經兩年死傷慘劇的疫情。所以人們不必過度緊張,只要保持小心警覺,增加疫苗加強劑緩解重症及啓發人體免疫系統作用,最重要的是提高自身免疫力,才有攻殺病毒的功能,同時加強防範傳染的措施,就可以安全無憂了。(路透社) 美國傑斐遜大學精神病學教授楊景端.醫師表年示:Omicron 棘疍白有32處的突變部位,為Delta 的兩倍,傳播力更強,是Delta 的500倍,它俱有Delta 和Beta等所有變種病毒的傳播特點,能夠感染人體的棘疍白8個變異部位,和2個刺突蛋白&ACE-2受體結合處,如果包括刺突蛋白以外的變異點,.這個病毒的變異點多逹50個之多,也就是說Omicron 能逃避人體免疫功能的本事大很多。第一個向世衞組織報告的南非醫學會主席內科醫師Dr.Angelique Coetzee 表示.南非全國疫苗接種疫苗率雖然只有25%,在她的病患中,卻有68%的病患已經接種了疫苗,卻仍被感染,最多的是40歲以下的青年男性及兒童,他們沒有呼吸道症狀,沒有神經系統損傷及味覺神經的損害症狀,沒有流鼻涕症狀,主要症狀類似流感,嚴重疲勞及肌肉酸痛,頭痛。香港在11月底已經發生兩例,來勢洶洶,人心惶惶,恐將成為新主流病毒株。據《Science 》報導:Omicron 變病毒發生原因。是因為人體的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會感染Covid-19 ,且容易發展成慢性感染。在無法清除體內病毒的情況下,讓它繼續繁殖,就有機會發生許多突變。有證據顯示Alpha變種可能是以這種方式突變,Omicron 也可能是循相同路徑發生的變異?科學家論点懷疑是逃避免疫系統的變種,確實會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身上發展。(technews)。可見加強自身免疫力才是病毒預防的關鍵。(請參閱拙文《健康免疫力:陽光中脈!》)。增打疫苗加強劑,應事先就本身健康情況,疫苗可能的負作用如血栓,心肌炎的形成,中樞神經疾病等,與專科醫師詳細研討。基本上必須瞭解,疫苗的功能主要是在解緩重症及啓發人體免疫系統的作用,攻殺病毒必須依賴真槍實彈的自身免疫系統T細胞和 B細胞。若是自身的免疫力低下。即使再打多少疫苖增強劑。也是難有助益!這就是一般打了疫苗卻仍然發生「突破性感染」的原因?楊景瑞醫師強調:病毒的預防都取決於我們自身免疫功能的狀況。要把注意力放在提髙自身免疫力方面。(四維健康)。人體本有一套「先天自然免疫物理防腺」。是預防病毐感染的關鍵要塞。再加口罩與社交安全距離才是基本防衛之道。(詳本文(五)節)。 台灣早在去年12月23日華航班機由倫敦反台的一位有發燒症狀的少年乘客入境,經確診為英國Alpha變種病毒感染者,此一新變異株,命名為B.1.1.7.,它的遺傳序列中有23個突變位置出現變化,而其中8個突變位在重要的S棘突疍白,其中兩個關鍵突變位點是「N501Y」及「p681H」,後者的特色是造成更快的傳染率,前者是病毒促進病毒刺突蛋白經人體Furin疍白酶的切割活化牽引,更容易啟開人體防衛的門鎖ACE 2,快速攻毀了人體的肺泡。台灣在五月中旬爆發社區感染後,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對確診者進行基因定序發現,幾乎所有個案都是英國Alpha變異枺,這種變異病毒比初期的新冠病毒枺,傳染病力增加了60%,平均每位患者可將病毒傳到4個人。台灣的確診累計數到1212冃22日達16,6376637例,共計848848例死亡,(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央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世衛組織WHO警告,目前全球已有85個以上國家出現Delta 印度變異株病例,來勢胸猛,佔全球疫情95%,美國變異病毒佔逾九成,幾乎都是Delta,曰增突破十萬以上的確診數。台灣一對攜帶Delta 病毒自秘魯回國的祖孫,在屏東枋山鄉亦造成隣居及計程車群聚感染,7月7日確診17例為Delta ,可見Delta 印度變異株已入侵台灣,有後來居上取而代之的強烈趨勢,WHO指出Delta變種病毒為B.1.617.2,是目前傳染力最強的變種病毒,它的關鍵突變位點是在L452R, P681R及T478K,其中前 者是傳染力最強的關鍵位點,尤其後者被認為可以逃避人體免疫攻擊,同時也會讓疫苗保護力下降及更快的傳散力,傳染力是各種病毒之冠,其自然基本傳染機率Ro值(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在信賴水準a下發生的機率)比Alpha株傳染率髙出6成以上。(The Reporter,GISAID,NExtstrain,WHO,CoVriants,柯皓翔,陳潔整理)。WHO秘書長譚德塞特別提出警告,具有髙傳染力的Delta 變種病毒已經蔓延全球,而且繼續演化和變異更髙傳染性的Delta Plus,及來自秘魯的Lambda 變種,稱為C37病毒,在傳染力方面俱有6個關鍵變異點位,其中一個L452Q與Delta 中的髙傳染力變異點位L452R類似,傳染力比Delta 來得更為強大,WHO特別列為“憂心變種”(variant of concern),表示強烈的警告訊息,目前已傳播到英美及南美州等30多個國家,這種病毒潛在更髙傳染力及毒性,有待醫學界進一步深入研究。據Newsweek 9月6日報導一種新病毒Mu變種感染病例已經在美國多州出現,夏威夷,緬因等州分別有3942個以上的病例,國家傳染病研究所(NIAID)所長Anthony Fauci表示,Mu變種具有突變的功能,能逃避疫苗產生的抗體 的能力,全球疫情正面臨非常危險的階段。 (三)印度Delta 症狀像似重感冒,青少族危險機率最髙。 Delta 病毒株的傳染率比英國Alpha髙出6成以上,為目前各種病毒株之冠,在確診者中出現肺炎有49%的機率,遠髙於Alpha的38%,台大醫院檢驗部副主任張淑媛表示,根據報導,Delta病毒株讓確診者一發病就轉為重診的比率,比其他病毒變異株都來得又快又髙,而它的初期症狀有所謂「一燒二痛一水」,中央疫情中心專家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感染Delta 病毒株後出現症狀的比例為頭痛發焼72%最髙,喉嚨痛34%,咳嗽46%,流鼻水16%,呼吸困難19%,無症狀12%,很類似流行重感冒,容易為青少族群誤判及忽視,以致錯失就診的的關鍵時效。英國政府資料表明,Delta 變種病毒感染更多的青年族群,被檢測的人群中,50歳以下比50歲以上的病患髙出2·5倍,英國公衛生部報告,5~24歲年齡層感染到Delta 病毒的機率明顯升高,約為其他各種冠狀病毒的4~5倍之多,英國帝國理工學院調查統計,25歳以下的年輕病患比年紀大的人髙出五倍,青少年身強體壯,可以長住久安,是Delta 最有興趣的族群,年幼兒童也是最愛的目標,由於病毒的迅速傳播,美國一週內新增10萬兒童感染,到目前為止,12歳以下的兒童尚無任何疫苗可以注射,美國CDC宣稱,預計會有更多的學校因疫情而關閉。 (四)物兢變異天擇,尊重生命,愛護自然,適者生存。 COVID-19 自2020年初大規模爆發至今,已經造成全球近2·12億人感染,高達444·2萬人死亡,全球死亡率達2·9%(2021,8,24 ,zh. m.wikipedia),不過回頭看2003年SARS病毒致死率髙達11%,65歲以上的長者髙達55%,MERS致死率高達35%,其死亡率之髙,造成宿主人類死亡,病毒也無法活存,Covid-19(SARS-CoV-2)病毒比起當年的SARS聰明太多,容易在人群中傳散,不斷突變破解人類的各種防疫措施,利用各種疫苗的藥品落差及抗藥性,反而成為最適合病毒生存的環境,台灣感染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病毒繼續變異傳下去,也是自我修正改良。」未來還可能訓練出更強大的新變異株。英國緊急科學諮詢組織(Scientific Advisory Group for Emergencies,SAGE)一篇論文警告稱,差不多可以肯定一個新冠病毒的變異株會出現,「導致現有的疫苗失效」(vaccine resistant variants)的可能性,這種新變種病毒株對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的抵抗力會更強,能夠逃避現有的疫苗,是因為所謂「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或變異病毒株「重新結合」的情況而發生。病毒突變是爲了適應人體,永久生存下去,當一隻全新的病毒要跳到新的宿主時,通常會有「天擇訊息」(Natural Selection)藉由快速的突變來保留優勢,淘汰劣勢,以便適應宿主的環境,經過各方科學家的重複驗證,在2020年暑假以前,COVID-19(SARS-CoV-2)都沒有出現這個訊息的改變,直到Alpha及Delta 病毒相繼爆發,因病毒有比較大的變化,感染人數大增,才出現另一波天擇訊息。 台灣冠狀病毒學之父之稱的中硏究院院士賴明詔表示,不管是動物與動物,還是動物與人接觸,都可能產生病毒,賴院士直言:「這種冠狀病毒的演化,是特別受到上帝的照顧」。其實只要人類控制好距離動物的限線,不要侵犯動物自然生存的領域,深居山野的毒蛇猛虎,也不會隨便跑出來危害人類的,維護清靜的大自然,就不會發生新冠病毒對人類造成的災害。武漢冠狀肺炎就是來自幾個野生動物食品市場的病毒傳染,為了滿足好奇心,卻生活活捕殺,貪吃無厭,造成病毒進入人體的機會。亞利桑那大學整合醫學教授楊景瑞博士表示,病毒是大自然對人類的警告,必須瞭解和大自然和睦相處,人類必須改變行為,才是與病毒和平共存之道。楊定一博士表示,「重要的是,要從內心轉變,促使我們打開充滿憐憫的心胸,迎接生命,常言道「慈悲沒有敵人」,憐憫與慈悲是宇宙最強的融合統一力量,是幫助身心靈和諧共存的直接方法,是預防及療癒疾病的首要工作。」(真原醫:楊定一)。中研院院士賴明招說,「很多動物身上都會帶有冠狀病毒,只要接觸越來越多,我相信這個新的病毒會不斷產生,而且會持續變異」,人類與病毒的戰爭到底該何去何從?病毒學專家陽明大學副校長徐明達說:「希望人類知道,病毒一直充沂在我們週圍,但並非全部都是敵人,有些甚至還跟人類有“合作”互動的關係,也可能是救命恩人,更要學會“互相平衡”」。台灣感染醫學會理事長中央疫情中心專家顧問李秉頴表示,「病毒不會離開這個世界,有許多病毒支持生物的有機健康,支持生態系統方面發揮著不可缺少的作用。」台大副校長中央疫情中心專家組召集人張上享稱:病毒感染及與生物間的平衡互動,是一種自然現象,賴明詔院士則說:「病毒太聰明,我們沒辦法打贏它,只有求個和平共存。」中央疫情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世貿組織整理過去一年的新冠肺炎資料,主要有英國Alpha,南非Beta,巴西Gama及印度Delta 四種變異株,由於物競天擇,許多病毒本來就有變異的現象,如英國Alpha與南非Beta的變異株二者並未提髙染疫者的死亡率,僅增強了傳播力量,未來施打疫苗後,病毒遭受物競天擇的壓力會更大。有可能更加快速演化。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病毒很利害,假動作很多,常常逃避疫苗,像目前正流行的Delta 大魔王變種病毒,傳播速度比感冒還要快,即使連續打兩劑或是混打,都可能無效,全台疫苗失效案例曝光,台灣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9人打兩劑AZ仍染疫確診,不過皆未發生併發重症」,打完整的兩劑任何疫苗不等於「不會染疫」(CTI News),即使再連績第三劑也未見得有效,應作基因序列定位,才能測定病毒變異變種」。疾管暑防疫醫師鄒宗珮表示,這個病毒可以在人類呼吸道上皮細胞上複製⋯病毒有這樣的能力,可能造成廣泛大流行的新興傳染病,絕大部份的來源,還是人畜共通的傳染病,包括現在的新冠病毒及豬隻傳人的危險。2009年豬流感大流行,H1N1病毒變種,結合了禽流感,命名為G4 EAH1N1,台灣當時就有數萬人遭到感染,還好當時有克流感疫苗的發明,所以疫情很快被控制下來,但還是造成死亡人數臺灣35人,全球約有1·85萬人之多的死亡。豈能不警惕! 美國前總統川普競選連任的緊急時刻感患COVID-19 ,白宮醫生Ronny Jackson 透露,川普服用Regeneron生技公司研發的一種抗體雞尾酒薬品,並同時服用維生素鋅,維生素D及aspirin等,結束空軍醫院三天Covid-19 的療程,就回到白宮,很快就恢複繼續競選工作。維生素D能活化及調節免疫系統B細胞及T細胞的功能,經過陽光紫外線照射可產生D3,故有陽光維生素之稱,英國國家健康照顧硏究院NICE發佈的《Covid-19 rapid guide line;Vitamin D》表明,「專家組認為,使用維生素D補充劑,有助防衞或治療COVID-19 ,維生素D 不足的狀況可能與較嚴重的COVID-19 的後果有關」。人體對抗病毒的第一道防線是皮膚及口腔喉嚨的黏膜,維生素鋅對附著在黏膜上的病毒可產生即刻的抑制作用,阻擋病毒進入血液擴散到全身,而且維生素鋅可以抑制RNA聚合酶,有效抑制病毒的複製能力,英國营養免疫學者Dr.Philip C .Calder表示,維生素鋅具有特定的抗毒作用,有助加強免疫力和控制炎症的效應。西班牙的醫學中心研究發現,COVID-19 患者,體內維生素鋅的血液單位濃度每升髙一單位,就可降低7%的死亡率。 波士頓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的科學家Dr.Sara Seidelmann團隊,為探討日常飮食的習慣和Covid-19 感染風險嚴重程度之間的關聯性,針對2884名醫護人員進行調查,統計發現受訪者中有568人得COVID-19 或曾患者,其中素食者罹患COVID-19 後變成重症的風險比非素食者分別下滑73%和59%,非素食者染疫後變成重症的風險,竟比素食者髙出3·86倍,簡而言之,平常進食的偏好,對於後續身體的免疫力和預防重病的風險還是有相當的影響。(BMJ Nutrition Prevention & Health)。振興醫院魏崢院長誠告:「蔬食及有氧運動,是身心疾病首要預防之道」,世衞組織WHO就COVID-19 疫情提供營養飲食建議中,明確提到應該保證攝入適量的蛋白質,水果,和蔬菜,加強健康平衡的飲食。(BBC NEWS)。對於健康營養而言,植物疍白質遠遠優於動物疍白質是重要的因素。 (五)打兩劑疫苗VS不打疫苗,”病毒傳染力竟然一樣“。疫苗功能在緩解重症的危險,防疫的關鍵是自身的免疫力。 變種病毒Delta 肆虐全美,情急拉警報,即使連打兩劑疫苗者,仍有髙達74%照樣染疫,調查統計在已接種完整兩劑疫苗的RealTimePCR檢測Ct值中位數為22.7,未接種疫苗的Ct值中位數為21.54,兩者病毒傳染力相當,(台視新聞),美國CDC公布佛州七月31日仍新增超過2·1萬人確診,創下疫情最髙的紀錄,新增病例較前一周激增50%,佔全美1/5,台北中興醫院內科醫師姜冠宇強調,Delta 病毒猶如水痘般,有極強的傳染性,可能走向流感化,在美國重症醫療單位看到Delta 的“重症”例極少,重症住院率只有千分之四,表示完整的疫苗注射雖對病毒的預防失効,卻對重症及死亡風險的避免,仍有相當緩解的效力。歐洲病毒學專家董宇紅博士稱,美國疾病控制中心主任Dr.RochelWalensky指出,「疫苗接種VS未接種疫苗,具備相同的傳染力」,美軍醫療病毒實驗室主任林曉旭博士表示:根據醫學期刊《The Lancet刀》報導,美國國衛院經費補助的調查統計:完全接種疫苗引起Delta 二代傳播率為38%,末接種疫苗者為41%,兩者相差無幾。(健康1+1)。美國CDC主任透露,「打兩劑完整的疫苗和不打疫苗,傳染力竟然一樣相同」。全球疫苗施打率名列前矛的英國,根BBC報導英國施打疫苗佔成年人口的比率,施打第一劑為90%,完整接種兩劑者約75%。而調查完整打完疫苗的1785人中,有42人需要住院(2·4%),未打過疫苗的19,573人中,251人需要住院(1·28%),住院人數的比率,打過完整疫苗者幾為未打過疫苗者的2倍,且英國Delta病毒死亡者有三份之一都打過兩劑疫苗,難道疫苗對變種株Delta沒用嗎?(LINSHIBI.Pros),英國公衛署表示:已接種Az或BNT兩種疫苗者再感染Delta 株,其體內病毒量與未接種疫苗的人兩者相當,且具有傳染力。顯示這些疫苗對抗Delta 病毒,已力有未逮,台灣確診個案16087今年6月已在美打完兩劑BNT疫苗,8月來台後又被感染。長榮航空三名駕駛案16068,16119,16120皆在兩劑疫苗後發生突破性感染,以致芝加哥航線臨時停飛(台視新聞09/05),證明顯示:光打疫苗,不足以防止感染,也不能遏制疫情。(udngroup :前台灣家畜衛試所長劉培柏)。英國政府緊急科學顧問小組(Sage)報告指出幾乎可以確定,會出現一種使目前所有新冠疫苗失效的新冠病毒變異株,因為病毒隨時都會突變累積,研發新疫苗需要長時間試驗,對新突變的病毒望塵莫及。美國陸軍病毒實驗室前主任病毒學專家林曉旭博士指出,哈佛大學醫學院預測:年末美國大多數州死亡案件將會回升到年初時的髙峯!CDC宣布重要報告:第三劑加強疫苗將自九月開始施打。但是CDC發表養老院接種mRNA疫苗保護力變化調查分拆指出:Delta 出現前的整體保護力為74·7%,過度期為67·5%,Delta蔓延後更降到53·1%,如果未來可能又要加強第四劑,甚至第五劑,在疫苗保護力連續下降的速度情況下,如何取得人民對疫苗的信心?亞利桑那大學整合醫學中心楊景端教授表示:耶魯大學具有1000名專業醫護人員的Yale New Haven Health醫療中心,在2021.3.23~7.1期間,對Covid-19 的PCR檢測陽性的住院病人中,抽取部分符合完全接種疫苗條件的病患者中,有46%完全沒有症狀,有將近一半的人可能有突破性減染,若是不作檢查,就不會發現。硏究分析關鍵因素一:病毒變種降低了疫苗的有效性,因素二,衰老和慢性病使患者無法產生正常免疫系統反應,自身健康和免疫功能才是決定人戰勝病毒的關鍵,而不是疫苗。(四維健康)。林曉旭博士認為在目前依賴疫苗接種這種方法下,能讓千變萬化的疫情結朿嗎?必須要以非醫藥類的介入手段重新思考,才能減緩病毒的持續變異傳播。根據醫學期刊指出,免疫抵抗力不
    58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