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梅納反應,是食物好吃又香的秘訣,卻也同時是使人老化致病的原因。
 
「糖化終產物的累積,會導致身體氧債變多、慢性發炎反應變多,不僅讓人提早老化,也會胰島素阻抗性變多、發炎反應上升、血管更容易硬化,干擾內分泌的功能。所以,糖化終產物的累積是與肌少症、糖尿病、心臟疾病、腎臟病、阿茲海默症等諸多慢性疾病有關的!」
https://www.careonline.com.tw/2019/08/AGEs.html?m=1

現有回應

  • Asdfgh標記此篇為:⭕ 含有正確訊息

    理由

    當體內的蛋白質愈容易變成糖化終產物,或我們從食物攝取、吃進愈多的糖化終產物於體內累積,那體內能好好做事情的蛋白質就愈少。因此糖化終產物的累積,會導致身體氧債變多、慢性發炎反應變多,不僅讓人提早老化,也會胰島素阻抗性變多、發炎反應上升、血管更容易硬化,干擾內分泌的功能。

    出處

    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3000189
    4 年前
    2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0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大家都會問我們: 為什麼顧問從來不排氣炸鍋料理 ?🌻 為什麼會建議我們少用氣炸鍋料理 ? 🌻 不是少油的概念嗎?🌻 首先,要先了解氣炸鍋的原理。 氣炸鍋是靠食材本身的油脂產生 油氣循環,讓食物有著酥脆的口感! 雖然有些食物油脂不夠, 即使需要用油, 仍然比油炸方式少了70~90%的油量! 但是有幾件事情值得注意: ➊ 超過100度就是屬於 高溫烹調, 因此透過氣炸鍋料理將觸及梅納反應, 雖然食物能夠添加色澤和風味, 卻也讓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質、 脂質的分子結構改變,產生糖化 終產物。(氧化分子) 糖化終產物會去傷害血管內壁, 導致身體氧債 & 慢性發炎反應變多, 不僅讓人提早老化,也會胰島素阻抗 性變多、發炎反應上升、血管更容易硬 化,干擾內分泌的功能。 ➋ 油炸、燒烤、氣炸鍋 屬於高溫烹調方式。高溫調理含 蛋白質的食物,容易產生異環胺(HCAs);油脂多 食物會生成多環芳香烴化合物(PAHs);澱粉則會 產生丙烯醯胺(Acrylamide)透過氣炸後的料理仍有產生丙烯醯胺的風險, 以上都是動物實驗證實的可能致癌物。 結論:千萬不要過依賴氣炸鍋料理 ! 11小編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求方便三餐吃麵包 女大生竟患糖尿病 #LINETODAY https://today.line.me/TW/article/%E6%B1%82%E6%96%B9%E4%BE%BF%E4%B8%89%E9%A4%90%E5%90%83%E9%BA%B5%E5%8C%85%E3%80%80%E5%A5%B3%E5%A4%A7%E7%94%9F%E7%AB%9F%E6%82%A3%E7%B3%96%E5%B0%BF%E7%97%85-xOzLOG?utm_source=lineshare&openExternalBrowser=1
    2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糖尿病的飲食問題 1. 一旦被診斷出患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馬上就面臨飲食的重大限制,醫生、營養師、護理師不斷提醒要限制食物種類,還要限制卡路里(熱量),以防飯後血糖上升。這樣的飲食限制真的能改善疾病嗎? 食物必須有足夠的熱量提供身體重要器官,包括:腦、心、血管、肺、肝、腎等,24小時不停工作,心臟及血管壁收縮需要血液提供氧氣,鈣,葡萄糖產生ATP,做為基礎(靜態)及工作(動態)消耗。胰島細胞本身也需要氨基酸、葡萄糖養份來製造及分泌胰島素及昇糖激素。 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原本的心(血管)肺功能差,加上高血糖血液黏稠,需要更大的心血管動能來推動血流,所以至少要正常的飯量才足以應付。目前的治療模式,一味降低能量攝取,必定造成器官營養不良,所以病人會覺得虛弱,飢餓。無力運動,或運動時容易昏倒。低血糖還會反彈成高血糖,使得血糖高低起伏不穩定。 2. 另一方面,病患或家屬會到處打聽,吃什麼可以降血糖,(或是抗癌,減重),不去深入了解糖尿病的根本原因,以及食物的特性,吃了這些食物或許可能短時間改善血糖值,但可以治好糖尿病嗎? 有些能夠降血糖的食物,其作用的方式可能是促進血液循環,而非促進胰島素分泌。而號稱可以促進胰島素分泌的食物,不一定能促進胰島素製造,可能造成浪費性的分泌,經過一段時間,beta 細胞的胰島素枯竭,又變回原來的高血糖值。 **治療糖尿病的根本問題在於吃進去食物的養份,能否優先順利送達腦部及內臟(非胰島素調控),維持器官活性,靠心、肺及血管的動力。多餘的能否順利儲存(胰島素所調控),改善肥胖水腫,才有儲存養份的空間。 3. 事實上,虛胖水腫引起第二型糖尿病的的人,原本錯誤的飲食方式要改正: (a) 油膩,黏稠(奶茶,牛奶,乳化劑,反式脂肪酸),造成微血管淤積阻塞,人造奶油無法分解,阻塞最嚴重。 (b) 高糖 (如含糖飲料),高鹽 (如泡麵),醃漬食品,造成滲透壓,引發水腫,高糖還會消耗胰島素,造成胰島細胞枯竭。 (c) 冰涼飲料,降低血流動力。冰涼加油膩,容易凝結脂肪,阻塞血管。冰涼加牛奶,易渾濁沉澱,並造成結石。 (d) 煙熏,燒烤,油炸食物,產生自由基,傷害腸道及胰島細胞。 (e) 菸酒傷害血管壁,容易卡污阻塞,以及降低血流動力。 第二型糖尿病病患的血管多半淤積阻塞,需要更多能量及肺臟提供氧氣,幫助心血管收縮,推動黏稠血液以及對抗微血管阻塞的阻力。所以限制熱量的錯誤 https://www.facebook.com/DiabeticResearch/posts/1819582774994122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http://formulawave.com/alternative-cancer-treatments/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4551/2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五十歲以後,吃的越清淡,老化就越嚴重! https://m.secretchina.com/news/b5/2017/07/22/829788.html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為什麼麵包不能吃?》 ~黃冠球醫師 [壹]前言 1987到1989年,我在美國Loma Linda University 讀「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為了節省交通時間,我住校,週末才開一個多小時的車回家。回家前我會去校園的超市,買一些即期折價的麵包、披薩,回家享用。 最後一學期 期末考前的週末,我書還沒讀完,頗有壓力,但還是回家團聚,而且帶了麵包,也帶家人去郊外樹林走走。但是孩子們不願意在豔陽下走路,我們不歡而返。晚上洗過澡後,我發現在右耳前面的皮膚,冒出了一塊塊的蕁麻疹,幾天後就融合成半個巴掌大的皮膚炎。 回到台灣,看了皮膚科醫師,沒有效。「醫師啊!先治療你自己吧!」這臉上一大塊丟人現眼的皮膚病,很無奈地,跟了我27年。一直到2016年我讀到《無麩質飲食》這本書,為了健康我停止吃麵食,沒想到兩個星期後,臉上的病灶縮小了,兩個月後多年的頑疾竟然不藥而癒!俟後我偶吃水餃、麵包,它是會復發的,再停吃就消失,現在七年過去了,皮膚完好。 當然我也勸家人不要吃麵食,但我的大女兒 患有思覺失調(舊稱精神分裂症),她不容易控制自己。在聖誕夜的子夜彌撒後,她會提早離席,領了麵包點心盒,就先回家大快朵頤。接下來的兩三天,糟糕了!她疲倦到爬起不來,沒辦法ㄧ如平日的作息,與我共餐,和我去運動場散步。第二年的聖誕夜,戲碼再度重演。 因此,我告誡大女兒,有三樣食物不能吃: 1. 麵食,含有麩質; 2. 甜食,會發胖發炎; 3. 油炸食物,有反式脂肪。 [貳]現代小麥 -已然不同 小麥裡的「麩質」,英文原文是「gluten」,它是小麥的多種蛋白質, 若將麵糰置於水中沖洗,剩下來不溶於水的黏稠膠狀物就是了。中文原稱為「麵筋」。 將gluten翻譯為麩質,容易使人誤以為它來自小麥的麩皮(bran),其實它是位於小麥的胚乳(endosperm)部分。 小麥、大麥、裸麥磨成的麵粉含有較多的麩質(gluten)。 人類在10,000年前,進入農業社會後才開始吃穀類,但是現代的小麥和祖先吃的野生小麥已經截然不同;即使和60年前的小麥也大不相同。 美國的洛克菲勒基金會為了解決世界糧食不足,於1943年在墨西哥成立了「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IMWIC),將小麥雜交、育種,培育出數以千計的新品種。新品種長得矮小,生長快速,產量大增,口感更佳。主其事的美國遺傳學家Dr. Borlaug,因此獲得1970年諾貝爾和平獎。 新品種的小麥雖然養活更多人口,但也養出許多健康問題,因為它們並沒有先做過人體的安全試驗。 現代的小麥經過品種改良後,麩質的含量高出了幾十倍,麩質在胃中分解為多胜肽(polypeptides),進入血液循環後,能穿過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進入大腦,和嗎啡受體結合,讓人有欣快感,會上癮,會想再吃。麩質也容易引起許多過敏症狀如下: [參]今之小麥 危害大矣 小麥的麩質引起的過敏症狀,比較出名的是「乳糜瀉」(Celiac disease),它造成腸道發炎、腹瀉,破壞腸道內壁,使原本緊密相連的細胞與細胞間隙出現滲漏,稱為「腸漏症」(leaky gut)。酒精、抗生素等也會造成腸漏症。 腸漏會讓腸內的細菌毒素—-脂多醣(Lipo-polysaccharide LPS) 進入血液循環,引起全身發炎, 殃及大腦。許多腦神經的疾病,如憂鬱症、漸凍症、巴金森症、阿茲海默症,都發現和LPS 毒素偏高有關。 其實「乳糜瀉」只是冰山的一角,有些麩質過敏的人沒有消化道的症狀,但是會有皮膚和腦神經系統的傷害。 2009年紐西蘭的醫師Dr.Ford指出「神經系統才是麩質破壞的主要目標。」 因為麩質本身就會透過 免疫系統,觸動「發炎反應」,危害全身,而大腦又是最脆弱的地方,所以小自頭痛、癲癇, 大至阿茲海默症、思覺失調、憂鬱症,以及小孩的自閉症(autism)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都和麩質有關。 美國神經科醫師Dr. Perlmutter甚至認為:「其實正常人的大腦,也會受到麩質危害,只是他本人並沒有察覺。」 2013年,美國Mayo醫學中心的團隊甚且證實:「麩質會控制腸道菌叢,引發糖尿病的發生!」 [肆]血糖高 老化快 小麥還有一個本領,它會催人老! 小麥裡的澱粉, 75%是屬於最容易被消化的「A型支鏈澱粉」,它會快速地被吸收,血糖也快速升高,所謂的 升糖指數GI質,全麥土司或白吐司是高過任何其他碳水化合物的。 血糖高 會觸發「糖分子與蛋白質、部分脂肪結合」,所謂「糖化反應」,而形成有害的「糖化終產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 糖化終產物AGEs又會引發身體的「發炎反應」、「自由基增生」,而「破壞血管壁」,導致 動脈硬化。 血管壁受到了破壞,所以糖尿病患者容易併發冠心病和腦中風;血糖偏高,也會導致大腦的認知能力 較快衰退而導致阿茲海默症(失智症的一種)。 AGEs也是皮膚起皺紋,和眼睛的水晶體變混濁(白內障)的原因。 AGEs更是加速老化的禍首,一如英文縮寫字母的含義age。 血糖長期偏高,產生的AGEs就越多,然後衰老的速度就越快。 AGEs的多寡可以參考糖化血色素(HbA1c),它代表紅血球中的血色素(hemoglobin ,一種蛋白質)被葡萄糖 糖化的比例。 HbA1c 的正常值是4~6%; >=6.5%即診斷為 罹患糖尿病。HbA1c 6%相當於血糖值126 mg/dl,也就是過去三個月內你的血糖平均值。 HbA1c數值越高,代表血糖控制不佳,即血色素受到糖化的比例越高;HbA1c越高也代表大腦組織損害的程度越大。《小麥完全真相》一書的作者Dr.Davis 甚至說:「HbA1c <5% 代表正常的老化速度;>5% 代表你老化得比較快,離天國也近一點。」 如果你關心 是否血糖偏高和 老化的速度,體檢的時候,不妨自費檢查,加驗「糖化血色素」,價錢不貴,而且不需空腹,隨時可以檢查。 「糖化終產物」AGEs除了在體內產生以外,也和外來的食物有關。高溫燒烤、煎炸的肉類,AGEs含量最多,所以肉食以清蒸或燉煮為宜。 還記得「高果糖玉米糖漿」(HFCS) 嗎?小心它也會加速糖化作用,加速老化喔! [伍]結語 吃糖不健康,是大家早已知道的事實,只是不知道有那麼嚴重。我在台東聖母醫院門口的豆漿店吃早餐時,喝的豆漿不是全糖,也不是無糖,而是半糖,因為無糖又太不好喝。但是老闆娘告訴我,她的兒子從小喝豆漿不愛加糖,所以頭腦聰穎,現在是天文學的博士。那真是得天獨厚啊! 現在我知道甜食和小麥澱粉會引起「發炎反應」和「糖化反應」,造成全身的慢性疾病 以及老化,下回光顧豆漿店,我會向老闆的兒子看齊,選擇無糖豆漿了! 而小麥的麩質蛋白更是容易透過「免疫反應」,而傷害 腦神經,使大腦退化。 為了多留住青春的容顏;為了還能認得身邊的老伴。 請節制口慾,少喝甜飲、不吃燒烤,也不吃含麩質的麵包。 畢竟我們還有糙米飯、小米粥、烤蕃薯、馬鈴薯、滷蛋、優格⋯可以吃。當然也還有魚蝦、家禽等可以享用。 其實上帝造的萬物都好,並沒有不讓我們享用小麥和麵包。是人類自作聰明,扮演上帝的工作又做得不夠完美,惹出了紕漏。幸虧也有人扮演現代諾亞的角色,在收集、保護古老的小麥品種。待 有朝一日,眾人覺醒,浪子回頭,還是有回頭路可走的。 附記:生機飲食專家李秋涼老師及其夫婿黃藥師 還教導我們: 「為了賣相 、口感、和存放期,麵粉中所含的食品添加物:磷酸塩、漂白劑、防腐劑、品質改良劑、色素等,真的太多了。有些添加物是有致癌的風險!」 Oct. 2023~全文完 - [ ]
    114 人回報1 則回應7 個月前
  • 日本醫學權威:吃得越清淡,老化越嚴重。不想50歲後請看護,就請停止粗茶淡飯…… http://www.soundofhope.org/b5/2017/06/18/n883558.html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50歲之後.別再粗茶淡飯 http://www.soundofhope.org/b5/2017/06/18/n883558.html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111歲周有光 的 八點建議:想要長壽無病無痛,50 歲之後,千萬別再「粗茶淡飯」! 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120467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