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2 年前
Yahoo奇摩新聞: 抗通膨精準吃1/打破「每天都要吃雞蛋」迷思 「這個食物」比起來更健康.
https://tw.news.yahoo.com/抗通膨精準吃1-打破-每天都要吃雞蛋-迷思-這個食物-220000844.html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洪蘭/沒本事治國 只好用騙的 2023-09-27 01:21 聯合報/ 洪蘭 如果政府在雞荒時立刻亡羊補牢,拿出政策,現在應該已經有新鮮蛋可吃了。雞蛋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如果政府在雞荒時立刻亡羊補牢,拿出政策,現在應該已經有新鮮蛋可吃了。雞蛋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洪蘭 洪蘭 自從公教人員年金被砍後,朋友就睡不安穩,擔心老景會淒涼,極積去夜間部兼課。他平常下課後是煮碗泡麵充飢,這天因想到專家說,每天要吃顆雞蛋才不會得阿茲海默症,便打了一個雞蛋到泡麵中,想不到竟是個黑的臭蛋,白糟蹋了這碗麵。 他很氣,半夜來信訴苦,說現在是生活在恐懼中:電話不敢接,怕被騙;餃子和包子不敢吃,怕肉餡是萊豬;海鮮不敢吃,怕是日本輻射水產,每天只能吃雞蛋來滿足蛋白質的需求。但是從今年春節起,蛋也買不到了,好不容易等到有蛋可買了,卻爆出是巴西蛋。他說他買的蛋上面還蓋有紅色的有效日期,想不到還是被騙了。 他憤怒的說,專制時代老百姓很無奈,但是為什麼到了民主時代,還是一樣無奈?他不了解雞蛋會有什麼天機,要保密不可洩露?老百姓為什麼不能知道自己花錢買的雞蛋是不是安全的?他感嘆善沒有善報,辛苦工作了一輩子,老年的生活竟過得如此窩囊。 他的話說到我的心坎裡去了,我也在為每天的二顆雞蛋發愁。我因不願為自己的口腹之慾殺害一條生命,所以我的蛋白質來源也是靠雞蛋。我也不懂,搶購雞蛋不是昨天才發生的事,如果政府在雞荒時立刻亡羊補牢,拿出政策,現在應該已經有新鮮蛋可吃了。 不知誰說政治是高明的騙術,這句話真叫人生氣。其實說謊很累,騙的人要記住對誰說了什麼謊,被騙的人更是不甘心,找機會報復。人何苦這樣過日子呢?其實治標不治本是很沒有擔當的行為,事情發生不去處理,把頭埋在沙裡是最笨的,雪球只會愈滾愈大,最後無法收拾。就像孩子肚子餓,大人不去做飯而是塞一顆糖到孩子嘴裡,討得眼前安寧。但是因為沒有飯吃,孩子餓,還是會哭,那就撒更多錢去買糖再塞,管它債留子孫,管它飲鴆止渴,管它銷毀五一七○萬顆雞蛋是浪費巨額公帑,只要不在我任上出事,就不是我的事。沒本事治國,只好用騙的,反正老百姓好騙。 照說,人只要上過一次當,就應該學到教訓,因為不能從錯誤中學習會被演化淘汰。但是演化為了使人能在艱苦的環境中活下去,給了人「好了傷疤忘了疼」的健忘,只要看每四年浮現一次的「選舉橋」,就知道老百姓有多麼健忘了(有人說女人如果記得生孩子的痛,天下就沒有孩子了)。 政客們很知道動物在極餓時,給牠食物,牠會感恩你,忘記是你把牠關起來,是你不給牠食物的。所以沒有疫苗,老百姓像蒼蠅一樣死去時,突然來了疫苗,每個人都感激涕零,沒有人再去追究講得那麼好聽的超前部署,為什麼會弄到沒有疫苗,連口罩都要搶購限購?講起來,張嘴騙騙就可以吃香喝辣,難怪再怎麼離譜的謊都要編出來保住執政權啊! 其實老百姓要的不多,一個能保證食的安全,能讓老百姓安心過日子的政府就好。台灣本是寶島,只要法律公正,不看顏色執法,貪官被懲戒,說謊者下台,我們的生活就可以過得像天堂了。(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14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為甚麼雞蛋背後也有殺生? 據德國大學University of Vechta的家禽生產研究項目「WING」,估計每年全球都有約25億隻小公雞在出生的第一天被殺死。 在雞蛋農場,牠們被機械活活輾碎成,或被扔到膠袋裡焗死,因為對商人而言,牠們缺乏利潤價值。雄性的雞不能生蛋和不適合用於肉類生產,他們一般都在孵化後不久便被殺了。大多數雄性小雞通常被分辨出性別後便會被殺害。牠們的肉碎,多會被製成貓狗飼料。 單是在美國,每年估計就有兩億隻小公雞因此送命。美國蛋農聯合協會(United Egg Producers)發言人Mitch Head的回應:「很不幸地,目前還沒有只能夠孵出母雞的方式。如果有人想要這兩億隻公雞,我們很樂意提供給他們,但市場沒有這種需求。」 ———————————————————— 二、灶君說蛋不要吃 莫再把蛋食 食蛋修行阻 靈氣不清足 現時不合符 食蛋含陰毒 竟然再蛋食 阻修行道途 修行不合符 持齋若食蛋 靈光顯昏暗 若想登彼岸 奉勸勿食蛋 三、雞農也不敢吃蛋 雞農說: 我們家養蛋雞,但不吃。 現在,小小的雞苗到家以後就要給它打針,去喙。 等雞長到能上架後,一個房間裡就可以放600左右的雞,從此,那就是牠們一生要住的囚籠了。 三個月後,牠們就可以生蛋了,每天給它們吃的食物主要是:玉米,米糠,油餅粉和營養包的混合飼料。 記得才開始養時,爸爸去給我們雞苗的公司考查,回來後,就再不吃雞蛋和雞肉了。 不光是他,他們一批去公司的人回來都不再吃了,同時也勸家裡人不要再吃。 四、蛋雞的蛋不純了 雞農説: 因為「營養包」上寫的維生素,蛋白質,纖維素等,不是包裡的所有的內容的名稱。 不然這些雞怎麼可能一天生下兩個蛋呢? 家雞要生成一個完整的蛋大約需要24小時。 也就是說,一個正常雞蛋的形成需要24小時以上,如果沒有別的作用力,雞不可能一天當中產兩個看起來正常的雞蛋。 五、雞蛋化學藥物多 雞農説: 雞蛋裡肯定有抗生素殘留。雞體內殘留激素通過產蛋這一途徑排泄。 因為從小就把這些雞當機器,除了給它藥物的作用,為了讓它早生產,還要給雞照光,因為光照可以刺激蛋雞的下丘腦,使其分泌醋性腺激素作用到性腺(卵巢),使產蛋量增加。 所以,初產蛋的蛋雞精神亢奮,高度神經質,至到給牠再加上抑制神經的藥。 六、你忍心雞受苦嗎? 雞農說: 從牠們上架產蛋,就會發出低沉的「呃呃……」的呻吟,每當我們進去撿雞蛋時,它們的聲音就特別的大,好像在求救一樣,好像在哭述:「我生不如死……」 七、吃蛋小孩不正常 雞農説: 這樣就很能理解,現在的小孩子為什麼不那麽聽話,為什麼兩三歲的小女孩胸部會變大,會來月經! 八、吃雞蛋會得怪病 雞農説: 總之,現在的怪病越來越多,看病越來越難。 有人會說,我不吃那樣的雞蛋,我吃土雞蛋。 那麽請問你能確定你從超市高價拿回的就真是土雞蛋嗎? 我家飼養場裡也出產「土雞蛋」。 雞體內殘留激素的作用,加上在這樣的囚牢生存,牠們很容易生病,比如牠患上輸卵管炎,這樣生下的就是白色較小的「土雞蛋」。 九、土雞蛋也不土了 雞農說: 而這些更加對人體有害的「土雞蛋」反而比正常雞蛋要貴很多! 在我們鄰村有家養豬的,他家的豬很肥,三個月就可以長一批起來。 有一年,他老婆把給豬吃的飼料給家裡的小土雞吃,結果,兩個月,這批土雞就長大生蛋了,看起來,也是正常的「土雞蛋」,還很受買家的歡迎。 這些就是我所了解的自己身邊的事。 十、吃蛋易吃到毒蛋 養雞人說: 所以,下次吃蛋前,請您再三考慮:您拿在手中的或你孩子手中的那一個是無害的嗎? 十一、吃蛋會助長殺生 雞農説: 還聽人說,「這些不能生蛋的雞運走後,餵以類固醇飼料,短短一星期,雞隻便肥大壯碩,肉質鬆軟,再賣給這些作香雞排的加工廠。這就是你們吃的酥脆、鬆軟的香雞排。」 所以,如果你的朋友有喜歡吃香雞排的,也別忘了把這件事告訴他。 十二、雞肉雞蛋不能吃 雞農說: 試問:我們真的必須吃掉這些有害的東西嗎? 20多天長大的雞,3月出產的豬,還有這些可憐的蛋雞和蛋?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為了自己的健康,為了家人的健康,為了我們地球的環保,請您不要吃肉和吃蛋!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這段多聽幾遍。阿爾茨海默症,慢性頭痛,癲癇,抑鬱,焦慮,注意缺陷和多動障礙,以及很多可怕的腦部疾病,都和我們所吃的食物有關,而這裡邊最重要的一個危害我們的東西就叫做膚質。 過去我們的健康專家都會建議我們說你要少吃脂肪,對吧,然後你要可以多攝取一些碳水化合物,吃一些粗麥麵包,對吧,然後什麼粗麥的麥片等等,然後這個作者就告訴你說那些粗麥的麥片會把你的大腦殺死。 那些粗麥的麥片導致你得阿爾茨海默症,然後導致你得糖尿病,而且你之前得了糖尿病,你老了就很容易得阿爾茨海默症,這是中間有著必然的聯繫,甚至他告訴我們說阿爾茨海默症其實就是三型糖尿病,它是糖尿病的一種表現方式,而這個原因是來自於你吃了更多的含有膚質的一些食品,這些食品會嚴重的損傷到你的大腦,然後讓你得各種各樣的疾病。 作為一個愛吃麵食的陝西人,看這本書真的是絕望了,就是看完了以後他會告訴你說以後再也不要吃麵條了,這樣對你的身體健康會有很大的好處,那他建議吃什麼呢?肉,油,脂肪,比如說要吃高級的脂肪,什麼叫高級脂肪?就是深海的魚類,三文魚,深海的鱈魚,這些高級的脂肪會給你補充大量人體所需要的脂肪,還有雞蛋,膽固醇。 就是你吃的膽固醇越多,你體內分泌的膽固醇就越少,然後牛肉,這個鹿肉,什麼這些水牛肉,這都是能夠提供高級脂肪的食物,然後水果也要區分,有的水果可以多吃,有的水果就不能多吃。 你比如說他就不建議你多吃菠蘿啊,芒果啊,杏啊,這都不是好的食物,好的水果最好的是鱷鯉,這都是我們讀完這本書之後所得出的結論,這本書叫做鼓舞大腦,這本書不是一個隨意寫就的書,這是一本科學的論文,這本書的作者呢,就是戴維·伯爾馬特,他是世界上公認的叫神經退形性疾病的權威,就是他研究阿爾茨海默症, 也就是我們過去所說的老年癡呆症,他是權威專家,然後這本書在出版以後,在亞馬遜的健康類圖書排行榜上連續80週排名第一位,而且書中所用的論據,醫學的這種實驗,還有大量的案例,讓你不得不思考,我們過去的很多思維方式都是錯的。 在這本書的最後呢,有一個特別棒的貢獻,就是他直接給我們做了食譜,而且這些食譜呢,有的看起來還挺好吃的樣子,所以如果大家願意的話,你們可以買這本書,然後就根據後面的這個食譜來跟家人商量一下,然後安排一下自己家裡的這個吃飯的節奏和方法。 我為什麼突然會這麼相信這本書呢?就是我最近的減肥經驗,然後我的這個醫生告訴我的這個原理,跟這裡邊是不謀而合的,最重要的是在我身上它真的出現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只需要去調整你們的飲食結構,讓自己吃得更健康一點,就有可能會更加的長壽,更加的快樂。 你們大家都轉發轉發吧,這麼好的這個知識。
    33 人回報1 則回應5 個月前
  • 【早安健康/郭育祥醫師(郭育祥診所院長)】過去常聽人說『早餐是最重要的一餐』,搭配許多似是而非的理論,在各大報章媒體的渲染下,成為健康飲食的圭臬,然而隨著人類對身體的了解越來越深,有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出現,推翻此說法,早餐非但不是最重要的一餐,甚至是危險的一餐,不過早餐不是本文的主角,接下來要跟大家分享的最新觀念才是本文重點:消夜是最重要的一餐,更白話的說,睡前吃的那一餐,方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 門診中我常告訴我的顧客們:睡前吃什麼,你就會長成什麼或長出什麼。此話怎講呢? 依照人體的生理運行機制,睡覺前腸胃才準備開始起來工作,過去人們總以為睡覺時,腸胃系統也在睡覺,完全是錯誤的迷思,因為很重要,所以再次重申:人體在睡覺休息時,才是腸胃系統進行消化工作的時候。 睡眠狀態中,生長激素、瘦體素也都開始運作,包括免疫機制也在睡眠中進行,因此如果睡得不好,人就容易顯老、皮膚鬆弛(生長激素作用不足);如果睡得不好人就容易感覺吃不飽或者容易發胖(瘦體素作用不足);睡得不好人就容易感冒、生病、缺乏精神(免疫機制無法妥善發揮)。 而睡眠時期也是消化作用發揮得最完善的時候,因此除了睡覺之外,身體不用額外負擔其他工作,不需要分神工作、開會、念書、上課;不用花費額外力氣從事其他的活動,像是跑步、走路、做家事。 能夠專心一致地讓血液集中在腸胃道,幫助腸胃妥善蠕動。因此,睡覺之前身體如果攝取了良好的營養素,就能在睡眠之中好好地進行修復,所以說:睡覺前吃的東西,才是影響我們生長發育最重要的關鍵! 『睡前吃什麼,就會長成什麼或長出什麼』的說法也由此而來,睡前吃泡麵,你的身體就吸收了油脂和人工化學添加物;睡前吃牛排吃雞肉,身體就會吸收到蛋白質、長成肌肉;睡前老愛喝酒,大概就會得到酒精肝。 然而小朋友睡覺前喝奶,身體則會長出肌肉(攝取了蛋白質)、骨骼(攝取了鈣質)。為什麼有人吃消夜會胖、會血管阻塞、會中風?因為他的食物選項是酒、鹽酥雞、泡麵等各種垃圾食物,倘若能吃得健康,睡前進食絕對不是罪惡,更不會有礙身體,反而能幫助健康。 試著想像一下,腸胃蠕動開始消化程序,就好像要蓋工廠、施工。施工之前,我們得先把材料備好、工具或機器準備齊全、工人與師傅要通通就位,萬事俱備之後就能開始動工,相信沒有人會先讓工具或機器先運轉,空轉好長一段時間到機器都已經沒電或動力不足了,顧著機器的工人也累了、精神不繼了,才開始把材料運送到位,準備開始動工,在這樣條件不良的狀態下,如何能有好的施工品質呢? 同樣再打個比方來說,難道您希望愛車在保養廠保養時,修車師傅一邊接電話聊天,一邊幫您保養嗎?還是您可以接受車子引擎一邊發動著,一邊讓師傅打開引擎蓋修理或是拆卸底盤呢?當然不! 而人體構造極其精密,更甚世界上所有機器,當然更需要專心一致的對待,因此在熟睡時,我們停止大多數的活動,只保留基礎生理功能如呼吸、心跳、血液流動、保持體溫等(透過自律神經的作用),好讓身體能心無旁鶩的進行修復,這種時候如果給了不好的材料(營養)、甚至沒有提供材料(營養),身體便只能空轉或者達不到良好的修復成效,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炊,不是嗎? 所以我說:消夜是最重要的一餐。忘掉過去的錯誤迷思,睡前進食一點都不罪惡,而且也不會有礙健康,除非你吃錯了食物! 消夜雖然很重要,但並不是要求您要在晚飯後、睡覺前多吃一頓,而是希望您配合身體的作息,調整用餐的時間。晚飯就該晚點吃,挪到睡前再吃最好!正如同古早的人們日落而息,他們通常在五六點太陽即將下山時吃所謂的"晚餐",然後大約七點左右太陽下山了、天也黑了,就上床安眠,這才是真正符合生理機制的作法。 現代人的作息已經是「電燈開而作、電燈關而息」,無論您打算幾點熄燈就寢,都建議您在睡前再吃"晚餐",吃飽之後就趕緊去睡,讓副交感神經好好作用,讓腸胃能充分蠕動,一開始如果不習慣,至少要試著在睡前三小時之內進食,再慢慢調整到真正的睡前吃,讓身體在深眠狀態中獲得最棒的修復,一夜好眠起床後,身體還會充滿充沛的能量(換交感神經來作用囉),用以應付忙碌的一天。 對了!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晚餐吃得晚、睡覺睡得好,隔天起床之後請不要吃早餐喔!早餐是多餘且危險的一餐,獲得修復的身體有滿滿的生長激素與瘦體素,能支應您起床後三~四小時左右都不需要額外的熱量,所以您的"早餐"(嚴格說來應該是第一餐),最佳的攝取時間點是起床後三~四小時喔! 最普遍的說法不一定就是最正確的,人們對身體的認識與了解,每天每天都有新發現,每天每天都在持續更新,好的觀念、正確的知識須要大家來推廣並且身體力行,記住!早餐是最重要的一餐,錯!消夜才是最重要的一餐,因為晚餐就該晚點吃!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有此一說 轉貼 在這全球都陷入恐慌的時刻,希望這篇的內容能對你有幫助,以下資訊來自醫療靈媒的直播、社團分享及蜂鳥 一、西芹汁是天然的抗菌劑 高靈說全球已經有上億人在喝西芹汁,西芹汁的鈉簇鹽可以摧毀新冠狀病毒上面的那層保護膜,讓它無法存活,所以如果不是有這麼多人在喝西芹汁,全球染疫的人數絕對會再攀高 西芹汁中的鈉簇鹽,當它們遇到病毒時,就會發生衝突,因為西芹汁中的鈉簇鹽會吃掉病毒上面的細胞膜。 病毒周圍有一層膜可以保護它免受任何傷害,只有鈉簇鹽可以侵蝕摧毀這層保護膜。 鈉簇鹽就像懸浮在液體中的太陽系,它帶有太陽的信息,這個信息是要傳達給攝取者,鈉簇鹽並不是為了維持西洋芹自己的生命所產生的防衛機制,它是為了攝取者所創建的 鈉簇鹽在進入人體後才會啟動這太陽的信息,這是關於延長生命及幫助獲得健康的複雜信息,所以它在流過血液和器官時可以中和毒素,破壞有毒重金屬的活性,擊退體內有害的細菌與病毒。鈉簇鹽裡的礦物鹽還可以生長免疫細胞、幫助肝臟再生及製造膽汁及幫助胃腺重建及補足胃酸。 當你把西洋芹榨汁時,你就創造了一個無與倫比的草藥。西芹汁不能加水或其它東西,加水會稀釋它的藥性,加其他果汁會破壞鈉簇鹽的活性,渣要過濾,因為渣會干擾鈉簇鹽的特性 二、胃酸是免疫的第一道防線 胃酸是由七種胃液混合而成,是最天然的殺菌劑,可以殺死病原體,這就是使我們身上的有害細菌得到控制的原因。 長期的高脂肪飲食造成肝臟沉重的負擔,必須依靠膽汁及胃酸去分解脂肪,過度的消耗已經讓膽汁及胃酸枯竭、嚴重不足,我們的胃酸已經無法再保護我們 當胃酸濃度不足時,我們也會很容易食物中毒。益生菌對腸胃有幫助但無法幫我們殺死壞菌 西芹汁是免疫系統的建造者,降低油脂的攝取及保持低脂肪飲食,才可以讓西芹汁中的鈉簇鹽幫助胃腺重建及補足我們的胃酸,當我們的胃腺恢復健全時,我們也就擁有最天然的殺菌劑。 三、鋅及酯C休克療法 當你的鋅含量過低時,你的免疫系統可能會反應過度,所以當疫情或混合型流感來襲時,你的免疫系統會變得瘋狂。它會立刻全速投入戰鬥,又快又猛。那你就處於細胞因子風暴中,會病得很重。我們不希望我們的免疫系統達到那樣的程度。 我們也不希望我們的免疫系統處於睡眠狀態,這樣當我們感染疫情、流感、EB病毒時,它就會反應不足。病毒在我們的免疫系統中停留的時間太長了,它甚至沒有注意到新的病毒進入,因爲它睡着了,然後當它最終趕上病毒時就太晚了,我們將會要面對一個長期的慢性問題。不管怎樣,反應過度或反應不足都對免疫系統不利。 特別是在這段期間,安東尼都要確保他的家人和他自己每天都服用鋅。他自己每天都早晚各兩滴管 如果你已經接觸了高傳染源或已經出現症狀,做鋅或酯C休克療法。這不是因為恐懼,而是要懂得先照顧及保護自己,因為每個人都會接觸到風險。 鋅休克療法是每三小時兩滴管,持續兩天。你可以把它放進水裏,也可以直接放進嘴裏。將其停留在喉嚨裏,或者立即吞下去。 酯C休克療法:拆開兩粒酯C膠囊,放入一杯溫水中,加入2茶匙生蜂蜜(楓糖也可以)。安東尼通常會再擠一些橙汁或檸檬汁進去。持續幾天 安東尼有強調他用的是Vimergy 的鋅及酯C,他說不是每種廠牌的都有效,有些鋅如同電池酸甚至吃起來會讓人產生噁心感 四、瞭解新冠狀病毒(COVID) 節錄社友楊淳涵曾經分享醫療靈媒增修版裡有關COVID的內容 COVID是人造病毒,人體不認識這個病毒,所以反應會激化。 事實上COVID病毒只是一個觸發的因子,人體內早就有EB病毒慢慢在造成慢性病症,COVID使這些慢性病症加速發展,使人提早20年發病。 COVID後遺症,其實是被COVID帶出來的EB病毒慢性病症。意指感染COVID以後,會促進EB病毒的病症加速發展而浮現在檯面上,COVID被人體消滅後,後續遺留的病症其實是EB病毒造成 關於病毒的秘密,安東尼在直播時有透露: 1916 年左右,人們開始在顯微鏡下觀察病菌。私人醫療行業已經發現了細菌,但他們不知道要如何讓它們存活足夠長的時間以繁殖它們。 他們發現,培育細菌的唯一方法是在雞蛋內培育它。他們切掉雞蛋的頂部並將病原體放入裡面,然後它們就會繁殖,因為雞蛋沒有免疫系統,雞的免疫系統出現的比較晚。 你認爲所有的病毒都來自哪裏?它們都來自實驗室,在那裏被雞蛋餵養長大。 現今存在於世界上的每一個病菌都是在雞蛋中飼養,然後被釋放的。 私營的醫療行業多年來不斷的釋放這些病菌。而這也是雞蛋成為餵養病毒頭號食物的原因 由以上資訊讓我們瞭解COVID其實沒有那麼恐怖,可怕的是我們體內的EB病毒因為COVID這個觸發因子,導致大爆發及快速生長,讓原本在20年後才會出現的狀況在此刻立即重創我們 當飲食中有大量油脂時,會造成體內缺氧 ,氧氣是殺死病毒的頭號武器,缺氧會間接給病毒繁衍和腫瘤發展創造最好的機會。同時也會導致身體脫水,這會大大的影響身體的排毒能力,讓病毒、毒素很難離開人體。 所以降低油脂的攝取及保持低脂肪的飲食很重要,這是安東尼幾乎每天都在提醒的事 現代的飲食都是屬於高脂肪飲食。 即使是被喻為最瘦的雞胸肉,只要120克進入體內對於肝臟就是一湯匙的脂肪要消化。 高脂肪飲食還會造成血液粘稠、骯髒和體內脫水,這是造成所有疾病的最關鍵原因,如果有一個指標能夠清楚反應我們真正的身體狀況,那就是血液中的油脂指數。 你或許以為攝取被認為最健康的鮭魚是很明智的,但鮭魚其實是會讓你乾燥及脫水的食物,並且會在你的結腸和腸道粘上15-20年。你的膽汁儲備在很久以前就降低了。現在會出現腹脹,是因爲細菌躲在那層脫水的蛋白質後面。你十幾二十年前吃的熱狗裏的豬肉也都還在你的腸道里。這些蛋白質粘附在腸道的內壁上。脂肪變得腐爛發臭及粘稠。 素食者也沒有比較好,蛋奶素的人仍舊大量攝取雞蛋、牛奶這種高脂肪的食物,全蔬食者也是大量攝取油、堅果、種子、大豆、椰子等高脂肪的食物 高靈說長期的高脂肪飲食讓我們的胃腺和肝臟都累壞了。COVID可以快速感染就是因為長期的高脂肪飲食、長期的慢性脫水、生活中大量的毒素諸如有毒重金屬、各類有毒的化學物質、輻射、農藥、除草劑等等的污染,以及缺乏關鍵的營養元素諸如鋅和B12,以造成現在普遍的免疫力下降,這也是為什麼流感病毒可以影響大量人群的原因。 同時,COVID還造成了集體強烈的恐懼心理,這導致了大量的腎上腺素分泌,這對於身體就如同硫酸一般的具有腐蝕性,情緒往往是影響健康背後的真正原因。 所有的這一切都在進一步的削弱全球的免疫力。 堅持每日空腹喝西芹汁、保持低脂飲食、大量攝取蔬菜水果、喝重金屬排毒果昔、補充關鍵的營養元素,這些是我們對抗任何病毒和細菌的關鍵。 生活在地球上,我們無法保證不會感染病毒,我們只能把身體改造成病原體不喜歡的環境,避免攝取諸如病原體最愛的蛋、乳製品、小麥麩質等餵養食物,及高脂肪飲食所造成的缺氧環境,壓力、 情緒波動和創傷事件造成的大量腎上腺素分泌等都要去避免。 當我們去除了這些病毒最喜愛的食物和生存環境,同時給予我們身體必須的關鍵營養元素諸如水果和蔬菜中的各類抗氧化物、葡萄糖、礦物質等,保持情緒的平穩,我們免疫系統是完全可以戰勝這些外來入侵者的。 醫療靈媒分享的所有信息和各種淨化療愈法都是為了幫助我們重建免疫系統的防線,以抵禦任何可能感染到的病原體,無論是COVID還是更具攻擊性的EB病毒等,即使出現病症也可以盡快的從中恢復。 能接受到醫療靈媒信息的人很幸運,但要相信醫療靈媒的人必須有很強大的精神力及信仰,因為主流的醫療健康觀念跟醫療靈媒的信息往往是背道而馳的,沒有強大的精神及信仰很難跳脫這個圍籠 如果始終被傳統的醫療及營養學所束縛,那麼我們將永遠只是徘徊在醫療靈媒的門檻外而無法獲得療愈 與大家共勉,祝福大家平安❤️❤️❤️ 其它防疫工具的詳細資訊請參考社長分享的:【如何抵抗病毒】,這篇資訊很重要,是安東尼在疫情剛開始時提供給大家的防疫法寶 https://m.facebook.com/groups/1785831928295649/permalink/2635266390018861/
    6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椰子油在實戰中打贏了老人癡呆症 2012年一月五日,美國CBN新聞台的醫藥記者報導了一個重要的發現:椰子油在實戰中打贏了 老人癡呆症! 西方是傳統醫藥的基地,這個基地組織會誓死捍衞他們千億美金的醫藥生 意,絕對不讓另類療法抬頭,所以在 CBN新聞臺上的案例分享,一定有其參考價值。 原文是英文。在美國,估計有五百四十萬的人,被確診為老人癡呆症,這個數字隨著 人口老化正在迅速增長中。有人發現椰子油對老人癡呆症有治療和預防功效,其中的一位 N先生(Steve Newport)。N先生的夫人,瑪麗醫生(Dr. Mary Newport)是佛羅裏達州Tampa醫院的初生兒醫生,瑪麗醫生發現她的先生有嚴重的老人癡呆症,醫院為她先生檢查 的時候,讓N先生畫一個鐘,她先生卻畫了幾個圓圈,隨後又毫無邏輯地畫了幾個數字,一點都不 像鐘。醫生把她! 拉到一旁說:「您先生已經在嚴重的老人癡呆症邊緣!」 原來是這樣測試一個人是否有老人癡呆的。 瑪麗醫生當時很受打擊,但是作為一個醫生,她不會就這樣放棄,她開始研究老人癡呆症,她的研究這 樣說:「老人癡呆,就好像腦子得了糖尿病,在一個人有糖尿,或老人癡呆的症狀之前,身體已經出了問題長達10到20年。」 根據瑪麗醫生的研究:老人癡呆很像第一類或第二類糖尿病,起因是胰島素不平衡,因為胰島素出了問題, 便阻止了腦細胞吸收葡萄糖( glucose),葡萄糖是腦細胞的營養,沒有葡萄糖,腦細胞就死了。 布緯博士的 研究說,優質蛋白質營養了我們身體的細胞,但營養 我們腦細胞的是葡萄糖!只要掌握這兩種食物來源,我們就是自己健康的主人!至於從甚麼地方找葡萄 糖?一定不會是我們從店裡買來的現成葡萄糖,也不是葡萄,要找替代品,腦細胞的替代營養是酮(ketones),腦細胞很歡迎酮,酮不能從維他命中找,椰子油含甘油三酸酯( triglicerides),椰子油中的甘油三酸酯吃進身體中後,在! 肝臟中被代謝為酮,這就是腦細胞的替代營養! 品! 通過這個科學的驗證後,瑪麗醫生在他先生的食物中加椰子油,僅僅才兩個星期,他先生再去醫院做畫鐘測 試時,進步是驚人的。 瑪 麗醫生是傳統醫術基地的一份子,她清楚知道傳統醫藥的能耐,畢竟傳統醫藥能做的實在不多。三個星期後,N先 生第三次去做智能畫鐘測試,成績又比上一次進步,這個進步不單是在智力上,連情緒和體力都有進步。瑪麗醫生說:「他本來已經無法 跑步,現在又可以跑了;已經有一年半的時間無法閱讀,但在服用椰子油兩、三個月之後,他重新可以閱讀了。」N先 生行動不便已久,早上不說話,現在也有了很大的變化:起床後,他精神奕奕的,說說笑笑,會自己喝水、取餐具。表面上這些都是非常 簡單的日常瑣事,但只有過來人或家裡有老人癡呆的親人,才能體會其中的欣悅-能有這樣的進步,真是不容易。 瑪麗醫生出了一本書《如果老人癡呆有療方》(Alzheimer’s Disease: What If There Was A Cure?), 書中記錄了老公戰勝老人癡呆的過程。服用椰子油要注意: 必須是純的、非氫化的(non-hydrogenated),氫化的油與反式脂肪一樣危險。買油的時候,要仔細檢查瓶子的標籤,如果上面有 hydrogenated這個字,不要買。註明是「精煉油」的,也不好,精煉油是化學精煉法,它只能提供能量,但失去了營養價 值。自上一個世紀以來,人類對這類油脂的攝入量增加了兩倍,根據布緯博士的研究,這是一切心腦血管疾病、 腦退化、各類! 慢 性病、肥胖症和皮膚病、免疫系統衰退的主要原因。 這篇充滿科學知識的文章對油的研究結論和布緯博士一致(有關布緯博士和布緯食療請參考《嚴選偏方》一 書)。布緯醫生曾指出,絕對不可選用任何氫化油。氫化油是將原本對人體有益的、含有不飽和脂肪的植物油, 人工灌入氫氣,使油脂的分子結構扭曲,人腦用這種脂肪構建出的神經元細胞膜,是一種劣質細胞膜,令腦功能退化。大 部分精煉油和所有的氫化油都是化學產品,是人類科學發達後對社會的「貢獻」,這種油對人類健康所帶來的破壞,好比波蘭斯基導演的 電影《天師捉妖》,擅長捉妖的大師親手把吸血鬼帶到了人間。在知道化學精煉油和氫化油對健康的影響之後,其實我們能做的應變非常 少,因為市面上只有很少數的油是採用壓榨法,壓榨又 根據溫度分為冷壓和熱壓,其中冷壓油最能保持油脂全部天然營養。 泰達博士(Dr. Beverly Teter)是 美國馬裏蘭州立大學( University of Maryland) 的油脂生化研究員,也是一位食用油專家,她說,很多年前,椰子油被劣評為含膽固醇高,但科學家後來又把這個說法推翻了,因為他們 發現:膽固醇原來有兩種,一種叫LDL,是壞膽固醇;一種叫HDL,是好膽固醇,對健康非常好,而椰子油中的膽固醇是好的膽固醇。 椰子油被正式平反了,可是在網上與椰子油有關的資料還是不多,特別是中文的網站。同樣在中文的網站 中,對布緯食療的正確理解幾乎等於零,對食療中的成分─冷榨亞麻籽油的瞭解,很多營養學家大概還停留在大學的念書期,知識每天都 在更新,作為做學問的人,不能疏於學習,更不能因為自己的保守因循而誤導公眾,可以因為不知而有所保留,但不可以一棒打死。 在美國,科學家發現自己從前錯怪了椰子油,怎麼辦? 泰 達博士說:「他們放出了一條資訊,說椰子油會增加血清膽固醇(serumcholesterol)」 草草的為椰子油平反,但這樣的解釋含糊不清,也沒公開發表:「因為這個原因,人們對椰子油就一直有誤解下去。」椰子油不但改進膽 固醇,泰達博士說,椰子油在改善老人癡呆症病者 的腦細胞同時,還對以下病症有效:帕金森病、肌肉萎縮症(ALS)、癲癇症(epilepsy)、腦退化(dementia)、甚至精神分裂和自閉症! 椰子油是腦細胞健康的福音,同時,椰子油是天然的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殺滅細菌,又沒有副作用,不會傷 害身體。泰 達博士說,天然椰子油和化學抗生素的分別,在於當 椰子油遇到細菌的時候,椰子油會把細菌對身體的破壞力壓低,讓體內的免疫系統集中力量對付病菌;但是化學抗生素,可能同 時把病菌和白血球都殺死了。這樣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在服用抗生素和類固醇的時候,我們會覺得身體 快虛脫了,因為這種化學原子彈是好人壞人都格殺勿論的。 這篇文章沒有說椰子油應該怎麼服用,份量是多少,也許瑪麗醫生的書中-《如果老人癡呆有療方》(Alzheimer’s Disease: What If There Was A Cure? By Dr. Mary Newport) 可以找到答案。每個成年人每天吃兩湯匙的份量,是很安全的,我 自己是把油直接混在飯或麵中吃;兒童吃半到一湯匙。 如果通過改變飲食,平日食物中加入椰子油這一類的優質天然健康食物,已經可以讓我們重新健康起來,為 什麼還要吃化學合成品?維他命、DDT、 反式脂肪、棕櫚油、防腐劑…等等各種各樣的「科研成果」,到頭來有多少已經變成危害健康的東西?半個世紀來,我們的生存環境、我們的健康受到嚴重破壞,這都是「科 研成果」加上無法控制的貪婪結果,把吸血殭屍帶入人間的,是我們自己啊。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這是一位武漢醫科大學學生 染病情形及治療過程 非常值得我們參考 “我最早出現症狀是1月16日,年前,八九個同學聚餐,吃完飯回實驗室,就開始不舒服,頭有點暈,我備著體溫計,一量果然有點發熱,37.2度。我猜可能因為吃太多,喝了點紅酒。那天本來還想做點事,要畢業了,課題和論文都要忙,但是感覺很困,就直接回宿舍睡了。 那時候根本不會想到新型冠狀病毒,當時公佈病例只有四十幾個,怎麼可能輪到我,何況我沒去過華南海鮮市場。 奇怪的是,後面幾天沒有不舒服,該幹嘛該幹嘛,還和朋友出去吃了烤魚,甚至熬了夜。這就是這個病毒可怕的地方,太詭異了。 之所以肯定那次聚餐有問題,是因為我已經七八年沒感冒了,鼻涕都很少流,唯獨那天不舒服。現在想,可能也因為太久不感冒,免疫系統沒鍛煉過,抵抗力反而不行。 一塊吃飯的同學,後來或多或少都有症狀,發熱、咳嗽,跟感冒一樣。據我所知,大多沒有確診,只是在醫院隔離。也有個別確診的。 我是1月19號回的家,高鐵轉普快到縣城,再回村裏。後面幾天疫情突回家第四天,1月23號中午,吃完一碗餃子,我就感到發燒,一量38度,已然爆發。歐我就待在家裏,不走親戚,出門也只有晚上散散步。 又感覺很冷,還想今年冬天怎麼了,家裏開了空調還那麼冷,鑽進被窩,肌肉開始發酸。 那時候我就很恐慌:怎麼辦,自己是不是”中槍”了? 我偷偷哭,憋著哭,還吐了口痰——這口痰是透明的,帶著泡沫,醫學上叫卡他(症)狀,我知道肯定有問題了。擦完痰,扔了垃圾桶,我跟爸媽說不要碰這個垃圾桶,回頭密封處理好。我戴上口罩,讓他們戴,讓他們和親戚朋友說,也趕緊戴起來。 我爸打120,我接過電話,明確告訴對方:我發熱了,很可能感染上這次病毒。對方也很冷靜,問了我情況。 等了一兩個小時,救護車才到村裏。路上擁堵,車開得不快,透過玻璃,只能看到灰濛濛的天空。我心裏想,天哪,這些人怎麼還都在外邊晃蕩。 那時候心理就有“負反饋效應”了——越想著嚴重,越會放大病情,一擔心全國疫情會不會失控,自己體溫又上去了。甚至要吐了,趕緊找個垃圾袋,吐完,我一路提著,到隔離病房才扔掉。 到縣醫院才知道,我是全縣第一個住進隔離病房的。真的很扯,怎麼就輪到我了呢。 小縣城的隔離病房條件很一般,門是木頭做的,廁所要走出門才能上,裏面燈壞了,要自己用手機照著。剛開始我想,幹嘛要回來,武漢醫療條件不是更好嗎。後來慶倖,還好回來了,我的天,在武漢肯定排不上號。 隔離病房醫生蒙了幾層口罩,只能看到眼睛,那幾天還沒防護服,只穿了藍色隔離服,進出就要換。我很擔心他們,不想讓他們碰我。有什麼事都儘量打電話、發微信。 但他們真的很勇敢,沒有人退縮。醫生告訴我,這是他們的工作。 突然缺氧 進醫院當天,我就做了全部檢查。拍CT,做血常規,各種指標像轉氨酶都不正常,和免疫有關的細胞少了特別多,白細胞幾乎降到0。 第二天,疾控的人過來,從喉嚨取樣做“咽拭子檢查”。晚上結果就出來了,沒有意外,陽性。我確診了。親戚打電話通知我時,語氣很沉重。那會兒我反而淡定了,說沒事,我早就知道了。難受是慢慢到來的。 治療就是輸液,各種各樣的液,對症下藥,抗炎、護肝。但我知道,免疫系統出現問題,藥物治療幾乎都是輔助作用,更要依賴自己的身體和信念。配合醫生是一方面,心態放鬆是一方面。那幾天我就一點點想辦法,用身邊的食物、水去調整身體的不適。 得了這個病,人會特別想喝水。三四百毫升一杯,我能喝十杯,沒有尿意,但上了廁所才發現,其實膀胱快不行了,說明它的敏感度降低了。 發病後沒有食欲,一天下來喝一盒牛奶,吃兩三個雞蛋,一個我們當地的燒餅。牛奶得溫熱一下,一口一口慢慢喝。不要吃太多,以免體溫升高,也不要吃太少,以免低血糖。 我是全院第一個病人,醫生們也沒有經驗。很多時候我就自己在網上搜治療手段,和他們交流。比如,看到治療HIV的某種藥物有效,我請教的教授也覺得靠譜,就和他們說。兩個小時後,縣疾控主任就把藥物調過來了。 後來我知道,我住進來那天,縣裏很緊張,如臨大敵,開了緊急大會,佈置任務,包括調用各種物資、藥物,來保障我們。 住院第二天,大年三十,本命年最後一天,本來以為過了這天,水逆就會結束,一切都會好起來,但那天晚上12點,我突然感覺自己呼吸有點無力。 我摸了自己的心跳,發現弱了下來,再摸了頸動脈,幾乎感受不到跳動,有聲音也是沙沙沙,不是正常人的咚咚咚。 我一下子反應起來,自己缺氧了,拼命呼吸,同時讓自己冷靜下來——緊張會更缺氧,呼叫護士送氧氣瓶,吸著氧氣大口地呼吸,身體胸廓努力地配合、起伏。 我告訴自己,這時候再艱難都不能睡著,否則可能會忘了自主呼吸。不能躺下,否則會壓迫肺腑,所以始終斜靠著,腿和身子保持100度左右。 醫學上,我經歷的呼吸窘迫,是這次疫情的重症表現之一。平常人捏著鼻子也呼吸困難,但呼吸窘迫的時候,我都想不起來去呼吸了。 我求救了醫生,告訴他們隨時準備搶救,但如果沒搶救過來,器官衰竭了,就儘早放棄,不要再浪費醫療資源。 醫生來之前,我拼命吸氧,努力活動四肢,想讓它們熱起來,同時錄了臨終視頻。我想要和大家有個告別,斷斷續續錄了二十分鐘。 醫生半夜兩三點到了,鼓勵我,讓我挺住,可是我的手腳是冰的,麻木的,臉色發白,聽力很弱,說話都沒有任何力氣。 兩三個小時後,手腳才熱了起來,整個人不再是瀕死狀態,再後來發燒近39度,但我想這是好事,免疫系統終於又開始戰鬥了。 後來我吸著氧氣,讓自己平靜,不敢入睡,雖然繼續肌肉酸痛,但是存在即合理——如果不酸痛,我睡過去,忘了呼吸怎麼辦。 恍惚中挨到了早上,我明顯感覺到自己度過了一劫,脫離氧氣,自主呼吸逐漸恢復。 我就想好好洗個澡 第三天,護士送來了醫院飯菜,但是忘拿筷子了,我把牛奶的吸管當筷子,只有體驗過才知道這多難。 這天情況好了很多。體溫一度恢復到36.5,吃過飯,體溫又慢慢升高,但也頂多38度,沒之前那麼高,肌肉沒之前那麼酸痛。 這天我爸媽、我哥也來了醫院。他們前一天都發燒了,我讓他們再觀察一天,但他們挨不住都過來了。 只有我媽確診了,住進醫院隔離。我爸和我哥估計抵抗力好,病毒量小,檢測不出來,都回家隔離了。我每天和他們通個電話,告訴他們自己很好。來往的七大姑、八大姨也都在家隔離了,自己在家裏做飯。 醫院給我標的是“輕症”。但我媽才是真的輕症,除了剛開始發燒,後來幾乎就沒有症狀。 我倆搬到了一間,我就讓她多做深呼吸,按時吃飯,每天跳廣場舞,鍛煉身體。我不想讓她老記著這個事。 那幾天和同學、朋友溝通,發現大家都很害怕,不知道疫情何時控制住,我一開始也怕,但經歷過最危險時刻後,不怕了。既然想活著,就要平靜面對這一切。 我的狀態也越來越好。第四天早上7點多,體溫37度。護士來抽血,我說我好了,她說我很強大,長得真好看。聽了這話真的特別感動,想哭。那時我一周多沒洗澡,剛經歷完與疾病的一場廝殺,狼狽不堪。 說實話,以前我不太關注時事,但現在很關注這場疫情。不過,很多新聞我都不太相信了,除非是鐘南山說的,他清楚疫情發展,也不會撒謊。 2月1日,前一晚新聞說雙黃連可以抑制病毒,我媽說,你看雙黃連有效,我說,這你都信,不如睡覺吧。她說專家都說了,我說你聽專家的還是聽你閨女的。她就覺得我理論學太多了,還是不相信我。 後來我姨打來電話,跟我媽說買不到了,都賣完了。照理說她應該隔離的,但不知道為什麼偷偷跑出去買雙黃連了。我就接過電話,告訴她雙黃連那麼苦,喝它幹嘛啊,喝水不好嗎。 我的親身體驗是,喝水都有效。 但也不能刷太多新聞,否則會越看越恐懼,“負反饋效應”非常明顯。現在我覺得這個病本身沒那麼可怕,有時也需要靠意志力戰勝。我在朋友圈告訴大家可以練習平靜的深呼吸,保持淡定,我能挺過來,其他人也可以。 最近醫生又給我做了CT,結果很好,肺部炎症在吸收,幾乎沒啥了。但接下去還要隔離一段時間,醫生怕我以後免疫力還是不行,這幾天都在打免疫球蛋白。 算上別的藥,我一天要輸20小時,十幾瓶液,左右手都腫了,合不上拳頭,抬不起胳膊。不過,經歷過瀕死狀態,能躺著輸液已經是很舒服的事了。 進醫院後,我就一直在關注治癒病例,從發病到出院,病程在十四天左右,最新版的診療方案說,兩次核酸檢驗陰性能出院。我估計會很快治癒。全程治療沒用到激素,加上現在身體沒有不舒服,不會有後遺症。不用擔心這個。 跟很多人一樣,我只是得了一場病而已。要感謝醫生護士,相比我,他們才是拼盡全力的戰士。我就是個普通人。 未來,我也想給公共衛生做貢獻。動物疾病防控,活禽市場交易,這些都需要改進。但現在,我就想好好洗個澡。
    2 人回報2 則回應5 年前
  • 轉傳~ 我們可以從2020美國總統大選的兩位候選人身上學到什麼? . 每次選舉,不分人種、不分國家,就不斷地出現各種負面消息跟醜聞,因為討厭A所以含淚投給B,是很多人的投票邏輯。除了批評、抹黑、假新聞等,選舉到底教會了我們什麼事? .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完美的,就連美國總統也是,有失敗、失言跟各種難堪的過往。與其大家一直謾罵,倒不如想想看,什麼是我們可以向這兩位截然不同的人學習的? 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Biden拜登 …………… 1. 你能想像自己到了77歲還在工作嗎?今年77歲的拜登,成為美國最年長的總統,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光是這點就很勵志。(美國人其實沒有「退休」的概念,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RGB到87歲逝世前都還在工作。) . 2. 從小患有口吃(一種神經系統疾病),雖然長大後改善許多,但在備受壓力的時候,這毛病還是會偶爾發作,也說明了他時而口誤的原因。拜登後來克服口吃成為成功的演說家,證明後天的練習可以改變先天的失調,這也告訴我們努力的重要性, . 3. 官運順遂,家庭卻坎坷:1972年,29歲的拜登當選了Delaware參議員,成為美國最年輕的參議員之一,不過同年的聖誕節前夕,他的太太跟三個小孩跟大卡車發生車禍,妻子與女兒當場身亡,兩個兒子重傷,讓他一度承受不住想輕生。光鮮亮麗的背後,往往藏著萬箭穿心的遺憾。 . 4. 拜登堅持每天搭四小時火車往返德拉瓦州跟華盛頓之間,只為了照顧兒子,每天可以和兒子道晚安與道早安,這樣一搭就是37年。他是個好父親,至少他付出最大的努力這麼做。 . 5. 1988年,46歲的拜登經歷兩次開顱腦瘤手術的折磨,並退出了同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他不是人人想像中的一帆風順,反而充滿大病大痛跟不為人知的折磨。 . 6. 2016年,他的大兒子博.拜登得了腦癌過世,得年46歲。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打擊,讓他再次退出民主黨黨內初選,又一度與競選總統擦身而過。他是一個有耐心的人,他在2020/11/5號選舉結果未明的時候曾說:「Democracy is sometimes messy, so sometimes it requires a little patience. 」這句話換成他的人生不是也很適合嗎?人生有時候很混亂,所以需要多一點耐心。 . 7. 即使身為副總統,也無法改變小兒子亨特.拜登的叛逆,數十年的酗酒和吸毒,讓老爸頭痛不已。這不是人人羨慕的家庭,卻是真實的美國寫照,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也讓我們看見拜登的韌性。 . 8. 2020拜登成為美國史上最高普選票數的總統候選人,超越歐巴馬達到逾7500萬張票,身為老馬創了多項紀錄,也讓我想起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這首詩:「在命運為你安排的時區裡,一切都會準時。」 . 9. 經歷過生離死別,拜登更能理解生命的無常與健康的重要性,他在選舉的時候就以身作則帶好口罩、公開演講都有保持社交距離,對抗Covid-19疫情也是他上任後的首要任務,他11/9在Twitter說:「I will spare no effort to turn this pandenmic around.」,這對美國人2020荒腔走板的防疫是一件好事,終於有個正常的防疫流程了。 . 10. 從小口吃、早年喪妻、中年重病、晚年喪子,讓拜登成為一個富有同理心的人,他用他的方式試圖癒合分裂的美國,如他當選感言所說的:「Time To Heal. 現在是治癒美國的時候。」有同理心是當領導人最重要的素質之一,也希望當他真正握有權力時,能履行當一個治癒者的承諾。 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接下來是 #Trump川普,美國政壇的傳奇人物。 …………… 1. 四年前,川普以一個政治素人的黑馬之姿,當選了美國總統。你能想像Biden在政壇耕耘了近50年才有今天的成績,然而川普第一次參選舉就選上,而且還是美國總統!川普的當選證明了一件事:「在美國,一切都是可能的。」 . 2. 雖然今年川普74歲,但是他是個超級工作狂,永遠不休息,他說:「我不想度假,也不需要休假。」不管你喜不喜歡他,你都無法否認他沒有停下來的時候,隨時隨地往前衝。我真的不知道如果我超過60歲,還能不能像他一樣這麼努力工作。 . 3. 身為富二代,卻沒有貴公子的陋習。他沒有紙醉金迷的度日,不抽菸、不喝酒、更不碰大麻。2016年美國一場高級慈善晚宴上,就被拍到他用吸管喝可樂(有點可愛),他的成功來自於他的絕對自律。 . 4. 軍事學院出身,體能一流,同時是學校橄欖球跟足球代表隊中踢球,後來更成為棒球隊代表隊的隊長。他這輩子最大的財富,就是他的健康,沒有天生殘疾,沒有後天病痛,就算70歲了,也沒有70歲的老態,即使得了Covid-19,三天內就重返白宮繼續工作,他真的是一個體力絕佳之人。 . 5. 川普的五個子女都很優秀,這是很不容易的事。2016年美國總統辯論上,希拉蕊曾經讚美川普說:「His children are capable and devoted, and I think that says a lot about Donald.」他讓孩子知道要不懈地努力,也不准他們碰觸煙、酒跟毒品。大學後要負擔自己的生活費,養成自力更生的習慣,所以即使出生優渥家庭,每個孩子都是獨立上進、努力工作。 . 6. 川普一直都充滿自信。凡事都是一體兩面,往好處想,他是樂觀的、始終帶有希望的,而且絕對不會得憂鬱症的人。這樣的自信,讓他無論多少挫敗都會重新站起來,總是相信他可以東山再起,也因如此,讓他義無反顧參選美國總統,最後也出乎意料地成功了。 . 7. 放棄40萬美元薪資、每年只領1美元的總統:明明這輩子不工作就可以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但是他願意無償奉獻自己投入政治。我們不應該想他不領薪水,是因為他有錢所以應該的,而是因為他有這個能力不領,不是每任總統都有能力這麼做。有錢的好處就可以不被任何財團所控制,川普打破了兩黨長期被財團主導的局勢,對美國人確實是有吸引力的。 . 8. 一個商人總統的崛起,川普上任後美國經濟十分強盛(疫情爆發以前):低失業率、GDP增長、股市上漲也都是不爭的事實,他一直都是個優秀生意人、談判專家跟銷售員,這是他的長處。 . 9. 不畏強權,對抗中共政府:這是很多人喜歡他的一點。在川普出現以前,沒人敢對共產黨吭聲,全世界都怕被制裁,盡力配合。但是川普不一樣,他不喜歡吃虧,所以當他發現有人威脅他、欺騙他的時候,會全力反擊。這種仗義直言、不畏強權的態度是受到不少人親睞。 . 10. 與生俱來的魅力:他的每一則推文、每一個句子都是新聞焦點。他沒有社會最討厭的官腔發言,取而代之的是極具個人特色的真性情說話方式,創造了感染力極強、淺顯易懂,十分接地氣的川式語言,這就是它無可取代的個人魅力。 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成功的人,值得大家效仿,失敗的人值得大家借鏡。這兩個人,都有超越凡人的堅強意志。 . 蔡康永曾經說過一段話:「雞生蛋,雞也拉屎,但你肯定只吃蛋,不吃屎的。對雞如此,對人亦然:每個出色的人,都會生蛋,也會拉屎。例如他很會開公司,那你就買他家股票來賺錢,至於他亂說話,你就不用學。你最要緊是多吃雞蛋,少理雞屎,吸取營養,壯大自己。很多人放著蛋不吃,整天追究屎,難道你靠吃屎能變壯大?」 . 嘲笑與謾罵很簡單,但你不會因此得到雞蛋,有所成長。懂得去欣賞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有你可以學習的地方。 . . . (歡迎分享)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失智症權威醫師劉秀枝 失智了 國立陽明大學兼任教授、臺北榮總特約醫生。台灣失智症研究與治療的權威,更是她那個年代裡,少數可以當上主任的女醫生。 劉秀枝醫生這次刊登一封非常感人的信,平靜地道出輕度失智者的心聲,此信係獲得這位可敬的女士同意後刊載。 親愛的朋友: 我寫這封信只是想告訴大家我失智了。不過,不必震驚,目前還是輕度,否則我也無法寫這封信。當然,有些字眼想不起來,許多事情無法串在一起,思緒也常會中斷,因此這封信是在妹妹幫忙之下完成的。今年70歲的我,比各位年長許多,常和大家一齊聚餐、打高爾夫球、出國旅遊,相識相知,受大家的照顧已20年。妹妹常怪我不用心,丟三落四,一問再問,還把約定日期搞錯。 在一次出門忘了關水龍頭,把水塔裡的水流光後,妹妹帶我去看神經科醫師,經過仔細檢查,醫師告訴我得了失智症,是大腦退化所造成的阿茲海默症,並且開藥讓我服用,希望能退化得慢一點。從此,當我又忘了,妹妹不再有「不是告訴過你了」的責備語氣,或我反覆說時,也不會有「你說過好幾次了」的奇怪眼神,反而是輕聲細語的說「沒關係」或「我替你記住就好」,我就知道我是真的病了!我的高爾夫球技一向差,但最近半年來,連每一洞打了幾桿都記不清楚,到底揮的是第二桿還第三桿?球友都會幫我算桿數或請桿弟幫我算。那天打了幾洞後,我忽然問:「我們現在是打第一洞嗎?」看到球友們驚愕的眼光,我覺得是對大家承認我失智的時候了。 醫師說生病並不可恥,身體每一個器官都可能生病,失智症是大腦的疾病,就好像膽結石是膽囊的疾病;乳癌是乳房的疾病一樣。然而,我變得很沒有信心,容易恐慌,因為我不知道我將要踏出去的每一步對不對,要說出的話是不是已經說了多次,而且心裡想的無法表達,愈急愈講不出來。我常覺得氣喘不過來,在餐廳吃一頓飯,會上好幾次洗手間,兒子帶我去看心臟科和泌尿外科醫師,都說沒事,是因為緊張的關係。我瞭解我的記性和其他認知功能就像雙手握滿東西般,一面走,會一件一件的掉,甚至像沙灘上腳下的流沙,會很快的流失。也許有一天,我熟悉的路不會走,也叫不出你的名字,最終可能不會吃飯盥洗。但目前還是輕度失智的我還能揮桿,享受小白球進洞的喜悅,能享受美食,欣賞美景,也還聽得懂笑話,更能感受到大家的關愛,也許過後就不記得,的確是「活在當下」。 如果我們能攙扶一位因中風而行動不便的朋友,當他的柺杖,讓他慢慢走,也希望大家能接受一位因失智而容易遺忘的朋友,做他的引導,讓他慢慢來。有條有理是不失智者的生活習慣,但失智的人很難辦得到;改善的辦法,只有創造有利的條件,讓它慢慢修復。如果大腦是銀行,你的存款夠多嗎?儲備充足腦力存款,從今天開始。 有人問知名的神經學家斯默爾(Gary Small)醫師:年齡多大就太遲了?就算改變壞習慣,也不能保護自己的腦子了? 斯默爾醫師說,「請聽我大聲說明白:永遠不嫌晚,只要今天開始改善生活型態,就可以開始修復昨天的損傷。」 為了保持大腦的青春,必須改變生活型態,這些生活型態不僅可以照顧大腦,多數也能維持體能強健,不僅你的身體,連你的大腦也會變年輕。 1.細嚼慢嚥: 日本神經內科醫學博士米山公啟說,老人家愈缺少健全牙齒,罹患失智症的比例愈高。因為咀嚼時,大腦皮質區的血液循環量會增加,而且咀嚼也會激發腦神經的活動。 2.曬太陽: 台中榮總老人身心科主任卓良珍也建議,預防失智要多外出走走曬太陽。因為陽光能促進神經生長因子,像「長頭髮」一樣,使神經纖維增長。現在已經有專家研究曬太陽的量是否與失智症的發展有關,雖暫無定論,但每天接受陽光照射,至少能形成較好的睡眠模式,比較不容易憂鬱。 3.列清單: 「無論任何年紀,健全記憶運作關鍵都在於注意力」美國紐約西奈山醫學院記憶增強計劃執行主任史威爾醫師建議,藉由列下工作清單,將每日工作設立一個嚴格的程序,無論工作困難與否,都能幫助有效完成工作。你可試試規定自己中午11點半才讀E-mail,或是直到工作完成到某一個程度、才回覆一些較不緊急的電話,或是付完帳單才做別的事。 4.吃早餐: 吃早餐不僅為了健康,也為了大腦。過去常有人說小孩沒吃早餐上課無法專心,這是對的。因為大腦不具有儲存葡萄糖的構造,隨時需要供應熱量。經過一夜之後,大腦的血糖濃度偏低,如果不供應熱量,你會想睡、容易激動,也難以學習新知。 5.開車繫安全帶騎車戴安全帽: 頭骨雖很硬,腦卻很軟。無論年紀老少,腦傷對一生影響極大。你開車時不繫安全帶或邊講手機嗎?請戒掉腦傷風險的行為,也避免會重創腦部運動。 6.常做家事: 別小看做家事,做家事不僅要用腦、規劃工作次序,也要安排居家空間。曬棉被、洗衣服需要伸展身體,使用吸塵器也會使用到下半身肌肉。只要運用肌肉,便會使用到大腦額葉的運動區。況且,將骯髒油膩的碗盤洗乾淨、將髒亂房間整理清潔,成就感的刺激,也能為大腦帶來快感。 7.多喝水: 大腦有八成是水,只要缺水都會妨礙思考。臨床神經科學家、精神科醫師亞蒙(Daneil G. Amen)曾經掃瞄過一位知名的健美先生,他的腦部影 像很像毒癮患者,但他激烈否認。後來得知他拍照前為了看起來瘦一點,曾大量失水,而掃瞄的前一天他才剛拍照。後來經過水分補充後,腦部的影像看起來正常多了。 8.跟人笑笑打招呼: 主動和別人打招呼!卓良珍主任認為,打招呼不但有人互動,降低憂鬱症的風險,而且為了主動打招呼,要記住對方的姓名與外特徵,也能提高自己的腦力。 9.每週走一條新路: 打破舊習、嘗試不熟悉的事可以激發短期記憶,建立大腦解讀訊息的能力。例如嘗試改變每天從家裡走到車站的路線、或是改變每天下車的車站,嘗試早一站或晚一站下車,或改變每天坐車的時間,單是做這項,就能對「前額葉」產生刺激。 10.健走: 身體懶得動對大腦很辛苦。有氧運動最好,可以使心跳加速,而且有些動作需要協調四肢可以活化小腦,促進思考,提高認知和資訊處理的速度。有氧運動很簡單,穿起球鞋出門健走即可。美國伊利諾大學研究發現,只要每週健走3次、每次50分鐘就能使思考敏捷。 11.深呼吸: 當你很焦慮時,做什麼都難。美國清晰大腦網站負責人芙喃達茲Alvaro Fernandezs提供一個取巧的冥想法:閉上眼睛、大拇指按小拇指,想像運動後美好的感覺,再深呼吸30秒鐘。然後大拇指按無名指,想像任何你喜歡的事物30秒鐘,然後再按中指回想一個受關愛的時刻30秒鐘,最後按食指、回想一個美麗的地方30秒鐘。 12.看電視少於1小時: 看電視通常不需用腦,所以愈少這麼做愈好。澳洲的研究人員在網路上測試29500人的長期記憶與短期記憶,發現記憶力較好的人每天看電視的時間少於1小時。 13.吃葉酸和維生素B12: 這兩種維生素可以控制血液中會傷害大腦的同半胱胺酸。瑞士的研究發現,230位60歲以上的人攝取這兩種維生素過低,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是適量攝取的人的4倍。富含葉酸的食物如四季豆、蘆筍等,維生素B12如銀魚、鮭魚、沙丁魚等。長庚醫院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徐文俊提醒,維生素B12只存在於葷食,素食者要特別透過維他命補充。 14.吃香喝辣: 吃咖哩可以預防失智,因為咖哩中的「薑黃素」是一種高效能的抗氧化劑,可以抑制氧化作用傷害細胞,還能預防腦細胞突觸消失。薑黃不只用在咖哩,也用在抹在熱狗上的黃芥末。 15.每天都要用牙線: 美國20~59歲上千個個案的研究發現,牙齦炎、牙周病和晚年認知功能障礙有關。所以,聽從牙醫的建議,每天都要用牙線,每次刷牙的時間至少超過2分鐘。 (轉貼分享)
    9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
  • 失智症權威醫師劉秀枝 失智了。 國立陽明大學兼任教授、臺北榮總特約醫生。台灣失智症研究與治療的權威,更是她那個年代裡,少數可以當上主任的女醫生。 劉秀枝醫生這次刊登一封非常感人的信,平靜地道出輕度失智者的心聲,此信係獲得這位可敬的女士同意後刊載。 親愛的朋友: 我寫這封信只是想告訴大家我失智了。不過,不必震驚,目前還是輕度,否則我也無法寫這封信。當然,有些字眼想不起來,許多事情無法串在一起,思緒也常會中斷,因此這封信是在妹妹幫忙之下完成的。今年70歲的我,比各位年長許多,常和大家一齊聚餐、打高爾夫球、出國旅遊,相識相知,受大家的照顧已20年。妹妹常怪我不用心,丟三落四,一問再問,還把約定日期搞錯。 在一次出門忘了關水龍頭,把水塔裡的水流光後,妹妹帶我去看神經科醫師,經過仔細檢查,醫師告訴我得了失智症,是大腦退化所造成的阿茲海默症,並且開藥讓我服用,希望能退化得慢一點。 從此,當我又忘了,妹妹不再有「不是告訴過你了」的責備語氣,或我反覆說時,也不會有「你說過好幾次了」的奇怪眼神,反而是輕聲細語的說「沒關係」或「我替你記住就好」,我就知道我是真的病了!我的高爾夫球技一向差,但最近半年來,連每一洞打了幾桿都記不清楚,到底揮的是第二桿還第三桿?球友都會幫我算桿數或請桿弟幫我算。那天打了幾洞後,我忽然問:「我們現在是打第一洞嗎?」看到球友們驚愕的眼光,我覺得是對大家承認我失智的時候了。 醫師說生病並不可恥,身體每一個器官都可能生病,失智症是大腦的疾病,就好像膽結石是膽囊的疾病;乳癌是乳房的疾病一樣。然而,我變得很沒有信心,容易恐慌,因為我不知道我將要踏出去的每一步對不對,要說出的話是不是已經說了多次,而且心裡想的無法表達,愈急愈講不出來。我常覺得氣喘不過來,在餐廳吃一頓飯,會上好幾次洗手間,兒子帶我去看心臟科和泌尿外科醫師,都說沒事,是因為緊張的關係。 我瞭解我的記性和其他認知功能就像雙手握滿東西般,一面走,會一件一件的掉,甚至像沙灘上腳下的流沙,會很快的流失。也許有一天,我熟悉的路不會走,也叫不出你的名字,最終可能不會吃飯盥洗。但目前還是輕度失智的我還能揮桿,享受小白球進洞的喜悅,能享受美食,欣賞美景,也還聽得懂笑話,更能感受到大家的關愛,也許過後就不記得,的確是「活在當下」。 如果我們能攙扶一位因中風而行動不便的朋友,當他的柺杖,讓他慢慢走,也希望大家能接受一位因失智而容易遺忘的朋友,做他的引導,讓他慢慢來。有條有理是不失智者的生活習慣,但失智的人很難辦得到;改善的辦法,只有創造有利的條件,讓它慢慢修復。 如果大腦是銀行,你的存款夠多嗎?儲備充足腦力存款,從今天開始。 有人問知名的神經學家斯默爾(Gary Small)醫師:年齡多大就太遲了?就算改變壞習慣,也不能保護自己的腦子了? 斯默爾醫師說,「請聽我大聲說明白:永遠不嫌晚,只要今天開始改善生活型態,就可以開始修復昨天的損傷。」 為了保持大腦的青春,必須改變生活型態,這些生活型態不僅可以照顧大腦,多數也能維持體能強健,不僅你的身體,連你的大腦也會變年輕。 1.細嚼慢嚥: 日本神經內科醫學博士米山公啟說,老人家愈缺少健全牙齒,罹患失智症的比例愈高。因為咀嚼時,大腦皮質區的血液循環量會增加,而且咀嚼也會激發腦神經的活動。 2.曬太陽: 台中榮總老人身心科主任卓良珍也建議,預防失智要多外出走走曬太陽。因為陽光能促進神經生長因子,像「長頭髮」一樣,使神經纖維增長。現在已經有專家研究曬太陽的量是否與失智症的發展有關,雖暫無定論,但每天接受陽光照射,至少能形成較好的睡眠模式,比較不容易憂鬱。 3.列清單: 「無論任何年紀,健全記憶運作關鍵都在於注意力」美國紐約西奈山醫學院記憶增強計劃執行主任史威爾醫師建議,藉由列下工作清單,將每日工作設立一個嚴格的程序,無論工作困難與否,都能幫助有效完成工作。你可試試規定自己中午11點半才讀E-mail,或是直到工作完成到某一個程度、才回覆一些較不緊急的電話,或是付完帳單才做別的事。 4.吃早餐: 吃早餐不僅為了健康,也為了大腦。過去常有人說小孩沒吃早餐上課無法專心,這是對的。因為大腦不具有儲存葡萄糖的構造,隨時需要供應熱量。經過一夜之後,大腦的血糖濃度偏低,如果不供應熱量,你會想睡、容易激動,也難以學習新知。 5.開車繫安全帶騎車戴安全帽: 頭骨雖很硬,腦卻很軟。無論年紀老少,腦傷對一生影響極大。你開車時不繫安全帶或邊講手機嗎?請戒掉腦傷風險的行為,也避免會重創腦部運動。 6.常做家事: 別小看做家事,做家事不僅要用腦、規劃工作次序,也要安排居家空間。曬棉被、洗衣服需要伸展身體,使用吸塵器也會使用到下半身肌肉。只要運用肌肉,便會使用到大腦額葉的運動區。況且,將骯髒油膩的碗盤洗乾淨、將髒亂房間整理清潔,成就感的刺激,也能為大腦帶來快感。 7.多喝水: 大腦有八成是水,只要缺水都會妨礙思考。臨床神經科學家、精神科醫師亞蒙(Daneil G. Amen)曾經掃瞄過一位知名的健美先生,他的腦部影 像很像毒癮患者,但他激烈否認。後來得知他拍照前為了看起來瘦一點,曾大量失水,而掃瞄的前一天他才剛拍照。後來經過水分補充後,腦部的影像看起來正常多了。 8.跟人笑笑打招呼: 主動和別人打招呼!卓良珍主任認為,打招呼不但有人互動,降低憂鬱症的風險,而且為了主動打招呼,要記住對方的姓名與外特徵,也能提高自己的腦力。 9.每週走一條新路: 打破舊習、嘗試不熟悉的事可以激發短期記憶,建立大腦解讀訊息的能力。例如嘗試改變每天從家裡走到車站的路線、或是改變每天下車的車站,嘗試早一站或晚一站下車,或改變每天坐車的時間,單是做這項,就能對「前額葉」產生刺激。 10.健走: 身體懶得動對大腦很辛苦。有氧運動最好,可以使心跳加速,而且有些動作需要協調四肢可以活化小腦,促進思考,提高認知和資訊處理的速度。有氧運動很簡單,穿起球鞋出門健走即可。美國伊利諾大學研究發現,只要每週健走3次、每次50分鐘就能使思考敏捷。 11.深呼吸: 當你很焦慮時,做什麼都難。美國清晰大腦網站負責人芙喃達茲Alvaro Fernandezs提供一個取巧的冥想法:閉上眼睛、大拇指按小拇指,想像運動後美好的感覺,再深呼吸30秒鐘。然後大拇指按無名指,想像任何你喜歡的事物30秒鐘,然後再按中指回想一個受關愛的時刻30秒鐘,最後按食指、回想一個美麗的地方30秒鐘。 12.看電視少於1小時: 看電視通常不需用腦,所以愈少這麼做愈好。澳洲的研究人員在網路上測試29500人的長期記憶與短期記憶,發現記憶力較好的人每天看電視的時間少於1小時。 13.吃葉酸和維生素B12: 這兩種維生素可以控制血液中會傷害大腦的同半胱胺酸。瑞士的研究發現,230位60歲以上的人攝取這兩種維生素過低,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是適量攝取的人的4倍。富含葉酸的食物如四季豆、蘆筍等,維生素B12如銀魚、鮭魚、沙丁魚等。長庚醫院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徐文俊提醒,維生素B12只存在於葷食,素食者要特別透過維他命補充。 14.吃香喝辣: 吃咖哩可以預防失智,因為咖哩中的「薑黃素」是一種高效能的抗氧化劑,可以抑制氧化作用傷害細胞,還能預防腦細胞突觸消失。薑黃不只用在咖哩,也用在抹在熱狗上的黃芥末。 15.每天都要用牙線: 美國20~59歲上千個個案的研究發現,牙齦炎、牙周病和晚年認知功能障礙有關。所以,聽從牙醫的建議,每天都要用牙線,每次刷牙的時間至少超過2分鐘。 (轉貼分享)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