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22 天前
今天我問大家一個問題
為什麼有的家庭渾渾噩噩一團糟
有的家庭相親相愛
其樂融融
大家可能會說原因有很多
方方面面各不相同
不!一個飢餓之家最可怕的地方
不是沒錢
不是疾病
更不是身份地位貧富差距
而是家人之間不能好好說話
先賢的智慧告訴我們
不亦富多勞家
和平也足
也就是說一個充滿語言暴力的家
再富足
也讓人只想逃離
而一個其樂融融的家
哪怕是簡陋也讓人眷戀無比
比貧窮更可怕的
是家人之間的
言語傷害
毒蛇只會讓愛人越走越遠
身上的傷雖
猙獰可怕但隨著時間
終會痊癒
但是語言的傷不見其形
卻句句誅心
時間流逝
每每想起請客都能擊垮一個人
一個家
你要明白
真正讓一段婚姻走向末路的
往往不是家境的好壞
而是日積月累中的語言
重傷
我們的家不是辯論場
非得爭個是非對錯
我們的家更不是戰場
必須有個勝負輸贏
愛就要好好表達
父母的嘴
就是孩子的命
一個家最大的愚蠢
就是孩子沒有被外界打倒
卻毀在了自己父母的嘴裡
好好說話
就是一個家最好的風水
一個充滿戾氣互相
指責的家必定衰退
而一個和氣迎饒
其樂融融的家
再窮也會發家
家和則福自生
愛人的鼓勵
是我們無畏前行的動力
父母的肯定
是孩子行走世間的底氣
誰懂得好好說話
才是婚姻中最該有的心機
大勢不擇
瑣事不爭
不翻舊帳
不較高下
如此家自然就越過越好
在這裡我要警告各位
學什麼都可以不用心
一定要跟老師用心學習
如何好好說話
你的人生
命運
家族希望
從此乾坤扭轉
因此不同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0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原來,擔心是一種詛咒,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這就是吸引力法則 分享一個故事: 一位原來做電視企劃與採訪的年輕人,常常需要加班,日夜顛倒。 因與家人同住,所以他媽媽常會擔心,常念他:要記得吃飯,別太晚睡,開車要小心等等,這樣的嘮叨每天反覆好幾次,他已見怪不怪,習以為常。只是有時他也會覺得不耐煩,一見到母親就想逃,免得聽她囉嗦半天。 有一次年輕人採訪一大師,聽到大師說一句話,他覺得很有道理。 大師說:「如果一個父母常常擔心他的孩子,他的孩子會沒有福氣;因為福氣都被父母給擔心掉了。」 大師又說:「如果父母希望他的孩子有福氣,就要多多祝福他的孩子,而不是擔心她的孩子。」 年輕人聽到這樣的話十分興奮,一回到家馬上轉述大師的話給他媽媽聽。 他說,從此以後,他母親就很少再對他嘮叨了,他看到母親也不會再躲, 反而在下班之餘,會找母親聊聊天,他覺得現在他跟母親像朋友一般自在。 媽媽常常是一家的靈魂人物,她掌握了一個家的家庭氣氛,我相信:如果沒一個快樂的媽媽,就很難有一個快樂的家庭。 然而,大多數的媽媽都過份地擔憂子女:課業,工作,婚姻,健康—幾乎無所不擔心,你想這樣的媽媽會快樂嗎? 用「吸引力法則」的說法,就是的「心想事成」。 一件事情如果你用很大的「念力」去相信它,它就會如你所相信的去「實現」你相信的。 一個媽媽如果相信:她的孩子有能力去面對他自己的生活困境與難題,那麼這個相信就是一個「祝福」,而她的孩子也會因著這樣的祝福而蒙福的。 相反的,如果一個母親老是「覺得」她的孩子不懂事,不會照顧自己,一定會吃虧上當的,那麼這個「擔心」很可能就成了「詛咒」,以後你的孩子果然就會如你之前所擔心的那樣,老是出狀況令你擔心。 你的願有多大,實踐的力量就有多大。 從今天起,我們當要當心去檢查自己的每個「念頭」, 你對孩子:是擔心多?還是祝福多呢?真的,愛你的孩子,與其擔心,不如祝福吧! 其實對於我們所關心的人,不管是家人、朋友、情人、恩人、師長、同學、同事等,也都要給予全然的祝福, 這樣,不用因擔心掛念而讓自己睡不著,就是雙贏囉!因為,「心想事成」,我們的祝福一定會實現的,從現在起,把擔心丟掉,讓祝福常在,祝大家,幸福美滿。 「擔心是一種詛咒!」這句話是從寂靜法師的部落格裡看到的。 看到這句話時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仔細去思考這前後邏輯,不難理解這話是多麼精闢啊!原來,擔心是一種詛咒! 原來,好好的人因為擔心反而變得不正常,好好的事因為擔心就變成了擔心的結果。境由心造,真實不虛啊! #用祝福取代擔心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老年人為什麼必須多說話? 301的院長告訴我年紀大了一定要多說話,因為防止老年痴呆目前沒有什麼方法,多說話可能是唯一的方式。 老年人多說話起碼有三大好處, 第一,因為說話會活躍大腦,保持思維敏捷,因為語言和思維是互相溝通的,尤其快速說話自然鍛鍊了思維的快速反映同時也增強了記憶力。 一個不愛說話的老人,得老年痴呆症可能性特別大。 所以一些退下來的人,因為不說話了,反而容易得老年痴呆症。 第二,說話能夠釋放許多心理意願,排出心理疾病,減少壓力。 我們經常說有話不說,埋在心裡,憋壞了,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能夠讓父母多嘮叨是一個好事。第三,說話能夠鍛鍊活躍臉部肌肉,同時鍛鍊咽喉器官甚至肺活量,這樣就可以減少眼耳衰退,減輕花眼耳聾等等隱患。 綜上所述,年紀大了,盡量多說話,能夠和人們交往,多多說話,是目前防止老年痴呆症的唯一方式,因為老年痴呆症,是目前對老年人最可怕的疾病,還沒有什麼方法治療。 不但失去所有記憶,沒有任何思想,甚至不認識家人,成為別人的負擔,整個一個活死人。 但願醫學發展能夠解決這一難題。所以所有的朋友們,盡量讓你們的父母多說話吧,不要嫌老年人嘮叨,這也是一種孝心。 (轉發的)
    6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看完也覺得心疼 這也是我離開幼教的原因 托嬰的孩子小 缺乏完整的語言表達 所以園所很容易瞞騙家長 那幼稚園呢 最大的法寶就是洗腦 跟吃零食 幼幼班的還不太會說話 因此體罰或是語言侮辱 都是常態 可是老師們還是有辦法營造孩子們很愛的學校的狀況 就是每天要放學前 讓孩子們吃零食 而且一直教孩子們說 “我最愛00老師” “我最喜歡上學” 以及 “我沒有棒棒”這是在家長疑慮孩子受傷或哭鬧時 老師就會說是寶貝自己的問題 然後問寶貝“你是不是沒有棒棒啊” 小孩就會說“我沒有棒棒” 諸如此類 就像小鸚鵡般學講 因此呢 家長問“喜歡老師嗎” “喜歡上學嗎” 孩子就會仿說“喜歡” 小中大班的語言表達已經很完整 因此在處罰或是體罰時 就一直洗腦孩子 “老師不會打你 不會罵你 我是在教你” 然後我也看過 聽過老師跟孩子說 我會跟媽媽說你愛說謊 所以你亂說話媽媽也不會相信你 以前有一個大班生幾乎每天被自己班導師罵被主任罵 也三兩天會被小打 我偷偷問孩子痛不痛 他說很痛 可是因為自己不乖所以不敢跟媽媽說 被洗腦的好成功 而一般會打孩子的老師 也一定會洗腦家長 把問題都丟回孩子身上 說是孩子皮 孩子說謊 孩子……………………… 最重要的是 如果一個園所 有老師會打孩子罵孩子 而不會被處罰或提醒 一定是上位者或是經營者默許 就像原文中提到的主任也是一起打 我曾經待過的某家園所 常常老師罵完後再丟給組長帶到儲藏室或是監視器死角打或是戳頭 然後再威脅孩子 你很不乖 所以老師教你 如果你亂講話 就是一個愛說謊的孩子之類的 因此要正視這件事 要從改善園所風氣做起 只是太多經營者只想賺錢 能幫他留住家長的主任 組長 老師 就是他們要的 至於如何帶班 只要不出大事 經營者不太在乎的 我以上所說的打都是小打 所以也未出過什麼事 倒是我覺得孩子們的感受與對自己的貶抑讓我心疼 在他被處罰時 他會哭著說都是我不乖 老師只是教我 但最後我要說 打人 罵人 情緒失控的老師 還是少數 更多的老師是很有愛 才願意錢少事多還是堅持著 如果您的孩子常會貶抑自己 說自己不好 請您要用正面的語言引導他 瞭解他 為何會如此形容自己 老師們不是狼虎 親師之間如果要諜對諜也是很可悲的事情 所以要和老師 有良好的溝通 也要細心的觀察 瞭解自己的孩子 一起加油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想再請問這篇轉貼文章該怎麼回應 很棒的文章,跟大家分享! 有朋友針對性教育公投的事問我意見,我就一併跟大家分享了:) 性教育這個題目太大,在支持或反對之前,大家應該先問的是:現在針對的是”哪一個”部份?生理變化?兩性關係?醫學常識?還是雜交?性解放? 台灣小,政策錯了誰也別想逃 這樣說好了,美國國土是台灣的260倍,人口只有10倍。如果同樣大的原子彈爆在兩個地方,誰比較嚴重? 在美國,颶風再強,我總有地方可以跑。如果台灣來一個穿心強颱,有多少人逃得掉呢? 所以,假設我住在美國,對某些政策漠不關心,出事了頂多換個地方住,還是可以把自己顧好。在台灣卻没有這個機會,如果你隨便決定,最後一定吃得到苦,這跟投票選錯首長的結局是一樣的。 美國各州的政府有相當的權利可以決定教育政策,而且這裡的許多父母也很注重孩子在學校所接受的是什麼教育。 我待過兩個州,熟悉三個州,至少在我孩子的學校没有目前台灣部分人士提倡的性教育。而且就像剛剛跟你說的,學校或是什麼機構要教導性相關教育,需要父母簽名同意。如果孩子没有父母的簽名,就不能參加該課程。此外,上課前一週他們也會邀請父母參加座談會,了解課程內容,讓父母可以決定要不要讓孩子參加。 這部份很重要,怎麼台灣不跟進呢? ————————— 父母是監護人,要負擔孩子身心教育的責任 父母在法律上還有另一個身份,叫監護人,意思就是監督和保護。既然是這樣,關於孩子身心發展的一切教育,父母應承擔。他人要干預不對,自己要卸責也不對。 性教育當然要教,但要依據孩子的成熟度,教材內容也要分深淺。更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親身參與教材的審查,自己也要學習,因為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也是最了解孩子的人。 因此,在出聲支持或反對前,一定要各方的了解教材的內容是什麼?由誰來教導?目的是什麼? 當然,台灣社會的發展讓父母過度忙碌,同時政府也没有高抬父母的價值、和提供各樣支援,導致孩子在學校和螢幕前的時間比和父母相處還多。 為什麼孩子會“性早熟”?因為吸收了太多不該吸收的資訊。早熟是好事嗎?相信許多父母不認為,可是又無可奈何。所以當有人說這是趨勢,大家就束手同意了。 因為孩子早看過,所以乾脆提早教,這個邏輯是很奇怪的。 孩子“性早熟”不是先天性疾病,是後天環境影響。就像是吃了太多含賀爾蒙的食物孩子會讓青春期提早來到,父母該做的不是開始為他相親,而是停止他再繼續接觸相關食品,不是嗎? 孩子的成長有一定的節奏,性早熟、心智卻還不熟,這並不是好現象。 如果因為孩子一天到晚看電視、上網避免不了,所以支持提早學習。爸媽們,你太不負責任了!!孩子會有接觸到這些年齡不適當的資訊和畫面的機會,卻没有你的把關,你應該先檢討自己,而不是乾脆同意教他怎麼使用保險套。 —————————— 性教育不應本末倒置 因為不給孩子吃糖他就哭,所以就讓他一直吃,最後乾脆告訴他以後可以植牙,這樣對嗎? 因為不愛運動造成肥胖,所以也別鼓勵他動了,直接吃糖尿病藥吧!這樣對嗎? 植牙是為了恢復生活品質,不是因為可以植牙所以盡量吃糖没關係。 吃糖尿病的藥是為了維持健康底線,不是因為既然有藥吃就不必運動了。 現在的理論是:小孩自己就會上網看,早晚會知道。與其自己亂來,不如早點教,免得他得性病,或生孩子給你養。 我的回答: 1.孩子能隨意上網瀏覽他不該看的東西,就已經是亂來了!父母應該監管,而政府對於網路安全也應該有作為,維護孩子的身心健康才對。 2.我不認為所有的孩子都會“性早熟”,我的孩子就不是;他們要使用網路都必須在父母的視線範圍內,所以見黑率很低。我相信有許多的家庭對孩子的成長也是非常專注的。那麼教育部是否也應該想一下,這些孩子已經適合學習各樣的性姿勢和多人雜交嗎? 並不是說我的孩子對於性一點都不懂,他們知道的醫學常識遠超過許多同齡孩子。那些知識幫助他們對自己的成長歡欣,懂得保護自己、尊重別人,這是最重要的。 性教育需要嗎?是。就像學習牙齒保健和體能訓練一樣,他是為了孩子在身心發展的每個階段適度的認識自己身體和心靈的發展,所以他能健康自信的看待自己的改變,享受生命的成熟。 而保護孩子遠離他的年紀不該接觸的事物,隨著他的成長,在他困惑時給他陪伴和開導,這才是性教育的主軸。 —————————— 拿回孩子教育的主導權 1.實地的了解並參與教材編寫 如果不好好檢視提案內容,就隨手支持或反對,親愛的,萬一後果慘痛你是躲不掉的!這些孩子都會長大,你的未來就在他們的手中。將來的警察、醫生、政務官、老師、銀行員、飛行員、鄰居、媳婦、女婿...。 在同一個缸裡,大家灌清水,同淨;大家潑髒水,同污。千萬別獨善其身!想遠一點,為子孫未來的社會環境盡點心力吧! 你應該實地參與教材的編寫、或至少擁有審查權。有些東西可以在課堂上教導,例如醫學常識、兩性分別,有些則不合適。 2.成為性教育的最佳導師 你是孩子最親近的人,自然更能駕輕就熟。為什麼性教育這麼私密又神聖的話題要別人來教呢?父母自己不就是最好的“前輩”嗎?你經過發育期、生理期、戀愛期、性愛階段,然後你的期待、歡欣、苦惱,兩人一起建立家庭、生育計劃、經濟計劃、醫療考量...。 只要適當的學習,你就是孩子最好的性教育老師,因為你的例子都是血淋淋的。成功的可以當捷徑、失敗的可以當借鏡,都對孩子有幫助。 —————————— 關於如何進行性教育,我的意見是,性教育之前,必先是愛教育,而在孩子學習性教育之前,父母必須先學習。(請閱讀我的文章:何時該教性教育。) 你是監護人,這是你的孩子,不要把他的人生輕易的交到別人的手上,因為到最後會為他哭的,也只有你。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痛心!中國退休老人慘死國外,死訊讓千萬人怕!養老,最怕的就是這一點! 這是一個真實的悲劇,   天津退休教師朱力,嘔心瀝血將獨生子送往美國留學。兒子畢業後不想歸國,他和老伴兒賣房赴美,支持兒子創業,但家中的戰火不斷,無法融入。最終,心理崩潰的朱力向兒媳婦舉起屠刀,而自己也在獄中尋短見…   1 赴美國:「親情抱團」式養老   朱力、劉曉莉夫婦是天津實驗中學退休老師,朱顯明是他們的獨生兒子。朱顯明很爭氣,1997年被美國聖迭戈大學錄取。   朱顯明告訴父母,他想創業。柳婷婷說:「天津霧霾很重,醫療條件比美國差,二老在這邊我們也不放心……不如跟我們去美國養老吧。」      老兩口終於動了賣掉房子幫兒子創業的念頭——去美國養老,不但一家團圓,還能幫他們帶孩子、賣房錢幫他們解決創業資金,一舉多得……但朱力和劉曉莉還是慎重,又電話咨詢在美國的弟弟,弟弟認為:「在美國養老當然不錯,離我也近。不過你們先把財產分清楚,省得發生糾紛……」   2013年夏天,朱力、劉曉莉賣掉房子,把300多萬房款換成美元,然後飛往美國。   2 中國式犧牲遇上西方式自由   白天朱顯明跑業務,柳婷婷在家畫圖。朱力夫婦像國內退休老人一樣做飯、接送孫子上學,其樂融融。但新奇勁兒過了,開始感到諸多不便。語言不通,慢慢地對出門產生了恐懼。   柳婷婷一次不耐煩地叫:「你們不會英語就不知道學嗎?你們早晚得學買菜。」朱力壓抑多日的火氣躥了上來。他問老伴:「咱們來給他們當保姆的?又出錢又出力還討不到好臉色?」   劉曉莉雖然心中不快,但為了避免矛盾加深,只得安慰老伴:「想跟孩子住一塊兒,這一點咱們就得有心理準備。」更讓他們無法接受的是,孫子也不太領他們的情。慢慢地,朱力和劉曉莉感到在這個家裡,其實比在國內更加孤獨。   一天,朱力邀請住在洛杉磯的弟弟一家過來做客。弟弟帶來幾張學英語的碟片,劉曉莉讓他把碟片放自己臥室櫃子上,免得被貪玩的小孫子弄壞。結果朱力的弟弟推錯房門,孫子在房內大聲讓他出去。   媳婦柳婷婷也在房內和孩子遊戲,但她既不阻止和安撫孩子,就連向叔叔抱歉的表示也沒有。   朱力氣壞了,找柳婷婷興師問罪:「你是怎麼教育的孩子?」柳婷婷卻反問道:「是誰沒有禮貌在先?」朱力說:「朱顯明是我生的,這房子是我們掏了大半錢支援你們買的,你們創業的錢也是我們出的,我弟弟開錯一個門就是沒有禮貌了?」   不料柳婷婷一點也不饒人:「這就是我們不願回國的原因,你們始終不尊重孩子,他們是全新的個體,不屬於任何人。」   事後,劉曉莉曾向朱力的弟弟抱怨:「柳婷婷既想享受中國式的長輩為她犧牲,又想享受美國式的自由和不負責。」弟弟一家深表理解,說:「如果你們覺得生活不便,可以把賣房子的錢要回來,重新歸國養老,誰也別指望。」朱力和劉曉莉在失落之余,心中有些動搖。   此後不久,雙方再次爆發大戰爭。那天,朱力推著兩歲的小孫子去買東西,沒注意小孫子拆了一袋餅乾。店員在監控里看到,大聲制止他。朱力深感抱歉,就像小時候訓誡兒子一樣,呵斥小孫子把小手伸出來,在他的手上拍了兩下。   不料店員立馬打電話報警。朱力好說歹說,店員答應先打電話讓孩子的監護人過來。   柳婷婷和劉曉莉匆匆趕來,一見面就和朱力吵起來。朱力解釋:「我這麼做一是訓誡孩子,二也是做給店員看的。」柳婷婷大叫:「餅乾你買單就是了,做給店員看什麼?」店員見雙方越吵越凶,再一次電話報警。老兩口再次忍氣吞聲。   兒子晚上回來對父母說:「要不你們去叔叔家住段時間,我手頭緩一緩幫你們湊點錢再回國買一套房子吧。」見40出頭的兒子已經早生華發,劉曉莉心裡也不是滋味,她和老伴接受了他的建議。   3 回國無望七旬教師怒戕兒媳   第二天,朱力夫婦暫時搬到弟弟家。朱力和劉曉莉決定,只要兒子把賣房的錢還給他們,他們立刻回天津,以後養老也不需他負責。「與其死在美國養老院,還不如死在中國養老院。」一輩子沒這麼憋屈的朱力恨恨地說。   2014年1月,老兩口回到朱顯明家,和他商量回國的事。但朱顯明告訴他們,他確實拿不出錢來。1月6日晚,朱力又和兒子、媳婦談,沒有談好。   第二天朱顯明出門上班了,大孫子上幼兒園。朱力和劉曉莉決定說服最大的障礙——媳婦。   沒想到當朱力一張嘴,柳婷婷就用漢語夾著英語講起來:「當初到美國難道是我們逼你們來的嗎?賣房子的時候我們用槍指著你們了嗎?」她的刻薄和「裝佯」瞬間將朱力的怒火點燃,雙方大吵起來。   柳婷婷在吵的時候說,在美國人們無需對父母生老病死負責,一切交給政府。她又用英語說了幾句:「當初我有機會嫁給某某某的,如果不是你兒子死纏爛打我過得比現在好多了。」朱力和劉曉莉聽懂了大概。   朱力氣得臉色發白。突然,他衝進廚房操起一把菜刀,當著劉曉莉和2歲孫子的面一頓亂砍!柳婷婷的「機關槍」一剎那變成慘叫,立即就被砍倒在地,渾身往外冒血!   當嚇蒙的劉曉莉反應過來,戰戰兢兢地撥打911報警。此時柳婷婷還在抽搐,朱力忽然又衝她踢了幾腳,嘴裡叫道:「你是活該!」   案發後,劉曉莉說:「我也能理解老頭子當時的憤怒和絕望。我們不適應美國生活,和兒子媳婦不能共同生活,沒法在那邊養老。唯一辦法就是兒子把錢還給我們,我們回國。但這條路也被媳婦堵死了,我們怎麼過呢?老頭子比我更急,心理壓力更大,但我萬萬沒想到他會做出這種事來。」   她告訴記者,老伴一輩子為人師表,口碑很好,性格爽朗,實在是把感情和精神全部寄託在兒子身上,最後過度失望,加上故鄉的一切都被連根拔起,想回也回不了,無比絕望導致這樣的悲劇。  朱力滿身是血一邊往路上奔跑一邊給弟弟打電話。看到一位華裔鄰居,他放下電話說:「我捅死人了,我要死了。」這位鄰居未反應過來,幾名民警已經端槍衝上來,把朱力按倒在地銬上手銬。與此同時救援人員在家中宣告柳婷婷已當場死亡。   朱力被扣押在洛杉磯雙塔監獄內,警方要求支付100萬美元方能保釋。9日晚上9點左右,獄警發現朱力已經死亡。他將床單撕成布條,自縊身亡。   兩個月後,劉曉莉處理完後事,心力交瘁地與兒子重新生活。朱顯明感到已經無法在美國生活,決意帶孩子一起回到天津。飛機上,四人一路慟哭。朱力和劉曉莉望斷的歸國路,傾盡心血的養老夢,在眾人羨慕中以最慘烈的結局落下帷幕……   柳婷婷的父母也是千辛萬苦將女兒培養出國,她同樣是家中的驕傲、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活生生的女兒去了美國,回來卻只是一捧骨灰,兩位老人同樣地悲痛欲絕,多次病倒。   4 現實難題令人唏噓?   2015年底,柳婷婷的父母委託天津君薦律師事務所主任郭文禮擔任代理律師,準備向劉曉莉和朱顯明要求民事賠償。此時劉曉莉和朱顯明的日子非常狼狽。朱顯明在美國投資和生意均失敗,房子已抵押,又加上房裡發生血案無法拍賣,資不抵債,已落得身無分文。   兩個兒子要撫養、要讀書,劉曉莉回國元氣大傷,經常因高血壓住院,和兒子、孫子同住一套簡陋的出租屋,生活慘不忍睹。   據代理律師郭文禮介紹,這起民事訴訟案件的起訴程序很複雜,必須取得美國警方的相關資料和許多證明材料。目前律師已經向天津市南開區人民法院遞交訴狀和取證申請,獲得受理,但尚未確定開庭審理時間。   一起悲劇,浮出兩道現實的難題:當兒女亟須父母「傾家蕩產」支援創業,父母怎麼辦?   當父母把生活連根拔起,他們傳統的養老期望和兒女中國人現在千萬不要有這個養兒防老的思想。   出現這個問題,是很多做父母的思想沒有改變根本。   一味想著養兒防老的老思想。每個人看了要深思。為人父母養大小孩做一個對社會有用之人,這就是你做人成功。   不要一味想自己的小孩一定要養自已,現在社會不斷進化,每個做父母的一定學會獨立。   老了有老的生活,養兒防老是當今中國人一廂情願式的悲哀。看到這個案例的人們,一定要深思、要醒悟。   醒悟了,你的晚年才會有快樂,不糾結,不痛苦,不上演悲劇……   送給退休人最實在的忠告:   老了一定要給自己留一手!   有句話說得很在理:現如今,養兒是責任,靠兒是錯誤,中國父母要早點想明白這一點。養兒防老在多子女的時代完全是可行可靠的。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靠不住了。我們老年人應該適應這些變化,一是盡量不給孩子增加壓力,另外一個是要有自己的生活,老了以後千萬要給自己留下老窩,老本,千萬不能把自己的老本「連根拔起」!   健康上留一手   人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長壽,因為只有擁有健康,才能擁有一切,才能享受生活,感受到幸福。   人生的所有財富和名譽是無數個「0」,只有身體健康才是「1」;如果沒有這個「1」,人生也只是一個「0」。所以健康應成為大家安身立命之本,最大的成功就是健康地活著。   健康是自己的,只有靠自己去努力。退休後多學學養生專家的養生之道,多行動、多鍛鍊,這樣才能真正健康長壽。   時間上留一手   退休後自己自由支配的時間多了,但很多朋友都把這些時間花在了家庭上,或者直接一點,說就是花在了子女身上。每天圍著子女轉,做家庭保姆,這樣不僅子女煩,對自己也很不好。   大家要在時間上留一手,把時間留給自己,用來做更多不一樣的事情。比如學一樣東西,比如去做社區志願者,這些都能讓你獲得與人生前幾十年不一樣的樂趣和成功。   老窩上留一手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老窩,人老了一定要有一個安身之處,能避寒擋雨,自己做主。   老人將房子早早過戶給子女,結果差點「無家可歸」的新聞太多了。所以不要過早地把房產過戶給兒女,或者是因為和兒女長住就把房子賣掉。   要記住:父母的家永遠是子女的家,而子女的家卻永遠不是父母的家。   人格上留一手   近年來,永遠長不大的「啃老」一族常常利用父母的權勢、關係為自己謀私利。一些做父母的,因為太寵愛自己的兒女,為他們走後門、拉關係,有的甚至被「啃」進了監獄。   辛勤勞動了大半輩子,在人生的最後一站更應重視晚節。在人格上「留一手」,使落霞燦爛,晚景更美。   經濟上留一手   中老年人不能為兒女把「老本」全部花光。常言道:「兒有女有不如自己有。」一旦自己手中沒有了維持基本生活的錢財,回過頭來再伸手向兒女要,就沒那麼簡單了。   此外,自己留下來的錢也要捨得花。給自己該花一塊的,決不去花八毛,你後半生的消費是有限的,沒有必要對自己吝嗇,也省不到那去,省了也不會有人給你立牌坊,省了苦的只有自己。   時代在變化,我們也必須好好改變一下自己的生活信條了,不能再走上一代的老路。進入老年,不妨給自己留幾手,天塌不下來,地也陷不下去,反而生活更輕鬆美好。   勸天下父母要明白,父母的家永遠是兒女的家,但兒女的家從來就不是父母家。人到老年要留好老窩,照顧好老伴,存點老本,再找幾個老友,這樣晚年才踏實,切記啊!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看看專家怎麼說的! 別再說 : 孩子,你不需要養我。 現在的父母,常對孩子說:等妳長大了,不需要養我們,只要照顧好你自己就好了。這是對孩子的愛?還是礙? 我們告訴孩子不需要養我們的心態到底是什麼?希望他放心?不要有壓力?還是要證明你是一對有能力的父母? 中國的父慈子孝不見了,父不父,子不子,因為父親叫孩子不需要盡到孩子的責任。 那請問你希望孩子孝順如何體現?你要他孝順,但不需要背負你的責任,你教他只要享樂,不須承擔, 然後埋怨孩子不懂事,這孩子是你手把手教的,你能怨誰?要怨你自己不會教。 你讓孩子不需要養你?為什麼?因為你看不起他,你不覺得他有能力賺取豐厚的財富,你輕視他的能力,你覺得他是一個無用的人。 每個有感念父母的人都會希望回饋給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父母。但是你卻直接告訴他不需感恩回報,因為你不需要。 可是你忘了,他需要。他需要成功,他需要衣錦還鄉,他需要向所有的人證明他的能力和才華,越是成功的企業家對他的父母事必親躬, 孝順奉養。你卻要你的孩子不須回報,只要顧好自己就好了,你正再灌溉他自私的種子,助長他不能成功的暗示。 我要我的孩子一定要養我,我知道他有能力,他會成功,養我對他來說是容易的事,就像我養他一樣。環境是在改變, 但我相信不會有人因為養了父母就會餓死,父母是天,養父母就是養天地,不讓我們的孩子養天地,如何讓他們在天地間生存? 你可以放棄你的權利,但是你不能抹滅孩子的能力,孩子會因為你對他的期望而強大,更深具信心。 告訴孩子:你長大要養我,因為我相信你做得到。
    1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
  • 一個班37人考進清華北大,老師發來一則短信,家長沉默了 放假了,一個班主任給家長發了一則短信: 不管成績怎樣,沒有什麼優生差生的區別。家長們知道,每一個小孩都是種子,只是每個人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絢麗綻放;而有的花, 卻需要漫長的等待。 不要緊盯別人的花,不要覺得別人家的永遠都是好,相信花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呵護,看著他一點點地成長,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也許你的種子永遠都不開花,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 有這樣一位老師,他帶的一個55人的班,37人考進清華、北大,10人進入劍橋大學、耶魯大學、牛津大學等世界名校並獲全額獎學金,其他考入復旦、南開等大學。不僅如此,校足球冠軍、校運動會總冠軍、校網頁設計大賽總冠軍等6項文體冠軍,都被這個班奪走;音樂才子、辯論高手、電腦奇才、跆拳道高手在這個班比比皆是。 他也是一名相當成功的父親,他的女兒也以優異成績被北大錄取。老師總結的教育經驗,強烈建議每位父母花約三分鐘時間閱讀,仔細品味一定會受益匪淺! 01. 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 02. 如果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在學校就可能會過的比較辛苦,孩子很可能會成為學校的“問題兒童”。 03. 成績好的孩子,媽媽通常是有計劃而且動作俐落的人。父親越認真,越有條理,越有禮貌,孩子成績就越好。 04. 貧窮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但並非越貧窮越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做父母的,需要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資料,不讓孩子陷入人窮志短的自卑深淵。 05. 富裕是另一種更高級的教育資源,西方人的經驗是:“培育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階層是會遺傳的。”但是,更高級的教育資源需要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如果沒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富裕的家庭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災難。 06. 不要做有知識沒文化的家長。有些人有高學歷,但不見得有文化。如果家長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無論他擁有多高的學術水準,他也是沒有文化的人。 07. 父母可以把孩子作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過獨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圍繞孩子轉而沒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題,這樣的父母常常會以愛的名義干擾孩子的成長。有時侯,並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08. 父母需要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不過,也不要因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閒生活。“沒有責任感傷害別人,太有責任感傷害自己。” 09. 如果孩子一哭鬧父母就趕緊抱起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利用父母的這個特點經常糾纏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鬧,不要著急把孩子抱起來,父母最好讓自己有事情做,讓孩子看著自己動作麻利地做事。 10. 夫妻關係影響孩子的性格。一個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麼,他的兒子就學會了在學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學。一個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麼,她的女兒就學會了在學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學。 11. 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長相。家長和教師的使命就是讓孩子逐步對自己的精神長相負責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種污穢,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種子”,讓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氣,讓人可以揚眉吐氣。 12. 有修養的父母是“伏爾泰主義者”,“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他們從孩子出生的那天就開始跟孩子講道理,耐心的徵求孩子的意見。不要指望打罵孩子就能讓孩子學會服從。殺雞給猴看的結果是:猴子也學會了殺雞。 13. 讓孩子成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沒有激情,任何偉業都不可能善始,沒有理智,任何壯舉都不能善終。” 14. 讓你的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有教養從守時,排隊,在公共場合不大聲說話,不輕易發怒開始。 15. 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較厚道,請不要嘲笑他的軟弱。喜歡占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虧,因為他被別人厭惡。願意吃小虧的人,將來會占大便宜,因為他被人喜歡。 16. 身體的活力能夠帶來精神的活力。身體好的人,性格陽光。身體不好的人,做事猶猶豫豫,躲躲閃閃,說話吞吞吐吐。 17. 不要以為孩子1到6歲只是長身體的年齡。如果父母讓孩子1到6歲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裡度過,等到孩子6歲時父母再把孩子接回來上小學,那麼,這個孩子在小學要麼成為默默無語的沉默者,要麼成為無法無天的搗亂者。 18. 經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進餐,二是邀請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傢俱或衣物,偶爾邀請孩子幫忙解決工作中的困難。三是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 19. 如果沒有特別困難,父母最好每天趕回家和孩子一起進餐。家庭的共同價值觀,就在全家人圍著一張桌子吃飯的過程中建立起來。 20. 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讓孩子從聽故事開始建立閱讀和寫作習慣,讓孩子儘早學會獨立閱讀,儘早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只要還在讀書的人,就不會徹底墮落,徹底墮落的人是不讀書的。”從來不給孩子講故事的父母,是不負責任的父母。 21. 孩子的成長有三個關鍵期:第一個在3歲前後,第二個在9歲前後,第三個在13歲前後。如果錯過了成長的關鍵期,後患無窮。 22. 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歲而立”。孩子三歲前後,就必須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氣和習慣。凡是自己能夠做的,必須自己做,凡是自己應該做的,當盡力去做。 23. 如果你的孩子在13歲的時候喜歡弗羅斯特的詩句:“兩條路在樹林裡分岔,我選擇走人少的那一條”,這很正常,不要擔心,他以後也許會選擇人走的多的那一條。 24. 父母給孩子講道理是必要的,但給13歲前後的孩子講道理時,要注意自己講話的姿態,姿態比道理更重要。否則,孩子會厭惡,反抗。孩子會說:你講的話都是對的,但你講話的那個樣子很令人討厭。 25. 心底秘密是人成長,成熟的標誌。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訴你,那麼,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說出來。 26. 在孩子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無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積極的權威型父母。在孩子1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個消極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嚴後鬆,無效的教育是先鬆後嚴。 27. 必須留意你的孩子的學習成績,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學習成績總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很好,但性格卻自私,缺乏同情心,沒有生活情趣。 28. 必須讓你的孩子學會與他人交往並愉快的接受小夥伴。“如果父母對自己的鄰居不滿,對孩子的小夥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讓自己的孩子和他們交朋友,讓孩子覺得好像自己跟別人很不一樣,那麼,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就很難與任何人自然地相處。 29. 孩子的成長需要同伴,讓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雜亂的夥伴,在孩子沒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斷裡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壞習慣。 30. 讓你的孩子儘早建立健康的審美觀。有出息的男性一定會喜歡健康的女性。不要讓孩子的審美觀陷入低級,病態。不要以為小的,有病的,就是好的。不要以為強大的,就都是壞的。不要以為小麻雀,小綿羊,小狗都是可愛的,也不要以為獅子,老虎,狼都是壞的。不要以為豺狼都是吃人的,豺狼只吃比他弱小的。 31. 《麥田裡的守望者》為世界貢獻了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 32. 告訴你的孩子:認真聽講的孩子偶爾成績好,認真自學的孩子永遠成績好。 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家長和孩子就像兩顆彼此分離又相互靠近的大樹和小樹,大樹要為小樹遮擋風沙,也要給小樹留下足夠的空間,感受陽光,呼吸空氣。這樣小樹才能在屬於自己的空間裡自由伸展,茁壯成長。太靠近大樹的小樹是不能長成參天大樹的,而遠離大樹的小樹卻要去獨自地抵擋風沙,雖堅強無比卻又極易扭曲或夭折。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sun)別讓你的成長拿父母的身軀當墊腳石!你對父母的態度,決定你過怎樣的人生。 你對父母的態度,決定你過怎樣的人生 01 前陣子,我給媽媽在手機上裝了一個視頻軟體,方便她隨時看老劇。 媽媽很喜歡,把之前的梅花三弄啊,渴望啊,年輪啊,都翻出來看。 不過也有不便之處,她對視頻軟體的操作不靈光,不知道怎麼搜劇,也不知道怎麼選集,每次都得讓我幫忙。 她看劇看得勤時,問得也就勤了,難免讓我心情煩躁。有一次沒忍住,我跟她說話的口氣很不耐煩。 那次之後,媽媽好長時間都沒找我給她弄手機。 有一天,媽媽看我吃完飯,就試探性地跟我說:「閨女,不忙吧?能不能幫我搜一下《婉君》,我自己擺弄了半天,實在搜不出來...」 她說話的聲音越來越小,說到最後一個字時都沒聲了,顯然沒什麼底氣,怕惹我不高興。 我趕緊賠上笑臉,幫她把電視劇搜了出來。 媽媽的舉動讓我很心疼。從什麼時候起,我那個說一不二的強勢媽媽變得這麼唯唯諾諾了,連找我幫個小忙還要如此小心翼翼。 恍然間才發覺父母都老了。 就在我們漸漸長大,從稚嫩的嬰孩變成獨當一面的大人時,我們的父母也在老去。 他們的精力越來越差,比我們懂得的東西越來越少,讓我們拿主意的時候越來越多,眼界和經驗也被我們比下去,成了時時需要依賴和仰仗我們的老小孩。 我們總以為只要多賺些錢就能讓父母安度晚年。其實父母要的並不是太多的物質,而是一份安全感。 不需要討好我們,不需要在我們面前小心翼翼,不需要擔心自己的衰老和蠢笨惹我們嫌棄。哪怕一無所有,也因為自己的兒女無所畏懼。 我們對父母最好的愛,就是好好保護他們年輕時的「強勢」,讓他們在我們面前永遠有底氣。 我們對父母最好的態度,就是時時把他們放在心上,像小時候那樣在乎他們的喜怒哀樂。 02 一個人對父母的態度,有時會在關鍵時刻改變他的人生軌跡。 去年,大哥自己創業了,開了一家小公司。本來發展平平,就因為和某一大公司合作,徹底打開了市場。 說起這次合作,其實最開始談判得並不順利。 大哥的公司是個新公司,雖然能力不錯,但在業界還沒有創出亮眼的成績,知名度並不大。 那家公司也是擔心大哥的公司年輕不可靠,並不想把這塊業務交給他們。 眼看合作談不攏,氣氛也尷尬起來,大哥的電話適時響起。 他一看來電人是母親,立馬和大家說:實在不好意思,這個電話非常重要,先失陪一下。 眾人見他如此鄭重其事,都在好奇到底是什麼大人物讓他連生意都可以放下不談。 大哥還沒走出會議室就趕緊接了電話,顯然一點都不敢怠慢。電話一接通,他就親昵地喊了一聲媽媽,然後特別溫柔和緩地與母親對話。 大家都看傻了眼,原來他口中的那位重要人物就是自己的老母親。 就因為這個舉動,那家大公司決定和大哥合作。 那家公司當然不是衝動,他們覺得,這麼重視親情的人肯定錯不了。他和媽媽說話的語氣和方式,也體現著他的穩重和耐心,這樣的人管理公司,自然誠信可靠。 後來,兩個公司合作得很順利。大哥的公司也藉由這次合作在業界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後面的業務不斷,財源滾滾。 不得不說,正是對母親恭敬溫順的態度,給大哥的公司帶來了機遇,讓他一路向上,越來越好。 我們對父母什麼樣,我們就是什麼樣的人;我們是什麼樣的人,就能吸引什麼樣的人和事;我們和什麼樣的人相處,和什麼樣的事相遇,我們的生活就是什麼樣子。 疼愛父母的人,自帶貴人緣。他們往往能得到同樣重情重義的人的賞識,從而結下善緣。 相反,一個對父母不好的人,也可能隨時丟了本該屬於自己的福氣。
    1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
  • 網路文章分享 父母的成績單 我和老公去德國旅遊,順便看望了在柏林生活的表姐。我們到表姐家時已是晚飯後,表姐戴著耳機在上網,表姐夫在看書,他們讀小學五年級的兒子凱文在做作業。這靜謐的氛圍,讓我們也不敢大聲說話。 凱文禮貌地和我們打過招呼,又繼續在紙上寫什麼。我好奇地看著凱文,心想:德國孩子做作業,怎麼不用作業本?看到我詫異的表情,表姐說:「凱文在給我們評分。」 評分?我不解地問:「孩子給父母評分?」 表姐點點頭,說:「是的,每逢月末,凱文都會根據這個月的實際生活情況,對我和他爸爸的行為進行評分。我們看到這份"父母成績單"要簽署意見,再由凱文交給老師。」 這是一份怎麼樣的“父母成績單?”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等凱文填好後,表姐遞給了我。 "父母成績單"上共有10道題,優秀為A+,合格為A,不合格為B。每一項都做出選擇後,可以看到父母本月在孩子心中是否合格。我饒有興趣地看了起來: 1. 父母彼此間和睦相處,互敬互愛,從不在我面前使用不文明語言或無休止地爭吵。 2. 父母能為我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不以電視'電腦或大聲說話來影響我的學習。 3. 父母能積極學習,不斷進取,能做我的“智多星”,能提高對我的教育能力。 4. 父母能認真聽取我的學習情況彙報,為我推薦一些有益的學習資料和課外閱讀書刊。 5. 父母能經常與我溝通,耐心地傾聽我的訴說,從不態度惡劣地打斷我。 6. 父母能關心我的身心健康,膳食平衡,視力保護和生理健康,帶領我積極鍛鍊身體。 7. 父母每月都給我零花錢,但會指導我合理使用,讓我學會勤儉節約。 8. 父母從不溺愛我,每天都耐心指導我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培養我的獨立能力。 9. 父母能正確對待我的不良生活習慣,不是強行制止,而是和我講道理,幫助我改正。 10. 父母能主動與老師保持聯繫,一起幫助我在成長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表姐看了“父母成績單”上凱文的評分,將表格遞給表姐夫,然後對凱文說:「看到你給我們的,多了個A+,我們很欣慰得到你的認可,會更加努力地改進,你也要努力學習。」凱文重重地點了點頭。 這份特殊的“成績單”,深深地觸動了我,想想我女兒已經上小學三年級了,我平時總是要求她要考第一,卻從沒想過我要為她的學習和成長提供什麼樣的幫助。 我把這份“父母成績單”記錄下來,以後我和老公也要在女兒的監督和見證下,做她成長道路上的榜樣。
    2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受教了! 台灣的義工 VS. 美國的義工! -~不要輕易給予 那是對別人不尊重~ 盧安達的淒寒場面,可能對於一般人只能想像。 台灣來的義工下了卡車以後,看到一位瘦骨嶙峋,衣不蔽體的黑人男孩朝他們跑來,那個男孩很少看到這樣的大卡車。 當時台灣來的義工動了憐憫之心,轉身就去拿了車上的物品向小男孩走去。 「你要幹甚麼?」 美國義工大聲對台灣來的義工喝斥:「放下!」 台灣義工愣住了,心裏想著:「他是怎麼了 ? 我們不是要來做慈善工作嗎?」 美國義工朝小男孩俯下身子說:「你好,我們從很遠的地方來,車上有很多東西,你能幫我們搬下來嗎?我們會付報酬的。」 小男孩遲疑在原地,這時又有不少孩子跑來,美國義工又對他們說了一遍相同的話。 有個孩子就嘗試從車上往下搬了一桶餅乾。 美國義工拿起一床棉被和一桶餅乾遞給他說:「非常感謝你,這是獎勵你的,其他人願意一起幫忙嗎?」 其他孩子也都勁頭十足一擁而上,沒多久就卸貨完畢。義工給每個孩子一份救濟物品。 這時又來了一個孩子,看到卡車上已經沒有實物可以幫忙搬了,覺得十分失望。 美國義工對他說:「你看,大家都搬累了,你可以為我們唱首歌嗎?你的歌聲會讓我們感到快樂!」 孩子唱了首當地的歌,義工照樣也給了他一份物品:「謝謝你,你的歌聲非常美妙。」 台灣來的義工看著這些若有所思。 晚上,美國義工對他說:「對不起,我為早上的態度向你道歉,我不該那麼大聲對你說話。 但,你知道嗎?這裡的孩子陷在貧窮裡,不是他們的過錯 ! 可是如果因為你輕而易舉就把東西給他們,讓他們以為貧窮可以成為不勞而獲的謀生手段,因此而更加貧窮,這就是你的錯!」 這天,來自台灣的義工度過了不尋常的一天。 義工把東西給孩子,可要求他們以勞動獲取。 上天把恩典和愛給我們,但要求我們努力奔跑。 家庭教育也應如此 ! 不要輕易的給予,別讓孩子認為一切都是父母應該給予的 ! 父母沒有欠孩子任何東西。而是孩子要懂得父母給予的點滴都要感恩 !與父母分享 !! 很寶貴的一篇文章,這就是身教與觀念並行的教育。 請用力的轉發吧! 別讓你的孩子 成為"伸手族"...
    3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