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3 年前
馬克思主義的目標
的實現是在社會生產力
得到高度的發展後,

絕大部分社會勞動力被完全的閒置下來,

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來通過提取社會的公共資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也就是釋放社會的勞動力

來達到個人的自由生活、自由工作和自我發展的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利。

由於私有制社會裡
個人財產的不平等,

導致了社會的不公平性
而形成無法解決的社會矛盾;

在私有制的體系裡
由於絕大部分的
個人財產十分有限,

從而限制了個人的生活、
工作與行動。


因此人們對私有制
社會分配形式的
缺陷越來越感到明顯,

特別是社會生產力
得到高度的發展後,

絕大部分的人們
仍舊得為錢而工作

來囤積自己的私有財產,

然後才能根據
自己的財產來

做自己想做的事,

這種分配形式
在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
的社會裡,
體現了落後、僵化、
不夠文明的

社會分配形式和
社會管理方式。

同時,隨著社會生產力
的不斷提高,


廣大人民的意識形態
也在不斷的提升,

人類社會需要不斷的進步,

將產生一個更合理、

更人道、

更文明的社會

必然取代不平等、

不公平社會的結果。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一位99高齡的老將軍,許歷農上將,在民國106年九三軍人節前夕發表的一篇書面談話——       我為什麼以前反共現在不反共   最近有青年朋友質疑我:「過去接受國家正規軍事教育,一直以反共為思想教育的主題,為什麼現在的態度不能貫徹?」我現就以這篇文章來做回應!     我知道:我的朋友也未必都認同我的看法,尤其在前二十多年,由於學校教育、社會輿論受到兩位前總統(李登輝和陳水扁)的精心洗腦後,使整個社會價值觀扭曲、變質;不過,我始終堅持跟著道理走,謙卑的走向道理,站在道理一邊思維、說話。所有合理的指教,我都虛心、誠懇、感恩的接受;如果衹無的放矢,肆意謾罵。當然不會受到歡迎!我,誓以餘年,為捍衛道理而戰!以下是「拙作」,敬請指教。     我以前之所以反共,是反對當時中國大陸實施的共產主義以及在共產制度下的一些不當的作為和措施。諸如:   ——清算鬥爭(階級鬥爭):違背人性、理性,使人民生活在恐怖之中。   ——限制個人(家庭)生產:主張「一窮二白」,認為越窮越革命,使人民生活在飢餓、死亡的邊緣。   ——大躍進、土法鍊鋼:違背科學,欺騙社會大眾,搜刮民間工具、用具(鐵器),供其無知浪費,使人民陷入更深層苦難之中。   ——實施人民公社:破壞倫理、拆散家庭,使人民失去精神寄託,生活秩序。   ——批孔揚秦:破壞中華文化,歪曲歴史,使人民精神錯亂,社會日益沉淪。   ——文化大革命:無法無天,肆意草菅人命,破壞社會秩序、歴史文物,政府不肯依法運作,人民無法正常生活、生產,教育形同停滯狀態。陷大陸同胞於「十年浩刼」!   很清楚,這就是當年我為什麽反共的道理。     現在,為什麽不再反共,而要促統呢?因為中國大陸自鄧小平推動「改革開放」以來,已完全放棄共產主義。他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尊重羣眾首創精神,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走自己的路不以書本作教條,不照搬外國模式」;「白貓黑貓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施政作為是非對錯的標準:要看是否有利於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綜合國力」。這些話的意思,我們可以清楚看出,他是:不要再遵循任何主義(書本),不要再照抄外國模式,實事求是的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發展社會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為標準,摸索、尋找出一條有效的治國方案——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中國大陸從1978年推動「改革開放」以來,已經 30多年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究竟有些什麽作為和成就:   ——徹底消除了階級鬥爭的思想,循序改進了共產主義下的所有不良制度和作為。   ——有效開放社會生產力,快速推動基礎建設,提升經濟成長。   ——推行扶貧方案,大幅減少貧困人口。   ——推動科學教育,迅速提升科技水平,目前已加入國際太空競賽。   ——改善兩岸關係,強調「求同存異」、追求「互利雙驘」。   ——發揚中華文化,除在學校、社會教育着力外,並在國際上建立百餘所孔子學院。   目前中國大陸已經不再是貧窮、落後的共產國家,而是世界經濟大國之一,除了國內生產總值低於美國居全球第二之外,其他如進出口貿易、外滙存底以及若干產品(包含電子產品、汽車等)生產量都是世界第一。冷靜思維,今天中國大陸的思想和作為,完全符合正常國家發展的原則,對兩岸亦屬有利。當年反共的理由,早已不復存在,當然不能為反對而反對,這就是我不再反共的理由。   再說促統,統一是中華民國根據憲法(包含憲法增修條款)一貫追求的目標,當年我們高喊「反攻大陸」、「光復大陸國土」,乃至「為中華民國生存發展而戰」,都是為追求國家統一的具體主張。   今天,因為客觀形勢特別兩岸關係的改變,我們為適應現實環境主張兩岸儘速簽訂並公佈「世界上祇有一個中國,台灣和大陸都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的領土、主權不容分割」。在這個基礎上兩岸經濟、軍事相互支援,政治、外交共同參與。   也許有人會覺得:為什麼不考慮「台獨」選項呢?其實,祇要稍加理性思考,就會發現「台獨」不僅在主觀上(血緣、文化)不應該,更在客觀上(相對形勢)亦不可能。前總統陳水扁先生早在2005年3月3日就鄭重的說過「台獨,絕對辦不到,我不能自己騙自己,不能騙別人,我做不到就是做不到」,這樣明確的結論還不夠清楚嗎?   國際知名學者保羅.肯尼迪(Paul Kennedy)在其名著《大國的興衰》中說:「一個國家行使和保持全球主導權的能力,最後取决於它的經濟實力。」 中國大陸自「改革開放」以後,其經濟實力,迅速超越全球七大工業國中的六國,目前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甚至有人預測一、二十年後中國大陸將超越美國領先全球。   台灣與中國大陸相隔一衣帶水,近在咫尺,搬不動,移不開;理性明智的抉擇,唯有選擇兩岸「互利雙贏」的統一方案,國家之福,全民之福! 願 天佑台灣! 天佑中華民國! 天佑中華民族!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轉載:題目: 北京的變化 .我於本月初在北京停留了十天, 感受到北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變化。 .1. 塑膠卡正在退出中國 那天,我到我北京的招商銀行去提款。 在提款機上,我竟然找不到“提款卡”的插卡孔。 我向招行人員詢問,招行人員指導我,用手機上的行動版招行,與提款機“對話”,就可以“激活”提款機,完成取款作業。 這個以手機取代“提款卡”,提取現金的變化,給了我一個不小的震撼。 我的震撼,是因爲我認識到,中國社會正在進行一場“經濟革命”。 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最早是以物易物,非常不方便。後來慢慢演化,以錢幣、銀子做爲交易工具,仍然是不便於携帶與使用。 後來再演化出了紙鈔,硬幣作爲支付工具。 到了近代社會,發展出了“信用工具”, 譬如銀行支票,信用卡等等。我們所通用的提款卡,也算是一種信用工具。 所以現在每個人的隨身皮包裏, 都有各種各樣的塑膠卡, 或是支付工具,或是信用工具。 世界有三大信用卡, Visa(維薩), Mastercard(萬事達), 與American Express(美國運通)。 這三大信用卡的發行公司,都是美國公司。 在中國大陸,正在進行一個根本性的變化, 就是以手機上的 APP 做爲支付工具或是信用工具,正在快速取代各種各樣的塑膠卡形式的支付工具與信用工具。 這個變化,有幾個意義: 1) 不論是交易的速度還是資料的處理,更加的便捷有效。 隨身的皮包,也無需再携帶這麽多的卡片,也不用憂慮卡片遺失的苦惱。 2) 美國信用卡或是金融卡的影響力,將趨於式微。中國大陸普通民衆,一個手機,足以行走九州的通都大邑,乃至於窮鄉僻壤。 美國三大信用卡,在中國國内,將被邊緣化, 甚至終將淡出市場。 中國式的經濟活動支付模式,與美國模式相比,將展現其更高的優越性。 3) 手機行動網路的使用,在中國不斷的强化、優化、與普遍化,使我强烈的感受到, 中國市場已經具備了發展 5G的大好形勢。 5G 在中國突破性發展,已是勢不可擋。我强烈感覺,在5G的爭鬥戰中,中國必勝,美國必敗。 .2. 北京的單車共享與高鐵行動點餐 我在北京約了房屋中介談事,中介的公司離我住的地點約有一公里路。 一公里路有些尷尬,走路嫌遠,自行開車停車麻煩,打出租車不好叫,也沒必要。 我就問年輕的業務員,他是如何過來的。 年輕人告訴我説,他是用摩拜(mobike)共享單車。 摩拜單車路邊都是,用手機微信掃描使用與付款,非常方便,使用一次,人民幣一元。 在他的指導下,我試用了一次,果然方便。 從我住處到北京朝陽公園,或是團結湖附近用餐,摩拜單車共享,是一個最好的解決方案。 我上網看了一下,單車共享由於競爭劇烈,加上主要經營者在執行策劃上的一些問題,現在的市場經營,出現混亂與虧損。 不過我覺得,在大方向上,這個概念合乎市場需求。而且在行動網路的處理技術上,已經成熟。這個產業在經歷一番細緻化與優質化之後,會很快步上坦途。 我在國内經由網路買高鐵車票,已經很熟稔了,這次又有了新發現。 我發現可以在高鐵的特約餐廳點餐,譬如肯德基與某品牌牛肉麵,在高鐵開動之後,所點的餐點,會準時送到我的座位上。 我很驚訝,每隔一年我來到北京,總會發現新的行動網路產品,而且都是很快就散佈到全國各地。 從幾年前微信與支付寶的行動支付開始,高德地圖(大陸的GPS),滴滴出行(叫出租車),美團外賣(點餐送到家),鐵路12306(高鐵購票),乃至於銀行行動網路版的功能全面化與優質化,新產品不斷在食衣住行各個層面,極爲有效率的豐富了人民的生活。 近五年來,我每年到北京,都要學習使用新的行動軟件,並且體會新軟件,所帶來的便利性。 .3. 車管所的效率 兩年前的2017年8月,沿黃公路正式通車。所謂的“沿黃公路”是沿著黃河南北向的一條全長830公里的公路,南起西嶽華山,北抵陝北府谷縣牆頭鄉。 這條公路,沿著陝西山西兩省邊界而行,據説比美國加州的沿海一號公路還要景色優美。 我有個心願,就是到沿黃公路自駕遊。 這條公路吸引我的,不盡然是他的優美,而是沿途上的一些景點,包含了司馬遷的故里韓城,“先秦詩經之鄉” 的洽川濕地,延川的黃河蛇曲。此外,還有我父親的老家,渭南朝邑,也在沿黃公路沿綫。 到了洽川,可以豐富我對於詩經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情景質感吧。 這條公路,對我來説,有極爲豐富的文化歷史沉澱,以及我的祖籍鄉情。 我爲了完成心願,到北京車管所涉外處,申請報考中國大陸的汽車駕照。 北京考駕照,有一套既定模式。總之,我在9月10日上午九點半考“交規”,在電腦上答題,100個考題,一按回答鍵,就知道對錯與否。四十分鐘之後,就知道是否通過了考試。 我於兩天後的早班飛機返臺,所以我在車管所的服務臺,申請將我所通過的新駕照,快遞給我在北京的友人。 令我深感訝異的是,在兩天後的下午三點,我在臺北,就收到北京友人的微信,告知我已經收到駕照了。 我原來以爲,友人要在一周左右,才會收到駕照。事實上,北京政府單位的辦事效率,與我的想像,已是大不相同了。 我很高興我可以開始規劃我的沿黃公路的自駕之行,完成我的心願。 .4. 總結 中國是一個大國,人口衆多,幅員廣大。社會的運作,猶如一個巨大無朋的機器。這個巨大的機器,如果是很有效率的運作,機器就會發揮極爲巨大的能量。 在經濟學上,這就是所謂的生產力(productivity)的概念。 社會財富的創造, 與這個社會整體生產力直接相關。 高生產力的社會, 必然是經濟發展良好的社會。 政府的一個重要功能, 就是要設法提高這個社會的生產力。 中國行動網路的發展,大大提高了整個社會運作的效率。 也就是説,中國社會這個巨大無朋的機器,正在不斷提高他的運作功率。 機器的部件之間,伴隨著行動網路的發展,有了更有效率的融合與潤滑。 中國社會運作效率不斷提高, 就昭示著中國整體國力在不斷增强。 從我在北京所感受到的年年變化, 使我認識到, 中國社會的運作效率, 正在快速超越美國。 中國的民族復興, 無論美國如何應對壓制, 已是勢不可擋了。
    2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每句話都可以品半輩子 1、老鼠嘲笑貓的時候,身旁必有一個洞。 2、站在山頂和站在山腳下的兩人,雖然地位不同,但在對方眼裡,同樣的渺小。 3、路的盡頭,仍然是路,只要你願意走。 4、使我們不快樂的,都是一些芝麻小事,我們可以躲閃一頭大象,卻躲不開一隻蒼蠅。 5、最好的與最壞的創造了歷史,平庸之輩則繁衍了種族。 6、在這個世上惟一件事比別人議論更糟,那就是無人議論你。 7、成功便是站起比倒下多一次。 8、失敗並不意味你浪費了時間和生命。失敗表明你有理由重新開始。 9、人生中有時不去冒險比冒險更危險。 10、所有的人都站在一邊並不一定是好事,譬如他們都站在船的一邊。 11、許多人爬到了梯子的頂端,卻發現梯子架錯了牆。 12、偶然的成功比失敗更可怕。 13、才華其實就是把與人相同的聰明用到與眾不同的地方。 14、狀態是乾出來的,而不是等出來的。 15、道歉是為將來再次冒犯打下伏筆。 16、所謂百依百順,就是為了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在未完成前,所表現的不同尋常的耐心。 17、所謂兒童不宜,其實就是大人們令人感動地把犯錯誤的危險留給了自己。 18、你想以40KM/H的速度開車到80歲,還是以80KM/H的速度開車到40歲? 19、在敵人面前,誰先鎮定下來,誰就離勝利不遠了。 20、所有的人都是平凡的,有些人因知道這一點而真正成了平凡的人。 21、乞丐就是一種向你的良心徵稅的人。 22、所謂大難不死,就是有了災禍之後,得到的不是同情,而是莫名其妙的祝賀。 23、處在社交圈中是一種煩惱,而超脫出來簡直是一場悲劇。 24、厭倦,就是一個人吃完盤子裡的食物後對盤子的感情。 25、參加追悼會的程序常常是,先受一次深刻的人生教育,然後大家一起抽煙喝酒打牌。 26、知識是一種使求知者吃得越來越覺得餓的糧食。 27、愛情是會沉底的,在平淡的日子裡,最重要的是經常輕輕晃一晃盛裝愛情的“水杯”。 28、戰爭:用舌頭解不開就用牙齒咬吧! 29、憎恨別人就像為了逮住一隻耗子而不惜燒毀你自己的房子。但耗子不一定逮到了。 30、每個人的一生都有許多夢想,但如果其中一個不斷攪擾著你,剩下的就僅僅是行動了。 31、世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沒有走不通的路。 32、幸運之神降臨,往往只是因為你多看了一眼,多想了一下,多走了一步。 33、失敗發生在徹底的放棄之後。 34、所謂敵人,不過是那些迫使我們自己變得強大的人。 35、膽怯的人在危險前被嚇住了;懦弱的人在危險中被嚇住了;勇敢的人在危險過後被嚇住了。 36、使人疲憊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鞋裡的一粒沙子。 37、家庭地幸福需夫妻共同努力,而破壞它,一人就夠了。 38、最了解你的人有時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敵人。 39、你若不想做,會找一個或無數個藉口;你若想做,會候一個或無數個辦法。 40、看一個人的心術,看他的眼神;看一個人的身價,看他的對手;看一個人的底牌,看他的朋友。 41、魅力女人,就是有充分的意志力去抵擋男人的進攻,也有足夠多的魅力阻擋男人的撤退。 42、山盟海誓是一種經常讓高山和海洋領受尷尬的重量級承諾。 43、好女人是一所學校,好男人畢業了可留樣任教。 44、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45、不要同一個傻瓜爭辯,否則別人會搞不清到底誰是傻瓜。 46、加班加點,廢寢忘食有時很可能是不具備效率和工作能力的表現。 47、做父母是個專業性很強的職業,可大部分的父母未經任何培訓就上崗了。 48、凡向鱷魚池內投擲物品者,必須下池自己撿回。——肯尼來天然動物園告示。 49、當你想丟點什麼的時候請想想,千萬別丟臉。——成都垃圾箱,果皮箱上語。 50、凡是上了年紀的人,大多是反對的太多,商議的太久,行動的太遲,後悔的太早。 51、做生意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慫恿別人放鬆警惕,而自己保持高度警惕的過程。 52、打工者做工,小老闆做事,中老闆做市,大老闆做勢——你是那一種? 53、成功是一種觀念,致富是一種義務,快樂是一種權力。 54、聰明人能洞察事物未來的發展趨勢。他們在發洪水之前養鴨,而不是養雞。 55、兩種無藥可救:一是不服從命令,二是惟命是從的人。 56、打算開創新事業時,十人中有一兩人讚成時就可開始,以免太遲。 57、買保險——用不上時痛苦,用上時更痛苦。 58、給猴一棵樹,給虎一座山。——用人之道 59、世上有三種人:一是良心被狗吃了的人,二是良心沒被狗吃的人,三是良心連狗都不吃的人。 60、你可以先知先覺地領導產業,後知後覺地苦苦追趕,或不知不覺地被淘汰。 文摘 : 網路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這篇文章有點長!但很值你花時間認真去讀它~ 【回歸】 有些人,雖然貧窮,但是他們快樂;有些人,雖然富裕,但是充滿憂慮;有些人只付出一點點,卻讓人惦記一生;有些人傾其所有,也難博旁人一笑。在紛繁蕪雜的現代社會,最能感動我們的到底是什麼,讓我們覺得踏實而溫暖的又是什麼。拂去蕪雜的外在差異,在這個寧靜的秋天,讓我們作一個小小的心靈回歸儀式,感受一下,那些讓我們觸動的瞬間。 比外表更美的是心靈 在一個嚴寒的冬日,北京西單的地下通道內,有一位流浪老人。此時,他正埋頭吃著路人佈施的麵包,旁邊蹲著一位二十多歲的姑娘,在試圖跟他交流著什麼。老人顯然是餓了,他努力地咀嚼併吞咽著嘴裡的食物,作著簡單的答覆。姑娘突然站起來,脫下自己穿的羽絨服,往老人身上蓋去。老人被這舉動嚇了一跳,急急用手去阻擋,身體往旁側靠去。姑娘俯下身,輕輕握了握老人揮舞著的乾枯的手,在老人耳邊輕聲說了句什麼,老人安靜了下來,不再推託,看著姑娘給自己蓋上羽絨服。緊接著她解下潔白的圍巾。老人很配合地低下頭,讓她圍上。做完這一切後,姑娘起身離開。身後是流動的人群和一顆被溫暖的心。 這是一位有心人用攝像機錄下的真實一幕,標題叫《中國最美的女人》。視頻中這位元姑娘一直都是模糊的側面,裝束很簡單,一條馬尾辮,一件深藍色羽絨服,一條白色圍巾。但凡看過視頻的人,都由衷地覺得,她很美。因為她的善舉給一個流浪老人帶來了溫暖。 從古自今,美麗的容顏一直為人所渴慕。外表的亮麗被不斷地追捧。我們花很多的時間來裝點門面,讓它更美,更好看。於是有人整容,有人塑形。在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之後,我們還有多少時間留給我們的心靈呢?真正有智慧的人,會把時間留給心靈,豐富她,莊嚴她,用純潔的靈魂築起精神的高度,讓歲月轉變成另一種形式的美麗。 慈善的不是錢是心 曾經還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卸任後,於德克薩斯州的一個莊園裡舉行一場慈善晚會。應邀參加的都是些社會名流。當一個叫露西的小女孩捧著她全部的積蓄30美元零25分來到莊園,要求參加慈善晚宴的時候,遇到了保安的阻止,小露西說:“叔叔,慈善的不是錢,是心,對嗎?”她的話讓保安愣住了。這句話打動了正要進去的沃倫•巴菲特先生。他帶小姑娘進了莊園。有意思的是,當天晚宴的主題標語也變成了這樣一句話:“慈善的不是錢,是心。” 在小露西純淨善良的心裡頭,愛心是不分錢多錢少的。雖然30美元零25美分對於巴菲特先生的300萬來說是不值一提的。但那是小露西的全部所有,她捧出了一顆完整的愛心,毫無保留。 錢是有價的,而一顆真誠的心,無價。這正是小露西帶給我們的啟示。 回歸心靈 雖然美麗的容顏,大把的財富是人們希望擁有的。但真正打動人心的,往往不是這些外表的東西,而是美好的心靈帶給人們的內心的觸動。容顏會老去,財富會流失,而美好的心靈會在歲月中恒久地閃耀光彩。 回想多年以前,在我們身邊出現的人,或許他的容貌我們已經記不清了,名字也已經忘記了。但是他們的一些特徵卻還有印象,她愛笑,他很大度,他很開朗。而讓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曾經在我們孤獨無助的時候,扶過我們一把的人,他可能是親人,也可能是陌生人。可能是一杯口渴時遞上來的清水,可能是生病時一聲輕輕的問候,每每回味起這些,我們的內心充滿了溫馨和美好。 當我們能明白人與人之間真正的紐帶時,縱然社會生活誘惑良多,我們也能捨棄那些外在的,形式的東西,從最近的,內心的完善做起。而當我們越來越尊重內心安靜的聲音時,生活也會變得踏實而有意義。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管爺fb剛發文 「天無照甲子,人無照天理」 .     我母親年輕時就在台大註冊組當一位基層職員,從林小姐、管太太、管媽媽到管奶奶,直到退休,她還是那樣一位基層職員。 小時候,媽媽在如今小小福旁那棟一層的老辦公室裡工作,而我就在旁邊,跟其他小朋友玩泥巴、玩彈珠和尪仔標(馬糞紙圓標)。那是物質匱乏的時代,小孩能擁有幾顆彈珠或幾張尪仔標,就很滿足珍惜,每當掉了一顆彈珠或折損了一張尪仔標,對小時候的我,那是非常心疼的事。     . 台大,生根在血肉的生命風景 . 我家就是一個極為普通的小公教家庭。 父母對我的影響在兩個層面,這兩個層面看似矛盾、卻帶著拉鋸的張力。一個是他們的生命態度。我父母面對職場、成就或人生的態度一直是:不爭、平安就好。小時候,我常常在晚上睡著之後,半夢半醒之間,聽到父母談到他們在職場升遷的機遇,然後媽媽總勸父親說,「算了,平安就好」。 另一個是對我的期許。我小時很會念書,父母對我的期待也很高。在當年,能讀台大幾乎是一個人能邁向社會成就的保證。小時候我在台大校園玩泥巴,身邊來來去去都是讀台大的大學生,父母與身邊的大人總相信我未來也會是讀台大、有成就的人。 所以我建中畢業、卻差點考不上大學,讀文化大學繼續「由你玩四年」、渾渾噩噩,打麻將聽搖滾,我父親當時對我非常失望,幾乎有四年不曾跟我講話。 去年底,我當選台大校長。腦中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邀請我高齡九十多歲的父母親出席就職典禮。心想,一個曾讓他們徹底失望的魯蛇小孩居然可以當上台大校長,對他們來講應該有獨特的價值。另外,對我媽媽這樣一輩子都在台大校園基層當個小職員的人,能親眼看到自己兒子當上台大校長的那一刻,對她這一生應該也很有意義。我父親聽到後很高興,立刻說他要參加。我母親一聽到台大校長就職典禮,第一反應卻是馬上想到會有太多大人物在場,她不敢,說她不要來參加。 當時,我壓根不可能想到,最終根本不會有什麼管中閔就任台大校長的就職典禮。 對我這樣一個從小在台大校園玩泥巴長大、台大小職員的小孩而言,從我當選台大校長後,面對持續的政治恐攻與媒體司法操弄、到教育部427駁回台大校長當選人的處分,最巨大、最深層的剝奪與衝擊,不是被拿掉台大校長這個職位,也不是荒唐荒謬被的行政機關「準褫奪公權」,不再具有參與台大校長遴選與當選可能的個人基本權利,而是被從根剝奪、毀壞,我自己生命經驗曾相信、信任或擁有的一切事物,台大之於我個人的生命場景,學術自由與大學自主的社會體制,以及我們根深蒂固相信的民主、司法、各種憲法價值、甚至所有的社會信任機制。 這一百多天以來,我的生活世界,好像突然之間立足的地板垮陷了、頭頂的天花板也崩塌了,像是孤身扶手走在抖顫、毀壞中的危橋,踏一步腳底就可能踩空,摔向黑漆漆的深處;在橋上往下凝視,只有虛無的深淵回望著你。這一百多天,我最大的體會就是知識可以透過語言文字傳遞,但個體生命的經驗卻無法言傳;那一切嚙咬、折磨你的生命經歷,最終,還是只屬於你個人。     對我而言,現在已不只是大學自治、學術自由或民主等等外在的事物,更是純粹內在的,屬於我自己生命內在的。對我來講,這是生命還剩下什麼,要留下什麼的選擇與堅持。     . 台灣崩壞 . 面對這三個多月來的種種風雨,我能堅持到今天,就想守護兩個核心價值而已。一個是大學自治與學術自由。另一個是,面對當下信任崩壞、分裂內耗、價值混亂的台灣,如何創造社會信任機制的核心價值,讓台灣走出重複循環的困境。我從校長遴選期間治校理念就在談,台灣現在需要的,是從民間路線、從下而上的社會工程。這個信任崩壞、分裂內耗、價值混亂的社會,首要是找到重建社會信任機制的起點。回首來看,這次和前一次台大校長遴選過程中,為什麼很多候選人都談傅斯年,也是一樣的;因為真正的社會心理需求,亟需一個正直正派的價值象徵,然後從這個價值象徵重頭打造台灣信任機制。 大學自治是學術自由的骨幹。當政治力透過不斷恣意干涉到否決台大校長聘任案,甚至一路動員族群仇恨,將台灣的大學自治與學術自由徹底空骸化。如此一來,台灣的大學與學術,還剩下什麼精神資產? 台灣的自由與民主,又還有什麼值得對外彰顯或標榜的正面具體意涵? . 權力者「吃銅吃鐵」,連台大也要硬吃下來! . 走出學院與知識圈,對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一般人而言,大學自治跟學術自由跟他們是很遙遠的。但這三個多月,我走在路上、很多人給我鼓勵和打氣。親身跟基層民氣接地氣,我感知這種支持的草根力量是超越藍綠、超越階層與族群的。我知道他們支持的其實未必是我個人,而是一種想找回正道、找回良知、讓台灣回歸正軌,這種鬱悶已久的社會力。 孫震前校長在新年團拜時講,權力者這兩年來「每件事都傷害很多人」;當這群權力者一次又一次傷害了這些、那些社會群體,但有沒有真正追求什麼「正義」? 有沒有追求什麼真正的「公共性」? 有沒有追求什麼真正的「台灣價值」? 沒有。台灣只是變得更崩壞、價值更混亂;人們不只看不見希望,更擔憂腳下迅速流失安身立命的社會土壤。 權力者這三個多月的「拔管」行為,大家有目共睹。許多基層的人們呈現的憤怒很直接、很有力。他們憤怒的原因不是大學自治或學術自由,而是對執政統治集團、對權力者在各種國家名器、職位上貪得無饜的不滿,吃銅吃鐵(台語),如今連台大也要硬吃下來! 連威權時代也要尊重、即使校長官派時也不敢大辣辣吃相難看的台灣大學,我們當前的國家領導者卻可以如此難看、如此惡劣,動員所有國家機器,就是要硬吃下來! 「天無照甲子」。這群權力者「人無照天理」! 這才是民間對統治者三個多月來,強蠻「拔管」,貪得無饜,極度憤怒不滿的根源! . .
    2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轉貼北市國小退休校長蔡志鏗的心情 身冷,心更冷! 昨天615抗議行動,難得重現熱絡的人潮,看到遠從外島外縣市專程趕來的朋友,心中有無限的感佩, 大家不遠千里而來,就為了表達心中的不滿,儘管心知肚明執政者依然顢頇不理會。 人潮回來了,但心情並不舒坦,心裡頭老是縈繞著「哀矜勿喜」四個字! 昨天整天的雨,未曾停過,從踏出第一步開始,鞋子就濕了,接著襪子、褲子和上衣,慢慢都濕透了! 衣物濕了,身子感覺有點冷,但更冷的是心,搞不懂,這國家到底怎麼了? 領導者要帶領國家到那去呢? 軍警上街頭,國家到盡頭;有事軍警幹,沒事幹軍警;沒有軍隊,就沒有國家。 看著這些標語,心,無比的沉重。 昨天警察節,原本應該好好慶祝一番, 結果是,退休警察忙著上街抗議遊行,現職警察統統停休上街維安, 我能做的就是向每一位駐立街頭的警察,說聲:辛苦了,警察節快樂! 昨天非假日,又是下雨天,現場能聚集那麼多的人潮,實在難能可貴,代表一定的民意,讓我難以理解的是,明明現場媒體轉播車不少, 但回家卻看不到相關的報導,我們不是號稱自由民主的社會嗎? 我們社會不是常常高喊民眾有知的權力嗎? 怎麼跟執政者不對盤的活動就被噤聲了呢? 這社會有點怪誕。 依法退休,何罪之有? 如果不是忍無可忍,何必冒著淒風苦雨走上街頭,現場群眾吐苦水、叫罵聲不斷,可歎亦復可悲的是,號稱最會溝通的政府,根本鐵了心,就是不想理會,用「少數」、「反改革」就想封口,問題是尊重少數,不也是民主社會的精神,就算只有區區的一人,一個有人性、有人情的政府都不該為所欲為,而不加傾聽與理會, 更何況退休軍公教是在爭取自己合法的退休金,何錯之有? 國道收費員和華航員工,不也是在爭取自己的權益,為何政府厚此薄彼? 這個政府真可惡,真惡質,不但要狠砍我們的退休金,而且還不停止的誣衊我們,說我們是米蟲,是肥貓,是小偷,是國家財政敗壞的劊子手, 請問: 我們繳多少,領多少,何時退,退輔基金怎麼投資等,都是政府規定的, 怎麼把所有的錯誤都往退休軍公教身上推呢? 難不成當今執政者沒辦法發展經濟,卻只會推卸責任,只會找代罪羔羊? 一如往例,時間到了,抗議人群就散了,留下來的是,每個人心中不同的感受和解讀, 我沒有立即離去,漫步街頭,巡禮人潮散去後冷清並有點凌亂的街景,身上潑灑雨水,有點寒冷,但更冷的是心。 我想告訴執政者的是: 別以為每個上街遊行抗只是為了錢,有些無形的,比金錢更珍貴, 例如誠信,又例如團結,至少我是這樣思考的。 大家廣為傳出去吧!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大選倒數4天! 美媒丟震撼彈籲:台灣不可以讓蔡英文連任四年 https://www.eatnews.net/article-1/20190107-1 2020總統立委大選倒數4天,美國媒體《國家利益》雜誌卻丟出震撼彈,發出題為〈台灣不可以讓蔡英文連任四年〉的評論,稱在蔡政府執政下,宣稱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但台灣對中國及香港市場的出口仍高達41%。此外,該雜誌還稱,如果台灣人民看不到蔡英文卑鄙的政治手段,將很快成為現存共產主義國家的主體。 長期關注國際事務與外交的美國媒體《國家利益》,5日刊出評論稱,台灣選舉活動已進入關鍵時刻,共產黨間諜案的鬧劇發展,成為台灣的話題。它的戲劇性發展已經超越了「間諜活動」的緊張氣氛,使人們將其聯想到2004年的「319槍擊案」。 《國家利益》稱,蔡英文確實在強力打出「反中牌」。在針對香港《逃犯條例》的抗議和示威活動催化下,蔡英文在對香港問題發表評論時,一直給予人民「亡國感」。雜誌還寫到,蔡英文自執政以來,一直限制兩岸投資,再加上新南向政策,宣布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但實施該政策近四年後,其影響為零。因為台灣對中國及香港市場的出口仍高達41%。由此可見,蔡英文計劃利用政治力量減少台灣經濟對中國的依賴,這一計劃永遠不會成功。 《國家利益》還稱,我們需要認識到台灣的民主值得捍衛。「今天,世界上現有的共產黨國家僅剩中國、古巴和北韓。這些共黨國家常常不聲稱,在自己的國家實現了共產主義,而是聲稱自己正在為國家建設社會主義,並利用民主的邪惡手段來實現政治目標。倘若台灣人民看不到蔡英文卑鄙的政治手段,他們很快就會成為現存共產主義國家的主體,當最後感到後悔時,為時已晚。 《國家利益》評論稱,在蔡英文政府的統治下,儘管今天的台灣感受到在政治上的濫用職權,但應該還是一個民主社會,畢竟這可能與共產主義國家相似。實際上,民主制度取決於參與者的自尊心和自我約束,否則,各種歪曲會侵蝕民主精神,使其陷入空洞。長期以來,蔡英文政府一步步地將台灣不斷發展的民主制度的初衷給挖空。 此外,《國家利益》批評,在執政的三年半中,蔡英文透過大法官任命和對中央選舉委員會的控制,公然控制了「司法權」。此外,透過各種手段,讓絕大部分的主流媒體都偏向執政黨,並成天都在審查和批評反對黨,違背了民主的正常狀態。《國家利益》分析,蔡英文自完全控制政府以來,就以民主的名義,將權力徹底發揮到了極致。在即將舉行的大選中,她一直在竭盡全力捍衛自己的政治權力。去年在一片「討厭民進黨」的氣氛中,民進黨在地方大選中遭受嚴重的挫折。然而,面對選舉失敗,她沒有停止反中言論,反而把其當成強心針,甚至在選戰的關鍵時刻不斷提出,以激發選民的仇外情緒。 最後《國家利益》呼籲,台灣現在正處於關鍵時刻,我們是否要讓蔡英文再進一步掌握行政權和立法權,透過各種令人不寒而栗的效果,讓反對黨的監督責任遭到壓制甚至消亡。「要讓台灣建立一黨制,還是我們應該讓蔡英文下台,允許兩岸交流與和解,從而贏得相互尊重和共同發展的機會?」《國家利益》認為,選民不得再給蔡再四年。 《國家利益》雜誌是美國一本政治外交性雜誌,在1985年創立,以報導國際事務為主的雙月刊雜誌。其內容作者許多是退休外交官、智庫或各國大使,也有少數外國學者,雜誌立場以美國利益為主軸。而擁有及出版該雜誌的國家利益中心(Center for the National Interest),又稱尼克森中心(Nixon Center)是一個總部位於美國華府的公共政策智庫。
    9 人回報2 則回應5 年前
  • (序文)對司法嚴重的抗議 -黃越綏(社會政治觀察者) 「司法不公」長期以來一直給社會普遍不信任的刻板印象,也是身受其害者心中永遠的痛,同時更是關心司法正義與存在價值學者專家們眼中的沉淪。姑且不論台灣民主歷史發展過程中因不斷受外來勢力與殖民統治的蹂躪與迫害,導致對於政治(管理眾人之事)的冷默與沉默,更因疏忽了在公民教育的學習中,「人民是頭家政府是公僕」其角色的自覺性與權利義務上的自主性,反而給了特權或霸權的政客們有了操控司法及愚弄百姓的合理、正當與慣性化的藉口。 「法律是道德最後的防線」,所以一般人均以不觸法、不犯法,甚至法不入家門等不同形式來警惕並藉以達到社會道德規範的要求。道德標準通常以公平、公正及公義為原則,但公平、公正與公義的標準又因國家、種族、文化等的差異而有所區分。公眾人物的道德是社會公評的標的,前總統陳水扁 當然也不例外,姑且不論是針對其元首身分的尊重或是檢驗其執政八年期間對台灣社會貢獻的功過,單純地站在一個基本人權與人道的觀點以及司法程序未經三審定讞,應以無罪推定論的前提下,來看這個所謂「世紀大審判的扁案」。正是馬執政黨可利用這個再次民主化黨政黨輪替的機會與運作的過程,來從事社會安全與司法體系之改造為「轉型正義」作全面性的提昇,但令人遺憾的是馬團隊卻挾其選票,國會及地方勢力之絕大多數以妖魔化政黨的罪行嘲弄司法的中立,作為一再踐踏人權的價值。 扁案已進入司法程序後,依舊是媒體追捕焦點,在藍綠分壘意識型態激化以及政黨鬥爭的推波助瀾下,最令社會大眾詬病的是「未審先判」以及「一再延押」的政治動機及政敵鬥爭的爭議。 一位任內既無內亂外患罪,而卸任不到一年的總統,只因懷疑他有貪污洗錢罪嫌而被起訴,政府竟動用了龐大行政資源,利用特偵組以及針對此「個案」在法務部長特別的青睞下,不眠不休的從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每天對「媒體放話」、「特偵組員一字排開宣誓入罪決心」展開「押人取供」、「施壓污點證人」、「總統及法務部長透過媒體公然干預司法」到「審判法官在違憲違法下接受調包」並以「無由為由三度覊押」為期近半年,不但引起社會大眾及法界人士一片譁然,更令國際不解,希望台灣民主不要倒退,應儘速放扁離開『看守所』,還他憲法賜予被告者的人權與自由,讓他能有平等的機會為自己的權益辯護。 個人不止一次公開表達,扁家人滙錢國外之行為固可受公評,但司法程序之正義與人權保障的伸張卻不容忽視,而基於朋友關係在困境中伸出溫暖的援手更是人之常情,因此特為此冊寫序,以示沉痛的抗議。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 是沒有希望的民族。 好一個警訊! —印度人寫了篇寫中囯人的文章, 他們驚出—身冷汗 ! 台灣人應以為警惕! https://mp.weixin.qq.com/s/r4S4SJP7xOiZ7TaBl6duFg    近日,一名印度工程師所寫《令人憂慮,不閱讀的中國人》紅遍網絡。他說,或許不應過分苛責。但我只是憂慮,如果就此疏遠了靈魂,未來的中國可能會為此付出代價。 .全文如下: 我在從飛往上海的飛機上。正是長途飛行中的睡眠時間,機艙已熄燈,我吃驚地發現,不睡覺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國人,而且他們基本上都是在打遊戲或看電影,沒見有人讀書。這一幕情景一直停留在我的腦海裡。其實在法蘭克福機場候機時,我就注意到,德國乘客大部分是在安靜地閱讀或工作。中國乘客大部分人要在穿梭購物,要在大聲談笑和比較價格。     現在的中國人似乎有些不耐煩坐下來安靜地讀一本書。一次我和一位法國朋友一起在虹橋火車站候車,這位第一次來中國的朋友突然問我:“為什麼中國人都在打電話或玩手機,沒有人看書?”我一看,確實如此。人們都在打電話(大聲談話)、低頭發短信、刷微博或打遊戲。或喧囂地忙碌,或孤獨地忙碌,唯獨缺少一種滿足的安寧。    據媒體報導,中國人年均讀書0.7本,與韓國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羅斯的55本相比,中國人的閱讀量少得可憐。 在中國各地中小城鎮最繁榮的娛樂業就算麻將館和網吧了,一個萬多人的小鎮,有幾十個麻將館五六家網吧是常事。中老年人參與到麻將,青年人上網,少年兒童看電視。中國人的娛樂生活幾乎就濃縮為麻將、上網和看電視。不管是在網吧,還是在大學的電腦室,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都在玩遊戲,少部分在聊天。在網上和圖書館查閱資料或讀書的學生少之又少。再看看各部門領導,一天忙於應付各種檢查、應酬、飯局。讀書已經變成了學者的專利,也許很多學者也不看書了。這確實讓人擔憂。    中國人不愛讀書有四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國民文化素質偏低。二是從小沒有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三是”應試教育”,讓孩子們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讀課外書;四是好書越來越少。 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會》意外地觸動了中國人的敏感神經。他在書中說:在中國旅行時發現,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書店卻寥寥無幾,中國人均每天讀書不足15分鐘,人均閱讀量只有日本的幾十分之一,中國是典型的"低智商國家",未來毫無希望成為發達國家!   在這個世界上有兩個國家的人最愛讀書,一個是以色列,另一個是匈牙利。以色列人均每年讀書64本。當孩子稍稍懂事時,幾乎每一個母親都會嚴肅地告訴他:書裡藏著的是智慧,這要比錢或鑽石貴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猶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文盲的民族,就連猶太人的乞丐也是離不開書的。在猶太人眼裡,愛好讀書看報不僅是一種習慣,更是人所具有的一種美德。這裡說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在“安息日”,所有的猶太人都要停止所有商業和娛樂活動,商店、飯店、娛樂等場所都得關門停業,公共汽車要停運,就連航空公司的班機都要停飛,人們只能待在家中“安息”祈禱。但有一件事是特許的,那就是全國所有的書店都可以開門營業。而這一天光顧書店的人也最多,大家都在這裡靜悄悄地讀書。另一個國家匈牙利,它的國土面積和人口都不足中國的百分之一,但卻擁有近兩萬家圖書館,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圖書館,而我國平均45.9萬人才擁有一所圖書館。匈牙利也是世界上讀書風氣最濃的國家,常年讀書的人數達500萬以上,佔人口的1/4還多。   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一個崇尚讀書學習的國家,當然會得到豐厚的回報。以色列人口稀少,但人才濟濟。建國雖短,但諾貝爾獎獲得者就有8個。以色列環境惡劣,國土大部分是沙漠,而以色列卻把自己的國土變成了綠洲,生產的糧食不但自己吃不完,還源源不斷地出口到其他國家。而匈牙利,諾貝爾獎得主就有14位,涉及物理、化學、醫學、經濟、文學、和平等眾多領域,若按人口比例計算,匈牙利是當之無愧的“諾貝爾獎大國”。他們的發明也非常多,可謂數不勝數,有小物件,也有尖端產品。一個區區小國,因愛讀書而獲得智慧和力量,靠著智慧和力量,將自己變成了讓人不得不服的“大國”。   記得有一位學者說過: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應該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社會到底是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就看閱讀能植根多深,一個國家誰在看書, 看哪些書,就決定了這個國家的未來。讀書不僅僅影響到個人,還影響到整個民族,整個社會。要知道: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 拿破崙唯一隨身的行李就是書。書籍是力量! 沒事到圖書館走一趟,而不是電影院,不是大街上! 由於不讀書,只求快速,偷竊他國創作,模仿別人,為主流的社會,沒有自信和愛心耐心的民族! 台灣人應該以中國人為警惕,為國家的興亡而讀書,為個人的發展而讀書! 無論您有多忙,記得分享。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轉貼~ 陳部長今天的話,真的非常重要,記者會的時間有限,我們試著幫他把道理講完整一點。要處理好傳染病,特別是這種傳染力不低的傳染病,能夠有效地 #identification (識別)以及 有意義地 #isolation (隔離),是能不能順利阻擋疾病擴散的重點。 沒有識別,就沒有下一步的隔離。因此讓民眾願意自我揭露旅遊史跟接觸史,是最重要的一環。你再怎麼查,都比不過民眾願意自我揭露。 因此針對接觸者,甚至是感染者的隱私保密,是防疫最基本的原則。如果他們的隱私不受保護,甚至是會被揭露、肉搜、貼標籤,那只會讓人不敢自行暴露接觸史跟旅遊史。 舉個例子,之前從武漢回來的飛機,為什麼不公開隔離所精確地點?不讓記者近距離拍到即將進行隔離的民眾? 這都是要避免他們的隱私曝光,甚至是被污名。積極一點的政府,甚至會對這些人給予超額補償,例如免費提供他們隔離期間的食宿費用以及醫療費用。 舉個例子,如果你是一個收入不到$20000的民眾,接下來你要被強制隔離了14天,會有足足半個月沒有收入,家裡面一家老小都要靠你養,這種狀況你會不會想說,我應該沒這麼衰,乾脆隱匿一下好了? 如果我來當指揮官,我絕對願意貼半個月的生活費。因為如果他因此隱匿,接下來的防疫成本會高到嚇死人,甚至會有許多人染病。有人也許會說隱匿就罰錢啊?對這個人來說,他根本就沒錢,你也別以為罰得到錢。 這就是積極補償的意義。現在先進一點的國家,多會採這類的作法。 針對感染者和有接觸史的人們獵巫,就是最有可能造成防疫破口的原因之一。之前大家應該都有看過,只要是有主動揭露接觸史和旅遊史的民眾,我們粉專一定都會特別感謝他。 如果有人沒有主動揭露,我們也是呼籲大家要主動揭露,而不是咒罵、侮辱這個人。理由很簡單,要是咒罵跟侮辱有用的話,現在就不會有人想隱匿了。 防疫政策一定要考慮人性,政府再怎麼做,都不可能萬無一失。我們要創造一個讓人願意主動揭露的環境。 以下是陳部長今天說的原文: 「當社會跟隔離者、確診者形成對立的時候,那會形成什麼情形,就很多人不敢被隔離,因為他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不敢被隔離,他就必然要隱匿,若大部分的人都要隱匿,而不據實以告,做這種利人利己的事情,反而被社會這樣的氛圍逼著要害人害己,這樣的氛圍,會對我們的防疫工作,造成很大的傷害。」 「所以要提醒大家,疫情險峻,很多情況是未知的,怎麼要讓大家做利人利己的事情,是需要大家幫忙的。」 「社會的氛圍非常重要,讓大家都願意來配合,這是我們現在社區防疫裡面,最需要的一種行為和心態。」 除了防疫人員的努力以外,其實接觸者以及感染者的心態與實際的行為,是和疾病能否繼續擴散高度相關的。作為一般民眾,我們除了支持防疫人員以外,更要一起打造一個防制傳染的有效環境。 這就是我們期待的那個台灣。不只有頂尖的醫療水準,更有最溫暖、最有支持力的社會環境。(歡迎分享,或直接複製到line傳出去,為防疫盡一份心力 from 美好的朋友)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