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2 小時前
新冠重大變異!醫示警年底高峰期來襲 呼吸道感染恐齊發 https://news.tvbs.com.tw/life/2627765?openExternalBrowser=1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5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分享:新型冠狀病毒是基因組序列最長的病毒之一,全長29847bp、並容易變異! 冠狀病毒是由單一RNA構成、非常容易出現變異。到目前為止,約有15種不同冠狀病毒株被發現,人在感染後,會表現從普通感冒到重症肺炎等不同臨床症狀。 其中4種會引起普通感冒的呼吸道感染徵狀、分別為229E、NL63、OC43、HKU1、 死亡率約為 0.02%、但是另外有兩種變異的重症冠狀病毒: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和SARS ,則造成高死亡率、約9.6%。 引發此次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 則是最新的變異、介於流感與重症冠狀病毒之間,死亡率約2%。 武漢新冠病毒 (2019-nCoV)的受體是ACE2, ACE2作用主要是angiopoietin II, ACE2 和 ACE分別具有擴張血管和收縮血管功能,共同維持血壓狀態。 ACE2主要存在腎小管上皮細胞 、腸上皮細胞、肺與氣道上皮細胞,2019-nCoV利用 ACE2作為入侵受體。經由肺細胞感染入侵、導致肺血管permeability 改變、肺水腫、肺功能惡化,最終引發 ARDS。 男性華人ACE2 表現比較活躍、由於nCoV 對ACE2 的精准攻擊、所以華人比較容易感染冠狀病毒、或導致死亡。17年前全球感染SARS冠狀病毒人數共8437例,而華人感染佔比高達92%。這次 nCoV 感染至今超過 15000例、華人超過95%、死亡案例100%都是中國人、而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中原地區(湖北), 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3倍。 所以冠狀病毒也有種族與性別感染偏好。 ... Feb/01/2020 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發表一篇美國首例確診病例的診療過程以及臨床表現。 事件記錄如下: 1月19日,35歲武漢中國人探親後返回美國,在美國華盛頓的醫學中心診治、因重症治療無效、醫院才嘗試聯絡Gilead 藥廠、使用其仍在研發中的抗RNA 病毒藥物Rendesivir。 結果效果與以往試驗在 MERS與SARS 一樣、病人ㄧ天後就恢復血氧。病人病情康復神速! 美國制藥公司Gilead針對SARS與MERS 冠狀病毒研發治療藥物, 名稱是Rendesivir。 Gilead宣佈: 對Rendesivir的研發仍在開發中,尚未獲得任何國家的上市許可。 但是,因為本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藥廠支持下、2020-02-02 ,大陸開始執行270名收案的Rendesivir臨床試驗。預計開始收案時間為2020年2月3日,預計於4月27日結束。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新知分享參考:Notes from a call with Edward Ryan MD, Director of International Infectious Disease at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麻薩諸塞州綜合醫院國際傳染病主任愛德華•瑞恩電話訪談記錄。 1 Close to 100% of the positive cases in MA are Omicron. Delta is almost completely gone from New England. 麻薩諸塞州的檢測陽性病例中近100%為Omicron。Delta疫情在新英格蘭地區幾近消失。 2 This surge will peak sometime between 1/10 and 1/21 and then begin a quick downhill journey of two to four weeks. 這一波(疫情)將於1月10日-1月21日之間達到峰值,然後開始約2-4個星期的快速下行減弱期。 3 We will end up with a 20-50% positivity rate. 總體檢測陽性率將為20%-50%。 4 February will be clean up mode, March will begin to return to "normal". 從二月份開始進入清除期,三月份人們的生活將開始恢復「正常」。 5 Omicron lives in your nose and upper respiratory area which is what makes it so contagious. It isn't able to bond with your lungs like the other variants. Omicron主要感染的是人們的鼻腔和上呼吸道,這也是其容易傳播的原因。它不像其他變異病毒那樣侵襲肺部。 6 The increased hospitalizations should be taken with a grain of salt as most of them are secondary admissions (i.e. people coming in for surgery, broken bones, etc. who are tested for COVID) . 對於擴大住院治療的做法應持保留的態度,因為大多數新冠住院病例是繼發性的留院(如病人是來做骨折手術的而被發現新冠)。 7 We won't need a booster for omicron because they wouldn't be able to develop one before it's completely gone and we're all going to get it which will give us the immunity we need to get through it. 我們不需要專門針對Omicron的加強針,因為這樣的加強針不太可能在該病毒完全消失之前開發出來,我們大家都將會感染到該病毒,而感染此病毒後將使我們產生所需要的免疫來抵抗它。 8 COVID will join the 4 other coronaviruses we deal with that cause the common cold,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 RSV, etc. It will become a pediatric disease mainly affecting young children with no immunity. 引發本次疫情的新冠病毒將加入我們已經面對的常引起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其他4種新冠病毒。它將成為一種兒科疾病,主要影響缺乏免疫力的年輕兒童。 9 40% of those infected will be asymptomatic。 40%的感染者為無症狀。 10 Rapid tests are 50-80% sensitive to those with symptoms, only 30-60% sensitive to those without symptoms. 快速檢測對於有症狀病人的敏感率為50%-80%,對於無症狀的患者的敏感率為30%-60%。 11 Contact tracing is worthless because we're all going to get it and there's no way we could keep up with it. 對密切接觸者的追蹤是毫無意義的,因為我們都將被感染而不可能追蹤每一病例。 12 We are fighting the last war with COVID and should be pivoting back to normal life, but society isn't quite ready for it yet. 我們在對新冠病毒進行回歸正常生活前的最後一戰,而社會似乎還未對此做好準備。 13 There is no need to stay home from work or to be a hermit unless you're immunocompromised or 85 or older, but he does recommend staying away from large gatherings for the next six weeks. 我們不需要呆在家裡不上班或過隱居的生活,除非你是免疫功能不全或年齡在85歲以上者,但建議在未來的六周內遠離大型群聚活動。 14 Spring/Summer will be really nice! 春夏二季將是美好的。 Overall a great presentation. Lot of good news. 總的來說這是一個很棒的報告,很多好消息。
    6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https://youtu.be/rukFipskEFU 為什麼白藜蘆醇被譽為天然抗生素,既能抗細菌又能抗病毒? 病毒是一種體積非常微小、結構極其簡單的生命形式,病毒具有高度的寄生性,完全依賴宿主細胞的能量和代謝系統,獲取生命活動所需的物質和能量。 因此,病毒一旦侵入人體,就要靠著人體細胞的能量來複製再生,並且會很快的複制出無數病毒。當細胞內容不下這些病毒時,病毒便對細胞進行破壞,造成細胞死亡。當人體細胞群免疫力系統無法有效對抗病毒時,就會出現病毒感染疾病,甚至嚴重到生命的死亡!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白藜蘆醇具有抗病毒作用,是天然的抗生素。 2003年,上海中醫藥大學的郝捍東等人在《#白藜蘆醇抗柯薩奇病毒感染性小鼠心肌炎的治療研究》中發現:與病毒唑治療對照相比,白藜蘆醇對柯薩病毒感染性心肌炎小鼠的一般情況、生存率、心肝脾大體及血清MDA、NO等生化指標及心臟組織病理學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故得出結論:白藜蘆醇對柯薩奇病毒感染性小鼠心肌炎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對病毒性心肌炎的防治有一定意義。 2005年,武漢大學醫學院的王志潔等人在《虎杖白藜蘆醇與黃芪總黃酮合用抗Ⅱ型人皰疹病毒藥效分析》中研究發現:1(Dm)白藜蘆醇/1(Dm)總黃酮對人皰疹病毒-2333株(HSV-2333)直接殺滅、感染阻斷、增殖抑制的治療指數(Tis)為125.5、102.0、148.3,為最佳合用比。 2011年,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的葉勁松等人在《白藜蘆醇抗柯薩奇病毒作用機理研究》中提到,白藜蘆醇體外抗病毒藥效顯示:①預防模式對和薩奇病毒無抑製作用,②治療和直接作用模式對相民奇病毒均有一定程度的抑製作用,且治療模式(抑制率為71.5%)效果優於直接作用(抑制率為41.5%)。說明白藜蘆醇對柯薩奇病毒具有體外抑製作用,其可能通過多個途徑抑制病毒在宿主細胞內的複制。 (1)#白藜蘆醇的抗流感病毒作用 #流行性感冒,簡稱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典型臨床表現是急起高熱、顯著乏力、全身肌肉酸痛,而鼻塞、打噴嚏、流鼻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狀相對較輕。流感發病率高,傳染性強,容易引起爆發流行或大流行。流感主要是通過近距離空氣飛沫傳播(即流感患者在講話、咳嗽或打噴嚏的過程中,將含有流感病毒的飛沫排放到空氣中被周圍人群吸入而引起傳播),也可以通過口腔、鼻腔、眼睛等處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本病具有自限性,但是對嬰幼兒、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礎疾病的患者危害很大,會容易並發肺炎等嚴重並發症而導致死亡。 近年來,有研究資料表明,白藜蘆醇對於抵抗流感病毒有一定作用。 2003年,瀋陽藥科大學的金順姬等人在《#白藜蘆醇和抗壞血酸對預防非典型肺炎方劑I和I所緻小鼠外周血液淋巴細胞DNA損傷的保護作用》中研究得出結論:白藜蘆醇和抗壞血酸能夠保護預防非典型肺炎方劑I和Ⅵ對小鼠外周血液淋巴細胞DNA的損傷。 2006年,《#傳染病雜誌》曾報導:白藜蘆醇可抑制培養細胞和小鼠體內流感病毒的繁殖。羅馬大學的AnnaT.Palamara經研究指出,白藜蘆醇不是通過直接攻擊流感病毒來發揮作用,而是通過乾擾宿主細胞內流感病毒的複制阻滯了病毒的增殖。AnnaT.Palamara和他的同事還打算將白藜蘆醇用於流感的治療。 2008年,暨南大學的關文達等人在《#白藜蘆醇對多種呼吸道病毒作用體外實驗研究》中發現:白藜蘆醇在病毒濃度120ug/mL下,對腺病毒7型所致的細胞病變有抑製作用。 值得提醒的是:流感治療期間,應注意休息、多飲水、增加營養,給易於消化的飲食。補充適量維生素,進食後以溫開水或溫鹽水漱口,以保持口鼻清潔。同時,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密切觀察、監測並預防治療並發症。 (2)#白藜蘆醇的抗艾滋病毒作用 艾滋病(#AIDS),即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是人類因為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後導致免疫缺陷,並引發一系列機會性感染及腫瘤,嚴重者可致死亡的綜合徵。 自1983年人類首次發現HIV以來,艾滋病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WHO報告,2010年全世界存活HIV攜帶者及艾滋病患者共3400萬,新感染270萬,全年死亡180萬人。每天有超過7000人新發感染,全世界各地區均有流行,但97%以上在中、低收入國家,尤以非洲為重。專家估計,全球流行重災區可能會從非洲移向亞洲。中國CDC估計,截至2011年底,我國存活HIV攜帶者及艾滋病患者約78萬人,全年新發感染者4.8萬人,死亡2.8萬人。疫情已覆蓋全國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目前我國面臨艾滋病發病和死亡的高峰期,且已由吸毒、暗娼等高危人群開始向一般人群擴散。 雖然目前艾滋病是一種可控的慢性傳染病,但在我國仍有較高的死亡率和致殘率,患者也承受著很多痛苦和壓力。目前,傳播途徑以性行為為主,尤其是男一男性行為。建議高危人群固定性伴,避免不安全性行為。 在艾滋病治療上,其藥物疊氮胸苷(AZT)、雙脫氧肌苷(DDI)等並不能完全殺滅HIV病毒,而且毒性大,價格昂貴。目前,艾滋病已經從一種致死性疾病變為一種可控的慢性病,​​從中藥中提取抗艾滋病病毒的藥物是國內外近年來研究的重點。 2006年,廣州中醫藥大學楊子峰、洪志哲等人日前完成的一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課題研究表明,中藥虎杖提取物白藜蘆醇具有抗小鼠體內艾滋病病毒作用。國外也有研究發現,白藜蘆醇及其代謝產物白藜蘆醇葡萄糖苷不僅具有體外抗HIV活性,甚至可增強現有抗HIV藥物之加乘作用。 另外,從免疫學指標的實驗結果來看,白藜蘆醇對細胞免疫具有很好的上調作用,特別是在逆轉錄病毒造成的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時表現尤為顯著。多項研究表明白藜蘆醇可增強機體細胞免疫功能,是一個較好的免疫調節劑。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除了洗手、戴口罩、保持距離 對於這場世紀瘟疫 你 還能做些甚麼呢? 4月23日 BBC新聞標題為 「冠狀病毒:我該開始服用維生素D嗎?」 英國公共衛生部(Public Health England) 建議人們在冠狀病毒流行期間 特別是在封城管制(lockdown)階段 春天與夏天每天服用維生素D 建議的劑量如下 1歲以下每天不超過1000單位 1-10歲每天不超過2000單位 成人每天不超過4000單位 有趣的是在 「營養素」(Nutrients)這本期刊四月號(預印網路版) [Nutrients. 2020 Apr 2;12(4). pii: E988. doi: 10.3390/nu12040988.] 有一篇文章探討 「補充維生素D能降低被流感病毒及新冠病毒感染甚至死亡風險的實證」 作者是由 美國舊金山日光營養健康研究中心 (Sunlight, Nutrition, and Health Research Center) 的研究員葛藍(WB. Glant) 與匈牙利德布勒森(Debrecen)大學實驗醫學科 共同合作就 「維生素D是否可降低新冠肺炎感染風險」的議題 所建議的劑量 可就大得多 推論「新冠肺炎感染可能由於維生素D不足」的證據包括: 1.疫情爆發在冬季,因為那時體內維生素D濃度最低 2.南半球時值夏季,病例數卻不多 3.已經發現維生素D缺乏,造成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候群 4.死亡率隨著年齡的增加或是否有慢性病,增加而增加, 這兩者都與體內維生素D濃度降低有關 為了降低感染武漢肺炎的風險 作者團隊建議 有流感或新冠肺炎感染風險的成人可以考慮 每天服用10000 單位維生素D3數週(a few weeks) 用以迅速提高體內維生素D的濃度 然後改成每天服用5000單位維持劑量 目標是將體內維生素D濃度 期望將體內血清濃度拉高到 40-60 ng / mL以上 另一個 基層健康營養研究機構(Grassroots Health Nutrient Reasch Institute) 對212位確診者 檢查體內血清濃度和武漢肺炎的嚴重度 作者總結 體內維生素D濃度 幾乎可以呼應確診者的臨床預後 體內維生素D濃度升高 可改善確診者的預後 甚或減緩重型或危重型的預後 體內維生素D濃度降低 可能使確診者臨床預後惡化 為什麼 小小的維生素D 對抗感染可以小兵立大功呢?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 臨床醫學教授道爾德(James E. Dowd) 「維生素D治療」(The Vitamin D Cure)中指出 人類細胞上 存在「病原辨識蛋白」(PRP)的接受體 用來辨識細菌或病毒的外套蛋白(coat protein) 想像細胞表面上布滿雷達 當血清維生素D濃度上升 接受體的數量也就跟著增加 雷達數目跟著多起來 一旦細菌或病毒接觸到接受體 相當於觸碰到警示雷達 就會加速細胞激活維生素D 而被激活後的維生素D 搖身一變便為指揮官 可以進一步指揮人體細胞 分泌防禦素(Defensin)和抗菌肽(Cathelacidin) 用以狙殺來犯的微生物 所以 維生素D 不僅讓偵測雷達系統增加 還讓武器系統更加昇級 不止如此 它還可以 降低病毒複製速率 降低「前發炎細胞激素」(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濃度 進一步讓肺泡內壁細胞損傷減輕 增加「抗發炎細胞激素」(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濃度 2010年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 薩貝塔(James R Sabetta)醫師指出 在秋冬季節 健康成人體內維生素D 血清濃度如果小於38ng/ml 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的機率 增加2倍 將360人分兩組 讓其中的180位 補充維生素D 使其血中濃度高於38 ng/ml 只有3個得感冒或流感 另一組180位 維生素D濃度不足38ng/ml 有81個得感冒或流感 哪些族群比較容易缺少維生素D? 2019年3月 長庚醫院腎臟科統計 發表在BMC public heath醫學期刊 統計2014-2017年四年內 北台灣3954位 年齡在30歲以上無慢性腎病的成年人 結果發現 維生素D缺乏症的預測因素 包括 1.女性 2.年輕人 3.高文化水平 4.居住在城市地區且缺乏運動 一般而言 血清濃度小於20以下 就是維生素D缺乏症(deficiency) 成年人 濃度維持大於30比較理想 如果像我這種阿北 預防骨質酥鬆的 血清濃度大於50才起得了作用 一般 體內維生素D濃度大於150 就稱做是「中毒」(intoxication)濃度 如果不想用口服獲得維生素D 想出去曬太陽也OK 最佳日光照射時間 上午10時到下午3點之間(中午最好/但很曬) 波長310-320nm 接受陽光10-15分鐘 就能產生維生素D約1000單位 但是膚色較深亞洲人種 需再延長2-3倍的時間 容我建議您 (1) 最好是先抽血驗體內維生素D濃度再開始吃(特別是高劑量)。 (2)如果成人以前沒吃過,嫌麻煩不想抽血就從每天基礎保養劑量1000-2000單位開始。如果正在服用,那麼可以直接跳到BBC news建議的防疫劑量每天4000單位,如果像我阿北有練過(我是每天吃5000單位)【我去年底驗的維生素D的濃度是54.6】,那麼就繼續保持這劑量即可,不必追高到10000單位,那是給從來沒吃過,想在短時間拉高濃度用的「大怒神」吃法。 (3)至少0.5-1年測一次維生素D血清濃度(選秋或冬季最好)。 (4)血清濃度維持30-50最理想。 (5)維生素D每天多加 1000單位,反映在血清濃度是上升10。 (6)服用劑量越大越要徵詢醫師意見,監測體內維生素D濃度也越頻繁。 .......................................................... #新型冠狀病毒 #新冠肺炎 #維生素D #陳鉉煒小兒科家庭醫學科診所 #台中小兒科 #台中家庭醫學科 #小兒科 #一般內科 #耳鼻喉科 #家庭醫學科 #預防接種 #幼兒健檢 #成人健檢 #過敏氣喘 #育嬰指導 #小兒皮膚 #低能量鐳射針灸治療 #小兒過敏性鼻炎 #小兒氣喘 #流感疫苗 #兒童醫學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維生素C」被上海衛健委列為唯一預防新冠肺炎的藥品! 新型冠狀病毒來勢凶猛, 增加維生素C的攝入量: 維生素C可促使干擾素在體內大量產生,從而可以增強免疫功能,預防各種感染性疾病和癌症,家庭必備之物。 8清: 1、清熱毒 2、清咽潤喉 3、清肺祛痰 4、清肝明目 5、清腎利尿 6、清腸通便 7、清洗細胞 8、清自由基 15抗: 1、抗癌 2、抗病毒 3、抗感冒 4、抗炎症 5、抗細菌 6、抗過敏 7、抗齲齒 8、抗輔射 9、抗硬化 10、抗結核 11、抗氧化 12、抗衰老 13、抗疲勞 14、抗紫外線 15、抗PM2.5  維生素C的功能  1、提高人體的免疫力 維C可增強中性粒細胞的趨化性和變形能動力,提高殺菌能力;促進淋巴母細胞的生成,提高機體對外來和惡變細胞的識別和殺滅。此外,維C參與免疫球蛋白的合成;促進乾擾素的產生,乾擾病毒信使核糖核酸的轉錄,抑制病毒的增生,從多方面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因此,在感冒流行季節可以適當補充維生素C,防治呼吸道感染、預防感冒。 2、參與膠原蛋白的合成 人體由細胞組成,細胞間靠細胞間質來連接,細胞間質的關鍵成分是膠原蛋白。膠原蛋白佔身體蛋白質的1/3,參與組成結締組織,構成身體的支架。 維生素C在合成膠原蛋白的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如維生素C缺乏,會導致細胞連接障礙,微血管容易破裂,血液流到鄰近組織。 3、抗氧化作用 機體氧化損傷產生的自由基可侵犯人的各種細胞,侵犯DNA導致癌症;侵犯血管就會加速動脈硬化;侵犯眼睛晶狀體就會引起白內障等。因此,抗氧化是一個重要的養生防病措施。維C是強有力的抗氧化劑,可以保護其它抗氧化劑,如維生素A、E免受氧化破壞;可抑制脂質過氧化自由基生成,阻斷脂質過氧化,防止自由基對人體的傷害。 4、參與膽固醇的代謝 維C可促進膽固醇的羥化和排泄,防止膽固醇在動脈內壁沈積,發揮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 5、促進鐵、鈣和葉酸的吸收 食物中的鐵分為血紅素鐵和非血紅素鐵。血紅素鐵是二價鐵,吸收率較高。非血紅素鐵是三價鐵,需在體內轉化成二價鐵才可被人體吸收。維C可將三價鐵還原成二價鐵,促進鐵的吸收。 鈣在消化道呈可溶狀態是被吸收的基本條件。維C在胃中可形成一種酸性介質,防止不溶性鈣絡合物的生成及發生沈澱,促進鈣的吸收利用。 6、解毒 維C被譽為萬能解毒劑,可促進肝臟肝糖原的形成,而肝糖原在肝臟解毒中起著重要作用;有害重金屬污染環境是目前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而維生素C可直接參與重金屬的解毒過程,可有效預防像鉛、鎘、汞等有害重金屬對人體的毒害作用。 7、防癌 維C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抵御自由基對細胞的傷害,防止細胞的變異;阻斷亞硝酸鹽和仲胺形成強致癌物亞硝胺。此外,維C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有助於防止癌細胞的擴散。 維生素C是人體需求最大的維生素、作用最為廣泛的維生素之一,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俗稱維持生命的營養素---維他命C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