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3 年前
人體有免疫剎車系統但仍然要小心
恩主公醫院施打未經稀釋之4倍濃度的BNT疫苗,我在教癌症免疫療法時,很清礎地講到人體為了防止免疫過度反應,有PD-1、CTLA-4、TIM-3、VISTA、 LAG-3等免疫剎車系統,其中最受矚目的是「CTLA-4」和「PD-1」,所以打了四倍濃度的原液,也不一定會有副作用顯現,但千萬不要因有此免疫剎車系統,而掉以輕心,因每一個人體內的生命現象是非常複雜的,免疫學絕對不是固定的單一理論,萬一剎車剎不住,仍然有可能顯現副作用,而BNT最可能引發的副作用是心肌炎,且最可能出現心肌炎的時間是在施打後的3~5天,因此建議這25人如果能住院觀察1週,最好住院觀察後續變化,如果因工作關係,沒時間住院,至少在施打後的1個月千萬不可作激烈運動,不可熬夜,不可抽菸喝酒,多喝水,多吃乳酸菌,多吃蔬菜水果以獲取足夠的維生素C,因乳酸菌和維生素C可以調節人體的免疫反應。(北醫醫學系林松洲名譽教授)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3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熱騰騰的疫苗混打研究出來了!不只是副作用的部分,也報告了大家更在意的"效果如何",重點先: 1. 儘管是只有673人的研究,但第一劑AZ、第二劑輝瑞的話,施打第二劑疫苗時副作用沒有令人擔心的地方 2. 混打疫苗刺激抗體生成的效果比只打一劑AZ好 3. 混打後抗病毒的效果甚至比兩劑都打AZ還好 如果被列為優先施打AZ的人,又沒有副作用相關風險,不要過度擔心混打的問題。 既然待在台灣不出國也還是有感染風險,所以: 快!去!打!疫!苗! (如果不是那麼第一線的人,也許可以考慮看看把第二劑AZ先讓給還沒打第一劑的人,讓我們的覆蓋更廣!) ==========容易理解的研究結果=========== 1. 打了AZ過了8週以後,如果又施打輝瑞疫苗,能夠阻止病毒感染細胞的抗體(中和抗體)比沒加打第二劑的人,增加150倍!(1+1 > 1+0) 2. 和其他研究比較,混打的人產生的抗體"阻止病毒感染"的能力甚至比兩劑都打AZ的還好!(1+1 > 2,看到這不等式我的數學老師要哭了!) 3. 副作用方面,常見的有頭痛、不舒服、噁心感、咳嗽、發燒,但都沒有嚴重到需要住院或特別的醫療處置 ==========稍微學術一點點的內容=========== 0. 臨床研究: 西班牙馬德里El Instituto de Salud Carlos III (ISCIII) 的CombivacS (研究新聞稿在推文) 1. 研究族群: 60歲以下,平均44歲,男女比4.4:5.6,共673人,實驗組和對照組在性別年齡上沒有顯著差異 2. 研究設計: 四月中施打第一劑AZ至少八週後,實驗對照組2:1,441人施打第二劑輝瑞,剩下232人不施打 3. 研究檢測疫苗效果的方式有三種不同實驗技術: ...a. anti-RBD (抗-受體結合區)的titer,也就是常說的中和抗體,第一週增加123倍,第二週增加150倍 ...b. anti-Spike (抗-棘蛋白)的titer,也就是整顆棘蛋白三聚體(這群抗體不是都具有中和效果,但還是可以辨識病毒跟被感染細胞,增加免疫清除的能力),施打後第二週時增加大概40倍 ...c. 更真實的中和能力,用人造具有棘蛋白的合成病毒,檢測抗體對減少這種病毒感染的能力,第二劑施打後,病人血清的阻斷能力增加了7倍,比第二劑同樣打AZ的2-5倍還要優秀(*這個研究沒有納入兩劑都打AZ的設計,所以是和其他研究的數據比較) 4. 副作用: 研究觀察了第二劑施打後的一週內的反應,大概近半都出現了頭痛(44%)、不舒服(41%)的現象,副作用的部分已經有另一個研究發表了,詳見強者我朋友 陳彥中 的整理 (連結在推文) 這個研究目前我只看到新聞稿跟記者會的內容,期待論文的發表跟歐洲其他國家類似的臨床研究數據! 快去打疫苗! 沒有在施打名單上的乖乖待家裡、勤洗手、戴口罩!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今天有幸聽到馬偕醫院邱南昌教授的演講,其中一些資料相當珍貴,對AZ疫苗的優點提供有力的佐證。 mRNA疫苗受青睞的第一個原因是大家誤以為mRNA疫苗比較有效,因為第三期試驗的保護效力高於AZ疫苗,但背後的因素是每一支疫苗第三期試驗的時間、地點、疫情狀況不相同,所獲得的結果不能直接相比。 能夠比較兩支疫苗唯一的方法是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無差別的使用(就是兩支疫苗捉對廝殺),這樣的硏究目前只有一篇,比較AZ疫苗與輝瑞/BNT疫苗,發表在Nature Medicine,是英國2020/12/1到2021/5/8分析38萬人的真實資料,結果發現兩支疫苗的保護力幾乎一模一樣;更進一步的資料顯示,當只打第一劑時,AZ疫苗減少住院的能力優於輝瑞/BNT疫苗(圖1,94% vs 85%),而防止家人感染(防止病毒擴散)的能力相當(圖2),仔細分析圖1,AZ疫苗施打對象有較多容易產生重症的高年齡層,更顯示AZ疫苗(只打第一劑時)優於輝瑞/BNT疫苗。 mRNA疫苗受青睞的第二個原因是大家誤以為AZ疫苗的副作用比較多(包括發燒、血栓、猝死),而mRNA疫苗比較安全,這一點AZ疫苗完全是受到不白之冤。 必須先釐清疫苗不良事件和疫苗副作用是不一樣的,前者與注射疫苗在時序上相關,但未必有因果關係,後者是與疫苗有因果關係的事件(圖3)。 真正疫苗的副作用絕大多數是非嚴重的一般副作用,包括發燒、疲倦、注射部位腫痛、頭痛等,這些副作用AZ疫苗普遍低於mRNA疫苗,而AZ疫苗第二劑少於第一劑,但mRNA疫苗卻是第二劑比第一劑嚴重(圖4);根據國內施打者使用V-Watch回報的AZ疫苗副作用,這些副作用很少超過兩天(圖5)。 AZ疫苗剛在歐洲開打時,發現三期試驗未偵測到的血栓,許多國家因此暫停施打;但後來了解是極罕見(約十萬分之一)的自體免疫反應,產生血小板PF4抗體,不會造成動脈血栓,所以各國陸續恢復施打AZ疫苗(圖6);國內一開始也將使用避孕藥或賀爾蒙治療列為禁忌症,在了解機轉後刪除了(圖7);mRNA疫苗開打後,同樣發現三期試驗未偵測到的心肌炎(圖8),機轉目前不淸楚,好巧機率也是十萬分之一(極罕見);邱教授打個比方,除非是中樂透,不然應該不會遇到。 造成AZ疫苗緩打潮最大的衝擊是高齡長輩開打AZ疫苗後不斷傳出的猝死事件,圖9是世界各國施打新冠疫苗後的死亡情況,很明顯看到在輝瑞/BNT疫苗及AZ疫苗都有施打的國家中,多數國家輝瑞/BNT疫苗造成的死亡比例大於AZ疫苗,原因當然不是輝瑞/BNT疫苗比較危險,而是疫苗施打策略造成的(輝瑞/BNT疫苗使用於較高風險的族群);但即使校正這個因素後,南韓的經驗在高齡者輝瑞/BNT疫苗的死亡率仍舊稍微超過AZ疫苗;而疫苗施打造成死亡事件特別低的國家(例如義大利),則是因為在疫苗開打前已有大規模疫情,高風險的長者還來不及打疫苗就已經染疫死亡了;台灣的疫苗死亡事件低於世界平均值,亦低於高齡者自然死亡的期待值,在死亡案例的調查及解剖報告中,實際死因多為慢性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無任何一例與疫苗直接相關(圖10);換言之,AZ疫苗是因率先開打,又使用於高風險族群,才會產生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的狀況,可以預期莫德納疫苗一旦在高齡長輩開打,仍舊會出現猝死案例。 #兩支疫苗一樣安全一樣有效 #現在可以打到的疫苗就是最好的選擇 #歡迎分享一起傳遞正確訊息
    3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國內感染科權威、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 Q1:第1劑跟第2劑應間隔多久?隔很久再打還有效嗎? 「你打了第1針以後,只要你的免疫系統記得這1針,不管隔多久再打第2針,效果都會持續,這是最簡單的免疫學原則。」黃立民說 ,依國外臨床試驗的結果,間隔小於6週的保護效果是55%,間隔6~8週是59%,間隔9~11週是63%,間隔12週以上是81%,「表示隔了16週再施打第2針,免疫系統還記得第1次發生的事情,整個效果是出得來的。」 Q2:不同廠牌新冠疫苗可以混打嗎? 可以,但先後順序很重要,第1劑打AZ(腺病毒載體疫苗),第2劑可以繼續打AZ或打莫德納或輝瑞/BNT疫苗(mRNA疫苗);但是第1劑打莫德納或輝瑞/BNT疫苗,第2劑仍須打相同疫苗,不能打AZ。第1劑打AZ而第2劑打BNT效果是非常好,提高將近100倍,「這數字已經不能再好了,因為AZ第2劑打下去,抗體上升不到10倍。」 目前已經有一些國家建議混打,加拿大已經在官網表示第1劑打AZ,第2劑可以打AZ也可以打mRNA疫苗;但是第1劑如果打mRNA疫苗,第2劑一定也要打mRNA疫苗。至於混打會不會增加副作用?他指出,目前看起來混打主要副作用是發燒會增加一點。 出處/康健雜誌 文/邱淑宜 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2021年6月23日 週三 下午4:20
    2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日本統計打實驗針短中長期症狀 短期:心肌炎、血栓、格林巴利症候群 中期:免疫低下、ADE、自體免疫疾病 長期:不孕、癌症、庫賈氏病 感謝 @Kiki 整理提供 (以下是順著表格的翻譯內容) #疫苗後遺症 #疫苗副作用 #癌症 #免疫力 #ADE #愛滋 #操作 #愛滋病 #疫情真相 截至2022年1月底為止的統計 在日本 ,因為接種過疫苗後而死亡的人是1444人 嚴重不良反應是6370人 ⚠️給已經接種2劑的人: 請不要再接種第3劑,也請盡可能地努力解毒,全世界的專家正在研究疫苗的解毒方法 請在Twitter或是DuckDuckGo之類的地方搜尋《疫苗解毒》。 因此而受到危害的雖然會在接種後的數天內發生, 但是就算安全的撐過去了 可能也不能夠安心。接種之後隨著時間的經過而出現的危險症狀如下: ●短期0-30天 ◎心肌炎 厚生勞動省新增了心肌炎和心包膜炎為接種後的嚴重副作用。根據丹麥的隊列研究 和未接種疫苗的人相比,接種2次後,導致心肌炎 心包膜炎的風險會大幅提高,接種莫德納則會更加嚴重, 風險更高。 心肌細胞受到一次傷害便無法再生 即使回復後多數仍會造成損傷,發病後的5年內存活率大約是50% QR Code:the BMU論文 SARS-CoV-2疫苗接種和心肌炎以及心肌心包膜炎:根據團隊的隊列研究。 ◎血栓 肺栓塞 腦中風 心肌梗塞 視網膜血管阻塞(失明)之類都是血栓把血管堵住而引起的,疫苗的棘蛋白會誘發難溶性纖維蛋白(有血液凝固作用的纖維蛋白質) 血管內的棘蛋白會和血管內皮細胞的ACE2結合 淋巴球會對血管內皮細胞產生變質破壞 血小板會在受傷的地方集結凝固 就會產生血栓。 QR Code:根據美國CDC研究人員的論文 在美國疫苗接種後隨著血小板的減少產生腦靜脈竇血栓的病例報告 ◎格林-巴利症候群 因為免疫系統的異常而讓末梢神經損傷 而引起肌力下降、麻痺、疼痛的自體免疫性神經症 歐洲藥品管理局已經新增了這個症狀作為AZ、嬌生疫苗的嚴重副作用 在美國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裡面 格林-巴利症候群有825件案例,BNT佔了41%、莫德納佔了29% 嬌生佔了28%。 在日本國內也通報了91件案例是因為接種後而產生了格林-巴利症候群。 QR Code:The Lancet Neurology 對於COVID-19疫苗接種後的 格林-巴利症候群 ●中期1-12個月 ◎免疫力下降、免疫不全 英國政府承認了完全接種的人會讓他們的先天免疫系統受到傷害。 歐洲醫藥品管理局承認了接種追加劑會引起 疫苗獲得性免疫不全症候群(VAIDS) 接種疫苗後屢次發生的帶狀皰疹、單純皰疹病毒活性化等等…也是因為免疫力下降而引起。 1/22目前在英國 接種防止住院、死亡在老年人身上是呈現反效果,預防感染在18歲以上的人身上也是呈現反效果。 QR Code:透過英國政府官方文件的比較,已經委婉的表示<疫苗完全接種者>會產生愛滋的症狀。 ◎ADE 所謂的抗體依賴增強作用(ADE)指的是因為受到病毒感染或是接種疫苗而獲得的抗體 反而卻促進了感染或發生症狀的現象。 mRNA疫苗的開發者 羅伯特.馬龍博士警告了所有接種者會發生這樣的現象。 根據丹麥和加拿大的研究論文指出接種第二劑經過3個月之後 疫苗的效果有76.5%會變為負數。 QR Code:疫苗和抗體依賴增強作用(ADE) 荒川央(ARAKAWA HIROSHI) ◎自體免疫性疾病 這是免疫機能攻擊自己身體的疾病。像是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類風濕性關節炎、第1型糖尿病、全身性紅斑狼瘡、橋本氏甲狀腺炎、血管炎等等。這是因為病毒的棘蛋白和正常的自身蛋白組合而將疫苗的mRNA融入細胞卻被免疫系統發現了所導致的。 正常的細胞被當作新的目標、免疫系統會把這些細胞當作是外部進入的物質而攻擊,這樣的現象被認為是有可能發生的。 QR Code:為什麼接種疫苗和自體免疫性疾病是有關聯的呢 荒川央 (ARAKAWA HIROSHI) ●長期1-10年 ◎不孕 根據Pfizer的資料,包覆著疫苗裡面mRNA的脂質奈米粒子會在卵巢高濃度的累積。 也就是說,裡面會產生大量的棘蛋白, 因為棘蛋白本身有很強的毒性,所以有可能會引起卵巢的發炎和損傷。 在全球已經有通報了很多接種疫苗後的不正常出血和月經異常。 QR Code:新冠病毒疫苗會對生理痛和月經週期產生影響? 在英國通報了3萬人-Newsweek ◎癌症 健康的人每天也會發現5000個癌細胞,淋巴球和其他的免疫細胞雖然會攻擊並消滅那些癌細胞,但是全球有很多的研究和論文顯示在接種疫苗後隨著淋巴球的減少伴隨而來的是暫時性的免疫不全。 還有,為了防止重症化也會因為T細胞而讓 免疫反應被抑制,本來應該可以清除的癌細胞就會迅速的增加。 QR Code:mRNA接種疫苗加強劑後,血管免疫母細胞性T細胞淋巴瘤的急速惡化:病例報告 ◎普粒子疾病、庫賈氏病 腦部會像海綿一樣有小洞,失智、臥床不起直到死亡為止。狂牛症也是。 2020年3月有研究指出棘蛋白裡有類普粒子胺基酸的結構。 在2021年1月更被發現棘蛋白會突破腦幹侵入海馬迴。 MIT(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警告棘蛋白會像普粒子一樣產生症狀,特別是在年輕世代的發生率會增加。 QR Code:對於COVID-19 mRNA疫苗的一些想得到的無意間所造成的結果的評論 新冠病毒可透過很簡易的方式防止重症化 現在有很多的研究顯示維他命D的等級和新冠病毒的重症度以及死亡率之間有高度的關聯性。還有,國際分子矯正醫學會也發表了對於新冠病毒的感染和重症化的預防方式 推薦了維他命C、維他命D、鋅、硒、鎂。 延伸閱讀: 日本衛福部已經確認打疫苗更容易感染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昨天公布輝瑞藥廠VOVID-19第三階段疫苗試驗結果,數據令人振奮,在此摘要翻譯如下: 功效: 疫苗接種後14天開始出現效果,打完第一劑的保護率是52%,三週後施打第二劑之後的保護率是95%,且有效性與受試者的年齡或種族無關。 不良反應: 輝瑞的疫苗副作用比流感疫苗大,但比帶狀皰疹疫苗小,一般來說,接種後在打針處有反應的佔84.1%、疲勞62.9%、頭痛55.1%、肌肉痛38.3%、發冷31.9%、關節痛23.6%、發燒14.2%。 造成嚴重不良反應的機率很低,小於0.5%,大多發生在施打第二劑之後,且年紀大的比年輕的有較少的機會發生。還有一種未預期到的不良反應是淋巴結腫大。 對此疫苗有下列未知的情況: 1. 對人體保護期的時間長短? 2. 對抑制病毒傳播的效能? 3. 對16歲以下孩童、孕婦、餵奶的媽媽、及免疫力不好的病人其功效及安全性? FDA有可能建議這些人不可施打疫苗。 4. 對曾經得過COVID-19的人無法預估其功效,但仍建議施打,以避免二度感染。 總結:此疫苗可能於本週四由美國FDA公佈批准 Non-facebook link: https://yourlocalepidemiologist.com/phase-iii-data/ Here is the FDA document: https://www.fda.gov/media/144245/download Here is the Pfizer document: https://www.fda.gov/media/144246/download
    2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轉傳參考:疫苗無法防止重症,反而降低免疫力,增加感染機會! 作者:李偉平教授 經歷:台北榮總主治醫師 1.大數據證實,新冠疫苗沒效! 2.刺突蛋白,使全身器官提早老化!年輕人會折壽! 3.疫苗無法防止重症,反而降低免疫力,增加感染機會! 4.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早就可以關了! 5.疫苗副作用國際學期刊,報告例子數不完! 6.40%器官損傷才會有明顯症狀! 7.副作用都是真的!台灣已有10萬人發病! 8.4大疫苗增加癌症及神經性病變! 9.4大疫苗都會引起自身免疫反應! 10.刺突蛋白,會進入胎兒細胞! 11.兒童打疫苗,未來會有可怕的後遺症! 12.疫苗,危險在慢!器官慢慢衰老!檢查不出! 13.疫苗抑制DNA修補! 14.被政客騙,打殘沒人理! 15.棘蛋白進入染色體難清理! SARS-CoV-2經過兩年人體細胞的RNA editing作用,2021年12月以Omicron突變株出現,應該是替新冠疫情收尾。兩岸超過八成人打滿兩劑疫苗,Omicron清零卻越做越吃力,基本上已不可能清零,因為Innate immunity已被疫苗破壞。如果人類沒打疫苗,疫情將如非洲奈及利亞,如下圖: 奈及利亞疫苗施打率低,Omicron確診波峰跟之前相近(1500-2000人),死亡人數也較少。疫苗在短期小規模數萬人的研究,會得到抗體保護力的正面結果,但時間拉長、增加到數億人的大數據,會顯示疫苗不但沒效,而且有害,因為疫苗會破壞先天免疫系統Innate immunity,使Omicron容易突破天然抗體Natural antibody及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的防線,在鼻咽喉建立感染基地,使確診人數暴增3-4倍。 疫苗是打進去的,動用全身的淋巴組織去製造對抗單一病毒的抗體(但只有3-6個月效果),然而不打疫苗的成人,免疫系統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做出這種蠢事。大部分的成人一生之中都不會動用全身淋巴組織去對抗病毒或細菌感染,如果有,感染一定嚴重到住院,請問你一輩子因全身性的感染住過幾次院? 自然感染新冠病毒,免疫系統只動用鼻咽喉MALT(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輕易就產生可長可久的免疫力,不必勞師動眾,耗損「國力」—你的體力及免疫力。 如上圖(美國與全球),打疫苗不僅無法抑制感染,還會增加3-4倍感染率,對死亡人數也沒有降低的效果。 https://m.facebook.com/groups/2631156670524235/permalink/2850721735234393/?sfnsn=mo&ref=share
    3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楊憲宏專欄】台灣沒有必要冒風險施打「第三劑」 By 楊憲宏[資深媒體人、人權活動家、公衛碩士], 台灣英文新聞-時評 2021/12/03 09:10 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4363339 台灣官方防疫政策,在沒有完整評估風險的情況下,公佈將在2022年一月進行「第三劑」疫苗施打。是極欠考慮與不負責任的作法。以台灣目前的疫情與全民自我健康管理的認真狀況,根本不需要打第三劑。如果政府手上有過多的疫苗,不要浪費,應該趕快送給其他買不起疫苗的國家,而不是丟到自己國人身上。而更奇怪的是,衛福部長陳時中12月2日證實,將縮短第3劑疫苗間隔時間,提供莫德納疫苗給第1至3類對象第2劑滿5個月就能接種,但第1至3類對象「將排除中央防疫官」,為什麼?是不是他們心知肚明「第三劑」根本沒有必要呢? 全球已經有很多専家公開反對「第三劑」施打。其中最嚴重的警告是,反覆刺激人體防禦力可能產生「免疫衰竭」(immune exhaustion)現象,「不斷試著增強免疫反應顯然存在一些風險,如果我們進入每6個月就追打疫苗的循環,很可能對我們不利。」華盛頓大學免疫學家珮珀(Marion Pepper)表示,「我認為打第三劑的免疫力雖然會上升,然後也會再次下降。」她質疑施打第3劑的目的只是為了提升保護力「3至4個月」,到底有什麼必要?施打「第三劑」還得考慮疫苗副作用的問題,多打一劑的好處是否大於得到血栓、心肌炎等風險? 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介紹,免疫衰竭指的是記憶T細胞喪失功能。這代表免疫系統會因爲過多次的疫苗注射,反而造成「容忍了」病毒,不再認定病毒是「威脅」而不會消滅病毒。也就是說可能造成某種類似「帶原」(carrier )現象。這次武漢肺炎病毒疫苗的研發很倉促,許多副作用,恐怕連研發疫苗的公司自己都還搞不清楚,現在已經全球到處都打了他們製造出來的疫苗,不知道疫苗公司有沒有勇氣面對自己的疫苗有可能帶來的後遺症?或許只打兩劑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還想推動第三劑、第四劑,甚至年年都打,那麼安全考慮的要求就不一樣了。 多名國際專家在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又稱柳葉刀)》(The Lancet)發表研究指出,目前採用的兩劑疫苗策略對預防重症與死亡仍有很好的防護效果,因此沒有必要對一般人打第三劑。 文章作者包括FDA疫苗研究及審查辦公室主任葛魯柏(Marion Gruber)及副主任克勞瑟(Phil Krause)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多位科學家。 這篇發表於9月13日的研究強調,由於「支持接種加強針的科學證據不足」,過早讓民眾接種第3劑,恐怕增加心肌炎、格宜洋-巴略綜合症候群(Gillian-Barré syndrome)。這是一種急性多發性神經炎,可能與腺病毒載體有關,注射疫苗後,導致免疫反應出了差錯,使本來應該去攻擊病毒的免疫力認錯目標,轉而攻擊自身神經系統,罕見的疫苗副作用。 葛魯柏博士和克勞瑟博士領導FDA疫苗辦公室並監管疫苗數十年,發表於《刺胳針》的文章並不是以FDA的立場。據《紐約時報》報導,他們不同意拜登政府在聯邦科學家可以審查所有證據並提出建議之前就推動施打補強針,「這一衝突導致他們決定在今年秋天離任」。所以,拜登與美國首席防疫官佛奇的「第三劑」決策,是排除異己的問題作業,台灣不應冒然跟進。 在《刺胳針》這篇研究發表不久,英國曼徹斯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生物醫學教授須納•柯魯科尚克(Sheena Cruickshank)也在學術交流網站The Conversation上撰文表示,目前沒有打第三劑的必要性。主要的論點都是打兩劑已經夠了。 醫療的最高目標就是,夠了就好(enough is enough)。過多就產生副作用。生活中最常見的提醒就是,吃維他命可以保健,但脂溶性的吃多了會中毒。疫苗接種不是多打就好,打多了有嚴重副作用,甚至致死。 台灣的防疫措施兩年來做得很好,主要來自國民公衛水準極佳。要保持戰果不難,檢証過去所做成功經驗,加強再加強就好。不要貪功去跟風,別人在打第三劑就去跟流行,中了疫苗公司的計。 媒體要守望(monitoring)這個全民健康的關口,而不是人言亦言隨著起舞,要加強自身的專業能力,唉!都已經搞武漢肺炎病毒疫情兩年了,怎麼可以毫無判斷力?有人煽火帶風向説「大魔王變種病毒來了」就跟著製造恐慌,還幫忙喊打「第三劑」。太沒水準了吧?而衛福部部長應該收回「第三劑」的倉促決策,從長計議。 不談專業,我們也可用邏輯推演來看看「補強針」的作用。在一個可能被病毒傳染的環境中,一個人可以發生的狀況只有兩個,就是得病或不得病。如果都沒打疫苗,得病的後果比起完成接種(J&J一劑,其他兩劑)的人可能會比較嚴重,所以不打疫苗可能不划算。完成接種後,也只有兩個狀況,得病或不得病。得病的話,大部份人的症狀不會非常嚴重且死亡率也不很高,然而因染疫得到的自然免疫力不但持久,也較完成接種但未得病的人更不易再次被感染。完成接種而未得病的人,就有兩個選項:繼續觀察或打「補強針(第三劑)」。打了第三劑,又是得病或不得病。得了病,症狀和後果若是比只打兩劑疫苗輕,或是自然免疫力更好,那這第三劑就有意義。但是,目前沒有足夠數據下結論。如果未得病,「補強針」的副作用會不會太強?這在目前並沒有確切的答案。未得病,在幾個月後抗體消失或出現新變種時,又要面臨兩個選項:繼續觀察或打第四劑。以後呢?是第五劑、第六劑…..直到地老天荒嗎?
    1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問: 關於去施打COVID疫苗的前後,有沒有什麼是自己在作息,生活飲食或營養上可特別注意的。 答: 疫苗的原理,就是把病毒的基因序列,利用載體,打入人體,讓身體的抗體,去認識這個病毒,並且練習去攻擊他,同時記住這個病毒的攻擊模式。 等到大規模病毒入侵的時候,身體就有自然的反應,可以去攻擊這個病毒。 所以身體的免疫系統,會有記憶病毒的能力。 但是在記憶病毒之前,本身的免疫系統要很強壯,數量要很多,這就取決於蛋白質平常的攝取是否足夠。 如果蛋白質攝取不足,那麼即使記憶了病毒,也沒有能力攻擊他。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打了疫苗,每個人的副作用都不一樣。 如果免疫系統比較強的人,症狀就很輕微,甚至完全沒有感覺。 免疫系統比較差的人,打完疫苗,就好像重感冒一樣,全身發燒,肌肉酸痛,全身無力,甚至嚴重的人,還會有死亡的問題。 代表免疫系統太差,連防空演習都無法接受。 所以如果想減輕疫苗的副作用,三餐就要認真吃提升免疫力的金三角,也就是: 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C。 蛋白質:可以增加免疫系統的數量,也可以讓免疫系統比較強壯。 維生素A:可以讓黏膜組織比較健康,預防細菌病毒感染,降低呼吸道的症狀。 維生素C:可以提供免疫系統武器彈藥,同時也有消炎的效果。 按照西餐吃法,可以這樣吃: 1.先吃一碗深綠色的青菜,這樣就有一份維生素A。 2.再吃兩份蛋白質的食物。兩份蛋白質的食物,其中一份可以用蕃茄炒蛋,紅蘿蔔炒蛋,山苦瓜炒蛋,玉米炒蛋,或是川七炒蛋,九層塔炒蛋等。 這樣除了有一份蛋白質之外,又多了一份維生素A。 另外一份蛋白質可以用肉類,或是黃豆類的食物。 3.後面就不要吃飯,把澱粉改成木瓜,南瓜,紅蘿蔔,地瓜,西瓜,火龍果,芒果,玉米,酪梨等,柿子維生素A的食物。 這樣每一餐就有三份維生素A。 4.然後三個小時吃一顆奇異果,大量補充維生素C,而且奇異果也有維生素A。 這樣就有兩份蛋白質,四份維生素A,一份維生素C。 如果有益生菌的話,也可以三餐各一包,讓腸道增加好菌,也可以協助提升免疫力。 這樣即使打完疫苗,或是真的被感染,症狀就會比較輕微。
    231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問: 關於去施打COVID疫苗的前後 有沒有什麼是自己在作息 生活飲食或營養上可特別注意的 答: 疫苗的原理就是把病毒的基因序列 利用載體打入人體 讓身體的抗體 去認識這個病毒 並且練習去攻擊他 同時記住這個病毒的攻擊模式 等到大規模病毒入侵的時候 身體就有自然的反應 可以去攻擊這個病毒 所以身體的免疫系統 會有記憶病毒的能力 但是在記憶病毒之前 本身的免疫系統要很強壯 數量要很多 這就取決於蛋白質平常的攝取是否足夠 如果蛋白質攝取不足 那麼即使記憶了病毒 也沒有能力攻擊他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打了疫苗 每個人的副作用都不一樣 如果免疫系統比較強的人暈症狀就很輕微 甚至完全沒有感覺 免疫系統比較差的人 打完疫苗就好像重感冒一樣 全身發燒 肌肉酸痛 全身無力甚至嚴重的人 還會有死亡的問題 代表免疫系統太差 連防空演習都無法接受 所以 如果想減輕疫苗的副作用 三餐就要認真吃提升免疫力的金三角 也就是: 蛋白質 維生素A 維生素C 蛋白質 可以增加免疫系統的數量 也可以讓免疫系統比較強壯 維生素A 可以讓黏膜組織比較健康 預防細菌病毒感染 降低呼吸道的症狀 維生素C 可以提供免疫系統武器彈藥 同時也有消炎的效果 按照西餐吃法 可以這樣吃: 1.先吃一碗深綠色的青菜 這樣就有一份維生素A 2.再吃兩份蛋白質的食物 兩份蛋白質的食物 其中一份可以用蕃茄炒蛋 紅蘿蔔炒蛋 山苦瓜炒蛋 玉米炒蛋 或是川七炒蛋九層塔炒蛋等 這樣除了有一份蛋白質之外 又多了一份維生素A 另外一份蛋白質可以用肉類 或是黃豆類的食物 3.後面就不要吃飯 把澱粉改成木瓜 南瓜 紅蘿蔔 地瓜 西瓜 火龍果 芒果 玉米 酪梨等 柿子維生素A的食物 這樣每一餐就有三份維生素A 4.然後三個小時吃一顆奇異果 大量補充維生素C 而且奇異果也有維生素A 這樣就有兩份蛋白質 四份維生素A 一份維生素C 如果有益生菌的話 也可以三餐各一包讓腸道增加好菌 也可以協助提升免疫力 這樣即使打完疫苗 或是真的被感染 症狀就會比較輕微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2021年8月28日 日本最新的數據出爐了 目前日本接種疫苗後死亡的人數一共1002人(截至8月8日為止), BNT 每100萬人中死19.6人, 莫德納 每100萬人中死1.2人, 還是那句,沒有任何一例被認為跟接種疫苗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接種後的1~2星期內 不要進行任何會給心臟造成負擔的【 無氧運動】, 施打疫苗前不能,施打疫苗後也不能, 日本職業棒球選手木下雄介就是因為這樣才猝死的, BNT較易引起心肌炎,接種後心臟會處於較為脆弱的狀態, 這時候做任何【 無氧運動】激烈運動都會大大地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包括血栓、心臟衰竭、心肌梗塞跟腦梗塞。 所謂【 無氧運動】指的是時間較短(約15秒內)但是強度可能很大的運動。 也就是在運動過程中以「無氧代謝」並產生乳酸來進行能量轉化,屬於最大心率達90% 左右,運動過程會感到呼吸急促、心跳快速的運動。 無氧運動藉由短時間內的爆發力、較高的運動強度來健身,並經由破壞肌肉纖維、促進肌肉再生的循環來有效增加肌肉量。由於肌肉會直接使用肌肉內的ATP產生動作,不需要從血液內臟抽取醣類轉換,也用不到氧氣,所以叫【 無氧運動】。 比如說cycling、舉重、跳高、高爾夫、床上或是其它過於激烈的運動…。 還有就是,接種後的兩週內 不要用力, 曾經有一名接種完第一劑疫苗的69歲男性被發現昏迷在廁所, 在送醫途中死亡,死因是胸部主動脈剝離。 另外又有一名47歲的女性接種完第一劑疫苗後, 早晨在廁所裡被發現心肺功能停止 死因是肺栓塞。 推測是因為早晨的血壓較易升高, 尤其是本來就有高血壓等血管狀態較差的人, 接種後要是在那種時間「用力」排便的話,會令血壓急速上升, 給身體帶來負擔,造成腦溢血。 接種後的兩週內 洗澡時也不要用太高的水溫, 用太熱的水沖刷身體容易引發 熱衝擊, 血壓大幅波動,導致昏厥或者心肌梗塞, 又或者長時間泡在水裡造成脫水, 不少人就是接種後在洗澡時猝死的。 接種後的兩週內都要避免體力勞動,多喝水, 接種前後都要盡量過健康規律的生活, 避免過度的飲食限制(節食),那會對身心帶來很大的負擔, 避免過度飲酒,那會加速血流,給循環系統造成負擔, 避免過度工作,過勞會削弱身體整體的免疫力,加重疫苗的副作用。 所有正在服用華法林一類的 抗凝血劑 的高齡者要注意了。 華法林Warfarin又稱(Coumadin),通常被稱 為“稀血劑”,但其正確的名稱應 該是“抗凝血藥” ,主要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 曾經有一名79歲的男性在打完第一劑疫苗的5天後得急性心肌梗塞而亡,他平日就有在服用華法林 還有之前某些在入浴時死亡的案例,也有在服用華法林, 服用那種抗凝血劑的人,平日就很難止血,接種後腦出血的風險會增加, 雖然目前還沒有什麼決定性的證據證明以上的行為會直接造成死亡, 但風險絕對是有的,大家還是注意一下 https://www3.nhk.or.jp/news/html/20210828/k10013228011000.html?fbclid=IwAR0myaloQYrEtoNy3SvZubFgGe0bb9v7ef7vSzj3tn6XEOyl8PZzW7PeqdI https://news.yahoo.co.jp/articles/a0c76c59e819101aab5fc4c4baab4b9ffa8c9c7e?page=2&fbclid=IwAR2ObbZ0Ql0TAcG3WFpQt6J8usOnNghQIz-fSuGRXw5AkOUhFerPkLO5IiU
    10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