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今日台語~零散錢與銀角仔! 大航海時代歐洲採自美洲的銀塊傳至廣東當貿易準通貨,時稱「元寶」,每錠36克。 清朝時銀、銅幣並行,1889年單位「元」被引入,與當時的墨西哥披索等價,並細分為10角,100分和1000文。1元相當於7錢2分(或0.72兩)銀。 1903年起清政府開始發行自己的銀元;以元為單位的紙鈔也從1890年代起由諸多地方銀行、私人錢莊及清政府的中國通商銀行和大清戶部銀行發行。 由於發行系統複雜又乏科學性,加上資訊和知識不足,以及社會動盪、通貨膨脹,致常造成買賣混亂或不便。 異於西方的是,當時明清的白銀是採重量計算,而非制式銀幣,因而一個銀錠可任意大小,為了符合交易價值只得切割使用,於是產生了碎銀,閩台稱之「銀角」。 銀銅幣普及後,不足「元」單位的小額銀銅幣遂跟著稱「銀角仔」。 至於非大鈔或未盤數過的各類零鈔散票,則稱「零散」(lân-san)的或零散錢。 此外,面對實力或能力不比自己高強的對手挑戰較勁時,通常會藐視性地貶稱其為「零散的」! #零散錢 #銀角仔 ※圖:明清時代的銀角(分享自網路) 此篇相同回報者之文章列表

Order By:

20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