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2 年前
【又漲電價啦!新聞說調漲11%,這次我家會被漲電價嗎?】
🔑一張圖看懂自家電費在哪個級距~

因國際燃料漲價,政府今天再次宣布,4/1將調整電價。電價調漲很難獲得一般市民的支持,一說調漲人人喊打,但根據我演講的市場調查,大多數人僅知道自己繳了多少電費,但對於電價是靠級距計算的這件事,不到一成的人了解。

#上個月超過3832元的會被漲3趴 #沒超過就不會被漲

對於要繳家裡電費的人來說,調漲就不舒服,但這次仍僅7%的民生用電大戶要被調漲。誰是用電大戶?最簡單的理解方式,就是你上個月的電費單,有繳超過3832元的,下回帳單,超過3832元的會被調漲3%,另外超過6592元的費用會被調漲10%。這兩類家庭,只占整體用戶的7%,要是你平常覺得自己也沒有太浪費電,一期電費單卻超過3832元,我是很建議家裡的用電要健康檢查一下,看是冰箱冷氣要換成節能的,或是哪個耗電設備從來都在浪費。

電價級距是一種用的電越多,多的部分單價就越高,目的很清楚,就是給大家基本需要的電力一個便宜的價格,但不鼓勵大家用太多,所以高用電的部分以價制量,這不是台灣獨創,許多國家都是用級距的方式在計價,畢竟沒有國家會鼓勵民眾一直瘋狂用電的。

如果想要了解自己家的用電落在哪個級距,拿出你扣款的上期電費繳多少錢,就可以看出在哪裡。譬如上期你電費繳了3000元,就會落在501-700度這個級距;當然下一期帳單就會參雜到夏季電價(6-10月),可以看右邊的金額。所以這張表可以從金額看出來落在哪個級距,未來電價若還會調漲,也很可能是高用電級距調漲較多,可以仔細研究一下家裡的用電。

#房東一度電收5元合理嗎?

看一下,縱使是較高的夏季電價,你用到次高級距的電力度數,大概也是一度電4元左右,如果越省電當然就越便宜,所以單純就電價來看是不合理的。當然有些房東是水電一起收,就看要不要跟房東好好討論。

#因為成本上漲調電價合理嗎?

台灣超過九成的電力都是靠進口,所以當進口的成本升高,自然發電成本變高。如果我們有高比例的再生能源,風跟光是不會漲價的,那麼自有能源提升就有更高的掌控力。當然許多人會提到,再生能源建設成本更高,確實現況如此,但問題是,此時只是就成本做反應,不談環保談經濟,未來若要徵收碳稅,高碳排的發電也一樣會被變相漲價,所以投資未來還是得靠再生能源。

#漲電價有好處嗎?

除了反應成本外,多數人期待漲電價可以以價制量,讓台灣不斷飆升、屢創歷史新高的人均用電量不再升高。但顯然,這波調整因為要降低對民生影響,幾乎可以確定,會出現電價調漲但用電持續上升的結果。

但電價調整除了節電外,還可能創造一些誘因。譬如說換一台一級能效冷氣要花2萬元,但一個月平均可以省50度電,若一度電2.5元,需要160個月,超過13年才回本,誰都不想換。但一樣省50度電,若一度電8元(西班牙電價),僅要50個月,4年多就回本,這就是可能創造出的汰換誘因。蓋綠電也是一樣邏輯,建造成本與發電度數不因電價改變,但只要電價拉高就會創造綠電建設的利多。這些延伸的可能,都是電價調整的好處。

當然,電價調漲也會造成民生物資的影響,所以應該要照顧到各方各面,才能讓通膨跟反應成本之間打成平衡。詳細可見留言處,TCAN的幾個團體馬上對這次的調漲發出聲明。

但說實在的,我覺得這樣的調整對於節電仍然幫助不大,台灣絕大多數靠進口的能源,卻有世界第四低的民生電價,實在得持續調整,促成大家有節電的誘因,早點做更多節電準備,無論對荷包或對地球,都是有幫助的。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2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經濟部 網友提醒,用幾度電來看電費是否調漲不易理解,我們改用每兩個月會收到的電費帳單來說明: ⚡公設另設表,不計入家戶的流動電費! 公設用電因為是獨立電表,所以跟家中電表是分開計算的,您的家戶調漲標準,仍是以家中的電表度數計算,公設用電不計入家戶的流動電費。   ⚡93%家庭,不會漲價!   家中收到的電費帳單,都是2個月為一期,所以,只要2個月的用電在1400度以內,就不會漲價;以電費來看,就是非夏月(10月-隔年5月)#3832元、夏月(6-9月)#4508元以下的家庭用戶,不受影響。   ⚡一期用電超過1400度,看過來! 住宅電價是累進計費,新電價是每月用電超過700度微漲3%,超過1000度漲10%,超過的度數才會被調漲。   ▶以2個月為一期的帳單來看,用電1420度(每月710度),只有多出來的20度電,費率會被調漲3%,平均電費從4156元變成4160元。   ▶如果一期用電2020度(每月1010度),只有超過1400度的部分有調整,其中600度(1401-2000度)調漲3%,有20度(2001-2020度)調漲10%,平均電費從7148元增加到7250元。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594919089346471&id=100064851543845&mibextid=kdkkhi
    2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台灣電力公司近日傳出虧損4000億,遭指與外購再生能源有關。台電發出聲明稿反駁,稱近兩年虧損主因是俄烏戰爭造成國際燃料成本大漲,兩年來光是燃料成本就增加超過6000億,是過去的兩倍以上,在綠電方面的購電支出只佔總支出6%是事實。不過聲明稿一出,反被網友們指出,正巧證明台電虧損是政府錯誤的能源政策所致。 台電表示,近兩年虧損主因是俄烏戰爭造成國際燃料成本大漲,兩年來光是燃料成本就增加超過6000億,都是過去的兩倍以上,在綠電方面的購電支出只佔總支出6%是事實。2022年的總支出為9557億元,其中發購電燃料支出達到6163億元,超過六成,為整體支出的大宗,與過去相比是過去的兩倍以上;再生能源購電的支出則是589億元,佔總支出6.17%。 台電提到,虧損主因事實上是燃料支出翻倍大增,若要反映成本必須調漲電價五成到六成,必然會造成高通膨,因此台電以政策任務吸收虧損。若以每度電的成本來看,一度電必須賣至少4元以上,這當中使用燃料發電的成本,已經從2021年的1.24元上漲至2023年4月2.92元,每度增加1.68元,但外購再生能源部分,同期間並沒有大幅增加,僅從每度0.18元增加至0.31元。 台電分析,以其他國家為例,核電占比更高的國家中,2022年度法國國營電力公司預估虧損超過5千7百億元新台幣、韓國國營電力公司預估虧損換算超過7千5百億元新台幣;英國則編列預算換算2兆以上新台幣補貼能源,日本也以約8千8百億元新台幣補貼電價及天然氣價格,顯見戰爭造成的能源價格飆漲、財政預算補貼是國際現象,用貪汙來形容台電或政府,完全不是事實。 台電說明,電價對於物價及通膨有連動效果,不少國家直接以市場機制反映價格,結果電力價格大幅上漲並帶動高通膨。我國則是由台電中油在第一線扮演「通膨消波塊」的角色,為國家擋住輸入性通膨海嘯,已較其他國家減緩通膨壓力,且國內電價調整方案也盡量細緻化,以調漲用電大戶為優先。台電努力做好供電穩定任務,也兼顧照顧民生、穩定物價等目標,相關的汙衊應該適可而止。 經濟部在臉書轉發台電聲明,引發熱議,許多網友紛紛回應,「天然氣誰叫執政黨能源比要佔50%,是一半的不是一點,難怪會虧損屬不穩定的能源,只能維持幾個禮拜就要進口,別推給台電是政策錯誤」、「喔喔,所以台電虧損其實不是綠電,這樣了解了,謝謝解說。原來是因為過度倚賴外購的天然氣燃料發電;一有風險全球漲的時候就會不得不一起承擔」、「如果都知道天然氣很貴,還大力扶植所謂的綠能,無光無風的時間,都要靠昂貴的天然氣來補足,這樣不賠錢就是打算掏空台灣。以前的經濟部,除弊興利讓台灣有未來,現在只會敗家…」。
    3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中央社記者陳政偉台北20日電)夏月電價6月1日起實施,每度的電價會比非夏月高0%至27%不等,省電達人分享節電撇步,從「小地方省下大用電」,電費可從每期新台幣2萬多元,大減變成只有1/10。 今年4月通過的新版電價費率,住宅每月用電500度以下的電價不調整,非夏月部分501度至700度,每度調漲0.15元;701度至1000度,每度調漲0.18元;1001度以上,每度則調漲0.2元;由於電價採累進費率計算,如果當月用電超過500度,500度以下用電仍然不受影響。 雖然新電價上路,8成住戶不受影響,但民眾緊盯荷包,深怕不留神就電費跟著飆。台電祭出親戚朋友鬥陣來省電活動,許多省電達人也分享自己的節電撇步。 跟親戚朋友共5戶一起組隊參加省電活動的鐘燕羽告訴中央社記者,自己家裡有5口、3個房間,之前看到7、8月電費動輒7000多元,決定忍痛換掉舊的冰箱、冷氣、洗衣機,都改成節能家電產品,節能冷氣再搭配防曬窗簾,解決住家西曬問題,一期電費只要3000多元,幾乎省掉一半。 家事達人的楊賢英表示,節能最高指導原則就是「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她說,住家因為有6個房間,夏季電費十分驚人,曾經一期電費高達2萬多元,跟家人取得共識後,決定循序漸進來省電。 楊賢英的節電撇步從家中耗電量最多的家電下手,尤其是大家容易忽略的小家電,有可能是用電量飆高的原因之一。 她說,以客廳來說,只要將省電燈泡換成LED燈泡,照明部分就省下2/3用電。用電量最高的冷氣,原本搭配電風扇,改使用吊扇會讓散熱效果更好,加上睡覺前用濕布擦地板降溫,也可以讓室內氣溫涼爽。 楊賢英提醒,一般人常會用熱水瓶作為熱水來源,但往往待機保溫的時間才是最耗電的,若要熱水,用瓦斯爐燒水,再用保溫熱水瓶,單月就可減少40度,兩個月下來80度,相當於省下500多元的電費。 另外,大家庭常用的烘碗機,雖然是定時開關,但一個月下來用電可觀,夏天氣溫炎熱,可以讓碗盤自然晾乾後收起來,最環保省電。 楊賢英說,排油煙機也是耗電項目,如果夏天多利用水煮方式烹調蔬菜,放涼後食用,符合夏季餐飲清淡需求,也可減少使用排油煙機。 再來,除少開冰箱外,把內容物規劃好、食材分門別類,讓家人取用物品時快速有效率找到食物,節省開關時間與次數,就能相對減少用電。 她分享,像女生常用的吹風機,至少都要1500瓦以上,不要看它小小的,長頭髮的人吹乾頭髮若要半小時,用電跟冷氣不相上下。這時候搭配吸水性很強的毛巾,先確實擦乾再使用吹風機,效果事半功倍。 楊賢英說,家庭省電沒有大秘訣,都是從小地方節電起,影響家庭成員一起來節電。現在非夏月每期帳單約不到400元,夏月每期則是2000元不等。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View Edit History 蔡佳霖 #電業法下週三要三讀了 #如果不要電價每度由2.#5元漲到7.#5元,#請轉寄 陳夢榮(台電員工自救會會長)的投書 台電員工自發性的南北串連,從9月5日到19日以苦行僧行腳的方式全省接力表達反對電業法修法的現行版本,他們是傻了還是瘋了? 電業法修法後他們一樣有工作,薪水也不會少,唯一的福利-員工用電優待早就已經取消了,還走什麼走?仔細了解之後,原來真相是這樣的; 新政府執政之後因為選舉背負了很多債,口債、信債、情債和錢債等等,要還債當然要搞一些名堂出來才名正言順。再看看電業法修的是什麼? 政府聲稱要開放電業自由化,上網去查了一下,原來就是將「國有」的電業轉變成「私有」,誰有錢買得起?當然是有錢人!有人稱之為「財團」,你我是沒辦法的!要轉變當然就要將台電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才會有人買的起。 另外,當然要搞些好處給這些買家,才能提高他們的興趣,首先當然是要會賺錢,還要賺的越多越好,新版電業法規範業者的利潤超過百分之二十五就要提撥基金投資綠能,但是在能源局的說明會上遭到業者的反對,認為是妨礙投資意願、阻擋市場自由發展。 利潤超過25%欸(台電現在的利潤是維持在3%左右)!難怪郝明義集團成員也要自行開電業公司了!因為太好賺了! 經濟部長李世光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電業自由化後電價不會漲,但是,台塑麥寮電廠的總經理接受媒體訪問時卻表示,自由化後電業的支出增加,電價一定會向上調整,奇怪的對話,誰說了算? 總之你我說了絕對不算!李世光又說,開放市場提升競爭力和經營績效,說的好!人民愛聽!那麼台電現在的成績一定是爛到必須要轉變的時候了! 根據世界的評比,台灣的供電品質全球第一、台灣用電取得的便利性全球第二(第一名是我們的鄰─-韓國國營的韓電)、台灣住宅用電的價格全球第三低、台灣工業用電價格全球第四低,這樣的成績你說有多爛,任人都不會相信吧!這些在修法後都將變成歷史,還要再提升?是誰在唬弄台灣人民? 再來看看全球推動電業自由化的經驗來說,最終無一不是由財團壟斷,趨勢造成後迫使政府調漲電價,即使有電業管制機構也無法抵擋,英、美、德、法、西班牙……等所有推動電業自由化的國家都不能倖免於此一結果,有的國家在經歷了苦難不再推動自由化了,有的國家又將「私有」的電業回購但卻花了更多的錢。 有的國家人民因為沒錢支付飆漲的電價而成為「能源貧民」,英國能源部在2012年3月公佈的一項調查,英國每年約有3000名的「能源貧民」因無力支付電費而喪生。 日本做到一半就取消了。我們的鄰居韓國一向是台灣最強的競爭對手,西元2000年韓國也傾向推動電業自由化,就是現在台灣要玩的這套,所幸韓國人民普遍關心公共事務,韓電要切割成六塊,但是韓國人民警覺性高,民間團體和韓電工會一起站出來強力抗爭阻擋,最終韓國政府只有停止這場遊戲,韓國人保住了韓電,也保住了韓國人民擁有合理電價的權益。 反觀台灣,電業法修法似乎與社會大眾無關,媒體的第三權也沒有適時的發揮監督的力量,大家的電價會從2.5元/度飆漲到7.5元/度也都無關痛癢,只有台電的員工以專業的知識瞭解到事態影響的重大,自發性的出錢、請假從南到北苦行向人民宣告,現在你還認為他們真的傻了、瘋了嗎? 他們是在捍衛大家擁有合理電價的權益啊! 修法後用電大戶有優先權選購便宜的電,剩下高價的電分配給全民承接,不是電價要漲而是便宜的電輪不到你。你知道嗎? 修法後台電被切割,剩下輸配電,承擔供電業務的責任和電網的維護,高價的電通通要由台電概括承受,最終的結果就是全民買單、掏空國產。你知道嗎? 修法後過去台電賺錢要繳國庫全民享用的情況不再,修法後賺的錢全歸財團私有,25%欸!你知道嗎? 「台灣高鐵政府零出資的騙局」相信大家應該還是記憶猶新吧,政客的話能聽狗屎都能吃,最後付錢的還是人民啊。電業法修法後你將怎麼辦? 15年前韓國的前車之鑑就在我們的隔壁,你現在知道了,為什麼不向我們的鄰居韓國學學?現在就走出來向政府說「不」!拒絕政府將人民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作者為前台電員工自救會會長 January 9 at 10:52pm • Public Save • More
    2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
  • 今3月14日 核二2號機 除役 一、經濟部記者會 《自由時報》 核二2號機停機,經長︰用電調度沒問題 1、經濟部長王美花,昨親上火線,談核二除役後電力調度;她說,三、四月底前,中大型回歸機組就有七一一萬瓩,完全能銜接,且今年新增通霄小型機組、大潭八號機,合計一三○萬瓩,也大於核二停機的二號機九十八.五萬瓩,, 加上夜尖峰透過抽蓄水力、增加民營電廠燃氣等,多種調度與搭配,用電調度安全、沒有問題。 2、台電發言人吳進忠表示,預測今夏的風電約有二十到三十萬瓩,太陽光電估計超過七百萬瓩,日尖峰備轉容量率有十一到十二%,夜尖峰有七% ———————— ETtoday》核二2號機今除役,清大教授:沒配套注定會缺電。 《CNA》核二2號機除役,學者建議務實考量,讓核電延役,葉宗洸表示,如無配套,台灣注定要缺電,建議經濟部應讓核電機組順利延役。 政府堅持非核家園,但也應務實考量,在電力不足時,讓核電延役,達成穩定供電的目標與需求。 ———————— 1、全國商總主席賴正鎰表示,極端氣候下,風力、水力等發電,恐怕沒有想像中穩定,強力呼籲政府,延長核二、核三服役時間,日、德等先進國家,都延長核能電廠使用至70年、80年,不要再把「非核家園」當神主牌,執政黨若再以政策優先,忽略經濟發展,無視電價調漲對民眾帶來的生活壓力,將遭全民唾棄。 2、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指出,目前核電每度成本約1.5元,遠低於風光電力及燃氣發電價格,台電去年大虧2675億,預期今年還要再大虧,合計虧損恐超過5400億元,不是經濟部與台電,小幅調漲電價,可以彌補。 ————————— 就看相信誰說的? 說沒問題才有大問題! ————————— 核二2號機今天3/14停機。 核三1號機明年7月27日停機,核三2號機後年5月17日停機。每年少100萬瓩,三年共少300萬瓩。 那是多少發電量?春節期間全台灣的用電量約800萬瓩,夏天尖峰用電會有3000萬瓩!
    1 人回報2 則回應2 年前
  • 社論/從賴勁麟十八家綠能廠,一窺台電虧損奧祕 2023-08-15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7369378 最近有兩則能源新聞受到熱議。其一,台電今年虧損將達四千億元,可能超過資本額而破產;其二,館長陳之漢與綠委賴品妤互槓,扯出賴品妤之父賴勁麟掛名十八家綠能公司代表人,館長痛批「整個民進黨團都在吃綠能」;雲豹能源則澄清賴勁麟持股僅占一%,絕非家族事業。看似不相干的兩件事,但綠營旗下大開十八家綠能公司,恰能洞穿台電虧損的祕密。 賴勁麟在這十八家綠能公司擔任董事長,並非虛構故事。這十八家公司,均設在台北市內湖基湖路一號的四樓與六樓,與他任董事長的雲豹能源同棟大樓。賴勁麟曾任民進黨立委、勞委會副主委,又是新潮流系大老,他趁著蔡政府力推風電及光電等綠能,在短短三、四年內連續成立十八家綠能公司。這除了眼光獨到,恐怕也是他掌握了獨特的發財巧門,否則何以要如此密集開設綠能公司? 這十八家公司,資本額從一百萬到十二億元不等,顯然被設定扮演不同的參與功能。在全球疫情嚴重蔓延的三年,這些綠能公司悄悄地以一年五、六家的速度布展,速度驚人。最耐人尋味的是,雲豹總公司原為張建偉所創辦,二○一七年賴勁麟加入後,張建偉讓出董事長一職給賴勁麟,自己轉任發言人。這樣的安排,顯然有意借助賴勁麟的政治人脈拓展公司利基。 綠能開發當然是必要的,但若缺乏合理的制度,卻可能導致生態環境的破壞或土地的濫用,乃至引發官商勾結、貪腐等弊端。這點,從苗栗、彰化、雲林、台南等地的弊案頻傳,綠蟑螂橫行,已一目了然。但另一個受到外界忽略的因素,則是綠電價格制度的不合理:台電被迫高價收購綠電,卻只能以低價售出,加上政府動輒凍漲電價,使得台電背負虧損的包袱越來越大。 簡言之,民間綠能廠商開發的風電和光電,台電必須以保證價格收購;這保證了綠能廠商的收益,對台電卻是虧本生意。根據台電的資料,到今年六月底止,台電購買的風電價格為每度七.○三元,太陽能光電平均為每度四・八四元,地熱為六.二二元,整體外購綠電成本為五.一元。然而,台電的售電價格,民生用電僅每度二.六三元,工業用電為二.五八元。換言之,台電購買的每一度綠電,都只能以一半的成本價賣出;所謂綠電「賣一度、虧一度」就是這樣來的,台電的鉅額虧損也是這樣來的。 由此,人們即能看出蔡政府能源轉型政策的破洞與矛盾,除了大家擔心的供電日益不穩,更是利用一手遮天的方式來「瘦台電、肥民營廠」。在能源走向多元化的時代,各國電業都已自由化,唯獨台灣仍由國營事業的台電扮演供電總舵手,不僅要吸收所有民營電廠的成本,還要保證它們的合理利潤。最後,當台電債務累累,只好由政府拿預算補貼助其苟延殘喘。試問,這像是一個理性政府管理國家供電的聰明模式嗎? 賴勁麟一口氣開十八家綠能公司,當然是看準綠能「穩賺不賠」的奧祕,綠電是一門好生意。不僅如此,除了賣電給台電,以其良好的政商關係,雲豹還能輕易取得政府的公共工程。且看,雲豹僅這兩年取得的三個儲能場案,工程款合計便超過百億元,為該公司今年上半年業績貢獻了十五億多元。蔡總統的能源轉型政策,藏著這麼多綠營自己人可分享的利多,堪稱「風光無限」! 蔡政府的能源轉型政策,不惜讓台電虧損消瘦,卻藏著綠營關係企業套取國營事業利益的巧門,這是福國利民之政嗎?
    2 人回報2 則回應1 年前
  • 合法的掏空國家: 中油跟台電瘋狂虧損,為了彌補超過資本額的虧損防止破產,國家瘋狂增資。 為何會瘋狂虧損? 答案是錯誤的政策:2016 年後,我國全面押寶天然氣、風電與光電。 #全面押寶天然氣 天然氣價格本就是浮動市場,又受俄烏戰爭、歐美制裁影響,價格極度動盪,導致天然氣價曾飆升三倍。 我國僅能使用船隻運載 LNG 液化天然氣,天生價格較管道運載高。 歐洲國家加 3 倍價買天然氣,亞洲島國加價搶 LNG,價格飆到 5 倍以上。 但這些價格,全由中油與台電吸收,導致鉅額虧損。 #全面押寶風電與光電 依據台電 112 年官方資料,台電每度發電成本如下: - 自產核電:1.57 元 - 民間光電:4.84 元 - 民間燃氣:4.47 元 - 民間地熱:6.22 元 - 民間風電:7.03 元 台電向民間能源業者,高價花超過 7 元買電。 依據台電官方資訊,售出的每度平均電價,則是 2.62 元。 「如果一間公司,賣一個產品,就虧三個產品,公司能不虧到破產?」 又由於風電與光電對電網的不穩定性,瞬時的全負載或零負載,會嚴重衝擊電網,因此台電大幅濫用「需量競價」: 當供電不足時,請用電大戶不要用電。只要企業在缺電時停止運轉,最高給企業每度 14 元。 賣一度電 2.62 元。請你不要買我的產品,只要少買一度就給你 14 元。 「如果一間公司,要花 7 倍的產品價格請大客戶不要買我家的產品,公司能不虧到破產?」 #台電中油虧到破產誰獲利 民進黨立委賴品妤的父親、前民進黨立委 (賴勁麟),在 2016 年後,以雲豹能源為首,成立很多家再生能源公司。 - 2016 雲豹能源 - 2017 永泰企業 - 2018 光庭能源 - 2018 台灣電能發展 - 2018 恩富資本太陽能 - 2019 齊異頭創 - 2019 羽光能源 - 2019 暮光能源 - 2019 台普威能源 - 2020 京紘能源 - 2020 木配遞綠循環 - 2020 台灣環風控股 - 2020 京杰能源 - 2021 福豹怡號能源 - 2021 光量能源 - 2021 築日能源 - 2021 創潔能源 - 2021 森永能源 - 2021 暴風電能 - 2022 雲電能源 - 2022 永澤能源 - 2022 廣滙能源 - 2022 天創能源 - 2022 御威電能 一個人,在一個特定的年份之後,創立幾十家同質性能源公司。 雲豹能源從 2016 年成立後,如何搶下政府各項標案?如何營收年增率超過 40%? 台灣有哪幾間企業,能在短短 7 年時間內,從什麼都沒有,賺到上市櫃? 「2016 年,是什麼神秘的年份?發生了什麼事情?」 「為何獨佔企業的中油台電,在 2016 年後虧到破產,需要國家每年千億增資。但有人在 2016 年後,能成立幾十家能源企業,賺到睡在錢堆上?」
    4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電器愈來愈容易壞?是誰在搞鬼 天氣愈來愈熱,讓用電又不斷創新高,供電頻頻亮起警戒的橘燈,小心台電啟動降壓、降頻措施,稀釋供電讓電變多避免跳電,但操作太頻繁卻可能傷了電器,讓賣穩電系統的廠商大發利市,最終卻會傷了用電品質與台灣的投資環境。 75427 瀏覽數 尖峰用電-降壓降頻-能源轉型-夏月電價-缺電 圖片來源:王建棟攝 文 呂國禎 劉光瑩 天下Web only 2018-05-30 入夏以來頻創高溫,台灣用電的紀錄不斷被刷新,5月30日,台灣尖峰用電達到3677.14萬瓩,創下台灣有史以來用電的新高紀錄,更是首度在5月出現用電新高的紀錄,改寫用電高峰只在7、8月出現的紀錄,供電燈號則一連3天出現供電警戒的橘燈,距離紅燈一度只剩14萬瓩。 紅燈出現會怎樣?那代表台電將啟動計劃性限電措施,先針對用電的工業大戶限電,接著是一般工業戶,最後則是民生用電限電。供電亮起橘燈又會怎樣?代表台電能啟動降壓、降頻的措施,悄悄把賣給你的電稀釋了。 台電正悄悄把供電「摻水」 今年以來,橘燈已經亮起了27次了,5月以來更出現了12天,等於每3天最少有1天會碰到降壓降頻,本來是台電面臨緊急狀態才會啟動緊急措施,今年入夏以來已經成為一種新常態。 什麼叫做降壓降頻?本來台電賣出的電的電壓是110伏特、頻率是60赫茲,當碰到亮起橘燈時,台電就能開始進行降壓降頻,最低能降到107伏特、59.8赫茲,少了3伏特、0.2赫茲。 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葉宗洸說,「理論上,台電只要將全國的供電電壓降到107伏特,就可以增加將近3%的供電量,讓更多的用戶都有電可用,當然供電的品質也會因此受到影響。」
    3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我們大可不必想像美國劇烈減少化石燃料生產與使用的結果,因為歐洲已經深陷其中,而且歐盟企業與勞工都很痛苦。由於能源價格上漲,現在歐洲許多地區為了維持經濟成長而放棄去碳化計畫。若我們能從它們的錯誤中記取教訓,將是明智之舉。 歐盟對減少碳排量設下野心勃勃(也就是不可能)的目標, 為加快減碳步伐,歐盟成立碳排放交易體系(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但該體系既無效又滋生腐敗。誠如《金融時報》所言:「歐洲對於再生能源判斷錯誤。」 那些堅信工業化國家可以在短短幾十年內,從完全依賴化石燃料轉為依賴風力與太陽能的人需要仔細看看,歐洲兩個採取激進綠能政策的國家――德國與英國的失敗。這兩個繁榮且高教育水準的國家,三十年來追求根除化石燃料的目標,已經踏上人類史上第一次能源衰退之路。 這些國家吹噓自己的綠能政策成功,含糊地承認需要進行一些「調整」,隱藏不住經濟的損失與人民的痛苦。歐美一些主流媒體報導,德國激進的再生能源政策是「環保的瘋狂行徑」、「引起嚴重後果的大失策」、「綠能癱瘓」、「錯誤的賭注」、「系統性剷除工業化」與「追求自我毀滅」。 現在德國和英國消費者,要面對比美國平均零售貴兩至三倍的電價,國內工業則紛紛外移到電力廉價的國家。德國能源消費者協會(The German Association of Energy Consumers)估計,目前約有十萬戶負擔不起昂貴電價的家庭,正退回使用燒柴爐灶與照明不足的狀態。綠能運動雖然立意良善,但已威脅人類基本健康與福祉。 綠能政策是場豪賭,如果綠能不造成能源短缺、經濟衰退、人類痛苦或不增加地緣脆弱性,再生能源是可以取代化石燃料。但德國與英國的綠能政策已經證明,風力與太陽能無法勝任化石燃料在現代大規模工業經濟裡所扮演的角色。 激進的德國能源革命 德國實行的綠能目標是全歐洲最激烈的一個——二○三○年再生能源達到40%;二○五○年幾乎完全排除使用化石燃料;但因為嚴重錯估再生能源補貼的成本,且整合大量不穩定再生能源的工程相當複雜。這項政策不僅使再生能源和傳統電力公司都蒙受重大損失,更讓燃煤發電量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也連帶上升。 德國的「能源轉型」始於二○○○年的再生能源發電補貼,二○一一年日本福島地震引發核災,德國政府連忙宣布於二○二二年全面關閉所有核電廠,該決定奪走德國25% 可靠且零碳排的電力。 德國能源轉型的成本持續攀升,超乎原先預期。二○一四年德國納稅人在再生能源補貼方面支付超過三百億美元,德國前聯邦環保部長阿特麥爾(Peter Altmaier)預估,到二○二二年能源轉型的成本恐達一兆美元。 電價上升重創德國著名的能源密集產業,《金融時報》二○一四年的報導指出,由於能源成本過高,德國出口淨虧損達六百七十六億美元,能源密集產業接連外移到一些天然氣價格低廉的國家,如美國。 綠能政策竟是劫貧濟富 多數綠色政策增加的成本,特別傷害低收入戶與中低收入家庭,富人通常不會在意能源帳單上多出的一兩位數。按照德國「高尚」的能源轉型規劃,特定產業與再生能源設備齊全的屋主是受保護的對象,一般消費者卻得直接面對高電價與再生能源稅收的衝擊。 德國的綠能計畫通常以大幅折扣甚至免費提供的方式,來補助屋主安裝太陽能板,然後讓屋主以保障價格出售家庭多餘電力給電網。然而德國租屋的人口遠多於美國,租屋民眾的收入也往往低於房東,他們不符獲取這些福利的資格,還得支付綠色稅。倫敦全球暖化政策基金會(Global Warming Policy Foundation, GWPF,譯註:由質疑全球暖化者所創立)的貝尼• 派爾(Benny Peiser)博士向美國參議院證實:「德國普通家庭要支付數千億美元,這是歐洲現代史上最大規模的劫貧濟富」。強制窮人必須為富人貼補綠能成本,等於是從帶動工業化與現代中產階級崛起的進步中倒退。 雖然,德國絕大多數官員堅稱其能源革命成功,但負責執行能源轉型的內部人士卻透露出「重大失策」的證據。瑞士財務諮詢公司FAA (Financial Advisory)撰寫一份題為《再生能源的發展與整合:從德國學到的教訓》(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Lessons Learned From Germany)報告發人省思: 「過去十年間,德國與其他歐洲國家立意良善的決策者制訂再生能源政策並慷慨提供補貼,但現在已漸漸顯示政策難以為繼,且對所有相關產業的利益造成嚴重、始料未及的後果。」 德國能源轉型比「逆向羅賓漢經濟效應」(reverse Robin Hood economic effects,譯註:劫貧濟富,或稱「羅賓漢悖論」(Robin Hood Paradox)還嚴重,更增加煤炭與木材的使用量,使原本預計消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這些愚昧的行徑究竟如何發生? 德國能源革命的規劃者忽略了一些關於電力工程的基本事實:現代電力系統透過傳統發電廠、變電整流系統與電力輸送網絡的整合運作,實現非凡的精準度、效率及可靠性,如同前蘇格蘭電網的控制工程師所言:「關於電力有兩個基本事實:電力無法大量儲存,也不能溢出電網,所以必須根據需求立即產生電力,任何偏差都會影響維持發電輸出的系統頻率。」 現代電力系統係圍繞著煤炭、天然氣與核電等「可調度/可控式」(dispatchable / controllable)發電來源建立,能夠準確提供當前所需電量,並滿足電網不斷變化的需求。但德國不管價格或可靠性,一心將再生能源電力列為優先考量。讓天氣而非經濟來決定往後的能源供應來源,扭曲了能源市場;每當天氣條件允許風力或太陽能發電、綠色電力進入電網時,傳統發電廠就陷入「停擺」狀態,擱置過去電網調度標準,如電價、安全性與 供應。 穩定電力靠傳統能源 傳統電網的穩定性必須即時平衡需求與電力調度,並於整個輸送系統中維持穩定的電壓。要將不可控的再生能源電力放入電網,需要與傳統電網完全不同的工程系統,但德國的政策卻決定把「前所未有、龐大、間歇性且不可控的發電來源,注入亟需安定的電網系統中」。換句話說,由於無法控制綠能的供應狀況,風力與太陽能的間歇性與變動性擾亂了現代電力工程與經濟的基礎。煤炭、天然氣與核燃料的傳統發電廠提供持續、穩定的電力供應,可以按需求調節電量上升或下降,化石燃料與工程控制滿足人類需求的能源系統;但當風力和陽光照射作為能源時,人類需求必須隨著再生能源的任何變化而調整。 風和雲的變化不定,但電網必須保持平衡以穩定需求與電流供應。一旦這個平衡開始動搖,電網營運商若能提早預防、快速且正確行動,就能調整電網使其恢復平衡,否則很可能導致電網崩潰。二○○三年德國電網營運商必須採取特殊措施以調整電網不穩的情況只有兩件;到二○一三年德國政府積極實施再生能源發電後,需要採取干預措施以避免電網不穩的情況增加到一千二百一十三件。如(圖表9.1)所示。 歐洲漸漸發現幾乎不可能預估風力與太陽能的發電量。隨著德國與英國試圖增加電網內的再生能源電力,可能需要兩倍的備用電力容量以因應天氣變化。 如工程師所說,備用或過剩電力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的致命缺陷。想像一下,你的汽車有兩個油箱,一個裝滿汽油供主引擎燃燒,另一個油箱的汽油提供輔助引擎,但輔助引擎並不提供車子的動力,只為預防主引擎失常。因為你必須偶而使用輔助引擎,而浪費了輔助油箱的汽油。本來一輛車每加侖可以跑二十英里,現在只能跑十英里,效率更差。 再生能源所需的備用電力,必須來自可控與可靠的傳統發電能源,如煤炭和天然氣。想像一下,依賴一個需要花費兩倍能量的電力系統,如何能贏得二次世界大戰或壓制俄羅斯囂張的氣 燄呢? 負電價誤導視聽 慷慨的補貼以及將再生能源列為優先,使燃煤電廠與燃氣電廠無法盈利。別忘記德國從俄羅斯進口大部分的天然氣,其價格是美國的兩至三倍,但德國許多燃煤電廠和燃氣電廠仍因無法與綠能補貼競爭而被迫關閉。為避免停電,德國現在必須補助燃煤電廠,讓它們重新回到電力生產線。綠能計畫要消除的煤炭是維持照明的必要燃料。雖然德國家庭與工業花費數百億美元支持能源轉型,二氧化碳排放量卻只增不減。 德國綠能方案獎勵大規模綠能配置,卻未顧及電力的可靠性、效率與經濟的實惠。其中一項奇怪的缺陷是「負電價」(negative pricing)或稱「負瓦特」(negawatts),即賣方付錢請買方購買電力,卻荒謬地請人購買風力或太陽能發電廠在不需要(例如半夜)或電網無法處理時所產生的電力。風力發電業者付錢請電網公司購買並不需要的自家電力。原本只有當風力或太陽能實際發電時的可觀稅收才有獲利;但再生能源發電業者以負瓦特出售電力時――或更精確地說,付錢請買家購買不需要或不想要的電力仍可獲利。所以,自由市場的效率也不過爾爾。 德國大力宣傳再生能源發電量創下紀錄,大部分是受到負電價的刺激。二○一四年五月十一日德國官方報告指出,再生能源電力達全國一日電力需求的75%。聽起來是很驚人的進步,但其他數據更引人深思。由於德國電網無法全部消化,75% 再生能源電力大部分成為德國付錢請其他國家收購的負瓦特。弔詭的是,即使德國的電力成本相當高,這種情形仍頻繁發生。 無論是規劃者對能源的無知、一廂情願或意識形態狂熱所導致,德國的大規模綠色計畫已造成反效果且經濟上難以為繼,但德國並未修改綠能目標和重新設計系統,反而是發放越來越多補助來掩飾問題。 https://goo.gl/s3Tf6K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報載經濟部長沈榮津將升任行政院副院長。沈部長為蔡政府立了什麼大功?值得如此重賞?沈榮津在經濟部長任內最大功績就是向蔡總統交心,一片愚忠,全力推動「能源轉型」政策。其中又以在2018年一手完成「離岸風電」兩次招標案最為經典。 説真格的,如此全力以赴,不顧一切推動喪權辱國政策還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賞個副閣揆也無可厚非。蔡政府全力推動離岸風電是為了落實民進黨的反核黨綱,以離岸風電補上非核後的無碳電力缺口。暫不討論此一政策之正誤,即使要落實此一政策也無需在招標階段完全不顧國家利益,造成台灣近兆元的額外損失。 此話怎講?這要由2018年兩次奇妙的標案談起。全球一般標案都是價格標,由投標價格低的廠商得標。但2018年經濟部主辦的兩次離岸風電標案的第一標案不是採用價格標而是採用遴選標,決標時不是比價錢而是由經濟部評比投標廠商的服務建議書內容選出優勝廠商。廠商服務建議書不必提報價格,投標前經濟部已公布將以每度電5.8元與勝選廠商簽定20年購電合約。 此購電價格公布後,全國譁然。因為歐洲國家當年離岸風電決標價格都未超過每度2.5元,為何台灣要以超過國際一倍以上的費率訂定購電合約?不但媒體社論強烈譴責,立法委員也不只一次召開記者會要求經濟部重訂底價。 經濟部置之不理,辯稱台灣地理氣象條件與歐洲不同,所以電價高一倍十分合理。經濟部在2018年4月以每度5.8元底價決標之裝置容量高達383萬瓩,以每年發電3600小時計,每年可發電138億度,每年進貢外商800億元,20年1.6兆元。 遴選案決標後,經濟部快馬加鞭進行第二個標案,該標案以傳統競價方式在六月決標。沈部長在決標前夕呼籲投標廠商投標價要「低於5元」。但廠商太不給沈部長面子,三個標案的平均得標價低於每度2.5元,與歐洲決標價格相當,是沈部長猜測的一半。豈不是狠狠打臉沈部長?証明各界先前對遴選案底價太高之質疑無誤? 沈部長出席立法院會議時又扯了兩個大謊:首先沈部長以日本離岸風電費率較台灣尤高為例,辯稱台灣費率合理。但沈部長避談日本為實驗型深海浮動式基礎,台灣為技術成熟之固定式基礎,兩者成本相差不可以道里計,費率怎可相比?更離譜的是沈部長竟然辯稱第二階段改為競價為台灣省了4000億元。有這種顛倒是非的說法嗎?真正錯誤是遴選標㡳價太高造成台灣9000億元損失,竟然倒過來說競標案省了4000億元?臉皮是犀牛皮嗎? 9000億元的錯誤太過可怕,以台灣850萬家庭計,每家分攤超過10萬元。是否廢標救生民於倒懸只在蔡政府一念之間。但為了維持「政府威信」,經濟部不顧一切與得標國外廠商逕行簽約。外國廠商在喜獲超額利潤之餘,一定極為訝異台灣出了這種賣國政府與官員,多數老百姓竟然渾然不知,放任其胡作非為,正彰顯台式民主制衡制度之失敗。 瞻望未來兩年電價:2020/2021將有大量離岸風電完工商轉,每度近6元的電費,全民每年要為之付出550億元電費。2021年核二廠1號機將除役,台電頓然少了每度1元的75億度廉價電力,蔡政府全力衝刺以成本貴4倍的太陽能取代。今年因新冠病毒全球氣價腰斬,燃氣發電成本遽降,兩年後疫情趨緩氣價至少漲回去年水準。這四個因素同時發酵,2022年電費上漲恐上看千億元。民眾追究責任將赫然發現罪魁禍首竟然還因此「大功」高昇副院長。勿忘2022年正是台灣地方選舉年,電價暴漲引發的強大民怨必然反應在選票上。蔡政府在沈副院長幫凶下還真為自己埋了個重磅定時炸彈。 古有「一將功成萬骨枯」,今有「一相功成萬民枯」。 陳立誠觀點:沈榮津升任副閣揆?一相功成萬民枯 陳立誠 蹤 2020-06-18 06:40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