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3 人回報3 年前
瘟疫過後,我想留下甚麼?

這波疫情,來勢洶洶,不只雙北醫療系統瀕臨崩潰;連我們好不容易在過去這一年半以來,被阿中部長薰陶出的美好人性,彷彿都在一夕之間崩毀,各種肉搜、猜疑、對立,比病毒蔓延的更快更猛更摧毀!

還好,最黑暗的時刻,還是有微弱的亮光出現。

#院內感染不是淪陷
5/20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TVBS記者提問:「現在有多家醫院淪陷…」我一聽到「淪陷」兩字,眉頭皺了一下,後來聽到疾管署副署長(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回答:「剛剛這位記者用多家醫院淪陷這樣的字眼來形容,我們形容的是院內確診跟院內感染的事件,這些不管是醫護人員或是住院的病患,他們都不是有意要把這個病毒帶到醫院裡頭去,我們就生活在社區裡,我們每個人也都生活在雙北的警戒區中,大家就是要有這個警覺心,不是說有公布的醫院或有發生事件的醫院你才需要特別的警戒,這個病毒傳播的可能性很高,大家出門或就醫就是要特別注意自己的防護!真的要去醫院還是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看診前後沒有特別需要就不要逗留醫院,以免跟別人有不經意的接觸!這樣就能保護你自己,保護你的陪病者,保護工作的醫護人員!」

#他們是人不是數據
5/21記者會又有記者提問:「多家醫院爆出醫護人員染疫,目前院內感染還是維持五家嗎?是否有最新數據?」

只見羅一鈞又不卑不亢地回答:「每一個醫院,尤其是雙北的醫院都是我們共同生活圈照顧病人很重要的資產,每個醫護人員都是我們非常珍貴的夥伴,我想我不會用數據兩個字來形容院內感染或院內確診的事件。我想最重要的是每一次事件後,我們有沒有盡快地展開匡列、採檢、隔離,把防火牆建立,把疫情控制下來!最近這幾起事件,我們都有很快地建立防火牆,我們的醫護人員都可以在比較安全的環境下工作。過份地討論這樣的事件反而會增加我們醫護人員不被諒解或是汙名化!請各位媒體朋友可以幫忙宣導這個部分。」

連續兩天記者會,羅一鈞副署長的回答,安撫了我因為這波疫情起的煩躁心。上網查了一下他的背景:建國中學數理資優生一路跳級、全國榜首上台大醫學院,只唸6年就畢業。很多同學以各種花招免當兵可以快點當醫生賺錢,同期畢業生只有他和2名同學要服役。不想呆呆當大頭兵的羅一鈞,竟然選擇到非洲馬拉威當外交替代役。

他到馬拉威後被當地嚴重的疫情震驚,馬拉威15歲以上的成人有25%是愛滋帶原者,羅一鈞說:「在那邊看HIV比我看過的高血壓、糖尿病都還要多。」深受震撼的他回台灣後,以對抗傳染病為終身志業,投入感染科與防疫領域,於2008年錄取疾管局防疫醫師,並於翌年到美國受訓。

熟悉醫療生態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擔任公職是醫學院畢業生投資報酬率最低的選擇!全國榜首羅一鈞不僅選擇當一名防疫醫師,甚至曾經遠赴奈吉利亞調查兒童不明原因大規模死亡事件,不但查出真相、轟動國際,最後還與調查團隊一起獲頒2011年美國國家環境醫學中心公共衛生榮譽獎。(資料來源 https://bit.ly/3bMEaMa )

看完了羅一鈞副署長的個人經歷,我想起陳時中部長在去年說過的一句話:「台灣有很多種好,因此我們變得更好。」

台灣真的很幸運,能夠有陳時中部長跟羅一鈞副署長等人組成的防疫團隊在前線替我們守護,我能做的,就是繼續乖乖待在家,期待瘟疫過後,我能夠成為一個更好更善良的人。
#媒體不報我們自己報
#正向防疫歡迎分享 ~~王南琦~~

曾任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的王南琦則在臉書分享的文章 https://www.google.com.tw/amp/s/news.ltn.com.tw/amp/news/life/breakingnews/3542937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阿中部長每次開記者會,旁邊那位羅一鈞副組長的背景我在此介紹一下: 羅一鈞他建國中學數理資優生一路跳級、全國榜首上台大醫學院,只唸6年就畢業。很多同學以各種花招免當兵可以快點當醫生賺錢,同期畢業生只有他和2名同學要服役。不想呆呆當大頭兵的羅一鈞,竟然選擇到非洲馬拉威當外交替代役。 他到馬拉威後被當地嚴重的疫情震驚,馬拉威15歲以上的成人有25%是愛滋帶原者,羅一鈞說:「在那邊看HIV(愛滋病患者)比我看過的高血壓、糖尿病都還要多。」深受震撼的他回台灣後,以對抗傳染病為終身志業,投入感染科與防疫領域,於2008年錄取疾管局防疫醫師,並於翌年到美國受訓。 熟悉醫療生態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擔任公職是醫學院畢業生投資報酬率最低的選擇!全國榜首羅一鈞不僅選擇當一名防疫醫師,甚至曾經遠赴奈吉利亞調查兒童不明原因大規模死亡事件,不但查出真相、轟動國際,最後還與調查團隊一起獲頒2011年美國國家環境醫學中心公共衛生榮譽獎。 知道羅一鈞副組長的個人生平後,我想起陳時中部長在去年說過的一句話:「台灣有很多種好,因此我們會變得更好。」 台灣真的很幸運,能夠有一個堅強的防疫團隊在前線替我們守護,我有時也會覺得團隊做的還不夠好,還有許多待改進的地方,質疑之餘就有抱怨,但自從我在記者會上聽阿中部長說過,對「萬華」是可以採取更高規格的防疫措施,但那些「經濟弱勢者」,也會因為這些措施陸續倒下,而且倒下的不僅是確診者,且包含後面的整個家庭,對社會會造成更大的問題,我聽了真的覺得好心酸。防疫絕非只是防止疫情,同時還要兼顧「經濟」,站在旁邊等著受服務的人,批評總是容易,但是平下心來,將心比心,易地而處,我們或許就會少點批評,多份體諒、感恩及鼓勵。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繼續乖乖待在家,期待瘟疫過後,讓自己能夠成為一個更好更善良的人。 以上是一位擔任兆豐金控法務顧問的感想,不是網路轉貼的文章,與大家分享之。
    11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比戴口罩重要! 感染症專家:「摳鼻、揉眼」更易成武漢肺炎漏洞。 比戴口罩更重要的是勤洗手。 只要觸碰任何事物後都該用肥皂洗手。 因為醫院實務發現,醫護人員的院內感染,多半不是飛沫,而是肇禍於接觸環境的病人分泌物。 加上摳鼻子、揉眼睛等小動作。 讓洗手更加重要。 https://cnews.com.tw/003200121a03/?fbclid=IwAR2TpbicSOYIjRGWD6lVxBQTh2MOeN4_49erkgwFd1R5REqI4YEdsUuWpTU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醫療崩壞在即,基層醫護向社會求助!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聲明稿 疫情嚴峻,確診病患持續增加,政府一直強調醫療量能足夠,實際狀況到底如何?工會這 幾天接到無數的員工申訴,醫療崩壞在即,基層真的已經不知如何是好。我們不想引起社 會恐慌,只是希望社會可以聽見我們求救的呼喊。 一、急診爆、病房滿,病人源源不絕…… 北市聯醫的現況是:急診塞爆,病房滿床,救護車還是源源不絕地把病人送進來。我們是 市立醫院,守護市民健康責無旁貸,但現在急診發燒篩檢站雙人病房塞了六名確診病患外 加陪病家屬,還有許多病人躺在走廊;北市聯醫的負壓隔離、專責病房都已經滿床,正在 快速將一般病房改建為專責病房,裝設未完成,沒有單獨隔間、空調獨立,就有病人要送 進來。 我們只能很痛心地告訴病人:「等等看或許會有病房」、「醫生等等看完其他病人就會過 來了」、「對不起真的沒有病床了」、「我知道你很喘,但現在沒有重症呼吸器的床」… … 我們真的已經不堪負荷,沒辦法再收更多病人。人力、設備都沒有到位,硬收、超收病患 會造成第一線醫療過載,無法給病人所需的醫療,更多醫護人員過勞或感染,進一步造成 整體的醫療崩壞。不是基層醫護不願意扛起台灣,而是目前北市聯醫真的已經飽和。在人 力、設備都不足的狀況下被推上第一線,我們也很害怕。 我們知道中央及地方政府已經在想辦法,全國醫學中心醫院增開肺炎重症病房、台北市各 區域以上醫院也增開專責病房,但以我們在第一線的壓力來看,似乎緩不濟急。 一旦發生醫療崩壞,我們會損失更多醫療量能,失去因應疫情的能力。我們想問,如果如 政府所說,台灣的醫療量能足夠,為何會這樣?能否請政府加強、加速調度資源,或疏導 病患到還有餘裕的醫院? 二、匡列接觸者速度太慢,擴大感染風險 由於疫情嚴峻、確診病患人數增加,院內有許多員工在防護不足的狀況下接觸確診病患、 同事。然而,上述「接觸者」應繼續到院上班、或居家上班、或居家隔離?制度上是由「 地方政府」做疫調,「中央指揮中心」決定匡列名單,問題是確診人數太多,地方與中央 都來不及消化。 有一般病房護理師得知照護的病患確診,卻在「七天後」才收到通知,被匡列為接觸者, 要居家隔離七日。接獲通知時已為「應」隔離期滿日,而這七天他都在醫院照常上班。護 理師擔憂傳染給家人,更擔憂成為「防疫破口」造成院內群聚感染。同單位已有同事出現 發燒症狀,正在等待採檢結果,人心惶惶。 請地方衛生局與中央指揮中心建立管道,即時向醫院反映現況! 三、 院內感染資訊不明,已造成院內群聚 工會在疫情初始就向院方反映:員工需要知道院內感染的狀況,資訊透明才能醫治謠言與 恐慌。然而,目前院內嚴重資訊不透明,就連「我照顧的病患有肺炎確診」或是「我隔壁 的同事有肺炎確診」都不知道!上週,北市聯醫某單位有員工感染確診,然而,主管未告 知同單位其他員工,竟然是同事「自行發現有同仁沒有來上班、私下關心」,才知道同辦 公室的員工已經確診。同事自行前往篩檢後亦確診,至目前同辦公室已有五名員工感染! 若政府「匡列接觸」的速度沒有改善,我們認為院方單位主管有責任進行管控,提供公假 請請風險較高的同仁先行隔離。請北市聯醫做到最基本的資訊透明:當有病患確診,請讓 接觸過的醫護人員知情。當有員工確診,請醫院至少讓同單位同仁知情。以利員工自我保 護,也影響事後職災認定。 四、 急診需要固定人力,而非訓練不足的無效支援 在疫情初始,工會就請院方立即改善「支援的人力調度與教育訓練」問題,然而至今卻仍 有大量相關申訴。跨科如隔山,醫事行政同仁,或病房、門診護理師去支援急診,需要足 夠的教育訓練、工作安排規劃,否則淪為「無效人力」,急診同仁和支援同仁雙方都很困 擾! 急診是目前防疫的第一線,很多病人都卡在急診,而急診同仁還是工作塞車。除了大量篩 檢工作與既有的緊急醫療,還要照護大量等床但等不到床的病患!急診的工作壓力大、強 度高,我們需要增加的是已受訓、固定的護理人力,而不是每日流動式的支援,遑論交叉 支援恐造成擴大感染。醫護同仁都願意投入防疫第一線,但支援問題多次反映未改善,使 急診同仁灰心,堅守岡位的信心開始動搖。 此外,工會也建議聯醫各院區比照仁愛院區,急診與快篩站做出空間、人力、業務的分隔 ,減輕急診同仁壓力。 除上述問題外,供醫護人員下班後住宿的「警消醫護加油棧」竟有對醫護人員的歧視、拒 絕住宿;醫院宿舍為高風險區但沒有正式消毒、只請住宿同仁自行清潔;支援急診室否有 獎勵仍資訊不明……目前仍有許多問題待改善。聯醫院方已經有建立與工會溝通的管道, 但有很多問題並非只靠北市聯醫院方就能解決。醫護人員都堅守在岡位上,希望院方、政 府讓我們沒有後顧之憂,專注貢獻我們的專業。也希望長期低薪、人力不足、高離職率的 問題,可以獲得重視與解決,畢竟此刻的人力告急,就是過去長期疏忽漠視的結果。我們 需要深刻的檢討。充足的人力、健全的醫療體系與勞動環境,才是最好的超前部屬。
    4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2003 年 5 月 8 日:和平醫院最後一名病患移出 ,最後一批醫護人員隨之撤離,全院淨空,將由國防部化學兵進行徹底消毒;和平醫院疫情危機處理第一階段暫告一段落。《壹週刊》派出 2 名記者潛入封院的和平醫院,報導在當天出刊,直指和平醫院院長吳康文隱匿疫情,「謊言殺人」。 和平醫院內染 SARS 人數統計: 總計有 150 人在和平醫院感染 SARS,當中有 35 人不幸病逝,其中 1 人在院中上吊自殺。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醫護人員健康權與愛染感染者隱私權間的拿捏,孰輕孰重,如何取得平衡?桃園敏盛醫院一般外科主任徐光漢6月30日在臉書分享,愛滋感染者就醫卻未主動告知感染事實,讓醫療人員暴露高風險環境。無獨有偶,一位懷孕女醫師也遭遇幫病人換完藥之後,患者因害怕藥物交互作用才坦白病史,女醫師擔心他被歧視,還特地跟護理人員溝通。「但回頭看他當初事前不告知的這個選擇,我還是覺得很心寒而且對不起我的寶寶。」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依照《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第12條規定,感染者就醫時有向醫事人員告知染病義務,但若感染者處於緊急情況或處於有非醫事人員如親友在場且可聽聞的開放空間時,感染者可以保持緘默,目的是兼顧醫病雙方權益及感染者隱私。 若感染者消極不作為,不將親友從現場支開,不告之醫護人員,是否應開罰?羅一鈞表示,在醫院裡,醫病關係並非全然平等,醫護人員擁有較高的掌控權,無法期望由感染者自己「淨空」診間,或控制診間是否會有他人進出。 (圖片來源:翻攝批踢踢) 羅一鈞強調,以過去經驗來看,感染者幾乎都願意主動向醫師告知病情。所以應由醫護人員主動排除環境中有非醫事人員的情況,不宜將這個責任加諸於感染者,更不應苛責感染者的消極不作為。 感染者幾乎都願意主動向醫師告知病情,事實真是如此? 之前吃了一個月的PEP(預防投藥),忍受藥物的強烈副作用的一位懷孕女醫師留言「身為一個大肚子的孕婦女醫師,看診幫病人換完藥之後,病人才因爲害怕藥物交互作用跟我說他的病史。我也是繼續幫他看診,甚至擔心他被歧視,來診前跟護理人員溝通。但回頭看他當初事前不告知的這個選擇,我還是覺得很心寒而且對不起我的寶寶。」 (圖片來源:翻攝批踢踢) 一名藥師在批踢踢發文,自己的弟弟跟弟妹一個是牙醫、一個是中醫。六月初,弟妹來電詢問某個藥是不是治療愛滋?經查詢後他發現是愛滋用藥,弟妹表示病人想針灸,後來婉拒針灸病人只開藥。弟妹提到很多中醫師先針灸才讀卡,或是護士在櫃台幫讀卡,就先扎下去…牙醫弟弟也曾遇到愛滋病患不主動告知,由於擔心血液噴出來,防護不足,於是請患者去大醫院。 這名藥師打電話詢問疾署,疾管署人員回覆,中醫的針灸如果有好好經過消毒就不會傳染,牙醫的部分如果有做好防護,被感染的機會也很小。藥師請教為什麼不跳提示?疾管署不是應想辦法減少法定傳染病嗎?為什麼要替病人隱藏? 疾管署人員說,如果病人沒有誠實告知,是違法的。藥師表示「病患若違法,是把資料交給妳們,由疾管署去告病人嗎?」疾管署不回覆,只表示病人的隱私很重要,醫師有詳細閱讀診斷就不會不知道對方有愛滋。 經過人員說明後,藥師的結論是「我想我國法定傳染病以及愛滋病居高不下,疾管署的立場跟態度是很重要的原因。」 (畢翠絲/綜合報導)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語音留言內容是否屬實,這根本不能等中央發布確認證實,因為從一開始省立桃園醫院爆發醫護感染確診事件時,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就選擇隱瞞疫情,直到疫情擴散到不可收拾及醫護人員爆料後,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才以選擇性公佈染疫人數及名單。 所以無論留言內容是否屬實,主要是提醒各位為了自己、家人及朋友健康,我們自主防疫管理措施要做好。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轉傳: 轉傳輔大醫院牧靈部的訊息: 大家好,我是莊臆陵,我在輔大醫院的院牧部工作。 在前線防疫的醫護人員壓力非常大,身心俱疲,我們院牧部想要募集到1200張的加油卡和咖啡送給醫護人員給他們打氣!也為每一位醫護人員代禱。 我們需要您的幫助,您可以邀請身邊的朋友一人2張寫卡片給我們嗎?讓我們也用信仰的力量回應社會上的需要~~~ 地址是:241泰山區貴子路69號4樓輔大醫院牧靈關懷園地 院牧部收
    2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這是中國官方會議上,簡報的一部分。應該不會是有心人造假的資料。光光武漢一個城市,就有超過13家醫院🏥,合計超過500名的醫護人員被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這是一個典型「醫療超載」(Medical Overload) 的例子。我用最簡單的例子解釋給大家瞭解: 1. 10個醫護人員👩‍⚕️照顧1個病人;病患能夠得到很好的照護,痊癒的機會很大,甚至完全健康出院。 2. 10個醫護人員照顧10個病人;每個病患能夠分到的時間與照料相對變少。醫護人員的負荷增加,照顧品質肯定下降。短時期內免強可以撐住。10個病患中,可能只能救回7-8個。 3. 10個醫護人員照顧100個病人😱😱😱(現在的武漢就是如此)。不但病患無法受到基本的照顧,連醫護人員都會跟著賠了進去😭😭😭。 新型冠狀病毒並不可怕,尤其是病發初期;只要有完善的醫療體系支持,是可以治癒的👌👌👌。 小小的天災,最後搞成大大的人禍 強ㄚ,我的中國。 下一個 medical overload 的地方,應該就是香港🇭🇰了⋯⋯香港加油💪 台灣最珍貴的醫療體系與資源,應該留給最重要的人。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3型全現蹤!中國鼠疫累積4例 去這7個省要小心 2019-11-22 14:39 聯合報 記者陳婕翎/台北即時報導 中國大陸今年迄今累計確診4例鼠疫病例,從腺鼠疫到致死率高達六成的敗血性鼠疫及肺鼠疫都現蹤,目前主要個案集中在內蒙古地區,衛福部疾管署主動通知各大旅行社赴陸留意鼠疫,若未來中國爆出社區或院內群聚疫情,將發布旅遊疫情警示,近期赴內蒙古等地區者要避免接觸囓齒類動物。 中國首例為9月發生於甘肅省酒泉市敗血性鼠疫死亡案例,近期3例病例都來自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其中2例肺鼠疫個案為當地牧民夫婦,已轉至北京醫院接受治療,目前個案病情危重。另1例為11月17日通報腺鼠疫個案,有採石場剝食野兔史,與前述2例無流病關聯,目前隔離治療中。 鼠疫在中古世紀被稱作為黑死病,是一種由鼠疫桿菌引起的人畜共通傳染病,藉跳蚤傳染給各種動物及人類,最初症狀為遭跳蚤咬傷部位附近的淋巴腺發炎,稱為腺鼠疫,若未及時治療,可引起敗血性鼠疫,細菌經由血液感染身體各部位,包括腦膜、皮膚與肢體末端可能發黑壞死。 肺的次發性感染可造成肺炎、縱膈炎或引起胸膜滲液,吸入肺鼠疫病人帶菌的飛沫可進一步造成傳染流行,因其可爆發人傳人疫情,被視為最嚴重的一種鼠疫。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鼠疫如未經治療其致死率為30%至60%,但現代醫療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療已可顯著降低腺鼠疫致死率。 羅一鈞指出,國內自1953年後未再出現鼠疫病例,疾管署檢疫人員持續於國際港埠執行入境發燒旅客篩檢及健康評估,另定期於國際港埠監測鼠隻病媒及其血清檢體檢測,並請港埠經營管理單位加強港區環境整理整頓,要求入境船舶、航空器等運輸工具管理者落實防鼠措施。 中國大陸鼠疫自然疫源區包括西部旱獺疫源地、西南家鼠疫源地、華北沙鼠疫源地及喜馬拉雅旱獺鼠疫疫源地,歷年雲南、貴州、廣西、西藏、青海、甘肅、內蒙古都有疫情。羅一鈞說,已通知國內旅行業者,如規劃中國大陸上述地區行程時,應安排乾淨衛生的住宿場所等,避免感染鼠疫。 羅一鈞也提醒,計畫前往這些地區自由行民眾應避免接觸鼠類或其他野生動物,尤其囓齒類動物,勿生食肉類或接觸動物死屍,減少鼠蚤叮咬及感染鼠疫風險。近期赴中國大陸的民眾,返國入境時如有不適症狀,應通知機場檢疫人員並儘速就醫,就醫時請告知旅遊接觸史,以利及早診斷治療。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國際頂級醫學雜誌《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近期刊出一則研究,內容為新加坡團隊調查負壓隔離病房之結果,發現若未經過日常清潔,病房內的床欄杆、座椅、床頭櫃、床桌、房間洗臉槽、廁所的洗臉台、馬桶等多處,都呈現新冠病毒陽性;不過,在負壓隔離病房前室及前室外走道,則均呈陰性,意即病患所住的房間內,很容易發生環境污染的狀況。 國內發生院內感染之醫院也同樣進行採檢,除了急診室100多個採樣點、醫護人員的防護裝備如N95口罩、面罩、隔離衣等,全部都沒有發現病毒,但指標個案第34例病室的床欄杆、床墊與浴室都檢驗到病毒存在,因此,即便醫護人員在短時間內接觸病人不見得會沾染病毒,但若病患停留時間很長久,環境仍很容易受污染。除了配戴口罩之外,手部清潔確實非常重要,尤其照護團隊、醫護人員需特別注意。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