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老人卡沒有去搭車.每個月48O元可以去.小7全聯萊爾富消費。

現有回應

  • murmur標記此篇為:❌ 含有不實訊息

    理由

    新北市、台北市提供的敬老悠遊卡「480點」點數,每月沒用完會自動歸零,並不能使用於商店購物。

    出處

    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3856
    2 年前
    2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今天搭愛心計程車,司機告訴我,明年1月1日起,花蓮縣65歲以上的老人,每個月都補助1000點(元),可以搭愛心計程車(每次扣跳錶金額的7成點數,自付3成)。12月就可以去戶政事務所辦愛心乘車卡(悠游卡
    8 人回報2 則回應9 個月前
  • 太好笑了! 認識荷蘭! (要看完喔~)好笑在最後的PS 荷蘭人口是台灣的3/4, 土地面積是台灣的5/4, 國民所得大約是台灣兩倍。 1/3的家庭沒有小孩 1/3的家庭是單親家庭 2/9的家庭有兩個小孩 50%的婦女在家中生小孩 產假有16周 結婚與同居的權利義務相同 65歲以上老人 每個月政府發兩萬兩千一百元(台幣) 到餐廳用餐很悠閒, 一桌一個晚上通常只做一個桌次的生意,不趕時間(當然也不趕客人) 用餐堅守"各付各的(go dutch)"的原則 送禮一定附發票,不是要讓你知道花多少錢,是讓你不滿意可以去更換,或方便維修 在荷蘭買房子貸款可以貸120%, 因為裝璜也要花錢 發生車禍,通常雙方車主下來握個手就走了,因為吵架不能解決問題,保險公司會處理 荷蘭女王的公務車是福特,私家車是富豪,不浪費公帑 荷蘭主流媒體有不成文規定,不報醜聞... 地方報不用錢 大學畢業的人都可以得到一份免費週報(intermediair), 每年填一次問卷就可以一直看, 這份報紙份量跟雜誌差不多,內容精彩,水準很高,是靠廣告收入維持的 工作者不論年資都有23天的年假, 六月份會發度假費一個月,因為怕員工沒錢度假會影響工作情緒 很喜歡旅遊,平均每天有三百萬人出遊(2001年時全國才1600萬人) 無法承受工作壓力也算公傷,許多人(將近一百萬)因此在家休養 荷蘭人相當幽默,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在學校就要輪流講笑話 荷蘭人基本上不加班,該度假就度假, 商店早上10點開門,下午六點關門, 只在八個小時工作時間內工作,經濟力還是排在世界的前端 荷蘭人不相信權威,彼此以平輩相處, 老闆也是直呼其名 荷蘭人少有貪污,因為沒有人送賄 荷蘭人會四種語言很普遍 九成的荷蘭人覺得自己很幸福, 八成六覺得自己很健康(這才是政府的目標嘛!) PS:他媽的! 鄭成功幹嘛要趕走荷蘭人啊!
    3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
  • 老實說,在我看來,所謂的月光族或窮人,之所以會陷入貧性循環的關鍵,並不是不懂理財之道,而是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我有一位三十幾歲的女性朋友,是標準的月光族,還好住在父母家,否則早就只能睡在車站角落的紙箱裡。 她本身還是個白日夢重症患者。她常說,希望自己能像電影《小時代》裡的有錢人一樣,天天睡到中午自然醒,每周去吃2次五星飯店下午茶,做1次高檔spa,有空再去騎車跑步游泳,周末和姐妹淘去跑趴,認識高富帥的真命天子,嫁入豪門。晚上在有中島的廚房做地中海料理給老公吃,吃完手牽手去聽音樂劇。 那天,她說了一堆夢話,發現我正在低頭滑手機根本沒鳥她,她就嘆了一口氣說要請我喝星巴克。 這時,我吃驚地抬頭盯著她,她才說,自己儲值卡內太多錢,不用完也拿不出來,不如請我喝咖啡,要我教她如何脫離月光族。因為她已經三十好幾了,再這樣下去,等父母的退休金用完,她就只能活生生上演「老時代」,和父母一起被送到社會局去安置。 後來,我們去星巴克點了咖啡和點心,我才發現她的儲值卡裡還有六百多元,想也知道,一定是店員大聲提醒「餘額不足」,加上後面一堆排隊陌生人看好戲,她才自卑又衝動地,把原來要拿去交手機費的千元大鈔,鎖進了儲值卡中。 她點頭說,完全正確。 唉,難怪她每到月底就向父母借錢,明明月薪只有3萬多,卻老是要過月入30萬的貴婦生活。 我叫她把皮包裡所有的儲值卡都倒出來,她叮咚嘩拉地全倒出來,我當場看到傻眼,原來,她不僅有星巴克卡,還有美甲VIP卡,DVD租片卡,SPA館儲值卡和腳底按摩券,最恐怖的是,她竟然還有健身中心會員卡? 我深吸一口氣問她,她一個月才領幾張千元鈔,怎麼敢買健身中心會員卡? 她說,因為姐妹們都有,而且在那裡跑步,才會遇到帥氣又有六塊肌的小開,在公園跑都只有老人會來搭訕。 我翻白眼問,現在有交到帥氣又有肌肉的帥哥? 她說沒有,而且健身中心也很久沒去了,因為姐妹們都突然不聯絡了,會員卡又不能退費,她只好乖乖每個月被從信用卡中扣款。 那天,我直接告訴她,她如果真的想脫離月光族,其實很簡單,只要丟掉5樣東西:星巴克儲值卡、SPA美甲儲值卡、按摩券、健身中心會員卡和假姐妹,我保證她在三個月內,可以開始有存款,正式脫離月光族。 她聽了怔半天,說有道理,但咖啡還是可以喝吧? 我說當然可以,只是喝一杯給一杯的錢就好,不用中了店家的儲值詭計,把一筆現金押在裡面,讓店家光靠現金流就可以炒房炒股或轉投資,或是拿去地下錢莊生利息。 她恍然大悟,離開時乾脆把星巴克卡送我,她說要開始學會喝一杯給一杯的錢就好。 後來,我又把卡片轉送給另一個愛喝咖啡的朋友,結果,害他又開始儲值,聽說因為卡裡有儲值,害他下意識沒事就想去星巴克。 同樣的道理,我的另一個男性月光族朋友也是如此,他薪水也不到三萬,每個月還要養車付油錢停車費,還要玩電動儲值,偶爾還要和朋友喝酒夜唱,往往才到月中,他就已經把薪水花光,使用信用卡度日。 說穿了,所謂的月光族,並不是沒有收入,沒有錢的窮人,而是習慣性過度消費,自我欺騙在過日子的精神耗弱患者而己。 有位女讀者曾來信問我,她長得漂亮氣質好,交個富二代男友到底有什麼錯?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近14000公里的車主,在科技網站《engadget》撰文,gogoro開賣近兩年,都沒有1千公里左右甚至是以上的新資費方案,從官方自己的使用情境來看,也並不是長途或高用量使用的車型。因此,從各種角度看,就是一部很適合城市使用的小車,在建設密度高的市區來說,到處都有換電站是超棒的代步車。但要是不只市區短程使用的話,像是周末騎出去玩,每個月需要至少花1500在月租費上。即使買車前就預期有這樣的支出,配合含在月租費中的免費保養,這種金額算是有價值。但還是有很多項目不在當初的計算中。 該名車主舉出7點硬體方面的問題,包括1.鋁合金側柱不太能承重;2.皮帶壽命較原先宣稱的短;3.需要時常注意胎壓,輪胎壽命偏低;4.過保後負擔出乎意料地大;5.等待東部佈點遙遙無期;6.動力輸出操控在原廠手上;7.雙載爬坡較為危險。除此之外,還有gogoro官方的經營策略調整,推出平價版本顯示官方捨棄一些當初對品質或者是定價的堅持。以及在保固維修的部分,原本原廠會負責的狀況,到後期就需要更多判定或者反應較多次才能出保。 他也指出,自己會放棄一台當初評價這麼高又好騎的車,其實是累積了許多小失望與喜愛相抵後得到的結果,在考量各種使用狀況後,覺得gogoro並不這麼適合自己。對於消費者來說,如果只是需要一台普通的代步工具,市面上可以選擇的車種其實不少,gogoro應該要更珍惜自己相對於其他車種的優勢,才是保持自己在市場上獨特的最佳策略。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萬惡的林萬益,七月一日後退休軍公教就有人活不下去,慢慢興起跳樓、跳海、燒碳、割腕自殺潮,你是蔡英文的共犯,你要怎樣面對全國軍公教?你將來一定會有惡報應 轉PO林啓文老師的 致林萬億: 年金改革告一段落了,不知道你的心情如何?當初你們高舉公平正義的大旗壓向這群奉公守法的軍公教朋友,真的是公平正義嗎?這裡面有多少欺瞞、羞辱、粗暴和栽贓呢?前天總統府年改記者會裡總統和副總統講的話,你坐在後面有沒有覺得很心虛?好個相忍為國共體時艱,好個退撫基金財務上的危機已經紓解我們不會掉下懸崖、年金破產將成為歷史名詞。那張椅子你真的坐得住?不知道法律允不允許罵人家混蛋?如果可以的話真想賞你一顆,因為: 1.你真的很可惡,你的主子說:退撫基金財務上的危機已經紓解我們不會掉下懸崖,是她睜眼說瞎話還是你沒有給她正確的資訊?還是你根本也不知道?如果你不知道,就讓我來告訴你,請你轉告她。 之前讓你唬一唬也就算了,現在大家都收到了重新審定書,上面明確記載依優存利息、月補償金、舊制退休金、新制退輔基金之順序扣減至不超過上限金額為止。以我為例,我被砍了2萬2千左右,其中7000多優惠存款一次歸零,再來舊制(我沒有月補償金)減少14000多,退輔基金一毛都沒少哦!也就是副總統說的那個犧牲小我的小我犧牲了2萬2千多一毛錢也沒有回到退輔基金,而是讓政府拿去揮霍(優存是中央政府預算,舊制是地方政府預算),我是如此,我同學和我認識的人都這樣,你說退撫基金財務上的危機已經紓解,年金破產將成為歷史名詞,見鬼了,少說了幾個字「年金破產將成為即將實現的歷史名詞」才對吧!「世世代代領得到,長長久久領到老」連副總統也跟著文青起來了!林萬億,拜託跟總統講實話好嗎?你說退撫基金入不敷出是一個算數問題,即便是再難的算數問題都可解,你的良心怎麼解呢?要大家追著狗從牠的嘴裡搶回來嗎? 2.你真的很可惡,在談李家同教授的退休金時還在扯18趴。18趴是一個世紀大冤案,我沒有因為18趴多領到一毛錢卻一直背負著18趴的原罪。百分之99罵18趴的人根本搞不清楚什麼是18趴,有心人罵就跟著罵。我猜蔡英文也不清楚(她的18趴和我們的很不一樣)林萬億你應該很清楚,可是你裝死不說,還是你也不知道?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吧。舉個例子:建人有棟房子租給銀行當營業所,說好每月月租7萬元,當建人去收房租時,銀行說,我只給你63000剩下的7000你要存47萬到我們銀行帳戶裡,你不存我就不給你。各位覺得離譜嗎?沒錯,我們的政府就是這樣幹的。比如我的退休金經過年資、替代率⋯公式計算的結果每個月可領7萬元,可是政府真的就只給我63000(舊制+退輔基金)剩下的我必須存47萬進去台灣銀行(利率18趴)才能領到那7000,如果你頭腦還夠清楚的話,請問我有因為18趴多領到一毛錢嗎?不只沒多領,這7000還要併入利息所得申報所得稅,超過額度的人(不是每個人都是7000哦)還要扣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再扒兩層皮。這樣了解了嗎?還要再罵嗎?繼續罵吧,反正我下個月就自由了。 3.你真的很可惡,你說你們已經精算過,會保障大家的基本生活,不會讓大家晚景淒涼。什麼是基本生活呢?你們是怎麼算的,用什麼標準?2009年特偵組凍結扁家財產,吳淑珍出來哭窮,說她連8000元的電費都繳不出來了。我們五口之家夏季兩個月的電費也才3000多,這家人窮到兩個月用掉8000元的電,什麼是基本生活呢?她說她坐輪椅還要請外勞,每個月基本開銷要2、30萬,林萬億你知道這些退休的老人家在十年後有多少人和吳淑珍一樣要坐輪椅請外勞嗎?吳淑珍要2、30萬,這些卑微的老人家呢?你真的算過嗎?你真的認真算過嗎?去你?的32160。 前天蔡英文終於道歉了,你坐在後面有沒有和我一樣心酸呢?放任妳的黨羽和追隨者對軍公教潑糞、詆毀、污衊,在即將拿到錢的時候說謝謝你們的相忍為國,說沒有人比你們更忠於這個國家,說那種不滿跟無奈的心情,不是當事人是很難了解其中的感受。我不會像別人要妳跳進來當當事人感受一下,因為就算妳跳進來也感受不到,大家如果都像妳一樣好過,誰會在乎妳砍多少呢?妳知道妳的人民有很多人生活和你很不一樣嗎?軍公教到底是妳心裡的哪一塊呢? 民國72年我服役於國防部示範樂隊,那年我第一次踏上凱道(當然那時候不叫凱道)國慶日當天我在國防部示範樂隊和三軍樂儀隊一起向三軍統帥致敬,演奏國歌的時候我一邊吹一邊流著淚,我一個來自鄉下的土包子何其有幸可以參與這樣盛大的國家慶典,這是我一生極大的榮耀。民國105年9月3日在我自認盡心盡力作育英才30年之後再度踏上凱道,這次不是來跟三軍統帥致敬的。同學看到我驚訝地問:你為什麼會來(他們應該覺得我不是會出現在這種場合的人)我告訴他們是姚立明要我來的,真的是衝著姚立明來的,他不只一次在媒體上大罵軍公教是小偷,退休金砍了也就算了,為什麼老師會變小偷呢?怎麼嚥得下這口氣,我沒有跟著呼口號,默默地走在那條曾經讓我感到榮耀的凱道,這次還是哭了,這個國家的價值觀和道德觀為何會崩壞到這種地步。蔡英文(失禮了,沒稱呼你總統,我真的不想向妳致敬)在妳跟大家致歉的時候,腦中有沒有轉回去這兩年這些人民的畫面,妳曾為他們辯護過嗎?你是他們的老闆啊!妳幾十萬的員工都是賊,那妳是什麼?好吧!妳說姚立明妳管不到,段宜康是妳的不分區立委總可以管得到吧!回頭看看他是怎麼羞辱妳的員工,看看他是用什麼樣的嘴臉在數落這些人,妳如果有辦法看著他的臉跟大家說聲對不起,我尊稱妳一聲蔡總統。 道歉是美麗的語詞,但是怎樣才能撫慰人心呢?走出府院重重的鐵幕,謙卑地去握每一雙反對妳的人民的手吧!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大陸海底撈玩很大,台灣火鍋業者氣炸了 過去一星期,台灣餐飲業和消費者最夯的話題莫過於,被喻為「地球人已經無法阻止」的大陸火鍋店海底撈在台灣公布,開放用餐客人自帶食材加料,就算店內已有販售的菜色也不限,為國內餐飲界投下一顆震撼彈。 除挑戰餐飲業約定俗成「禁帶外食」的創舉,同時也宣布預約包廂沒有低消限制,不限用餐時間,客人攜帶的酒水更不額外加收開瓶費。 雙12當天消息一公開,網民一片叫好,紛紛留言「開吃」、「點鍋底就好」,網友也討論起到底要帶米血、蛋餃,還是到全聯買菜到海底撈煮,或者連鍋底和瓦斯爐都自己帶,盛讚「肉麻服務又升級,簡直是佛心來著!」樂壞一票消費者。 甚至還有網友立刻到好市多買了無骨火鍋牛肉片、冷凍熟帆立貝、好菇道組合和玉米筍,前往海底撈用餐。 據「COSTCO好市多商品經驗老實說」社團描述,入場後只向店員詢問有沒有提供盤子裝食材,服務人員卻主動把他帶來的食材拿去處理、清洗後裝盤送上桌,整個過程的應對都很稀鬆平常且真誠,沒有顯露出「真的有人自己帶食材來」的不屑口吻或眼神。 至於台灣餐飲同行,有的冷眼旁觀,認為只是短期行銷手法,有的則忿忿不平,氣海底撈破壞行規,更多的是哀鴻遍野,擔心海底撈慣壞客人,「為什麼海底撈可以,你們不行? 」「海底撈生意有差到必須出此下策破壞市場行情?」一位知名連鎖麻辣火鍋店總經理不諱言,要是一半的客人都自己帶食材,他們早就關門大吉,做生意是將本求利,不懂海底撈玩這麼大要賺什麼?「今年餐飲業市況的確不好,但還沒到跳樓大拍賣的地步。」 就算是逆勢行銷炒話題,邏輯也不通。 業內人士分析,通常淡季才需衝高來客數,接下來從聖誕節到農曆過年,本來就是餐飲業旺季,冬天又非火鍋不吃,行銷策略應該著重在提高客單價,海底撈卻反其道而行,「更何況台灣海底撈的生意那麼好,真的猜不透葫蘆裡賣什麼藥?」但他坦言,這的確是讓消費者「有感」的策略。 事實上,台灣海底撈的業績的確是好得嚇嚇叫。 以極致服務見長、發跡於大陸的海底撈,自從2015年跨入台灣市場,兩年來連開五家店,並以一天平均4.5次的翻桌率,在市場獨占鰲頭,排隊排到腳軟的人潮,也強壓不少台灣餐飲地頭蛇,堪稱是最接台灣地氣的大陸餐飲品牌,董事長張勇也因此親赴台灣嘉勉員工好幾次。 大陸分店本來就允許客人自帶食材,也不收酒水開瓶費,更沒有低消、限制用餐時間,就算只進來吃一碗撈麵、坐再久都行,」幾個海底撈總部的高階主管不約而同說出一開始的初衷,「客人逛街買了適合煮火鍋的食材,你總不能要客人拿出去,」大陸人早就習以為常,自在到不行,「只不過,我們從來沒公開說。」 既然如此,台灣海底撈為何要大張旗鼓對外宣布? 「我只想讓台灣消費者到海底撈用餐更自在,用不著膽顫心驚、偷偷摸摸的,」台灣海底撈總經理李瑜強調。他觀察,曾有客人在樓下茶舖買了飲料,入店時還剩三分之二,捨不得丟想帶進來,又感覺自己像做錯事的孩子忐忑不安;還有一次,友人試探性問他,能不能帶一些海底撈沒賣的食材到店裡煮,當他立刻應允,對方感激涕零的樣子,也讓他印象深刻。 明知會為現場員工惹來不少麻煩,但和員工商量後,仍毫不猶豫對外公布開放客人自帶食材,連他自己也沒想到,竟會引起如此大的迴響,還被人喻為「台灣火鍋業的創舉」。 李瑜撇清自己無意炒話題,主要用意是讓客人安心攜帶店內未販售的食材入場煮食,要是客人不喜歡店內已販售的食材,帶相同的食材也無所謂,「如果客人不約而同帶同一種食材,我們也能考慮未來在店內販售。」 難道不怕每個客人只提自家食材上門,不在店內消費,導致海底撈血本無歸,賠了夫人又 折兵?「不會的,我對絕大部分客人有心,」李瑜分析,目前大陸分店通常一個月只有兩、三桌客人自帶食材,也都是店內未販售的頂級食材,並非便宜貨,而台灣公布至今,只有兩桌客人自帶食材,他們是看到新聞曝光,想測試真實與否的媒體和部落客,「你請朋友吃飯,總不可能自己拎一籃菜到餐廳吧!」 即使台灣海底撈聲稱,對引發效應和風險做好萬全管控,然而,精打細算的台灣消費者真能如他們預期,不會有人存心占便宜?面對不理智的客人前來挑戰極限,現場員工還能心平氣和提供「海底撈式服務」?要是客人自帶的食材出問題,責任又該歸屬誰?後續值得再觀察。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鋁中毒 ( 務必要看,勿刪除,請續傳給好友!) 1,我一直沒有注意到鋁罐沙茶醬竟是致命的殺傷力,常常吃完火鍋後, 情緒低落、易感疲倦、胸悶、腸、胃、肝、腎漸感不適,吃不完的罐頭食品千萬別直接放入冰箱~鋁中毒,一定要看完喔! 2,很多人常會把吃不完的罐頭直接放冰箱,以為這樣就 可以保存了,錯 錯 錯,千萬記得,吃不完的鋁製罐頭,例:玉米罐鋁罐裝沙茶醬,海底雞、等等等之類的鋁製罐頭食品吃不完,記得先把罐頭裡剩的倒在碗裡面,然後保鮮膜封住,再放入冰箱保存。 3,為了健康別再懶得做這動作了記住呀~ 吃不完的罐頭食品千萬別直接放入冰箱我曾拜訪一家食品罐頭製造工廠的老板,訪談中,只見他的頭每隔一段短暫的時間就會不自覺的抽動,雖然他熱情的介紹他的罐頭食品,以及如何精心研發調理出獨特風味。 4,所以銷售業績一直領先同業,說著說著,他馬上打開一罐食品要我們品嚐,自己則以身作則先吃了一口,看著他暗 沉無光的臉,年輕旺盛的生命力,仍掩不住頭部已出現的症狀,我忍不住為他的健康擔心。 5,我善意的提了兩個建議:改善食物調味添加物;另外建議他將鋁製容器改成玻璃容器,臨別,我用開玩笑的口吻告訴他:「老闆,能夠改變,你會賺更多的錢喔!」 6,有多少人在失去健康以後,才刻骨銘心的了解【健康】才是千金難買的財富啊! 「鋁」是用黏土從電鎔爐中提鍊出來的,鋁鍋經過多次使用以後,就會出現斑駁的黑點,這是食物中的鹼、鹽、酸等等礦物質經高溫或長時間置放所產生的溶解現象。 7,注意鋁製罐頭外包裝的文字內容,有時會看到良心的標示建議,如:未食用完請置於玻璃瓶內或陶製容器內.但是很多消費者從來未曾注意,吃不完就連罐放進冰箱,想吃的時候,隨時再取出進食,不知不覺中造成慢性的鋁中毒。 8,鋁中毒現象有情緒低落、易感疲倦、胸悶、腸、胃、肝、腎..隨著個人不同的身心背景,在身體最虛弱的部位反映出來,鋁中毒不易察覺,一般人都會根據身體產生的不適症狀,找醫師做藥物治療。 9,如果在生活中未能檢視自己的身心狀態,尋找生病的源頭,長期下來傷害神經系統,將引起老人癡呆症。(Alzheimer's Disease) 丟掉鋁鍋,不再使用鋁製罐頭食品,多攝取維他命C,可以幫助身體加速排~毒! ,約兩個月左右,就可以改善鋁中毒現象。 工研院工安衛中心
    1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十個啞巴的奇蹟 1992年,澳洲清口人才黃祥美前賢,在雪梨鐵工廠上班,是越南華人,十多歲時,逃難到澳洲。 有朋友的朋友是北越人,住在布里斯本,一個家族20多人都要求道,大家聽了都很高興,準備去設臨時壇辦道。 所以12月14日晚上,10個人才和岑經理獻完早香,即坐上租來12人座車子,連夜出發往布里斯本設臨時壇開荒辦道,到達布里斯本已是15日中午12點。 岑經理在二樓寫龍文表,人才匆忙的上來說:【點傳師,今天不能辦了,因為有很多是啞巴。】 經理心驚,趕快下樓了解,看到的是,北越華僑全家族20多人,有10人是不能說話。後來,經理請他們能說話的站一邊,不能說話站一邊;(有10個人頭低站在一邊,最小18歲,最大60多歲。) 經理覺得,這些人並沒有啞巴的臉相,很清秀。但他們出生就是啞巴,看醫生也無效,經理就請大家坐,一個人靜靜的回到樓上,心裡也很掙扎,不辦也不行,因為也不能請他們走。 心想前人說過:【六根不全的,只要是齊家就不算犯佛規。】於是,就請10位人才上樓來,人才問:【點傳師,要不要辦?】經理說:【大家怎麼想?】大家異口同聲:【點傳師說辦就辦囉!】 經理說:【咱們不可以這樣,大家來想想看,咱們每一個都是前人的弟子,今天奉 老前人、前人的命,來這裡辦道,老母娘說在三期大開普渡,所有的鬼神都要助道……我們要祈請當地的鬼神,要求道的人的祖先及冤欠都幫忙,最後請示 師尊老大人『如果可以辦,就讓佛燈點燃,如果不可以,我們就從天意不辦。』所以說每人要做一個人的引師。】大家一聽愣住了。 經理說:【你們商量一下下。】大家都決定好以後,就開始獻果。過了二十多分鐘,人才又上來跟經理說:【點傳師,不能辦了,佛燈點不著。】整理佛堂時試點佛燈兩次都有點著,正式開始時,卻都點不著。 經理就集合人才一起跪求上天慈悲,諸佛菩薩護佑及鬼神助道:【我○○○是 老前人、前人的弟子,今天奉 老前人、前人的命,來這裡辦道,老娘說在三期大開普渡,所有的鬼神都要助道………】請當地的鬼神,要求道的人的祖先及冤欠都幫忙,最後求 師尊老大人慈悲,『如果可以辦,就讓佛燈點燃,如果不可以,我們就從天意不辦。』說完,人才下樓去,一點就著了。 辦道前,經理要求唸口訣時,每位人才要確認那些啞巴求道人有跟著唸,無字真經要一個對一個,看到口型要很清楚,做出對的嘴型。人才問:【點傳師慈悲,那要講三寶嗎?】經理說:【法寶是用心靈去接受。信力、主敬存誠。】辦完道時,經理向這些求道人成全說明,自古以來道尊德貴,過去求道人,要三千功圓,八百果滿,身家清白,品性端正,才有資格求道,六根不全是不能求道的。今日有十位朋友因歷世因緣六裉不齊全,但是辦道人員非常慈悲,從雪梨來的十位同修,願意為所有的人擔保。因此我們求道人也要知道 上天的恩惠,所以一同來拜三千三百叩,感恩 上天恩典、諸佛菩薩慈悲。 這家人聽了以後嚇一跳。(啞巴是聽不到的,請人用手語比) 經理慈悲說:【跟我們拜就可以了。】辦完道,經理立即向前人報告,前人詢問:【可有齊家?】經理同時也打電話給太太,發愿渡一尊大仙,求大仙保護。回程,經理要去他處辦道,預備搭飛機回雪梨,所以10位人才先行開車回去。半途車子沒油,就去加油站,加好油後,司機居然走反方向,車中9位前賢都知道,可是卻完全說不出話來,開了兩個小時之後,9位前賢才同時喊出來:【你開錯了!】司機前賢不相信說:【你們亂講,如果開錯,怎麼不早說?】【因為我們都無法說話。】這時大家都很害怕業力的可怕。 第二天,回到雪梨,經理立刻召開會議,開會結果一定要去開荒,經理問誰要去,大家都說黃祥美,因為同樣是越南人,而且是透過他的因緣才能求道。 經理說:【這件事一定要去,你回去找太太商量,你若不去還是會去找別人去,但非你不可,因為你是越南人。】黃太太答應要去,黃祥美和太太辭去工作,準備先租房子去開荒。很快的黃祥美就把東西準備好,沒想到在去布里斯本的路上,就不幸的發生了車禍,頸椎嚴重受傷,一級傷殘,保險公司賠20多萬澳幣,(折合台幣約300多萬),從此不能工作,不能拿重的東西,脖子上要戴護套。黃祥美問經理:【點傳師,這樣我還能去開荒嗎?】經理說:【是不是你渡了10個啞巴才這樣!】黃祥美說:【不一定。】經理說:【對,也許是你自己的冤欠藉機來,也許是啞巴的冤欠,但你還要不要開荒?】黃祥美說:【要】 經理說:【好,上天的考驗就是這樣讓你成就,你現在有錢可以買房子,而且不用工作,走吧!】於是黃祥美買了一個農場,(現在價值台幣1600多萬了)佛堂也有了,可是沒錢買車子。經理說:【要自己承擔,用走的也要去。】黃祥美開始用走路的,去成全啞巴家庭,但是敲門不應,第一次去,道親看到他就說:【你都出車禍了,叫我們怎麼相信!】就關上門。第二次去,還是吃閉門羹。 經理就說:【沒關係,我們誠懇、誠意,每個月初一、十五獻供後,帶敬果去。如果他們開門就成全幾句,如果不開門就把敬果放了,鞠躬就走。】走了3個月都無效,黃祥美想放棄,因布里斯本非常炎熱,每次來回都要3個小時,衣服都濕了又乾,乾了又濕。黃祥美向經理說:【有同修說人家都看不起我們,還去做什麼?】經理說:【修道是我們自己的是事,我們自己做主,不是別人嘴巴做主,不要做別人的奴隸……我們對天的信心及自己堅定的意志,上天會應的。有沒有信心?】黃祥美說:【有。】 經理說:【不可以天人交戰,我自己也常提早下公車,走路運動,我們都沒有運動的機會,你這樣走路也是運動,也許這當中上天會給恩典呢!】 6個月後,經理跟黃祥美聯絡,不問他,訪道的事(因為經理曾跟黃祥美說最少要走6個月),只問他的脖子現在怎樣? 黃祥美很高興的說:【可以動了,醫生說可以拿下護套了。】經理說:【這是 上天的恩典,是你走路消苦。】經理接著問有沒有去道親那裡?黃祥美說過兩天獻供還要去。 第7個月,黃祥美走到半路,下起大雨,他沒帶雨具,黃祥美打電話給經理說:【點傳師,這裡下大雨,我不想去了,大家都笑我傻,我沒有信心。】 經理聽到大雨聲中交雜哭聲:【現在也許是最後5分鐘了,你已經走到一半路,再回去也是一半,你聽點傳師的話,我沒有騙過你,也許 師尊就在旁邊看,你要笑給我聽,不然我跟你一起哭。】 黃祥美說:【這很難啊!】不過經理還是聽到黃祥美的笑聲,經理說:【你現在擦乾眼淚,心中發出一股很喜悅之情,將敬果放下,這是 老母娘的禮物啊!】 黃祥美就這樣繼續走到關著的門口,放下敬果,鞠躬要離開時,聽到後面有開門的聲音,以及有人在叫:【阿美、阿美!】 黃祥美沒好氣的回頭問:【什麼事?】兩個人出來要帶黃祥美進屋裡,【阿美,你進來。】他全身溼透要進去嗎?黃祥美說:【我不要進去。】 他們還是強拉黃祥美進屋裡,一群人抱著黃祥美哭說:【請你進來吧!其實你每次來,我們都知道。】黃祥美說:【我也知道你們在裡面。】他們說:【對不起,我們被騙很多次了,我們不知道什麼是道?但是看到你走了7個月的過程中,我們願意相信你。】 黃祥美很高興的報告經理,經理說:【那你要請他們來佛堂開班。】黃祥美說:【那啞巴道親要不要來聽?】經理說:【請他們坐在後面旁聽,多成全做無畏施。】這些啞巴道親真的做很多廚務、服務的無畏施,素食越南菜做的很好吃,而且做得很法喜。 兩年後,1994年最年輕的已是20歲,突然聲帶變軟,開口說話,而且會說越南話、華語、英語三種語言,去檢查,醫生說這是奇蹟! 過了兩個月第2個也會講話了,這些啞巴道親心理有數,更加有信心、用心服務。到了2002年9月已有8位會講話,包括最大年紀60多歲的,聲帶雖然已有點老化,但還是可以聽到他可以說話,只剩下兩個嫁到外地的女兒,因為距離較遠沒有進道,還無法說話,他們說也要請那兩位回來一起修道,讓一家人都可以恢復說話。 岑經理說,他們很歡迎大家,如果有空到澳洲,可以過去看看他們,因為這是一個天恩師德的真實事情。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一場瘟疫,伴隨的內心重整之旅 作者:新竹馬偕醫院 心臟內科 劉銘恩醫師 2020-03-11 (聖經 路加福音 5:32) “沒有人把新衣服撕下一塊來補在舊衣服上;若是這樣,就把新的撕破了,並且所撕下來的那塊新 的和舊的也不相稱。” 上面這句需要深思的話看不懂沒關係,只是要提醒你,你最近一定發現腦袋裡不裝點新觀念,你 會很難安心生活。 今年二月一日,新冠肺炎全球確診人數 12,031 人,死亡人數 259 人,全球有 26 個國家出現確診 病例。 如果那時候有人說,這疫情不久後會變成 10 倍的感染人數,20 倍的死亡人數,一定會被當成是 假消息散佈者。只是,才過了一個月,這可怕的數字不只是已經出現,而且暫時還看不到止息的盡頭。 只不過兩個月的時間,我們改了好多計畫,也改了好多習慣,當然,有些過去從未出現的想法與 做法,現在也已經內化成你生命中的一部分。 讓我們來看看,這些日子,你有哪些觀念,已經被這場疫情徹徹底底的洗腦。 1. 國際觀: 全球化,遠比你想像的脆弱 台灣在疫情第一時間限制醫療物資出口,規範出入境旅客的限制,徵收口罩國家隊,現在看來 都是對國人影響深遠的祝福。 2000 年,國際基金組織(IMF)定義了「全球化」的四個基本方面:貿易和國際往來、資本與 投資的流動、人口流動、知識的傳播。而一場疫情告訴我們,當流動的人口成為傳播病毒的瘟神 時,資本與投資的流動,貿易與國際往來就變為無法承受之重的泡沫化。歐盟:的結合為的是共榮的 經貿利益,但毫不設限的邊境現在成為病毒肆虐的導火線。我們只能懇求上帝止息這場瘟疫,因為 一旦物流無法維持下去,如果跨國的經貿往來蕭條,如果人人只能躲在家裡維持基本生存的消費, 一場經濟崩盤的浩劫可能比病毒本身更為可怕。 別忘了,聖經啟示錄第六章裡,伴隨代表瘟疫的灰馬出現的,還有代表人類必須用高貴價格購 買生活必需品的黑馬 (看看現在許多國家高價出售口罩的景況),以及使人彼此相殺的紅馬 (看看現 在人們在網路上你死我活的發言)。所以拜託你,有空多翻翻聖經,理解一下兩千年前就已經對現在 發出暮鼓晨鐘般的精準預言,好嗎? 2. 家庭觀: 原來,這裡才是最需要死守的地方! 最近你應該搞懂了,居家隔離&居家檢疫:都不能出門,自主健康管理:盡量避免出門。以前 你可能閒閒在家,有空就會上網搜尋安排下次去哪兒出遊的計畫;但這些日子,你忽然發現,只要 人多擁擠的地方,都會讓你很想逃回家! 如果只有回到家,可以讓你放心脫下口罩,用力清喉嚨;你為何不趁這個機會,好好經營你在 家的每個時刻,讓你的家不只卸下口罩,也成為每個家人可以卸下面具,沒有隔閡,敞開溝通的安 全區;讓你的家人回到家不只有努力洗手,也能洗滌乾淨塵俗的污穢與紛擾;讓你的家不只防範病 毒,也能全力防堵「背叛,指責,疏離,佔有」這四種毀滅性的毒素在你家中滋長。 因為上帝給你一個家,是要讓你經歷「承諾,饒恕,親密,賦能」這四項豐盛的祝福! 3. 價值觀: 那些原本不做就好像活不下去的事,現在都變得可有可無 忽然間,好多會議都取消了,好像你也沒有什麼損失。 忽然間,你很多地方都去不了了,但是心靈仍然自由自在。 忽然間,你少去了很多美食餐廳打卡,卻發現仍然可以吃得很滿足。 忽然間,遺失藍色的健保卡比遺失黑色的世界卡更讓你緊張。 忽然間,公主變成落難的代名詞,不論是至尊的公主,還是戴鑽石的公主。 忽然間,你不再追韓劇或時裝劇,你只想每天固定收看時中劇。 忽然間,你應該要發現: 你有機會不戴口罩大口呼吸,都是上帝賞賜的禮物。 4. 人際觀: 好朋友的新定義 以前我認為,好朋友是生病還會來醫院探望你的人。但是現在醫院說不准探病。 以前我認為,好朋友是願意借錢給你的人。現在我知道,好朋友是願意借口罩給你,而且不期待 你排隊去買來還他的人。 以前我認為,好朋友是與你共享美食的人。現在,好朋友是拜託你不要約他吃飯的人。 以前我認為,好朋友是願意為你兩肋插刀的人。現在我才知道,這有多難。 如果你染了必死的病,仍願意繼續貼近你,來到你所在充滿病菌的疫區裡陪你咳嗽,為你擦乾眼淚,還用行動證明他願意替你死, 這樣夢幻的朋友不知道你有沒有? 告訴你,我有,這好朋友的名字叫耶穌,你應該聽過這名字的。他也想跟你交朋友。 5. 自我形象觀: 美麗,是口罩戴上之後,仍然無法掩蓋的氣質 你最近應該很少再拿手機自拍了吧? 因為怎麼修圖,也看不到口罩底下的高挺鼻樑與魅力雙唇。 你應該要醒悟,美圖是用修圖軟體修得出來的,但是內在的美麗是得用患難產生忍耐與老練,才 修剪得出來的。真正的美麗,是不論你戴不戴口罩,都能讓人感受到的那些特質: 忠誠,為人著 想,信守諾言,接納,喜樂,忍耐,對人恩慈...。 與其花時間裝扮修飾那些虛幻的形象,不如花時間在這段時間多親近上帝,讓祂不會隨時間改變,也不會被罪惡所玷污的美麗,也有機會映照在你身上。 6. 誠實觀: 不要才剛出國 po 照當網紅,來看病時又自認無辜找認同 每個醫療人員,對來到面前的病人都會戒慎恐懼。但是總是有人有各種理由,想要隱瞞他的旅 遊史或接觸史。除了透過讀健保卡可以讓去過疫區這件事無所遁形,我們更期待的是,病人能誠實 主動告知旅遊史及接觸史! 對我這個第一線疲憊不堪的醫療工作者而言,現在最看重的,不是你到底是「順時中」還是 「逆時中」,而是我問你問題時,你是不是「誠實中」! 所以我在看門診時,好希望上帝讓每個說謊話的人,鼻子都會像小木偶一樣變長! 晚上靈修禱 告時,上帝提醒我,會不會到時候發現,鼻子最長的是我自己! 我們都習慣加入譴責那些不誠實的人的行列,卻沒有想到,在疫病這面照出人性虛偽的鏡子面 前,最需要誠實認錯的其實是我們自己! (在聖經當中,這個概念就叫做悔改!) 7. 死亡觀: 你為什麼怕武漢肺炎? 因為你終究是怕死的! 你這些日子應該經歷了不少害怕。 怕出國搭機,怕排隊到你的時候口罩剛好發完,怕進醫院,怕確診病患和你住同一社區,怕別人 打噴嚏又不遮掩,怕手指接觸到電梯按鈕,怕下一個輪到出國差旅的是你,怕供應鏈斷貨會沒有藥 品可用,怕接下來會失業,怕講話講到一半忽然口水嗆到,怕搭車時有人就是對著你猛咳,怕莫名 其妙發燒了起來,怕疫情失控...。 到底我們在怕什麼? 怕自己不小心染病,怕自己就是染病後的重症患者,怕自己就是染病後死 亡率 3.8%裡的那個數字。 因為我們都怕死。 我想到我太太轉傳給我的,這句網路上流傳的話: 「一場疫情,警衛都成了哲學家,問的都是直擊靈魂深處的哲學問題: 1. 你是誰? 2. 你從哪裡來? 3. 你要到哪裡去?」 我想提醒你,不是只有警衛會這樣問你。有一天,上帝也會站在天堂的門口,問你同樣的問題。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張凱銘醫師(美國紐約市立醫院感染科醫師)   5月14日下午1:21   發表於【COVID-19 醫療人員防疫戰術戰技交流中心】     **文章最後面補充以下章節:兒童,孕婦,COVID後遺症,COVID傳染途徑,疫苗副作用處置**   *再補充DVT prophylasix, ivermectin, 非嚴重COVID病人*   現在已經不是2020年3月了,對於COVID知識,我們了解更多了,很多過去錯誤的做法,都可以調整,有新的東西,也應該嘗試使用,這就是與時俱進。不要害怕病毒,我們可以克服。一年後再發一篇review。(註:本文特別是治療方法寫的很粗淺,以綱要提醒重點為主,裡面講的東西你如果搜尋多半有論文佐證,細節東西還是以有公信力的來源為主,此文非醫療建議)   #傳染力:   為什麼COVID-19傳染力驚人?因為無症狀也可以開始傳染,這跟2003年的SARS不一樣,SARS原則上要病人有發燒或咳嗽症狀才會傳染,所以當年很快就可以擋下來,現在的COVID可以沒有症狀也傳染給別人,所以各大出入口體溫篩檢其實不一定很有用。因為可以無症狀感染,所以疫情才會這麼難以控制。COVID原則上出現症狀前兩天到發病後一天內傳染力最強,發病後七天內逐漸減弱傳染力。病人多久還有傳染力確切時間很難告訴你一個數字,但是大致上7-10天後就沒有什麼傳染力了,這也是美國CDC的隔離時間是訂在10天的原因,當然不是說十天後就一定不會傳染,這邊是說傳染力越來越弱,機率越來越低,一個概率的問題,醫學到最後都是統計的問題,極端值先不討論。   #什麼叫確診?   在此次疫情爆發之前,時常看到境外確診者,常常沒有症狀,也許在國外一陣子前染過病,到台灣篩檢陽性,或甚至是隔離14天後期滿然後自主申請檢驗然後被確診,那些人的通性都是CT值很高(>30),抗體早就已經產生陽性,這代表,他們早就被感染了,他們某種程度已經免疫了,PCR測出來的只是死掉的病毒片段被檢驗出來,其實沒有什麼傳染力不用太擔心。CT值代表要複製病毒片段多少次才能被檢驗出來,所以CT值如果很高,代表病毒片段實在是太少了,要一直複製到30次以上才有辦法被檢驗出來,有個小篇的NEJM韓國研究指出CT值在28.4以上病毒培養都培養不出來,所以CT>30其實根本不用擔心。這種沒有什麼臨床意義的病例,是否有需要每個人都送去負壓病房隔離,我認為是很需要商榷的,我很難想像這些人既沒有症狀,也沒有傳染力,到底是要住院做什麼治療?如果疫情不嚴重就算了,但國內疫情持續升溫,這可能占用醫療資源讓有需要的人無法住進醫院,那問題就大了。現在已經是2021年五月了,早已不是2019年12月或2020年一月,COVID已經不是神秘的病毒了,我認為需要用科學方法對待隔離這件事。然而此次境內社區感染,很多都是有症狀且CT值低(10-20幾),這些人就是剛被感染,這些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確診者,這些是最要小心的族群。   #檢驗:   PCR是1980年代就發展出來的一種檢驗技術,這不是什麼酷炫的科技也不是昂貴的檢查,任何一個檢驗,結果是死的,判斷是活的,如果有偽陽性或偽陰性問題,都可以再重複檢查。臨床判斷不能忽略。如果覺得重複檢驗費太貴,那問題應該是為什麼此項檢查會這麼貴,而不是懷疑其檢驗的必要。COVID都可以無症狀,如果懷疑COVID,不要用猜的,要用驗的。   #Variant (變異病毒):   COVID病毒跟其他常見流感病毒一樣,越多人被感染,病毒一直複製,外膜就容易產生片段的變異,所以本質還是同一個病毒,因此我不喜歡用變種病毒這個名稱,我比較喜歡講變異。不管是英國或南非病毒,他們並不會使感染後的病人變嚴重,但是變異病毒的傳染力確實比較強,也可能讓疫苗效果比較不好,但是目前看來疫苗對英國變異病毒還是有效的。我認為未來的世界可能會需要每年都打COVID疫苗,就像流感每年都會變,每年都該打流感疫苗,任何人終究都需要打COVID疫苗,在這地球村就是不可能不打,除非你永遠關起來不要跟外界的人接觸。阻止病毒繼續傳播的最好方式就是疫苗。如果可以,我希望全世界70億人現在都注射好疫苗,一兩個月後COVID大流行就會終結。為什麼COVID一直流行,就是因為全世界疫苗施打太緩慢,太多人猶豫不決。越慢打疫苗,病毒一直在複製,一直複製的結果就是又產生變異,到時候疫苗又漸漸失去效果,大流行又要重來一輪。   #疫苗:   現在全世界有四家有效的疫苗:Pfizer和Moderna是mRNA疫苗,AZ和JNJ是腺病毒載體疫苗。這四種都非常有效,重症死亡率保護都非常的好。疫苗最重要的是防止死亡,不是打了就一定不會被感染。實際上COVID大部分的人被感染了只有輕度或無症狀,但是有些有危險因子的人(COVID特別喜歡攻擊老年人,肥胖,糖尿病者)可能產生嚴重肺部纖維化而至死亡。如果今天全世界的人都打滿疫苗,有些人也許還是會有感染或輕微症狀,但是到時候就不會有人擔心,因為跟感冒一樣,沒什麼大不了的!今天還在擔心那些輕微副作用(發燒、疲憊、肌肉痠痛這些真的是無關緊要1-3天就會消失的副作用),那你就失去了大局觀。99.99%的人都沒有出現嚴重副作用,甚至在國外都有過敏案例用漸加劑量還是把第二劑疫苗打齊的記載。打疫苗很多人當然會有不舒服反應,但是這些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打疫苗本來就不是要打舒服的,打了針會不會舒服一直都不是打疫苗的考量點,就跟你終究要買歐洲車,你這輩子終究是要打COVID疫苗的,早打就早有保護力,就不會一直擔心會不會被感染。我認為能早點打疫苗就是好事,任何上述四種疫苗都非常的好,真的不需要挑,沒有打就是沒有防護力,與其思考70-95%的差距,不如想0-70%的差距,沒有打疫苗病毒可以長驅直入,有疫苗你平常沒有太多病史或免疫問題,你要死於COVID的機率會非常非常的低。打疫苗不是大學聯考,去計較一兩分的差距,每個疫苗臨床試驗的基準點都不一樣,沒辦法拿純數字去比較。美國人做事慢,非常沒有效率,有在美國生活過一定知道這點,然而美國疫苗是在FDA星期五通過,星期一就開打,這點就非常有效率。看到很多人因為疫情爆發終於願意趕快打疫苗了,這也算好事,雖然在過去兩三個月早就可以做的事,真的是有點可惜。我真的很希望疫苗覆蓋率可以再高一點。   #疫苗副作用:   常見副作用就不說了,發燒疲憊肌肉痠痛等,這些不應該是你不打疫苗的理由。有些人可能淋巴腫大但是不嚴重且看運氣。立即過敏反應極度罕見。現在要談談血栓。AZ或JNJ腺病毒載體疫苗有一個非常罕見(約十萬到百萬分之一)但可以是嚴重的副作用就是血栓問題。這邊的血栓並非腿部因久不動而產生的靜脈栓塞(DVT)或肺栓塞(PE),而是會產生類似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的原理,身體產生platelet factor 4 (PF4)抗體跟heparin結合消耗血小板導致的血栓問題,然而這些人都沒有接觸過heparin類藥物,所以因為疫苗導致的血栓病有一個新的病名叫做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VITT),這比較類似自體免疫反應,常發生在年輕女性,過去可能沒有什麼明顯病史或血栓問題,在打了AZ或JNJ疫苗,一般在兩個禮拜左右發作(時間相對短,長一點可能一個月),血栓產生部位有可能是在splenic vein or cavernous venous sinus,所以病人也許會有肚子痛、頭部腦神經異常,動眼神經異常,視力異常,等問題。如果是腦內血栓影像診斷甚至要靠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V),血液檢查要驗HIT panel (PF4 or serotonin release assay)。相信很多台灣醫師可能根本沒有驗過HIT,因為東方人血栓問題不大,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好事所以更加肯定疫苗風險是很低的。臨床醫師警覺性要很高。疫苗副作用通報系統要很完善才行。治療方式不可以用傳統heparin類的抗凝血劑,enoxaparin這些常見的都不行。可以使用argatroban,fondaparinux,或DOAC (apixaban, rivoraxaban)這類。還可以用IVIG治療。所幸國外的案例多半治療後無大礙。   #COVID的治療,現在有什麼?   - 剛確診沒多久,最好前48小時內,如果屬於高危險族群(病人本身身體比較差者),打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效果最好,可以預防病情的進展,在美國有很多infusion center,或有些急診也可以打,抗體趕快中和病毒。美國現在有Regeneron藥廠的Casirivimab/imdevimab跟Bamlanivimab/etesevimab。   - Hydroxycholoroquine奎寧在2020年三月美國疫情剛爆發甚至世界各地都很常用,多個研究出來結果就是沒有用,希望以後不會有人再提這個了   - 慎用抗生素:在2020年三月幾乎每個人因為COVID住院都會給azithromycin等抗生素,因為臨床上病毒性肺炎跟細菌性肺炎都很類似。但是發現COVID剛發病很少有細菌感染,如果病人只是乾咳,沒有痰,CXR或CT很典型就是bilateral GGO沒有局部consolidation(局部細菌肺炎感染),其實可以不用上抗生素。一般細菌性感染多半發生在ICU病患、插管者、住院住兩三個禮拜以上者,這些再好好考慮。不應該每個人得到COVID就給抗生素。   - Remdesivir IV for 5 days(200mg*1 day, then 100mg*4 days)在美國算最常用的抗病毒藥物,如果有氧氣需求患者一般都會給,注意肝指數可能升高需要檢測,攜帶remdesivir的cyclodextrin需要靠腎臟清除所以如果eGFR<30可能不能使用,但是洗腎可以清除所以洗腎患者又可以使用   - Dexamethsone 6mg IV or PO for 10 days: nejm上大名鼎鼎的recovery trial顯示,對於重症患者(需氧或插管者)有助於降低死亡率,特別是插管者幫助最大,因為可以避免免疫風暴過度激化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如果病人不需要氧氣輕症患者,給dexamethasone是無用的,請勿濫用類固醇。   - 氧氣目標不一定要100%,如果病人沒有特別覺得喘,SpO2維持在92-96%左右其實也可以。跟2021年3月做法不一樣的事,避免早期插管!插管可以避免最好,一旦插管就很難拔管,俯臥(肚子貼地臉朝下)prone position對於血氧維持還是非常有效,high flow nasal cannula (HFNC)高速鼻氧氣管對於維持血氧也很有效,這些都可以避免走入插管這一途。   - Tocilizumab: 2020年3月很多人用,後來研究說沒有用,最近又捲土重來越來越多研究看似有用。Toci(這樣簡稱才不會念太長)是IL-6 inhibitor,可以抑制免疫反應也是想避免走入cytokine storm,先前研究結果會失敗可能跟使用時機最有關,因為不是每個病人都可以給,而是建議在氧氣需求量一直增加,已經到只用HFNC或BiPAP這種階段隨時要被插管這種階段可能會比較有用,而且至少給過類固醇(上述的dexamethasone)24小時還是一直惡化再給。   - 小心菌血症甚至黴菌感染:這些是指ICU重症患者,他們可能產生MRSA or MSSA bacteremia, Candidemia等,如果住院有發燒,該做的blood culture還是不能少。甚至有些病人肺部產生mucormycosis or Aspergillosis的關聯性世界各國有越來越多的paper報導 (我也有一篇相關論文)。     後記:算是一年後的一篇心得文章,在美國紐約2020年3月我們走過最可怕的多次融斷潮,紐約當時宛如空城,時代廣場空無一人,空氣中彷彿都有高濃度的病毒,ICU要擴張三倍,整間醫院只有COVID病人相比,現在怎麼樣台灣情況都好得多,而且現在有疫苗,有更多對病毒的認識,少了很多未知,我們現在更多知道什麼藥物有用,什麼沒有用,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我對台灣人高水準的國民素質很有信心,多半人都很願意戴口罩也配合,疫情肯定不會太差。冷靜準備,有疫苗趕快打。看著歐美在疫苗施打後疫情逐漸散去,台灣也不可能永遠用高壓圍籬,非常”old school”的”2020年”防疫方式一直下去,最有效控制疫情還是要靠疫苗,希望全球大流行可以趕快結束。     *************************   補充   #兒童:   小孩子也會得到COVID,他們症狀多半比較輕微,但是說小孩子得到都不會有事也不是正確的。有部分小孩得到病毒急性感染也可能會嚴重到插管,因此不能因為多半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就掉以輕心。小孩子常常造成家長或成人的感染來源,就算小孩子沒什麼事但是如果傳染給家裡長輩可能導致長輩嚴重生病,因此這部分公衛預防也很重要。另外小孩比較可能因為COVID的併發嚴重疾病叫做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在美國我們讀MIS-C為”Miss C”,MIS-C並非病毒急性感染導致的疾病,實際上多好發兒童感染後一個月後,其症狀表現如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這些病人說不定COVID PCR都已經陰性,因此不需要給remdesivir等抗病毒藥物,這比較像免疫發應引起的全身發炎反應,處置方法類似Kawasaki disease,給IVIG、Aspirin,要做心臟超音波Echo。成人也可能會有MIS-A (A=adult),但是成人科醫生對川崎病經驗不足也許比較容易漏掉。目前僅有美國Pfzier疫苗降低施打年齡到12歲以上,其他疫苗還沒有開放讓兒童施打。   #孕婦:   孕婦如果感染到COVID多半還是輕症為主,但是部分病人會有比較糟的預後。所以如果能盡早接種疫苗,還是多一點保護。目前沒有證據疫苗會對流產或胎兒有不良影響,實際上很多新生兒的血液可以測得對抗COVID的抗體,意思是說如果媽媽有打疫苗,新生兒也會間接打到疫苗,其實對兩方都是好事。如同之前所說AZ有可能導致某些罕見血栓,而這個又比較好發較年輕的女性,是一個要衡量的點,但各大婦產科醫學會偏向鼓勵孕婦施打疫苗,病人需要知道潛在風險,孕婦打了疫苗也不用太恐慌,如果疫情嚴重施打可能還是Z>B。   #COVID後遺症:   有部分人得到COVID後,儘管已經康復沒有病毒感染的跡象,但還是有持續的症狀特別是疲憊、思慮不清、運動一下就很累需要停止、焦慮、嗅味覺異常等甚至到六個月以上之久,此為“Post-acute sequelae of SARS-CoV-2 infection” (PASC)。PASC是一個真實的疾病國外很多人都有類似的問題,多半好發年輕女性30-40歲左右,可能跟免疫反應有關,一系列的血液或抽血檢查多半都正常,卻有持續的症狀且都得過COVID,他們一般都沒有嚴重COVID疾病,多半輕症且不需要氧氣。目前沒有特別好的治療方式,症狀治療為主,時間久了多半慢慢改善緩解,可能需要多方專科(包含精神科)一起幫助病人。   #COVID傳染途徑:   還是以空氣、飛沫傳染為主。接觸傳染似乎沒有想像中常見。勤洗手、環境清潔當然很重要,但是不用過度恐慌而反覆一直消毒等,接觸傳染沒有那麼容易傳染。   #疫苗副作用處置:   不需要預防性吃退燒藥,如果有發生發燒或疼痛等再吃止痛退燒藥就好(acetaminophen or NSAIDs)。免疫力不全者或老人、安養院居民,其實是最需要施打疫苗的對象,因為他們一旦得到COVID死亡率最高,這些人施打疫苗反而最不會有任何症狀因為他們免疫反應力弱,就算是施打了mRNA疫苗還是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抗體,因此他們還是要戴口罩等特別小心,他們是所謂”breakthrough infection”(突破感染)最常見的族群。這也是為什麼我建議一般人有什麼疫苗就先打什麼,因為對一般人來說現有疫苗保護力其實就很夠了,根本不用區分保護力高低基本上打滿了都可以非常有效預防重症,至於高危險族群他們更不能承擔沒有疫苗去保護的風險下,總之就是建議趕快施打。   #深部靜脈栓塞預防(DVT prophylasix):   在美國不管什麼原因住院,沒有明顯禁忌症基本上都會每天皮下注射抗凝血劑enoxaparin SQ 40 mg daily預防DVT,這個是在COVID疫情之前就一直這樣。COVID的其中一個致病機轉是因為他容易形成微血栓microthrombi堵塞肺部導致缺氧甚至是到處形成DVT或肺栓塞PE。然而研究顯示,給治療DVT/PET的劑量enoxaparin 1 mg/kg BID一天兩次的高劑量用於COVID住院病人,對於預後並沒有顯著差異,意思是說你不需要每個COVID病人都給抗凝血劑的治療劑量,建議一般住院病人給預防劑量就可以。然而我知道台灣或者說東方人的血栓機率本來就低於西方人,因此本來在台灣住院病人就沒有用enoxaparin DVT ppx的習慣,但我還是會建議要定期檢查病人有沒有什麼症狀,驗d-dimer,如果有升高可能要小心DVT or PE,如果真的有還是要給治療劑量。另外有研究指出,COVID病人可以給aspirin,算是輕度的抗凝血劑,對預後也許有幫助,這可能需要更多證據。   #Ivermectin:   Ivermectin是用來治療寄生蟲的藥,有些人腦筋動到ivermectin做研究有小部份說對COVID有幫助,但是美國感染科(IDSA)的建議是不要例行性的使用ivermectin治療COVID,只建議用在臨床試驗的情況。個人覺得用治療寄生蟲的藥來對抗病毒學理好像沒什麼道理應該不會有用。   #非嚴重COVID病人:   我不知道之後疫情會怎麼變化,但如果疫情非常嚴重在社區散開,那輕重症分流就會很重要, 多半人感染了實際上只有輕症而已,COVID不是黑死症!!希望台灣可以不要有獵巫的行為對患者指指點點。台灣醫療器材法規似乎很嚴格?在美國藥局或網路上隨便很容易可以買到手指的血氧機(pulse oximetry)一台很便20-30美金而已,因為COVID本身是病毒,意思是大部分還是症狀治療為主,如果沒有缺氧hypoxia,那其實就沒什麼醫療治療可以做了,所以發燒等症狀還是吃退燒藥為,那在家用血氧機監測自己氧氣濃度,沒有缺氧其實就可以不用擔心。不過高危險族群還是會建議給單株抗體看能不能趕快中和病毒導致不會演變嚴重。如果嚴重病人在ICU插管住院甚至一個月以上,其實也跟COVID無關了,因為肺部已經嚴重受損, 高品質的ICU照護就會是關鍵(回歸到一般內科的基本治療).   Thank you for this most interesting consultation, allowing me to participate in the most difficult and challenging case. I shall continue to follow up with you.     #感謝張凱銘醫師無私分享 #必讀好文
    5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