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3 年前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研究發現:每周吃魚及喝茶4次以上 失智風險減半 用LINE傳送+ 2019-02-19 11:10聯合報 記者羅真╱即時報導 有研究發現,長期喝茶、吃魚,似乎能降低失智風險。聯合報系資料照 有研究發現,長期喝茶、吃魚,似乎能降低失智風險。聯合報系資料照 有研究發現,長期喝茶、吃魚,似乎能降低失智風險。中央研究院、國家衛生研究院與陽明大學長達11年的追蹤顯示,每周攝取魚、茶葉4次以上者,失智風險能大幅減半。 研究團隊分析國人營養攝取與疾病資料,發現常攝取植物類食物、植物類飲品、乳製品、海鮮與魚類這樣搭配的飲食型態的長者,認知功能程度較佳;魚與茶葉的保護作用尤為顯著。 研究團隊以台灣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NAHSIT)資料為基礎,藉此進行一份橫斷面研究與一份長期性的縱貫研究。在橫斷面研究中,研究團隊檢視2014至2016年間的NAHSIT資料,分析裏頭1245名65歲以上長者的膳食攝取與認知功能測驗分數。 這群人當中有16.7%有輕度認知障礙(MCI),研究團隊校正年齡、吸菸習慣、健康狀況等影響因子後發現,越常攝取水果、堅果種子、全穀物、麥片、咖啡、乳製品、海鮮與魚類的男女,發生輕度認知障礙的風險越低。對女性有幫助的食物還有茶葉、雞蛋、蔬菜與大豆製品,攝取越多者的罹病率越低。 長期而言的情況類似。在縱貫研究方面,研究團隊採1999至2000年的NAHSIT資料,檢視裏頭1436名原來沒有失智症的長者的飲食型態,再進一步透過健保資料庫追蹤至2012年,看看這群人罹患失智症的情形。 分析發現,這群人當中有19.53‰罹患失智症,但較常採取上述飲食模式的長者罹病率較低,尤其經常吃魚、喝茶者最顯著。一周內喝茶少於1次者的罹病率是21.7‰,一周喝茶超過4次者則為14‰;一周吃魚少於1次者的罹病率是25.7‰,一周吃魚超過4次者則為17‰;一周喝茶與吃魚都不到1次者的罹病率是24.1‰,若一周內喝茶與吃魚雙雙超過4次,罹患失智症的比率降為12‰,降幅超過一半。 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潘文涵說明,動物實驗顯示,身體處於發炎狀態易使β類澱粉蛋白沈積,導致腦神經元受損,提高阿茲海默症的發生風險,而魚類富含的omega-3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各種彩色蔬果富含的植化素能抗發炎;綠茶中所含的兒茶素能穿越血腦屏障,進而把抗氧化的作用帶給腦細胞;雞蛋與乳製品含有豐富的維他命B群,能使人免於缺乏時血漿的同半胱胺酸濃度升高帶來的神經毒性。 魚、茶葉的攝取頻率與失智風險。資料來源/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潘文涵 魚、茶葉的攝取頻率與失智風險。資料來源/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潘文涵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來看到多喝茶居然能夠滅新冠嗎? 日本耐量研究發現,把新冠病毒跟茶水混合,一分鐘之後,90%的病毒都會被消滅。 10分鐘之後,滅菌效果幾乎達到百分之百。 京都研究也發現,茶中的茶兒素可以降低新冠病毒的活性。 喝茶時含在嘴裡10秒鐘,更可以降低飛沫傳播的風險。 新冠病毒讓人避之唯恐不及,但日本耐量研究發現,若把新冠病毒和茶水混合, 一分鐘後,90%的新冠病毒都會被殺滅,再放久一點,效果更好。 京都大學也有研究,若把帶有新冠病毒的唾液加入綠茶,只要10秒鐘,病毒傳染力就會被殺光,剩不到1%。 喝茶有助於抗毒,但到底該怎麼喝? 專家說不要急著吞下去,先含一下,讓茶水浸泡兩頰口腔內側以及舌頭下方,至少含住10秒鐘再吞下去,抗毒效果最好。 研究團隊指出,這是因為茶中的兒茶素能有效降低新冠病毒的傳染力,所以喝什麼茶也有學問。 綠茶由於未發酵兒茶素最多,烏龍茶等兒茶素只有綠茶的三分之一。 再來是紅茶,最後是普爾茶,越發酵最多,兒茶素都被氧化掉,所以就抗毒效果來看,綠茶最有效。 記者綜合報導。
    25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已有愈來愈多研究指證,喝茶不僅不會骨鬆,長期規律地喝反而能降低日後骨折風險。 澳洲西澳大學一項針對75歲銀髮族的研究發現,每天喝3杯紅茶,日後嚴重骨折的機率降低34%,而髖骨骨折的機率更減少了42%。 日本大阪大學的動物實驗也支持這項立論。人體的骨骼分為製造骨骼的「成骨細胞」和破壞骨骼的「破骨細胞」,兩者需平衡運作才能形成健康的骨骼;當破骨細胞太多時,骨骼密度便會降低,也較容易產生骨質疏鬆。研究者發現,紅茶中的茶黃素能減少破骨細胞產生,進而使成骨細胞製造骨骼,讓骨骼密度逐漸恢復正常。 除了茶黃素這類黃酮素有助增加骨質密度,研究人員認為,茶葉中許多物質都可能有所貢獻,例如植物性雌激素也有助增加骨密度、氟化物能降低骨折率、多酚類(Polyphenols)、茶單寧(Tea tannins)也都可能影響骨質代謝。 台灣的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調查則顯示,不論紅茶、綠茶、烏龍茶似乎都有幫助,重點是要有長期、持續地飲茶習慣。這項流行病學研究觀察到,長期喝茶6~10年的人,骨質密度明顯高於無喝茶習慣的,腰椎骨提升3.2%,髖骨則是2.3%;10年以上的更是顯著,全身骨質提高2.1%,腰椎骨4.3%,髖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且進一步分析表明,較低的癌症風險是由於患者所吸收的咖啡因造成的,而不是咖啡的其他成分的量。 3、咖啡降低肝癌發病風險 義大利米蘭大學臨床科學與公共衛生部、米蘭 Mario Negri藥理研究所的研究學者曾在《臨床胃腸病學與肝病學》雜誌上發表報告稱,攝入任何種類的咖啡可能使肝細胞癌(HCC)風險降低達50%(降低幅度取決於攝入量)。 這項報告檢查了1996年-2012年間進行的16項研究,總計3153個案例。研究者表示,咖啡預防肝癌的積極作用可能要歸功於咖啡被人熟知的預防糖尿病的功效,而糖尿病則是導致肝癌的因素之一;還有另一種可能是咖啡能預防肝硬化,對肝臟中的酶起到有益效果。 但也有可能因為已經得了肝細胞癌的患者普遍避免飲用咖啡而影響了統計的結果,所以,不能確定咖啡因在預防肝癌中是否發揮了額外作用。 4、咖啡降低黑色素瘤發病風險 2015年1月20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上的研究表明,每天喝超過四杯咖啡,可以在十年里降低20%的皮膚癌風險。 這項研究全面觀察了44.7萬名受試者,涉及124項食品問卷調查,受試者的年齡在50至71歲,在研究開始的時候均未患有癌症。在長達十多年的研究過程中,有2900多名受試者患上了惡性黑色素瘤,1900多名受試者患上了另一種皮膚癌:原位黑色素瘤。 排除年齡、飲食、家族史等因素,只考慮含咖啡因的咖啡與黑色素瘤之間的關係,每天超過四杯咖啡,可以在十年里降低20%的皮膚癌風險。 從理論上來說,咖啡中的各種成分被證實能影響相當數量的分子路徑,而這些路徑能夠降低與紫外線相關的皮膚癌的風險。但如此以人類為試驗對象進行的大樣本研究還是很有說服力的。 喝咖啡可以抑制腫瘤的生長(圖片來源:pixabay) 5、咖啡能抑制乳腺癌生長 英國Lund大學的Skane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雜誌上發表研究結果稱,對於被診斷出患有乳腺癌並且應用他莫昔芬進行治療的女性,喝咖啡可以抑制腫瘤的生長,減少複發風險。 這項研究針對瑞典1090名診斷為原發侵襲性乳腺癌的患者,主要評估兩種通常產生在瑞典咖啡中的物質:咖啡因和咖啡酸與腫瘤特徵和無病生存期之間的關係。 研究結果顯示,接受他莫昔芬治療的至少500名婦女中,每天至少喝兩杯咖啡的婦女乳腺癌複發風險,是喝兩杯以下或不喝咖啡的婦女的一半,且腫瘤體積較小、發生激素依賴性腫瘤的比例較低。 研究者認為,咖啡因和咖啡酸能導致細胞周期進展受阻和增強細胞死亡,加強他莫昔芬治療的效果。 6、咖啡降低頭頸癌發病風險 日本愛知縣癌症中心針對頭頸癌的調查發現,每天喝3杯以上咖啡的人,頭頸癌發病風險比喝不到一杯的人低了約40%。 從降低死亡風險,到降低某些癌症和糖尿病的風險,再到降低抑鬱和帕金森病風險。咖啡似乎已經成了醫學的「寵兒」。 但關於咖啡的問題,似乎永遠沒有確切的答案,儘管大部分研究都表明,對大多數人而言,咖啡的好處大過壞處,但沒有研究者願意給出「請盡情飲用咖啡」的暗示。 最保守的說法還是:如果你是一個愛喝咖啡的人,並且正在接受一些癌症的治療,那就不要停止喝。沒有喝咖啡習慣的健康人群,不妨從現在開始培養喝咖啡的習慣。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你準備染髮了嗎?(moon grin)美國在2020年有兩篇關於染髮劑的大型的研究報告: (star)哈佛大學追蹤117,000位護士,長達36年,發現頻繁使用永久性染髮劑(指染髮累積超過200次,或每五到八周就使用染髮劑),會增加乳癌及卵巢癌的風險將近30 %!使用黑色或深色的染髮劑,會增加惡性淋巴癌的風險3-6倍(300-600%的意思) (star)美國國家環境醫學研究院追蹤46,000多位家族中姊妹有乳癌的健康婦女,長達八年,發現頻繁使用永久性染髮劑(指每五到八周就使用染髮劑),會增加乳癌的風險30到60%,尤其是黑人。 (fourleafclover)衛生署每年的癌症統計報告,發現台灣的女性的乳癌逐年上升,奉勸各位愛美的女士,真是要慎選染髮劑!要盡量遠離二劑混合式的永久性染髮劑!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一周食用2次香菇,降低50%認知功能障礙罹患率。華人餐桌上常見的香菇去年大放異采。新加坡國立大學一篇刊登在《阿茲海默症期刊》(JournalofAlzheimer's Disease )的研究報告顯示,年長者如果一周攝取一定分量的菇類,得到“轻度認知功能障礙”( MCI)的機率可大幅減少50%。因為MCl患者得到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較高;所以若能大幅減少得到MCI的機率,就能有效防治阿兹海默症。 新加坡大學的研究對象為663位60歲以上的華人,研究團隊追蹤他們2011- 2017年間的飲食和生活型態。結果顯示,每周食用1~2份、約300公克左右的菇類,得到MCI的風險會減少43%~52%,效果非常顯著。研究發現有6種菇類能防治MCI包括金針菇、秀珍菇、香菇、白蘑菇與乾磨菇、罐頭磨菇,而且可能不只這6種,推測其他種類的菇類也有同樣功效。 香菇降低膽固醇與高半胱胺酸,有效防治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系統供給全身營養,重要性不言可喻,但現代人各種不健康的生活習慣與作息使血管硬化、堵塞,導致大量心血管疾病。影響動脈健康的因素很多,近年研究發現”高半胱胺酸“可能與動脈的硬化有關;而香菇中的成分可以減少高半胺酸濃度。日本靜岡大學農學部應用生物化學科食品營養化學教授杉山公男表示,香菇有2個好處能維持心管的健康:香姑中的「香菇嘌呤」能夠減少血液中的高半光胺酸,降低高半胺酸對血管的危害。杉山公男曾進行一項動物實驗,他讓小鼠攝取含有D-香菇嘌呤的餌食,結果發現2小時後者鼠血液中的高半胱胺酸濃度幾乎减少一半!※隨著年紀增長,或飲食生活不正常,血液中的高半胱胺酸就可能會增加,高半胱胺酸若濃度過高,就可能傷害血管壁,引起動脈硬化、腦梗塞心肌梗塞等 疾病。膽固醇會附著在血管壁上造成動脈硬化,而香菇能降低膽固醇,利於血管健康。 日本研究:每周吃3欠香菇,減少17%攝護腺癌發生率。衛福部統計,攝護腺癌在國人十大癌症中居第6名,患者以60歲以上高齡男性為主二每年約有1200人死於攝護腺癌。是男性一大殺手。日本研究表示,若想預防攝護腺癌↓吃香菇或許是個很不錯的方法。去年9月國際期刊《Cancer》(癌症)刊出一篇研究指出:吃香菇與中老年人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呈現負關聯性。這篇研究來自長壽大國日本,日本寓城縣及大阪府針對40~ 79歲的族群進行中位數13年的長期追蹤,研究香菇攝取量與攝護腺癌發生率之間的關條,結果顯示,相比於平均每周吃香菇次數少於1次的人,關條,結果顯示,相比於平均每周吃香菇次數少於1次的人一周吃1~2次香菇的人,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減少8%。-周吃3次以上的人,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減少17%。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老人家天天補充維生素D,當心反而有害健康!國衛院今(29)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打破一般人認為「補D」可保護失智症的印象,經動物實驗及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發現只要一年吃活性維生素D超過146天、即每周超過3天,符合高劑量條件,反而恐加劇失智症,恐加劇大腦的病變以及智能退化。不過,研究團隊強調,民眾勿恐慌,維生素D對小孩及年輕人,仍是絕對的正向,可以幫助發育及骨質。 國衛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研究員莊志立的團隊是利用阿茲海默症小鼠的動物實驗,結果發現阿茲海默症小鼠補充維生素D反而加劇大腦的病變以及智能退化;進一步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也驗證65歲以上的年長者長期服用維生素D發生失智症的風險是未服用者的1.8倍;而失智症患者長期服用維生素D死亡風險增加2.17倍。研究結果完全顛覆目前大眾對維生素D的健康形象;成果也已於2021及2022年分別發表於老化醫學領域知名學術期刊《Aging Cell》。 莊志立表示,維生素D發現已經超過百年,有益於兒童早期骨骼發育及大腦智能缺陷,是佝僂症的救星,一直被認為有益人體骨骼跟大腦的健康,也有神經保護作用,尤其老化過程跟失智症患者過去被發現普遍缺乏維生素D,因此「缺乏就要補充」的概念一直被一般人所接受,根深柢固,但其中的因果關係,其實過去並沒有好好被釐清。 莊志立指出,研究團隊利用小鼠動物實驗發現,在維生素D充足的飼養條件下,阿茲海默症小鼠血液中維生素D的量明顯較野生型小鼠低下,然而在阿茲海默症病人及小鼠大腦中的維生素D受體蛋白量不減反增,且表現位置與大腦造成神經病變的類澱粉老年斑重疊,顯示維生素D在細胞內的作用機制,已在阿茲海默症的病程中明顯改變了,阿茲海默症才是造成維生素D低下的原因,維生素D受體蛋白竟然可以在缺乏維生素D的情況下增加表現量,並且參與神經病變,「很有可能是疾病造成缺乏,而非缺乏造成疾病」,顛覆過去「缺乏就要補充」的概念。 研究團隊更進一步發現,莊志立指出,維生素D受體蛋白正常會進入細胞核進行神經保護的基因轉錄工作,「走好路」、「做好事」,然而在阿茲海默症小鼠大腦中,卻會走向另一條「壞路」,維生素D受體蛋白會在細胞質中與腫瘤抑制蛋白p53結合,並藉此促進神經細胞凋亡,反而壞事。 影響所及,研究顯示,阿茲海默症小鼠若持續補充維生素D,非但沒有減輕病程,反而會加劇大腦的病變以及智能退化,因為補充維生素D進一步增加維生素D受體蛋白與p53的結合,加速大腦神經退化。 莊志立說,研究同步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發現未罹患失智症的年長者若每年服用活性維生素D3(calcitriol)超過146天,即每周使用超過3天,每次1到2顆維生素D,每日使用0.25國際單位,其日後發生失智症風險是未服用者的1.8倍。若失智症患者每年服用維生素D3超過146天,其死亡風險更是未服用者的2.17倍。 莊志立強調,研究結果並非全盤推翻維生素D的作用,只是要提醒民眾不要濫用,只有在適當的時機用它才會有好的結果,如果已經進入老年或失智症的狀態,長期、高劑量補充維生素D反而有反效果,提醒年長者或失智症患者在補充維生素D上,需考量增加失智症的風險,除非醫師建議,否則不必自費購買,並可用曬太陽來取代口服補充。
    32 人回報2 則回應2 年前
  • 特發性肺纖維化 菜瓜布肺確診後 恐活不過1年 抽菸除了引發肺阻塞、氣喘、肺癌,長期抽菸還可能引起「菜瓜布肺」(特發性肺纖維化),確診後平均存活期不到一年,比許多癌症存活期還短。2017歐洲呼吸道學會年會近日發表多篇研究,指出合併用藥可以增加療效,延長存活期。 台灣「菜瓜布肺」患者約1300多人,因早期症狀不明顯,確診時幾乎都已到晚期,且因缺少有效治療藥物,只能使用類固醇、化痰藥,但幫助不大,病人如同被宣判死刑。 台大醫院副院長、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余忠仁指出,「菜瓜布肺」致病原因仍不明,一般認為,與基因遺傳、抽菸、胃食道逆流有關;此外,長期暴露在粉塵、化學物質等危險環境中,如木工、美髮業、裝潢工人等,均屬於高風險族群,應提高警覺,如果乾咳超過兩個月,易喘、呼吸困難,就應就醫。 台灣健保於今年3月給付新型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呼吸道藥物。臨床顯示,持續使用新藥,可以減緩肺功能下降近五成,減少超過六成的急性惡化機率,死亡風險則降低四成三。最新研究發現,症狀嚴重者使用此藥時,搭配另一項不同作用機轉的藥物,效果更好。 余忠仁說,兩種藥物合併治療,同時針對四種生長因子發生作用,臨床顯示可降低纖維化、減緩肺功能惡化。不過,另一種藥物有光過敏等副作用,且健保尚未給付,患者必須自費。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普洱茶的有降糖的作用嗎? 中國普洱茶確實具有降血糖功效,喝普洱熟茶茶水能預防和輔助治療糖尿病。新華社報導,4月27日,在於北京舉行的“普洱茶功效科學研究成果”新聞發布會上,中國雲南省普洱市的官員朱飛雲稱,由雲南省普洱市普洱茶研究院、吉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費舍爾細胞信號傳導實驗室、長春理工大學共同合作完成的一項課題,初步解釋了普洱茶降血糖功能的機理。據介紹,糖尿病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僅中國就有2型糖尿病病人6000多萬,近年來,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已呈逐年增加趨勢,成為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之後第3位嚴重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這項研究項目的負責人盛軍研究員告訴記者,研究發現,普洱茶具有顯著抑製糖尿病相關生物酶的作用。以中國雲南大葉種為原料生產的普洱熟茶,經過現代生物發酵技術和現代提取技術精製的固態速溶普洱茶粉,對糖尿病相關生物酶抑制率達90%以上。同時,經動物實驗證明,固態速溶普洱熟茶茶水俱有顯著降血糖效果: 與喝普通水模型動物組相比,連續喝43天固態速溶普洱熟茶茶水試驗動物組血糖下降42%,而口服降糖藥羅格列酮灌胃組下降36%,優於口服降糖藥動物組; 在普洱市第一人民醫院和中醫院進行的120多人的糖尿病患者檢測中發現,對注射胰島素嚴重抵抗和口服降糖藥的患者,在不停用藥和不改變飲食習慣的情況下,飲用定量普洱茶水的患者,70%糖尿病患者血糖下降至7以下,血糖值平均下降35%。其中,40%飲用普洱茶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停止用藥的情況下,血糖降至正常值,而參與檢測的正常人血糖值無改變。 有啊 1喝普洱茶能不能降血糖?真的嗎? 不但可以的,而且很有效果,普洱茶降壓降血糖是因為其中的茶氨酸能起到抑制血壓升高的作用,而生物鹼和類黃酮物質有使血管壁鬆馳,增加血管的有效直徑,通過使血管舒張而使血壓下降。糖尿病是現代中老年人健康殺手之一,而且,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糖尿病的發病率逐步增加。迄今為止,糖尿病仍是一種無法根治的疾病,主要靠藥物和調節飲食來控制。有研究證明,茶葉中的茶多醣對降血糖有明顯效果,其作用類似胰島素。給小白鼠注射茶多醣7小時後,其血糖下降70%。而普洱茶中含有較多的茶多醣,是預防和治療糖尿病的理想飲品,民間也有用普洱茶治療輕度糖尿病的習俗,而且是茶越粗效果越好。普洱茶可清淨血液由於生活品質提升,營養過剩,缺少運動,很容易造成膽固醇... 不但可以的,而且很有效果,普洱茶降壓降血糖是因為其中的茶氨酸能起到抑制血壓升高的作用,而生物鹼和類黃酮物質有使血管壁鬆馳,增加血管的有效直徑,通過使血管舒張而使血壓下降。糖尿病是現代中老年人健康殺手之一,而且,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糖尿病的發病率逐步增加。迄今為止,糖尿病仍是一種無法根治的疾病,主要靠藥物和調節飲食來控制。有研究證明,茶葉中的茶多醣對降血糖有明顯效果,其作用類似胰島素。給小白鼠注射茶多醣7小時後,其血糖下降70%。而普洱茶中含有較多的茶多醣,是預防和治療糖尿病的理想飲品,民間也有用普洱茶治療輕度糖尿病的習俗,而且是茶越粗效果越好。普洱茶可清淨血液由於生活品質提升,營養過剩,缺少運動,很容易造成膽固醇在血管壁中積存,引發中風。普洱茶中含有相當於抑制血壓升高的安妥明成份,能中和血脂肪,產生淨血作用。茶中並含有豐富的葉綠素,可以阻止體內吸收膽固醇,還能進一步幫助消化膽固醇,若能習慣飲之,能將動物性脂肪排出體外,增加血液良性循環,促進新陳代謝。版納農村人,世代茶缸子不離手,喝的全是普洱茶手工炒青生茶,而農村,極少有心腦血管疾病病例。降脂、降壓,抗動脈硬化降脂又稱降血脂,是指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防治高血脂。由於肥胖病往往伴隨膽固醇的升高,所以,茶的減肥作用同樣對降脂有效。茶葉中的茶多酚不僅能去脂肪,而且還具有明顯地抑制血漿和肝臟中膽固醇含量的上升,抑制動脈壁硬化。研究表明,茶色素具有顯著的抗血凝、促進纖溶、防止血小板的黏附聚焦及抑制動脈平滑肌細胞增生等作用。茶葉中所含的茶多酚、維生素c和維生素p等都是防治高血壓的有效成分。飲用普洱茶能讓人的血管舒張、血壓下降、心率減慢和腦部血流量減少,對老年人的高血壓與腦動脈硬化均有良好的療效。普洱茶可以降低血漿總膽固醇、三酸甘油及游離脂肪酸,減輕膽固醇性脂肪肝現象及增加膽固醇的排除,還可輕微地抑制肝中膽固醇的合成。普洱茶中特殊的渥堆工藝使黃銅類物質以黃銅苷的形式存在,黃銅苷具有維生素p的作用,也是防止血管硬化的有效物質。法國巴黎圣安東尼醫學院臨床教學主任艾米爾·卡羅比醫生用雲南普洱沱茶臨床試驗證明:“雲南普洱茶對減少類脂化含物、膽固醇含量有良好效果”。中國昆明醫學院也對雲南普洱沱茶治療高脂血病作了55例臨床試驗,並與降脂效果較好的藥物安妥明治療的31例對比,普洱茶的療效高於安妥明。長期飲用普洱茶能使膽固醇及甘油脂減少,所以長期飲用普洱茶有治療肥胖症的功用。飲用普洱茶能引起人的血管舒張、血壓下降、心率減慢和腦部血流量減少等生理效應,所以對高血壓和腦動脈硬化患者有良好治療作用。“普洱茶(熟茶)對降血脂確有療效。”鄒家駒說,法國里昂大學、法國國家藥物研究所、巴黎南部大學營養學實驗室主任克羅德·呂通教授曾用兩組白鼠進行試驗,一組用普通食物餵養,另一組用富含膽固醇食物餵養,兩組都同時加入雲南普洱沱茶汁。九週後化驗血液,第一組血脂降低10%,第二組降低30%。“普洱茶(熟茶)對降血脂確有療效。”鄒家駒說,法國里昂大學、法國國家藥物研究所、巴黎南部大學營養學實驗室主任克羅德·呂通教授曾用兩組白鼠進行試驗,一組用普通食物餵養,另一組用富含膽固醇食物餵養,兩組都同時加入雲南普洱沱茶汁。九週後化驗血液,第一組血脂降低10%,第二組降低30%。“普洱茶(熟茶)對降血脂確有療效。”鄒家駒說,法國里昂大學、法國國家藥物研究所、巴黎南部大學營養學實驗室主任克羅德·呂通教授曾用兩組白鼠進行試驗,一組用普通食物餵養,另一組用富含膽固醇食物餵養,兩組都同時加入雲南普洱沱茶汁。九週後化驗血液,第一組血脂降低10%,第二組降低30%。 生茶口感苦澀,湯色黃亮,可以清理清理腸道,有降脂降壓的功效,熟茶口感醇厚,湯色透亮,可以降血壓、降血糖、降膽固醇,刮油脂減肥,養顏美容,養胃暖胃,抑菌消炎等,兩種茶都有許多保健功效看個人喜好了。 不能,絕對不能,因為我就是天天喝普洱茶的,從來沒有覺得自己的血糖好在哪兒。查看原帖>> 希望採納 我正在吃普爾沱茶熟茶,20g/天,一沱吃5天.吃了有一時期了,未發現降血糖作用(我的血糖已很穩定).據說降血脂並減肥,但我血脂已經不高了.普爾茶最大特點是和胃和利尿,紅得近黑的濃茶,溫溫的喝下胃很舒服,有點像喝三九胃泰,但味道好多了.這是我喝普爾熟茶的主要原因.這茶降血粘度和利尿.這是我喝這茶的另一個原因.但血粘度分析很困難,本地醫院已買了分析設備了,今後可多檢查了.至於濃茶是個人愛好.近期胃不好.改成普爾熟茶.原耒我喝鐵觀音及綠茶.綠茶對對胃很不好.對普爾茶降糖降血脂和減肥的宣傳過頭了.降糖必須靠藥,不要失誤.但助消化油脂作用是有點的並在吃一個月後才有點咸覺,較明顯的是飯前有點飢餓感. 。
    2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花生有非常多的養生保健功效。花生的蛋白質含量為25%﹑30%﹑ 花生蛋白含有人體必需的八種胺基酸﹑精胺酸含量高於其他堅果﹑生物學效價高於大豆。 一﹑花生米的營養﹑花生米﹑它的蛋白質和脂肪的含量比肉﹑蛋還高,所以有人把它稱之為植物肉。 而且,花生含有維生素益和一定量的心﹑能增強記憶﹑抗老化﹑延緩腦功能衰退﹑滋潤皮膚。 花生米中的脂肪酸成分與其他成分結合,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使心臟更健康。 控制血糖﹑研究發現,每天用一份花生米代替紅肉可以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21%。 另外,花生米可以減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所以早上吃花生米可以使一整天的血糖水平保持在較低水平。 降血壓﹑花生米中的脂肪能將膽固醇分解成膽脂酸,促進排泄,從而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 防止動脈周樣硬化﹑降低血壓。 延緩衰老﹑花生米富含兒茶素﹑具有良好的抗衰老作用。 因此,多吃花生有﹑此外,花生米還會像海綿一樣吸收液體和其他物質,然後膨脹成交代體隨分變排出體外, 從而降低有害物質在體內的積存和所產生的毒性作用,減少腸癌發生的機會。
    21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