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2 年前
智商高的孩子,大多會有3個「怪癖」,很多父母傻傻地糾正了

不要扼殺天才,高智商孩子擁有這3個怪癖,很多父母傻傻地糾正了

不知道各位父母有沒有這樣的體會,很多小時候活潑好動甚至調皮搗蛋的孩子,長大之後都能獲得一定的成功,但很多人又不知道這是為什麼。

許多父母不知道的是,有些孩子其實天生帶有著"天才的基因",只是父母在教育過程中,將其給 扼殺了,因為這些高智商的孩子, 擁有一些不同常人的"怪癖"。

其實如果家長們對這些「壞習慣」加以良性引導的話,那麼孩子將來前途是不可限量的。那麼下面貓爸就說說3個容易被父母當成孩子「壞習慣」的行為:
腦力超常的孩子通常會有三個壞毛病,家長不用過多干涉

1.喜歡拆家:
這個怪癖讓很多家長很頭疼,孩子在四五歲的階段,破壞力是最強的,很多東西都要拆一拆,但是通過這樣的探索,孩子的大腦會得到充分的開發。
有些孩子對生活中的各種物件充滿好奇,他們在進行拆解之後,還會自己嘗試進行組裝,在嘗試的過程中,有時還會創造出不同的東西。
等大一些了之後,孩子不僅動手能力提高,創造能力也充分得到發揮,這類孩子可能會喜歡動手研究之類的工作,邏輯能力比較強,或許走科學家的路線。
所以家長在面對拆解怪癖的時候,不用急於阻止,可以讓孩子處在一個安靜的空間中自己拆解,並且引導他們自己進行組裝。

2.愛頂嘴:
台灣的父母都喜歡「言聽計從」的孩子,但這樣的孩子長大會怎麼樣呢?
大家可以看一下這些年校園暴力的受害者,是否都屬於這樣的孩子。
還有這樣的孩子如果長大後到社會上也「言聽計從」的話,他不會有多大的成就。
而心理學研究表明,從小愛同父母進行真正爭辯的孩子,在長大後往往會比較自信、有創造力和合群。
愛爭辯也意味著孩子更有主見、邏輯思維能力更強。
所以,父母不能把愛爭辯的孩子等同於頑皮的孩子而進行打壓。
正確做法應該是,父母應站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孩子發言的權利,循循善誘,以理服人。

3.喜歡發呆:
有一類孩子可能在小時候就表現出了安靜的性格,他們很少哭鬧,往往可能坐在某個位置上發呆,可能是望著遠處,也可能是望著某樣東西,父母看不出他們在做些什麼,其實是大腦在進行思考,甚至他們有時發呆到連叫都叫不醒,令父母有些擔心,這是因為思維比較深,思考時的專注力比較強。

如果孩子不是整天都處在發呆的情況,家長不需要過於擔心,在他們偶爾發呆的時候, 不要急著去打斷。

有些孩子其實小時候就表現出了異於常人的地方,只是很多父母傻傻地糾正了,殊不知如果強行糾正孩子的思考和觀察,會在無形中扼殺了天才,所以孩子在小時候,家長儘量不要過多地參與孩子的思維,而是轉化成鼓勵和引導的方式,讓孩子自由發展,他的人生才有無限可能。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2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我能夠做個請求嗎? 有任何人願意把這則訊息複製, po在你的塗鴉牆上一個小時嗎? (應 #家扶中心 小朋友的請託。願意的請幫忙) 孩子的狀況 不管是先天的缺陷又或是後天的不幸 並非他/她自己所能選擇的。 所求的其實就是大家的平等對待 平等的教育 還有平等的觀念。 他們與其他的孩子並沒有不同, 卻常常遭受異樣的眼光。 憐憫也有嘲諷的也有,期待的就是一個簡單'被接受' 的正確社會價值觀。但 現今的社會 不只 同儕孩子們嘲笑, 乃至於 某些家長所欠缺的同理心。 如果今天這孩子出生在您的家裡, 是否會跟我一樣 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平等的對待而不被霸凌呢? 孩子平安快樂的長大不正是所有家長所期望的嗎? 拿出一點點的愛 拿出一點點的同理心 哪怕真的只有一點點 社會就會不一樣。我願意為特殊需要的孩子們付出 也希望認同我的朋友能一起為這些孩子們發聲 提倡 宣導 教育 幫助。 - 特殊需要的孩子並不奇怪或特異, 他們要的只是跟一般孩子一樣﹣“被接受”。 ❤️💙❤💚️❤️💛❤💜️❤💜️❤💛️❤💚️❤ 請大家務必用《複製》勿用分享,謝謝 幫幫忙。(轉發)
    6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logo image 選單 美共和黨全國委員會決議 子女性教育由家長決定 2018-07-30 • 作者: 艾以琳 上周四(27日)美國共和黨全國委員會(RNC)通過一項重大決議。未來公立學校,需先經由父母的「書面同意」,才能向學校孩童教導性教育課程。過去有許多父母被當地州政府起訴,只因為想參與孩子的教育遭到學校拒絕。共和黨表示,這項決議將是父母權的一大勝利。 根據FRC官方網站的聲明稿表示,這項決議由弗吉尼亞州委員會成員辛西亞·鄧巴(Cynthia Dunbar)所提出,最後以5票贊成、2票反對通過該決議。鄧巴坦承,黨內推動這項決議時也有受到一些阻撓,不過她很高興最後還是通過了。她說:「孩子的教育不該是個政治及黨派問題,所有的父母都有權知道他們的孩子被教了什麼,而且對他們孩子的教育有同意權。」。 鄧巴說,從維吉尼亞州到賓夕法尼亞州,許多父母不只一次抗議性別混亂的性教育及LGBT議程。他們向當地的州議員抱怨,孩子就讀的公立學校拒絕讓他們參與性教育內容,要求議員採取積極行動,保護孩子免受不適齡的性教育綁架。因此,在RNC在本次夏季會議上,才會提出這項議案。 自由派學校過去為避免爭議,經常使用「退選課程」保護自己免受家長批評,但隨著激進性教育大舉進入校園後,退選成了一個消極的選項。況且,有學校誤導父母性教育的真實內容。例如,他們告訴家長,性教育會教孩童「守貞」,但實際上它並不是真的守貞,而是透過「圖解式」方式,教導孩童進行性行為以外的「性探索」,例如口交、愛撫等行為,實際上它正在變向鼓勵孩童嚐試性行為。 在維吉尼亞州,小學生都有超過80小時的性教育課程,而且父母對於內容一概不知。鄧巴補充,做父母的都無法想像,自己12歲的小孩在討論口交、或是課本向高中生推薦助興藥物及支持多性伴侶的高風險性生活。她痛批,「沒有獲得父母的知情及同意下這樣教他們的孩子,是徹頭徹底的邪惡」。 該決議內容包括三項,一、公立學校必須在教授性教育課程前,告知父母或監護人內容,並且只允許教授經由父母或監護人書面同意的內容;二、預設情況是未得父母或監護人同意前,不得向尚未獨立學生提供性教育,否則將以退選以來保障父母的權利;三、鼓勵所有州的立法機構制定及通知相關保障措施的立法,保護未獨立學生免受不適當及淫穢課程影響,並且承認父母或監護人有決定女子的教育內容、照顧及撫養的權利,包含保護孩子不曝露在他們認為不適合的內容的權利。(艾以琳、謝婷婷/綜合外電報導) 在愛中竭力追求真理,重視媒體對家庭及年輕人的影響。支持風向新聞,♡ 捐款連結: http://lovecom.org/donate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隨時收到優質清新的好新聞,請至以下FB、 Line@、App追蹤我們! 好友人數 13562 Facebook 留言 相關 美加澳12城巿發起「家長罷課日」 反對不當性教育:孩子不是社會實驗品! 美國性教育失控 更多父母選擇讓孩子「在家自學」 家長的勝利 加國安省9月恢復「傳統性教育」 色情?教育?教學生使用性玩具 加州家長連署要求下架「綜合性教育」 美妙齡女吸新興毒品變「喪屍」 廉價、速效、可自行調配最嚇人 捐line_icon Focus Retriever 1.5k 分享Facebook1.5kFacebook SendTwitterLineSumoMe
    1 人回報2 則回應6 年前
  • 以下讀者來函照登: 我是一位憂心的家長,我要跟大家講一個發生在我家的真實故事。 我的孩子今年16歲高二,在某個偏鄉就讀高中。 (為了我的安全,我必須在這篇文章中隱匿孩子跟家人的個資) 選舉後我發現一件事,就是我的孩子有一天回家跟我說,他同學興致沖沖地跟他炫耀一張「小草識別證」,上面有大頭照跟姓名,看起來很像是學生證。 這到底是什麼東西呢?同學說這是「大家揪團一起去台北玩」才有辦的東西。 後來才發現,班上有好幾個同學都拿到了,也都揪團搭車北上,去參加了柯文哲的造勢晚會。 16歲的孩子沒有投票權,為何對於身為柯文哲的「民主小草」會有這麼高的榮譽感跟認同感? 明明政黨不會進入高中校園,何以如此? 原來這些孩子之前參加了某些外配社團所舉辦的活動,可能就是揪孩子聚餐煮湯圓之類的「外配週」(所謂外配,其實還是以中配為大宗,印尼跟越南佔少數。) 帶頭認同柯文哲的,往往都是中配的孩子,中配雖然挺藍,但中配孩子會說「我跟我爸媽不一樣,我是小草」 活動中,可能就會灌輸孩子說:「我們現在雖然沒有投票權,但是我們要實踐學校教的公民課、關心社會,我們這代年輕人跟父母不一樣,藍的綠的那是老人家上一代在投的,現在有一個新的候選人,是只為我們年輕人著想的,跟藍綠完全不一樣的,我們可以去支持他。」 會相當有榮譽感的說「我們現在雖然是小草,等我們有長大就是大樹啊」 然後也不會跟孩子說,這是要揪團去台北參加造勢晚會。而是會一個拉一個跟同學說「我們揪團搭車去台北玩好不好」、「我們去參加觀摩公民活動啊」,然後一群高中生就興致沖沖地去了造勢晚會。 但這些高中生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參與政治活動,他們平常接受資訊的來源,就是高中生最喜歡的網紅像是「愛莉莎莎」、「反骨男孩」等等,全部都是看youtube或抖音長大的孩子。 他們會說「我們跟老人不一樣、跟爸媽那代不一樣,我們不要選藍綠,我們要選一個新的,屬於年輕人的候選人」 支持柯文哲瞬間變成很潮的事,就像當年太陽花也有家長帶小孩去凱道參與,如今對他們而言,參與柯文哲的造勢活動就是一種「公民參與」,甚至還會說「藉由參與這個活動可以增加我們的領導力與實踐力」,拍照片巴不得寫進學習歷程裡。 這些孩子完全深信youtuber與抖音網紅影片說的「藍綠做票」影片,深信柯文哲是清新的、被藍綠迫害的、只為年輕人著想的新明星,且蔚為潮流。 這些小孩目前只有16歲,他們只覺得自己拿這張「小草識別證」(很像黨證)的意義是「學校社團的識別證」、「公民活動的入場證」,就連其他家長也沒有意識到,這其實就是發給未成年的一種黨證,只覺得孩子是在參與學校的公民實踐課,但其實孩子們就是被吸收入黨了。但他們以為自己只是繳五百元得到一張特別的悠遊卡,但這張悠遊卡上印著姓名大頭照還有黨員編號跟黨徽啊。(但柯文哲不是說他們的政黨不收黨費嗎?怎麼又對孩子收一年500元做悠遊卡?) 為什麼柯文哲的敗選感言,會信心滿滿地說,「四年後再來」,他會贏?因為這些16歲的小孩,4年後就是20歲,他們通通都要投給柯文哲,等到從高中生變成大專生,還會回來拉學弟妹一起投給柯文哲,因為他們深信「藍綠都不關心年輕人」,「只有這個新的政黨是關心我們年輕人的」、「我們要投給屬於年輕人的候選人」、「我們要做出跟老人不一樣的選擇」 這些孩子的父母不一定支持柯文哲,有藍也有綠,但這些孩子接受的話術就是「我們要跟爸媽不一樣」、「我們不選藍也不選綠」,「我們選的是比藍綠還好的」,這代孩子跟之前的韓粉子女、228受害者家庭完全相反,完全拋棄父母給的藍綠包袱,並以此為榮。「我們是在參與屬於年輕人的新公民運動、是在參與關心社會的活動、我們是在做公民實踐」(其實是去造勢晚會),聽起來很熟悉吧,幾乎完全照搬太陽花學運當年的說法, 如果這些孩子對自己的選擇深信不疑,4年後,小草真的變大樹,那將會是一場災難。 寫到這裡我冷汗涔涔。我們家這裡已經算是很偏鄉的學校了,民眾黨的校園基層滲透卻可以做到這麼偏遠、這麼底層,從16歲開始洗腦起,還要算上高二學生的學弟妹、學長姐、大家一起變小草,真的有夠潮。 16歲的孩子們是無辜的,他們相信自己在做對的事、新的事、 新的改變,可憐的是當他們的榮譽感、認同感,被戳破的那一天,他們會有多沮喪、多仇恨啊,這也是為什麼有這麼多小朋友深信柯文哲是被作票作掉的,無法接受柯文哲選票數目墊底的事實,更甚者還會說「四年後我們要幫阿北復仇」 柯文哲根本不是在培養民主小草,我的孩子根本還未成年,他班上同學許多卻變這樣,我認為柯文哲根本就是在毒害我們的國家幼苗。這才不是真正的「公民實踐課」,只是包裝成「社團活動」、「公民參與」的「邪教崇拜」而已,而偏鄉的中配社團就是邪教分部,為邪教發展校園基層組織,從鄉村包圍都市,從基層包圍中央,何等眼熟的話術。 拜託大家注意到這件事,我對四年後,這些孩子有投票權後的情況,真的很害怕。 (我平常有跟我的孩子聊過台灣人要遠離親中政黨,所以他並沒有變成小草,希望各位家長都跟孩子多聊聊,上次選舉是韓粉子女跟韓粉父母的衝突,想不到這次選舉卻多半成為綠營父母跟柯粉子女的衝突)
    29 人回報1 則回應8 個月前
  • 11個12歲以下兒童不該使用手機、平板的理由。 最近幾年發現,原本吵鬧的兒科病房愈來愈安靜了。因為家長都學會用手機來安撫小孩,查房時常看到家長一隻,孩子一隻手機,各自看得很開心。 門診也是,頭痛、頭暈、睡眠障礙的孩子愈來愈多,都是手機重度使用者,還有因為使用手機時間被限制而暴怒的孩子,而且有90%的妥瑞兒的抽動會因為玩3C而變嚴重。使用手機對孩子到底有什麼影響,Youtube上的一段影片,我覺得很值得參考,幫大家整理一下。 1.孩子有正在快速成長的大腦: 早期的大腦發育極易受外界環境的刺激影響。發展中的大腦受到科技產品的過度刺激會引起注意力缺陷,認知延遲,學習障礙,衝動增加和自我調節能力下降。 2.發展遲緩: 手機限制了孩子的身體活動量,而導致發展遲緩。運動可以增強孩子的注意力和學習能力。12歲以下的孩子使用手機,對孩子的發展和學習當然是不利的。 3. 流行性肥胖: 在房間內使用手機的孩子,肥胖的風險增加了30%。30%的肥胖兒童最後會發展成糖尿病,而肥胖者早期中風和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很高,因而縮短了壽命。21世紀的孩子可能會是比自己父母短命的一代。 4. 睡眠不足: 60%的父母沒有注意孩子使用手機的情況,75%的孩子在臥室裡使用手機。75%的9-10歲兒童因此睡眠不足。 5. 心理疾病: 過度使用手機,跟兒童憂鬱、焦慮、依戀障礙、注意力不足、自閉症、精神疾病和問題行為的發生率上升有關。 6. 攻擊行為: 如果小小孩時常接觸媒體的身體或性暴力的節目,他們就可能會去模仿而出現暴力的侵略行為。(這對過動兒的影響尤其大) 7. 數位白癡: 高速的媒體內容可能導致注意力缺陷以及降低記憶,孩子不能專注,不能學習。(這也是很多過動兒的家長說的,孩子在看電視,手機的時候都很專心,其實是因為他們的專注力只足夠應付這些) 8. 成癮: 給孩子手機,父母就可以擺脫他們。當對父母親的依附(attachment)不存在時,孩子就可能把依附轉移到手機上,而導致成癮。每 11名8至18歲的兒童中就有1人沉迷於手機。 9. 輻射暴露: 2011年5月,世衛組織已經將手機列為2B類風險(可能的致癌物)。 10.不可持續性Unsustainable: 孩子在手機世界裡學會的技能,並不存在於現實生活中,使得孩子失去學習實際生活技能的潛力。過度使用手機的孩子,未來是陰暗的。 11.眼睛疲勞: 盯著小螢幕幾個小時後,孩子容易眼睛疲勞。可以將使用手機的時間限制為30分鐘來避免孩子的視力問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lgMa7xIH1w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一個班37人考進清華北大,老師發來一則短信,家長沉默了 放假了,一個班主任給家長發了一則短信: 不管成績怎樣,沒有什麼優生差生的區別。家長們知道,每一個小孩都是種子,只是每個人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絢麗綻放;而有的花, 卻需要漫長的等待。 不要緊盯別人的花,不要覺得別人家的永遠都是好,相信花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呵護,看著他一點點地成長,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也許你的種子永遠都不開花,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 有這樣一位老師,他帶的一個55人的班,37人考進清華、北大,10人進入劍橋大學、耶魯大學、牛津大學等世界名校並獲全額獎學金,其他考入復旦、南開等大學。不僅如此,校足球冠軍、校運動會總冠軍、校網頁設計大賽總冠軍等6項文體冠軍,都被這個班奪走;音樂才子、辯論高手、電腦奇才、跆拳道高手在這個班比比皆是。 他也是一名相當成功的父親,他的女兒也以優異成績被北大錄取。老師總結的教育經驗,強烈建議每位父母花約三分鐘時間閱讀,仔細品味一定會受益匪淺! 01. 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 02. 如果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在學校就可能會過的比較辛苦,孩子很可能會成為學校的“問題兒童”。 03. 成績好的孩子,媽媽通常是有計劃而且動作俐落的人。父親越認真,越有條理,越有禮貌,孩子成績就越好。 04. 貧窮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但並非越貧窮越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做父母的,需要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資料,不讓孩子陷入人窮志短的自卑深淵。 05. 富裕是另一種更高級的教育資源,西方人的經驗是:“培育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階層是會遺傳的。”但是,更高級的教育資源需要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如果沒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富裕的家庭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災難。 06. 不要做有知識沒文化的家長。有些人有高學歷,但不見得有文化。如果家長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無論他擁有多高的學術水準,他也是沒有文化的人。 07. 父母可以把孩子作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過獨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圍繞孩子轉而沒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題,這樣的父母常常會以愛的名義干擾孩子的成長。有時侯,並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08. 父母需要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不過,也不要因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閒生活。“沒有責任感傷害別人,太有責任感傷害自己。” 09. 如果孩子一哭鬧父母就趕緊抱起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利用父母的這個特點經常糾纏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鬧,不要著急把孩子抱起來,父母最好讓自己有事情做,讓孩子看著自己動作麻利地做事。 10. 夫妻關係影響孩子的性格。一個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麼,他的兒子就學會了在學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學。一個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麼,她的女兒就學會了在學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學。 11. 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長相。家長和教師的使命就是讓孩子逐步對自己的精神長相負責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種污穢,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種子”,讓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氣,讓人可以揚眉吐氣。 12. 有修養的父母是“伏爾泰主義者”,“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他們從孩子出生的那天就開始跟孩子講道理,耐心的徵求孩子的意見。不要指望打罵孩子就能讓孩子學會服從。殺雞給猴看的結果是:猴子也學會了殺雞。 13. 讓孩子成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沒有激情,任何偉業都不可能善始,沒有理智,任何壯舉都不能善終。” 14. 讓你的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有教養從守時,排隊,在公共場合不大聲說話,不輕易發怒開始。 15. 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較厚道,請不要嘲笑他的軟弱。喜歡占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虧,因為他被別人厭惡。願意吃小虧的人,將來會占大便宜,因為他被人喜歡。 16. 身體的活力能夠帶來精神的活力。身體好的人,性格陽光。身體不好的人,做事猶猶豫豫,躲躲閃閃,說話吞吞吐吐。 17. 不要以為孩子1到6歲只是長身體的年齡。如果父母讓孩子1到6歲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裡度過,等到孩子6歲時父母再把孩子接回來上小學,那麼,這個孩子在小學要麼成為默默無語的沉默者,要麼成為無法無天的搗亂者。 18. 經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進餐,二是邀請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傢俱或衣物,偶爾邀請孩子幫忙解決工作中的困難。三是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 19. 如果沒有特別困難,父母最好每天趕回家和孩子一起進餐。家庭的共同價值觀,就在全家人圍著一張桌子吃飯的過程中建立起來。 20. 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讓孩子從聽故事開始建立閱讀和寫作習慣,讓孩子儘早學會獨立閱讀,儘早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只要還在讀書的人,就不會徹底墮落,徹底墮落的人是不讀書的。”從來不給孩子講故事的父母,是不負責任的父母。 21. 孩子的成長有三個關鍵期:第一個在3歲前後,第二個在9歲前後,第三個在13歲前後。如果錯過了成長的關鍵期,後患無窮。 22. 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歲而立”。孩子三歲前後,就必須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氣和習慣。凡是自己能夠做的,必須自己做,凡是自己應該做的,當盡力去做。 23. 如果你的孩子在13歲的時候喜歡弗羅斯特的詩句:“兩條路在樹林裡分岔,我選擇走人少的那一條”,這很正常,不要擔心,他以後也許會選擇人走的多的那一條。 24. 父母給孩子講道理是必要的,但給13歲前後的孩子講道理時,要注意自己講話的姿態,姿態比道理更重要。否則,孩子會厭惡,反抗。孩子會說:你講的話都是對的,但你講話的那個樣子很令人討厭。 25. 心底秘密是人成長,成熟的標誌。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訴你,那麼,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說出來。 26. 在孩子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無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積極的權威型父母。在孩子1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個消極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嚴後鬆,無效的教育是先鬆後嚴。 27. 必須留意你的孩子的學習成績,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學習成績總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很好,但性格卻自私,缺乏同情心,沒有生活情趣。 28. 必須讓你的孩子學會與他人交往並愉快的接受小夥伴。“如果父母對自己的鄰居不滿,對孩子的小夥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讓自己的孩子和他們交朋友,讓孩子覺得好像自己跟別人很不一樣,那麼,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就很難與任何人自然地相處。 29. 孩子的成長需要同伴,讓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雜亂的夥伴,在孩子沒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斷裡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壞習慣。 30. 讓你的孩子儘早建立健康的審美觀。有出息的男性一定會喜歡健康的女性。不要讓孩子的審美觀陷入低級,病態。不要以為小的,有病的,就是好的。不要以為強大的,就都是壞的。不要以為小麻雀,小綿羊,小狗都是可愛的,也不要以為獅子,老虎,狼都是壞的。不要以為豺狼都是吃人的,豺狼只吃比他弱小的。 31. 《麥田裡的守望者》為世界貢獻了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 32. 告訴你的孩子:認真聽講的孩子偶爾成績好,認真自學的孩子永遠成績好。 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家長和孩子就像兩顆彼此分離又相互靠近的大樹和小樹,大樹要為小樹遮擋風沙,也要給小樹留下足夠的空間,感受陽光,呼吸空氣。這樣小樹才能在屬於自己的空間裡自由伸展,茁壯成長。太靠近大樹的小樹是不能長成參天大樹的,而遠離大樹的小樹卻要去獨自地抵擋風沙,雖堅強無比卻又極易扭曲或夭折。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必看,內有影片! 2022年9月29日,眾議院民主黨人全票通過孩子變性不需要父母知情的惡法! 20221004 https://mp.weixin.qq.com/s/UENtdsrdAtzco4nu7WdnJA 看看做變性手術醫生(她自己也是變性人)的自由派口號 再看看極左瘋狂的加州對此法案(《心理健康議案》)的擁抱且提前實施!… 內容:加利福尼亞州的醫生現在可以不經父母同意對其他州的兒童進行 "性別轉換” 手術! 父母甚至不知道他們的孩子在他們長大到可以投票之前(18歲)所犯下的永久性錯誤! 現在美國的公立學校已經幾乎完全被激進分子掌控,成了民主黨的囊中之物。他們毫不掩飾地用荒誕不經卻聽起來新鮮刺激的性教育(健康教育)課程來欺騙、引誘尚未涉世的孩子,試圖在一個封閉環境中,將邪惡的LGBTQ 理念灌輸給我們的下一代,並在家長們不知情的情況下,以”心理健康服務“ 為幌子,採取各個擊破的方式,給學生施加精神壓力,迫使心理尚未成熟孩子們違心地接受他們杜撰出來的”自認性別“,進而接受他們安排的“青春期發育阻斷劑”,乃至手術變性,從而永遠無法擁有正常人的生活- 公立學校已經成了殘害青少年的屠宰場!
    2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孩子的洗腦不能等 2024總統大選已於13日順利結束,但選舉話題持續延燒。16日有家長驚爆,就讀高中的孩子班上竟有多名同學拿到類似民眾黨「黨證」的「小草識別證」,據稱繳交500元就可以得到一張,這些學生還以支持柯文哲為榮,該家長忍不住驚呼民眾黨如同「邪教」般滲透進高中校園,洗腦幾乎還沒有投票權的高中生,「柯文哲根本不是在培養民主小草,我的孩子根本還未成年,他班上同學許多卻變這樣,我認為柯文哲根本就是在毒害我們的國家幼苗」! 臉書粉專「農藝女孩看世界」PO出一名家長的爆料信,引發網友熱議。該名家長表示,「我的孩子今年16歲高二,在某個偏鄉就讀高中。選舉後我發現一件事,就是我的孩子有一天回家跟我說,他同學興致沖沖地跟他炫耀一張『小草識別證』,上面有大頭照跟姓名,看起來很像是學生證,同學說這是『大家揪團一起去台北玩』才有辦的東西,班上有好幾個同學都拿到了,也都揪團搭車北上,去參加了柯文哲的造勢晚會。」 家長忍不住納悶:「16歲的孩子沒有投票權,為何對於身為柯文哲的『民主小草』會有這麼高的榮譽感跟認同感?明明政黨不會進入高中校園,何以如此?」後來才知道,「原來這些孩子之前參加了某些以中配為大宗的外配社團所舉辦的活動,可能就是揪孩子聚餐煮湯圓之類的『外配週』。」 「孩子會說『我跟我爸媽不一樣,我是小草』、『我們現在雖然沒有投票權,但是我們要實踐學校教的公民課、關心社會,我們這代年輕人跟父母不一樣,藍綠那是老人家上一代在投的,現在有一個新的候選人,是只為我們年輕人著想的,跟藍綠完全不一樣的,我們可以去支持他』、『我們現在雖然是小草,等我們長大就是大樹啊』,然後也不會跟孩子說是要揪團去台北參加造勢晚會,而是一個拉一個跟同學說『我們揪團搭車去台北玩』、『我們去參加觀摩公民活動啊』,一群高中生就興致沖沖地去了造勢晚會。」 「但這些高中生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參與政治活動,他們全部都是看Youtube或抖音長大的孩子。他們會說『我們跟老人不一樣、跟爸媽那代不一樣,我們不要選藍綠,我們要選一個新的,屬於年輕人的候選人』。支持柯文哲瞬間變成很潮的事,就像當年太陽花也有家長帶小孩去凱道參與,如今對他們而言,參與柯文哲的造勢活動就是一種『公民參與』,甚至還會說『藉由參與這個活動可以增加我們的領導力與實踐力』,拍照片巴不得寫進學習歷程裡。這些孩子完全深信Youtuber與抖音網紅影片說的『藍綠作票』影片,深信柯文哲是清新的、被藍綠迫害的、只為年輕人著想的新明星,且蔚為潮流。」 「這些小孩目前只有16歲,他們只覺得自己拿這張很像黨政的『小草識別證』的意義是『學校社團的識別證』、『公民活動的入場證』,就連其他家長也沒有意識到,這其實就是發給未成年的一種黨證,只覺得孩子是在參與學校的公民實踐課,但其實孩子們就是被吸收入黨了。他們以為自己只是繳500元得到一張特別的悠遊卡,但這張悠遊卡上印著姓名大頭照還有黨員編號跟黨徽啊!柯文哲不是說他們的政黨不收黨費嗎?怎麼又對孩子收一年500元做悠遊卡?」 「現在想想柯文哲的敗選感言為什麼會信心滿滿地說『4年後再來』,因為這些16歲的小孩,4年後就是20歲,他們通通都要投給柯文哲,等到這些高中/高職生變成大學/大專生,還會回來拉學弟妹一起投給柯文哲,因為他們深信『藍綠都不關心年輕人』、『只有這個新的政黨是關心我們年輕人的』、『我們要投給屬於年輕人的候選人』、『我們要做出跟老人不一樣的選擇』。」 「『我們是在參與屬於年輕人的新公民運動、是在參與關心社會的活動、我們是在做公民實踐』雖然其實就是去參加柯文哲的造勢,但這話術聽起來很熟悉吧,幾乎完全照搬太陽花學運當年的說法!如果這些孩子對自己的選擇深信不疑,4年後,小草真的變大樹,那將會是一場災難。寫到這裡我冷汗涔涔。我們家這裡已經算是很偏鄉的學校了,民眾黨的校園基層滲透卻可以做到這麼偏遠、這麼底層,從16歲開始洗腦起,還要算上高二學生的學弟妹、學長姐、大家一起變小草,真的有夠潮。」 「16歲的孩子們是無辜的,他們相信自己在做對的事、新的事、新的改變,可憐的是當他們的榮譽感、認同感,被戳破的那一天,他們會有多沮喪、多仇恨啊,這也是為什麼有這麼多小朋友深信柯文哲是被作票作掉的,無法接受柯文哲選票數目墊底的事實,更甚者還會說『4年後我們要幫阿北復仇』!」 該名家長最後忍不住痛斥:「柯文哲根本不是在培養民主小草,我的孩子根本還未成年,他班上同學許多卻變這樣,我認為柯文哲根本就是在毒害我們的國家幼苗。這才不是真正的『公民實踐課』,只是包裝成『社團活動』、『公民參與』的『邪教崇拜』而已,而偏鄉的中配社團就是邪教分部,為邪教發展校園基層組織,從鄉村包圍都市,從基層包圍中央,何等眼熟的話術。拜託大家注意到這件事,我對4年後,這些孩子有投票權後的情況,真的很害怕。」 「農藝女孩看世界」看完該家長的爆料信也直打哆嗦:「老實說我們聽完這位爸爸講的也是快被嚇爛,高中生被政黨吸收是不是太早了……我們保證這篇是真實故事絕非唬爛,但這位爸爸住在深藍區縣市,為了保護小孩他必須匿名投稿。」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PGMaelr?utm_source=lineshare
    3 人回報1 則回應8 個月前
  • 🚨🚨🚨 mRNA技術發明者 “羅伯特-馬龍”: 兒童接種疫苗的風險遠超過收益,我呼籲父母抵制和鬥爭以保護孩子。 📍註:(馬龍博士是發明mRNA 技術的科學家,而不是研發及生產疫苗的廠商。)   我是羅伯特·馬龍博士,作為父親、祖父、醫生和科學家,我正在與您交談。 我通常不會閱讀準備好的演講,但這次非常重要,我想確保我的每一個字詞和科學事實都是正確的。   我以致力於疫苗研究和開發的職業為這一聲明背書。我接種了COVID疫苗,而且我支持一般疫苗接種。我的整個職業生涯都致力於開發安全有效的方法來預防和治療傳染病。   在為您的孩子註射疫苗之前...您必須了解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決定! 我想讓你們知道關於這種基於我發明的 mRNA 疫苗技術及基因疫苗的科學事實:  家長需要了解三個問題:  📍● 它首先是將病毒基因註入您孩子的細胞中。該基因迫使您孩子的身體產生有毒的刺突蛋白。這些蛋白質通常會對兒童的重要器官造成永久性損傷,包括 📍 ○ 他們的大腦和神經系統  📍○ 他們的心臟和血管,包括血栓 📍 ○ 生殖系統  📍○ 這種疫苗可以引發他們免疫系統的根本變化  📍● 最令人擔憂的一點是,這些損害一旦發生,便無法挽回  📍○ 你無法修復他們大腦中的病變 📍○ 心臟組織疤痕無法修復 📍○ 你無法修復基因重置的免疫系統,並且 📍○ 這種疫苗會造成生殖損害,可能會影響您家庭的後代  📍● 您需要了解的第二件事是,這項新技術尚未經過充分測試。 📍○ 我們需要至少5年的測試/研究才能真正了解風險 📍 ○ 新藥的危害和風險往往在多年後才暴露出來 📍 ● 問問自己是否希望自己的孩子參與人類歷史上最激進的醫學實驗。 📍● 最後一點:他們讓您為孩子接種疫苗的原因是謊言。 📍○ 你的孩子對他們的父母或祖父母沒有危險 📍 ○ 正好相反,感染COVID後,他們的免疫力對於拯救您的家人(如果不是整個世界)免於這種疾病至關重要。 ●  總而言之:鑒於疫苗的已知健康風險,作為父母,讓您的孩子為低風險的病毒接種疫苗對您孩子的餘生或您的家人沒有任何好處。   風險/收益分析結果實在相差甚遠。  作為父母和祖父母,我對您的建議是抵制和選擇爭取保護您的孩子。 https://rumble.com/vqtt6n-mrna-.html
    2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這樣的針劑打在孩童身上 真的打得下去嗎? COVID-19:你會急於給你的孩子注射嗎? 據說許多父母鬆了一口氣,因為他們現在可以帶他們蹣跚學步的孩子或 6 個月大的嬰兒進行阿喵接種。 考慮注射的聯邦諮詢委員會以 22 票對零的投票結果,建議輝瑞和 Moderna 為至少 6 個月大的兒童注射緊急使用授權 (EUA),FDA 和 CDC 以閃電般的速度批准了它們。 因此,不必浪費聯邦政府已經購買和支付的針劑。 這些針劑只有 EUA,沒有 FDA 批准,您需要簽署同意書。 您可能需要考慮的一些數據:截至 5 月,已向 FDA 的阿喵不良事件報告系統 (VAERS) 報告了 60,442 起涉及肝損傷的不良事件,其中 204 起發生在 12 歲以下兒童中。一些涉及死亡或需要肝臟移植。 顯然,12 歲以下的兒童被未經授權的針劑。 聽證會觀察員指出: 幼兒試驗招募了 4,500 名受試者,但有 3,000 名(67%)退出。 沒有顯示出實際的健康益處,因此他們使用了“免疫橋接”——在之前的試驗中將抗體反應與老年受試者的反應進行比較。 一些專家表示,抗體反應與免疫力沒有很好的相關性,尤其是針對新變種。 委員會成員最多在會議前兩天收到風險:福利文件(190 頁單行距),因此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來研究它們。 到 2021 年秋季,來自美國以外的 26 項高質量研究表明,注射 mRNA 後患心肌炎(心臟炎症)的風險增加了 2 到 7 倍。 雖然注射是“免費的”,但兒童及其父母將支付任何不良反應的費用。 父母需要盡職盡責。 特別是,他們需要警惕可能警告心肌炎的輕微症狀。 醫生需要有“高度懷疑”來檢查血肌鈣蛋白水平和其他心臟損傷指標,以便早期診斷和治療。 https://aapsonline.org/covid-19-shall-you-rush-to-inject-your-toddler/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想再請問這篇轉貼文章該怎麼回應 很棒的文章,跟大家分享! 有朋友針對性教育公投的事問我意見,我就一併跟大家分享了:) 性教育這個題目太大,在支持或反對之前,大家應該先問的是:現在針對的是”哪一個”部份?生理變化?兩性關係?醫學常識?還是雜交?性解放? 台灣小,政策錯了誰也別想逃 這樣說好了,美國國土是台灣的260倍,人口只有10倍。如果同樣大的原子彈爆在兩個地方,誰比較嚴重? 在美國,颶風再強,我總有地方可以跑。如果台灣來一個穿心強颱,有多少人逃得掉呢? 所以,假設我住在美國,對某些政策漠不關心,出事了頂多換個地方住,還是可以把自己顧好。在台灣卻没有這個機會,如果你隨便決定,最後一定吃得到苦,這跟投票選錯首長的結局是一樣的。 美國各州的政府有相當的權利可以決定教育政策,而且這裡的許多父母也很注重孩子在學校所接受的是什麼教育。 我待過兩個州,熟悉三個州,至少在我孩子的學校没有目前台灣部分人士提倡的性教育。而且就像剛剛跟你說的,學校或是什麼機構要教導性相關教育,需要父母簽名同意。如果孩子没有父母的簽名,就不能參加該課程。此外,上課前一週他們也會邀請父母參加座談會,了解課程內容,讓父母可以決定要不要讓孩子參加。 這部份很重要,怎麼台灣不跟進呢? ————————— 父母是監護人,要負擔孩子身心教育的責任 父母在法律上還有另一個身份,叫監護人,意思就是監督和保護。既然是這樣,關於孩子身心發展的一切教育,父母應承擔。他人要干預不對,自己要卸責也不對。 性教育當然要教,但要依據孩子的成熟度,教材內容也要分深淺。更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親身參與教材的審查,自己也要學習,因為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也是最了解孩子的人。 因此,在出聲支持或反對前,一定要各方的了解教材的內容是什麼?由誰來教導?目的是什麼? 當然,台灣社會的發展讓父母過度忙碌,同時政府也没有高抬父母的價值、和提供各樣支援,導致孩子在學校和螢幕前的時間比和父母相處還多。 為什麼孩子會“性早熟”?因為吸收了太多不該吸收的資訊。早熟是好事嗎?相信許多父母不認為,可是又無可奈何。所以當有人說這是趨勢,大家就束手同意了。 因為孩子早看過,所以乾脆提早教,這個邏輯是很奇怪的。 孩子“性早熟”不是先天性疾病,是後天環境影響。就像是吃了太多含賀爾蒙的食物孩子會讓青春期提早來到,父母該做的不是開始為他相親,而是停止他再繼續接觸相關食品,不是嗎? 孩子的成長有一定的節奏,性早熟、心智卻還不熟,這並不是好現象。 如果因為孩子一天到晚看電視、上網避免不了,所以支持提早學習。爸媽們,你太不負責任了!!孩子會有接觸到這些年齡不適當的資訊和畫面的機會,卻没有你的把關,你應該先檢討自己,而不是乾脆同意教他怎麼使用保險套。 —————————— 性教育不應本末倒置 因為不給孩子吃糖他就哭,所以就讓他一直吃,最後乾脆告訴他以後可以植牙,這樣對嗎? 因為不愛運動造成肥胖,所以也別鼓勵他動了,直接吃糖尿病藥吧!這樣對嗎? 植牙是為了恢復生活品質,不是因為可以植牙所以盡量吃糖没關係。 吃糖尿病的藥是為了維持健康底線,不是因為既然有藥吃就不必運動了。 現在的理論是:小孩自己就會上網看,早晚會知道。與其自己亂來,不如早點教,免得他得性病,或生孩子給你養。 我的回答: 1.孩子能隨意上網瀏覽他不該看的東西,就已經是亂來了!父母應該監管,而政府對於網路安全也應該有作為,維護孩子的身心健康才對。 2.我不認為所有的孩子都會“性早熟”,我的孩子就不是;他們要使用網路都必須在父母的視線範圍內,所以見黑率很低。我相信有許多的家庭對孩子的成長也是非常專注的。那麼教育部是否也應該想一下,這些孩子已經適合學習各樣的性姿勢和多人雜交嗎? 並不是說我的孩子對於性一點都不懂,他們知道的醫學常識遠超過許多同齡孩子。那些知識幫助他們對自己的成長歡欣,懂得保護自己、尊重別人,這是最重要的。 性教育需要嗎?是。就像學習牙齒保健和體能訓練一樣,他是為了孩子在身心發展的每個階段適度的認識自己身體和心靈的發展,所以他能健康自信的看待自己的改變,享受生命的成熟。 而保護孩子遠離他的年紀不該接觸的事物,隨著他的成長,在他困惑時給他陪伴和開導,這才是性教育的主軸。 —————————— 拿回孩子教育的主導權 1.實地的了解並參與教材編寫 如果不好好檢視提案內容,就隨手支持或反對,親愛的,萬一後果慘痛你是躲不掉的!這些孩子都會長大,你的未來就在他們的手中。將來的警察、醫生、政務官、老師、銀行員、飛行員、鄰居、媳婦、女婿...。 在同一個缸裡,大家灌清水,同淨;大家潑髒水,同污。千萬別獨善其身!想遠一點,為子孫未來的社會環境盡點心力吧! 你應該實地參與教材的編寫、或至少擁有審查權。有些東西可以在課堂上教導,例如醫學常識、兩性分別,有些則不合適。 2.成為性教育的最佳導師 你是孩子最親近的人,自然更能駕輕就熟。為什麼性教育這麼私密又神聖的話題要別人來教呢?父母自己不就是最好的“前輩”嗎?你經過發育期、生理期、戀愛期、性愛階段,然後你的期待、歡欣、苦惱,兩人一起建立家庭、生育計劃、經濟計劃、醫療考量...。 只要適當的學習,你就是孩子最好的性教育老師,因為你的例子都是血淋淋的。成功的可以當捷徑、失敗的可以當借鏡,都對孩子有幫助。 —————————— 關於如何進行性教育,我的意見是,性教育之前,必先是愛教育,而在孩子學習性教育之前,父母必須先學習。(請閱讀我的文章:何時該教性教育。) 你是監護人,這是你的孩子,不要把他的人生輕易的交到別人的手上,因為到最後會為他哭的,也只有你。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