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2 年前
爲什麼新冠病毒沒有產生痰液(所謂的乾咳),因爲新冠病毒牠不是源於天然的病毒,是使用人工基因工程製作的【生物武器】bioweapon ,不直接攻擊上呼吸道黏膜,不像流感病毒是直接攻擊上呼吸道,所以不會產生痰液。
新冠病毒的spike protein牠是仿造類似蛇毒的蛋白,是直接侵入大腦,造成大腦至橫隔膜的神經麻痺,導至呼吸困難而缺氧,而不是直接影響肺黏膜,機轉是不一樣的。
國外有很多醫生發現病人只要一上呼吸器,一用鎮定劑,病人就沒呼吸了。
所以非常重要,新冠病毒是直接影響橫隔膜呼吸運動,而不是直接影響上呼吸道黏膜組織,所以是【乾咳】這是區別的重點。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0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新冠病毒🦠 美研究Omega-3有助減緩武肺併發症 ! 每天400毫克的 EPA(魚油中的有效成分)加上200毫克的DHA(魚油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改善新冠重症的死亡率,並改善肺部功能。 國際對鋅的抗新冠肺炎病毒的防疫成效,提出下列的建議~ 新冠肺炎疫情下,鋅對附著在喉嚨黏膜的病毒,可產生立即抑制作用,進而減輕病毒的複製能力,將冠狀病毒感染侷限於上呼吸道,避免病毒進入血液中,隨著靜脈擴散到身體各處。
    2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病毒又回來了,這次有更多的精力,戰術和偽裝。 我們不咳嗽 沒有發燒,這次是關節疼痛,無力, 食慾不振和新冠病毒肺炎! 當然,死亡率更高,達到危急所需的時間更少。 有時沒有症狀...要小心... 該菌株不在我們的鼻咽區域內定居! 它直接影響肺部,這意味著縮短了發病時間。 我們見過許多不發燒的患者,但是X光檢查顯示中度胸腔肺炎! 鼻黏膜篩試常顯示COVID19陰性! 越來越多的假性咽喉鼻腔檢查結果(COVID19)... ...這意味著該病毒直接傳播到肺部,由於病毒性肺炎而引起急性呼吸窘迫! 這解釋了為什麼它變得急性和致命得多! 請注意:避免人擠的地方,戴上口罩,經常洗手。 比第一波更致命。 因此,我們必須非常小心並採取一切預防措施。 請成為朋友和家人之間的警惕溝通者!
    239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悄悄回到新加坡的病毒更加兇猛、引發的症狀與以前不同: 1、不咳嗽、不發燒、沒症狀。 2、關節疼痛、無力、食慾不振。 3、死亡率更高,危急時間更短。 4、病毒株不在鼻咽內匿居,沒有失去嗅覺或味覺喪失等前驅狀,它直接攻擊肺部,由病毒性肺炎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缺氧)!迅速縮短發病時間。 5、X光檢查有中度胸腔肺炎! 6、鼻黏膜篩試有 COVID19 陰性! 7、發燒時可能已變成重症! 這一波疫情比上一波更致命,必須小心謹慎,不可輕忽! .................................................... 注意: 新冠病毒附著在看不見的氣體、液體、固體混合的「氣溶膠」,人類吸入這些比飛沫更輕的「氣溶膠」會被感染新冠肺炎;如今感染源傳播風險的範圍擴大到6 公尺距離,是否會被感染?仍取決於人體接觸的病毒量。 平時要增強自身免疫力、要戴口罩、要用肥皂或洗劑洗手、要維護用物衛生、要減少群聚人數、要戒除汙染環境! https://www.cna.com.tw/news/video/004337376.aspx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From Toronto The virus is back, this time with more energy, tactics and camouflage. We don't cough No fever, it's joint pain, weakness, Loss of appetite and Covid pneumonia! Of course, the death rate is higher, it takes less time to get to the extreme. Sometimes no symptoms ... let's be careful ... The strain is not domiciled in our nasopharyngeal region! It directly affects the lungs, which means window periods are shortened. I have seen a number of patients without fever, but an x-ray report shows moderate chest pneumonia! The nasal swab is often negative for COVID19!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false pharyngeal nasal tests COVID19) ... which means that the virus spreads directly to the lungs causing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due to viral pneumonia! This explains why it has become acute and more fatal !!!Covid21 Be careful, avoid crowded places, wear a face mask, wash our hands often. *WAVE* more deadly than the first. So we have to be very careful and *take every precaution.* Please become an alert communicator among friends and family ... __________ DO NOT keep this information to yourself, share it with your family and friends. Please take care and stay safe ! 🙏❤ 由多倫多傳來的訊息 病毒变形又回來了,這次的"新新冠"病毒更活耀,有技巧和偽裝。 我們不咳嗽, 沒有發燒,只是關節疼痛,渾身無力, 食慾不振和新冠肺炎! 當然,死亡率更高,達到重症所需的時間更少。 有時沒有症狀...要小心... 該病毒不在我們的鼻咽區域停留! 它直接影響肺部,這意味著能救命的窗口時間縮短了。 我見過許多不發燒的患者,但是X光檢查顯示中度胸肺炎! 鼻拭子測試通常是新冠病毒陰性! 越來越多的錯誤的鼻拭子測試檢查 ...這意味著該病毒直接傳播到肺部, 由於病毒性肺炎而引起急性呼吸窘迫! 這解釋了為什麼它變得急性和致命得多! 注意,避免人擠的地方,戴上口罩,經常洗手。 "新新冠病毒" 比第一個新冠病毒更致命。 因此,我們必須非常小心並*採取一切預防措施*。 請成為朋友和家人之間的警惕溝通者... __________ 不要將這些信息只留給自己,要與家人和朋友分享。 請保重並確保安全! 🙏❤(Google翻譯再加修訂)
    6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新知分享參考:Notes from a call with Edward Ryan MD, Director of International Infectious Disease at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麻薩諸塞州綜合醫院國際傳染病主任愛德華•瑞恩電話訪談記錄。 1 Close to 100% of the positive cases in MA are Omicron. Delta is almost completely gone from New England. 麻薩諸塞州的檢測陽性病例中近100%為Omicron。Delta疫情在新英格蘭地區幾近消失。 2 This surge will peak sometime between 1/10 and 1/21 and then begin a quick downhill journey of two to four weeks. 這一波(疫情)將於1月10日-1月21日之間達到峰值,然後開始約2-4個星期的快速下行減弱期。 3 We will end up with a 20-50% positivity rate. 總體檢測陽性率將為20%-50%。 4 February will be clean up mode, March will begin to return to "normal". 從二月份開始進入清除期,三月份人們的生活將開始恢復「正常」。 5 Omicron lives in your nose and upper respiratory area which is what makes it so contagious. It isn't able to bond with your lungs like the other variants. Omicron主要感染的是人們的鼻腔和上呼吸道,這也是其容易傳播的原因。它不像其他變異病毒那樣侵襲肺部。 6 The increased hospitalizations should be taken with a grain of salt as most of them are secondary admissions (i.e. people coming in for surgery, broken bones, etc. who are tested for COVID) . 對於擴大住院治療的做法應持保留的態度,因為大多數新冠住院病例是繼發性的留院(如病人是來做骨折手術的而被發現新冠)。 7 We won't need a booster for omicron because they wouldn't be able to develop one before it's completely gone and we're all going to get it which will give us the immunity we need to get through it. 我們不需要專門針對Omicron的加強針,因為這樣的加強針不太可能在該病毒完全消失之前開發出來,我們大家都將會感染到該病毒,而感染此病毒後將使我們產生所需要的免疫來抵抗它。 8 COVID will join the 4 other coronaviruses we deal with that cause the common cold,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 RSV, etc. It will become a pediatric disease mainly affecting young children with no immunity. 引發本次疫情的新冠病毒將加入我們已經面對的常引起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其他4種新冠病毒。它將成為一種兒科疾病,主要影響缺乏免疫力的年輕兒童。 9 40% of those infected will be asymptomatic。 40%的感染者為無症狀。 10 Rapid tests are 50-80% sensitive to those with symptoms, only 30-60% sensitive to those without symptoms. 快速檢測對於有症狀病人的敏感率為50%-80%,對於無症狀的患者的敏感率為30%-60%。 11 Contact tracing is worthless because we're all going to get it and there's no way we could keep up with it. 對密切接觸者的追蹤是毫無意義的,因為我們都將被感染而不可能追蹤每一病例。 12 We are fighting the last war with COVID and should be pivoting back to normal life, but society isn't quite ready for it yet. 我們在對新冠病毒進行回歸正常生活前的最後一戰,而社會似乎還未對此做好準備。 13 There is no need to stay home from work or to be a hermit unless you're immunocompromised or 85 or older, but he does recommend staying away from large gatherings for the next six weeks. 我們不需要呆在家裡不上班或過隱居的生活,除非你是免疫功能不全或年齡在85歲以上者,但建議在未來的六周內遠離大型群聚活動。 14 Spring/Summer will be really nice! 春夏二季將是美好的。 Overall a great presentation. Lot of good news. 總的來說這是一個很棒的報告,很多好消息。
    6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COVID-19 過去這一年在美國醫院擔任加護病房,一般病房,和診所醫師。種種加一起大概也看了將近1000多個新冠病毒的病人。回想起來,我不知道這段時間是如何撐過來的。生理的疲憊可以復原,但是內心的煎熬常常揮之不去。我看到許多病人被病痛折磨,生離死別家人卻不能在身邊因為隔離的因素。其中一個我醫學啟蒙導師,也過世於新冠肺炎。現在台灣的疫情讓我非常憂心。在此跟台灣的朋友和家人提醒跟分享我們一路走來的經驗。 新冠肺炎對身體的影響 - 新冠病毒是一種非常複雜和難治療的病毒。有些人完全沒有症狀,但有些人失去生命。沒有辦法去預測和判斷。至今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有些人沒事但有些人有很嚴重的症狀。 - 一般大眾對新冠病毒的認知是肺部感染。新冠病毒會破壞肺部組織。剛開始的時候肺部充滿水分因為強烈免疫系統對抗病毒的反應,然後肺部會慢慢纖維化。部分的病人會因為嚴重的纖維化造成氣胸,這些過程是不可逆的。所以很多即使從新冠肺炎康復的病人一輩子都生活在缺氧和呼吸困難的狀況(病人形容跟溺水的感覺一樣),需要長期大量的氧氣治療。有些病人形容生不如死。如此大量的氧氣,只有醫院和照顧中心可提供。所以有一部分康復的病人,至今無法回家,必須要在醫院或長期照顧中心。還有一部分人需要氣切,靠呼吸器維生。一些年輕人即使從新冠病毒康復但是他們的肺臟已受損(根據他們的肺臟功能測試)。現在他們或許不覺得有症狀。但是到他們50或60歲以上的年紀,他們的呼吸症狀就會出現。 - 新冠病毒常常引起血栓。血栓的位置不僅與肺部,身體的任何一部分都可能發生。這就是為什麼新冠病毒的病人會有心臟病和中風的原因。即使使用抗凝血劑也無法完全避免,甚至造成身體出血的副作用。這些無數的小的血拴在肺部造成更進一步地缺氧。 - 新冠病毒對腎臟有很大的損害。至今沒有一個好的醫學解釋。他會造成你腎功能下降,身體鹽分過高。一部分的人需要洗腎。 - 新冠病毒還有對其他器官造成嚴重的影響。至今沒有一個好的科學解釋,例如很多人的腦功能受到嚴重影響。我們需要更多的臨床研究 可能的對新冠病毒治療 - 雖然過去這一年,人類去研究各種新冠病毒的治療方法包含Remdesivir, IL-6 antagonist Actemra, IVIG, convalescent plasma, monoclonal antibody , etc….. 但是真正有用的藥, 或許只有類固醇。以上的藥有很多被W H O認證沒有很有效。通常這些藥只對初期病發的病人有效。最有效的方式還是預防。 - 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預防,預防,再預防,是唯一的方法。 建議採取的方法 - 新冠病毒的傳播速度非常快,如野火燎原,不早點撲滅的話,就馬上會來不及。應該用盡所有資源阻止病毒傳播 (台灣已錯失先機,所以不在這細談) - 大量篩檢,提早知道感染,提早隔離,避免傳給下一個人。美國深深受到這個教訓。當初沒有大量篩檢或是普篩,造成社區感染一發不可收拾。美國有30,000,000病例和500,000犧牲生命,這是最主要原因。 - 社交距離和口罩是讓美國感染率和死亡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在疫苗發展之前。 - 遠端上課,上班 (這對台灣社會非常大的影響,畢竟台灣產業結構跟美國不一樣,但是我會建議能遠端上課或上班,能做的盡量做) - 小孩及年輕人雖然對新冠病毒的影響不會太大。很多是無症狀患者。但是他們依然可以傳遞病毒給長者。美國當初使用正確方法,強調年輕人不要回去看他們的祖父母,怕會把病毒傳染給他們。這就是在家上課和上班的重要性。減少傳遞病毒。(通常在美國,很少三代同堂。實行起來比台灣容易) - 疫苗,疫苗,還是疫苗,科學上發現一個現象,在以色列跟美國,即使疫苗接種只有15 -20%,新冠病毒的病例大量下降,一般科學上需要70 %的接種才有如此效果。這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這是非常好的消息,代表說只要我們馬上開始接受疫苗,不久將來新冠病毒的病例就會在台灣減低。 現在美國疫情轉好,生活也慢慢恢復正常了。但是有時午夜夢回的時候,我夢到自己跟病人一樣躺在病床上呼吸不過來,從夢中驚醒過來。希望台灣醫護人員,不用經歷到我的經驗。 希望以上資訊可以幫助我台灣的同胞,朋友,和家人。一起努力對抗新冠病毒,期待光明的明天。 以上是我的簡短經驗報告,還有非常多的資訊和經驗沒有在此提到。應家父的要求,我匆匆寫了此文。有機會再另外寫詳細的一篇。敬請原諒錯別字和不流利的中文。 Leon Tung
    38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病毒又回來了,這次有更多的精力、戰術和偽裝。 感染者不咳嗽 ,沒有發燒。這次是關節疼痛、無力、食慾不振的新冠病毒肺炎! 當然,死亡率更高,達到危急所需的時間更短。 有時沒有症狀...要小心...! 該病毒株不在我們的鼻咽區域內定居!所以最近的疫情,不再有嗅覺或味覺喪失等前驅症狀, 它直接攻擊肺部,這意味著縮短了發病時間。 許多不發燒的患者,但是X光檢查顯示中度胸腔肺炎! 鼻黏膜篩試常顯示COVID19陰性! 越來越多的假性咽喉鼻腔檢查結果。 (COVID19). ..這意味著病毒直接傳播到肺部,由病毒性肺炎而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缺氧)! 這解釋了為什麼它變得急性和致命得多! 發燒了,可能已變成重症(諾富特房務主管已插管住加護病房),華航2機師也已嚴重肺炎。 請注意: 避免人擠人擁擠的地方,請保持社交距離,請戴上口罩,請經常洗手(最好用洗手乳或肥皂,因為會破壞病毒的保護層導至病毒死亡)。 這次疫情比第一波更致命,因此,我們必須非常小心,並採取一切預防措施。 防疫小心謹慎不可輕忽哦! @馬友友-泰伊思冥想曲-臺灣景觀!拍攝的真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M4b4rlu3G4&list=RDxD2jjDJIzNo&index=6 @這是希臘國寶級歌手 Nana 的歌聲,她今年83歲。 她的專輯每回聽都有一種寧靜、祥和的氣氛,心情也變得很平靜,好舒坦,請您欣賞她演唱舒伯特小夜曲暨曼妙的芭蕾舞 ! 祝福好心情,好笑容,有美好的一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ERztoileyI @「遊牧人生」影片介紹,我只是看幾分鐘的預告片就熱淚盈眶了。 https://youtu.be/j9jQYLgVVOs
    69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新的流行病 利百病毒: 它的致死率介於40-75%之間,馬來人(40%)和印度人(75%),要比新冠病毒的2-3%高非常多。 而且力百是副黏液病毒科的,和冠狀病毒的正冠狀病毒亞科相差十萬八千里,無論基因或是長相都不一 樣,而且人畜共通,不過在傳染途徑上,立百病毒同樣是以蝙幅作為媒介,感染後也會導致嚴重呼吸道 疾病,但它還會造成神經性疾病。 1997年首次出現在馬來西亞的一處養豬場,共有7名工人得病,一開始是出現類似輕微流行感冒的症 狀,後來進一步確認,該病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發燒、頭痛、身體痛以及神經症狀,神經症狀又包括了嘔 吐、無定向感括無定向感、困倦、意識混亂、容易驚嚇等症狀,與日本腦炎十分相似。 棘手的是,它不只人傳人,食物也會傳染,尤其人口超過廿億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在文獻中,可以明 確看出來,台灣也在染疫的「匡列」高風險中。 力百病毒是直徑約125至250 nm的類圓形的病毒,核蛋白衣(nucleocapsid)外面包著一層約10 nm 厚的 封套(envelope),封套上有排列整齊的血球凝集抗原與神經氨酸酶抗原突起,與神經細胞的神經氨酸酶 高度專一結合,這也難怪核磁共振的圖會顯示確診個案會有腦部組織結塊的現象。 除了立百病毒. WHO也列出另外15種全球公衛最大危機病原體,包含新冠病毒、伊波拉病毒、 茲卡病毒 (Zika virus)、屈公病毒(Chikungunya virus)、 馬堡病毒(Marburg virus)、 腸病毒、 沙狀病毒性 出血熱(Arenaviral hemorrhagic fever)、 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CCHF)、 裂谷熱(Rift Valley fever)、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 卡西谷病毒(Bunyaviral diseases)、 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MERS-CoV)、 嚴重急性呼吸 系統綜合症(SARS)、 絲狀病毒疾病(filoviral diseases)等, 但當中只有前6種有治療方式。 特別點名中國曾爆發感染的立百病毒(Nipah),致死率高達40至75%而且無藥可醫。 外界擔心立百病毒是否將是下個威脅?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表示,台灣都有監測國際疫情並進行風險評估,也有相對應的應變準備。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表示,立百病毒的主要自然宿主是在蝙蝠,過去在其他國家也曾發生疫情,1999年曾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有疫情,2011年在孟加拉也有疫情。 立百病毒未來是否可能發生大流行?莊人祥表示,這部分很難預料,病毒一直在演進,有時距離造成大流行僅差一小步,但這一小步需要很長時間去累積突變。 莊人祥表示,目前世界衛生組織都有在密切監視立百病毒,指揮中心對國際疫情也都會隨時做監測,就像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一樣。 就算疫情發生在別的國家,但台灣都時時在監看並做相關風險評估,一旦有任何狀況,都會做相應的應變。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本土疫情持續升溫,目前輕症或無症狀患者都採居家隔離,面對防疫政策一改再改,許多人都搞不清楚,要是真的確診了到底該怎麼辦?自然醫學醫師提供居家自救5大招,並強調感染時千萬不要吃太多東西,建議先空腹12至13小時後再開始進食。 美國正統自然醫學醫師林侑融在YouTube頻道《林侑融 美國Bastyr自然醫學醫師 健康聊心室》表示,新冠肺炎常見症狀有發燒、喉嚨痛、咳嗽、肌肉痠痛、全身無力、噁心、腹瀉、頭痛、嗅味覺喪失。林侑融指出,若是輕症可能就像感冒一樣,通常一兩周之內會痊癒,她過去發燒時,就是靠下列5大招,讓自己在一天內快速痊癒。 1. 自然醫學退燒法 若發燒超過39度以上,建議從1/4或1/2顆退燒開始吃,目的是讓自己稍微舒服一點,不要一下子吃到1整顆,否則反而會削弱免疫系統反應,也可以用冰枕冰敷;此外若是出現寒顫、身體發冷時,可以泡38至40度的熱水澡,讓身體自動發汗退燒,還可以加入約250公克的鎂鹽(Epsom salt),幫忙放鬆肌肉。 2. 維持呼吸道黏膜完整性 當有輕症時就要開始喝大量的水,稀釋體內病毒跟細菌,避免因為發高燒導致脫水,通常每公斤體重要喝至少30cc的水,以體重60公斤為例,一天就要喝到1800cc的水,若飲水量不夠,甚至有脫水現象,身體的第一道免疫防線黏膜就會立刻潰堤,除了病毒感染,細菌感染也會跟著來。 3. 補充營養素與天然草藥 感染時體內的電解質和礦物質很容易被耗光,因此她建議患者要補充微量的礦物質和電解質,並搭配大量的水;此外,由於身體會產生大量的自由基,因此適度補充維生素A、C、D、鋅和硒,可調節免疫系統、對抗自由基。而歐美常用來提升免疫細胞功能的天然草藥,像是紫錐花、橄欖葉,也有助於對抗病毒和細菌。 4. 正統美國自然醫學感冒飲 準備3大瓣壓扁的大蒜、5cc蜂蜜、2段嫩薑、1顆檸檬切片,放入500cc的溫水(約70至80度),即可自製抗感染與退燒的感冒飲。其中的大蒜可殺菌,嫩薑能擴張末梢血液循環、幫助退燒,蜂蜜有助於舒緩咳嗽、保護黏膜,檸檬則具有維生素C,喝的時候建議先用漱口的方式,再將感冒飲吞下去,可有效擴散到整個口腔、喉嚨跟呼吸道的黏膜。 5. 多睡、少吃 感染的時候務必要睡眠充足,因為在睡覺的時候,免疫系統才能修復充電,這時候千萬不要吃太多東西,才能讓腸胃道多休息,否則一直進食,身體的血液跟能量就會集中在消化道,反而無法分配給免疫系統,建議先空腹12至13小時後再開始進食。 林侑融強調,上述這5招不只對抗新冠病毒輕症,對於一般的感冒、發燒也適用。
    4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新冠病毒又開始嚴重了,國際新聞,疫情在美國又開始嚴重了,一﹐Omicron沒有免疫力,得了還會再得,還會再感染,二﹐此病毒是沒有所謂共存,原本專家說的共存是錯誤的,所以請大家重視這件事,加強防疫,因為病毒進入,人體後的變化不可預測,病毒已變異,疫苗沒更新,已失去防護作用,所以打三劑一樣會確診,重症和死亡,保護好自己,不要染疫,才有 健康的身體,真的沒退路了,全球都一樣,大家只有認真做好防護,沒有任何僥倖可言,一定要戴口罩,因為新的COVID-Omicron,B4,B5的延伸變種冠狀病毒是不同的,致命的,並且不容易被正確檢測到,新的COVID-Omicron,B4,B5延伸病毒的症狀如下,一﹐不咳嗽,二﹐不發燒,只會有,三﹐關節痛,四﹐頭痛,五﹐頸骨疼痛,六﹐上身腰痛,七﹐ 八﹐一般情況下,沒有食慾,當然,COVID-Omicron,B4的毒性,與Delta變種高5倍,死亡率,也比Delta高,疾病進展到極端嚴重所需的時間較短,有時沒有明顯的症狀,讓我們更加小心。 該病毒株不會沉積在鼻咽部,它直接影響肺部,即窗口,持續時間較短,幾名被診斷出患有COVID-Omicron的患者最終被診斷為沒有發燒,也沒有疼痛但在X光片上發現了,輕微的胸部肺炎,COVID-Omicron的鼻屑子檢測結果,通常為陰性鼻咽檢測假陰性的,病例越來越多。 這意味著病毒會在社區傳播,直接感染肺部,導致病毒性肺炎,進而引起急性呼吸壓力,這就解釋了為什麼COVID-Omicron,變得非常有害病毒毒性很強,致死率很高。請注意,避開人多的地方,即使在空曠的地方,也要保持1.5米的距離,戴上雙層口罩,戴上合適的,口罩在大家沒有任何症狀,咳嗽或打噴嚏的時候。 科學一直追不上,無法跟進,所以我們施打的疫苗效果也有限,無法真正的消滅病毒,我們只能用最笨的方法,戴口罩勤洗手,多喝水少群聚,養成良好作息習慣,心靜保持愉悅,防疫花了那麼多錢卻不能仰賴政府,為了選舉民進黨什麼壞事都做得出來,我們唯有自求多福自我保重。 摩訣祝您平安喜樂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