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3 個月前
早安好友:週四愉快!
分享好文~
《永遠不要與不同層次的人爭辯!》

《道德經》裡講: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諸葛亮舌戰群儒,一生經常與人辯論可謂雄辯之才,但是他卻說:大辯不辯。
辯論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辯!
對待有些人,可能唯有沉默,才是最好的方法,沉默是金!

莊子在《秋水》篇裡講過這樣一句話:
夏蟲不可以語冰。
就是說不要和夏天的蟲子談論冬天的冰,這純屬浪費時間,因為它從來沒有感受過寒冬,它從來沒有體驗過冰雪,在它的世界裡只有春天的陽光和炎炎夏日,它永遠都無法理解你所說的冰雪寒冬,這純屬浪費時間。

這就好像是給一個從未見過光明的盲人講關於光的事情,你很清楚,你不可能說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光明,因為他從來沒有體驗過光明。

他可以瞭解光的理論,光是由什麼組成,但那不是光的本身,他永遠不會瞭解真正光是什麼?
光是不能被傳達的,光是不可以言說的,它是一種經驗,不可說,不可說啊。

世界上最浪費時間的事,就是給年輕人講經驗,你講一萬句不如他們自己摔一跤;
眼淚會教你做人,
後悔會幫你成長,
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師,人生該走的彎路,其實一米都少不了。

和不同層次的人溝通,是一種漫長的無奈;和不同層次的人爭辯,更是一種無謂的消耗!

未曾經歷,不成經驗,他從未去過你到過的地方,從未經歷過你受的痛苦和磨難,不知道你讀過的書,不認識你遇見的人,隔著太多太多的障礙,溝通就是一場漫長的無用功夫,有時候唯有沉默,一笑置之可能才是最明智的方法。

《道德經》裡講:天之道,利而不害;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老子是說:天道是利益萬物而不傷害,從來不和任何東西爭。

人應該效仿法天道,天道不爭,聖人不爭,那麼人們也應在競爭中學會“不爭“的智慧。

真正厲害的人,沒有工夫和你爭來辯去,他們都在篤實地行動,與其和他辯論,不如腳踏實地的踐行,況且,很多道理不是辯論就能辯清楚的。

趙括紙上談兵,在沙盤上把眾人說得啞口無言,皇上把兵權交給他,他轉眼就把幾十萬大軍帶入火坑;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與其爭論不休,不如踏實去做。
畢竟,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內心豐盈的人,從不活在別人眼裡,從不活在別人嘴裡。

《莊子》裡有個叫士成綺的人,聽到時人常常誇讚老子,於是跋山涉水,來拜訪老子,看到老子外表平平其貌不揚,住的地方也極其普通,便說:
別人說你是聖人,我看是老鼠還差不多,老子看了他一眼,低頭繼續讀自己的書,完全不理他。

第二天,士成綺覺得自己太過分了,來找老子道歉,誰知道老子對他說:我如果有獲得大道的實質,你罵我是豬、狗、老鼠又有什麼關係,我還是我。
你說什麼,是你認為的,它並不能影響我,也不能改變我。

喜歡和人爭論,多半是內心還不夠篤定,只要認定自己是對的,面對那些指責自己的人,淡然一笑不必太在意,有時候不管你做什麼,不管你多善良多優秀,總會有人指指點點,冷眼相對。

越是不如你的人,越是羡慕,嫉妒,恨!給你各種誹謗;有些事看透沒必要說透,有些人看穿,沒必要揭穿,有些誤會,何必在意,有些謠言,何必爭論。
不爭辯不代表你心虛理虧,而是因為內心無愧,清者自清,身正品正,總有一天時間會驗證。

有時候沉默是一種智慧,不爭辯是一種修行,永遠不要和不同層次的人爭辯,你只管做好自己,本本分分,坦坦蕩蕩,時間會幫你澄清,人這輩子,重要的不是和別人爭辯,你不需要向別人證明,人品端正,無懼流言蜚語,清者自清,內心無愧一生!

2024、06、20

Amour secrêt》温柔浪漫的旋律~
https://mp.weixin.qq.com/s/YCy6MP6ceqTXxivx1DYsmg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弘一法師渡人無數的10句話: 1. 親人去世不來夢裡,或者是很少來夢裡,因為其界有規定,不可以沒有原因的靠近在世的親人,人鬼殊途,他的靠近也會讓在世的親人生病,磁場受干擾。不來你的夢裡,是他過得很好,不想讓活著的人受羈絆。不打擾你,是想讓你好好活著,因為他很愛你。 💗 2. 當你事事順利的時候,不要沾沾自喜,因為這正在用盡你的福報;當你屢屢受挫的時候,不要怨天尤人,因為依此可消除你往昔的罪業。換一種心態看成敗,生命就會更加精彩! 🎨 3. 凡是勸不動的,攔不住的,那就是命。但凡有一個人拼死都不聽勸,那說明這條彎路,他必須走,有些劫,他必須歷,生命當中的這堂課,他也必須要上,你不允許別人受苦時,就是在逆天行道,懂得隨緣,才是人生。 🌱 4. 如果你在修行,一定要記住,不要讓任何人消耗你的能量。不要強迫他人醒來,親人也不可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劫要渡,無論是誰,若有緣,問你則可渡,若無緣,觀其不語即可。 🙊 5. 不給別人帶來煩惱,是一種慈悲;不給自己帶來煩惱,是一種智慧。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人人皆有不足,忠於本心,行所當行,言所當言,就是最通透的活法。 😉 6. 不爭是慈悲,不辯是智慧,不聞是清淨,不看就是自在。都是黃泉預約客,何必為難每一天,凡事看得太透,人間便無趣了,懂得放下才能更好的前行。世間萬物,煩擾人心的東西數不勝數,不少人因為這些搞得痛苦不堪,身心疲憊。心要簡單,人要糊塗,得失看淡,才會活得自在順遂。 😄 7. 你忍住不聯繫一個人的時候,人家也許慶幸,你沒有打擾他;你以為不主動就會錯過,可能在他眼裡卻是解脫。 🙆‍♀️ 8. 如果你心眼好,又有德行,那你一定有福報。如果有福報,卻發不了財,請不要疑惑。是你的福報轉化成了健康的身體、平安的日子、溫暖的家庭和有良德的子孫。福報不一定讓你很有錢,但一定會讓你成為最圓滿的自己。 ☺️ 9. 不要同情任何人,即使是最親近的人,因為同情誰,你的潛意識就會自動揹負誰的命。 🥺 10. 這一生皆在渡,渡人,渡心,渡己。渡是一種看開,渡是一種包容,渡是一種承擔,渡是一種灑脫。一念放下,就是擁有,一眼看開,便是幸福。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無論你怎麼精心策劃,都敵不過一場命運的安排。 🍇 弘一法師這一生,活得肆意,活出了自己。他說:「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 (蛋糕) 無論過去發生什麼,都已經過去了,那就當從前那個自己死掉了,把今天當成一個全新的自己,好好把握現在,活在當下! 🔔
    22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他,不只是我的爸爸/韓冰 「我的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人」 我想這個世界上十個有八個女兒會這樣形容她們的父親。我不會告訴你我的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人,他只是世界上最好的人「之一」,並不因為我是他的女兒,而是因為我的爸爸是韓國瑜。 不管在哪個職務,無論是對長官還是下屬,他總是先顧及別人,才想到自己,永遠把自己放在後面。他在北農一戰成名之後,大家看到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爸口才真好!」但其實我從來都沒有特別注意到他的口才,我只覺得他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人,讀過很多書、見過很多世面、喜歡天南地北談天論地、又有一種天生的幽默感,只要他願意,有他的地方一定有很多的歡聲笑語。 雖然他平常很隨和又有點無厘頭的喜感,但他絕對不是沒有個性的人,他對欺負弱小的事情完全零容忍,這是他的底線,他對「人」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敬意,也因此常常告訴我們要尊重所有身邊的人,尤其是為我們提供服務的人,包括司機、店員、攤販、服務員、廚師、保安、理髮師等等,因為他們不只是做一份工作,更是幫助我們生活變得更容易、更美好的人。 除此之外,在我心裡,他和一般既希望小孩開開心心長大、但是又希望子女成龍成鳳的爸媽完全不一樣,他是真心希望我們快樂,他從來不會強迫我做我不喜歡的事,遇到我們頻率不同的時候,總是客觀的從不同角度分析事理給我聽,也會用開放的心態接受新的觀念,樂觀、理性又不古板的他是我最可靠的靠山,遇到再不如意的事情,總是叫我笑一笑,再一起想解決問題的辦法。 如果要我為他下個註解,我要說,他真的是一個用最開放的心去了解兒女世界的爸爸,他也是一個非常溫暖的人,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外面,他總是先照顧別人而常常忘了照顧自己。他的善良、努力與仗義,我從小看在眼裡,總覺得這些優點可能會讓他在政治圈裡面過的很辛苦,但也正是因為這些優點,我相信他會是一個努力照顧市民、帶給市民幸福的好市長。 這個世界上最好的人之一,他現在不只是我的爸爸,也是你們的高雄市長韓國瑜。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有空請看一下。 台灣政壇知名行政院長孫運璿,生前曾給兒子寫過一封信,這封信最近才流傳出來,並很快的流傳於各大網站,很多父親看後感觸很深,其實這信適合所有人看! [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 - 孫運璿送給兒子的備忘錄 我兒:寫這備忘錄給你,基於三個原則: ● 人生福禍無常,誰也不知可以活多久,有些事情還是早一點說好。 ● 我是你的父親,我不跟你說,沒有人會跟你說這些事? ● 這備忘錄記載的,都是我經過慘痛失敗得來的體驗,可以為你的成長省不少冤枉路。 以下,便是你在人生中要好好記住的事: (一)對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意,在你一生中,沒有人有義務要對你好,除了我和你媽媽。 至於那些對你好的人,你除了要珍惜、感恩外,也請多防備一點,因為,每個人做每件事,總有一個原因,他對你好,未 必真的是因為喜歡你,請你務必搞清楚,而不必太快將對方看作真朋友。 (二)沒有人是不可代替,沒有東西是必須擁有。 看透了這一點,將來你身邊的人不再要你,或許失去了世間上最愛的一切時,也應該明白,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三)生命是短暫的,今日你還在浪費著生命,明日會發覺生命已遠離你了。 因此,愈早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也愈多,與其盼望長壽,倒不如早點享受。 (四)世界上並沒有最愛這回事,愛情只是一種霎時的感覺,而這感覺絕對會隨時日、心境而改變。 如果你所謂的最愛離開你,請耐心地等候一下,讓時日慢慢沖洗,讓心靈慢慢沉澱,你的苦就會慢慢淡化。不要過分憧憬愛情的美,不要過分誇大失戀的悲。 (五)雖然很多有成就的人士都沒有受過很多教育,但並不等於不用功讀書,就一定可以成功。 你學到的知識,就是你擁有的武器,可以白手興家,但不可手無寸鐵,謹記! (六)我不會要求你供養我下半輩子,同樣地,我也不會供養你的下半輩子,當你長大可以獨立時,我的責任已經完結。 以後,你要坐巴士還是賓士,吃魚翅還是粉絲,都要自己負責。 (七)你可以要求自己守信,但不能要求別人守信, 你可以要求自己對人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對你好。 你怎樣對人,並不代表人家就會怎樣對你,如果看不透這一點,你只會徒增不必要的煩惱。 (八)親人只有一次的緣分,無論這輩子我和你會相處多久,都請好好珍惜共聚的時光,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 親人只有一次的緣分。 家,可以大、可以小;能夠遮風避雨就好。 家,可以吵、可以鬧;沒有恩怨情仇就好。 家,可以哭、可以笑;一家和樂開心就好。 家,可以窮、可以富;家人陪伴溫暖就好。 家,可以遠、可以近;記得回家的路就好。 家,可以老、可以舊;常回家陪爸媽就好。
    1 人回報2 則回應7 年前
  • 一個班37人考進清華北大,老師發來一則短信,家長沉默了 放假了,一個班主任給家長發了一則短信: 不管成績怎樣,沒有什麼優生差生的區別。家長們知道,每一個小孩都是種子,只是每個人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絢麗綻放;而有的花, 卻需要漫長的等待。 不要緊盯別人的花,不要覺得別人家的永遠都是好,相信花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呵護,看著他一點點地成長,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也許你的種子永遠都不開花,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 有這樣一位老師,他帶的一個55人的班,37人考進清華、北大,10人進入劍橋大學、耶魯大學、牛津大學等世界名校並獲全額獎學金,其他考入復旦、南開等大學。不僅如此,校足球冠軍、校運動會總冠軍、校網頁設計大賽總冠軍等6項文體冠軍,都被這個班奪走;音樂才子、辯論高手、電腦奇才、跆拳道高手在這個班比比皆是。 他也是一名相當成功的父親,他的女兒也以優異成績被北大錄取。老師總結的教育經驗,強烈建議每位父母花約三分鐘時間閱讀,仔細品味一定會受益匪淺! 01. 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 02. 如果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在學校就可能會過的比較辛苦,孩子很可能會成為學校的“問題兒童”。 03. 成績好的孩子,媽媽通常是有計劃而且動作俐落的人。父親越認真,越有條理,越有禮貌,孩子成績就越好。 04. 貧窮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但並非越貧窮越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做父母的,需要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資料,不讓孩子陷入人窮志短的自卑深淵。 05. 富裕是另一種更高級的教育資源,西方人的經驗是:“培育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階層是會遺傳的。”但是,更高級的教育資源需要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如果沒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富裕的家庭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災難。 06. 不要做有知識沒文化的家長。有些人有高學歷,但不見得有文化。如果家長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無論他擁有多高的學術水準,他也是沒有文化的人。 07. 父母可以把孩子作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過獨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圍繞孩子轉而沒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題,這樣的父母常常會以愛的名義干擾孩子的成長。有時侯,並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08. 父母需要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不過,也不要因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閒生活。“沒有責任感傷害別人,太有責任感傷害自己。” 09. 如果孩子一哭鬧父母就趕緊抱起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利用父母的這個特點經常糾纏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鬧,不要著急把孩子抱起來,父母最好讓自己有事情做,讓孩子看著自己動作麻利地做事。 10. 夫妻關係影響孩子的性格。一個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麼,他的兒子就學會了在學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學。一個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麼,她的女兒就學會了在學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學。 11. 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長相。家長和教師的使命就是讓孩子逐步對自己的精神長相負責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種污穢,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種子”,讓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氣,讓人可以揚眉吐氣。 12. 有修養的父母是“伏爾泰主義者”,“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他們從孩子出生的那天就開始跟孩子講道理,耐心的徵求孩子的意見。不要指望打罵孩子就能讓孩子學會服從。殺雞給猴看的結果是:猴子也學會了殺雞。 13. 讓孩子成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沒有激情,任何偉業都不可能善始,沒有理智,任何壯舉都不能善終。” 14. 讓你的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有教養從守時,排隊,在公共場合不大聲說話,不輕易發怒開始。 15. 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較厚道,請不要嘲笑他的軟弱。喜歡占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虧,因為他被別人厭惡。願意吃小虧的人,將來會占大便宜,因為他被人喜歡。 16. 身體的活力能夠帶來精神的活力。身體好的人,性格陽光。身體不好的人,做事猶猶豫豫,躲躲閃閃,說話吞吞吐吐。 17. 不要以為孩子1到6歲只是長身體的年齡。如果父母讓孩子1到6歲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裡度過,等到孩子6歲時父母再把孩子接回來上小學,那麼,這個孩子在小學要麼成為默默無語的沉默者,要麼成為無法無天的搗亂者。 18. 經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進餐,二是邀請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傢俱或衣物,偶爾邀請孩子幫忙解決工作中的困難。三是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 19. 如果沒有特別困難,父母最好每天趕回家和孩子一起進餐。家庭的共同價值觀,就在全家人圍著一張桌子吃飯的過程中建立起來。 20. 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讓孩子從聽故事開始建立閱讀和寫作習慣,讓孩子儘早學會獨立閱讀,儘早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只要還在讀書的人,就不會徹底墮落,徹底墮落的人是不讀書的。”從來不給孩子講故事的父母,是不負責任的父母。 21. 孩子的成長有三個關鍵期:第一個在3歲前後,第二個在9歲前後,第三個在13歲前後。如果錯過了成長的關鍵期,後患無窮。 22. 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歲而立”。孩子三歲前後,就必須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氣和習慣。凡是自己能夠做的,必須自己做,凡是自己應該做的,當盡力去做。 23. 如果你的孩子在13歲的時候喜歡弗羅斯特的詩句:“兩條路在樹林裡分岔,我選擇走人少的那一條”,這很正常,不要擔心,他以後也許會選擇人走的多的那一條。 24. 父母給孩子講道理是必要的,但給13歲前後的孩子講道理時,要注意自己講話的姿態,姿態比道理更重要。否則,孩子會厭惡,反抗。孩子會說:你講的話都是對的,但你講話的那個樣子很令人討厭。 25. 心底秘密是人成長,成熟的標誌。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訴你,那麼,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說出來。 26. 在孩子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無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積極的權威型父母。在孩子1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個消極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嚴後鬆,無效的教育是先鬆後嚴。 27. 必須留意你的孩子的學習成績,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學習成績總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很好,但性格卻自私,缺乏同情心,沒有生活情趣。 28. 必須讓你的孩子學會與他人交往並愉快的接受小夥伴。“如果父母對自己的鄰居不滿,對孩子的小夥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讓自己的孩子和他們交朋友,讓孩子覺得好像自己跟別人很不一樣,那麼,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就很難與任何人自然地相處。 29. 孩子的成長需要同伴,讓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雜亂的夥伴,在孩子沒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斷裡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壞習慣。 30. 讓你的孩子儘早建立健康的審美觀。有出息的男性一定會喜歡健康的女性。不要讓孩子的審美觀陷入低級,病態。不要以為小的,有病的,就是好的。不要以為強大的,就都是壞的。不要以為小麻雀,小綿羊,小狗都是可愛的,也不要以為獅子,老虎,狼都是壞的。不要以為豺狼都是吃人的,豺狼只吃比他弱小的。 31. 《麥田裡的守望者》為世界貢獻了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 32. 告訴你的孩子:認真聽講的孩子偶爾成績好,認真自學的孩子永遠成績好。 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家長和孩子就像兩顆彼此分離又相互靠近的大樹和小樹,大樹要為小樹遮擋風沙,也要給小樹留下足夠的空間,感受陽光,呼吸空氣。這樣小樹才能在屬於自己的空間裡自由伸展,茁壯成長。太靠近大樹的小樹是不能長成參天大樹的,而遠離大樹的小樹卻要去獨自地抵擋風沙,雖堅強無比卻又極易扭曲或夭折。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書畫家黃公望讓我們這些退休老人一次震撼的感受,只是認真努力並沒有老的問題 ⋯⋯ 慢慢看 ........ 世上只有一種成功,就是用你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不泯然於眾,只遵從內心真實的感受,欣然向前。 以下是元朝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故事。 01 公元1269年,黃公望出生於江蘇常熟。 他是那個時代最大的loser,從小讀遍四書五經,考科舉,到了45歲,才在浙西廉訪司當了一名書吏。 官還沒做幾天,他的上司張閭,因貪污舞弊掠奪田產逼死了九條人命,朝廷抓了張閭,順道把黃公望也抓了。 等黃公望出獄時,已經過了五十歲。想想這一生,也快走到了盡頭。 元朝的一天,黃公望正在屋裡寫字,做官的朋友來了。 跟他說: 「去我府上做書吏吧!」 黃公望把筆一放,說了句:做官,不去了,不去了,你趕緊回吧,我也要出門了。 官場朋友問:你要去哪? 黃公望答:當道士! 黃公望門也不鎖,拂身而去,從此浪跡天涯。 那一天起,黃公望便開始向人生莽原出發,與過去的生活徹底決裂。 他不再討好誰,也不再將時間浪費在無聊的人、無聊的事上,他過極簡的生活,並有乘風破浪的氣勢。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從懂得認識自我開始的。 在古代,50歲已是人生暮年,也許等待黃公望的除了死亡,也就剩下死亡了。 可死亡從來不是人生最可怕的事情,人生最可怕的事是人未老,心已死,心死了,時間也會跟著死了。 對於黃公望來說,他的人生盛宴才僅僅是剛剛開始! 02 黃公望學畫畫,想到了就立馬去學。 他來到大畫家王蒙那裡,王蒙是大畫家趙孟頫的外甥,棄官隱居於浙江餘杭的黃鶴山。王蒙一看黃公望都年過半百了。 就擺手說:你都五十了,還學什麼呢?太晚了,回去吧! 黃公望並不在意,悶頭就學,在任何人看來,這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可是黃公望卻偏偏在紙張上出發了。他每天坐在一塊大石頭上,盯著對面的山看,一看就是幾個小時,眼都不眨。 幾個月過後,黃公望畫畫大有長進。王蒙不解,跟著他身後去看。每次都看到黃公望坐在大石頭上紋絲不動,像個死人。 後來實在忍不住了就問:「你每天都坐在大石頭上,幹什麼呢?」 黃公望說:我在看山看水啊,觀察鶯飛草長,江流潺潺,漁人晚歸。 王蒙說了句:那你繼續看吧! 之後的29年里,黃公望走遍山川,遊歷大江,走哪看哪,極度專注,沒有人知道他去過哪裡,好像他的行蹤是一個永恆的謎。 但是只要他安靜下來,整個世界好像都是和他無關的。 03 元朝至正七年,這一年黃公望整整79歲。 那是一個秋天,落葉繽紛。黃公望和師弟無用,從松江遊歷到浙江富陽。 只見富春江面,江面如練、漁歌唱晚,他跟無用說:我不走了,我留下來畫畫。 無用說:你自己留下來,沒有人照顧你怎麼辦? 黃公望一個人坐下,氣定閒神。不管無用師弟如何勸他,他也紋絲不動。 無用師弟只好一個人獨自雲遊去了。 79歲的黃公望在富陽住下,每天都是一個人,孤零零地到富春江邊看山看水。 一天中午,黃公望來到城東面的鸛山磯頭,坐在富春江邊的礁石上,拿出紙筆,對著江岸開始作畫。突然背後有人一把將他推入江中。 推他的人是黃公望以前的上司張閭的外甥汪其達。 當年黃公望在監獄里供出了張閭的罪行,汪其達懷恨在心,這恨一裝心裡便是30年。查到黃公望的行蹤後,就偷偷下了毒手,要致黃公望於死地。 黃公望掉進江裡,差點沒命,這時正好有一個樵夫路過,扔了擔子跳入江中,把黃公望救了起來。 樵夫古道熱腸,跟他說:既然有人要害你,你這麼大年齡了,又不能自保,我家住在江邊的山上,你住我家吧。 黃公望步履蹣跚,跟著樵夫踏上了沿江而下的驛道,走了不到十里路,來到一個叫廟山塢的山溝裡。 當登上一道山梁,眼前出現了一片凸起的平地,零星住著七八戶人家。 此處三面環山,一面臨江,酷似一隻淘米的竹編筲箕。黃公望舉目四望,此處山巒起伏,林木蔥籠,江水如練。整個富春江盡收眼底,景致奇美! 04 黃公望就此住下,一住就是四年。這四年里,天一亮,黃公望就戴著竹笠,穿著芒鞋出門,沿江走數十里,風雨無阻。 遇到好景就停下來畫,心隨念走,身隨緣走,在他刪繁就簡的人生里,所到之處皆為風景。 人真正的成熟,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的99%的事情,對於我們和別人而言,都是毫無意義的。 黃公望就是這樣的人,他只把全部的精力放在自己關心、傾注的1%的美好事物上。 周圍的人看著黃公望都說:這個老人,都快死的年紀了。每天還活得匆匆忙忙,何必呢? 而對於黃公望來說,死是一件並不著急的事,他每天快要忙死了,忙著做自己該做的事。總是有畫不完的畫,寫不完的字,走不完的路,看不完的景。 他是真忙,忙死了! 除了畫畫,黃公望常常接濟村裡人。 有一次,他拿出一幅畫,落款「大痴道人」,讓樵夫帶到城裡去賣,並囑咐:沒有十兩銀子不要出手。 樵夫一聽,這張皺巴巴的紙要賣十兩銀子,覺得這老人准是想錢想瘋了。當他來到集市,鋪開那張紙。立馬有買家過來,掏出十兩銀子,買了就走。 樵夫很吃驚,自己就是砍一年的柴,也掙不到十兩銀子啊。 這以後,黃公望每兩三個月就讓樵夫去賣一幅,賣畫所得全部接濟村民。這個村被黃公望的畫生生包養成了小康之村。 05 黃公望80歲那年,開始正式畫《富春山居圖》。 他要在這副畫中講述一條河流的一生,他要在這幅畫中,講述時代和人類的悲喜。 對於別人來說,畫如此大畫,本來就是艱難的,更何況是一個80歲耄耋老人呢。 可對於黃公望來說,他做每件事從不管別人如何評價,我高興,我開心,這就夠了,我就是要在紙上出發。 雖然我已80歲,難道就應該「泯然於眾」,內心的感受才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事。 富春江的四面,有十座山峰,峰峰形狀不同,幾百棵樹木,棵棵姿態迥異。 黃公望踏遍了富春江兩岸,背著畫卷帶著乾糧一路前行。漁舟唱晚,樵夫晚歸,山林寂靜,流水無痕都變成了他人生的注腳。 在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人用了四年,和河流真正的對話。對話中,可以說富春江讀懂了黃公望,黃公望也讀懂了富春江。 《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局部 06 四年之後,黃公望84歲,被後世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全部完成。 在這幅畫里,有蘇東坡想看的「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也有屈原想看到的滄浪之水,可以濯吾纓。 黃公望彷彿聽到河流喜悅的聲音。 也聽到了河流哭泣的聲音, 聽到自己科考時的得意, 也同樣聽到了他46歲時坐牢的痛苦。 畫中,黃公望把人藏在山水之中,畫里有8個人,一般的人只能找到5個。 在黃公望看來,人在山水之中,不需要被別人看到,領悟與回顧,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也無風雨也無晴。 600多年前,80歲的黃公望用了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完成自我。 和我們普通人相比,黃公望也許是苦悶的,沒有燈紅酒綠,也沒有推杯換盞的聲色犬馬,而人的生命中最承受不起的不是勞苦、不是疲憊,而是輕浮,輕浮得沒有生命的重量、沒有生命的價值。 黃公望也是幸福的,在這副「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的畫里,他找到了整個世界。 現實生活里,我們常常聽別人說自己年齡大了,無法前行。 其實真正牽絆自己前行的原因不是年齡大了,而是懶惰和懷疑。真正要出發的人,隨時出發,便會海闊天空。 作家三毛說:「等待和猶豫是這個世界上最無情的殺手。」你一直在等一個最合適的時機做你想做的事,然後又一直在猶豫中虛度時光。 試想一下,當我們在80歲的時候,還有沒有勇氣為自己準備新的追求,還有沒有勇氣做選擇,還能不能真的堅持做一件「不死不休」的事兒? 前半卷《富春山居圖•剩山圖》 尺幅:縱31.8釐米,橫51.4釐米 後半卷《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全卷 尺幅:縱33釐米,橫636.9釐米 07 當黃公望將《富川山居圖》畫完,他長舒一口氣,重重將筆扔入江中,長吁這一生,我完成了。 這些年,他的師弟無用到處找他,公元1353年,無用師弟終跟隨著賣畫的樵夫找到了黃公望。 當看到巧奪天工的《富春山居圖》時,無用師弟熱淚縱橫。 而喜極而泣的黃公望則不發一言,悄然在畫卷題字,舉手將自己用了全部生命完成的《富春山居圖》,贈予無用師弟。 四年的嘔心瀝血,黃公望毫不在意,與其獲取浮名,不如一場君子之交。 與現在的人相比,黃公望才是真的灑脫,也是真的曠達,他像是一個種花的人,種下、施肥、然後用數年之久等待花開,花開一瞬,他卻將花摘下,舉手贈予他人。 真正的曠達就是享受追求的過程,而從不在意結果的得失。 真正的灑脫是廣廈萬間,我夜眠不過七尺,良田千頃,我日食不過三餐。我想要的很少,心滿意足,這就足夠了。 一年後,黃公望長笑而逝。至今依然可以想到,663年前,一位元朝的老人離世,在離世時,臉上一定無比安詳,面帶微笑。 他的一生毫無遺憾地走了! 08 故事講完了嗎? 並沒有! 黃公望離世之後,這副畫的經歷更加離奇。 明朝的某年某月,這幅畫到了江南四大才子沈周手裡,沈周視為珍寶,可在一個深夜,畫作竟不翼而飛,然後就在歷史上徹底消失了。 又過了一百五十年,順治七年(1650年),《富春山居圖》突然出現在著名收藏家吳洪裕手上,在他收藏上萬件藏品中,唯獨只愛《富春山居圖》。把畫看得比命還重。 病逝之前,奄奄一息的吳洪裕躺在床上,吃力地向家人吐出一個字: 「燒!」 家人看著吳洪裕最後一口氣都咽不下去,只好當他的面開始燒《富春山居圖》,就在畫投入火盆的時候,侄子吳靜庵趕到,一把畫將畫從火盆中拽了出來。 可惜這幅畫已被燒成兩截,前半截,稱之為《剩山圖》,後半截稱之為《無用師卷》。 兩幅畫輾轉多位藏家手中,歲月沈浮,在民間若隱若現。 1938年,《剩山圖》進入浙江博物館。 1948年,《無用師卷》輾轉到達台灣。從此《富春山居圖》前後兩截分隔兩地。 2011年6月1日,距離吳洪裕燒畫那一年,整整過去了361年。 《富春山居圖》的兩截,《無用師卷》和《剩山圖》才在分別之後,正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重新遇見。 兩岸的文化人說這叫: 「山水合璧」! 這一切,就像一個人的命運,生死別離,天涯斷腸,就如杜甫詩: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故事到此講完了,講故事的人最有心,聽故事的人總動情。 複製品《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和《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疊在一起合成一卷的局部圖 原畫有《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右半部分在裝裱時加上題詞,兩卷無法合一 09 600多年過去,當年80歲的黃公望在富春江畔駐足,然後用了整整用了4年,只做了一件事。 今天,學會了如何生存的我們,卻遠沒有學會如何生活。我們迷失在了手段裡,卻忘了不論多大的事業,真正的目的是為了生活。 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其實答案就在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里。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選擇。 生活有兩條路,一條是社會要求我們走的,一條是我們自己想走的,你只有堅定內心的選擇,並奔赴向前,才能活出真正的那個自己。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等待。 在匆忙的生活中,試著放緩自己的腳步,讓等待變成一種心態,一種態度,只有坦蕩如水時,你才能看到最美的東西。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灑脫。 讓自己灑脫地安靜下來,聆聽自己的心跳與呼吸,我相信,只有這樣,你的生命走出去時才不會慌張。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尋覓。 若你還算年輕,你還敢不敢沸騰一下血液,綁緊鞋帶重新上路,敢不敢勇敢一點兒面對自己,去尋覓那些能讓自己內心強大的力量? 然後,此生無憾。 https://youtu.be/dUPYM9qipiI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轉載: 前日本侵華士兵大島中典的臨終遺言 您好,尊敬的遺言收集者閣下: 我此刻已是一個87歲的老人,孤身一人住在紐約布朗士區的一幢房子裡,身邊沒有一個親人。我已到了胃癌晚期,在世的日子屈指可數了。我一直盼著解脫的日子能夠早一點到來,因為我是個罪孽深重的人,能活到87歲絕不是福祉,而是神對我的懲罰——他不能讓我早日解脫,而是要讓我的良心每日都在文火的煎熬中度過。 我對自己的生命早已不在意了,包括飲食、營養和睡眠,但是去死的渴望卻難以如願,一年又一年我竟活到了87歲。多少人刻意求高壽不成,我是想求死卻不能如願。我46歲時皈依了佛教,而佛教戒律讓我不能自殺。 1.在中國的罪孽,在我家人身上得到了報應。 因果對我的懲罰,包括讓我的妻子在23年前離奇失蹤。那天早晨她只是照例去附近的雜貨店買東西,卻再也沒有回來,至今生死不明。6年前,上天又讓我唯一的女兒杞子和他的丈夫雄本禾田,以及他們的兩個孩子,也是我唯一的外孫和外孫女,在泰國度假時,同時在海濱浴場溺水而亡。可是當時並沒有任何風浪,救生員趕到得也並非不及時,可是他們一家四口卻無一生還。 我得知消息後欲哭無淚,知道定是自己早年在中國殺人的罪孽在我的家人身上得到了遲來的報應,可憐無辜的他們並不知道這一切都是由於我。他們活著的時候,我無論如何也不敢對他們講出那段經歷來,連嘗試的勇氣都沒有。從表面上看,我早年還有一個體面和睦的家庭,我是個受人尊重的牙醫,對所有人都彬彬有禮,恭敬謙卑。我太太在的時候是個賢惠知禮的女人,女兒女婿都是研究所畢業,有兩個可愛的孩子。 可是這一切光鮮的存在都只是暫時的和表面的,都只是虛妄的影子,而該來的總會來,沒人能夠逃脫,所有這些看似美好的,讓人羨慕的生活現在已經蕩然無存了。雖然這些災難讓我痛不欲生,五內俱焚,但在內心深處我清楚的知道這是我早年的罪孽在發酵,所以神會在我最幸福的時候讓一切化為烏有。我深知,如果我當初戰死在中國也許會更好;後來得到了一切再驟然失去的痛苦,不是更讓人無法承受?是神認定我不能有一個家,即使有罪的只是我一個,其他人都是無辜的,但神卻用讓我親眼看著家人突然消失的殘酷方式去體驗我當初奪取中國人的生命和毀滅他們家庭的永恆之痛。 2.上過戰場才知道,殺人也會上癮啊,不堪回首的往事,我多麼希望那些從來沒有發生過。1937年,我做為增補入伍的新兵,加入侵華戰爭。離開家鄉時我幾乎沒有任何不捨之情,因為我們之前受到天皇裕仁的感召,相信天皇是上帝的兒子,天皇一定要統治全世界,而要統治全世界,就先要佔領中國。所以天皇號召的武士道精神已經融進了我們沸騰的年輕血液。我所在部隊是日軍第九師團富士井部隊,在多日的狂轟濫炸後,我們首先攻陷了中國南方的古城蘇州。 我們踏著一地的血污和屍體佔領了蘇州,一路能燒就燒,能毀就毀,能殺就殺。身為一個新兵,我竟然打死了四個中國人,用刺刀挑死一個還沒嚥氣的布店老闆,和一個推板車賣西瓜的男人。我們得到的命令就是:殺、殺、殺,見到一個中國人就殺一個。而在參軍之前,我從小到大沒有殺過任何人,連雞也不敢殺,甚至沒有虐待過小蟲。 我的兩個姐姐總說我膽小得像個女孩,所以她們應該無論如何也不能想像我在中國殺人的景象。到處都是在幾天的轟炸中被炮彈炸死的中國人,遍地的屍體碎塊和令人作嘔的血腥使每一個在現場的人都想發瘋,發狂。 多數人都知道吸食毒品會上癮,而只有上過戰場的人才會知道,殺人也會上癮,那才是最殘忍的癮,它能讓你產生一種殺戮的快感和控制別人生命的生殺大權的自豪感,也是最刺激的人間遊戲。當殺戮不但被允許且成為必須做的事時,你就可以由於殺人而感到自己存在的偉大和自豪。我們都成了殺人狂。 我們抓來了200多名沒有跑掉的婦女,有的很年輕,也有不太年輕和幾個老年的,她們都被關在一個廟裡。我們不許她們穿衣褲,任憑我們的人隨意姦淫。最後這些婦女都被機槍掃射殺害,倒在虎丘山旁。我和幾個人奉命去檢查有沒有漏網沒被打死的,並要求一個都不能活。 當我用刺刀刺向每一個還在蠕動的白色肉體時,我感到就像在廚房裡切菜,已經不感到那些倒在地上流著血的女人是人了,而是一種東西,任何東西,比如需要被切碎的白蘿蔔。原來人的內心都潛藏著最野蠻的魔鬼,戰爭必定會把它召喚出來。我在侵華戰爭期間,親手殺死了28個中國人,包括男人和女人,姦汙了17個中國女人。 3.戰爭結束後,我回到了日本,卻再也找不回從前的安寧。我晚上總是噩夢纏身,睡覺時經常大聲喊叫,結果我被家人送進東京的一所精神病院治療了一年,又去北海道休養了一年,才基本恢復了正常。我用贖罪的方式小心的對待每一個人,但是我做過的事還是會在夜深人靜或我一個人獨處時突然冒出來。 那些被我殺害的中國人在臨死前瞪著我,眼睛裡充滿了令人戰慄的仇恨——我知道如果當時我手裡的刀是在他們手裡,我會變成什麼。從那時起,我皈依了佛教;我必須依靠一種精神上的寄託繼續帶著那種記憶活下去。 後來我去東京醫學院學了好幾年牙醫,畢業後娶了老婆,開了一個小診所。我發誓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自從我有了女兒杞子之後,我以為我不會再想起自己那段充滿罪孽的歷史了。可是每當杞子問我有關中國、中國文化和中國人的事情時,我立刻就會滿臉充血,心跳加劇。 她不懂我為什麼會變成那樣奇怪的樣子。後來我決定全家移民去美國,好讓杞子在另一個文化裡生長,遠離我認為充滿了虛偽和血腥的日本文化。 4.希望有人把我的骨灰撒在天安門廣場,任萬人踐踏。 到美國後,我經過努力在紐約的布朗士區開了一家私人牙醫診所,生活過得還可以。杞子每天上學,我太太就在家裡幫襯。我從來都不敢把我生命中的這段歷史告訴我太太、女兒和後來的女婿,當然更不敢告訴我的孫子孫女了。在他們眼裡,我是個安分守己、認真而勤奮工作的人,努力養家的人,是個慈愛的外公。我不能想像如果我告訴他們我的過去會發生什麼,我想如果那樣,我還不如去死。 儘管如此,讓我萬萬想不到的是,我的過去還是沒有逃脫命運的懲罰。那些被我奪去生命的中國人的魂魄從來就沒有放過我,他們追隨著我飄洋過海也來到了美國,並潛伏在我看似幸福家庭裡的每一個人身後。 現在我在世上沒有一個親人了,他們都像浮雲一樣忽然消失殆盡了。有時我懷疑他們是否真的存在過,彷彿一切美好的回憶都只是一個夢。這是報應,是我罪有應得;是我當年在中國做下大孽的報應。我去問過一個法師,他說我今世罪惡深重,不能洗盡,我只能在彌留之際,把這些罪惡說出來,並誠心祈求寬恕。 我對不起被我殺害的中國女人和男人們,以及他們的家人,我罪該萬死。幾十年前在中國境內,我幹了一個日本軍國主義士兵能幹的一切,我不能迴避,也不能粉飾,因為那是戰爭,尤其是一場侵略戰爭,我不可能不參與製造罪惡。我們去那裡就是去製造罪惡的。我自知罪惡深重,所以希望我死後,能有人把我的骨灰拿到中國去,灑在天安門廣場,讓成千上萬的人用腳踩我,就算是我的贖罪方式吧。 感謝你能耐心的聽完我的遺言,求佛祖保佑你。阿彌陀佛。 大島中典,87歲,日本裔,退休牙醫。
    6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轉傳~ 我們可以從2020美國總統大選的兩位候選人身上學到什麼? . 每次選舉,不分人種、不分國家,就不斷地出現各種負面消息跟醜聞,因為討厭A所以含淚投給B,是很多人的投票邏輯。除了批評、抹黑、假新聞等,選舉到底教會了我們什麼事? .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完美的,就連美國總統也是,有失敗、失言跟各種難堪的過往。與其大家一直謾罵,倒不如想想看,什麼是我們可以向這兩位截然不同的人學習的? 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Biden拜登 …………… 1. 你能想像自己到了77歲還在工作嗎?今年77歲的拜登,成為美國最年長的總統,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光是這點就很勵志。(美國人其實沒有「退休」的概念,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RGB到87歲逝世前都還在工作。) . 2. 從小患有口吃(一種神經系統疾病),雖然長大後改善許多,但在備受壓力的時候,這毛病還是會偶爾發作,也說明了他時而口誤的原因。拜登後來克服口吃成為成功的演說家,證明後天的練習可以改變先天的失調,這也告訴我們努力的重要性, . 3. 官運順遂,家庭卻坎坷:1972年,29歲的拜登當選了Delaware參議員,成為美國最年輕的參議員之一,不過同年的聖誕節前夕,他的太太跟三個小孩跟大卡車發生車禍,妻子與女兒當場身亡,兩個兒子重傷,讓他一度承受不住想輕生。光鮮亮麗的背後,往往藏著萬箭穿心的遺憾。 . 4. 拜登堅持每天搭四小時火車往返德拉瓦州跟華盛頓之間,只為了照顧兒子,每天可以和兒子道晚安與道早安,這樣一搭就是37年。他是個好父親,至少他付出最大的努力這麼做。 . 5. 1988年,46歲的拜登經歷兩次開顱腦瘤手術的折磨,並退出了同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他不是人人想像中的一帆風順,反而充滿大病大痛跟不為人知的折磨。 . 6. 2016年,他的大兒子博.拜登得了腦癌過世,得年46歲。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打擊,讓他再次退出民主黨黨內初選,又一度與競選總統擦身而過。他是一個有耐心的人,他在2020/11/5號選舉結果未明的時候曾說:「Democracy is sometimes messy, so sometimes it requires a little patience. 」這句話換成他的人生不是也很適合嗎?人生有時候很混亂,所以需要多一點耐心。 . 7. 即使身為副總統,也無法改變小兒子亨特.拜登的叛逆,數十年的酗酒和吸毒,讓老爸頭痛不已。這不是人人羨慕的家庭,卻是真實的美國寫照,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也讓我們看見拜登的韌性。 . 8. 2020拜登成為美國史上最高普選票數的總統候選人,超越歐巴馬達到逾7500萬張票,身為老馬創了多項紀錄,也讓我想起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這首詩:「在命運為你安排的時區裡,一切都會準時。」 . 9. 經歷過生離死別,拜登更能理解生命的無常與健康的重要性,他在選舉的時候就以身作則帶好口罩、公開演講都有保持社交距離,對抗Covid-19疫情也是他上任後的首要任務,他11/9在Twitter說:「I will spare no effort to turn this pandenmic around.」,這對美國人2020荒腔走板的防疫是一件好事,終於有個正常的防疫流程了。 . 10. 從小口吃、早年喪妻、中年重病、晚年喪子,讓拜登成為一個富有同理心的人,他用他的方式試圖癒合分裂的美國,如他當選感言所說的:「Time To Heal. 現在是治癒美國的時候。」有同理心是當領導人最重要的素質之一,也希望當他真正握有權力時,能履行當一個治癒者的承諾。 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接下來是 #Trump川普,美國政壇的傳奇人物。 …………… 1. 四年前,川普以一個政治素人的黑馬之姿,當選了美國總統。你能想像Biden在政壇耕耘了近50年才有今天的成績,然而川普第一次參選舉就選上,而且還是美國總統!川普的當選證明了一件事:「在美國,一切都是可能的。」 . 2. 雖然今年川普74歲,但是他是個超級工作狂,永遠不休息,他說:「我不想度假,也不需要休假。」不管你喜不喜歡他,你都無法否認他沒有停下來的時候,隨時隨地往前衝。我真的不知道如果我超過60歲,還能不能像他一樣這麼努力工作。 . 3. 身為富二代,卻沒有貴公子的陋習。他沒有紙醉金迷的度日,不抽菸、不喝酒、更不碰大麻。2016年美國一場高級慈善晚宴上,就被拍到他用吸管喝可樂(有點可愛),他的成功來自於他的絕對自律。 . 4. 軍事學院出身,體能一流,同時是學校橄欖球跟足球代表隊中踢球,後來更成為棒球隊代表隊的隊長。他這輩子最大的財富,就是他的健康,沒有天生殘疾,沒有後天病痛,就算70歲了,也沒有70歲的老態,即使得了Covid-19,三天內就重返白宮繼續工作,他真的是一個體力絕佳之人。 . 5. 川普的五個子女都很優秀,這是很不容易的事。2016年美國總統辯論上,希拉蕊曾經讚美川普說:「His children are capable and devoted, and I think that says a lot about Donald.」他讓孩子知道要不懈地努力,也不准他們碰觸煙、酒跟毒品。大學後要負擔自己的生活費,養成自力更生的習慣,所以即使出生優渥家庭,每個孩子都是獨立上進、努力工作。 . 6. 川普一直都充滿自信。凡事都是一體兩面,往好處想,他是樂觀的、始終帶有希望的,而且絕對不會得憂鬱症的人。這樣的自信,讓他無論多少挫敗都會重新站起來,總是相信他可以東山再起,也因如此,讓他義無反顧參選美國總統,最後也出乎意料地成功了。 . 7. 放棄40萬美元薪資、每年只領1美元的總統:明明這輩子不工作就可以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但是他願意無償奉獻自己投入政治。我們不應該想他不領薪水,是因為他有錢所以應該的,而是因為他有這個能力不領,不是每任總統都有能力這麼做。有錢的好處就可以不被任何財團所控制,川普打破了兩黨長期被財團主導的局勢,對美國人確實是有吸引力的。 . 8. 一個商人總統的崛起,川普上任後美國經濟十分強盛(疫情爆發以前):低失業率、GDP增長、股市上漲也都是不爭的事實,他一直都是個優秀生意人、談判專家跟銷售員,這是他的長處。 . 9. 不畏強權,對抗中共政府:這是很多人喜歡他的一點。在川普出現以前,沒人敢對共產黨吭聲,全世界都怕被制裁,盡力配合。但是川普不一樣,他不喜歡吃虧,所以當他發現有人威脅他、欺騙他的時候,會全力反擊。這種仗義直言、不畏強權的態度是受到不少人親睞。 . 10. 與生俱來的魅力:他的每一則推文、每一個句子都是新聞焦點。他沒有社會最討厭的官腔發言,取而代之的是極具個人特色的真性情說話方式,創造了感染力極強、淺顯易懂,十分接地氣的川式語言,這就是它無可取代的個人魅力。 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成功的人,值得大家效仿,失敗的人值得大家借鏡。這兩個人,都有超越凡人的堅強意志。 . 蔡康永曾經說過一段話:「雞生蛋,雞也拉屎,但你肯定只吃蛋,不吃屎的。對雞如此,對人亦然:每個出色的人,都會生蛋,也會拉屎。例如他很會開公司,那你就買他家股票來賺錢,至於他亂說話,你就不用學。你最要緊是多吃雞蛋,少理雞屎,吸取營養,壯大自己。很多人放著蛋不吃,整天追究屎,難道你靠吃屎能變壯大?」 . 嘲笑與謾罵很簡單,但你不會因此得到雞蛋,有所成長。懂得去欣賞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有你可以學習的地方。 . . . (歡迎分享)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Jeniffer Lai 好文~請耐心看完! 幾天前的一個深夜,我的一個好友打來,跟我聊到凌晨快一點。 他先是建議我:不需要在網路上和持反對意見的人辯論,因為沒有用,也沒有意義。 台灣已經不是一個可以理性討論公共議題的社會了,所以,表達自己的意見就好,不用辯駁別人的留言。 這個建議我同意,以後要儘量改掉好辯的性格。 接著,我們聊到這次大選。 他說蔡英文一定贏。因為很多人雖然討厭蔡,但是要投韓也實在投不下去。 我問:為什麼? 他說:理由是韓國瑜在參選高雄市長之前,根本毫無任何成就,他不像郭台銘一樣,創立了一個商業帝國,他也不像朱立倫一樣,學經歷完美,政治資歷完整。 他說,韓國瑜當總統就好像「一個在班上一向都倒數幾名的同學,突然跳出來要當班長」,在他前面名次的那些同學會服他嗎? 他接著說,就算他當選,也是國家災難,因為他無法成為國民黨的權力中心,他可能連國民黨都搞不定,更何況整個國家?他沒有自己的有力團隊,上上下下幾千幾百位文官,很多人不服他、甚至輕視他,他無法管理這龐大國家機器,最後可能就是亂成一團。 他說,韓是好人,但太早出來了,他的時機未到。 最後他感嘆地說,因為蔡實在太壞了,所以他還是會投韓,但不看好他。 這一番論述,有些部分也是我的擔憂。 但我認為韓會當選。 所以我們就賭了雞排。 哈,這已經是我的第二盤賭局了。 非菁英、無社會成就,故不足以服人。 這一點,我有不同看法。 何謂菁英?何謂成就? 我舉自己為例好了。 從國小到高中畢業, 不是第一名,就是第二名, 從台中女中,到台大外文, 到政大英語教學碩士, 最後成為國立某高中的老師! 這樣的我,算有成就嗎?算菁英嗎? 我不想假裝很矯情地說自己是魯蛇, 也不敢很驕傲地說自己是人中龍鳳, 但是,如果我把自己拿來跟韓市長比, 我必須很誠實地說:我遠遠不及他! 如果我整天被攻擊、被黑, 我不是瘋了,就是病倒了。 可是韓市長還是很正面、很陽光、不退縮。 如果我要用人, 我可能不敢用比我優秀太多的人, 因為他們會搶了我的光環。 可是韓市長用了三個部長級的人來擔任他的副市長, 他還選了一個比他帥、比他學經歷好的人當他的副手。 如果我的政敵一天到晚鋪天蓋地羞辱我、 甚至攻擊我的家人 我一定對他恨之入骨,非要以牙還牙不可, 可是,在競選市長期間, 韓國瑜一次都沒有提到陳其邁地貪污老爸, 在競選總統期間,也沒有扯蔡女士的家族。 我的想法是: 有成就又怎樣?學經歷完整又如何? 歷任總統哪一個不是學歷耀眼、政治金童? 結果呢? 我心目中的總統人選,不必一定是碩博士,但他必須誠實,不可以拿假學位出來騙人。 我心目中的總統人選,不必要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但他必須用人唯才,知人善任。 我心目中的總統人選,必須要有智慧、EQ好、抗壓性高。 最重要的一點, 我心目中的總統人選, 一定要是一個善良的人。 我相信韓國瑜會勝選, 我也希望他勝選, 但我不認為他一上台, 國家就立刻興利除弊、煥然一新。 醫生都知道: 即使是感冒,也要7~10天才能痊癒。 何況我們的國家其實已經病入膏肓! 賴清德說:現在是台灣最黑暗的時刻。 蔡英文說:台灣人過的很辛苦。 我想請問以上這兩位: 過去三年半是誰在執政? 過去三年半國會是那個黨過半? 你們好意思這樣說,是忘記自己是執政黨了嗎? 你們是用在野黨的心態在選舉嗎? 總統、國會ㄧ把抓,走了三年半, 結果,台灣黑暗、人民辛苦, 蔡女士,你還不該反省嗎? 還要高雄市民向台灣道歉, 還要求台中市民向林佳龍道歉, 真是夠了! 執政黨應該用「政績」來訴諸選民投票, 在野黨才是用「現狀的慘況」來爭取下架執政黨,不是嗎? 還在支持蔡女士的朋友們, 或是很不認同韓國瑜的朋友們, 其實可以想一個問題: 蔡英文這三年半到底做了什麼讓國家更強盛、讓社會更祥和、讓人民更富足的事? 韓國瑜擔任高雄市長以來,他做了什麼禍國殃民、傷天害理、傷害你我福利的事? 不要不投票,更不要投錯票! 轉載胡幼偉教授的文章給大家參考 《我為什麼叫他「老韓」?》胡幼偉 ※ 文章轉自胡幼偉教授個人群組 2019.12.15 (日) 10:17 韓國瑜當總統的最大意義,其實不是老韓這個人終於當上了總統,而是他重新定義了總統的角色與任務。 總統,不是「統治者」;而是結合所有民眾的士氣與智慧,為社會和國家解決問題與謀福利的人。他的角色,其實跟一個小社區管委會的總幹事是一樣的! 你住在一個社區裡,總要有一個能幹肯幹,願意聽住戶意見,能認真幫住戶解決問題的總幹事,生活才會安心、踏實;相反的,住在一個社區裡,要是遇到一個亂搞又傲慢的總幹事,日子會過得多彆扭,就可想而知了。 我為什麼寫文章都叫他「老韓」,不尊稱他「韓公」或「國瑜先生」,就是把他看做為我們人民做事的人,而不是一個「值得我們崇拜的人」! 一個社區的總幹事,需要有世界一流大學的博士學位嗎?需要出口成章、文質彬彬嗎?需要氣宇軒昂、各方面條件都高人一等嗎? 不需要吧! 住戶的學經歷比總幹事還高,很正常嘛!住戶的各種專業知識,總幹事未必都懂,也很正常啊! 重要的是:做總幹事的,要關心住戶的生活品質,要維護社區的安全與秩序,要讓住戶都能安居樂業;也要傾聽住戶意見,帶動氣氛,讓所有住戶都願意共同推動社區進步。 住在公寓大廈裡的人,誰不希望社區裡有這樣一位總幹事呢? 所以,我始終叫他「老韓」,是有深刻涵意的!我希望他永遠不是高高在上的統治者,而是最能苦民所苦,最能帶動庶民士氣與參與感,一齊為國家打拼的「總幹事」。 所以,對韓國瑜,「老韓」是一種敬稱;是最高等級的敬語! 不該只有我敢叫他老韓;大家都叫他老韓時,他就真的是庶民總統了!是總統;更是為庶民而存在的總統! 圖文:胡幼偉教授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那些痊癒的新冠患者,後來怎樣了? 財聞九點半 2021-09-20 「胸痛,吸氣時肺部像被粗糙的網兜上了,一口氣疼一下。」 「失去了味覺,什麼味道都聞不到,像活在真空里。」 「只能坐著睡覺,一躺下就喘不上來氣,渾身難受。」 「眩暈,頭疼,全身乏力,走兩步就大口喘氣。」 …… 這些話,是新冠治癒者們寫下的後遺症。 讀他們的回答,每一條,都令人胸口發悶。 很多人都以為得了新冠沒關係,只要治好了,還能像普通人一樣生活。 卻不知道,新冠病毒自從發現至今,病毒迅速變異,一次又一次刷新著人們的認知。 即便是真的治癒了,留下的後遺症,也會成為治癒者擺脫不掉的陰影。 01 她叫Amy Watson,是一名幼兒教師。 去年3月被檢測出新冠陽性後,因為症狀不嚴重,她被安排在家隔離休息。 症狀不嚴重,意味著有很大的幾率痊癒。 在家隔離半年後,她的症狀有了很大緩解,多次新冠檢測也都已經轉陰。 她原本以為自己能和先前一樣,去學校教書,去跑馬拉松,去過正常人的生活。 卻不曾想,病毒被攻克了,留下的後遺症,卻差點要了她的命。 她發帖說,自己的自主神經被破壞了。 影響到了她的呼吸、心臟、視覺、嗅覺等功能,她還出現了腦損傷。 她列舉了自己的其他症狀,每一條都看得人心驚膽戰。 頭暈 眼瞼痙攣 疲倦 胃輕癱 胃腸道問題 脫發 熱耐受性低 多汗 偏頭痛 惡心 神經功能缺陷 直立性高血壓 嗅覺出現幻覺——幻覺聞到氯和氯的氣味 光敏感 胸膜炎 食慾不振 活動時呼吸困難 小纖維神經病變 心跳過快 身體溫度調節失常 黃舌 圖片 因為症狀的折磨,她不能正常入睡,躺下去,肺部會劇烈疼痛。 也不能正常洗澡,有時候只是簡單洗個熱水澡,心跳會瘋狂加速。 連最愛的馬拉松也不能跑了,現在就連在家裡走一圈,都累得夠嗆,爬樓梯比爬山還吃力。 為了控制這些症狀,她活活把自己吃剩了一個「藥罐子」。 她說:過去一年,自己每周得吃189顆藥…… 可即便吃了這麼多藥,受了這麼多苦,再去做檢查,還是沒有人能確切告訴她,究竟什麼時候能恢復正常。 新冠留下的後遺症,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可怕。 02 國外有一個論壇,聚集了超過6000人。 人們在這裡分享著自己的病症,這其中有很多人是相似的: 「香水聞起來像臭雞蛋。」 「愛人的體味令人發嘔。」 「牛排咖啡聞起來像臭魚爛蝦。」 而在這裡分享的人,無一例外,都曾經感染過新冠病毒。 在治療過程中,他們曾出現過暫時失去味覺和嗅覺的症狀。 比如先前的查爾斯王子,嗅覺和味覺久久未能恢復。 圖片 他們本以為治癒後會有所緩解,可其中一部分人直到現在也沒能恢復。 醫生給這個症狀取了個名字:嗅覺倒錯。 什麼意思是呢? 把一種明顯的氣味誤認為是另一種氣味,如將臭氣錯認為是香氣,或無臭氣認為有臭氣。 也就是說,他們和普通人的嗅覺顛倒了。他們要忍受旁人從未經歷過的難受。 有人要忍著惡心為家人衝泡咖啡,做飯,有人一靠近伴侶,就覺得「臭不可聞」。 還有更多人,日常進餐、喝水都成了問題,不管是什麼東西吃進嘴巴,都像嚼橡膠一樣。 每天活在煎熬和痛苦之中。 更令這群人絕望的是,直到現在,如何治療「嗅覺倒錯」,專家們還一籌莫展。 他們只能推測出,這可能是因為神經纖維受損導致的。 該如何治療?什麼時候能恢復正常? 誰也說不清楚。 有數據統計,這6000多人不是個例。 在全球感染新冠的1億名患者里,大約6.5%的人即便痊癒,依然無法恢復嗅覺。 等待他們的,會是我們想象不到的痛苦和折磨。 03 不光如此。 先前《每日郵報》就曾報道說,做了大量屍檢後,可以清楚的發現,每個病人都有血栓形成的跡象。 而血栓,有可能導致血管堵塞,引發肺栓塞、腦栓塞、心肌梗死等症狀。 對於年紀較大的治癒者來說,危害無疑是致命的。 圖片 除此之外,還有對腎臟的損傷。 澎湃社報道,自行康復的患者中,很多人出現腎臟損傷。 即便先前沒有腎功能損傷,出現末期腎臟病變的風險也高於普通人的一倍。 圖片 雖然痊癒,但體內的病毒會激化腎臟炎症,引起急性腎小管損傷。 並且,最初病情越嚴重,越有可能遭受長期腎臟損害。 嚴重者,新冠治癒了,但下半輩子,將離不開腎臟透析。 圖片 圖片 今年44歲的Lucy,病癒一年多了,身體的各項功能仍未恢復。 她會在疼痛中入睡,又在頭痛中醒來。 她忍受不了光亮和吵鬧,要長期躺在黑暗的房間里才能平復。 最簡單的散步、買菜、做飯,對她來說都異常艱難。 她才44歲啊,可她覺得,自己的身體不如一個88歲的老人。 哪裡是在生活,分明是在勉強維持著才能生存。 正常的生活對她來說,早已成了一種奢望。 04 看到這裡,一定有人會說: 這些都是國外的病症,國內的治癒者,一定會好很多吧? 先別急著下結論。 就在剛剛過去的8月底,《柳葉刀》發佈了中國學者的最新研究—— 隨訪金銀潭醫院的1276名康復者半年到一年後,他們發現,有超六成新冠康復者,至少有一種後遺症。 大部分治癒者都有疲勞、肌無力的症狀,還有的治癒者,會面臨睡眠困難、脫發、嗅覺障礙和味覺障礙等症狀。 圖片 圖源微博@財經網 不光是肉體的折磨,還有精神上的煎熬。 研究還發現,有不少治癒者出現焦慮或抑鬱的情況,6個月為23%,12個月時為25%。 抑鬱、焦慮人數只增不減。 我身邊就有位阿姨剛從醫院出來,一場大病過後,原本樂觀健談的她很少出門。 她說自己現在體力不支,怕走遠了沒力氣走回來。 也怕知道她得過新冠的人,會主動來幫助她,她不想得到別人的幫助。 更怕被身邊人指點,說她身上帶著病毒,提醒孩子們遠離那個怪奶奶。 現在的她,更多時候會坐在窗前,靜靜看著雲發呆。 偶爾也會為家人做兩樣飯菜,但只能做最簡單的,因為忙久了,她還是會喘不過來氣。 經此一疫,她就像變了個人一樣,一點一點從我們生活中消失了。 而我知道,這不是個個例,更多像她一樣的人,戰勝了病毒,卻再也恢復不了正常的生活了。 不用想都知道,他們的內心承受了多大的煎熬。 05 所以,我今天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想將他們的生活展現在大家面前,希望大家對康復者多一點包容,少一點指責。 除此之外,還想提醒大家,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看過一個視頻,確診患者講述了自己感染德爾塔病毒的痛苦經歷: 他說這個病毒極其可怕,自己感染後5天內就爆發了,開始高燒不斷,整個人都在抽搐。 那陣子,每隔三個小時發燒一次,每次發燒到39.5度,即便是吃了退燒藥,也只能暫時緩解,下一個三小時,還是會高燒不斷。 隨之而來的,是嚴重的拉肚子。 這些症狀疊加起來,很容易摧毀一個人的意志。 感染症狀比較嚴重,他的肺部感染嚴重,每咳嗽一次,血就會噴出來一次。 在治療的那段時間里,他不止一次想到自殺,因為真的太難受了。 即便如今已經治療好了,他的身體也大不如前。 因為肺部受損嚴重需要修復,他只是躺在這裡講了幾分鐘的話,就開始氣喘吁吁。 只是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無力和痛苦。 如今,病毒還在變異,國外疫情尚未控制住。 我們能在這裡提醒的,還是希望大家做好防護,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身體是自己的,生命也只有一次。 趁著尚可防範,趁著尚有時間。 好好鍛鍊身體,增強抵抗力。 隨身多帶幾個口罩,以備不時之需。 外出記得勤洗手,避免病從口入。 …… 病毒遠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簡單,新冠也不是治好了就萬事大吉。 照顧好自己,照顧好身邊人。 不要因為疏忽大意,讓自己悔恨終生。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台大教授:最難的一課,我們卻沒教給學生 作者/郭瑞祥 「老師,您可以幫我寫推薦信嗎? 這是我過去七個學期的成績單。」最近一位大四女同學來看我,希望我能為她撰寫申請研究所的推薦信。 看了她的成績,我嚇一跳,從大一到大四的過去七個學期,她每學期都是書卷獎得主! 在臥虎藏龍、會念書的學生比比皆是的台大校園,這並不容易,可見她多麼用功! 但我一開口,卻是潑了她一頭冷水,「同學,妳能不能不要繼續拿第一名?」「為什麼? 追求好成績有什麼不對嗎? 要申請國外的好學校念碩士、博士,難道不應該有好成績嗎?」面對她不解的神情,我請她在研究室坐下來,「讓我花一點時間,說個故事給妳聽好嗎?」 說實話,在台大教學十八年,我最擔心的學生,不是成績吊車尾的同學,反而恰恰相反,竟是每一科都拿第一名的傳統好學生,最讓我放心不下⋯⋯。 這個故事,就從多年前一個很認真、也常拿書卷獎的台大學生說起。 曾經,有一個高中念建中、大學讀台大,在別人眼中考起試來一帆風順的台灣年輕人,在長期努力不懈下,終於如願以償來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碩士與博士。當時,在他心中,「成功」的人生像是一條有軌跡可尋的直線,從麻省理工以漂亮成績畢業,等於拿到「成功」的第一個入門磚。 他告訴自己:「我來美國可是來讀書不是來玩的,好好拚功課吧!」這個台灣學子,從小念理工科,愛運動,愛念書,但對於美國的流行文化、同學間多采多姿的社交生活,格格不入、甚至手足無措。於是他一心向學,果然,念碩士的兩年與博士第一年,每一個科目都拿下漂亮的A! 在麻省理工,A就是最高的分數了,科科都拿A,真是不容易的好成績。 他內心不免小小驕傲,頗以自己為榮,也一直以為,自己的指導教授,一定也為他高興,畢竟置身於一群天才學生中,他的好成績堪稱「第一名」呢。 全A成績,終於碰到大鐵板了。有一門陌生卻又必修的重要課程,他上了幾個月後,內心有數,成績大概不會太理想,雖然及格絕對沒問題,但A恐怕拿不到了。這個「好學生」乾脆壯士斷腕,期末考前,毅然退選這門課,避免成績單出現B的「恐怖」危機。 很多美國同學不理解,老師更覺得奇怪,學分費交了,也認真上了幾個月,為什麼他要退選?只為了避免成績單不好看?這個理由對美國人來說,太不可思議了!來年,他再度挑戰這門必修課,一路穩紮穩打,加倍用心,但期末成績出爐後,他,竟拿到了第一個不是A的成績!之前的退選,無異於一場時間與金錢的徒勞無功。 沮喪的他,有點難為情的去見了美國指導教授,甚至,帶著歉意去的。然而,指導教授卻十分開心的恭喜他!恭喜他沒拿到A!教授語重心長的說:「我真是太替你開心了! 你從今日起,再也不必為拿A、拿高分而念書,你總算可以放膽,去做更重要、更有價值的事情了!」 那,什麼才是更重要更有價值的事? 教授笑著回答:「去犯錯與創新吧!藉著課本教你的基礎,然後去有計畫的犯錯、嘗試創新。這才是有價值的!」 台灣小子,如當頭棒喝般醒悟:什麼才是追求知識的本質?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斷尋求突破,繼續為下一代累積新知,以創新動能造福人類社會,才是知識的本質。好吃的蛋糕是本質;而好成績,只是裝飾的美麗奶油花朵罷了。 「怕輸」心態造成保守的選擇 我,就是那上面故事裡的主角、曾經認錯方向的台灣小子。 當我被MIT指導教授,點出求學觀念上的根本錯誤後,其實是非常受用的。在此之前,我把所有的精神力氣、大概有九成,都放在完成作業、求取高分,而只拿一分的餘力,用以做研究。 但後來,我大幅度更改比例,變成了兩成力氣做功課,八成心思做新研究。以前,一拿到作業,就認真埋頭苦寫,確保盡善盡美以得好成績,後來卻變成了要交作業的前一天,才開始熬夜趕報告。 這並不是說我偷懶,而是我發覺,做新的研究才是更大的挑戰,收穫更多,所以我選擇先做研究。 研究的過程,其實是一個無底洞,回報會比較慢,不像考試成績馬上就出來,但這才是真正的學習過程,而且雖然回報慢,收穫卻是紮紮實實、屬於自己的,不是考完試就一半還給老師的表面好成績。可以說:那個當下椎心刺骨的B,釋放我長久以來讀書是為了追求漂亮成績的功利迷思,轉向真正的學習本質。 觀念一改變,學習反而突飛猛進。大多數人要念六年方能結束的博士班,我四年就畢業了;因為我把時間與精神,花在對的地方、並做出了新的研究成果,最終得到了教授的肯定,畢業論文順利通過。 「怕輸」文化造成保守的心態 回到台灣教書後,這些年來,我對當時的心情又有一層新的體悟。當年我對科科A的追求,除了從小相信認真念書就是為了追求好成績的迷思,背後,更深的原因是「怕輸」。怕輸、怕沒面子的心理框架,一直到現在,仍然在很多個體、甚至很多企業發展上看到,形成一種保守的文化,妨礙創新的嘗試。 台大管理學院每年都送很多學生到國外著名大學做交換學生。最近一個同學從北歐的大學交換半年回來,與我分享心得。 她的班上有一半是當地學生,另一半是來自義大利、法國、德國、韓國、印度等全球各地的交換學生,有很多分組討論和報告要做。她發現,台灣去的學生,理論學得很紮實,程度一點也不輸外國學生,但自信心明顯比較不足,即使有自己獨特的看法與觀點,但不那麼能夠系統化組織與勇於提出思辯討論。相較之下,「歐洲的年輕學生可能理論基礎比不上我們,但他們不害怕,很敢說出口,討論激盪,發現真的有興趣的地方,再去深入鑽研,很有創意和想像力。」 她的心得我完全瞭解。因為怕輸怕被別人笑的心理,出現在許多層面上,例如阻礙學習新語言(不敢開口怕被笑)、討論課上沉默者占多數,發言的永遠那幾個,但下了課大家卻七嘴八舌意見多多。 我曾經反省,為何必須到了美國求學、從別人的文化反射出來,才看清自己的迷思? 為什麼在台灣時,從來沒有發現過、從來沒有反省過? 答案很簡單。在台灣現有的升學制度下,包含高中基測、大學學測,我們的遊戲規則就是,誰會考試,誰就是贏家!30年前,我念書時如此,現在亦然。 或許,大學前的遊戲規則,真是如此,但是,我們的人生,從考完大學起,就再也不是科科得A者保證勝利了。 唯有能認清環境變化,敢於跨出舒適區,追求本質的創新,才能永保成長動能。從此刻起,掙脫只求第一的魔咒,擺脫怕輸的包袱,大步往前走吧! 最珍貴的一堂課,找尋自己的人生導師 我的前半生,在別人眼中,該也是標準的「金榜題名」、算得上是超級好學生。先後考取建中、台大,而之後的碩士、博士學位,則都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完成。畢業後,在矽谷找到年薪數百萬的工程師職缺,然後娶回了美嬌娘、回台大擔任教授,也有了兩位小朋友。 我必須承認,有一段時間,我真的覺得自己很幸運,也深信只要自己夠努力,無論是「美國夢」、「台灣夢」,我都能美夢成真。 然而,從人生進入下半場開始,我陸續遭逢變故,終於明白了什麼叫做深深的無力感。 先是我自己在壯年之時,就得了癌症。跟死神第一次拔河,我雖僥倖得勝,卻也大傷元氣。而沒幾年後,我又遭逢中年喪妻!失去了最愛的人,心裡什麼也不剩,只有空空蕩蕩,整個人渾渾噩噩⋯⋯ 但卻沒有太多時間可以自怨自艾,因為我還得拉拔兩個正要經歷青春期的小男孩長大。 原來發生在我們意料之外的,才是真實的人生⋯⋯ 最難的一課,我們卻沒教給學生 看看自己走過的人生路,再想一想每一天,我在校園內觸目所見,年輕快樂、對未來滿懷想像與盼望的學生們。不禁感嘆:在我人生的求學過程中,大多時刻,學校只教如何考第一名、如何過關斬將在大小的考試中勝出? 幾乎沒有人告訴我,考不上「好」學校、「好」科系之後該怎麼辦? 如何勇敢站起來面對挑戰? 聯考制度強調的是,不管喜不喜歡,先搶第一志願就對了! 從來沒有人認認真真地鼓勵我們:尋找自己獨特的天賦能力,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再找出獨屬自己而非主流價值一致鍾愛的「第一志願」? 我們從小經常聽到的童話故事是,王子好不容易排除萬難與公主結婚,然後呢? 就沒了。從沒有告訴我們,王子公主可能吵架啊! 人生的本質就是無常的變動。如果有一天,公主離開了,王子該如何? 沒有人教過我們,我們也從來不會教學生,關於人生,種種的真實與艱難,種種的難堪與不堪。這些,反而是我在歷經人生後,最想要獻給學生的禮物。 人生總有悲歡離合,但我希望我的學生,都比我更有能力,去面對課堂以外的人生挑戰。 如何做? 其實很簡單,提前把這些人生問題,丟給學生去想,讓他們從年輕時就開始思索、有心理準備;提前為他們灌注一些力量,而不是哪一天他們突然面對了,竟只有手足無措的份。人生不會永遠順遂、悲歡離合總無情,畢業之後的人生更不會有標準答案,我想教會學生的,是他們如何為自己找尋答案? 甚至是,能不能在犯錯後,鼓起勇氣選擇補考,而不是沮喪放棄,勇敢做唯一的自己。 人生說穿了,就是由無數的大小考驗組合而成,懂得為自己找到「人生導師」,絕對可以為自己的人生加分不少。 而什麼是人生導師?「他」,可能是一份信仰、一場演講、一部電影、一本好書,重點是裡頭的精神,能不能讓你在歷經悲歡離合時,多一點力量與勇氣,繼續朝能發揮自己最大價值的方向走下去? 我不是完美無缺的老師,但真心祝福每一位學生,打開心胸、主動出擊,每天都能遇見自己的人生導師、每天都能茁壯成長。 關於作者/ 郭瑞祥 1961年出生於台北,曾在台灣大學取得土木系學士,隨後進入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土木工程碩士、機械工程博士,畢業後進入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擔任研究發展中心資深製程工程師,並在職進修取得加州州立大學聖荷西分校企業管理碩士。1995年到台大任教迄今,現任台大工商管理學系、商研所特聘教授。 做為一名大學教授,郭瑞祥認為除了知識的傳遞,人生智慧與經驗的傳承更為重要。中年經歷罹癌、喪妻等人生重大轉折後,深刻體悟人生有許多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於是他以讀書會形式,在台大開設一門結合管理與人生的專題類課程,希望學生提早知道,管理,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學習,讓自己生命更幸福的關鍵能力,在面對人生大大小小的「管理任務」時,都能以智慧與勇氣做出發揮個人最大價值的判斷與抉擇。 課程推出後意外大受歡迎,也堅定他與更多人分享、用心貼近學生需求的決心。他認真的教學表現曾多次獲得校內教學優良獎肯定,並獲頒台大教學傑出獎,每年僅1%教師能獲此殊榮,係台大給教師的最高榮譽之一,也被學校評選為第一屆優良導師。 出處/《商業周刊》
    2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