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有法師在僧團群組裡分享以下訊息,請問醫生們的想法?
不過其實對於防疫沒什麼影響。

————
【風傳媒】2020年4月24日 上午8:40 (摘錄)
腿部發紫要注意!「謎樣血栓併發症」是新冠肺炎患者一大死因 醫學專家感到恐懼:我們還沒搞懂為什麼

全球醫學專家原以為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只是一種新型病毒引發的呼吸道疾病,沒想到隨著疫情在全球爆發一百多天,發現這正式名稱為「SARS-CoV-2」的病毒還會攻擊人的腎臟、心臟、腸胃、腦部等各種部位。《華盛頓郵報》23日報導指出,美國有越來越多患者因「令人不安」的奇怪症狀死去,輕症患者的病情在幾分鐘內急速惡化,氣絕不治;無症狀孕婦突然心臟驟停。

這些莫名死去的新冠肺炎患者之間,沒有什麼慢性病或年齡上的共通點,一些醫學專家認為,只有血栓併發症能夠解釋其死因,而且美國可能有蠻多死者都因此病亡。驗屍結果表明,死者肺部充斥數百個微小血塊,體積較大的血栓可能導致血管破裂,或隨血液流動到身體其他部位,影響到器官供血,例如血栓來到大腦或心臟的話,就可能引發中風或心臟病。

美國重症醫學會(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會長卡普蘭(Lewis Kaplan)向《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表示,醫生都有過治療血栓患者的經驗,癌症或重傷病患者也可能出現血栓。詭異的是,就算讓新冠肺炎患者接受抗凝血治療,部分病人的血液仍會凝成血塊。

卡普蘭強調,目前發生在新冠肺炎臨床表現的止血功能異常、血栓併發症狀,並沒有人知道原因何在。他說:「我們面臨的問題是,我們明白(患者)有血栓,但我們不知道為什麼出現血塊。正因我們不知道,所以我們感到恐懼。」

現有回應

  • Ann標記此篇為:⭕ 含有正確訊息

    理由

    1.《華盛頓郵報》4月23日報導,在部分非典型的新冠肺炎死亡案例中,都發現有凝血問題、血栓併發症。荷蘭的研究指出,重症病房的184名患者中,保守估計就有38%出現止血異常反應,且來自紐約的研究發現,即使是輕症或年輕患者,也可能發生血栓併發症。哥倫比亞大學歐文醫療中心的Behnoo

    出處

    【原始報導】腿部發紫要注意!「謎樣血栓併發症」是新冠肺炎患者一大死因 醫學專家感到恐懼:我們還沒搞懂為什麼
    https://www.storm.mg/article/2556724

    神秘的凝血併發症正在殺死新冠病毒患者 A mysterious blood-clotting complication is killing coronavirus patients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health/2020/04/22/coronavirus-blood-clots/

    紐約最近有5例輕症、年輕COVID-19病例因中風住院 醫生發現新冠病毒會引起血栓
    5 young New Yorkers with mild COVID-19 cases were recently hospitalized with strokes. Doctors say the coronavirus can cause blood clots.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coronavi⋯lood-clots-strokes-young-patients-2020-4
    4 年前
    1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2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臺大教授警告:武漢肺炎3種人死亡風險高! 李智2020.3.13 17:49武漢肺炎高危人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 【希望之聲2020年3月13日】(編輯:李智)全球各國武漢肺炎(COVID-19)感染人數不斷攀升,死亡病例也逐漸增加。對此,臺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臺大醫學院家庭醫學科教授黃國晉提醒,所有年齡層都可能感染新冠肺炎,但心血管疾病患者、肺功能不好的人、還有慢性病患者要特別小心,這羣人抵抗力差,容易引發重症致死。 據健康2.0報道:先前大陸就有做一項新冠肺炎的大規模研究,發現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可能死於新冠肺炎併發症,其次是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高血壓患者。對此,黃國晉指出,雖然新冠肺炎是一種新的病毒,但其實一般的肺炎病毒對慢性病患來說,一樣有很大的傷害。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武漢肺炎初步症狀》 【發熱咳嗽非新冠肺炎唯一初期症狀】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新冠肺炎患者識別「升級版」 1月24日發佈,提醒醫護人員及公眾,高度警惕以非呼吸系統症狀為首發症狀的隱形傳染源,「發熱咳嗽」並非新型肺炎的唯一首發症狀。 *迄今已發現多個「不典型」病例中,一45歲男性患者就診時,並無發燒、咳嗽等呼吸系統典型症狀。有病例僅以「消化系統症狀」為初期現象。如輕度納差、乏力、精神差、惡心嘔吐、腹瀉等。 *也有以神經系統症狀為首發表現:如頭痛;以心血管系統症狀為首發表現:如心慌、胸悶等; *也有以眼科症狀為首發表現:如結膜炎;僅有輕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 研究組提醒, 公眾意識到「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是防治新冠肺炎的關鍵。 日常要進一步提高防護意識,外出一定要「戴口罩」,「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場所」,減少春節期間公衆及家庭聚會; *勤洗手洗臉。 *對於手機、公共電腦鍵盤要注意定時定期消毒; *學會正確的咳嗽和打噴嚏方式,嚴禁隨地吐痰;對於使用過的口罩不要隨意亂扔,放入垃圾袋封口處理。 https://www.facebook.com/322447507832934/posts/2757121957698798/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彭志勇團隊:維C或可用於治療新冠肺炎,正臨床試驗! 2月13日,記者從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彭志勇教授處獲悉,其所在團隊正在進行大劑量維生素C(VC)治療新冠肺炎臨床試驗,近日已在美國臨床試驗Clnicaltrials.gov網站上登記,或為對抗新冠肺炎帶來新思路!彭志勇教授表示,不管是過去的非典、中東呼吸綜合徵,還是現在的新冠肺炎,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都是急性呼吸窘迫症,以及其他多器官功能衰竭導致的併發症。當病毒導致氧化應激增加,患者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症等多器官功能衰竭後,VC等抗氧化劑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
    1 人回報2 則回應5 年前
  • 表. 健康的植物性飲食模式對新冠肺炎有雙重 防護的效果 植物性飲食模式的益處 新冠肺炎的感染 哈佛醫學院和英 1. 健康植物性飲食積分最高的 國國王學院 新冠肺炎 一組新冠肺炎感染的風險 顯著地減少9~20%↓ 592,571位英美參 與者的前瞻群體 2. 住在高度貧困地區人們,不 研究 健康的飲食染疫的風險更 增加1.8倍↑ 2021/9 印度科學工業研 1. 素食者比葷食者染疫的風險 Insights from a Pan India Sero 究所 59.8% Epidemiological survey (Phenome-India Cohort) for SARS-CoV2. 10,427人大型血清 2. 這回朔性研究顯示了飲食習 eLife Sciences 2021;10:e66537 抗體的研究 doi:10.7554/eLife.66537 2021/4 二、新冠肺炎轉重症 哈佛醫學院和英 國國王學院 592,571位英美參 與者的前瞻群體 研究 2021/9 約翰霍普金斯大 學等歐美團隊 2,884位照顧新冠 肺炎患者的醫護 人員之個案與對 照組研究 2021/6 台北慈濟醫院 2022/4 509位染疫住院患 者 美國衛生研究院 國家過敏和傳染 病研究所病毒學 實驗室 倉鼠實驗 2021/6/17 德國弗萊堡大學 2021/10/9 108名新冠肺炎患 者、22名痊癒 者、46名對照者 的糞便和唾液樣 本。 慣和感染新冠肺炎之間有 顯著的關聯性 19: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健康植物性飲食積分最高的一 Diet quality and risk and severity of COVID 組染疫後變成重症的風險明顯 Gut 2021;70:2096-2104. doi:10.1136/gujnl 降低41%↓ 2021-325353 1. 素食的染疫者轉為中度和重 Plant-based diets, pescatarian diets and COVID-19 severity: a population-based case 症的風險明顯降低了73%↓ control study in six countries. BMJ Nurition, Prevention & health 2021;4:e000272. doi:10.1136/bmjnph 2021-000272 採取高蛋白或低碳水化合物 2. 飲食的染疫者,轉為中度 和重症的機率則是以植物 為主飲食者的3.86倍↑ 原文出處 Diet quality and risk and severity of COVID 19: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Gut 2021;70:2096-2104. doi:10.1136/gutjnl 2021-325353 relation to vegetarian and non-vegetarian diets: 1. 茹素長者(≥65歲)染疫的 COVID-19 illness severity in the elderly in 症狀嚴重度顯著比葷食長 者少 a single-center experience. Front Nutr., 2022/4/29 doi.org/10.3389/fnut.2022.837458 2. 葷食長者染疫發生極度嚴重 的風險是素食長者的5.4倍↑ Western diet increases COVID-19 disease 高動物脂肪和高糖的西方飲食 餵給幼倉鼠10~12週,然後感 染新冠肺炎,結果發現明顯增 加細胞激素IL-6 & IL-10導致病 情加重:體重減輕、肺部病變 增加(滲出液、血管炎、出 血、纖維蛋白和水腫)、病毒 清除延遲、病毒脫落時間延長 以及肺功能恢復延遲 3.穩定的腸道細菌組成有助於 新冠肺炎良好的病程進展 severity in the Syrian hamster.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1. 6.17.448814v1 Associated with the Onset of Complications 1.腸道和口腔微生物群的改變Gut Bacterial Dysbiosis and Instability is 取決於新冠肺炎併發症的多少 和類型,以及疾病的嚴重程度 and Mortality in COVID-19. https://doi.org/10.1101/2021.10.08.463613 2.個別併發症的發生與低危險 細菌(例如普氏冀桿菌)和高 危險細菌(例如擬桿菌屬)相 關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泰國Rajavithi醫院醫生最新發現目前治療2019新型冠狀病毒患者最有效方法 2020年2月2日 - by khwankuu SHARETWEETSHARE 今日,在泰國衛生部發布會上,泰國大型公立醫院Rajavithi Kriangsak醫學博士及醫學專家Suebsuan副教授公佈近期醫治2019新型冠狀病毒患者得到的最新結果,發布會上, Kriangsak醫學博士表示,在針對近期肺炎疫情 患者的治療期間,醫生專家團隊們都在嘗試多種方法進行醫治,目前發現使用治療重感冒和治療艾滋病毒的藥來醫治肺炎患者能夠取得較好成果,經採取該治療手段發現,患者能夠在 48小時內情況有所好轉,原本一位病情嚴重的患者在接受該治療方案後症狀明顯好轉,當然,該治療方案裡所使用的兩種藥物都屬於正常使用的標準藥物。 目前,使用上述兩種藥物來治療肺炎患者的醫療方案是目前最快、效果最好的治療方案。 (來源 khaosod、thairath 編譯 赤影)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國外的研究告訴我們說,新冠肺炎感染以後,很多人其實是因為同時併發細菌感染,症狀比較明顯國外有一個研究,打了肺炎鏈球菌疫苗以後,基本上這群人,他們就比較不容易得到新冠肺炎,或者需要住院。」 *十三價肺炎鏈球菌疫苗具有群體保護效果,疫情期間保護自己也可以保護家人喔!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ggn6oN
    2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美國邁阿密大學米勒學院(University of Miami Miller School of Medicine)一項研究發現,即便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痊癒後,病毒仍可能在男性生殖器中停留半年以上,進而導致性功能障礙,出現長時間陽痿等症狀。先前馬薩米的(Ranjith Ramasamy)另一項研究發現,新冠病毒還可能侵入男性的睪丸組織,為新冠肺炎可能影響男性生育力、透過性傳播等假設奠定基礎。研究團隊學生克雷施(Eliyahu Kresch)表示,「我們最新的研究結果,提供另一個人們應該全力防堵新冠肺炎的理由」,因為即便染疫痊癒,仍可能存在後遺症。
    5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8月30日記:繼續吹哨人——彭志勇醫生! 彭志勇醫生是武漢大學新冠病毒重症科主任。半年多來,他通過對多起死亡病例的解刨、化驗和分析,得出的結論是:新冠病毒是薩斯病毒+艾滋病毒的總和。薩斯病毒只攻擊肺葉,艾滋病毒傷害免疫系統。加在一起就是新冠肺炎患者通過治療症狀不見了,病毒不可能消失,免疫系統短時間不可能恢復。 也就是說,凡是患過新冠肺炎的人,即便症狀完全消失,核酸檢測成陰性了,病毒並沒有完全清除。仍然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裡成為無症狀病毒攜帶者,照常能夠象瘟疫一樣傳染給別人。這是新冠病毒最可怕的地方!!! 告訴你的親朋好友,你身邊有太多陌生和熟悉的“好人”,很可能就是無症狀病毒攜帶者,隨時都有可能將新冠病毒傳染到你的身上,這絕不是道聽途說,也不是天方夜譚,是科學結論。 因此,彭醫生發出鄭重警告:不要相信那些沒有科學依據的宣傳,所謂的全國“清零”是騙人的。從現在開始,到明年開春,不要聚集!不要聚餐!不要聚會!不要群遊!不要握手!不要擁抱!出門戴口罩,回家要洗手!特別是那些不需要上班,免疫力本來就比較弱,60歲以上的老年人。 我們要感謝這位新的吹哨人——彭志勇!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上禮拜六最高法院提名人在白宮發表,參加活動的人很多都確診了,那位女法官是一位治好的病人,同時也是最好的傳染者。 下面這篇文章也提醒大家注意。 8月30日記:繼續吹哨人——彭志勇醫生! 彭志勇醫生是武漢大學新冠病毒重症科主任。半年多來,他通過對多起死亡病例的解刨、化驗和分析,得出的結論是:新冠病毒是薩斯病毒+艾滋病毒的總和。薩斯病毒只攻擊肺葉,艾滋病毒傷害免疫系統。加在一起就是新冠肺炎患者通過治療症狀不見了,病毒不可能消失,免疫系統短時間不可能恢復。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原文:李建璋 醫師 臉書 新冠肺炎流感化、新冠肺炎B肝化 ? 香港袁國勇教授昨天發表了第一個大規模系統性每天對新冠肺炎測病毒量的研究,回答了很多基本的問題 一、 新冠肺炎在一有症狀時就有高病毒量,證實病毒在沒有症狀就開始複製,也當然有傳染的危險。 二、 新冠肺炎的病毒量在症狀開始最高,逐日遞減,新發病的頭幾天最危險,急診和基層醫師要有最高防護。 三、 輕症和重症病毒量差異不大,也就是兩者傳染力類似,抓重放輕的觀念不對。 四、 年紀大患者病毒量最高,傳染力強,有無慢性病者病毒量差別不大。 五、 到了20天,50%重症與23%輕症唾液還繼續有病毒驗出,甚至合理推測有可能變成長期低量病毒帶原。 六、 抗體在第十日後才上升,血清抗體檢驗不適合急性新冠肺炎使用,適合回溯性流行病學調查。 七、 香港和台灣一樣,也觀察到病毒核酸轉陰再轉陽,抗體轉陽病毒依舊存在。 這些數據告訴我們,在疫苗出現的那一天之前,不只要有新冠肺炎流感化的準備,還有B肝化的可能,B肝化是指B型肝炎病毒長期在人體共存,導致慢性肝炎、慢性肝硬化,一些COVID病人目前症狀已經痊癒,抗體轉陽、病毒持續純在,肺有纖維化,這一切不是和B肝病程很類似嗎 ? 這些是我對袁教授數據的解讀和假說,需要更多未來更多資料證實,我們繼續看下去。 #原文: Kelvin Kai-Wang To et al.Temporal profiles of viral load in posterior oropharyngeal saliva samples and serum antibody responses during infection by SARS-CoV-2: an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Lancet Infect Disease Mar 24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