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2 年前
——來自私人導覽《故宮講故事》臉書

在談蘭千山館寄存事件之前,先來認識蘭千山館。

蘭千山館是板橋林家林柏壽先生的收藏齋號,林柏壽先生1895年出生於廈門鼓浪嶼,1927年返台,之後遷居越南西貢,但仍然往來於日本、台灣、中國三地。

因為喜歡書畫金石,在經商的數十年間,收藏眾多文物,1968年夏天林柏壽先生擔任國立故宮博物院管理委員會常務委員,他將收藏書畫219件,古硯109方,寄存於國立故宮博物院(簡稱台北故宮),還出資一百萬新台幣,作為展覽所需之費用,並且說:「來日故宮重返北平,蘭千寄存藏品,仍將於存於中山博物院,為地方文化之權輿。」

翻成白話文:板橋林家蘭千山館雖保有文物的所有權,如果反攻大陸功成,北平故宮博物院、南京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之文物將回到原地,而這一批寄存在台北故宮文物,將永久保存於台灣台北的中山博物院(即國立故宮博物院現址)。

蘭千山館這一批有多重要,書法的部分有90多件,最出名的〈唐 褚遂良 黃絹本蘭亭卷〉、〈唐 懷素 小草千字文卷〉、〈五代 楊凝式 韭花帖卷〉、〈宋 蘇軾 書杜甫榿木詩卷〉、〈宋 黃庭堅 發願文卷〉、〈宋高宗 賜岳飛批剳卷〉、〈宋 張即之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冊〉。

當中的〈唐 褚遂良 黃絹本蘭亭〉、〈唐 懷素 小草千字文〉在2019年的1月與〈唐 顏真卿 祭姪文稿〉與〈唐 懷素 自敘帖〉一同前往日本,在東京國立博物館「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特別展亮相,42天的展期,一共吸引19.9萬人次,專程搭機前往看展的人,估計佔40%左右,連時任日本天皇明仁夫婦,前首相安倍晉三的母親都前往一睹「前人之奇蹟」。

蘇黃米蔡的作品,份量就無需我多言,蘭千山館能夠擁有兩件長卷,已經足以讓許多博物館垂涎三尺,再加上見證宋高宗與岳飛關係的〈賜岳飛批剳卷〉,如果您是中國書法的愛好者,知道蘭千山館寄存文物,即將離開故宮,絕對心痛不已。

台北故宮於1969年舉辦蘭千山館藏品特展,在1970年,把三樓東邊的閣樓,取名為蘭千閣,展示寄存精品,之後在受贈寄存書畫展(208展廳),也可以見到蘭千山館的藏品,除此之外,2019年的故宮動物園特展、2020年的《她-女性特展》也有蘭千山館的藏品展出。

原本2022年10月的大展,主題正是蘭千山館,最後因不明原因取消。

這次「寫盡繁華-晚明文化人王世貞與他的志業」大展是各位藝術迷們“極有可能”的最後一次,在台北故宮親眼看到蘭千山館的藏品,打頭陣的是〈唐 褚遂良 黃絹本蘭亭〉,從2022/10/05展到12/25,後面登場的是〈唐 懷素 小草千字文〉2022/11/16展到2023/02/07,兩件作品的重疊期是11/16到12/25。

最後講講蘭千山館齋號的由來,林柏壽先生以個人珍藏中最為珍貴的兩幅作品—褚遂良《黃絹本蘭亭》與懷素《小草千字文》各取一字為名,在草山作「蘭千山館」。

7/3~10/27,短短不到4個月,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簡稱香港故宮)的參觀人次,已經突破50萬人次。

而截止10月初,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簡稱台北故宮)僅有42萬人次。

香港故宮7月初到10月初,有國之瑰寶書畫展,接下來還有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名品展(2022.11.09 - 2023.02.20),東西方頂級的藝術品在香江交會,香港人保證大飽眼福。

台北故宮2022年的展覽弱嗎?不,一點都不弱,年初的航向天方、南宋小品畫,再到結合生命科學與藝術史學的草蟲捉迷藏,以及年底的重頭戲「閑情四事-插花焚香掛畫喝茶」特展與「寫盡繁華-王世貞」大展,深度與廣度兼備。

但很遺憾,台北故宮的參觀人次,今年會落後於香港故宮。香港故宮有為了常客,特別設計「香港故宮之友」,除了一年之內無限次參觀之外,還不限國籍都可以申請,反觀台北故宮,取消「愛臺灣博物館卡」,我很難想像,這是一個世界級博物館會作出的決定。

媒體10/27刊出文章:三問吳密察院長,其中提到「近日傳出故宮針對最重要的寄存品「蘭千山館」文物不再續約,也就代表文物將離開故宮,從此民眾無緣再見。老故宮人以為此舉匪夷所思,既不能理解院方用意,更憂慮重要文物未來的流向。基於故宮典藏中華文物的重大職責,吳密察院長應公開回答三個問題。

民國58年「蘭千山館」主人林伯壽先生,因精於鑑別書畫,遂被推舉為中山博物院管理委員會常務委員。林伯壽先生曾潛心蒐羅流散海外文物,極為賅博。他又廓然大公,不想私藏,希望文物與台灣人民共享,更希望能開啟私人捐贈文物、豐富地方收藏之風,遂慨然將書畫219件、古硯109方「寄存」中山博物院(國立故宮博物院)」

這次「寫盡繁華-王世貞」大展,除了八件限展書畫之外,最讓我期待的是〈唐 褚遂良 黃絹本蘭亭〉與〈唐 懷素 小草千字文〉的再次合體,因為它們可是林伯壽最重要的藝術收藏,也是蘭千山館名稱的由來。

原本台北故宮2022年10月的書畫大展,就是以板橋林家蘭千山館寄存文物為主題,後來因故改成「寫盡繁華-王世貞」,透過本篇報導,可以推敲出端倪。

一位專業的博物館館長,應該是讓這座博物館發光發熱,讓這座博物館,令人景仰,讓這座博物館,令人流連忘返,他應該用最大的辦法增加館藏,用最大的努力辦好展覽,用最大的熱情吸引參觀者。

我很努力在經營博物館付費導覽,除了讓自己能有一口飯吃之外,最重要的一點:希望透過自己的熱情,讓更多人願意走進故宮,讓更多人認識且喜歡,世界上最棒的藝術品。

今天看到這篇報導,內心十分難過,希望結局不要成真,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台北故宮看到蘭千山館寄存展。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6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讓MrK來教你【故宮南遷的秘密!你本土化了嗎?】 身為故宮博物院的院長喊出要將故宮本土化而南遷,這不僅讓多數台灣人民匪夷所思,也讓全世界笑到下巴都掉了!羅浮宮、大英博物館也需要本土化嗎?! 就讓Mr.K來引用歷史上國共內戰的著名事件 以借鏡於日前充滿意識形態的「故宮南遷」鬧劇 #知識小TIP 【故宮】 國立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博物院),俗稱臺灣故宮(博物院)或臺北故宮(博物院),別名中山博物院,為中華民國最具規模的博物館以及臺灣八景之一,也是古代中華藝術史與漢學研究機構。 一年可接待超過614萬人次參訪旅客,曾位列2015年全球參觀人數第六多的藝術博物館。 國立故宮博物院物典藏近70萬件冊的藝術品和文物,大部分是原先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機構所藏來自紫禁城、盛京行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皇家舊藏; 另有部分是編列預算購置,接收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歸還文物,以及透過各界捐贈和徵集而來。藏品時間跨度涵蓋新石器時代至今長達8,000年, 各類藏品分別交由器物處、書畫處、圖書文獻處和南院處等4個策展部門管理,當中以長篇銘文的青銅器、古代早期的名家書畫、善本古籍和官窯瓷器等蒐藏最具影響力。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30多年前韻臻曾經擔任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英文、法文、文物導覽專員,為期三年,據我所知故宮博物院,從未有過這様休館的事,既使是維修也只有少部分封館,成立以來在原址左右兩翼不斷擴建,後山的山洞裡收藏著650,000件之多的國寶文物,自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隋、唐、宋、元、明、清各朝各代的宮中寶物,應有盡有,若想將所有的寶物仔細看過一遍需要12年的時間,因為只有部分的文物是做常態性的展覽(例如:翠玉白菜及紅燒肉石)而大多數的文物都是分門別類,輪流展出,每三個月才換一次,如此一來要看完所有故宮的寶藏就必須要12年不間斷地去參觀,小英政府居然敢說要休館三年,並將寶藏南移,這樣做根本就是居心叵測。很多書畫,書籍典藏是不得見光的,紫外線會破壞文物,陶瓷各種脆弱的器皿也不堪這樣的搬運,真的很作孽!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台北建國中學對面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去年也是公告要整修內部的裝潢,閉館一年後,變成台灣文化館,原來珍藏的張大千作品、珍貴的歷史文物全部不見了,也不知去向,被「這個菜淫蚊蒸腐」假借閉館整修,來個乾坤大挪移、盜走、巧取豪奪,「這個腐敗貪婪集團」口口聲聲說愛「呆丸」,幹的都是毀滅台灣、中飽私囊肥己下三濫勾當。故宮博物院「這個陳其南」前科累累,有學無品,十足是個「下三濫的爛人」。2019年底閉館三年整修,正是總統與立法委員改選,要搶救故宮博物院文物、搶救中中華文化、搶救中華民國,有點良知的公民一定徹底覺醒。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5月13日~14日入館免門票如下: 北台灣 1.國立故宮博物院(5/13-14國人入館免門票、5/18國人及國外遊客入館免門票,以上均含故宮本館及南院。) 2.國立歷史博物館 3.國立臺灣博物館 4.郵政博物館 5.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 6.蕭如松藝術園區 中台灣 1.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5/13-14、5/18入館免門票*不含收費特展及劇場) 2.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生態教育園區 3.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5/13-14、5/18入館免門票) 4.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5/13-14、5/18入館免門票) 南台灣 1.雲林故事館 2.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3.家具產業博物館(5/13-14免費預約參觀,導覽時間為11:00、14:00、16:00(產業館、體驗館),請洽黃小姐06-2661193) 4.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東台灣 1.花蓮縣石雕博物館 澎湖縣 1.澎湖生活博物館 2.澎湖開拓館 3.澎湖海洋資源館 *5月18日當日入館免門票 1.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2.世界宗教博物館 3.郭常喜兵器藝術文物館 4.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 5.中台世界博物館5月18-20日免費開放 原文網址: 不只故宮免費!慶國際博物館日 全台23間週末兩天免門票 | ETtoday 旅遊雲 | ETtoday旅遊新聞(旅遊) https://travel.ettoday.net/article/921792.htm#ixzz5EVDN6KUc
    8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前陣子新聞在炒台北故宮要封館三年,把故宮文物全部遷到南院,結果引來劇烈的反彈。故宮還特別開了記者會,說朝不封館的方向去研擬,好像沒有這回事了,但我發現故宮在放煙霧彈,因為後來自由時報特別去專訪了故宮的陳其南院長。陳其南侃侃而談說他有一個三階段完成故宮轉型的藍圖,來處理所謂的故宮問題。在我看來,那根本是 民進黨要在 2025 年之前完成消滅故宮的文化大革命。第一階段,2019 到 2020,是以扶植南院的國際化作為幌子,把台北故宮所有展出的內容全部難移。這些文物在三年以後,台北故宮整建完以後,也不會全數回來。第二階段,是 2021 到 2025,民進黨要在中部找一個地方,成立新的東方書畫美術館和東方公益美術館,典藏故宮最精華的公益品和書畫。注意了, 新的美術館名稱叫做東方。第三,也是以 2025 年為期限,要把整建完成的台北故宮改為東方文書館,把原本的圖書文獻近 70 萬冊藏在這裡,完成了所謂的消滅故宮的文化大革命。 我們何其有幸,能夠擁有一座世界級的博物館,典藏了幾千年來中國的文物近百萬件。這些文物經歷了幾千年的天災、人禍、戰爭,又有多少人流血流汗,才讓這些古物到了台灣。我們才這麼幸運有這些古物。 今天面對這些古物,我們要以謙卑的心情,盡心保護它,怎麼可以任意搬遷。萬一在這個過程中,毀損了,損失了,誰來負責? 政府現在常說財政困難,那請問我們為什麼要花大筆的錢,做這種無謂的搬遷? 所以我合理的懷疑,陳其南的計畫就是要消滅故宮,因為故宮是中華文化在台灣最具代表性的象徵跟連結。 只要實質上把故宮改成了東方,改成了東亞文物館,就完成了民進黨去中國化的文化大革命。 我要請問賴清德院長,我要請問蔡英文總統,你們支持陳其南這個消滅故宮的文化大革命嗎? 這是你們口口聲聲說的台灣價值嗎? 我更要呼籲所有的人,如果讓民進黨繼續執政下去,這個消滅故宮的文化大革命終究會來到。 因此,所有珍惜文化的人,我們都應該站出來,保護我們的故宮,保護這些得來不易的珍貴文物。
    4 人回報1 則回應5 個月前
  • 服務對象 65歲以上長者 應備文件 國民身分證 費用:免費 1.國立故宮博物院/原價:160元,, 2.國立臺灣博物館/原價: 20元 3.陽明書屋/原價:50元 4.國立歷史博物館/原價:30元 5.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常設展) /原價:100元 6.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視節目而異 7.臺北市立美術館/原價:30元 (特展半價) 8.臺北當代藝術館/原價:50元 9.臺北故事館/原價:50元 10.臺北偶戲館/原價:50元 11.芝山文化生態綠園/原價:50元 12.林語堂故居/原價:30元 13.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原價:20元 14.李國鼎故居/原價:50元 15.草山行館/原價:30元 16.士林官邸正館/原價:100元優惠:50元 17.梅庭遊客中心/免費 18.臺北市立動物園/原價:60 19.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展示場)/原價:40元 20.臺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原價:30 21.臺北自來水園區/原價:80元 22.鐵觀音包種茶研發推廣中心/免費 23.花博公園(不含園內展館) /免費 24.臺北市中山堂/免費 雙北敬老卡 台北市敬老 參觀文教設施 全年24項免費優待一覽表 65歲以上長者及 台北市55歲以上 原住民 台北市敬老 參觀文教設施 全年24項 免費優待一覽表 65歲以上長者及 台北市55歲以上 原住民 高齡化 是整個世界的趨勢 台北市各家 國民運動中心 在平日 都設有專屬 65歲以上民眾 免費游泳 及到健身房的 公益時段 另外鼓勵 銀髮出遊 規劃多元化展館 凡是符合資格 皆可憑身分證 免費入場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憑甚麼?!傳了1260年的國寶,是你用來向日本獻媚的嗎?! 海報上面顯示 2019年1月16日至2月24日 東京博物館將舉辦 “書聖之後—顏真卿及其時代書法特展” 展出的文物中有一件 是顏真卿傳了1260年的《祭侄文稿》 而且,這麼重要的事 台北故宮從去年11月就在籌備了 日本也一直在做宣傳 但台灣卻一直没公開過消息 自己偷偷摸摸地整 等一位台灣立委發現時 東西已經要遠去日本了 看到這個的人頓時懵逼了 因為《祭侄文稿》一直存在台北故宮 從2008年展出後 都10多年没再拿出來過了 很多台灣朋友都無緣一見 没想到,再看到它出場 竟然是送給日本展出! 最讓人生氣的是 這麼重要的文物 台灣只是單方面送,没有文物交換 也没有任何保護 只要不開閃光灯 日本人可以隨意拍照 可以說,這次的“文物交流” 就是台灣不顧千年國寶的安危 無底線地去取悦日本人! 這件事曝光出來以後 台灣和大陸的網友們 氣得心都在滴血 紛紛痛駡民進黨 安史之亂,“顏氏一門死於刀者三十餘人,其狀惨絕人寰” 它雖然只有短短的234字 但是這幅字所代表的 中國人的風骨、氣節 卻連同顏真卿的事蹟一起 世世代代,流傳至今 大家可能都知道 顏真卿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家 但是,實際上 顏真卿不只是一個書生 他還在安史之亂中 帶著20萬人抗擊叛軍,功勛卓著 還70歲高齡隻身赴險 最終為國捐軀 這次借出的《祭侄文稿》 是顏真卿,乃至中國人 千百年來風骨的最好紀錄 是國寶中的國寶 把這樣代表骨氣的文物 獻媚給日本人展出 簡直就是欺師滅祖! 918事變之後 日本人覬覦我們的文物 為了不讓文物國寶被日本人搶走 故宫組織了文物南遷工作 在這個過程程中 無數文物專家、軍人 為了國寶流血犧牲 從唐朝到現在 雖然經歷過無數戰亂、動盪但這幅不朽書法作品的真跡 卻越過了1260年的時光 依然保存得完好無損 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蹟! 可以說,這件文物對中國的意義 就好比蒙娜麗莎之於法國 斷臂維納斯之於古希臘 《獨立宣言》之於美國一樣 我們什麼時候聽說過 羅浮宫把蒙娜麗莎真跡借出去?! 我們什麼时候聽說過 美國把《獨立宣言》借出去?! 更何況,2012年的時候 我們就定下了規矩 元代以前的書畫、綢絲作品 未曾在國内正式展出的文物 是不得出境展覽的 有人可能會辯解說 日本人對文物很愛護的 台灣人很尊重故宫文物的 其實,這根本就是誤解 自己家的東西只有自己會愛護 外人怎麼可能會悉心照料?! 文物借到日本去以後 因為保護不周被破壞的事情 簡直比比皆是: 1983年,兵馬俑在日展出時,被日本男子打碎玻璃推倒,修復困難 2011年,《西泠八大社印存》被日本篆刻家内藤富卿借走,臨歸還時,他推說文物“在上廁所時遺失”,提出賠償12萬人民幣了結此事 2012年,靈隱銅殿佛像的仿制品,重達80公斤,在日本靜岡縣展覽時,卻不翼而飛,至今仍無踪影 更何況,這幅字已經1260年了 一張紙傳了一千多年 早就已經無比脆弱了 僅僅只是拍照 就能讓這件千年國寶折壽 現在台灣竟然要讓它遠渡重洋 去往日本展出? 說白了,民進黨之所以 要把這件國寶借出去 無非是想用國寶給日本人獻媚 換自己的政治籌碼! 至於國寶會不會毀壞 他們根本不在乎 https://mp.weixin.qq.com/s/bnf76omye9yjx6AA4VIXsQ
    2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書畫家黃公望讓我們這些退休老人一次震撼的感受,只是認真努力並沒有老的問題 ⋯⋯ 慢慢看 ........ 世上只有一種成功,就是用你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不泯然於眾,只遵從內心真實的感受,欣然向前。 以下是元朝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故事。 01 公元1269年,黃公望出生於江蘇常熟。 他是那個時代最大的loser,從小讀遍四書五經,考科舉,到了45歲,才在浙西廉訪司當了一名書吏。 官還沒做幾天,他的上司張閭,因貪污舞弊掠奪田產逼死了九條人命,朝廷抓了張閭,順道把黃公望也抓了。 等黃公望出獄時,已經過了五十歲。想想這一生,也快走到了盡頭。 元朝的一天,黃公望正在屋裡寫字,做官的朋友來了。 跟他說: 「去我府上做書吏吧!」 黃公望把筆一放,說了句:做官,不去了,不去了,你趕緊回吧,我也要出門了。 官場朋友問:你要去哪? 黃公望答:當道士! 黃公望門也不鎖,拂身而去,從此浪跡天涯。 那一天起,黃公望便開始向人生莽原出發,與過去的生活徹底決裂。 他不再討好誰,也不再將時間浪費在無聊的人、無聊的事上,他過極簡的生活,並有乘風破浪的氣勢。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從懂得認識自我開始的。 在古代,50歲已是人生暮年,也許等待黃公望的除了死亡,也就剩下死亡了。 可死亡從來不是人生最可怕的事情,人生最可怕的事是人未老,心已死,心死了,時間也會跟著死了。 對於黃公望來說,他的人生盛宴才僅僅是剛剛開始! 02 黃公望學畫畫,想到了就立馬去學。 他來到大畫家王蒙那裡,王蒙是大畫家趙孟頫的外甥,棄官隱居於浙江餘杭的黃鶴山。王蒙一看黃公望都年過半百了。 就擺手說:你都五十了,還學什麼呢?太晚了,回去吧! 黃公望並不在意,悶頭就學,在任何人看來,這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可是黃公望卻偏偏在紙張上出發了。他每天坐在一塊大石頭上,盯著對面的山看,一看就是幾個小時,眼都不眨。 幾個月過後,黃公望畫畫大有長進。王蒙不解,跟著他身後去看。每次都看到黃公望坐在大石頭上紋絲不動,像個死人。 後來實在忍不住了就問:「你每天都坐在大石頭上,幹什麼呢?」 黃公望說:我在看山看水啊,觀察鶯飛草長,江流潺潺,漁人晚歸。 王蒙說了句:那你繼續看吧! 之後的29年里,黃公望走遍山川,遊歷大江,走哪看哪,極度專注,沒有人知道他去過哪裡,好像他的行蹤是一個永恆的謎。 但是只要他安靜下來,整個世界好像都是和他無關的。 03 元朝至正七年,這一年黃公望整整79歲。 那是一個秋天,落葉繽紛。黃公望和師弟無用,從松江遊歷到浙江富陽。 只見富春江面,江面如練、漁歌唱晚,他跟無用說:我不走了,我留下來畫畫。 無用說:你自己留下來,沒有人照顧你怎麼辦? 黃公望一個人坐下,氣定閒神。不管無用師弟如何勸他,他也紋絲不動。 無用師弟只好一個人獨自雲遊去了。 79歲的黃公望在富陽住下,每天都是一個人,孤零零地到富春江邊看山看水。 一天中午,黃公望來到城東面的鸛山磯頭,坐在富春江邊的礁石上,拿出紙筆,對著江岸開始作畫。突然背後有人一把將他推入江中。 推他的人是黃公望以前的上司張閭的外甥汪其達。 當年黃公望在監獄里供出了張閭的罪行,汪其達懷恨在心,這恨一裝心裡便是30年。查到黃公望的行蹤後,就偷偷下了毒手,要致黃公望於死地。 黃公望掉進江裡,差點沒命,這時正好有一個樵夫路過,扔了擔子跳入江中,把黃公望救了起來。 樵夫古道熱腸,跟他說:既然有人要害你,你這麼大年齡了,又不能自保,我家住在江邊的山上,你住我家吧。 黃公望步履蹣跚,跟著樵夫踏上了沿江而下的驛道,走了不到十里路,來到一個叫廟山塢的山溝裡。 當登上一道山梁,眼前出現了一片凸起的平地,零星住著七八戶人家。 此處三面環山,一面臨江,酷似一隻淘米的竹編筲箕。黃公望舉目四望,此處山巒起伏,林木蔥籠,江水如練。整個富春江盡收眼底,景致奇美! 04 黃公望就此住下,一住就是四年。這四年里,天一亮,黃公望就戴著竹笠,穿著芒鞋出門,沿江走數十里,風雨無阻。 遇到好景就停下來畫,心隨念走,身隨緣走,在他刪繁就簡的人生里,所到之處皆為風景。 人真正的成熟,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的99%的事情,對於我們和別人而言,都是毫無意義的。 黃公望就是這樣的人,他只把全部的精力放在自己關心、傾注的1%的美好事物上。 周圍的人看著黃公望都說:這個老人,都快死的年紀了。每天還活得匆匆忙忙,何必呢? 而對於黃公望來說,死是一件並不著急的事,他每天快要忙死了,忙著做自己該做的事。總是有畫不完的畫,寫不完的字,走不完的路,看不完的景。 他是真忙,忙死了! 除了畫畫,黃公望常常接濟村裡人。 有一次,他拿出一幅畫,落款「大痴道人」,讓樵夫帶到城裡去賣,並囑咐:沒有十兩銀子不要出手。 樵夫一聽,這張皺巴巴的紙要賣十兩銀子,覺得這老人准是想錢想瘋了。當他來到集市,鋪開那張紙。立馬有買家過來,掏出十兩銀子,買了就走。 樵夫很吃驚,自己就是砍一年的柴,也掙不到十兩銀子啊。 這以後,黃公望每兩三個月就讓樵夫去賣一幅,賣畫所得全部接濟村民。這個村被黃公望的畫生生包養成了小康之村。 05 黃公望80歲那年,開始正式畫《富春山居圖》。 他要在這副畫中講述一條河流的一生,他要在這幅畫中,講述時代和人類的悲喜。 對於別人來說,畫如此大畫,本來就是艱難的,更何況是一個80歲耄耋老人呢。 可對於黃公望來說,他做每件事從不管別人如何評價,我高興,我開心,這就夠了,我就是要在紙上出發。 雖然我已80歲,難道就應該「泯然於眾」,內心的感受才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事。 富春江的四面,有十座山峰,峰峰形狀不同,幾百棵樹木,棵棵姿態迥異。 黃公望踏遍了富春江兩岸,背著畫卷帶著乾糧一路前行。漁舟唱晚,樵夫晚歸,山林寂靜,流水無痕都變成了他人生的注腳。 在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人用了四年,和河流真正的對話。對話中,可以說富春江讀懂了黃公望,黃公望也讀懂了富春江。 《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局部 06 四年之後,黃公望84歲,被後世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全部完成。 在這幅畫里,有蘇東坡想看的「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也有屈原想看到的滄浪之水,可以濯吾纓。 黃公望彷彿聽到河流喜悅的聲音。 也聽到了河流哭泣的聲音, 聽到自己科考時的得意, 也同樣聽到了他46歲時坐牢的痛苦。 畫中,黃公望把人藏在山水之中,畫里有8個人,一般的人只能找到5個。 在黃公望看來,人在山水之中,不需要被別人看到,領悟與回顧,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也無風雨也無晴。 600多年前,80歲的黃公望用了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完成自我。 和我們普通人相比,黃公望也許是苦悶的,沒有燈紅酒綠,也沒有推杯換盞的聲色犬馬,而人的生命中最承受不起的不是勞苦、不是疲憊,而是輕浮,輕浮得沒有生命的重量、沒有生命的價值。 黃公望也是幸福的,在這副「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的畫里,他找到了整個世界。 現實生活里,我們常常聽別人說自己年齡大了,無法前行。 其實真正牽絆自己前行的原因不是年齡大了,而是懶惰和懷疑。真正要出發的人,隨時出發,便會海闊天空。 作家三毛說:「等待和猶豫是這個世界上最無情的殺手。」你一直在等一個最合適的時機做你想做的事,然後又一直在猶豫中虛度時光。 試想一下,當我們在80歲的時候,還有沒有勇氣為自己準備新的追求,還有沒有勇氣做選擇,還能不能真的堅持做一件「不死不休」的事兒? 前半卷《富春山居圖•剩山圖》 尺幅:縱31.8釐米,橫51.4釐米 後半卷《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全卷 尺幅:縱33釐米,橫636.9釐米 07 當黃公望將《富川山居圖》畫完,他長舒一口氣,重重將筆扔入江中,長吁這一生,我完成了。 這些年,他的師弟無用到處找他,公元1353年,無用師弟終跟隨著賣畫的樵夫找到了黃公望。 當看到巧奪天工的《富春山居圖》時,無用師弟熱淚縱橫。 而喜極而泣的黃公望則不發一言,悄然在畫卷題字,舉手將自己用了全部生命完成的《富春山居圖》,贈予無用師弟。 四年的嘔心瀝血,黃公望毫不在意,與其獲取浮名,不如一場君子之交。 與現在的人相比,黃公望才是真的灑脫,也是真的曠達,他像是一個種花的人,種下、施肥、然後用數年之久等待花開,花開一瞬,他卻將花摘下,舉手贈予他人。 真正的曠達就是享受追求的過程,而從不在意結果的得失。 真正的灑脫是廣廈萬間,我夜眠不過七尺,良田千頃,我日食不過三餐。我想要的很少,心滿意足,這就足夠了。 一年後,黃公望長笑而逝。至今依然可以想到,663年前,一位元朝的老人離世,在離世時,臉上一定無比安詳,面帶微笑。 他的一生毫無遺憾地走了! 08 故事講完了嗎? 並沒有! 黃公望離世之後,這副畫的經歷更加離奇。 明朝的某年某月,這幅畫到了江南四大才子沈周手裡,沈周視為珍寶,可在一個深夜,畫作竟不翼而飛,然後就在歷史上徹底消失了。 又過了一百五十年,順治七年(1650年),《富春山居圖》突然出現在著名收藏家吳洪裕手上,在他收藏上萬件藏品中,唯獨只愛《富春山居圖》。把畫看得比命還重。 病逝之前,奄奄一息的吳洪裕躺在床上,吃力地向家人吐出一個字: 「燒!」 家人看著吳洪裕最後一口氣都咽不下去,只好當他的面開始燒《富春山居圖》,就在畫投入火盆的時候,侄子吳靜庵趕到,一把畫將畫從火盆中拽了出來。 可惜這幅畫已被燒成兩截,前半截,稱之為《剩山圖》,後半截稱之為《無用師卷》。 兩幅畫輾轉多位藏家手中,歲月沈浮,在民間若隱若現。 1938年,《剩山圖》進入浙江博物館。 1948年,《無用師卷》輾轉到達台灣。從此《富春山居圖》前後兩截分隔兩地。 2011年6月1日,距離吳洪裕燒畫那一年,整整過去了361年。 《富春山居圖》的兩截,《無用師卷》和《剩山圖》才在分別之後,正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重新遇見。 兩岸的文化人說這叫: 「山水合璧」! 這一切,就像一個人的命運,生死別離,天涯斷腸,就如杜甫詩: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故事到此講完了,講故事的人最有心,聽故事的人總動情。 複製品《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和《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疊在一起合成一卷的局部圖 原畫有《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右半部分在裝裱時加上題詞,兩卷無法合一 09 600多年過去,當年80歲的黃公望在富春江畔駐足,然後用了整整用了4年,只做了一件事。 今天,學會了如何生存的我們,卻遠沒有學會如何生活。我們迷失在了手段裡,卻忘了不論多大的事業,真正的目的是為了生活。 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其實答案就在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里。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選擇。 生活有兩條路,一條是社會要求我們走的,一條是我們自己想走的,你只有堅定內心的選擇,並奔赴向前,才能活出真正的那個自己。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等待。 在匆忙的生活中,試著放緩自己的腳步,讓等待變成一種心態,一種態度,只有坦蕩如水時,你才能看到最美的東西。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灑脫。 讓自己灑脫地安靜下來,聆聽自己的心跳與呼吸,我相信,只有這樣,你的生命走出去時才不會慌張。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尋覓。 若你還算年輕,你還敢不敢沸騰一下血液,綁緊鞋帶重新上路,敢不敢勇敢一點兒面對自己,去尋覓那些能讓自己內心強大的力量? 然後,此生無憾。 https://youtu.be/dUPYM9qipiI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