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0 個月前
📣📣📣👀根據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的研究,民眾對國軍信心越高,其自我防衛意識就越高。因此,政府應加強國軍訓練品質與軍隊形象,以提升民眾防衛決心。
🔴陳方隅指出,有些人認為反戰、不要窮兵黷武,等同於不要自我防衛。他解釋,戰爭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我的國家去攻打別的國家,另一種是別的國家攻打我的國家。對台灣而言,只有別的國家攻打台灣,所以在台灣,支持戰爭就是支持自我防衛。
🚨他也認為,對中國要採取和緩的方式,是無法讓中國不敢攻打台灣的。因為中國的目標是統一台灣,而台灣的存在就是對中國的挑戰。
✳️至於影響民眾防衛決心的因素,陳方隅的研究顯示,最重要的是民眾對國軍的信心。當民眾對國軍的防衛能力有信心時,他們就更願意為保衛國家而戰。
🔰陳方隅建議,政府應加強國軍訓練品質,讓民眾認為國軍有能力打擊中國。此外,政府也應向民眾宣導全民國防的概念,讓民眾了解戰爭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
📰完整文章 🚩
https://watchout.tw/reports/fkwoZoGjv7H7BEWAayKl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蘭徳公司(RAND) 是美國軍事戰略的智庫,他們的任何建議都是代表美國國防利益。它在一月底剛公佈的"Implementing Restraint"(落實自我克制)報告中分析了美國在全球各地區所應有的態度,利益在那裡,可以如何取捨等等。 報告中和中國、日本、台灣相關的部分摘要如下: 1) P. 52-63, 美國和中國之間雖然有各種的政治戰 、科技戰、貿易戰、意識形態戰,但分析中認為中國會對美國本土形成的軍事威脅幾乎是零,而且美國要遏止中國的崛起已是不可能了。因此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角色必須要改變,盟邦國家必須要逐漸負起自身防衛的責任。美國在亞太地區內要減少駐軍,外交交涉應該放在第一位,非不得已不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如此才不會被盟邦捲入不必要與中國的軍事衝突。 2)P.69-71, 日本是美國在亞太地區最重要的盟邦。因為和日本有日美安保條約,美國有防衛日本的義務,如果中國要攻打日本本土,美國是有責任去幫忙回擊的。可是假如是釣魚台被中國攻擊,美國就不一定有責任去幫忙回撃了,美國“自我克制派”間對此的共識仍有待形成。 至於防止核武器擴散,美國傾向仍將日韓置於美國的核子保護傘之下,以避免日韓因歷史仇視而互相使用核武器,也因此傷害了美國團結對抗中國的國家利益。 3)P. 55 & P.68, 報告中對台灣最主要的一點是:美國必須降低(downgrade) 對於防衛台灣和關係的承諾,而且不建議為台灣出兵。希望以此降低中國的相對不安全感,促使中美在其他方面能因此合作。 與韓國相較,本報告認為台灣較難防守,也較非美國的核心利益。 我原本期待小英總統在春節文告能cover此報告,但她只提到在疫情結束後恢復兩岸人民的正常往來。空洞啊! https://www.rand.org/pubs/research_reports/RRA739-1.html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大屋頂下 瘋子?騙子?背叛者? 台獨是危險且失敗的運動 黃 年 七月四日,邱義仁說:「台灣獨立,美國根本就不贊成。」七月六日,白宮國家安全會議印太事務協調總監坎伯說:「我們不支持台灣獨立,我們完全了解其敏感性。」 二人恍如隔著太平洋對話。 如果要台獨,至少必須取得三個面向的條件。①國際支持。②中共不動手。③台灣全體要有一致認同與浴血的決心。 然而,邱義仁說:「但在現實上,現在要做,不但引起大家緊張,國內也不和(這是③),不用說中國會打我們(這是②),據我的了解,美國根本就不贊成(這是①)…台灣要宣布獨立這個事情,講起來很無奈,這不是台灣人民自己可以決定的(這也是③)。」 依邱義仁的說法,台獨在這三個面向的條件無一具備。以下,就從三個面向談台獨問題。 ①國際支持。坎伯的談話,是拜登政府上任以來,美國高層官員首度表明不支持台灣獨立。其實,這是美國的一貫政策,尤其自喬治‧布希政府以來都曾一再宣示過此一主張。甚至川普政府時期,外交委員會主席哈斯主張改採「戰略清晰」,謂「應重申美國的一中政策,同時也明確宣布,萬一台灣受到中國的武力攻擊,美國會作出回應」;但是,如此挺台的主張也有一個但書: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 美國支持台灣,主要理由有三:一、阻擋中國崛起。二、地緣政治。三、台灣是民主體制。但是,美國可以在「一中政策」下護衛台灣,卻不會支持台獨。亦即美國必須在阻止中共武統及阻止台獨之間,做好風險與成本的「雙重管控」。或許這就是坎伯這次說的:「這是個微妙的危險平衡,必須保持平衡。」 自六月G7會議至中共百年習近平談話以後,美國及其盟友的台海政策已漸成型。那就是:一、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二、鼓勵和平解決兩岸問題。三、希望促成兩岸有意義的對話。四、協助台灣自我防衛。 此一架構可稱「三和一武」。三和:和平穩定、和平解決、有意義的對話。一武,自我防衛,而且是「自我」(不要太指望別人),「防衛」(台灣在戰爭中必然處於被動,何況是台獨)。 毫無疑問,美國台海政策的核心是「和平」。因此,「三和一武」無疑也應是台灣的兩岸政策,但台獨與「三和一武」完全牴觸。 再談②中共動不動手。邱義仁說,「中國會打我們」。「台灣獨立,中國必打」可謂是全球認知戰的主流共識。美國這樣看,大多數台灣人民也這樣看,因此難怪邱義仁也這樣看。而且,本文認為,如果是因台灣宣布法理台獨而觸發中共動武,大多數台灣人會認為理虧在我,心虛,因此台獨戰爭必敗無疑。 那麼,就應思考③台灣的民意。台灣人民是不是偏偏非要引爆一場「不但引起大家緊張/國內也不和/中國會打我們/美國根本不支持」的台獨戰爭不可? 因此可知,台獨不但不是「民主」能決定的問題,在根本上更是一個「反民主」的議題。 說台獨不是「民主」能決定的問題,即如邱義仁說「這不是台灣人民可以自己決定的」。邱的說法直接衝擊「台灣前途由二千三百萬人決定」的論述,因為屆時「中國會打」及「美國根本不支持」,皆非台灣的民主所能左右。進而言之,如果民主的終極目標是在國家安全與人民幸福,則更可謂台獨的本質其實是「反民主」的,因為台獨根本背叛了國家安全與人民幸福。 所以,邱義仁說:「台灣務實的政治人物不會這麼做(台獨),除非瘋了。」 以下,再就前述略作展開。 美國的台海政策是「三和一武」,和平是核心。但台獨的兩岸政策卻是「三只三不」:只能仇恨/不能和平,只能衝突/不能互惠,只能零和/不能雙贏。 這「三只三不」的台獨,能維持台海和平穩定嗎?不能。能和平解決兩岸問題嗎?不能。能促成兩岸有意義的對話嗎?不能。甚至,有助於台灣自我防衛嗎?不能。三和一武,每一個答案都是否定的。 美國支持「一中政策」,但「根本就不支持台獨」。所以,台灣用「中華民國/和平競合」,就能與美國的「一中政策/和平解決」相互呼應,不必毛遂自薦用台獨作為替美國看門的「戰貓」。太滑稽了。 台灣獨立,中國必打。如果台灣願為台獨而戰,那也算是求仁得仁。但如果台灣不想走上「台灣獨立,中國必打」的結局,唯一的方法就是放棄台獨,設法在「非台獨」的範圍內找尋兩岸「和平穩定/和平解決/有意義對話」的途徑。 依邱義仁的看法,即使台灣舉島一心要台獨,那也不是「台灣人民自己可以決定的」;但本文認為,如果舉國一心主張「中共必須承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中華民國/和平競合」,則是北京終究必須正向回應的課題。台獨是以十四億人為敵,但中華民國仍在「大屋頂中國」中存有想像空間。說到底,台灣用台獨或中華民國與中國(共)互動,哪一個比較符合國際及台灣「三和一武」的兩岸政策? 反過來說,台灣若不敢搞或搞不成台獨,那麼有什麼道理一定要堅持與對岸「三只三不」? 再談台灣內部。邱義仁這類看法在綠營內部其實也不能說是少數。二0一三年,民進黨內掀起「凍結台獨黨綱」的風潮,可謂就是「前邱義仁現象」,但那股風潮後來被太陽花斬斷。現在邱義仁再提「台獨是瘋子論」,已是在「後太陽花」對台獨的評價。 邱義仁全盤否定了台獨三面向的條件,卻留了一個尾巴。他說:「台獨當作目標來推動、打拚是好的,但是,在現實上…。」 這雖然否定了「外擊型台獨」,但仍保留著「內殺型台獨」的作用。台獨若此,就變成了「台獨公司」,以經營選舉的商業技術為尚,但政客既以台獨為生計,就在政治上已完全淪為騙術。也就是說,現在的台獨,已經從理想的瘋子,變成了政治商販的騙子。 游盈隆評論邱義仁說:「這等於宣布台獨運動是一個危險且失敗的運動。」他又問:「蔡英文領導下的民進黨到底是笨還是聰明?是幸或不幸?是台灣的守護者或背叛者?」 大哉問:台獨是瘋子?騙子?或台灣的背叛者?蔡英文不用公開回答,自問自答就好。 3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一週大小事》苦苓 #從烏克蘭看台灣 一位烏克蘭籍的朋友曾在台灣就學多年,他最近寫信給我,我覺得頗有觀點,經過他的同意,並稍微潤色之後予以發表: 親愛的朋友,謝謝你寫信來關心烏克蘭的情勢,現在俄羅斯大軍壓境,確實是「山雨欲來風滿樓」,我的同胞們都不希望發生戰爭;但是如果敵人真的入侵,我們也都準備好用生命捍衛自己的國家。 我們的社區已經組織了民間自衛隊,不分男女老少都有人自願參加,正在向政府申請武器,並請退役軍人幫大家做訓練,每個人都下定決心和侵略者決一死戰。 你從台灣看烏克蘭感到憂心忡忡,我從烏克蘭看台灣,反而更為你們感到擔憂。 烏克蘭沒有加入北約,所以北約各國、尤其是美國不能在烏克蘭駐軍,只要俄羅斯的軍隊沒有踏進我們的國土,美軍也不能有什麼動作;但如果俄軍大舉揮兵長驅直入,駐紮在我們邊界國家的3000美軍根本無濟於事;而美國或北約的主力部隊很可能還沒動身,我們的首都基輔就已經淪陷了(雖然我們必將誓死抵抗)! 台灣的處境又何嘗不是如此?美軍一樣不能進入台灣,甚至離你們比我們更遠!最近的港口不是在日本的橫須賀就是在關島,如果中國真的大舉進犯台灣,美國的航空母艦趕來的時候,應該也是「大勢已去」了——何況台灣的人民是否像烏克蘭人一樣,個個都願意上戰場保衛自己的國家,從你上封信提到的民調數字來看,似乎也不怎麼樂觀。我記得學過一句成語叫做「天助自助者」,要是台灣人沒有決心為捍衛國家而犧牲,那麼誰又能幫助你們保護自己呢? 更何況,我們烏克蘭人有強烈的國家意識,即使是平常習慣講俄語的人,也絕不會自認是俄羅斯人。所以俄羅斯現在是我們的鄰國,但如果真的出兵侵略我們,那就絕對是勢不兩立的敵國:對於這一點,全國人民不會有一絲絲的懷疑和動搖! 所以我很不能理解的是:台灣明明從來沒有屬於過中國一天,中國也管不著台灣的任何事情,再加上中國天天叫囂著要攻打台灣,那麼中國百分之百就是台灣勢不兩立的敵國,但為什麼還有一部分台灣人始終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這也是你提供的民調數字),甚至還希望和專制獨裁、毫無人權的中國變成同一個國家呢? 烏克蘭曾經被蘇聯強制併吞,被蘇聯共產黨害死了幾千萬人,所以全國人民都非常清楚:只有真正屬於自己的國家才能保護人民。恕我不禮貌的說:台灣有些人似乎覺得被中國併吞也沒關係,也不想拼上性命來捍衛台灣的主權——這樣看來,你覺得烏克蘭很危險,我卻覺得台灣比我們危險多了! 當然希望這一切只是我的多慮,我雖然在台灣很多年,但是對這一種「台灣中國人」的了解還是遠遠不足,希望有機會能搞清楚。因為老實說:台灣的政治經濟各方面都比烏克蘭好多了,但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台灣人不想要有自己的國家?這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希望下次你回信時能解答我這個疑惑,也希望我們兩個國家都能平安的度過危機,上帝保佑。
    3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王健壯/台灣當然要質疑王座背後的聲音 03/2604:24 當一個國家的閣揆對國會議員說「你不要在那裡講疑美論,大家不會相信」時,疑美論在他的認知裡,顯然是錯誤的、政治不正確的言論,甚至是罪行。 但全世界有哪個國家把美國當成神聖不可褻瀆的聖牛?有哪個國家把疑美論變成專有名詞?把疑美論視為政治鬥爭的工具?如果台灣不能疑美,台灣人民豈不是更不該「疑蔡(英文)」、「疑民(進黨)」?果真如此,台灣還有思想的自由可言嗎? 況且,當美國人說「台灣數百萬人都要學會使用AK47步槍」、「要把台灣變成豪豬之島」時,當有人要調停俄烏停戰,美國人卻說「不支持此刻停火」時,當美國老牌調查記者赫希揭發美國才是炸毀北溪二號天然氣管線的主謀時,台灣能不疑美嗎?疑是正常國家的正常反應,不疑才是不正常國家的不正常反應,尤其是在詭譎多變的國際賽局中,疑是國家本能,歷史上哪有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盲信不疑的例子?胡適曾說「科學人生觀的第一個字是疑」,科學的國際觀當然也應如此。 台灣應該也必須疑美的另一個理由是,美國的國防外交政策一向是「理念驅動政策」,威爾遜主義、現實主義、新保守主義與現實的威爾遜主義,都是不同時期驅動美國不同國安政策的不同理念,而現在當道的就是新保守主義。 新保守主義影響美國國安政策的經典案例,就是發動攻打伊拉克的反恐戰爭。當時奉行這項理念的人,從白宮、國務院到五角大廈比比皆是,他們相信政權改變、先制作為、軍事主義、善良霸權以及美國例外論,但事後證明,反恐戰爭卻是一場不義之戰,新保守主義是戰爭初期的勝利者,卻是後期的失敗者。 但小布希之後的歷任美國政府,卻從未擺脫新保守派的影響。他們是公開指點江山的「智者」,也是隱身幕後的「深層政府」,更有人形容新保守派是「王座背後的聲音」。拜登政府的現任國務卿布林肯,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國務院副卿薛曼與次卿盧嵐,都是新保守主義的信徒與實踐者;布林肯與蘇利文都是利比亞政權改變的倡議者,布林肯更曾推動沙烏地阿拉伯軍事介入葉門內戰,盧嵐也曾介入推翻烏克蘭親俄的亞努科維奇政權,雪蔓則是新保守派元老前國務卿歐布萊特的傳人。 新保守主義曾經造成國際災難,美國在俄烏戰爭爆發前後的角色,也被反新保守派人士批評是新保守主義的「最新災難」。在俄烏戰爭外,新保守派的頭號目標是中國,實驗場域是印太地區。在他們的新世紀國際政治布局中,印太是新的戰略競爭區域,美國應該對中國進行戰略圍堵而非戰略交往,也因此在先制作為理念的趨動下,他們要介入甚至干涉台海情勢,從過去的戰略模糊逐漸轉為戰略清晰政策,拜登出兵保衛台灣的多次承諾,國會一連串友台助台法案的制定,美軍介入台灣防衛計畫的擬訂與訓練,把台灣武裝成一個巨大的火藥庫,都是新保守派理念的具體實踐。 但新保守主義者的新世紀美國藍圖有利於美國的利益,難道也一定有利於台灣的國家利益?新保守主義過去在全球翻雲覆雨的歷史,台灣能夠不知也不疑嗎?在新保守主義把台灣變成他們理念的最新實驗場域時,質疑「王座背後的聲音」,難道不是主權國家尋求最大國家利益與自保求存的應有認知與作為嗎?疑美不但有理,而且無罪。 (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1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當前我們國家的敵人到底是誰? 轉載: (轉貼)不要再被XXX欺騙了 ! 當前我們國家敵人到底是誰? 今天我們敵人好像不是對岸? 種種跡象顯示,就是身邊的民進黨 ! 既然是敵人, 應先要分析其 動機是什麼? 目的是什麼? 對我們有什麼威脅? 大家以為是台獨? 個人以為當前還不是, 而是正在台灣搞革命, 執政黨搞革命說來不可思議? 但事實上正步步進行中, 對外對人民統稱是改革, 革什麼? 就是革中華民國的命, 推翻中華民國國號的招牌, 宣布台獨會踩到中共底線, 消滅中華民國則是擦邊球, 比宣告台獨更安全 而且還有外國勢力支持介入? (容後說明) 目前對中華民國最有代表性 就是忠貞軍公教等公務人員, 革命就是先破壞再建設, 打掉舊勢力軍公教之後, 再重新建立新秩序, 為達到此目的必須 先切斷與中國血緣關係 1988年李登輝接任12年總統 2000年陳水扁接下8年總統 這20年期間 利用凍省,台灣本土化,學術自由, 黨政退出媒體,軍訓退出校園, 一邊一國,篡改歷史, 醜化蔣公及經國先生, 分化閩客原住民族群, 製造省籍情結等等, 以達到其政治目的 馬英九上任雖激起國人信心 但處事憂寡,用人欠當 造成親者痛仇者快 不但失去政權也重創國民黨 小英於2016獲得政權後 在黨內大佬及國會支持下 否認92共識,終止兩岸交流 國際上抱美親日仇中 甚至採取更激進措施 成立數個改革委員會 清算國民黨,清算軍公教 箝制教育司法及媒體 耗費國家資源鞏固選票 無視人民經濟生計困苦 政府歷經兩岸風雨飄搖 及國際孤立與能源危機 數十年整軍經武勵精圖治 所建立的上下一心與經濟奇蹟 全在這28年毀於一旦 年輕人收入則是20年前1/2 前文提到有外國勢力介入 筆者分析如下: 最不願意兩岸和平是哪些國家 從國家戰略看應該是美日韓 中國國力日益壯大 2020年中國軍力將可力抗美國 第一島鏈若遭中國突破 將重創日韓經濟命脈 美國西太平洋戰略防線將失守 基於美日韓國家利益 決不樂見兩岸統一 由韓戰越戰中南美洲及中東 各地戰爭紛爭起源 都有M國介入來分析 只要影響M國國家利益 必然一定會干預介入 筆者大膽判斷 台獨及台灣民政府組織 也一定有該國實質介入 而且希望在2020前完成 當然該國一貫立場 官方絕不會承認 民進黨政府也不會承認 試問有哪個國家 允許民眾舉起他國國旗 訓練軍衛隊公開遊行 號稱自己是合法政府 有哪個國家允許 在護照上貼上其他國名 打擊軍隊士氣 分化官兵三信心 是民進黨智庫既定策略。 一旦事機成熟, 民政府接收軍隊起事, 小英政府樂觀其成, 甚可推拖是人民起義, 美日不但一推二五六, 還可以公親事主介入, 接受小英政府協助託管, 成為夏威夷第二, 讓中共措手不及, 這就是台灣民政府, 一直以來的策略目標。 要瞭解敵人動機, 一定要站在對方立場, 雖然聽起來匪夷所思, 但是歷史的演變, 永遠不是必然的, 若然就沒有今天的歷史, 雖然軍隊已國家化, 但難保槍桿子不會掉頭, 數十萬忠貞退役官兵, 及軍隊倫理傳統猶在, 是目前當權者所顧忌, 因此在解決軍公教年金後, 下一個目標應該就是軍隊, 而且是先拿陸軍官校開刀, 要斷絕與中國血緣, 須先剷除黃埔軍校, 沒有黃埔就沒有親愛精誠, 拿下軍隊就吃了定心丸。 國軍改稱台灣防衛軍, 而且會立即恢復徵兵, 如果造成社會動亂, 則即依法發佈戒嚴, 恢復軍法審判制度, 或許這是危言聳聽, 作戰就是料敵從寬。 今天討論年金問題, 一昧以自己立場出發, 不易獲得社會支持, 況且媒體已遭箝制, 軍公教已失去優勢 , 一整年來的溝通開會陳抗, 是不是應了一句成語, 與虎謀皮 既然如此,是不是該改變策略了? 因應之道 請各先進賜教 待續…….. (65年班張志雄)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波蘭對台灣的啟示!!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從波蘭爆發,1939年9月1日凌晨,與波蘭接壤的德國分三路進攻波蘭,二戰正式開始。三周之後,波蘭首都華沙陷落,再一周,波蘭亡國。 波蘭當時的國際處境與今日的台灣非常類似。 1939年9月之前,英法知道無法阻止德國發動戰爭,但是希望將德國的戰火引到德國東邊的波蘭,讓德國與蘇聯交戰,藉以保全在德國西邊的英國與法國。問題是:希特勒不可能聽英法的意見攻打波蘭,英法如何引導德國攻打波蘭? 英法決定與波蘭簽訂軍事同盟條約,承諾一旦德國攻打波蘭,英法將立即與德國宣戰,讓德國陷入兩線作戰。英法對波蘭的說辭是一旦有了這個軍事同盟條約,德國就會忌憚于兩線作戰,不會攻擊波蘭,波蘭的安全將會獲得保障。波蘭大喜過望。 1939年4月6日(距離9月1日戰爭爆發只有4個多月),英國向波蘭保證:如果德國攻擊波蘭,英國會立刻趕來救援。同年8月25日,英波簽訂了共同防禦條約。 1939年5月19日,法國與波蘭簽訂軍事同盟條約,約定:一旦德國與波蘭爆發戰爭,法國會立刻對德國進行空襲。雙方同意,在法國動員的第三天,法國軍隊會對德國發動牽制性攻擊,並最遲在動員後的15天之後對德國發動總攻。 根據這二份條約,波蘭制定了兵力部署戰略:萬一德國攻擊波蘭,波蘭應該盡力抵擋,直到英法趕來救援。 當時,波蘭與德國一直對波蘭北部一個自由港有爭議,雙方衝突與談判沒有間斷。波蘭與英法簽訂軍事同盟條約之前,波蘭對德國總是小心應對。一旦簽訂了與英法的軍事同盟條約,波蘭底氣十足,對德國的談判趨於強硬,甚至挑釁德国,認定德國不敢攻擊波蘭。結果導致希特勒決心拿波蘭開刀。 1939年9月1日德國開始攻擊波蘭。英法兩國根據條約,分別對德宣戰,卻拒絕派出一兵一卒或提供任何物資支援。波蘭獨自奮戰一個月後亡國,沒有來自英法的任何救援。 英法成功的把德國的兵鋒引導向東,波蘭則被英法完美利用而犧牲。 台灣目前挑釁中國大陸的底氣十足,認為有美日撐腰,中國大陸不敢對台動武。就算中國大陸真的動武,台灣期待美日立即救援。這個底氣與期待,與當年的波蘭何其相似? 當年英法對波蘭的承諾,如同今天美日對台灣的承諾。雖然前者有條約,後者無條約,但是英法利用波蘭的戰略意圖,與美日利用台灣的戰略意圖如出一轍。 二戰期間,波蘭全程被佔領,死亡六百萬,是戰前人口3500萬人的18%,是二戰參戰國中死亡比例最高的國家。 歷史可為殷鑑!
    2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驚訝!驚恐萬分!! 原來二個月前,美國智庫學者早已出書。 文中所明白宣示的,真是令人寒心,內容自己看吧! ~~~~~~~ 如何誘導台海發生戰爭(犧牲台灣人性命)來遏制中國崛起: [英文版] https://johnmenadue.com/strategists-admit-west-is-goading-china-into-war/ 「中文版] 網貼轉文: 《Strategists admit West is goading China into war!》 今天再次看到這篇,感觸更深,尤其這個描述是否很值警惕...“台灣公民的命,是美國的公關妙招。迫使中國戰爭升級,造成人民死亡,符合美國的利益”。 國防事務媒體記者魯西諾斯指出,代價只不過是犧牲台灣人的生命,換取美國再次偉大的機會是絕對值得的。 所以,美國這個戰略計畫----就是用台灣人的血肉,換回美國在亞洲及世界的地位。 美國想激怒中國發動台海戰争,開戰死的却是我們两岸的中國人和台灣人,這是典型的美国利益至上的大戰略。 平時,讓你兩岸軍備競賽,戰時,讓中國人打台灣人,徹底毀掉中國和平倔起的機㑹,最終它都坐山觀虎鬦,坐收漁翁之利! 近年美國一直招惹中國大陸,希望能激怒北京,逼大陸先動武,然後藉機回擊,引發戰爭。目的是打亂中國進入世界強權擂台的進程,保障美國霸權。 身為「美國國防戰略」智庫一員的埃爾布里奇‧科比,最近出了一本新書「否定戰略」。 他認為,在台灣挑起有限戰爭是值得的,因為「亞洲成為世界經濟中心的趨勢,不可阻擋」,「以這種速度推進,西方會被拋在後面」,「中國必須被遏制,國際媒體必須參與這場最大的媒體戰」。 西方媒體早已在全世界展開輿論戰。地球上絕大部分人都沒有機會認識中國。 各地民意對中國的仇視,即是輿論戰成功的例證。 除了抹黑中國外,現階段輿論戰包括以下三點關鍵作用。 一,對美國咄咄逼人的舉動,視而不見。主要事實包括: 軍艦在中國門口徘徊;在台灣海峽耀武揚威; 美國官員乘坐軍機在台灣降落;製造虛擬的「台灣領空」,造成中國「侵犯」台灣的假象; 秘密提供軍事顧問,並加以掩蓋; 違反一個中國原則,以國家的地位邀請台灣參加民主峰會;其他偏離軍事和外交協議的現狀。 二,將完全可預見的,中國「反對台灣獨立」的聲明,描述成「令人震驚的侵略性」行為的證據。 而所有中國觀察者都知道,這是中國幾十年來一直沿用,一字不改的聲明。 三,媒體對「香港之死」、「新疆種族滅絕」、「入侵澳大利亞」等新聞,加以誇大和誤傳。 炮製台灣海峽戰爭,當然會死人。科比進一步建議,美國的戰略應該是誘使中國,「不分青紅皂白地全面襲擊」。 美國不要為可能的民用目標提供防空系統,原因是,攻擊民用目標,將激起公眾對中國的憤怒。 換言之,台灣公民的命,是美國的公關妙招。迫使中國戰爭升級,造成人民死亡,符合美國的利益。 國防事務媒體記者魯西諾斯指出,代價只不過是犧牲台灣人的生命,換取美國再次偉大的機會是絕對值得的。 所以美國這個戰略計畫------就是用台灣人的血肉,換回美國在亞洲及世界的地位。 在西方媒體將中國描繪成侵略者的同時,了解國際事務的人都可看出美國正在採用「切香腸」政策(等同於人們常說的溫水煮青蛙)。 挪威東南大學教授格倫·迪森(Glenn Diesen) 認為,「切香腸戰略,對北約擴張主義參與者來說,是一個極有吸引力的選擇。 北約追求有限和重複的擴張,以逐漸創造新的現實」,這種策略可避免對手和盟友抗議或反對。 因為抱怨可能被視為杞人憂天,而指責會被認為言過其實。 美國這種右翼的好戰計畫的軍國主義帶來了: 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的災難,血跡未乾。逝者已矣,戰爭倖存者至今天仍在受苦。我們願意看到台灣海峽的戰爭嗎? 「可怕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富有、最強大的國家(美國),兩個政黨都支持、煽動對中國開戰。」不管戰爭的結果如何,生命財產的損失都是無法接受的。 台灣該如何自保? 如何打破這僵局? 如何以和平的手段解決海峽問題? 如何避免心甘情願的成為別人手中的棄子? 如何保護我們的生命財產? 如何可以保障文化得以延續?我們難道連這一點智慧都沒有嗎? 註:本文大量引用由地緣政治風險分析師 Phill Hynes 和 Nury Vittachi 撰寫的文章「Strategists admit West is goading China into war」 (戰略專家承認西方意欲激怒中國引發戰爭)2-18-2022 》文章轉文
    2 人回報2 則回應2 年前
  • 如何誘導台海發生戰爭,來遏制中國崛起。 Strategists at Midwest is going China into war。 今天,再次看到這篇,感觸更深,尤其這個描述是否很值警惕。 台灣公民的命,是美國的公關妙招,迫使中國戰爭升級。 造成人民死亡,符合美國的利益。 國防事務媒體記者魯西諾斯指出,代價只不過是犧牲台灣人的生命。 換取美國再次偉大的機會,是絕對值得的。 所以,美國這個戰略計劃,就是用台灣人的血肉,換回美國在亞洲及世界的地位。 美國想激怒中國,發動台海戰爭。開戰死的卻是我們兩岸的中國人和台灣人。 這是典型的美國利益之上的大戰略。 平時,讓你兩岸軍備競賽。 戰時,讓中國人打台灣人。 徹底毀掉中國,和平崛起的機會。 最終,他都做山關虎鬥,做收漁翁之利。 近年,美國一直招惹中國大陸,希望能激怒北京。 逼大陸先動武,然後急急回擊,引發戰爭。 目的是打亂中國進入世界強權擂台的進程,保障美國霸權。 身為美國國防戰略智庫議員的埃爾布里奇·科比, 他認為,在台灣挑起有限戰爭是值得的。 因為亞洲成為世界經濟中心的趨勢,不可阻擋,以這種速度推進。 西方會被拋在後面,中國必須被遏制。 國際媒體必須參與這場最大的媒體戰。 西方媒體早已在全世界展開輿論戰。 地球上絕大部分人都沒有機會認識中國。 各地民意對中國的仇視,即是輿論戰成功的力證。 除了抹黑中國外,現階段輿論戰包括以下三點關鍵作用。 一、對美國咄咄逼人的舉動視而不見。 主要事實包括軍艦在中國門口徘徊,在台灣海來耀武揚威。 美國官員乘坐軍機在台灣降落,製造虛擬的台灣領空,造成中國侵犯台灣的假象。 秘密提供軍事顧問,並加以掩蓋,違反一個中國原則。 二、以國家的地位邀請台灣參加民主峰會,其他偏離軍事和外交協議的現狀。 二、將完全可預見的中國反對台灣獨立的聲明,描述成令人震驚的侵略性行為的證據。 而所有中國觀察者都知道,這是中國幾十年來一直沿用一字不改的聲明。 三媒體對香港之死、新疆種族滅絕、入侵澳大利亞等新聞加以誇大和誤傳,豪制台灣海來戰爭。 當然惠此人,科比進一步建議,美國的戰略應該是誘使中國,不分青紅皂白的全面襲擊。 美國不要為可能的民用目標提供防空系統,原因是攻擊民用目標將激起公眾對中國的憤怒。 換言之,台灣公民的命是美國的公關妙招,迫使中國戰爭升級,造成人民死亡,符合美國的利益。 國防事務媒體記者魯西諾斯指出,代價只不過是犧牲台灣人的生命,換取美國再次偉大的機會是絕對值得的。 所以美國這個戰略計劃,就是用台灣人的血肉,換回美國在亞洲及世界的地位。 在西方媒體將中國描繪成侵略者的同時,了解國際事務的人都可看出美國正在採用切香腸政策等同於人們常說的溫水煮青蛙。 挪威東南大學教授格倫迪森·格蘭迪森認為切香腸戰略,對北約擴張主義參與者來說,是一個極有吸引力的選擇。 北約追求有限和重複的擴張,以逐漸創造新的現實。這種策略可避免對手和盟友抗議或反對,因為抱怨可能被視為起人憂天,而指責會被認為言過其實。 美國這種優異的好戰計劃的軍國主義帶來了。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的災難血跡未乾,逝者已已,戰爭倖存者至今天仍在受苦。 我們願意看到台灣海峽的戰爭嗎?可怕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富有、最強大的國家——美國。 兩個政黨都支持,煽動對中國開戰。不管戰爭的結果如何,生命財產的損失都是無法接受的。 台灣該如何自保?如何打破浙江局?如何以和平的手段解決海峽問題?如何避免心甘情願地成為別人手中的棄子? 如何保護我們的生命財產?如何可以保障文化得以延續?我們難道連這一點智慧都沒有嗎? 祝,本文大量引用由地緣政治風險分析師Phil Heinz和Nuri Vitacci撰寫的文章《Strategists Admit West is Goading China into War》。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請在下方留言。
    2 人回報1 則回應10 個月前
  • 〈#和平的覺醒〉 前行政院院長劉兆玄剛出版的新書《台灣──烏克蘭計畫》,書中談到美國密謀要讓台灣成為第二個烏克蘭,因此設計了兩岸衝突的密謀,利用演習、軍艦通行衝突等突發事件,讓兩岸爆發戰爭。幸好台灣有相關的科學家、學者以及記者,共同揭發這一次陰謀,終而未能得逞。 雖然這是一部「推理小說」,故事人物純屬虛構,但因它所描寫的時事太過逼真,俄烏戰爭的現實確實發生,因此書中所描述的情節,確有高度的仿真感。有人就開玩笑說,希望這真的是一部「推理小說」,不要變成「報導文學」,否則就太恐怖了。 無獨有偶,中國大陸前駐美國大使崔天凱在出席美國智庫所舉辦的研討會上,公開對美國表示:「中國大陸不會掉入別人設下的台海戰爭的陷阱。」他認為中美之間的信任度很低,兩國要積累互信,首先要有誠意和善意。崔天凱直接擺明了說:「陸方當然不想看到中國人自相殘殺的形勢,那不是中國人的做事方式。我們不會掉入有些人給我們設下的陷阱。他們提供軍援,為代理人戰爭提供武器,想讓中國人殺中國人。我們不會掉進那種陷阱。」 劉兆玄用推理小說試圖要把台灣的危局,及美國在局中所扮演的角色加以呈現,提出警告,其目的無非是希望避免戰爭悲劇。而崔天凱挑明的陳述,更意有所指,讓美國明白,中國已經很清楚陷阱,不會上當。質言之,他們都是希望把可能的陰謀擺上檯面,攤在陽光下,期望消弭戰爭。這或許也是他們內在的某一種「不忍人之心」的顯現吧! 從民間的角度看,其實俄烏戰爭發生後,台灣民眾已經看得非常清楚。美國提供軍事援助,讓烏克蘭打代理人戰爭。但美國又限制烏克蘭不能去攻打俄羅斯境內的石油設施和重要設施。而歐洲國家也是袖手旁觀。其實戰爭的目的只是要讓烏克蘭拖垮俄羅斯,拖得愈久,對美國愈有利。 最可憐的是烏克蘭人民。在長期的戰爭裡,年輕人幾乎都死於戰場,現在開始大量徵女兵和老兵,紛紛派上前線。戰爭打到這個地步,烏克蘭已是生靈塗炭,民不聊生。這樣的國家境遇何其悲慘!台灣民間當然看得非常清楚。 作家楊渡曾在專欄裡寫過,他在中部鄉下聽到一個老人家對他說:「其實美國是要拿別人的拳頭去捶石獅子。」這句閩南話講得多麼直接而樸實。民間早已明瞭,台灣只是被利用的拳頭,打不破石獅子,只是讓手變得稀巴爛。台灣連鄉下人都了解,台海局勢已經不是台灣在決定的,而是中美之間的大國博奕,台灣老百姓不希望變成博奕的犧牲品。如此清晰的民意,也正是賴清德競選時得票才百分之四十的原因之一。 台灣要避免戰爭悲劇仍然需要執政者的智慧。也就是總統賴清德和民進黨執政當局要清醒地傾聽人民的心聲,執政不能違逆民意。如果賴清德繼續把兩岸局勢帶向緊張對立,很顯然他的支持度就很難得到提升。人民希望過著和平安定的生活,不希望變成大國衝突一顆棋子,這心聲,賴清德和中美兩方都應該認真傾聽。
    1 人回報1 則回應8 天前
  • 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高明見撰文列舉了10個台灣在防疫過程中的好運氣。簡單的說,台灣的防疫成績好,並不是因為政府的政策天衣無縫,完美無缺,由高明見的文章看來反而是漏洞百出,失誤連連,沒有出大事真的是天佑台灣。 老祖宗告訴我們,為善不欲人知,要默默做善事,否則就是沽名釣譽。蔡政府教導民眾如何蒸口罩以重複使用,表示國內自給仍有不足。在敦睦艦隊出事前,國防部配發的口罩量是10個阿兵哥每天共用1片,真是可憐,於此情況下,就打腫臉充胖子,大張旗鼓的贈送外國口罩,包裝紙箱外大大的寫著《Taiwan Can Help》唯恐人不知,更離譜的是在美國的報紙登全版廣告,召告天下,台灣做了善事,受贈國家如果沒有公開表示感謝,1450還會發一頓脾氣,真是Low到不行。 你知道大陸口罩的產能是每天7億片嗎?將近台灣的50倍,大陸贈送給外國的數量遠遠地超過台灣,台灣要跟大陸比手骨大支,真是自不量力。重點是,你有看到大陸登廣告大肆宣傳嗎? 吳釗燮和酈英傑簽合作協議,我們都以為是雙方互利,搞了半天,我們每周送美國10萬個口罩是免費的,連續送還不知道要送多久,美國給我們保留的30套防護衣材料是要用錢買的,依照蔡英文自己的說法,台灣並不缺防護衣材料,簽這個協議不是喪權辱國嗎? 越南至今確診200多例,無人死亡,防疫成績比台灣更優秀,也沒看到越南政府敲鑼打鼓的做宣傳。最扯的是,當越南已經行有餘力,捐贈法國.柬埔寨…等國280萬片口罩時,我們還硬塞30萬片口罩給越南,有需要做這種沒有意義的國際援助嗎? 台灣能夠有不錯的防疫成績,功勞不在政府,除了運氣好之外,人民自我防衛意識高才是主因。當蔡政府宣導健康的人不用戴口罩,搭捷運.火車.高鐵.公車不用戴口罩時,民眾已經戴好戴滿,還好沒聽政府的話。 這樣的團隊,據說滿意度高達70%,真是見鬼了! 陳朝旺.2020.4.30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