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年前
大陆的EV现在横扫世界。我已经开两年Tesla Model 3了,对电动车市场很熟悉。这辆是上海产的Model 3,公知这些中国产的比美国产的质量高很多。产业链和工程师/工人素质差别。现在零件是95%当地中国供应。中国的BYD现在是唯一能和Tesla抗衡的EV公司。世界上最大的电池包公司排名一二的是中国的CATL和BYD。光CATL就霸占世界40%的市场。前阵子上海车展,德国汽车公司高管包机上百人过来,专门关注中国的EV产品。都怕死中国的EV进军世界。这是中国的光荣... I then said: 汽車工業原先掌握在德日手中、他們倆應該緊張,但是他們似乎並沒有什麼好辦法。 He replied: 豈止是緊張,是絕路了。日本政府和汽車業賭錯了,一路專攻請能源汽車,沒想到被BEV(battery EV)輾壓。現在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日本車毫無競爭力。連Toyota都出問題了。其它小點的場要開始走英國汽車業的路,倒閉和被收購。德國也是,龐大的ICE產業鏈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將被替代和成過時技術。對德國經濟是個巨大的打擊。德國的汽車業能不能活下來就要看中國幫不幫德國車業在中國保留市場額。中國的國際EV業崛起不像日本和韓國當年的崛起,從低端廉價車開始打市場。中國的EV一進來就是中端和高端產品開始,直接和那些知名大廠競爭。因為EV的性能特性,完全碾壓那些貴一倍的歐日車。從第三者和消費者的觀點看這些商業競爭,太有意思了。 中國電動車產業的成功可以說始於錢學森1992年的建議,說中國可以完全跳過ICE,彎道超車的直攻新能源汽車。之後國家啟動863計畫,全面佈局電動車產業鍊至今。非常有意思的看點是中國早期大量投資LFP電池技術,一個缺乏IP和因為蓄電密度低不被西方日本看好的鋰電池配方。而西方和日本主攻Ternary 鋰電池技術,通過IP基本阻止中國大幅度開發。現在市場發現Ternary電池雖然性能高但因為用各種稀有和昂貴金屬,量產困難無法滿足EV市場需求加貴,還有更容易起火。而中國大力推廣的LFP提升了性能,適合廉價大量生產,也是最安全的鋰電池(如BYD的Blade電池設計)完全可以滿足電動車的需求。現在連Tesla銷售最佳的RWD Model 3/Y都使用CATL產的LFP電池包。Elon甚至說到LFP是電動車的未來。真是風火輪流轉。 中国的EV预备通吃世界。日本的车业要死,韩国的还行,德国的也要吃瘪,都急着和中国厂家合作。都是中国863计划的部署结果。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6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僅供參考~電動車雖然是趨勢…但是逃生困難啊?! ■ 特斯拉火燒車事件 7月22日爆出藝人林志穎駕駛特斯拉自撞火燒車事件,當電動車發生事故時,鋰電池模組發生爆炸,火勢強烈很難撲滅,原因到底是什麼? 鋰電池中的鋰化學性質活躍,是易燃物質,一旦和空氣接觸就會跟空氣中的水,發生猛烈的化學反應,瞬間產生大量的氫氣,並釋放出熱能,極易引起燃燒和爆炸,但鋰電池正負極間有一層隔離膜,可以防止電池短路,加上電池平時都是密封的,正常使用的情況下是相當安全的。 如果發生意外嚴重碰撞使電池保護膜破裂,接觸空氣後爆炸燃燒,表面溫度甚至會高達400-500度,這是因為電池中的電解質著火,進而點燃更多電解質,使火勢難以被撲滅,甚至會釋放出有毒氣體。 今年6月加州有輛停在廢車場排定報廢的 Model S,突然自燃,滅火後又不斷復燃,消防隊最後只好就地挖一個坑,把車子放進去,灌滿水耗費約 1.7萬公升的水,才撲滅火勢。特斯拉的緊急回應指南也提到,若電池著火、高溫燃燒,必須使用大量的水冷卻電池,可能需要約 1.1萬公升的的水直接噴灑在電池上,且可能需要 24小時才能完全熄滅。 ■電動車的心臟 整台電動車零配件的成本組成,電池模組占比最高達 35%至 40%,而正極材料是電化學性能的決定性因素,攸關電池能量密度及安全性能,占電動車電池材料成本比重約30%到40%。 特斯拉原本使用三元鋰電池,2021年底特斯拉宣布全球標準車款改用磷酸鋰鐵電池(LFP),兩種電池到底有什麼差異呢? 其實主要差異的地方就是使用的正極材料不一樣,三元鋰電池的「三元」指的是包含鎳、鈷、錳或鎳、鈷、鋁3種金屬元素的聚合物, 三種元素的混合比例不同,影響電池成本與電化學性質。 磷酸鋰鐵作為正極材料電池跟三元電池相比,磷酸鋰鐵電池安全性高、循環壽命更長,理論壽命可達 7-8年,生產成本較低、但缺點是能量密度較低、重量較重,續航力較差,三元電池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較差、元素有毒、鈷、鎳等價格波動大、偏高、且礦藏量較有限。 ■兩種電池各有所長 2021年的磷酸鐵鋰電池產量佔中國動力電池總產量的57%,受特斯拉青睞押寶後,磷酸鋰鐵電池有機會進一步擴大市佔,根據路透社報導,有超過12家公司正考慮未來3年,在美國和歐洲成立磷酸鐵鋰電池及元件工廠。 三元電池技術也不斷提升,特斯拉新一代的 4680電池(新一代的三元電池) ,正極材料將會減少對鈷的用量,轉而提高鎳的比例,負極材料的選用上,也將推出矽基來取代石墨,與現行Model 3使用的2170電池相比體積大了2倍、電池容量提升5倍、續航力提高16%、輸出功率提升6倍,充電速度更快、製造成本為 2170的一半! 根據最新消息,Panasonic電池事業公司「Panasonic Energy」7月14日宣佈將在堪薩斯州興建EV電池新工廠,投資額40億美元(約5,500億日圓),預估最高將雇用約4,000名員工。表示 4680電池在技術面已獲得一定的成效,即將投入量產。 兩種電池各有優缺點,磷酸鋰鐵電安全性高、成本低適用於平價車款,三元電池能量密度高、續航力長、成本高,適用於高階車款,短期來看很難說誰取代誰!消費者在選購的時候,心中自有一把尺! ■電池相關廠商 鋰電池主要由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與隔離膜四材料所組成,台股相關廠商:正極材料:4739康普、4721美琪瑪、5227立凱、8038長園科。負極材料:1723榮碳、3691碩禾、6555榮碳。電解液:1303台塑、6509聚和。隔離膜:8215明基材。 鴻海砸 6.5億入股負極材料廠榮碳、砸 10億入股正極材料廠碩禾,預計將投入新台幣60億元,聚焦在磷酸鋰鐵電池芯,目標2024年第1季量產,產能超過1GWh。 台塑集團七月宣佈兩階段投入新台幣160億元,將在彰化興建磷酸鋰鐵電池芯廠,第一階段投60億元,預計2024年量產,規模 2.1GWh,第二階段投 100億元,2025興建2027量產,目標規模 2.9GWh。 未來不管電動車或者再生能源都需要龐大的儲能系統,其中以鋰電池占8成以上,為市場主流技術。2021年全球鋰電池需求量為303GWh,2030年將超越1200GWh,增至4倍以上,市場規模相當可觀。 據工研院統計,全球充電電池產值在去年達到近950億美元,今年可望突破千億美元,研調機構SNE更估算,去年電動車市場大爆發,交車量成長逾一倍,造成關鍵零組件-鋰電池明年起將供不應求,並一路持續到2030年,這樣的長線趨勢值得大家進一步研究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台灣不知道的上海車展跟大陸汽車 1 台灣對大陸現況的無知,已經到一種讓人欲哭無淚的地步。 剛剛結束的上海國際汽車展,就是一個例子。 2 台灣不知道,全球都把最新上市的車款,拿到上海展示。 總共有1200個車型在上海車展發布。 其中,新能源車型有271個。 3 不知道來自全球,包括豪車品牌。 各國汽車大廠高管,都聚攏在中國電動車前觀摩研究。 神情嚴肅,面露焦慮。 因為不論自主技術、設計能力、成本控管、配置等,大陸電動車,都讓各國深感壓力。 4 車展展出的比亞迪的豪華硬派越野SUV仰望U8。 不但豪華,更有多樣獨步技術。 比如自主開發的黑科技,如易四方混合動力、雲輦-P智能系統等。 可以原地掉頭、浮水脫困、、、。 5 0到100只要3.6秒,續航超過1000公里。 是全球第一款登頂沙漠珠峰的新能源車,技術能力輾壓一眾越級競爭者。 預售價109.8萬人民幣,收到的訂單已經破3萬輛。 比亞迪U9,不但是超跑,而且是新能源超跑。 0到100只要2秒,一樣一堆黑科技。 6 大眾集團包下兩架專機,把旗下大眾、奧迪跟保時捷董事會成員送到上海觀摩。 奔馳也是董事會成員來。CEO看完比亞迪展台以後,震撼到說不出話來。 寶馬董事會,成團來學習研究中國汽車。 7 台灣汽車市場,幾乎是外國品牌天下。 世界在看中國,台灣則早已脫節。 因為啊,得意洋洋的不准大陸汽車進口。 真的挺好笑,阿貓阿狗,各國汽車都可以進口。 只專心一件事,就是嚴禁大陸汽車進口。 說要保護台灣所謂的"國產汽車"。 可是,日本美國歐洲各國汽車都可以進口,也可以在台灣組裝,號稱”國產車",牢牢壟斷。 8 可是,大陸的汽車品牌,不但不准進口,也不准來台灣投資生產。 台灣無法想像,大陸的自主品牌,已經到怎樣的地步。 說到電動車,也只知道特斯拉。 喔,還有鴻海說要搞電動車平台。 9 不知道在大陸,電動車光是2022年一年,就賣出400萬輛。 特斯拉佔了大陸市場17%左右,其他幾乎都是國產自主品牌。 而中國乘用車出口,在2022年,已經是250萬輛,成為世界第三出口國,只差第二名的德國6萬輛。 10 最早爆紅的的微型電動車五菱宏光mini EV,低配是2萬8000人民幣,呆萌、價格親民。 類似的還有長安奔奔、吉利冰淇淋等等等等,品牌實在太多,寫不完。 上海車展展出的爆款純電動”海鷗”,上市價7萬3800,訂單火爆。 比亞迪秦DMi混動,9萬9800起。 10萬到50萬更有無數車型車款。 其他,造車新勢力,也各擁一片天。 也就是說,想買一輛電動車,價格區間從2萬多,到百萬,任君挑選。 11 大陸汽車市場,是全世界最內捲的市場。 自主品牌油車的價格,也大概都是台灣一般車價的一半。 大陸有真正的自有國產車。也有國際大廠的合資車。 12 一輛國產自主品牌小型SUV,從5萬多到7萬多人民幣,品質、配置遠超同等國際品牌。 而7萬人民幣。 7萬人民幣在台灣,只能買半輛車。更不要說是SUV了。 而10萬人民幣在大陸,有幾十種車可以讓你選。 從油車、混動到純電,隨你高興。 13 大陸的2輪電動車,從廉宜的1000多人民幣,到高端的幾萬人民幣都有,豐儉由人。 台灣油或是電動機車,當然也價格高昂。 大陸公車,基本都是電動的。 台灣的電動公車,就別提了。 網約車很久以前開始,就大都是電動車了。 台灣人現在很喜歡玩露營車、旅居房車,但台灣也沒辦法想像,大陸的房車,已經進化到怎樣的地步。 因為台灣就是不讓大陸各種汽車進口。 14 台灣的汽車零件廠,卻可以進口到大陸,跟著大陸汽車市場,狂吃紅利。 嚴凱泰生前,也曾經有納智捷在大陸短暫成功過。 可是,一般台灣人,根本不知道,沒聽過,也享受不到大陸汽車崛起的風起雲湧。 15 大陸汽車當然不是沒有隱憂。 技術跟研發的底子,是不是足夠? 各種關鍵捷點被卡脖子,也是長久存在的問題。 另外,美國會對華為下手,會抵制半導體。 現在眼看中國汽車崛起,美國會使出怎樣瘋狂的手段? 16 但是,台灣已經自己隔絕在大陸的努力、競爭,機會與未來之外。 真要站隊美國? 台灣社會好像以為,只要讓台商去賺大陸的錢就好,台灣內部可以充滿惡意的,把大陸隔絕在外。 17 隔絕大陸,吃虧的是台灣人自己。 但政客跟台商,可以吃隔絕的飯,可以賺壟斷的錢。 所以反中台獨,有大利益。 還可以兩頭裝好人。 所以,他們當然不願意台灣跟大陸,融合統一。 政媒商,多的是雙面人,雙頭蛇。 18 但是啊,台灣一邊賺一邊罵,也持續不了太久。 台灣的元氣,會逐步被自己的蠢,給消化殆盡。 怎樣是個頭? 19 看到上海車展,中國汽車雄起,喜悅激動。 台灣怎麼就不能,奮起與大陸一起努力? 我明知不能。 於是心塞。
    3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今天讓你們多讀一些........ " 特斯拉的秘密” 電動馬達和內燃機引擎都是古老的科技,但過去一百多年,人類選擇了內燃機搭配汽油作為主要的陸上運輸模式,一百多年的發展下來,引擎因此成為相當精密的產業,工業成熟度很高,但內燃機現在面臨Clayton Christensen說的「破壞性創新」,將被一個相對比較低等的科技,給徹底的破壞。 破壞性創新的特點是「低一點」的科技,因為生產成本的下降,而得以吃掉比較高科技的產品市場。內燃機加上油箱,就是汽油車的動力系統,而馬達加上電池,則是電動車的動力系統。內燃機引擎因為經過一個世紀以來的開發,已經沒有低成本的生產方式,而油箱基本上不佔任何生產成本,所以也沒有什麼成本下降的空間。但馬達加上電池,卻有很大的空間。馬達也許像引擎一樣古老,但大電量的電池,卻是「新科技」,一個不斷地還在更新進程的新科技。隨著電動車的需求增加,投入電池開發、生產的新創事業,不計其數,因為有利可圖,進而趨動更多人投入開發。 特斯拉的電池很貴,一開始的Roadster,因為技術不成熟,所以有提供客戶換電池的服務,要價一萬二千美金。現在的特斯拉,電池保固八年,所以幾乎都還沒有客人需要換電池。馬斯克說,再過幾年,電池模組大概可以賣5千到7千美金。這才約十年的工夫,價格就砍下這麼多,而且這個比較便宜的電池,壽命還比較長,充電比較快,安全性也比較高,而且容量還更大。而且電池的開發,不純只為電動車。除了電子產品需要鋰電池外,一旦鋰電池成本再降下來,家家戶戶都會裝上一顆大電池,離峰時充電,尖峰時放電,搭配綠色能源生產,電池會徹底改變家戶使用電力的方式。而更成熟的電池科技,又會回頭過來,降低電動車的成本。這個正向回饋的機制,不但內燃機產業沒有,連燃料電池也沒有。有人用的東西,才會有誘因開發更便宜的產品。 這個資本主義的精神,厲害到連天然資源的稀缺,都可以想辦法克服。原先鋰電池的量產,有一個大關卡是稀土金屬「鈷」的使用,電池裡,鈷的價值比鋰還高,但鈷的產量很少。馬斯克在今年有一場重頭秀,叫做「電池日Battery Day」,很多專家都預期,特斯拉將會發佈和中國廠家「寧德時代」的共同研發成果,不用鈷的電池。特斯拉真的達到不用,甚至只是少用,鈷元素,那電池成本的下降速度就更快,會更快拉平和內燃機車的成本差距。 彭博的一個報告估算,現在電動車的製造成本,大約有近四成是在電池身上,五年內,就會降到三成以內,到時電動車和內燃機的成本就會拉平。 而電池以外的差別,還有很多。舉例來說,電池馬達和引擎以外的傳動系統(drivetrain),原理也不盡相同。據估算,馬達大概只需20個部件,而內燃機要200個。而這十倍的用料差別,影響很多層面,因為差別不只在數目而已。內燃機就是進行不斷爆炸式的燃燒汽油,進油、進氣、點火、爆炸、排氣的循環不斷地進行,過程複雜且傷害零件,所以要潤滑、要過濾氣體,廢氣還要觸媒轉換,每一個零件,都有故障的可能。 2015年有一個調查,全美汽車維修的前十五項熱門,全部是濾網、火星塞、進氣、排氣系統的控制和感應器,只有一項是電動車可能有的,就是油箱蓋/充電插座蓋的替換,便宜地不得了的工序。為什麼特斯拉不用廣設維修點?因為電動車不用換機油、不用換進氣濾網,馬達也幾乎也不會壞。車子系統的基本差別,回頭過來,還會影響銷售方式。豐田需要銷售代理賣車,也需要這些代理維修車輛。而事實上,對很多代理來說,維修才是真正賺錢的部門。但特斯拉的車,很少需要進廠,所以也可以跳過這個中間人,只要開一個直營廠,就可以應付好幾個州的維修需求。 但20個部件和200個部件的差別,還不只於此。豐田的200個部件,也許就代表了200家上游,這200家上游做的生意,都是和內燃機有關的生意,也許有少許部件,是可以用在電動車,但大部份是不行的。也就是說,這200個上游,沒有任何的誘因,幫豐田快速轉進到電動車。豐田越快切換,他們就越早丟了生意。所以九百萬輛的商機,背後就是代表百萬、千萬人的生機,在豐田內外,都充滿了抵制開發電動車的既得利益。如果不是特斯拉的威脅迫在眉睫,這些既得利益,到死都不想開發電動車。 豐田及傳統汽車大廠卡死在內燃機,造成成本居高不下,還有一個設計思維上的巨大不同。 比較高級一點的車,會讓你客製一些配備,比如說比較先進的安全系統,但傳統車廠是你選定了,再加減就不容易,真要加裝,就要進廠大動手腳。但如果你訂特斯拉,有些功能是要加錢,但你日後要加也可以,付錢後就可以啟動。功能一直在那裡,只是特斯拉隱藏起來而已。 這道理在特斯拉和蘋果比較像,和豐田比較不像。特斯拉和蘋果其實都是電腦公司,只是他們生產的電腦,一個當手機用,一個當車子用。如果車子的設計,是繞著電腦轉,所有的功能,都連在這電腦,日後的軟體更新,不用連硬體一起動,就可以技術升級。蘋果手機可以一代又一代的更新作業系統而變得更強大,特斯拉也可以。對特斯拉來說,要多一個功能,就是把硬體連到車子的大腦,就可以由軟體來中央控制。但對繞著引擎運轉的豐田來說,多一個功能,簡單如多一個照相機,那就是要再多一個電腦,多一個介面連結,工程浩大而困難,而這個多出來的電腦晶片,很可能和其它系統,尤其是動力系統,完全沒有關係。 把硬體裝上電腦,要比把軟體裝上硬體困難多了。 日經曾把一台特斯拉拆開給豐田的工程師看。工程師看了,搖搖頭,在科技上,豐田至少落後特斯拉六年。特斯拉的系統,環繞著兩個大電腦晶片組,控制著所有的系統,動力、環境偵測、空調、驅動、娛樂系統等等,通通由這兩個大腦控制。而這兩個大腦,上面只有印著特斯拉的名字,不像豐田,通通是上游供應商的名字。也就是說,特斯拉開發並完全掌握這兩個大腦,從晶片設計到程式編寫,全都是自家搞的。也許晶片是讓台積電做的,但設計是特斯拉內部做的。 以電腦為核心的生產,還有一個內燃機沒有的效果,摩爾定律,即電晶體數目每兩年倍增的了不起矽谷定律。摩爾定律也許沒有之前那麼神了,但晶片越來越強大且便宜的趨勢還是在。特斯拉花最多的錢在電池和電腦上,而這兩個品項,又最受科技發展影響,成本隨年下降。請問豐田要怎麼競爭? 美日德各三大傳統車廠,會被洗牌洗掉一半以上,因為他們都受制於舊的生產方式,都擺脫不了內燃機的過往成功。以前矽谷專家喜歡說,這是一場戰爭,看是特斯拉先學會造車,還是傳統車廠先搞懂電動車。現在這場比賽結果已經出爐,特斯拉取得了勝利。不過我認為傳統車廠裡,還是會有幾家存活,豐田其實是機會最大的大廠之一,寶馬和賓士也許是另外的倖存者,但未來太複雜,沒有人知道。 所以回到股價的問題上。取得生產科技勝利的特斯拉,年銷九百萬輛不會只是夢。但如果年銷可達九百萬輛,可以有現在這個每股一千五百元的價值嗎?距離這個系列文章的開始,才幾天而已,特斯拉股票又漲了一成。這個股票,已經不是九百萬輛與否的問題,而是史上最大的多空交戰。有二百億美金的資金正在放空特斯拉,也同時有多頭推升特斯拉市值超過二千五百億,說實話,沒有人在談基本面了。 我是認為,長期來說,特斯拉成為一兆美金的公司,只是時間早晚,也就是說,一股五千美金,也不是問題。但現在買特斯拉,你能安安穩穩地抱到那一天嗎?你能在股價跌回兩百元一股,也不怕嗎?"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Michael 觀察👀 這幾天世界發生比俄烏衝突更嚴重的事:1)歐元和美元匯率1:1,接下來換不到一美元,英鎊逐漸接近美元。 2)日円創20年新低。 3)美國6月通膨9.1%,歐洲也是,其中波羅的海三小囯20% 一切都源於美國联合歐洲和日本制裁俄國和圍剿中國,結果: 1)英首相被黨內逼下台,很可能未來沒有大英帝國,只剩英格蘭。英國和我淵源極深,令我不勝唏噓。 2)日本🇯🇵極右軍國主義頭目安倍被刺身亡。向以出口導向的日本上半年首見入超,電器被韓國取代,半導體被台灣取代,汽車被中國取代,這個我們很喜歡去的國家沉淪了。 反觀被制裁圍剿的: 1)俄羅斯盧布大漲,取得了鳥克蘭四分之一的領土,而拱火的美、歐已生厭倦,烏克蘭已成北約下圍棋的棄子。 2)中國新能源汽車躍升全球笫一,特斯拉被大陸的比亞迪壓下去,反過來仰賴比亞迪的車用電池🔋。 3)美國聯合盟國圍剿華為,反逼華為和比亞迪合作,本來特斯拉的強項在智能汽車🚗,比亞迪只是電動汽車,注入華為之後耀升為新能源智能汽車,特斯垃一夕爆氣破輪。 全球化由美國主導幾十年,如今自己破壞,供應鍊中斷,毀了歐美經濟,卻造就了中國成為全球唯一擁有完整供應鍊的國家。 比亞迪的成功便在完整的供應鍊。全車所有協力廠商都在中國大陸。 這些年來凡是當美國小弟的都獲得一把槍往自己腦袋擊發,而美國大哥拜登也棄美國自己內部的腐朽於不顧,一個老人家全球奔波,找別人取暖。世界正在快速的大洗牌。 這就是世界的現況。 ~~Michael 觀察
    12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 ❀❀❀❀ ❀❀❀精挑細選❀❀❀ ❀❀❀❀ ♦♦♦♦♦♦♦♦♦ ♥≪≪不研究日本不知道日本人的厲害≫≫♥ <><><><><><><> 大家都以為日本這20年來經濟衰落, 大企業不是倒閉就出賣。 日本人節衣縮食? 日本人悶聲不響的個性把你胡弄了 ! 不到日本不知道日本人在幹什麼 ! 不研究日本不知道日本人的厲害 ! ……下面說的都是事實…… 1 ) . 日本人從不炫富,從來沒聽過日本首富是誰,也沒有什麼富豪排行榜。 2 ) . 中國人口是日本的10.9倍 ,日本的海外資產(9萬億美元)卻多於中國(7萬億)。 3 ) . 日本人拿諾貝爾獎一年一 個,中國到現在一共才兩個。 4 ) . 日本政府或民間從來不嘉獎企業成就成也好敗也好,都是悶聲不響的。 5 ) . 工廠自動化,偌大的麒麟啤酒廠車間只有兩個工人。 6 ) . 日本有百年老企業36000家,許多還是千年老店。 7 ) . 日本企業用於研發的基金超過55%,有些項目研發已研究了20幾年,還在繼續發。 ……那些把看家本領產品拱手買給中國的企業,看似經營不善。其實他們在汰舊換新,思路前瞻 ! 你看下列日本赫赫有名的企業在幹什麼 ? …… 1 ) . NEC(日本電器)是日本電 器,是日本電腦的鼻祖。第一台電腦的製造商。2011年突然放棄製造電腦 ,賣給中國聯想集團。原來他們看透了電腦的末路,改做先進的小型火箭與自動駕駛汽車。 2 ) . SONY(索尼)製造電視機的第一把手,也放棄了。原來它改做傳感器,已經佔有世界70%的市場了。 3 ) . TOSHIBA(東芝)也把白色 家電扔給中國「美的集團」, 原來他們已知道現在看電視的人一天逼一天少。不做 電視機改做自動化機械,還 插手農業。 4 ) . (富士通/松下/夏普)也不做手機了 ,改而研發互聯網宇宙檢測系通,以及全自動駕駛汽車。 5 ) . CANNON(佳能)看準照相機要被淘汰,美國的柯達倒閉,於是改做火箭與醫療設備。 6 ) . FUJI(富士膠捲)也看准膠捲沒前途,把它做膠捲的膜技術改為製造化妝品。 7 ) . TOYOTA(豐田)1992年就放棄電動汽車,改做氫氣車。因為電動汽車的充電器容易損壞,電池處理也會污染環境。乾淨的氫氣車,充氣三分鐘可以跑650公里。 8 ) . SOFTBANK (軟銀)幾乎買下全世界AI技術公司,壟斷全球市場了。 ……日本企業不大上市,本身資金雄厚。不用貸款不用籌資,京瓷公司老闆說 : 就算六年沒有利潤公司照樣活下去。 ……日本人的企業是不死百足蟲 五毒俱全 悶聲不響 。就算餓死的駱駝也比馬大,還可以死而復生 長生不老 ! 💓💓💓💓💓💓💓 ……你說日本人可怕不可怕? 💕💕💕💕💕💕💕
    2 人回報2 則回應5 年前
  • 一聲驚雷:輝能為避險赴法投資近兩千億 聯合報社論揭露輝能公司為避險赴法投資近兩千億,全文如下: 在固態電池領先群雄的輝能科技,近日宣布在法國投資五十二億歐元(一七四三億元台幣),興建供應電動車用電池的超級工廠,法國總統馬克宏並親赴當地宣布此消息。路透社報導,輝能執行長楊思枏說,董事會因為「政治因素」不想在台灣擴大太多產能,並說「我們不再是一家台灣公司」。此話如同一聲驚雷,引起全台震動。儘管輝能隨即澄清其原句是「我們不僅是一家台灣公司」,但它為避險而赴法投資,如照妖鏡般射穿了蔡政府抗中政策的不智。 位於桃園的輝能科技,許多人可能對它感到陌生,因為它並非股票上市公司,規模也不是太大。有趣的是,法國政府因欣賞其電池技術而極力提供優惠爭取它去設廠,馬克宏更親自歡迎;但在台灣,蔡政府相關官員,例如經濟部長王美花,均不曾造訪過這家公司。蔡政府力拚能源轉型,許多光電及風電公司因此風光無限;但對於極具淨零排碳技術的輝能,卻似乎從未眷顧。其中原因令人費解。 輝能最受矚目的產品是「固態鋰陶瓷電池」,以固態電解質取代液態電解液,克服鋰電池的不穩定性,即使撞擊、彎曲、切開電池,也不會產生火花爆炸,安全性極佳且充電效能優異。原本只是為資通產品或穿戴裝置而設計的電池,因技術卓越,而逐漸受到國外大企業及投資人青睞,因此進一步進軍最具潛力的電動車電池市場。二○二一年,輝能獲得三.二億美元的融資,背後資金來自丹豐資本、春華資本、軟銀中國基金等外資挹注;去年,又獲得賓士汽車母公司戴姆勒集團及南韓浦項制鐵的入股結盟。 路透社報導,楊思枏說「輝能不再是一家台灣公司」,顯有出入。「不再」與「不僅」,雖只一字之差,涵意卻如同天淵。事實上,輝能去年才宣布投資四十二億元擴建桃園的工廠,將建置全球首座1—2GWh的固態鋰陶瓷超級工廠。然而,桃園廠的四十二億元增資,比起在法國敦克爾克的一七四三億元投資,連後者的零頭都不到,根本是小巫見大巫。輝能選擇前往歐洲設廠,最主要的因素,正是蔡政府的抗中政策及美中兩強相爭,使得台海情勢變得極不穩定,台灣不再是令人安心的投資地點。 當政治形勢如此渾濁,主政者看起來又對經濟發展心不在焉,這正是令投資人感到不安的環境。這點,與股神巴菲特最近提出的警告:在中國威脅下,「台灣正成為危險的經商地方」,不謀而合。何況,輝能近幾年的資金,主要都得力於外國資本的相助。對這些外資企業或金主而言,當然不願自己的資金被投放在安全堪虞的地方,移往海外設廠自是更佳選擇。尤其,歐盟法令已要求二○三五年起禁售燃油車,但歐洲電動車工業發展遲緩,與當地缺乏電動車電池產業有很大關係。這次,法國極力爭取輝能前往設廠,無非是希望它能彌補電池供應鏈中這脆弱的一環,為歐洲電動車發展增添技術動力。 輝能的全球布局,或許不必稱為「出走」,畢竟它仍根留台灣並擴大產能。然而,蔡政府對輝能的重要性漠視於前,事後卻只能在輝能「是不是台灣公司」一語上不斷擦脂抹粉,徒然暴露了自己的心虛。試想,這幾年若不是民進黨把兩岸關係搞得如此緊繃,如果不是蔡政府自甘扮演美國抗中的馬前卒,輝能這筆近兩千億元投資也許就能落在台灣,為台灣書寫新的電池產業奇蹟。遺憾的是,蔡政府的短視和執拗,平白使台灣錯過了機會。 【啟示錄】 股神巴菲特為避險拋售台積電股票,輝能近兩千億元投資法國,亦有避險因素;此皆由於蔡政府的短視和執拗之故。 主計處公布今年第一季台灣經濟成長率為負三點○二%,創下二○○九年第二季以後、金融海嘯以來單季新低。 這種現象有利於國民黨選擇企業出身者迎戰醫師出身的台獨份子!
    1 人回報2 則回應1 年前
  • 🇯🇵您不暸解的日本~ 大家都以為日本這20年來經濟衰落,大企業不是倒閉就出賣,日本人節衣縮食? 日本人悶聲不響的個性把你胡弄了! 不到日本,不知道日本人在幹什麼?不研究日本不知道日本人的厲害⋯ 請看下面的事實: 1 .日本人從不炫富,從來沒聽過日本首富是誰,也沒有什麼富豪排行榜。 2. 中國人口是日本的13倍,日本的海外資產(9萬億美元)卻多於中國(7萬億)。 3.日本人拿諾貝爾獎平均一年一 個,中國到現在一共才兩個。 4.日本政府或民間從來不嘉獎企業成就,成也好敗也好,都是悶聲不響的。 5.工廠自動化,偌大的麒麟啤酒廠車間只有兩個工人。 6.日本有百年老企業36000家,許多還是千年老店。 7.日本企業用於研發的基金超過55%,有些項目研發已研究了20幾年,還在繼續研發。 那些把看家本領產品拱手賣給中國的企業,看似經營不善,其實他們在汰舊換新,思路前瞻! 你看下列日本赫赫有名的企業在幹什麼? 1.NEC(日本電器)是日本電器,是日本電腦的鼻祖,第一台電腦的製造商。 2011年突然放棄製造電腦,賣給中國聯想集團,原來他們看透了電腦的末路,改做先進的小型火箭與自動駕駛汽車。 2.SONY(新力)製造電視機的第一把手,也放棄了,原來它改做傳感器,已經佔有世界70%的市場了。 3.TOSHIBA(東芝)也把白色家電扔給中國“美的集團”,原來他們已知道現在看電視的人一天比一天少,不做電視機,改做自動化機械,還插手農業精緻化。 4.(富士通/松下/夏普)也不做手機了,改而研發互聯網,宇宙檢測系統以及全自動駕駛汽車。 5.CANNON(佳能)看準照相機要被淘汰,眼看美國的柯達倒閉,於是改做火箭與醫療設備。 6.FUJI(富士膠捲)也看準膠捲沒前途,把它做膠捲的「膜」技術用於製造化妝品。 7.TOYOTA(豐田)1992年就放棄電動汽車,改做氫氣車,因為電動汽車的充電器容易損壞,電池處理也會污染環境,乾淨的氫氣車,充氣三分鐘可以跑650公里。 8.SOFTBANK(日本軟銀)幾乎買下全世界AI技術公司,壟斷全球市場了。 日本企業不太上市,本身資金雄厚,不用貸款不用籌資,京瓷公司老闆說:就算六年沒有利潤,公司照樣活下去。 日本人的企業是不死百足蟲,五毒俱全,悶聲不響 。就算餓死的駱駝也比馬大,還可以死而復生,長生不老⋯ 你說日本人厲不厲害?可不可怕? 我們還敢天天喊「我是首富」,夜郎自大嗎? 原來味噌比黑咖啡更醒腦防癌、抗輻射! 【味噌的5大好處】 ①【可排出人體輻射】 近年日本醫學研究發現,味噌有助人體排除輻射。 ②【幫助醒腦】 早晨喝碗味噌湯比黑咖啡醒腦功效更好、更持久。 ③【改善酸性體質】 味噌屬「鹼性食物」,溫和沒有刺激性,可幫助改善酸性體質。 ④【抗老化】 味噌的「抗氧化功效是維生素E的50倍、維他命C的20倍」。 ⑤【降低罹癌風險】 常喝味噌湯的人,可減少癌細胞的產生,降低罹患癌症的機率。 誰最需要喝味噌湯? ■接受過放射治療的癌症病人 ■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者 ■常吸菸者 ■在空汙嚴重的環境工作或居住者 小提醒 ■ 味噌勿煮超過3分鐘 為保持發酵過味噌的活性益菌與好味道,湯先烹調好再加入味噌,不要再加熱煮超過3分鐘。
    12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您不暸解的日本⋯ 這20年來日本🇯🇵在幹什麼? 大家都以為日本這20年來經濟衰落,大企業不是倒閉就出賣。日本人節衣縮食? 日本人悶聲不響的個性把你胡弄了! 不到日本,不知道日本人在幹什麼?不研究日本不知道日本人的厲害⋯ 請看下面的事實: 1 .日本人從不炫富,從來沒聽過日本首富是誰。也沒有什麼富豪排行榜。 2. 中國人口是日本的13倍,日本的海外資產(9萬億美元)卻多於中國(7萬億)。 3.日本人拿諾貝爾獎平均一年一 個;中國到現在一共才兩個。 4.日本政府或民間從來不嘉獎企業成就;成也好敗也好,都是悶聲不響的。 5.工廠自動化,偌大的麒麟啤酒廠車間只有兩個工人。 6.日本有百年老企業36000家,許多還是千年老店。 7.日本企業用於研發的基金超過55%,有些項目研發已研究了20幾年,還在繼續研發。 那些把看家本領產品拱手賣給中國的企業,看似經營不善。其實他們在汰舊換新,思路前瞻! 你看下列日本赫赫有名的企業在幹什麼? 1.NEC(日本電器)是日本電 器,是日本電腦的鼻祖。第一台電腦的製造商。 2011年突然放棄製造電腦 ,賣給中國聯想集團;原來他們看透了電腦的末路,改做先進的小型火箭與自動駕駛汽車。 2.SONY(索尼)製造電視機的第一把手,也放棄了。原來它改做傳感器,已經佔有世界70%的市場了。 3.TOSHIBA(東芝)也把白色 家電扔給中國“美的集團”原來他們已知道現在看電視的人一天比一天少。不做電視機,改做自動化機械,還插手農業精緻化。 4.(富士通/松下/夏普)也不做手機了 ,改而研發互聯網,宇宙檢測系通。以及全自動駕駛汽車。 5.CANNON(佳能)看準照相機要被淘汰,眼看美國的柯達倒閉,於是改做火箭與醫療設備。 6.FUJI(富士膠捲)也看准膠捲沒前途,把它做膠捲的「膜」技術用於製造化妝品。 7.TOYOTA(豐田)1992年就放棄電動汽車,改做氫氣車。因為電動汽車的充電器容易損壞,電池處理也會污染環境。乾淨的氫氣車,充氣三分鐘可以 跑650公里。 8.SOFTBANK(日本軟銀)幾乎買下全世界AI技術公司,壟斷全球市場了。 日本企業不太上市,本身 資金雄厚。不用貸款不用籌資,京瓷公司老闆說: 就算六年沒有利潤公司照樣活下去。 日本人的企業是不死百足蟲,五毒俱全,悶聲不響 。就算餓死的駱駝也比馬大,還可以死而復生,長生不老⋯ 你說日本人厲不厲害?可不可怕? 我們還敢天天喊「我是首富」,夜郎自大嗎? 原來味噌比黑咖啡更醒腦防癌、抗輻射! 【味噌的5大好處】 ①【可排出人體輻射】 近年日本醫學研究發現,味噌有助人體排除輻射。 ②【幫助醒腦】 早晨喝碗味噌湯比黑咖啡醒腦功效更好、更持久。 ③【改善酸性體質】 味噌屬「鹼性食物」,溫和沒有刺激性,可幫助改善酸性體質。 ④【抗老化】 味噌的「抗氧化功效是維生素E的50倍、維他命C的20倍」。 ⑤【降低罹癌風險】 常喝味噌湯的人,可減少癌細胞的產生,降低罹患癌症的機率。 誰最需要喝味噌湯? ■接受過放射治療的癌症病人 ■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者 ■常吸菸者 ■在空汙嚴重的環境工作或居住者 小提醒 ■ 味噌勿煮超過3分鐘 為保持發酵過味噌的活性益菌與好味道,湯先烹調好再加入味噌,不要再加熱煮超過3分鐘。 轉載
    1 人回報3 則回應4 年前
  • 健康 娛樂 時尚 動漫 育兒 遊戲 3C 星座 兩性 美食 科技 歷史 休閑 搞笑 體育 汽車 家居 文化 科學 互聯網 科學探索 旅遊 職場 其他 傳媒 人文 彩票 其他 教育 社會 財經 國際 軍事 房產 時政 公益 民生 移民 精彩新聞 賓士新技術要逆天!加水就能跑800公里,如此「大腳」長見識了 全球華人資訊聯盟 2017-11-03 2017年可以說是國內新能源汽車爆發的一年,各個廠家都緊鑼密鼓的研發新能源車型以應對未來的市場需求,作為在國內知名度較大的豪華車,賓士、寶馬和奧迪這三家車企。賓士現在可以說以絕對優勢領先,並且賓士還宣布在2022年之前將旗下整個汽車產品線全部實現電動化,傳統燃油車型全面停產停售。 其實早在幾年前,賓士發售的一款Ener-G-Force概念車,就打破了老百姓對於新能源車的固有思想,這款車並不是用傳統的插電或者是太陽能去驅動,而是用水來轉化,並且續航里程可達800公里。 外觀方面,和賓士G比較相像,粗狂、肌肉感車身線條使得該車看上去霸氣十足。 前大燈組的光帶組成了G字母的樣式,層次感分明的中網格柵與前保險杠。 搭配20英寸的大腳,力量感十足。整體就是一個硬漢的表現。 這款車運用了名為「hydro-techconverter」的可再生資源轉換技術,車頂裝備蓄水池,將水轉化為氫燃料,兩塊電池組隱藏在車輛側裙的位置,可以通過燈光顏色來查看電池容量情況,車頂還配備了可360度旋轉的探測儀來掃描四周環境,從而自動改變懸掛阻尼。 距離2022年只有5年的時間,賓士在新能源領域不斷的創新,也證明了賓士的技術儲備,絕對有能力實現目標,看來自主品牌的吉利、長城、寶駿等車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喜歡這篇文章嗎?快分享吧! 留言評論 延伸閱讀 你見過加水就能跑的汽車嗎?續航高達800公里! 2017-11-08 12:30 加水就能跑的汽車終於問世,5塊錢能跑800公里,連電動汽車也慌了 2018-09-05 18:25 勞力士要「逆天」了嗎? 2016-02-15 00:00 怒江,你要逆天! 2018-07-24 20:29 西安出發3小時!這條800公里的環線打包了西北最逆天的美景! 2018-06-12 14:45 顏值逆天的賓士SUV,23萬元便可開走 2018-07-25 17:15 荷蘭養老體系這是要逆天? 2018-09-07 23:17 沒想到四大美女的死如此蹊蹺,長見識了! 2018-07-30 14:14 可卡犬跳高1.5米 精力過剩要逆天 2018-09-07 08:58 11速變速箱來了,要逆天? 2016-08-25 17:06 【爆笑】你是不是要逆天?小老弟... 2018-08-28 17:05 這道美食,簡直要逆天了 2018-08-14 18:19 電視牆要逆天,隱藏的、旋轉的、移動的 2016-05-17 09:07 最強子彈——貧鈾彈性能如此逆天,為什麼中國不用? 2015-08-19 14:02 開車不用加油啦,加水就可以,加滿后能行駛800公里! 2018-09-06 14:47 賓士E級 800公里真實車主用車體驗 2018-08-05 01:42 F9F「黑豹」戰鬥機!為什麼有如此逆天的戰鬥力? 2016-04-01 10:37 還在看凱美瑞邁騰?這車顏值逆天,一箱油能跑上千公里,明天上市 2018-08-28 22:24 隨《戰狼2》火的手機又有新動作,性能跑分逆天 2018-07-16 13:12 F-35A又要獲「逆天」新技術 能搶飛行員控制權防止墜機? 2018-08-16 18:55 ©2018 Q博士 All Rights Reserved.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轉PO 我們人民所看到的全是表面,政治人物下的大盤棋是我們看不到的。 現在原有的市場經濟分析,已經無法再用以往的模式分析了! 因為俄烏戰爭中,美國對俄羅斯的非理性的隨意扣押以及永久強佔俄羅斯資產,已經造成中國開始緊縮在美國的所有投資,甚至開始拋售資產,包括萬億的美元債券。也對在美國的投資踩剎車,所以我們才會看到不合常理的現象:寧德時代(世界第一大電動車電池生產廠家)宣佈取消50億美元在北美的設廠計劃。 整個世界格局在變,美國也用黑道式的手段施壓,要日本,韓國,台灣的IC廠到美國設廠,連設廠家數(共19家,台積電被指派6家),人員聘用,要生產何種規格 IC, 以及能販售給誰,美政府全面出手干預。現在所有IC廠全在頭痛,不去不行,去了死路一條。且一旦全在美國設廠,韓國,日本,台灣的安全就不會再是美國的“國家安全”。 況且生產成本比在台灣生產高五六倍,產能與良率都偏低。這也就是為什麼老太婆到韓國,他們的總統躲的遠遠的,很怕碰面,因為“美國晶片法案” 就是這位老太婆推動的。其實她這次美其名為畢業旅行,去的四個國家加台灣一個地區,全部都是全球生產IC的重鎮,總產能超過全球97%。 而她真正的來台最主要目的,是來逼台積電表態的。現在台積電一個頭四個大,可憐的是台灣人大部分在為老太婆叫好,卻不知道她是來掏空台灣,將台灣的鎮國神器給往挖去美國。等到哪天台積電在美國有六座工廠時,台灣是否被中國統一?就已經不再是美國的關切了! 黃紹華 寫於 2022/8/4
    10 人回報2 則回應2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