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2 人回報3 年前
林湘音女士是一位高中英文老師,她對於解除早自習及朝會的看法,值得參考。

林湘音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4081496889/posts/495112015301511/?d=n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來談談我「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學生時代吧!

從國小到高中,
我都是自己走路、騎腳踏車、或是搭公車上學。

上學之前,我媽媽要求家裡的孩子每人要做好一件家事,在家裡吃完早餐才能上學。

我負責的工作是掃地,
從庭院到客廳都是我負責的範圍。

國小走路到學校要花半小時,
國中騎腳踏車到學校也要花半小時,
高中要先搭半小時的公車、再走20分鐘的路才能到學校。

但是,即使上學的路程如此遙遠,
即使學校要求7:20前要到達,
我媽媽還是堅持我們要在家吃完早餐、做完家事才可以去上學!
所以,我從小都是6:00起床,
到了學校之後,
第一件事是完成打掃工作,
然後開始早讀,
早修的內容可能是自習或小考,
也可能是導師訓話,
至於朝會,一週至少三次吧!

現在的孩子多是搭父母的專車上學,
上學前要做家事?
那是不可能的!
父母能把孩子從床上準時挖起來就已經不容易了!

在那個「颳風下雨都要自己上學」的年代,
在那個起早貪黑的歲月,
在那個晚上焚膏繼晷、白天小考滿滿的求學生涯,
我們這些所謂的「死老人」練就的是吃苦、耐勞、自律的人格特質!

廢了早自習,
學生就會睡得更飽、精神更好嗎?
教育部官員可知道學生之所以睡不飽的原因是什麼?

延後上學時間,學生就不再遲到了嗎?
7:30要到校,
學生如果必須6:30起床才不會遲到,
遲到可能是因為他6:50才起床,
然而改成8:00到校,
學生還會6:50起床嗎?
不會的!
他會自動變成7:30起床,
然後,還是遲到!
教育部官員是沒有當過學生嗎?

會不會遲到,從來都跟幾點上學無關,
而在於能否自律!

該幾點起床才不會遲到,學生都很清楚,
能自律的學生,鬧鐘一響就起來,
不能自律的學生,就算改成10點上學,
他照樣遲到!

教育部可以「體恤學生」,
把學生上學的時間往後調,
請問:以後哪個老闆可以把員工上班的時間往後調?甚至減少上班時間?

我不敢說早自習有多偉大,
那半小時,值得讓年輕人罵這些持反對意見的長輩「死老人」嗎?

身為一個老師,
我對於廢除早自習和朝會,
應該要舉雙手雙腳贊成,
因為我再也不用早早地來學校陪學生早自習,
也不用早早地來督導他們掃地,
更不用幫他們準備早讀的教材或者是小考的考卷!
最好改成下午三點就下課,
最好要求所有的老師都不要小考!

學生輕鬆,老師也輕鬆!
真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

如果我是一個只貪圖安逸的老師,
如果我是一個把教育只當成職業的老師,
如果我是一個完全不在乎學生的老師,
所有的這些討好學生的政策,
我應該感到歡天喜地!

然而,我一點都高興不起來!

我曾聽一個老師對學生說:我想把你們教好並不是為了你們好,而是我不希望我老的時候,我所安養天年的社會是一群笨蛋在運作!

我現在的心情就是這樣,
等我老的時候,
我的學生們就會成為這個社會的中流砥柱,
但是他們真的能夠扛起要這個社會運作的重責大任嗎?

連準時上學都做不到,
到底還能做什麼?

教育部美其名是要紓解學生的壓力,
然而,壓力不就是訓練我們成長的一個動力嗎?

If you want to be top, you have to be tough to yourself.

是的,歐美國家上課的時數並沒有我們這麼長,
但是,我們和歐美的民情一樣嗎?

上學時數減少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老師上課的時間不夠把內容教得很完整,
所以學生得再去外面補習!
家境好的孩子可以補習、請家教,
家境不好的呢?

為什麼會利用早修考試?
因為老師可以留下更多上課的時間來講解教材,而不用花上課時間來考試!
學生可能說:那就不要考試啊!
我說:可以啊!但是學生自己心知肚明,有考試和沒考試,學生複習功課的力道是截然不同的!

國家的競爭力在於人才的培養,
我不敢說政府這種「上學制度的改變」到底是福是禍,
但是,光是看教育部提出的理由,
我已經嚇出一身冷汗!

是因為今年又有選舉,所以才拋出這個「讓世代對立、爭吵不休」的政策嗎?

看到這麼多憂心忡忡的父母,
看到這麼多滿嘴尖酸刻薄的年輕人,
我建議父母要改變教育孩子的方式!

從現在開始,
讓孩子自己起床、自己跋山涉水去上學,
效法歐美,孩子高中之後就中斷金援,
讓他們去打工付學費、養活自己!
孩子成年之後,
不要讓孩子白吃白住賴在家裡,
不要讓他在自家公司上班,
不用幫他付房屋頭期款,
不要幫他帶孩子,
不要留財產給孩子,
不論孩子必須如何辛苦謀生,
都不要幫他張羅!
而且,這一切教育方針,從孩子小時候就要先「醜話說在前」,
讓孩子清楚知道:他如果不能讓自己強大,就只能一輩子低聲下氣過日子!

身為父母,
我寧願讓孩子有起早貪黑的童年,
也不願看他過著低聲下氣的成年!

一個腦殘心黑的政府,
制定了一套毀滅世代的教育政策,
我們還能怎樣?

除了盡可能教好自己的孩子,
就是把錢存好、把身體養好,
除此之外,別無他法了!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0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在家長聯盟的宣導下,已經有學校家長會要求學校換書! 各位家長,請注意! 今年教育部給小學新生的禮物書(詳見連結),可能有人會拿到「國王與國王」這本性平繪本。 如果您家有小學生,建議向學校反應。性傾向屬於同志教育情慾教育一環,教育部違背民意強行推入新課綱,本已非常不該( 全國家長團體曾經抗爭過,但是無效) ,現既已列高年級課綱領域,低年級生依「現行法理」,決不可讓孩子領到這樣的「禮物」。 國王與國王結婚 ?對心智年齡這麼小的孩子來顛覆 男女自然結合的觀念,是大人私慾的強行灌輸, 造成可預期的家庭倫理婚姻錯亂,少子化只是共業之一而已, 全民包含家長及師長要共同承擔。 搶救孩子及自己, 請向你的學校及家長會 關心一下吧 p04 http://bookstart2020.book24.com.tw/Public/Product_P_D.aspx?id=60&type=1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孩子,外面世界絕不會輕易原諒你!》 很不錯的觀念文章。(轉傳) 這是一個真實的事情: 兩名高中男生圍毆老師,還對著鏡頭嘶吼:“我是學生,你們能把我怎樣?” 這就是被《未成年人保護法》餵得無知無畏的學校學生! 本文是一位老師講述的四段小故事,告訴各位家長及孩子, 親愛的孩子,老師是不能把你怎樣,但外面的世界可以把你怎樣。 (一) 我有一個學生,喜歡鑽研數理,卻走路慢慢吞吞總愛遲到,同學給他起了個雅號叫“愛遲到”。後來他被父母送到英國念高中。 有一次回國,他給我們講了個經歷,卻對自己感觸很深。 原來他假期去一家華人開的中餐廳打工,結果第一天上班就遲到了五分鐘,於是直接被解僱了。 他沒有想到,第一次因為遲到所受到的嚴厲懲罰,竟是丟了飯碗。 而最令他醍醐灌頂的,是那個華人老闆的最後忠告: [小夥子,如果我不解僱你,你就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殘酷!] 在台灣式教育的嬌寵之下,連讓學生罰站也如走鋼絲,遲到自然可以逍遙法外。 但多年以後,因一種積習所引發的重創,這該是多麼深刻的領悟啊! (二) 前幾日有個新聞: 一名台灣留學生為了和女友約會,未經同意,私自闖入女友的寄宿家庭,被警察以“私闖民宅”的罪名逮捕了。 這個熱戀中的大孩子怎麼都沒有想到,一次浪漫的約會竟會約來荷槍實彈的警察。 校園裡的溫和與包容,讓我們已經習慣了肆無忌憚地侵犯別人的領地, 可以把同桌的課本藏起來, 可以在別人的背後畫烏龜。 但外面世界的秩序和文化卻各不相同,所以,這次你不是被警告,是你被捕了! (三) 記得很多年前當班主任時處理過一起校園單車失竊案,案情很快就水落石出,主角就是班上的一個”媽寶”孩子。 單車物歸原主後我將他和他的家長叫來,準備和犯錯的孩子和家長好好聊聊, 他的父親卻說:“我們家不差錢,孩子就是一時貪玩而已,說多了會傷害他的自尊。” 也許,這位天真的爸爸認為,有錢即不算竊,貪玩就不犯法。 這孩子前年發財了,開名車,出手闊綽 , 原因是幫朋友運毒兼販毒,後來被印尼政府抓到判死刑,還沒執行就在牢裡被凌虐而死,他的父母到他死後還是認為他的孩子很乖只是愛玩而已。 (四) 台灣小孩常常隨手一杯泡沫茶飲,喝完了就隨手一丟,丟山邊,丟海邊,在社區, 想到就丟,就是不丟在垃圾桶, 不信請到各大景點看看周邊的垃圾和菸蒂, 開車族及吸菸族也一樣,垃圾想到就往外一丟,反正罰很輕,又沒人舉報,也不管清潔人員的辛勞, 殊不知每年掃馬路的清潔人員被撞死的很多位,慘死的比率又是世界第一, 反正跟詐騙案件一樣,沒什麼罪,也沒自己的事, 友人的朋友拿國際駕照去加拿大國外自助旅行, 習慣沒變,垃圾隨手搖下車窗就向外一丟,後方車輛為了閃避,2死2重傷, 上了法院,跟法官說人又不是我害的,不過是隨手丟個垃圾罷了,有那麼嚴重嗎? 最後被被害家屬請人”私刑處理",目前已經不在人世。 其實,我只是想叮囑一句~~孩子,長大之後沒有兒戲,校園之外沒有溫室!~~ 請記住,外面的世界絕不會輕易原諒你! 是的,親愛的孩子,老師是不能把你怎樣,但外面的世界可以。 家長,你可以原諒孩子,但外面的世界不會輕易原諒,孩子的成長裡沒有兒戲。 我們總希望孩子學習學校考試的東西,但不重視家教和門風,連做人的常識與底線都不知。 有一次聚餐,朋友帶著孩子,孩子爬上桌,像飛輪一樣轉動菜臺,什麼好吃就往自己嘴裡搶,大人根本沒辦法伸筷子。 我問朋友,你為何不管管孩子? 他說,現代教育要讓孩子自由,不能拿老一套束縛孩子 他沒有想過,一個孩子最後是要成為公民的,是要進入社會的,如果漠視別人的存在,當別人的權利受到傷害的時候,他的天性能保證他一生的幸福嗎? 如果一個孩子沒有被自己的爹媽管教,那他被社會修理的時候會付出怎樣的代價? 所以說, 好門風能教我們做人的涵養。 好門風一代一代的傳承,能讓我們在這個迅疾變化的時代裡,找到內心不變的溫暖,找到屬於自己的真正的人生價值和秩序。 假如你自己看完後有感觸也認同!一起分享吧! 一起為臺灣未來的希望而努力,因為這裡是我們的家!
    5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
  • 師道不存 國之將亡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老師是知識的教授者,更是文化的傳承者。 784號大法官解釋文出爐之後,師生雙方改變為客戶關係,用法律上的平權原則,把教育解釋成商業性質的服務業,未來師生關係只剩下受業,無須傳道及解惑了嗎?784號解釋等同宣告教育從此是職業而非「志業」,師生關係徹底轉化為客戶關係。「志業」就是多一層倫理牽掛,教改前的師生關係,類似親子關係:有愛與期待。愛與期待中一定包括壓力與責難。教改後師生關係已經改變,少了愛與期待,老師只管教,會不會、懂不懂,是學生自己的事,這個解釋文等同明確劃分清楚師生的權利義務關係,嚴重影響到教育的本質。 中國教育文化中最珍貴的「有教無類」必將蕩然無存。表面上是傷害了老師的尊嚴,束縛了老師和學校的管理權,真正受害的是學生及望子女成龍成鳳的父母! 784號大法官解釋文擴張「各級學校」學生不服校規,認其權利受損,都可以提出訴訟予以救濟。在法律上是縮減「特別權力關係」,是「平權」原則的擴大實踐,也定義了教育完全成為商業、服務業。特別權力關係是行政法專有名詞,政府遷台後,法院採德國法學名詞,認為學校與學生,公務員與國家間,均屬特別權利義務關係,不可提起行政訴訟,後來經大法官會議解釋,已陸續放寬大學生可行政訴訟,784號再擴張到「各級學校」學生,完全解除了學生的特別權力關係。 這次釋憲文起因於,台中市立長億高中張姓學生因「叼菸」被記小過,後又因無照騎機車而被記大過,張不服,提訴願、行政訴訟都輸後,聲請釋憲。大法官七八四號解釋文一出爐,就有國、高中老師擔憂未來「如何管理亂紀的學生?」。簡單說,以後學生在學校「叼菸」或無照騎機車,老師或學校都不能處罰,也無須在意,否則會被學生告到法院。學生調皮搗蛋,打架鬧事,睜隻眼閉隻眼就過去了,何必給自己找麻煩呢?教育部認為784號解釋更能保障學生權利,將提醒各級學校依法行政。教育部有沒有想過老師的尊嚴及感受,老師及學校為了保護自己的權益,能不管就不管,能教多少是多少,想不想學習,學生自己決定,這種保障學生權利的邏輯並沒有錯,錯的是因為少數不守規矩的學生有了興訟權,減低老師教學熱誠,學校管理意願,大多數想要好好讀書的學生將受到嚴重影響。 10月19日聯合報一篇文章提及:曾經有一則震撼教育界的新聞──晚上十點前,老師不得拒接家長電話。在全國校長協會建議下,教育部教研會委託全家盟制訂「教師工作守則」,雖然不具強制力的參考準則,一旦納入聘約,教師就必須遵守。全國中小學老師,未來不得拒留聯絡電話號碼給家長,也不得在周一至周五的晚上十點前拒接家長電話, 未來這也會成為過眼雲煙嗎?師生關係是否融洽相當程度影響教育成敗。大法官的單向法律見解,將摧毀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優良傳統「尊師重道」,所以我們說,師道不存, 國之將亡。 吳斯懷108、11、3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主張「性自由」的人士能為我們的孩子負責嗎? 同運人士嚷嚷「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教育部司長說著「讓孩子提早認識各種性癖沒啥不好」 立法委員叫著「貞潔教育違法」 性平委員會喊著「一夫一妻罰三萬」 同運何教母要少男少女「早早交媾、多多益善、愈多愈爽」 然而,孩子若因「性探索」染上愛滋,是父母的錯還是「專家們」的錯? 孩子若因「性探索」感染性病,是父母還是「專家們」要照顧? 這個到外地出差、有著兩個孩子的父親,為了關心教育,特地趕回台中參加聽證會,會議結束後又風塵僕僕的趕去繼續工作。 為了具體說出自己的意見,疲憊的他還利用時間趕做了一份PPT以便完整說明,在聽見社運人士叫著「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時,終於再也忍不住怒氣。 政客、「專家」、「覺青」們以「守舊」、「迂腐」等標籤汙名家長,造成父母代表「顢頇」、「專制」的刻板印象。 然而,撐起整個社會,是沒有聲音、勤懇工作、教育子女的他們。 為什麼要剝奪家長參與自己孩子教育的權利? 什麼是同志教育?底下的連結有最完整的整理。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1ZqVuYZhbBNpPTYOU6kBDU6cOUK77Gi1/view?fbclid=IwAR3p_H_A4TC1FtW4Q6q5ej9YurLC7bGquYSKDJrXnQWm5yVj1eM8kzL0Ino #任何鼓吹性自由的教育就是同志教育 #性教育該強調性節制及性道德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logo image 選單 美共和黨全國委員會決議 子女性教育由家長決定 2018-07-30 • 作者: 艾以琳 上周四(27日)美國共和黨全國委員會(RNC)通過一項重大決議。未來公立學校,需先經由父母的「書面同意」,才能向學校孩童教導性教育課程。過去有許多父母被當地州政府起訴,只因為想參與孩子的教育遭到學校拒絕。共和黨表示,這項決議將是父母權的一大勝利。 根據FRC官方網站的聲明稿表示,這項決議由弗吉尼亞州委員會成員辛西亞·鄧巴(Cynthia Dunbar)所提出,最後以5票贊成、2票反對通過該決議。鄧巴坦承,黨內推動這項決議時也有受到一些阻撓,不過她很高興最後還是通過了。她說:「孩子的教育不該是個政治及黨派問題,所有的父母都有權知道他們的孩子被教了什麼,而且對他們孩子的教育有同意權。」。 鄧巴說,從維吉尼亞州到賓夕法尼亞州,許多父母不只一次抗議性別混亂的性教育及LGBT議程。他們向當地的州議員抱怨,孩子就讀的公立學校拒絕讓他們參與性教育內容,要求議員採取積極行動,保護孩子免受不適齡的性教育綁架。因此,在RNC在本次夏季會議上,才會提出這項議案。 自由派學校過去為避免爭議,經常使用「退選課程」保護自己免受家長批評,但隨著激進性教育大舉進入校園後,退選成了一個消極的選項。況且,有學校誤導父母性教育的真實內容。例如,他們告訴家長,性教育會教孩童「守貞」,但實際上它並不是真的守貞,而是透過「圖解式」方式,教導孩童進行性行為以外的「性探索」,例如口交、愛撫等行為,實際上它正在變向鼓勵孩童嚐試性行為。 在維吉尼亞州,小學生都有超過80小時的性教育課程,而且父母對於內容一概不知。鄧巴補充,做父母的都無法想像,自己12歲的小孩在討論口交、或是課本向高中生推薦助興藥物及支持多性伴侶的高風險性生活。她痛批,「沒有獲得父母的知情及同意下這樣教他們的孩子,是徹頭徹底的邪惡」。 該決議內容包括三項,一、公立學校必須在教授性教育課程前,告知父母或監護人內容,並且只允許教授經由父母或監護人書面同意的內容;二、預設情況是未得父母或監護人同意前,不得向尚未獨立學生提供性教育,否則將以退選以來保障父母的權利;三、鼓勵所有州的立法機構制定及通知相關保障措施的立法,保護未獨立學生免受不適當及淫穢課程影響,並且承認父母或監護人有決定女子的教育內容、照顧及撫養的權利,包含保護孩子不曝露在他們認為不適合的內容的權利。(艾以琳、謝婷婷/綜合外電報導) 在愛中竭力追求真理,重視媒體對家庭及年輕人的影響。支持風向新聞,♡ 捐款連結: http://lovecom.org/donate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隨時收到優質清新的好新聞,請至以下FB、 Line@、App追蹤我們! 好友人數 13562 Facebook 留言 相關 美加澳12城巿發起「家長罷課日」 反對不當性教育:孩子不是社會實驗品! 美國性教育失控 更多父母選擇讓孩子「在家自學」 家長的勝利 加國安省9月恢復「傳統性教育」 色情?教育?教學生使用性玩具 加州家長連署要求下架「綜合性教育」 美妙齡女吸新興毒品變「喪屍」 廉價、速效、可自行調配最嚇人 捐line_icon Focus Retriever 1.5k 分享Facebook1.5kFacebook SendTwitterLineSumoMe
    1 人回報2 則回應6 年前
  • 一個班37人考進清華北大,老師發來一則短信,家長沉默了 放假了,一個班主任給家長發了一則短信: 不管成績怎樣,沒有什麼優生差生的區別。家長們知道,每一個小孩都是種子,只是每個人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絢麗綻放;而有的花, 卻需要漫長的等待。 不要緊盯別人的花,不要覺得別人家的永遠都是好,相信花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呵護,看著他一點點地成長,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也許你的種子永遠都不開花,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 有這樣一位老師,他帶的一個55人的班,37人考進清華、北大,10人進入劍橋大學、耶魯大學、牛津大學等世界名校並獲全額獎學金,其他考入復旦、南開等大學。不僅如此,校足球冠軍、校運動會總冠軍、校網頁設計大賽總冠軍等6項文體冠軍,都被這個班奪走;音樂才子、辯論高手、電腦奇才、跆拳道高手在這個班比比皆是。 他也是一名相當成功的父親,他的女兒也以優異成績被北大錄取。老師總結的教育經驗,強烈建議每位父母花約三分鐘時間閱讀,仔細品味一定會受益匪淺! 01. 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 02. 如果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在學校就可能會過的比較辛苦,孩子很可能會成為學校的“問題兒童”。 03. 成績好的孩子,媽媽通常是有計劃而且動作俐落的人。父親越認真,越有條理,越有禮貌,孩子成績就越好。 04. 貧窮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但並非越貧窮越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做父母的,需要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資料,不讓孩子陷入人窮志短的自卑深淵。 05. 富裕是另一種更高級的教育資源,西方人的經驗是:“培育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階層是會遺傳的。”但是,更高級的教育資源需要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如果沒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富裕的家庭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災難。 06. 不要做有知識沒文化的家長。有些人有高學歷,但不見得有文化。如果家長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無論他擁有多高的學術水準,他也是沒有文化的人。 07. 父母可以把孩子作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過獨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圍繞孩子轉而沒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題,這樣的父母常常會以愛的名義干擾孩子的成長。有時侯,並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08. 父母需要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不過,也不要因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閒生活。“沒有責任感傷害別人,太有責任感傷害自己。” 09. 如果孩子一哭鬧父母就趕緊抱起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利用父母的這個特點經常糾纏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鬧,不要著急把孩子抱起來,父母最好讓自己有事情做,讓孩子看著自己動作麻利地做事。 10. 夫妻關係影響孩子的性格。一個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麼,他的兒子就學會了在學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學。一個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麼,她的女兒就學會了在學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學。 11. 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長相。家長和教師的使命就是讓孩子逐步對自己的精神長相負責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種污穢,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種子”,讓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氣,讓人可以揚眉吐氣。 12. 有修養的父母是“伏爾泰主義者”,“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他們從孩子出生的那天就開始跟孩子講道理,耐心的徵求孩子的意見。不要指望打罵孩子就能讓孩子學會服從。殺雞給猴看的結果是:猴子也學會了殺雞。 13. 讓孩子成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沒有激情,任何偉業都不可能善始,沒有理智,任何壯舉都不能善終。” 14. 讓你的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有教養從守時,排隊,在公共場合不大聲說話,不輕易發怒開始。 15. 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較厚道,請不要嘲笑他的軟弱。喜歡占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虧,因為他被別人厭惡。願意吃小虧的人,將來會占大便宜,因為他被人喜歡。 16. 身體的活力能夠帶來精神的活力。身體好的人,性格陽光。身體不好的人,做事猶猶豫豫,躲躲閃閃,說話吞吞吐吐。 17. 不要以為孩子1到6歲只是長身體的年齡。如果父母讓孩子1到6歲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裡度過,等到孩子6歲時父母再把孩子接回來上小學,那麼,這個孩子在小學要麼成為默默無語的沉默者,要麼成為無法無天的搗亂者。 18. 經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進餐,二是邀請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傢俱或衣物,偶爾邀請孩子幫忙解決工作中的困難。三是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 19. 如果沒有特別困難,父母最好每天趕回家和孩子一起進餐。家庭的共同價值觀,就在全家人圍著一張桌子吃飯的過程中建立起來。 20. 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讓孩子從聽故事開始建立閱讀和寫作習慣,讓孩子儘早學會獨立閱讀,儘早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只要還在讀書的人,就不會徹底墮落,徹底墮落的人是不讀書的。”從來不給孩子講故事的父母,是不負責任的父母。 21. 孩子的成長有三個關鍵期:第一個在3歲前後,第二個在9歲前後,第三個在13歲前後。如果錯過了成長的關鍵期,後患無窮。 22. 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歲而立”。孩子三歲前後,就必須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氣和習慣。凡是自己能夠做的,必須自己做,凡是自己應該做的,當盡力去做。 23. 如果你的孩子在13歲的時候喜歡弗羅斯特的詩句:“兩條路在樹林裡分岔,我選擇走人少的那一條”,這很正常,不要擔心,他以後也許會選擇人走的多的那一條。 24. 父母給孩子講道理是必要的,但給13歲前後的孩子講道理時,要注意自己講話的姿態,姿態比道理更重要。否則,孩子會厭惡,反抗。孩子會說:你講的話都是對的,但你講話的那個樣子很令人討厭。 25. 心底秘密是人成長,成熟的標誌。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訴你,那麼,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說出來。 26. 在孩子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無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積極的權威型父母。在孩子1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個消極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嚴後鬆,無效的教育是先鬆後嚴。 27. 必須留意你的孩子的學習成績,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學習成績總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很好,但性格卻自私,缺乏同情心,沒有生活情趣。 28. 必須讓你的孩子學會與他人交往並愉快的接受小夥伴。“如果父母對自己的鄰居不滿,對孩子的小夥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讓自己的孩子和他們交朋友,讓孩子覺得好像自己跟別人很不一樣,那麼,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就很難與任何人自然地相處。 29. 孩子的成長需要同伴,讓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雜亂的夥伴,在孩子沒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斷裡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壞習慣。 30. 讓你的孩子儘早建立健康的審美觀。有出息的男性一定會喜歡健康的女性。不要讓孩子的審美觀陷入低級,病態。不要以為小的,有病的,就是好的。不要以為強大的,就都是壞的。不要以為小麻雀,小綿羊,小狗都是可愛的,也不要以為獅子,老虎,狼都是壞的。不要以為豺狼都是吃人的,豺狼只吃比他弱小的。 31. 《麥田裡的守望者》為世界貢獻了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 32. 告訴你的孩子:認真聽講的孩子偶爾成績好,認真自學的孩子永遠成績好。 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家長和孩子就像兩顆彼此分離又相互靠近的大樹和小樹,大樹要為小樹遮擋風沙,也要給小樹留下足夠的空間,感受陽光,呼吸空氣。這樣小樹才能在屬於自己的空間裡自由伸展,茁壯成長。太靠近大樹的小樹是不能長成參天大樹的,而遠離大樹的小樹卻要去獨自地抵擋風沙,雖堅強無比卻又極易扭曲或夭折。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轉傳: 台灣教育的失敗,首推二大功臣, 其一: 李遠哲。 其二: 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史英先生 合理的管教 是訓練,不合理的管教是磨練, 不要總是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寶,以後就是社會的毒瘤 ! 現在的學校生態,好像如這位老師說 的一樣。將來的台灣怎麼辦? 一位老師的沈痛心聲! 我的心中非常沈痛,教書近十年了, 一直以身為老師為榮, 但是最近一年來卻深感心痛與無能為力。 今天上課時,一位學生趴在桌上睡覺,於是我說:某某同學,你生病了嗎? 如果沒有生病,請你不要趴在桌上。 然後那位學生連甩都不甩我。我又說 了一遍,他回答:我高興! 於是我請同學請班導師來,等班導師來時,我說明了原因, 那位學生對我回嘴說:你哭夭〈台 語〉喔。 我說:是你還是我? 學生馬上又回:我又不夭,你哭爸咧 !〈台語〉 然後大搖大擺地跟著導師出去,導師 在場卻沒有任何制止的行動, 後來我詢問了導師的處理情形,導師也無能為力,只能記過處理,你知道為什麼嗎? 這位學生是學生中的老大,後面總跟著一群僂儸,平時打人鬧事恐嚇樣樣精通, 記過對他來說其實不痛不癢,他的母親是從事特種行業, 所以根本無法管教他, 我曾經親眼隔著一棟樓看過這位學生去 恐嚇其他學生,那種狠勁,我心中在滴血。 史英先生,因為人本主張學生不可以打罵、不可以管教、不可以處罰, 一有學生家長宣揚說老師處罰學生,這位老師馬上陷入眾聲撻伐的境地, 所以誰不自私,明哲保身要緊,何必去管別人的小孩?所以我們只能以記過處理, 史先生, 您聽過報紙曾報導一位國中生被記18支大過,卻洋洋得意嗎? 我們的學生也是如此,反正又不會少 一塊肉,照樣可以畢業。 但是各位人本的大學者,你們都是高級知識份子,高所得、高生活環境的人, 但是,不要忘了,台灣有許多鄉下學校,父母鎮日忙於 掙一口飯吃,肚子沒有填飽前, 誰有精神餘力去陪孩子管教孩子? 或許我比較白目,我總希望能憑自己微弱的力量去喚醒這些迷途的孩子, 但是我所得到的是屢次在課堂上學生以哭爸、哭夭罵我, 其實我知道這種話是學生次級文化的 語言,我傷心的是有誰願意去管教這些迷途的孩子呢? 老師不應該體罰學生,我贊成,但是,親愛的人本學者們,請你們到鄉下的學校去教看看! 不要老是以高姿態說那番大道理,人本太過的主張只會使所有的老師灰心, 使中低階層的孩子更無人管教而已。 學校一位老師在上課時,一群學生連甩都不甩他,聚在一堆玩撲克牌, 那位老師也很白目 〈因為我現在覺得去管教學生的人實在是太不識相〉, 開口制止學生不要玩認真上課,當然學生不會理會他,繼續玩撲克牌 ,於是這位白目的老師走下講台抽起一張牌走回講台,一回頭, 一位比他高壯的 學生也走向前抓起他的衣領,劈頭就是甩老師兩巴掌, 老師當場傻掉,事後校方聯絡兩天才找到這位學生的家長出面處理,學生勒令轉學處置。 校長還當全校老師的面誇讚這位老師沒還手,真是好老師,事情也較好處理, 等於! 送走了一顆不定時炸彈。原來老師處罰學生會被告上法庭, 可是學生打老師可以完全沒事,而且被學生打不出手的才是好老師, 學生依舊可以在另一個學校悠遊自在, 我茫然了……原來人本所要的就是一 個打壓老師、提升問題學生權力的教育環境啊! 一個遍體鱗傷的老師 一項需要你在『明哲保身』與『責 任』之間做選擇的工作。 「人本」在一昧訴求人權應被尊重的 同時,卻未對社會環境做評估。 當學生的人權被尊重,卻未被告之,他也應尊重他人的人權時,學生只得到放任與無知。 試問:如果再繼續惡性循環下去,台灣勢將沉沒!?台灣的孩子要在哪立足.生存.面對人生? 不良學生→不良少年→不良青年→不良中年→不良老年 搞成這樣這兩人現在怎麼不出來說明? 錯誤的政策會讓台灣翻不了身 請給他用力的轉出去,讓大家都知道 !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想再請問這篇轉貼文章該怎麼回應 很棒的文章,跟大家分享! 有朋友針對性教育公投的事問我意見,我就一併跟大家分享了:) 性教育這個題目太大,在支持或反對之前,大家應該先問的是:現在針對的是”哪一個”部份?生理變化?兩性關係?醫學常識?還是雜交?性解放? 台灣小,政策錯了誰也別想逃 這樣說好了,美國國土是台灣的260倍,人口只有10倍。如果同樣大的原子彈爆在兩個地方,誰比較嚴重? 在美國,颶風再強,我總有地方可以跑。如果台灣來一個穿心強颱,有多少人逃得掉呢? 所以,假設我住在美國,對某些政策漠不關心,出事了頂多換個地方住,還是可以把自己顧好。在台灣卻没有這個機會,如果你隨便決定,最後一定吃得到苦,這跟投票選錯首長的結局是一樣的。 美國各州的政府有相當的權利可以決定教育政策,而且這裡的許多父母也很注重孩子在學校所接受的是什麼教育。 我待過兩個州,熟悉三個州,至少在我孩子的學校没有目前台灣部分人士提倡的性教育。而且就像剛剛跟你說的,學校或是什麼機構要教導性相關教育,需要父母簽名同意。如果孩子没有父母的簽名,就不能參加該課程。此外,上課前一週他們也會邀請父母參加座談會,了解課程內容,讓父母可以決定要不要讓孩子參加。 這部份很重要,怎麼台灣不跟進呢? ————————— 父母是監護人,要負擔孩子身心教育的責任 父母在法律上還有另一個身份,叫監護人,意思就是監督和保護。既然是這樣,關於孩子身心發展的一切教育,父母應承擔。他人要干預不對,自己要卸責也不對。 性教育當然要教,但要依據孩子的成熟度,教材內容也要分深淺。更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親身參與教材的審查,自己也要學習,因為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也是最了解孩子的人。 因此,在出聲支持或反對前,一定要各方的了解教材的內容是什麼?由誰來教導?目的是什麼? 當然,台灣社會的發展讓父母過度忙碌,同時政府也没有高抬父母的價值、和提供各樣支援,導致孩子在學校和螢幕前的時間比和父母相處還多。 為什麼孩子會“性早熟”?因為吸收了太多不該吸收的資訊。早熟是好事嗎?相信許多父母不認為,可是又無可奈何。所以當有人說這是趨勢,大家就束手同意了。 因為孩子早看過,所以乾脆提早教,這個邏輯是很奇怪的。 孩子“性早熟”不是先天性疾病,是後天環境影響。就像是吃了太多含賀爾蒙的食物孩子會讓青春期提早來到,父母該做的不是開始為他相親,而是停止他再繼續接觸相關食品,不是嗎? 孩子的成長有一定的節奏,性早熟、心智卻還不熟,這並不是好現象。 如果因為孩子一天到晚看電視、上網避免不了,所以支持提早學習。爸媽們,你太不負責任了!!孩子會有接觸到這些年齡不適當的資訊和畫面的機會,卻没有你的把關,你應該先檢討自己,而不是乾脆同意教他怎麼使用保險套。 —————————— 性教育不應本末倒置 因為不給孩子吃糖他就哭,所以就讓他一直吃,最後乾脆告訴他以後可以植牙,這樣對嗎? 因為不愛運動造成肥胖,所以也別鼓勵他動了,直接吃糖尿病藥吧!這樣對嗎? 植牙是為了恢復生活品質,不是因為可以植牙所以盡量吃糖没關係。 吃糖尿病的藥是為了維持健康底線,不是因為既然有藥吃就不必運動了。 現在的理論是:小孩自己就會上網看,早晚會知道。與其自己亂來,不如早點教,免得他得性病,或生孩子給你養。 我的回答: 1.孩子能隨意上網瀏覽他不該看的東西,就已經是亂來了!父母應該監管,而政府對於網路安全也應該有作為,維護孩子的身心健康才對。 2.我不認為所有的孩子都會“性早熟”,我的孩子就不是;他們要使用網路都必須在父母的視線範圍內,所以見黑率很低。我相信有許多的家庭對孩子的成長也是非常專注的。那麼教育部是否也應該想一下,這些孩子已經適合學習各樣的性姿勢和多人雜交嗎? 並不是說我的孩子對於性一點都不懂,他們知道的醫學常識遠超過許多同齡孩子。那些知識幫助他們對自己的成長歡欣,懂得保護自己、尊重別人,這是最重要的。 性教育需要嗎?是。就像學習牙齒保健和體能訓練一樣,他是為了孩子在身心發展的每個階段適度的認識自己身體和心靈的發展,所以他能健康自信的看待自己的改變,享受生命的成熟。 而保護孩子遠離他的年紀不該接觸的事物,隨著他的成長,在他困惑時給他陪伴和開導,這才是性教育的主軸。 —————————— 拿回孩子教育的主導權 1.實地的了解並參與教材編寫 如果不好好檢視提案內容,就隨手支持或反對,親愛的,萬一後果慘痛你是躲不掉的!這些孩子都會長大,你的未來就在他們的手中。將來的警察、醫生、政務官、老師、銀行員、飛行員、鄰居、媳婦、女婿...。 在同一個缸裡,大家灌清水,同淨;大家潑髒水,同污。千萬別獨善其身!想遠一點,為子孫未來的社會環境盡點心力吧! 你應該實地參與教材的編寫、或至少擁有審查權。有些東西可以在課堂上教導,例如醫學常識、兩性分別,有些則不合適。 2.成為性教育的最佳導師 你是孩子最親近的人,自然更能駕輕就熟。為什麼性教育這麼私密又神聖的話題要別人來教呢?父母自己不就是最好的“前輩”嗎?你經過發育期、生理期、戀愛期、性愛階段,然後你的期待、歡欣、苦惱,兩人一起建立家庭、生育計劃、經濟計劃、醫療考量...。 只要適當的學習,你就是孩子最好的性教育老師,因為你的例子都是血淋淋的。成功的可以當捷徑、失敗的可以當借鏡,都對孩子有幫助。 —————————— 關於如何進行性教育,我的意見是,性教育之前,必先是愛教育,而在孩子學習性教育之前,父母必須先學習。(請閱讀我的文章:何時該教性教育。) 你是監護人,這是你的孩子,不要把他的人生輕易的交到別人的手上,因為到最後會為他哭的,也只有你。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很不錯的觀念文章。(轉傳) 《孩子,外面世界絕不會輕易原諒你!》 這是一個真實的事情: 兩名高中男生圍毆老師,還對著鏡頭嘶吼:“我是學生,你們能把我怎樣?” 這就是被《未成年人保護法》餵得無知無畏的學校學生! 本文是一位老師講述的四段小故事,告訴各位家長及孩子, 親愛的孩子,老師是不能把你怎樣,但外面的世界可以把你怎樣。 (一) 我有一個學生,喜歡鑽研數理,卻走路慢慢吞吞總愛遲到,同學給他起了個雅號叫“愛遲到”。後來他被父母送到英國念高中。 有一次回國,他給我們講了個經歷,卻對自己感觸很深。 原來他假期去一家華人開的中餐廳打工,結果第一天上班就遲到了五分鐘,於是直接被解僱了。 他沒有想到,第一次因為遲到所受到的嚴厲懲罰,竟是丟了飯碗。 而最令他醍醐灌頂的,是那個華人老闆的最後忠告: [小夥子,如果我不解僱你,你就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殘酷!] 在台灣式教育的嬌寵之下,連讓學生罰站也如走鋼絲,遲到自然可以逍遙法外。 但多年以後,因一種積習所引發的重創,這該是多麼深刻的領悟啊! (二) 前幾日有個新聞: 一名台灣留學生為了和女友約會,未經同意,私自闖入女友的寄宿家庭,被警察以“私闖民宅”的罪名逮捕了。 這個熱戀中的大孩子怎麼都沒有想到,一次浪漫的約會竟會約來荷槍實彈的警察。 校園裡的溫和與包容,讓我們已經習慣了肆無忌憚地侵犯別人的領地, 可以把同桌的課本藏起來, 可以在別人的背後畫烏龜。 但外面世界的秩序和文化卻各不相同,所以,這次你不是被警告,是你被捕了! (三) 記得很多年前當班主任時處理過一起校園單車失竊案,案情很快就水落石出,主角就是班上的一個”媽寶”孩子。 單車物歸原主後我將他和他的家長叫來,準備和犯錯的孩子和家長好好聊聊, 他的父親卻說:“我們家不差錢,孩子就是一時貪玩而已,說多了會傷害他的自尊。” 也許,這位天真的爸爸認為,有錢即不算竊,貪玩就不犯法。 這孩子前年發財了,開名車,出手闊綽 , 原因是幫朋友運毒兼販毒,後來被印尼政府抓到判死刑,還沒執行就在牢裡被凌虐而死,他的父母到他死後還是認為他的孩子很乖只是愛玩而已。 (四) 台灣小孩常常隨手一杯泡沫茶飲,喝完了就隨手一丟,丟山邊,丟海邊,在社區, 想到就丟,就是不丟在垃圾桶, 不信請到各大景點看看周邊的垃圾和菸蒂, 開車族及吸菸族也一樣,垃圾想到就往外一丟,反正罰很輕,又沒人舉報,...
    2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
  • 😁笑啖人生😁 ❤️【#最美麗的心,#就是同理心】 某天,一個六歲的小男孩睡眼惺忪地醒來,赫然發現自己遲到了! 他從床上一躍而起,沒時間刷牙洗臉上廁所,就慌慌張張地往學校跑去。 同學們還在早自習,他於是偷偷摸摸地溜進教室,本來以為神不知鬼不覺,不料,小男孩才剛坐下,老師就突然大吼一聲,斥罵道:「XX!你怎麼又遲到了!給我過來罰站!」 只見小男孩打了一個冷顫,接著滿臉通紅;但他彷彿是要故意激怒老師似的,仍舊坐在座位上,一動也不動。 就在老師準備發怒的時候,突然間一陣騷動,坐在小男孩隔壁的女孩,不小心打翻了水壺,滿滿的一壺水全都潑在小男孩身上! 很多年之後,孩子們都長大成人了,小男孩成為傑出的企業家,女孩則在一間慈善機構服務。 偶然的機會下,他們重逢了,進而相戀相愛,最後決定攜手共度一生。 婚禮上,邀請了不少小學同學,新郎在致詞的時候說:「其實我在小學時,就已經愛上我的妻子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將水壺翻倒在我身上的那一次。……」在座不少人還記得那段小插曲,紛紛發出笑聲。 「今天我要藉機宣布一個隱藏很久的祕密!其實,那天她不是不小心翻倒水壺,而是故意的。」台下人都全神貫注地聆聽。 新郎繼續說:「因為當時她坐在我旁邊,發現我被老師突然一罵,嚇得尿褲子了。」 新郎深情地望著新婚妻子,微笑地說:「從那一刻開始,我就知道她是世界上最善良的人!」新郎說完,現場立刻爆出熱烈的掌聲! 最能展現一個人教養、內涵的情操,莫過於同理心! 一個人的同理心或許力量很微小,但眾人若能一起發揮同理心,就可以成為提升社會的驚人力量,為了破除瀰漫世界的偏見和誤解,我們不能不培養同理心。 ──德國哲學家 伊曼努爾.康德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