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的南陽街從70年代開始 就被稱作是補習街 承載著多數人的求學記憶 這條街上的40號3樓 在49年前 曾是一家普通的豆漿店 沒人能想到 這裡就是牽動全球 產值破兆的半導體帝國騎士店 因為當時的台灣風雨飄搖 1970年代初起 退出聯合國與石油危機 這兩大事件重擊台灣 不安的氛圍 瀰漫著這座島嶼的每個角落 台灣 如同被遺棄的孤兒 在世界沒了話語權 當時只靠勞力密集的錢 才能把台北市建成 一座全球首都 在1970年代初 台北市成立後 沒了話語權 當時只靠勞力密集的 輕工業與加工出口業 顯然早已行不通 當時推動的十大建設 則是聚焦重工業和交通建設 短期內雖然帶來就業機會 但台灣 一座在國際外交上 孤立無援的島嶼 明天該何去何從 無人知曉 但岸礁總能激起美麗的浪花 1974年2月7號 剛過完農曆新年 一個寒冷的早晨 出現了改變的契機 七個人坐在了 南陽街的小星星豆漿店裡 商討國家大事 分別是當時的經濟部長孫運璿 交通部長高玉樹 行政院秘書長費華 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兆政 電信總局局長方賢齊 交通部電信研究所所長 康寶黃和顧問潘文淵 這七人 只用一頓不到四百元的 燒餅油條豆漿早餐 確立了台灣 往集體電路半導體發展的計畫 潘文淵先生呢 他就是在台灣 大概進行了兩個禮拜左右的 這個試 這個去看 去調查 然後看看這個台灣的 這個電子產業 能夠有什麼樣的發展 那在這個小星星豆漿店裡面 他就提出了他的報告 他就講說 台灣現在呢 這個已經應該要從人力密集 走到這個技術密集的產業上面 因為如果一直還是 這個勞力密集的話 那你很快會被這個 東南亞的這些國家所超越 那到底要發展什麼技術呢 他就跟大家建議了 就是這個IC產業 所以這個孫玉璇先生 他就是覺得很不錯 那他就問他說 那這個技術呢 如果要在我們台灣生根的話 需要多少時間 那潘永元先生就跟他說 需要四年的時間 好 那這樣子的話 要需要多少錢呢 那潘永元先生又說了就是說 他比了一個手指頭 就是一千萬美金 那一千萬美金呢 其實對台灣來說 是很大的一個數目 在那個時候 差不多是四億台幣 內外壓力交迫下 台灣集體的焦慮和失落 反而讓自由小島 有了脫台換骨的機會 用四百元的早餐 決定四億元的計畫 這一筆台灣有史以來 最划算的國家級投資 在當時看來 卻是場極大的賭注 因為當時台灣 平均的國民所得 才四百美元 還在靠加工聖誕燈賺錢 但日本跟韓國 早已進軍半導體 美資源的台灣 所有的一切得從零開始 1976年 工研院派出十九個人 赴美國無線電公司RCA訓練 而這十九個人 正式點燃了台灣第一個 科技兆元產業的火把 高科技做什麼呢 所以大家研究了半天 最後才決定 做這個現在的這個 就是叫做CMAS技術 那後來才決定 我們由台灣 這個工研院這個電子所 去RCA買技術 政府的規劃 在最後你要民間 還是要賺錢才行 不然的話 弄了半天也是浪費 這句話點出重點 1973那一年成立的工研院 徹底翻轉過去科技人的定義 讓以往純研究 寫論文的學者腦袋 瞬間開了竅 資本主義進場 就此獲利這件事 讓冰冷的城市馬 瞬間熱血沸騰 驅動台灣加速轉股 此篇相同回報者之文章列表

Order By:

54 articles

Next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