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2 人回報1 年前
本人當局長,從明天開始,大家回去落實。 一,盤錦市的孩子,回家都要做家務勞動。 有時間多做,沒時間少做,但不能停下來。 一分鐘也要做,做半個小時那就更好了。 很多人不理解,說魏老師當教育局局長, 研究的首先不是分數,不是考試,不是升學率, 怎麼家務勞動呢? 我認為,頭等大事,是承擔家庭責任。 一個人愛祖國愛人民,看不見摸不著, 他如果不愛自己父母的話,你說他愛祖國愛人民, 放心吧,百分之百是騙人,用不著論證。 愛父母,掛在嘴邊上說空話,能騙人嗎? 一定要學會什麼?用行動去心疼父母, 能承擔的家庭責任,從小承擔。 一個孩子從小知道心疼你了, 長大了他自然會心疼老百姓, 心疼集體和國家,所以這是很簡單的常識。 很多人問,魏老師,你怎麼教育自己孩子? 我就管小事,兒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很小,兒子開始自己洗東西,再大點, 三四歲的時候,我讓他給我洗腳, 他開頭不理解,爸,你不會洗呀? 我說,爸哪有你洗得好啊, 你那小手揉得多好,我兒子真有一套, 哄著他傻乎乎的給我洗起來, 趁著他不懂事的時候,把他引向正確的軌道, 長大以後,他覺得養成習慣了, 覺得理所當然的事, 我跟我兒子出門的時候, 一個包,他想過去拎,不讓我動手, 兩個包,他一手一個,爸,你閒著? 有一次三包,兒子,這回得給爸一個,不用, 我說不用你怎麼辦呢?可以洗一個, 左手一個,右手一個,在前面走著, 顯示自己成熟了,既然孩子都覺得自己成熟了, 咱一個當家長的,幹什麼呀? 非得劍兮兮地搶過來替他背啊, 我就在後邊空著手, 欣賞他的成熟,也是品嘗自己的教育成果, 我就有感覺啊,有的那個老爸呀, 送兒子上大學呀, 哎呀,在校園裡呀, 那兒子趾高氣揚在前面空著手走啊, 老爸傻乎乎的在後邊扛行李, 我說你見不見,你見不見吶, 你最悲慘的不是累著了自己,而是什麼? 他灌出了逆子這顆心, 他從小一點都不知道心疼你, 他怎麼可能心疼更多的人呢? 沒有血緣關係,他更不知道心疼了, 最後他一輩子沒有幸福感了, 人的幸福感更多是在什麼? 心疼別人,關心別人, 為別人做事中產生的,是不是? 他就一個人,活這個熊樣, 活得悲哀不悲哀呀? 我說大家千萬別小看做家務勞動這個事, 全中國的學生如果都天天都做家務, 都值得心疼父母, 你試試看,社會風氣不一樣。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5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我在德國的「租賃媽媽」(非看不可) 各位好友: 以前常說強國要先強種,如何強種呢? 請看本文!! 如果您的小孩已長大了,還有您的孫子啊 我在德國的「租賃媽媽」 《水墨先生》 導讀: 去年,我作為交換生,前往柏林貝塔·蘇特納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學習。 由於我是家裡的獨子,出國前,父母十分憂心我的安全。 爸爸經過多方打聽,找到了一個住在德國柏林的好友鐘斯, 懇求她做我的“租賃媽媽”。 到德國後,我便暫住在鐘斯阿姨家。 鐘斯阿姨在德國做生意,家境富裕。 她有個小兒子,叫盧瑟,今年15歲,就讀于貝塔·蘇特納中學。 盧瑟心地善良且開朗活潑,閒暇時常帶我出去玩,我們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週末,盧瑟準備帶我去博物館玩。 早上,吃完早餐後,鐘斯阿姨按照慣例給盧瑟發零花錢。 她先給了盧瑟30歐元, 又對我說:“你是我們家的貴客,今天阿姨就提前支付給你500歐元, 但這些錢會從你以後的勞動中一一扣除。” “ 啊,不會吧,還要靠做家務賺零花錢啊?”我驚奇地問。 “哈哈,是的。你剛到這不久,以後就會知道德國與中國的不同了。” “怎麼才給盧瑟這麼點兒?”我心裡一陣嘀咕。 盧瑟似乎猜出了我的心思,拉著我出了家門,在路上解釋道: “這周我陪你到處玩,沒做什麼家務,能夠拿這點錢,媽媽已經格外開恩了。” 遊玩回來已是晚上,我感覺很累了。 誰知,盧瑟剛到家就繫上圍裙,到廚房裡去洗碗。 我驚詫地問:“你這麼累了,還洗什麼碗呢?先去睡覺,明天再洗吧。” “不行,洗碗是我的工作。要是不做,我就要受處罰了。” “這是為什麼?”我不解地問。 “在我們德國,孩子從6歲開始就必須幫助父母幹家務,這是法律規定了的。 我們要是拒絕做家務,父母就會去法院起訴我們。 再加上,我要用零花錢,就必須勞動。” “那樣子的話,你不是很累嗎?”我擔心地問道。 “有點累。不過,難道你父母工作掙錢的時候不累嗎?”盧瑟反問道, “既然父母幹活也累,我們怎麼可以怕累呢?” 聽完,我的臉頓時就紅了。 因為平時我在家,可謂是小皇帝,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從不做家務的。 翌日,鐘斯阿姨在餐桌上說: “從這周起,盧瑟負責清洗餐具、收拾房間、外出購物和擦洗全家人的鞋子; 水墨剛來德國,只要週末負責為花園裡的各種植物澆水、翻土以及擦洗汽車就好了。” 然而,週末一向是我的懶覺日。 轉眼到了週末,我將鐘斯阿姨佈置的任務忘得一乾二淨。 等到起床時,已經臨近中午了。 午餐時,鐘斯阿姨並沒有指責我,只是默不作聲地吃著飯。 見狀,我心想:可能她不會計較的,畢竟我是他們家的客人嘛! 從那以後,接連幾周,我都沒有碰過家務,連之前偶爾幫助盧瑟的熱情都沒了。 盧瑟每次見我太陽曬到屁股才起床,似乎想對我說些什麼,卻又欲言而止。 終於,讓我驚詫的事情發生了。那天,我在教室上課,一個穿制服的叔叔來找我。 他對我說,因為拒絕做家務,現在你受到了法院的傳喚,將面臨長達10頁的指控。 聽到這個消息,我嚇得差點暈過去。 雖然,我只是寄宿在鐘斯阿姨家,但也好比是她的孩子。 對於不願意做家務的孩子,德國父母真的會向法院申訴,以求法院督促孩子履行義務。 最終,我去法院領回了一張500歐元的罰單,並寫下了保證書。 見我滿臉愧色地回到家,鐘斯阿姨安慰道: “你不要見怪,我去過中國,也知道你們中國父母的想法。他們認為,不讓孩子做家務是愛孩子的一種表現。 可是,在我們德國人眼中,這卻是害孩子。 我們認為與其讓孩子做寄生蟲,不如教給他們勞動的技能, 這樣他們長大之後才能有出路,才能找到自己的飯碗。” 我點點頭,心想:儘管德國父母有些做法“不近人情 ”,但的確目光長遠,畢竟薄技養身,與其讓自己的孩子將來做寄生蟲, 不如現在就養成勞動的好習慣。
    13 人回報2 則回應4 年前
  • 孩子,我沒虧欠你喔~ 獻給台灣家長 一個美國小孩問: 爸爸我們很有錢嗎? 爸爸答:我有錢,你沒有。 所以美國小孩從小建立{自己努力}的觀念。繼承父輩祖業...也如此傳承幾代,就此成就百年企業。 有個台灣小孩問: 爸爸我們很有錢嗎? 爸爸答:是...我們很有錢...等我死了,這些將來都是你的。 所以台灣小孩被寵壞了~爹努力賺錢,他們就大把花錢...整日遊手好閒,等著繼承財產. 接手父輩產業後...很快揮霍殆盡~應證了{富不過三代}的古訓。 下一個故事,更可以瞭解{東西方}教育孩子的差異。 去年暑假,一個台灣朋友把13歲的兒子送到澳洲伯斯的朋友瑪麗的家,讓兒子見世面...請瑪麗照顧。 以下是瑪麗{照顧}一個13歲男孩的方式﹏ 從機場接回男孩,瑪麗說話了:我是你爸的朋友,在澳洲1個月的暑期生活,你爸爸託我照顧你,但是我沒有責任要照顧你的生活,因為我不欠你爸爸...他也不欠我,我們之間是平等的。 你13歲.有基本生活能力了,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時起床...我不負責叫你。起床後...你要自己做早餐吃,因為我要去工作...不可能替你做早餐。吃完後.你得自己洗盤子.洗碗,清洗你自己用過的碗盤,不是我的責任。 洗衣房在那裡,你要自己洗衣服;這裡有一張城市地圖和公共汽車時間表,你自己看好地方,決定要去哪裡玩。 我若有時間,可以帶你去;若沒時間,你要弄清楚路線和車程,自己去玩。 總之,你要設法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因為我有我的事情要做...希望你住這裡,不會給我增添麻煩。 13歲的小男孩眨著眼睛聽這位{不許叫她阿姨,要直呼其名}的瑪麗的一番言語,心中感到很震撼。 因為在台北,他的生活一切,都是爸媽全盤負責。 當瑪麗問他:聽明白了沒?他回答:聽明白了。瑪麗阿姨說得沒錯~她不欠爸爸,更不欠自己,13歲是大孩子了,已經能做很多事~做早餐,洗碗盤,洗衣服,以及自己搭車出門,去自己喜歡的地方。 1個月後他回到台北。 父母驚訝{發現}孩子變了~什麼都會做了,他會管理自己的一切~起床.疊被子,飯後洗碗筷,清掃屋子,會使用洗衣機,會按時睡覺,對人也變得有禮貌了 他爸媽對瑪麗佩服得五體投地。 問她:你施了什麼魔法?讓我兒子一個月之內就長大懂事了? 台灣的父母太寵愛溺愛孩子~自己有的,全都給孩子,自己沒有的,也設法把世上最好的一切,提供給孩子;甚至替孩子負起下半輩子的責任,卻忽視孩子的能力和選擇,沒鍛練子女成為真正的成年人。 寵愛,不是真愛! 希望台灣父母學會為自己和家人活著,也為社會活著,而不是只為孩子活著。 孩子的未來~靠孩子自己尋找...自己創造。無論他們找到的.創造的過程如何,那是子女累積的能量,或許子女的未來,比父母提供的更好呢! (為了孩子,請轉傳)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春捲 雅莉生在上海,父親是猶太人,在她12歲那年去世了,隨後母親也離她而去,她成了孤兒。 長大後在上海銅廠做女工,結婚後生下三個孩子,但不久後丈夫又離她而去了。 為了逃避痛苦,她成為中以建交後第一批回到以色列的猶太後裔。 為了生存,也為了三個孩子能早日回到以色列,她先發奮學習希伯來語,然後,在路邊擺了個小攤賣春卷。 以色列的官方貨幣是舍克勒,一舍克勒兌換台幣9塊錢,更小的幣值是雅戈洛,一舍克勒等於100雅戈洛。她的春卷小攤每天只能賺到十來個舍克勒。 1993年,她接回了三個孩子,大兒子14歲,二兒子13歲,小女兒11歲。開始她一直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則,依舊做著合格的亞洲式媽媽。 把孩子送去學校讀書,她賣春卷,孩子放學,她就停止營業,在小爐子上面給他們做餛飩或者麵條。 這一幕被鄰居看到了,就來訓斥大兒子:「你已經是大孩子了,你應該學會去幫助你的母親,而不是看著你母親忙碌,自己就像廢物一樣。」然後轉過頭訓斥母親:「不要把那種落後的教育方式帶到以色列來。」 大兒子和她都很難受,但他們都在慢慢地改變,大兒子不但學會了做春卷,還把春卷帶到學校賣,每天,三個小孩子能賺到10個舍克勒,回家交給母親。 母親覺得很心酸,讓他們小小年紀就擔起生活的擔子,但猶太人不這麼認為,在猶太家庭里,孩子們沒有免費的食物和照顧,任何東西都是有價格的,每個孩子都必須學會賺錢,才能獲得自己需要的一切。 於是媽媽不再提供免費的餐食和服務,同時也給他們賺錢的機會,以每個春卷30雅戈洛的價錢批發給他們,帶到學校後,可自行加價出售,利潤部分自由支配。 三個孩子賣春卷的方式竟然截然不同。 小女兒最老實,按老價錢50雅戈洛一個零售;二兒子則以40雅戈洛的價錢批發給學校餐廳,每天讓他送100個春卷;大兒子則舉辦了一個「帶你走進中國」的講座,講座的噱頭就在於可以免費品嘗美味的中國春卷,但需要買入場券,每人10雅戈洛,結果結算還賺1500雅戈洛。 隨後他們琢磨出了更多更新穎的賺錢方法,他們很努力地去學習和思考,學業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同樣作為父母,是不是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 我們每天一睜開眼睛就為了孩子忙活,做飯、洗衣服、接送、輔導作業,然後才是做自己的事情,每天忙的團團轉,累得筋疲力盡。 一發牢騷,孩子還會心生厭煩,根本不理解我的付出。再回頭看看,每一位亞洲母親不都是這樣嗎?這樣我們就很偉大嗎?我們付出了很多,卻造就了一個又一個「小皇帝」、「小公主」。 我們希望孩子成才,卻又過度的保護他們,使得孩子變得無能無法自立;過分的溺愛,帶來孩子的無情;過多的干涉,讓孩子多了很多無奈;過多的指責,讓孩子變得不知所措,找不到前進的方向。 想要為孩子創造一個無憂無慮,快樂成長的天空,但卻發現自己完完全全的占據了創造者的位置,其實,這個位置也要有一部分讓孩子承擔。 現在的照顧,也許會暫時保護著他們,但是他們總有一天會長大,會在長大後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那個時候,我們是如何也幫不了他們的……也許,讓孩子過早的面對金錢面對名利面對社會,會有不舍和心疼,但他們總有一天要面對,總有一天要承擔。 我們為何不像那位猶太母親那樣,放開手,讓孩子自己去開闢屬於他們自己的天空呢? 箴言22:6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查閱更多勵志短文 #Qulip福音加油站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一個班37人考進清華北大,老師發來一則短信,家長沉默了 放假了,一個班主任給家長發了一則短信: 不管成績怎樣,沒有什麼優生差生的區別。家長們知道,每一個小孩都是種子,只是每個人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絢麗綻放;而有的花, 卻需要漫長的等待。 不要緊盯別人的花,不要覺得別人家的永遠都是好,相信花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呵護,看著他一點點地成長,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也許你的種子永遠都不開花,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 有這樣一位老師,他帶的一個55人的班,37人考進清華、北大,10人進入劍橋大學、耶魯大學、牛津大學等世界名校並獲全額獎學金,其他考入復旦、南開等大學。不僅如此,校足球冠軍、校運動會總冠軍、校網頁設計大賽總冠軍等6項文體冠軍,都被這個班奪走;音樂才子、辯論高手、電腦奇才、跆拳道高手在這個班比比皆是。 他也是一名相當成功的父親,他的女兒也以優異成績被北大錄取。老師總結的教育經驗,強烈建議每位父母花約三分鐘時間閱讀,仔細品味一定會受益匪淺! 01. 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 02. 如果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在學校就可能會過的比較辛苦,孩子很可能會成為學校的“問題兒童”。 03. 成績好的孩子,媽媽通常是有計劃而且動作俐落的人。父親越認真,越有條理,越有禮貌,孩子成績就越好。 04. 貧窮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但並非越貧窮越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做父母的,需要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資料,不讓孩子陷入人窮志短的自卑深淵。 05. 富裕是另一種更高級的教育資源,西方人的經驗是:“培育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階層是會遺傳的。”但是,更高級的教育資源需要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如果沒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富裕的家庭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災難。 06. 不要做有知識沒文化的家長。有些人有高學歷,但不見得有文化。如果家長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無論他擁有多高的學術水準,他也是沒有文化的人。 07. 父母可以把孩子作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過獨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圍繞孩子轉而沒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題,這樣的父母常常會以愛的名義干擾孩子的成長。有時侯,並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08. 父母需要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不過,也不要因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閒生活。“沒有責任感傷害別人,太有責任感傷害自己。” 09. 如果孩子一哭鬧父母就趕緊抱起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利用父母的這個特點經常糾纏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鬧,不要著急把孩子抱起來,父母最好讓自己有事情做,讓孩子看著自己動作麻利地做事。 10. 夫妻關係影響孩子的性格。一個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麼,他的兒子就學會了在學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學。一個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麼,她的女兒就學會了在學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學。 11. 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長相。家長和教師的使命就是讓孩子逐步對自己的精神長相負責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種污穢,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種子”,讓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氣,讓人可以揚眉吐氣。 12. 有修養的父母是“伏爾泰主義者”,“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他們從孩子出生的那天就開始跟孩子講道理,耐心的徵求孩子的意見。不要指望打罵孩子就能讓孩子學會服從。殺雞給猴看的結果是:猴子也學會了殺雞。 13. 讓孩子成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沒有激情,任何偉業都不可能善始,沒有理智,任何壯舉都不能善終。” 14. 讓你的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有教養從守時,排隊,在公共場合不大聲說話,不輕易發怒開始。 15. 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較厚道,請不要嘲笑他的軟弱。喜歡占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虧,因為他被別人厭惡。願意吃小虧的人,將來會占大便宜,因為他被人喜歡。 16. 身體的活力能夠帶來精神的活力。身體好的人,性格陽光。身體不好的人,做事猶猶豫豫,躲躲閃閃,說話吞吞吐吐。 17. 不要以為孩子1到6歲只是長身體的年齡。如果父母讓孩子1到6歲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裡度過,等到孩子6歲時父母再把孩子接回來上小學,那麼,這個孩子在小學要麼成為默默無語的沉默者,要麼成為無法無天的搗亂者。 18. 經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進餐,二是邀請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傢俱或衣物,偶爾邀請孩子幫忙解決工作中的困難。三是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 19. 如果沒有特別困難,父母最好每天趕回家和孩子一起進餐。家庭的共同價值觀,就在全家人圍著一張桌子吃飯的過程中建立起來。 20. 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讓孩子從聽故事開始建立閱讀和寫作習慣,讓孩子儘早學會獨立閱讀,儘早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只要還在讀書的人,就不會徹底墮落,徹底墮落的人是不讀書的。”從來不給孩子講故事的父母,是不負責任的父母。 21. 孩子的成長有三個關鍵期:第一個在3歲前後,第二個在9歲前後,第三個在13歲前後。如果錯過了成長的關鍵期,後患無窮。 22. 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歲而立”。孩子三歲前後,就必須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氣和習慣。凡是自己能夠做的,必須自己做,凡是自己應該做的,當盡力去做。 23. 如果你的孩子在13歲的時候喜歡弗羅斯特的詩句:“兩條路在樹林裡分岔,我選擇走人少的那一條”,這很正常,不要擔心,他以後也許會選擇人走的多的那一條。 24. 父母給孩子講道理是必要的,但給13歲前後的孩子講道理時,要注意自己講話的姿態,姿態比道理更重要。否則,孩子會厭惡,反抗。孩子會說:你講的話都是對的,但你講話的那個樣子很令人討厭。 25. 心底秘密是人成長,成熟的標誌。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訴你,那麼,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說出來。 26. 在孩子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無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積極的權威型父母。在孩子1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個消極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嚴後鬆,無效的教育是先鬆後嚴。 27. 必須留意你的孩子的學習成績,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學習成績總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很好,但性格卻自私,缺乏同情心,沒有生活情趣。 28. 必須讓你的孩子學會與他人交往並愉快的接受小夥伴。“如果父母對自己的鄰居不滿,對孩子的小夥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讓自己的孩子和他們交朋友,讓孩子覺得好像自己跟別人很不一樣,那麼,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就很難與任何人自然地相處。 29. 孩子的成長需要同伴,讓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雜亂的夥伴,在孩子沒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斷裡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壞習慣。 30. 讓你的孩子儘早建立健康的審美觀。有出息的男性一定會喜歡健康的女性。不要讓孩子的審美觀陷入低級,病態。不要以為小的,有病的,就是好的。不要以為強大的,就都是壞的。不要以為小麻雀,小綿羊,小狗都是可愛的,也不要以為獅子,老虎,狼都是壞的。不要以為豺狼都是吃人的,豺狼只吃比他弱小的。 31. 《麥田裡的守望者》為世界貢獻了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 32. 告訴你的孩子:認真聽講的孩子偶爾成績好,認真自學的孩子永遠成績好。 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家長和孩子就像兩顆彼此分離又相互靠近的大樹和小樹,大樹要為小樹遮擋風沙,也要給小樹留下足夠的空間,感受陽光,呼吸空氣。這樣小樹才能在屬於自己的空間裡自由伸展,茁壯成長。太靠近大樹的小樹是不能長成參天大樹的,而遠離大樹的小樹卻要去獨自地抵擋風沙,雖堅強無比卻又極易扭曲或夭折。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想再請問這篇轉貼文章該怎麼回應 很棒的文章,跟大家分享! 有朋友針對性教育公投的事問我意見,我就一併跟大家分享了:) 性教育這個題目太大,在支持或反對之前,大家應該先問的是:現在針對的是”哪一個”部份?生理變化?兩性關係?醫學常識?還是雜交?性解放? 台灣小,政策錯了誰也別想逃 這樣說好了,美國國土是台灣的260倍,人口只有10倍。如果同樣大的原子彈爆在兩個地方,誰比較嚴重? 在美國,颶風再強,我總有地方可以跑。如果台灣來一個穿心強颱,有多少人逃得掉呢? 所以,假設我住在美國,對某些政策漠不關心,出事了頂多換個地方住,還是可以把自己顧好。在台灣卻没有這個機會,如果你隨便決定,最後一定吃得到苦,這跟投票選錯首長的結局是一樣的。 美國各州的政府有相當的權利可以決定教育政策,而且這裡的許多父母也很注重孩子在學校所接受的是什麼教育。 我待過兩個州,熟悉三個州,至少在我孩子的學校没有目前台灣部分人士提倡的性教育。而且就像剛剛跟你說的,學校或是什麼機構要教導性相關教育,需要父母簽名同意。如果孩子没有父母的簽名,就不能參加該課程。此外,上課前一週他們也會邀請父母參加座談會,了解課程內容,讓父母可以決定要不要讓孩子參加。 這部份很重要,怎麼台灣不跟進呢? ————————— 父母是監護人,要負擔孩子身心教育的責任 父母在法律上還有另一個身份,叫監護人,意思就是監督和保護。既然是這樣,關於孩子身心發展的一切教育,父母應承擔。他人要干預不對,自己要卸責也不對。 性教育當然要教,但要依據孩子的成熟度,教材內容也要分深淺。更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親身參與教材的審查,自己也要學習,因為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也是最了解孩子的人。 因此,在出聲支持或反對前,一定要各方的了解教材的內容是什麼?由誰來教導?目的是什麼? 當然,台灣社會的發展讓父母過度忙碌,同時政府也没有高抬父母的價值、和提供各樣支援,導致孩子在學校和螢幕前的時間比和父母相處還多。 為什麼孩子會“性早熟”?因為吸收了太多不該吸收的資訊。早熟是好事嗎?相信許多父母不認為,可是又無可奈何。所以當有人說這是趨勢,大家就束手同意了。 因為孩子早看過,所以乾脆提早教,這個邏輯是很奇怪的。 孩子“性早熟”不是先天性疾病,是後天環境影響。就像是吃了太多含賀爾蒙的食物孩子會讓青春期提早來到,父母該做的不是開始為他相親,而是停止他再繼續接觸相關食品,不是嗎? 孩子的成長有一定的節奏,性早熟、心智卻還不熟,這並不是好現象。 如果因為孩子一天到晚看電視、上網避免不了,所以支持提早學習。爸媽們,你太不負責任了!!孩子會有接觸到這些年齡不適當的資訊和畫面的機會,卻没有你的把關,你應該先檢討自己,而不是乾脆同意教他怎麼使用保險套。 —————————— 性教育不應本末倒置 因為不給孩子吃糖他就哭,所以就讓他一直吃,最後乾脆告訴他以後可以植牙,這樣對嗎? 因為不愛運動造成肥胖,所以也別鼓勵他動了,直接吃糖尿病藥吧!這樣對嗎? 植牙是為了恢復生活品質,不是因為可以植牙所以盡量吃糖没關係。 吃糖尿病的藥是為了維持健康底線,不是因為既然有藥吃就不必運動了。 現在的理論是:小孩自己就會上網看,早晚會知道。與其自己亂來,不如早點教,免得他得性病,或生孩子給你養。 我的回答: 1.孩子能隨意上網瀏覽他不該看的東西,就已經是亂來了!父母應該監管,而政府對於網路安全也應該有作為,維護孩子的身心健康才對。 2.我不認為所有的孩子都會“性早熟”,我的孩子就不是;他們要使用網路都必須在父母的視線範圍內,所以見黑率很低。我相信有許多的家庭對孩子的成長也是非常專注的。那麼教育部是否也應該想一下,這些孩子已經適合學習各樣的性姿勢和多人雜交嗎? 並不是說我的孩子對於性一點都不懂,他們知道的醫學常識遠超過許多同齡孩子。那些知識幫助他們對自己的成長歡欣,懂得保護自己、尊重別人,這是最重要的。 性教育需要嗎?是。就像學習牙齒保健和體能訓練一樣,他是為了孩子在身心發展的每個階段適度的認識自己身體和心靈的發展,所以他能健康自信的看待自己的改變,享受生命的成熟。 而保護孩子遠離他的年紀不該接觸的事物,隨著他的成長,在他困惑時給他陪伴和開導,這才是性教育的主軸。 —————————— 拿回孩子教育的主導權 1.實地的了解並參與教材編寫 如果不好好檢視提案內容,就隨手支持或反對,親愛的,萬一後果慘痛你是躲不掉的!這些孩子都會長大,你的未來就在他們的手中。將來的警察、醫生、政務官、老師、銀行員、飛行員、鄰居、媳婦、女婿...。 在同一個缸裡,大家灌清水,同淨;大家潑髒水,同污。千萬別獨善其身!想遠一點,為子孫未來的社會環境盡點心力吧! 你應該實地參與教材的編寫、或至少擁有審查權。有些東西可以在課堂上教導,例如醫學常識、兩性分別,有些則不合適。 2.成為性教育的最佳導師 你是孩子最親近的人,自然更能駕輕就熟。為什麼性教育這麼私密又神聖的話題要別人來教呢?父母自己不就是最好的“前輩”嗎?你經過發育期、生理期、戀愛期、性愛階段,然後你的期待、歡欣、苦惱,兩人一起建立家庭、生育計劃、經濟計劃、醫療考量...。 只要適當的學習,你就是孩子最好的性教育老師,因為你的例子都是血淋淋的。成功的可以當捷徑、失敗的可以當借鏡,都對孩子有幫助。 —————————— 關於如何進行性教育,我的意見是,性教育之前,必先是愛教育,而在孩子學習性教育之前,父母必須先學習。(請閱讀我的文章:何時該教性教育。) 你是監護人,這是你的孩子,不要把他的人生輕易的交到別人的手上,因為到最後會為他哭的,也只有你。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法國人對林志穎說「請你的兒子離開這裏」 憑藉《爸爸去哪兒》紅遍中國的林志穎, Kimi父子在法國圖書節遭遇尷尬。 在兒童讀書活動中成績遙遙領先的Kimi被法國圖書館婉言勸退。 林志穎父子的這次尷尬事件值得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每一位中國 的父母深思。 一年夏天,林志穎帶著兒子小小志到法國里昂去旅遊, 恰好趕上讀書節。 為了鼓勵孩子們多讀書, 當地最大的市立圖書館開展了一項活動:兩周內,誰讀書最多,將有一份大禮物送給他。 林志穎和其他家長一樣,趕緊給孩子報了名,規定時間一到, 小小志和其他很多孩子在市立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安排下, 領到了要讀的書。 小小志十分刻苦,放棄了一切活動, 一周后經過市立圖書館工作人員考核,小小志讀會了三本書, 別的法國孩子一本也沒有完成。 林志穎看著孩子成績遙遙領先十分高興,對孩子頻頻鼓勵, 讓他再接再厲,抓住剩下一周的時間,爭取創紀錄給老爸爭光。 這時,市立圖書館工作人員來了,帶著一份要給第一名的禮物, 對林志穎說:「希望你的孩子放棄這次讀書活動, 禮物可以先發給你。」 林志穎很驚訝地問:「還有一周呢,為什麼提前給禮物啊? 為什麼讓我孩子退出?」 工作人員說:「因為你的孩子為了讀書而讀書,只想爭第一, 而不理解內容,沒有感覺到讀書的樂趣。 讀書不是比賽, 沒有功利性,他這樣瘋狂地讀,要是得了第一, 會給其他孩子作出不好的榜樣。 所以,我們提前發給你禮物。 他退出了,別的孩子就沒有了憂慮感,才會用心去感受讀書的快樂。 」 林志穎原本有些憤怒,但是聽完了工作人員的話,不由地連連點頭, 最後連禮物也沒要,很誠懇地主動讓兒子退出了活動。 這件事對林志穎觸動很大,他對朋友感慨道:「我們教育孩子讀書, 目的都不純,規定了目標,好像是為了完成任務。 這次法國之行讓我明白了,讀書就是放鬆,就是享受, 孩子讀書僅僅因為讀書快樂,就這麼簡單。」 從小被規定甚至被強制讀書的中國人, 在長大後繼續保持讀書習慣的很少。 人們都在電話上(大聲談話), 不打電話就低頭寫簡訊、刷微博或打遊戲——或喧囂地忙碌, 或孤獨地忙碌,惟獨缺少一種滿足的安寧。 而這些從小享受讀書樂趣的法國人,卻將閱讀的習慣保持終生。 火車上、地鐵里、機場……眼光所及之處的法國人每人手拿一本書、 一份報紙、或是一部kindle,旁若無人專心致志的閱讀。 真正的閱讀 是指,你忘記周圍的世界, 與作者一起在另外一個世界里快樂、悲傷、憤怒、平和。 它是一段段無可替代的完整的生命體驗, 不是那些碎片的訊息和誇張的視頻可以取代的。 當然,網路侵蝕閱讀是一個全球化的現象;當下的中國, 缺少那種讓人獨處而不寂寞、與另一個自己——自己的靈魂—— 對話的空間。 生活總是讓人疲倦,我們都需要有短暫的「關機」時間, 讓自己只與自己相處,閱讀,寫作,發獃,狂想,把靈魂解放出來, 再整理好重新放回心裡。 或許我們對於一個經濟還在迅速發展的發展中國家不應過分苛責—— 過於忙碌是壓力所迫,並不是一種過錯。 但只是憂慮, 如果就此疏遠了靈魂,未來的中國可能會為此付出代價。 寧可慢一點,鬆一下……
    2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
  • 女星嚴立婷和運動員張智峰婚後育有一對子女,時常在社群分享家庭生活,9日她難過地轉述一件真實事件,閨密好友的朋友全家出國玩,到某家餐廳吃飯時,12歲女兒跟父母說要如廁,卻一去不回,嚴立婷呼籲父母「不要讓孩子離開你的視線」,也要教育小孩務必保持警覺心。 嚴立婷9日在社群發文:「今天聽好姐妹分享一個故事,下午聽完到現在,我的心情都還是有點複雜。」她表示閨密好友的朋友全家出國旅行,到某間餐廳消費時,12歲女兒想上廁所,父母沒想太多就讓她自己去,後來意識到女兒怎麼去那麼久,才發覺「居然就再也沒有回來了」。 嚴立婷聽到這裡,開始腦補電影中各種人口販賣的可怕情節,「一個才12歲的少女,花漾年華才正要開始,她到底去哪了,或是她被誰帶去哪了,她正經歷著什麼,此刻的她到底有多麼害怕多麼無助,我真的真的真的不敢想像…她的父母該有多崩潰和自責啊!」 嚴立婷希望透過這則真實故事,提醒所有帶孩子出遊的大人們「千萬不要讓孩子離開你們的視線,警覺心多一點真的是必要的,不管孩子多大,只要他還能叫做是孩子他就只是個孩子」;嚴立婷建議小孩如廁時,爸爸陪兒子、媽媽陪女兒,假設性別交換,父母也別在外面顧滑手機,請確認廁所內有無異狀,別怕丟臉,因為這種重要時刻,面子完全不重要,「我真的聽過孩子一個人進廁所就直接消失,大人是一直在外面等的,但孩子去哪了?因為在裡面被用暈了、剃頭髮換衣服了,所以經過身邊你也不知道那就是你的孩子。」 身為兩個兒女的媽媽,嚴立婷說她常告誡孩子對任何陌生人、就算是熟人都要有警覺心,因為壞人臉上不會寫我是壞人,內心盤算什麼壞主意也不會輕易被看穿,防人之心真的不可無。嚴立婷感嘆:「從小覺得世界和平這個願望好敷衍,現在為人父母了,才真正明白這個願望有多寶貴,希望這些可惡的惡魔都能消失在這個世界上,希望這個女孩能盡快找到回家的路。」文末不忘標記「警覺性、這不是電影是發生的真實事件、不要讓孩子離開你的視線、期許所有孩子都能好好健康平安的長大」,不厭其煩地提醒其重要性。 該篇貼文曝光兩天,已有破3萬人按讚、7600多則轉發、4800多則留言,許多為人父母的網友深感認同,紛紛留言:「所以我很堅持孩子身上帶顆airtag」、「在外面我連我老婆上廁所我都跟,不要說孩子,媽媽帶女兒戰鬥力能提高多少?我寧願累一點也不要後悔一輩子」、「出國不管大人小孩最好都是結伴一起上洗手間」、「我姐夫有朋友帶小孩去某港迪士尼排隊時,只是轉個身小孩就不見了!到現在還沒找回來」、「任何時候你只要閃過一絲猶豫就不要賭運氣」、「買衣服試衣間也是,裡面還有一個門,把人帶走。」
    25 人回報1 則回應10 個月前
  • 痛心!中國退休老人慘死國外,死訊讓千萬人怕!養老,最怕的就是這一點! 這是一個真實的悲劇,   天津退休教師朱力,嘔心瀝血將獨生子送往美國留學。兒子畢業後不想歸國,他和老伴兒賣房赴美,支持兒子創業,但家中的戰火不斷,無法融入。最終,心理崩潰的朱力向兒媳婦舉起屠刀,而自己也在獄中尋短見…   1 赴美國:「親情抱團」式養老   朱力、劉曉莉夫婦是天津實驗中學退休老師,朱顯明是他們的獨生兒子。朱顯明很爭氣,1997年被美國聖迭戈大學錄取。   朱顯明告訴父母,他想創業。柳婷婷說:「天津霧霾很重,醫療條件比美國差,二老在這邊我們也不放心……不如跟我們去美國養老吧。」      老兩口終於動了賣掉房子幫兒子創業的念頭——去美國養老,不但一家團圓,還能幫他們帶孩子、賣房錢幫他們解決創業資金,一舉多得……但朱力和劉曉莉還是慎重,又電話咨詢在美國的弟弟,弟弟認為:「在美國養老當然不錯,離我也近。不過你們先把財產分清楚,省得發生糾紛……」   2013年夏天,朱力、劉曉莉賣掉房子,把300多萬房款換成美元,然後飛往美國。   2 中國式犧牲遇上西方式自由   白天朱顯明跑業務,柳婷婷在家畫圖。朱力夫婦像國內退休老人一樣做飯、接送孫子上學,其樂融融。但新奇勁兒過了,開始感到諸多不便。語言不通,慢慢地對出門產生了恐懼。   柳婷婷一次不耐煩地叫:「你們不會英語就不知道學嗎?你們早晚得學買菜。」朱力壓抑多日的火氣躥了上來。他問老伴:「咱們來給他們當保姆的?又出錢又出力還討不到好臉色?」   劉曉莉雖然心中不快,但為了避免矛盾加深,只得安慰老伴:「想跟孩子住一塊兒,這一點咱們就得有心理準備。」更讓他們無法接受的是,孫子也不太領他們的情。慢慢地,朱力和劉曉莉感到在這個家裡,其實比在國內更加孤獨。   一天,朱力邀請住在洛杉磯的弟弟一家過來做客。弟弟帶來幾張學英語的碟片,劉曉莉讓他把碟片放自己臥室櫃子上,免得被貪玩的小孫子弄壞。結果朱力的弟弟推錯房門,孫子在房內大聲讓他出去。   媳婦柳婷婷也在房內和孩子遊戲,但她既不阻止和安撫孩子,就連向叔叔抱歉的表示也沒有。   朱力氣壞了,找柳婷婷興師問罪:「你是怎麼教育的孩子?」柳婷婷卻反問道:「是誰沒有禮貌在先?」朱力說:「朱顯明是我生的,這房子是我們掏了大半錢支援你們買的,你們創業的錢也是我們出的,我弟弟開錯一個門就是沒有禮貌了?」   不料柳婷婷一點也不饒人:「這就是我們不願回國的原因,你們始終不尊重孩子,他們是全新的個體,不屬於任何人。」   事後,劉曉莉曾向朱力的弟弟抱怨:「柳婷婷既想享受中國式的長輩為她犧牲,又想享受美國式的自由和不負責。」弟弟一家深表理解,說:「如果你們覺得生活不便,可以把賣房子的錢要回來,重新歸國養老,誰也別指望。」朱力和劉曉莉在失落之余,心中有些動搖。   此後不久,雙方再次爆發大戰爭。那天,朱力推著兩歲的小孫子去買東西,沒注意小孫子拆了一袋餅乾。店員在監控里看到,大聲制止他。朱力深感抱歉,就像小時候訓誡兒子一樣,呵斥小孫子把小手伸出來,在他的手上拍了兩下。   不料店員立馬打電話報警。朱力好說歹說,店員答應先打電話讓孩子的監護人過來。   柳婷婷和劉曉莉匆匆趕來,一見面就和朱力吵起來。朱力解釋:「我這麼做一是訓誡孩子,二也是做給店員看的。」柳婷婷大叫:「餅乾你買單就是了,做給店員看什麼?」店員見雙方越吵越凶,再一次電話報警。老兩口再次忍氣吞聲。   兒子晚上回來對父母說:「要不你們去叔叔家住段時間,我手頭緩一緩幫你們湊點錢再回國買一套房子吧。」見40出頭的兒子已經早生華發,劉曉莉心裡也不是滋味,她和老伴接受了他的建議。   3 回國無望七旬教師怒戕兒媳   第二天,朱力夫婦暫時搬到弟弟家。朱力和劉曉莉決定,只要兒子把賣房的錢還給他們,他們立刻回天津,以後養老也不需他負責。「與其死在美國養老院,還不如死在中國養老院。」一輩子沒這麼憋屈的朱力恨恨地說。   2014年1月,老兩口回到朱顯明家,和他商量回國的事。但朱顯明告訴他們,他確實拿不出錢來。1月6日晚,朱力又和兒子、媳婦談,沒有談好。   第二天朱顯明出門上班了,大孫子上幼兒園。朱力和劉曉莉決定說服最大的障礙——媳婦。   沒想到當朱力一張嘴,柳婷婷就用漢語夾著英語講起來:「當初到美國難道是我們逼你們來的嗎?賣房子的時候我們用槍指著你們了嗎?」她的刻薄和「裝佯」瞬間將朱力的怒火點燃,雙方大吵起來。   柳婷婷在吵的時候說,在美國人們無需對父母生老病死負責,一切交給政府。她又用英語說了幾句:「當初我有機會嫁給某某某的,如果不是你兒子死纏爛打我過得比現在好多了。」朱力和劉曉莉聽懂了大概。   朱力氣得臉色發白。突然,他衝進廚房操起一把菜刀,當著劉曉莉和2歲孫子的面一頓亂砍!柳婷婷的「機關槍」一剎那變成慘叫,立即就被砍倒在地,渾身往外冒血!   當嚇蒙的劉曉莉反應過來,戰戰兢兢地撥打911報警。此時柳婷婷還在抽搐,朱力忽然又衝她踢了幾腳,嘴裡叫道:「你是活該!」   案發後,劉曉莉說:「我也能理解老頭子當時的憤怒和絕望。我們不適應美國生活,和兒子媳婦不能共同生活,沒法在那邊養老。唯一辦法就是兒子把錢還給我們,我們回國。但這條路也被媳婦堵死了,我們怎麼過呢?老頭子比我更急,心理壓力更大,但我萬萬沒想到他會做出這種事來。」   她告訴記者,老伴一輩子為人師表,口碑很好,性格爽朗,實在是把感情和精神全部寄託在兒子身上,最後過度失望,加上故鄉的一切都被連根拔起,想回也回不了,無比絕望導致這樣的悲劇。  朱力滿身是血一邊往路上奔跑一邊給弟弟打電話。看到一位華裔鄰居,他放下電話說:「我捅死人了,我要死了。」這位鄰居未反應過來,幾名民警已經端槍衝上來,把朱力按倒在地銬上手銬。與此同時救援人員在家中宣告柳婷婷已當場死亡。   朱力被扣押在洛杉磯雙塔監獄內,警方要求支付100萬美元方能保釋。9日晚上9點左右,獄警發現朱力已經死亡。他將床單撕成布條,自縊身亡。   兩個月後,劉曉莉處理完後事,心力交瘁地與兒子重新生活。朱顯明感到已經無法在美國生活,決意帶孩子一起回到天津。飛機上,四人一路慟哭。朱力和劉曉莉望斷的歸國路,傾盡心血的養老夢,在眾人羨慕中以最慘烈的結局落下帷幕……   柳婷婷的父母也是千辛萬苦將女兒培養出國,她同樣是家中的驕傲、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活生生的女兒去了美國,回來卻只是一捧骨灰,兩位老人同樣地悲痛欲絕,多次病倒。   4 現實難題令人唏噓?   2015年底,柳婷婷的父母委託天津君薦律師事務所主任郭文禮擔任代理律師,準備向劉曉莉和朱顯明要求民事賠償。此時劉曉莉和朱顯明的日子非常狼狽。朱顯明在美國投資和生意均失敗,房子已抵押,又加上房裡發生血案無法拍賣,資不抵債,已落得身無分文。   兩個兒子要撫養、要讀書,劉曉莉回國元氣大傷,經常因高血壓住院,和兒子、孫子同住一套簡陋的出租屋,生活慘不忍睹。   據代理律師郭文禮介紹,這起民事訴訟案件的起訴程序很複雜,必須取得美國警方的相關資料和許多證明材料。目前律師已經向天津市南開區人民法院遞交訴狀和取證申請,獲得受理,但尚未確定開庭審理時間。   一起悲劇,浮出兩道現實的難題:當兒女亟須父母「傾家蕩產」支援創業,父母怎麼辦?   當父母把生活連根拔起,他們傳統的養老期望和兒女中國人現在千萬不要有這個養兒防老的思想。   出現這個問題,是很多做父母的思想沒有改變根本。   一味想著養兒防老的老思想。每個人看了要深思。為人父母養大小孩做一個對社會有用之人,這就是你做人成功。   不要一味想自己的小孩一定要養自已,現在社會不斷進化,每個做父母的一定學會獨立。   老了有老的生活,養兒防老是當今中國人一廂情願式的悲哀。看到這個案例的人們,一定要深思、要醒悟。   醒悟了,你的晚年才會有快樂,不糾結,不痛苦,不上演悲劇……   送給退休人最實在的忠告:   老了一定要給自己留一手!   有句話說得很在理:現如今,養兒是責任,靠兒是錯誤,中國父母要早點想明白這一點。養兒防老在多子女的時代完全是可行可靠的。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靠不住了。我們老年人應該適應這些變化,一是盡量不給孩子增加壓力,另外一個是要有自己的生活,老了以後千萬要給自己留下老窩,老本,千萬不能把自己的老本「連根拔起」!   健康上留一手   人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長壽,因為只有擁有健康,才能擁有一切,才能享受生活,感受到幸福。   人生的所有財富和名譽是無數個「0」,只有身體健康才是「1」;如果沒有這個「1」,人生也只是一個「0」。所以健康應成為大家安身立命之本,最大的成功就是健康地活著。   健康是自己的,只有靠自己去努力。退休後多學學養生專家的養生之道,多行動、多鍛鍊,這樣才能真正健康長壽。   時間上留一手   退休後自己自由支配的時間多了,但很多朋友都把這些時間花在了家庭上,或者直接一點,說就是花在了子女身上。每天圍著子女轉,做家庭保姆,這樣不僅子女煩,對自己也很不好。   大家要在時間上留一手,把時間留給自己,用來做更多不一樣的事情。比如學一樣東西,比如去做社區志願者,這些都能讓你獲得與人生前幾十年不一樣的樂趣和成功。   老窩上留一手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老窩,人老了一定要有一個安身之處,能避寒擋雨,自己做主。   老人將房子早早過戶給子女,結果差點「無家可歸」的新聞太多了。所以不要過早地把房產過戶給兒女,或者是因為和兒女長住就把房子賣掉。   要記住:父母的家永遠是子女的家,而子女的家卻永遠不是父母的家。   人格上留一手   近年來,永遠長不大的「啃老」一族常常利用父母的權勢、關係為自己謀私利。一些做父母的,因為太寵愛自己的兒女,為他們走後門、拉關係,有的甚至被「啃」進了監獄。   辛勤勞動了大半輩子,在人生的最後一站更應重視晚節。在人格上「留一手」,使落霞燦爛,晚景更美。   經濟上留一手   中老年人不能為兒女把「老本」全部花光。常言道:「兒有女有不如自己有。」一旦自己手中沒有了維持基本生活的錢財,回過頭來再伸手向兒女要,就沒那麼簡單了。   此外,自己留下來的錢也要捨得花。給自己該花一塊的,決不去花八毛,你後半生的消費是有限的,沒有必要對自己吝嗇,也省不到那去,省了也不會有人給你立牌坊,省了苦的只有自己。   時代在變化,我們也必須好好改變一下自己的生活信條了,不能再走上一代的老路。進入老年,不妨給自己留幾手,天塌不下來,地也陷不下去,反而生活更輕鬆美好。   勸天下父母要明白,父母的家永遠是兒女的家,但兒女的家從來就不是父母家。人到老年要留好老窩,照顧好老伴,存點老本,再找幾個老友,這樣晚年才踏實,切記啊!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底下是昨天一位勇敢捍衛自己的兒女,可以接受健康的性教育之偉大母親發表的心聲,卻引來許多同志者的「關切」。 《文章寫得超棒!請廣傳!》 原文如下: 此刻,我的心臟正快速的跳動著------- 懷老大時,嚴重孕吐四個月,最後先生不得不帶著幾乎昏厥的我到急診室打點滴。 生產,經過十二個小時的痛苦才生下3850公克的兒子。那種痛,只有母親知道。 懷弟弟時,因為是雙胞胎,到了七個月時我已經無法躺在床上睡覺,只能靠著躺椅勉強的渡過每一個夜晚。 開刀生完弟弟,因為護士的錯誤給藥,差一點死在醫院裡。出院後一邊照顧三個孩子,一邊做骨盆復建,因為弟弟到38週才生出,十多公斤的嬰兒和羊水的重量壓傷了骨頭,直到現在還有後遺症。 連續兩年,每天只祈求能完整的熟睡兩個小時。身體的疲累和精神的壓力常常搞得先生和自己出錯,有一次差點把房子燒起來。 孩子生病受傷的擔心、養育的經濟需要、每個成長階段該有的耐心和辛苦,都甘之如飴。肚皮醜了没關係,不穿漂亮衣服没關係,再不能愛怎樣就怎樣也没關係,只期盼孩子好好的長大,當一個發揮所長、對世界有貢獻的人。 而如今,我流血生下的孩子,我卻不能照著自己的理念教導他,只因為可能被冠上"歧視"、"違法"的罪名?! -------------- 立法的人,你生過孩子嗎?你吃過我吃的苦嗎?你為我的孩子付過一點點的代價嗎?你有什麼資格要求我的孩子要在還年幼純真的時候,就學習什麼叫性高潮?為什麼我不能決定我的孩子應該有什麼樣的性觀念? 你的開放叫平權,我的保守就叫歧視?其實你是最邪惡暴力的人,為了自己的選票,用法律逼迫母親放手,讓孩子任你們宰割! 你没有孩子吧?所以十年後、二十年後,這個社會變得怎麼樣都不會影響你,只要有錢,你就可以舒舒服服的終老。可是我們卻得在你那些不顧後果所立下的法律下掙扎,害怕孩子有一天會說: "15歲性行為有什麼關係?學校說要戴保險套,又没說不能做?" "住在我們女舍的男生,申請時登記是女的,後來發現自己還是喜歡女生,所以,我懷孕了。" "我們組的多元家庭解散了,媽媽,那領養來的小孩就麻煩你照顧一下。" "同學說13歲還没有性行為很丟臉,所以我就去做了,然後得了性病,切除了子宮。" "我和爸爸也是真愛,真愛就應該被祝福,不是嗎?反正你們離婚了。" 立法的人,政府官員,你得到了錢、得到了名聲,卻把所有的問題丟給努力守住家庭、守住孩子的人。難道是覺得生育率不夠低嗎?還是你們不在意未來這塊土地怎麼辦? 你没有想過,等你老了,照顧你的醫療人員、維持社會敬老機能的人,提供你生活一切需要的,都是年輕人,而那些年輕人就是現在每一個拼命守住家庭、用微薄的薪水呵護孩子長大的父母生的! 我尊重你支持多元,我也尊重選擇同性相戀的人,畢竟大家都是成年人,自己負責自己的人生。但我絕對反對任何人來決定我的孩子該認同什麼! 性別平權這種理念是大人要學的,不是小孩。大人都不懂平權是什麼,怎麼教小孩? 至於你,你真的懂什麼叫性別平權嗎? 你認為社會大眾不可以歧視同性戀,性要解放,所以要怎麼樣都可以,不必顧到別人的感受? 我尊重同性戀朋友的選擇,並不表示接受他們的決定,如果這就叫歧視,你有顧到我這個異性戀的權利嗎?顧到我的感受了嗎?我是不是也是受害者?為什麼你不為我發聲? 我就是不喜歡和男人同上一間厠所、我就是不習慣看到掐胸擁吻的畫面,為什麼你没有顧到我身為女性的權利? 你為什麼不立法讓父母有權決定孩子該受什麼樣的教育?你為什麼不提倡給生育子女的父母更多的幫助,使他們能好好的教養孩子、以減少無依孩子的數量?你卻反過來用"歧視"兩個字壓得我們喘不過氣,讓整天忙得團團轉的父母面對糟透了的教育環境,卻無能為力? 我再問你一次,你生過孩子嗎?你知道養育孩子的艱辛嗎?你的孩子正和我們住在同一塊土地上嗎?在我孩子身上,你付出過一丁點嗎?如果没有,你閉嘴吧! 也許你是間諜,專門來殺社會的幼苖,使這國家早點沉淪。 身為母親,我宣誓,我絕對不同意你所立的法,我也宣誓,我一定盡我所能保護我的孩子,給他們最好的品格教育、持守家庭價值。 *我會在孩子面前敬重他們的爸爸,和他相愛。我用身體力行教他什麼叫做愛情,讓他們對婚姻充滿期待。 *我會用看待男人的眼光去和兒子相處,用愛和尊重對待他,不隨便傷他自尊,讓他做好成熟男人的準備。 *我會以一個女人的身份,教導兒子怎樣尊重女孩、欣賞她們不同的氣質。我會跟他們說自己在年輕時,曾經在性方面受過的傷,讓他們懂得珍惜女孩,並為未來的另一半準備自己。 最後,你是官,你有支援部隊,我没有辦法做什麼,只能用臉書上的兩萬多個粉絲和你賭了,我知道不是每個人都會同意我的想法,我不在意。 胡鬧了這幾年,你們真的應該想想,你手中的決策是真的對國家的未來有利,還是只為了選票不想得罪人? 剛剛寫到一半,孩子進來道晚安,我親親孩子的頭,想起自己肚皮上十公分長的傷口,心裡想著:孩子,我要保護你們到底!
    19 人回報5 則回應8 年前
  • ⚠️請大家不要肉搜小女孩爸媽,我們只需要專業人士協助幫忙噢~~謝謝大家的關心,我手機瞬間爆炸多人問謝謝大家的幫忙,我在慢慢回復您們~~~ 這是我姪女班上同學的故事,是一件妳我身邊都有可能看的聽到的故事,每個人都想幫忙卻不知如何是好,因為介入過後隔天看到小女孩只有更多的傷痕,大家卻步了,不知如何是好。 每天能好好的吃一頓飯洗澡睡覺,對於一些受虐兒是奢侈的,原來在這個少子化的時代還是有超多黑暗角落的孩子們等待被救助.... 台灣的法令竟然不能強制將受虐兒帶離傷害她的原生父母,而且法規是送寄養家庭的原生父母要月付16000才能送去,原生家庭當然不願意付啊他們就不喜歡那孩子了怎麼可能再多付錢.... 寧可把孩子打死或是餓死,這繼父跟親媽因為社工介入把孩子打的更慘,為什麼總是有一些法規不合乎常理,讓這些小朋友每天處在挨餓挨打的狀況,等到被虐待致死才來馬後炮⋯⋯ 她在台中豔陽高照的正午時穿著刷毛長袖站在太陽底下等著繼父去接她,不能躲在屋簷繼父會看不到她就不會接她回去,而不能露出皮膚的手臂是滿滿的傷痕 她被同學們排擠因為她常常沒有洗澡身上發出怪味,她也不願意自己是這樣的面貌出現被討厭 她時常被關在廁所一晚沒吃飯,國小二年級體型像個中班大班的幼童 她被繼父跟前妻生的大男孩哥哥也一同欺負這小女孩,把她的眉毛全部剃光去學校取笑她 放學時姪女的一聲拜拜👋🏿讓她露開心的出笑容讓人覺得心疼 這家人有三個孩子,一個是繼父跟前妻生的大兒子、一個是後來媽媽跟繼父再婚生下的妹妹,小女孩是夾在中間一個繼父不疼親娘不愛的小女孩該如何生存 如果被其他家長或老師幫助沒有血緣的哥哥就會去通風報信,小女孩回家就會被揍... 反社會人格就是這樣養成的,小女孩說沒有人願意跟她一起玩....她總是一個人在學校遊蕩 開始會羨慕同學擁有的東西開始,也想擁有例如餅乾或是筆讓她會想用偷的變成自己的... 她們的家庭很複雜,女孩還能堅持多久,身體堅強但心呢? 每個孩子都應該是寶貝,每個生命也都該被尊重。 #不知道怎麼幫助這些孩子 #每個生命都值得被寶貝 #aboutlove #愛 #這是今天聽到的事 #這世界的角落很多孩童需要救援 #是不是雞婆也不是件好事 #多一點雞婆少一點受害者 #把納稅錢放在對的地方 #路很平了不需要一直修路鋪路浪費納稅錢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