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3 年前
很早之前,也看過有一說法
打過疫苗的人更容易被感染⋯⋯

經這段時間觀察,似乎可以證實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0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譚德塞 : 承認打疫苗較容易感染 我認為最新的南非變種病毒已經和原始病毒有50%的基因差異,所以疫苗當然會無效,但打過疫苗的人更容易確診我猜測是打疫苗的人抵抗力變弱的原故。 之前打疫苗的人雖然有產生抗體,但因為打疫苗可能造成抵抗力變差,所以得重症和確診的也很多,通常打一劑的人確診最少,但是要加上打疫苗死亡的人數和嚴重副作用,才能證明打疫苗是比較有好處的,依阿南德在今年初的說法,打疫苗會帶來更多問題,無法解決問題。 https://liff.line.me/1454987169-1WAXAP3K/v2/article/3NgyaaZ?utm_source=lineshare
    2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突发:英国政府承认,疫苗已经损害了接受过双重疫苗接种的人的自然免疫系统。英国政府承认,一旦您接种了双重疫苗,您将永远无法再获得对 Covid 变种或任何其他病毒的完全天然免疫力。所以让我们看“真正的”大流行现在开始吧!在其第 42 周“COVID-19 疫苗监测报告”中,英国卫生部在第 23 页承认“接种两剂疫苗后感染的人的 N 抗体水平似乎较低”。它接着说,抗体的这种下降基本上是永久性的。这是什么意思?我们知道疫苗并不能预防病毒的感染或传播(事实上,其他地方的报告显示,接种疫苗的成年人现在比未接种疫苗的成年人更容易被感染)。英国人现在发现,疫苗会干扰人体在感染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不仅针对刺突蛋白,而且还针对病毒的其他部分。特别是,接种疫苗的人似乎不会形成针对核衣壳蛋白(病毒的包膜)的抗体,而核衣壳蛋白是未接种疫苗人群反应的关键部分。从长远来看,接种疫苗的人更容易受到刺突蛋白突变的影响,即使他们已经被感染并治愈过一次或多次。另一方面,未接种疫苗的人即使在自然感染一次后,也会对所有所谓的病毒株获得持久的(如果不是永久的)免疫力。 资料来源: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1027511/Vaccine-surveillance-report-week-42.pdf 第一批保险公司正在退缩,因为一波巨大的索赔浪潮即将到来。 Anthony Fauci 确认 PCR 测试无法检测到活病毒。 Anthony Fauci 证实,无论是抗原测试还是 PCR 测试都不能告诉我们某人是否具有传染性!!!这使所谓的大流行病的所有基础失效。 PCR检测是大流行的唯一迹象。没有 PCR-TEST 就没有大流行 对于所有的新闻工作者、医生、律师、检察官等。这是最后的关键,是必须立即解除所有措施的最终证明!
    3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1223記者會 【 新聞稿】 反對強制性疫苗 反對強制性快篩 針對111年元旦起,政府規定26類場所39類從業人員須強制完成接種 covid-19 疫苗兩劑,此規定政府明顯違法,違反我國病人自主權利法第4條,人民有用藥選擇權、人民有健康自主權,對於所提供的醫療選項有「選擇」和「決定」權利。 抗議政府違法違憲! 嚴重踐踏人權 戕害民主自由 違背憲法15條對人民工作權和生存權的保障,侵犯人民的基本權利。 在疫苗覆蓋率高的國家,如英國和以色列仍然發生突破感染,完全接種兩劑的人卻染疫變種病毒,且70萬人大數據顯示打過疫苗比沒打疫苗的人更易受感染,高達13倍,所以說,打疫苗預防病毒感染,這說法不能成立了!對於說打疫苗能夠防重症,更是不能成立,已有多個國家如印度、墨西哥感染人數眾多情況嚴重時,在使用藥物醫治後,有非常顯著效果,大幅降低重症死亡人數和染疫情況。所以說疫苗能夠預防重症是不正確的。 我們知道,在台灣因打疫苗死亡人數已大幅超過染疫死亡人數,並呈現上升的趨勢,截至12/16嚴重不良反應高達7342多例,這表示有7千多個家庭,面臨家人因打了疫苗身體狀況快速惡化,甚至與死亡搏鬥的悲慘遭遇。這只是冰山一角,實際上人數多過這些數據,事態非常嚴重!這些每天發生在各個角落的事實,為何政府沒有關切和研討原因?在現今疫情相對趨平穩,反而強制人民施打兩劑疫苗?不打疫苗就會列冊,這豈不是歧視和施壓嗎?不打疫苗就被要求每週做篩檢,這些都是變相強制性疫苗。 強制性快篩違憲 既然打兩劑疫苗的和沒打疫苗的人,同樣會被感染,就不應該要求沒打疫苗的要每週篩檢,這是擾民又不合情理,「應該是有症狀的才需要篩檢。」此外,篩檢價格驚人,不是一般上班族承擔的起,為何每片篩劑價錢是歐洲的10倍呢?又現今市面賣的快篩都是鼻腔侵入式的,長期使用傷害鼻粘膜,唾液式快篩劑為何久久不見問世呢? 疫苗非唯一,台灣因打疫苗死了一千多條人命,7千多例嚴重不良反應,這些事實顯明疫苗並不安全,人民當然會質疑疫苗的安全性,目前的新冠病毒疫苗是不成熟屬於實驗性的疫苗, 打疫苗出了問題,大藥廠不負責任,政府也不負責任,然而卻要強制人民施打疫苗,出事了,人民只能自認倒楣??這樣合情理嗎?所以無論是政府或相關機構以強迫、誘導、施壓人民施打疫苗,是違法紐倫堡條約,犯了反人類之罪嫌。 太多的不合理!! 媒體是不是應該善盡天職讓人民有知的權利,搜尋原因做報導呢? 太多的不合法!! 民代和各政黨是否應盡監督政府以及為民代言的職責呢? 媒體是否應該對於這些嚴重社會問題,可以深入採訪了解嗎?! 我們的人權被踐踏 我們的民主被戕害 我們的權益被剝奪 我們最在意的是我們的自由正漸漸的消失……如果我們不起來抗爭人民的基本權利時… ●我們堅定 反對強制性疫苗 反對強制性快篩 ●我們堅決 抗議政府公然違法 抗議政府侵犯人權 社團法人國際火炬先鋒關懷協會 理事長忻底波拉2021.12.23 聯絡方式: [email protected]
    6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為什麼接種新冠疫描最多的州,反而感染病毒人數最多? https://www.facebook.com/753613666/posts/pfbid0R8v3pMG9M9bPkyVGYo52TAZXfc8NAcrwg2BXYkdttkNPrZowuuGAXAFvNvGEPKK4l/ 美國德州心臟科專家 彼得·麥卡洛醫生接受媒體採訪說道:病毒正在找尋易受感染的人群,這些人大部份是接種1劑、2劑、3劑或是4劑疫喵的人,實際上他們已經感染了病毒,儘管他們之前沒有感染過病毒,但這些接種過疫喵的人很容易受到感染! 疫喵並不能保護他們免受Omicorn病毒的侵害,這個現象恰好發生在接種疫描最多的州 主播:因為病毒不斷在進化,所以疫喵根本無效?所以這就叫做“疫鶓逃逸”嗎? Peter McCulloug 醫生:是的,這是抗原逃逸!要知道呼吸道疾病會為許多未接種疫鶓但已經感染過病毒的人提供基本的保護,基本上感染過的人已經很安全了!他們已經受到保護,免於受到嚴重疾病的侵害,但我的門診中確實有一些症狀嚴重的病人,他們大部分都是接種了疫描,但尚未得到呼吸道疾病 主播:因此,根據4月底發表的研究,接種疫喵後的抗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對嗎? Peter McCulloug 醫生:沒錯!當接種疫描的個體在感染病毒之後,疫喵反而會抑制其免疫保護狀態,這令人十分擔憂!因為這可能會導致他們今後再次感染! 🧑‍🔬Peter McCullough 博士是一名內科醫生、心臟病專家、流行病學家、美國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德克薩斯 A & M 醫學院醫學教授,董事會認證的內科醫生和心臟病專家,美國心腎協會主席主編,心血管醫學評論主編,心血管內科心臟病學雜誌高級副主編 ---------------------------------------------------------------------- 🎥新冠疫瞄正在引起大規模死亡!Omicorn傳染性很快,但它不影響下呼吸道,多數情況下,影響的是上呼吸道,症狀只是嚴重的感冒,但它不會殺死你!為什麼接種率最高的以色列人正在死亡,因為大量的以色列人注射了新冠疫鶓,他們的免疫系統已經完全被破壞,他們再也不能抵抗Omicorn這類溫和的病毒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8984931348667&id=753613666 🎥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從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資料得知,這些新冠疫鶓有兩個作用,1.搞壞人體的整個免疫系統,這就是為什麼接種後看到很多嚴重後果;2.這些疫鶓,似乎不能激發T細胞產生免疫力,沒有起到長期免疫力作用,所以才會一直需要加強針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8923230788667&id=753613666 🎥通常你認為義喵給你免疫力,事實証明,易喵不會給你免疫力,它不會阻止你感染病毒,我知道很多感染的人,已經打了2針或3針,他們也病的很重,政府想要你樹立一個道德模範,叫你帶上口罩,要保護人民,不是這樣的!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8853143093667&id=753613666 🎥意苗對 Omicron 不起作用,他們只有一半的時間或1/3的時間起作用,即使您打了三針加強針,即使您不斷的打易喵,它只會起一點作用,但很快就會消失,甚至帶來負面影響。 如果您注射了輝瑞或德納,三個月後,您比沒有注射譯喵更容易感染病毒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8855049243667&id=753613666 🎥英國的數據顯示:63%的C*vid死亡病人已完全接種了疫苗 — Ron參議員問疫苗的作用到底是什麼?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8696344698667&id=753613666 🎥官方數據顯示,高疫苗接種率的國家死亡率飆升高出正常水平。美國20-50 歲年齡族群,正以前所未有的速率死去! 到底是什麼原因?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8725934158667&id=753613666 🎥一位來自比利時的醫生揭露GZA醫院重症監護室裡所有的病人都是打意苗的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8787548818667&id=753613666 🎥新的研究表明,疫苗未能阻止新冠病毒的傳播,事實上數據顯示在完全接種疫苗的人群中,病毒的傳播程度正在大幅增加,這完全表明,完全接種疫苗者,才是病毒傳播主要來源之一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8819701938667&id=753613666 🎥一位美國護士說:去年接種疫苗前,大約每5個病人會有一個染疫,今年在我工作的醫院裡,每一個病人都有病毒的症狀,都是完全接種疫苗的病人佔了最多數,所有的問題都不是死於病毒,而是死於疫苗!希望洗耳恭聽,聽更多人的故事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8783228068667&id=753613666 🎥還記得我們被告知70%的人口接種就能得到群體免疫嗎?我們現在有88%的12歲以上的加拿大人已經完全接種,但新冠數據卻遠遠高於以往,這是最簡單的證據,證明這些疫緢不起作用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8934463978667&id=753613666 🎥來自英國政府的官方數據統計,94萬6千人在接種新冠易喵後遭受嚴重的副作用,甚至死亡。易喵不僅對病毒無效,而且接種疫苗的人比不接種的人境況更差,更容易感染病毒。死於新冠病毒的人中,接種疫苗的比沒有接種的多286%。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8862492603667&id=753613666 🎥美國福斯新聞台 主播塔克採訪專欄作家Alex Berenson呼籲疫緢需要立即下架撤消,我們正處於一個非常危險的時刻!你知道我並非誇大其詞!現在完全清楚的是,這些疫鶓對Omicron根本不起作用,在高度「接種疫描」和「加強針」的國家,感染率是不可思議的高!嚴重疾病和死亡率正在上升!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8899130448667&id=753613666 🎥根據彭博社新聞報導:以色列的一個重要研究指出,全球最大的真實數據分析所做出的研究,比較「自然感染後的免疫力」與「全球最高疫苗接種率之一」的疫緢所產生的保護力,研究人員所得到的結論是,疫緢接種者的「染疫率」高達13倍(對比自然感染的免疫者)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8866697588667&id=753613666 🧑‍⚕️陳俊旭醫師 詳細說明新冠義苗對先天免疫力有什麼傷害?打完Bnt以前生過的病陸續在發作?本身已有自體免疫性疾病在打完譯喵會比較嚴重嗎?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9659364891201&id=102134285643709 🧑‍⚕️陳俊旭醫生:全球疫情起伏與疫苗覆蓋率無關。甚至客觀數字證實,普遍施打疫苗的歐美各國今年染疫死亡人數高於去年。(說好的「群體免疫」呢?)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4238978929/posts/449105359907426/ 🧑‍⚕️謝欣穎醫生 <<SARS-CoV-2 mRNA 疫苗抑制先天免疫>> https://www.facebook.com/2095228330688641/posts/3126771740867623/ 🧑‍⚕️Sucharit Bhakdi 德國感染流行病學專家 這種刺突蛋白會受到你的免疫系統的攻擊,在第一次接種後的幾小時和幾天內 ,免疫系統的第一支部隊,會刮傷那些血管壁,並嘗試去除那些製造刺突蛋白的細胞。同時,製造刺突蛋白的細胞和淋巴結將被破壞 。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8878321818667&id=753613666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8654721508667&id=753613666 🧑‍⚕️Peter McCullough 醫生:目前美國有大約一億八千五佰萬人已經接種譯苗,意味全國人口的六成及八成的老年人口已經接種,90%癌症病人都接種疫描,我想說的是美國義苗接種率相當高,但對於控制病毒毫無作用,第三波疫情正開始,感染人數開始增加,易苗一點作用都沒有!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8801726213667&id=753613666 🧑‍⚕️羅伯特·馬龍博士在新冠病毒全球研討峰會上宣布,新近數據顯示新冠病毒實驗性基因療法疫緢無法防止感染、複製和傳播Omicorn病毒。此外,與未接種疫描的人相比,已接種疫描的人更有可能受到感染、出現病症甚至死亡。他呼籲立即叫停止這種基因治療產品並展開調查!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9066221803667&id=753613666 🧑‍🔬病理學家Dr. Ryan Cole 談及億喵的ADE效應 ADE效應 是美國眾多科學家和醫學專家,最擔憂在施打役喵數月後,會產生的問題。(抗體依賴增強症)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8654680268667&id=753613666 🧑‍🔬mRna技術發明人Dr. Robert Malone - 談及疫苗的ADE效應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8654419173667&id=753613666 🧑‍🔬周曉輝:接種第三針疫苗 恐引發ADE效應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1/8/24/n13185153.htm ADE效應(縮寫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是指『抗體依賴增強症』 這並非是病毒本身增強的意思,而是相當於本來應該抵抗病毒的抗體由於某些原因,不但不做抵抗病毒的先鋒,反而為病毒帶路開門,甚至讓病毒進入原先無法進入的細胞,進而導致病毒大量複製或免疫細胞異常,導致感染者病情加重。 通俗的理解可以是花錢請位保鏢來保護自己生命安全,沒想到這保鏢叛變,變成引狼入室,幫助敵人開門,甚至有的招來更多的傷害。 【名家專欄】新冠疫苗如何抑制免疫系統 (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Joseph Mercola撰文/曲志卓編譯) 【名家專欄】新冠疫苗如何抑制免疫系統(上)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2/2/15/n13578785.htm 【名家專欄】新冠疫苗如何抑制免疫系統(中)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2/2/14/n13576027.htm 【名家專欄】新冠疫苗如何抑制免疫系統(下)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2/2/15/n13579476.htm 【思想領袖】接種疫苗 自然免疫陷雙重危險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2/4/18/n13714666.htm 【思想領袖】馬龍:打疫苗越多 為何感染風險越大 https://m.ntdtv.com/b5/2022/03/07/a103366436.html 無限追打疫苗不切實際,免疫學專家:第三劑已是極限 https://tw.news.yahoo.com/%E7%84%A1%E9%99%90%E8%BF%BD%E6%89%93%E7%96%AB%E8%8B%97%E4%B8%8D%E5%88%87%E5%AF%A6%E9%9A%9B%EF%BC%8C%E5%85%8D%E7%96%AB%E5%AD%B8%E5%B0%88%E5%AE%B6%EF%BC%9A%E7%AC%AC%E4%B8%89%E5%8A%91%E5%B7%B2%E6%98%AF%E6%A5%B5%E9%99%90-012656812.html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科普來了,建議大家認識一下這個病毒,做好準備,這是個很難防備的病毒,感染得了也不知道因為症狀不明顯,忽然之間呼吸不過來器官衰竭沒挺過去的就走了,再加上現在什麼物資都缺,大家還是要多多注意。以下是氣溶膠科普: 警惕,新冠病毒可通過氣溶膠傳播,這是一種最頂級的傳播方式 原創 一棵青木 遠方青木 2020年2月8日下午2點,也就是幾個小時之前。 上海舉行了新聞發佈會,宣佈新型冠狀病毒可通過氣溶膠傳播。 很早之前,就有專家懷疑新冠病毒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染,只不過一直沒有證據。 因為飛沫傳染,只有病人在打噴嚏時,你恰好在旁邊幾米範圍才會被感染,如果是通過呼吸散播病毒,那必須要和病人進行長期的密切接觸才有可能中招。 所以要通過飛沫傳染疾病,其實挺難的。接觸式傳染更難,尤其是在人類社會已經有防備的情況下。 所以飛沫傳染和接觸式傳染,無法解釋疫區大面積感染病毒的現象,也無法解釋為什麼有人僅僅是火車路過武漢就被感染,更無法解釋出門散個步也會被感染。 但如果能通過氣溶膠進行傳播,那病毒感染普通人就容易多了。 要證實這個新病毒能不能通過氣溶膠,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需要非常耗時的大量實驗才能證明,直接決定防疫難度和對未來的預期和規劃。 今天專家官宣新型冠狀病毒可以通過氣溶膠進行傳播,大家千萬不要不當回事,必須提高警惕! 什麼是氣溶膠 氣溶膠,又稱氣膠、煙霧質,凡是可以穩定懸浮於空氣中的物質,都可以稱之為氣溶膠。 最典型的,就是飄散在空氣中的煙霧。 膠體有兩種存在狀態,即半流體的溶膠和半固體的凝膠,在一定條件下,氣溶膠和氣凝膠兩者可以互相轉化,其實是同一種東西。 但兩者並沒有本質區別,因為他們都具備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可以長時間懸浮在空氣中,懸浮時間長達幾個小時甚至更久。 氣溶膠本身並不可怕,我們無時無刻不處於氣溶膠中,但其長時間懸浮的特性,導致一旦有病毒可以利用氣溶膠進行傳播,就非常可怕。 我舉個例子,香煙燃燒散髮的煙霧,就是一種典型的氣溶膠,雖然屬於沈降很快的重型氣溶膠,但在密閉環境下,你抽只煙,一兩個小時後,這裡依然有煙味,尤其是電梯。 這個煙味長時間懸浮在空氣的特性,非常形象的表達了病毒懸浮於空氣的能力。 如果我在這個地方吸了口煙,過一小時,你還能聞到煙味。 那病人在這個地方咳嗽了一下,過一小時,你聞到的,就是病毒。 氣溶膠和空氣傳播的區別 氣溶膠屬於空氣傳播,但空氣傳播並不一定是氣溶膠。氣溶膠因為傳播能力太強,被人從空氣傳播里摘了出來,單獨列為了一項。 有一款小遊戲叫《瘟疫公司》,在裡面如果你把空氣傳播和水源傳播兩個技能樹全部點滿到II級,就會激活一個終極天賦,氣凝膠(溶膠)傳播。 在遊戲里,這屬於沒法再升級的終極傳播方式了。。。 所以我們這次面對的病毒,擁有目前人類已知的,最頂級的傳播方式,尤其在封閉空間內,簡直堪稱大殺器。 當我們打噴嚏時,幾億病毒隨著飛沫,以50米每秒的速度,瞬間擴散到周圍3米之內,部分到5米,極少數可以到10米。 看起來很恐怖,但這些飛沫絕大部分,在幾秒之內就會落地,少數在十幾秒落地,能超過1分鐘不落地的,寥寥無幾。 只要在打噴嚏的那十幾秒你不在現場,那你其實是非常安全的。 憑呼吸自然散髮的少量病毒,你得和這個人長時間密切接觸,才有可能感染。 但如果病毒可以附著在氣溶膠上,一切就不同了。 大家都有過這種經歷,當你走在空蕩蕩的樓道里,甚至空蕩蕩的馬路上。 明明周圍幾十米都沒有人,但你突然聞到了一股濃濃的煙味。 你聞到的,就是煙草燃燒後形成的微小顆粒,在空氣中形成的氣溶膠。抽煙的人早就消失不見,但他留下的煙草氣溶膠,卻長時間留在原地。 當風吹過後,原地的氣溶膠就會散去。在室外,氣溶膠存在時間很短,平均只有幾分鐘,就會被風吹散。 但如果在無風的室內,氣溶膠懸浮時間長的可怕,動輒以小時計算。 不信你在電梯里抽口煙,在無風扇的情況下,煙味數小時都不會沈降到地面。 而有些微小氣溶膠的懸浮能力,比煙草顆粒還要強。 有些氣溶膠,只要環境不是完全靜止,略有人走動攪動空氣,幾乎是永不沈降。 擁有氣溶膠傳播能力的病毒,在任何不允許抽煙的地方,都具備強大的傳播能力。所有的室內和密封環境,都是氣溶膠傳播的良好夥伴。 比如電梯、棋牌室、超市、飛機、火車、輪船。 日本「鑽石公主」號豪華郵輪,目前有3711人被困在船上,接受14天的強制隔離。 日本方面已經對船上3711人全部完成採樣,正在陸續進行病毒測試。 第一份出爐的31份檢測結果里,就確診了10例。 目前,陸陸續續總共完成了102份檢測結果,還有3600份未出,但總共有62人被感染。 這個感染比例,高的可怕。 在游輪這種極端密閉的環境中,氣溶膠可以讓病人散播出去的每一份病毒,幾乎都不會「浪費」掉,全部被周圍的甲乙丙丁給吸入了體內。 而空氣飛沫傳播中,絕大部分病毒其實都掉在了地上,被「浪費」掉了。 如果這個噴嚏打在了電梯里,我覺得效果也差不多。 所以,氣溶膠傳播病毒的能力,遠勝於空氣傳播,而且隱蔽性更強。 我們該怎麼辦? 氣溶膠傳播很恐怖,以這種長時間懸浮的能力來說,在疫區,完全沒有接觸過病毒的人可以說沒有。 但接觸過病毒,不代表你一定會感染。 不管是飛沫傳播還是氣溶膠傳播,理論上一陣強風刮過去,病毒隨風擴散個幾里地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實際上飛沫傳播和氣溶膠傳播,都只能讓幾米範圍的人感染。 唯一區別就是在空氣中懸停的時間不同,導致氣溶膠可以持續污染這幾米範圍。 因為感染人體,需要一定的病毒基數。 病毒是一種毫無戰鬥力的東西,面對人體的免疫大軍,無絲毫還手之力,是徹底的被一邊倒屠殺。 但病毒還有一個能力,就是很能生,非常能生,本來只有1億病毒,1小時內給你弄出八九千億新病毒,毫無難度。 當免疫大軍殺的手抽筋都遏制不住病毒暴增的數量時,免疫系統事實上就失敗了,然後你就生病了。 人體會利用高溫,遏制病毒增殖,並緊急動員免疫系統,製造出更多的免疫細胞。 只有當滅殺的病毒數量超過新增病毒數量時,你才會逐漸康復。 以專門針對免疫系統的傳染病,最恐怖的艾滋病為例,哪怕是這種超級病毒,也不是說一碰就會感染的。 按WHO的數據,必須要0.2毫升以上的艾滋病人血液進入普通人的身體才會導致感染。這麼多血液里大致含有不超過1000個艾滋病毒。 這1000個艾滋病毒會在人體免疫系統反應過來之前,增殖出足夠的部隊,扛過第一輪絞殺。 然後,你就被正式感染了。 雖然艾滋病毒可以通過破壞免疫系統來制止後續的免疫動員令,但其第一輪的入侵,和普通病毒是一樣的。 新型冠狀病毒其實也是一樣,第一批進入體內的病毒,必須要一定的基數,才能讓人生病,否則就是來給免疫系統送人頭的。 所以只需要降低空氣中的病毒密度,就足以保證我們的安全。 注意,在疫區,因為氣溶膠的存在,理論上病毒可以輕易隨風擴散到方圓幾十里的所有空氣中,但實際上只要它的密度低於一定的閾值,你就是安全的。 例如,有人吐一口煙圈,理論上可以擴散到整個城市,但一陣微風吹過,你就再也聞不到煙味了。 所以氣溶膠感染,最怕的就是空氣流動,只要不斷的稀釋病毒密度,它就被廢了武功。 而被風吹走的病毒,在陽光下,幾個小時就會失活,徹底死亡,從而徹底淨化空氣。 理論上,一個病人出門一趟,他一路上周圍10米之內的人都會被感染。 但實際上,絕大部分人都不會被感染,因為只要病毒的數量少,就等於無效。 之前媒體報道的「15秒感染新型冠狀病毒」,「50秒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門把手感染冠狀病毒」等等,極有可能,都是因為氣溶膠導致的。 周圍的病毒密度太大,當你闖入這片區間後,就很容易被感染。 某病人在樓梯口摘掉口罩,深深的呼吸了一口新鮮空氣。 一小時後,你也到了這個樓梯口,看到周圍無人,也摘掉口罩,深深的呼吸了一口新鮮空氣。 抱歉,你中招了。 在流行病學中,病毒是否擁有氣溶膠感染能力,最大的區別就是: 易感染者有可能在完全沒有和病人見面的情況下,因為吸入了懸浮在空氣中含有病毒的氣溶膠,而被感染。 所以不管有人無人,都不能摘口罩,直到你回到家中。 病人的咳嗽類似於一口煙圈,你能聞到煙味的地方,都屬於病毒感染的區間範圍。 另外當我們路過一處含有病毒的氣溶膠時,沾上病毒的不止是口罩和雙手,還有頭髮、鞋帽、衣服。 還記得你頭髮和衣服上的煙味麼?道理是一樣的。 這也就是一線的醫生都要把自己包的像個粽子一樣,口罩和防護服全部是用完就棄的原因,因為上面確實密布病毒,污染風險太大。 但對於普通人來說,因為普通環境下病毒密度本來就低,碰巧污染到衣服上的病毒含量更低,而且不直接和口鼻接觸,所以通常不會造成威脅。 但如果有可能的話,回家後你應該立刻脫下外套,並消毒,同時洗一個熱水澡。 確認氣溶膠傳播能力後,我們就知道,以前的一些常識,如「離咳嗽點5米以外非常安全」,「只要附近沒人就是安全的」等概念全部失效。 除非你能確認這個地點幾個小時內都無人經過,否則它真的不一定安全。 新冠病毒雖然被證實擁有最頂級的傳播方式,但只要我們戴口罩,勤洗手,多注意消毒,就沒什麼可怕的,只不過以前那些看到周圍空空蕩蕩就放鬆防護的人,可能會倒霉。 另外,要對電梯有強烈的警惕,你進電梯應該和研究人員進病毒實驗室一樣,徹底做好防護措施再進,無口罩堅決不進電梯,如果樓梯間通風也不良的話,寧可不出門。 氣溶膠最愛的,就是不通風的密閉環境,電梯完美符合。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是朋友轉發。也值得參考! 剛剛,鐘南山突然發聲,關於疫情的四大真相! 烽火揭曉 2020.02.12 本文由未來局勢(ID:yoo2211)原創 作者:軍武說策 2月11日,不少單位已經復工, 今天街上的行人好像也多了起來,從武漢「封城」到今天,在家憋了整整兩周的人,似乎都開始放鬆了警惕!不少人樂觀的以為,我們可以不用那麼緊張了!但是!絕對不可以放鬆警惕! 因為剛剛,鐘南山院士接受採訪,被問及新增確診病例連續多日下降,是否說明拐點到來? 鐘院士說:「不能完全證明拐點到來,拐點還有幾天,2月下旬可能到達高峰。」 注意,拐點還未到來,現在大家覺得松懈的這幾天,恰恰是抗疫最最關鍵的時刻! 下面我想通過四個壞消息,來說說目前的疫情形勢,以及我們該怎麼做。 第一個壞消息: 李文亮醫生的去世,有四個地方不容樂觀。 2月7日凌晨,李文亮因感染新冠病毒去世,年僅34歲,他的離開,刺痛了很多人,但從純疾病角度來分析,我們應該提高警惕。 因為第一,之前一直說新冠病毒,老年人最容易被擊潰,但李文亮才34歲,並且沒有基礎性疾病,依然中招並不幸離世,說明這病毒對年輕人威脅也很大。 第二,李文亮曾發出預警提醒大家病毒凶猛,而且他已經做了防護,但他依然被一名82歲的患者傳染,說明病毒傳播力很強。 第三,李文亮患病前後曾被訓誡,並一直處在輿論漩渦,情緒上應該多少會受影響,而這樣的心理性影響,可能會影響到他的生理健康,所以,心態對疾病的影響不可忽視。 第四,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李文亮出現咳嗽、發熱後很快住院,並多次檢測結果都是陰性,直到20天後才查出陽性並確診,說明目前的檢測手段,還不夠完善。 而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我們之前的方法一直都是:對病人進行2次核酸檢測,陽性就是感染,陰性就是沒有。如果兩次測試都是陰性,就說明他沒有被感染,或者是已經被治癒了! 然而,杭州一個病人的出現,讓這一結論被徹底打破了!該病患竟然是在進行了,7次核酸試劑後才被確診! 再加上李文亮的核酸檢測,這不得不讓人懷疑,之前那些已經通過檢測確認沒有患病的人,其實都可能還是潛在感染者! 他們成為「漏網之魚」後,很有可能成為新的傳染源! 我們不敢去想,之前有多少人,以為自己沒有被感染,就這樣回了家,並且繼續和身邊的人接觸著!而他們或許會因為被排除了感染可能性,更加放鬆了警惕! 事實上,就在2曰5日,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呼吸醫學專家王辰在接受白岩松專訪時說,核酸對於真實病例的檢測率,不過30%-50%!也就是說,現在有超過一半的感染者,沒有被檢測出來。 病毒的狡猾和醫學手段的局限,讓疫情越來越複雜,所以,現在是最讓人擔心的時刻:有不少人在放鬆警惕,然而情況遠沒有我們想象的樂觀! 第二個壞消息:病毒潛伏期不穩定。 2月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進行回顧性研究發現,新冠肺炎的中位潛伏期為3.0天,最長可達24天! 這個關鍵結論,刷新了人們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認知。 所以目前禁足19天後,我們還是需要提高警惕,起碼最近一周內,最好別去人群聚集的地方! 第三個壞消息:各類特殊病例相繼出現。 2月9日,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發佈,該院一位進修醫師藍某被確診。 但奇怪的是,1月23日藍某曾接觸確診患者後,連續16天未出現發熱、咳嗽、腹瀉等症狀。 直到2月7日晚上,藍某的愛人韋某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該院再次叮囑藍某繼續嚴格居家隔離, 2月8日上午,醫院對隔離中的藍某進行核酸檢測,顯示結果為陽性,確診為新冠肺炎特殊病例(無症狀感染者),隨後將藍某送往定點救治醫院進行治療。 今天在湖北武漢,北京援助武漢醫療隊,還發現一個特殊病例,患者治療後,已經符合了出院標準,兩次核酸結果顯示為陰,但肺部影像顯示仍有肺部感染的跡象。 丁新民主任醫師說,這種類似的「假陰性病例」,不光是他們自己遇到,像報出來的中日友好醫院的病例,三次核酸檢測都是陰性,但最後肺泡灌洗液里,還是能檢測到這個病毒,說明這個病毒特別狡猾,我們對它,還是要有一個充分認識的過程。 專家表示,若是假陰性的病人的病人出院以後,不排除感染他人的可能! 第四個壞消息:病毒無孔不入。 寧波有位確診者,很多人都知道了:沒去過疫區,沒接觸過野生動物,也不認識什麼確診者,但他被傳染了。 公安部門調查發現,1月23日早上,他去菜市場買菜,在一家攤位遇到了一位老太太,這位老太太是感染者,但當時大家都不知道。 倆人不認識,也都沒戴口罩,在那個攤位面前,近距離共同駐留了15秒,就在這15秒里,那位先生被感染了。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 有人在去買藥時,在吧台和感染者近距離駐留50秒被傳染。 有人和感染者共同開會被傳染。 有人排隊買烤鴨時被傳染。 還有多人在同一家浴室洗澡後被傳染…… 短短15秒就被傳染,可見病毒無孔不入,實在不能掉以輕心! 白岩松在專訪醫學專家王辰時,曾問:何時會出現「拐點」?王辰也和鐘南山說一樣的話: 「現在疫情的底數並不清楚,判斷根據不足,社會上未能進行隔離的病人,傳播威脅性還是很大,「拐點」無法預測。」 所以,綜上,現在的情況就是:疫情仍在發展,病毒愈發複雜,並且,也依然沒有特效藥。 一切跡象都表明,現在仍不能放鬆警惕,雖然我們已經覺得熬了很久,但極大可能,目前還在抗疫上半場。 我們當然都堅信,以中國目前的實力和努力,完全可以打贏這場仗,但顯然,我們距離勝利還有一段時日,短期內,我們還必須得嚴防死守。 對沒錯,「死守,熬也要熬死病毒。」 不上班的人最好繼續宅著,能不出門還是盡量不出門,不見人。 因為目前,重慶發現了65起聚集性疫情,上海聚集性疫情有45起,其中家庭聚集有38起,單位同事有3起。並且,因為聚集而導致互相傳染的案例,佔比相當高,而且一直在增加。 所以,想聚餐、聚會的,還是收起你的蠢蠢欲動吧。 不要心懷僥倖,不要不以為然,疫情面前,每個人都有可能是受害者。  如果不得不出門,怎麼辦?戴口罩,勤洗手,盡量和別人保持一米以上距離,尤其在電梯等密閉環境,更不能摘下口罩。 還有大家不要忽視,一個比口罩還危險的部位,那就是自己的鞋。 因為我們不知道病毒攜帶者,在哪裡吐了痰,如果踩上攜帶病毒的痰,鞋跟你一起回了家,那病毒就隨時危害家人健康,所以建議大家沒事不要到處溜達,那相當於是到處踩雷。 如果必須外出,鞋一定要與居室隔離,並噴灑酒精消毒,最好不要放在家裡。 國家在抗疫,醫生在抗疫,但最關鍵的抗疫者,還是我們自己。 嚴格的自我防護,是我們每個人最後、也最有力的抗病毒防線。 現在才是抗疫關鍵時期,前段時間看似嚴峻,其實家家戶戶都宅在家裡,病毒可能還無法趁虛而入,而現在只要稍微有一點鬆動,就會給病毒可乘之機。 我們要做好堅持「一段時間」的準備,想三五天結束戰鬥是不可能的,在家憋得多難受,也得繼續忍,出門戴口罩再不舒服,也得繼續戴。 否則,我們越大意,戰線就會拉得越長,如果10個人裡面,有1個人麻痹大意,那麼就等於有1億多中國人在幫病毒的忙,這就可能使我們前線拼命的醫護人員前功盡棄,更使其他13億人的付出前功盡棄! 如今這場病毒攻堅戰,已經到了最關鍵的階段,為了不功虧一潰,為了我們大家所有人的健康,請大家一定要轉發提醒更多人: 只要人人嚴格防護,不聚餐不聚眾,為自己,為家人,也為祖國,我們14億國人團結一心,「悶」也要「悶」死病毒, 我們就必將早日打贏,這場艱難的抗疫大戰! 加油!中國! 無論您有多忙,請花1秒鐘時間把它放到你的圈子里!可能您的朋友也需要!謝謝!
    2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醫:遲早可能被感染,染疫前10招自我保養,有效降低確診後不適。 新冠病毒變異株Omicron的超強傳染力,可能人人難逃被感染的命運,但同樣被指揮中心列為輕症的患者,每個人不舒服的程度還是不同。如果總有一天可能被感染,在那天來臨之前,有沒有自我「超前部署」的預防方法,可以減輕「中鏢」後的不適? 本土疫情遍地開花,社區處處是病毒,尤其雙北重災區,許多人身邊早有染疫的親友。雖然本土病例99%以上是輕症或無症狀確診者,但仍不時聽到有人染疫後很不舒服,例如喉嚨腫痛、劇咳、全身肌肉痠痛、腹瀉、高燒等持續數天;但還是有人幾乎無症狀,甚至確診後才回想起前陣子出現輕微症狀可能就是感染。 Omicron防不慎防,台灣逐漸走向「與病毒共存」,不少人開始「轉念」思考,如果遲早要被感染,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輕輕中鏢」,希望自己是相對幸運的確診者,症狀可以非常輕微,如果能無症狀感染更好。 雖然沒有百分之百的方法,但《康健》訪問多位專家均表示,確實可以掌握一些要訣,如果平常注重保養,身體儲存的本錢夠,當病毒來臨時,身體的免疫反應自然會更好,不適的感覺也就更輕微、更短暫。而關鍵就在降低身體發炎狀態,不要在身體脆弱的情況下被感染。 染疫前10招自我保養術,降低確診後不適。 如何做到抗發炎、建構平衡強健的免疫力?綜合專家觀點有以下建議: 1.多吃蔬菜:蔬菜本身富含葉綠素、纖維質及各種植化素,而且最好是各種顏色蔬菜都要攝取,就能補充到番茄紅素、胡蘿蔔素、花青素等,這些都是抗氧化的物質。蔬菜豐富的營養素也能讓身體產生良好代謝作用,有助消化,腸胃健康、菌相平衡,自然有良好免疫力。 2.適量攝取水果、維生素C:新鮮水果特別是芭樂、木瓜、奇異果和柳橙等,富含維生素C,過去研究發現對於呼吸道疾病的病毒例如流感或一般感冒,在感染後能夠有效緩解症狀。但吉康耳鼻喉科診所院長羅仕寬建議,太甜的水果不宜吃多,反而可能引起消化不良,最好是帶點酸味的水果,例如番茄,不會太甜,酸甜滋味也容易入口,他建議,「蔬菜可以多吃,水果還是不要吃太多」。 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部醫師吳至行表示,國人較沒有缺乏維生素C的情形,只要正常均衡飲食,多能攝取足夠的維生素C;如果平常攝取較少,再考慮補充維生素C錠劑。 3.曬太陽、補足維生素D:維生素D是目前較多研究指向對於免疫確實有幫助的營養素,而維生素D也是國人普遍缺乏的維生素,吳至行建議,即使疫情期間少外出,還是可以在自家前庭、陽台、頂樓曬太陽,以補足維生素D。而曬太陽的時間又以上午9點~下午3點之間最佳,羅仕寬說。 4.適量攝取單寧酸:柿子、黑巧克力、綠茶、紅酒等,都有豐富的單寧酸,這是一種水溶性多酚類,除了抗發炎,也有研究發現能抑制新冠病毒活性,東元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黃彗倫說。不過,富含單寧酸的食物不適合在空腹食用,也應該和含蛋白質的食物分開,避免造成消化不良。 5.多攝取Omega 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深海魚如鮭魚、鯖魚、沙丁魚等,都富含Omega 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是很好的降低發炎指數方法。另一方面,減少食用Omega 6如沙拉油、大豆油、葵花油等及飽和脂肪酸為主的動物油脂和棕櫚油,這些吃多容易造成體內發炎,尤其許多零食、甜點使用的都是棕櫚油。羅仕寬常推薦病人或親友喝魚肚湯,魚肚本身就是豐富的Omega 3油脂,魚肉也是優質蛋白質,如果搭配味噌或薑絲湯,更是防疫期間很好的降發炎料理。 6.攝取足夠水分:水分會影響身體代謝,成人每日建議攝取量為身體每公斤x 30cc的水量。雖然幾天不喝水、體內水分減少,身體不會有立即感受,但日積月累還是可能使身體代謝減退,尤其老人家只要一段時間輕微脫水,身體儲備能量就會變差,一旦感染,身體反應、症狀都會更明顯。吳至行特別提醒,防疫期間大家長時間戴口罩,也別忘了適時喝水,補充水分。 7.補充益生菌:除了直接補充益生菌,一般食物中包括味噌、紅麴、納豆、優格、有機醬油、有機豆腐乳等,都是良好的益生菌食物來源。由於人體免疫細胞腸道中就佔了7成,因此專家都強調,只要均衡飲食、多吃蔬菜,顧好腸胃,腸道菌相平衡,就能提升免疫力。 專家一致強調,不熬夜、有好的睡眠,建構良好免疫力,是對抗病毒、降低染疫後不適症狀的關鍵。 8.作息正常不熬夜:熬夜、過勞,向來被視為免疫大敵,黃彗倫指出,早有許多研究證實,睡眠品質差會增加感冒機率,症狀也會更明顯,如果是夜班工作,「那就用規律運動把免疫力補起來。」吳至行也強調,「遇到疫情才想要趕快補救,第一個可以做的是盡快把生活作息調整好,不熬夜、不過勞,只要過累,絕對比較容易受到病毒影響。」 9.使用漱口水:防疫期間只要外出返家,就可以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漱口。黃彗倫解釋,口腔本身就有許多病菌,若能減少口腔中的病毒,病毒不要殘留、不要存活太久,也就比較不容易複製繁殖,同時減少傳染他人的機會。 10.鼻腔過敏者勤洗鼻子:黃彗倫觀察,他遇到的新冠病人不少是本身就有比較嚴重的鼻過敏,例如鼻竇炎、過敏性鼻炎、有鼻息肉等,感染新冠後症狀通常也更明顯,更容易流鼻水、鼻塞、喉嚨痛,可能和Omicron以侵犯上呼吸道有關,所以如果本身是慢性鼻過敏的患者,平常可以洗鼻子,減少一旦染疫後的不適。 維持好情緒、適時紓壓、搭配良好作息,平時為身體儲備足夠能量,就能降低染疫後的症狀與不適。 醫:遲早可能被感染,預先替身體儲備能量 面對疫情快速蔓延,「要有最壞打算,遲早有一天,自己或周遭人可能被感染,才不會面對衝擊時毫無心理準備,措手不及,」吳至行也笑道:「說不定你早就是陽性,只是你沒感覺,所以還是要有正向心態,既然得到了,就把最基本功課做好,不要再捨近求遠、緣木求魚,基礎工還是最重要。」 他常告誡身邊親友和病人,替身體存本錢最好的方法還是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培養良好作息、定期追蹤檢查、保持心情愉快,這些都是促成人們在面對危難時,身體有足夠的儲備力去應對;而在疫情當下,「不要在身體最脆弱時被感染──作息不良、睡眠不足、情緒不好、壓力過大、體重過重,都可能增加發炎指數。」 羅仕寬也分享,他的病人依照他的生活飲食建議執行,儘管染疫,但症狀輕微,而且1、2天就明顯改善。黃彗倫和確診者視訊看診時也常鼓勵他們,即使居家照護,關在家中,還是可以過得很健康,不只是成天上網、追劇,有健康的生活,就能大大降低日後出現後遺症的機會。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46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如果想打疫苗的參考一下 國際四大醫學期刊之一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整理了關於疫苗的Q&A,讀者可以參考後,與自己的醫師根據自身狀況討論,再決定是否要/是否可以施打疫苗。 首先要知道,目前市面上可以施打的疫苗大致上可以分成兩個種類,mRNA疫苗跟腺病毒載體疫苗。 輝瑞/BioNtech與莫德納疫苗屬於mRNA疫苗,注射後,mRNA被注射部位的巨噬細胞吸收,並指示這些細胞製造棘蛋白,棘蛋白就會出現在巨噬細胞表面,誘導身體起免疫反應。 AZ疫苗跟嬌生疫苗則屬於腺病毒載體疫苗,是由實驗室中提取新冠病毒的DNA序列,讓其穩定後由腺病毒攜帶,注射疫苗後,腺病毒無法複製,但其遺傳物質可以進入宿主細胞轉換成mRNA,製造出棘蛋白抗原,引起宿主反應,過程模擬Covid-19的自然感染機制,抗體跟細胞免疫都會被誘發。 Q: 疫苗能持續多久?需要補打嗎? 由於疫苗測試從2020年夏天才開始,疫苗保護力可以持續多久尚沒有明確的資訊。 以莫德納疫苗的第一期試驗為例,試驗結果表明抗體大約能持續四個月左右,滴度會隨時間過去輕微下降。(注射時間愈長,免疫效果愈弱) 由於尚未確定疫苗可持續的時間,目前不建議增加劑量或補打。不過各大藥廠的確正在研發加強劑量的疫苗,以及針對變種病毒進行防護的疫苗。 Q: 接種了疫苗,就不會把病毒傳給別人了嗎? 新興證據表明,已接種疫苗者「較不容易」把病毒傳染給別人。 在以色列進行的大型研究中發現,已接種者無症狀感染病毒的機率比未接種者減少了90%。此外,在接種疫苗後仍被感染的人群中,病毒量似乎也比未接種者來得低。嬌生疫苗的研究發現接種後第29天,接種疫苗組出現18例無症狀感染,而安慰劑組則是50例,也就是疫苗組少了66%。 可以合理假設,無症狀感染數少,病毒傳播的機率就會降低 (無症狀者會到處跑,所以傳播機率高)。這讓人看到疫苗抵禦病毒感染跟減少傳播的希望,而疫苗政策背後的動機,也多是為了控制傳染數。 即使疫苗降低了病毒傳播的可能性,我們不能說「打了疫苗就不會傳給別人」,因為保護效果永遠不會達到100%。 因此,在新病例減少,而且大部分人都接種疫苗以前,政府單位有責任繼續向大眾強調,接種了疫苗不代表其他的防護措施就不需要了,在公共室內空間仍應繼續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不去人多的地方仍是重要且必須遵循的政策。 Q: 疫苗真的安全嗎?過了幾年會不會有後遺症啊? 無奈的是,由於疫苗發展進行時間很短,目前只有幾個月的時間研究後續,而不是好幾年。 輝瑞跟莫德納的疫苗試驗都是從2020年夏天開始,嬌生則是2020年9月才開始。不過以過往其他病毒的疫苗為例,嚴重的不良反應通常會在幾天或幾週內就發生。 幸運地是,根據長期研究的結果,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疾病的疫苗長期副作用非常少見,當然新冠疫苗的長期副作用要等到數年後才能確定。接種疫苗後病人的資訊都會被蒐集並集中分析。 Q: 針對不同族群,是否有建議施打的疫苗品牌? 目前輝瑞疫苗可以讓16歲以上人群施打,而AZ、莫德納和嬌生則是18歲以上人群才能施打。 一開始疫苗很少的時候,醫界呼籲所有成人都可以施打各牌疫苗,不過現在已經開始有比較明確的建議,尤其是AZ和嬌生疫苗施打者,都有部分被誘發血栓性血小板減少症(TTS)的症狀,尤其年輕女性出現此狀況的機率特別高,因此臨床醫師建議50歲以下的女性最好使用輝瑞或莫德納等mRNA疫苗。 而對於施打mRNA疫苗者,一旦施打了第一劑,就應該按照醫生給予的第二劑預約時間施打「相同品牌」的第二劑疫苗。現在完全沒有關於第一劑和第二劑使用不同廠牌疫苗的安全報告。 不過CDC表示若真的無法獲得第一劑使用的廠牌時,只要與第一劑施打時間間隔28天以上,就可以使用不同廠牌的mRNA疫苗。雖然仍應該「盡可能」不要使用不同廠牌的疫苗,但如果同是mRNA疫苗「理論上」是可行的。而對第一劑mRNA疫苗有嚴重過敏反應者,CDC建議在醫生監控下給予嬌生疫苗進行第二劑施打。 Q: 打疫苗有禁忌嗎? 目前施打Covid-19疫苗唯一的禁忌,是已經知道自己對疫苗成分有超敏反應的人不能打。CDC明確指出禁打疫苗的族群如下: 先前施打Covid-19疫苗或曾服用任何疫苗成分後,出現嚴重過敏反應者 先前施打Covid-19疫苗時,出現立即性的過敏反應(不管嚴重程度),或對任何疫苗成分有過敏史者 對任何其他疫苗/注射療法曾有過過敏史者,則不在禁打疫苗之列,但有過敏史者應該由醫療人員在施打Covid-19疫苗後密切觀察至少30分鐘。如果有人在施打第一劑mRNA疫苗後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則不應該再施打第二劑mRNA疫苗。不過,建議四週後可以在嚴密監控下施打嬌生疫苗。 而如果在施打第一劑mRNA疫苗後,出現嚴重疼痛,或其他非過敏性症狀,則必須自己決定是否要施打第二劑。醫生不會禁止,但第二劑的副作用可能會更嚴重。(不過要注意,曾經感染Covid-19的人通常會回報第一劑的副作用比第二劑更嚴重,這很可能是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已經準備好要對付Covid-19疫苗)。 如果擔心第二劑疫苗的副作用很嚴重,一種解決方法是在施打完第二劑,疼痛開始發作時就馬上服用布洛芬 (ibuprofen) 或醋氨酚 (acetaminophen) 等止痛藥。不過不建議在施打疫苗前就進行投藥,因為理論上它們會減弱疫苗引發的抗體反應,讓產生抗體的效果變差。 用於治療Covid-19的單克隆抗體 (monoclonal antibodies) 或恢復期血漿 (convalescent plasma) 可能會降低疫苗的效用。任何曾經接受這些療法的人必須至少等90天以上再進行疫苗施打,考慮到這段時間這些療法會進入半衰期,而已得過Covid-19的人三個月內再度被感染的機率也極低。這一建議已被加到CDC指南的臨床考量中。 Q: 孕婦或哺乳婦女可以施打疫苗嗎? 孕婦和哺乳者出於安全考量都沒有被包含在Covid-19疫苗試驗中,因此沒有相關的安全數據。然而CDC建議醫療系統可以提供孕婦和哺乳者施打疫苗的機會,而這兩個群體可以自己決定是否要施打。美國婦產科醫學會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 和母嬰醫學會 (Society for Maternal-Fetal Medicine) 都同意這個觀點,而這兩個學會都是婦產科界的權威。目前輝瑞針對孕婦研發的疫苗已經在試驗階段。 而嬌生在疫苗試驗階段同樣排除了孕婦、哺乳婦女,以及近期有懷孕計畫的婦女。在研究過程中,有8名婦女懷孕,疫苗組跟安慰劑組各4名,兩組都有出現少數妊娠不良反應,但是樣本實在太少,很難說是由於疫苗或研究引起的。 不過由於年輕婦女較可能出現血栓反應,而且懷孕期間發生血栓的機率本來就很高,歐美醫界目前偏向給予懷孕跟哺乳婦女mRNA疫苗,而非AZ或嬌生疫苗。 理論上,mRNA疫苗不會對懷孕婦女、發展中的胎兒或者哺乳中的嬰兒造成傷害。 懷孕的大鼠在接受莫德納疫苗後,也沒有出現與胎兒或胚胎發育有關的隱憂。而懷孕期間接種疫苗的一項潛在好處,是抗體可以經由胎盤傳給胎兒,這也是建議孕婦可以接種百日咳疫苗的主因,最新的病例也表明Covid-19抗體確實可以透過胎盤傳給肚子裡的胎兒,理論上也能保護新生兒免於被感染。 孕婦必須知道懷孕期間感染Covid-19或流感,重症的機率特別高。孕婦可以根據這項事實,自己感染Covid-19的機率(例如工作性質),以及目前已知的疫苗風險(雖然資料很少)自己判斷是否想要接種。不過,接種疫苗仍應是孕婦的選項之一,畢竟過去也未曾限制孕婦施打流感疫苗,孕婦應該跟婦產科醫師充分討論所有有關問題與疑慮再下決定。 Q: 如果我已經出現相關症狀,或病得很重,還可以接種疫苗嗎? 如果你已經出現Covid-19相關症狀,或病得很重,則不能接種疫苗,需要推遲到康復以後再進行接種。不管懷疑是Covid-19感染,或者跟Covid-19無關,只要有疾病症狀,都最好先不要接種。不過,患有慢性病且症狀穩定的人則可以接種。例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長期呼吸困難或發炎性腸道疾病 (IBD),以及有腸胃道症狀的人,是可以施打Covid-19疫苗的。當然,在施打疫苗之前必須跟醫師進一步討論可能的疑慮。 Q: 我很害怕疫苗的副作用,怎麼辦? 止痛藥跟退燒藥,例如布洛芬跟醋氨酚可以有效控制疫苗接種後的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疼痛、肌肉痛跟發燒等。 但是這些藥物建議在注射結束後出現症狀時再使用,不要在注射前「預防性投藥」,以免使抗體效果下降。由於仍有少數的過敏風險,疫苗施打的場所必須嚴格注意並有辦法評估及治療可能造成生命威脅的過敏反應。 Q: 我曾經跟確診人士近距離接觸,趕快打疫苗可以避免感染嗎? 很遺憾,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與確診個案接觸的人,緊急接種疫苗可以預防感染。由於Covid-19的平均潛伏期為5天,疫苗反應速度不太可能快到可以產生抗體。因此,曾經接觸過確診個案的人,應該好好完成14天的隔離,再施打疫苗。 Q: 我已經得過Covid-19又康復了,還需要打疫苗嗎? 是的,你還是應該接種疫苗。臨床試驗中有一部分人已經有Covid-19的抗體,而疫苗試驗在這群人當中是安全有效的。 由於得到Covid-19再康復後,90天內再次被感染的機率非常低,有些Covid-19康復者可能希望推遲施打疫苗的時間,不過就算你希望可以早點打,這也不是禁止的。不過曾經接受單克隆抗體或恢復期血漿治療的患者則一定要等90天以上才能施打疫苗,因為這些治療方式可能會讓疫苗失效。 須注意的是,曾經得過Covid-19的康復者,在施打第一劑疫苗時,可能伴隨更明顯的全身性副作用,因為身體的免疫系統對此病毒並不陌生。這也表明曾經得過Covid-19的患者自身的免疫抗體是「主要的」,而疫苗則是「增強用」,因此有些學者認為曾得過Covid-19的康復者不需注射第二劑疫苗,但並非所有免疫學家都認同。目前,CDC仍然建議兩劑疫苗都要施打。 對於要不要打疫苗這件事,只能說避免大規模傳染需要一定人口接種,但由於疫苗上市後後續研究時間還不長,每個人應該根據本身的風險與身體因素,與醫師充分討論後再決定是否施打。 奧 (參考資料: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CDC)
    34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2021 年 6 月 14 日 不讓您的孩子接種 COVID 疫苗的十大理由 https://childrenshealthdefense.org/child-health-topics/known-culprit/vaccines-culprit/top-ten-reasons-not-to-let-your-child-get-a-covid-shot/ 鏈接已復制 CDC 的免疫實踐諮詢委員會在沒有任何科學證據支持該決定的情況下,一致投票決定聯合接種 COVID-19 和流感疫苗。下載PDF 2021 年 5 月 10 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FDA) 將輝瑞/BioNTech COVID-19 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 (EUA) 延長至 12 至 15 歲的青少年,修訂了 EUA(於 2020 年 12 月 11 日發布) ) 授權為 16 歲及以上的個人注射。Moderna 表示,它計劃要求將類似的 EUA 擴展到 12-17 歲的兒童,以用於其 COVID 疫苗,強生/楊森正在該年齡段進行臨床試驗。在為輝瑞公司開綠燈時,FDA 選擇忽略以下事實,所有這些事實都清楚地表明,為兒童和青少年接種 COVID-19 疫苗在醫學上是站不住腳的,也是不道德的。 美國兒童感染 COVID-19 的風險可以忽略不計1。截至 2021 年 5 月 29 日,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DC) 將366名 0-18 歲兒童的死亡歸因於 COVID,佔 7400 萬兒童人口中的2人,死亡率為 0.00049%。作為 1-17 歲兒童的死因,COVID-19排在傷害、自殺、癌症、兇殺、先天性異常、心髒病、流感、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和腦血管病之後。1從 2020 年 2 月到 2021 年 2 月中旬,29,094 名兒童(0-14 歲)和 36,900 名青少年和青年(15-24 歲)死於COVID-19 以外的其他原因。3兒童患嚴重 COVID 疾病的風險微乎其微,這可以從 CDC在描述其他年齡組的 COVID 感染、住院和死亡風險時使用 5-17 歲兒童作為其參照組(風險最低的組)來證明。4知情醫生爭辯說,“即使是少數兒童也不應該因為對他們沒有危險的疾病進行大規模接種而受到威脅。” 5 COVID疫苗是實驗性的。正如 FDA 在其 COVID 疫苗情況說明書中明確指出的那樣,在 EUA 狀態下管理的疫苗未經 FDA 批准,並且“沒有經過與FDA 批准或批准的產品相同類型的審查”。6,7 COVID 注射依賴於實驗性疫苗技術;8有問題的成分,如聚乙二醇(PEG) 9和聚山梨醇酯 80;10 個 脂質納米顆粒很容易被大腦吸收;11和其他未經證實的疫苗科學。此外,儘管代理 FDA 負責人珍妮特伍德科克保證父母“該機構對所有可用數據進行了嚴格和徹底的審查”,12 尚未對毒性、致癌性、胎兒和生殖風險或其他重要安全方面進行研究。13 與疾病相比,實驗性 COVID 疫苗對兒童的危害要大得多。在 EUA 擴大到 12-15 歲之前,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 (VAERS) 顯示,在接種輝瑞或 Moderna 疫苗的 15 歲兒童中有兩人死亡。這些青少年可能已經參加了臨床試驗,因為當時他們不可能合法地接種疫苗。輝瑞的臨床試驗疫苗組中約有 1,000 名 12-15 歲的青少年(與 Moderna 的試驗中的人數大致相同),該年齡組中任一疫苗接種後的死亡率可能約為 0.1%(2,000 分之二)——高出 200 多倍高於 COVID-19 的死亡率。 青少年報告了嚴重的 COVID 疫苗傷害,包括心臟問題和死亡。從 5 月 14 日到 5 月 21 日,12-17 歲年齡組的 COVID 疫苗傷害報告幾乎翻了兩番,不良事件從 943 起增加到 3,449 起,其中包括 58 起被評為嚴重的傷害。14下週,該年齡組的 COVID 疫苗傷害總數又增加了 37%,達到4,750 人,15 人包括209 人重傷和5 人因心臟驟停而死亡。16,17 6 月發表在Pediatrics 上的一項研究記錄了 7 名青少年在接受第二次輝瑞注射後的四天內因心臟炎症住院。18青少年還患有血栓和格林-巴利綜合徵。19,20一名 17 歲的猶他州運動員在接受第一次輝瑞注射後一天大腦中出現了血栓。21 “不能排除 COVID 疫苗的長期不良反應,包括生殖影響”。醫生警告說,“目前尚未發現的長期不良影響,包括對生長、生殖系統或生育能力的影響”的可能性。5在輝瑞和 Moderna 疫苗接種後,已經記錄了令人擔憂的生殖影響。CDC 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12.7% 的接種過 COVID 疫苗的孕婦因流產或死產而失去嬰兒(幾乎是八分之一的女性)。22此外,724 名活產嬰兒中有 99 名(13.7%)有不利的出生結果,例如早產、小於胎齡或“主要先天性異常”。反之,有沒有證據表明兒童需要擔心 COVID-19 疾病的長期影響。1對於生活在他們面前的兒童和青少年來說,COVID 疫苗對未來生育的潛在影響令人擔憂,特別是考慮到“可能需要相對較長的時間才能觀察到明顯數量的接種後不孕症病例” 。” 23 接種 COVID 疫苗的兒童將面臨大多數成年人不會面臨的額外風險:同時接種多種疫苗。輝瑞表示,“沒有關于輝瑞-BioNTech COVID-19 疫苗與其他疫苗聯合給藥的信息。” 6 CDC 也承認,它不知道反應原性(身體對疫苗接種的炎症反應)是否會隨著疫苗的共同給藥而增加。24儘管如此,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允許醫療保健提供者“不考慮時間”來管理 COVID 疫苗和其他兒童和青少年疫苗。25考慮 CDC疫苗計劃對於青少年來說,這意味著一個 12 歲的孩子可以在接種流感、人乳頭瘤病毒 (HPV)、腦膜炎球菌和 Tdap(破傷風-白喉-百日咳)疫苗的同一天接種實驗性 COVID 疫苗。26如果FDA擴大了其對EUA仍然年輕群體,孩子們可以有更多的注射單醫生的訪問期間裝起來,特別是如果醫生推“的追趕,因為在大流行失約的”預防接種。27獲得許可的兒童和青少年疫苗的包裝說明書已經列出了近400 種可能的不良事件,包括死亡。28醫學研究所警告從未對“整個[兒童疫苗]計劃的關鍵要素——接種疫苗的數量、頻率、時間、順序和年齡”進行系統研究,29全球疫苗專家分享了這一觀點(儘管不情願)在 2019年12 月的世界衛生組織 (WHO) 會議上。30 政府官員表示,他們願意踐踏父母的權利和保護兒童的能力。大約一半的家長在 4 月份的一項民意調查中表示,他們“肯定”不會讓孩子接種 COVID 疫苗,或者計劃觀望;另有 18% 的人只在學校需要時才允許接種疫苗。31為了規避獲得父母同意的障礙,32越來越多的州和司法管轄區聲稱給予醫療保健提供者和醫療實踐迴旋餘地,以免除父母對 COVID 疫苗的同意要求,33儘管注射處於研究狀態。34目前,這些包括哥倫比亞特區(11 歲及以上);35 北卡羅來納州(12 歲及以上);36 阿拉巴馬州、俄勒岡州和田納西州(14 或 15 歲及以上);37-39 南卡羅來納州(16 歲及以上);40和愛荷華州(由供應商自行決定)。33這是對父母權利的非同尋常的剝奪,並使兒童處於危險之中。 承諾兒童和青少年恢復“正常”是強制性的。FDA 專員Janet Woodcock、CDC 主任Rochelle Walensky和輝瑞公司首席執行官Albert Bourla 向年輕人承諾,接種 COVID 疫苗是他們恢復“正常感”和“更快恢復社交活動”的門票。12, 41, 42這些承諾正在誘使社會飢餓的青少年——他們在發育上無法公平權衡風險和收益——向父母告誡他們要注射,甚至考慮在未經父母許可的情況下接種疫苗。40, 43 60 萬 12 至 15 歲的年輕人接受了 COVID 注射在EUA 擴展的第一周內。44 疫苗製造商誇大了他們的 COVID 注射劑對成人和兒童的作用。COVID 疫苗並非旨在阻止冠狀病毒傳播。45因此,疫苗報告的“有效性”僅與註射劑減輕症狀嚴重程度的能力有關。46此外,除非掌握相對風險和絕對風險之間的主要區別,否則無法有意義地理解有效性。47僅報告相對風險,輝瑞宣布其註射劑對 12 至 15 歲兒童“ 100% 有效” 42基於對2,260 名年輕青少年的試驗安慰劑組有 18 例 COVID-19(疫苗組為 0 例)。48這些數字相當於絕對風險49的“微不足道”降低了 1.59%(18 除以安慰劑組的 1,129 名青少年)。當研究人員不報告絕對風險降低,“報告偏倚介紹,這會影響疫苗效力的解釋” 50 -raising有關研究者的意圖和完整性的問題。家長還應該記住,根據獨立分析,輝瑞通過排除數千名與 COVID 症狀相同但未通過 PCR 檢測證實的參與者,篡改了其對成人的臨床試驗有效性結果。51需要訪問“完整的數據集和獨立的審查和分析” 50來評估類似的手法是否可能對青少年產生了神奇的“100% 有效”結果。 2021 年的 COVID 疫苗只是一個開始。大多數父母和青少年並沒有意識到現在接受一到兩次 COVID 注射並不是故事的結束。COVID加強注射已經在醞釀之中——引入了復發性和累積性風險的前景。52熟悉已經很繁重的兒童疫苗計劃的父母可以證明,對兒童的疫苗需求似乎只會朝著一個方向發展——向上——而兒童的健康狀況則繼續沿著令人擔憂的下坡軌跡。
    4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楊憲宏專欄】台灣沒有必要冒風險施打「第三劑」 By 楊憲宏[資深媒體人、人權活動家、公衛碩士], 台灣英文新聞-時評 2021/12/03 09:10 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4363339 台灣官方防疫政策,在沒有完整評估風險的情況下,公佈將在2022年一月進行「第三劑」疫苗施打。是極欠考慮與不負責任的作法。以台灣目前的疫情與全民自我健康管理的認真狀況,根本不需要打第三劑。如果政府手上有過多的疫苗,不要浪費,應該趕快送給其他買不起疫苗的國家,而不是丟到自己國人身上。而更奇怪的是,衛福部長陳時中12月2日證實,將縮短第3劑疫苗間隔時間,提供莫德納疫苗給第1至3類對象第2劑滿5個月就能接種,但第1至3類對象「將排除中央防疫官」,為什麼?是不是他們心知肚明「第三劑」根本沒有必要呢? 全球已經有很多専家公開反對「第三劑」施打。其中最嚴重的警告是,反覆刺激人體防禦力可能產生「免疫衰竭」(immune exhaustion)現象,「不斷試著增強免疫反應顯然存在一些風險,如果我們進入每6個月就追打疫苗的循環,很可能對我們不利。」華盛頓大學免疫學家珮珀(Marion Pepper)表示,「我認為打第三劑的免疫力雖然會上升,然後也會再次下降。」她質疑施打第3劑的目的只是為了提升保護力「3至4個月」,到底有什麼必要?施打「第三劑」還得考慮疫苗副作用的問題,多打一劑的好處是否大於得到血栓、心肌炎等風險? 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介紹,免疫衰竭指的是記憶T細胞喪失功能。這代表免疫系統會因爲過多次的疫苗注射,反而造成「容忍了」病毒,不再認定病毒是「威脅」而不會消滅病毒。也就是說可能造成某種類似「帶原」(carrier )現象。這次武漢肺炎病毒疫苗的研發很倉促,許多副作用,恐怕連研發疫苗的公司自己都還搞不清楚,現在已經全球到處都打了他們製造出來的疫苗,不知道疫苗公司有沒有勇氣面對自己的疫苗有可能帶來的後遺症?或許只打兩劑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還想推動第三劑、第四劑,甚至年年都打,那麼安全考慮的要求就不一樣了。 多名國際專家在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又稱柳葉刀)》(The Lancet)發表研究指出,目前採用的兩劑疫苗策略對預防重症與死亡仍有很好的防護效果,因此沒有必要對一般人打第三劑。 文章作者包括FDA疫苗研究及審查辦公室主任葛魯柏(Marion Gruber)及副主任克勞瑟(Phil Krause)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多位科學家。 這篇發表於9月13日的研究強調,由於「支持接種加強針的科學證據不足」,過早讓民眾接種第3劑,恐怕增加心肌炎、格宜洋-巴略綜合症候群(Gillian-Barré syndrome)。這是一種急性多發性神經炎,可能與腺病毒載體有關,注射疫苗後,導致免疫反應出了差錯,使本來應該去攻擊病毒的免疫力認錯目標,轉而攻擊自身神經系統,罕見的疫苗副作用。 葛魯柏博士和克勞瑟博士領導FDA疫苗辦公室並監管疫苗數十年,發表於《刺胳針》的文章並不是以FDA的立場。據《紐約時報》報導,他們不同意拜登政府在聯邦科學家可以審查所有證據並提出建議之前就推動施打補強針,「這一衝突導致他們決定在今年秋天離任」。所以,拜登與美國首席防疫官佛奇的「第三劑」決策,是排除異己的問題作業,台灣不應冒然跟進。 在《刺胳針》這篇研究發表不久,英國曼徹斯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生物醫學教授須納•柯魯科尚克(Sheena Cruickshank)也在學術交流網站The Conversation上撰文表示,目前沒有打第三劑的必要性。主要的論點都是打兩劑已經夠了。 醫療的最高目標就是,夠了就好(enough is enough)。過多就產生副作用。生活中最常見的提醒就是,吃維他命可以保健,但脂溶性的吃多了會中毒。疫苗接種不是多打就好,打多了有嚴重副作用,甚至致死。 台灣的防疫措施兩年來做得很好,主要來自國民公衛水準極佳。要保持戰果不難,檢証過去所做成功經驗,加強再加強就好。不要貪功去跟風,別人在打第三劑就去跟流行,中了疫苗公司的計。 媒體要守望(monitoring)這個全民健康的關口,而不是人言亦言隨著起舞,要加強自身的專業能力,唉!都已經搞武漢肺炎病毒疫情兩年了,怎麼可以毫無判斷力?有人煽火帶風向説「大魔王變種病毒來了」就跟著製造恐慌,還幫忙喊打「第三劑」。太沒水準了吧?而衛福部部長應該收回「第三劑」的倉促決策,從長計議。 不談專業,我們也可用邏輯推演來看看「補強針」的作用。在一個可能被病毒傳染的環境中,一個人可以發生的狀況只有兩個,就是得病或不得病。如果都沒打疫苗,得病的後果比起完成接種(J&J一劑,其他兩劑)的人可能會比較嚴重,所以不打疫苗可能不划算。完成接種後,也只有兩個狀況,得病或不得病。得病的話,大部份人的症狀不會非常嚴重且死亡率也不很高,然而因染疫得到的自然免疫力不但持久,也較完成接種但未得病的人更不易再次被感染。完成接種而未得病的人,就有兩個選項:繼續觀察或打「補強針(第三劑)」。打了第三劑,又是得病或不得病。得了病,症狀和後果若是比只打兩劑疫苗輕,或是自然免疫力更好,那這第三劑就有意義。但是,目前沒有足夠數據下結論。如果未得病,「補強針」的副作用會不會太強?這在目前並沒有確切的答案。未得病,在幾個月後抗體消失或出現新變種時,又要面臨兩個選項:繼續觀察或打第四劑。以後呢?是第五劑、第六劑…..直到地老天荒嗎?
    1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