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3 年前
請問下面是不是假消息:

緊急,需要轉發
美國FDA官方油管頻道的會議明確說到輝瑞疫苗殺死的人比救的人多。
並且FDA給出了具體的數字,指出就算疫苗保護率是100%,要救一個人也需要犧牲兩個人。
在養老院甚至要犧牲6個人才能救一個人
養老院50%是打疫苗的人死了。沒打疫苗死的人數是0
輝瑞跟其他疫苗相比導致心血管疾病的概率高出71%。
是的,這是拯救小綿羊們的最有力證據了,不需要動腦,跟隨權威,就能得救。
這是9月份的會議,到現在才被發現,因爲我們通常不會去看FDA說了什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Fph7-6t34M&t=15623s
#疫苗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8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美國同學蔡醫師po來: 九月初我當年留日同學傳來她加州同學接種輝瑞疫苗的細節,文章很長後面的迷思就不噗了。 前兩天打了新冠病毒試驗疫苗, 沒錯, 已經有疫苗了. 朋友都說我很勇敢, 當敢死隊. 說到新冠病毒, 大家怕得要死, 說到新冠病毒疫苗, 也是一堆人怕, 大家都在討論要不要打, 有人說這疫苗剛出來不安全, 是哪裡不安全又說不出所以然. 我有幸參加 Pfizer(輝瑞藥廠) 第3/2階段疫苗測試, 我本身有醫檢師跟護士背景, 對檢驗及人體實驗方面很有興趣, 有機會跟輝瑞疫苗測試的醫生聊了一下, 挖了一些疫苗內幕消息, 在這裡跟大家解說一下. 寫這篇文章並不是要遊說大家去打疫苗, 但也許在了解疫苗真面目後, 對於打不打疫苗會有更好的決定. 我盡量用最簡單的方式說明. 先說這個人體測試過程, 8/31 我去測試診所(美國有專門做不同人體實驗的診所) 打了一針測試疫苗, 被抽了三管血, 這是輝瑞藥廠第3/2階段疫苗人體實驗, 有三萬自願者參加, 這三萬人裡有一半的人打得是沒有病毒的假疫苗(placebo), 也就是control對照組 , 疫苗裡面只有生理食鹽水, 沒有病毒, 另一半的人打的是含有新冠病毒表皮碎片, 也就是病毒外表的spike protein(尖狀突出物的蛋白質)的真疫苗,在做完人體測試, 接受真的新冠疫苗的測試者體內能製造足夠對付新冠病毒抗體的話, 這個疫苗測試就算成功, 疫苗會馬上上市. 9/22 我要回去接受第二劑新冠疫苗, 之後一個月, 六個月, 12個月, 24個月都要回去驗血, 這個人體測試為期兩年, 在這兩年裡我得去診所報到六次. 疫苗剛打入我手臂時, 我手臂沒感覺到甚麼, 心裡想這大概是生理食鹽水, 打到假疫苗了, 搞半天跑來打生理食鹽水? 但我開車回家時, 手臂開始輕微痠痛, 到了晚上開始全身不對勁, 肌肉開始輕微痠痛, 隔天上班一整天都覺得 loopy(頭昏) and fatigue(疲勞), 感覺好像要發燒了, 但量體溫又沒發燒, 也就是說我的身體對疫苗有反應了, 我下班後打電話給輝瑞實驗診所的醫生, 報告我的症狀, 醫生笑說你打到真的疫苗了, 我問他假疫苗裡是不是只有生理食鹽水? 有沒有任何adjuvant (病毒以外的添加物)? 醫師說假疫苗裡只有生理食鹽水, 沒有任何其他東西. 生理食鹽水不會對人的身體造成任何反應, 注入人體後就融入身體裡, 所以我跟醫生都很確定我打的是真的含病毒的疫苗。 #疫苗裡面有甚麼? 疫苗裡有三種東西: 1) 病毒(抗原Antigent) : 在這個疫苗裡含有的抗原是病毒碎片,病毒表皮禿出來一根一根那部分,沒有核酸,所以無法感染人體細胞致病.疫苗裡面的抗原是要讓人體辨識外來致病物質當成敵人,所以一般是使用病原(細菌或病毒)的表面的片段,死的病菌,或是去毒性的活體.在疫苗裡的抗原必須是沒有活性並且無法導致人體生病. 2) Adjuvant(佐藥): 佐藥,也就是輔助藥,附加劑, 佐藥有兩種物質,一是保存劑,用來保存病毒裡的抗原(病毒碎片)的穩定,如果病原在打進人體的之前就分解或衰敗,那疫苗就失去意義. 第二種物質是活化人體免疫系統的藥,打疫苗的目的是要告訴身體的免疫系統認識可能入侵的病原,讓免疫系統針對病毒製造抗體,這個免疫系統活化劑就是要刺激免疫系統,告訴免疫系統敵人來了,把病源看清楚,快快準備抗戰.疫苗的製造可追朔到1930, 從1930到現在, 疫苗裡的佐藥不斷更新, 現在已經很穩定, 各大藥廠用的佐藥都經過很多次測試跟使用, 所以只要你曾經打過疫苗, 你事實上已經接觸過疫苗裡的佐藥. 美國政府跟各大公司一直都在大撒錢, 拚了命的推動新冠疫苗製造跟藥品研發, 具輝瑞醫生說美國政府給了輝瑞藥廠6 billion 用於製造疫苗, 這還只是其中的一家藥廠, 我的一個做博士後的病毒學家朋友就說, 隨便丟一個跟新冠病毒有關的研究就可以拿到不少錢.美國畢竟是生技大國, 各大藥廠跟研究中心一直都日以繼夜的拚疫苗跟治療藥物做研究等, 能量很大, 事實上這些疫苗藥廠都已經在大量製造疫苗. 以我本身的疫苗實驗計算, 9/22 打第二劑, 抗體在第二劑後約2~3個禮拜抗體量會達到高峰, 10/20可回診抽血驗抗體數量, 如果大數據收集夠, 一萬五千接受真疫苗的人都有足夠抗體的話, 疫苗會馬上被批准上市, 所以輝瑞的疫苗十一月上市並非不可能, 在年底前一定能上市. 安全的疫苗, 其實一點也不, 我是經過分析考慮的. 疫苗出的快也抄了捷徑, 但在合理範圍內, 並不表示疫苗不安全. 所有的人體試驗都要經過美國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IRB) 審核通過才能做. 我現在的人體實驗是第三階段 phase 3/2, 第一階段(phase 1) 是抓病毒劑量, 受試者所接受的疫苗, 裡面病毒劑量不一樣, 目的是由施打後抗體製造量計算出最後疫苗的病毒抗原的劑量, 然後輝瑞把原來第二跟第三階段合併, 省掉第二階段測試佐劑加生理食鹽水為對照組這個實驗, 因為疫苗裡的佐劑以前已經做過人體測試而且在市場上使用多次, 不須再做人體實驗, 所以疫苗裡唯一需要測試新的東西只有病毒碎片(抗原). 藥廠為了要趕出疫苗, 絕對不會笨到亂加一些沒用過或不穩定的藥劑, 一是要花很多時間, 二是很可能實驗會做出不想要的後果, 三是IRB不可能同意藥廠合併第二跟第三階段人體實驗計畫. 為了搶快, 輝瑞這個藥廠一定會用最穩定的佐劑才能在最短時間內不出槌推出疫苗. 加上輝瑞是大藥廠做疫苗經驗豐富, 所以我其實對疫苗很有信心, 才不是做敢死隊! 迷思二: 病毒會不會讓我得新冠肺炎? 在這個疫苗裡面的新冠病毒只是表皮蛋白質, 沒有病毒內部核酸, 沒有核酸病毒就無法複製, 也就是沒有活性, 無法感染人體細胞. 迷思三: 每次打疫苗都生病? 我的一個護士朋友說, 每次打流感疫苗就生一次病, 信誓旦旦他從疫苗感染病毒. 其實他並非感染病毒, 而是他的免疫系統對疫苗產生反應. 每個人的身體跟免疫反應都不一樣, 對疫苗反應的症狀也不一樣, 從沒有感覺, 到像我一樣不舒服個一天(我打流感有時會這樣), 或像我朋友就像得流感一樣病幾天甚至輕微發燒, 也可能更嚴重, 但這免疫系統反應就是我們打疫苗的目的, 免疫系統有反應, 卯起來製造抗體才能對抗病毒. 輕微對疫苗有反應是正常.
    3 人回報2 則回應4 年前
  • 2021 年 6 月 14 日 不讓您的孩子接種 COVID 疫苗的十大理由 https://childrenshealthdefense.org/child-health-topics/known-culprit/vaccines-culprit/top-ten-reasons-not-to-let-your-child-get-a-covid-shot/ 鏈接已復制 CDC 的免疫實踐諮詢委員會在沒有任何科學證據支持該決定的情況下,一致投票決定聯合接種 COVID-19 和流感疫苗。下載PDF 2021 年 5 月 10 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FDA) 將輝瑞/BioNTech COVID-19 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 (EUA) 延長至 12 至 15 歲的青少年,修訂了 EUA(於 2020 年 12 月 11 日發布) ) 授權為 16 歲及以上的個人注射。Moderna 表示,它計劃要求將類似的 EUA 擴展到 12-17 歲的兒童,以用於其 COVID 疫苗,強生/楊森正在該年齡段進行臨床試驗。在為輝瑞公司開綠燈時,FDA 選擇忽略以下事實,所有這些事實都清楚地表明,為兒童和青少年接種 COVID-19 疫苗在醫學上是站不住腳的,也是不道德的。 美國兒童感染 COVID-19 的風險可以忽略不計1。截至 2021 年 5 月 29 日,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DC) 將366名 0-18 歲兒童的死亡歸因於 COVID,佔 7400 萬兒童人口中的2人,死亡率為 0.00049%。作為 1-17 歲兒童的死因,COVID-19排在傷害、自殺、癌症、兇殺、先天性異常、心髒病、流感、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和腦血管病之後。1從 2020 年 2 月到 2021 年 2 月中旬,29,094 名兒童(0-14 歲)和 36,900 名青少年和青年(15-24 歲)死於COVID-19 以外的其他原因。3兒童患嚴重 COVID 疾病的風險微乎其微,這可以從 CDC在描述其他年齡組的 COVID 感染、住院和死亡風險時使用 5-17 歲兒童作為其參照組(風險最低的組)來證明。4知情醫生爭辯說,“即使是少數兒童也不應該因為對他們沒有危險的疾病進行大規模接種而受到威脅。” 5 COVID疫苗是實驗性的。正如 FDA 在其 COVID 疫苗情況說明書中明確指出的那樣,在 EUA 狀態下管理的疫苗未經 FDA 批准,並且“沒有經過與FDA 批准或批准的產品相同類型的審查”。6,7 COVID 注射依賴於實驗性疫苗技術;8有問題的成分,如聚乙二醇(PEG) 9和聚山梨醇酯 80;10 個 脂質納米顆粒很容易被大腦吸收;11和其他未經證實的疫苗科學。此外,儘管代理 FDA 負責人珍妮特伍德科克保證父母“該機構對所有可用數據進行了嚴格和徹底的審查”,12 尚未對毒性、致癌性、胎兒和生殖風險或其他重要安全方面進行研究。13 與疾病相比,實驗性 COVID 疫苗對兒童的危害要大得多。在 EUA 擴大到 12-15 歲之前,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 (VAERS) 顯示,在接種輝瑞或 Moderna 疫苗的 15 歲兒童中有兩人死亡。這些青少年可能已經參加了臨床試驗,因為當時他們不可能合法地接種疫苗。輝瑞的臨床試驗疫苗組中約有 1,000 名 12-15 歲的青少年(與 Moderna 的試驗中的人數大致相同),該年齡組中任一疫苗接種後的死亡率可能約為 0.1%(2,000 分之二)——高出 200 多倍高於 COVID-19 的死亡率。 青少年報告了嚴重的 COVID 疫苗傷害,包括心臟問題和死亡。從 5 月 14 日到 5 月 21 日,12-17 歲年齡組的 COVID 疫苗傷害報告幾乎翻了兩番,不良事件從 943 起增加到 3,449 起,其中包括 58 起被評為嚴重的傷害。14下週,該年齡組的 COVID 疫苗傷害總數又增加了 37%,達到4,750 人,15 人包括209 人重傷和5 人因心臟驟停而死亡。16,17 6 月發表在Pediatrics 上的一項研究記錄了 7 名青少年在接受第二次輝瑞注射後的四天內因心臟炎症住院。18青少年還患有血栓和格林-巴利綜合徵。19,20一名 17 歲的猶他州運動員在接受第一次輝瑞注射後一天大腦中出現了血栓。21 “不能排除 COVID 疫苗的長期不良反應,包括生殖影響”。醫生警告說,“目前尚未發現的長期不良影響,包括對生長、生殖系統或生育能力的影響”的可能性。5在輝瑞和 Moderna 疫苗接種後,已經記錄了令人擔憂的生殖影響。CDC 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12.7% 的接種過 COVID 疫苗的孕婦因流產或死產而失去嬰兒(幾乎是八分之一的女性)。22此外,724 名活產嬰兒中有 99 名(13.7%)有不利的出生結果,例如早產、小於胎齡或“主要先天性異常”。反之,有沒有證據表明兒童需要擔心 COVID-19 疾病的長期影響。1對於生活在他們面前的兒童和青少年來說,COVID 疫苗對未來生育的潛在影響令人擔憂,特別是考慮到“可能需要相對較長的時間才能觀察到明顯數量的接種後不孕症病例” 。” 23 接種 COVID 疫苗的兒童將面臨大多數成年人不會面臨的額外風險:同時接種多種疫苗。輝瑞表示,“沒有關于輝瑞-BioNTech COVID-19 疫苗與其他疫苗聯合給藥的信息。” 6 CDC 也承認,它不知道反應原性(身體對疫苗接種的炎症反應)是否會隨著疫苗的共同給藥而增加。24儘管如此,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允許醫療保健提供者“不考慮時間”來管理 COVID 疫苗和其他兒童和青少年疫苗。25考慮 CDC疫苗計劃對於青少年來說,這意味著一個 12 歲的孩子可以在接種流感、人乳頭瘤病毒 (HPV)、腦膜炎球菌和 Tdap(破傷風-白喉-百日咳)疫苗的同一天接種實驗性 COVID 疫苗。26如果FDA擴大了其對EUA仍然年輕群體,孩子們可以有更多的注射單醫生的訪問期間裝起來,特別是如果醫生推“的追趕,因為在大流行失約的”預防接種。27獲得許可的兒童和青少年疫苗的包裝說明書已經列出了近400 種可能的不良事件,包括死亡。28醫學研究所警告從未對“整個[兒童疫苗]計劃的關鍵要素——接種疫苗的數量、頻率、時間、順序和年齡”進行系統研究,29全球疫苗專家分享了這一觀點(儘管不情願)在 2019年12 月的世界衛生組織 (WHO) 會議上。30 政府官員表示,他們願意踐踏父母的權利和保護兒童的能力。大約一半的家長在 4 月份的一項民意調查中表示,他們“肯定”不會讓孩子接種 COVID 疫苗,或者計劃觀望;另有 18% 的人只在學校需要時才允許接種疫苗。31為了規避獲得父母同意的障礙,32越來越多的州和司法管轄區聲稱給予醫療保健提供者和醫療實踐迴旋餘地,以免除父母對 COVID 疫苗的同意要求,33儘管注射處於研究狀態。34目前,這些包括哥倫比亞特區(11 歲及以上);35 北卡羅來納州(12 歲及以上);36 阿拉巴馬州、俄勒岡州和田納西州(14 或 15 歲及以上);37-39 南卡羅來納州(16 歲及以上);40和愛荷華州(由供應商自行決定)。33這是對父母權利的非同尋常的剝奪,並使兒童處於危險之中。 承諾兒童和青少年恢復“正常”是強制性的。FDA 專員Janet Woodcock、CDC 主任Rochelle Walensky和輝瑞公司首席執行官Albert Bourla 向年輕人承諾,接種 COVID 疫苗是他們恢復“正常感”和“更快恢復社交活動”的門票。12, 41, 42這些承諾正在誘使社會飢餓的青少年——他們在發育上無法公平權衡風險和收益——向父母告誡他們要注射,甚至考慮在未經父母許可的情況下接種疫苗。40, 43 60 萬 12 至 15 歲的年輕人接受了 COVID 注射在EUA 擴展的第一周內。44 疫苗製造商誇大了他們的 COVID 注射劑對成人和兒童的作用。COVID 疫苗並非旨在阻止冠狀病毒傳播。45因此,疫苗報告的“有效性”僅與註射劑減輕症狀嚴重程度的能力有關。46此外,除非掌握相對風險和絕對風險之間的主要區別,否則無法有意義地理解有效性。47僅報告相對風險,輝瑞宣布其註射劑對 12 至 15 歲兒童“ 100% 有效” 42基於對2,260 名年輕青少年的試驗安慰劑組有 18 例 COVID-19(疫苗組為 0 例)。48這些數字相當於絕對風險49的“微不足道”降低了 1.59%(18 除以安慰劑組的 1,129 名青少年)。當研究人員不報告絕對風險降低,“報告偏倚介紹,這會影響疫苗效力的解釋” 50 -raising有關研究者的意圖和完整性的問題。家長還應該記住,根據獨立分析,輝瑞通過排除數千名與 COVID 症狀相同但未通過 PCR 檢測證實的參與者,篡改了其對成人的臨床試驗有效性結果。51需要訪問“完整的數據集和獨立的審查和分析” 50來評估類似的手法是否可能對青少年產生了神奇的“100% 有效”結果。 2021 年的 COVID 疫苗只是一個開始。大多數父母和青少年並沒有意識到現在接受一到兩次 COVID 注射並不是故事的結束。COVID加強注射已經在醞釀之中——引入了復發性和累積性風險的前景。52熟悉已經很繁重的兒童疫苗計劃的父母可以證明,對兒童的疫苗需求似乎只會朝著一個方向發展——向上——而兒童的健康狀況則繼續沿著令人擔憂的下坡軌跡。
    4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一、美最高法院終於有了判決,「打針防疫無效」!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文件: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案號21A15) 2021/8/10 巴雷特聯邦大法官 【案由】 一群學者專家向最高法院緊急申請強制令狀,論證現況下【打針防疫無效】,而必須在行使打針的醫療手段前,必須讓受試者擁有充分的知情同意權。 【本案論據摘要】 沒有證據表明,目前任何緊急授權使用(EUA)的新冠針劑可以防止新冠病毒(COVID-19)的傳播,相反地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的傳播會發生在打過針的人。因此,科學上無法區別一個人有沒有打過針。 【論點】 A. 打針前的知情同意/拒絕是一項必須嚴格審查的基本權利一番論證。 B. 【沒有證據表明新冠針劑可以預防新冠病毒的傳播】,事實上有證據顯示相反的效果。資料:1.政府報告(打不打針一樣傳播病毒,無症狀者無法預防);2.巴恩斯特布爾郡(打過針者仍將Delta病毒傳播給他人);3.冰島跟美國出現同樣的情況。 C. 以前感染過新冠病毒者的免疫通行證應該跟打過針的人相同:數據表明感染康復者有99.9% 的機會免受重複感染 【結論】 在嚴格的審查標準下,法院應認定被告(製藥公司)的針劑授權,無法達到政府為了保護公眾健康而制定的嚴格標準。(原文Applying strict scrutiny, the Court should find Respondent’s vaccine mandate fails to advance a compelling government interest that is narrowly tailored to protect public health.) 日期:2021 年 8 月 10 日判決 美國最高法院文件連結: https://www.google.com/url?sa=t&source=web&rct=j&url=https://www.supremecourt.gov/DocketPDF/21/21A15/187103/20210810123328658_PIC%2520Amicus%2520Brief%2520for%2520SCOTUS%2520in%2520Klaassen%2520case%2520--%2520FINAL.pdf&ved=2ahUKEwinobK1s_PyAhWCyIsBHVupAsgQFnoECAYQAQ&usg=AOvVaw1zoH5O13FdiG7FJVM94a3M 更新補充: 起訴者這一方要求法院判決「知情同意權」的要項:打針無效。但高法的結論未完全迎合他們的訴求,僅論定緊急授權針劑無法達到維護健康的高標準。 雖然起訴一方並未勝訴,也就是無法要求在意願書明列該訴求,但高法仍在證據審視上對「打針防疫無效」給予證據確認。 這場官司整體的效果,對打針措施無更動,但技巧性讓高法確認「打針無效」的確證。 也許這才是起訴者的主要訴求。 二、FDA 專案委員會 經過8小時的會議,投票以16:2 正式停止敗登C-19 加強針的計劃! 週五,#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FDA) 疫苗聽證會上的幾位醫生在爆炸性證詞中聲稱,COVID-19 疫苗殺死的人比拯救的人多,並且正在推動CCP病毒突變,如所謂的「#delta」變種。 FDA 的疫苗和相關生物製品咨詢委員會在經過 8 小時的證詞後,以 16票 對 2票反對喬拜登提出的 COVID-19 加強注射計劃。
    8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重磅炸彈:CNN 終於承認 mRNA針劑會破壞免疫力 💥 PLANET TODAY 2022 年 5 月 25 日,星期三 報導 CNN 現在承認 Covid-19 mRNA 疫苗正在破壞人們的自然免疫力——獨立媒體幾個月來一直在報導這一點。 在周五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分解了“對更持久的 Covid-19 疫苗的追求”,並且隨著雙重接種和加強個體的突破性感染繼續增加,CNN 承認科學家們正試圖弄清楚為什麼所謂藉著打疫苗而獲得的免疫力似乎不會長久。 CNN health 美國CNN有線電視新聞網健康專欄直播中表示: 但是科學家們正在緊急嘗試解決另一個免疫難題,那就是我們的保護能力下降是否可能是由於製造一些 Covid19 疫苗的 mRNA 技術的結果,例如由 Moderna 和 Pfizer/BioNTech 是世界上首先使用該平台的公司。 Infowars.com報導:推動 mRNA 疫苗近兩年的鼓吹者 Anthony Fauci 博士為這篇文章做出了貢獻,這一次聲稱,“一些疫苗平台提供了非常高的保護程度,但耐久性不是很長。” 然後,他將失敗實驗性 mRNA 技術的失敗扔到了公共汽車下,意即一腳踢開了,(如中文的:將某人推下水,即為了個人利益犧牲或者背叛了別人之意。),他說:“我們有一個非常棒的 mRNA 平台……但讓我們努力做得更好。” 上週所有地方的“早安美國”也簇擁著這個話題,ABC新聞的一位高級醫學撰稿人承認,mRNA疫苗和隨後的加強劑可能會破壞免疫系統。 事實上,CNN 的最新文章呼應了 Infowars 和其他人幾個月來一直在報導的內容,即疫苗正在削弱人體的免疫反應,使人們容易受到反覆感染。疫苗研究人員亞歷克斯·貝倫森(Alex Berenson)首先報告了這種異常情況,他強調了英國政府承認令人震驚的消息,即接種疫苗後感染 Covid-19 的人的抗體水平似乎較低。 “英國人的意思是,他們現在發現疫苗會干擾人體在感染後產生針對刺突蛋白和其他病毒片段的抗體的先天能力,”貝倫森 當時解釋說。 這位研究人員周一取得了喜憂參半的勝利,強調了 CNN 文章中的另一段似乎承認 mRNA 疫苗完全失敗的段落。 CNN 的文章指出: 美國現在正處於大流行的關鍵時刻,衛生官員正在努力解決這樣一個事實,即為了在社區中保持對 Covid-19 的免疫力,該國要麼需要定期(或可能每年)進行加強劑的注射,或者將需要完全推出一種全新的疫苗。 貝倫森寫道,該聲明預示著媒體可能很快就會試圖與失敗的疫苗保持距離。 “你在這裡看到的是邁向官方承認 mRNA 疫苗失敗並且新疫苗遲早會出現的第一步,”他寫道。 如果是這樣的話,白宮也將停止推廣無效的加強劑,其中喬拜登(Joe Biden)聲稱已經接受了兩劑加強劑,並可能將施打疫苗政策的懸而未決歸咎於那些對疫苗抱持懷疑態度的人。 “因此,加強劑的推廣將被允許成形,可能在幾個月內,”貝倫森預測。“白宮將以公眾輿論的失敗為藉口為疫苗的失敗來解套,聲稱‘mRNA疫苗的猶豫不決已上升到不可持續的水平,我們需要新的疫苗技術。(我的意思是新的,很可能是舊的。)他們甚至可能憤世嫉俗地指責我們這些一直以來都是對的人所說的猶豫不決。 換句話說,“陰謀論者”將再次正確。 然而,對輝瑞來說,烏雲再大還是鑲著光明的銀邊,即使數百萬劑疫苗未加使用,輝瑞公司的利潤會因此遭到重創,他們還是可以荷包滿滿地逍遙法外、遠走高飛。 “偉大的 mRNA 實驗將結束,但不是一聲轟然巨響,而是在冰櫃中將有 2 億劑的過期存量。最有可能但也不是百分之百確定的結果就是:沒有長期的利益,也沒有長期的傷害,且輝瑞集團獲取了1000 億美元以上的利益!”Berenson 預測。 但願此事照我們所希望的發展。 https://www.planet-today.com/2022/05/bombshell-cnn-finally-admits-mrna-jabs.html?fbclid=IwAR3Skd5oE0GJrhwJE4zIljQ-zYqv7qAsedNpItxrcq4aR9R5wY42fwgEGec&m=1
    3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常有人問我, 是否有打covid-19的實驗性疫苗? 你們看完這封我寫給台灣家人的信, 就知道我相不相信covid-19的實驗性疫苗? --------------------- 親愛的家人, 近來好嗎? 我們都好, 口罩也不需戴了, 德州人的生活幾乎恢復正常, 孩子8月會回學校上課, 無需在家上網課. 我只想再次提醒你, Pfizer, AZ, J&J, Moderna 這些實驗性疫苗不安全(非常可能導致男女不孕), 千萬不要打. 大陸的疫苗更不要說了, 不可信任. 因為台灣資訊封閉, 還有語言隔閡, ㄧ般人不會去看英文網站找資料作認證. 我自己去查資料得出以下的資訊: Pfizer /輝瑞 跟 Moderna, J&J 都是只拿到FDA發 EUA /緊急使用批准, 因為它們根本沒有完成第三期臨床實驗. 事實上, 他們連動物實驗都沒有做(動物都死了). 這也是他們危險之處. 要是他們順利完成第三期臨床實驗, 成果也合格, 就不會只拿到 EUA 緊急使用批准而已. 輝瑞預計在1/31/23才會完成第三期臨床實驗. Moderna預計在10/27/22 才會完成第三期臨床實驗. 順便告訴你, 輝瑞開始做第ㄧ期臨床實驗是7/27/20, 你自己算算時間, 美國去年12月就開始打輝瑞, 短短不到6個月的時間, 就匆忙推出, 而這種疫苗通常也要8年到12年才可以做出來. 這種疫苗是 mRNA 製法, 以前從來沒有在人身上做過實驗, 沒有時間完成第三期臨床實驗, 更沒有研究這疫苗的長期後遺症. 所以那些想搶打這種武漢病毒實驗疫苗的人, 我也只能祝福好運. 這些人就是變成臨床實驗的自願者而不自知. 藥廠也故意說得好聽, 欺騙大眾, 根本沒有重視可怕的血栓, 不孕, 中風, 失明, 得癌等多種問題. 而且, 各國因打武漢病毒實驗疫苗的人死亡的人數逐漸升高. 以色列研究指出, 65歲以上的人, 若染上武漢病毒, 打疫苗死的人數比沒打疫苗死的人多上40倍. 年輕人打疫苗死的人數比沒打疫苗死的人多上260倍. 等著看吧! 不久的將來, 人們會終於知道武漢病毒實驗疫苗比病毒本身更危險. https://www.lifesitenews.com/....../experimental...... 我目前得到的資訊告訴我, 想早死的就去打這些實驗性疫苗, 這些人日後會產生很多心血管疾病, 免疫系統疾病的問題. 以色列也發現, 接種 Covid-19 疫苗後, 青少年和年輕人身上發生很多心肌炎案例.所以我告訴你, 那些跑到美國去接種Covid-19 疫苗的人, 都是有錢的無知白痴. 過去ㄧ年在美國防疫的經驗讓我覺得, 嚴厲的封城, 關在家裡上班, 孩子上網課, 不讓做生意的營業都是錯誤的. 口罩戴整天更是不利於健康. 這只會讓人民身心不健康, 不能出門曬曬太陽, 活動活動, 人就會憂鬱. 抵抗力下降, 更容易生病! 自殺, 精神疾病劇增, 更別提有些靠做小生意的人, 會生意蕭條關閉失業, 沒病死反而沒錢賺先愁死餓死. (幸好美國的居家令有人性, 可以讓人外出去健行放風. 不然真不知我們去年到今年3月要怎麼熬過來的...) 我朋友國中的孩子上網課上到憂鬱想自殺. ㄧ年的網課啊!! 沒有機會正常社交, 這對孩子傷害太大. 尤其是年紀越小的孩子. 要是我是執政者, 我不會強迫人民戴口罩, 不會強迫人民打實驗性疫苗, 日常生活必須照舊. 自己認為有需要想戴口罩再戴. 人體需要接觸各種細菌病毒才會產生健康的免疫力, 否則消毒到極致, 戴口罩戴到地老天荒, 根本是延遲產生自然的群體免疫力. 而人類本身的免疫力是最好的. 更何況, 這些武漢病毒疫苗根本是實驗性疫苗, 不安全!! 高風險群者可以減少出門, 少到人多的地方, 出門戴口罩. 美國有醫生用「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 伊維菌素 / Ivermectin, Vitamin C, Vitamin D, Zinc 來幫助早期治療, 防止變成重症. 但嚴格規定全民如此就沒有必要. 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是高危險群. 身體自然產生的抗體可以應付變種病毒. 實驗性疫苗會製造更多對疫苗有抗性的變種病毒, 有Antibody Dependent Enhancement 抗體倚賴加強效應, 反而不能應付野生病毒, 還會有很多後遺症, 而且效力可能只有3-6個月(疫苗公司自己也不確定), 你還是可能會感染病毒, 還是會散播病毒, 疫苗公司就是要你ㄧ直打下去, 永遠的顧客, 真是打心酸的. 再者, 台灣人曾經歷過 SARS , 身上應該還有抗體存在, SARS 病毒跟武漢病毒是 78% 相似, 我相信台灣人就算染到武漢病毒, 也不會像歐美人那樣嚴重. 因為歐美人肥胖慢性病的人比較多也比較嚴重. 這都是高危險群. 太過於嚴峻的防疫反而是害多於益. 摧毀中小企業, 對兒童造成身心傷害. 是得不償失. "科學家在柳葉刀發表文章,經同行評審,發現市面上的疫苗功效低於2%。" https://www.thelancet.com/....../PIIS26....../fulltext...... 台灣的新聞消息和美國及大部分國家ㄧ樣, 都是封閉受到政府媒體管制主導的, 疫苗公司是社交媒體的大金主且控制主流媒體的疫苗言論風向, 所以任何不利實驗性疫苗的消息都會被封鎖. 幸好美國還是有自由言論媒體制衡, 還有公民記者的興起, 他們突破了主流媒體的壟斷. 可惜, 台灣根本沒有這樣的力量讓人民知道更多不同的消息. 全世界上有很多醫生醫護人員吹哨者嘗試示警民眾, 主流媒體, 各種"查證網站"便ㄧ再打壓, 故意將吹哨者抹黑成"反疫苗者"的陰謀論者, 其居心叵測.臉書的事實查證單位/fact-checker 的金主就是疫苗公司的遊說團體, 收了美金 1.9 billion. 你能想像還有多少 fact-checker 是被疫苗公司收買了嗎?? 不能相信各種"查證網站!! https://www.bitchute.com/video/Requt9zXN04/...... 台灣現行規定Ct值35即為確診, 確診只是代表 PCR 測出陽性, 不代表真的有染到武漢病毒而且有發病. 事實上, Ct值30以上有70%的陽性都是偽陽性. Ct值35以上有97%的陽性都是偽陽性. 日本和美國是以Ct值40以內都算陽性, 這2個國家所謂確診的數字也超級不準確. https://headlinehealth.com/fauci-fda-who-all-now-admit.../ PCR 測試的發明人自己Kary Mullis 生前就公開發表過 PCR 測試不是用來在疫情時期做大量篩檢. 因為它測不出你是否有生病也測不出特定的病毒. 有很多世界各國的醫生都提出質疑. https://nationalfile.com/inventor-of-pcr-test-said-fauci.../ 所以為什麼台灣政府故意忽略這個事實而不去調查?? 知道嗎? 瑞典已經停止用PCR 測試就是因為它的不準確. https://williambowles.info/.../sweden-stops-pcr-tests-as.../ 難怪測量的Ct值越高, 不準確的確診人數越高. 台灣媒體都跟隨美國主流媒體胡亂報導... 用製造出來的假數字搞得人心惶惶, 主動去打高風險的實驗性疫苗, 而這個武漢病毒的康復率(70歲以下的人)是99%(CDC數據), 根本沒有媒體報導出來的危險. https://www.zerohedge.com/.../covid-19-rt-pcr-test-how... 1976 年, 豬流感疫苗導致220個接種者死亡, 豬流感疫苗就被停用了. 現在美國因武漢病毒疫苗死亡的人已達到6136人, 還有9成以上的案例根本沒有上報. 然而, 美國 CDC 竟然建議兒童施打這高風險的實驗性疫苗. 這邏輯對嗎? 台灣當局不該對這些實驗性疫苗感到警覺嗎? 我告訴你, 這些各國政府都是ㄧ夥的, 他們把人民當韭菜收割. https://www.openvaers.com/covid-data...... 這病毒是真的(但死亡率很低, 低於流感), 但這場疫情是被造假出來的, 最終目的是要搞垮美國及世界各國經濟, 利用實驗性疫苗及嚴峻的疫情政策(封城, 強制戴口罩, 禁止中小企業營業, 關閉學校) 傷害孩子的課業學習及社交情緒發展, 讓他們對人恐懼, 習慣戴口罩. 還有用恐懼洗腦人們主動去打實驗性質的"疫苗". 剝奪人們宗教自由, 消滅中小企業, 打垮世界各地小老百姓的小本生意, 從而依靠政府發的救濟金, 控制人民, 完成世界重置的 One World Order 計畫(世界政府計劃). 世界各國用疫情來欺壓人民接受高風險的實驗性疫苗才是最終目的. 看看這美國CDC數據, 你就算得病, 你自然康復的機會是 99.997%. 這武漢病毒的死亡率比流感還低. 為什麼政府不告訴民眾這重要的訊息?? 還有為什麼政府不告訴民眾, 武漢病毒是有藥可醫, 而且早期治療很重要?? 得到 Covid-19 後, 各年齡層康復率(CDC資料) 0-19歲 99.97% 20-49歲 99.98% 50-69歲 99.5% 70歲以上 94.6% 根據我閱讀國外報導, 及觀看N個國外醫生的訪談, Pfizer, Moderna, J&J, AZ 這4種疫苗都是用突刺蛋白/spike protein 來達到刺激人體產生抗體的目的. 唯一的差別是方式不同, Pfizer, Moderna 是透過信使核糖核酸/mRNA 打入人體, 給我們的身體下指令不斷的去製造突刺蛋白/spike protein 去刺激人體產生抗體. J&J, AZ 則是直接透病毒載體直接將突刺蛋白送入人體來達到刺激人體產生抗體的目的. 現在有更多醫生及研究報導提出警告: 突刺蛋白/spike protein會隨著血液流竄全身造成血栓, 發炎, 引起各種免疫系統還有心血管相關疾病. 研究表明COVID-19 mRNA基於疫苗可能會破壞腦細胞, mRNA疫苗可在未來幾年引發神經系統疾病激增。患有病毒病的受害者往往患有阿茲海默症,癡呆症或認知障礙。僅在美國,這種疾病就可能影響數百萬甚至數千萬的公民。 要是沒必要, 你最好也不要去做篩檢那種戳鼻子的PCR 檢測, 因為 1.九成以上的錯誤率. 2. 那個檢查棒成分可疑, 戳進你鼻子深處是很靠近你腦子的. 總之不安全, 不準確, 不可靠, 非必要不要去測. 現在美國的資訊戰也燒到台灣, 很不幸的是, 台灣的媒體我覺得目前沒有ㄧ個可以相信且收看的. 世界各地很多打了疫苗的人, 手臂及臉上, 胸前都產生磁力.... 我朋友也是. 這疫苗裡絕對有貓膩! https://odysee.com/@TimTruth:b/Magnetgateprt3-1:9 再告訴你ㄧ個勁爆消息, 美國第ㄧ個有醫生護士目睹作證, 還幫她照X光確定身體內沒有金屬作假, 打實驗性疫苗讓35歲的美國媽媽Brittany Galvin 身體產生磁性的疫苗受傷者訪談, 她是臉上都產生磁性--鑰匙都吸的了. 她還產生嚴重的後遺症, 前陣子還住院治療. 你可以看我附上的影片. https://www.bitchute.com/video/fFKnIDAw8Y7e/ https://www.bitchute.com/video/FNafK4gi12K7/ 希望你們平安, 保護好你們的免疫系統, 不要打實驗性疫苗, 身體自然產生的抗體最好. ----------- P.S. 我後來也沒收到回信, 不知道我的家人是否會相信我, 總之, 我盡力了. 打與不打實驗性疫苗都各自有不同的風險, 每個人做的決定不同, 那就各自去承擔了. 😉 ·
    4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mRNA 疫苗的副作用 01、副作用對少數人頗為嚴重 今年夏天,麻省理工學院的盧克·哈奇森(Luke Hutchison)自願參加了默德納的 COVID-19 疫苗臨床試驗。 當他接受了在第二次注射後,他手臂打針的部位立即腫脹到 「鵝蛋」 大小。 他不能確定自己被注射的是疫苗還是安慰劑,但是在幾個小時內,身體健康、只有 43 歲的哈奇森感覺到骨骼和肌肉酸痛,發燒燒到 38.9°C,他感到難以忍受,身體發抖,時冷時熱。他整夜手捧電話,想著是不是要打 911 求助? 哈奇森的症狀在 12 小時後消失。 但他說,沒有人告訴他副作用會如此嚴重,也沒有人幫助他做任何準備。 02、準備好退燒藥 本週,在默德納和輝瑞雙雙發佈了他們的 mRNA 疫苗保護作用高達 95%! 儘管兩個公司都聲稱,他們的疫苗 「沒有嚴重的安全問題」,但像上述哈奇森所經歷的 「嚴重副作用」 還是有可能的。 公眾應該為疫苗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做好心理準備,並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 「嚴重的副作用」 將是少數,更多的人將會面臨其他 「短暫的副作用」 。 默德納疫苗第一次注射的副作用主要為注射部位反應(2.7%),第二次注射的副作用包括 9.7% 的參與者疲勞,8.9% 的肌肉疼痛,5.2% 的關節痛和 4.5% 的頭痛。 而輝瑞疫苗的副作用包括疲勞(3.8%)和頭痛(2%)。 美國如果安計劃在 12 月底之前為美國 3500 萬人接種疫苗的話,按預期會有2% 接種者出現 39°C 至 40°C 的嚴重發燒,那將是 70萬人。 那麼,打疫苗前,請先去藥店買好退燒藥! 03、mRNA疫苗的副作用比傳統疫苗可能會更大 默德納和輝瑞的疫苗都需要兩劑,中間間隔數周。通常在第二劑後副作用會更高,「副作用」 其實也是疫苗產生的免疫反應。 由於以前人類還沒有正式使用過 mRNA 疫苗,對這類疫苗的長期副作用仍需要時間的檢驗。 我們知道,mRNA 疫苗是將一段人工合成的 mRNA 裝在脂質納米顆粒——微小脂肪氣泡中。 疫苗被注射到肌肉組織後,mRNA 會通過脂質膜融合,進入肌肉組織的細胞,指導冠狀病毒刺突蛋白在人體細胞內的產生。 這種人體細胞產生的冠狀病毒刺突蛋白,與天然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是一樣的,被人體的免疫細胞識別後,會產生特異性的抗體,能阻止新冠病毒入侵,或殺死病毒,起到保護作用。 mRNA分子通常是極不穩定的,但裝進脂質納米顆粒後,不僅穩定性提高,而且還具備了進人人體細胞的能力。 與大多數流感疫苗相比,mRNA 疫苗的分子特性決定了它的副作用可能會更大。 04、孰輕孰重 mRNA 疫苗的副作用有可能來自 mRNA 分子本身,更大的可能是來自脂質納米顆粒。 實驗證明,不含 mRNA 的脂質納米顆粒在動物中會引起同樣的副作用。 不含 mRNA 的脂質納米顆粒在被注射動物的肌肉中產生炎症介質,這些介質會引起疼痛,發紅,腫脹,發燒,類似流感的症狀。 另一方面,mRNA 分子本身對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可能會有更高的風險。 例如患有紅斑狼瘡的人,其病源是由針對其自身遺傳密碼的抗體引起的,有必要注意 mRNA 疫苗是否會使自身免疫疾病病情惡化。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疫苗的副作用是短暫的,這種短暫的反應不應阻止人們面對大流行而接種疫苗。 手臂酸痛、發燒和疲勞是不愉快的,但沒有生命危險。而感染了病毒,對某些人來說,是要命的。 孰輕孰重? 05、熬過一個艱難的夜晚 針對疫苗的副作用,一線公共衛生工作者應該有充分的準備。事實上,所有疫苗都有程度不同的副作用。 以 2017 年獲得 FDA 批准的新型帶狀皰疹疫苗為例,在一項針對 50 歲及以上人群的大型關鍵試驗中,17%的疫苗接種者引起了嚴重的反應,包括注射部位疼痛和肌肉疼痛。 但人們知道,與帶狀皰疹所造成的傷害相比,這點付出是值得的。這種疫苗推出後,需求很大。 可以想象,在大量接種疫苗後,社會上將會有各種各樣的關於副作用的故事。 伊恩·海頓(Ian Haydon)在接受了默德納疫苗第二次注射後十二小時後,感到發冷,並出現 「頭痛,肌肉酸痛,疲勞,惡心」,發燒燒到 39.6°C。他不得不去了急診室,在症狀消失 24 小時後,他還發生了嘔吐並暈倒了。 對海頓來說,那是艱難的一天。 但是,如果與被 COVID-19 感染後住進重症監護室相比,這點副作用是微不足道的。 目前 COVID-19 已經在美國造成了 25 萬人死亡,為了避免家庭傳染,政府號召在即將來臨的感恩節也不要搞家庭團聚。 面對疫苗有可能出現的副作用,每個人都應該咬緊牙關,熬過一個艱難的夜晚。 為換取我們的正常生活,這樣的代價是值得的!  參考文獻:Fever, aches from Pfizer, Moderna jabs aren’t dangerous but may be intense for some By Meredith Wadman 《Science》Nov. 18, 2020.
    4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以下是張凱銘醫師 2021年5月14日的(經驗分享) 現在已經不是2020年3月了,對於COVID知識,我們了解更多了,很多過去錯誤的做法,都可以調整,有新的東西,也應該嘗試使用,這就是與時俱進。不要害怕病毒,我們可以克服。一年後再發一篇review。(註:本文特別是治療方法寫的很粗淺,以綱要提醒重點為主,裡面講的東西你如果搜尋多半有論文佐證,細節東西還是以有公信力的來源為主,此文非醫療建議) #傳染力: 為什麼COVID-19傳染力驚人?因為無症狀也可以開始傳染,這跟2003年的SARS不一樣,SARS原則上要病人有發燒或咳嗽症狀才會傳染,所以當年很快就可以擋下來,現在的COVID可以沒有症狀也傳染給別人,所以各大出入口體溫篩檢其實不一定很有用。因為可以無症狀感染,所以疫情才會這麼難以控制。COVID原則上出現症狀前兩天到發病後一天內傳染力最強,發病後七天內逐漸減弱傳染力。病人多久還有傳染力確切時間很難告訴你一個數字,但是大致上7-10天後就沒有什麼傳染力了,這也是美國CDC的隔離時間是訂在10天的原因,當然不是說十天後就一定不會傳染,這邊是說傳染力越來越弱,機率越來越低,一個概率的問題,醫學到最後都是統計的問題,極端值先不討論。 #什麼叫確診? 在此次疫情爆發之前,時常看到境外確診者,常常沒有症狀,也許在國外一陣子前染過病,到台灣篩檢陽性,或甚至是隔離14天後期滿然後自主申請檢驗然後被確診,那些人的通性都是CT值很高(>30),抗體早就已經產生陽性,這代表,他們早就被感染了,他們某種程度已經免疫了,PCR測出來的只是死掉的病毒片段被檢驗出來,其實沒有什麼傳染力不用太擔心。CT值代表要複製病毒片段多少次才能被檢驗出來,所以CT值如果很高,代表病毒片段實在是太少了,要一直複製到30次以上才有辦法被檢驗出來,有個小篇的NEJM韓國研究指出CT值在28.4以上病毒培養都培養不出來,所以CT>30其實根本不用擔心。這種沒有什麼臨床意義的病例,是否有需要每個人都送去負壓病房隔離,我認為是很需要商榷的,我很難想像這些人既沒有症狀,也沒有傳染力,到底是要住院做什麼治療?如果疫情不嚴重就算了,但國內疫情持續升溫,這可能占用醫療資源讓有需要的人無法住進醫院,那問題就大了。現在已經是2021年五月了,早已不是2019年12月或2020年一月,COVID已經不是神秘的病毒了,我認為需要用科學方法對待隔離這件事。然而此次境內社區感染,很多都是有症狀且CT值低(10-20幾),這些人就是剛被感染,這些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確診者,這些是最要小心的族群。 #檢驗: PCR是1980年代就發展出來的一種檢驗技術,這不是什麼酷炫的科技也不是昂貴的檢查,任何一個檢驗,結果是死的,判斷是活的,如果有偽陽性或偽陰性問題,都可以再重複檢查。臨床判斷不能忽略。如果覺得重複檢驗費太貴,那問題應該是為什麼此項檢查會這麼貴,而不是懷疑其檢驗的必要。COVID都可以無症狀,如果懷疑COVID,不要用猜的,要用驗的。 #Variant (變異病毒): COVID病毒跟其他常見流感病毒一樣,越多人被感染,病毒一直複製,外膜就容易產生片段的變異,所以本質還是同一個病毒,因此我不喜歡用變種病毒這個名稱,我比較喜歡講變異。不管是英國或南非病毒,他們並不會使感染後的病人變嚴重,但是變異病毒的傳染力確實比較強,也可能讓疫苗效果比較不好,但是目前看來疫苗對英國變異病毒還是有效的。我認為未來的世界可能會需要每年都打COVID疫苗,就像流感每年都會變,每年都該打流感疫苗,任何人終究都需要打COVID疫苗,在這地球村就是不可能不打,除非你永遠關起來不要跟外界的人接觸。阻止病毒繼續傳播的最好方式就是疫苗。如果可以,我希望全世界70億人現在都注射好疫苗,一兩個月後COVID大流行就會終結。為什麼COVID一直流行,就是因為全世界疫苗施打太緩慢,太多人猶豫不決。越慢打疫苗,病毒一直在複製,一直複製的結果就是又產生變異,到時候疫苗又漸漸失去效果,大流行又要重來一輪。 #疫苗: 現在全世界有四家有效的疫苗:Pfizer和Moderna是mRNA疫苗,AZ和JNJ是腺病毒載體疫苗。這四種都非常有效,重症死亡率保護都非常的好。疫苗最重要的是防止死亡,不是打了就一定不會被感染。實際上COVID大部分的人被感染了只有輕度或無症狀,但是有些有危險因子的人(COVID特別喜歡攻擊老年人,肥胖,糖尿病者)可能產生嚴重肺部纖維化而至死亡。如果今天全世界的人都打滿疫苗,有些人也許還是會有感染或輕微症狀,但是到時候就不會有人擔心,因為跟感冒一樣,沒什麼大不了的!今天還在擔心那些輕微副作用(發燒、疲憊、肌肉痠痛這些真的是無關緊要1-3天就會消失的副作用),那你就失去了大局觀。99.99%的人都沒有出現嚴重副作用,甚至在國外都有過敏案例用漸加劑量還是把第二劑疫苗打齊的記載。打疫苗很多人當然會有不舒服反應,但是這些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打疫苗本來就不是要打舒服的,打了針會不會舒服一直都不是打疫苗的考量點,就跟你終究要買歐洲車,你這輩子終究是要打COVID疫苗的,早打就早有保護力,就不會一直擔心會不會被感染。我認為能早點打疫苗就是好事,任何上述四種疫苗都非常的好,真的不需要挑,沒有打就是沒有防護力,與其思考70-95%的差距,不如想0-70%的差距,沒有打疫苗病毒可以長驅直入,有疫苗你平常沒有太多病史或免疫問題,你要死於COVID的機率會非常非常的低。打疫苗不是大學聯考,去計較一兩分的差距,每個疫苗臨床試驗的基準點都不一樣,沒辦法拿純數字去比較。美國人做事慢,非常沒有效率,有在美國生活過一定知道這點,然而美國疫苗是在FDA星期五通過,星期一就開打,這點就非常有效率。看到很多人因為疫情爆發終於願意趕快打疫苗了,這也算好事,雖然在過去兩三個月早就可以做的事,真的是有點可惜。我真的很希望疫苗覆蓋率可以再高一點。 #疫苗副作用: 常見副作用就不說了,發燒疲憊肌肉痠痛等,這些不應該是你不打疫苗的理由。有些人可能淋巴腫大但是不嚴重且看運氣。立即過敏反應極度罕見。現在要談談血栓。AZ或JNJ腺病毒載體疫苗有一個非常罕見(約十萬到百萬分之一)但可以是嚴重的副作用就是血栓問題。這邊的血栓並非腿部因久不動而產生的靜脈栓塞(DVT)或肺栓塞(PE),而是會產生類似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的原理,身體產生platelet factor 4 (PF4)抗體跟heparin結合消耗血小板導致的血栓問題,然而這些人都沒有接觸過heparin類藥物,所以因為疫苗導致的血栓病有一個新的病名叫做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VITT),這比較類似自體免疫反應,常發生在年輕女性,過去可能沒有什麼明顯病史或血栓問題,在打了AZ或JNJ疫苗,一般在兩個禮拜左右發作(時間相對短,長一點可能一個月),血栓產生部位有可能是在splenic vein or cavernous venous sinus,所以病人也許會有肚子痛、頭部腦神經異常,動眼神經異常,視力異常,等問題。如果是腦內血栓影像診斷甚至要靠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V),血液檢查要驗HIT panel (PF4 or serotonin release assay)。相信很多台灣醫師可能根本沒有驗過HIT,因為東方人血栓問題不大,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好事所以更加肯定疫苗風險是很低的。臨床醫師警覺性要很高。疫苗副作用通報系統要很完善才行。治療方式不可以用傳統heparin類的抗凝血劑,enoxaparin這些常見的都不行。可以使用argatroban,fondaparinux,或DOAC (apixaban, rivoraxaban)這類。還可以用IVIG治療。所幸國外的案例多半治療後無大礙。 #COVID的治療,現在有什麼? - 剛確診沒多久,最好前48小時內,如果屬於高危險族群(病人本身身體比較差者),打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效果最好,可以預防病情的進展,在美國有很多infusion center,或有些急診也可以打,抗體趕快中和病毒。美國現在有Regeneron藥廠的Casirivimab/imdevimab跟Bamlanivimab/etesevimab。 - Hydroxycholoroquine奎寧在2020年三月美國疫情剛爆發甚至世界各地都很常用,多個研究出來結果就是沒有用,希望以後不會有人再提這個了 - 慎用抗生素:在2020年三月幾乎每個人因為COVID住院都會給azithromycin等抗生素,因為臨床上病毒性肺炎跟細菌性肺炎都很類似。但是發現COVID剛發病很少有細菌感染,如果病人只是乾咳,沒有痰,CXR或CT很典型就是bilateral GGO沒有局部consolidation(局部細菌肺炎感染),其實可以不用上抗生素。一般細菌性感染多半發生在ICU病患、插管者、住院住兩三個禮拜以上者,這些再好好考慮。不應該每個人得到COVID就給抗生素。 - Remdesivir IV for 5 days(200mg*1 day, then 100mg*4 days)在美國算最常用的抗病毒藥物,如果有氧氣需求患者一般都會給,注意肝指數可能升高需要檢測,攜帶remdesivir的cyclodextrin需要靠腎臟清除所以如果eGFR<30可能不能使用,但是洗腎可以清除所以洗腎患者又可以使用 - Dexamethsone 6mg IV or PO for 10 days: nejm上大名鼎鼎的recovery trial顯示,對於重症患者(需氧或插管者)有助於降低死亡率,特別是插管者幫助最大,因為可以避免免疫風暴過度激化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如果病人不需要氧氣輕症患者,給dexamethasone是無用的,請勿濫用類固醇。 - 氧氣目標不一定要100%,如果病人沒有特別覺得喘,SpO2維持在92-96%左右其實也可以。跟2021年3月做法不一樣的事,避免早期插管!插管可以避免最好,一旦插管就很難拔管,俯臥(肚子貼地臉朝下)prone position對於血氧維持還是非常有效,high flow nasal cannula (HFNC)高速鼻氧氣管對於維持血氧也很有效,這些都可以避免走入插管這一途。 - Tocilizumab: 2020年3月很多人用,後來研究說沒有用,最近又捲土重來越來越多研究看似有用。Toci(這樣簡稱才不會念太長)是IL-6 inhibitor,可以抑制免疫反應也是想避免走入cytokine storm,先前研究結果會失敗可能跟使用時機最有關,因為不是每個病人都可以給,而是建議在氧氣需求量一直增加,已經到只用HFNC或BiPAP這種階段隨時要被插管這種階段可能會比較有用,而且至少給過類固醇(上述的dexamethasone)24小時還是一直惡化再給。 - 小心菌血症甚至黴菌感染:這些是指ICU重症患者,他們可能產生MRSA or MSSA bacteremia, Candidemia等,如果住院有發燒,該做的blood culture還是不能少。甚至有些病人肺部產生mucormycosis or Aspergillosis的關聯性世界各國有越來越多的paper報導 (我也有一篇相關論文)。 後記:算是一年後的一篇心得文章,在美國紐約2020年3月我們走過最可怕的多次融斷潮,紐約當時宛如空城,時代廣場空無一人,空氣中彷彿都有高濃度的病毒,ICU要擴張三倍,整間醫院只有COVID病人相比,現在怎麼樣台灣情況都好得多,而且現在有疫苗,有更多對病毒的認識,少了很多未知,我們現在更多知道什麼藥物有用,什麼沒有用,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我對台灣人高水準的國民素質很有信心,多半人都很願意戴口罩也配合,疫情肯定不會太差。冷靜準備,有疫苗趕快打。看著歐美在疫苗施打後疫情逐漸散去,台灣也不可能永遠用高壓圍籬,非常”old school”的”2020年”防疫方式一直下去,最有效控制疫情還是要靠疫苗,希望全球大流行可以趕快結束。
    84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張凱銘醫師(美國紐約市立醫院感染科醫師)   5月14日下午1:21   發表於【COVID-19 醫療人員防疫戰術戰技交流中心】     **文章最後面補充以下章節:兒童,孕婦,COVID後遺症,COVID傳染途徑,疫苗副作用處置**   *再補充DVT prophylasix, ivermectin, 非嚴重COVID病人*   現在已經不是2020年3月了,對於COVID知識,我們了解更多了,很多過去錯誤的做法,都可以調整,有新的東西,也應該嘗試使用,這就是與時俱進。不要害怕病毒,我們可以克服。一年後再發一篇review。(註:本文特別是治療方法寫的很粗淺,以綱要提醒重點為主,裡面講的東西你如果搜尋多半有論文佐證,細節東西還是以有公信力的來源為主,此文非醫療建議)   #傳染力:   為什麼COVID-19傳染力驚人?因為無症狀也可以開始傳染,這跟2003年的SARS不一樣,SARS原則上要病人有發燒或咳嗽症狀才會傳染,所以當年很快就可以擋下來,現在的COVID可以沒有症狀也傳染給別人,所以各大出入口體溫篩檢其實不一定很有用。因為可以無症狀感染,所以疫情才會這麼難以控制。COVID原則上出現症狀前兩天到發病後一天內傳染力最強,發病後七天內逐漸減弱傳染力。病人多久還有傳染力確切時間很難告訴你一個數字,但是大致上7-10天後就沒有什麼傳染力了,這也是美國CDC的隔離時間是訂在10天的原因,當然不是說十天後就一定不會傳染,這邊是說傳染力越來越弱,機率越來越低,一個概率的問題,醫學到最後都是統計的問題,極端值先不討論。   #什麼叫確診?   在此次疫情爆發之前,時常看到境外確診者,常常沒有症狀,也許在國外一陣子前染過病,到台灣篩檢陽性,或甚至是隔離14天後期滿然後自主申請檢驗然後被確診,那些人的通性都是CT值很高(>30),抗體早就已經產生陽性,這代表,他們早就被感染了,他們某種程度已經免疫了,PCR測出來的只是死掉的病毒片段被檢驗出來,其實沒有什麼傳染力不用太擔心。CT值代表要複製病毒片段多少次才能被檢驗出來,所以CT值如果很高,代表病毒片段實在是太少了,要一直複製到30次以上才有辦法被檢驗出來,有個小篇的NEJM韓國研究指出CT值在28.4以上病毒培養都培養不出來,所以CT>30其實根本不用擔心。這種沒有什麼臨床意義的病例,是否有需要每個人都送去負壓病房隔離,我認為是很需要商榷的,我很難想像這些人既沒有症狀,也沒有傳染力,到底是要住院做什麼治療?如果疫情不嚴重就算了,但國內疫情持續升溫,這可能占用醫療資源讓有需要的人無法住進醫院,那問題就大了。現在已經是2021年五月了,早已不是2019年12月或2020年一月,COVID已經不是神秘的病毒了,我認為需要用科學方法對待隔離這件事。然而此次境內社區感染,很多都是有症狀且CT值低(10-20幾),這些人就是剛被感染,這些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確診者,這些是最要小心的族群。   #檢驗:   PCR是1980年代就發展出來的一種檢驗技術,這不是什麼酷炫的科技也不是昂貴的檢查,任何一個檢驗,結果是死的,判斷是活的,如果有偽陽性或偽陰性問題,都可以再重複檢查。臨床判斷不能忽略。如果覺得重複檢驗費太貴,那問題應該是為什麼此項檢查會這麼貴,而不是懷疑其檢驗的必要。COVID都可以無症狀,如果懷疑COVID,不要用猜的,要用驗的。   #Variant (變異病毒):   COVID病毒跟其他常見流感病毒一樣,越多人被感染,病毒一直複製,外膜就容易產生片段的變異,所以本質還是同一個病毒,因此我不喜歡用變種病毒這個名稱,我比較喜歡講變異。不管是英國或南非病毒,他們並不會使感染後的病人變嚴重,但是變異病毒的傳染力確實比較強,也可能讓疫苗效果比較不好,但是目前看來疫苗對英國變異病毒還是有效的。我認為未來的世界可能會需要每年都打COVID疫苗,就像流感每年都會變,每年都該打流感疫苗,任何人終究都需要打COVID疫苗,在這地球村就是不可能不打,除非你永遠關起來不要跟外界的人接觸。阻止病毒繼續傳播的最好方式就是疫苗。如果可以,我希望全世界70億人現在都注射好疫苗,一兩個月後COVID大流行就會終結。為什麼COVID一直流行,就是因為全世界疫苗施打太緩慢,太多人猶豫不決。越慢打疫苗,病毒一直在複製,一直複製的結果就是又產生變異,到時候疫苗又漸漸失去效果,大流行又要重來一輪。   #疫苗:   現在全世界有四家有效的疫苗:Pfizer和Moderna是mRNA疫苗,AZ和JNJ是腺病毒載體疫苗。這四種都非常有效,重症死亡率保護都非常的好。疫苗最重要的是防止死亡,不是打了就一定不會被感染。實際上COVID大部分的人被感染了只有輕度或無症狀,但是有些有危險因子的人(COVID特別喜歡攻擊老年人,肥胖,糖尿病者)可能產生嚴重肺部纖維化而至死亡。如果今天全世界的人都打滿疫苗,有些人也許還是會有感染或輕微症狀,但是到時候就不會有人擔心,因為跟感冒一樣,沒什麼大不了的!今天還在擔心那些輕微副作用(發燒、疲憊、肌肉痠痛這些真的是無關緊要1-3天就會消失的副作用),那你就失去了大局觀。99.99%的人都沒有出現嚴重副作用,甚至在國外都有過敏案例用漸加劑量還是把第二劑疫苗打齊的記載。打疫苗很多人當然會有不舒服反應,但是這些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打疫苗本來就不是要打舒服的,打了針會不會舒服一直都不是打疫苗的考量點,就跟你終究要買歐洲車,你這輩子終究是要打COVID疫苗的,早打就早有保護力,就不會一直擔心會不會被感染。我認為能早點打疫苗就是好事,任何上述四種疫苗都非常的好,真的不需要挑,沒有打就是沒有防護力,與其思考70-95%的差距,不如想0-70%的差距,沒有打疫苗病毒可以長驅直入,有疫苗你平常沒有太多病史或免疫問題,你要死於COVID的機率會非常非常的低。打疫苗不是大學聯考,去計較一兩分的差距,每個疫苗臨床試驗的基準點都不一樣,沒辦法拿純數字去比較。美國人做事慢,非常沒有效率,有在美國生活過一定知道這點,然而美國疫苗是在FDA星期五通過,星期一就開打,這點就非常有效率。看到很多人因為疫情爆發終於願意趕快打疫苗了,這也算好事,雖然在過去兩三個月早就可以做的事,真的是有點可惜。我真的很希望疫苗覆蓋率可以再高一點。   #疫苗副作用:   常見副作用就不說了,發燒疲憊肌肉痠痛等,這些不應該是你不打疫苗的理由。有些人可能淋巴腫大但是不嚴重且看運氣。立即過敏反應極度罕見。現在要談談血栓。AZ或JNJ腺病毒載體疫苗有一個非常罕見(約十萬到百萬分之一)但可以是嚴重的副作用就是血栓問題。這邊的血栓並非腿部因久不動而產生的靜脈栓塞(DVT)或肺栓塞(PE),而是會產生類似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的原理,身體產生platelet factor 4 (PF4)抗體跟heparin結合消耗血小板導致的血栓問題,然而這些人都沒有接觸過heparin類藥物,所以因為疫苗導致的血栓病有一個新的病名叫做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VITT),這比較類似自體免疫反應,常發生在年輕女性,過去可能沒有什麼明顯病史或血栓問題,在打了AZ或JNJ疫苗,一般在兩個禮拜左右發作(時間相對短,長一點可能一個月),血栓產生部位有可能是在splenic vein or cavernous venous sinus,所以病人也許會有肚子痛、頭部腦神經異常,動眼神經異常,視力異常,等問題。如果是腦內血栓影像診斷甚至要靠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V),血液檢查要驗HIT panel (PF4 or serotonin release assay)。相信很多台灣醫師可能根本沒有驗過HIT,因為東方人血栓問題不大,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好事所以更加肯定疫苗風險是很低的。臨床醫師警覺性要很高。疫苗副作用通報系統要很完善才行。治療方式不可以用傳統heparin類的抗凝血劑,enoxaparin這些常見的都不行。可以使用argatroban,fondaparinux,或DOAC (apixaban, rivoraxaban)這類。還可以用IVIG治療。所幸國外的案例多半治療後無大礙。   #COVID的治療,現在有什麼?   - 剛確診沒多久,最好前48小時內,如果屬於高危險族群(病人本身身體比較差者),打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效果最好,可以預防病情的進展,在美國有很多infusion center,或有些急診也可以打,抗體趕快中和病毒。美國現在有Regeneron藥廠的Casirivimab/imdevimab跟Bamlanivimab/etesevimab。   - Hydroxycholoroquine奎寧在2020年三月美國疫情剛爆發甚至世界各地都很常用,多個研究出來結果就是沒有用,希望以後不會有人再提這個了   - 慎用抗生素:在2020年三月幾乎每個人因為COVID住院都會給azithromycin等抗生素,因為臨床上病毒性肺炎跟細菌性肺炎都很類似。但是發現COVID剛發病很少有細菌感染,如果病人只是乾咳,沒有痰,CXR或CT很典型就是bilateral GGO沒有局部consolidation(局部細菌肺炎感染),其實可以不用上抗生素。一般細菌性感染多半發生在ICU病患、插管者、住院住兩三個禮拜以上者,這些再好好考慮。不應該每個人得到COVID就給抗生素。   - Remdesivir IV for 5 days(200mg*1 day, then 100mg*4 days)在美國算最常用的抗病毒藥物,如果有氧氣需求患者一般都會給,注意肝指數可能升高需要檢測,攜帶remdesivir的cyclodextrin需要靠腎臟清除所以如果eGFR<30可能不能使用,但是洗腎可以清除所以洗腎患者又可以使用   - Dexamethsone 6mg IV or PO for 10 days: nejm上大名鼎鼎的recovery trial顯示,對於重症患者(需氧或插管者)有助於降低死亡率,特別是插管者幫助最大,因為可以避免免疫風暴過度激化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如果病人不需要氧氣輕症患者,給dexamethasone是無用的,請勿濫用類固醇。   - 氧氣目標不一定要100%,如果病人沒有特別覺得喘,SpO2維持在92-96%左右其實也可以。跟2021年3月做法不一樣的事,避免早期插管!插管可以避免最好,一旦插管就很難拔管,俯臥(肚子貼地臉朝下)prone position對於血氧維持還是非常有效,high flow nasal cannula (HFNC)高速鼻氧氣管對於維持血氧也很有效,這些都可以避免走入插管這一途。   - Tocilizumab: 2020年3月很多人用,後來研究說沒有用,最近又捲土重來越來越多研究看似有用。Toci(這樣簡稱才不會念太長)是IL-6 inhibitor,可以抑制免疫反應也是想避免走入cytokine storm,先前研究結果會失敗可能跟使用時機最有關,因為不是每個病人都可以給,而是建議在氧氣需求量一直增加,已經到只用HFNC或BiPAP這種階段隨時要被插管這種階段可能會比較有用,而且至少給過類固醇(上述的dexamethasone)24小時還是一直惡化再給。   - 小心菌血症甚至黴菌感染:這些是指ICU重症患者,他們可能產生MRSA or MSSA bacteremia, Candidemia等,如果住院有發燒,該做的blood culture還是不能少。甚至有些病人肺部產生mucormycosis or Aspergillosis的關聯性世界各國有越來越多的paper報導 (我也有一篇相關論文)。     後記:算是一年後的一篇心得文章,在美國紐約2020年3月我們走過最可怕的多次融斷潮,紐約當時宛如空城,時代廣場空無一人,空氣中彷彿都有高濃度的病毒,ICU要擴張三倍,整間醫院只有COVID病人相比,現在怎麼樣台灣情況都好得多,而且現在有疫苗,有更多對病毒的認識,少了很多未知,我們現在更多知道什麼藥物有用,什麼沒有用,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我對台灣人高水準的國民素質很有信心,多半人都很願意戴口罩也配合,疫情肯定不會太差。冷靜準備,有疫苗趕快打。看著歐美在疫苗施打後疫情逐漸散去,台灣也不可能永遠用高壓圍籬,非常”old school”的”2020年”防疫方式一直下去,最有效控制疫情還是要靠疫苗,希望全球大流行可以趕快結束。     *************************   補充   #兒童:   小孩子也會得到COVID,他們症狀多半比較輕微,但是說小孩子得到都不會有事也不是正確的。有部分小孩得到病毒急性感染也可能會嚴重到插管,因此不能因為多半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就掉以輕心。小孩子常常造成家長或成人的感染來源,就算小孩子沒什麼事但是如果傳染給家裡長輩可能導致長輩嚴重生病,因此這部分公衛預防也很重要。另外小孩比較可能因為COVID的併發嚴重疾病叫做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在美國我們讀MIS-C為”Miss C”,MIS-C並非病毒急性感染導致的疾病,實際上多好發兒童感染後一個月後,其症狀表現如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這些病人說不定COVID PCR都已經陰性,因此不需要給remdesivir等抗病毒藥物,這比較像免疫發應引起的全身發炎反應,處置方法類似Kawasaki disease,給IVIG、Aspirin,要做心臟超音波Echo。成人也可能會有MIS-A (A=adult),但是成人科醫生對川崎病經驗不足也許比較容易漏掉。目前僅有美國Pfzier疫苗降低施打年齡到12歲以上,其他疫苗還沒有開放讓兒童施打。   #孕婦:   孕婦如果感染到COVID多半還是輕症為主,但是部分病人會有比較糟的預後。所以如果能盡早接種疫苗,還是多一點保護。目前沒有證據疫苗會對流產或胎兒有不良影響,實際上很多新生兒的血液可以測得對抗COVID的抗體,意思是說如果媽媽有打疫苗,新生兒也會間接打到疫苗,其實對兩方都是好事。如同之前所說AZ有可能導致某些罕見血栓,而這個又比較好發較年輕的女性,是一個要衡量的點,但各大婦產科醫學會偏向鼓勵孕婦施打疫苗,病人需要知道潛在風險,孕婦打了疫苗也不用太恐慌,如果疫情嚴重施打可能還是Z>B。   #COVID後遺症:   有部分人得到COVID後,儘管已經康復沒有病毒感染的跡象,但還是有持續的症狀特別是疲憊、思慮不清、運動一下就很累需要停止、焦慮、嗅味覺異常等甚至到六個月以上之久,此為“Post-acute sequelae of SARS-CoV-2 infection” (PASC)。PASC是一個真實的疾病國外很多人都有類似的問題,多半好發年輕女性30-40歲左右,可能跟免疫反應有關,一系列的血液或抽血檢查多半都正常,卻有持續的症狀且都得過COVID,他們一般都沒有嚴重COVID疾病,多半輕症且不需要氧氣。目前沒有特別好的治療方式,症狀治療為主,時間久了多半慢慢改善緩解,可能需要多方專科(包含精神科)一起幫助病人。   #COVID傳染途徑:   還是以空氣、飛沫傳染為主。接觸傳染似乎沒有想像中常見。勤洗手、環境清潔當然很重要,但是不用過度恐慌而反覆一直消毒等,接觸傳染沒有那麼容易傳染。   #疫苗副作用處置:   不需要預防性吃退燒藥,如果有發生發燒或疼痛等再吃止痛退燒藥就好(acetaminophen or NSAIDs)。免疫力不全者或老人、安養院居民,其實是最需要施打疫苗的對象,因為他們一旦得到COVID死亡率最高,這些人施打疫苗反而最不會有任何症狀因為他們免疫反應力弱,就算是施打了mRNA疫苗還是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抗體,因此他們還是要戴口罩等特別小心,他們是所謂”breakthrough infection”(突破感染)最常見的族群。這也是為什麼我建議一般人有什麼疫苗就先打什麼,因為對一般人來說現有疫苗保護力其實就很夠了,根本不用區分保護力高低基本上打滿了都可以非常有效預防重症,至於高危險族群他們更不能承擔沒有疫苗去保護的風險下,總之就是建議趕快施打。   #深部靜脈栓塞預防(DVT prophylasix):   在美國不管什麼原因住院,沒有明顯禁忌症基本上都會每天皮下注射抗凝血劑enoxaparin SQ 40 mg daily預防DVT,這個是在COVID疫情之前就一直這樣。COVID的其中一個致病機轉是因為他容易形成微血栓microthrombi堵塞肺部導致缺氧甚至是到處形成DVT或肺栓塞PE。然而研究顯示,給治療DVT/PET的劑量enoxaparin 1 mg/kg BID一天兩次的高劑量用於COVID住院病人,對於預後並沒有顯著差異,意思是說你不需要每個COVID病人都給抗凝血劑的治療劑量,建議一般住院病人給預防劑量就可以。然而我知道台灣或者說東方人的血栓機率本來就低於西方人,因此本來在台灣住院病人就沒有用enoxaparin DVT ppx的習慣,但我還是會建議要定期檢查病人有沒有什麼症狀,驗d-dimer,如果有升高可能要小心DVT or PE,如果真的有還是要給治療劑量。另外有研究指出,COVID病人可以給aspirin,算是輕度的抗凝血劑,對預後也許有幫助,這可能需要更多證據。   #Ivermectin:   Ivermectin是用來治療寄生蟲的藥,有些人腦筋動到ivermectin做研究有小部份說對COVID有幫助,但是美國感染科(IDSA)的建議是不要例行性的使用ivermectin治療COVID,只建議用在臨床試驗的情況。個人覺得用治療寄生蟲的藥來對抗病毒學理好像沒什麼道理應該不會有用。   #非嚴重COVID病人:   我不知道之後疫情會怎麼變化,但如果疫情非常嚴重在社區散開,那輕重症分流就會很重要, 多半人感染了實際上只有輕症而已,COVID不是黑死症!!希望台灣可以不要有獵巫的行為對患者指指點點。台灣醫療器材法規似乎很嚴格?在美國藥局或網路上隨便很容易可以買到手指的血氧機(pulse oximetry)一台很便20-30美金而已,因為COVID本身是病毒,意思是大部分還是症狀治療為主,如果沒有缺氧hypoxia,那其實就沒什麼醫療治療可以做了,所以發燒等症狀還是吃退燒藥為,那在家用血氧機監測自己氧氣濃度,沒有缺氧其實就可以不用擔心。不過高危險族群還是會建議給單株抗體看能不能趕快中和病毒導致不會演變嚴重。如果嚴重病人在ICU插管住院甚至一個月以上,其實也跟COVID無關了,因為肺部已經嚴重受損, 高品質的ICU照護就會是關鍵(回歸到一般內科的基本治療).   Thank you for this most interesting consultation, allowing me to participate in the most difficult and challenging case. I shall continue to follow up with you.     #感謝張凱銘醫師無私分享 #必讀好文
    5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棘突蛋白質 我們犯了大錯! 新冠疫苗裡潛伏的血液殺手:刺突蛋白 “我們犯了一個錯,直到現在我們才意識到這一點...我們以為棘狀蛋白是一個很好的標靶抗原(target antigen),我們完全沒發覺棘狀蛋白本身就是一種毒素,是一種致病性蛋白。 所以,我們實際上是在無意間把毒素注射進了每個施打疫苗的人體內。” (《疫苗科學家:“我們犯了一個錯”》〔Vaccine scientist: ‘We’ve made a big mistake〕) 藏在血液裡的殺手:棘狀蛋白 By Mike Whitney “打從開始,新冠疫情就是一樁企圖危害人類健康與生命的陰謀。 這場疫情不只是為了謀財害命,同時它也是政府試圖將其專制權力凌駕於人民之上的藉口。 我們應該對那些打壓真正有療效的療法、鼓吹注射致命疫苗的人提起大規模的法律訴訟,把他們一網打盡。” ——保羅・羅伯茨(Paul Craig Roberts),雷根時期財政副部長 刺狀蛋白(Spike Protein)是一種“高度危險”的跨膜融合蛋白,也是構成新冠病毒的成分之一。 “棘狀蛋白在穿透宿主的細胞並引發感染這方面扮演著重要的作用。”而且,棘狀蛋白還會破壞血管內皮中的細胞,從而*導致血栓、出血、嚴重炎症甚至致死。 *1ding:God forbid!! 剛收到朋友消息,她阿姨打了疫苗,第二天腦溢血死了。 不知道是否與疫苗有關,但這是個很讓人擔心的“巧合”。 僅僅用“危險”來形容棘狀蛋白都還太過輕描淡寫,它基本上完全可以被當作是一種潛在的致命病原體看待,這東西至今已經奪走了數萬人的性命。 既然如此,為什麼那些疫苗製造商卻偏偏要選擇以棘狀蛋白來作為誘導人體內的免疫反應發生的抗原呢? 〔mRNA疫苗的原理就是不斷在人體內製造棘狀蛋白,來加速形成免疫反應——譯注〕 這是一個非常令人尷尬的問題,畢竟,所有的研究都已經告訴我們,棘狀蛋白是一種不折不扣的毒藥。 下面引用的是索爾克研究所(Salk Institute)對棘狀蛋白的發現: “研究人員已經證實了這種蛋白可以如何傷害細胞,這一點確定了新冠病毒實際上可以被看作是一種血管疾病...病毒會從細胞層面對血管系統(又被稱為循環系統)發起破壞和攻擊...其他研究冠狀病毒的科學家一直以來都懷疑棘狀蛋白可能有破壞血管內皮細胞的作用,但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清楚觀察到這個過程是如何發生... 單單是棘狀蛋白的存在就足以引起疾病,甚至讓組織樣本中的肺動脈壁細胞產生了炎症。 研究團隊隨後在實驗室中成功複製了這一過程,他們讓健康的內皮細胞(其負責形成動脈)接觸棘狀蛋白,結果顯示棘狀蛋白會通過與ACE2受體的結合(就是我們現在俗稱的新冠病毒),來對這些細胞產生損害。 就算去除了病毒本身的複製能力,它仍會對血管細胞造成嚴重的破壞,就是因為它具有與ACE2受體結合的能力,這就是我們現在俗稱的新冠病毒。 ” Coronavirus (SARS-CoV-2) Viral Proteins 《新冠病毒是一種血管疾病:冠狀病毒的刺突蛋白在細胞層面上對血管系統的攻擊情形》 〔COVID-19 Is a Vascular Disease: Coronavirus’ Spike Protein Attacks Vascular System on a Cellular Level〕) 還記得當初川普建議大家可​​以注射漂白水來治療新冠病毒時,是如何笑掉大家大牙的嗎?結果現在這些疫苗廠商所做的又有什麼不同? 答案是還真的沒有什麼不同,不管這些疫苗能提供多少保護力,與它們對個人健康和身體構成的威脅相比都根本不值一提。 不知道你有沒有註意到,剛才那段引述的作者還提到了棘狀蛋白可以在病毒被移除的情況下,被單獨保留下來? 按照文章作者的說法,即使這種被單獨抽離出來的棘狀蛋白也仍然具有“顯著的破壞力”,包括“血栓、出血和嚴重的炎症”。 換言之,就算沒有病毒,光是棘狀蛋白也足夠致命。 現在再來看看(安大略省圭爾夫大學的病毒免疫學家)拜倫・布里德博士(Dr. Byram Bridle)是怎麼說的: “我們犯了一個錯,直到現在我們才意識到這一點...我們以為棘狀蛋白是一個很好的標靶抗原(target antigen),我們完全沒發覺棘狀蛋白本身就是一種毒素,是一種致病性蛋白。所以,我們實際上是在無意間把毒素注射進了每個施打疫苗的人體內。” 引用《疫苗科學家:“我們犯了一個大錯”》〔Vaccine scientist: ‘We’ve made a big mistake〕) 疫苗研究人員承認“大錯”,稱刺突蛋白是危險的“毒素” 請花幾分鐘認真想一想。事實上,這就是過去十五個月以來一直缺少的那塊最關鍵的拼圖。正如呼吸道疾病的假象掩蓋了新冠病毒之所以具殺傷性的真正原因(刺突蛋白),關於接種疫苗鋪天蓋地的宣傳也掩蓋了一個令人難堪的事實,那就是疫苗實際上會釋放出一種“足以引起疾病”的物質。 這就是致病性(pathogenic)字面上的意思。棘狀蛋白是一種致病毒素,任何接種疫苗的人都會因為它而面臨難以估計的危險。這難道還不夠清楚嗎? Featured Image拜倫·布里德爾教授 值得一提的是,布里德本人就是一位疫苗研究人員,去年政府撥給了他大約二十三萬美元來研發新冠疫苗。他是真的懂科學,在斟酌用字上也十分謹慎。 布里德說“致病性”不是刻意要嚇唬大家,但這就是疫苗釋放的蛋白質會在血液中產生的結果。它們會對血管的內皮細胞造成嚴重的傷害,引起病變甚至致死。 刺突蛋白到最後已無所不在 我們繼續引用上面那篇採訪的更多內容: “眾所周知,問題不只出在這種最初源自於蝙蝠的病毒獲得了感染人類細胞的能力,而且還在於它會釋放一種被稱為棘狀蛋白的質素。大部分新冠疫苗的原理都是指示我們體內的細胞製造出相同的蛋白質,以便產生抗體來在對抗將來實際的病毒影響。有證據表明,疫苗確實在有些人身上達到了這樣的效果。 但有一個問題,曾在去年獲得加拿大政府撥款二十三萬美元來開發新冠疫苗的研究人員拜倫・布里德博士最近卻出面表示,疫苗製造的棘狀蛋白並不會只在註射的部位(肩部肌肉)開始局部作用,而是會進入血液、順著血液循環被帶往身體中的其它許多部位。 根據先前沒有公開的在動物身上拍攝的X光成像顯示,棘狀蛋白到最後已幾乎無所不在,它會進入腎上腺、心臟、肝臟、腎臟、肺、卵巢、胰腺、腦下垂體、前列腺、唾液腺、腸、脊髓、脾臟、胃部、睾丸、胸腺和子宮。 棘狀蛋白的數量很少,一般幾天後就會消失。問題就在這裡,這種機制是否與接種疫苗不久後出現的數千起死亡和傷病案例有關,是否到最後它反而在一些人身上留下了與染疫完全相同的長久影響? ” 這是最重要的問題,這些疫苗究竟會對人體造成怎樣的長久影響?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刺突蛋白變成無限期存在的不定時炸彈 “據1些研究人員表示,疫苗對健康群體的風險可能遠大於實際的病毒。特別是對年輕人而言,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本來已足以處理病毒。相比之下,疫苗的運作機制卻會保護棘狀蛋白不被人體立即消滅,否則它也無法促進免疫反應。” 來劃重點:疫苗的運作機制卻會保護棘狀蛋白不被人體立即消滅,否則它也無法促進免疫反應。 這意味著什麼?這是不是說明,假如將來出現了另一種病毒,或是如果免疫系統因為什麼原因而出問題的時候,這些由疫苗所製造的棘狀蛋白就可能會變成無限期存在的不定時炸彈? 就像是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它會永遠懸吊在那些接種過疫苗的人頭上,直到他們嚥下最後一口氣為止? 疫苗實際上是一種生物武器 很不巧這就是朱蒂・米科維茨博士(Dr Judy Mikovits)的看法。 “米科維茨認為新冠疫苗實際上是一種生物武器,它會破壞你的先天免疫力,使你變得更容易患上衰弱性疾病(debilitating illness)甚至還有過早死亡的風險。 她懷疑很多人恐怕會在接種後撐不了太久、迅速出現狀況死去。與其說它會讓你受苦一輩子,她說:不如說它會在五年內就賞你痛快。” 引用《新冠疫苗可能危害你健康的多種方式》〔The Many Ways in Which COVID Vaccines May Harm Your Health〕 可能嗎?在未來幾年裡見證這些實驗性疫苗導致死亡人數激增 我們當然希望這種事情不會成真,但由於目前還沒有任何長遠的數據,所以說什麼都不準。就像是一場大型猜謎遊戲,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遲遲不願接種疫苗的原因之一。 現在繼續引述布里德的話: “我個人一直都很支持疫苗,但是...接下來我要講的故事可能會有點嚇人。這是最前沿的科學。 過去幾天裡我們已經掌握了一些關鍵的科學問題,它們解答了最後的疑惑,所以現在我們已經明白了——而且我自己也有和其他國際友人合作——為什麼(疫苗)現在會發生這些問題。 其中一個癥結就在於,一旦進入循環系統,心血管系統出現的各種狀況幾乎都與棘狀蛋白脫不了關係。事實上,假如你將棘狀蛋白注射到研究動物的血液中,它們也會先對心血管系統大肆破壞一番,然後穿過血腦屏障進一步對大腦造成傷害。 乍聽起來這似乎沒什麼好擔心,因為我們是往肩部肌肉的地方注射疫苗。直到目前為止,人們都相信這些疫苗的行為模式會與過去所有傳統疫苗如出一徹:它們不會跑到除了注射部位之外的其它任何地方,所以它們只會留在我們的肩膀上。然後其中一些蛋白會進入局部引流淋巴結,好啟動免疫反應。 然而——前沿科學難以預料的地方就出在這裡——多虧日本監管機構提供的數據,我和幾位國際合作者現在能夠仔細觀察具體的生物分佈(biodistribution)情形。 這是我們科學家第一次能夠了解mRNA疫苗在接種後到底會何去何從;換句話說,它會不會如同過往的假設一直留在肩部肌肉呢?如果要快速回答的話,我只能說不會。 這確實很令人不安~棘狀蛋白會進入血液,並在接種後幾天內經由血液循環遍及全身。" Pfizer Knew 輝瑞早就知道了 他們還得從日本人那裡借來具體的生物分佈研究成果?你在跟我開玩笑嗎? 所以你的意思是,在對這些實驗性的“新技術”疫苗中蘊含的物質究竟會不會在人體裡面亂跑有確實的瞭解之前,FDA就照樣批准了疫苗施打? 如果這不是怠忽職守,什麼才是? 你能想像我們的監管機構早已被他們該盯緊的行業給收買了嗎? 這就是了!故事一目了然 " 從日本監管機構獲得的文件顯示,輝瑞生物分佈研究表明 mRNA 和刺突蛋白在全身廣泛循環。 加拿大免疫學家和疫苗研究員 Byram Bridle 博士從日本監管機構獲得了輝瑞的生物分佈研究。這項先前未見的研究表明所有 COVID-19 疫苗都存在巨大問題 疫苗開發人員一直在使用的假設是: 疫苗中的 mRNA 將主要保留在疫苗接種部位內和周圍。然而,輝瑞的數據顯示 mRNA 和隨後的刺突蛋白在數小時內廣泛分佈在體內 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因為刺突蛋白是一種被證明會導致心血管和神經系統損傷的毒素。它還具有生殖毒性,輝瑞的生物分佈數據顯示它會在女性卵巢中蓄積 一旦進入血液循環,刺突蛋白就會與血小板受體和血管內的細胞結合。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它會導致血小板聚集在一起,導致血栓和/或導致異常出血 輝瑞提交給歐洲藥品管理局的文件還顯示,該公司在臨床前毒理學研究期間未能遵循行業標準的質量管理實踐,並且關鍵研究不符合良好實驗室實踐標準 我們對疫苗了解得越多,它們看起來就越糟糕。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加拿大免疫科學家和疫苗研究員Byram Bridle 博士投下了令人震驚的真相炸彈,儘管遭到了谷歌的審查,但該炸彈立即傳播開來。 審查還在Poynter Institutes Politifact 的“事實”核查中體現,在採訪了 D.Weissman 博士後,該研究將拜倫·布里德爾教授(Bridle)的發現宣佈為“錯誤”,D.Weissman 博士是一名UPenn科學家,他被認為有助於創造啟用mRNA技術疫苗工作。Okay,正如您看到的,與採訪免疫科學家和疫苗研究員Bridle(拜倫·布里德爾教授)不同的是,Politifact 採訪的是與疫苗成功有巨大利益相關的人。" 輝瑞公司跳過疫苗研發關鍵測試 然後我們再來看看兒童健康守護聯盟(Children’s Health Defense)關於同一個主題的另一篇文章: “在最重要的生物分佈研究,也就是旨在測試注射入的化合物究竟會如何在體內移動,又會在哪些組織或器官中沉積的研究中,輝瑞公司並不是使用商業疫苗(BNT162b2),而是選擇以一種能產生螢光素酶的mRNA來作為替代... 監管文件還顯示,輝瑞針對其疫苗進行的臨床毒理學研究中並未遵循行業正規的質量管理流程,其中有幾項關鍵研究均不符合良好實驗室規範(GLP)... ‘這些發現說明了,輝瑞確實迫於疫情蔓延的壓力而在疫苗研發上變得有些"著急"。 ’TrialSite的創辦人兼CEO丹尼爾・奧康納(Daniel O’Connor)表示。 “麻煩就在於,良好實驗室規範(GLP)對確保研究品質和患者安全, 至關重要。如果跳過這些重要的流程,我們就需要格外緊盯"風險收益"分析表了。” 引用:《曝光的文件顯示輝瑞公司跳過關鍵的測試,並在品質標準上便宜行事》〔Pfizer Skipped Critical Testing and Cut Corners on Quality Standards, Documents Reveal〕 絲毫沒有阻礙新冠疫苗被順利批准上市 我要確認一下我的理解正不正確: 雖然“輝瑞並未遵循行業正規的質量管理流程”,而且“幾項關鍵研究均不符合良好實驗室規範”,但這絲毫沒有阻礙新冠疫苗被順利批准上市。 所以, 你還相信這些疫苗安全嗎? 而且,事情似乎還可以變得更糟。請看: “...科學家依據《信息自由法》(FOIA)獲得的文件顯示, 在幾項臨床前研究中,疫苗的活性成分(mRNA脂質納米微粒)——正是這個成分產生了棘狀蛋白--並沒有如科學家最初預期得那樣--停留在註射部位及周圍的淋巴組織中,而是會廣泛流竄並聚積在各個器官,包括卵巢和脾臟。” 正如我們在前面所提到,照理說疫苗應該要具有“局部性”,也就是只會停留在被注射的部位。但這個理論已經被證明站不住腳,就像認為棘狀蛋白是一個很好的標靶抗原的理論, 現在也已被證實錯得離譜一樣。 目前已經有數不輕的疫苗死亡與其它傷病案例(一年病例超過過去20年疫苗致死傷案例), 可以證明這個理論究竟有多麼“偏離事實”,想必這些證據在這一切結束之前, 只會變得越來越多。 還有: “研究表明,棘狀蛋白也許會出現在大腦、卵巢和脾臟等非預期部位,這可能會導致免疫系統開始攻擊損傷的器官和組織,而這也增加了對疫苗會不會留下遺傳與生殖後遺症的擔憂。” 所以,這東西會無處不在。只要血液流到哪裡,棘狀蛋白就會跟著跑到哪裡。 年輕女性真的想讓她們的卵巢充滿這些致命的蛋白嗎?你說,這會不會對受孕和分娩產生影響? 老實說,真相恐怕還比我們想像得要可怕,因為: “根據研究,棘狀蛋白也能夠進入睪丸細胞,並且可能影響雄性生殖功能...” 除此之外,新冠病毒的遺傳密碼中含有的成分“很有可能”會造成疫苗的1些蛋白被錯誤地折疊變成朊病毒(就是這種病毒引發了20世紀80年代的狂牛症),這對腦細胞的傷害甚大,也會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等疾病的風險...” 引用《新冠疫苗:恐怕還欠缺更多研究》〔Covid vaccines: Concerns that make more research essential〕 Maine CDC alerting consumers of a fake flyer listing bogus ... CDC官網甩鍋問責, 聲明疫苗副作用警告,但大大低估了韭菜人的勇氣! 無知者無畏, 誠然。 我們希望每個讀者都能清楚認識到, 為什麼疫苗這麼危險的真正原因,這是一個不開玩笑的生死攸關的問題。布里德自己都坦言: “我們早就知道棘狀蛋白有致病性...畢竟它本身就是一種毒素。如果它進入血液循環,那1定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傷害。 現在,我們握有明確的證據表明.. 疫苗,再加上棘狀蛋白,都會進入血液循環。” 一旦發生這種情況,棘狀蛋白就會與血小板受體和血管內細胞發生結合。這就是為什麼疫苗反而會引起血栓和出血。 “當然,作為心血管系統的一部分,心臟也不可能平安無事。”布里德說。 “所以我們才會看到有人出現心臟問題,而且這種蛋白甚至可以穿過血腦屏障,造成神經損傷...總之,我們犯了一個錯,直到現在我們才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實際上是在無意間把毒素注射進了每個施打疫苗的人體內。” 這只是 “一個差錯” “一個差錯?”他還敢說! 世紀"輕描淡寫"大獎不頒給他要頒給誰? 最後讓我們來總結一下吧: 這些疫苗根本就不是疫苗;它們實際上是一種棘狀蛋白傳遞工具。 遺憾的是,現在已經有一億四千萬人美國人接種了疫苗,所以我們最好要做好看見血栓、出血、自身免疫性疾病、腦栓塞、中風以及心臟病等各種疾病的病發率急劇上升的心理準備。 可以說,我們如今所面對的是一場史無前例的人類浩劫。 還什麼能比新冠疫苗更危險呢? 2008年的諾貝爾獎得主呂克・蒙塔尼耶(Luc Montagnier): “(大規模疫苗接種計劃)是一個天大的錯誤,不是嗎?這是一個科學上的錯誤,也是醫學上的錯誤。甚至說這是一個無法挽回的大錯也不為過。時間會證明這一點,因為正是疫苗在刺激病毒不斷變異。 新的變異病毒是疫苗接種的產物與結果。你在每個國家都可以看見同樣的情況:疫苗接種率的曲線後面,總是會伴隨跟著上升的死亡曲線。 我正在密切研究這個問題。我找來了一些在接種疫苗後才染疫的病人到我的研究所裡進行實驗。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他們正在創造對疫苗有抵抗力的變種病毒。 他們選擇沉默...很多人其實都知道, 流行病學家都心知肚明。 這就是俗稱的抗體依賴性增強(ADE),意思就是"抗體的產生反而有利於病毒感染"。因為這時抗體會附著在病毒上,這樣後者就有了受體、有了抗性,我們可以在巨噬細胞身上看見這一點。 ” 他們如此堅持的動機, 到底是什麼? 前輝瑞副總裁兼首席科學官麥可・耶頓博士, former Pfizer Vice President and Chief Science Officer Dr. Mike Yeadon 以下是輝瑞前任副總裁兼首席科學官麥可・耶頓博士(Mike Yeadon)發表的聲明: "毫無疑問,我們正在目睹的是前所未有的邪惡, 與超乎想像危險的疫苗。我很清楚這是對世界上很大一部分人口犯下的全球危害人類罪"。 “我感到非常恐懼,但恐懼沒有阻止我向多組有能力的律師提供專家證詞,例如加拿大的 Rocco Galati 和德國的 Reiner Fuellmich。 “我絕對肯定, 絲毫不懷疑,我們面臨著邪惡(我在40年的研究生涯中從未做出過這樣的決定)和危險產品。" 英國當局一意孤行,想要盡可能將所有國民都納入“疫苗”接種的範圍,這是完全瘋狂的舉動,因為即使這些疫苗確實沒問題,也只有那些真的屬於高風險族群的人才有接種疫苗的必要。 至於其他人,那些身體狀況良好、年紀在六十歲以下,或者也許稍大一點的人,他們根本就不需要擔心病毒。要這麼大一群人接種一種在技術上完全沒有先例可循、還可能會在幾個月產生不必要的有害影響的疫苗,這是非常不道德的事。 我可以如此肯定,而且我也確信那些疫苗提倡者自己也明白這一點,那我們就必須問, 他們如此堅持的動機到底是什麼? 雖然稱不上是十足把握,但我自己還是有一些猜測,發國難財只是其中之一,而且這個動機也未必真的那麼有說服力,因為只要把疫苗的單價調高一倍,那樣即使只讓一半的人施打,照樣也能賺得缽盆滿盈。這沒問題。所以肯定還有別的動機。 想想看,他們想要的是為全體國民施打疫苗,那意味著未成年的兒童和出生不久的嬰兒最後也會成為接種的對象,這在我看來是非常令人切齒的邪惡行為。 這麼做沒有任何醫學上的合理性。 就我所知,這些疫苗只會在接種者體內產生棘狀蛋白,這種蛋白本身就具有生物毒性,並且可能會在一些人身上造成實質的傷害(比如,刺激凝血反應或免疫補體系統〔complement system〕)。 我1定要強調,那些並不屬於病毒高風險族群的人絕不該接種疫苗、平白無故冒上完全沒有必要的風險。 ” 簡直就是顆全球定時炸彈: 確認疫苗會造成抗體依賴增強ADE的確實傷害 “一名八十六歲、一度採檢陰性且接種過疫苗的男子死後的屍檢報告顯示,他全身的幾乎每一處器官都殘留有病毒的RNA,這表明疫苗在觸發免疫反應的同時,並沒有真的阻止病毒進入身體裡的那些器官... 今天早上,我們與紐澤西州一家醫院的一位傳染病學家進行了討論,我們把驗屍報告寄給他過目。 一會過後,他回電給我們,從語氣聽得出來明顯是受到了動搖。他特別請求我們:‘不要公佈我的名字,不然我一定會被醫院解僱。 ’ 然後他告訴我們: ‘屍檢結果確實顯示...那些棘狀蛋白與身體各個部位的AEC2受體發生了結合。 mRNA注射物本來應該只留在施打部位,可是事實看來並非如此。 mRNA疫苗製造的棘狀蛋白擴散到了各個器官,而且我們現在可以確認這些棘狀蛋白會造成確實的傷害。 更糟糕的是,儘管(死者)已接種疫苗,卻還是在他全身的器官中發現了病毒的RNA,這就說明: (1)疫苗根本不起作用,或是 (2)病毒透過疫苗獲得了*抗體依賴性增強反應,意味著病毒將會以更快的速度在接種疫苗人群中傳播。 *俗稱的抗體依賴性增強(ADE),意思就是"抗體的產生反有利於病毒感染"。因為這時抗體會附著在病毒上,這樣後者就有了受體、有了抗性,我們可以在巨噬細胞身上看見這一點。 "這簡直就是一顆全球定時炸彈"。 資深產科醫生確認疫苗副作用驚人 受害案例接近20年疫苗的總和 題圖:美國前線醫生中的證婦產科醫生科爾博士 美國前線醫生(America’s Front Line Doctors)中的醫務主任警告說,拒絕接種疫苗的人也會受到威脅。因為,接種了尚未得到FDA正式批准疫苗的人,正在散發疫苗中的穗狀蛋白。 這位認證婦產科醫生(OBGYN)和醫務主任科爾博士(Dr. Shelley Cole)在接受《閘道器專家》獨家採訪時解釋說,"當接種疫苗者身邊的未接種人群,開始出現異常出血的時候,我們就開始關注了。我們發現,未接種疫苗的人,月經會被打亂,或有大血塊通過,或大量出血,或早產,甚至流產。接種疫苗的婦女,報告了月經周期紊亂、出血、流產和死胎,這樣的案例有好幾千。 科爾已行醫30多年,在過去一年中治療了800多名新冠病毒患者,她告訴記者,這些令人震驚的副作用歸因於疫苗中能夠傳播的穗狀蛋白受體(spike protein),這些受體附著在胎盤和子宮上,和人類的讓胎盤粘在子宮壁上的蛋白質,有相似之處。 如果人類的身體中產生了攻擊這種穗狀蛋白受體的抗體,人類把胎盤中保持在子宮壁上的蛋白也會受到攻擊,流產和出血就會發生。 她舉例說,"有一個女人告訴我,她剛剛觸摸了某人的手臂,當然我們不能百分之百確定她是否從這個人那裡得到了穗狀蛋白,但是她確實有摩擦手臂並拍拍這人,隨後她就開始出血了~ 她已經25年沒有來月經了,但現在她在流血。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未接種疫苗的人,面臨著來自接種疫苗者帶來的更大的風險。" 除了穗狀蛋白的不利影響,mRNA疫苗還改變了身體根據RNA產生和使用各種蛋白質的方式,可能阻礙身體產生抗原和誘導免疫反應的自然能力。 科爾指出,"與此同時,醫生們遵守政府的指導方針,向公眾隱瞞疫苗的副作用和死亡的真相。 我們知道的是,有更多的嚴重不良反應,有更多的住院治療,與這種疫苗有關的死亡人數比過去15年所有疫苗的總和還要多,我們很快就要接近20年的數據了。" 根據USAFacts的數據,截至目前,大約53%的美國人口,即1.75億人,已經接受了至少一劑疫苗接種,而45%的人口,即1.46億人,已經完全接種疫苗。
    9 人回報6 則回應3 年前
  • ▓中國的國運,還能持續多久?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先講一件小事吧。這件小事前幾天刷屏了:為了確保在阿曼的2000多中國人,能夠一個不落地打上疫苗,中國向阿曼捐贈了十萬支疫苗,條件只有一個:必須中國人先打。好多網友感嘆:「為了兩千中國人能打上疫苗,再附送98000支疫苗,1:49的配贈量,中國政府真是太牛了。」其實不只是在阿曼,在越南,在泰國,在盧旺達,在馬來西亞,在厄瓜多爾,也一樣,中國政府都捐贈了不少疫苗,條件只有一個:中國人先打。中國政府保護海外公民的這個行為,叫做「春苗行動」。 「如果沒有多種疫苗,如果沒有足夠產能,一個國家即使想,也絕不可能有力量照顧到,那些海外小國的零星子民。更不可能為了保障這些人的健康,以幾十倍的好處回饋東道國。」連美國都做不到。在中國開展「春苗行動」的同時,美國駐阿富汗大使館發佈公告:「美國政府沒有計劃,向海外個人美國公民提供新冠疫苗,請遵循東道國接種情況和接種指南。」 在講中國的國運之前,我為什麼要說「春苗行動」?因為我想讓大家瞭解幾件事情: 「中國新冠疫苗是怎麼誕生的?」「新冠疫苗的誕生有多麼不容易?」「中國新冠疫苗產能為何這麼大?」徹底瞭解這幾個問題後,你也就知道了中國之國運。 2020年1月21日,武漢封城之前兩天,科技部召開了一個會議。當時可能沒人留意這個會議,但現在回頭看,這個會議真是太重要了。因為這次會議決定:全力研發新冠疫苗。研發新冠疫苗有五大路線: ●滅活疫苗 ●核酸疫苗 ●重組蛋白疫苗 ●腺病毒載體疫苗 ●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 歐美國家基本選擇的是核酸疫苗,核酸疫苗有兩大優點:流程簡單,有效性高。但也有兩大缺點:無成功先例,運輸儲存難。中國也選此方向嗎,還是別的?會議最終決定:五條路線同時推進。當時也有不少人反對,覺得五路並進太燒錢,「疫苗研發非常燒錢,而且失敗率非常高,同時並進,會浪費大量資源和資金。」為什麼最終還是決定五路並進呢? 第一,正因為疫苗研發失敗率高,所以才需要五路並進。不知道哪條路線會成功,但目標是確保成功。」 第二,疫苗種類越多,好處越多。每種疫苗都有自己的優缺點,不同年齡不同身體狀況的人,可能需要接種不同的疫苗。而且,病毒可能發生變異,一旦一種疫苗不適用,另一種疫苗可以做為後手。」 五路並進非常燒錢,但中央指示說,「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我們可以不惜一切代價。」為什麼要不惜一切代價研發疫苗?因為最近這些年,中國吃的「卡制之虧」太多了。別的且不說,單就一個芯片,因為美國的封殺和卡制,中國好多企業受盡了屈辱和折磨。如果中國不能研發自己的新冠疫苗,將可能面臨以下幾種後果。 1、買不到疫苗。 2021年6月4日,全球健康與發展論壇發佈公告:「全球75%的疫苗流向了10個富裕國家,有些窮國直到現在還沒收到第一批疫苗。新冠疫苗的分配不均,可能導致死亡人數翻番。」加拿大只有3700萬人,但訂購了4億多劑疫苗。歐盟只有4.5億人,但訂購了23億劑疫苗。世衛組織覺得不公平,就找疫苗生產國 —— 美國和英國商量,建議他們考慮一下貧窮國家,結果得到的回復是:「目前考慮重新分配還為時過早」連一般國家購買英美疫苗都這麼困難,一直被視為對手的中國就更不用說了。 2、只能買高價疫苗。 等自己都打完了,等盟友都打完了,等一般國家都打得差不多了,美英應該還是會考慮賣給我們,但價格絕對低不了。價格再高也得買,因為世界各國都接種了,我們不接種不免疫,就沒辦法完全開放,經濟必然大受影響。 3、賣給你還會附加條件。 巴西,算是美國的鐵桿小弟,但巴西向美國訂購疫苗時,美國提出了苛刻的附加條件,「將巴西海外資產作為抵押,如果輝瑞延遲交貨,巴西不能罰款,如果疫苗發生嚴重副作用,巴西也不能罰款。」巴西官員眼淚都氣出了。 阿根廷也一樣,他們向美國訂購疫苗時,也被附加了侮辱性條約,「把冰川和捕魚許可證等國家自然資源抵押給美國。」阿根廷、巴西尚且如此,何況是「 眼中釘、肉中刺 」的中國。鑒於以上三點,中國必須研發自己的疫苗。 路線一定,科技部立馬領頭成立了「科研攻關應急項目組」。大家一定要記住這個小組,這個至今連名字都不為人知的小組,為疫苗的誕生真的付出太多太多了。這個小組肩負兩大任務。 第一:組建研發團隊。「5條疫苗研發路線,每條至少要保證有2~3個科研團隊進行攻關。」這個任務看起來簡單。但其實超難。小組在春節之前,連夜致電46家疫苗生產企業,結果只有幾家有研發意願。 為什麼不願?因為研發疫苗風險太大,「2003年的時候,就有企業投入巨資研發 SARS疫苗,結果疫情很快結束,投入了這麼多錢,連個水漂都沒打出來。」這次儘管有國家資金支援,但自己畢竟也要猛掏腰包,所以很多企業還是心有餘悸。但在小組的遊說下,很多企業最後都選擇了民族大義,「就算投資打水漂,也義不容辭。」 第二個任務:統籌協調。每條路線都有多個科研單位參與,有高校,有科研院所,有高科技企業,有頂級國家學術機構,有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這麼多單位要想形成合力,統籌協調極其關鍵,「有什麼問題,就得解決什麼問題。需要什麼服務,就得提供什麼服務。」 所以從1月23號開始,連續七個月,這個小組沒有休息過一天,小組組長趙振東,每天掛在嘴邊的總是那句話:「太慢了,應該再快一點!」2020年9月16日,因為勞累過度,在北京首都機場,53歲的趙振東,倒下去就沒有醒來。這般付出的,也不只是科研攻關應急項目組,還有各科研單位。 大年初二,中國生物集團董事長楊曉明,指示子公司北京生研所:「選擇一個現存的車間,升級改造成滅活疫苗生產車間。」北京生研所所長王輝請示:「是否馬上將原有東西拆掉?」楊曉明:「等一天再說。」為啥要等一天?因為反對聲音太多,「建一個P3車間,投資上10億,如果疫苗研發不成功,或者疫情像SARS那樣很快結束,這麼大的投資打水漂,誰負責?」楊曉明想了一夜決定自己來負責。他致電王輝:「拆」僅用了60天時間,北京生物就建成了中國第一個新冠病毒疫苗生產車間。 兩個月後,北京生物終於成功研發出了滅活疫苗。疫苗出來了,必須找到足夠願意接種的人,才能通過疫苗的測試。誰敢冒生命之危充當第一批小白鼠呢?中國生物董事長楊曉明,武漢生研所所長段凱,武漢血制副總李策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院士,站了出來。這四個被稱為「新冠疫苗四君子」的人,說了這麼一句話:「我們自己研制的疫苗,自己都不敢接種,讓別人怎麼敢放心接種?我們不當小白鼠,難道要別人來當?」 在「四君子」帶動之下,中國生物138名幹部,接著加入了試驗團。其實不只是中國生物,其他研究團隊都一樣,幾乎都是領頭人和董事長打了第一針。比如院士陳薇,她也是第一個接種自己研發疫苗的人,她說了這麼一句話:「雖然大量實驗證明疫苗是安全的,但面對未知的第一次,我覺得我還是應該先上,如果犧牲了,也就我一個人。」 正是有中央的不惜代價,正是有部委的前瞻規劃,正是有企業的民族大義,正是有科研單位的不捨晝夜,正是有很多人的捨生試藥,中國才有了多款疫苗的誕生。 滅活疫苗路線,走出了生物和科興。腺病毒載體疫苗路線,走出了康希諾。重組蛋白疫苗路線,走出了智飛。核酸疫苗路線,也有兩款mRNA疫苗,進入了2期3期臨床試驗。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擁有全路線新冠疫苗的國家。這是浪費麼?不。全路線不是多餘,而是協同和互補。目前,新冠病毒已出現多種變異,擁有全路線疫苗的國家,將成為一種獨特的優勢。 講完疫苗的誕生。我再來說國運。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國運為何會這麼好?其實並不是中國的國運好,中國的國運之所以好,都是像研發疫苗一樣,是從上到下,是從政府到企業到民眾,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的結果。 有些國家的國運是靠撿來的,有些國家的國運是靠等來的,但我們中國的國運,都是靠自己一點點拼出來的。我們遭遇了多少次大災大難,地震、洪水、寒潮、疫情……哪一次不是大家一起拼出來的?我們遭遇了多少次封鎖圍堵,核武器、北斗導航、空間站……哪一次不是大家一起拼出來的?所以無所謂國運,一個國家的國運,取決於他的決策者、執行者,取決於他的科學家、企業家,取決於他的絕大多數老百姓,能不能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 截至目前,中國已經接種了近11億劑疫苗,這些劑量佔了全世界注射的40%。與此同時,中國還向國外提供了4億劑疫苗。在很多國家買不到疫苗的時候,中國人卻有5款疫苗可以選擇。不僅有五種疫苗可以選擇,而且還是全免費的。一針疫苗的成本大概要200元,每人打兩針才能有效,也就是得花400元。想要有效阻斷病毒傳播,接種人口最少要達到70%,也就是9.8億人。那麼國家的支出就是:400×9.8 = 3920億元。 接種還需要大量醫護人士,人力成本也是國家承擔,這個大概需要1600億元。而且,還不止這些,為了讓身在海外的中國公民有疫苗可打,中國還向100多個國家捐贈了大量疫苗,這也是一筆巨額支出。中國政府真正做到了那句話:「為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我們不惜成本,不計代價。」 身在海外的中國公民,在免費接種疫苗以後,一邊流淚一邊自豪:「儘管中國是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但並沒有因為人口眾多而忽視少數個體。連身處阿曼如此小國的我們,都被祖國時刻惦記著保護著。我們國家的政府,真正做到了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拋棄任何一個中國人,這怎能不叫我們熱淚盈眶?」「作為身在海外的中國人,真的覺得太自豪了,有幸生在中國真好,有幸做中國人真好,因為我們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2020年7月22日,全球知名公關咨詢公司愛德曼,發佈了全球主要國家信任度報告,即各國民眾對政府的信任程度。報告顯示:中國民眾對中國政府信任度高達95%,連續第三年蟬聯第一,而美國只有48%。為什麼中國人如此信任政府?此數據一出,這條提問就出現在「美國知乎」Quora上。還輪不到中國人回答,外國網友就回答上了:「比如救災,中國政府可靠得多!」「中國政府不是為了少數特權階層,而是為了民眾的最大利益行動。」「中國政府幫助幾億人擺脫了貧困和飢餓,為他們提供了良好的住房和教育。」………… 確實如此,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找不到第二個「如此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政府了。這也是中國民眾越來越愛國,越來越信任中國政府之所在。很多讀者問我:中國的好運還能持續多久?我想你已經知道答案了。國運是一種勢、是一種氛圍,他需要營造。中國未來的國運會怎麼樣,既取決於決策者、執行者,也取決於每一個你和每一個我,取決於我們大家能不能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縱向疊加起來,便是一個國家的歷史。橫向交織起來,便是一個國家的國運。所以,只要我們,都能像過去的40年那樣,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中國的國運必會一直昌隆。
    15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