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2 年前
DrP看時事:中國學生不來了--美國的經濟重創


十幾年前,當中國掀起留學風潮的時候,家長捧重金給機構,只希望孩子有機會進美國大學好高人一等。而代辦機構賺好賺滿,幫學生寫履歷文章,雖說文風跟學生本身天差地遠,卻順利讓學生進柏克萊,順帶收三萬美金。卻沒料到十年風水輪流傳,現在不少留學生生意乏人問津,不少國際學生相關生意都受到嚴重波及。友人B過去教國際學生ESL,疫情期間重回學校改教高中英文。L過去為小留學生安排住所,現在必須轉換跑道,改去幼稚園當行政。

美國大學在過去對中國留學生的態度是矛盾的。不少新聞報導過紈褲子弟來美從沒想過融入當地,炫富式的開跑車穿名牌去學校,下課後順便相約其他富二代學生去買名牌貢獻當地經濟,雖說非常做自己,卻也讓不少當地人感到反感。但是另一方面,國際學生繳交的費用很多時候比州內學生高兩到三倍,是許多大學的重要經濟來源。過去美國有超過35%的國際學生都來自中國,每年為美國貢獻的數字將近159億。

只不過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學生來美數字在今年創新低,比疫情前低超過50%(從2019年的64261降低至今年的31055),美國不再是中國留學生的首選。

中國學生轉移目標有許多原因,川普在2020年停發有軍方背景的留學生或研究者的簽證,但是不少學生即便沒背景依舊受到牽連。除此之外,中美目前關係緊張,中國大內宣也把美國塑造為種族歧視、槍枝氾濫、和防疫鬆散的地方。當然我覺得極權國家批評美國種族歧視有點搞笑(轉頭看新疆),而中國口中的「亂」也是來自於民主制度底下包容不同聲音的結果,這也代表在無法迅速解決複雜的民生和社會議題,比如槍枝人權甚至墮胎,都時常在保守和進步兩極政策中擺盪。

但是另一方面,中國學生的擔憂也並非空穴來風。美國國內的反中情緒達到最高點,皮尤研究中心指出,89%的美國人都認定中國為對手或敵人。高達70%的美國人認為因著人道因素,美國應該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手段,就算犧牲經濟也在所不惜。更有超過半數55%的美國人認為該限制中國學生來美念書。

富比世報導,不少中國頂尖學生除了考慮留在北大或清大以外,不少想出國留學的學生則轉頭投入英國、法國、加拿大、澳洲等國家的懷抱。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雖說大部分的頂尖名校並沒有這方面的問題,美國有不少大學在過去極度仰賴中國學生,現在也必須重新思索如何轉型或用其他方式吸引國際學生。

中美持續交惡的情況下,估計中國學生短期內不會回流。撇開那些菁英名校以外,現在有諸多美國大學都在絞盡腦汁吸引其他國際學生來美就讀。以印第安納大學為例,中國學生不來後,由大批印度籍國際學生取而代之,迅速竄升成為留學生眾多的大國。這對於考慮出國的學生來說,未必不是一個來美念書的好契機。

DrP看時事:中國學生不來了--美國的經濟重創 十幾年前,當中國掀起留學風潮的時候,家長捧重金給機構,只希望孩子有機會進美國大學好高人一等。而代辦機構賺好賺滿,幫學生寫履歷文章,雖說文風跟學生本身天差地遠,卻順利讓學生進柏克萊,順帶收三萬美金。卻沒料到十年風水輪流傳,現在不少留學生生意乏人問津,不少國際學生相關生意都受到嚴重波及。友人B過去教國際學生ESL,疫情期間重回學校改教高中英文。L過去為小留學生安排住所,現在必須轉換跑道,改去幼稚園當行政。 美國大學在過去對中國留學生的態度是矛盾的。不少新聞報導過紈褲子弟來美從沒想過融入當地,炫富式的開跑車穿名牌去學校,下課後順便相約其他富二代學生去買名牌貢獻當地經濟,雖說非常做自己,卻也讓不少當地人感到反感。但是另一方面,國際學生繳交的費用很多時候比州內學生高兩到三倍,是許多大學的重要經濟來源。過去美國有超過35%的國際學生都來自中國,每年為美國貢獻的數字將近159億。 只不過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學生來美數字在今年創新低,比疫情前低超過50%(從2019年的64261降低至今年的31055),美國不再是中國留學生的首選。 中國學生轉移目標有許多原因,川普在2020年停發有軍方背景的留學生或研究者的簽證,但是不少學生即便沒背景依舊受到牽連。除此之外,中美目前關係緊張,中國大內宣也把美國塑造為種族歧視、槍枝氾濫、和防疫鬆散的地方。當然我覺得極權國家批評美國種族歧視有點搞笑(轉頭看新疆),而中國口中的「亂」也是來自於民主制度底下包容不同聲音的結果,這也代表在無法迅速解決複雜的民生和社會議題,比如槍枝人權甚至墮胎,都時常在保守和進步兩極政策中擺盪。 但是另一方面,中國學生的擔憂也並非空穴來風。美國國內的反中情緒達到最高點,皮尤研究中心指出,89%的美國人都認定中國為對手或敵人。高達70%的美國人認為因著人道因素,美國應該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手段,就算犧牲經濟也在所不惜。更有超過半數55%的美國人認為該限制中國學生來美念書。 中美持續交惡的情況下,估計中國學生短期內不會回流。撇開那些菁英名校以外,現在有諸多美國大學都在絞盡腦汁吸引其他國際學生來美就讀。以印第安納大學為例,中國學生不來後,由大批印度籍國際學生取而代之,迅速竄升成為留學生眾多的大國。這對於考慮出國的學生來說,未必不是一個來美念書的好契機。

查看該用戶回報的所有文章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新冠疫情日益嚴竣在美國的疫情似乎越演越烈,每天死亡人數以千計,實在令人咋舌。 由於新冠疫情源頭出自中國大陸武漢,也因此引起全世界對華人排斥,許多在國外唸書的華裔留學生常常 無緣無故被毆打, 搭乘交通工具時被人故意隔離 ,身為黃種人無論來自那裡都已強烈感受這種被排斥的氛圍。 這學期我在國立高雄大學班上有一位從美國San Jose 大學轉學回台灣唸書的留學生。 今年大二的她高中畢業後前往美國唸大學,原本興高采烈出國留學,熟知碰到新冠疫情發生,剛開始美國的疫情還沒那麼嚴重,只知道有COVID-19流行病從中國開始流行,但在美國大學校園裡黃種人就已經開被排斥。 雖然種族岐視問題在美國一直都存在, 西方人一直看不起東方人,西方白種人又看不起黑人, 黑人 又有分美國黑人和非洲黑人, 在美國的黑人也看不起黃種人 , 因此在美國的黃種人總有 次等公民的感覺, 這一年又因為 covid-19問題讓種族歧視的問題更是浮出檯面。 Ereica 說雖然她在加州San Jose矽谷有很多創業成功的有錢華人,但是在她就讀的學校裡黃皮膚的留學生還是常常被欺負 ,她個人也常常碰到 ,讓她非常生氣。 後來學校宣佈讓東方學生回國 並且規定只能在網路上課讓她非常失望, 回到台灣後覺得在家是最安全的,因此決定不再回美國了。 就這樣她參加插班考試來到高雄大學資工系繼續她的大學學位。 在美國大學受的訓練果然不一樣 今天她這組的期中報告主題是高雄市體感產業以I-Ride為例做出有份量的報告也讓班上其他同學看到她的功力。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改革開放40週年 :回顧中國人赴美留學史 1978年7月某天凌晨3時許,美國白宮的電話驟然響起,總統吉米•卡特從睡夢中被叫醒。 電話來自北京,打電話的人是總統科學顧問弗蘭克•普雷斯博士,他正在中國訪問。除了遇到危機,卡特擔任總統期間很少在半夜被叫醒。 卡特問,為什麼這麼早打電話? 普雷斯向他報告說,此時正和鄧小平會見。 卡特問,是有什麼壞訊息嗎? 對方說,不是,他問了一個我無法回答的問題,他想知道能不能送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 “當然可以。” “他問能不能派5000人。” “你告訴鄧小平,他可以派10萬人。” 那時中美還沒正式建交,十一屆三中全會還沒召開,一窮二白的中國面臨著一堆亟待解決的問題。 “美國戰略智囊”布熱津斯基對鄧小平當時的做法很驚訝,他在回憶錄中曾發出疑問:把中國最聰明的孩子送到美國去,難道他不知道當時中美兩國生活條件的差距嗎? 鄧小平不那麼認為。 早於這通電話的1978年3月18日,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開幕式上,鄧小平說:“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 都需要學習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長處,學習人家 的先進科學技術。我們不僅因為今天科學技術落後,需要努力向外國學習,即使我們的科學技術趕 上了世界先進水平,也還要學習人家的長處”。 那一年的6月23日,針對留學生派出工作,鄧小平有說:“我贊成留學生數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學”, “要成千成萬地派,不是隻派十個八個”,而且,派出留學生“要千方百計加快步伐,路子要越走越寬。” 鄧小平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開幕式上講話 那是一個一度封閉的大國,在特殊歷史時期再次推開國門。 此後,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湧動著中國人熱情、智慧和鬥志的留學大潮拍天而起,以不可阻擋的力量向海外世界捲去。 1978-1979 破曉 1978年12月26日晚八九點,小雪,一架飛機靜靜地停在首都機場停機坪上。52名中年人穿著黑大衣和黑皮鞋、帶著黑色手提包,順序登上飛機,他們要途經法國巴黎轉機去美國留學。當時,中國經濟落後,外匯奇缺,這麼多人一共就只有50美元,被領隊揣在兜裡。 彼時的中國,剛剛開始從革命的狂熱中醒來,貧窮如一根芒刺穿透剛剛甦醒的肌膚,讓人感覺疼痛。 1978年12月26日,首批52名赴美留學人員到達美國 登上飛機的一剎那,這52個人還有些恍惚,在此之前,沒有一個人想到自己能得到去美國的機會。這是因為,很多人來自“剝削階級家庭”,這種包袱彷彿也有萬鈞之重,足以影響一個人求學的自信心,甚至將他壓垮,大家因此也心有餘悸,害怕萬一去了,國家的路線改了,就倒黴了,要麼回不來,要麼回來了又要被戴帽子。 教育部告訴他們,這是國家的需要,是鄧小平的命令!到美國去學習他們的科學技術,回來給國家做貢獻,這樣大家才得以安心。 1978年12月底,國務院副總理方毅在人民大會堂為首批52名赴美留學生送行 柳百成,第一批出國留學52人的總領隊,在停止教學的日子裡被打發到鑄造車間勞動,他白天扛沙子,晚上堅持閱讀英文專業書籍,邊看邊做筆記,筆記本積累了一尺多厚。開始第一批留學生選拔時,他已經45歲,當時機械工程系分得了一個名額參加清華大學的選拔,系主任親自面試,他得了第一名。接著學校、教育部也組織了統一考試,他連闖三關後最終入選。 1978年12月26日,飛機萬里西行,滿座的中國學者難抑心中興奮,當時大家對美國就像對月球一樣陌生。 這52名公費留學生學成後,悉數回國,成為了各個領域的佼佼者,個人命運的軌跡也因此發生急速轉折。1981年初,柳百成回國。當年清華赴美的9人中,如今已有3人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柳百成也在促進資訊化技術與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上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使愛國奉獻、報效祖國的夙願得以實現。改革開放確實為知識分子帶來了春天,使知識分子有了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平臺。 52名首航留學生名單 1980-1983:生長 70年代末的中國留學生所學專業主要集中在科技領域,而到了80年代,更多的留學生選擇了經濟學、企業管理等專業。這種微妙的變化跟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分不開。 52人去美國留學的次年,中美建交。 在金門島,聽到這個訊息的27歲臺灣陸軍連長林正誼,站在一塊巨石上,凝望著對岸,內心正翻騰著大海一樣的波濤。林正誼當即判斷出,腐敗的國民黨當局“反攻”大陸是零概率事件,日後的中國一定會更加開放的走向世界舞臺。在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他悄悄下水,遊了三個小時後到達大陸,隨後就讀於北京大學經濟系,林正誼還給自己改了個名字叫“林毅夫”。 1980年,還在北京大學讀大三的22歲青年易綱被派往美國學習經濟及管理,初到時,他揣著2美元,一邊留學一邊靠給學校食堂洗盤子賺生活費。兩年後,林毅夫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舒爾茨看中,推薦到芝加哥大學學習農業經濟;曾睡在易綱上鋪的海聞從北大畢業,但沒能拿到公費留學,只能考慮自費,他騎著自行車往返於學校與北京圖書館,從北圖抄寫下美國大學的地址,一封封信寄向美國,最後被加州長灘州立大學錄取,成了改革開放後北大“自費出國第一人”。10多年後,這三個命運軌跡若即若離的海歸聚在一起,創立了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也就是後來的國家發展研究院。從創立到現在,越來越多的留美、留英學者加入其中,他們認為這是研究中國問題最好的地方。 1994年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成立初期合影(左起:張帆、易綱、林毅夫、德懷特•帕金斯、帕金斯夫人、海聞、餘明德、張維迎) 1984-1991:大潮 80年代的中國依然不富裕,但改革開放無疑給予了人們通向未來的信心。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商品經濟”的合法地位被確立,無數願意用雙手創造財富的人一頭扎進神祕莫測的“海”,開始了一場改變命運的探險。社會大環境在不斷改變,國人生活的細枝末節也在悄然變化。“板磚”單卡收錄機、鄧麗君在甜柔的歌聲,崔健“平地一聲吼”,一首《一無所有》,爆炸型的燙髮, “離經叛道”牛仔褲、T恤衫…… 在那個特殊的新舊交替時期,長時間的精神壓抑之後,國人發現所有的事物都是前所未有的新鮮,而被新鮮事物包圍的自己是從未有過的年輕! 當時,倍感年輕的還有中國的企業,1984年被很多人稱為“公司元年”。 越來越多不甘庸碌的人,用“下海經商”取代了“拿鐵飯碗、掙死工資”,一大批日後馳騁一時的公司,諸如“海爾”、“健力寶”、“蘇寧電器”、“聯想”、“萬科”等得以誕生。 同樣是在1984年,留學這件事也迎來了大潮,這一年,國家頒佈了《國務院關於自費出國留學的暫行規定》,打開了人們自費留學的渠道。 龍門陡開,江鯽飛躍,此後積壓了十多年的人才狂潮再次噴湧!中國留學生帶著那個年代特有的激情、勇氣和夢想去往世界各地。他們看起來有點“狂”,但“狂”的很有底氣。 1985年,吳鷹做了一個艱難的選擇——從待他不薄的北工大辭職,考入美國新澤西州理工學院,帶著一箱行李和30美元,隻身一人來到美國攻讀碩士學位,十年後,他創辦UT斯達康公司,靠一種叫“小靈通”的電信產品聞名一時。 他們用一種非常艱苦的過程證明了自己的堅韌。 出身於陝西西安的張朝陽在考取李政道獎學金時,對手是祖國各地的700名尖子生,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最終,他成為被選中的100人之一。後來有人問成為搜狐掌門人的張朝陽:“在面對風險投資時心理壓力能不能承受?”他回答到:“這些壓力比起我在清華參加考試的時候的壓力要小得多。“ 1986年,閻焱、熊曉鴿、張朝陽、張亞勤去了美國。 1987年,徐小平先去美國,再到加拿大,刷了很久的盤子,田碩寧也在這一年去了美國,之後成為亞投行第一任行長的金立群則赴美國波士頓大學經濟系研究生院進修。 越來越多的青年奔向國外。僅在1985年底,出國留學生的總人數就達到3.8萬人,其中自費留學生7000人。在之後的十多年間,這些人中的很多人都將回到中國,政界、學界和商界都將不乏他們的身影,中國未來的新技術、新理念和IT產業等將由他們擔負支柱。 這些後來中國各領域的“領航者”,此刻都默默地奔波在各自的留學之路上,誰也不會想到,時代會在某個瞬間猛一轉身,把聚光燈打在他們身上。 4、1992-2002:激盪 跟80年代的“浪漫”有所不同,90年代日漸商業化的時代特徵,讓中國不再像過去那樣充滿神祕感和難以琢磨。 不過,在意識形態領域,兩種不同的聲音仍然在隔空交鋒。如果僅僅從報紙上的爭論來看,1991年的中國瀰漫著改革是姓“社”還是姓“資”的硝煙。而事實卻是,爭論如江面上迷眼的亂風,實質性的經濟變革卻如水底之群魚,仍在堅定地向前遊行。 1992年鄧小平南巡,一系列講話的核心其實是對無所不在的意識形態爭論給予了斷然的“終結”,改革開放新一波的浪潮由南向北,在經濟上形成了強烈的號召力。 很多國人都從中嗅出了巨大的商機,很顯然,一個超速發展的機遇已經出現。這時候,需要的就是行動、行動、再行動!此後又出現了一波辦公司熱。 “海歸”也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重要部分,與經濟加速相對應的,是留學政策的進一步鬆綁,“支援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被確立為留學海歸政策的指導思想,這一掃80年代末一度對留學政策有所收緊的陰霾,給留學潮又加了一把火。 於是,雄心勃勃的人都琢磨起留學來:從商的,想到海外賺得第一桶金;搞文化的,一心盼著成為世界文化的主流;演藝明星們,也開始惦記著衝進好萊塢、百老匯。有人甚至帶著“外國月亮比中國圓”的幻想,盼著儘快走出國門。 1993年,一部叫《北京人在紐約》的電視劇火爆全國,將出國熱真切地展示在每一箇中國人面前。“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片中,姜文扮演的音樂家王啟明,在紐約無論如何掙扎都無法實現自己的音樂夢想,最後成為了一名商人,這是那一代人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模板。 《北京人在紐約》劇照 藉助一股股留學潮,有人懷著各種想法趕赴世界各地,也有人正從世界的某個角落匆匆趕來。 中國的改革開放1992年之後進入黃金盛年,網際網路這項科學技術正在太平洋彼岸落地,開始商業化,展現其迷人的魅力,中國也正迎接這一股網際網路衝擊波。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中國網際網路大潮中,“海歸”們也在這一時期鬼使神差地入局。 1995年,走下飛機舷梯的張朝陽感到一陣寒意,他搓了搓手,拎著兩個手提箱向機場外大步走去。多年的美國生活,讓張朝陽有了“小布爾喬亞式”的審美,扎小辮,POLO衫,戴墨鏡,而迎接他的,是一片未知。 1999年國慶,大家的名片上開始印e-mail地址了,街上有人穿印著“.com”的T恤了,李彥宏斷定:網際網路在中國成熟了,大環境可以了。於是,他決定回國創業。 同年,陳一舟與兩位斯坦福大學校友楊寧、周雲帆回國。此前他們曾一起回中國轉了一圈,得出一個結論: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地方都在這兒了,不來這兒,去哪兒呢?後來他們創辦了一個叫ChinaRen的公司,也就是後來的人人網。 儘管有著諸多不如意,對未來的生活也沒有全然把握,但他們還是回來了,理由只有一個:在美國雖然拿著高薪但找不到自我,不如回國創業。 接下來的時光裡,每個行業都將被“網際網路思維”攪個天翻地覆。 儘管各種優秀“海歸”或出於夢想,或出於商機選擇回國,但這也難以掩蓋這一時期中國大量的人才流失,2002年,也就是中國被世界貿易組織接納的次年,出國與歸國人數之比一度達到了6.94∶1,也就是說,每7名中國留學生中僅有1人回國! 5、2003-2018:歸來 進入新千年,一切都變得很快,“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成為這個時代最強有力的註解。 出國留學的方針得到了很好的貫徹,自費出國留學限制被徹底廢除,工牌出國留學政策在培養高層次留學人才方面持續發力,吸引留學人員尤其是高層次留學人才回國工作為國服務所採取的政策不斷健全,出國教育效益極大增強。2010年7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釋出,堅持“支援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方針。 與蒸騰上升的綜合國力相對應的,就是此階段滾滾洪流般的留學潮,中國已悄然成為全球最大的留學生輸出國之一。 擁有更多選擇的學界精英和商界大佬,選擇將孩子送出國去,出國留學逐漸呈現出了低齡化的趨勢。 前首富王健林在兒子王思聰兩歲時選擇將他送到國外上寄宿學校,從新加坡Swiss Cottage小學,到英國溫徹斯特公學,再到倫敦大學學院哲學系,王思聰一路在國外接受先進的教育,養成了張揚的個性。同樣是前首富的劉永好,做出了同樣的選擇。1994年,劉永好將女兒劉暢送到美國西雅圖小鎮女子學校讀高中。 出同樣的選擇的,還有很多企二代。娃哈哈二代宗馥莉就讀於佩珀代因大學;碧桂園二代楊惠妍就讀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聯想柳傳志的女兒柳青就讀於哈佛大學…… 此階段,不僅精英人士、商業大佬選擇送子女出國,越來越多的普通家庭,也加入到送子女出國的隊伍中。2018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突破了60萬。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了回國。從2003年開始,中國出國與歸國人數之比不斷縮小,2010年為2.11:1,2015年為1.28:1。少數人的選擇成了多數,近五年來回國人數佔到了出國總量的70%。更重要的是,歸國者中,精英大有人在! 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釋出的調查,海歸創業集中於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在海歸創業者中,58.3%擁有個人專利,65.9%從海外帶回了技術,絕大多數處於國際先進和國內先進水平。相對早年的迅速複製海外商業模式,近兩年的海歸技術人才在生物製藥、AI、新材料等技術創業領域扎堆。 國外很多國家的條件還是比中國好,為什麼選擇回國? 回答歸結起來無非兩點:除了中國的機遇,還有國外的天花板。很多技術人才直言“在美國,華人技術人才能躋身管理層的不多,可能會一直寫程式碼。” 2017年初,被稱為“矽谷最有權勢的華人”的微軟前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歸國,成為新版精英歸國的代表。這些歸國精英或直接投身到創業大潮中,或加盟大網際網路公司任高管,或致力於開拓國際市場。除了商業精英,還有一批國際公認的科技大咖歸國。2008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建系以來最年輕的終身教授和講席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施一公做出了回國決定,哈佛八博士王文超、張欣、張鈉、王俊峰、劉青松、劉靜、林文楚、任濤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 西方媒體評價: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如此重視吸引流失在外的人才回國。 改革開放40年,歸國留學生與鄉下知青、高考學子、下海闖蕩的商人和程序務工的農民工一起,成為推動中國崛起的重要力量。40年中,這群中國人“晴天搶幹,雨天巧幹,白天大幹,晚上加班幹”!不知不覺中,世界卻驚奇不已,一個曾經落後的中國,經濟總量已成為世界第二。 改革開放40年,是中國青年學子負笈海外、勵志報國的40年,是中國教育學習、借鑑、趕超的40年,是從人才輸出到人才迴歸的40年。與此同時,這支源源不斷的留學大軍為中國的社會經濟建設輸入了不竭的新鮮血液,拉近了中外教育、科技的距離,推動了中外人文交流,提升了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力。 40年歸來,當年第一批的出國留學生已經白髮蒼蒼,他們作為中國留學歷史變遷的見證人,也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科技發展、經濟騰飛。 時代車輪滾滾向前,留學的歷史不斷變化,不變的,是千萬萬萬像他們當年一樣奮力奔跑的人。
    22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英國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機構QS(Quacquarelli Symonds)公布全球最佳大學城市排行,由蒙特婁奪冠。台灣則有2個城市上榜,包括台北市排名第21,新竹市排名第75。 QS全球最佳大學城市排行調查評比項目包括大學排名、學生組成、城市對學生的吸引程度(安全、污染程度等)、求職受歡迎度、負擔程度(學費、生活費等)5項,今年首度新增學生評價,並從75個城市增加為100個。要進入排行榜,該城市的人口必須超過25萬人,且至少有兩所大學名列最近一次的QS世界大學排行榜。 蒙特婁居榜首 竟是拜川普所賜 根據排名,全球最佳大學城市前10名分別為蒙特婁、巴黎、倫敦、首爾、墨爾本、柏林、東京、波士頓、慕尼黑、溫哥華。蒙特婁擊敗過去4年冠軍巴黎,首度躍居冠軍。英國廣播公司(BBC)分析蒙特婁奪冠原因,認為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的入境政策恐導致國際學生流失,而讓加拿大受惠。此外,法語城市蒙特婁除了提供英語教學外,也能吸引有意學習法語的學生。 第11至20名分別為香港、多倫多、雪梨、新加坡、蘇黎世、維也納、京都、大阪、神戶、愛丁堡、紐約、布里斯本。第21名則為台北市,為亞洲第5大最佳大學城。中國有4個城市上榜,上海第25,北京第30,南京第80,武漢第100。 調查指出,亞洲各國雖為最大學生出口國,但近年來也吸引不少國際學生。亞洲地區最佳大學城分別為:首爾(第4)、東京(第7)、香港(第11)、新加坡(第14)、台北(第21)、上海(第25)。 單看學生評價 台北排名再躍進 學生評價由在校生與畢業生一起評比,項目包括藝術與文化、負擔程度、夜生活、就職機會、多元性、包容性、友善度等。若單純看學生評價,排名則是渥太華、布拉格、上海、布爾諾(捷克)、蒙特婁、諾丁漢(英國)、波士頓、首爾、京都、大阪、神戶、台北,其中亞洲城市占據一半。 QS分析指出,台北的學費與生活費相對較低,在「負擔程度」項目上取得高分,加上交通便捷、美食價格便宜,得到學生高評價。被問到在台北求學那些方面最好,學生回答包括「包容性、多元性、友善」,以及「當地人對外國人親切,也很樂於幫忙」。 QS評新竹:清交高度國際化 還有「東方矽谷」竹科 至於新竹市,QS分析指出,學生可以在新竹市許多博物館探索新竹的文化歷史,但也有被譽為「東方矽谷」的新竹科學工業園區這樣先進的地方。雖然新竹市相對知名度較低,但如果要在台灣求學,又不想要台北那麼快節奏的生活,新竹市是個好選擇,且清華大學與交通大學都高度國際化,有13%學生來自台灣以外地區。
    1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
  • 事實?謊言? 我對白人員警虐殺黑人的質疑,美國同事一番話卻讓我陷入了沉思 宏說 昨天 昨天,我的美國白人同事David和我一起參加關於出口項目的視訊會議,他遲到了30分鐘。 連線進入會議後,他解釋是因為民眾的示威遊行導致了交通的阻塞,所以來晚了。 會議結束後,我特意讓他先別下線,和他聊起了美國的騷亂事件。 我問他:現在美國安全嗎?他告訴我很安全,我笑了笑,給他發了幾張圖片: 嚴重的騷亂示威者燒毀美國國旗 他一邊看著照片,我一邊調侃的問道:這樣的美國也叫安全嗎?如果是,你告訴我什麼是不安全? David已經明白了我的意思,他尷尬的笑了笑,聳了聳肩,說到:這種事在美國很常見,只不過這次有人錄了像,加上員警做的的確有點過分,因此才發生了較大規模的黑人騷亂。 他說的非常輕鬆,仿佛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我問他:難道你們不擔心黑人拿起武器,報復白人嗎? 聽了我的話,David發出了爽朗的笑聲,他認真的對我說: James(我的英文名),黑人是絕對不敢拿槍對抗白人的,他們不傻,那樣做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黑人非常清楚。 自美國建立以來,黑人就是為白人服務的,這就是他們活著的意義所在。在美國,只要有白人被黑人殺害,這個黑人一定會被判死刑或終身監禁。但是,如果是白人殺死黑人,則白人被叛有罪的概率非常低,最嚴重就是罰款或者短刑期。 聽了他的話,我非常的氣憤,我告訴他:美國就是一個種族歧視嚴重的國家,除了白人,任何生活在美國的有色人種都是沒有人權的,都是可悲的。 Davia見我很激動,就問我為什麼生氣? 我說:我為那個慘死在美國白人員警膝蓋下的黑人感到難過和憤慨。 David聽了我的話,很認真的問我:你真的為黑人的死感到難過嗎? 我說:當然了,一個無辜的人,被白人員警虐殺,不應該被同情嗎?David聽了我的話,歎了一口氣,接著問我: 你知道在美國什麼人的地位最低嗎?“黑人”,我脫口而出。 他輕蔑的笑了笑,意味深長的告訴我:是華人。 看著我驚愕的表情,David接著說道: 在美國黑人的地位都要高於華人,而且黑人特別願意攻擊黃種人,尤其是中國留學生和華人。 這就是:白人鄙視所有人,黑人鄙視華人的美國鄙視鏈。 David問我是否知道,在此次的騷亂中,很多華人的店鋪及中國留學生都成為了攻擊的對象? 我對他的話表示嚴重的懷疑,因為此次的騷亂與華人和中國留學生沒有半毛錢的關係啊。 他給我發了一些騷亂現場的照片: 被示威者打砸的中餐館被示威者點燃的中餐館 甚至有一名擔任外賣送貨員的中國留學生也成為了示威者的攻擊對象,頭部嚴重受傷,腦內積水,雙眼框骨折,一度生命垂危。 見我不說話,David接著說:黑人是最願意攻擊華人或者中國留學生的,他們一旦憤怒、不開心,需要發洩時,華人往往就成為他們攻擊的對象。在之前的疫情期間,很多華人及中國留學生都受到了黑人的攻擊: 因為華人佩戴口罩,一名黑人在車廂內連續擊打他頭部40多拳 一名黑人將硫酸倒入一名出來倒垃圾的華人女性頭部,導致傷勢嚴重 David告訴我:James,你為黑人的死傷心,替他們鳴不平,我真的很難理解。黑人面對白人時,顯得非常的可憐,懦弱,但當他們面對華人或者中國留學生時,就是另外的嘴臉了。 他們是絕對不會放過任何侮辱、毆打你同胞的機會的,你能理解我的意思嗎? 我一下子愣住了。 結束了與美國同事David的視訊會議,我的心裡很亂。 David說的很多都是事實,但是這就能成為美國白人虐殺黑人的理由嗎。 但一想到被迫害的同胞,我的心好亂啊!
    9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美國在糾結(寫的太逗了)       美國很糾結,不知道拿中國怎麼辦? 入侵中國吧,她可能把你吞了; 你不入侵中國吧,中國人就特別“和平”地入侵你。 有錢的沒錢的全來了,旅遊的,留學的,投資的,走迷路的,放棄中國公務員的,報社記者的,全來了。           美國的航母頂多在離中國不遠的地方趴著; 而中國的和平大軍不一樣,一進美國就玩“軍民魚水情”,女人們跟打殲滅戰似的就把美國男人給嫁了,不出幾年,新一代的美國公民全能用中文叫媽叫爸 了。 哪個民族架得住這樣同化呀!          美國人本來想用麥當勞、肯德基同化中國。 可是,沒過幾年功夫,“肯德基” 就開始賣豆漿油條,到底誰在同化誰呀?    據初步統計,在美國的中餐館有執照的已有上百萬家,散佈在所有有人類喘氣的地方,比任何連鎖店都厲害。 美國成年人能獨立用兩根木棍兒吃飽飯的高達百分之八十; 而且百分之二十五的美國人開始迷戀上啃雞爪子,百分之五的美國人認為臭豆腐是香的。           近日來美國出現槍殺案,不少中國人說: “白人開槍,黑人搶劫,老墨販毒,就中國人安分守法,言外之意讓中國人接管美國,其餘各族人民哪來回哪兒,退回原籍。 好給中國人騰地兒。 ”          走進美國大學,學生一半以上是從中國來的,教授也是從中國來的,有時講著講著課就換中文了,讓美國學生在自己的國土有種“亡國奴”的感覺。           說真的,中國的語言實在不是人學的。 上漢語的第一課,中國老師就告訴我們英語的 “I” ( “我”的意思 )譯成中文有: “我,奴輩,鄙人,卑職,晚輩,晚生,在下,老夫,老朽,老子,你大爺我"…… 等等意思。 美國人聽完當時就暈了,這才是一個最簡單的“我”字呀。           中國人不但用文化,還用言傳身教來同化美國。 比如說,原來美國家庭主婦很少有買菜挑來挑去的好習慣,現在和中國女人學的,買扁豆時一根一根挑,還用大拇哥的指甲狠狠地掐一下,看看是 不是嫩。 逼得超市沒辦法,只好用兩種語言寫個牌子“請勿掐 ! ” ( No Pinching! )         去美國大超市,只需掃一眼瓜果梨桃上面的手指印,就能立刻斷定: 看,中國人剛剛來過。 只有中國人的手勁才能把西紅柿和茄子掐成那樣!           美國人一天天被同化著。 早晨,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在練太極拳。 入夜,數學不好的美國人民圍在一張桌子上玩最簡單的麻將。 過生日的時候,美國人民百分之百跑調兒地高唱卡拉OK; 掀開背心,很多人會自豪地讓你看他們紋在身上的中國字——我是聾的傳人!          在這種氛圍下,美國的西點軍校也開講孫子兵法了。 開課十天,西點學校就出現了階級鬥爭的苗頭。 原本缺心眼的美國學員開始熟練使用 “落井下石,聲東擊西” 等傳統謀略。 女學員為了得好分開始給教官施 “美人計,離間計”; 同性戀學員們互相施“反間計和苦肉計”等等。 中國人來了。 中國人如黃河之水,坐著飛機從天上下來,所向披靡地湧進美國。 這時候,美國人才真正理解為什麼慈禧太后當年閉關鎖國,不讓中國人出去,就是為了不給世界國家添堵啊!    …… (請發到每個群裡讓中國人笑一下!)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轉貼 從口罩可以看出中美間的 文化 與 認知 ,有著明顯的差異 : 在美國文化裏,你戴口罩表示你生病了,你戴口罩是怕傳染別人。但是在中國文化裏是相反的,你戴口罩是擔心別人病了,你怕被傳染,所以要戴口罩自衛。美國人會覺得華人戴口罩是不禮貌的行徑,因為有病應該在家休養,不要到處走。但華人則認為戴口罩是出門的基本防護。 在認知上也有差異,美國的主流媒體和科學家一直在強調沒有証據表明戴口罩能避免冠狀病毒的傳播,也不建議恐慌式的買口罩戴,而華人的認知是戴口罩是必須的正常防護。 在美國的公共場合,尤其是超市、購物中心、公車丶地鐵裏,戴著口罩,會讓人產生重大的誤解,希望旅居美國的同學們,一定要謹慎行事。 附寄一篇世界日報的社論,提供參考: 世界日報社論:新排華浪潮?華人戴口罩嚇壞各族裔! 社論 2020年02月05日 06:00 美國各地近日出現華人戴口罩被質問是否從中國回來、是否染病;華裔孩子在學校戴口罩也被質疑排斥。商店排隊結帳,其他族裔遇戴口罩華裔嚇得退出隊伍,Uber和Lyft有司機拒載亞裔。不僅美國,日、韓和東亞、歐洲都出現局部排擠華人的舉動。武漢肺炎肆虐,怪罪中國「輸出」疫情,使本已對中國戒懼的人更排斥和提防中國人;連海外華裔對從兩岸三地來的同胞都謹慎提防,唯恐被傳染,這股「排華浪潮」暗潮洶湧,方興未艾。 在美國紐約、洛杉磯、舊金山、芝加哥等華裔密集社區,人群、商場店鋪、學校、公司企業,華裔戴口罩者比比皆是。有些人是提防流感傳染、有些人在防範武漢肺炎,更多人只是心理慰藉,認為戴口罩比較安全。這種心態造成市面上口罩大缺貨,戴口罩對防疫或許有些作用,卻更容易嚇壞其他族裔,對華裔形象卻造成一些衝擊和扭曲。 美聯社報導,中國日益嚴峻的新冠狀病毒疫情,已造成全球憂慮,恐助長世界再一次「反中浪潮」。我們看到美國領先限制中國客入境、各國際航空公司停飛中國航班,民間對華人或亞裔都產生疑慮,甚至歧視,疫情讓人性的醜惡和自利本性顯露無遺。 試舉數例:南韓、馬來西亞人民分別發起請願,要求政府禁止中國人入境,三天內各達近50萬、38萬人連署。南韓一家中國人常光顧的海鮮餐館、日本箱根一家糖果店、一家拉麵店,都貼出「中國人禁止入內」告示。印尼數百居民到一家接待中國客的酒店抗議,設路障想阻擋中國客出門,要求政府遣返這批客人。 美國的情況一樣糟糕。華裔中小學生在學校被其他族裔排斥,紐約、洛杉磯發生多起,家長甚至要求學校停課,無視絕多數華裔學生和本地洋人孩子無異,近期並未造訪中國。中國留學生較多的大學校園,一樣人心惶惶,有學生連署要求停課;同學間醞釀反華情緒,人人自危。邁阿密大學因兩名中國返美學生出現疑似肺炎症狀,學校延後籃球比賽;威斯康辛大學兩名中國留學生發燒,被安排隔離;亞利桑那州大一名中國留學生確認罹患武漢肺炎,被校內職員嗆聲。 全美校園氣氛緊張,有學生說,教室內只要有人咳嗽一聲,都引來緊張的目光凝視。休士頓大學越裔學生親耳聽到,白人學生與他一起走出電梯後說鬆了一口氣,誤認他是中國學生、帶病毒。這種幼稚和誤解,使校園環境不如以往和諧,令人不安。 各地民間氣氛也走了樣。西雅圖一位華人戴口罩去好市多(Costco),被店員質問「你們是不是中國來的?」洛杉磯地區華人怕被病毒感染,彼此互躲,很多人避免上華資超市;有人在Costco排隊領藥,親見其他族裔看到華人趕快躲避,寧可等華人離開再重新排隊;戴口罩想防流感或肺炎,卻讓其他族裔感到害怕。非理性反應在全美蔓延,「排華」氣氛滋長,使海外所有華人間接受害。 近日有個新加坡旅行團在澳洲旅行,被禁止登上一座山觀光,理由是他們看來像華人,可能帶病毒。這種荒謬愚昧、不合邏輯心態,引發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出面抱不平。他說,疫情是公共衛生事件,不是國家與種族之間的問題,各國得和中國齊心協力,才能克服挑戰。不過,新加坡政府已宣布,過去14天內曾去中國的各國旅客,或持中國護照者都不准入境,和美國做法雷同。 李顯龍說,「只有生病的人得戴口罩,沒病的人不必戴」,美國有些華裔醫師也這樣呼籲公眾。因為口罩缺貨,助長大家恐慌心態,很多人乾脆不去人多的公共場所,餐館等企業生意已受衝擊。 中國因 17年前的SARS和現在武漢疫情,使西方對中國的「東亞病夫」刻板印象死灰復燃。如今中國的國際處境,有如面臨某種孤立。對照美國每年流感常傳染上千萬人,今年有370萬人感染、2000多人死亡,比武漢肺炎嚴重,只是後者死亡率更高。 一片「懼華」氣氛中,美國有一所學校發給師生和家長的信可作參考:每個人都可能生病,所以請不要孤立華人或任何和中國有其他關係的人。你不能歧視病人,因為你的行為可能使生病的人羞愧,以致隱藏病情、更無法保護其他人免受感染。這是「我們」全人類在對抗病毒,不是中國人;危機越升高,大家越需要冷靜、講人道和團結。
    1 人回報2 則回應5 年前
  • 昨天門診,診所附近一間科技大學的老師帶兩位越南籍學生來看病,閒聊中發現,她班上的學生竟然還有印尼籍及菲律賓籍,那上課可真熱鬧~後來聽診所護理人員說,最近對面越南餐飲店來了不少外籍學生來購食。暗自想:咦?怎麼連這鄉下地方的科大也有外籍生來讀,(且是排名末段班的學校,不管考分都可進去念的學校)。 後來才想起,弟弟Fred Huang前不久傳來的訊息: 「昨天去高雄開會,遠東科技大學的教授朋友對我說, 他前幾天從菲律賓回來,我問他是去玩嗎? 他回答我去接菲律賓學生來台灣!我問怎麼不是仲介去接就好,他說政府不相信仲介。指定要教授親自跑一趟去接。 他開始告訴我,配合南向政策的種種,招到20個學生,政府補助200萬,條件是4年之內不能有留級退學的情況。所以他們也不敢當這些學生,幹嘛找自己麻煩,害學校收不到錢。 還要幫這些菲律賓學生找到工作,以便能交出學費。 所以又委託仲介到南科幫他們找到工讀的工作。 他這次去在機場當場退回六位資格不符的學生,帶回33位學生,來台一個禮拜,又退回七位。 原因是菲律賓學制改制,有些改學制前的資格,政府不承認。因為機票是這些窮學生籌錢買的,當場愁雲慘霧,到機場更哭成一團。 仲介的態度是送成功一個賺一個的錢,根本不會在意這些送件不成功的孩子會去後怎麼還這筆錢。 他又提到南科很歡迎這些打工的孩子,便宜,好用,不像台灣的小孩,待不住工廠。 我說問題是這工作機會,還是應該讓台灣有些二度就業找不到工作的人來做吧? 他說這是政府的政策,而且他們工作滿五年就可以申請台灣身分證,移民台灣。 我個人是覺得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啦! 台灣年輕人往澳洲日本中國大陸跑,東南亞往台灣跑,總量不變,質量慢慢在變。」 Google了一下新聞,「教部砸10億 攬東南亞學生」「教部招手東南亞學生 4年拚翻倍」……,為了「新南向」政策,竟然是花這麼大筆錢去東南亞招募學生來念書,為什麼政府不把這筆錢花在台灣弱勢家庭及原住民的學生身上呢? 我周邊就有一位高職專校都得自己辦助學貸款,每天半工半讀,一個星期只有500元要支付三餐及油錢的孩子,上星期新聞報導-「悲情女大生經濟拮据休學 剛復學就燒炭自殺亡」,想來真是可悲感嘆。 錯誤的政策真的是比貪污更可怕。如此揮霍大筆納稅人的辛苦錢(想到就嘔),去東南亞招募一群良莠不齊的學生來台灣,還幫他們找好工作,畢業後工作五年就能拿到台灣身份證……。這個南向招募政策,唯一的好處或許是幫目前的高校解決了學生缺額的困境,除此之外,不但花錢請外人來念書,以後還安排他們工作,間接剝奪了台灣年輕人的就業機會。 政府不思考將錢用在改善我們的高校環境及延攬尖端人才,放任高校師資的流失及逐年增加的資優高中生外流求學,眼看目前高校學生「資」的改變,台灣的教育還有救嗎?台灣的未來還有希望嗎? 天佑台灣!天懲台灣!
    6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韓市長在哈佛演講重點:台灣安全、人民有錢 沒有人希望生活在不穩定和混亂之中。我們都非常清楚台灣唯一的軍事威脅來自北京。就像我一再說過,我們不用懷疑台灣人民追求民主的決心,但與此同時,我們也不用懷疑北京追求統一的決心。雖然加強我們的防禦能力很重要,但我們不能對北京擁有強大軍事力量的這一事實視而不見。我們要做的是努力與中國大陸和平共處,用智慧避免潛在的衝突。這是台灣人民所需要的。我們需要面對中國大陸崛起的事實,並且避免不必要的對抗。 然而,在民進黨執政的這短短三年裡,國際社會開始再次擔心台灣海峽可能會爆發衝突。中國大陸的領導人再度提到武統,我們的總統蔡英文談的是台灣在國際援助到來前可以撐幾天,而我們的行政院院長更說要戰到街頭、山區,要民眾拿出掃帚出來和敵軍打架,但是,這些暴力和流血場面絕不是台灣人民所希望的! 韓市長強調經濟為主,但是在兩岸關係的基礎上,他主張就是九二共識,而人民並沒有排斥這樣的主張。他也公開對蔡總統和她的政府提出呼籲,如果他們不願意承認「九二共識」,就應該拿出一套新的主張和具體作為,以維護台灣海峽的和平與安全,確保台灣的經濟發展,能夠讓台灣人民繼續生活在自由民主之中。但到目前為止,他們什麼也沒有提出來。 不能因為我們無法妥善處理兩岸關係問題,而把我們的美國朋友拖下水。與我們的美國盟友友好親善是一回事,但將美國友誼視為理所當然卻是另一回事。我們必須承擔台灣在國際情勢和兩岸關係中應盡的責任,讓台灣人民能夠持續生活在民主和繁榮之中。 今天這裡肯定有不少基督徒朋友們,我想從聖經中摘讀一節經文做為今天的結語:「忘記背後,努力向前,向著標竿直跑。」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美豬叩關~21世紀的新鴉片戰爭》 高金素梅2020.09.18 開放美國瘦肉精豬進口,蔡英文總統說「這是一個基於國家經濟利益、符合未來總體戰略目標的決定。」 『蔡英文總統宣布開放美豬牛進口台灣,美國副總統潘斯在推特發文,美國總統川普達成對美承諾,打開未來美台雙邊經濟合作和強健貿易夥伴關係的大門』 陳時中說:開放美豬美牛進口,換得ㄧ個台灣在國際上的地位。 我困惑!用國民健康換得ㄧ個台灣在國際上的地位?國民健康可以交換? 蔡英文總統宣布開放美豬牛進口,馬上換到ㄧ場視訊對話,經濟部長王美花向美國國務院亞太助理國務卿史達偉提出要求「支持台美BTA(也就是台美雙邊貿易協定)」。美方回應:啟動新的年度經濟對話,探討美台經濟關係。 視訊會後,美國智庫放話「美國政府很在意美台貿易逆差擴大的問題」。這已預告簽定台美 BTA之前,美國會不斷的以簽約前提勒索台灣。 即使簽定台美 BTA,擴大了台美貿易,只要台灣順差逼近100億美元,美國祭出匯率操縱,台灣馬上讓台幣升值,大量的美元就輕易被美國掠奪回去;只要台美貿易台灣順差擴大,美國會威脅祭出懲罰性關稅,逼迫台灣加大對美採購,屆時,更多的美牛美豬、美國基改農產品、美國農藥、健保藥品,大量的進口到台灣,美元又被美國掠奪回去;當然,還有每3個月塞來ㄧ張數百億元的武器清單,不買都不行。 台灣哪有那麼多錢! 政府的負債已是「債留子孫」! 除了負債留給下ㄧ代,我們還留給下ㄧ代「美牛美豬、美國基改農產品、美國農藥、健保藥品…」,再加上過時的「美國武器」……。 美國總統川普用美豬美牛「打開」美台雙邊經貿夥伴關係大門,這讓我想起19世紀時,英國用「鴉片」敲開中國大門。 工業革命後,英國企圖用商品貿易打開中國大門,但ㄧ直到19世紀三十年代,中國對英國貿易每年仍出超二、三百萬兩白銀。英國於是大量走私鴉片進中國,用鴉片奪取驚人的暴利,使中國每年白銀外流600萬兩。鴉片煙毒掏空財政,摧殘中國人民身心健康,也破壞了社會生產力,造成整體經濟蕭條衰落。 中國清廷派林則徐赴廣東禁煙,沒收並銷毀英國人的走私鴉片,嚴禁持有吸食鴉片。英國政府竟然以禁煙是「侵犯英國人私有財產」,派艦隊攻打中國,史稱「鴉片戰爭」。叫你付錢吸毒品,你不吸不行,不付錢也不行,否則就派兵對你開槍。 鴉片戰爭中國戰敗,中英簽定近代史第ㄧ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割讓香港、賠償白銀2100萬兩、開放五個港口由英國收取關稅……。從此,中國被所謂的ㄧ群「西方民主國家」恣意掠奪ㄧ百多年,被迫付錢吸毒,還被「西方民主國家」封為東亞病夫。 過去,英國鴉片叩關,中國腐敗的清廷還派軍禁煙打了ㄧ仗;現在,美國萊豬病牛扣關,英明的台灣政府卻主動開門迎接。大家都說以史為鑑,但台灣政府的政務官以馬戲團演出的本領,模糊了焦點,人民卻等著被安樂死。 美豬叩關,這是ㄧ場沒有煙硝味的「新鴉片戰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fJ0T26M7-w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誰瞧得起-賴清德 洛杉基臉書文章 引述一位網友(Tautgridas Baryning)的回文,讓大家對這個台獨制憲祖師爺辜寬敏最疼愛的台獨金孫賴清德「愛台灣」的「務實」方式,讓大夥認識一下: 「賴清德育有二子,長子賴廷與,民國77年次,在美國拿到電機博士學位,民國107年和陳筱依結婚後定居、任職於美國,已經取得美國公民證,次子賴廷彥畢業於美國柏克萊大學,在美國任職,也已經取得美國永久居留證,賴清德實際上已經成為美國人的爸爸、阿公。賴清德號稱是「台獨金孫」「台獨長期的工作者」「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可是一旦賴清德掌控權力後,將台灣、中國導向以武力來解決兩岸的統獨爭議時,賴清德將可以立即以「依親的理由」逃往美國避難、避戰,將留下善良的台灣一般百姓白白犧牲挨打。 民進黨有那位高官政要鼓勵子女投筆從戎保護「這個國家」嗎? 史達林長子被俘,史寧願兒亡堅拒換俘(換俘對象為德軍元帥); 毛澤東兒子毛岸英參加韓戰死亡; 日本乃木大將兩兒子戰死於日俄戰爭,夫妻自殺殉葬天皇; 蔣介石送15歲的蔣經國去蘇聯當人質。 民進黨那位有上述愛國氣魄? 所謂「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就是當美國人的阿公,賴的兒子去美國留學滯留不回台灣,只想躲在美國,因為生的孫子不是台灣人而是ABC美國籍!那從民國40年開始有台灣千千萬萬的留美學生,學成後放棄高薪事業回歸台灣創造經濟奇蹟,按照賴的定義就是去美國留學都只想當美國金孫的阿公囉! 外交部長吳釗燮說:「台灣人民已準備好捍衛國家和為自由而戰!」 但他沒有告訴你,他的家族卻是美國人!他的兒子吳迪已經在美國當民進黨駐美代表處副主任了! 別人家的小孩死不完!!! 」
    13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