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3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轉傳分享 ~

台灣近日疫情狂飆,有人忙做民調,疫情越嚴重,陳時中民調越高。如果不是做民調的人做得很假,就是我們的經驗法則出了問題。官做得越爛,人民支持度越高,這門學問實在太深奧了。

衛福部長陳時中最近越來越有自信,放聲大膽地說,台灣確診人數從350萬到460萬人都有可能,說的臉不紅氣不喘。衛福部每天記者會的圖卡都把重點放在輕症及無症狀99.6%,好魔幻的數字啊。意即確診了也不要怕,你會在這個99%裏面。

陳時中沒有說出來的真相是,這99%的確診人口裡,有輕重不同程度的後遺症,官署不說,我們不可不知。近期有國際期刊研究指出,輕症患者康復後,比起沒有染疫,被診斷出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38%,兒童確診後一個月,罹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是無感染者的2.5倍。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4月刊登在《自然》(Nature)的報告顯示,輕症患者可能造成輕微腦損傷;今年3月刊在《自然》期刊的一篇研究指出,沒有住院輕症患者比起無染疫者,感染新冠病毒加速輕症患者的大腦灰質流失。

上述黃立民的說法是經由「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澄清後的官方說法,連官方都認證過了,輕症是有後遺症的。

從陳時中口中說出的3~400萬人確診,說的雲淡風清,染疫像吃粥一樣平常,400多萬人染疫跟衛福部無關,台灣疫情守不住,台灣民眾得靠媽祖保佑,會不會染疫,靠搏杯問神還有靠機運,唯獨不靠政府。

在這場防疫大作戰中,陳時中所帶領的防疫指揮中心缺席了。讓人民大量自然感染,透過各大名醫、官方御用學者大事宣揚確診是走向正常生活的必然途徑。強調確診有眾多好處,可以提升免疫力,增加抗體,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正常。

避開以下東西隻字不提:輕症確診在染疫後會出現長期症狀,據英國國民保健署定義,若解除隔離後自染疫起12週,仍持續存在症狀,則稱之為long Covid。常見症狀有胸悶喘咳等呼吸道症狀,極易倦怠,疼痛或肌肉痛,頭痛或周邊肢體麻木,掉髮或皮膚出疹。有些患者會出現「腦霧」,即無法專心,認知功能異常,暈眩等等,嚴重影響正常生活。上述這些話絕不會出現在陳時中口中。

陳時中所帶領的指揮中心,從過去追求加零,到今天態度360度大轉變,變成美化染疫的說法,也說服社會大眾染疫是件好事,徹底顛覆地球人對染疫的認知。

中央政府棄守防疫,讓人民自然確診甚至鼓勵大家確診,都說早晚輪到你,台灣社會對政府不做防堵,只強調確診輕症的美好,隱匿輕症的恐怖後遺症,居然選擇逆來順受,不哭不鬧。

對照去年3+11防疫破口,在野黨拚起命來對陳時中口誅筆伐,這次竟然悄悄安靜無聲!面對恐怕500萬人確診的事實,大家選擇吞下去,這也是台灣奇蹟。

美麗島電子報昨天做了一份民調,陳時中支持度不降反升,確診數越爆越多,陳時中支持率越來越高,早知讓全民確診可以迎來高支持率,當初何必苦守台灣疫情,引來一身罵名?綠委還趁機說,可見民眾看見了陳時中的努力,給予肯定。

陳時中「努力」叫大家確診,這是我們看到的事實。而這種努力獲得高民調,叩叩叩!到底是我的眼睛業障重,還是民調便宜,名嘴更便宜,張口就拿著民調說,「他很棒,全民染疫是政府努力的目標,台北市長選他就對了」。

除了疫情是人民的劫數,這些名人做的所謂民調更是社會災難亂源。

文/徐志明(資深媒體人)

現有回應

  • MrOrz標記此篇為:💬 含有個人意見

    理由

    這是媒體人個人意見,專家對此看法不同。

    💬 關於訊息中引述的黃立民說法,出自事實查核中心 2022/4/18 報告。不過,同篇報告裡面也指出,Nature 報告的研究時間是 2020 年 3 月到 2021 年 4 月期間感染,與近期的 Omicron 病毒株不同;黃立民也提醒,

    不同意見

    2022/4/18 【錯誤】網傳訊息「國外研究:輕症後遺症更劇烈 」?
    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7214

    2022/4/27 有話好說 - 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發言
    https://youtu.be/b5OdpEfqpQQ?t=1536
    2 年前
    21(Why?)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2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陳時中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 英國每日電訊報、生物學家尼爾森表示「台灣目前防疫策略讓人相當困惑」。尼爾森並直言「台灣染疫死亡率低都只是假象,真實的死亡數字,2~4星期後會開始浮現,且恐在1個月後面臨前所未有的死亡率」。 台灣防疫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陳時中應是罪魁禍首。陳時中犯了3個不可饒恕的錯誤: 一、拿意識形態、選舉來防疫。如去年不願買BNT疫苗、不願接受大陸疫苗,不准大陸小明來台,卻開放美國人來台。現在選舉到了,突然要與病毒共存亡,不進入三級警戒、不禁餐廳內用、不禁旅遊,且一直鬆綁防疫策略。 二、疫情已進入第3年,依然疫苗不足、篩劑不足、藥物不足、病床不足、醫護不足。 三、70~79歲、有慢性病者是高危險群,其染疫風險,是60歲以下人員的20倍以上,為了病房不足,將70~79歲無症狀、輕症患者,排除在醫院收治之外,將大幅度增加轉中、重症甚或死亡風險。政府為何不學大陸蓋「方舟醫院」來收治高風險族群。 現在趕快補救,或許還可減低死亡率。 現在只是假象 外媒估台灣死亡數1個月後暴增:防疫策略讓人困惑 - 生活 - 中時新聞網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20507003643-260405
    3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這樣的台灣,大家還不滿意? 從去年元月23日武漢封城迄今,到今天為止,全球染疫人數正式突破二億人大關,到達2.0019億,死亡人數425.6萬人,這是人類歷史上百年以來的大浩劫,而且,疫情擴散仍未看到曙光。我今天跟朋友說,你會想到我們口罩會戴這麼久? 這當中有幾個重點值得大家注意:一,這一波變種病毒讓亞洲成了重災區,本來亞洲確診病例遠低於歐美,到今天為止,亞洲有6302萬人染疫,遠超過歐洲的5228萬,北美的4222萬及南美的3591萬。亞洲的染疫大國,從印度,到印尼,然後菲律賓,馬來西亞都突破百萬人染疫,日本也逼近百萬。疫情延燒,也使得東恊各國加強力道防疫,南韓也宣布四級警戒再延長兩週。 二,從8月以來,我們看到一些特殊的變化:1,全球防疫最精典的澳門出現4個本土病例,港澳通道封閉。2,中國疫情也在擴散,昨天增68個本土病例,南京,揚州,泰州,甚至到鄭州,有很多工廠關閉生產線。3,台灣和越南是去年確診病例最少的國家,台灣在5月防疫出現破口,每天確診人數都在5,600例,很多人把陳時中及防疫中心駡到體無完膚,台灣好像世界末日。這個時候,越南也出現破口,但如果拿越南比台灣,你會發現台灣有多好! 越南三天前出現16644人確診,前天是16954例,昨天是7295例;本來台灣和越南的數字相差不多,現在越南累積17.43萬人染疫,2071人死亡。今天公布的數據顯示,印尼4日有33867,印度32316,日本12045,泰國18901,馬來西亞17105,菲律賓6779,南韓1776,確診人數突破20萬⋯⋯這幾天,馬來西亞染疫人數到116萬人,馬來西亞國會發動倒閣,首相可能下台。 三,我特別要告訴大家的是,台灣是這一波Delta變種病毒肆虐下,唯一能把疫情控制住的國家,今天台灣6個本土,零死亡,是5月疫情進入三級警戒以來最低的數字,如果對照美國一天15萬人染疫,越南被病毒攻陷後,如今確診人數成千上萬,台灣應該值得安慰。 四,疫情出現破口的時候,台灣的疫苗覆蓋率只有3%,現在來到33.9%,這個數字已是亞洲中前段班。現在美國疫苗接種率已達到57.4%,但染疫人數仍然每天都十幾萬,以色列疫苗覆蓋率逾70%,但以色列每天確診都超過二千人,很多人都在吵疫苗,但疫苗不是唾手可得,台灣的防疫表現,也許還有些人不滿意,但請大家跟全世界比一比,台灣人民的自我防衛,遵守紀律,還有台灣有陳時中,王必勝⋯⋯這些做到流血流汗,卻仍被罵到體無完膚的人,他們默默守護台灣!這是台灣的無價之寶! 謝金河
    3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人命在流逝 民進黨政府還在惜藥 說風涼 四月迄今,已有近六百人染疫死亡,其中十八%在確診當日即死亡,十四%在確診次日死亡,九%死後才查出確診,計有六成五死者是在確診五日內亡故。 陳時中說「不快篩,就不會確診」,所以醫護人員可以繼續加班;對於疫情來得快又急,他說「要怪就怪病毒」。對於唾液快篩率先給了高端關係企業獨家代理,他說「那有什麼關係」。 他不在乎醫護及基層的負荷,不在乎自己的責任,不在乎公私利益的分際,不在乎民眾的疾苦乃至人命的流逝。 蔡政府一再宣傳,Omicron九十九%以上都是輕症,甚至「嘸症頭」。但對於眾多確診者在短短五天內死亡,這類「都是輕症」的宣傳,不嫌誤導嗎? 不僅如此,政府準備的快篩劑數量不足,又遲遲不採認「篩陽即確診」,一步步遲緩決策與落後部署,在在都造成疫情加劇,並導致確診者因求助無門而快速病亡。對此,陳時中依舊漠然以對。 台灣前兩年自命「防疫模範生」的光環,已在這波疫情被徹底沖垮。觀察近日的變化,單日死亡案例平均超過五十人,其中包括了幼童、長者和年輕人。更值得擔憂的是,中重症的案例,正以每天兩百多的數字累增。 如果政府不快速改善投藥給藥及治療政策,這些數字,極可能意味著我們在洪峰時刻要面對更可怕的死亡數;那對台灣而言,將是無比沉重的社會及心理衝擊。 先前疫情沒那麼緊迫時,陳時中提到確診死亡者,往往以一句「有慢性病史」自我釋懷,這樣能舒緩蔡政府防疫不力的愧疚嗎?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6335280
    2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臨床試驗證實具良好輔助效果 花慈淨斯本草飲 預防長新冠後遺症 2022-05-27 ╱經濟日報 ╱第A15版 ╱醫療 ╱花蓮訊 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確診人數不斷上升,即使新的突變病毒感染患者大部分都是輕症或無症狀,但國際研究發現「二次感染」及「長期後遺症」,也就是「長新冠後遺症(Long COVID)」將成為未來嚴重的疫情問題。花蓮慈濟醫院自2020年研發出應用中草藥的淨斯本草飲,在臨床試驗上證實具有良好的輔助效果,近期研發團隊針對新冠肺炎後遺症、併發症及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進行更深入的探討,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副院長何宗融與黃志揚在日前帶領研發團隊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林欣榮表示,新冠患者的長期症狀有可能遍及全身,造成慢性長期發炎導致潛在疾病,如肺浸潤、急性肺損傷及心血管相關症狀。據研究報導指出,由於新突變病毒造成長期血管發炎及侵入神經系統,可能導致心腎功損傷及「腦霧」徵狀,使患者注意力不集中、憂鬱、記憶損傷,且伴隨睡眠障礙、疲倦、長期疼痛等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由於許多兒童尚未施打疫苗,青少年及兒童的確診率相較於前2年大幅提升5至6倍。綜觀成人及兒童患者,新突變的新冠病毒會侵襲身體多個系統,造成全身性發炎疾病,最終導致成人患者的細胞激素免疫風暴與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等疾病。因此,不僅要提升施打疫苗普及率外,也需要針對全身性發炎及長期後遺症的輔助調養,以降低長新冠的後遺症。 中醫部何宗融副院長說,證嚴上人慈悲為懷,有鑑於疫情的發展,委請林欣榮帶領中醫部及心血管暨粒線體相關疾病研究中心黃志揚副院長組成團隊,嚴守「有益無損」的準則,精進探討對抗瘟疫、保健身心的淨斯本草飲。(劉靜君)
    2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陽明醫院謝景祥醫師2022/05/07 今日新增確診46377人,持續爆增。請大家謹慎防疫,自主應變,不必恐慌。 1、估計5月底6月初疫情尖峰,台灣每天確診10~20萬人,另有約50萬人黑數,因為染疫後沒症狀没採檢所以是没確診的黑數。 2、5月底是北部的高峰,中南部6月初才是高峰。 3、歐美日大規模抗體檢查陽性率97%,表示幾乎每個人都會染疫,没有人躲得過。 4、我們每一個人和所有家屬,親友都會染疫。 5、醫院每一位病人、長照每一位個案、和機構每一位住民都會染疫。 6、大家都打好疫苗了,所以染疫後90%沒症狀,9.5%輕症,都不必緊張。但是有0.5%會是中重症,要小心。 7、中央已經放鬆對接觸者、無症狀或輕症者的管制,隨著北部疫情飆高,還會一步步鬆綁,部長已經說不再意黑數了。以後會集中心力處理中重症病人。 8、買不到快篩劑也別緊張,没症狀的人不需要快篩。有輕微感冒症狀但買不到快篩劑時,就隨時戴好口罩,避免聚餐。只要大家戴好口罩,就不是中央「接觸者匡列隔離」的對象。輕症不要衝急診要求採檢。 9、覺得自己症狀比平常感冒更嚴重時,建議先自行快篩,篩陽就去採檢站做PCR。若是買不到快篩劑且有症狀,也可到篩檢站,由醫師判斷是否採檢。 10、請大家要注意自己和我們照顧的長輩有無輕、中、重症的徵狀並協助就醫。 11、依中央規定只要双方都戴外科口罩就不算接觸者。没戴口罩且接觸>15分鐘就是接觸者。所以長照服務時必須請長者也戴上口罩。 12、請大家把疫情正確的資訊傳給我們照顧的長輩和家屬,有正確的觀念,染疫時就可沉著應對,不會恐慌。 輕症表現:通常症狀輕微持續4~5天,若症狀嚴重或時間太久需就醫 流鼻水 ,打噴嚏,喉嚨痛/癢,乾咳,聲音啞,頭痛,全身肌肉酸痛 , 疲憊,食慾不振,噁心,拉肚子,發燒。 中症 [需就醫] 呼吸急促 (肺炎徵兆 ~ 也可能是脫水)。 血氧下降 (肺炎徵兆 )。 嚴重脫水 (口乾舌燥 、少尿、暈眩)。 劇烈頭痛 進入重症 [需救護車] 喘,呼吸困難,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發紫。 持續胸痛胸悶 。 意識不清 。 心跳超過100次/分鐘(無發燒時) 。 無法進食喝水或服藥 。 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
    139 人回報2 則回應2 年前
  • 沈富雄 7分鐘 · 毋隨陳時中起舞,搞得天下大亂 陳時中把自己搞砸了,把天下搞亂了,因此在週四出國前,我把面對「共存」應有的態度綜合如下: (一)這個病是得了好?還是不得好? 都好!不得,順其自然!得了,獲得持久且較強的自然免疫力,但要留意千分之四的中症和萬分之四的重症風險。 (二)對周遭剛確診的人應持何種態度? 不要歧視,不要大驚小怪,看懂了上面第一項,這項就迎刃而解。 (三)自己剛確診,怎麼辦? 無症,照常上班或上課,有輕微症狀,則在家休息,症狀不退,就醫,不要到處嚷嚷。 (四)確診要不要通報? 通不通報已經不重要,每日確診數明顯低報,僅供參考而已。 (五)要不要快篩? 有症狀,懷疑自己恐怕得病,而且擔心那千分之四風險的人,才要快篩,千萬別跟著起哄,傻傻地排隊搶購快篩劑。 (六)公司行號、機關團體應停止以叫員工快篩呈陰為上班條件。 (七)每天的疫情變化,我應該注意哪些數字? (1)每日確診數除以23等於每百萬人口確診數,這個數字達到5000以前(約12萬人),很難翻轉向下,而且過早翻轉,疫情就沒完沒了。 (2)中、重症率穏定在40/10000左右。 (3)死亡率在3/10000以下。 (4)空床率維持穩定。 (八)中央已經不認真「隔離」了,「3+4」或「以篩代隔」就是這個意思,陳時中這點不講清楚是亂源之首。 單日確診一萬七已經亂成一團,將來超過十萬豈不天下大亂,其實大家不用擔心,今日之亂來自「快篩」,及「3+4」,而且這兩項的變更是為了解基層因「隔離」工作量爆增之困,沒想到越改越亂,完全是人謀不臧,而非病毒之過。但願國人鎮靜以對,勿隨陳時中起舞,就Omicron的疫情而言,我在臉書的貼文的判斷已經對了近20次,再對一次不會是意外,出國前夕,臨別依依,我們在太平洋的兩岸互勉。
    22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 台灣每日確診人數破8萬,雖然多數為輕症及無症狀,但康復解隔後真的能無後顧之憂嗎?🤔 根據國際研究發現,無症狀和輕症感染者康復後仍有可能受「#長新冠」困擾。 #長新冠是什麼? 又稱為「新冠長期症狀」,也就是 #新冠後遺症。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長新冠(Long COVID)指的是曾經或可能確診新冠病毒3個月後,症狀持續2個月以上,甚至長達一年,且無法由其它的診斷來解釋的現象。 - #長新冠可能會出現哪些症狀? ❶極度疲倦 ❷頭痛、頭昏 ❸喘不過氣、呼吸急促 ❹味覺、嗅覺的異常變化 ❺腦霧、記憶力和注意力低落 ❻失眠、睡眠障礙 ❼關節痛、肌肉痛 另外,還有一些較少見的症狀,如:落髮、焦慮、腹瀉等都有可能發生。 以及,不少確診者因為長期咳嗽,甚至會咳傷咽喉,因此,在保養喉嚨工作上,首先要避免說話過於用力、聲音太大、過度用嗓,同時要保持咽喉濕潤。 建議多飲用溫水,戒煙酒,日常可多食用潤肺食材,像是山藥、百合、川貝、銀耳、蜂蜜、玉竹等,有助於生津止咳、潤燥補氣。 - #長新冠有機會痊癒嗎? 長新冠是可以治療、恢復的,只是需要後續長期保養與復原的時間,千萬不要以為病情好轉後就會自然痊癒的假象,如果未積極治療,症狀可能起起伏伏或消失後再復發,嚴重可能會影響到日常生活與工作。 若有任何不適症狀,可以利用衛福部推出的「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來治療,盡快尋求中醫師的協助診斷,並遵循醫師指示對症下藥、調整體質,是會漸漸恢復,減緩後遺症帶來的不適感的!
    3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全球160國禁萊克多巴胺 歐盟食安最嚴謹! 所以,美豬至今仍無法打入歐盟市場! 美國人的確是有在食用「含瘦肉精」豬牛肉,但那也是在政府宣導無害的情況下無區別的食用…… 若說沒有出現什麼問題,那是在粉飾太平,從這次的「新冠疫情」上,就可明顯看出美國人民對於任何病毒的抵抗力,幾乎是不勘一擊的暴衝,這就是天天食用各式「垃圾食物」的下場,還在說沒影響嗎? 截至09/03,美國的「新冠疫情」確診數即將破620萬人,染疫死亡人數也逼近19萬人了…… 這就是鐵證! 台灣,在「維護國民健康」這項施政方針上,為何自甘墮落於全球的160名之後呢? 蔡政府認定台灣是「世界級的放牛班」嗎? 還是認定台灣人是「世界次等公民」,所以必須要吃160多國禁止進口的「珍貴佳餚」— 瘦肉精豬牛!? 陳時中所說的「國際地位」又在哪勒? https://news.cts.com.tw/cts/international/202008/202008302012133.html
    1 人回報2 則回應4 年前
  • 【台灣刁民】 疫情爆發前,歸功人民自我管理好! 疫情爆發後,責怪陳時中防疫不力! 沒開記者會,就是隱匿資訊! 開了記者會,則是忙著作秀! 確診人數低時,謊稱衛福部蓋牌! 確診人數高時,指責衛福部無能! 防疫規定緊縮,責怪政府造成人民不便! 防疫規定放鬆,控訴政府不顧人民死活! 採購疫苗前,要求不計代價! 疫苗採購後,質疑價錢太高! 國產疫苗開發前,宣稱受制於人! 開發國產疫苗後,改口圖利廠商! 疫情輕緩時,不打疫苗! 疫情嚴重時,給我疫苗! 疫苗分發較晚,指責中央行政效率緩慢! 疫苗分發較早,抱怨打亂地方防疫節奏! 美國疫苗到達前,嘲諷美台關係不夠好! 美國疫苗到達後,抱怨給的數量不夠多! 日本疫苗到達前,指責日本人忘恩負義! 日本疫苗到達後,抹黑不要的才給台灣! 讓長者先打疫苗,就是拿他們當實驗品! 若不讓長者先打,則是罔顧他們的安危! 疫苗打完有副作用,抱怨疫苗不安全! 疫苗打完無副作用,懷疑打了葡萄糖! ⋯⋯⋯⋯⋯ 這就是台灣刁民的言語!不管發生什麼事,他們都有話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作者:王尚智 一位來自台灣的女學生是「無症狀感染者」,據此看日本機場檢疫單位直接賞了陳時中一個嘴巴子,我難得嘴角上揚忍不住。 要記得陳時中從來不是「防疫專業」,他始終只是長期醉心於政治的牙醫背景。 台灣不進行高密度的普篩,是以「擔心醫療體系崩潰」之名;這是陳時中堅持主張的一種防疫管理的「政治思路」。 如此這麼個竟會忙著「在人群簇湧中」這樣到處吃喝、宣揚旅遊、沉迷掌聲的「醫界政治人物」,甚至還有可能遠眺今後是否參選台北市長,這樣以每日記者會直播曝光為己任的牙醫,當然壓根沒有對於疫情「擴大篩檢」懷有任何強烈的危機與渴切的意識。 真正的防疫專家都不免神情從骨子裡憂心忡忡,像是白宮防疫小組首席代表的「佛奇」那般,怎麼可能會率眾笑瞇瞇的在墾丁擠來擠去大口吃生魚片? . 以我在某主要醫院感染科第一線負責接收篩檢個案的好友,所透露近一個月來「防疫單位轉送的篩檢人數」,基本上可以粗略推算出全台灣的每日篩檢人數,早已經又低又少到一個可笑又不合理的誇張總量。 日本公共衛生與防疫專家,不是牙醫在主導,人家當然不是笨蛋! 日本寧可「越南」都可優先列入恢復開航,越南政府防疫單位所交出的,是相對嚴密的疫情控制和普篩比例。 至於台灣這種「自我蒙蔽、自我催眠、自我得意」的超低人口比例普篩、疫情調查毫無可信度的所謂「#零確診」,明明一大把感染個案最終都是「感染源不明」匆匆交代且事後根本沒追蹤下去。 只有台灣還傻傻以為誕生的防疫明星陳時中,連同台灣單薄的防疫經驗真的「Taiwan Can Help」! . . 端午連續假期今天開始,整個台灣早已全面失去普遍防疫意識了,人潮旅遊洶湧放封之前,日本剛好就此「打臉」,明眼人都會看見某一個因緣「警告」的時機點! 昨天防疫單位的匯報拖延、陳時中的支支吾吾,因為一位年輕女孩在台灣感染的「無症狀帶原」且帶回日本,這使得台日復航管制和陳時中驕傲自滿的零確診,就此顯得荒謬而諷刺。 當然,真正值得在意的不是臉被巴的陳時中,他只是沉溺於群眾目光追捧仰慕而無法自拔而已。 關鍵從來都是台灣漫不可測、多不可知、宛如無形病源散播、到處行走且難以分辨的帶原者「有多少」? 特別是那個陳時中幾個月來始終壓根不肯公布的「台灣每日篩檢總數量」,在自詡「零確診」的乘減比例下,如今在廣大人群中能夠被真實捕捉到的肺炎散播者數量,究竟單薄稀少到何種地步? 說白了,事實就是「每天越篩越少」,當然輕易就是「零確診」。 . 國際上如今再也沒有誰傻傻提及台灣防疫經驗了。 幾個主要公衛機構與防疫組織的調查統計發佈,排名從來未曾位列前茅的台灣防疫,本來就禁不起國際防疫體系的專業檢視。 尤其台灣的「零確診」若去仔細端詳,從來都只是一個「政治名詞」與「政治語言」! 如同台灣一向眾多在善良、祥和之外,從未減少過些許的那些「自欺欺人的社會文化」,與「擅長遺忘的集體意識」。 當然,因為從不信任台灣「篩少少」,我自己始終還是信守著「沒事遠離陌生人群」,離群索居、換戴口罩的原則過生活,包括過端午! 而中午氣象局從上週到昨天,都還在預測說這幾天會「下雨」,一早豔陽繼續高照,同樣打臉氣象局幾十年來至今也依然「不準」如初。 關於天氣預報我已經寫過很多篇了,平日我也都寧可去看日本的中央氣象局與民間氣象機構,所預報的台灣各地天氣「準多了」! 總之端午佳節,仍要揪緊心思持續防疫,並且防曬、防中暑就是。
    2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