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這個輝瑞疫苗試驗的數據充滿詭異。

使用疫苗的兩萬志願者有兩人死亡,亦即死亡率為萬分之一;而使用安慰劑的兩萬志願者有四人死亡,死亡率為萬分之二,然後下了一個很牛逼的結論,叫做:死亡率可以降低50%!

真的好神奇!

我有點納悶的是這四萬人的樣本基礎下,沒有使用疫苗的兩萬人,居然死亡率可以只有萬分之二!

這比目前最新統計:染疫7120萬,死亡160萬,平均死亡率為2.247%,亦即萬分之224.7,很神奇地低了112倍啊!

不過,樣本基數7120萬是樣本基數2萬的3560倍!哪個樣本基數比較權威科學而可信自然不言可喻。

而照他們實驗神奇的邏輯來推論:輝瑞使用安慰劑的使用者死亡率較實際全球統計死亡率是這麼神奇的低了112倍,是不是意味著安慰劑足可以救命,也應該可以申請上市?

唉!玩弄數據,還是全球精英專家參與投票通過,真是十足的鬧劇!

很明顯,實驗數據恐怕是為了配合核准通過的需要製造出來的。非常漂亮!實在太漂亮了!商機啊!多少貪婪因您而偉大!

觀察這波新聞浪潮,可以看到哪些人在呼應藥廠的商機,而努力推波助瀾!還幫忙圓謊護駕!有趣又悲哀的人間煉獄進行式!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1212000055-260407

請注意報導中這句話: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指出,在施打第1劑疫苗後,保護力達88%,施打第2劑後,疫苗效力上升至95%,因此輝瑞疫苗有效。

那麼多報導都沒有人願意提試驗細節,這則新聞卻『洩漏機密』了!

這麼貴的疫苗還要打兩劑?問題卻就是出在這裡,據受測者的描述,第一劑只是不舒服,第二劑則出現嚴重過敏反應。

這是不是說,為了取得高效能,施打劑量在『走鋼索』,遊走於『高刺激產生抗體』和『逼近高危險邊緣』之間呢?

這些恐怕都是需要繼續追蹤觀察的焦點。

現有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2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今天有幸聽到馬偕醫院邱南昌教授的演講,其中一些資料相當珍貴,對AZ疫苗的優點提供有力的佐證。 mRNA疫苗受青睞的第一個原因是大家誤以為mRNA疫苗比較有效,因為第三期試驗的保護效力高於AZ疫苗,但背後的因素是每一支疫苗第三期試驗的時間、地點、疫情狀況不相同,所獲得的結果不能直接相比。 能夠比較兩支疫苗唯一的方法是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無差別的使用(就是兩支疫苗捉對廝殺),這樣的硏究目前只有一篇,比較AZ疫苗與輝瑞/BNT疫苗,發表在Nature Medicine,是英國2020/12/1到2021/5/8分析38萬人的真實資料,結果發現兩支疫苗的保護力幾乎一模一樣;更進一步的資料顯示,當只打第一劑時,AZ疫苗減少住院的能力優於輝瑞/BNT疫苗(圖1,94% vs 85%),而防止家人感染(防止病毒擴散)的能力相當(圖2),仔細分析圖1,AZ疫苗施打對象有較多容易產生重症的高年齡層,更顯示AZ疫苗(只打第一劑時)優於輝瑞/BNT疫苗。 mRNA疫苗受青睞的第二個原因是大家誤以為AZ疫苗的副作用比較多(包括發燒、血栓、猝死),而mRNA疫苗比較安全,這一點AZ疫苗完全是受到不白之冤。 必須先釐清疫苗不良事件和疫苗副作用是不一樣的,前者與注射疫苗在時序上相關,但未必有因果關係,後者是與疫苗有因果關係的事件(圖3)。 真正疫苗的副作用絕大多數是非嚴重的一般副作用,包括發燒、疲倦、注射部位腫痛、頭痛等,這些副作用AZ疫苗普遍低於mRNA疫苗,而AZ疫苗第二劑少於第一劑,但mRNA疫苗卻是第二劑比第一劑嚴重(圖4);根據國內施打者使用V-Watch回報的AZ疫苗副作用,這些副作用很少超過兩天(圖5)。 AZ疫苗剛在歐洲開打時,發現三期試驗未偵測到的血栓,許多國家因此暫停施打;但後來了解是極罕見(約十萬分之一)的自體免疫反應,產生血小板PF4抗體,不會造成動脈血栓,所以各國陸續恢復施打AZ疫苗(圖6);國內一開始也將使用避孕藥或賀爾蒙治療列為禁忌症,在了解機轉後刪除了(圖7);mRNA疫苗開打後,同樣發現三期試驗未偵測到的心肌炎(圖8),機轉目前不淸楚,好巧機率也是十萬分之一(極罕見);邱教授打個比方,除非是中樂透,不然應該不會遇到。 造成AZ疫苗緩打潮最大的衝擊是高齡長輩開打AZ疫苗後不斷傳出的猝死事件,圖9是世界各國施打新冠疫苗後的死亡情況,很明顯看到在輝瑞/BNT疫苗及AZ疫苗都有施打的國家中,多數國家輝瑞/BNT疫苗造成的死亡比例大於AZ疫苗,原因當然不是輝瑞/BNT疫苗比較危險,而是疫苗施打策略造成的(輝瑞/BNT疫苗使用於較高風險的族群);但即使校正這個因素後,南韓的經驗在高齡者輝瑞/BNT疫苗的死亡率仍舊稍微超過AZ疫苗;而疫苗施打造成死亡事件特別低的國家(例如義大利),則是因為在疫苗開打前已有大規模疫情,高風險的長者還來不及打疫苗就已經染疫死亡了;台灣的疫苗死亡事件低於世界平均值,亦低於高齡者自然死亡的期待值,在死亡案例的調查及解剖報告中,實際死因多為慢性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無任何一例與疫苗直接相關(圖10);換言之,AZ疫苗是因率先開打,又使用於高風險族群,才會產生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的狀況,可以預期莫德納疫苗一旦在高齡長輩開打,仍舊會出現猝死案例。 #兩支疫苗一樣安全一樣有效 #現在可以打到的疫苗就是最好的選擇 #歡迎分享一起傳遞正確訊息
    3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賣藥高手 朱元璋聽聞劉伯溫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就在有次早朝的時候,將他剛吃完早餐的碗倒過來蓋在碟子上,然後問朝臣有誰能猜到我剛剛吃的早餐是甚麼?朝臣有三等品次的腦袋;最低等的就只看到一個倒過來的碗和一個碟子。次等的會想到餐點不會比碟子大,碗既能倒放,應不會是湯汁稀飯之類,於是有猜饅頭水餃等。朱元璋都搖搖頭然後請劉伯溫猜。劉伯溫說:(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朱元璋驚訝的問,你是怎麼知道的?劉伯溫說您的龍嘴邊還有幾粒芝麻。所以最高等的腦袋看到的;不是碗碟而是芝麻。同樣的;從這檔陳建仁幾分鐘替高端賣藥的談話,最下等腦袋看到的是;好棒喔!連副總統都跳出來為高端背書,高端股票趕快買,高端疫苗可以打。次等腦袋的會說;這小子沒事跑出來為高端背書,怎麼變成了個賣藥的郎中?但縱算沒有現代劉伯溫的高等腦袋,也可以輕易地從基本邏輯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1. 疫苗的二期實驗是動物實驗中拿人體來做進一步測試,為有生命安全的風險實驗,受試者會得到一筆相當於風險回報的金額補償。陳建仁一不缺錢、二沒患病,需要試藥賭命、三貴為副總統金身尊貴如同帝皇,怎有可能拿身家性命去當測試的白老鼠? 2. 二期實驗必須做(雙盲甚至三盲實驗),有不到15/100機率的受試者會被注射安慰劑。但無論是醫生護士或受試者都不能知道所注射的疫苗是否為安慰濟?若事先知道,這個實驗數據就是個被汙染的假數據。如果陳建仁同意接受白老鼠實驗,並同意以其身份幫高端宣傳背書,讓高端賣藥賺獲暴利,只有一種可能;就是陳建仁必定得到遠高於常人數百上千倍的白老鼠風險的對價收益,並必須有絕對安全的保證;保證測試的藥劑就是安慰劑。 3. 陳建仁夫婦倆同時都接受有生命安全風險極高的白老鼠實驗,若按兩人同時都抽中施打的是安慰劑的機率為15% *15% =萬分之225,即約百分之2的極低機率。以陳建仁夫婦身體健壯、每個月坐領50萬乾薪,正在享受人生的最美好時期,毫無任何的可能會冒這個只有2/100機率安全的風險,賭上他(她)們的老命。 所以唯一的可能,就是施打之前陳建仁已被明確的告知,要他(她)們絕對放心,他(她)們夫婦施打的是(安慰劑)。 日前郭台銘和台積電捐贈的BNT疫苗買成了!要進來了!陳建仁知道自己施打的只是安慰劑,若不承認就不能再接種國際認證合法的BNT疫苗,疫情嚴重為了保他夫婦倆的命,昨天7月14號,終於自己承認公布了標準答案;陳建仁果真施打的就是(安慰劑)。 答案揭露已到此,接下來的還是有兩種腦袋等次的人;一種是;喔!陳建仁還真老實,告訴了我們真話。另一種是;(查微知全),三期實驗沒做也罷,連二期實驗都被抓到作弊的這種疫苗,還能打嗎?這種股票被炒了20倍的價錢,還能買嗎?已買的,還敢不跑嗎?最後;陳建仁這種明知還故意呼嚨人民的賣藥,若說他是無知被利用也罷!偏偏他是中研院的公衛專家,再加上之前多少他被揭穿的噁心謊言,這種人的人品,還須再多說嗎?請問你我雖非劉伯溫,但至少這兩等人中,你是哪一等腦袋的人? https://youtu.be/1APdtak5g9c
    2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對於兒童COVID 疫苗的想法,在與一位腫瘤免疫專家討論之後、我稍微做了改變。結論很單純:「不只是莫德納疫苗、而是包括BNT在內所有的 mRNA 疫苗,我目前都不考慮讓孩子施打。」如果你不只是個滿足簡單結論、還有興趣理解過程的朋友,我將討論的內容、整理在下面。 — 首先,mRNA 疫苗、是一種全新的疫苗開發技術,首次做成產品投入實戰,就是 COVID。他的原理是送一段人造「信使RNA」進入免疫細胞、讓免疫細胞製造抗原出來。打個比方,就像是你把菜單、餃子皮豬肉餡丟給麥當勞,叫他蒸小籠包出來。 這形同一種針對免疫細胞的「細胞治療」了,用人工的方式、改變了天然細胞的能力。這有沒有風險呢? 理論上沒有,因為,人類細胞沒有反轉錄酶,所以mRNA 理論上不會改變細胞的DNA 結構。意思就好比,麥當勞小籠包蒸著蒸著,不會哪天整個突變成鼎泰豐一樣。 那這樣大概就可以放心了吧?大致上是可以的,尤其成人的免疫系統已經發展穩定,理論上影響應該不大,只不過、一切就只是「理論上」而已。但孩子就不同了,幼兒的免疫系統正在發展狀態,而且,mRNA 不只會進入改變 T 細胞,也會進入長期記憶型B細胞,兒童不成熟的骨髓幹細胞也很旺盛,這些人造mRNA會不會進入幹細胞?會不會改變兒童的免疫系統呢? mRNA 疫苗對COVID的保護力,從證據上來看,大概是跟劑量有關。劑量打的越多、送進去的 mRNA越多,當然反應越大、保護力越強。打得少、當然副作用少、保護力就弱了。當你糾結於廠牌、在這些數字上打轉的時候,是否曾經停下來想過:等等,我們該把 mRNA 疫苗打在孩子身上嗎? 決策總要考量風險利弊。不打疫苗的風險是什麼?最嚴重就是一死。日本 84萬兒童染疫,死亡的有四人。死亡率約為萬分之0.046,那就是百萬分之四點多的意思。換句話說,100萬個感染的小孩、有99萬9996人存活。他們兒童的接種率是 2.6%。這個我是「知道的」。 那打 mRNA 的風險呢?除了嚴重副作用萬分之一外,還有其他風險嗎?答案是:「我不知道。」
    3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2021 年 6 月 14 日 不讓您的孩子接種 COVID 疫苗的十大理由 https://childrenshealthdefense.org/child-health-topics/known-culprit/vaccines-culprit/top-ten-reasons-not-to-let-your-child-get-a-covid-shot/ 鏈接已復制 CDC 的免疫實踐諮詢委員會在沒有任何科學證據支持該決定的情況下,一致投票決定聯合接種 COVID-19 和流感疫苗。下載PDF 2021 年 5 月 10 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FDA) 將輝瑞/BioNTech COVID-19 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 (EUA) 延長至 12 至 15 歲的青少年,修訂了 EUA(於 2020 年 12 月 11 日發布) ) 授權為 16 歲及以上的個人注射。Moderna 表示,它計劃要求將類似的 EUA 擴展到 12-17 歲的兒童,以用於其 COVID 疫苗,強生/楊森正在該年齡段進行臨床試驗。在為輝瑞公司開綠燈時,FDA 選擇忽略以下事實,所有這些事實都清楚地表明,為兒童和青少年接種 COVID-19 疫苗在醫學上是站不住腳的,也是不道德的。 美國兒童感染 COVID-19 的風險可以忽略不計1。截至 2021 年 5 月 29 日,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DC) 將366名 0-18 歲兒童的死亡歸因於 COVID,佔 7400 萬兒童人口中的2人,死亡率為 0.00049%。作為 1-17 歲兒童的死因,COVID-19排在傷害、自殺、癌症、兇殺、先天性異常、心髒病、流感、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和腦血管病之後。1從 2020 年 2 月到 2021 年 2 月中旬,29,094 名兒童(0-14 歲)和 36,900 名青少年和青年(15-24 歲)死於COVID-19 以外的其他原因。3兒童患嚴重 COVID 疾病的風險微乎其微,這可以從 CDC在描述其他年齡組的 COVID 感染、住院和死亡風險時使用 5-17 歲兒童作為其參照組(風險最低的組)來證明。4知情醫生爭辯說,“即使是少數兒童也不應該因為對他們沒有危險的疾病進行大規模接種而受到威脅。” 5 COVID疫苗是實驗性的。正如 FDA 在其 COVID 疫苗情況說明書中明確指出的那樣,在 EUA 狀態下管理的疫苗未經 FDA 批准,並且“沒有經過與FDA 批准或批准的產品相同類型的審查”。6,7 COVID 注射依賴於實驗性疫苗技術;8有問題的成分,如聚乙二醇(PEG) 9和聚山梨醇酯 80;10 個 脂質納米顆粒很容易被大腦吸收;11和其他未經證實的疫苗科學。此外,儘管代理 FDA 負責人珍妮特伍德科克保證父母“該機構對所有可用數據進行了嚴格和徹底的審查”,12 尚未對毒性、致癌性、胎兒和生殖風險或其他重要安全方面進行研究。13 與疾病相比,實驗性 COVID 疫苗對兒童的危害要大得多。在 EUA 擴大到 12-15 歲之前,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 (VAERS) 顯示,在接種輝瑞或 Moderna 疫苗的 15 歲兒童中有兩人死亡。這些青少年可能已經參加了臨床試驗,因為當時他們不可能合法地接種疫苗。輝瑞的臨床試驗疫苗組中約有 1,000 名 12-15 歲的青少年(與 Moderna 的試驗中的人數大致相同),該年齡組中任一疫苗接種後的死亡率可能約為 0.1%(2,000 分之二)——高出 200 多倍高於 COVID-19 的死亡率。 青少年報告了嚴重的 COVID 疫苗傷害,包括心臟問題和死亡。從 5 月 14 日到 5 月 21 日,12-17 歲年齡組的 COVID 疫苗傷害報告幾乎翻了兩番,不良事件從 943 起增加到 3,449 起,其中包括 58 起被評為嚴重的傷害。14下週,該年齡組的 COVID 疫苗傷害總數又增加了 37%,達到4,750 人,15 人包括209 人重傷和5 人因心臟驟停而死亡。16,17 6 月發表在Pediatrics 上的一項研究記錄了 7 名青少年在接受第二次輝瑞注射後的四天內因心臟炎症住院。18青少年還患有血栓和格林-巴利綜合徵。19,20一名 17 歲的猶他州運動員在接受第一次輝瑞注射後一天大腦中出現了血栓。21 “不能排除 COVID 疫苗的長期不良反應,包括生殖影響”。醫生警告說,“目前尚未發現的長期不良影響,包括對生長、生殖系統或生育能力的影響”的可能性。5在輝瑞和 Moderna 疫苗接種後,已經記錄了令人擔憂的生殖影響。CDC 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12.7% 的接種過 COVID 疫苗的孕婦因流產或死產而失去嬰兒(幾乎是八分之一的女性)。22此外,724 名活產嬰兒中有 99 名(13.7%)有不利的出生結果,例如早產、小於胎齡或“主要先天性異常”。反之,有沒有證據表明兒童需要擔心 COVID-19 疾病的長期影響。1對於生活在他們面前的兒童和青少年來說,COVID 疫苗對未來生育的潛在影響令人擔憂,特別是考慮到“可能需要相對較長的時間才能觀察到明顯數量的接種後不孕症病例” 。” 23 接種 COVID 疫苗的兒童將面臨大多數成年人不會面臨的額外風險:同時接種多種疫苗。輝瑞表示,“沒有關于輝瑞-BioNTech COVID-19 疫苗與其他疫苗聯合給藥的信息。” 6 CDC 也承認,它不知道反應原性(身體對疫苗接種的炎症反應)是否會隨著疫苗的共同給藥而增加。24儘管如此,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允許醫療保健提供者“不考慮時間”來管理 COVID 疫苗和其他兒童和青少年疫苗。25考慮 CDC疫苗計劃對於青少年來說,這意味著一個 12 歲的孩子可以在接種流感、人乳頭瘤病毒 (HPV)、腦膜炎球菌和 Tdap(破傷風-白喉-百日咳)疫苗的同一天接種實驗性 COVID 疫苗。26如果FDA擴大了其對EUA仍然年輕群體,孩子們可以有更多的注射單醫生的訪問期間裝起來,特別是如果醫生推“的追趕,因為在大流行失約的”預防接種。27獲得許可的兒童和青少年疫苗的包裝說明書已經列出了近400 種可能的不良事件,包括死亡。28醫學研究所警告從未對“整個[兒童疫苗]計劃的關鍵要素——接種疫苗的數量、頻率、時間、順序和年齡”進行系統研究,29全球疫苗專家分享了這一觀點(儘管不情願)在 2019年12 月的世界衛生組織 (WHO) 會議上。30 政府官員表示,他們願意踐踏父母的權利和保護兒童的能力。大約一半的家長在 4 月份的一項民意調查中表示,他們“肯定”不會讓孩子接種 COVID 疫苗,或者計劃觀望;另有 18% 的人只在學校需要時才允許接種疫苗。31為了規避獲得父母同意的障礙,32越來越多的州和司法管轄區聲稱給予醫療保健提供者和醫療實踐迴旋餘地,以免除父母對 COVID 疫苗的同意要求,33儘管注射處於研究狀態。34目前,這些包括哥倫比亞特區(11 歲及以上);35 北卡羅來納州(12 歲及以上);36 阿拉巴馬州、俄勒岡州和田納西州(14 或 15 歲及以上);37-39 南卡羅來納州(16 歲及以上);40和愛荷華州(由供應商自行決定)。33這是對父母權利的非同尋常的剝奪,並使兒童處於危險之中。 承諾兒童和青少年恢復“正常”是強制性的。FDA 專員Janet Woodcock、CDC 主任Rochelle Walensky和輝瑞公司首席執行官Albert Bourla 向年輕人承諾,接種 COVID 疫苗是他們恢復“正常感”和“更快恢復社交活動”的門票。12, 41, 42這些承諾正在誘使社會飢餓的青少年——他們在發育上無法公平權衡風險和收益——向父母告誡他們要注射,甚至考慮在未經父母許可的情況下接種疫苗。40, 43 60 萬 12 至 15 歲的年輕人接受了 COVID 注射在EUA 擴展的第一周內。44 疫苗製造商誇大了他們的 COVID 注射劑對成人和兒童的作用。COVID 疫苗並非旨在阻止冠狀病毒傳播。45因此,疫苗報告的“有效性”僅與註射劑減輕症狀嚴重程度的能力有關。46此外,除非掌握相對風險和絕對風險之間的主要區別,否則無法有意義地理解有效性。47僅報告相對風險,輝瑞宣布其註射劑對 12 至 15 歲兒童“ 100% 有效” 42基於對2,260 名年輕青少年的試驗安慰劑組有 18 例 COVID-19(疫苗組為 0 例)。48這些數字相當於絕對風險49的“微不足道”降低了 1.59%(18 除以安慰劑組的 1,129 名青少年)。當研究人員不報告絕對風險降低,“報告偏倚介紹,這會影響疫苗效力的解釋” 50 -raising有關研究者的意圖和完整性的問題。家長還應該記住,根據獨立分析,輝瑞通過排除數千名與 COVID 症狀相同但未通過 PCR 檢測證實的參與者,篡改了其對成人的臨床試驗有效性結果。51需要訪問“完整的數據集和獨立的審查和分析” 50來評估類似的手法是否可能對青少年產生了神奇的“100% 有效”結果。 2021 年的 COVID 疫苗只是一個開始。大多數父母和青少年並沒有意識到現在接受一到兩次 COVID 注射並不是故事的結束。COVID加強注射已經在醞釀之中——引入了復發性和累積性風險的前景。52熟悉已經很繁重的兒童疫苗計劃的父母可以證明,對兒童的疫苗需求似乎只會朝著一個方向發展——向上——而兒童的健康狀況則繼續沿著令人擔憂的下坡軌跡。
    4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如果想打疫苗的參考一下 國際四大醫學期刊之一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整理了關於疫苗的Q&A,讀者可以參考後,與自己的醫師根據自身狀況討論,再決定是否要/是否可以施打疫苗。 首先要知道,目前市面上可以施打的疫苗大致上可以分成兩個種類,mRNA疫苗跟腺病毒載體疫苗。 輝瑞/BioNtech與莫德納疫苗屬於mRNA疫苗,注射後,mRNA被注射部位的巨噬細胞吸收,並指示這些細胞製造棘蛋白,棘蛋白就會出現在巨噬細胞表面,誘導身體起免疫反應。 AZ疫苗跟嬌生疫苗則屬於腺病毒載體疫苗,是由實驗室中提取新冠病毒的DNA序列,讓其穩定後由腺病毒攜帶,注射疫苗後,腺病毒無法複製,但其遺傳物質可以進入宿主細胞轉換成mRNA,製造出棘蛋白抗原,引起宿主反應,過程模擬Covid-19的自然感染機制,抗體跟細胞免疫都會被誘發。 Q: 疫苗能持續多久?需要補打嗎? 由於疫苗測試從2020年夏天才開始,疫苗保護力可以持續多久尚沒有明確的資訊。 以莫德納疫苗的第一期試驗為例,試驗結果表明抗體大約能持續四個月左右,滴度會隨時間過去輕微下降。(注射時間愈長,免疫效果愈弱) 由於尚未確定疫苗可持續的時間,目前不建議增加劑量或補打。不過各大藥廠的確正在研發加強劑量的疫苗,以及針對變種病毒進行防護的疫苗。 Q: 接種了疫苗,就不會把病毒傳給別人了嗎? 新興證據表明,已接種疫苗者「較不容易」把病毒傳染給別人。 在以色列進行的大型研究中發現,已接種者無症狀感染病毒的機率比未接種者減少了90%。此外,在接種疫苗後仍被感染的人群中,病毒量似乎也比未接種者來得低。嬌生疫苗的研究發現接種後第29天,接種疫苗組出現18例無症狀感染,而安慰劑組則是50例,也就是疫苗組少了66%。 可以合理假設,無症狀感染數少,病毒傳播的機率就會降低 (無症狀者會到處跑,所以傳播機率高)。這讓人看到疫苗抵禦病毒感染跟減少傳播的希望,而疫苗政策背後的動機,也多是為了控制傳染數。 即使疫苗降低了病毒傳播的可能性,我們不能說「打了疫苗就不會傳給別人」,因為保護效果永遠不會達到100%。 因此,在新病例減少,而且大部分人都接種疫苗以前,政府單位有責任繼續向大眾強調,接種了疫苗不代表其他的防護措施就不需要了,在公共室內空間仍應繼續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不去人多的地方仍是重要且必須遵循的政策。 Q: 疫苗真的安全嗎?過了幾年會不會有後遺症啊? 無奈的是,由於疫苗發展進行時間很短,目前只有幾個月的時間研究後續,而不是好幾年。 輝瑞跟莫德納的疫苗試驗都是從2020年夏天開始,嬌生則是2020年9月才開始。不過以過往其他病毒的疫苗為例,嚴重的不良反應通常會在幾天或幾週內就發生。 幸運地是,根據長期研究的結果,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疾病的疫苗長期副作用非常少見,當然新冠疫苗的長期副作用要等到數年後才能確定。接種疫苗後病人的資訊都會被蒐集並集中分析。 Q: 針對不同族群,是否有建議施打的疫苗品牌? 目前輝瑞疫苗可以讓16歲以上人群施打,而AZ、莫德納和嬌生則是18歲以上人群才能施打。 一開始疫苗很少的時候,醫界呼籲所有成人都可以施打各牌疫苗,不過現在已經開始有比較明確的建議,尤其是AZ和嬌生疫苗施打者,都有部分被誘發血栓性血小板減少症(TTS)的症狀,尤其年輕女性出現此狀況的機率特別高,因此臨床醫師建議50歲以下的女性最好使用輝瑞或莫德納等mRNA疫苗。 而對於施打mRNA疫苗者,一旦施打了第一劑,就應該按照醫生給予的第二劑預約時間施打「相同品牌」的第二劑疫苗。現在完全沒有關於第一劑和第二劑使用不同廠牌疫苗的安全報告。 不過CDC表示若真的無法獲得第一劑使用的廠牌時,只要與第一劑施打時間間隔28天以上,就可以使用不同廠牌的mRNA疫苗。雖然仍應該「盡可能」不要使用不同廠牌的疫苗,但如果同是mRNA疫苗「理論上」是可行的。而對第一劑mRNA疫苗有嚴重過敏反應者,CDC建議在醫生監控下給予嬌生疫苗進行第二劑施打。 Q: 打疫苗有禁忌嗎? 目前施打Covid-19疫苗唯一的禁忌,是已經知道自己對疫苗成分有超敏反應的人不能打。CDC明確指出禁打疫苗的族群如下: 先前施打Covid-19疫苗或曾服用任何疫苗成分後,出現嚴重過敏反應者 先前施打Covid-19疫苗時,出現立即性的過敏反應(不管嚴重程度),或對任何疫苗成分有過敏史者 對任何其他疫苗/注射療法曾有過過敏史者,則不在禁打疫苗之列,但有過敏史者應該由醫療人員在施打Covid-19疫苗後密切觀察至少30分鐘。如果有人在施打第一劑mRNA疫苗後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則不應該再施打第二劑mRNA疫苗。不過,建議四週後可以在嚴密監控下施打嬌生疫苗。 而如果在施打第一劑mRNA疫苗後,出現嚴重疼痛,或其他非過敏性症狀,則必須自己決定是否要施打第二劑。醫生不會禁止,但第二劑的副作用可能會更嚴重。(不過要注意,曾經感染Covid-19的人通常會回報第一劑的副作用比第二劑更嚴重,這很可能是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已經準備好要對付Covid-19疫苗)。 如果擔心第二劑疫苗的副作用很嚴重,一種解決方法是在施打完第二劑,疼痛開始發作時就馬上服用布洛芬 (ibuprofen) 或醋氨酚 (acetaminophen) 等止痛藥。不過不建議在施打疫苗前就進行投藥,因為理論上它們會減弱疫苗引發的抗體反應,讓產生抗體的效果變差。 用於治療Covid-19的單克隆抗體 (monoclonal antibodies) 或恢復期血漿 (convalescent plasma) 可能會降低疫苗的效用。任何曾經接受這些療法的人必須至少等90天以上再進行疫苗施打,考慮到這段時間這些療法會進入半衰期,而已得過Covid-19的人三個月內再度被感染的機率也極低。這一建議已被加到CDC指南的臨床考量中。 Q: 孕婦或哺乳婦女可以施打疫苗嗎? 孕婦和哺乳者出於安全考量都沒有被包含在Covid-19疫苗試驗中,因此沒有相關的安全數據。然而CDC建議醫療系統可以提供孕婦和哺乳者施打疫苗的機會,而這兩個群體可以自己決定是否要施打。美國婦產科醫學會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 和母嬰醫學會 (Society for Maternal-Fetal Medicine) 都同意這個觀點,而這兩個學會都是婦產科界的權威。目前輝瑞針對孕婦研發的疫苗已經在試驗階段。 而嬌生在疫苗試驗階段同樣排除了孕婦、哺乳婦女,以及近期有懷孕計畫的婦女。在研究過程中,有8名婦女懷孕,疫苗組跟安慰劑組各4名,兩組都有出現少數妊娠不良反應,但是樣本實在太少,很難說是由於疫苗或研究引起的。 不過由於年輕婦女較可能出現血栓反應,而且懷孕期間發生血栓的機率本來就很高,歐美醫界目前偏向給予懷孕跟哺乳婦女mRNA疫苗,而非AZ或嬌生疫苗。 理論上,mRNA疫苗不會對懷孕婦女、發展中的胎兒或者哺乳中的嬰兒造成傷害。 懷孕的大鼠在接受莫德納疫苗後,也沒有出現與胎兒或胚胎發育有關的隱憂。而懷孕期間接種疫苗的一項潛在好處,是抗體可以經由胎盤傳給胎兒,這也是建議孕婦可以接種百日咳疫苗的主因,最新的病例也表明Covid-19抗體確實可以透過胎盤傳給肚子裡的胎兒,理論上也能保護新生兒免於被感染。 孕婦必須知道懷孕期間感染Covid-19或流感,重症的機率特別高。孕婦可以根據這項事實,自己感染Covid-19的機率(例如工作性質),以及目前已知的疫苗風險(雖然資料很少)自己判斷是否想要接種。不過,接種疫苗仍應是孕婦的選項之一,畢竟過去也未曾限制孕婦施打流感疫苗,孕婦應該跟婦產科醫師充分討論所有有關問題與疑慮再下決定。 Q: 如果我已經出現相關症狀,或病得很重,還可以接種疫苗嗎? 如果你已經出現Covid-19相關症狀,或病得很重,則不能接種疫苗,需要推遲到康復以後再進行接種。不管懷疑是Covid-19感染,或者跟Covid-19無關,只要有疾病症狀,都最好先不要接種。不過,患有慢性病且症狀穩定的人則可以接種。例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長期呼吸困難或發炎性腸道疾病 (IBD),以及有腸胃道症狀的人,是可以施打Covid-19疫苗的。當然,在施打疫苗之前必須跟醫師進一步討論可能的疑慮。 Q: 我很害怕疫苗的副作用,怎麼辦? 止痛藥跟退燒藥,例如布洛芬跟醋氨酚可以有效控制疫苗接種後的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疼痛、肌肉痛跟發燒等。 但是這些藥物建議在注射結束後出現症狀時再使用,不要在注射前「預防性投藥」,以免使抗體效果下降。由於仍有少數的過敏風險,疫苗施打的場所必須嚴格注意並有辦法評估及治療可能造成生命威脅的過敏反應。 Q: 我曾經跟確診人士近距離接觸,趕快打疫苗可以避免感染嗎? 很遺憾,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與確診個案接觸的人,緊急接種疫苗可以預防感染。由於Covid-19的平均潛伏期為5天,疫苗反應速度不太可能快到可以產生抗體。因此,曾經接觸過確診個案的人,應該好好完成14天的隔離,再施打疫苗。 Q: 我已經得過Covid-19又康復了,還需要打疫苗嗎? 是的,你還是應該接種疫苗。臨床試驗中有一部分人已經有Covid-19的抗體,而疫苗試驗在這群人當中是安全有效的。 由於得到Covid-19再康復後,90天內再次被感染的機率非常低,有些Covid-19康復者可能希望推遲施打疫苗的時間,不過就算你希望可以早點打,這也不是禁止的。不過曾經接受單克隆抗體或恢復期血漿治療的患者則一定要等90天以上才能施打疫苗,因為這些治療方式可能會讓疫苗失效。 須注意的是,曾經得過Covid-19的康復者,在施打第一劑疫苗時,可能伴隨更明顯的全身性副作用,因為身體的免疫系統對此病毒並不陌生。這也表明曾經得過Covid-19的患者自身的免疫抗體是「主要的」,而疫苗則是「增強用」,因此有些學者認為曾得過Covid-19的康復者不需注射第二劑疫苗,但並非所有免疫學家都認同。目前,CDC仍然建議兩劑疫苗都要施打。 對於要不要打疫苗這件事,只能說避免大規模傳染需要一定人口接種,但由於疫苗上市後後續研究時間還不長,每個人應該根據本身的風險與身體因素,與醫師充分討論後再決定是否施打。 奧 (參考資料: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CDC)
    34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某名醫給我的防疫知識:分享》 由於近日出現許多沒有接觸史的案例,我決定分享某位名醫看到醫院各種不同的感染案例,給我的建議:也麻煩各位補充或是分享其他朋友: 1)許多感染,來自外賣食物。因為廚房太熱,廚師很容易不小心脫下口罩,或是掉到鼻下,或者包裝菜的工作人員,任何一個環節,皆可能造成感染。因此,外賣食物收到時,包裝先消毒,其次食物要微波兩分鐘左右,才能避免感染。 2)住在雙北地區,儘量避免外出。不得已上班、去市場、或是去賣場、銀行之後,回到家,立即洗手消毒之外,衣服立刻洗換,並且洗澡:尤其洗頭。病毒若沾在頭髮衣服上,不會引起感染,但若沒有洗,沾在手上,手一碰到鼻、口,即可能感染。 3)能打疫苗,就要打。至少可以儘量避免重症及死亡。目前在台灣,疫苗短缺,不要挑疫苗。AZ血栓機率為百萬分之四,而且亞洲人罹患血栓比率可能更低。目前血栓形成有幾個研究報告,但尚未有定論,原因仍不明。但已經有可以治療方法,觀察期三週。六十歲以上施打,更是沒有風險。 Moderna 六月底前到的數量只有兩百萬,醫護、中央防疫人員(包括救護大隊)、警察⋯⋯一人兩劑.。連重大傷病者都未必輪得到。能先打一劑AZ,就打。 *AZ可以和BNT及Moderna混打,歐洲、英國、加拿大目前皆如此。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甚至在研究混打疫苗,是否反而提高保護力。 *沒有必要去醫院,不要去。可以延遲檢查或是開刀的疾病,儘量延後。一方面保護自己,一方面減少醫療人員的負擔。 *外科口罩😷並沒有足夠防護力,尤其是這波變種病毒。儘量和人維持社交距離。 *改掉用手摸鼻子、口腔的壞習慣。 *自加州、英國、南非、巴西、遑論印度變種病毒,此次疫情多為變種病毒,在國外已經証明非常多年輕人成為重症、甚至死亡。 這和去年年輕人無症狀感染者,或是可以自行很快康復不同。潛伏期儘3-5天。如果國外有朋友,可以自購自篩檢測棉花測試器(英文叫Probe,也可糾團採購,台灣國內也有廠商),驗兩次皆為陰性即可。它有偽陽性,必要時,才到醫院進行核酸檢測。 *平安。祝福。
    47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疫苗接種四個月後,美國的疫情怎樣了? 美國自去年12月20日開始疫苗注射至今已經整整四個月了。今天美國的疫情怎麽樣了?疫苗真實世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 1. 美國的疫苗使用現狀 截至今日(5月1日),美國已經注射了輝瑞疫苗1億5千9百80萬劑,莫德納疫苗1億3千零百90萬劑,強生疫苗1千8百余萬劑。 65歲以上人群83.7%接種了至少一劑,完全接種者已達69.5%。 18-29歲人群剛剛開放接種三周,目前34.2%接種了至少一劑,完全接種者18.5%。 輝瑞疫苗在青少年人群中(12-15歲)的三期臨床試驗已經於上月得到中期結果,在2260人中有效性接近100%。預計今年夏天會被批準在青少年人群中使用。 6個月-12歲兒童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 2,美國疫苗真實世界 (Real World Study)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數據 (1)真實世界安全性追蹤結果: 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1月27日发布了美國最早接受新冠疫苗注射的2200萬人的安全性總結報告。大規模注射疫苗後的安全性數據與臨床研究期間所得到的結果一致。所有出現過敏反應的人都被成功治療,沒有出現其他嚴重問題。 (2)輝瑞疫苗在以色列的真實世界有效性數據: 以色列在2020年12月20日至2021年2月1日期間,有596,618人接受了輝瑞疫苗注射。以色列衛生部門根據人口居住地區、年齡、健康狀況等特征,以1:1的比例與未接種疫苗者進行對照匹配。結果顯示:在這批近60萬接種了兩劑輝瑞疫苗的人群中,有癥狀感染病例減少 94%;相關住院治療減少 87%;重癥減少 92%;無相關感染死亡。 以色列真實世界大規模疫苗注射的有效性,與美國三期臨床試驗結果高度一致,顯示出驚人的效果。這一研究結果,堅定了世界各國推廣疫苗注射的信心。 (3)mRNA 疫苗在美國的真實世界數據: 4月2日,CDC公布了對兩種 mRNA 疫苗在美國抗疫第一線人員中真實世界的有效性(包括防止無癥狀感染)研究的中期報告。完全免疫(第二劑後≥14天)抵抗SARS-CoV-2 病毒感染(有癥狀+無癥狀)的有效率為 90%部分免疫(第一劑後≥14天至第二劑前)的有效性(有癥狀+無癥狀)也高達 80%這一結果證明 mRNA 疫苗可有效預防真實世界的 SARS-CoV-2 病毒感染 4月28日,CDC報告:完全免疫後,65歲以上老人的住院率降低了 94%。 (4)完全接種後還會不會感染? 完成疫苗接種後的感染,被成為新冠疫苗 “突破性感染 breakthrough infection”,即病毒突破了疫苗所誘導的免疫保護。CDC每天更新“突破性感染” 相關數據。截至今日,美國共有9千5百余萬完成疫苗接種者发生“突破性感染” 的數據。總計:9,245/95,000,000 = 0.01%。 結果顯示,完全接種後,幾個月時間內发生“突破性感染” 的可能性 小於萬分之一;感染死亡的幾率小於百萬分之一。 在這些“突破性感染” 者中: • 女性占 63% • 無癥狀感染占 27% • 60歲以上的老人占 45% • 住院占 9% (其中29%為無新冠癥狀,是因為其他原因住院) • 死亡 132例,其中20例與COVID-19無關 (5)病毒變異 目前尚未出現具有嚴重後果的變異株 Variants of High Consequence (VOHC),即有明確證據表明,相對於先前傳播的變體,使預防措施或醫學對策的有效性大大降低的變異株。 (6)關於強生疫苗的血栓副作用 4月13日,CDC和FDA在收到強生疫苗接種者发生血小板減少癥候群(TTS)的血栓形成報告後,发出了暫停使用強生疫苗的指令。 經過對相關案例的模型分析,4月23日,咨詢委員會得出結論,恢覆強生疫苗注射的好處超過風險,建議恢覆強生疫苗在美國的使用。現有數據表明血栓形成-血小板減少綜合征(TTS)发生的可能性非常低,但是FDA和CDC將繼續保持警惕,以繼續調查這種風險。 截至到4月21日,在美國已施用約798萬劑強生疫苗。在3月2日至4月21日之間,國家疫苗安全監測系統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VAERS)收到了15例TTS報告,全部是女性;其中13例是18-49歲的年輕女性。发生率是每百萬人1.9人。 FDA沒有確定血栓形成和疫苗注射的因果關系。 3,疫苗改變了疫情嗎? 以色列是全球疫苗接種的領跑者。以色列隨著總人口的接種比例逼近60%,每日新增病例和死亡數量幾乎為零了。今天,以色列的社會生活基本恢覆了正常,有望成為第一個從新冠疫情中走出來的國家。 從世界幾個主要疫情國家來看,疫苗接種率與新病例发生率有明顯的負相關。 疫苗接種率越高的國家,新病例发生率降低得越明顯。 美國的疫情在持續顯著好轉,大家所擔心的春假以後的疫情惡化,並沒有发生。 印度近期的疫情大爆发,更加顯示盡快接種疫苗的緊迫性。智利和印度疫情失控的教訓提示,自然感染所產生的免疫保護,遠低於疫苗所誘導的免疫保護強度。即便是既往得過新冠,也需要接種疫苗,以獲得更強和持續更久的免疫力。 全球主要疫情國家疫苗接種率排名 全球主要疫情國家人均每日新病例排名。相比之下,疫苗接種率高的以色列和英國的新增病例,明顯少於疫苗注射率低的法國和加拿大。印度的病例數更是大幅上升。 筆者所居住的洛杉磯郡是美國疫情的重災區。近幾周,洛杉磯的疫情已經出現了根本性的改觀。死亡人數已經進入個位數時代。4月28日的新增病例已從兩個月前的2萬余人,急劇下降到186人,減少了99%以上。 對比以色列的先例,美國社會解禁已是指日可待了。美國許多州都在逐步取消所有限制。截至今日,美國各州規定如下: 完全不需要戴口罩的州:阿拉斯加,阿拉巴馬,亞利桑那,阿肯色,佛羅里達,喬治亞,愛達荷,印第安納,愛荷華,堪薩斯,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密蘇里,蒙大拿,內布拉斯加,新罕布什爾,北達科他,俄克拉荷馬,南卡,南達科他,田納西,德克薩斯,猶他,威斯康辛,懷俄明 某些區域需要口罩的州:科羅拉多 室內強制戴口罩的州: 加利福尼亞,康乃狄克,特拉華,夏威夷,伊利諾伊,肯塔基,緬因,馬里蘭,馬薩諸塞,密西根,明尼蘇達,內華達,新澤西,新墨西哥,紐約,北卡,俄亥俄,俄勒岡,賓夕法尼亞,羅德島,佛蒙特,弗吉尼亞,華盛頓,DC,西弗吉尼亞 此外,埃及、希臘、土耳其、英國等國都已經表示歡迎美國旅遊者來訪。 作者:ERIC WANG, MD, CCRP, RAC 為華裔的研究冠狀病毒棘蛋白的專家
    37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刺突蛋白與抗疫特效藥 本文撰寫於2021年8月底,此時正值新冠病毒(COVID-19)危害世界一年多、世界多國大規模施打實驗性疫苗(以下簡稱疫苗)之際,正適合介紹較少見諸於媒體的科學知識,包括1.疫苗喚起免疫反應的主角[刺突蛋白](spike-protein)的病理學解析、2.大規模施打疫苗國家的數據分析,以及3.抗疫特效藥[伊維菌素](Ivermectin)的應用,盼能提供讀者不同的觀點。 一、 解析刺突蛋白: 我們對刺突蛋白的基本理解,在於它透過疫苗進入人體、或者誘發人體細胞產生後,能透過人為引發的後天免疫機制,達到抗病毒免疫效果。 病理學家何邁解析新冠研究資料,表示肌肉注射疫苗後,刺突蛋白會進入血液循環,積存於各主要器官,在多起案例中引發血液凝塊(註1)。病理學家Ryan Cole累積大量組織解剖分析後,發現刺突蛋白引起的血凝塊,在肺部、心肌、大腦、睪丸、卵巢、肝、腎產生炎性反應,與感染新冠病毒者相同(註2)。病理學家林曉旭解析刊載於[生物科學報告]的結論,刺突蛋白會與血液中的纖維蛋白酶、凝血酶及血小板綜合反應成為血凝塊,流轉在循環系統中形成微血栓(註3),如附圖:(註4) 二、 大規模接種疫苗國家數據分析: 目前為止,我們得到的疫苗效力印象,多半來自各大疫苗廠在各國實驗的數據。在較早大規模施打的國家中,以嚴謹著稱的英國、以色列,以及扮演疫苗先鋒的美國,都相繼發布了統計資料,讓我們參考疫苗效力的現況。 來自英國政府衛生部公佈的文件SARS-CoV-2 variants of concern and variants under investigation in England(註5)詳細統計了截至2021.6.21的病患資料,數據極為詳盡。醫學博士楊景端解讀資料,發現接種過疫苗者對Delta變種感染率更高、50歲以上曾接種者急診率及死亡率更高(註6)。筆者抓取數據試算後,發現不管Alpha或Delta病毒,在50歲以上或以下,接種疫苗者的住院率都高於未接種者(註7)。 華盛頓郵報2021.7.29引用美國疾管局(CDC)文件表示,無論是否接種過疫苗,患者檢測到的病毒量沒差異,仍然會將病毒傳染出去,疫苗擋不住Delta病毒快速散播,群體免疫已不具意義(註8)。在2021.8.25的影片解說中,病毒學家董宇虹呈現資料,輝瑞疫苗保護力在7月時已下降至42%;以色列衛生部統計發現,接種2劑疫苗幾乎未改善重症住院率;英國公共衛生部統計發現,接種2劑疫苗幾乎未改善感染者死亡率(註9)。 三、 抗疫特效藥的應用: 新冠病毒造成大流行以來,醫師群積極尋找預防與治療良方。在印度這個疫苗普及率低的國家,當Delta病毒爆發時曾單日確診40萬例。在此處境下醫師運用[伊維菌素],降低了90%以上的感染數,筆者取同期間英國的感染數作為對比,發現此藥的效果(附圖): [伊維菌素](Ivermectin)是一種在全球使用超過40億劑的抗寄生蟲藥,它的發明者坎貝爾和大村忍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醫獎。總結治療新冠病患的經驗,它具有以下功效:治療各種病毒感染、降低感染率、降低發病率、降低死亡率、患者恢復快、極為便宜、超低副作用等(註10)。 華爾街日報於2021.7.28表示,FDA已於2020.6月承認伊維菌素可以抑制新冠病毒,但現在卻詆毀它的療效(註11)。在2021.8.4的報導中,紐約的醫院起訴患者,禁止他們服用伊維菌素,但法院判決患者可以用,接著患者們都康復了。因此120名醫生聯名報告,有50項研究證明[伊維菌素]有效,而政府及醫療集團卻在打壓伊維菌素(註12)。以色列科學家於2021.8.17表示,伊維菌素可治新冠病毒,而美國FDA以及世衛組織WHO都禁止使用(註13)。 一款救命良藥不會被埋沒,2021.8.27日本東京都醫師協會確認伊維菌素的預防與治療效果,並向醫師推薦使用伊維菌素治療新冠患者(註14)。我相信此藥的療效過於傑出,廣傳於世並終結疫情,指日可待。 結語: 一場流行全球的大傳染病令各國手忙腳亂,也令民眾在慌亂中迷惑了思考。本文資料皆取材於公開報告及報導,引述的各類專家解析、各國政府資料,並不與防疫機關的正式資訊衝突,僅稍微補充不足之處。本文以及筆者臉書陳列的公開資訊(註15),期盼能幫助讀者開闢另一條思考途徑。 註1病理學家解說刺突蛋白 https://youtu.be/GfhGBZWvQg4 註2病理學家解剖分析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939744916041052&id=100000167789144 註3病毒學家解析刺突蛋白導致血凝塊 https://youtu.be/xCi1qXV4ZH8 註4病理學家解析刺突蛋白整理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962470327101844&id=100000167789144 註5英國政府報告原文 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1001354/Variants_of_Concern_VOC_Technical_Briefing_17.pdf 註6醫學博士解析英國政府報告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915929978422546&id=100000167789144 註7筆者試算發現接種疫苗者住院率較高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4915937851755092&set=p.4915937851755092&type=3 註8華盛頓郵報報導CDC疫苗不影響病毒量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health/2021/07/29/cdc-mask-guidance/?fbclid=IwAR3oWF7TzV5D4eCTFFPVHRmX0ncQGtQHR0JFSQ_DR855OaQWb8T8JAuA6I4 註9病毒學家解說以色列與英國統計疫苗效力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996436377038572&id=100000167789144 註10介紹伊維菌素最強防疫治療藥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915906115091599&id=100000167789144 註11華爾街日報質疑FDA昨是今非詆毀伊維菌素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989350237747186&id=100000167789144 註12伊維菌素受打壓的實例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929837280365149&id=100000167789144 註13以色列醫學教授確認伊維菌素防疫佳卻被禁用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970815989600611&id=100000167789144 註14日本東京都醫師協會推薦伊維菌素為防疫良藥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5001306973218179&id=100000167789144 註15筆者整理防疫資料串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0167789144
    2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新冠疫苗對人體的危害,造成的死亡.澤連科醫生(這位醫治了許多總統的著名猶太裔醫生,冒著生命危險出面,跟以色列政府喊話。內容非常的震撼,先看完文字後,再好好聽他的英語談話。不錯,以色列國是大實驗場,政府正逼迫人民往死裡打。他用數據告訴大家:這不是陰謀論,而是陰謀。現在已經是第三次世界大戰了!)在拉比法庭前的證詞 :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303316178352366&id=104258404924812 我每天都會收到死亡威脅 我冒著生命、事業 經濟、名譽 家庭等幾乎所有的風險 只為了坐在這裏,告訴你們我所知道的 因發現艾滋病毒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呂克· 蒙塔尼爾博士說 這是人類面臨的最大的危機 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種族滅絕 如果我們聽從一些「全球領導人」的建議 例如比爾 · 蓋茨去年所說的「70億人需要接種疫苗」 那麽全球死亡人口(因疫苗)將超過20億人 所以醒醒吧! 這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 我們從未見過如此的瀆職和惡意操縱 可能人類歷史上也未發生過 我的團隊已經直接成功治療了超過6000名患者 我本人已經培訓了數百名醫生,他們也在培訓他們的學生 累計到一起,我們已經成功治療了數百萬名患者 特朗普總統曾是我的病人 魯迪·朱利安尼先生曾是我的病人 哈拉夫·查姆·卡尼耶夫斯基曾是我的病人 去年,你們以色列的衛生部長利茲曼先生也曾是我的病人 我只是想告訴你有哪些人聯系過我尋求治療 也包括巴西總統博爾索納羅 現在,我的經驗讓我在處理 COVID-19 病毒方面 有了非常獨特的視角 那就是讓人們遠離醫院 關於兒童,您想要治療(打疫苗)兒童的唯一原因 是您是否相信兒童獻祭 讓我解釋一下 任何時候評估任何治療方法時,都需要從三個角度來看待它 安全嗎? 有效嗎? 需要嗎? 僅僅因為你有能力並不意味著你必須使用它 必須有醫療的必要性 必須有它的需要 看一看美國疾控中心 18歲以下健康兒童的統計數據 感染病毒後不采取治療的存活率為99.998% 就像Yeadon博士(輝瑞前總監)說的 流感病毒對兒童的危害其實比COVID-19更大 他估計每百萬兒童中 將有100 名兒童因疫苗死去 我覺得這個數字應該會高很多 我會向你解釋理由 如果您的人口統計數據表明沒有死於某種疾病的風險 為什麽要給他們註射致命毒針? 現在,讓我們看看這個東西(疫苗)是否有效 世界上公民疫苗接種率最高的兩個國家是 85% 疫苗接種率的以色列 還有印度洋上的一個島國塞舌爾也超過80% 這兩個國家都在經歷德爾塔毒株的變異爆發 所以讓我問你一個問題 如果大多數人口都接種了疫苗 為什麽病毒還在爆發? 這是其一 其二,為什麽要註射加強針? 如果前兩針都不起作用? 這是有關它是否有效 讓我們談談安全性 這是一個真正的問題 我們需要考慮三個級別的安全或死亡 分別是急性的、亞急性的和長期的 急性一般我定義為從註射那一刻起的 3 個月內 疫苗的第一大風險是血栓 就像 Yeadon 博士說的,根據索爾克研究所的報告 順便說一句,我所說的一切 將有文件進行佐證,請不要輕信我的話 你應該做你的盡職調查 我可以提供我所說的一切證據 根據索爾克研究所的結論,當一個人在註射了這些疫苗時 身體變成了刺突蛋白的生產工廠 製造數以萬億計的刺突蛋白 遷移到內皮,也就是血管的內壁 它基本上是你血管系統內部的小刺 當血細胞流過它時,它們會受到損害 導致血栓 如果這發生在心臟,那就是心肌梗死 如果這發生在大腦,那就是腦中風 所以,我們看到了第一大死因 在短期內是來自於血栓 大部分發生在疫苗註射後的三、四天內 40% 發生在疫苗註射後的三天內 現在,另一個問題是它會導致兒童與青年人患心肌炎或其它炎癥 第三個問題,這也是最令人不安的 根據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文章和他們的初步數據分析 孕婦前三個月的流產率 孕婦在懷孕的前三個月接種疫苗後的流產率從 10%增加到了80% 我想讓你明白我剛才說的話 孕婦在頭三個月的流產率 當他們接種疫苗後,會增加八倍 這只是初步數據 可能會隨著時間而改變,但我只是想告訴你 截至今天是什麽情況 這還只是最小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亞急性死亡問題,具體如下: 有關疫苗所進行的動物研究 表明所有動物在產生抗體方面反應良好 但是,當他們受到這些」被免疫」的病毒的挑戰時 他們中有很大一部分死亡 調查發現 是它們的免疫系統殺死了它們 這就叫做抗體依賴性增強(ADE效應) 或致病性啟動,或矛盾性的免疫增強 關鍵是很多動物都死了 你可以提出爭議,也許人類是不同的 我的答案是有這種可能,但是這些研究還沒有完成 你們現在就是被研究的對象!輝瑞的首席執行官說: 「以色列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實驗室。」 所以那些長期研究在現階段是未被包含的 因發現艾滋病毒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 呂克· 蒙塔尼爾博士說 「這是人類面臨的最大風險 以及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種族滅絕風險。」 (打疫苗後)人類發生 ADE 效應的風險 還未被排除 我的問題是,我為什麽要在 沒有排除一切風險時給他人 註射具有潛在破壞性致命物質的疫苗? 第三個問題是長期後果 有確鑿的證據表明它會影響生育能力 它會損害卵巢功能,減少精子數量 而且,它肯定會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數量 誰知道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將如何減少壽命? 就在上周 一篇公開發表的論文表明疫苗會增加患癌癥的風險 無論如何,你肯定想閱讀一下 無論是急性情形導致的血栓 心臟炎癥和流產; 還是中期亞急性情形,可能導致病理性災難性免疫反應; 或者從長遠來看,是否會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 癌癥和不孕癥… 這些都是一個大問題 實際上,我會這樣說 在我看來,以色列現任政府是約瑟夫·門格勒 (號稱納粹死亡天使) 的轉世。 他們已經承認對自己人進行人體實驗 我懇求這個爛透了的政府把以色列人的利益 置於政治和任何其他可能改變您觀點的事情之上 我每天都會收到死亡威脅 我冒著生命、事業 經濟、名譽 家庭等幾乎所有的風險 只為了坐在這裏,告訴你們我所知道的 我們不需要這種疫苗,實際上任何人都不需要 孩子的情況,我已經告訴過你了 他們有 99.998% 的機會會痊愈 18 到 45 歲的年輕人有 99.95% 的機會 這是根據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的說法。同樣的概念 已經感染 COVID 並有抗體的人 自然產生的免疫比人工誘導的免疫力 強十億倍 那麽,我為什麽要給一個已經有很健康的自然抗體的人 註射有致命風險並會導致劣質或危險抗體的疫苗? 如果查看死亡率為 7.5% 的高危人群…… 我的數據,是全球首先發表的 刊登在同行評審的期刊上,相關數據已成為 超過 200 項其他研究的基礎,這些研究證實了我的觀察 如果你在正確的時間範圍內進行治療,死亡率可以降低 85% 這就意味著,在 60 萬死去的美國人中 我們本可以避免 51萬人去醫院並死去 順便說一下,2020年4月,我把這個信息通過使者 提交給了時任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總理 以及你們以色列衛生部的每一位成員 我要問你的問題是: 如果我能把死亡率從7.5%降低到0.5%以下 為什麽我要使用這些無效的 並有巨大而可怕的副作用的死亡毒針(疫苗)? 讓我們做另外一個想象的實驗 如果地球上的每個人都感染了 COVID 而沒有得到治療 全球死亡率將低於 0.5% 當然,我不提倡這樣做 那會是很多人,大約有 3500 萬人會死去 但是,如果我們聽從一些「全球領導人」的建議 就像比爾蓋茨去年所說的那樣,「70 億人需要接種疫苗」 那麽全球將有超過20億因疫苗死亡 所以醒醒吧! 這是第三次世界大戰 這是我們從未見過的瀆職和惡意行為 大概在人類歷史上也從未出現過 恐懼在驅使人們做完全不合理的事情 完全沒有意義,他們獻祭了自己的孩子 是的,衛生部在騙你 統計數據絕對是被歪曲的 如果你想看到真實的東西 請瀏覽一個叫 Worldometers.info的網站,去看看以色列,你可以在 12 月 20 日看到 以色列的死亡曲線急劇上升 你知道12月20日在以色列發生了什麽嗎? 全民免疫開始了 這些是以色列政府報告的數字 他們太愚蠢了,以致忘記隱藏了它 沒有一丁點理由使用這種致命毒針(疫苗) 如果你看看馬龍博士 mRNA技術的發明人 他擁有疫苗的原始專利,他說:「不要使用它!」 「政府在騙你。」 「副作用很可怕。」 來自愛爾蘭的卡希爾博士表示,她相信在兩年內 90%接種疫苗的人會死亡 邁克爾·耶登博士 我希望他還能證實 當他被問到這個問題時,他說情況應該不會那麽差 所以我也不知道,也許不是90% 百分比是多少呢? 也許不是兩年 也許是三年 還有盧克·蒙塔古博士, 他是發現艾滋病毒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他說,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種族滅絕風險 他們為什麽要掩蓋這些東西? 我們一直以來看到的所有研究都說 「生育能力沒有問題,虛張聲勢!」 「精子數量沒有問題,陰謀!」 「癌癥,誇大其詞!」 「你所說的一切都被反駁,不僅是政府 大多數醫療行業也在告訴我們,所有那些強調疫苗危險的研究 都是胡扯和反疫苗者的瘋狂舉動 你剛才提到的每一個人 如果你把他們治療 COVID19的患者總數加起來 等於零 我已經治療了 6000 多名患者 所以你必須知道我說話的意義 我除了失去生命之外,沒有什麽可以得到的 現在,我要告訴你的是: 有一個協調一致的勢力在壓製那些可以拯救生命的信息 比如,羥氯喹和伊維菌素等藥物 這些是醫學史上最安全的藥物之一 但它們卻被壓製,你甚至不能在以色列得到它們 那些敢於提出異見的醫生 會被媒體平臺屏蔽,包括世界知名專家 開發 mRNA 疫苗的馬龍博士,因發表了針對現狀的不同觀點 每個媒體平臺都在屏蔽他 你能告訴我為什麽嗎? 你能告訴我為什麽有這種現象發生嗎? 為什麽要壓製這種致命毒針(疫苗)副作用的信息? 請告訴我為什麽會有這種令人難以置信的脅迫和心理壓力 甚至強迫人們去接種疫苗? 對不起,似乎美國也沒有出現 你說展示的數字 VAERS 數據顯示,截至今天,已有 11,000 人因疫苗死亡和 450,000 起不良事件 有一個 來自的CDC吹哨人 剛剛說,其實不是11,000,而是45,000人! 根據哈佛於2009 年的一項研究 大約只有 1% 的疫苗不良反應事件被報告 VAERS 還存在另外兩個問題 我同事的患者因為疫苗而死亡 他們試圖提交相關報告 但系統無緣無故拒絕了他們的報告 另一個問題,我也有證據來證明這一點 已歸檔的報告被從系統中清除,你甚至找不到它們 順便說一下,這不是陰謀論 這是一個陰謀,不是一個理論 你知道,如果在18 個月前,我告訴你 COVID-19 是生化武器,你會說我是陰謀論者 現在,如果我告訴你這是一種人工製造的生化武器 這是一個陰謀,但不是理論 其實,每個人都同意這是人為製造的 我確切地知道它是什麽時候製造的 我也知道與這些修改相關的專利號 1999 年,北卡羅來納大學的 Ralph Barrett 博士 對蝙蝠冠狀病毒的表面蛋白進行了修改 使它可以感染人類 這項研究之後在美國被認定為非法 隨後,福奇用美國納稅人的錢 把它送去武漢(病毒研究所),在那裏繼續研究 直到他們找到一種改造病毒的方法 使其對人體肺部產生極大的破壞,並導致血凝塊 簡而言之,他們用一種自然界的病毒 並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其進行了兩次修改 他們花了20 年左右的時間使其能夠感染人類 當它感染人類時,它會破壞肺部細胞組織 現在,沒有人說我是陰謀論者 人們只說這是一個陰謀 這是一個種族滅絕的陰謀 猶太人很難相信 會有一群人去做這種事情? 讓我告訴你關於美國疾病控製中心的一些事情 川普(亦譯:特朗普)總統曾發布行政命令 每個美國人都應該獲得羥氯喹(hydroxychloroquine) 該行政命令發給了時任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部長阿紮爾 最終停留在了疾控中心 也就是瑞克·布萊特博士 瑞克·布萊特博士並未嘗試使用立法手段 使每個美國人都能獲得這種藥物 甚至是全世界的每一個人 我從以色列方面聽到最多的抱怨是 美國疾控中心CDC和食品藥品管理局FDA 沒有批準它 其他所有政府都是美國政府某種意義上的傀儡 如果美國人不願意這樣做,以色列也不會做 那麽他們做了什麽呢? 他們創建了一種行政使用授權 有限度的允許住院患者可以得到這種藥物 有效地阻止居家患者得到此藥 布萊特醫生本人在一部名為「完全受控」的紀錄片 記錄下了這些 這不是我的話 這是他的原話 此外 他們取消了羥氯喹的緊急使用授權 他們使用了柳葉刀發表的一項研究 來表明羥氯喹會「殺人」。 該研究的問題在於它本身就是一種欺詐行為 柳葉刀不得不撤回那項研究 因為它是基於並不存在的數據得出的結論 但FDA 和 CDC卻在該研究被撤回後 取消了對羥氯喹的緊急使用授權 背後的原因是,如果一種藥物被授權緊急使用 那麽其他藥物就不能被授權 僅僅三周後,吉利德製藥公司生產的瑞德西韋 獲得了緊急使用授權和價值 30 億美元的合同 瑞德西韋其實並沒有顯示出任何實質好處 它只是減少了五天的住院時間 對提高生存率沒有任何幫助,每位患者的花費是3200美元 我使用的藥物僅僅花費20美分一粒 並將死亡和住院率降低了 84%。 這意味著它使瑞德西韋的市場份額減少了 84% CDC 對我來說已經不是權威,根據 NIH 的說法 除非你住院並且血氧低於 92% 你不應該接受相關治療 這簡直是一個希望你去死的政府的意見和建議 經過長達18 個月的數十項研究表明,平均85%的治愈率 並且可以避免住院和死亡 我們的政府機構卻仍然在提出如此糟糕的建議…… 他們已經完全喪失了信譽 是的,我們的政府是腐敗的 是的,我們的政府已經串通一氣 你知道嗎,如果由我來布局,我會找來一位世界領袖 我會對BB(內塔尼亞胡)或Bennett (貝內特)說,「聽著,這裏是 5 億美元。」 「我會把錢匯到一個沒人能查到的賬上」 「聽我們的就好。」 「如果你不這樣做,我們會殺了你的家人……」 資料來源:加拿大温哥华扬帆农场 #爆料革命 #新中國聯邦 #病毒真相
    34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張凱銘醫師(美國紐約市立醫院感染科醫師)   5月14日下午1:21   發表於【COVID-19 醫療人員防疫戰術戰技交流中心】     **文章最後面補充以下章節:兒童,孕婦,COVID後遺症,COVID傳染途徑,疫苗副作用處置**   *再補充DVT prophylasix, ivermectin, 非嚴重COVID病人*   現在已經不是2020年3月了,對於COVID知識,我們了解更多了,很多過去錯誤的做法,都可以調整,有新的東西,也應該嘗試使用,這就是與時俱進。不要害怕病毒,我們可以克服。一年後再發一篇review。(註:本文特別是治療方法寫的很粗淺,以綱要提醒重點為主,裡面講的東西你如果搜尋多半有論文佐證,細節東西還是以有公信力的來源為主,此文非醫療建議)   #傳染力:   為什麼COVID-19傳染力驚人?因為無症狀也可以開始傳染,這跟2003年的SARS不一樣,SARS原則上要病人有發燒或咳嗽症狀才會傳染,所以當年很快就可以擋下來,現在的COVID可以沒有症狀也傳染給別人,所以各大出入口體溫篩檢其實不一定很有用。因為可以無症狀感染,所以疫情才會這麼難以控制。COVID原則上出現症狀前兩天到發病後一天內傳染力最強,發病後七天內逐漸減弱傳染力。病人多久還有傳染力確切時間很難告訴你一個數字,但是大致上7-10天後就沒有什麼傳染力了,這也是美國CDC的隔離時間是訂在10天的原因,當然不是說十天後就一定不會傳染,這邊是說傳染力越來越弱,機率越來越低,一個概率的問題,醫學到最後都是統計的問題,極端值先不討論。   #什麼叫確診?   在此次疫情爆發之前,時常看到境外確診者,常常沒有症狀,也許在國外一陣子前染過病,到台灣篩檢陽性,或甚至是隔離14天後期滿然後自主申請檢驗然後被確診,那些人的通性都是CT值很高(>30),抗體早就已經產生陽性,這代表,他們早就被感染了,他們某種程度已經免疫了,PCR測出來的只是死掉的病毒片段被檢驗出來,其實沒有什麼傳染力不用太擔心。CT值代表要複製病毒片段多少次才能被檢驗出來,所以CT值如果很高,代表病毒片段實在是太少了,要一直複製到30次以上才有辦法被檢驗出來,有個小篇的NEJM韓國研究指出CT值在28.4以上病毒培養都培養不出來,所以CT>30其實根本不用擔心。這種沒有什麼臨床意義的病例,是否有需要每個人都送去負壓病房隔離,我認為是很需要商榷的,我很難想像這些人既沒有症狀,也沒有傳染力,到底是要住院做什麼治療?如果疫情不嚴重就算了,但國內疫情持續升溫,這可能占用醫療資源讓有需要的人無法住進醫院,那問題就大了。現在已經是2021年五月了,早已不是2019年12月或2020年一月,COVID已經不是神秘的病毒了,我認為需要用科學方法對待隔離這件事。然而此次境內社區感染,很多都是有症狀且CT值低(10-20幾),這些人就是剛被感染,這些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確診者,這些是最要小心的族群。   #檢驗:   PCR是1980年代就發展出來的一種檢驗技術,這不是什麼酷炫的科技也不是昂貴的檢查,任何一個檢驗,結果是死的,判斷是活的,如果有偽陽性或偽陰性問題,都可以再重複檢查。臨床判斷不能忽略。如果覺得重複檢驗費太貴,那問題應該是為什麼此項檢查會這麼貴,而不是懷疑其檢驗的必要。COVID都可以無症狀,如果懷疑COVID,不要用猜的,要用驗的。   #Variant (變異病毒):   COVID病毒跟其他常見流感病毒一樣,越多人被感染,病毒一直複製,外膜就容易產生片段的變異,所以本質還是同一個病毒,因此我不喜歡用變種病毒這個名稱,我比較喜歡講變異。不管是英國或南非病毒,他們並不會使感染後的病人變嚴重,但是變異病毒的傳染力確實比較強,也可能讓疫苗效果比較不好,但是目前看來疫苗對英國變異病毒還是有效的。我認為未來的世界可能會需要每年都打COVID疫苗,就像流感每年都會變,每年都該打流感疫苗,任何人終究都需要打COVID疫苗,在這地球村就是不可能不打,除非你永遠關起來不要跟外界的人接觸。阻止病毒繼續傳播的最好方式就是疫苗。如果可以,我希望全世界70億人現在都注射好疫苗,一兩個月後COVID大流行就會終結。為什麼COVID一直流行,就是因為全世界疫苗施打太緩慢,太多人猶豫不決。越慢打疫苗,病毒一直在複製,一直複製的結果就是又產生變異,到時候疫苗又漸漸失去效果,大流行又要重來一輪。   #疫苗:   現在全世界有四家有效的疫苗:Pfizer和Moderna是mRNA疫苗,AZ和JNJ是腺病毒載體疫苗。這四種都非常有效,重症死亡率保護都非常的好。疫苗最重要的是防止死亡,不是打了就一定不會被感染。實際上COVID大部分的人被感染了只有輕度或無症狀,但是有些有危險因子的人(COVID特別喜歡攻擊老年人,肥胖,糖尿病者)可能產生嚴重肺部纖維化而至死亡。如果今天全世界的人都打滿疫苗,有些人也許還是會有感染或輕微症狀,但是到時候就不會有人擔心,因為跟感冒一樣,沒什麼大不了的!今天還在擔心那些輕微副作用(發燒、疲憊、肌肉痠痛這些真的是無關緊要1-3天就會消失的副作用),那你就失去了大局觀。99.99%的人都沒有出現嚴重副作用,甚至在國外都有過敏案例用漸加劑量還是把第二劑疫苗打齊的記載。打疫苗很多人當然會有不舒服反應,但是這些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打疫苗本來就不是要打舒服的,打了針會不會舒服一直都不是打疫苗的考量點,就跟你終究要買歐洲車,你這輩子終究是要打COVID疫苗的,早打就早有保護力,就不會一直擔心會不會被感染。我認為能早點打疫苗就是好事,任何上述四種疫苗都非常的好,真的不需要挑,沒有打就是沒有防護力,與其思考70-95%的差距,不如想0-70%的差距,沒有打疫苗病毒可以長驅直入,有疫苗你平常沒有太多病史或免疫問題,你要死於COVID的機率會非常非常的低。打疫苗不是大學聯考,去計較一兩分的差距,每個疫苗臨床試驗的基準點都不一樣,沒辦法拿純數字去比較。美國人做事慢,非常沒有效率,有在美國生活過一定知道這點,然而美國疫苗是在FDA星期五通過,星期一就開打,這點就非常有效率。看到很多人因為疫情爆發終於願意趕快打疫苗了,這也算好事,雖然在過去兩三個月早就可以做的事,真的是有點可惜。我真的很希望疫苗覆蓋率可以再高一點。   #疫苗副作用:   常見副作用就不說了,發燒疲憊肌肉痠痛等,這些不應該是你不打疫苗的理由。有些人可能淋巴腫大但是不嚴重且看運氣。立即過敏反應極度罕見。現在要談談血栓。AZ或JNJ腺病毒載體疫苗有一個非常罕見(約十萬到百萬分之一)但可以是嚴重的副作用就是血栓問題。這邊的血栓並非腿部因久不動而產生的靜脈栓塞(DVT)或肺栓塞(PE),而是會產生類似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的原理,身體產生platelet factor 4 (PF4)抗體跟heparin結合消耗血小板導致的血栓問題,然而這些人都沒有接觸過heparin類藥物,所以因為疫苗導致的血栓病有一個新的病名叫做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VITT),這比較類似自體免疫反應,常發生在年輕女性,過去可能沒有什麼明顯病史或血栓問題,在打了AZ或JNJ疫苗,一般在兩個禮拜左右發作(時間相對短,長一點可能一個月),血栓產生部位有可能是在splenic vein or cavernous venous sinus,所以病人也許會有肚子痛、頭部腦神經異常,動眼神經異常,視力異常,等問題。如果是腦內血栓影像診斷甚至要靠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V),血液檢查要驗HIT panel (PF4 or serotonin release assay)。相信很多台灣醫師可能根本沒有驗過HIT,因為東方人血栓問題不大,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好事所以更加肯定疫苗風險是很低的。臨床醫師警覺性要很高。疫苗副作用通報系統要很完善才行。治療方式不可以用傳統heparin類的抗凝血劑,enoxaparin這些常見的都不行。可以使用argatroban,fondaparinux,或DOAC (apixaban, rivoraxaban)這類。還可以用IVIG治療。所幸國外的案例多半治療後無大礙。   #COVID的治療,現在有什麼?   - 剛確診沒多久,最好前48小時內,如果屬於高危險族群(病人本身身體比較差者),打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效果最好,可以預防病情的進展,在美國有很多infusion center,或有些急診也可以打,抗體趕快中和病毒。美國現在有Regeneron藥廠的Casirivimab/imdevimab跟Bamlanivimab/etesevimab。   - Hydroxycholoroquine奎寧在2020年三月美國疫情剛爆發甚至世界各地都很常用,多個研究出來結果就是沒有用,希望以後不會有人再提這個了   - 慎用抗生素:在2020年三月幾乎每個人因為COVID住院都會給azithromycin等抗生素,因為臨床上病毒性肺炎跟細菌性肺炎都很類似。但是發現COVID剛發病很少有細菌感染,如果病人只是乾咳,沒有痰,CXR或CT很典型就是bilateral GGO沒有局部consolidation(局部細菌肺炎感染),其實可以不用上抗生素。一般細菌性感染多半發生在ICU病患、插管者、住院住兩三個禮拜以上者,這些再好好考慮。不應該每個人得到COVID就給抗生素。   - Remdesivir IV for 5 days(200mg*1 day, then 100mg*4 days)在美國算最常用的抗病毒藥物,如果有氧氣需求患者一般都會給,注意肝指數可能升高需要檢測,攜帶remdesivir的cyclodextrin需要靠腎臟清除所以如果eGFR<30可能不能使用,但是洗腎可以清除所以洗腎患者又可以使用   - Dexamethsone 6mg IV or PO for 10 days: nejm上大名鼎鼎的recovery trial顯示,對於重症患者(需氧或插管者)有助於降低死亡率,特別是插管者幫助最大,因為可以避免免疫風暴過度激化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如果病人不需要氧氣輕症患者,給dexamethasone是無用的,請勿濫用類固醇。   - 氧氣目標不一定要100%,如果病人沒有特別覺得喘,SpO2維持在92-96%左右其實也可以。跟2021年3月做法不一樣的事,避免早期插管!插管可以避免最好,一旦插管就很難拔管,俯臥(肚子貼地臉朝下)prone position對於血氧維持還是非常有效,high flow nasal cannula (HFNC)高速鼻氧氣管對於維持血氧也很有效,這些都可以避免走入插管這一途。   - Tocilizumab: 2020年3月很多人用,後來研究說沒有用,最近又捲土重來越來越多研究看似有用。Toci(這樣簡稱才不會念太長)是IL-6 inhibitor,可以抑制免疫反應也是想避免走入cytokine storm,先前研究結果會失敗可能跟使用時機最有關,因為不是每個病人都可以給,而是建議在氧氣需求量一直增加,已經到只用HFNC或BiPAP這種階段隨時要被插管這種階段可能會比較有用,而且至少給過類固醇(上述的dexamethasone)24小時還是一直惡化再給。   - 小心菌血症甚至黴菌感染:這些是指ICU重症患者,他們可能產生MRSA or MSSA bacteremia, Candidemia等,如果住院有發燒,該做的blood culture還是不能少。甚至有些病人肺部產生mucormycosis or Aspergillosis的關聯性世界各國有越來越多的paper報導 (我也有一篇相關論文)。     後記:算是一年後的一篇心得文章,在美國紐約2020年3月我們走過最可怕的多次融斷潮,紐約當時宛如空城,時代廣場空無一人,空氣中彷彿都有高濃度的病毒,ICU要擴張三倍,整間醫院只有COVID病人相比,現在怎麼樣台灣情況都好得多,而且現在有疫苗,有更多對病毒的認識,少了很多未知,我們現在更多知道什麼藥物有用,什麼沒有用,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我對台灣人高水準的國民素質很有信心,多半人都很願意戴口罩也配合,疫情肯定不會太差。冷靜準備,有疫苗趕快打。看著歐美在疫苗施打後疫情逐漸散去,台灣也不可能永遠用高壓圍籬,非常”old school”的”2020年”防疫方式一直下去,最有效控制疫情還是要靠疫苗,希望全球大流行可以趕快結束。     *************************   補充   #兒童:   小孩子也會得到COVID,他們症狀多半比較輕微,但是說小孩子得到都不會有事也不是正確的。有部分小孩得到病毒急性感染也可能會嚴重到插管,因此不能因為多半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就掉以輕心。小孩子常常造成家長或成人的感染來源,就算小孩子沒什麼事但是如果傳染給家裡長輩可能導致長輩嚴重生病,因此這部分公衛預防也很重要。另外小孩比較可能因為COVID的併發嚴重疾病叫做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在美國我們讀MIS-C為”Miss C”,MIS-C並非病毒急性感染導致的疾病,實際上多好發兒童感染後一個月後,其症狀表現如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這些病人說不定COVID PCR都已經陰性,因此不需要給remdesivir等抗病毒藥物,這比較像免疫發應引起的全身發炎反應,處置方法類似Kawasaki disease,給IVIG、Aspirin,要做心臟超音波Echo。成人也可能會有MIS-A (A=adult),但是成人科醫生對川崎病經驗不足也許比較容易漏掉。目前僅有美國Pfzier疫苗降低施打年齡到12歲以上,其他疫苗還沒有開放讓兒童施打。   #孕婦:   孕婦如果感染到COVID多半還是輕症為主,但是部分病人會有比較糟的預後。所以如果能盡早接種疫苗,還是多一點保護。目前沒有證據疫苗會對流產或胎兒有不良影響,實際上很多新生兒的血液可以測得對抗COVID的抗體,意思是說如果媽媽有打疫苗,新生兒也會間接打到疫苗,其實對兩方都是好事。如同之前所說AZ有可能導致某些罕見血栓,而這個又比較好發較年輕的女性,是一個要衡量的點,但各大婦產科醫學會偏向鼓勵孕婦施打疫苗,病人需要知道潛在風險,孕婦打了疫苗也不用太恐慌,如果疫情嚴重施打可能還是Z>B。   #COVID後遺症:   有部分人得到COVID後,儘管已經康復沒有病毒感染的跡象,但還是有持續的症狀特別是疲憊、思慮不清、運動一下就很累需要停止、焦慮、嗅味覺異常等甚至到六個月以上之久,此為“Post-acute sequelae of SARS-CoV-2 infection” (PASC)。PASC是一個真實的疾病國外很多人都有類似的問題,多半好發年輕女性30-40歲左右,可能跟免疫反應有關,一系列的血液或抽血檢查多半都正常,卻有持續的症狀且都得過COVID,他們一般都沒有嚴重COVID疾病,多半輕症且不需要氧氣。目前沒有特別好的治療方式,症狀治療為主,時間久了多半慢慢改善緩解,可能需要多方專科(包含精神科)一起幫助病人。   #COVID傳染途徑:   還是以空氣、飛沫傳染為主。接觸傳染似乎沒有想像中常見。勤洗手、環境清潔當然很重要,但是不用過度恐慌而反覆一直消毒等,接觸傳染沒有那麼容易傳染。   #疫苗副作用處置:   不需要預防性吃退燒藥,如果有發生發燒或疼痛等再吃止痛退燒藥就好(acetaminophen or NSAIDs)。免疫力不全者或老人、安養院居民,其實是最需要施打疫苗的對象,因為他們一旦得到COVID死亡率最高,這些人施打疫苗反而最不會有任何症狀因為他們免疫反應力弱,就算是施打了mRNA疫苗還是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抗體,因此他們還是要戴口罩等特別小心,他們是所謂”breakthrough infection”(突破感染)最常見的族群。這也是為什麼我建議一般人有什麼疫苗就先打什麼,因為對一般人來說現有疫苗保護力其實就很夠了,根本不用區分保護力高低基本上打滿了都可以非常有效預防重症,至於高危險族群他們更不能承擔沒有疫苗去保護的風險下,總之就是建議趕快施打。   #深部靜脈栓塞預防(DVT prophylasix):   在美國不管什麼原因住院,沒有明顯禁忌症基本上都會每天皮下注射抗凝血劑enoxaparin SQ 40 mg daily預防DVT,這個是在COVID疫情之前就一直這樣。COVID的其中一個致病機轉是因為他容易形成微血栓microthrombi堵塞肺部導致缺氧甚至是到處形成DVT或肺栓塞PE。然而研究顯示,給治療DVT/PET的劑量enoxaparin 1 mg/kg BID一天兩次的高劑量用於COVID住院病人,對於預後並沒有顯著差異,意思是說你不需要每個COVID病人都給抗凝血劑的治療劑量,建議一般住院病人給預防劑量就可以。然而我知道台灣或者說東方人的血栓機率本來就低於西方人,因此本來在台灣住院病人就沒有用enoxaparin DVT ppx的習慣,但我還是會建議要定期檢查病人有沒有什麼症狀,驗d-dimer,如果有升高可能要小心DVT or PE,如果真的有還是要給治療劑量。另外有研究指出,COVID病人可以給aspirin,算是輕度的抗凝血劑,對預後也許有幫助,這可能需要更多證據。   #Ivermectin:   Ivermectin是用來治療寄生蟲的藥,有些人腦筋動到ivermectin做研究有小部份說對COVID有幫助,但是美國感染科(IDSA)的建議是不要例行性的使用ivermectin治療COVID,只建議用在臨床試驗的情況。個人覺得用治療寄生蟲的藥來對抗病毒學理好像沒什麼道理應該不會有用。   #非嚴重COVID病人:   我不知道之後疫情會怎麼變化,但如果疫情非常嚴重在社區散開,那輕重症分流就會很重要, 多半人感染了實際上只有輕症而已,COVID不是黑死症!!希望台灣可以不要有獵巫的行為對患者指指點點。台灣醫療器材法規似乎很嚴格?在美國藥局或網路上隨便很容易可以買到手指的血氧機(pulse oximetry)一台很便20-30美金而已,因為COVID本身是病毒,意思是大部分還是症狀治療為主,如果沒有缺氧hypoxia,那其實就沒什麼醫療治療可以做了,所以發燒等症狀還是吃退燒藥為,那在家用血氧機監測自己氧氣濃度,沒有缺氧其實就可以不用擔心。不過高危險族群還是會建議給單株抗體看能不能趕快中和病毒導致不會演變嚴重。如果嚴重病人在ICU插管住院甚至一個月以上,其實也跟COVID無關了,因為肺部已經嚴重受損, 高品質的ICU照護就會是關鍵(回歸到一般內科的基本治療).   Thank you for this most interesting consultation, allowing me to participate in the most difficult and challenging case. I shall continue to follow up with you.     #感謝張凱銘醫師無私分享 #必讀好文
    5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