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6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好書分享《什麼才是人生最值得的事》-洪蘭
如果我明天走了,有誰會真正想念我?

洪蘭:皺紋只是告訴你,這裡曾經有過笑容

小時候寫作文時常寫到「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但是心中對光陰其實沒有感 覺,尤其那時連「梭」是什麼都不知道,只知道寫上這句話,作文至少會有「乙」。匆匆過了一甲子,現在知道它的意思了,但是卻感覺這句話還不夠真實,因為箭和梭 是看得見的實體,而光陰從指縫中流失卻是無聲無息,完全沒有痕跡便不見了。

朋友傳給我一個日本銀髮族川柳比賽的訊息(川柳相當於我們的打油詩),老人們以三行日文,寫下自己的老年生活,例如:

成對的碗,
一個給了我,
一個給了貓;

醫藥太進步了,
活得比預計的長,
超出保險年限;

現在能夠溫暖迎接我的,只有坐便器了;

懷舊歌曲不會唱,
太新了;

剛剛太好吃了,但吃什麼已經忘記了;

好不容易站了起來,
卻忘記是要幹什麼,
又坐了回去;

所謂年邁,就是不斷增加藥片和逐漸衰退的記憶;

以前走路必須抬頭挺胸,現在走路必須注意腳下;

現在人生已經不迷惘了,卻一直迷路;

不敢再做身體檢查,
每檢查一次,
就多出一種病;

有糖尿病,卻沒有甜蜜的生活;

曾經打罵過的孩子,
現在溫柔牽著我的手;

照鏡子時,
感覺看到了媽媽;

睡個懶覺起來,
發現家人在
確認我的脈搏;

以前反覆確認還有沒有感情,現在反覆確認還有沒有呼吸;

過去的心悸是
為了愛情,
現在的心悸是犯了病;

飯吃八分飽,
還有二分用來吃藥。

這些詩句讓人哈哈大笑之餘,也不免反省一下,我們該如何來面對自己的老年?

老本、老伴、老友是晚年的必要,前二者往者已矣,已成事實,只有老友是來者猶可追。其實,一個人生活也不一定要孤獨,成對的碗,一個給了我,另一個可以送給好友啊!要有朋友,自己要先成為別人的朋友。

一起長大的朋友很寶貴

人要不斷的問自己:「如果我明天走了,有誰會真正想念我?」只要有一個人懷念你,你就沒有白活。但是友情需要培養,沒有付出就不會有收穫。

我剛去美國留學時,吃不起學校的餐廳,一個三明治 1.5 美元,一個漢堡 1.99 美元,同學說很便宜,但對新台幣 42 元換 1 元美金的我來說,還是很貴,我通常是吃花生醬三明治,花生便宜又有蛋白質,營養夠。後來我發現不行,因為有些消息沒有跟同學在一起就不知道,例如老師的出題偏好、怎樣可以搶到儀器來用等等,所以只好一週二天跟同學一起去吃飯。一學期下來,交到幾個好朋友後,我就約他們來我實驗室吃飯,我做蛋壽司請他們(做不起魚壽司),久了大家就自己帶三明治來我實驗室吃,我就聽到了小道消息,也省下了飯錢。

因此要交朋友,先要付出。早上早一點起床煮飯,拌點醋和糖做成壽司並不辛苦,獲得的友誼卻是長長久久。多年後,我去美國開神經學年會,碰到一個同學(現在是名教授了),他說,他第一次吃到壽司是在我研究室,後來去紐約教書,雖然常去日本店吃壽司,卻覺得沒有在我實驗室吃的好吃,我告訴他,因為少了一味,叫做友情,他聽了哈哈大笑。

年輕的人純真,沒有勢利眼,所以友情持久。但是只要真心待人,老了也是一樣。若是老本允許,一月一次跟朋友上館子聯絡感情,若是荷包不允許,也可以請朋友來家包餃子。以前做留學生時,大家輪流去各家包餃子,飯後一杯清茶,天南地北,聊到不知東方之既白,貧窮之交,友情更長久。

年輕時純真沒有勢利眼,所以友情能持久

人只要健康,不必怕活得超越保險年限。走路倒是必須看腳下,因為老人摔不得,一坐上輪椅,健康就走下坡了。至於照鏡子看到自己變老,要記得馬克吐溫說的:「皺紋只是告訴你,這裡曾經有過笑容。」心態一轉變,人生就轉變了。吃飯本來就是吃八分飽,另外二分不如留下來吃甜點,一點甜的滋味讓自己心情好,心情好最重要,粗茶淡飯吃起來也似山珍海味!

三行詩很有趣,哈哈一笑,青春不老。只要盡力幫助別人,讓別人懷念你,你的人生就值得了。

*內容摘自《什麼才是人生最值得的事 》,
作者為洪蘭

現有回應

  • 要麵麵不要辣辣標記此篇為:⭕ 含有正確訊息

    理由

    真的是洪蘭的著作節錄。

    出處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9eeKxE
    3 年前
    3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2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人生,最需要的不是 很多錢,而是「陪伴」這 2個字! 人的一生面臨了不同挑戰 也會遇到不一樣的人, 身邊陪伴我們的人接著變化, 其實每個人最需要的就是陪伴, 好好守護著身邊的人 陪伴才是最深情的告白 人生最需要的 不是很多錢,而是陪伴 兒時,有父母陪伴; 讀書時,有同學陪伴; 成人時,有情侶陪伴; 暮年時,有老伴陪伴, 離開了這一切,人生就不會圓滿。 真正的朋友都不是在你輝煌時出現的, 當你落難時,很多朋友都會人間蒸發的, 最後留下來陪伴你的, 一定是你的至友, 因為,吹盡黃沙始到金。 很多人注定是 只會陪伴你笑 而不會 陪伴你哭的 對友情不要奢望過高, 當你春風得意時,圍你轉的人自然就多, 若以為這都是你人緣好,那就大錯而特錯了。 很多人注定是只會陪伴你笑,而不會陪伴你哭的。 所以,一旦身邊冷清了,你也就清醒了。 當你遠行的時候,當你孤寂的時候, 就渴望親人的陪伴, 生命中, 苦難多於幸福,坎坷多於坦途, 所以就有了思念,就有了心靈的陪伴。 「陪伴」是一種 情感的付出 在我小的時候,父母來陪伴我, 在我長大成人的時候,我陪伴著父母, 有一天,父親最先離開了,我很悲傷, 一個陪伴過我的人走了,帶走了我永久的思念。 陪伴是一種情感的付出,所以才無怨無悔, 人活著本來就不容易,如果沒有艱辛的付出, 就別做「黃金屋」、「顏如玉」的美夢了, 陪伴並非可以索取的。 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 努力的把握當下, 好好珍惜身邊陪伴你的人。 分享出去 ~ 陪伴才是最深情的告白 歡迎轉傳分享~祝每位每天幸福 (rose)樂活人生 https://goo.gl/vtTj8L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沒有文化,等於靈魂沒故郷 作者:洪蘭 每次回台省親,他都帶《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那些他年輕時想都不會想去看的書回去。 年過半百,更能領悟古書詩句中的意境。 藏書中的生命經歷,成就文化的根,若拔掉根,人們還剩下什麼? 這次花蓮地震,有個在美國工作的學生趕回來看父母。 他來去匆匆,但在機場打了個電話給我,告訴我,他現在終於了解,為什麼我當他們導師時,一直叫他們要讀點中國的古書來增加自己的厚度,使年老時,靈魂有自己的故鄉。 文化寶藏 取之不竭 他說當年不能領會什麼叫「厚度」,靈魂為什麼要有「故鄉」,現在50歲,在異鄉特別能感受到中國文化和文學修養帶給他的慰藉。 他說下班時,看到落日,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的詩句。 白天在辦公室的種種不快,會因這句詩的意境而消失; 中午同事出去吃午餐,他捨不得花七塊錢吃三明治,便走到公園去吃他的便當。 美國一年四季景色不一樣,他一邊走,一邊想起「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心情因此而開朗。 說中心坎 難以傳譯 他說妻子是美國人,文化背景不同,有些心靈深處的感受他說不出來,說了她也不會懂。 例如想到「人兒伴着孤燈,梆兒敲着三更」,他仿佛看到母親倚門等他補習回來的景象。 想家時,想到「獨在異鄉為異客」,便覺得冥冥之中,也有人在感嘆。 在夜深人靜時,常常能安慰他的,只有腦海裏的一些中國東西。 他的孩子離家去上大學了,他想告訴孩子,大富由天,小富由人,因為「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成敗在自己,但是沒有辦法,這個文化的代溝,他跨不過去。 讓靈魂找到歸依 他說,「我了解為什麼文化是年老後靈魂的故鄉,因為那是我的根,我在這個文化中長大,我的思想、我的一切來自我小時候所讀的書、我生長的環境,這些已潛移默化到我的基因中,外力去不掉了。」 所以每次回台省親,他都帶《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那些他在年輕時,想都不會想去看的書回去。 他還想繼續說,但是登機的廣播響了,他在掛斷前說: 老師,天下的知識學不完,但是沒有文化的人活不長,文化是根,把根去掉,人就死了,至少在精神上是死了。 請告訴學弟妹,古文要讀,那是一個人靈魂的歸依。 放下電話,我很惆悵,但轉念一想,反正現在政府失功能,一切都靠民間在做,那麼就盡自己的力再做吧! 原刊於《天下雜誌》,獲作者授權發表。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E6%B2%92%E6%9C%89%E6%96%87%E5%8C%96%EF%BC%8C%E7%AD%89%E6%96%BC%E9%9D%88%E9%AD%82%E6%B2%92%E6%95%85%E9%83%B7/
    1 人回報2 則回應6 個月前
  • 洪蘭/沒本事治國 只好用騙的 2023-09-27 01:21 聯合報/ 洪蘭 如果政府在雞荒時立刻亡羊補牢,拿出政策,現在應該已經有新鮮蛋可吃了。雞蛋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如果政府在雞荒時立刻亡羊補牢,拿出政策,現在應該已經有新鮮蛋可吃了。雞蛋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洪蘭 洪蘭 自從公教人員年金被砍後,朋友就睡不安穩,擔心老景會淒涼,極積去夜間部兼課。他平常下課後是煮碗泡麵充飢,這天因想到專家說,每天要吃顆雞蛋才不會得阿茲海默症,便打了一個雞蛋到泡麵中,想不到竟是個黑的臭蛋,白糟蹋了這碗麵。 他很氣,半夜來信訴苦,說現在是生活在恐懼中:電話不敢接,怕被騙;餃子和包子不敢吃,怕肉餡是萊豬;海鮮不敢吃,怕是日本輻射水產,每天只能吃雞蛋來滿足蛋白質的需求。但是從今年春節起,蛋也買不到了,好不容易等到有蛋可買了,卻爆出是巴西蛋。他說他買的蛋上面還蓋有紅色的有效日期,想不到還是被騙了。 他憤怒的說,專制時代老百姓很無奈,但是為什麼到了民主時代,還是一樣無奈?他不了解雞蛋會有什麼天機,要保密不可洩露?老百姓為什麼不能知道自己花錢買的雞蛋是不是安全的?他感嘆善沒有善報,辛苦工作了一輩子,老年的生活竟過得如此窩囊。 他的話說到我的心坎裡去了,我也在為每天的二顆雞蛋發愁。我因不願為自己的口腹之慾殺害一條生命,所以我的蛋白質來源也是靠雞蛋。我也不懂,搶購雞蛋不是昨天才發生的事,如果政府在雞荒時立刻亡羊補牢,拿出政策,現在應該已經有新鮮蛋可吃了。 不知誰說政治是高明的騙術,這句話真叫人生氣。其實說謊很累,騙的人要記住對誰說了什麼謊,被騙的人更是不甘心,找機會報復。人何苦這樣過日子呢?其實治標不治本是很沒有擔當的行為,事情發生不去處理,把頭埋在沙裡是最笨的,雪球只會愈滾愈大,最後無法收拾。就像孩子肚子餓,大人不去做飯而是塞一顆糖到孩子嘴裡,討得眼前安寧。但是因為沒有飯吃,孩子餓,還是會哭,那就撒更多錢去買糖再塞,管它債留子孫,管它飲鴆止渴,管它銷毀五一七○萬顆雞蛋是浪費巨額公帑,只要不在我任上出事,就不是我的事。沒本事治國,只好用騙的,反正老百姓好騙。 照說,人只要上過一次當,就應該學到教訓,因為不能從錯誤中學習會被演化淘汰。但是演化為了使人能在艱苦的環境中活下去,給了人「好了傷疤忘了疼」的健忘,只要看每四年浮現一次的「選舉橋」,就知道老百姓有多麼健忘了(有人說女人如果記得生孩子的痛,天下就沒有孩子了)。 政客們很知道動物在極餓時,給牠食物,牠會感恩你,忘記是你把牠關起來,是你不給牠食物的。所以沒有疫苗,老百姓像蒼蠅一樣死去時,突然來了疫苗,每個人都感激涕零,沒有人再去追究講得那麼好聽的超前部署,為什麼會弄到沒有疫苗,連口罩都要搶購限購?講起來,張嘴騙騙就可以吃香喝辣,難怪再怎麼離譜的謊都要編出來保住執政權啊! 其實老百姓要的不多,一個能保證食的安全,能讓老百姓安心過日子的政府就好。台灣本是寶島,只要法律公正,不看顏色執法,貪官被懲戒,說謊者下台,我們的生活就可以過得像天堂了。(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14 人回報1 則回應9 個月前
  • 》驚人的「懶螞蟻效應」 阿波羅新聞網 2022.04.18 一個人思考的深度,決定了他人生的高度。 日本北海道大學的進化生物研究小組曾經做過一個實驗。 他們對三個分別由30隻螞蟻組成的黑蟻群進行追蹤,以觀察它們的分工情況。 結果發現,大多數螞蟻都很勤快,清理蟻穴、搬運食物、照顧幼蟻,幾乎沒有停歇。 然而,有少部分螞蟻卻無所事事,終日在蟻群周圍東張西望,從不工作。 生物學家把這少數螞蟻叫做「懶螞蟻」,並在它們身上做了標記。 有趣的是,當研究小組斷絕掉蟻群的食物來源時,那些勤快的螞蟻立馬亂成了一團。 而「懶螞蟻」們則不慌不忙,帶領蟻群向新的食物源轉移。 原來懶螞蟻們不是懶,而是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偵察上。 它們看起來遊手好閒,但腦子裡沒有停止過思考,這就是著名的「懶螞蟻效應」。 前幾天跟一個學長交流,他給我講了一個故事。 剛畢業那年,他和一個同學一起進入了同一家公司實習。 為了給老闆留下好印象,他每天第一個到公司,最後一個離開。實習期間,他幾乎每天加班到12點。 而他的那位同學,每天掐著點來,又掐著點走。 兩個月後,公司考核轉正,他本來以為自己穩了。結果,他沒能轉正,而他的同學卻成功留在了那家公司。他很氣憤,發了一條朋友圈吐槽:「60天的勤奮努力,不過是個笑話!」 所在部門的領導看到後,發給了他兩份業務報告,一份是他的,一份是那位同學的。 他的那份報告,密密麻麻幾千字,內容卻中規中矩。 與之相比,另一份報告,雖然只有千餘字,但是邏輯清晰,重點突出,讓人一目了然。 最重要的是,在戰略分析那一欄,他只草草提了一句,而他同學卻濃墨重彩、深入淺出地指出了公司的優勢劣勢以及市場中潛藏的機會與風險。 原來,在他為瑣事忙到腳不沾地的時候,他的同學已經把策略層面的問題研究透徹了。 豆瓣上,有個叫「殺死偽勤奮」的小組,裡面有這樣一句特別扎心的話:「機械式努力的背後,不過是一種肌肉的習慣性運動。這看起來是勤奮,其實是腦子的偷懶。」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不是努力的程度,而是思維的深度。 沒有深度思考,所有勤奮都是白搭。 就像我的那位學長,他被自己表面的努力麻痹住了,將勤奮膚淺地理解為「每天工作到12點以後」,而忽略了思維上的精進。直到最後才發現,自己不過是在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之前看《思考力的快慢》,書里有個故事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在加利福利亞的一個小鎮上,住著一個愛好寫作的年輕人。他每天筆耕不輟,立志成為一名優秀的小說家。但是他寫出來的小說卻總是滯銷,無人欣賞。 他很苦惱,就去教堂問神父:「請您告訴我,為什麼我夜以繼日地寫作,但是作品卻沒有任何進步呢?」 神父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你早上都在做些什麼?」 他有點不解說:「我在寫小說。」 神父又問:「那麼上午呢?」 他答道:「也在寫小說。」 神父繼續問:「下午呢?」 聽到這話,年輕人有點不耐煩:「我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其餘時間都在寫小說。」 「那你什麼時候在思考呢?」 看著絲毫不知道自己問題在哪兒的年輕人,神父耐心道: 「你所謂的勤奮,不過是重複且長時間的無盡忙碌,並沒有什麼難的。只要條件具備,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 難的是思考,沒有思考,你的小說就沒有靈魂;沒有思考,你的勤奮就沒有意義。」 是的,將埋頭苦寫作為唯一的創作手段,不思考總結,憑什麼提升呢? 《我們這一代人的困惑》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大部分人看似的勤奮,不過是思維上的懶惰導致的。 什麼熬夜看書到天亮,連續幾天只睡幾小時,多久沒放假了,如果這些東西也值得誇耀,那麼流水線上任何一個人都比你努力多了。」 一個囿於雜務而懶於思考的人,註定會陷入平庸的困境。 擺脫低質量的勤奮,養成思考的習慣,才是你人生進階的第一步。 「麥克阿瑟天才獎」獲得者塞德希爾·穆來納森有句名言:「對任何一個組織而言,留一定的餘閒都很重要,它不是對資源的浪費,而是讓系統更加高效地運轉。」   同樣地,對於個體而言,我們也需要給自己留下一定的餘閒時間,來思考充電,升維自己。   作家李尚龍曾在新東方當老師。   在那裡工作的最後一年,他向排課的領導提出了一個要求:周末晚上不上課。  有同事勸他:「這樣你一個月少賺四五千塊呢!」  他咬了咬牙,但還是說:「別排了吧。」   之後,每個周末的晚上,在其他同事忙忙碌碌趕去公司上課掙錢的時候,他卻待在家裡讀書、看電影、寫讀書筆記,思考自己的個人價值和人生方向。   結果現在,教培行業沒落,他的同事們,要麼無奈失了業,要麼被迫轉了行。而他,已經成了一名暢銷書作家,年入百萬。   他在《忙,但不要窮忙》一文中回憶這件事的時候直言:「無論多忙,都要給自己一些空餘的時間,這些時間,要給自己放空。思考一下有沒有更好的方向,有沒有更棒的路。就好比一個團隊裡,總要有一兩個領導是閒的,因為他們負責思考,負責更好地制定方向。」   一個人的思考深度,決定了他人生的高度。   就像李尚龍,他沒有和他的同事一樣,日日在工作的漩渦里打轉兒,一味窮忙。   相反,他把自己從忙碌的生活中剝離了出來,給自己留下思考的時間,不斷找尋新的人生路。 法國的思想家帕斯卡爾在《隨想錄》裡寫道:人只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我思故我在。 人,唯有在忙碌的生活中給自己留下思考的空間,才能靜聽靈魂深處的聲音,才能找到人生最有價值的路徑。 做一隻勤於思考的「懶螞蟻」吧!
    16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台大教授:最難的一課,我們卻沒教給學生 作者/郭瑞祥 「老師,您可以幫我寫推薦信嗎? 這是我過去七個學期的成績單。」最近一位大四女同學來看我,希望我能為她撰寫申請研究所的推薦信。 看了她的成績,我嚇一跳,從大一到大四的過去七個學期,她每學期都是書卷獎得主! 在臥虎藏龍、會念書的學生比比皆是的台大校園,這並不容易,可見她多麼用功! 但我一開口,卻是潑了她一頭冷水,「同學,妳能不能不要繼續拿第一名?」「為什麼? 追求好成績有什麼不對嗎? 要申請國外的好學校念碩士、博士,難道不應該有好成績嗎?」面對她不解的神情,我請她在研究室坐下來,「讓我花一點時間,說個故事給妳聽好嗎?」 說實話,在台大教學十八年,我最擔心的學生,不是成績吊車尾的同學,反而恰恰相反,竟是每一科都拿第一名的傳統好學生,最讓我放心不下⋯⋯。 這個故事,就從多年前一個很認真、也常拿書卷獎的台大學生說起。 曾經,有一個高中念建中、大學讀台大,在別人眼中考起試來一帆風順的台灣年輕人,在長期努力不懈下,終於如願以償來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碩士與博士。當時,在他心中,「成功」的人生像是一條有軌跡可尋的直線,從麻省理工以漂亮成績畢業,等於拿到「成功」的第一個入門磚。 他告訴自己:「我來美國可是來讀書不是來玩的,好好拚功課吧!」這個台灣學子,從小念理工科,愛運動,愛念書,但對於美國的流行文化、同學間多采多姿的社交生活,格格不入、甚至手足無措。於是他一心向學,果然,念碩士的兩年與博士第一年,每一個科目都拿下漂亮的A! 在麻省理工,A就是最高的分數了,科科都拿A,真是不容易的好成績。 他內心不免小小驕傲,頗以自己為榮,也一直以為,自己的指導教授,一定也為他高興,畢竟置身於一群天才學生中,他的好成績堪稱「第一名」呢。 全A成績,終於碰到大鐵板了。有一門陌生卻又必修的重要課程,他上了幾個月後,內心有數,成績大概不會太理想,雖然及格絕對沒問題,但A恐怕拿不到了。這個「好學生」乾脆壯士斷腕,期末考前,毅然退選這門課,避免成績單出現B的「恐怖」危機。 很多美國同學不理解,老師更覺得奇怪,學分費交了,也認真上了幾個月,為什麼他要退選?只為了避免成績單不好看?這個理由對美國人來說,太不可思議了!來年,他再度挑戰這門必修課,一路穩紮穩打,加倍用心,但期末成績出爐後,他,竟拿到了第一個不是A的成績!之前的退選,無異於一場時間與金錢的徒勞無功。 沮喪的他,有點難為情的去見了美國指導教授,甚至,帶著歉意去的。然而,指導教授卻十分開心的恭喜他!恭喜他沒拿到A!教授語重心長的說:「我真是太替你開心了! 你從今日起,再也不必為拿A、拿高分而念書,你總算可以放膽,去做更重要、更有價值的事情了!」 那,什麼才是更重要更有價值的事? 教授笑著回答:「去犯錯與創新吧!藉著課本教你的基礎,然後去有計畫的犯錯、嘗試創新。這才是有價值的!」 台灣小子,如當頭棒喝般醒悟:什麼才是追求知識的本質?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斷尋求突破,繼續為下一代累積新知,以創新動能造福人類社會,才是知識的本質。好吃的蛋糕是本質;而好成績,只是裝飾的美麗奶油花朵罷了。 「怕輸」心態造成保守的選擇 我,就是那上面故事裡的主角、曾經認錯方向的台灣小子。 當我被MIT指導教授,點出求學觀念上的根本錯誤後,其實是非常受用的。在此之前,我把所有的精神力氣、大概有九成,都放在完成作業、求取高分,而只拿一分的餘力,用以做研究。 但後來,我大幅度更改比例,變成了兩成力氣做功課,八成心思做新研究。以前,一拿到作業,就認真埋頭苦寫,確保盡善盡美以得好成績,後來卻變成了要交作業的前一天,才開始熬夜趕報告。 這並不是說我偷懶,而是我發覺,做新的研究才是更大的挑戰,收穫更多,所以我選擇先做研究。 研究的過程,其實是一個無底洞,回報會比較慢,不像考試成績馬上就出來,但這才是真正的學習過程,而且雖然回報慢,收穫卻是紮紮實實、屬於自己的,不是考完試就一半還給老師的表面好成績。可以說:那個當下椎心刺骨的B,釋放我長久以來讀書是為了追求漂亮成績的功利迷思,轉向真正的學習本質。 觀念一改變,學習反而突飛猛進。大多數人要念六年方能結束的博士班,我四年就畢業了;因為我把時間與精神,花在對的地方、並做出了新的研究成果,最終得到了教授的肯定,畢業論文順利通過。 「怕輸」文化造成保守的心態 回到台灣教書後,這些年來,我對當時的心情又有一層新的體悟。當年我對科科A的追求,除了從小相信認真念書就是為了追求好成績的迷思,背後,更深的原因是「怕輸」。怕輸、怕沒面子的心理框架,一直到現在,仍然在很多個體、甚至很多企業發展上看到,形成一種保守的文化,妨礙創新的嘗試。 台大管理學院每年都送很多學生到國外著名大學做交換學生。最近一個同學從北歐的大學交換半年回來,與我分享心得。 她的班上有一半是當地學生,另一半是來自義大利、法國、德國、韓國、印度等全球各地的交換學生,有很多分組討論和報告要做。她發現,台灣去的學生,理論學得很紮實,程度一點也不輸外國學生,但自信心明顯比較不足,即使有自己獨特的看法與觀點,但不那麼能夠系統化組織與勇於提出思辯討論。相較之下,「歐洲的年輕學生可能理論基礎比不上我們,但他們不害怕,很敢說出口,討論激盪,發現真的有興趣的地方,再去深入鑽研,很有創意和想像力。」 她的心得我完全瞭解。因為怕輸怕被別人笑的心理,出現在許多層面上,例如阻礙學習新語言(不敢開口怕被笑)、討論課上沉默者占多數,發言的永遠那幾個,但下了課大家卻七嘴八舌意見多多。 我曾經反省,為何必須到了美國求學、從別人的文化反射出來,才看清自己的迷思? 為什麼在台灣時,從來沒有發現過、從來沒有反省過? 答案很簡單。在台灣現有的升學制度下,包含高中基測、大學學測,我們的遊戲規則就是,誰會考試,誰就是贏家!30年前,我念書時如此,現在亦然。 或許,大學前的遊戲規則,真是如此,但是,我們的人生,從考完大學起,就再也不是科科得A者保證勝利了。 唯有能認清環境變化,敢於跨出舒適區,追求本質的創新,才能永保成長動能。從此刻起,掙脫只求第一的魔咒,擺脫怕輸的包袱,大步往前走吧! 最珍貴的一堂課,找尋自己的人生導師 我的前半生,在別人眼中,該也是標準的「金榜題名」、算得上是超級好學生。先後考取建中、台大,而之後的碩士、博士學位,則都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完成。畢業後,在矽谷找到年薪數百萬的工程師職缺,然後娶回了美嬌娘、回台大擔任教授,也有了兩位小朋友。 我必須承認,有一段時間,我真的覺得自己很幸運,也深信只要自己夠努力,無論是「美國夢」、「台灣夢」,我都能美夢成真。 然而,從人生進入下半場開始,我陸續遭逢變故,終於明白了什麼叫做深深的無力感。 先是我自己在壯年之時,就得了癌症。跟死神第一次拔河,我雖僥倖得勝,卻也大傷元氣。而沒幾年後,我又遭逢中年喪妻!失去了最愛的人,心裡什麼也不剩,只有空空蕩蕩,整個人渾渾噩噩⋯⋯ 但卻沒有太多時間可以自怨自艾,因為我還得拉拔兩個正要經歷青春期的小男孩長大。 原來發生在我們意料之外的,才是真實的人生⋯⋯ 最難的一課,我們卻沒教給學生 看看自己走過的人生路,再想一想每一天,我在校園內觸目所見,年輕快樂、對未來滿懷想像與盼望的學生們。不禁感嘆:在我人生的求學過程中,大多時刻,學校只教如何考第一名、如何過關斬將在大小的考試中勝出? 幾乎沒有人告訴我,考不上「好」學校、「好」科系之後該怎麼辦? 如何勇敢站起來面對挑戰? 聯考制度強調的是,不管喜不喜歡,先搶第一志願就對了! 從來沒有人認認真真地鼓勵我們:尋找自己獨特的天賦能力,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再找出獨屬自己而非主流價值一致鍾愛的「第一志願」? 我們從小經常聽到的童話故事是,王子好不容易排除萬難與公主結婚,然後呢? 就沒了。從沒有告訴我們,王子公主可能吵架啊! 人生的本質就是無常的變動。如果有一天,公主離開了,王子該如何? 沒有人教過我們,我們也從來不會教學生,關於人生,種種的真實與艱難,種種的難堪與不堪。這些,反而是我在歷經人生後,最想要獻給學生的禮物。 人生總有悲歡離合,但我希望我的學生,都比我更有能力,去面對課堂以外的人生挑戰。 如何做? 其實很簡單,提前把這些人生問題,丟給學生去想,讓他們從年輕時就開始思索、有心理準備;提前為他們灌注一些力量,而不是哪一天他們突然面對了,竟只有手足無措的份。人生不會永遠順遂、悲歡離合總無情,畢業之後的人生更不會有標準答案,我想教會學生的,是他們如何為自己找尋答案? 甚至是,能不能在犯錯後,鼓起勇氣選擇補考,而不是沮喪放棄,勇敢做唯一的自己。 人生說穿了,就是由無數的大小考驗組合而成,懂得為自己找到「人生導師」,絕對可以為自己的人生加分不少。 而什麼是人生導師?「他」,可能是一份信仰、一場演講、一部電影、一本好書,重點是裡頭的精神,能不能讓你在歷經悲歡離合時,多一點力量與勇氣,繼續朝能發揮自己最大價值的方向走下去? 我不是完美無缺的老師,但真心祝福每一位學生,打開心胸、主動出擊,每天都能遇見自己的人生導師、每天都能茁壯成長。 關於作者/ 郭瑞祥 1961年出生於台北,曾在台灣大學取得土木系學士,隨後進入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土木工程碩士、機械工程博士,畢業後進入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擔任研究發展中心資深製程工程師,並在職進修取得加州州立大學聖荷西分校企業管理碩士。1995年到台大任教迄今,現任台大工商管理學系、商研所特聘教授。 做為一名大學教授,郭瑞祥認為除了知識的傳遞,人生智慧與經驗的傳承更為重要。中年經歷罹癌、喪妻等人生重大轉折後,深刻體悟人生有許多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於是他以讀書會形式,在台大開設一門結合管理與人生的專題類課程,希望學生提早知道,管理,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學習,讓自己生命更幸福的關鍵能力,在面對人生大大小小的「管理任務」時,都能以智慧與勇氣做出發揮個人最大價值的判斷與抉擇。 課程推出後意外大受歡迎,也堅定他與更多人分享、用心貼近學生需求的決心。他認真的教學表現曾多次獲得校內教學優良獎肯定,並獲頒台大教學傑出獎,每年僅1%教師能獲此殊榮,係台大給教師的最高榮譽之一,也被學校評選為第一屆優良導師。 出處/《商業周刊》
    2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成大醫院院長林炳文因癌病逝,享年61歲 ....。他留下很深的幾段話。 他說:不要把好東西留到特別的日子才用。 生命真是脆弱,生死天註定,無法違抗。即便是蘋果的﹝賈伯斯﹞,在病痛面前卻仍是無能為力。 多年前我的一位同學,他太太剛去世不久。他告訴我說:「我在整理太太的遺物時,發現一條絲質的圍巾,那是我們去紐約旅遊時,在一家名牌店買的。」 那是一條雅致、漂亮的名牌圍巾,高昂的價格標籤還掛在上面,他太太一直捨不得用,她想等一個特殊的日子才用。 講到這,他停住了,我也沒接話,好一會兒後他繼續說:「再也不要把好東西留到特別的日子才用,你活著的每一天都是特別的日子。」 以後,每當想起這幾句話時,我常會把手邊的雜事放下,找一本小說,打開音響,躺在沙發上,抓住一些自己的時間。 我會從落地窗欣賞淡水河的景色,不去管玻璃上的灰塵,我會拉著家人到外面去吃飯。 生活應當是我們珍惜的一種經驗,而不是要苦撐過去的日子。 我曾將這段談話與一位女士分享。後來見面時,她告訴我,她現在已不像從前那樣,把美麗的瓷具放在酒櫃裡。 以前她也以為要留到特別的日子才拿出來用,後來發現那一天從未到來。 “將來”、“總有一天” 已經不存在於她的字典裡。如果有什麼值得高興的事,有什麼得意的事,她現在就要聽到,就要看到。 我們常想跟老朋友聚一聚,但總是說 “找機會”。我們常想擁抱一下已經長大的小孩,但總是等適當的時機。 我們常想寫信給另外一半,表達濃郁的情意,或者想讓他知道你很佩服他,但總是告訴自己不急。 其實,每天早上我們睜開眼睛時,都要告訴自己這是特別的一天。每一天,每一分鐘都是那麼可貴。 【1】 別總是在壓力下工作,累壞了自己! 【2】 別忘了身體是一切,沒有了健康,無法享用人生所有的樂趣。 【3】 別以為能救命的是醫生,其實是你自己,養生重於救命。 【4】 別以為付出就有回報,凡事只有不計回報,才能終有好報。 【5】 別忽視了與你有緣者,等繁華落盡,你才明白知音難覓。 順其自然的工作吧!慢慢享受生活,快樂地享受人生的每一天。 看完這篇短文後,分享給你的家人和朋友吧!您可能會改變很多人,感謝有你,有你真好 .......😘😘
    4 人回報2 則回應7 年前
  • 陳文茜⋯⋯唱歌治病 一年了。 去年此時,我已經沒有辦法走路超過十分鐘。血壓升高到189,心跳每分鐘110下,當時不知道自己罹患肺腺癌,以為免疫系統攻擊心臟瓣膜。每次一呼一吸之間,勉強維持笑容,堅守工作,不讓自己倒下。直到開刀。 我的開刀過程很順利,但康復之路很艱難。 在我螢幕前的笑容背後,其實是我沒完沒了的各種疾病。 一直到最近,我的血壓才恢復正常,回到低血壓90,心跳雖然尚未完全正常,但已經很接近穩定。 記得去年耶誕節前後,我一天要服至少六種不同藥物:血尿症、類固醇、帶狀皰疹、胃潰瘍、止痛消炎藥⋯⋯我的免疫系統同步攻擊肺、膀胱、腸壁⋯⋯真謝謝它!如此萬箭齊發! 好幾次深夜三點胃絞痛,翻轉,腸異常蠕動。我雖吃了安眠藥,仍然痛得醒過來,趕緊坐起,全身因過度的疼痛而流滿冷汗,我知道叫救護車也來不及,自己用最後力氣躺在地上灌腸⋯⋯疼痛慢慢減緩,血壓升上來了。 隔幾天又來,胃脹氣,上洗手間都是尿血,那怕在家走幾步路,也要喘個不停,休息至少2-3小時。 我向來不是對命運投降的人。 於是異想天開,吃這麼多藥物,乾脆把它當清酒盛宴。 買幾個日本漆器,放不同的清酒杯,清酒壼,杯子𥚃頭是不同的藥物,壼是胃乳。差不多每隔一個小時就得吃不同疾病的藥,再喝Yogurt 保護胃,盡量讓自己的疾病人生,不是一團混亂,而是美美的儀式。 只有那麼一回,我吃錯了藥,吞下去,才驚覺,「啊喲,怎麼辦?」那一秒鐘突然跑出一個念頭,「人這樣,要怎麼活下去?」 可是僅止那一刻。我的樂觀又秒回。 直到今年一月一個特別飯局,這一生照顧我最多的振興醫院院長魏崢在查完我沒有頸動脈狹窄,沒有腦瘤後,他給了我一個驚喜:在北投大地溫泉酒店唱歌🎤!他的理由:你的核心毛病除了免疫系統疾病外,現在是肺活量不足,心臟因此跳太快。心律不整一起發作。因此治病的方法,就是:唱歌。 從此我每週上聲樂課,高音可以唱到接近C,唱起Once Upon A Time 、Music Of The Night ,穿越長廊,把我家小狗丘吉爾嚇到躲進床下⋯⋯我媽,瘋了,變成大喇叭。 從此我每週游泳至少兩次,跳古典華爾滋,全身流汗,能量治療一週兩回⋯⋯並且宣稱自己是:少女。 本來一生不運動的我,在各種不同朋友們的鼓勵及幫助下,病中把日子活得居然淋灕盡致。 是的,我尚未完全康復,但插幾盆美麗的花,高歌練習聲樂,重新彈奏巴哈,每天做發聲練習,游泳太喘的時候再高歌一段⋯⋯游泳教練也佩服不已。 病中,我細讀生活,發現我雖然失去了昔日的健康,但這不代表我已經失去一切。事實上美好的生活並没有離開,它換成新的方式呈現在我的日子裡。 太累的時候,告訴世界周報同仁,請同事多分擔一些工作。一年了,除了開刀那兩週,我沒有請假一次,但偷喝了很多我的最愛可口可樂❤️,才能有力氣主持完節目。 生病比較疲倦的時候,反而多讀了一些書和詩集,也回到二十年前的老習慣,與一些年輕友人共賞他們的字畫、油畫,在他們美好的作品中,我看到生命的脆弱,掙扎,破碎,然後在他們創作的一幅又一幅作品中,背後本來隱藏的痛苦及柔情互相交織,成為令人驚嘆的美。 病中,我遇見了世間更多的友情與美好。 病了整整一年,回想起來才覺得應該要有點苦才對,我怎麼回事? 但當時的我,反而似乎更有意志力,一直想盡各種方式,以歡樂沖淡苦痛。 這一年內,我用了兩次急救針,在病發快要不能呼吸時,針紮入腿,再找救護車,送醫。 很接近死亡,笑瞇瞇回家。 這一年內,我放下執念去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去了緬因州,人生第一次看到粉紅色的晚霞。 夢中繁華,原來不是夢。 如今我還有使命,不僅堅守崗位,上週去了池上榖倉藝術館,重拾我三十年前最喜愛的工作:明年策展一個送❤️到敍利亞7834的行動藝術。 一年了,問自己苦嗎? 不能説完全不苦。 但走到今天,我還可以飛到台東,為我一直關懷的敍利亞孩童發願策展,這真值得敬自己一杯酒了! 深夜,想為自己拍拍手👏👋👋! 待會兒再去服藥。把藥,當一生的朋友。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陳文茜前幾天因肺腺癌開刀治療,依然非常堅強的面對人生,前陣子她在美國的表嫂分享給她以下內容,未知出處,她只po文說到: 下列是非常有意思的50句話,我覺得自己讀了六十年書, 還真不如讀懂這些話。轉傳給大家,多多分享 : 1、蜘蛛: 能坐享其成, 靠的就是那張關係網。 2、蝦: 大紅之日, 便是大悲之時。 3、天平: 誰多給一點, 就偏向誰。 4、瀑布: 因居高臨下, 才口若懸河。 5、鋸子: 伶牙俐齒, 專做離間行為。 6、氣球: 只要被人一吹, 便飄飄然了。 7、鐘錶: 可以回到起點, 卻已不是昨天。 8、核桃: 沒有華麗的外表, 卻有充實的大腦。 9、指南針: 思想穩定, 東西再好也不被誘惑。 10、花瓶: 外表再漂亮, 也掩不住內心的空虛。 11、 你永遠都不會知道, 明天和意外, 哪個會先來! 12、 人生短短數十載, 最要緊是滿足自己, 不是討好他人。 13、 鐵飯碗的真實含義不是在一個地方吃一輩子飯, 而是一輩子到哪兒都有飯吃。 14、 真壞人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假好人。 15、 被恨的人, 是沒有痛苦的; 去恨的人, 卻是傷痕累累。 16、 人之所以活的累, 是因為放不下架子, 拿不開面子, 解不開情結。 17、 小時候, 幸福是很簡單的事; 長大了, 簡單是很幸福的事! 18、 婚姻不是1+1=2, 而是0.5+0.5=1。 即,兩人各削去一半自己的個性和缺點, 然後湊合在一起才完整。 19、 夫妻倆過日子要像一雙筷子: 一是誰也離不開誰; 二是什麼酸甜苦辣都能一起嘗。 20、 面對生活,要有最好的準備和最壞的打算。 21、 所謂門檻, 過去了就是門, 沒過去就成了檻。 22、 這世上有三樣東西是別人搶不走的: 一是吃進胃的食物, 二是藏在心中的夢想, 三是讀進大腦的書。 23、 人要有三平心態: 平和、平穩、平衡。 對自己要從容, 對朋友要寬容, 對很多事情要包容, 這樣才能活的開心。 24、 人生的第一個青春是上帝給的; 第二個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25、 一個人的快樂, 不是因為他擁有多少, 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 26、 昨天是一張廢棄了的支票, 明天是一筆尚未到期的存款, 只有今天是你可以支配的現金。 27、 揮不去的是記憶, 留不住的是年華, 拎不起的是失落, 放不下的是情感, 輸不起的是尊嚴。 28、 父母想念子女就像流水一樣,一直在流; 而子女想念父母就像風吹樹葉,風吹一下,就動一下,風不吹,就不動。 29、 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孝順。二、行善。 30、 生氣是拿別人做錯的事來懲罰自己。 31、 凡是小事都要大聲說, 凡是大事都要小聲說。 32、 勢不可使盡, 福不可享盡, 便宜不可佔盡, 聰明不可用盡。 33、 權力是暫時的, 財產是後人的, 健康是自己的。 34、 身安不如心安, 屋寬不如心寬。 35、 人生不能事事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36、 想掙錢的人不少, 能掙到錢的人不多。 有本事的人掙錢都難, 一般的人掙錢更難。 37、 錢像水一樣, 沒有會渴死, 多了會淹死。 38、 治學要耐得住寂寞, 做人須經得起風雨。 39、 用最少的悔恨面對過往,用最少的浪費面對現在,用最多的希望面對未來。 40、 愛情之酒, 兩個人喝是甘露, 三個人喝是酸醋, 隨便喝便會中毒。 41、 人活一世, 親情、友情、愛情三者缺一,已為遺憾; 三者缺二,實在可憐; 三者全無,生不如死。 42、 超過別人一點點, 別人就會嫉妒你; 超過別人一大截, 別人就會羨慕你。 43、 全部可以交易的是市場,不能全部交易的是社會。 44、 十種健康生活方式: 少食肉,曬太陽, 雨中行,常唱歌, 飯後息,挺起胸, 靜坐思,天倫樂, 步當車,行善事。 45、 是非天天有, 不聽自然無。 46、 兒孫自有兒孫福, 莫為兒孫做遠憂。 47、 在成長中成熟, 在成熟中衰老。 順應自然,笑待人生。 不要早熟,也不要早衰。 48、 平安是幸, 知足是福, 清心是祿, 寡欲是壽。 49、 超越死亡三原則: 不要尋死、 不要怕死、 不要等死。 50、 超越生老病苦三原則: 活得自如、 病得快樂、 老得自然。 這50句話非常有哲理, 讀後受益非淺!金玉良言、受用無盡!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陳文茜不久前因肺腺癌開刀治療,依然能夠非常堅強的面對人生! 前陣子她在美國的表嫂分享給她以下50句話,要她多念念;內容出處不詳。她祗是說: 「這50句話非常有意思,我覺得自己讀了幾十年書, 還真不如讀懂這些話」: 1、蜘蛛: 能坐享其成, 靠的就是那張關係網。 2、蝦: 大紅之日, 便是大悲之時。 3、天平: 誰多給一點, 就偏向誰。 4、瀑布: 因居高臨下, 才口若懸河。 5、鋸子: 伶牙俐齒, 專做離間行為。 6、氣球: 只要被人一吹, 便飄飄然了。 7、鐘錶: 可以回到起點, 卻已不是昨天。 8、核桃: 沒有華麗的外表, 卻有充實的大腦。 9、指南針: 思想穩定, 東西再好也不被誘惑。 10、花瓶: 外表再漂亮, 也掩不住內心的空虛。 11、 你永遠都不會知道, 明天和意外, 哪個會先來! 12、 人生短短數十載, 最要緊是滿足自己, 不是討好他人。 13、 鐵飯碗的真實含義不是在一個地方吃一輩子飯, 而是一輩子到哪兒都有飯吃。 14、 真壞人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假好人。 15、 被恨的人, 是沒有痛苦的; 去恨的人, 卻是傷痕累累。 16、 人之所以活的累, 是因為放不下架子, 拿不開面子, 解不開情結。 17、 小時候, 幸福是很簡單的事; 長大了, 簡單是很幸福的事! 18、 婚姻不是1+1=2, 而是0.5+0.5=1。 即,兩人各削去一半自己的個性和缺點, 然後湊合在一起才完整。 19、 夫妻倆過日子要像一雙筷子: 一是誰也離不開誰; 二是什麼酸甜苦辣都能一起嘗。 20、 面對生活,要有最好的準備和最壞的打算。 21、 所謂門檻, 過去了就是門, 沒過去就成了檻。 22、 這世上有三樣東西是別人搶不走的: 一是吃進胃的食物, 二是藏在心中的夢想, 三是讀進大腦的書。 23、 人要有三平心態: 平和、平穩、平衡。 對自己要從容, 對朋友要寬容, 對很多事情要包容, 這樣才能活的開心。 24、 人生的第一個青春是上帝給的; 第二個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25、 一個人的快樂, 不是因為他擁有多少, 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 26、 昨天是一張廢棄了的支票, 明天是一筆尚未到期的存款, 只有今天是你可以支配的現金。 27、 揮不去的是記憶, 留不住的是年華, 拎不起的是失落, 放不下的是情感, 輸不起的是尊嚴。 28、 父母想念子女就像流水一樣,一直在流; 而子女想念父母就像風吹樹葉,風吹一下,就動一下,風不吹,就不動。 29、 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孝順。二、行善。 30、 生氣是拿別人做錯的事來懲罰自己。 31、 凡是小事都要大聲說, 凡是大事都要小聲說。 32、 勢不可使盡, 福不可享盡, 便宜不可佔盡, 聰明不可用盡。 33、 權力是暫時的, 財產是後人的, 健康是自己的。 34、 身安不如心安, 屋寬不如心寬。 35、 人生不能事事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36、 想掙錢的人不少, 能掙到錢的人不多。 有本事的人掙錢都難, 一般的人掙錢更難。 37、 錢像水一樣, 沒有會渴死, 多了會淹死。 38、 治學要耐得住寂寞, 做人須經得起風雨。 39、 用最少的悔恨面對過往,用最少的浪費面對現在,用最多的希望面對未來。 40、 愛情之酒, 兩個人喝是甘露, 三個人喝是酸醋, 隨便喝便會中毒。 41、 人活一世, 親情、友情、愛情三者缺一,已為遺憾; 三者缺二,實在可憐; 三者全無,生不如死。 42、 超過別人一點點, 別人就會嫉妒你; 超過別人一大截, 別人就會羨慕你。 43、 全部可以交易的是市場,不能全部交易的是社會。 44、 十種健康生活方式: 少食肉,曬太陽, 雨中行,常唱歌, 飯後息,挺起胸, 靜坐思,天倫樂, 步當車,行善事。 45、 是非天天有, 不聽自然無。 46、 兒孫自有兒孫福, 莫為兒孫做遠憂。 47、 在成長中成熟, 在成熟中衰老。 順應自然,笑待人生。 不要早熟,也不要早衰。 48、 平安是幸, 知足是福, 清心是祿, 寡欲是壽。 49、 生活的價值: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50、 超越生老病死大原則: 活得快樂、 老得自然、病得安然、 善終怡然。 誠然、這50非常有哲理的話,要能當經來念;有空就時常多念念,比念什麼經都好! 這些睿智真言,多念念就會心知肚明,開悟警惕,受益非淺 。力行實踐者得福。持之以恆,必能宏福齊天 !!
    5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 周潤發:人活到極致,一定是素與簡 》 人活著有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活著。 第二個層次:體面地活著。 第三個層次:明白地活著。 周潤發活到了第三個層次。 —— 你知道周潤發出道以來賺了多少錢嗎? 有媒體估算:13億。 還有媒體估算:23億。 更有媒體估算:34億。 但一個都沒估算對。 上個月,發嫂陳薈蓮, 參加一個訪談節目時透露: 「一共有56億。」 這個身家簡直讓人驚駭。 但更讓人驚駭的是發嫂後面一句話: 「我們已把這筆錢百分百捐了出去, 已設立好慈善基金會,手續也辦妥了。」 56億,全捐,真是厲害。 曾有人問發哥: 「發哥,你賺這麼多錢,給誰花呢?你又沒孩子⋯⋯」 周潤發笑了笑,說: 「這些錢不是我的,我只是暫時保管而已。」 「不是你的,暫時保管,啥意思?」 現在,終於知道答案 —— 做慈善。 多年前,黃霑說:「發哥已堪破財富。」 —— 坐地鐵、坐巴士、坐渡船 香港市民中流傳著一個段子: 「想遇到香港明星, 就到中環奢侈品店逛街, 想要遇見周潤發, 就到地鐵、公交站和菜市場。」 發哥雖然貴為國際巨星, 身家又高達56億元, 但他出門不坐名車、遊艇, 他就喜歡擠巴士、地鐵、渡船。 所以香港市民調侃他是「賤骨頭」。 聽到這稱呼,發哥笑得合不攏嘴: 「我沒有司機或者其他工作人員, 我的理想就是做一個快樂的普通人。 人越成長,越發現, 人生中真正難的不是賺多少錢, 而是如何保持住一顆安寧的心, 過著平凡而快樂的生活。」 鄭伊健有句話說得很到位: 「當很多明星整天想著如何炒作自己時, 發哥已經做回普通人了。」 —— 有一次,美食家蔡瀾約好友吃飯。 席間,演員曾江誇贊蔡瀾: 「蔡瀾可是這一區的皇帝。」 蔡瀾聽了,趕緊搖頭: 「我只能說是個熟客, 九龍城真正的皇帝是周潤發。」 為什麼說周潤發是九龍城的皇帝呢? 「發哥跟這裡的攤販融成了一片, 每一家店他都熟悉得不得了。 見到店主就問長問短, 連人家家裡的祖母都記得。 這裡的店鋪就像他家的一樣, 他可以隨意賒賬, 吃完就簽單,幾個月結一次賬。」 發哥說:「這就是個人生活的一部分, 不可能說你當了演員, 就沒了這個習慣。 我喜歡跟那些小攤販聊聊天, 起碼知道現在的生活是什麼環境, 你才曉得自己活在什麼地方。」 發哥喜歡泡在那些美食、嘈雜、吵鬧、歡笑與淚水中, 他覺得這才是生活該有的樣子。 —— 2015年5月18日, 發哥迎來了60歲生日。 60歲,花甲之年,算是大壽了。 可發哥這個生日卻過得極其寒酸: 找了一個很不起眼的餐館, 沒有邀請任何名流與明星, 只有發嫂和他兩人, 還有發嫂送的一個小蛋糕。 有個網友把發哥慶生的照片發上網後, 迎來一片唉聲嘆氣: 「怎麼感覺這麼寒酸呢。」 「怎麼感覺這麼淒涼呢。」 但發哥自己卻樂在其中: 「人間最有味的,就是這清淡的歡愉。」 —— 周潤發和吳孟達, 既是同學,又是好友。 兩人一起進無線,也一起走紅。 但吳孟達走紅後, 開始沈迷酒色和賭博, 於是欠下30萬元巨款。 他被人追債,拿不出錢, 只好去找好友周潤發。 哪知發哥一塊錢都不給, 只說了五個字:「你自己解決!」 吳孟達氣得咬牙切齒: 「我這輩子最恨周潤發。」 就在吳孟達走投無路的時候, 他突然接到了一部戲。 這部戲,不僅幫他還清了債務, 還讓他拿到了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頒獎現場,發哥向他道喜。 吳孟達扭過頭,毫無理睬。 事後,吳孟達請導演吃飯: 「感謝你幫我走出困境。」 導演說了一句:「你應該感謝的是發哥。」 原來,是發哥嚮導演推薦了吳孟達。 發哥對導演說: 「如果我拿30萬給他, 他還是會在賭場上輸光, 還是會在夜店喝到爛醉。」 這才是真正的友情吧。 「他當面批評你,卻在背後說你好話。 他從不阿諛奉承,卻時常雪中送炭。」 —— 你知道發哥為何一直沒有孩子嗎? 其實婚後第二年,發嫂就懷了孕。 可就在發哥準備嬰兒衣物時, 一個悲劇發生了: 「7個多月的胎兒, 因臍帶繞頸窒息不幸夭折。」 痛失孩子的發嫂, 整日活在自責與悲痛中。 用了7年,發嫂才從悲痛中走出來。 為了避免妻子再受生產的痛苦和不測, 發哥就做了一個決定:不再要孩子。 後來,經常有人問發哥: 「不要孩子,不會遺憾嗎?」 發哥總是一臉淡然地說: 「沒有遺憾,我們兩個人已經足夠幸福,其他的我就不奢求了。」 很多明星名流一有錢了, 就出去找女人找樂子。 但發哥結婚31年來, 從未有過一絲緋聞, 連娛記都懶得編他的桃色新聞, 因為沒有人會相信。 有人問發哥:「你覺得愛情是什麼?」 他說:「感恩與陪伴。」 —— 有人問發哥: 「你那麼有錢,為什麼還要不斷拍電影?」 「難道拍電影,就是為了以後多捐一點嗎?」 發哥哈哈大笑地說: 「我拍片不是為了賺錢, 也不是為了追求名聲, 我就是喜歡而已。」 很多人為什麼一輩子過得都不快樂呢, 我覺得發哥說得特別好: 「就是沒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人的能力雖有大小, 但有一點是共同的, 就是一個人找到了自己喜歡做的事, 才會活得有意思有滋味。」 —— 不拍電影的時候, 發哥就喜歡背著相機到處閒逛。 他喜歡攝影。 如果說電影是他的事業, 那麼攝影就是他的癖好。 兩者缺一不可。 一個人去看景, 一個人去拍照, 一個人回來蹲在暗房裡洗照片。 「我真的非常享受這個過程。」 1997年,香港回歸, 發哥的姐姐偷偷拿了他三張照片, 化名去參賽, 沒想到竟然拿到了攝影大獎。 發哥喜歡拍香港風貌, 香港知名攝影師夏永康說: 「香港拍風景最好的人是發哥。」 但發哥覺得拍得好不好不重要: 「我就喜歡享受那個過程。」 看到沈浸在攝影中的發哥, 我想起了一句話:人無癖,便無趣。 人無癖,就活得百無聊賴。 人有癖,功夫花在所癖之事上, 物我兩忘,不是高人,便是妙人。 發哥就是一妙人。 —— 這幾年,發哥愛上了爬山。 他每周都會抽出幾天時間, 去爬香港大大小小的山。 一爬,就是六個小時。 半年下來,他減了27斤。 記者問:你為什麼喜歡爬山啊? 發哥回答說: 「我的人生座右銘, 就是開心、快樂和健康, 但是快樂和開心, 都必須以健康為基礎。 有好的身體才可以享受好的人生。 以前我拍電影透支了好多, 後來我漸漸懂得了: 人生最大的錯誤, 就是用健康換取身外之物。 所以我現在要補回來。」 —— 人活著,有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活著。 就是追求生存和溫飽。 現在中國還有一部分人活在這個層次。 第二個層次:體面地活著。 顧名思義,就是要活得體面。 別人有房了,我也要有房。 別人有車了,我也要有車。 別人當處長了,我也要當處長。 就是追求一定的「名權利」, 以求活得跟別人一樣體面, 或者活得比別人更加體面。 我們大部分人,都活在這個層次里。 第三個層次:明白地活著。 明白地活著屬於精神層面的活著, 就是知道自己是誰, 知道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什麼, 所以生活就刪繁就簡, 砍掉外在多餘的東西, 去追求內心的自在和豐盈。 正如漫畫家蔡志忠所說:「每塊木頭都可以成為一尊佛,只要去掉多餘的部分。」 人活到極致,一定是素與簡。 —— 發哥就活到了第三個層次。 他把生活中多餘的東西, 都毫無猶豫地砍掉了, 然後活出了一片「素與簡」: 陪伴一個懂我的愛人, 專注一件喜歡的事業, 尋覓一個悅心的癖好, 交往幾個如水的朋友, 鍛鍊一個健康的身體。 人生之大幸福, 就藏在這素簡的平淡裏。 ———— 原文出處:http://mp.weixin.qq.com/s/wvoqfPKqyDnbmO4RJQ9eYw
    2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