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這只是 2% 致死率的疾病!98%的人 得了還是還好的。
所以,不要恐慌。

# 你的【免疫力】到最後才是硬道理!
把重點放在~提高免疫力!!

1)每天至少七小時睡眠!
不要恐慌,心要放緩,安心就能夠睡好。

2)吃優質蛋白質!來製造抗體。
精緻白糖一吃,白血球就睡 5 個小時。

3)多曬太陽 或 吃維生素D!
因為冠狀病毒冬天到了 就多起來。

4)一回家就漱口!水、鹽水、茶...都有效果。

5)每天洗熱水澡!41度C & 五分鐘 就足夠量了。
拉高體溫,就不利於病毒感染。研究指出,一周四次,就能降低 六成的得病率。

謝謝哥哥!🙏💪🥰

現有回應

  • 4000標記此篇為:❌ 含有不實訊息

    理由

    鹽水漱口有助於清潔口腔和咽喉,然新型冠狀病毒侵犯的是人體的呼吸道,漱口沒有辦法清潔呼吸道,且目前也沒有證據顯示鹽水有助於消除新型冠狀病毒。

    出處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2268160
    4 年前
    20(Why?)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防疫缺一半 防止感染如口罩、洗手都是避免冠狀病毒進入,可是大家好像都忘記要增加自己抗病毒免疫力。即使社區感染或家庭群聚也不可能每個接觸者都被感染,因為每個人抵抗力不同。所謂: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 提昇免疫力的方法: 1. 足夠的蛋白質攝取(可以用來製造抗體) 2. 維生素D攝取可以對抗冬天發威的病毒感染 3. 蜂膠可以同時提昇免疫力及對抗冠狀病毒(三篇既有的冠狀病毒研究有效、新型冠狀病毒還沒研究報告) 4. 適度運動(每週七天高強度運動反而會降低免疫力) 5. 每天七小時以上睡眠 6. 每天熱水澡41度5-10分鐘 降低免疫力的方法 1. 吃精製糖可以使白血球降低功能5小時( Am J Clin Nutr. 1973 Nov1. 2. 失眠 3. 過度壓力 4. 攝取超過肝腎能負荷的毒素如一定量以上的戴奧辛等等 **
    2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江守山醫師提供 武漢肺炎得病致死率2% 98% 會好 為何香港那桌19個中11個 8個沒中獎 你的免疫力到最後才是硬道理 要增強免疫力 如何增家免疫力? 1. 每天維持7個小時睡眠 以下免疫力就會低下 2. 吃優質蛋白 可以拿來做抗體 不要吃糖 精製糖吃下去 白血球睡覺五小時 3. 冠狀病毒的模式 冬天到了就多起來 所以多曬曬太陽 提高維生素D 美國有研究 吃D 的在冬季的呼吸道感染 就比不吃D 的降低了 2/3 4. 日本的研究 要拒絕上呼吸道感染 要漱喉 回家就要漱喉 把附著的病毒吐掉 用水 鹽水 優碘加在水 茶(茶多酚可以抗病毒) 漱口藥水 五樣都有效 5. 以色列 日本 芬蘭的研究 每天洗熱水澡 拉高體溫就不利於冠狀病毒的感染 一週四次以上的熱浴 可以降低病毒感染到六成 41度5分鐘就算足夠的暴露量 6. 食物裡某些東西固定的可以抑制冠狀病毒RNA病毒的繁殖 像葡萄糖胺 接骨木莓的漿果 藍藻  
    3 人回報2 則回應4 年前
  • 鍾南山預測,新型冠狀病毒COV-19的廣泛社區感染遲早是不可避免的。 這是因為現在越來越多的感染者沒有症狀,潛伏期不同,因此未被發現。 由於此種情況幾乎是無法控制和不可避免的,所以我們必須要為自己的免疫系統做好準備。 這是至關重要的事情。每個人的免疫力是最後的兼顧防禦。 鍾南山說,不要僅僅依靠口罩、洗手等預防措施,更需要增強自身的免疫力。 鍾南山提供了五種增強免疫力的方法。 首先,必須有足夠的睡眠,必須保持至少七小時的睡眠。 每天睡眠少於七小時的人,會降低免疫力。 第二,要吃好。 所謂的吃得好,不是吃美食,而是食用有益於健康的優質蛋白質,可用於產生抗體。 嚴格控制糖的攝入量。 攝入過量的精緻糖會導致我們的白血免疫細胞在五小時內不活動,因此必須選擇和控制飲食。 第三,冠狀病毒具有可預測的傳播方式,在嚴寒的冬天會繁殖得更快, 所以建議人們多曬太陽,這有助於增加維生素D和增強我們的免疫力。 第四,為了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外出回家後一定要漱口。 這是因為所有的病毒都有進入我們細胞的鑰匙。 當一個病毒侵入它的目標細胞,它必須先鑽孔敲門的,所以它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到達, 並將鑰匙貼在目標細胞壁上,以打開大門進入目標細胞並傳播。 因此,如果您在戶外被感染,回家後只需漱口並將其從嘴裡沖洗乾淨即可。 無論用漱口水、鹽水、茶水等方法都行得通。 最後,鍾南山還指出,每天簡單的洗個熱水澡來充分提高體溫, 就會不利於冠狀病毒感染於身體。 如果每週洗熱水澡四次或更多,病毒感染率可以下降到60%。 每天洗個熱水澡41攝氏度,5分鐘就足夠了。 鍾南山這些建議來得真實太及時了。 目前,社會面已經逐步放開,第一波的衝擊也是避免不了。 第二就是儘量預防,同時提高自身免疫力。 鍾南山院士這些經驗,請大家一定要認真看完,並熟讀幾次。 同時,轉發到各大微信群,給群友們都周知一聲,他們看到也會感謝你的。 因為這個視頻非常重要,請大家看到的話一定幫忙轉發一下。 群多的就轉多幾個,好友也轉多幾個。 大家都很需要這個視頻,轉發傳遞,拜託大家了。
    20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江守山在政論節目《新聞面對面》中舉出香港火鍋案例,香港大家族整桌19個人一起吃火鍋,其中11個人確診,超過一半,不過另外8個人卻沒「中獎」,「你的免疫力到最後才是硬道理」,江守山認為,不能老是依賴口罩、洗手,大家還是要建立自己的免疫力。 主持人謝震武詢問,現在短時間內要怎麼建立免疫力?對此,江守山表示,其實要增強免疫力有很多方法,第一,要睡眠充足,每天要維持7小時的睡眠,7小時睡眠以下的人免疫力會低下。第二,要吃得好,不是吃山珍海味,而是要吃優質蛋白,可以拿來做抗體,不要吃糖,精製糖吃下去,白血球睡覺睡5小時,因此要調整吃的食物。 江守山指出,第三,冠狀病毒有固定模式,冬天到了會多起來,因此也有人說要多曬太陽,提高維生素D,美國還做了一個介入型研究,發現有吃維生素D的人在冬季的呼吸道感染就降低三分之二,如果真的不曬太陽也可以吃維生素D。 江守山表示,第四,日本的研究指出要拒絕上呼吸道感染,「你回家就要漱口,為什麼?因為所有的病毒不是有你細胞的鑰匙,它侵入你的細胞,它要鑽洞、要敲門,所以它附上去需要一點時間,所以你只回家去給它吐掉」,日本研究也提到,不管是用水、鹽水、優點加水,漱口水、茶,這5樣都有效。 最後,江守山說道,以色列、日本、芬蘭研究都指出,只要每天洗熱水澡,拉高體溫就不利於冠狀病毒的感染,研究中還提到,如果1週洗4次以上的熱浴,病毒感染可以降到6成。這一番話令謝震武驚呼「哇!那我多洗幾次!」江守山表示,41度5分鐘就算足夠的暴露量,這個也不用花什麼錢,溫泉和泡澡也有效,不過泡溫泉不能跟別人一起泡,而是要泡個人湯。
    2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最近各種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的消息,讓大家心生擔憂,其實只需要關注疾病管制署的官方訊息,不需要看過多的新聞,以免被過多不必要的資訊埋沒,造成神經系統負擔過重。 事實上接觸不一定會被感染、感染也不一定會發病、即使發病也有輕症及重症的差異,關鍵在身體免疫力的強弱,如何提升免疫力來自保,給大家以下的建議: 1.充足睡眠:睡眠比任何補品都有效,每天要睡好睡飽七小時。 2.禦寒保暖:保持頸部及腳底溫暖,可維持新陳代謝並增加局部循環。 3.腹式呼吸:能讓自主神經平衡,發揮最大免疫力。 4.身體調理:讓身體的高速公路暢行無阻,解除深層的氣血循環障礙,放鬆強縮性痙攣的肌肉,改善神經系統的聯繫,讓免疫力的協調合作正常。 5.接觸大自然:多曬晨光與夕陽,尤其是陽白穴(額頭處),或與自然環境相連結,調節生理時鐘。 6.保健運動:每天至少15分鐘的體操運動(如瑜珈、平甩功、八段錦、易筋經…),有規律的運動習慣,腦下垂體能釋放生長荷爾蒙,身體的免疫系統自然會好。 7.飲食小祕訣:多攝取維他命C–促進黏膜修復;多攝取維他命D–增強免疫力;紅茶漱喉–紅茶中單寧酸可收斂黏膜,增強防禦力;禁食含糖食物–糖分會壓抑免疫系統 8.觀念轉變(轉念):這是一個用「意象引導」增加免疫力的方法,在獨處的時間裡溫柔且平靜的告訴自己:「我的細胞一天比一天健康,我釋放對肺炎的恐懼,我全身充滿自然和諧的力量,今天就是我美好的一天,所有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我被幸福和諧的光包圍,謝謝我的恐懼,我知道你是在提醒我做好準備,此時此刻的我非常安全。」
    1 人回報2 則回應4 年前
  • 疫情感染分享 從確診到痊癒,只花了五天!自然醫學博士陳俊旭,教你如何快速有效加強免疫力封面故事 加強自身免疫力,是對付病毒的關鍵。居家期間雖然有點悶,但也是改變生活型態與習慣的契機。 這波新冠肺炎來勢洶洶,台灣的疫情愈來愈緊繃,全國也將停課至6月14日。才過了幾週,家長們已經大喊吃不消,而在彼岸的美國,孩子們大都上了一年多的網課。「到了第三個月的時候,我們已經悶慌了,必須找有意義的事來做!」自然醫學博士陳俊旭這樣說。 美國的疫情慘重,醫院病房嚴重不足,大部分輕症患者都只能待在家裡自行隔離。今年一月,陳博士剛好在台灣有事,延遲回到美國,但於此同時,他的太太和兩個女兒,卻不幸在美感染新冠病毒,當時在台灣的他,只能越洋連線指導。值得慶幸的是,他的太太在確診後第四天,幾乎完全痊癒,也沒有留下後遺症。從確診到治癒,只花了短短五天。 許多讀者一定很好奇,這是如何做到的?陳俊旭是台灣全民健康促進協會理事長,也是多本健康相關暢銷書作家,對於推廣健康自然醫學不遺餘力,這次他特別接受專訪,分享整個過程,同時也提醒讀者,在疫情中如何提高免疫力,戰勝病毒! 提升免疫力 加快痊癒速度 他的太太和兩個女兒都是輕症,陳博士特別提醒,重症患者還是需要去醫院治療,每個人的體質與症狀都可能不同。 從他太太的發病日期往前推算,他研判可能是前幾天搭飛機感染的,通常新冠肺炎的潛伏期應該是二到十四天。一開始的症狀是喉嚨怪怪的,往常都是用咽炎噴劑就會好,可是用了兩三天都沒有用,陳太太才覺得不對勁,擔心可能得到新冠肺炎,第三天她去預約做檢測,第四天Drive Thru做PCR檢驗,而隔天便得知確診。之後,便遵照陳博士的指導,用了以下幾個方法: 1.服用大量的維他命C 尚未得知確診前,陳太太原本每天只吃一顆500mg的劑量,確診後她則加量四十倍,一天吃到20公克。陳博士說,健康的人吃維他命C時,應該是酸的,但當身體急速需要時,口感會變甜,當時他的太太在症狀最嚴重的時候,維他命C就覺得特別的甜,當時20公克是很恰當的劑量,等到快要痊癒時,味覺又開始變酸時,必須要減量,也表示病快好了。 2.保持身體溫暖和泡腳 當時陳太太的另一大症狀就是畏寒,尤其冷空氣一吸進肺裡,就想咳嗽。後來她開暖氣,將室溫調至攝氏三十度左右,就比較舒服(當時是冬天)。陳博士觀察,新冠病毒會導致末梢血液變差,很多病患有腳趾發紅或紫的現象,顯示血液流通不好。泡腳能夠改善血液循環,使得身體變暖。而陳太太曾經咳嗽到非常嚴重,但只要一泡腳與流汗,症狀就會減緩,也比較好入睡。 3.根據體質搭配中藥 陳太太發熱不明顯,開始有微燒,泡腳後會發汗,比較舒緩。陳博士根據其傷風症狀怕冷,沒有熱象,開了小青龍湯的處方。大陸用「清肺排毒湯」,在台灣則推「清冠一號」的單方,都宣稱能夠治療新冠肺炎,不過陳博士認為,還是必須依照個人症狀開藥,較為妥當。 4.其他保健食品包括大蒜粉、納豆激酶、NAC、硫辛酸 每天喝大骨湯加大量蒜粉,直到發汗,也會吃納豆激酶(避免血栓),NAC清肺方(修復肺部),這是一種特殊氨基酸,可清痰。 陳博士高三和小五的兩個女兒,在媽媽發病幾天後,也開始出現症狀,不過十分輕微。高三的姊姊起初也只是喉嚨痛,但中間一度完全失去嗅覺和味覺。陳博士形容,她可以咬一整顆洋蔥完全沒有感覺,絲毫不覺嗆辣!但即使沒有嗅覺和味覺,因為仗著年輕,也沒有特別吃保健食品或中藥,便慢慢改善,只不過時間拖得比較久,近乎十天,比情況嚴重的媽媽還長。期間女兒曾經一度恢復嗅覺味覺,但因為熬夜,第二天症狀又出現了,也顯示睡眠對於抵抗力的重要。 年紀小免疫力反而好 「年紀愈小反而愈沒事!」陳博士說,小女兒只有在第一天有點喉嚨痛,後來完全沒有症狀,精神與活動度完全不受影響,她還擔起照顧媽媽和姊姊的責任,每天煮三餐,把餐點放在他們房門口。 陳博士解釋,之前在美國參加線上醫學研討會時,就得知人體的胸線(Thymus)是對抗新冠肺炎最有效的利器。胸線是身體裡面產生T細胞的腺體。T細胞和身體是否能產生抗體有很大的關係,小孩的胸線最發達,到了二十歲胸線開始逐漸萎縮,老年人的胸腺幾乎不存在,這解釋為何小孩得到新冠肺炎絕大部分無症狀,年紀愈大愈容易轉重症甚至死亡。 免疫力分為兩種:天然免疫力是靠NK細胞和巨噬細胞,一起對抗外來的病菌。一般來說,健康的成年人和小孩子,主要靠NK細胞,把受外來病毒侵犯的細胞瓦解掉。後天免疫力是透過T細胞和B細胞,在病毒進來一兩週後,身體產生抗體,未來可以對付相同的病毒。而疫苗就是一種後天的免疫力。 現在台灣疫情愈來愈緊繃,在家隔離期間,該如何提升免疫力呢?陳博士認為以下五點很重要: 1.大量維他命C的攝取 維生素C對抗過敏、抗發炎、抗自體免疫疾病都極為重要。特別是有壓力的人,不管短期或長期,都需要攝取足量的維生素C 。尤其在防疫階段,建議每天服用1-3克的維他命C。 2.足夠的維他命D 維他命D是身體免疫力的荷爾蒙,和免疫力的高下直接相關。很多人容易感冒、腰痠背痛,或是長期骨質疏鬆,都是因為缺乏維他命D。 陳博士認為,判斷D是否充足,最好的方式還是驗血。他診所的癌症病人,驗出來的維他命D含量都是個位數。很難從食物中獲取足量的維他命D,曬太陽是很好的來源,但最終還是要由驗血來判斷,現階段防疫期間若無法檢驗,也無法到戶外曬太陽,可以每天補充5000IU的維他命D。 3.維持腸道的健康 身體最大的免疫器官是腸胃道,腸道如果很健康,免疫力才會好。如果長期拉肚子、便秘、腹瀉、消化不良、腸躁症、胃潰瘍或胃食道逆流,要特別小心。如果對食物過敏,也要注意。 平時可以吃益生菌,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腸道的學問很大,腸胃如果不好,整個免疫力就會下降。 4.充足睡眠 睡眠是一種深沉的紓壓方式,但前提是睡覺的時段要正確,熟睡時間要足夠。晚上11點到凌晨3點是最重要的黃金4小時。有些人每天只睡4、5個小時,還是精力十足,這都是靠腎上腺皮質醇硬撐的結果,很快身體就要進入疲乏期。 另外有一點要特別注意,醒來以後不要馬上起床,大約等5-10分鐘以上,等唾液開始分泌後再起床,這樣整天的精神會比較好,也就是說,能夠自然醒是最健康的。只要有優質睡眠,身體修復的效果很明顯,睡眠其實是最好的療法。 5.正確運動 運動雖然對身體很好,也很有必要,但如果要運動,切記一定要先補足睡眠。身體一定要在睡眠飽足的情況下,才會發揮最大的健身效果。 身心運動(伸展拉筋、瑜伽體操、太極拳等)是比較低強度的運動,適合各階段執行,而且結合意念,對於調整交感和副交感神經,有其他運動不能取代的功效,因此在疲乏期或大病初癒,建議先做身心運動,等筋骨慢慢鬆開了、氣慢慢補起來了,再來提高運動強度與時間,最終目標是要執行高強度運動和重量訓練,那麼就能讓身體維持在最佳狀態。 陳博士認為,只要擁有充足的免疫力,即使遇到病毒來襲,也可能是輕症或無症狀,不用過度焦慮。居家期間雖然有點悶,但是可能也是改變生活型態與習慣的契機。 轉載 #covid19gc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從確診到痊癒,只花了五天!自然醫學博士陳俊旭,教你如何快速有效加強免疫力封面故事 加強自身免疫力,是對付病毒的關鍵。居家期間雖然有點悶,但也是改變生活型態與習慣的契機。 這波新冠肺炎來勢洶洶,台灣的疫情愈來愈緊繃,全國也將停課至6月14日。才過了幾週,家長們已經大喊吃不消,而在彼岸的美國,孩子們大都上了一年多的網課。「到了第三個月的時候,我們已經悶慌了,必須找有意義的事來做!」自然醫學博士陳俊旭這樣說。 美國的疫情慘重,醫院病房嚴重不足,大部分輕症患者都只能待在家裡自行隔離。今年一月,陳博士剛好在台灣有事,延遲回到美國,但於此同時,他的太太和兩個女兒,卻不幸在美感染新冠病毒,當時在台灣的他,只能越洋連線指導。值得慶幸的是,他的太太在確診後第四天,幾乎完全痊癒,也沒有留下後遺症。從確診到治癒,只花了短短五天。 許多讀者一定很好奇,這是如何做到的?陳俊旭是台灣全民健康促進協會理事長,也是多本健康相關暢銷書作家,對於推廣健康自然醫學不遺餘力,這次他特別接受專訪,分享整個過程,同時也提醒讀者,在疫情中如何提高免疫力,戰勝病毒! 提升免疫力 加快痊癒速度 他的太太和兩個女兒都是輕症,陳博士特別提醒,重症患者還是需要去醫院治療,每個人的體質與症狀都可能不同。 從他太太的發病日期往前推算,他研判可能是前幾天搭飛機感染的,通常新冠肺炎的潛伏期應該是二到十四天。一開始的症狀是喉嚨怪怪的,往常都是用咽炎噴劑就會好,可是用了兩三天都沒有用,陳太太才覺得不對勁,擔心可能得到新冠肺炎,第三天她去預約做檢測,第四天Drive Thru做PCR檢驗,而隔天便得知確診。之後,便遵照陳博士的指導,用了以下幾個方法: 1.服用大量的維他命C 尚未得知確診前,陳太太原本每天只吃一顆500mg的劑量,確診後她則加量四十倍,一天吃到20公克。陳博士說,健康的人吃維他命C時,應該是酸的,但當身體急速需要時,口感會變甜,當時他的太太在症狀最嚴重的時候,維他命C就覺得特別的甜,當時20公克是很恰當的劑量,等到快要痊癒時,味覺又開始變酸時,必須要減量,也表示病快好了。 2.保持身體溫暖和泡腳 當時陳太太的另一大症狀就是畏寒,尤其冷空氣一吸進肺裡,就想咳嗽。後來她開暖氣,將室溫調至攝氏三十度左右,就比較舒服(當時是冬天)。陳博士觀察,新冠病毒會導致末梢血液變差,很多病患有腳趾發紅或紫的現象,顯示血液流通不好。泡腳能夠改善血液循環,使得身體變暖。而陳太太曾經咳嗽到非常嚴重,但只要一泡腳與流汗,症狀就會減緩,也比較好入睡。 3.根據體質搭配中藥 陳太太發熱不明顯,開始有微燒,泡腳後會發汗,比較舒緩。陳博士根據其傷風症狀怕冷,沒有熱象,開了小青龍湯的處方。大陸用「清肺排毒湯」,在台灣則推「清冠一號」的單方,都宣稱能夠治療新冠肺炎,不過陳博士認為,還是必須依照個人症狀開藥,較為妥當。 4.其他保健食品包括大蒜粉、納豆激酶、NAC、硫辛酸 每天喝大骨湯加大量蒜粉,直到發汗,也會吃納豆激酶(避免血栓),NAC清肺方(修復肺部),這是一種特殊氨基酸,可清痰。 陳博士高三和小五的兩個女兒,在媽媽發病幾天後,也開始出現症狀,不過十分輕微。高三的姊姊起初也只是喉嚨痛,但中間一度完全失去嗅覺和味覺。陳博士形容,她可以咬一整顆洋蔥完全沒有感覺,絲毫不覺嗆辣!但即使沒有嗅覺和味覺,因為仗著年輕,也沒有特別吃保健食品或中藥,便慢慢改善,只不過時間拖得比較久,近乎十天,比情況嚴重的媽媽還長。期間女兒曾經一度恢復嗅覺味覺,但因為熬夜,第二天症狀又出現了,也顯示睡眠對於抵抗力的重要。 年紀小免疫力反而好 「年紀愈小反而愈沒事!」陳博士說,小女兒只有在第一天有點喉嚨痛,後來完全沒有症狀,精神與活動度完全不受影響,她還擔起照顧媽媽和姊姊的責任,每天煮三餐,把餐點放在他們房門口。 陳博士解釋,之前在美國參加線上醫學研討會時,就得知人體的胸線(Thymus)是對抗新冠肺炎最有效的利器。胸線是身體裡面產生T細胞的腺體。T細胞和身體是否能產生抗體有很大的關係,小孩的胸線最發達,到了二十歲胸線開始逐漸萎縮,老年人的胸腺幾乎不存在,這解釋為何小孩得到新冠肺炎絕大部分無症狀,年紀愈大愈容易轉重症甚至死亡。 免疫力分為兩種:天然免疫力是靠NK細胞和巨噬細胞,一起對抗外來的病菌。一般來說,健康的成年人和小孩子,主要靠NK細胞,把受外來病毒侵犯的細胞瓦解掉。後天免疫力是透過T細胞和B細胞,在病毒進來一兩週後,身體產生抗體,未來可以對付相同的病毒。而疫苗就是一種後天的免疫力。 現在台灣疫情愈來愈緊繃,在家隔離期間,該如何提升免疫力呢?陳博士認為以下五點很重要: 1.大量維他命C的攝取 維生素C對抗過敏、抗發炎、抗自體免疫疾病都極為重要。特別是有壓力的人,不管短期或長期,都需要攝取足量的維生素C 。尤其在防疫階段,建議每天服用1-3克的維他命C。 2.足夠的維他命D 維他命D是身體免疫力的荷爾蒙,和免疫力的高下直接相關。很多人容易感冒、腰痠背痛,或是長期骨質疏鬆,都是因為缺乏維他命D。 陳博士認為,判斷D是否充足,最好的方式還是驗血。他診所的癌症病人,驗出來的維他命D含量都是個位數。很難從食物中獲取足量的維他命D,曬太陽是很好的來源,但最終還是要由驗血來判斷,現階段防疫期間若無法檢驗,也無法到戶外曬太陽,可以每天補充5000IU的維他命D。 3.維持腸道的健康 身體最大的免疫器官是腸胃道,腸道如果很健康,免疫力才會好。如果長期拉肚子、便秘、腹瀉、消化不良、腸躁症、胃潰瘍或胃食道逆流,要特別小心。如果對食物過敏,也要注意。 平時可以吃益生菌,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腸道的學問很大,腸胃如果不好,整個免疫力就會下降。 4.充足睡眠 睡眠是一種深沉的紓壓方式,但前提是睡覺的時段要正確,熟睡時間要足夠。晚上11點到凌晨3點是最重要的黃金4小時。有些人每天只睡4、5個小時,還是精力十足,這都是靠腎上腺皮質醇硬撐的結果,很快身體就要進入疲乏期。 另外有一點要特別注意,醒來以後不要馬上起床,大約等5-10分鐘以上,等唾液開始分泌後再起床,這樣整天的精神會比較好,也就是說,能夠自然醒是最健康的。只要有優質睡眠,身體修復的效果很明顯,睡眠其實是最好的療法。 5.正確運動 運動雖然對身體很好,也很有必要,但如果要運動,切記一定要先補足睡眠。身體一定要在睡眠飽足的情況下,才會發揮最大的健身效果。 身心運動(伸展拉筋、瑜伽體操、太極拳等)是比較低強度的運動,適合各階段執行,而且結合意念,對於調整交感和副交感神經,有其他運動不能取代的功效,因此在疲乏期或大病初癒,建議先做身心運動,等筋骨慢慢鬆開了、氣慢慢補起來了,再來提高運動強度與時間,最終目標是要執行高強度運動和重量訓練,那麼就能讓身體維持在最佳狀態。 陳博士認為,只要擁有充足的免疫力,即使遇到病毒來襲,也可能是輕症或無症狀,不用過度焦慮。居家期間雖然有點悶,但是可能也是改變生活型態與習慣的契機。 轉載 #covid19gc
    14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人類體溫37℃已成為歷史: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擔心自己有接觸史或者進行保護性隔離的人,每天都要測三次體溫,很多人都會發現每次測量結果都在36.3-36.7℃左右,夜晚略高。 記得小時候生物課上講過,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 就在一個月前的1月7日, 斯坦福大學醫學院教授朱莉·帕森內特(Julie Parsonnet)和她的團隊剛剛發佈了一項研究成果, 發現自19世紀以來,成年人的平均體溫在持續下降,不到200年間下降了0.4℃,從37℃降到36.6℃。 37℃已經成為歷史,而體溫下降並非好事! 1851 年,一位名叫卡爾·溫德利希(Carl Wunderlich)的德國內科醫生,收集了25000 名病人的腋下體溫資料,首次確定了人體正常體溫為37 ℃,這種說法一直延續至今。 但是,近年來,許多科學家認為人類體溫在不斷下降,37℃已經成為歷史。 / 體溫降低的影響 / 病毒學解密:蝙蝠為何能把上百種病毒封印在體內? 根本原因很簡單:蝙蝠免疫系統強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體溫能保持較高的40℃。 研究顯示,體溫每降低1℃,免疫力就會下降30以上;體溫每升高1℃,免疫力就會提升5~6倍,這麼看的話,蝙蝠的免疫力大概比人類高幾百倍——怪不得蝙蝠百毒不侵,還不會得癌症...... 為什麼體溫降低,免疫力也會隨之降低呢? 眾所周知,體溫是和基礎代謝率掛鉤的, 體溫每上升1℃,基礎代謝會提高13。 體溫過低,可能意味著代謝不好。 反之,基礎代謝率低,體溫下降,血液流速放緩,白細胞的工作效率也隨之變低。 慢慢悠悠的白細胞很難在第一時間發現異物,即使發現異物了,也很難迅速召集其他白細胞來消滅異物,導致機體容易感染病毒和細菌,引發疾病。 此外, 白細胞不僅能抵禦外部病毒和細菌的攻擊,還能監測到體內的癌細胞,及時把癌變細胞殺死。 其實,即使是健康人,每天體內也會產生約 5000個癌細胞。 如果其中一個躲過了免疫系統的監視,倖存下來,很快就會1變2、2變4、4變8...... 最終演化成腫瘤。 據科學家推算,如果體溫下降1℃,免疫力降低30%,則每天免疫系統可能會漏掉近1500個癌細胞,任其瘋狂繁殖。 / 體溫降低的原因 / 現代人類的體溫為什麼會降低呢? 1、最主要的原因——缺乏運動 科學家分析, 人類體溫在170年間下降了0.4℃,近20年的下降幅度尤其大,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運動。 在離我們並不遙遠的50年前,人們每天都要做很多運動: 農村的人要種莊稼或者放牧,即使是城市人群,也會每天手洗衣服、自己做飯、清掃房間;大家出門會優先考慮步行或自行車,閒暇時靠戶外運動打發時間。 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好像越來越「懶」了——吃飯靠外賣,出門就打車,洗衣服有洗衣機,洗碗有洗碗機,掃地有機器人,隨時可以躺在床上打遊戲,男生打籃球、女生踢毽子的校園場景一去不復返。 基礎代謝與任何外在活動無關,是一個人什麼都不幹的時候的自然消耗,而肌肉是人體內最大的發熱器官。 較少的肌肉,意味著較低的體溫和較低的基礎代謝。 一個肌肉含量高的人,即使什麼也不做也仍然在消耗能量。 現代人運動量的減少,導致肌肉含量普遍偏低。 基礎代謝下降,能量消耗就會減少,內臟脂肪就會增加。 而內臟脂肪組織會分泌出超過20種不良激素(或者脂肪細胞因數),會引起血管炎,還會削弱胰島素的功能,從而導致癌症、高血壓、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 2、無處不在的空調,使體溫調節中樞不再敏感 專家認為,除了肌肉品質下降外, 空調導致的出汗困難也是現代人體溫下降的一大原因。 人們長期在空調屋工作和生活, 大腦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失去了接收刺激的機會,久而久之, 體溫調節中樞將對外界溫度不再敏感,從而導致體溫降低。 3、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皮質醇過量分泌導致肌肉分解 此外, 越來越複雜的人際關係、財務問題和家庭問題等生活壓力,也和體溫降低有關。 在壓力狀態下,人體處於應激狀態,身體會分泌一種叫 「皮質醇」的激素來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但是,皮質醇是一種分解代謝激素, 不僅會分解肌肉,還會促進脂肪儲存,優先把脂肪存儲于內臟。 生活壓力導致皮質醇長期過量分泌,一邊分解肌肉,一邊儲存脂肪,基礎代謝率一降再降,體溫也就隨之降低。 體溫每降低1℃,免疫力就會下降30以上。 人類體溫在170年間下降了0.4℃,意味著我們免疫力下降,大大提高了病毒、細菌感染和癌症的發生率。 我們能做的,就是通過 調節日常飲食、加強體育鍛煉、不濫用空調、放鬆心態緩解壓力等方式,從一點一滴的小細節中,適當提升體溫。 / 通過飲食提高體溫 / 在日常飲食中加入胡椒粉或者辣椒粉。 如果你是個「重口味」的人,那麼對於辣椒粉一定非常親切,這種能產熱的調味料能夠迅速提高人體的溫度,它含有一種叫辣椒素的化學物質,不僅能讓你的味覺產生反應,更能在你的消化系統中發揮作用,是一種能讓你急劇升溫的物質。 吃花生。 花生長久以來都是以提高新陳代謝而著名的食物,因此對於減肥的人來說是最佳的小零食。 花生中富含碳水化合物,可以當作身體的燃料,當體內碳水化合物增加了之後,身體自然會覺得更加熱一些。 多吃糙米。 糙米可以作為很棒的主食來吃,並且還能有效提高身體溫度。 糙米中含有很多健康的碳水化合物,能讓你在有飽腹感的同時燃燒多餘的熱量,從而產生溫暖的感覺。 生吃生薑。 你可以在餐點中加入生薑,也可以直接生吃,在你用力咀嚼生薑時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你會感到體內迅速變熱。 生薑中含有一種稱為姜辣素的物質,能收縮血管,從而產生熱量。 喝熱飲或熱湯。 任何溫熱的液體都能提高你的體溫。 熱飲中的熱量會迅速貫穿全身,讓你的身體在一段時間內處於非常溫暖的狀態 / 通過運動提高體溫 / 進行日常基礎訓練。 鍛煉可以有效提高身體溫度,不過也要小心,在出過汗後身體會重新冷卻下來。 規律的鍛煉能提高新陳代謝的速度,進而讓身體增溫,不妨每天早上進行鍛煉,因為在早上提高了新陳代謝後能説明你維持一整天較高的新陳代謝率,也就是說,即便你已經鍛煉完了,你的身體還會持續處於較高的溫度中。 深蹲。 所謂深蹲就是將雙腳打開與肩同寬,將雙手搭于腰間,然後彎曲膝蓋、緩慢下蹲,就好像你要坐下來的姿勢一樣,在空中停頓兩秒後回到起始位置。 一次做3組,每組20個。 每天運動。 每天運動30分鐘就能有效增加身體的熱量,當你在動用繩肌腱和股四頭肌等大肌肉群時,身體自然會燃燒更多熱量,從而提升身體溫度。 如果你不喜歡跑步,還可以改成游泳或騎單車,同樣能達到燃脂和提高體溫的效果。 盡可能地多活動身體。 抓住一切可以活動身體的機會,即便當你手頭有事在忙也不要放棄。 比如增加做家務活的頻率,比如掃地或拖地等等。 / 保持身體的熱度 / 穿著適宜。 能讓你保持身體熱度的衣服種類有很多,如果你感覺出門可能會冷,就多穿一件或者帶一件在身上以防萬一。 和朋友家人們待在一起。 不同身體間的熱量傳輸會提高房間的溫度,人類是熱血動物,換句話說,人體自然會釋放熱量,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人多的房間比人少的房間溫度更高。 多和其他人待在一起可以説明你從每個人身上傳輸熱量和能量,相互取暖。 讓身體保持乾燥狀態。 在洗完澡或者剛淋過雨後,一定要及時擦乾身體來維持體溫,溫度較低的水會迅速吸走你的熱量,讓體溫降低。 如果你淋濕了,儘快換上幹衣服。 如果你一直捂在濕衣服裡,體溫會急劇下降。 用吹風機吹幹頭髮的同時給身體增溫。 頭部溫度增加後,身體其他部分的溫度也會提高。 / 讓身體自然地增溫 / 增肌。 肌肉會消耗相當多的熱量,即使是在你休息的時候依然不例外,因此,增加肌肉也意味著你對於熱量的需求也在增加。 記住這一點,增肌就可以增溫。 不要刻意阻止身體打顫發抖。 這些本能性的動作是身體自發調節體溫的方式,當你打顫和發抖時肌肉就會參與進來,繼而提高你的體溫。 增重。 這個辦法並不是人人適用的,尤其當你已經屬於超重狀態時。 不過話說回來,增加一點體重確實能讓你保持溫暖,那些額外的脂肪能夠起到隔離作用,讓你的身體維持在一個相對較高的溫度。 增重最好的方法就是攝入更多的熱量,你需要一個卡路里計算機來計算你需要攝入多少熱量來增加體重。 / 提升體溫的好處 / 減輕肝腎負擔,微循環系統若得到改善,新陳代謝所產生的廢物便可迅速排除體外,從而減輕肝臟及腎臟的負擔。 增強免疫力,體溫每上升1攝氏度,人體的自然治癒率會增6倍左右,若體溫上升2度,自然治癒率更會增強36倍之高。通過升溫排汗有助於健康。 促進排汗及皮下脂肪的排除,提升人體的新陳代謝功能,將皮脂腺的脂肪排出體外,達到健康與美容,輕鬆變苗條的效果(要注意補充水分)。 排出體內的老舊廢物,主要是體內的代謝廢物。重金屬與致癌物,提高體溫將體內累積的致癌成分”重金屬”排出體外,徹底去除癌症根源。 增強活力,活化新陳代謝、強化營養成分的充分利用、消除疲勞。 改善微循環系統,皮下深層的溫度微升,血流速度加快,微血管擴張。 呼吸的皮膚,使得皮膚呼吸更加旺盛,血液循環順暢,常保健康美麗,光滑細緻。 有效改善睡眠——助眠,睡到自然醒。 在日常生活中,要儘量避免會降低你體溫的活動,比如在寒冷的冬夜外出或者有可能打溼衣服的活動。 瞭解你體溫過低的原因。體溫過低有很多不同的原因,你必須清楚你是否患有某些疾病,才導致你的體溫比正常低。 當你的體溫持續過低、無法提高時,不妨諮詢下醫生,你的新陳代謝方面應該出現了一些問題,需要特別的注意。
    1 人回報2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