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2 人回報2 年前
陳明通護航林智堅讓學術蒙羞 

賀德芬教授:怎麼還有臉出來

https://youtu.be/oEVcAMG5RT8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4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我被總統告了❗】 🔥蔡英文總統(破壞)誠信價值 🔥蔡英文總統「假論文」台灣蒙羞 聽聽賀德芬教授怎麼說: 🤢踐踏法治 🤢罪大惡極 🤢共犯結構 🤢不當利益 🤢證據封鎖 😡假論文 😡不誠信 😡特權 😡詐欺 😡騙術 😡謊言 😡竊國 😡卑鄙 我們為何有🎗「亡國感」呢? 因為「總統」錯誤示範 🔸️破壞民主 🔸️破壞自由 🔸️破壞法治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477383969149783&id=2211328552421994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重磅新聞_蔡英文根本就沒有完成倫敦政經學院的博士論文 關於這個蔡英文論文門醜聞的另一個大破口,昨天賀德芬教授出庭台北行政訴訟時,提出了一核彈級的、蔡英文本人無可再狡辯的破案鐵證。 原來,蔡英文於1984年9月28日在「國立政治大學教師資格審查履歷表」上,親手所填的倫敦政經學院LSE的博士論文的英文題目會讓大家目瞪口呆。請大家詳細看看如附的履歷表(上面有我的加註),我想您一定會目瞪口呆,接著會對這一個世紀詐騙犯蔡英文感到悲哀與不恥。 在該履歷表上,蔡英文親自填的所謂「LSE博士論文題目」竟然是一個如下所列完全不同的題目: "Law of Subsidies, Dumping, and Market Safeguards." 蔡英文不是號稱在1984年3月14日獲頒倫敦大學LSE的法學博士嗎?但怎麽才經過半年又兩個星期後,在提交給政大的博士論文題目會產生突變,而與下列黑皮書與國圖版的題目迥然不同? “Unfair Trade Practices and Safeguard Actions." 賀德芬教授在台北行政法庭所揭露的這項重磅破案證據,是來自教育部今年(2021)6月2日函賀教授一份公文的附件。這一份重擊大騙子蔡英文的關鍵公文的發文字號是:臺教高(五)字第1100073559號。 這一份公文再度曝露,在1983-1984年間,蔡英文根本就沒有完成一本題目為“Unfair Trade Practices and Safeguard Actions”(「不公平貿易與安全機制」)。如果有的話,怎麽會在才剛拿到博士的第一年內,就在正式公文的文件裡填錯論文題目呢? 非常令人駭異!這一件重磅證據再次提醒大家,台灣內部有一個龐大的共犯結構,違法亂紀, 「他們」正在幫忙掩蓋蔡英文的詐騙犯行。不僅如此,在英國倫敦,也有一個共犯結構,罔顧學術倫理、法律尊嚴、以及道德正義,也同樣在護衛論文門。 本來我們不會這麽快在論文門的收官階段釋放這麽一個重磅破案證據,但行政法庭判決的逼近,讓我們提前引爆。還有重磅證據嗎?當然有。但單單賀老師拿到的這項公文文件,已足以洞開整個論文門的暗黑詐騙醜聞。 蔡英文,妳還有話說嗎? 邪不勝正,不要不信邪。不斷在說謊,自然會留下破口。這就是: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最後,感謝賀老師、彭老師、及台灣端正義人士的各種努力。
    13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薛子隨筆》台灣的高等教育與論文抄襲 作者/薛中鼎 2022-07-12 法國哲學家笛卡爾說:“很多問題,只要憑藉常識與邏輯,就能知道正確的答案”。台灣的情況更有趣,我發現的規律是:“台灣的事情,只要是往壞的地方想,就可以得到正確的答案”。 那年,我結束了在北京的工作,在朋友引介之下,在台灣某大學,任專職副教授。 我一直在企業界工作,不算是“正統學界”的人士,我也沒有所謂的 SSCI 期刊論文著作。我在企業界工作多年經驗,讓我認識到,管理學界的論文,與企業實務,根本是兩回事。 總之,我任職的學校,是所謂的“後段班”大學,與“跑抄公”林智堅獲得碩士學位的“中華大學”,是同一個級別。 我那幾年任教經驗,讓我充分認識到,台灣的大學教育,都在玩些什麽“鬼把戲”。 1.大學教育的演化 早年台灣的大學教育,各個學校的“分工特色”是很清晰的。 當時的台大,是綜合大學;中興大學是農業大學;成大是工科大學;政大是國民黨“中央政治幹部學校”的延續,是培養政治幹部的大學;師範大學,是爲了替台灣培養師資。 所謂的專科,是爲了培育“專職人才”。當時的臺北工專(現爲臺北科技大學),為台灣的製造業,培育了很多人才;而銘傳商專(現爲銘傳大學),爲台灣企業提供了,稱職的秘書行政助理人才。 這些專科大學的畢業生,都能學得一技在身,無需擔心就業問題。 兩蔣政府,規劃台灣未來發展,大陸的清華大學與交通大學,在台灣復校。當時的清華大學,具有國防任務,甚至要研發與核子彈有關的科技;交通大學,則以民生實業為目標,尤其致力於電子半導體科技。 清華與交大在新竹復校,配合當時的十大建設,南北高速公路、桃園機場、新竹科學園區、乃至於新竹的工業技術研究院、龍潭的中科院等。這些建設,都有清晰的連結性、總體性、與前瞻性。 當年的高等教育,既有個體分工,也有總體效益考慮,爲台灣的經濟與國防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兩蔣之後,李登輝主政,李遠哲掛帥,實行教改。教改的一個主要精神,就是强調人民有《受教權》。 實行教改之後,台灣廣設大學。據我所知,目前一共有 167家大學,可以授予大學學士學位。在台灣任何的地點,以十公里為半徑圈地,就一定可以圈到某家大學。台灣的大學密度,居世界第一。 大學太多了,各個大學的辦學特色與目標,只能以“渾沌不清”四個字來形容了。 更準確的説,台灣大多數的大學,其實都是“學生在混學位,老師在混薪水”。 2. 我的一些經驗 台灣教改,强調人民有《受教權》。主張每一個人,都有權利接受大學教育。 爲了幫助學生能讀大學,政府也訂定了“助學貸款”的辦法。學生只要拿到了學校的在學證明,就可以到台灣銀行,申請助學貸款。 因爲大學太多,學生進大學,變得極爲輕鬆。有人説,“七分進大學”,或是“大學錄取率,超過百分之一百”,都不是笑話。 我在任教授時,只要有個身份證,就可以進大學了。學生拿著身份證與學校給的在學證明,可以去辦助學貸款。隨隨便便混個四年,就拿到大學學位了。 一年貸款十萬元,四年畢業,共欠台灣銀行四十萬元。四十萬元貸款,換了張沒什麽價值的畢業證書。很多學生,到了三十幾歲,銀行助學貸款都還不清。最後也只有靠政府出面協商,“注銷銀行壞賬”,結案了事。 我在此說幾個,我親身經歷的故事: 2.1校長的教誨 某次學校期末考剛過,老師還沒有送出成績,學校召開了全校校務會議。全校老師都要參加,校務組會來點名。 校長苦口婆心的跟全體老師們説了一句話,我印象很深。 校長説: “各位老師,如果因爲你們出題不當,造成學生被當,你們一定要再給學生一次機會。” 校長是個好人,他有他的難處,我對他沒有任何不滿。我很清楚,如果老師把學生當了,對學生不好、對老師不好、對校長不好、對學校也不好。 造成學生被當,其實不是“出題不當”的問題。因爲不管我出什麽題目,結果不會不同,很多學生一樣答的很差。 所以不是“出題不當”的問題,而是“給分不當”的問題。 解決之道,就是不管學生如何答題,一概給高分就好。 我注意到,系上有位老師,給學生打的學期成績,大多是給了“一百分”的滿分。 學生“評鑑”老師,也同樣會給他高分。系裏給這位老師的“考績”,也挺好。 我想後來很多老師,都會走上這條路。 2.2 學生很忙的 我剛到學校任教,教的是“國際企業系”二技專職班的同學,也就是三年制專科畢業的,到大學再讀兩年,就可以得到大學的學位。 這班同學,大多已在就業。他們再回大學的目的,是要提升自己的學歷。他們的心態,與“跑抄公”林智堅,應該差不多。 我當時教的是畢業班。我想象,既然是“國際企業系”的畢業班,總該讀讀英文吧。於是我挑了一篇英文文章 “McDonald’s in Moscow”(探討麥當勞在莫斯科開店面臨的問題與應對),請學生閲讀,並且寫個報告。這篇文章不長,只有一頁。 過了兩天,教學組長打電話給我,要找我談話。我沒有想到的是,他告訴我,有學生打電話給教學組,說“他們很忙,老師給他們的課業壓力太大”,希望教學組長能幫忙反應。 既然學生强烈反應了,我也無話可説,撤回了我給的作業。 後來學校成立了“企管碩士班”,我再試了一次,拿出一篇英文文章,請他們讀讀看。我發現,英文文章的第一段句子,帶有複合子句的英文句型;外加兩三個生字,學生就無法消化了。 從此,我不再請大學生,或是研究生,閲讀英文文章。要求他們讀英文,太强人所難。 2.3學生的想法 我也會跟學生談談他們的想法。有次我問學生: “你們沒興趣上課,爲什麽要花這麽多錢,花這麽多時間,來讀大學?這張文憑,我看對你們,也不上幫什麽忙。” “老師,我知道這個文憑沒什麽價值,可是大家都有,我沒有更糟。現在連在機場推車的,都需要大學文憑。”學生說。 另一次在麥當勞,我跟學生聊天,問學生對學校的看法。學生的回答很直接。 “我到學校,就像是到麥當勞點套餐。我付錢,學校提供套餐。” “老師就像在櫃檯賣套餐的服務生?”我指著櫃檯問他。 “我是這樣想的。”學生説,似乎爲自己的直言,還略感靦腆。 我笑了笑,沒有再説什麽,明白了他們的想法。 還有一次,我看學生一上英文課,就趴在桌上睡覺,我就問他: “你爲什麽不努力一下,也許可以學到點東西?” “我從國中開始,就決定對英文完全放棄,再也不想學了。” “爲什麽要放棄?” “沒興趣,學也學不會。”學生理直氣壯的說。 2.4. 我的感想 我在學校任教,明白了一些事。我任職的學校, 最早的名稱是“某某工專”;後來升等了,叫做“某某科技學院”;後來又升等了,叫做“某某科技大學”。 早年報考的學生多,學校少,學生的相對程度還好。學校在不斷升等的同時,學生的水準,也在急速下墜。 到了後來,學生的程度,只能用“慘不忍睹”四個字來形容。一篇完整的文章,都寫不出來。英文大概只限於念念26個英文字母,其他的無法要求。 台灣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名稱越來越“好聽”,内涵越來越“糟粕”。外在的制服,穿的是越來越“漂亮”;内在的體質,卻是越來越羸弱。 系上經常開“系務會議”。“系務會議”永遠只有兩個重點。一是如何應對教育部的“大學評鑑”;一是如何得以順利“招生”。 教育部的“大學評鑑”極爲重要,評鑑甲等,學校可以獲得升等,學系可以擴大招生名額等。評鑑不好,可能會被迫“減招”,乃至於被迫“裁系”。 我任教數年,“系務會議”從來不曾討論過,如何真正做好教育工作。 爲了應付評鑑,系上經常造假,胡説八道。譬如畢業同學的就業率,平均薪資等,都是在隨意編寫,反正沒有人會去查核,也無法查核。 再舉例説,教育部鼓勵學校召開“國際會議”,並且可以申請經費補助。學校就請旅行社找了菲律賓的朋友,談談菲律賓的旅游景點,將有關文章匯編成冊,就算是“很成功”的召開了一場“國際會議”,可以向教育部請領經費了。 幾年下來,我對台灣的高等教育界,已是毫無敬意。最後,我決定不再跟著學校瞎耗,選擇辭職不幹。 我的大學任教經驗,已是十多年前了。近年來,少子化問題,比以前更爲嚴重。我相信台灣高等教育的問題,與我那個時候相比,今天只會更壞,不會更好。 我離開教職時,寫了兩句話明志: “願以牛勁開新頁,不把鷄肋度餘生” 3.談《跑抄公》林智堅事件 關於近日喧喧嚷嚷的《跑抄公》林智堅事件,我依據我自身的高教職業經驗,邏輯推理,加上多方面的觀察、了解與認知,我可以確定,事情發展,是符合一個簡單而準確的規律的。 這個規律如下: “台灣的這類問題,只要是往壞的地方去想,就可以得到正確的答案。” 所以,我對《跑抄公》事件的解讀是這樣的: 1)林智堅的碩士論文,其實不是“抄襲”,而是找他的助理“複製”加“剪貼”。他自己根本就沒有花時間,好好閲讀他的論文。論文口試,就像是在茶館泡茶聊天。所有的口試委員,都不是“外人”。林智堅相信,他這樣拿學位,風險很低。不會有人真正追查他的論文内容。就算有人追查,他可以運用他的政治關係,擺平問題。 2)所謂的中華大學與台大國發所,其實都是在“量販”學位。指導教授,也無非就是拿學校的學位,來做“交易”。其中規律是,我護航你拿學位,你要懂得“尊師重道”,要懂得適時做出回報。 主子照顧後輩,後輩要效忠主子,這是個很容易理解的雙邊關係。 3)整個系所,多少有點幫會的味道。只要是這個系所畢業的,就應該相互提携,親愛精誠,互助共榮。 4)系所的首腦,要負責打點好與政府高層的關係。譬如中華大學的首腦,是民進黨發言人,打點政府高層,得心應手。台大國法所的首腦,是塔綠班政府國安局長,負責全國國安。 首腦可以通天,學生自然恭順撫貼。一個人指導幾百個碩博士,隨意剪貼複製,就有如在高速公路順次開車,各個依時到站,通暢得很。而且前車與後車之間,如生產流水線,講究效益,一個接一個,不留空檔。 5)中國字“黨”者,“尚黑也”。換句話説,所謂的“黨”,就有“黑道”的含意。這次“跑抄公”被抓到了紕漏,黨主席、行政院長、國安局長,所謂的“一國三公”,通通跳出來,不問是非,就是要幫“跑抄公”護航,充分展現了這個黨的 “黑道本性”。塔綠班的精誠團結,令人佩服。 6)這個具有濃厚“黑道本性”的民進黨的護航策略,很清楚。可以分四項説明: 第一,移轉問題焦點,把“抄襲是非問題”,移轉為“政黨口水問題”。 第二,塔綠班的一國三公,總統、院長、國安局長、傾巢而出,以官大權威大的聲勢,集體為“跑超公”造勢護航,是採取了以“權”與“勢”,來壓制對手的策略。 第三,大力報導新的新聞,譬如安倍被刺的新聞,來稀釋掩蓋“跑抄公”林智堅欺世盜名,矇混學位的新聞。多來幾次,就沒事了。 第四,選舉在年底,民衆一般善忘,只要能撐過一陣,也就沒事了。譬如説萊豬進口案,當時塔綠班信誓旦旦,一定會追蹤萊豬的銷售通路走向。風潮過了,塔綠班也就安了。現在已如塔綠班所願,每個人都在悶聲不響的啃吃,來自於各個管道的萊豬,再也不聞異聲。 4.結論 法國哲學家笛卡爾說: “很多問題,只要憑藉常識與邏輯,就能知道正確的答案”。 台灣的情況更有趣,我發現的規律是: “台灣的事情,只要是往壞的地方想,就可以得到正確的答案”。 大家不妨注意檢驗一下,我的規律,是否正確。
    23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時論廣場》給權力的傲慢一次教訓(楊渡) 19:232023/12/19 即使是今年3月出版與管中閔合著的《大學的脊梁》一書,至今我心中有一個疑問:為什麼2018年管中閔當選校長的時候,民進黨會引起這麼大的反彈?台大校長也不過就是一個職務,一個大學校長能夠改變什麼呢?何況台大歷史悠久,從遴選校長到校園管理,都有制度性規範,校長的選舉過程幾乎是非常嚴格而難以被操控的。 可是一宣告管中閔當選之後,攻擊四起,從黨政軍到媒體,乃至於整個政府部門四大院,除了考試院之外,其他四院都出手圍剿。更誇張的是立法院民進黨黨鞭柯建銘直接說:管中閔如果不辭職,會「不死也半條命」。 4年多以後,最後的結局出來。當了4年校長的管中閔,只是幫台大做了一些改變,處理了林智堅、鄭文燦等的抄襲案。然而這一切根本也不是他能控制的,而是學校所成立的審查委員會認定。而我仍然沒有弄懂,為什麼管中閔這麼招他們恨? 出書後我重新思考整個過程,才漸漸明白問題出在管中閔的傲骨。他一生挺直脊梁,不願屈服。而2016年民進黨全面執政之後,蔡英文執掌的政府部門和民進黨控制的立法院幾乎橫行無阻。想要搞垮國民黨,就用「不當黨產」加以沒收,一個民間團體的財產可以被政府部門非經司法審判而沒收,簡直就是以公權力直接搶劫人民財產;還另立一個轉型正義委員會,重新立法,想怎麼幹就怎幹。這跟戒嚴時代全一模一樣。在這個過程中,國民黨毫無招架餘地。民間團體包括司法團體、人權團體、學術團體,全面噤聲。 而管中閔竟是那個突然冒出來,挺直脊梁不屈服的人。也就是這個不屈服的形象,使得民進黨非把他打垮不可。他們想,連國民黨都無力抵擋了,你一個學人還敢傲然挺立?簡直不知死活。 一旦管中閔倒了,辭職走人,以後還有誰敢站出來反抗?整個寒蟬效應形成了。不要說大學校長,所有的知識分子都為之噤聲。當年多少知識分子看到他被打成那個樣子因而心生恐懼,除非有綠營關係,誰也不敢再選校長了。幾年後台大校長再選,想邀請海外學人回台,再也沒有人願意,海外學人敬謝不敏地說:台大的事,太可怕了,饒了我吧! 這就是民進黨新黨國的建立,權力的傲慢。傲慢到所有人都怕了。 對付權力的傲慢只有一個辦法,說來真是悲哀,最後只有靠選票給他們教訓,才能讓他們學會謙卑。如果不是2018年九合一選舉讓民進黨大敗,決定盡速止血,才讓管中閔上台。否則最後會殺成什麼結果都很難講。 2020年民進黨再度執政後,權力的傲慢更肆無忌憚了。最可怕的不再只是一個校長,而是加劇新冠疫情的為害。他們毫無忌憚地阻擋外國疫苗進口,掩護高端疫苗,炒作股票。那種權力獨裁橫行的姿態,簡直到了天怒人怨。 令人無法忍受的是,當慈濟、佛光山等慈善團體主動要去國外買疫苗,他們還阻擋。那是何等的殘酷冷血!一邊是老百姓生病,每天上百人在死亡,苦苦期待疫苗;另外一邊是可以跟國外買到疫苗,只想快快救人的慈善團體;而蔡英文、賴清德、蘇貞昌、陳時中這些民進黨高官們,竟然擋在中間,硬是不讓疫苗進來救人。我當時寫過:「世界上有媽祖婆要救人,還要拜託你這個武則天同意的嗎?」 這就是當時台灣最大的悲劇:一個權力傲慢到不顧人民的死活,阻擋慈悲心,阻擋媽祖婆的政權,太不可原諒了!現實是,這樣權力的傲慢,如果沒有任何教訓,是不會回頭的。 如果繼續讓當年擋在門口的蔡英文、賴清德、蘇貞昌、陳時中們繼續執政,請問權力要傲慢到什麼時候?如果2024年還有一絲絲的慈悲善念,人民如果還有一點自主的意志,至少要給權力的傲慢一次教訓! (作者為作家)
    1 人回報1 則回應9 個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