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0 人回報3 年前
什麼人最窮???
沒有朋友的人最窮!!!

新的養老觀 ~~老伴

你有幾個「老伴」?如果你單身、失婚或者老年喪偶,沒有老伴,該怎麼辦?別擔心,老伴不是指婚姻關係裡的配偶,而是泛指「老來一起作伴」的親朋好友。假設你的答案是「只有1個」,很抱歉,顯示你的支持網絡薄弱,你的生活十分退縮封閉;10個,不錯,相當充實;20個,恭喜你,保證生活非常多采多姿。

一般人常指望夫妻的功能之一,就是老了一起作伴。但根據社會心理分析,這個迷思與事實相去甚遠,配偶不見得是最好的人生伴侶,如果一廂情願把配偶當成理想的老伴,恐怕會失望,很多性格不相投的夫妻,愈老愈不肯妥協,貌伴合神離,相敬如冰,退休後分床、分房、分居、分手的例子,比比皆是。

「寄望婚姻(配偶)能解除寂寞,基本上是神話,」資深兩性專欄作家薇薇夫人毫不隱諱指出,現實中看到很多夫妻「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幾乎沒有任何交集,她的一些朋友有時不能把心事告訴配偶,卻能對好朋友暢所欲言。

屏東科技大學社工系講師廖紀華也主張,老伴不是只有「另外一半」,一旦把全部的指望都放在配偶身上,期待對方陪伴度過晚年生活,這是把生命窄化,而且對彼此的壓力都太沈重..

萬一有一半先走了,另一半則是難以承受之痛「夫妻關係太黏膩、太依賴,對生死就不容易看得透。」她善意提醒。

廖紀華舉自己的公婆為例,兩位長輩感情甚篤,在同一個學校教書,數十年來都是同進同出,從無例外。前一陣子,76歲的公公竟然鼓勵婆婆跟著兒子去自助旅行,這是兩個人第一次長期分開,雙方都很不捨,但公公對家人說,「她也應該學習不要再這麼黏我了!」

經常受邀參與社區老人議題講座的廖紀華觀察,在絕大多數社福團體、醫療機構服務的志工,80%都是女性,年長男性反而不願意走出來,「家庭角色互換,女性退休後跑出來,男性則大多窩在家裡,只會打電話問老婆『什麼時候回家煮飯』。

16個朋友,提高幸福指數

美國密西根大學心理系曾追蹤100名退休族4年後的生活狀況,其中對生活最感滿意的退休族,平均有16名可以依賴的朋友或熟人;不滿意退休生活的,則只有不到10個朋友。

研究人員因此得到一個重要結論:團體和情感方面的支援,是左右退休快樂與否的重要因素,影響程度更勝於金錢。即使保持單身,但有很多親近的朋友、家人、鄰居,參加有意義的組織,照樣可以擴大生活圈,享受精彩的老年生活。

老人學專家、世新大學社會心理系教授邱天助指出,幸福的退休生活至少包括6個面向,健康、感情、學習、工作、信仰(精神),以及社交活動。社會支持網絡代表與他人的連結度,找對老伴不但可以提升生命品質,還能改善健康與壽命。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教授傅利曼(Howard S. Friedman)在《他們為什麼活到99》書中指出,擁有滿意的社會關係與豐富的社交生活比較快樂。他並且提出一個自我檢測量表,列舉10個評估項目,譬如是否常和朋友一起做什麼事、每個月見幾次面、熱心助人等等。

老年最害怕自己一無所有,會恐慌、沒有安全感,愈早計劃,就能愈早瞭解還有哪些不足、哪些已經很豐富。

因為沒有同伴,生活不知如何打發,足不出戶、唉聲嘆氣的長輩比比皆是,「『老年自閉症』或『老年憂鬱症』比『老年癡呆症』更教人憂心。」找伴是退休族一個重要的人生功課,絕不容輕忽。

老伴不會自動掉下來 「沒有朋友的人最貧窮。」

老伴絕不會從天上自動掉下來,而是用心經營的結果,更不能一廂情願以為船到橋頭自然直,一定要提早開始「收編」,中年就要考慮累積下一階段的人際資源。

廖紀華常聽到很多人開口閉口說「隨緣」,在她看來則是「偷懶」的藉口,朋友之間一定要花時間維繫,否則關係就會疏遠,「不要以前忙著工作,忘了交好朋友,等到老了再交,別人也會挑(剔)你。」

正如同年輕的時候會為「往上爬」做準備,過了中年以後,不管40歲、50歲,就要開始為「往下走」做計劃,一定要知道如何下山,才能順利地從山頂回到出發的原點。

《一個人的老後》

『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無論是誰,最後都是一個人』。一針見血道出人生真實結局,最後的人生終究是一個人。
老後別只依賴職場上的友情,也應該在其他領域拓展關係,高科技如網路與手機,也是行動不便老者之低廉的交友方式,建議老人能夠交一些可以『一起吃飯』的朋友。

總之,不管你是長壽的歐吉桑或歐巴桑,到最後都是一個人,這句話一點也不悲涼,也不可怕,全看你如何安排生活,全看你有沒有成熟的心理。喜歡就值得去做,別忘了,這輩子就只這一次

感謝 老朋友 。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2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待在家吃飯、睡覺、帶娃娃的養老觀念已經開始老化了,而作為這個時代的新老人,需要最新的養老觀! 新的養老觀告訴你:當個樂在享受暮年的新老人,秋天就有如再度染上春天的色彩!而新的養老觀並不難實現,只要你身體強健、有點小錢、有點空閒、有些朋友,並且有自己專屬的空間就可以了。 最新的養老觀:要有16個「老伴」 1. 你知道什麼是老伴嗎? 這裡的老伴不是指婚姻關係里的配偶,而是泛指老來一起做伴的親朋好友。 2. 你有幾個老伴? 假設你的答案是只有1個,顯示你的生活十分退縮封閉;如果有10個,不錯,相當充實;20個,恭喜你,這會保證你的生活多姿多彩! 3. 你離不開老伴嗎? 老伴不是只有另外一半,如果把全部的指望都放在配偶身上,期待對方陪伴度過晚年生活,這是在把生命窄化,而且對彼此的壓力都太沉重。萬一有一半先走了,另一半則會遭受難以承受之痛。 4. 你為何需要16個「老伴」? 美國密西根大學心理系團隊曾追蹤100名退休族4年後的生活狀況,其中對生活最感滿意的退休族,平均有16名可以依賴的朋友或熟人;不滿意退休生活的,則只有不到10個朋友。 專家說:團體和情感方面的支持,是左右退休快樂與否的重要因素,影響程度更勝於金錢。 老人學專家邱天助指出,幸福的退休生活至少包括6個方面,健康、感情、學習、工作、信仰(精神),以及社交活動。找對老伴不但可以提高生命質量,還能改善健康狀況與延長壽命。 5. 老伴不會自動掉下來 新老人們要記住,老伴絕不會從天上主動掉下來,而是用心經營的結果,更不能一廂情願以為船到橋頭自然直,一定要提早開始收編。 我們常聽到很多人開口閉口說隨緣,這其實是偷懶的藉口,朋友之間一定要花時間維繫,否則關係就會疏遠,不要以前忙著工作,忘了交好朋友,等到老了再交,別人也會挑剔你。 6.重新整代的 「老伴」清單——重新整理生命 新老人,需要最新的養老生命 健康要顧好 健康對於老人來說尤為重要,尤其是膝蓋,沒力氣的就得連滾帶爬地下山。 財富規劃要做好 不必焦慮過度,而是把物質慾望降低,夠用就好。這樣即使一個月1000元也可以過得很不錯,反正坐公交車免費了,到老年大學一年繳幾百塊錢,活動內容很充實。 一定要有醫療保險 突然生病住院,醫療保險會幫很大的忙,這樣才能不擔心醫療費用沒著落。 收集老伴 手足、親戚、同學、同事、鄰居、公益組織、才藝社團、寵物等,都是適當的渠道。 最新的老年生活信條:15條,條條重要! 1、新老人們,該花的錢要花,該享受的要享受,該捐助的要捐助;唯獨不能留這筆錢給兒孫,把他(她)慣成「寄生蟲」? 2、不必對死後的事考慮太多,因為變成灰的你,對表揚與批評已無感覺。 3、不必對兒女的事考慮太多,「兒孫自有兒孫福,休為兒孫做馬牛」。 4、我們要愉快地活著,雖然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我們不需要和別人比名利地位、兒孫如何有出息等等,而要比誰活得更愉快、健康、長壽! 5、我們無力改變的事,就不必太操心,因為操心也無用,反而影響了自己的健康。 6、因為剩下的日子隨時可能病倒,你應留夠醫藥費和看護費;因為剩下的日子不多,你臨走時什麼都帶不走,所以你不必太節省。 7、他(她)養了孩子,讓他(她)自己照顧或用他(她)自己的錢雇看護照顧,不要讓他(她)再剝奪父母(剩下不多)的健康、休息、娛樂、旅遊權。 8、進入老年的你,再也不要用健康去換取身外之物,因為此時,你用金錢已未必能買到健康。 9、錢掙到何時、何數(十萬,百萬,千萬……)才算夠?良田萬頃,日食三升;大廈千間,夜眠八尺,夠吃夠用就行了。 10、山中雖有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最大限度,你也就活到百多歲(十萬人中才有一個)。 11、幸福靠自己努力創造,快樂要千方百計去尋找,只要心境好,每天想愉快的事,做愉快的事,自己找樂趣,就能天天都過得高興。新老人們,過一天,少一天;過一天,樂一天;樂一天,賺一天! 12、精神好,病不倒;精神好,病能好;精神好,病早好。 13、心情愉快,適當運動,常見陽光,食物多樣化,保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合理(適度而不超量)吸收,就能健康地多活十年、二十年! 14、能解決的事就不需要擔心,不能解決的事擔心也沒用。不要同傻瓜爭辯、否則別人會搞不清到底誰是傻瓜。 15、死亡是眾人的結局,無人可以逃避。 要想做一個幸福快樂的新老人,就需要牢記最新的養老觀和老年生活新信條!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寫的是大陸的狀況,在台灣何嘗不是這樣?謹供參考: 在孤獨中,人的尊嚴也會喪失殆盡” 李老今年七十歲,老伴兒六十八歲。 退休前,李老夫婦都是省城電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員。 李老的兩個兒子,一個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一個畢業於清華大學, 之後繼續深造,取得了高學歷後,如今都在北京定居。 李老夫婦的老年空巢生活,過了將近有十年了。起初, 一切似乎都還和諧,充裕的養老金足夠老兩口安度晚年,那段時間, 兩位老人還經常出門旅遊,過著逍遙自在的日子。但是, 隨著時光的流逝,這對在撫養子女上「功德圓滿」的老人, 卻越來越感受到了垂暮生命的重荷。兩位老人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 尤其到了最近兩年,更是每況愈下。李老患有嚴重的心臟病, 老伴患有嚴重的高血壓,日常生活中,老兩口是彼此的醫生, 一個替另一個量血壓,一個監督另一個按時服藥。 老兩口知道控制病情的重要,心裡都很清楚, 一旦其中的一個倒下了,另一個都沒力氣將對方背出家門,而且, 另一個也勢必會跟著累倒。這種擔憂在今年年初得到了證實。 當時李老的心臟病突發,幸虧鄰居幫忙,打電話叫來了 120 急救車。老伴也想跟著急救車一同上醫院,被鄰居好說歹說地勸住。 鄰居也是好心,擔心老太太跟到醫院去只會把自己也急出毛病來。 老伴留在了家裡,可是當天晚上, 一個人在家的老太太突然感到天旋地轉。依靠平時掌握的醫療常識, 老太太理智地沒有進行多餘的掙扎,而是就地躺在了地板上。 躺下後老太太就感覺到完全動彈不得了, 整個身子已經完全不受自己的支配。她說,那一刻, 她認為自己要完了。就這樣躺在冰冷的地板上,直到黎明時分, 老太太的病情才漸漸緩和。她始終不敢動,更不敢睡著, 她怕自己一旦睡著了,就再也不會醒過來了。等到第二天, 鄰居發現了,也是喊來了 120,後腳跟著前腳,把老太太也送進了醫院。 這件事情發生後,李老夫婦的空巢生活正式敲響了警鐘。 我們不是沒有想過去北京和兒子一起生活。以我們倆的收入, 即使生活在北京,也不會給孩子們增添太多的負擔。 但是北京的情況太特殊了。孩子們除了「北上廣」, 在任何一座城市生活, 我和老伴兒的晚年都不會遇到今天這樣大的困難。 兩個孩子目前在北京生活都算穩定,也都買了自己的房子, 買的房子,都是一百五十平米左右,合計下來, 這兩套房就將近一千萬了。買完房子, 他們的人生基本上就被套死在那一百五十平米上了。 他們各自的一家三口,也夠住下我和老伴兒了, 但孩子們誰都不主動開口請我們去住。 有一年過年,全家人都在,兩個兒媳婦用開玩笑的方式互相說: 現在國家人均居住面積的小康標準是三十平米, 如果咱們誰家再擠進兩個人去,立刻就生活在小康線以下了。 也許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我和老伴當時只能相視苦笑。 若是我和老伴兒在北京租房住,即便我們住在北京了, 兒子就在身邊,可日子一樣是我們老兩口自己過,還是空巢家庭, 頂多週末的時候孩子們能過來看一眼。 這樣就等於是白白花了一筆冤枉錢。 思前想後,唯一的出路就是我和老伴兒獨守空巢。 對於暮年的生活,我們不是沒有做過設計。可現在看, 事情沒有發生之前,我們的想法都太過樂觀了些。 當年我們退休的時候,想著自己老了,絕不拖累孩子們, 我們老兩口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自從他們考上大學那天起, 就已經是“功德圓滿”了,從此,在彼此的義務上,都不做強求。 那時我們想,我們在自己的老年,依靠自己不薄的退休金, 可以遊山玩水,完全投身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去, 直到老的哪兒也去不了的時候,就找一個小保姆伺候我們。 起初一切都按照我們的計畫進行著。 我和老伴兒退休後年年去外地旅遊,在麗江,我們還租了一間民房, 連續三年都在那邊過的夏天,自己買菜做飯,就像居家過日子一樣。 我們自得其樂,孩子們也很高興,都說自己的父母真是瀟灑。 因為彼此無擾,我們老兩口和孩子們的關係處理得非常融洽。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這樣的日子沒有過上十年, 計畫就完全被打亂了。 我們沒有料到,自己的身體垮得會這麼快。 只能終止雲遊四方的日子了,提前進入請保姆的程式。 可是,真的開始請保姆時,我們才發現自己太幼稚了。 在我們的思想裡,花錢請人為自己服務,就是一個簡單的雇傭關係, 只要付得起錢,一切就會水到渠成。誰能想到,如今請保姆難, 居然已經是一個社會問題了。我們最先找了家政公司, 伺候兩個老人,對方給出的要價是每月三千元。 這個數目雖然也在我們能夠承受的範圍內, 但還是讓我們有些小小的驚訝。在心理上,我們認為價錢是高了些。 老伴有些想不通,我還給她做了做思想工作。我說既然是市場化了, 這個定價一定就是市場自我調節出來的,是被供求關係所決定的, 通過這個價格,我們就可以得出如今老人對保姆的需求有多大, 供不應求,所以才導致出了這樣的價格。你看, 我們研究所剛剛畢業的研究生,一個月的工資也就是三千塊錢, 可是一個不用受太多教育就能勝任的保姆崗位, 也開出了和一個研究人員同等的薪酬標準, 這個價格不能說沒有一些扭曲。但這就是現實, 我們處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購買服務,只能接受如此的定價。 好不容易,老伴兒的思想工作做通了,第一個小保姆被請進了家門。 但購買保姆服務的交易方式,遠遠不像我們購買其他商品那麼簡單。 購買其他商品,基本上還有個公平原則、誠信原則在裡面, 但購買家庭養老服務,這裡面的不確定因素就太多了。 這個小保姆為我們提供的服務品質,遠遠和我們的預期不相吻合。 我們老兩口也是自認有修養的人,但是的確難以容忍。 於是又換了一個,每個月還多給出五百塊錢。 但是隨著付出的價格抬高, 獲得的服務品質與預期的落差反而更大了。 就這樣接二連三換了四個保姆,最終不約而同, 我和老伴都決定不再嘗試這條路了。我們決定, 在我們還能動的情況下,彼此照顧對方。這裡面沒有不理性的因素, 我們都是學理科出身的,不會感情用事,任何決定, 都是經過理性推理出來的。但是現在不得不承認, 我們的理性思考的確有僥倖的成分在裡面。老年人的身體狀況, 更是個不可估算的變數。 發生在老伴身上的危險,讓我知道了, 現在身邊有個人還是非常必要的, 起碼不會讓我們在突發險情的時候坐以待斃。上次老伴被救, 是因為我們防患於未然,留了一把鑰匙在鄰居家裡。鄰居很負責任, 我住院後,就擔心我老伴一個人會有什麼不測,一大早敲門問安, 沒人應門,這才開門看到了躺在地板上的老人。 這種僥倖的事還敢再重演嗎?不敢了。 現在我和老伴又有了一個共識,那就是住院兩個人必須一同去, 反正以我們現在的身體狀況,任何時候都夠得上住院的條件。 我想啊,也許我們最終的那個時刻,會是雙雙躺在醫院的病床上, 彼此看得見對方,一同閉上眼睛。 如果真是這樣,那可的確就是功德圓滿了。 現在孩子們當然很著急,可也只能勸我們再去請保姆。 他們總以為我們是捨不得花那份錢, 根本體驗不到這種買賣關係如今的混亂——不是你支付了金錢, 就一定能夠換來等值的服務。他們不知道,這種「等值」的要求, 更多的還是指人的良心,是良心和良心之間的換算, 可如今人的良心,是個最大的不確定值,最難以被估算和期待。 我們住院後,兩個孩子都回來了,當孩子們出現在病房門口的時候, 那一刻,我真的感受到了情感上的滿足。那一刻,我居然有些傷心, 就好像自己受了什麼天大的委屈一樣。老伴兒更是哭得一塌糊塗, 孩子們越安慰,她哭得越凶。好在我還算比較克制,如果我也落淚, 孩子們會感到震驚的。我從來沒有在兩個兒子面前掉過淚。 孩子們不會理解他們的父母怎麼會變得如此脆弱, 就像我年輕的時候一樣,也一定是難以理解如今的自己。 在醫院陪了我們幾天,看我們的病情都穩定下來了, 孩子們就回北京了。他們太忙。是我讓他們回去的, 有生以來第一次,我在理性思考的時候,感到這麼違心。 孩子們走後,我和老伴突然變得特別親。不是說我們以前不親, 是這次事情發生後,我們之間那種相濡以沫的情緒變得空前濃厚。 我們倆的病床挨著,各自躺在床上,伸出手, 正好可以牽住彼此的手,我們就這樣躺在病床上手拉著手, 連護士看到都笑話我們,說我們比初戀的情人還要親密。 護士說得沒錯,我和老伴兒年輕的時候, 好像都沒有像今天這樣情重。這就是相依為命啊。我們手拉著手, 各自還吊著液體,我覺得液體滴進我們的血管裡,就融合在了一起, 這種感覺真好! 在醫院裡,我和老伴商量了下一個決定——我們住進養老院去。 出院後我們立刻考察了一下,有幾家養老院還是不錯的,比較正規, 主要是管理相對嚴格,畢竟是有那麼一個機構, 為老人提供服務的人員,有組織的管理,這樣一來, 就杜絕了老人在家養老,保姆關起門來稱王稱霸的可能。你要知道, 老年人的狀態決定了,在私密的空間裡,相對身強力壯的保姆們, 他們絕對是處於弱勢地位的。 我們看中的那家養老院還提供家庭式公寓,就是一個小家庭的樣式, 廚房、衛生間一應俱全,我們並不需要過集體生活, 每天服務員會送來三餐,自己願意的話,也可以自己做飯, 醫務人員會隨時巡視老人的身體狀況。當然,收費比較高, 一個月我們兩個人需要交納六千塊錢。這個價格我認為是合理的, 吃住、醫療保健都在裡面。 入住手續我們已經辦好了,現在只等養老院的通知。 這家養老院的公寓房很緊張,需要排隊。去養老院, 看來就是我和老伴兒的最後一站了。 也許真的是走到人生的盡頭了,這段日子在家, 我和老伴兒總覺得是在和什麼告別,情緒上不免就有些低落。 收拾收拾東西,每天夕陽落山的時候, 我們老兩口就坐在陽臺上說一些過去的事情。 這套房子我們住得並不是很久,退休前才換的, 也就住了十年左右的光景, 可是如今就好像是人生前一個階段的最後一個驛站了, 從這個門走出去之後,我們的人生就該進入落幕的倒計時了。 我們這一輩子,傳統觀念不是很重, 自認為我們的生命和孩子們的生命應當是各自獨立的, 可是如今看來,人之暮年, 對於親情的渴望卻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這是我們獨有的民族性格,而現代性,說到底是一個西方觀念, 所以,當我們國家邁向現代性的時候,獨有的這種民族性格, 就讓我們付出的代價、承受的撕裂感,格外沉重。 老伴兒現在特別思念孩子們,我也一樣, 這些日子突然想起的就總是兩個兒子小時候的樣子了。 有時候還會有些錯覺,好像看到他們就在這套房子裡玩耍。實際上, 我們搬進這套房子的時候,他們早已經在北京落戶了。 這種視覺上的位移,在物理學上也許都能找到符合科學的解釋吧, 就像海市蜃樓,我想也許不完全是個主觀上的錯覺。 前兩天我和老伴兒做了一個大工程, 就是把孩子們從前的照片都整理了出來,分門別類, 按照年代的順序,掃描進電腦裡,給他們做成了電子相冊。我還買了兩部平板電腦,分別給他們儲存了進去。我想,有一天, 孩子們也會開始追憶自己的童年吧。 這也是給我們進養老院做的準備工作。 要離開家了,我和老伴兒想了想,需要從這個家帶走的, 好像並沒有太多的東西。除了我們的養老金卡、身份證件, 好像唯一值得我們帶在身邊的,就只有孩子們的照片了。 人生前一個階段積累下的一切有形的事物,我們都帶不走, 也不需要帶走了! 請孩子們和兄弟姊妹們好好看幾遍這個文章,不多年後,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這樣的過程,早做打算和規劃吧!!
    1 人回報2 則回應6 年前
  • 無齡感 <摘自網路好文> 最近,新詞“無齡感”傳遍了朋友圈,方式也逐漸成為時尚而廣為流行。它並非盲目地不服老,而是指一種心理狀態和生活態度。 “無齡感”的人,往往不為年齡所束縛,能夠在生活中始終保持活力,對事物充滿好奇並勇於嘗試,去追求活得漂亮,活得精采,不留遺憾。 “無齡感”,美國中老年人的生活常態。 珍妮是一位普通的美國人,她60多歲的時候想給自己買輛新車。有人認為,她那麼有錢應該買一部凱迪拉克,但她說這是老年人才會喜歡的牌子。 如今珍妮快70歲了,依然學習中文,獨自去各國旅行。她常常有突發奇想,然後試圖實現,再然後放棄。 珍妮的與時俱進與對生活的熱情,讓周圍的人覺得和她沒有任何年齡代溝,這差不多是美國老年人的常態。 即便是年近古稀,依然看不到一點垂暮之感,熱愛生活,接受挑戰,而這就是“無齡感”的生活態度。 “無齡感”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養老理念? 詳細說來,“無齡感”生活是指在年齡增長甚至老去後,仍然保持一種不為年齡所累,如年輕時一般的生活態度。他們認為,只要秉持對美好的追求,無論任何年齡,都能體會到人生的樂趣。 事實上,“無齡感”也是人生最良好的心理狀態。 “無齡感”的人總是在不斷往上走,閲盡人世,對一切依然保持足夠的好奇。忘記歲月流逝,像孩童一樣憧憬一切未知的降臨,努力實現讓自己變得更好的簡單願望。 “無齡感”的人,即使到了六十歲,也絶不進中老年服裝店,在他們眼裡,那裡的衣服都奇醜無比;他們不愛聽不明不白的養生之道,不亂吃延年益壽的補藥,他們愛的是音樂,練的是瑜伽,玩的是自由行…… 人一旦忘記自己的年齡,進入到這種“無齡感”狀態,無論到什麼時候,都還想學習,還想繼續進步,甚至會發現,人即使老了,年齡即使很大了,也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可怕。 退休後,我們要追求“無齡感”生活! 事實上,過怎樣的生活其實跟年齡無關。而對於碌碌平生的我們來說同樣如此,不怕老,就怕衰。激情和精神的回歸才能重塑生活。 堅持“無齡感”生活的人有一種硬骨頭的品格,不跟年齡妥協,不跟現實妥協,不跟自己妥協。 波蘭女詩人辛波絲卡說“我是我自己的障礙”。除了自己,沒有東西能真正成為你選擇生活的障礙。 “無齡感”生活啟迪人生該有自己的生活態度。堅持向上的生活態度,超越年齡的限制。 只要秉持對美好的追求,無論任何年齡,都能體會到人生的樂趣。用句雞湯式的話說:世界這麼美好,為什麼不一起做些有意思的事情呢? 人不應該過早地放棄自己。同樣,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
    1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
  • 雅文欣賞 人到老年,學會拐彎是一種大智慧!轉告所有中老年朋友! 著名語言文字學家周有光,享年112歲。一次,央視崔永元問起他的長壽秘訣時,周老說:“凡事要想得開,要往前看。” 主持人開玩笑地說:“要是我還是想不開呢?”周老跟著一句說:“拐個彎,不就想開了嘛!” 其實,很多中老年人過得很累、活得不快樂,就是因為沒有學會拐彎。 人到老年,要學會拐彎 人生天地間,路路九曲彎,從來沒有筆直的。水能直至大海,就是因為它巧妙地避開所有障礙,不斷拐彎前行。 人生路上難免會遇到困難,與其死磕糾纏,拐個彎繞一繞未嘗不是個好辦法。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只要心念一轉,逆境也能成機遇。只要你心裡拐個彎,就會路隨心而轉從而超越自我,開創新的天地。 心態拐個彎,壞事就是好事. 人生之路,有崎嶇有平坦,總有許多溝坎需要跨越;生活之味,有苦辣有甘甜,總有許多鹹澀需要品嘗。 旅途在前進時候總有拐彎的地方。前進需要勇氣,拐彎需要智慧。路不通時,選擇拐彎,心不快時,選擇看淡;情漸遠時,選擇隨意。 人到老年,遇到不順利的事情,不要失望。遇到苦難,想好的一面,不要想壞的一面。這樣子你就愉快了。 生活拐個彎,快樂過好每一天. 清晨睜開眼,我們就要對自己說:“今天是最好的一天!”不管昨天發生了什麼,都已成為過去,無法改變。 不要讓昨天的煩惱影響到今天的好心情。做一枝傾情綻放的花朵,盛開時無須肆意遮掩,凋零時坦然面對淒涼,用簡單快樂之心,笑迎人生,笑看夕陽。 人到老年,與其帶著煩惱朝前走,還不如爽快地來一個拐彎。在拐角處,也許一不小心就碰上幸福。 觀念拐個彎,不如任性老去.每個人只年輕一次,所以青春可貴。可每個人也只能老年一次,所以老年也是珍貴的!人生每一個階段都珍貴,何必要厚此薄彼呢? 請相信,那些偷偷溜走的時光,催老了我們的容顏,卻豐盈了我們的人生。請相信,青春的可貴並不是因為那些年輕時光,而是那顆盈滿了勇敢和熱情的心,不怕受傷,不怕付出,不怕去愛,不怕去夢想。 人到老年,青春的逝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勇敢地熱愛生活的心。與其羡慕青春,不如保持年輕心態,任性老去! 人際拐個彎,少生氣,多寬容.要善於團結周圍的人,該收斂時收斂,該隱忍時隱忍,要有氣度。生活不會虧待有雅量的人,待人要厚道,讓善念相伴一生,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 每個人都不容易,學會寬容和理解,對人對事留有三分餘地,也為的是日後好相見。但也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不必為任何人勉強自己。 人到老年,不為難別人,不苛求自己。有幾個知心朋友,有幾個興趣相投的朋友,生活就會充實快樂。 一路艱辛,也有一路風景。 走過一些路,才知道辛苦;登過一些山,才知道艱難;趟過一些河,才知道跋涉;跨過一些坎,才知道超越。只要你願意走,路的盡頭依然是路。 由此可見,拐彎在人生的字典裡就出現了願不願、會不會、善不善拐彎的多種情形,由此就造成了千差萬別的人生,演繹出五彩繽紛的世界。 此路不通時,可以換種方式方法,殊途同歸也是一樣;此路不通時,可以另選別路,人生,哪裡有什麼“非如此不可”,取長補短,才是明智之舉;此路不通時,換種心情去體驗人生,也許會發覺逆境也是機遇,痛苦才是成長。 人生路漫漫,學會拐彎,學會變通,才能在生活中立於不敗之地。 那些願意拐彎、會拐彎、善於拐彎的人,總是能老得輕鬆,活得漂亮! 人到老年,學會拐彎是一種大智慧,說得太好了,看完非常贊同!發給身邊的朋友們品味品味~ 文章來源:新老人 https://youtu.be/tIBhKRoJjn0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在合群中活出有意義的人生目標 小學同學群組中,老朋友分享一張圖片,上面寫著:長壽專家林海峰去世,享年51歲,不吃甜食,不吃肉食,不吃方便麵,不吃油炸食品,不熬夜,過於注重養生,營養不良的專家把自己活活給整死了! 上網查詢才知: 提倡自然養生的中國大陸養生專家林海峰是:中國營養健康網董事長、陽光森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保健科技學會醫藥保健研究會理事、中國保健食品協會健康專業委員、中國長壽專家組營養專家,“養生專家”的頭銜並沒有讓他比別人長壽,反而不幸於2019年11月11日(雙十一)逝世,享年51歲。 這則信息不知大家有什麼看法?個人認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人的壽命是上帝所賜,想養也養不出來,因此我們常說:沒有人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個會先來!我們無法增加生命的長度,卻可以提升生命的厚度。 在一般人的認知中,想要獲得長壽就必須運動鍛鍊、戒菸戒酒,但世界各國的心理學家經過20多年的研究發現“長壽與否和菸酒、運動無關”。 心理學家發現最重要的長壽秘訣有二: 1.樂觀+良好的人際關係:長壽因素中心理平衡佔50%,合理膳食佔25%,其他因素佔25%。樂觀且有良好人際關係的人,他們隨時保持心情愉快;人一快樂,大腦就會分泌“多巴胺”等異性激素,讓人心緒放鬆,使人體的各種機能相互協調平衡,進而促進身心健康。走出憂鬱之後,個人的體驗是“感恩、知足的心是快樂、健康的泉源”。 2.生活有目標:想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一定要有生活目標,因為目標能激發活力,有目標的人一定會比沒有目標的人更長壽,因為如果你生活沒有目標,那麼,死亡將會成為你唯一的目標。勤於用腦的人,腦血管會經常處於舒展的狀態,使大腦不至於過早衰老。在生活中若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目標,無論是大目標或甚至旅遊、登山的小目標,只要能保持樂觀平衡快樂的心情,這樣“身體才會健康,壽命才會更長”。 事實上,有許多的養生專家都是在做事業,做生意賺大錢,賣許多連自己都不知道是否有效的養生保健食品,也許某些人用了有效,但是每個人的體質及生活習慣不一樣,豈能都保證有效呢? 個人近年來一直鼓勵自己要過“快樂、利他、分享”的生活,也期望每個人都能在生活中保持心情愉快的常想“我能為他人做什麼”,若有好東西,一定要和好朋友分享,期盼大家都能活出“健康快樂、幸福美滿的人生。 聖經彌迦書6:8說: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 約伯記22:21說:你要認識神,就得平安;福氣也必臨到你。 詹俊裕寫於 20220708
    5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書名:這樣過日子剛剛好 作者:日本老年醫學專家、照護醫院創辦………大塚宣夫 Part1… 上了年紀以後,不想做的事情不做也沒有關係。 01 老了以後還想保持健康的話,就不要對事情太認真,當一個隨心所欲的老人。 02 比起尋找自己想做的事,不如停止做那些不想做的事。 03 沒有人會因為不洗澡而喪命。洗澡不用天天洗,隔三天洗一次就夠了。 04 在想睡覺的時候睡覺,想起床的時候起床,有什麼不好? 05 上了年紀以後,不用勉強自己做什麼斷捨離。 06 營養均衡對人的壽命長短幾乎沒有什麼影響。 07 希望高齡者保持規律作息的家人vs.想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的高齡者。 Part2… 夫妻之間不用凡事都綁一起,保持適當距離比較好。 08 「另一半只要身體健康,不在家才好。」退休以後,更要擁有自己的生活。 09 夫妻同遊,不宜勉強為之。 10 只要有了名片和會議,男人就能莫名地振作起來。 11 給全天下的丈夫:對妻子而言,和你在一起的時間已經夠多了。 12 給全天下的妻子:將丈夫作為「管家」來雇用吧。 Part3… 不在意健康反而能活得長久。 13 六十幾歲還不算是老後。到了七十五歲以後,才是老年生活的開始。 14 把自己的實際年齡乘以零點八,當作是真實年齡正好。 15 過了七十五歲以後,肌力訓練就沒有什麼意義。 16 老年人就算臨時取消約定也沒有關係。有人邀約的話,總之先說YES。 17 上了年紀以後交到的新朋友,意外地也很投緣。 18 老人家之所以脾氣暴躁,其實是在生自己的氣。 19 老年人沒有過勞死。勞動過度而突然離世=無病無痛地壽終正寢。 Part4… 將家人和金錢都劃分清楚,讓關係保持融洽。 20 和子女同住也有可能是加速衰老的原因。 21 以前在職場上的自尊,還是快點扔了比較好。 22 退休金什麼時候用?就是現在呀! 23 不要指望國民年金。比起儲蓄,還不如去工作。 24 重要的是包紅包和一句謝謝。正因為是家人,才更該將這點牢記於心。 25 不要留下財產,把錢用完是為了子女們著想。 26 光靠親情做不了看護,能仰賴的只有家人以外的第三者。 27 看顧者與被看顧者的體會:「隨心所欲地看護」提案。 Part5… 現在正是認真考慮「如何死去」的時候。 28 人總有一天會死,一定會死。是時候該認真準備了。 29 想想自己能活到幾歲,又是以何種方式死去。 30 培養「看顧自己的能力」,就能充實地迎接人生盡頭。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老年人為什麼必須多說話? 301的院長告訴我年紀大了一定要多說話,因為防止老年痴呆目前沒有什麼方法,多說話可能是唯一的方式。 老年人多說話起碼有三大好處, 第一,因為說話會活躍大腦,保持思維敏捷,因為語言和思維是互相溝通的,尤其快速說話自然鍛鍊了思維的快速反映同時也增強了記憶力。 一個不愛說話的老人,得老年痴呆症可能性特別大。 所以一些退下來的人,因為不說話了,反而容易得老年痴呆症。 第二,說話能夠釋放許多心理意願,排出心理疾病,減少壓力。 我們經常說有話不說,埋在心裡,憋壞了,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能夠讓父母多嘮叨是一個好事。第三,說話能夠鍛鍊活躍臉部肌肉,同時鍛鍊咽喉器官甚至肺活量,這樣就可以減少眼耳衰退,減輕花眼耳聾等等隱患。 綜上所述,年紀大了,盡量多說話,能夠和人們交往,多多說話,是目前防止老年痴呆症的唯一方式,因為老年痴呆症,是目前對老年人最可怕的疾病,還沒有什麼方法治療。 不但失去所有記憶,沒有任何思想,甚至不認識家人,成為別人的負擔,整個一個活死人。 但願醫學發展能夠解決這一難題。所以所有的朋友們,盡量讓你們的父母多說話吧,不要嫌老年人嘮叨,這也是一種孝心。 (轉發的)
    6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人生,最需要的不是 很多錢,而是「陪伴」這 2個字! 人的一生面臨了不同挑戰 也會遇到不一樣的人, 身邊陪伴我們的人接著變化, 其實每個人最需要的就是陪伴, 好好守護著身邊的人 陪伴才是最深情的告白 人生最需要的 不是很多錢,而是陪伴 兒時,有父母陪伴; 讀書時,有同學陪伴; 成人時,有情侶陪伴; 暮年時,有老伴陪伴, 離開了這一切,人生就不會圓滿。 真正的朋友都不是在你輝煌時出現的, 當你落難時,很多朋友都會人間蒸發的, 最後留下來陪伴你的, 一定是你的至友, 因為,吹盡黃沙始到金。 很多人注定是 只會陪伴你笑 而不會 陪伴你哭的 對友情不要奢望過高, 當你春風得意時,圍你轉的人自然就多, 若以為這都是你人緣好,那就大錯而特錯了。 很多人注定是只會陪伴你笑,而不會陪伴你哭的。 所以,一旦身邊冷清了,你也就清醒了。 當你遠行的時候,當你孤寂的時候, 就渴望親人的陪伴, 生命中, 苦難多於幸福,坎坷多於坦途, 所以就有了思念,就有了心靈的陪伴。 「陪伴」是一種 情感的付出 在我小的時候,父母來陪伴我, 在我長大成人的時候,我陪伴著父母, 有一天,父親最先離開了,我很悲傷, 一個陪伴過我的人走了,帶走了我永久的思念。 陪伴是一種情感的付出,所以才無怨無悔, 人活著本來就不容易,如果沒有艱辛的付出, 就別做「黃金屋」、「顏如玉」的美夢了, 陪伴並非可以索取的。 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 努力的把握當下, 好好珍惜身邊陪伴你的人。 分享出去 ~ 陪伴才是最深情的告白 歡迎轉傳分享~祝每位每天幸福 (rose)樂活人生 https://goo.gl/vtTj8L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好文大家看! 這個"總統" 作者:柯文哲 年初我去拜訪這個總統時,只見她抱著貓,靜靜聽他說了2個鐘頭,認真想事情. 我才意識到;這個未婚的富家女,一個人住在偌大的官邸,除了定期來打掃和煮飯的人之外; 就她一個人還有她的貓,空蕩蕩的房子裡,到了夜裡是什麼感覺呢? 但這個總統的決定影響到許多人的人生,如果她缺少基本的生命體驗,所做的決策會是怎樣呢!? 這個總統 從小不缺吃穿,成績優秀,考試一路闖關,她不需要考慮是否讀免費的師專或師大!是否在學校裡當一輩子的老師,接受政府的照顧…… 不需考慮下一代能否脫貧,她無法體會窮困階層改變命運時,多麼依賴政府的信用…… 這個總統背信砍掉軍公教退休俸,當然沒有心痛和背叛的感覺! 日據時代困苦的少女,被日本政府騙去當慰安婦,一輩子淪落在悲慘的命運裡,現在還要遭受日本右翼的凌辱時; 這個富家千金,也不覺得需要表達什麼! 她沒結婚;沒有和先生協調家庭生活矛盾的體驗. 如果夫妻調工作,雙方如何協商? 錢要怎麼花才合理? 先換房子,還是先過舒服日子呢? 如果公婆年邁;先生決定多付出心力以盡孝道,從而擠壓到夫妻生活,應該做何選擇? 她富裕未婚,對於婚姻生活涉及到的退休,長照等財政問題,完全沒有切身感受. 她沒有懷胎的經驗,沒有擔心孩子是否健康的恐懼! 也沒有看著孩子出生時初為人母的快樂! 孩子慢慢長大; 她沒看過~孩子從會爬到學習走路,到牙牙學語的過程..也沒有孩子吐奶和夜裡發燒時;作為母親的焦慮和恐慌! 孩子上學後,母親要關注孩子的同學和老師是誰? 同學的父母是誰? 小學就要考慮是否送去安親班寫功課? 考試成績怎麼樣? 跟哪位同學要好? 中學以後,是否要送去補習? 哪位老師教得比較好? 看到孩子成績考壞了,自己心情也跟著低沉; 看見孩子考好了,或者作文被選貼在後面的教室布告欄上,則得意地跟親友分享. 這個總統;毫無絕大部分人走過的生命體驗! 所以她對兒童沒啥憐憫的感覺! 衛福部統計台灣兒虐通報案件從2013年的34545件,大幅上升至2017年的59912件,4年爆增73.4%. 有些案件極為殘暴,當過父母的人看這種新聞都有撕裂心肝之痛! 這個總統 執政期間的虐兒通報事件激增,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但這個總統沒有說過任何哀憐的話! 更沒有下令立刻採取有效的社會安全行動? 簡單說,由於缺少人生經驗;這個總統缺少了一顆仁慈的心和悲憫的情懷! 她只是責怪批評者「數學不好」 她活在自己的世界,只能在那空蕩的官邸中單獨一個人,抱著她的貓想事情. 她是台灣的總統! 柯文哲
    4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1420名百歲壽星唯一共性,不是飲食,不是鍛煉,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壽星們的唯一共性是樂觀!是樂觀!是樂觀! “葯療不如食療,食療不如心療”。 從一定程度上講,再好的藥品不如合理膳食,再好的膳食也不如擁有好心態。我們平日裡各種不良情緒都會使身體發生變化。 比如,生氣時會出現脈搏、心跳、呼吸加快等癥狀;憂傷時會使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減少,食慾減退;恐懼、說謊時會使中樞神經緊張,隨時導致血壓升高。那麼該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專家為大家開的這一副“心療”處方,會很有收穫的喔! 1.笑是營養素。 研究證實,笑能降血壓。笑1分鐘可以起到划船10分鐘的效果;笑還能釋放壓力,減輕沮喪感;笑可以刺激人體分泌多巴胺,使人產生欣快感。中老年人應多與有幽默感的人接觸,多看喜劇、漫畫,多聽相聲等。 2.“話療”是特效藥。 美國白宮的保健醫生曾給布什開過一個健康秘方:話療,每星期至少與家人交流15個小時以上;夫妻之間每天至少交流兩個小時,包括共進晚餐或是午餐。 3.朋友是“不老丹”。 老人長期獨處會造成巨大的社會心理壓力,甚至有可能引起內分泌紊亂和免疫功能下降。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發現,朋友圈廣的人平均延壽7年。 所以,即使是已退休的老年人,也不要老憋在家裡;要努力擴大生活圈子,多和老朋友聚聚,並試着主動向素未謀面的鄰居問好。 4.寬容是調節閥。 人在社會交往中,吃虧、被誤解、受委屈的事總不可避免。面對這些,最明智的選擇是學會寬容。一個不會寬容,只知苛求別人的人,很容易導致神經興奮、血管收縮、血壓升高,使心理、生理進入惡性循環。而學會寬容就等於給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調節閥。 5.淡泊是免疫劑。 做到小事糊塗,大事清楚。整天計較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心會很累。遇事不妨瀟洒、大度一點,保持愉悅的心情和內心滿足感,有利於延年益壽。
    28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