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從台灣的確診數和國外的確診數比較來看,台灣不可能是這麼少的確診數。原來到目前為止,台灣只檢測了三萬多人,美國是以每天十萬人來檢測,而且得新冠病毒的人中,有八成是輕症,所以台灣最近每天回國這麼多人,裡面得到新冠病毒的人中,有八成是看不出來,也就是這些人被放進來台灣了,變成隱形的帶原者。

特別歐美、中亞這兩個星期回來一堆人,這些地區是高感染區,一定很多無症狀的人被放進來,這一波會造成台灣大幅度增加找不到來源的社區感染。

昨天陳時中說普篩,會造成偽陰性的人增加,其實根本說反了,是不會放過任何陽性者,他為什麼要這麼說?其實他不是不懂,是故意這麼說。我以三總為例,三總的負壓病房只有五、六間,其他教學醫院大概也差不多,所以大幅度普篩,一定會篩檢出來一大票陽性的人,通通要住到負壓病房,台灣的負壓病房只有一千間左右,一定會癱瘓掉整個台灣的醫療體系,這是無法說出口的實情。

結論是這兩個星期放進來一大票歐美、中亞,一定會造成社區感然大增,大家要小心了。

現有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0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轉發 趙少康 :蔡政府為何怕普篩? 我有朋友住在萬華,開放快篩的當天下午,4:00開始快篩,他3:30開車經過快篩站時已經有人在排隊,5:30再經過已經排好幾個轉彎到老松國小了,他研判去篩檢的應該都是附近的阿公店小姐和阿伯。 第二天早上10:45蘇貞昌宣佈180人確診,女性112人,茶藝館就有40多人。根據這些數據推斷,快篩篩出了不少在茶藝館工作的女性,她們的密切接觸者風險很高,很可能不願透露,但還是要趕快追蹤,是最危險的破口,阿公回家傳給阿嬤,再傳給子女、孫子女。 如果沒有快篩,就不會一下子篩出那麼多確診者,再拖下去,會有更多確診者,所以陳時中一直以「快篩會有偽陰性反而讓確診者以為沒事到處亂跑」的講法是不通的。100個染病者用快篩抓出90個,讓10個逃過,跟這100個根本不知道自己染疫而趴趴走,那個為害更大?況且擔心偽陰性就多做幾次即可,10個逃過的人再做一次,很可能就只有一個逃過了。 我大學的roommate牛鐵軍在洛杉磯是執業牙醫師,他是這樣說的: 「半夜醒來,驚覺台灣疫情嚴重,北北基已經進入第三級,需要long stay at home.」 照政府公布的數據,台灣5/14的確診人數181, 其實遠低於LA county 的583。但是LA疫情明顯好轉,餐廳內食可以容納50%,趨於穩定開放中。台灣卻是人心惶惶,準備封城。 牛醫師分析原因:1、美國政府開誠佈公、政策透明,值得信任。2、推動免費大量普篩(一年來,我自己做了六次)3、普及免費的疫苗注射。4、公民守法,不隱瞞疫情。確診者,一定會通知公衛體系及接觸的人。希望台灣的疫情能快速好轉。但是,我擔心短期內恐怕大爆發,主要是政府一直不願普篩。根據我長期對台灣的關注及普世經驗,台灣很可能有不少隱藏在社區的未確診患者。 請注意,美國政府免費普篩,牛醫師一年做了6次。我們的蔡政府到底在怕什麼?據了解,大陸現在的策略就是,一旦發現病例立刻畫定一個範圍,進行全員普篩,一共要篩三次,把所有關聯人通通圈住。請問蔡政府,大陸做得到,我們為什麼做不到呢?如果只是怕普篩戳破了零社區感染的假象,最後苦果由全民承受,實在太可惡、太自私了!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請寧靜下來~大家一起努力渡過難關 請閱讀我分享王宏育醫師的苦口婆心: 《 口罩,口罩,真的那麼需要嗎?》 在台灣還沒有「 武漢新型肺炎」社區感染之前,外科口罩真的有那麼需要嗎 ? 不過必須承認, 我們沒有辦法違反人性 。大家都希望有一些口罩 ,甚至今天開始,每一位有健保卡的國民,每一個禮拜可以買兩個 外科口罩 ,大家就都很不滿意 。 其實我是覺得我們要「 認清事實」。 第一個事實 : 台灣一天可以製造320萬個口罩, 台灣有2300萬人口 ,可能有1900萬人都「希望」要有外科口罩, 不分青紅皂白的囤積,一定是不夠。 ( 而且必須優先供應給醫護人員) 第二個事實 : 既然國家現在採取實名制購買 ,那大家都很公平 ,每一個人都可以一個禮拜買兩個~ 如果您真的這麼害怕的話, 您可以行使您的權利購買 。 但是沒有社區感染的時候,您就先不要用, 萬一要用的時候才會有 外科口罩,這樣心裡會踏實一點。 第三個事實 : 新加坡沒有製造業,他們的庫存口罩發給每一個國民,一個人分配到4片 ,他們暫時(向外國)也買不到,很可能以後國民在國內就沒得買了,比起新加坡,我們實在太幸福了。 第四個事實 : 聽說歐盟一盒50片口罩賣到8000元台幣,在英國一盒50個口罩賣到12000元,日本有豪華高級口罩一個賣到2000元, 台灣一片 外科口罩5元,實在太幸福太幸福了。 第五個事實 : 要給政府一些掌聲,我們做的真的很好, 我們和大陸交往那麼密切, 那麼多台商往返,現在才10個確診病例。 日本有20個確診病例, 泰國有19個 ,新加坡有18個 ,韓國有15個 ,香港15個…… 台灣的表現真的非常的優異, 太好太好了。 第六個事實 : 幾乎每天都看著衛福部長、 疾管署長官、甚至經濟部的長官、國健署的署長、在電視上跟大家報告最新的疫情, 戰戰兢兢,透明度高,而且把我們所有學者的研判向大家說明清楚 ,這個真的是最高水準的 醫療體系表現, 無國能及。 第七個事實 : 台灣第一線的基層診所水準很高 ,每位醫療人員都會向民眾衛教 。我們的醫學中心負壓隔離病房的「質、量」都是世界前茅, 這些都要好幾年來的努力才做得到, 這就是民眾最大的 靠山 ! 結論 : 既然沒有社區感染,既然只有10個確診病例 ,那我們除了到高風險的地方: 醫院 診所 很密閉的空間…… 才需戴上外科口罩, 一般在家裡,在空曠的地方,在空氣流通的地方,「目前」 真的不需要, 否則外科口罩~咱們國家做多少都不夠用 ! 到高風險的地方 ,不得不去醫院、診所,當然要戴口罩。 就避免去密閉~擁擠~人多的空間,這樣就可以減少戴口罩的機會。 因為還沒有社區感染 ,所以外科口罩也不見得 戴一次就要立刻丟掉。 台灣真的表現很好 ! 我真的以身為台灣人驕傲 ! 大家不要自亂陣腳 ! 讓我們共同克服這次的難關 ! **勤洗手時,吃營養提升免疫力,大家做好防護** 大家都平安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冬天疫情一定會再來」,中研院研究員何美鄉指出新冠病毒受到季節很大的影響,夏天感染時症狀都會較輕微或是無症狀,冬日感染病情則會較嚴重,她以北京50多天沒有本土疫情突然爆發群聚為例,顯示無症狀者一直都在,就像台灣日前返日確診的日本女留學生,其實都一直潛藏在社區,只是因為夏天氣候溫暖因此症狀不明顯,而台灣如日本女學生這樣個案還有多少?何美鄉表示,一定還有,端視「多會採檢」,若一直都不採,就會錯過很多個,屆時冬天爆發時,已經會是一堆人了。 衛福部國家衛生研究院今天舉辦「新冠疫苗研發及緊急使用授權研習會」,邀請中研院研究員何美鄉、疫苗協會理事長李秉穎、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等與會。 何美鄉根據人類四種常見的冠狀病毒特性比較指出,冠狀病毒具有季節性,冬季是高峰,,夏日感染病情較輕微或是無症狀,冬日感染病情會較嚴重,人類會被重複感染,但透過多次感染會產生累積性的免疫,也就是成人的感染會隨年紀增長而下降。而當中最大的特性就是夏天病毒會隱形傳播。 以北京新發地疫情來看,在50天沒有本土病例後,六月十一日出現第一個後開始爆發群聚,事實上當發現第一個確診者時,表示已經錯過第一波了,這是很常見的狀況,會現在才發現,是因為在溫暖的天氣症狀很輕微。 他強調,夏天病毒並沒有消失,病毒還停留在無症狀和輕微症狀者身上,可能R0值很小,因此沒有大爆發。以台灣來看,就像之前確診的日本女留學生,因為一直都是無症狀才沒被發現。 「真正問題是台灣有多少像日本的女學生這樣的確診者?」何美鄉說,不知道有多少,但一定有,若真的很嚴重,社區就會爆出來 ,至於何時會爆發,就要看我們多會檢驗,但目前我們沒有檢驗,都要等到很嚴重或是有接觸史時才要採,這樣的做法,絕對錯過了很多個 ,絕對到時候發現的時候已經一堆人。 何美鄉指出,歐美疫情都還很嚴重,台灣的疫情冬天一定會來,對台灣來說,是更複雜的事,因為我們沒有歷經嚴重的社區感染,無從得知到底無症狀感染者是什麼樣的角色,加上國門要開了,不知道會來多少人,政府一定要有不同的作為。他建議民眾今年一定要施打兩季疫苗,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
    2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醫療崩壞在即,基層醫護向社會求助!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聲明稿 疫情嚴峻,確診病患持續增加,政府一直強調醫療量能足夠,實際狀況到底如何?工會這 幾天接到無數的員工申訴,醫療崩壞在即,基層真的已經不知如何是好。我們不想引起社 會恐慌,只是希望社會可以聽見我們求救的呼喊。 一、急診爆、病房滿,病人源源不絕…… 北市聯醫的現況是:急診塞爆,病房滿床,救護車還是源源不絕地把病人送進來。我們是 市立醫院,守護市民健康責無旁貸,但現在急診發燒篩檢站雙人病房塞了六名確診病患外 加陪病家屬,還有許多病人躺在走廊;北市聯醫的負壓隔離、專責病房都已經滿床,正在 快速將一般病房改建為專責病房,裝設未完成,沒有單獨隔間、空調獨立,就有病人要送 進來。 我們只能很痛心地告訴病人:「等等看或許會有病房」、「醫生等等看完其他病人就會過 來了」、「對不起真的沒有病床了」、「我知道你很喘,但現在沒有重症呼吸器的床」… … 我們真的已經不堪負荷,沒辦法再收更多病人。人力、設備都沒有到位,硬收、超收病患 會造成第一線醫療過載,無法給病人所需的醫療,更多醫護人員過勞或感染,進一步造成 整體的醫療崩壞。不是基層醫護不願意扛起台灣,而是目前北市聯醫真的已經飽和。在人 力、設備都不足的狀況下被推上第一線,我們也很害怕。 我們知道中央及地方政府已經在想辦法,全國醫學中心醫院增開肺炎重症病房、台北市各 區域以上醫院也增開專責病房,但以我們在第一線的壓力來看,似乎緩不濟急。 一旦發生醫療崩壞,我們會損失更多醫療量能,失去因應疫情的能力。我們想問,如果如 政府所說,台灣的醫療量能足夠,為何會這樣?能否請政府加強、加速調度資源,或疏導 病患到還有餘裕的醫院? 二、匡列接觸者速度太慢,擴大感染風險 由於疫情嚴峻、確診病患人數增加,院內有許多員工在防護不足的狀況下接觸確診病患、 同事。然而,上述「接觸者」應繼續到院上班、或居家上班、或居家隔離?制度上是由「 地方政府」做疫調,「中央指揮中心」決定匡列名單,問題是確診人數太多,地方與中央 都來不及消化。 有一般病房護理師得知照護的病患確診,卻在「七天後」才收到通知,被匡列為接觸者, 要居家隔離七日。接獲通知時已為「應」隔離期滿日,而這七天他都在醫院照常上班。護 理師擔憂傳染給家人,更擔憂成為「防疫破口」造成院內群聚感染。同單位已有同事出現 發燒症狀,正在等待採檢結果,人心惶惶。 請地方衛生局與中央指揮中心建立管道,即時向醫院反映現況! 三、 院內感染資訊不明,已造成院內群聚 工會在疫情初始就向院方反映:員工需要知道院內感染的狀況,資訊透明才能醫治謠言與 恐慌。然而,目前院內嚴重資訊不透明,就連「我照顧的病患有肺炎確診」或是「我隔壁 的同事有肺炎確診」都不知道!上週,北市聯醫某單位有員工感染確診,然而,主管未告 知同單位其他員工,竟然是同事「自行發現有同仁沒有來上班、私下關心」,才知道同辦 公室的員工已經確診。同事自行前往篩檢後亦確診,至目前同辦公室已有五名員工感染! 若政府「匡列接觸」的速度沒有改善,我們認為院方單位主管有責任進行管控,提供公假 請請風險較高的同仁先行隔離。請北市聯醫做到最基本的資訊透明:當有病患確診,請讓 接觸過的醫護人員知情。當有員工確診,請醫院至少讓同單位同仁知情。以利員工自我保 護,也影響事後職災認定。 四、 急診需要固定人力,而非訓練不足的無效支援 在疫情初始,工會就請院方立即改善「支援的人力調度與教育訓練」問題,然而至今卻仍 有大量相關申訴。跨科如隔山,醫事行政同仁,或病房、門診護理師去支援急診,需要足 夠的教育訓練、工作安排規劃,否則淪為「無效人力」,急診同仁和支援同仁雙方都很困 擾! 急診是目前防疫的第一線,很多病人都卡在急診,而急診同仁還是工作塞車。除了大量篩 檢工作與既有的緊急醫療,還要照護大量等床但等不到床的病患!急診的工作壓力大、強 度高,我們需要增加的是已受訓、固定的護理人力,而不是每日流動式的支援,遑論交叉 支援恐造成擴大感染。醫護同仁都願意投入防疫第一線,但支援問題多次反映未改善,使 急診同仁灰心,堅守岡位的信心開始動搖。 此外,工會也建議聯醫各院區比照仁愛院區,急診與快篩站做出空間、人力、業務的分隔 ,減輕急診同仁壓力。 除上述問題外,供醫護人員下班後住宿的「警消醫護加油棧」竟有對醫護人員的歧視、拒 絕住宿;醫院宿舍為高風險區但沒有正式消毒、只請住宿同仁自行清潔;支援急診室否有 獎勵仍資訊不明……目前仍有許多問題待改善。聯醫院方已經有建立與工會溝通的管道, 但有很多問題並非只靠北市聯醫院方就能解決。醫護人員都堅守在岡位上,希望院方、政 府讓我們沒有後顧之憂,專注貢獻我們的專業。也希望長期低薪、人力不足、高離職率的 問題,可以獲得重視與解決,畢竟此刻的人力告急,就是過去長期疏忽漠視的結果。我們 需要深刻的檢討。充足的人力、健全的醫療體系與勞動環境,才是最好的超前部屬。
    4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呂秋遠律師 雖然我不是菁英,甚至總覺得自己資質駑鈍,就是運氣比較好而已,但是有些事,怎麼想也想不透,所以想要請教明白事理的人,究竟我們的政府有多爛。 政府這麼爛,陳時中團隊這麼糟糕,為什麼其他國家都是立刻大規模傳染,但病毒卻是在五百多天以後,才進入台灣?為什麼其他國家的確診人數居高不下,起起伏伏,但台灣確診數量可以在兩個月內,每天從高峰的七百人,降為三十人?為什麼其他國家要動用到封城這麼可怕的手段,但台灣的第三級才兩個月,就可以考慮所謂的「微解封」?為什麼許多國家叫貨三千萬,到貨只有幾萬,但台灣現在每天都還是有疫苗可以打?為什麼很多國家是沒口罩,但台灣的口罩現在還能源源不斷出口,沒有人在搶口罩?為什麼很多國家現在是封城狀態,但我們還能逛百貨公司、還能自由的逛街,多數人還能到公司上班? 請告訴我,到底是我被顏色蒙蔽了雙眼,還是你閉上眼睛,就以為看不到?不然就教教我,為什麼台灣政府這麼爛,但是我們竟然在防治疫情的表現上可以這麼好? 我們來看民主國家中,今年表現比較好的政府。英國已經決定在7月19日開始全面解封,讓民眾學習「與病毒共存」;法國在4月中,每天平均有42,000的案例,6月雖然降到1800,但解封以後,立刻上升到2500,而且快速增加中。日本,今天開始進入第四次緊急事態宣言,封了又解、解了又封,東京一天的最低數字,大概就是台灣全國最高的數字,但民眾卻已經毫不在乎政府發佈的命令。泰國疫苗接種速度緩慢,只有13%的民眾接種第一劑;越南在兩個多月內,確診病例超過2萬2千,每天確診超過1千人。美國,最近比較低,每天平均大約是1萬9千人染疫。 政府很爛,但台灣今天只有28人染疫。這個政府真的很爛? 「其實,這是民眾的功勞,跟政府毫無關係。」大概有人會這麼說。當然,多數民眾都是配合政府指示的,但是看看月底的訂房率,還有百貨公司今天像是週年慶一樣,大概也可以知道,不是百分之百的民眾都覺得防疫很重要。但是,這種事情是這樣,星星之火就可以燎原,這個政府做成這樣,許多民眾都可以謾罵還不配合了;還能說我們的全體民眾,就是比英國、美國、越南、日本人素質高?高到他們每天確診都是上千或上萬人,我們的確診人數只有二十位。這是在告訴我,考六十分比考零分還要糟糕的意思嗎?你是大雄膩? 你可能會說,政府團隊這麼好,為什麼還有人死、有人得病、有人疫苗沒得打?基本上,沒人死、沒人得病、每個人想打疫苗都可以立刻滿足的國家,並不、存、在。死少一點、得病情況好一點、疫苗還有認真造冊認真打的國家呢?綜合判斷下來,名列前茅的國家就是台灣,有問題嗎?至於,這些死去、生病、沒疫苗打的人,該找誰算帳?大家都知道是誰,但絕對不是台灣防疫團隊。請不要為了政治,而當幼稚鬼了,好嗎? 對,我就是要告訴所有人,台灣的防疫團隊很厲害,我誠心的謝謝他們。如果還是覺得台灣政府的防疫措施都是一塌糊塗、亂七八糟,防疫團隊應該下台換人,我只能說,邏輯錯亂、顛倒是非、為反對而反對。當政府團隊不再被多數人信任、民眾對防疫措施沒有信心、不再接受政府傳達的正確訊息,台灣會一片大亂,誰會有好處?把自己的同胞推去死,只為了博取自己的政治利益,滿足自己的政治信仰,應該只有「嗟哉斯徒輩」五個字可以形容而已了。 謝謝厲害的防疫團隊,還有所有忍耐的同胞,我們繼續彼此幫忙,同島一命,活過這一場浩劫,未來我們會有更多收穫的。
    3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馬來西亞的故事 =========== 朋友群傳來一則訊息,小明打開一看【今天的確診數字7857】,然後破口大罵:”X!那些人到底搞什麼飛機!搞到確診病例那麽多!“ 然後,他轉頭跟媽媽說:”媽,我去阿蓮家一下,因為要跟她拿我們昨天參加’秘密派對‘的照片。“ 媽媽說:”快點回來啊!外面那麼多病毒,我跟你爸爸都不敢出去了,你出去不要帶病毒回來知道嗎?“ 然後小明就笑他媽媽,講的好像他出去轉一轉就會帶病毒回來一樣,搞笑... 小明來到阿蓮家,剛好阿蓮媽媽煮了午餐,阿蓮媽媽又很好客,很久沒有看到小明,就叫小明一起吃飯~ 阿蓮和阿蓮媽媽都知道病例很多了,但是他們全家都認識小明,哎呀....肯定不會有covid囉⋯ 然後小明就跟阿蓮的全家一起擁抱轉圈圈,因為太久沒有見到,很想念溫暖的擁抱,抱完才一起吃飯... 第二天,小明接到老闆的電話,OMG!小明同事中covid了... 老闆就跟小明講趕快去驗,小明講:“OKOK,steady bombibi”(安啦,沒問題~的意思) 想到要出去驗covid,他就順便去一下超市買東西,又那麼剛好給他遇到10多年不見的阿beng.. 聽說阿beng剛剛當了爸爸,他很開心,加上10多年不見,這一切不是緣分嗎? OMG~太感動了~來~抱緊處理一下... 然後小明就很開心地去做test了... 第二天,夠力了這次!醫生打電話跟小明講他中COVID了,他還不相信醫生咧,叫醫生check好好來,他有戴口罩怎麼可能會中! 馬票(樂透)都沒有中過! 醫生:“不要講這麼多了,把你這幾天見過誰寫下來,我要給政府,叫他們去追踪。” 這時候小明笑不出了,一邊寫,手都在抖,因為他寫下的每一個名字,都是他所愛的人,那些他抱緊處理的人... 之後,小明的家人、阿蓮的家人、’秘密聚會‘的朋友、那個在超市遇到的阿beng和他的家人全部都要去驗COVID.... 結果,小明的父母、4個參與‘秘密聚會’的朋友、阿蓮、阿蓮的媽媽、阿beng、阿beng剛剛出生的baby通通POSITIVE(確診) 4天之後,小明媽媽進了ICU,醫生幫她call小明,給小明看看他的媽媽 媽媽看著電話卻說:“兒子,要記得我很愛你...照顧好爸爸...不要因為自己把病毒帶回家而感到自責...是我老了所以才那麼嚴重... 記住...這不是你的錯” 媽媽最後離開了,而小明不能去送媽媽最後一程... 之後,阿蓮的媽媽情況也是惡化了,但是ICU滿了! 滿了! 滿了! 所以阿蓮媽媽只能在普通病房等床位,而醫護人員竭盡所能維持阿蓮媽媽的生命.... 現在的小明,真的笑不出來了,除了哭,他什麼都做不到,因為他犯下了無法挽回的失誤.... 而他終於明白... #數據為何一直上升....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你生活中遇到的人,可能就是無症狀的確診病患,或密切接觸者,又或者是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 你能夠做的, #就是待在家裡,不要犯下跟小明一樣的錯 ⚠️記得: #不要相信任何人 #把每個人都當成是有病毒的人 #即便他是你最親最愛的人 此文改寫自: Dr. T. M. Shaman ===========
    69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第19例, 中部男60歲, 職業司機, 無出國旅遊史, 1/27 發病, 2/3 確診, 2/15死亡. 第20例, 50多歲, 已確認個案家屬. --------------------------------------------------------- (請協助分享)剛傳出國內 #首例 因 #武漢肺炎 死亡的案例,也引起是否有 #社區感染 的疑慮。我們快速整理以下重點,希望幫大家合理評估現在的風險到底有多少? #到底第19例患者發生什麼事? 首先,第19例患者,是61歲男性,在1/27出現症狀,本身無出國旅遊史,但他是白牌計程車司機,多數的客人是中港澳旅客,2/3被診斷為「肺炎」(注意,此時非診斷為武漢肺炎),接下來在2/15死亡。 會發現這名案例,原因是我國看到日本的類似案例,因此自2/12起,只要是全國各醫療院所通報的流感併發重症案例,但流感篩檢是陰性的患者,全部都再檢驗一次武漢肺炎病毒。總共檢驗了113件檢體,這個案例是唯一的一名被驗出的確診者。 確診之後,防疫人員再趕快追接觸史,掌握79名密切接觸者,目前已經完成73人採檢,其中60人檢驗是陰性,一名陽性。目前第20例是第19例的親屬。 這個第19例,依照原本的檢疫規格,很有可能是抓不到的,幸虧現在檢驗的能量逐步擴大,因此在2/12起開始回溯去加驗檢體,才有機會發現。 (希望大家不要覺得這是國內防疫人員輕忽,而是規劃檢驗標準時,要考慮到檢驗量能。如果一天只能驗500個,你把標準放很寬,一天送進5000個檢體,那除了驗不完以外,抓不到的還是很可能抓不到。) #到底這是不是社區感染? 第19例嚴格來說,並不是完全沒有接觸史。因為他接觸了許多的中港澳旅客。但他在進入病房之前,還是有可能接觸了其他人,目前已經努力追查篩檢中。 今天陳時中部長有特別說明,社區傳播的意思是:「在社區中走動都會被感染」 而社區感染的定義有 1.確診者找不到傳染的來源 2.國內案例多於國外染感案例 3.持續性的傳播鍊,比如一傳十、十傳百 4.廣泛發生群聚感染事件 目前台灣都沒有達到這4個前提,但目前有發生社區傳播的徵兆,目前努力做好疫調與防護鍊,以作好預防。 #我們即將面臨的挑戰是什麼? 大家可以看到的是,過去一段時間我們在努力「準備戰略物資」,包含口罩、消毒液、防疫人員的防護衣。還有很重要的檢驗能力,現在我們可以在四小時內檢驗完畢,而且一天的檢驗能量已經可達到1000個檢體以上。 除了原本的阻絕病毒於邊境以外,醫療人員面臨的是「可能的感染者」進入醫院,現在的發燒篩檢站、醫療院所的動線規劃,以及防疫人員的防疫物資,都已經嚴陣以待。 我們會不會爆發社區感染?目前的狀況,沒人敢說不會。但以我國目前的戰備狀況,如果民眾沒有混亂、不要隱匿疫情、醫療體系沒有崩潰的狀況下,即使有發生社區感染,也很有機會讓疫情處理在可控的程度內。 努力配合防疫政策,沒必要儘量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的公眾場合,這段時間避免航空旅行。這些都能有效降低我們的防疫負荷。(少了可能的感染者或者是需要被隔離者,就能降低檢疫人員、疫調人員、檢驗能量甚至醫療能量的消耗) 這次死亡的案例,患者本身也符合中高齡、本身有慢性疾病(B肝跟糖尿病),和之前對這個疾病的了解,也就是死亡案例多數會是中高齡的慢性疾病患者一致。因此年輕人一樣請配合 #我OK你先領 的政策,把口罩優先給高危險的族群使用。 現在醫療院所的口罩已經大致上足夠,產能也還在繼續上升中。大家沒必要,就不要隨便跑醫院,這很重要。 媒體也很重要,今天已經看到有媒體下標「暴增兩名案例」,誒,一天增加兩名個案叫做「暴增」嗎?各種聳動的標題就是要製造國人的緊張,請大家要有點免疫力,不要被這種標題嚇到。你接下來一定也會看到一堆什麼失守啊、淪陷之類的標題,但以我們看來,這跟真正的疫情失控還有很大的距離啊... 之前就說過,武漢肺炎的戰爭,將會是一場持久戰,更是一場團體戰。在我們國外的疫情沒有獲得控制之前,國內的挑戰就會持續。恐慌的人會用跑百米的速度去反應,但我們在跑的是馬拉松,不要讓自己過度緊張導致跑不到終點。除了保護自己以外,更要支持我們的前線將士,才有辦法讓這個島嶼上的多數人一起順利渡過危機。 台灣加油!!!台灣人,加油!!!(本篇歡迎隨意分享,複製到line群組去避免更多人因為沒有完整了解狀況恐慌)
    7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新冠变种不必怕!我们可使用防疫茶预防! 【防疫茶】 配方為黃耆三錢、桂枝二錢、桑葉三錢、薄荷三錢、魚腥草三錢、生薑三錢、紅棗五枚(揑破)、甘草二錢。其功效為,益氣護衛、固表防疫。製作方法是,藥材置鍋中加入2000到3000mL的水,用大火煮沸,改小火熬煮約15分鐘即可熄火,濾出藥汁,當茶飲用。 新冠變異株Omicron來勢洶洶,各國陸續傳出有確診案例,台湾多位醫師也說有「山雨欲來」的感覺。三總中醫部主任黃怡嘉表示,觀察台灣經歷不同變異株,即使國外大流行,可能礙於人種、基因,感染力以及傳播力都會受到影響,台湾目前尚未有相關案例,面對Omicron,仍建議先提升自身免疫力,防範於未然。 新南非變異株B.1.1.529,已被正式命名為Omicron,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其列為高關注變異株,台湾的防疫策略也可能因此受其影響。台北醫學大學與衛福部聯合舉辦「2021年中藥本草文化節」,邀請民眾認識「民間英雄」清冠一號,介紹清冠一號對抗新冠肺炎的效果。 從武漢株、Alpha、Delta再到近二日引發全球關注的Omicron。黃怡嘉表示,國際大流行的變異株,在不同的人種或不同的基因之下,不一定會產生相同的感染力。舉例來說,今年年中,國外曾發表一項嚴重,不同血型的人感染新冠肺炎的比例不同,其中以A型感染的機率相對高,研究顯示,可能是A型人帶有不一樣的基因,導致相對容易被感染。 黃怡嘉表示,面對變異株國人不用過度恐慌,做好基本的防護措施,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現在正值秋冬之際,是病毒活性較強,提升自身的免疫力仍是必要的一件事。 黃怡嘉表示,很多人會誤將清冠一號當作「預防」罹患新冠肺炎的保養品,他強調,清冠一號濃度高,且是處方用藥,隨意亂用,對於腸胃道或是身體仍會有傷害。想要提升免疫力,可以使用「防疫茶」提升免疫力。不過,有自體免疫疾病者,如紅斑性狼瘡等,則不建議使用,過強的免疫力反而會引起免疫風暴。 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研發的「防疫茶」,配方為黃耆三錢、桂枝二錢、桑葉三錢、薄荷三錢、魚腥草三錢、生薑三錢、紅棗五枚(揑破)、甘草二錢。其功效為,益氣護衛、固表防疫。製作方法是,藥材置鍋中加入2000到3000mL的水,用大火煮沸,改小火熬煮約15分鐘即可熄火,濾出藥汁,當茶飲用。 黃怡嘉表示,中藥對抗新冠病毒的成效佳,如果以治療用的清冠一號來看,當初對抗武漢株的研究結果,平均7到9天,可以讓感染武漢株的確診患者,三採陰。今年5月中旬的疫情,目標是不讓患者進入重症,以三總的案例而言,近7成,有使用清冠一號的患者,可減低重症的機率。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很多人搞不清楚為什麼台灣蔡政府可以如此倒行逆施﹔想幹嘛就幹嘛﹔從2016年蔡政府上台到現在﹔其實蔡政府只做了一件事﹔花錢﹔ 第一步﹔把所有的公營企業全部納入囊中﹔第二步﹔把國民黨的黨營企業全部沒收﹔第三步﹔把所謂的國民黨賦水組織的錢也全部沒收﹔如復聯會﹔水利會﹔ 第四步﹔把所有政府採購全部納入口袋﹔如疫苗﹔黑心快篩﹔第五步﹔簽各種政府採購長約﹔三十年的天然氣採購﹔三十年的跪死人的風電採購﹔第六步﹔無中生有的各種前瞻計劃﹔鈔錢部署﹔第七步﹔跟美國採購各種爛武器﹔垃圾武器﹔以上七步﹔已經把台灣的財政弄到目前負債兩兆台幣。 民進黨為什麼要這麼做﹔第一個﹔當然是這些事情對他們有利﹔每一個人都可以賺得保保的﹔第二個﹔這是跟美國一起幹的事﹔美國需要台灣的錢﹔美國需要把台灣掏空﹔大家或許會問﹔把台灣掏空了有什麼好處﹔對台灣百姓當然沒有好處啊﹔但是對美國和民進黨好處可多多了﹔台灣現在還有非常多的人認為美國對台灣是有情有義的﹔所以台灣對現在的美國就是一塊肥肉﹔ 現在的美國正聯合蔡政府把台灣掏空﹔把台灣的錢全部轉移出去﹔最好能讓台灣獻下未來一百年都還不完的錢﹔而這些還不完的錢進了美國口袋﹔也進了蔡政府民進黨人的口袋﹔ 而台灣現在沒有人在乎正確的事情﹔思考對國家有益的決策﹔大家都在比爛﹔認真做事的人被罵成草包﹔花心砸碎的渣男被當成偶像﹔低俗下流的晚紅﹔ 被捧成英雄﹔抹黑造假的側翼粉專被視為寶臺尖兵﹔整個台灣彷彿是被嚇了服的迷幻之島﹔一步一步走向自我毀滅﹔全島瀰漫著百爛的施政﹔堵爛的自軸﹔噁爛的分贓﹔唬爛的自拍﹔唬爛的盲蟲﹔正是﹔唯君無德﹔唯官無品﹔唯事無格﹔唯一名無智的末代亡國之相﹔民進黨在亡軍肆虐﹔愚民永待﹔再也無能的情況之下﹔只會更 專制﹔更加快速的操控台灣﹔所以台灣的未來會如何發展呢﹔簡單預測如下 一﹔台灣通貨膨脹一定會惡化﹔政府不能用無止盡的舉債而期望財政穩定 第二﹔政府一定會加稅,貪婪的政客們一旦嘗到甜頭永遠不會知足 第三﹔社會的貧富差距會加速擴大 在一個不公不義的社會,富人只會加速剝削窮人 第四﹔台灣的經濟跟國際處境會更加孤立 所有的大內宣跟大外宣只能麻醉,不會有任何實質效益 第五﹔經濟會持續下滑﹔社會持續分裂﹔單一產業發展無法支撐﹔全民經濟、需求治安會持續敗壞 第六﹔有能力的年輕人會加快出走的腳步﹔年輕人用腳投票會加速台灣的社會老化 第七﹔台灣會成為美國的傀儡政權﹔台灣一味甜美﹔任其與其於求已成了美國準殖民國 第八﹔屆時中美中區攤牌﹔美國把台灣當成棋子﹔推向戰火,終會逼著中國出手引發兩岸衝突 第九﹔戰役後台灣滿目猖疑兩岸統一﹔中美博弈台灣引火自焚,最後成為最大輸家 中國大陸不是想要台灣嗎﹔一個欠債還不完﹔破敗不堪的台灣,你要不要﹔台灣的下場是什麼﹔經濟凋敝﹔民不聊生﹔美國將用台灣來跟中國灌取最大的利益 民進黨蔡政府﹔到時跟當年菲律賓馬可士一樣﹔會被美國政府接走﹔在國外逍遙自在 在這裡奉勸﹔現在跟著蔡政府起舞的這些人﹔最好在家裡準備好中國的五星旗﹔要不然就準備綠卡﹔買好機票﹔跟著蔡政府一起六號 美國絕對不會為了已經被蔡政府掏空了的台灣﹔付出任何一點點力量﹔相反的﹔當他獲得一個最大的利益時﹔他們會毫不猶豫的把你掏棄 中國的崛起﹔已經不是美國人能擋得住﹔現在一步一步走向自毀的台灣﹔歷史總是驚人的在重複中﹔台灣蔡政府正向馬可士學習中 這些預測﹔有些已經發生﹔有些現在進行式﹔有些還在醞釀當中﹔至於整個時辰﹔到底會走多久﹔預估不會太快﹔但是愚蠢的民進黨﹔跟他的支持者正在加快這個速度﹔是典型的飛蛾撲火 希望我的預測是錯的﹔民進黨會忽然轉性﹔台灣人民會忽然覺悟﹔只是在現實世界中﹔愚蠢往往很難被喚醒﹔只有被痛醒﹔這也是台灣人的宿命了
    3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一場不知道敵人在哪裡的戰爭》 從一開始,蔡英文政府對台灣防疫的定調就是「不作普篩,不封邊界。」所以防疫指揮中心所採取的策略就是:1、把新冠檢測的費用訂得非常高,以價制量。2、把戰線集中在防疫旅館,藉著自我隔離管理把病毒阻隔在外。 這其中最大的盲點就是:1、讓有症狀的人因為檢測又貴又麻煩,所以選擇了吃藥打針讓它自己好。2、自我隔離結束之後沒有做篩檢確認,所以許多沒有症狀或只有不明顯症狀的人得以進入社區。 這樣的結果造成一個問題,就是無症狀帶原者在各處流竄,而我們從來不知道病毒在哪裡。只是因為台灣人民良好的公衛習慣,所以至今都還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感染。 就新冠肺炎而言,絕大部分的染病者都是沒有症狀或是症狀輕微,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都會不治而癒。因此最大的風險族群是在於老年人或者免疫系統薄弱的慢性病患者。 台灣在這種被動防疫的政策之下,許多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即使死於新冠肺炎,因為不做篩檢,也不會以新冠死亡結案,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台灣新冠肺炎的死亡率遠低於其他鄰近國家。而且因為不做大量篩檢,台灣的確診人數也自然少的離奇。 基本上,這大概就是台灣引以為傲的防疫結果的真相。但是這一切,因為新冠病毒快速的變種以及新冠疫苗取得的落後,都將快速的改變。簡單說,台灣的防疫果效完全是靠運氣與人民的自我防護,跟陳時中和執政團隊一點關係也沒有。台灣現在面臨疫苗延遲開打與社區群聚感染,真正的挑戰才要剛剛開始。 蔡英文政府在防疫的整體策略上,至少犯了兩個致命的錯誤。 第一、以被動的防守取代主動的進擊。防疫指揮中心為了維持漂亮的數字堅持不做大量篩檢,以致於許多人飛到境外才被其他國家發現確診,形成了在境內作戰卻不知道敵人在哪裡的窘狀。最愚蠢的是對於高危險群的機師與空服人員,竟然在防守中放水,不但大幅縮短了自主隔離的時間,而且隔離的環境管理鬆散,毫無紀律可言。 第二、以政治取代專業的疫苗購買。疫苗原本就該是一個單純的醫療專業與市場經濟考量,無奈蔡政府總是以意識形態掛帥,意圖在疫苗的取得過程中獲得一些政治上與派系間的利益掛勾,造成了如今只能接收少量別人不要打而且快要過期的AZ疫苗。 影響所及,當其他國家都已經大規模施打疫苗,而且即將達到群體免疫的時候,台灣卻才開始爆發感染源不明的社區感染,而且距離全民大規模的疫苗接種還遙遙無期,這將是自疫情以來台灣所面臨最大的挑戰。 須知,運氣是一體兩面。美國著名的新聞記者與作家Hunter Thompson曾經說過:「Luck is a very thin wire between survival and disaster, and not many people can keep their balance on it. 」運氣之於生存與災難往往只是一線之隔,而幸運之神不可能每次都眷顧你。 從防疫一開始,陳時中部長就處處雙標,不管是在口罩、包機、入境、居家檢疫、自主管理、疫苗的購買、選舉的群眾聚集、疫情的消息揭露、防疫的透明度等等,陳總是按政黨考量,依顏色辦事。防疫一旦雙標,心存僥倖,必生破洞。只怕台灣正在把自己的運氣,消耗殆盡。 https://ewanged.wixsite.com/windycity/post/%E4%B8%80%E5%A0%B4%E4%B8%8D%E7%9F%A5%E9%81%93%E6%95%B5%E4%BA%BA%E5%9C%A8%E5%93%AA%E8%A3%A1%E7%9A%84%E6%88%B0%E7%88%AD 文章來自 FB封塵男子
    7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