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6 人回報4 年前
轉發:
這是一條屏蔽家人的微信
如果你在美國要打mrna疫苗
我想給你一點additional information
我一個禮拜前打了moderna第一針沒有任何反應,自我感覺良好
直到昨天凌晨一點突然發現口腔里舌頭上長滿了黑色血泡(就不放圖了,你們會被嚇到的)
緊接著身上開始有莫名的血斑
我開始意識到可能我得了急性血液病,身體內部開始出血
於是凌晨三點丟下倆娃和老公,一個人開車來了醫院ER急診
抽了30管血,但是第一個結果出來醫生就傻眼了,血小板只有3千。結合症狀,我得了罕見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英文ITP。這個病我希望你們永遠不要知道,但如果你們好奇,這是個免疫系統互毆的疾病,我平時身體健康,一月檢查也抽了血,血小板24萬多,唯一的變動就是打了moderna mrna疫苗。
也就是說,疫苗產生了抗體,抗體攻擊了我的血小板,殺了個片甲不留。如果你在美國,可能知道一開始普及疫苗的時候,有個在florida身強力壯的醫生,接種Pfizer之後,也是急性血小板下降,最後腦中風出血,醫院呆了10幾天之後就離開這個世界了。他到離世之前都是相信疫苗的benefits大過副作用,可當他老婆痛苦的將此事爆出來提醒大眾的時候,FDA和Pfizer到現在都還說應該不是疫苗的作用。
今天我很慶幸(當然也很悲哀)那個醫生他的病情公之於眾引起了重視,現在治療我的醫生才有絕對的緊張感去組建各種專家組,去紅十字會調血小板,謹慎的治療我。如果不是那個醫生的案例公之於眾,在人類第一次大規模應用mrna的時候,醫生任何治療都是抓瞎。他的離去換來了後面幾十例活下去的機會。
你們去google mrna vaccine and ITP就會看到這種case已經超過30個了。這是重症,這個是有極度生命危險的重症。就算是3千萬人接種了,是個比例極小的罕見副作用,這個副作用也應該被瞭解,接種的人才能做出理智的決定。罕見病更應該被報道和瞭解,才能推動醫學的研究和進步,而不是壓制和否認。
此時此刻,我還在等美國紅十字會那救命的血小板,如果輸入了血小板還是沒改善,那我也會追尋那個醫生變成臨床試驗的一員,聽天由命了。
可,我還有很多事情沒做,我還有很多理想沒實現,很多愛沒說出口。
但如果如果萬一髮生了,我能為醫學推進盡了一分力,此生也算是個有理想的人了。

下面是google出來的相關資料鏈接網頁: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mrna vaccine and itp

请问转发的这位得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英文ITP的朋友康复了吗?我公公最近也被发现得了这种病,现在住在斯坦福医院进行治疗。医生团队给我公公试了几种不同的药物。 现在看起来,Nplate(romiPLOStim),类固醇和 Rituximab injection (Rituxan)几种药物更换使用对我公公是有效果的。而 IVIG 应该是没有太大的效果。反而使他的肾功能有一些损伤。 经过了一个星期左右的治疗,从昨天开始我公公的血小板数目已经从最低的3千到4万多。希望他的血小板数目会继续提高到正常值。 以下应该是美国卫生总署(NIH) 国家医药图书馆(NLM)国家生物科技信息中心(NCBI) 联合网页上的一篇文章,供您和有需要的人参考: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014568/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6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mRNA 疫苗的副作用 01、副作用對少數人頗為嚴重 今年夏天,麻省理工學院的盧克·哈奇森(Luke Hutchison)自願參加了默德納的 COVID-19 疫苗臨床試驗。 當他接受了在第二次注射後,他手臂打針的部位立即腫脹到 「鵝蛋」 大小。 他不能確定自己被注射的是疫苗還是安慰劑,但是在幾個小時內,身體健康、只有 43 歲的哈奇森感覺到骨骼和肌肉酸痛,發燒燒到 38.9°C,他感到難以忍受,身體發抖,時冷時熱。他整夜手捧電話,想著是不是要打 911 求助? 哈奇森的症狀在 12 小時後消失。 但他說,沒有人告訴他副作用會如此嚴重,也沒有人幫助他做任何準備。 02、準備好退燒藥 本週,在默德納和輝瑞雙雙發佈了他們的 mRNA 疫苗保護作用高達 95%! 儘管兩個公司都聲稱,他們的疫苗 「沒有嚴重的安全問題」,但像上述哈奇森所經歷的 「嚴重副作用」 還是有可能的。 公眾應該為疫苗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做好心理準備,並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 「嚴重的副作用」 將是少數,更多的人將會面臨其他 「短暫的副作用」 。 默德納疫苗第一次注射的副作用主要為注射部位反應(2.7%),第二次注射的副作用包括 9.7% 的參與者疲勞,8.9% 的肌肉疼痛,5.2% 的關節痛和 4.5% 的頭痛。 而輝瑞疫苗的副作用包括疲勞(3.8%)和頭痛(2%)。 美國如果安計劃在 12 月底之前為美國 3500 萬人接種疫苗的話,按預期會有2% 接種者出現 39°C 至 40°C 的嚴重發燒,那將是 70萬人。 那麼,打疫苗前,請先去藥店買好退燒藥! 03、mRNA疫苗的副作用比傳統疫苗可能會更大 默德納和輝瑞的疫苗都需要兩劑,中間間隔數周。通常在第二劑後副作用會更高,「副作用」 其實也是疫苗產生的免疫反應。 由於以前人類還沒有正式使用過 mRNA 疫苗,對這類疫苗的長期副作用仍需要時間的檢驗。 我們知道,mRNA 疫苗是將一段人工合成的 mRNA 裝在脂質納米顆粒——微小脂肪氣泡中。 疫苗被注射到肌肉組織後,mRNA 會通過脂質膜融合,進入肌肉組織的細胞,指導冠狀病毒刺突蛋白在人體細胞內的產生。 這種人體細胞產生的冠狀病毒刺突蛋白,與天然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是一樣的,被人體的免疫細胞識別後,會產生特異性的抗體,能阻止新冠病毒入侵,或殺死病毒,起到保護作用。 mRNA分子通常是極不穩定的,但裝進脂質納米顆粒後,不僅穩定性提高,而且還具備了進人人體細胞的能力。 與大多數流感疫苗相比,mRNA 疫苗的分子特性決定了它的副作用可能會更大。 04、孰輕孰重 mRNA 疫苗的副作用有可能來自 mRNA 分子本身,更大的可能是來自脂質納米顆粒。 實驗證明,不含 mRNA 的脂質納米顆粒在動物中會引起同樣的副作用。 不含 mRNA 的脂質納米顆粒在被注射動物的肌肉中產生炎症介質,這些介質會引起疼痛,發紅,腫脹,發燒,類似流感的症狀。 另一方面,mRNA 分子本身對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可能會有更高的風險。 例如患有紅斑狼瘡的人,其病源是由針對其自身遺傳密碼的抗體引起的,有必要注意 mRNA 疫苗是否會使自身免疫疾病病情惡化。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疫苗的副作用是短暫的,這種短暫的反應不應阻止人們面對大流行而接種疫苗。 手臂酸痛、發燒和疲勞是不愉快的,但沒有生命危險。而感染了病毒,對某些人來說,是要命的。 孰輕孰重? 05、熬過一個艱難的夜晚 針對疫苗的副作用,一線公共衛生工作者應該有充分的準備。事實上,所有疫苗都有程度不同的副作用。 以 2017 年獲得 FDA 批准的新型帶狀皰疹疫苗為例,在一項針對 50 歲及以上人群的大型關鍵試驗中,17%的疫苗接種者引起了嚴重的反應,包括注射部位疼痛和肌肉疼痛。 但人們知道,與帶狀皰疹所造成的傷害相比,這點付出是值得的。這種疫苗推出後,需求很大。 可以想象,在大量接種疫苗後,社會上將會有各種各樣的關於副作用的故事。 伊恩·海頓(Ian Haydon)在接受了默德納疫苗第二次注射後十二小時後,感到發冷,並出現 「頭痛,肌肉酸痛,疲勞,惡心」,發燒燒到 39.6°C。他不得不去了急診室,在症狀消失 24 小時後,他還發生了嘔吐並暈倒了。 對海頓來說,那是艱難的一天。 但是,如果與被 COVID-19 感染後住進重症監護室相比,這點副作用是微不足道的。 目前 COVID-19 已經在美國造成了 25 萬人死亡,為了避免家庭傳染,政府號召在即將來臨的感恩節也不要搞家庭團聚。 面對疫苗有可能出現的副作用,每個人都應該咬緊牙關,熬過一個艱難的夜晚。 為換取我們的正常生活,這樣的代價是值得的!  參考文獻:Fever, aches from Pfizer, Moderna jabs aren’t dangerous but may be intense for some By Meredith Wadman 《Science》Nov. 18, 2020.
    4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今天有幸聽到馬偕醫院邱南昌教授的演講,其中一些資料相當珍貴,對AZ疫苗的優點提供有力的佐證。 mRNA疫苗受青睞的第一個原因是大家誤以為mRNA疫苗比較有效,因為第三期試驗的保護效力高於AZ疫苗,但背後的因素是每一支疫苗第三期試驗的時間、地點、疫情狀況不相同,所獲得的結果不能直接相比。 能夠比較兩支疫苗唯一的方法是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無差別的使用(就是兩支疫苗捉對廝殺),這樣的硏究目前只有一篇,比較AZ疫苗與輝瑞/BNT疫苗,發表在Nature Medicine,是英國2020/12/1到2021/5/8分析38萬人的真實資料,結果發現兩支疫苗的保護力幾乎一模一樣;更進一步的資料顯示,當只打第一劑時,AZ疫苗減少住院的能力優於輝瑞/BNT疫苗(圖1,94% vs 85%),而防止家人感染(防止病毒擴散)的能力相當(圖2),仔細分析圖1,AZ疫苗施打對象有較多容易產生重症的高年齡層,更顯示AZ疫苗(只打第一劑時)優於輝瑞/BNT疫苗。 mRNA疫苗受青睞的第二個原因是大家誤以為AZ疫苗的副作用比較多(包括發燒、血栓、猝死),而mRNA疫苗比較安全,這一點AZ疫苗完全是受到不白之冤。 必須先釐清疫苗不良事件和疫苗副作用是不一樣的,前者與注射疫苗在時序上相關,但未必有因果關係,後者是與疫苗有因果關係的事件(圖3)。 真正疫苗的副作用絕大多數是非嚴重的一般副作用,包括發燒、疲倦、注射部位腫痛、頭痛等,這些副作用AZ疫苗普遍低於mRNA疫苗,而AZ疫苗第二劑少於第一劑,但mRNA疫苗卻是第二劑比第一劑嚴重(圖4);根據國內施打者使用V-Watch回報的AZ疫苗副作用,這些副作用很少超過兩天(圖5)。 AZ疫苗剛在歐洲開打時,發現三期試驗未偵測到的血栓,許多國家因此暫停施打;但後來了解是極罕見(約十萬分之一)的自體免疫反應,產生血小板PF4抗體,不會造成動脈血栓,所以各國陸續恢復施打AZ疫苗(圖6);國內一開始也將使用避孕藥或賀爾蒙治療列為禁忌症,在了解機轉後刪除了(圖7);mRNA疫苗開打後,同樣發現三期試驗未偵測到的心肌炎(圖8),機轉目前不淸楚,好巧機率也是十萬分之一(極罕見);邱教授打個比方,除非是中樂透,不然應該不會遇到。 造成AZ疫苗緩打潮最大的衝擊是高齡長輩開打AZ疫苗後不斷傳出的猝死事件,圖9是世界各國施打新冠疫苗後的死亡情況,很明顯看到在輝瑞/BNT疫苗及AZ疫苗都有施打的國家中,多數國家輝瑞/BNT疫苗造成的死亡比例大於AZ疫苗,原因當然不是輝瑞/BNT疫苗比較危險,而是疫苗施打策略造成的(輝瑞/BNT疫苗使用於較高風險的族群);但即使校正這個因素後,南韓的經驗在高齡者輝瑞/BNT疫苗的死亡率仍舊稍微超過AZ疫苗;而疫苗施打造成死亡事件特別低的國家(例如義大利),則是因為在疫苗開打前已有大規模疫情,高風險的長者還來不及打疫苗就已經染疫死亡了;台灣的疫苗死亡事件低於世界平均值,亦低於高齡者自然死亡的期待值,在死亡案例的調查及解剖報告中,實際死因多為慢性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無任何一例與疫苗直接相關(圖10);換言之,AZ疫苗是因率先開打,又使用於高風險族群,才會產生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的狀況,可以預期莫德納疫苗一旦在高齡長輩開打,仍舊會出現猝死案例。 #兩支疫苗一樣安全一樣有效 #現在可以打到的疫苗就是最好的選擇 #歡迎分享一起傳遞正確訊息
    3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如果想打疫苗的參考一下 國際四大醫學期刊之一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整理了關於疫苗的Q&A,讀者可以參考後,與自己的醫師根據自身狀況討論,再決定是否要/是否可以施打疫苗。 首先要知道,目前市面上可以施打的疫苗大致上可以分成兩個種類,mRNA疫苗跟腺病毒載體疫苗。 輝瑞/BioNtech與莫德納疫苗屬於mRNA疫苗,注射後,mRNA被注射部位的巨噬細胞吸收,並指示這些細胞製造棘蛋白,棘蛋白就會出現在巨噬細胞表面,誘導身體起免疫反應。 AZ疫苗跟嬌生疫苗則屬於腺病毒載體疫苗,是由實驗室中提取新冠病毒的DNA序列,讓其穩定後由腺病毒攜帶,注射疫苗後,腺病毒無法複製,但其遺傳物質可以進入宿主細胞轉換成mRNA,製造出棘蛋白抗原,引起宿主反應,過程模擬Covid-19的自然感染機制,抗體跟細胞免疫都會被誘發。 Q: 疫苗能持續多久?需要補打嗎? 由於疫苗測試從2020年夏天才開始,疫苗保護力可以持續多久尚沒有明確的資訊。 以莫德納疫苗的第一期試驗為例,試驗結果表明抗體大約能持續四個月左右,滴度會隨時間過去輕微下降。(注射時間愈長,免疫效果愈弱) 由於尚未確定疫苗可持續的時間,目前不建議增加劑量或補打。不過各大藥廠的確正在研發加強劑量的疫苗,以及針對變種病毒進行防護的疫苗。 Q: 接種了疫苗,就不會把病毒傳給別人了嗎? 新興證據表明,已接種疫苗者「較不容易」把病毒傳染給別人。 在以色列進行的大型研究中發現,已接種者無症狀感染病毒的機率比未接種者減少了90%。此外,在接種疫苗後仍被感染的人群中,病毒量似乎也比未接種者來得低。嬌生疫苗的研究發現接種後第29天,接種疫苗組出現18例無症狀感染,而安慰劑組則是50例,也就是疫苗組少了66%。 可以合理假設,無症狀感染數少,病毒傳播的機率就會降低 (無症狀者會到處跑,所以傳播機率高)。這讓人看到疫苗抵禦病毒感染跟減少傳播的希望,而疫苗政策背後的動機,也多是為了控制傳染數。 即使疫苗降低了病毒傳播的可能性,我們不能說「打了疫苗就不會傳給別人」,因為保護效果永遠不會達到100%。 因此,在新病例減少,而且大部分人都接種疫苗以前,政府單位有責任繼續向大眾強調,接種了疫苗不代表其他的防護措施就不需要了,在公共室內空間仍應繼續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不去人多的地方仍是重要且必須遵循的政策。 Q: 疫苗真的安全嗎?過了幾年會不會有後遺症啊? 無奈的是,由於疫苗發展進行時間很短,目前只有幾個月的時間研究後續,而不是好幾年。 輝瑞跟莫德納的疫苗試驗都是從2020年夏天開始,嬌生則是2020年9月才開始。不過以過往其他病毒的疫苗為例,嚴重的不良反應通常會在幾天或幾週內就發生。 幸運地是,根據長期研究的結果,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疾病的疫苗長期副作用非常少見,當然新冠疫苗的長期副作用要等到數年後才能確定。接種疫苗後病人的資訊都會被蒐集並集中分析。 Q: 針對不同族群,是否有建議施打的疫苗品牌? 目前輝瑞疫苗可以讓16歲以上人群施打,而AZ、莫德納和嬌生則是18歲以上人群才能施打。 一開始疫苗很少的時候,醫界呼籲所有成人都可以施打各牌疫苗,不過現在已經開始有比較明確的建議,尤其是AZ和嬌生疫苗施打者,都有部分被誘發血栓性血小板減少症(TTS)的症狀,尤其年輕女性出現此狀況的機率特別高,因此臨床醫師建議50歲以下的女性最好使用輝瑞或莫德納等mRNA疫苗。 而對於施打mRNA疫苗者,一旦施打了第一劑,就應該按照醫生給予的第二劑預約時間施打「相同品牌」的第二劑疫苗。現在完全沒有關於第一劑和第二劑使用不同廠牌疫苗的安全報告。 不過CDC表示若真的無法獲得第一劑使用的廠牌時,只要與第一劑施打時間間隔28天以上,就可以使用不同廠牌的mRNA疫苗。雖然仍應該「盡可能」不要使用不同廠牌的疫苗,但如果同是mRNA疫苗「理論上」是可行的。而對第一劑mRNA疫苗有嚴重過敏反應者,CDC建議在醫生監控下給予嬌生疫苗進行第二劑施打。 Q: 打疫苗有禁忌嗎? 目前施打Covid-19疫苗唯一的禁忌,是已經知道自己對疫苗成分有超敏反應的人不能打。CDC明確指出禁打疫苗的族群如下: 先前施打Covid-19疫苗或曾服用任何疫苗成分後,出現嚴重過敏反應者 先前施打Covid-19疫苗時,出現立即性的過敏反應(不管嚴重程度),或對任何疫苗成分有過敏史者 對任何其他疫苗/注射療法曾有過過敏史者,則不在禁打疫苗之列,但有過敏史者應該由醫療人員在施打Covid-19疫苗後密切觀察至少30分鐘。如果有人在施打第一劑mRNA疫苗後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則不應該再施打第二劑mRNA疫苗。不過,建議四週後可以在嚴密監控下施打嬌生疫苗。 而如果在施打第一劑mRNA疫苗後,出現嚴重疼痛,或其他非過敏性症狀,則必須自己決定是否要施打第二劑。醫生不會禁止,但第二劑的副作用可能會更嚴重。(不過要注意,曾經感染Covid-19的人通常會回報第一劑的副作用比第二劑更嚴重,這很可能是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已經準備好要對付Covid-19疫苗)。 如果擔心第二劑疫苗的副作用很嚴重,一種解決方法是在施打完第二劑,疼痛開始發作時就馬上服用布洛芬 (ibuprofen) 或醋氨酚 (acetaminophen) 等止痛藥。不過不建議在施打疫苗前就進行投藥,因為理論上它們會減弱疫苗引發的抗體反應,讓產生抗體的效果變差。 用於治療Covid-19的單克隆抗體 (monoclonal antibodies) 或恢復期血漿 (convalescent plasma) 可能會降低疫苗的效用。任何曾經接受這些療法的人必須至少等90天以上再進行疫苗施打,考慮到這段時間這些療法會進入半衰期,而已得過Covid-19的人三個月內再度被感染的機率也極低。這一建議已被加到CDC指南的臨床考量中。 Q: 孕婦或哺乳婦女可以施打疫苗嗎? 孕婦和哺乳者出於安全考量都沒有被包含在Covid-19疫苗試驗中,因此沒有相關的安全數據。然而CDC建議醫療系統可以提供孕婦和哺乳者施打疫苗的機會,而這兩個群體可以自己決定是否要施打。美國婦產科醫學會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 和母嬰醫學會 (Society for Maternal-Fetal Medicine) 都同意這個觀點,而這兩個學會都是婦產科界的權威。目前輝瑞針對孕婦研發的疫苗已經在試驗階段。 而嬌生在疫苗試驗階段同樣排除了孕婦、哺乳婦女,以及近期有懷孕計畫的婦女。在研究過程中,有8名婦女懷孕,疫苗組跟安慰劑組各4名,兩組都有出現少數妊娠不良反應,但是樣本實在太少,很難說是由於疫苗或研究引起的。 不過由於年輕婦女較可能出現血栓反應,而且懷孕期間發生血栓的機率本來就很高,歐美醫界目前偏向給予懷孕跟哺乳婦女mRNA疫苗,而非AZ或嬌生疫苗。 理論上,mRNA疫苗不會對懷孕婦女、發展中的胎兒或者哺乳中的嬰兒造成傷害。 懷孕的大鼠在接受莫德納疫苗後,也沒有出現與胎兒或胚胎發育有關的隱憂。而懷孕期間接種疫苗的一項潛在好處,是抗體可以經由胎盤傳給胎兒,這也是建議孕婦可以接種百日咳疫苗的主因,最新的病例也表明Covid-19抗體確實可以透過胎盤傳給肚子裡的胎兒,理論上也能保護新生兒免於被感染。 孕婦必須知道懷孕期間感染Covid-19或流感,重症的機率特別高。孕婦可以根據這項事實,自己感染Covid-19的機率(例如工作性質),以及目前已知的疫苗風險(雖然資料很少)自己判斷是否想要接種。不過,接種疫苗仍應是孕婦的選項之一,畢竟過去也未曾限制孕婦施打流感疫苗,孕婦應該跟婦產科醫師充分討論所有有關問題與疑慮再下決定。 Q: 如果我已經出現相關症狀,或病得很重,還可以接種疫苗嗎? 如果你已經出現Covid-19相關症狀,或病得很重,則不能接種疫苗,需要推遲到康復以後再進行接種。不管懷疑是Covid-19感染,或者跟Covid-19無關,只要有疾病症狀,都最好先不要接種。不過,患有慢性病且症狀穩定的人則可以接種。例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長期呼吸困難或發炎性腸道疾病 (IBD),以及有腸胃道症狀的人,是可以施打Covid-19疫苗的。當然,在施打疫苗之前必須跟醫師進一步討論可能的疑慮。 Q: 我很害怕疫苗的副作用,怎麼辦? 止痛藥跟退燒藥,例如布洛芬跟醋氨酚可以有效控制疫苗接種後的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疼痛、肌肉痛跟發燒等。 但是這些藥物建議在注射結束後出現症狀時再使用,不要在注射前「預防性投藥」,以免使抗體效果下降。由於仍有少數的過敏風險,疫苗施打的場所必須嚴格注意並有辦法評估及治療可能造成生命威脅的過敏反應。 Q: 我曾經跟確診人士近距離接觸,趕快打疫苗可以避免感染嗎? 很遺憾,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與確診個案接觸的人,緊急接種疫苗可以預防感染。由於Covid-19的平均潛伏期為5天,疫苗反應速度不太可能快到可以產生抗體。因此,曾經接觸過確診個案的人,應該好好完成14天的隔離,再施打疫苗。 Q: 我已經得過Covid-19又康復了,還需要打疫苗嗎? 是的,你還是應該接種疫苗。臨床試驗中有一部分人已經有Covid-19的抗體,而疫苗試驗在這群人當中是安全有效的。 由於得到Covid-19再康復後,90天內再次被感染的機率非常低,有些Covid-19康復者可能希望推遲施打疫苗的時間,不過就算你希望可以早點打,這也不是禁止的。不過曾經接受單克隆抗體或恢復期血漿治療的患者則一定要等90天以上才能施打疫苗,因為這些治療方式可能會讓疫苗失效。 須注意的是,曾經得過Covid-19的康復者,在施打第一劑疫苗時,可能伴隨更明顯的全身性副作用,因為身體的免疫系統對此病毒並不陌生。這也表明曾經得過Covid-19的患者自身的免疫抗體是「主要的」,而疫苗則是「增強用」,因此有些學者認為曾得過Covid-19的康復者不需注射第二劑疫苗,但並非所有免疫學家都認同。目前,CDC仍然建議兩劑疫苗都要施打。 對於要不要打疫苗這件事,只能說避免大規模傳染需要一定人口接種,但由於疫苗上市後後續研究時間還不長,每個人應該根據本身的風險與身體因素,與醫師充分討論後再決定是否施打。 奧 (參考資料: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CDC)
    34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日本統計打實驗針短中長期症狀 短期:心肌炎、血栓、格林巴利症候群 中期:免疫低下、ADE、自體免疫疾病 長期:不孕、癌症、庫賈氏病 感謝 @Kiki 整理提供 (以下是順著表格的翻譯內容) #疫苗後遺症 #疫苗副作用 #癌症 #免疫力 #ADE #愛滋 #操作 #愛滋病 #疫情真相 截至2022年1月底為止的統計 在日本 ,因為接種過疫苗後而死亡的人是1444人 嚴重不良反應是6370人 ⚠️給已經接種2劑的人: 請不要再接種第3劑,也請盡可能地努力解毒,全世界的專家正在研究疫苗的解毒方法 請在Twitter或是DuckDuckGo之類的地方搜尋《疫苗解毒》。 因此而受到危害的雖然會在接種後的數天內發生, 但是就算安全的撐過去了 可能也不能夠安心。接種之後隨著時間的經過而出現的危險症狀如下: ●短期0-30天 ◎心肌炎 厚生勞動省新增了心肌炎和心包膜炎為接種後的嚴重副作用。根據丹麥的隊列研究 和未接種疫苗的人相比,接種2次後,導致心肌炎 心包膜炎的風險會大幅提高,接種莫德納則會更加嚴重, 風險更高。 心肌細胞受到一次傷害便無法再生 即使回復後多數仍會造成損傷,發病後的5年內存活率大約是50% QR Code:the BMU論文 SARS-CoV-2疫苗接種和心肌炎以及心肌心包膜炎:根據團隊的隊列研究。 ◎血栓 肺栓塞 腦中風 心肌梗塞 視網膜血管阻塞(失明)之類都是血栓把血管堵住而引起的,疫苗的棘蛋白會誘發難溶性纖維蛋白(有血液凝固作用的纖維蛋白質) 血管內的棘蛋白會和血管內皮細胞的ACE2結合 淋巴球會對血管內皮細胞產生變質破壞 血小板會在受傷的地方集結凝固 就會產生血栓。 QR Code:根據美國CDC研究人員的論文 在美國疫苗接種後隨著血小板的減少產生腦靜脈竇血栓的病例報告 ◎格林-巴利症候群 因為免疫系統的異常而讓末梢神經損傷 而引起肌力下降、麻痺、疼痛的自體免疫性神經症 歐洲藥品管理局已經新增了這個症狀作為AZ、嬌生疫苗的嚴重副作用 在美國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裡面 格林-巴利症候群有825件案例,BNT佔了41%、莫德納佔了29% 嬌生佔了28%。 在日本國內也通報了91件案例是因為接種後而產生了格林-巴利症候群。 QR Code:The Lancet Neurology 對於COVID-19疫苗接種後的 格林-巴利症候群 ●中期1-12個月 ◎免疫力下降、免疫不全 英國政府承認了完全接種的人會讓他們的先天免疫系統受到傷害。 歐洲醫藥品管理局承認了接種追加劑會引起 疫苗獲得性免疫不全症候群(VAIDS) 接種疫苗後屢次發生的帶狀皰疹、單純皰疹病毒活性化等等…也是因為免疫力下降而引起。 1/22目前在英國 接種防止住院、死亡在老年人身上是呈現反效果,預防感染在18歲以上的人身上也是呈現反效果。 QR Code:透過英國政府官方文件的比較,已經委婉的表示<疫苗完全接種者>會產生愛滋的症狀。 ◎ADE 所謂的抗體依賴增強作用(ADE)指的是因為受到病毒感染或是接種疫苗而獲得的抗體 反而卻促進了感染或發生症狀的現象。 mRNA疫苗的開發者 羅伯特.馬龍博士警告了所有接種者會發生這樣的現象。 根據丹麥和加拿大的研究論文指出接種第二劑經過3個月之後 疫苗的效果有76.5%會變為負數。 QR Code:疫苗和抗體依賴增強作用(ADE) 荒川央(ARAKAWA HIROSHI) ◎自體免疫性疾病 這是免疫機能攻擊自己身體的疾病。像是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類風濕性關節炎、第1型糖尿病、全身性紅斑狼瘡、橋本氏甲狀腺炎、血管炎等等。這是因為病毒的棘蛋白和正常的自身蛋白組合而將疫苗的mRNA融入細胞卻被免疫系統發現了所導致的。 正常的細胞被當作新的目標、免疫系統會把這些細胞當作是外部進入的物質而攻擊,這樣的現象被認為是有可能發生的。 QR Code:為什麼接種疫苗和自體免疫性疾病是有關聯的呢 荒川央 (ARAKAWA HIROSHI) ●長期1-10年 ◎不孕 根據Pfizer的資料,包覆著疫苗裡面mRNA的脂質奈米粒子會在卵巢高濃度的累積。 也就是說,裡面會產生大量的棘蛋白, 因為棘蛋白本身有很強的毒性,所以有可能會引起卵巢的發炎和損傷。 在全球已經有通報了很多接種疫苗後的不正常出血和月經異常。 QR Code:新冠病毒疫苗會對生理痛和月經週期產生影響? 在英國通報了3萬人-Newsweek ◎癌症 健康的人每天也會發現5000個癌細胞,淋巴球和其他的免疫細胞雖然會攻擊並消滅那些癌細胞,但是全球有很多的研究和論文顯示在接種疫苗後隨著淋巴球的減少伴隨而來的是暫時性的免疫不全。 還有,為了防止重症化也會因為T細胞而讓 免疫反應被抑制,本來應該可以清除的癌細胞就會迅速的增加。 QR Code:mRNA接種疫苗加強劑後,血管免疫母細胞性T細胞淋巴瘤的急速惡化:病例報告 ◎普粒子疾病、庫賈氏病 腦部會像海綿一樣有小洞,失智、臥床不起直到死亡為止。狂牛症也是。 2020年3月有研究指出棘蛋白裡有類普粒子胺基酸的結構。 在2021年1月更被發現棘蛋白會突破腦幹侵入海馬迴。 MIT(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警告棘蛋白會像普粒子一樣產生症狀,特別是在年輕世代的發生率會增加。 QR Code:對於COVID-19 mRNA疫苗的一些想得到的無意間所造成的結果的評論 新冠病毒可透過很簡易的方式防止重症化 現在有很多的研究顯示維他命D的等級和新冠病毒的重症度以及死亡率之間有高度的關聯性。還有,國際分子矯正醫學會也發表了對於新冠病毒的感染和重症化的預防方式 推薦了維他命C、維他命D、鋅、硒、鎂。 延伸閱讀: 日本衛福部已經確認打疫苗更容易感染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麻省理工學院研究科學家斯蒂芬妮·塞內夫 (Stephanie Seneff) 警告說,接種疫苗的人將迎來一個“大驚喜”。 Seneff 最近談到了目前在美國可用的 mRNA 疫苗,例如 Pfizer-BioNTech 和 Moderna。Seneff 是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能實驗室的高級研究科學家,也是《有毒遺產,除草劑草甘膦如何破壞我們的健康和環境》一書的作者。她還與 Greg Nigh 博士共同撰寫了一篇研究論文,題為“比疾病更糟?回顧針對 COVID-19 的 mRNA 疫苗的一些可能的意外後果”。 世界經濟論壇 報導稱,使用 mRNA 的 COVID 疫苗,如輝瑞-BioNTech 和 Moderna 疫苗,使用冠狀病毒的刺突蛋白“[教導]我們的細胞成為自主疫苗生產工廠” 。它訓練身體識別病毒。 Seneff 在與RAIR 基金會 (通過WND)的對話中爭辯說,在與 Nigh 博士合作時,他們在印度發現了一項關於“如果將培養的人類細胞暴露於刺突蛋白的 RNA,它們將如何製造刺突蛋白的研究” ,他們將其運送到外泌體中。然後,如果您在另一項體外研究中將大腦中的免疫細胞暴露於這些外泌體,它們就會變得神經退化。” Seneff 假設,當這些攜帶刺突蛋白的外泌體進入大腦時,大腦中稱為小膠質細胞的免疫細胞會消耗刺突蛋白,並“導致腦部炎症、腦損傷、神經退行性疾​​病”。她說:“基本上,它們對大腦的傷害非常嚴重。我覺得 [COVID 疫苗] 正在對大腦造成直接打擊。” Seneff 還警告說,COVID 疫苗中的刺突蛋白旨在附著在 ACE-2 受體上,從而抑制這些受體。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解釋說,ACE-2 受體的抑制“[導致]我們看到的許多其他症狀,心臟問題和血液問題,血栓形成,血小板減少。所有這些事情都是為了應對這次關閉而發生的ACE-2 受體。” 據 WND 稱,塞內夫“預計會有長期損害,不會立即與 [COVID 疫苗] 聯繫起來。” 她認為,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神經退行性疾​​病將“在 10 到 15 年之後才會在選擇接種疫苗的人的身體中顯現出來”。 “我們將在未來遇到一個大驚喜,”她說。 那麼這些可能由 COVID 疫苗引起的自身免疫和神經退行性疾​​病到底是什麼?Seneff 說,他認為接種疫苗會導致“克雅氏病(CJD),一種與瘋牛病相當的朊病毒病(或蛋白質錯誤折疊病)”以及阿爾茨海默病的增加,“人們在越來越年輕的時候就會患上這種病” 她認為,“魯莽和隨意地實施疫苗推廣”將導致這些和更多疾病的大爆發。 不過,就目前而言,這些疫苗已知的副作用是心臟炎症,The Blaze 上週報導稱,接種疫苗的美國軍人比最初報導的要多。一項對接種 mRNA 疫苗的美國軍人進行分析的研究得出結論:“雖然觀察到的心肌炎病例數很少,但在接種第二劑疫苗後,男性軍人中的心肌炎病例數高於預期。” 據報導,COVID 疫苗也與死亡 和其他傷害有關。事實上,由不同疫苗引起或與之相關的死亡和受傷人數證明它們與 COVID 本身一樣致命。
    2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對於兒童COVID 疫苗的想法,在與一位腫瘤免疫專家討論之後、我稍微做了改變。結論很單純:「不只是莫德納疫苗、而是包括BNT在內所有的 mRNA 疫苗,我目前都不考慮讓孩子施打。」如果你不只是個滿足簡單結論、還有興趣理解過程的朋友,我將討論的內容、整理在下面。 — 首先,mRNA 疫苗、是一種全新的疫苗開發技術,首次做成產品投入實戰,就是 COVID。他的原理是送一段人造「信使RNA」進入免疫細胞、讓免疫細胞製造抗原出來。打個比方,就像是你把菜單、餃子皮豬肉餡丟給麥當勞,叫他蒸小籠包出來。 這形同一種針對免疫細胞的「細胞治療」了,用人工的方式、改變了天然細胞的能力。這有沒有風險呢? 理論上沒有,因為,人類細胞沒有反轉錄酶,所以mRNA 理論上不會改變細胞的DNA 結構。意思就好比,麥當勞小籠包蒸著蒸著,不會哪天整個突變成鼎泰豐一樣。 那這樣大概就可以放心了吧?大致上是可以的,尤其成人的免疫系統已經發展穩定,理論上影響應該不大,只不過、一切就只是「理論上」而已。但孩子就不同了,幼兒的免疫系統正在發展狀態,而且,mRNA 不只會進入改變 T 細胞,也會進入長期記憶型B細胞,兒童不成熟的骨髓幹細胞也很旺盛,這些人造mRNA會不會進入幹細胞?會不會改變兒童的免疫系統呢? mRNA 疫苗對COVID的保護力,從證據上來看,大概是跟劑量有關。劑量打的越多、送進去的 mRNA越多,當然反應越大、保護力越強。打得少、當然副作用少、保護力就弱了。當你糾結於廠牌、在這些數字上打轉的時候,是否曾經停下來想過:等等,我們該把 mRNA 疫苗打在孩子身上嗎? 決策總要考量風險利弊。不打疫苗的風險是什麼?最嚴重就是一死。日本 84萬兒童染疫,死亡的有四人。死亡率約為萬分之0.046,那就是百萬分之四點多的意思。換句話說,100萬個感染的小孩、有99萬9996人存活。他們兒童的接種率是 2.6%。這個我是「知道的」。 那打 mRNA 的風險呢?除了嚴重副作用萬分之一外,還有其他風險嗎?答案是:「我不知道。」
    3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今天,6月27日,全德国一半的人口至少已接种了一剂新冠疫苗。 相比其他疫苗——新冠疫苗阿斯利康(3月15日改名为 Vaxzevria)的副作用最多。 6月11日,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再次宣布: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是该疫苗的新副作用。 EMA的最新宣布,令阿斯利康陷入更深困境。到今年6月欧盟与阿斯利康购买合约结束。据悉,欧盟将不再购买阿斯利康疫苗。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会导致液体从毛细血管渗漏,引起低血压,主要出现在接种疫苗4天内的女性身上。 EMA于4月开始调查这些病例,委员会审查了六起毛细血管渗漏综合症病例:患者多为女性,她们接种了阿斯利康疫苗;其中一名死亡,另三人有毛细血管渗漏综合症病史。 EMA现在明确要求,有毛细血管渗漏综合症过往病史的群体不接种阿斯利康疫苗。此外,要求将毛细血管渗漏综合症应作为疫苗副作用写入产品说明中。同时,医生在接种疫苗前必须询问是否有毛细血管渗漏综合症的病史。 mRNA新冠疫苗更被世人信任 瑞典-英国制药公司的新冠疫苗是一种载体疫苗,于2011年9月29日发布。2021年1月1日被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推荐上市,随后欧盟委员会批准了该疫苗的上市许可。《默婶发狠话:德国停摆到复活节!?火葬场超负载 捷克停烧德国尸体》(点击阅读)。 在德国,截至 2021 年 5 月 31 日,已接种了约900万剂阿斯利康疫苗。 据位于黑森州Langen市的负责审批疫苗和生物医学药物的联邦机构保罗·埃利希研究所(Paul-Ehrlich-Institute / PEI )的数据,共有70 名女性和 36 名男性发生了罕见的脑静脉血栓形成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TTS)。相关阅读《阿斯利康疫苗的“去他X的”:德国42个血栓案例,年轻女性高危人群》(点击阅读) 据 PEI 称,接种阿斯利康疫苗后报告的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例(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比统计上预期的要多,已报告了 24 例神经疾病。 吉兰-巴雷综合征病的临床表现为急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 根据EMA的数据,英国500万阿斯利康疫苗接种者中,还发现了41例接种阿斯利康疫苗后出现的严重过敏反应病例。 美国强生(Janssen)的单剂疫苗的副作用 自今年 5 月 10 日起,强生疫苗的接种群体被限定于 60 岁及以上的人群,类似于阿斯利康疫苗。当然,在医生建议下,年轻人也可以接种强生疫苗。
    1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1)前輝瑞公司首席科學家邁克爾 · 耶頓博士說,這是大屠殺,有疫苗護照和額外的加強疫苗接種... 2)與此同時,輝瑞證實了與華盛頓的協議,即根據“其他交易管理局”(Other Transaction Authority)的規定,...輝瑞擁有殺人的合法權力。... 3)頂級專家 Sucharit Bhakdi 博士解釋: a.光是接種疫苗就會引起非常嚴重的副作用。試驗對像是年輕健康的人,其中一半人發燒、發冷、肌肉酸痛、四肢酸痛、頭痛,他們感到不舒服。如果給有先前病史的老年人接種這種疫苗,不要想像他們會發生什麼。沒有一個測試對像有準存在的條件。 b.這種疫苗有幾種成分,包裹它的物質(mRNA)能引起非常嚴重的過敏反應。 c.奇怪的是,這種疫苗會對隨後自然發生的感染產生不良的過度反應。不僅僅是這種病毒,還有其他病毒,比如流感病毒。它會引起爆炸性的免疫過度反應。...接種疫苗的動物幾乎死亡。 d.這種風險是自體免疫性疾病的,並且其分支實際上是可以導致死亡的栓塞性干擾... 詳見: https://blog.xuite.net/tonycjones/twblog/590401822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美國[洛杉磯時報]新聞報導: 對輝瑞和莫德拉疫苗第三期臨床實驗結果的概略比較⋯⋯ 1. 有效性 ✅輝瑞: 56歲以上(93.7%) 16~55歲 (95.6%) ✅莫德拉 65歲以上(100%) 18~64歲(93.4%) 2. 重症病患的有效性 ✅輝瑞(66.4%) ✅莫德拉(100%) 3. 有效性「性别差異」 ✅辉瑞(男95.3%,女93.9%) ✅莫德拉(男95.5%,女93.5%) 4.「患有其他疾病」病患有效性 ✅輝瑞(95.3%) ✅莫德拉(95.9%) 5. 有效性「族群差異」 ✅輝瑞: 黑人(100%) 拉丁裔(94.5%) 白人(94.7%) 亞裔(74.4%) ✅莫德拉: 黑人(100%) 拉丁裔(100%) 白人(100%) 亞裔(100%) 混血(100%) 6. 接種兩劑疫苗後呈現不同程度非致命性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的疼痛,勞累、頭痛、肌肉酸痛、發冷、関節痛. 兩種疫苗都有,且以莫德拉疫苗發生的比例較高。 報導中最有趣的是亞裔對二種疫苗反應的不同,这是注射疫苗人的分享,她是流行病學專家,建議我們要去打疫苗的一些注意事項: 打疫苗以前,先喝一大杯水,打完疫苗以後再喝一大杯水。 聽說 over hydration 可以減輕副作用!若有輕微發燒(在華氏溫度100 度以下),不要緊張可以吃一顆退燒藥。 若出現高燒,或者是副作用持續超過兩天,打電話告訴醫生! 你們可以分享給朋友這是第一手專家的建議! 我身邊一些朋友、同事有打第二針後,他們大多情況是感到很累、很愛睏,想睡覺。不一定會發燒(低燒,也看體質),得經過休息,多喝水,一天之後會緩解。TC
    50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加卅洛杉磯時報]一則新聞,對輝瑞和莫德拉疫苗第三期臨床實驗結果的概略比較⋯⋯ 1有效性 輝瑞: 56歲以上(93.7%) 16~55歲 (95.6%) 莫德拉 65歲以上(100%) 18~64歲(93.4%) 2. 重症病患的有效性 輝瑞(66.4%) 莫德拉(100%) 3.有效性「性别差異」 辉瑞(男95.3%,女93.9%) 莫德拉(男95.5%,女93.5%) 4.「患有其他疾病」病患有效性 輝瑞(95.3%) 莫德拉(95.9%) 5.有效性「族群差異」 輝瑞: 黑人(100%) 拉丁裔(94.5%) 白人(94.7%) 亞裔(74.4%) 莫德拉: 黑人(100%) 拉丁裔(100%) 白人(100%) 亞裔(100%) 混血(100%) 5. 接種兩劑疫苗後呈現不同程度非致命性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的疼痛,勞累、頭痛、肌肉酸痛、發冷、関節痛. 兩種疫苗都有,且以莫德拉疫苗發生的比例較高. 報導中最有趣的是亞裔對二種疫苗反應的不同, 这是注射疫苗人的分享,她是流行病學專家,建議我們要去打疫苗的一些注意事項: 打疫苗以前,先喝一大杯水,打完疫苗以後再喝一大杯水。 聽說over hydration 可以減輕副作用!若有輕微發燒(100 度以下),不要緊張可以吃一個退燒藥。 若出現高燒,或者是副作用持續超過兩天,打電話告訴醫生! 你們可以分享給朋友這是第一手專家的建議!! 我身邊一些朋友,同事有打第二針後他們大多情況是累,睏,不一定會發燒(低燒,也看體質),得經過休息,多喝水,一天之後會緩解。
    6 人回報4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