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水果吃太多也會脂肪肝?

有些人會疑惑,自己平時不喝含糖飲料,也很少吃甜點等,為什麼還是招惹脂肪肝上身?原來魔鬼藏在細節裡,有著健康印象的「水果」也是甜蜜的陷阱。

「有時候我會開玩笑,跟患者說你是澱粉肝、你則是水果肝。」劉博仁醫師表示,澱粉吃太多或水果吃太多,都是可能導致脂肪肝的原因。

他分享,曾有一位患者不吃甜食、不喝飲料,但每天固定吃兩大盤水果,且種類多達4~5種,沒想到短短一年內體重就胖了5公斤,健檢超音波掃描發現脂肪肝變成中度,同時三酸甘油酯偏高,因此,水果或果汁也都不能攝取太多。

現代人脂肪肝的原因

攝取高熱量食物
食物過於精緻化
澱粉類攝取過多
含糖飲料
水果、果汁攝取過多

脂肪肝沒有明顯症狀,4情形要注意

肝臟沒有神經,因此被稱作沉默的器官,劉博仁醫師就說,所以就算脂肪累積也不太會有感覺,「不會痛也不會悶。」輕微的脂肪肝基本上不會有明顯症狀,但劉博仁醫師提醒,如果出現下列情形,就要警覺可能有脂肪性肝炎:

平時容易打哈欠
有睡飽但精神還是不好
口臭
皮膚暗沉

脂肪肝也可能變肝癌

以往認為肝癌與B型肝炎、C型肝炎比較有關係,但隨著政府全力推動疫苗接種政策之下,B型肝炎造成的影響漸漸降低,而C型肝炎也有藥物能治療,漸漸地,脂肪肝取代B型肝炎成為肝病三部曲的新禍首。


劉博仁醫師說明,當肝臟過多脂肪形成脂肪肝,當脂肪存在於肝臟的每一個角落時,就會干擾肝臟的解毒功能,導致解毒不完全進而「發炎」,久了就會導致肝硬化、纖維化,一不小心細胞突變就可能變成肝癌。

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纖維化→肝癌

現有回應

  • Ann標記此篇為:⭕ 含有正確訊息

    理由

    文中建議,來自台北菁英診所基因營養功能醫學門診營運長,劉博仁醫師。

    1. 過去確實有飲食清淡,卻長期過量攝取水果者,出現血糖、血脂居高不下的狀況。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的飲食建議,一般成人每日應攝取2~4份水果,分次食用,每份約介於80~120公克。由於現代水果不斷改良、追求甜度,糖

    出處

    清淡飲食卻高血脂血糖 營養師:水果太甜惹的禍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100424

    水果吃太多恐傷身!掌握3點健康吃
    https://helloyishi.com.tw/healthy-living⋯rition/best-rules-of-eating-fruits/#gref

    【衛福部】肝癌是沉默殺手!慢性B、C型肝炎患者務必接受治療或追蹤檢查
    https://www.mohw.gov.tw/cp-3160-24968-1.html
    4 年前
    1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水果富含水溶性纖維、礦物質、維生素、花青素、類黃酮等抗氧化物,原本是個好東西。但可惜的是,現代的水果經過品種改良,大多太甜,所以只適合當餐跟餐中間的點心吃,不可吃過量。台灣女性最常見的脂肪肝的原因,不外乎是水果吃太多(果糖無法立即代謝-->轉化成三酸甘油脂-->內臟脂肪),或麵粉、甜食、含糖飲料、珍奶等精緻澱粉類攝取過多。脂肪肝本身就會影響荷爾蒙代謝,如果再使用荷爾蒙製劑,這時容易雪上加霜,出現掉髮、乳脹、乳頭痛、忽冷忽熱、煩躁易怒、偏頭痛、乳房囊腫、身體痠痛、聲啞、頭痛、情緒低落、肥胖、冒痘痘、息肉、出血、肝功能異常等副作用。很多人使用荷爾蒙製劑後產生停不下來的出血,需要檢視自己是否有B肝、C肝、或脂肪肝等慢性肝臟疾患。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馬兜鈴酸 引發近8成肝癌 基因突變增風險 醫籲別吃來路不明中草藥 2017年10月20日 【沈能元╱台北報導】國內最新研究證實,台人罹肝癌竟與中草藥的馬兜鈴酸成分息息相關。林口長庚醫院耗費三年、分析九十八名肝癌患者的基因,發現近八成有馬兜鈴酸才會引起的特殊基因突變,這突變也提高肝癌風險;醫師指,為避免罹患肝癌,切忌服用來路不明的中草藥,以防基因突變、細胞癌化。 也恐提高腎癌機率 林口長庚昨發表研究成果,主持研究的該院胃腸肝膽科主任謝森永說,國內每年新增肝癌患者一萬一千多人、八千人死亡,以往認為肝癌與肝臟慢性發炎、肝硬化有關,該研究蒐集一九九八到二○一三年、該院及台大醫院近百名肝癌病患資料,基因定序後發現,七十六人體內有馬兜鈴酸才會引起的獨特基因突變形態,顯示馬兜鈴酸與國人肝癌高度相關。 謝森永表示,馬兜鈴酸是現今已知致癌性最高的基因突變物質,「甚至高於紫外線及菸品中的尼古丁」,主因是馬兜鈴酸易和DNA結合,可直接接上DNA的核苷酸,進而造成基因突變,當馬兜鈴酸經肝臟代謝,就會增加肝癌風險。此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知名的《科學轉譯醫學期刊》,醫界也發現馬兜鈴酸可能提高腎臟、膀胱、泌尿道等癌症機率。 長庚中醫部主任陳俊良說,馬兜鈴酸常用在減重、消水腫及治療關節炎,台灣二○○三年已禁用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材,如關木通、馬兜鈴、天仙藤等,但中國尚未禁用,提醒不應服用來路不明的中草藥,有減重或治療關節炎等需求的女性更要注意。 B肝 C肝 要更注意 台灣肝癌醫學會名譽理事長王鐘貴說,長期服用來路不明的中草藥,恐造成肝臟慢性發炎,並引發肝硬化、肝癌,尤其是已患 B、C型肝炎或肝硬化者,千萬勿吃不明中草藥。 預防肝癌注意事項 ● 一般民眾及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勿服用來路不明的中草藥 ● 切忌喝酒過量,也別吃發霉的玉米、花生等,以免增肝癌風險 ● 已有慢性肝炎、肝硬化者,應遵從醫師處方,按時服藥控制病情 ● B、C型肝炎帶原者或病人,3∼6個月應做1次腹部超音波或抽血 ● 接種 B肝疫苗可預防 B肝,並降低肝癌威脅 資料來源:謝森永醫師、陳俊良醫師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早安!】你也是「愛咖一族」嗎?有些人每天都必須要來一兩杯咖啡,甚至更多。到底為什麼非喝不可呢?喝了真有什麼好處嗎? 我們今天就來說說喝咖啡可以「護肝」的好處吧~ 有研究發現,無論是病毒、酒精、藥物或其它因素,習慣性地飲用咖啡可以保護肝細胞的損害,減少肝功能異常、肝硬化或肝癌的風險,在細胞學的研究,發現咖啡酸可抑制C型肝炎病毒的增殖,但有些研究也發現,喝咖啡對於A、B或C型肝炎等病毒性肝炎無效。 咖啡之所以能減輕肝病惡化,據推論可能是喝咖啡較不會罹患糖尿病,而糖尿病與肝病,如脂肪肝息息相關。 也有推論是咖啡能夠減輕人體內的發炎反應,可以和緩肝臟發炎,因此能夠減少肝臟纖維化及肝硬化的發生。 第3種推論則是咖啡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於減輕對肝臟的損害。 此外,關於老鼠的動物研究,咖啡因被證實是可以抑制肝癌。除了咖啡因外,咖啡內的多種化合物,包括二萜及多酚,或許也都有些作用,但仍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日本曾針對9萬名的東京都市人口進行研究,發現B、C型肝炎患者喝咖啡和降低肝硬化和肝炎風險有著劑量關係,每天喝1杯咖啡,可降低肝硬化、肝炎的機率至78%,喝2杯咖啡,風險降低至一半,若一天喝4杯咖啡,風險可降到25%。(真的嗎!) 瑞典的相關研究推測,原因可能是咖啡生豆裡的「綠原酸」起的功效,但綠原酸會隨著烘焙的溫度而減少,因此若想保肝,喝重烘焙和無咖啡因的咖啡可能無效。(是喔) 咖啡的綠原酸含量多寡與沖泡的方式有關,「較淺焙的美式咖啡」綠原酸含量最多,其次是義式咖啡、虹吸咖啡,最後是淺烘培冰滴法的冰滴咖啡。 《所以想要喝咖啡保護肝臟,最好選擇淺焙的美式咖啡比較能保存綠原酸。難怪淺焙咖啡喝起來都酸酸的,比較沒有苦味。》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台大醫院醫師最近掀起一股超音波檢查熱,原因是該院一位才 37 歲的主治醫師就是因為太過仰賴肝功能指數檢查(GOT、GPT),卻在春節前被檢出已有 10公分 肝癌!且肝已被撐破! 臨床上有太多太多人都迷信肝功能指數,以為指數正常就一切OK,這樣的誤解,連很多專業醫師都會犯,這些平時要民眾建立正確保健常識的醫生,自己的常識竟還不正確。 肝癌的預防要好,但台大早年推動肝癌防治,但最後仍是死於肝癌的許子秋署長最令人印象...,另外還有病理界頗負盛名的林文教授、醫界耆老杜教授,以及台大內科醫師、醫學院內科博士班的學生KK,均因罹患肝癌宣告不治.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台大醫院內科教授許金川指出,近十幾年來,隨著小型肝癌的研究,臨床上才確定肝臟好壞並不能全然仰賴GOT、GPT數值,但醫學發展至此,觀念竟依然如故。 許金川表示,醫生對肝病的防治都可能發生錯誤認知,更遑論一般民眾了;曾有一位 醫師也是誤信GOT、GPT,結果只幫他岳父監測數值,後來這位岳父大人還是得了肝癌! 台大這位年輕醫師,係因右上腹不舒服,自行用超音波探頭檢查才發現腫瘤。 許金川說,肝臟本身並沒有什麼神經,因此常常在得肝癌已經很大了才會發現,但卻為時太晚;這也是肝癌為何如此難以治療的最大原因。 在台灣,每天有30人死於肝病,肝臟疾病已是威脅國人健康的最大殺手,在肝病常識有限下,許醫師感嘆,有太多人都是被無知給害死的。 日前,許醫師門診也是有位病人,最近一個月經常肚子痛而且體重也減輕了不少;經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臟部位有一個很大的肝癌,幾乎 80%的肝臟都「吃」掉了。 病人大吃一驚,直呼「怎麼可能?去年才做健康檢查,結果都是正常的,怎麼可能才短短的一年,就長出這麼大的肝癌?」原來病人接受的體檢只有做肝功能檢查,檢查結果病人的肝功能都是「正常」? 病人接受的肝功能檢查,是肝臟檢查項目中最讓一般人耳熟能詳的一種檢查,但這項檢查卻是被國人誤解最深的一項。因為,很多人以為只要肝功能檢查出來的數值正常的,那肝臟就沒有什麼問題了;結果一樁樁喪失治療先機的悲劇就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 許金川說:GOT、GPT是肝細胞裡面最多的酵素,如果肝臟發炎,或者是不管什麼原因細胞壞死,壞死之後GOT、GPT會跑出來,導致血液裡的GOT、GPT數值升高;但是,GOT、GPT指數不高,卻不代表病人沒有肝硬化或是肝癌。 因為形成肝硬化的時候,大部份肝炎患者,就算發炎情形都已經停止了,可是纖維化、肝硬化卻已經形成;一旦變成肝硬化,病人就很容易形肝癌。 另外,肝癌在早期,肝指數也不會高,因為肝癌在生長的時候,只有在肝癌周圍被肝癌壓迫侵犯的肝細胞才會壞死,因此,GOT、GPT仍可能是正常的,即使會升高,不會太高;但是,由於很多人缺乏這些知識,因此造成不幸悲劇。 肝的致命傷原因如下: 1 .晚睡晚起為最大致命傷。 2.早上不排便。 3.暴飲暴食。 4 .不吃早餐→透支體力而不自知。 5 .服用藥物過度。 6 .防腐劑、添加物、色素、人工甘味(如:沙茶醬) 7 .不當的油脂(如:沙拉油為不穩定油),烹調盡量少用油,即便是好油,如:橄欖油。疲倦時不吃油炸物,若要吃趁精神好時吃。 8 .不生食(完全熟食)亦不利肝。青菜生吃或煮三分或五分熟,炒過的青菜當天吃完,不要隔夜吃。 9 .錯誤的價值觀,只追求卓越,欠缺和平、博愛。 1 0.急躁。 要做到,完全不需花錢,只要注意起居與飲食習慣的調整。食療加上時療,讓身體在正確的時間內主動進行吸收與排毒的動作。 原因: 晚上9- 1 1 點為免疫系統(淋巴)排毒時間,此段時間應安靜或聽音樂。倘若此時,作母親的仍處於焦慮狀態,如洗碗盤、盯孩子功課,對健康不利。 晚間11-凌晨 1 點 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進行。 凌晨1-3點 膽的排毒亦同。 凌晨3- 5 點肺的排毒,此即為何咳嗽的人在這段時間咳得最劇烈;因排毒動作已走到肺經,不應用止咳藥,以免抑制廢積物的排除。 凌晨5- 7 點 大腸的排毒,應上廁所排便。 早晨7- 9 點 小腸大量吸收營養的時段,應吃早餐。療病者最好早吃,在6點半前,養生者在7點半前,不吃早餐者應改變習慣,即使拖到 9 、 10點吃都比不吃好。
    1 人回報2 則回應7 年前
  • 任何炎症久了都是癌症,您知道吗? 在抗衰老医学领域,对抗发炎是有效的预防衰老手段之一。但不是单纯的使用抗生素,更多的是恢复自身免疫功能,激活细胞活力。 久炎必癌,关注健康从细节做起,防微杜渐。 疾病形成走向: 1、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胃穿孔或萎缩性胃炎——胃癌——死亡 2、慢性结肠炎——肠癌 3、大便干燥——便秘——痔疮——肛裂——直肠癌——死亡 4、B肝——病毒携带者——肝硬化——肝癌 5、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硬化腹水——肝癌——死亡 6、感冒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结核或肺气肿——肺癌 7、高血压——冠心病或动脉硬化——心力衰竭或中风——死亡或半身不遂 >>高血压--糖尿病或肾脏疾病——肾衰竭——死亡 8、贫血——心慌乏力 9、肾虚——尿频——健忘——腰酸腿痛——性欲减退——不孕症 10、静脉曲张——静脉炎——脉管炎——截肢 11、阴道炎——附件炎——宫颈炎——宫颈糜烂——宫颈癌 12、膀胱炎——肾炎——慢性肾炎——尿毒症 13、前列腺炎——前列腺癌 14、卵巢囊肿——卵巢息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出血死亡 15、乳腺增生——乳腺癌——切除 16、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18、腮腺炎——易得肾炎 20、怀孕不吃叶酸——生孩子容易兔唇、脑瘫、脊髓炎、再生障\碍性贫血 21 、痛风——尿路结石--尿毒症 22、糖尿病——坏疽;心衰;尿毒症、失眠; 癌症早期发现的十大信号: 1、不明原因体重减轻; 2、不明原因早起时鼻子出血; 3、持续咳嗽; 4、长期异常的肿块或结节; 5、持续性腹部疼痛或消化不良; 6、尿血或便血; 7、不规则的阴道出血; 8、迅速增大的黑痣或疣; 9、说话声音嘶 哑; 10、进食时吞咽困难。 预防勝於治療!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留意發生肝病的8大癥狀】 肝臟是人體代謝的重要器官,但是肝臟發病,很多時候是沒有明顯的癥狀表現的,於是就讓很多人忽略了肝臟的疾病,等到發現肝臟疾病的時候,通常已經很嚴重了,所以認清肝病癥狀很重要。 當我們日常生活中出現了這幾種癥狀時應該多留意下: 1、面色晦暗: 與太陽晒黑的皮膚不同,該情況面部暗淡而無光澤度;另外嚴重的黑眼圈都是慢性肝病患者早期癥狀,其中大多數為慢性乙肝。 2、皮膚髮黃: 從未患過肝炎的人,肝病患者早期癥狀在畏寒、發熱、噁心、嘔吐、肝痛、極度乏力後,忽然出現眼睛和皮膚髮黃,則表明患了急性黃疸型肝炎;慢性肝炎患者若出現黃疸,表明病情加重。 3、肝掌: 與常人的手掌顏色大不相同,普通人的手掌顏色紅潤,而患有肝病的病人手掌心泛白無血色。 4、蜘蛛痣: 中間有一紅點,周圍有血絲狀,類似於蚊蟲叮咬後的癥狀,當用細棒一端壓迫痣中心時、全痣消失,放開後又會出現,這一肝病患者早期癥狀可與其他血管痣相鑒別。據介紹,男性體表有蜘蛛痣者,85%的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肝臟組織病變,其中約30%為肝硬化。 消化道表現:這是最常見的肝病癥狀,大多數肝病都會出現,比如:噁心、厭油膩、食慾差、全身乏力等,可出現嘔吐,腹瀉,脾腫大等癥狀。此類癥狀也可能與慢性肝病引起的肝原性潰瘍病,門靜脈高壓性腸病等有關。 肝區不適:在所有肝病癥狀中,肝區不適和肝區疼痛較具有特異性,出現此類癥狀時首先懷疑是肝病引起的,應排除外傷因素。偶爾正常人也會出現暫時性肝區疼痛不適,比較少見。肝區不適和肝區疼痛往往與肝腫大壓迫肝包膜有關,隨著病情的轉歸,肝腫大的加重或減輕,肝區疼痛的性質和程度也不相同。肝癌一般是進行性加重,主要是肝癌腫瘤不斷增大壓迫肝包膜所致。 5、全身表現: 身體乏力、容易疲勞是最常見的全身表現。部分肝病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黃疸,表現為尿黃、眼睛黃和皮膚黃,是最具有特異性的肝病癥狀(小兒生理性黃疸除外)。黃疸過高時出現皮膚瘙癢。 6、肝掌蜘蛛痣: 很多慢性肝病會出現肝掌、蜘蛛痣、肝病面容,尤其肝硬化病人比較多見。但是肝掌和蜘蛛痣沒有特異性,在正常人中同樣可以見到,因此不能人有蜘蛛痣或肝掌就說是肝病癥狀。 7、肝腹水: 肝腹水一般在肝病晚期或病情極為嚴重時才會出現,如肝硬化出現肝腹水表示已經進入肝硬化晚期。出血傾向:肝病出血現象體現在肝功能減退,使凝血因子合成減少所致。 容易引起肝病患者牙齦出血、痔瘡出血、胃腸道出血等,且出血時難以止住。門靜脈高壓:門脈高壓是指門靜脈系統壓力升高。常引起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是造成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一旦發生出血,結合出血傾向病情往往比較兇險,是肝病(主要指肝硬化、肝癌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8、肝性腦病: 這是肝病發展到終末期的表現,癥狀極為兇險,是造成肝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又有一名人正值壯年被大腸癌奪去性命,如何防範大腸癌相信是很多人關心的議題,到底有那些NG行為容易讓大腸癌上身呢? 1. 喝酒:酒精會代謝成乙醛傷害細胞DNA而引起癌症,酒喝愈多,常喝酒,引發癌症的危險性增高。 解方:不喝酒 2. 愛吃高升糖指數的食物:高升糖指數的食物容易刺激似胰島素生長因子分泌,而刺激腫瘤增生,讓大腸癌細胞分布全身。所以甜食、精緻澱粉類的食物要慎食。 解方:多選擇低升糖指數的全穀類,如:地瓜、糙米、芋頭、南瓜等當主食來源。 3. 愛吃紅肉及加工肉類:吃紅肉會讓身體產生石膽酸,大腸癌的病人有較高濃度的石膽酸,加工肉品有亞硝胺的致癌物。吃太多肉讓蛋白質攝取過量,會讓胰臟酵素忙著消化蛋白質,沒時間去做除癌細胞的工作,可試著一天1餐或2餐不吃蛋白質,讓胰臟酵素來對抗癌細胞。 解方:少吃紅肉及加工肉品,如果非吃不可,可以搭配吃足量含豐富維生素C、E及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 4. 愛吃動物性脂肪:研究指出動物性脂肪攝取量大於總熱量40%時,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危機,如果脂肪量少於總熱量15%,會有較低大腸癌風險,這裡的動物性脂肪是指飽和脂肪,魚類所含的DHA、EPA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反而有保護身體對抗大腸癌。飲食中的脂肪會刺激膽汁分泌,太油時會引起致癌的石膽酸和去水膽酸增加,所以少吃油炸食物、肥肉等。 又有哪些飲食習慣能遠離大腸癌呢? 1. 多吃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可結合致癌物質,讓致癌物質快速排出體外,減少大腸暴露在致癌劑的危險,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益生菌的生長,水溶性的膳食纖維可以降膽固醇、調整血糖及預防便祕。 2. 多吃鞣花酸的食物:鞣花酸可以活化肝臟解毒酵素,幫助清除致癌物。 可吃哪些食物呢?莓果類的草莓 3. 多吃含吲哚的十字花科食物:吲哚能催化致癌劑被解毒,提供抗氧化的保護作用,能抑制大腸癌細胞增生。十字花科食物有高麗菜、綠花菜、白花菜、甘藍菜等。 4. 攝取足夠的鈣、鎂:鈣能減少大腸癌的危險,我不鼓勵靠吃鈣片來預防,應多吃深綠色的蔬菜同時補充鈣、鎂及膳食纖維,才是最明智選擇。 5. 烹調食物加薑黃 其實預防大腸癌的飲食和預防脂肪肝的飲食差不多,多蔬菜、適量水果、少紅肉、多粗食,人自然就健康。當然要多運動、保持身心愉快也很重要。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主頁 主題講座 關於我們 星星養生談 病症 醫事新追擊 廿四氣節養生 媽媽寶寶篇 草本新力量 動與靜之間 Home 醫事新追擊 蜘蛛狀血痣 肝硬化前奏 醫事新追擊 蜘蛛狀血痣 肝硬化前奏 隨著年紀漸長,皮膚會長出墨痣、色斑,但有否發現過身上某些部位會長出一些紅點或紅痣? 關於痣的形成,《醫宗金鑒》認為是 「氣血凝滯於經絡,陽氣束結而成的疙瘩。」 顯然,痣的形成與經絡不通有直接關係。 血痣的成因 血痣的治療 紅痣種類 紅痣大致可分「血痣」、「蜘蛛痣」和「老年性血瘤」。 中醫認為,其中「血痣」和「蜘蛛痣」多見於長於胸、手臂等。 雖然一般不癢也不痛,卻是身體一種預警。 有醫師指不少脂肪肝、慢性肝炎患者身上都長有這類「血痣」,絶對不容忽視,患者須立即作身體檢查。 三十多歲的陳小姐發現近年身體長出不同大小的紅點。 前臂上的小紅點,細小如針刺般;手臂上的體積明顯大一點如芝麻,不過身上的紅點全都不痛不癢,一直沒有為意。 「以為年紀大了,皮膚上的變化跟長出老人斑一樣,不足為奇。」她說。直至最近,她發現腹部位置又長出多粒芝麻般大的紅點,深感奇怪,自行在網上翻查資料,嚇了一跳。 「資料指紅痣代表肝臟出現問題,可能是肝硬化、脂肝化,聽到肝有事,真的很不舒服。」 陳小姐的擔心,不是因為單憑相信資料的內容⋯⋯而是想起八年前因為肝硬化離世的父親,病發前身體長出很多紅色的痣。 肝硬化滿身長紅痣 「記得父親三十多歲起,頸、肚、腰、手開始長了不少芝麻般大的紅痣,大部分更是凸了起來。」 陳小姐憶述,其後父親年紀漸長,五十多歲時身上的紅痣愈長愈多⋯ ⋯結果57歲那年腰間持續疼痛,身體又顯得極度疲累。 到醫院檢查後,證實本身是「乙肝」患者的他肝硬化末期,一年多後病發離世。 陳小姐坦言回想父親被肝硬化折磨的痛苦,很怕自己也有事⋯ ⋯突然想起他身上長有的紅痣跟自己一樣,更加心寒,擔心自己的肝有事,決定作身體檢查,並向中醫求助。 (可能你會對補脾益肝的果王──荔枝這篇文章有興趣) 血痣的成因:長紅痣因肝代謝功能差 註冊中醫關富健博士解釋,一般紅痣可分為「血痣」、「蜘蛛痣」和「老年性血管瘤」。 《血證論•陰陽水火氣血論》指出: 「人之一身,不外陰陽;陰陽二字,即是水火;水火二字即是氣血。水即化氣;火即化血。 火為陽而生血之陰,即賴陰血以養火,故火不上炎,而血液下注,內藏於肝,寄居血海,由沖、任、帶三脈行達周身,以溫養肢體。」 火與血作為一陰一陽,任何一方的偏盛偏衰都會導致出血,簡單表明「血生於心火而下藏於肝」與肝關係密切。 形狀大如杞子,小如血點的紅色痣,學名稱為:「毛細血管瘤」(capillary angioma) 中醫叫做「血痣」,大多是氣血在經絡凝滯不通日久,肝經怒火鬱結在經脈而成。 血痣出現即體內痰濕積滯,容易有脂肪肝、肝硬化、膽囊炎。多見於脂肪肝和慢性肝炎的病人,主要長在胸、腹部、手臂等。血痣愈大愈多,代表肝的代謝功能愈差,容易血脂和膽固醇過高。 痰濕體質指寒性體質,多由飲食不當或疾病困擾導致。 「痰」是指人體津液(即正常水液統稱)的異常積留⋯⋯當人體臟腑、陰陽失調、氣血律血運化失調,易形成痰濕,變成痰濕體質。 血痣的治療:淺層血痣可刮痧拔罐 痰濕體質常見體形肥胖、面部皮膚油脂較多、多汗、痰多、容易疲倦、舌體胖大等。 除肝臟存在風險,亦易患上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風、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等。 這類體質的人不適合吃過多紅肉和內臟,因脂肪偏多,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關醫師指出: 「傳統的刮痧和拔罐中醫療法,有時可利用工具刮走長得不太深層的血痣。」 「拔罐是以罐為工具,藉助熱力或真空狀態使罐附在腧穴或應拔部位皮膚上,造成局部充血或瘀血,輕度破壞微血循環後,令組織新陳代謝。刮痧則是用邊緣光滑的湯匙、銅錢、硬幣或較專業牛角骨刮痧板,在血痣地方順序重複刮動治療,令皮膚『出痧』⋯⋯把黏著血管壁的瘀血淸除,然後再經血液重新吸收,全身迴圈後,將廢物從尿液排外,但不可過極。」 肝的健康跟血痣的形成有絕對關係,不妨多留意如何謢肝,不妨參考以下 補脾益肝的果王 – 荔枝 肝火捱夜救星 蜘蛛痣顯示肝排毒差 不過,若紅痣長的是如發散狀,俗稱「蜘蛛痣」的「蜘蛛狀狀血管瘤」,就要特別注意,須進一步作檢查是否已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蜘蛛狀血管瘤」大多長在前胸、上臂,外觀看起來是擴散出去的紅色血絲或血痣,蜘蛛狀,所以又稱為「蜘蛛痣」。 中間的小紅點是動脈,有如蜘蛛的軀體,紅點四周佈滿擴散的小血管,有如蜘蛛腿一樣向外伸展。 關醫師指: 如孕婦懷孕間期間出現這情況,一般都是正常;若患有肝膽疾病,面部、頸部、前胸、後背等出現蜘蛛痣,一定要盡快作身體檢查。 「這顯示體內雌激素增多,雌激素有擴張血管作用⋯ ⋯若肝臟出現問題,雌激素減退排毒作用,從而使雌激素在體內積聚,身體便出現蜘蛛痣徵狀。」 關醫師補充: 「若皮膚長出為針尖大小的鮮紅色或櫻桃紅色丘疹,則為「老年性血管瘤」⋯ ⋯該病常見於35-40歲以上,隨年齡增長,數目會逐漸增多。」 此症是由於血管發生退行性病變,導致毛細血管擴張而引起,不是真正的腫瘤,也不會發生癌變。所以,患者可不做治療,只要平時注意保護,不要抓破感染即可。 身長黑白痣,甚麼預兆? 黑斑包括老人斑、黃褐斑雀斑等,多見於手背、臉上和身上,這些斑會慢慢變大, 提示血脈瘀血積滯,所以黑斑愈多的人,容易發生心腦血管疾病。 白斑形狀小如芝麻,大如綠豆,多見於手臂、身上。白斑不同於內癜風(俗稱白蝕)。白瘢風是片狀,白斑是點狀,白斑提示內臟毒素積滯,容易發生腫瘤、癌症,白斑愈白愈毒,多見於腫瘤病人。 撰文:陳日心 相關文章 兒童敏感可斷尾 生痱滋飲甘露飲 夏季好發-熱瘡混淆生蛇 十大防癌抗癌食物榜 退黃褐斑靠熟地當歸 經血逆流 日久成朱古力瘤 Load more posts Rate this (20 Votes) 血痣血痣治療血痣的危害血痣的原因血痣的治療 0 comment 0 previous post 膝關節退化年輕化 過度運動屬主因 next post 膝骨性關節炎 調養重補腎健骨 你可能對以下文章感興趣 認清不孕危機-卵巢多囊症 三月 15, 2016 要減肥,先去腩 八月 13, 2016 熱敷滅痛症 風寒濕痹辨證 十一月 1, 2016 膝關節退化年輕化 過度運動屬主因 三月 27, 2016 無骨式健走操 告別五十肩 十一月 1, 2016 蒸敷方治頸椎病 證熱敷療效佳 十一月 1, 2016 「陰陽水」治便秘 二月 16, 2017 亂飲涼茶 良藥變砒霜 三月 24, 2016 中藥‧ 針灸‧ 艾灸 化解「癌因性疲乏」 五月 8, 2016 123456789 最新文章 蒸敷方治頸椎... BEN SI... 「陰陽水」治... 中醫解夢藏玄... 小雪養生 欲... 八個生活習慣... 熱敷滅痛症 ... 無骨式健走操... 蒸敷方治頸椎... BEN SI... 精選文章 減壓修身最佳選擇 學習泰拳 趕走煩憂 香港人常見體質 – 寒底、熱底、濕底 亂飲涼茶 良藥變砒霜 蜘蛛狀血痣 肝硬化前奏 向天果 藥向苦中求 電子郵件訂閱網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訂閱網站的新文章, 電子郵件位址 電子郵件位址 訂閱 近期文章 Ben sir 養生學堂 「陰陽水」治便秘 中醫解夢藏玄機 小雪養生 欲補先清 – 三招檢測體內積毒 八個生活習慣保烏髮濃 熱敷滅痛症 風寒濕痹辨證 無骨式健走操 告別五十肩 蒸敷方治頸椎病 證熱敷療效佳 中藥可控制紅斑狼瘡症 生痱滋飲甘露飲 跟著我們最新動態 Message us 分類 MUAY THAI 下肢水腫 中醫生活第一期 中醫生活第三期 中醫生活第二期 便秘 側柏葉 兒童 去水腫 小雪 廿四氣節 心臟病 曹永廉 月經 梁烈唯 泰拳 海浮石 減肥 湯水 滕麗名 濕疹 炎之妥 熱敷 王利民 當歸 穴位按摩 立冬 童顏 素食 羅漢果茶 脫髮 茹素 萬綺雯 蔡思貝 藥膳 跑步 鄭融 針灸 陰道炎 食素 養生 馬天惠 馬拉松 高海寧 黃宗澤 最新資訊 學術顧問 崔紹漢博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博士 林志秀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副教授 朱恩博士 香港註冊中醫師學會副會長 黃約愛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專業僱問 袁維康 美國克雷頓自然醫學院醫學博士     @2016 - 中醫生活 All Right Reserved. BACK TO TOP 20★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慢性發炎的 20 個警訊 1. 不明原因皮膚起紅疹或發癢 2. 常打噴嚏、鼻塞、氣喘、流鼻水、眼睛癢 3. 自體免疫疾病 4. 經常腹瀉 5. 慢性腸胃疼痛或不適 6. 關節腫脹、疼痛或發炎 7. 手掌、手腕、腳踝或腳掌有慢性疼痛 8. 經常膀胱或泌尿道感染 9. 經常感覺到疲勞、頭痛或失眠 10. 腹部脂肪堆積 11. 體重過重或肥胖 12. 糖尿病、動脈硬化、中風、心血管疾病 13. 憂鬱、記憶力減退、神經退化性疾病 14. 罹患癌症 15. B 型肝炎或 C 型肝炎帶原 16. 曾被診斷有病毒或微生物感染 ( 如:EB 病毒、泡疹病毒、白色念珠菌 ) 17. 經常因為細菌感染而服用抗生素 18. 有定期服用消炎止痛藥 19. 喜歡吃甜食或含糖飲料 20. 經常吃油炸食物、燒烤、速食 抗發炎飲食這樣吃 1. 熱量控制得當 攝取過多熱量會促進脂肪合成進而造成肥胖, 肥胖就是慢性發炎的原因之一, 因為過多的游離脂肪酸 會激活脂肪細胞內的「促發炎轉錄因子」NF-κB, 而 NF-κB 被活化是慢性發炎重要的起始點。 因此,在適當的範圍內控制熱量, 減少食物的攝取量,是預防慢性發炎的第一步, 體重過重者建議每餐吃六分飽就好, 而體重標準者則建議每餐吃七~八分飽。 2. 增加 Omega-3 好油 現代人外食機會多,經常攝取精製過後的油脂 ( 例如: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 ), 使得飲食中 Omega-6 脂肪酸的比例偏高, Omega-6 在體內代謝會產生花生四烯酸, 進而產生促發炎的前列腺素, 導致血管收縮及慢性發炎。 相反的,Omega-3 脂肪酸經由代謝後 可產生抗發炎的前列腺素, 並可在體內與 Omega-6 競爭同一個酵素, 使得 Omega-6 因為酵素不足 而無法產生促發炎的前列腺素。 建議多攝取含 Omega-3 的食物,( 例如:鯖魚、秋刀魚、鮪魚、鮭魚、海藻、堅果、亞麻籽、亞麻仁油、紫蘇油。 ) 建議每天可攝取 1 湯匙堅果, 並且多以魚類來取代紅肉。 若有抗發炎的特殊需求, 可視情況直接補充「魚油」保健食品 來獲得較高量的 EPA 和 DHA, 可挑選 EPA 濃度較高的魚油抗發炎效果較好。 同時,也要避免過量攝取 Omega-6 脂肪酸, 建議家中的烹調用油不要再選擇上述的精製油脂, 可改用 Omega-9 含量較高且初榨的冷壓橄欖油或苦茶油。 3. 吃原態食物 過於精製加工的食物通常膳食纖維含量少, 且可能添加較多的精製糖和油脂使得熱量增加, 攝取後血糖快速上升, 長期處於高血糖的情況下也會增加發炎反應。 選擇原態、少加工的食物, 一來可以減少攝取到人工添加物的機會, 二來也較有助於維持血糖的穩定。 當然,也要避免攝取精製糖。 4. 彩虹蔬果抗氧化 蔬菜水果當中含有各種不同的植化素, 這些植化素除了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之外, 經研究發現還能刺激體內複雜的激酶反應, 產生一連串的訊息傳導效應。 另外,蔬果當中所含的維生素 C、維生素 E、類黃酮…等 營養素有助於抑制發炎的源頭 NF-κB。 而且,類黃酮家族當中的槲皮素(quercetin) 也被證實可以抑制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和細胞激素。 以上所說的這些營養素, 都存在於各種顏色豐富的蔬菜和水果當中。 5. 辛香料抗發炎 不少辛香料也有助於抑制 NF-κB,( 例如:薑黃當中的薑黃素、大蒜、辣椒、薑、羅勒、迷迭香、丁香、孜然、茴香、八角…等。 ) 6. 維生素 D 平衡免疫 大部分的免疫細胞都有維生素 D 接受器, 足夠的維生素 D 有助於調節免疫細胞功能, 避免免疫系統低下(易感染) 與反應過度 (自體免疫疾病),減少發炎反應。 奶類、肝臟、蛋黃…等是含有維生素 D 的食物, 我們也可以經由曬太陽來獲得維生素 D。 但多數國人體內維生素 D 的濃度都不足, 若您經過血液檢查 25(OH)D 偏低, 則建議可額外補充維生素 D 營養品。 7. 遠離過敏原食物 慢性食物過敏是常見的慢性發炎原因, 但由於其過敏症狀不像急性過敏一樣顯著, 所以很容易被忽略。 8. 採取低溫烹調 再好的食物用錯了烹調法都有可能促進發炎。 多利用低溫的烹調方式減少食物成分的裂變, 例如清蒸、水煮、水炒…等。 抗發炎這樣做 1. 維持理想體重不過胖 2. 適度且規律的運動 3. 良好的睡眠品質 4. 適當的抒壓方式 5. 擁有愉快的心情 6. 學習正念(Mindfulness)時時刻刻留心覺察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甜食從這10處傷害你 “我們應該像限製酒一樣限製糖。”英國心髒病專家馬洛特拉曾在《每日郵報》上發出呼籲。其實,甜食對身體的危害,遠不只長胖這麼簡單,甜食還是導致長痘的“皮膚殺手”,會在無形中影響你的顏值。 1.容易長痘痘 醣類進入體內後,會改變表面脂類成分,促進皮脂的產生,食用甜食越多,皮脂腺分泌就越旺盛,從而導致皮脂腺中的厭氧痤瘡桿菌過度繁殖,並排泄出過多的脂肪酸。 脂肪酸附著於毛孔內壁,不易脫落,並因其“異物”屬性遭到人體免疫系統的圍攻,從而長出痘痘。 醣類在人體內代謝時需要B族維生素。醣類食物攝入多了,B族維生素大量消耗,從而成為痘痘加重的因素之一。 建議:可以適當吃一些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B族維生素促進皮脂新陳代謝,有助於皮膚保持濕潤光滑。 2.加速皮膚老化 血液中的糖會附著在蛋白質上,會破壞膠原蛋白、彈力蛋白等蛋白纖維,導致皮膚出現皺紋或鬆弛下垂,還會使身體的“天然抗氧化劑”酶失效,招架不住紫外線等的外部侵害。 建議:一定少喝添加了大量糖分的飲料,即使是聽上去很健康的“鮮果”奶昔,含糖量也非常高。不過,沒必要擔心水果中的果糖,因為水果纖維會降低醣類在體內的轉化。 3.使你變成大胃王 果糖是瘦素激素的大敵。瘦素激素的功能是告訴大腦:“我已經飽了,快別吃了。”但眾多研究發現,長期吃糖太多會擾亂身體向大腦發送信號。體重超標和2型糖尿病患者,身體會減緩釋放瘦素激素,導致已經吃飽了但還是覺得餓。 建議:想吃糖的時候,就趕緊步行15分鐘吧。研究人員發現,步行15分鐘,能將人對巧克力的渴望降低12%。 4.誘發頭痛 當你吃糖過多時,人體需要快速反應來應對它,血糖水平會突然到達峰值,隨後又陷入低谷。這種變化就有可能引發頭痛。 建議:了解糖分的不同名稱和說法,警惕成分錶中出現“糖”、“糖漿”等字眼的食品。 5.讓肝臟變胖 果糖會加快肝臟細胞儲存脂肪的速度,長期的高糖飲食,會導致脂肪像一個個小球一樣,聚集在肝臟周圍,是“非酒精脂肪肝”的前兆。 建議:要盡可能減少糖和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多吃優質蛋白,限量飲酒,堅持適量鍛煉,有助於清除肝內脂肪。 6.增加血管壓力 糖除了會擾亂膽固醇外,還會導致血管收縮,增加血管壓力。值得一提的是,冠狀血管特別薄,任何狹窄都可能帶來嚴重後果,可能誘發心髒病。 建議:別被加工過的所謂“全穀物”食品欺騙。精米和白麵含糖量較高,升糖指數也較高,應有意識多吃粗糧。 7.讓人沒精神 醣類會讓你暫時覺得心情變好,但醣類帶來的這種好處,只能維持30分鐘,之後便消失殆盡。這會讓人陷入惡性循環,不斷地想吃甜食。此外,糖分還會刺激睡眠“調節器”———血清素的產生,導致人昏昏欲睡。 建議:當你感覺沒精神時,不妨吃點水果。 8.導致糖尿病 一項研究發現,一個人每天只要多攝入由糖分轉化而來的熱量150卡,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就會高出1.1%。 建議:務必警惕“隱形糖”。來自含糖飲料的糖分僅佔你攝入糖分總量的1/3,一定要仔細閱讀食物標籤,番茄醬、速凍食物、牛肉乾、麵包等都含有不少糖分。 9.誘發心髒病 糖會導致人體內的尿酸、壞膽固醇升高,增加高血壓的風險,從而導致心髒病、中風風險增加。 建議:了解食物大致的含糖量很有必要。一般來說,一罐蘇打水含糖量為12克;一片全麥麵包含糖量為8克;一塊奶油糖含糖量約20克;一瓶500毫升的甜味飲料含糖量約40~ 50克;兩三塊甜味餅乾的含糖量很可能超過20克。 10.致使膽固醇紊亂 過量的糖分不僅會刺激肝臟不斷產生壞膽固醇,還會抑制身體對壞膽固醇的代謝能力。 建議:控制好熱量,堅持吃早餐。研究顯示,肥胖女性不吃早餐後果更嚴重,肥胖風險會高出4.5倍。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