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3 年前
看到北歐女人洗衣服和洗澡,真是大開眼界了。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2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環太平洋軍事演習,美國獵鷹II式攻擊機( AV-8 Harrier II)...第一次看到戰機可在低空平緩倒退左右移動轉向的,真是大開眼界了
    8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全世界的錢你見過没?真是大開眼界! http://mp.weixin.qq.com/s/WCXdF3lV4ij7FAa22y5BYg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原來是華航董事陳致遠一人包整艙。連官股佔領的小小公司董事之一都可以特權橫行,視其他正常商業客戶於不顧,主政者以為自己是皇帝也就不奇怪了! 華航居然不尊重先前訂位旅客的權益,而擅自將三位旅客「遷離」商務艙,而包下正個商務艙的「旅客」正是華航的董事陳致遠。 這位董事非但不懂事,而且在在自己家裡耍特權,硬是趕走「客人」,老朽採訪華航新聞20多年真是大開眼界,民進黨掌控下的華航的確令人刮目相看。
    20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農曆新年是國人最重視的節日,2020是金鼠年,再度回到12生肖的起頭,想在大年初一旗開得勝,替自己討個好彩頭,傳統上許多習俗和禁忌不可不知。 禁忌1:不能叫別人名字催人起床 大年初一的上午千萬不要叫人姓名、催人起床,這樣表示對方整年度都要被人催促做事情。如果初一當天有行程,建議前一晚就設定好鬧鐘,自動自發起床。 禁忌2:早上不吃葷食、稀飯 大年初一忌殺生,不適宜吃葷食、宜吃素,台語有句俗諺「初一早吃菜,恰贏吃一年齋」。另外也不能吃稀飯,因為稀飯是以前窮人吃不起飯才吃,所以如果在大年初一吃稀飯,會導致貧窮一整年。 禁忌3:不能吃藥 踏入新年,除非生病非得要吃藥,一般的補品補藥最好不要吃,吃藥時還不能讓他人看見,並且要說是吃糖。 禁忌4:禁止睡午覺 如果新年第一天就大睡午覺,這樣會讓人一整年都變得懶散。民間相信如果這天男人睡午覺,田墘會崩;女人睡午覺,灶腳(廚房)會崩。另外也建議盡量不要宅在家,多和親友出門走走逛街。 禁忌5:忌洗頭、洗澡 初一早上忌洗澡和洗頭,才不會將財富與財運一起洗掉。 禁忌6:不能洗衣服 相傳正月初一、初二是水神的生日,所以不能在初一洗衣服。 禁忌7: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回娘家 早期農業社會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太早回娘家會把娘家吃窮,因此有女兒只能在初二或者初三回娘家的說法。不過現代社會較開放,只要家人間協調好,不管哪天回娘家或婆家,家人相聚才是最重要的。 禁忌8:不能使用刀類 有句俗諺「初一動了刀和剪,口舌是非全難免」,使用刀類有「凶」「破」不吉祥的意思,容易招致破財、口舌紛爭等。 禁忌9:不能打破東西 大年初一打破碗盤或玻璃製品,有「破財破運」的說法,如果不小心打破,第一時間要在心裡念「歲歲(碎碎)平安」,再用紅紙將碎片包起來,等到初五之後,再把垃圾丟掉。 禁忌10:禁止倒垃圾、不能掃地 初一到初四,垃圾為「財氣」,因此垃圾要留家中,千萬不可往屋外倒,另外也不能掃地,萬一非要打掃不可,也要從外往內掃,才不會把家裡的財富和福氣都掃走。 禁忌11:不能讓別人掏口袋 過年期間最好不要讓人從自己口袋掏出東西,否則一整年錢財都會被人家掏走。 禁忌12:不能口出惡言 新年要多說吉祥話,千萬不能口出惡言,髒話三字經更是要避免,父母也不可打罵小孩,另外也不要向人討債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防疫私房招 大家好,我住在美東。自2020年起在疫情其間,我來回紐約台灣已坐了13趟長途飛機,因爲父親年紀老邁,所以常常回台,目前在台隔離第七天,快出關了。 美東的疫情曾很嚴重,曾經在我住的NJ, ㄧ天有2萬多人確診的例子,疫情剛開始,NJ 曾每ㄧ天有400多人去世的例子,看的也害怕。我的工廠剛開始有五人確診,也關了3星期來消毒。 我想跟大家來分享我防疫的偏方,因爲我真的有很多次感覺很不舒服,卻被我的秘方壓下來,供給大家參考一下,我們全家是這樣防疫的,也教很多的朋友,尤其是我ㄧ位護士朋友,她是幫新冠嚴重病人洗腎,她也是這樣防疫,她醫院的醫護人員機乎很多人被感染,她都未曾被感染過。 在NJ 我可以買到70%穀子釀的食用酒,我把它裝在小瓶子裏,隨身攜帶。只要覺得喉嚨不適,或流鼻水,打噴嚏不能停,我就用小瓶裝的酒往裏面很深的喉嚨噴,和用棉棒沾濕酒,往鼻孔內,用力吸,然後有時馬上好,有時要幾次才好。 70%的酒精是公認可以殺新冠病毒的,而美國黑人很喜歡喝濃酒,不知台灣最高濃度的伏特加酒是幾%,可以喝的酒,我相信噴的也沒問題。 我不是天天噴,是覺得有狀況再噴!其實坐飛機的危險性蠻大的,有幾次在飛機睡夢中醒來,頭痛,喉嚨乾痛,覺得自耳下痛到脖子,慢慢痛到背部,覺得不妙,我很鎮定的開始噴咽喉,鼻子,20分一次,同時看一部電影時間,噴7-8次,就好很多,再睡到台灣,再噴,整個脖子背痛都沒有了,喉痛也差不多只剩10%,回到家換洗衣服,洗澡完再噴,睡一覺,全都好了,飛機13趟,每次15小時的旅程都是這樣的。 在台灣做測試也都是陰性的,因爲病毒在鼻子內和喉嚨內,用酒一噴就死了吧!我是會長酒疹的人,但噴了卻沒有長,可能是少量酒+蒸發快,沒到肝臟吧! 希望大家能健康,我自台灣回來,都給家人準備很多瓶酒,父親咳嗽也請外勞噴,蠻有效的,對高齡的父親,我們不幫他打疫苗了。 現在台灣疫情開始嚴重了,希望用我的偏方給大家參考喔!我認識的一位女舞蹈家朋友,很久沒連絡,前陣子看到她,她說她打了三劑,也得過第一代的新冠病毒,3個月前又得到Omicron, 因爲她支氣管一直很不好,但常跳摩登舞比賽,運動量很大,所以都有驚無險,我教她用70% 的酒,她說她會試試,所以體質不好的人,得過病毒還是會再得的。 僅供大家參考喔!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有我們繼續奮鬥的目標
    104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春捲 雅莉生在上海,父親是猶太人,在她12歲那年去世了,隨後母親也離她而去,她成了孤兒。 長大後在上海銅廠做女工,結婚後生下三個孩子,但不久後丈夫又離她而去了。 為了逃避痛苦,她成為中以建交後第一批回到以色列的猶太後裔。 為了生存,也為了三個孩子能早日回到以色列,她先發奮學習希伯來語,然後,在路邊擺了個小攤賣春卷。 以色列的官方貨幣是舍克勒,一舍克勒兌換台幣9塊錢,更小的幣值是雅戈洛,一舍克勒等於100雅戈洛。她的春卷小攤每天只能賺到十來個舍克勒。 1993年,她接回了三個孩子,大兒子14歲,二兒子13歲,小女兒11歲。開始她一直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則,依舊做著合格的亞洲式媽媽。 把孩子送去學校讀書,她賣春卷,孩子放學,她就停止營業,在小爐子上面給他們做餛飩或者麵條。 這一幕被鄰居看到了,就來訓斥大兒子:「你已經是大孩子了,你應該學會去幫助你的母親,而不是看著你母親忙碌,自己就像廢物一樣。」然後轉過頭訓斥母親:「不要把那種落後的教育方式帶到以色列來。」 大兒子和她都很難受,但他們都在慢慢地改變,大兒子不但學會了做春卷,還把春卷帶到學校賣,每天,三個小孩子能賺到10個舍克勒,回家交給母親。 母親覺得很心酸,讓他們小小年紀就擔起生活的擔子,但猶太人不這麼認為,在猶太家庭里,孩子們沒有免費的食物和照顧,任何東西都是有價格的,每個孩子都必須學會賺錢,才能獲得自己需要的一切。 於是媽媽不再提供免費的餐食和服務,同時也給他們賺錢的機會,以每個春卷30雅戈洛的價錢批發給他們,帶到學校後,可自行加價出售,利潤部分自由支配。 三個孩子賣春卷的方式竟然截然不同。 小女兒最老實,按老價錢50雅戈洛一個零售;二兒子則以40雅戈洛的價錢批發給學校餐廳,每天讓他送100個春卷;大兒子則舉辦了一個「帶你走進中國」的講座,講座的噱頭就在於可以免費品嘗美味的中國春卷,但需要買入場券,每人10雅戈洛,結果結算還賺1500雅戈洛。 隨後他們琢磨出了更多更新穎的賺錢方法,他們很努力地去學習和思考,學業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同樣作為父母,是不是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 我們每天一睜開眼睛就為了孩子忙活,做飯、洗衣服、接送、輔導作業,然後才是做自己的事情,每天忙的團團轉,累得筋疲力盡。 一發牢騷,孩子還會心生厭煩,根本不理解我的付出。再回頭看看,每一位亞洲母親不都是這樣嗎?這樣我們就很偉大嗎?我們付出了很多,卻造就了一個又一個「小皇帝」、「小公主」。 我們希望孩子成才,卻又過度的保護他們,使得孩子變得無能無法自立;過分的溺愛,帶來孩子的無情;過多的干涉,讓孩子多了很多無奈;過多的指責,讓孩子變得不知所措,找不到前進的方向。 想要為孩子創造一個無憂無慮,快樂成長的天空,但卻發現自己完完全全的占據了創造者的位置,其實,這個位置也要有一部分讓孩子承擔。 現在的照顧,也許會暫時保護著他們,但是他們總有一天會長大,會在長大後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那個時候,我們是如何也幫不了他們的……也許,讓孩子過早的面對金錢面對名利面對社會,會有不舍和心疼,但他們總有一天要面對,總有一天要承擔。 我們為何不像那位猶太母親那樣,放開手,讓孩子自己去開闢屬於他們自己的天空呢? 箴言22:6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查閱更多勵志短文 #Qulip福音加油站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真實故事】半世夫妻三生情(看下去,一定會感動你) 2013-12-09 請點擊右邊關注→ 愛無界skylove婚姻情感交友   經濟學家張宏馳在夫人去世後,竟從天津鄉下領回來一個老態龍鍾的文盲老太太,讓她成為繼室。這令他的兒子張成和張敢百思不得其解。2009年11月,張宏馳辭世,千萬財產要分給繼母一大半,兒子張成萬分不滿和不甘。在企圖阻止繼母繼承遺產的過程中,他追尋著父親的情感軌跡,經過層層剝繭抽絲,他發現了父親和繼母的一連串秘密……   父親辭世   2009年11月5日,下午3點多,84歲高齡的經濟學家張宏馳突發心臟病。在被送往醫院途中,張宏馳還有短暫意識,他拉住兒子張成的手艱難地叮囑:“要是我熬不過去了,你和弟弟,一定要照顧好王姨……”   王姨是張成的繼母王秀珠。張成和弟弟張敢都沒有料到,這竟然是父親的遺言。   當天晚上,張宏馳因醫治無效,與世長辭。張成和張敢悲慟欲絕,更對父親的臨終囑託萬分疑惑:父親是大學教授,再婚為何要娶一個文盲?父親為何對這個農村老太太感情這麼深?臨終遺言,子孫他一個也不提,單單交代“要照顧好王姨”!   張成兄弟對此事百思不得其解,對父親也多少有些怨氣。   張宏馳1925年出生于天津,是北京某大學的教授,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張成在父親的盛名之下成長,繼承了父親踏實堅韌的品格,年紀輕輕就成為中關村一家科技公司的總裁。   1996年,張成的生母馮華去世。怕父親晚年生活孤寂,張成和張敢都希望父親續弦,卻被父親一口拒絕。5年後,父親忽然打電話來,讓兄弟倆回家。張成和張敢匆匆趕回去一看,家裡多了個陌生老太太!她衣著土氣,一臉皺紋,滿頭白髮,一問,老太太70多歲了,是從天津農村接來的,父親準備和她結婚!   兄弟倆震驚得說不出話來。父親如果找個老年女性知識份子做伴兒,有共同語言,屬人之常情;或者找個沒多少文化但比他小十幾二十來歲的漂亮女人,也可以理解。可這個年齡又大又沒文化的農村老太太,究竟哪點吸引了他?   聽說父親第二天將和這個叫王秀珠的女人去領結婚證,張成兄弟怕父親不高興,所以沒敢反對,但又一時無法接受這個繼母。於是他們試探著問父親與這個女人是如何認識的,父親不悅,說:“我的事情不用你們操心!”兄弟倆對視了一眼:父親不是老糊塗了吧?   父親與王秀珠結婚後,兄弟倆都對她很冷淡。他們很少回父親家,即便逢年過節回來看望父親,也很少與她說話。王秀珠話不多,在張成的印象裡,她永遠都只是在家裡收收揀揀,從來沒有刻意討好過兄弟倆。   現在父親忽然去世,王秀珠將要參與遺產分配。父親一生向學,碩果累累,生活又極其儉樸,學校分配給他的位於北京三環以內的兩套住房,加上多年的津貼、著作版權費、收藏的字畫等,總價千萬之巨。張成和弟弟更加憤憤不平——一個70多歲的村婦,能嫁給他父親已是一步登天。這8年來,兄弟倆對她談不上敬重倒也客客氣氣,她在北京享了8年福已經是人生的造化,她有什麼資格分父親的遺產?   但兄弟倆的身份、地位、學識和修養,使得他們縱然心有不滿,做事也在情在理。2010年1月,兩人開始辦理父親的身後事。由於王秀珠也是高齡老人了,耳背、眼花、行動遲緩,張成雖有一百個不情願,也不得不親自奔波,去為她代辦一切遺產繼承的手續。   2月初,張成來到王秀珠的老家天津市郊。王秀珠終生無子,很多東西由其妹妹王佩娥的孩子趙亮代為保管。張成兄弟倆與王秀珠的親戚從來沒有過半點兒聯繫,此次為辦繼承手續才相互認識。聽說張成來拿材料辦理繼承手續,趙亮非常高興,主動地搬出了家裡放材料的木箱。在箱底,張成看到一本發黃的家譜,打開一看,他萬分震驚:王秀珠的母親竟然是張宏馳父親的表姐!也就是說,王秀珠和張宏馳是表親關係!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的婚姻在法律上是無效的!   王秀珠的妹妹和趙亮知道此事嗎?至少他們肯定不知道近親婚姻無效。張成不敢聲張,只是悄悄將家譜放進公事包。這時,他發現了更令他震驚的事——在王秀珠珍藏的物品中,竟然還有一份離婚證書:張宏馳,王秀珠,青海省共和縣,1955年結婚,1965年離異。他們竟然曾經有過長達10年的婚姻!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太多的意外紛至遝來,令張成心亂如麻。他將全部材料都帶上了。告別了王佩娥一家人,張成立刻打電話給弟弟:“爸和王秀珠有血緣關係,婚姻無效,她沒有繼承權!”張敢也萬分詫異,更加疑惑:“你為什麼不問問王秀珠的妹妹到底怎麼回事?”張成說:“我一心想著王秀珠沒有繼承權,別的事沒敢驚動他們。等我回來再和你商量怎麼辦。”   一路上,看著鐵軌旁筆直的電線杆呼嘯著後退,張成心潮起伏。難怪父親對他和王姨的相識經歷諱莫如深。張成明白,只要他向法院提起訴訟,就意味著王秀珠從這場無效的婚姻裡得不到任何遺產,她將淨身回到天津楊柳青鎮。這對於一個糊塗的年邁老人而言,是不是太殘忍了?可是父親在世時,一家人也對得起她了。不是進入這個家庭,她怎麼能出入坐小轎車?怎麼能有保姆照顧?怎麼能氣定神閑地侍花弄草?而她對這個家庭並沒有付出過什麼。   張成糾結一路,最終還是決定起訴。想到王秀珠並無子嗣,一個人回到天津未免淒涼,張成和弟弟商議,每月付給她一定的養老金。   2010年3月25日,張成向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判決父親與繼母的婚姻關係無效,請求依法取消繼母王秀珠的繼承權。   因為勝券在握,張成有了一絲歉意,決定回去看望一下繼母。一進家門,他看見王秀珠正坐在陽臺上曬太陽,身上披著父親生前常穿的灰色大衣,那風燭殘年、行將就木的淒涼晚景,讓張成難免有一絲心酸。他問:“王姨,你和我爸爸在1965年離過一次婚?為什麼你們結婚又離婚?”王秀珠半晌才聽清,遲鈍地歎了一聲:“你爸爸讀了很多書……多少年了啊……”   是啊,半個世紀過去了,那時離婚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這是怎樣一段感情?張成再追問下去,王秀珠卻已語無倫次。她蒼老得說不出一句邏輯正常的話,只剩下悲切混濁的淚水。   幾天後,張成到弟弟家做客,與弟弟、弟媳議論起繼母的事。弟媳提醒兄弟倆:“爸臨終時交代我們要對得起王姨,我們都答應了。現在他屍骨未寒,我們卻剝奪她的遺產繼承權,是不是有點兒過分?”張成心頭一震。   父親為什麼對一個村婦如此情深義重?這背後一定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自己不能做出不孝不義的事。張成決定再赴天津,搞清楚事實,決不讓父親在九泉之下難以瞑目。   6月初,張成再次來到天津楊柳青鎮。   追尋真相   王秀珠的妹妹王佩娥,得知張成是來追尋張宏馳人生軌跡的,不禁老淚縱橫。她告訴張成,張宏馳和姐姐王秀珠是青梅竹馬的表兄妹。在那個愚昧的年代,表親可以成婚。1944年,兩人舉行了傳統結婚儀式,拜了天地。   同年,張宏馳考入輔仁大學社會經濟系。為了支持他念書,王秀珠來到北京,在有錢人家中漿洗衣物、被服,掙錢供張宏馳讀書。   年輕的感情,動盪得如同驚濤駭浪。張宏馳在求學期間,喜歡上了漂亮的城裡女孩兒。而且,讀了書的他,知道了近親結婚是違背科學和倫理的。   1947年,王秀珠和王佩娥去大學看望張宏馳。張宏馳根本不願意同學們知道他結了婚,見姐妹倆找來,暴跳如雷:“誰讓你們來的!”王秀珠只好拉著王佩娥快步離開。王佩娥至今還記得,那天為了去見姐夫,她和姐姐穿的都是沒有一點兒補丁的、最好的花襯衫。她們一來一回,徒步走了整整一天。她天真地問:“為什麼姐夫不高興?”姐姐回答說:“讀書的時候是不准結婚的,他怕同學知道。”王佩娥信以為真,直到幾十年後她才知道,當時的學堂並沒有這樣一條規定。在那個烈日炎炎的中午,王秀珠獨自咽下委屈,絲毫沒讓妹妹發現端倪……   1948年,張宏馳大學畢業。1955年,想到當初結婚只拜了天地,王秀珠的父母為了鞏固兩人的婚姻,逼著兩人到民政部門登記結婚。   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開始大面積鬧饑荒,北京也不例外。最殘酷的時候,走在路上吃饅頭都會被饑民哄搶。為了把糧食省下來給張宏馳吃,又不會被人發現偷去,王秀珠縫了個小布袋拴在腰間,把自己的口糧省下一半放在布袋裡,晚上睡覺都攥在手心裡,等著丈夫每週回來,讓他吃一頓飽飯。   王秀珠瘦得皮包骨頭,卻守著她的布袋,一直把食物留存下來。她無數次餓暈在大堆要漿洗的被服前,清醒後又拴緊她的布袋繼續幹活……聽著王佩娥的講述張成心裡波濤洶湧。如果一個人能在自己的生存都受到威脅的情況下,把活下去的希望留給另一半,那樣的愛情是多麼不容置疑!   1961年,王秀珠告訴妹妹,自己沒有文化,怕將來被丈夫看不起,她也在自學,還想在北京城找一份工作。幾經申請,街道辦事處把王秀珠安排到一家工廠工作。為了更好地照顧丈夫和公婆,王秀珠毅然將公婆接到了北京。   而張宏馳卻在這時向上級申請到青海工作,夫妻兩人分居兩地。1962年的一天,王秀珠回到娘家,一進門就痛哭不止。她告訴妹妹,張宏馳不但不回家,並且慫恿父母與她分開住。直到那時,她才意識到,這段婚姻已經不能再靠她卑微的討好和無私的付出去維繫了。   可即便是回娘家,王秀珠還是來到張宏馳的父母家幫忙幹農活。她卑微地愛著他,拼命打磨自己,希望與他比肩,和這個對她寡情的男人擁有天長地久的美好。   1965年夏,王秀珠和王佩娥一起到青海去看張宏馳,發現他穿著時髦的的確良襯衫,頭髮梳得油光可鑒。張宏馳仍然很不高興,提出兩人之間已沒有感情,並且近親結婚是違法的。王秀珠想了想,對王佩娥說:“他要怎麼樣就怎麼樣吧,我不能拖累他。”就這樣,兩人平靜地在青海辦理了離婚手續。   王秀珠將一個女人一生最好的年華都奉獻給了張宏馳,卻沒有一絲怨言。但王佩娥清楚地記得,姐姐回到娘家後,三天粒米未進,哭得天昏地暗。整個鎮子的人都知道她被讀大學的丈夫拋棄了。姐姐在家待了兩個月,出去還要替丈夫解釋:“不是他品性不好,是我們近親結婚,這是違法的……”   不久,王秀珠回到北京上班。因為年輕時洗被服浸了太多涼水,她患了嚴重的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粗大,雙腿不能彎曲。王佩娥去北京看望姐姐,哭著幫姐姐按摩變形的雙腿,心裡為姐姐不平:當年,她為供張宏馳讀書,替人洗衣才落下了關節炎,難道姐姐一生的命運就是為了成就和成全張宏馳嗎?   1967年,張宏馳與張成的媽媽馮華結婚。後來,張宏馳被調往北京任教。聽聞前夫結婚的消息,王秀珠終於在親友的撮合下,與一個離異退休職工結了婚。   趙亮拿來姨媽和姨夫的照片,張成一看,驚呆了!照片上,王秀珠的丈夫,是深深刻在他童年記憶中的那位陳叔!   隨著真相被一層一層揭開,張成不禁淚水滂沱……   情深義重   照片上的男人,正是被爸爸稱為“鄉下親戚”的老陳,老陳常常給張成家送糧送麵。那時,張成和張敢還小,但一見到陳叔,他們就知道,“世上最好吃的東西來了”。他上小學時,看到有小朋友穿軍裝,也想要一套。陳叔知道了,就將自己家半年的布票給了媽媽,媽媽用這些布票買布給張成做了一身軍裝。1977年父親赴英留學後,家中一時拮据,陳叔還曾送錢來。那些支離破碎的記憶像彩色的真實生活中忽然閃過的黑白鏡頭,溫暖而令人心碎。張成無論如何都想不到,幼年時記憶中那位陳叔,竟然是王秀珠的丈夫!他立刻打電話告訴弟弟:“你還記不記得,小時候家裡經常出現一個陳叔叔。他是王姨曾經的丈夫啊……”張敢在電話中得知了一切,沉默了許久,泣不成聲……   原來,“文革”期間王秀珠聽說張宏馳成了走資派,急得六神無主,她對妹妹說:“張宏馳從小就沒有吃過一丁點兒苦,我怕他熬不住啊!他沒了工資,兩個孩子吃什麼?”為了不讓馮華尷尬,她那同樣善良的丈夫老陳替她去看望張宏馳一家,每個星期都給張家送吃的。張宏馳赴英留學期間,王秀珠夫婦毅然表態:兩個孩子,他們寄錢來養。   當時王秀珠的工資是每個月18元。他們每個月寄給馮華6元,還有一些糧票、油票。而她自己一件衣裳,卻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20世紀70年代末的一天,有學生送給張宏馳一罐麥乳精,他捨不得喝,拿給王秀珠。看到她家的枕頭上還打著補丁,張宏馳大約覺得刺眼,伸手拽過來給翻了個面,沒想到背面的補丁更多。張宏馳歎了一聲:“年輕的時候不懂事……我這輩子唯一對不住的人就是你,不知道還有沒有償還的機會。”王秀珠說:“等你有了出頭之日,就送我和老陳一對新枕頭。”   1990年,老陳因病去世。張宏馳前來為他送終。追悼會上,他老淚縱橫,送上親手寫下的挽聯:“手足情篤幾度生死未曾離左右,肺腑言箴從來榮辱不計守炎涼”。   此時,張宏馳和王秀珠都已年過花甲,再多恩怨都已被歲月打磨平整。那之後,王秀珠回到天津老家安心頤養天年,與妹妹一家住在一起。   2001年初,趙亮忽然接到一個電話,是找王秀珠的。趙亮非常吃驚,誰會打電話給一個耳背的老人?見王秀珠在院子裡曬太陽,趙亮便大聲叫她:“大姨,你的電話!”70多歲的王秀珠顫巍巍地走進堂屋。電話的那一頭,是76歲的張宏馳。   王秀珠很快聽出是他,她把電話捧在耳朵旁邊大笑著說:“你大聲點兒,我耳朵聽不見啦!”眼淚卻一瀉而下。兩人又哭又笑,很多話不斷地重複著,趙亮站在邊上,忍不住流下淚來。   張宏馳對王秀珠說,自己從一個老家朋友處打聽到她的電話。他的老伴在幾年前也去世了,兩個孩子都已成家立業,他卻感到了生活的孤苦。他說:“你到北京來吧,我們都是沒幾年光景的人了,我們一起過吧。誰知道人還有沒有下輩子呢?”王秀珠毫不猶豫地說:“好哇。”話一出口,哭得一塌糊塗。   2001年3月,張宏馳親自到楊柳青鎮接王秀珠,趙亮送姨媽進京。晚上,張宏馳在學校的餐館裡請王秀珠和趙亮吃飯。因為王秀珠走路不方便,張宏馳怕她摔倒,一直牽著她的手。   趙亮每年都去一趟北京看望姨媽。在最後的兩年裡,兩人都有些糊塗了,但張宏馳有時會費力地俯過身去吻她,她還像少女一樣笑……   張成怎麼都沒有想到,他得到的是這樣一個纏綿悱惻的故事。這個平凡的女人貫穿了父親的整個生命歷程。如果連她都沒有資格繼承遺產,這世上就再沒有人有資格了!他眼含熱淚回到北京,與弟弟商議:遞交撤訴信。   2010年6月10日下午,張成得到撤訴通知後,立刻回到父親家中看望繼母。王秀珠還坐在陽臺上,像幾個月來沒有動過一樣。她靜靜地看著外面的世界,眯著眼睛,仿佛快要睡著了。陽光罩在她身上,有一種祥和的光輝。   張成淚如泉湧,蹲下身,將臉輕輕放到王秀珠骨節已變形的大手上,喚了一聲:“媽媽……”王秀珠愣了一下,伸手摩挲他的頭髮。張成深情地說:“不管您的思維是不是清晰,我都想告訴您,我去過您的老家,瞭解了您和我父親的過去。您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如果王秀珠聽得懂這些話,那麼她一生的無私付出終於有了最有力量的幸福回報。假如張宏馳在天有靈,他一生未了的歉疚終於有了最美好的完結。 如果你也被感動了,請轉發到你的朋友圈!傳播正能量!! 讓“愛”傳遞到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
    2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魯迅妻子無性,無愛守41年活寡,她只願生生世世永遠不要再遇見魯迅。 作者:李夢霽 下花轎時,我掉了繡花鞋,是凶兆。光緒32年6月初六,我的大喜之日。 五年後我又見到他。嶙峋得清冷,而倨傲。1月色淒寒。 蓋頭久久沒掀,燈花大抵瘦了,他坐在太師椅上,翻書,不語。我瞥見牆角的一隻蝸牛,一點點向上爬,很慢,仿佛時間。 五年前父母之命,我便成了周家的媳婦,年底完婚。他是江南水師學堂的學生,書香門第,祖父是京官,犯了錯,鋃鐺入獄,家道也便中落。我家為商,我長他三歲,似是一樁好姻緣。成親在即,他卻要留洋日本,耽擱婚期。臨別,我隨周家人送行。他對我說,「你名朱安,家有一女,即是安。」周家無女,從那時起,我就自認是周家的人。讓他安心,讓家安寧,是我畢生所願。 我等了五年。等待有朝一日,一路笙歌,他來娶我。可是他遲遲不歸,杳無音信。聽娘娘(紹興話,即婆婆,下同)和親戚說,他成了新派青年,囑我放腳,進學堂。我四歲纏足,母親言,好人家的女子都是三寸金蓮,大腳醜陋鄙俗,不成體統。今我二十有餘,又談放腳,徒遺笑柄。自古迄今,女子無才便是德,身為女人,開枝散葉,打理家務才是分內之事,讀書識字非正業。朱家傳統,容不得我挑戰。說到底,我不過是個小女子,舊時代的小女子。我唯一能做的,便是婚禮時往大如船的鞋裡塞棉花,沒承想,下轎時竟掉了,欲蓋彌彰。 牆角蝸牛仍在奮力上爬,夜緩緩地淡了。我想起那年渡口,他對我說,家有一女即是安。彼時的他,舉手投足都是文弱書生氣,不似如今,稜角分明。我心內有點憎恨起日本來,是日本之行讓他改變。我預感到世道變了,只是不知新世道,容不容得下一個我。 洞房花燭夜,彼此默然的一夜。一沉默,就是一輩子。三天後他再度離家,去日本了。 2 宣統3年,也就是1911年,滿清垮台。我的婚姻已經走過第5個年頭。先生回國兩年來先後在浙江兩級師範學堂和紹興中學堂當教員,現在是紹興師範學校校長。他從不歸家過夜,偶爾行色匆匆地回來,懷抱許多書,我看不懂。他和娘娘說話,說「國民革命」、「中華民國」,大抵是些國事,知我不懂,便不對我說。我沉默地聽,寂靜地看,他時而激昂,時而悲憤的模樣,我很喜歡。他是做大事的人。 我出街,街頭巷尾的茶館都是「革命」的說法,人們好像與從前不大一樣。像先生般不束辮的男人多起來,女人也漸漸不裹腳,天下亂了。先生似乎小有名氣,路過酒肆藥鋪,常聽聞「周樹人」云爾。我是驕傲的,因我是周樹人之妻。我亦是疼痛的,守著有名無實的婚姻,枯了華年。 先生是摩登人物,對這新氣象,自然是喜悅的。我卻是箇舊人。貼著「包辦婚姻」,邁著三寸金蓮,被風雲突變的世道裹挾著,顫巍巍地撞進新時代,往哪裡走,我不知道。晌午我回娘家。 先生去北平了,我不識字,托小弟寫封信。 先生樹人: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望納妾。 妻朱安一九一四年十一月。先生未復,聽說動了怒,說我不可理喻,不可救藥。 正如下花轎時掉鞋,在他面前,我如履薄冰,卻總是弄巧成拙。我是愛他的,甚至允許他納妾,可他不懂。只有娘娘疼惜我,打理周家上下多年,我不像周家媳婦,更似周家女兒。 1919年先生為了事業舉家北上赴京,我於是離了這江南水鄉,離了娘家。一別竟是一世。 「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我的人生依附於丈夫,他是大器之才,命運繫於國運。我的一生便在天翻地覆的歷史洪流中顛沛流離,支離破碎。人生盡處是荒涼。 3 北平只有老鴰憔悴的哀叫,日子裡滿是乾枯的味道。我們住在二弟周作人處,弟媳信子是日本人,作人留洋日本時「自由戀愛」而結合。她思想進步,又懂寫字,深得先生喜愛。來到北平我才知,先生聲名竟如此顯赫。來訪者絡繹不絕,有學生,也有大人物。每遇客訪我都居於後屋,他應該不想我出面待客。先生由內而外都是革新,只有我是他的一件舊物。 今日我在後屋時,作人走進來。「大嫂,你怎麼一個人在這?」 我笑了笑,沒有答。 「大嫂真是安靜之人啊,這麼些天都沒聽你講過話。」他的聲音里有舊日時光的味道。我想了想,說:作人,你教我認字吧。「好啊!聽大哥講,我只當你頑固不化。既然你追求進步,我斷然全力助你。」他寫下八個字:質雅腴潤,人淡如菊。「形容大嫂,恰如其分。」後來每當先生待客,作人便來後屋教我寫字,有時也與我交談。十幾年的婚姻,我心如枯井。作人似是井底微瀾,讓形容枯槁的時日芳草萋萋。 「大哥現在教育部供職,也在北大教書,不叫周樹人,叫魯迅,是著作等身的大文豪,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領袖。 「大嫂,你雖是舊式婦女,卻不愚鈍。你很聰慧,大哥不接受你或是先入為主的偏見,以為婚姻自主就是好。事實上你也看到信子是我自己選擇的妻,她揮霍無度,又常歇斯底里。大哥一味崇洋,未免太過激進。 「大哥是成大事之人,歷史恰到岔口,所謂時勢造英雄,他定會青史垂名。社會規範劇變,總有人成為犧牲品,龐然歷史中小人物的疼痛無足輕重。歷史會忘了我們的。」「…」 斑駁的時光疊疊錯錯。在北平八道灣的4年是我人生中唯一的陽光。無論如何冰冷漠然的人在暗如淵壑的生命里總有一次靠近溫暖,靠近光明。生是修行,緣是塵路的偈誥。因這來之不易的剎那芳華,我忘記哀傷,忘記幽怨,得你,得全世,得一世安穩。然而滿地陽光涼了。 作人與先生決裂,因先生偷窺信子沐浴。人生如紙,時光若刻,涼薄薄涼,夫復何言?結髮十七載未曾同居,現在竟窺弟媳,大約是為「新」。先生料我不識字,書信從不避我,我於是看到作人遞來的絕交書。魯迅先生:我昨天才知道—但過去的事不必再說了。我不是基督徒,卻幸而尚能擔受得起,也不想責誰—大家都是可憐的人間。我以前的薔薇的夢原來都是虛幻,現在所見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我想訂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後請不要再到後邊院子裡來,沒有別的話。願你安心,自重。 先生被迫遷居,臨行對我說,留在作人家,或是回紹興娘家。我不說話。兩行清淚,驚碎長街清冷。他們兄弟二人已然恩斷義絕,此地可堪留我?若回紹興,我便成休妻棄婦,給朱家蒙羞。世人都說先生待我好,誰知我吞下多少形銷骨立的荊棘?我一輩子無論多難,只哭過兩次。那是一次。 娘娘心疼,勸先生:「你搬了家,也要人照料,帶著她罷。」先生瞥了我一眼,清冽而凜然。那年渡口,早已物是人非。往事倒影如潮,歷歷湧上心頭。花自飄零水自流。 4 磚塔胡同六十一號,先生與我的新居。我是歡喜的。興許這樣的獨處,可以拯救我。先生肺病,終日咳得厲害,只能吃流食。我寫信給娘家小弟,托他去東昌坊口的咸亨酒鋪買鹽煮筍和茴香豆,那是先生最愛的小食,寄過來,我磨碎煮進粥里。先生好一點後,我常走十里路去「稻香村」,這間南店北開的糕點鋪,自製各式南味糕點,是先生極鍾情的。先生恢復得很快,待我亦不似原先淡漠,甚至將我的臥室作為書房,莫不是一種恩賜。 家裡又開始賓客如雲,我不再避諱。一切向好。直到她出現。高顴骨,短髮,皮膚黑,個子很小,標準嶺南人長相,說話不會翹舌。先生講新國文,久居北平,京腔很重,有時糾正她,她便撒嬌似的說「講乜嘢(粵語,即說什麼)?」先生笑,眉山目水間的情意展延是我從未見過的溫暖。 女孩幾乎天天造訪,先生比任何時候都快樂。他放心我不識字,日記和書信都放在臥房桌上。我於是知道女孩叫許廣平。她給先生寫很多信,濃情蜜意溢於言表。我不明白,大抵又是新人做派。 那日女孩坐在客廳,我斟茶給她:「許姑娘,喝茶。」歲月如水 人如茶,顧盼之間,雲煙四起,藏住多少曲折心思。我不過是想提醒她,誰才是這裡的女主人。無論如何,她是客。許廣平抬眼看我,一個眼睛裡燈火閃映的女人,笑容像清晨簇新的陽光。她太年青了。我已年逾不惑,年華驀地在眉眼間輕輕凋謝。青春是一闋流光。溢彩背後本能的張皇,有女人的地方就有爭鬥。可我不戰而屈。我默默轉身回臥房,聽聞先生說,「她是我母親的太太,不是我太太。這是母親送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負有贍養義務,至於愛情,我並不知。」我的心仿佛被捅了一下,綻出一個血泡,像一隻飽含熱淚的眼睛。先生何等睿智,又如此愚鈍。我是大家閨秀,是舊式女子,不擅辭令,不懂表白。於我而言,愛是生活,是死生契闊的相依相隨,是細水長流的飲食起居。我以為經年的忍負與犧牲或可換來先生的一抔柔情。沒承想我的深情卻是一樁悲劇,我的愛情亦是一場徒勞。世界變了,所有人都只當我是舊中國落伍、無望的一代。誰知我曾不斷衡量與丈夫的關係,嘗試了解新世界。我終是背負著命運十字架,隨波逐流。 外面兀自歡聲笑語,許廣平說:「這是一場費厄潑賴(英語fair play的音譯,即公平競爭)。」我聽不懂。恍惚間滿世喧囂折盡。 5 「三一八慘案」讓北平風聲鶴唳。手無寸鐵的年青人被段祺瑞政府兵打死,橫屍街頭。國難當頭,無以家為,哀歌響徹北平。先生沒日沒夜地撰文,煙不離手,身體每況愈下,我心疼他。段政府下通緝令,先生走了,留下一句:「朱安,好生過。」青燈黃卷度殘生,記憶煢煢。 1936年深秋日本占了東三省,北平局勢緊張,山雨欲來風滿樓。許廣平寄信給我:「先生逝於10月19日上午5時25分。」展信,淚不可遏。我一輩子流淚只有兩次,那是第二次。枯等30年,他活著,我就還有個盼,如今,陰陽兩隔。我是將熄的炭火,他是唯一的餘溫。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秋雨瀟瀟,把我心裡淒淒的疾風澆得濕漉漉。緣分清淺,怨不得時過境遷。 後來日本侵華,娘娘仙逝,日子更艱難了。許廣平接濟我,懷著對失敗者的同情,到底是不屑。在她眼裡我不過是「舊社會給魯迅痛苦的遺產」。歷史喧囂容不下我。家徒四壁,一日兩餐,只有湯水似的稀粥,就幾塊醬蘿蔔。我想起先生的藏書或可換錢維持生計。先生一生撰文不計其數,卻沒有一個字是關於我,何其悲涼。時間都在他人筆尖上,獨獨把我遺忘。 午時數年庭院深深,門可羅雀的家裡來了客。 「我們是魯迅先生的學生,今日聽聞您意欲出售先生藏書,特來關囑您萬萬不可,魯迅遺物無價,須妥善保存。請您三思。」 「您是舊時代的人沒有文化,不懂先生作品的價值。先生是民族英雄,是新時代的先驅和領袖,他的遺物一定要保存!」意氣風發的學生慷慨激昂,我推開面前寡淡的米湯,放下筷子,定定地看著他們:「你們只說先生的遺物要保存,我也是魯迅的遺物,誰來保存我呢?」 倚欄愁空悵恨三千丈 何處話淒涼 尾聲 日本投降,北平無戰事。時光越老,人心越淡。獨臥病榻,回望滿盤皆輸的人生,我看到牆角一隻小小的蝸牛。我們是老朋友了,紹興老家的新婚之夜也有一隻蝸牛陪我捱過。它那麼努力地從牆底一厘一厘往上爬,像我一樣,爬得雖慢,總有一天會爬到牆頂。可我現在沒力氣了。我待先生再好,也是枉然。我們這些時代波濤中的小角色,大人物身邊的小人物,生存便已是一種枉然。 過往的歲月教會我人的一生中有一個字,冷,徹骨的冷。所以我會在星稀的冬夜,點一堆火,慢慢想你。想起風陵渡口初相逢,那個清癯疏淡的少年對我說,你名朱安,家有一女,即是安。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按:且看蒼天饒過誰,當美國二戰以後洋洋得意的,肆意妄為的篡改著自己的國家誕生史 ,塗脂抹粉般的在世界上充當著所謂的具有“普世價值”的引領者的時候,他們的船堅砲利何曾停止過在他國的蹂躪。而扯去一個神聖的名詞“感恩”背後,那是多麼血淋淋的過往。 。 。 】 美國人民,正在進行一場轟轟烈烈的“破四舊”運動。 他們發現,原來歷史上的美國先賢,不是奴隸販子,就是奴隸主,不是種族主義者,就是劊子手,眾神之殿裏數過去,居然沒有幾個好東西。 於是該推倒的推倒,該“斬首”的“斬首”,該焚燒的焚燒。 特朗普同志幾年前就說過:“那個太祖爺華盛頓,不就是大奴隸主嘛?那個開國元勳杰斐遜,不也是個大奴隸主嘛?” 特朗普同志真是給美國的人民群眾指了條明路啊,這不,6月15日,美國開國元勳、國父之一、《獨立宣言》的起草者托馬斯.杰斐遜的雕像,就被反種族歧視的遊行群眾推倒了。 杰斐遜當年在我們的高中文學讀本里,都是大名鼎鼎的正面人物,因為他有一句感動世界的名言,叫做在“人皆生而平等”,我也是長大後讀書才知道,杰斐遜老爺家,畜養了600名奴隸。 1807年8月杰斐遜給戰爭部長亨利.迪​​班的信中說:“只要我們對印第安人部落舉起斧頭,那在其被滅絕或被驅趕到密西西比以外的地方之前就決不放下斧頭來。” 美國國父華盛頓,在中國小學讀本上,曾是著名的“落櫻神斧”,一直是光芒萬丈的存在,但他可是一個親自指導軍隊怎麼屠殺印第安人、剝印第安人皮的“長者”, 1779年,他在指示約翰.塞列文少將攻打易洛魁部落時說:“在所有印第安人居留地被有效摧毀前不要聽取任何和平的建議”。 1783年,這位總司令還這樣描述如何從印第安人身上剝皮:“從臀部往下剝皮,這樣可以製作出高的或可以併腿而長的長筒靴來。” 歷史書上解放黑奴的林肯,林肯紀念堂裏高高坐在寶座上的那位,1862年8月22日,在給《紐約論壇報》編輯格瑞萊的信中,林肯寫道:“我的最高目標是拯救聯邦,既不是保存奴隸制度,亦非摧毀奴隸制度。如果不解放一個奴隸就能保存聯邦,我就一個不解放;如果解放全部奴隸就能保存聯邦,我就全部解放;如果解放一部分奴隸,不解放其他奴隸就能保存聯邦,我也照辦。”講白了,所謂的南北戰爭,根本不是為了解放黑奴,而是為了國家的統一,只要南方奴隸主不造反,林肯也不會管你養奴隸的破事。 按照現在的標準,林肯也是個徹頭徹尾的種族主義者,1858年,在他和史蒂芬·道格拉斯的第四次辯論中,他宣稱:“我願意說,我現在、過去都不曾以任何方式促成黑種人和白種人的社會與政治平等地位。我現在、過去也不曾贊成黑人投票和做陪審員,不贊成他們擔任公職,不贊成他們與白人通婚;除此之外,我還願意說白種人和黑種人之間存在著身體上的差別,我相信這種差別將永遠禁止這兩個種族在社會與政治平等的條件下生活在一起。正因為他們不能如此生活,在他們和我們仍然在一起的時候,則必有地位上的優劣之別,我和其他人同樣贊成把優等地位指派給白種人。” 諸位,美國真的沒有你們想像中那麼文明開化,實際上,直到1910年,美國人才停止大規模剝印第安人頭皮。直到1916年,美國還在搞萬人燒烤黑人大會,這都是真實的歷史。所以,美利堅根本不是什麼“屠龍的勇士變成惡龍”,它生來就是一條惡龍。 所以,現在美國人民開始推倒他們“國父”的雕像,證明美國人民開始正視自己的歷史,而不是像他們的學者、政客一樣裝鴕鳥,當縮頭烏龜。 這是好事啊,說明美國人民開始認識到,他們的祖上未必那麼光輝,他們的先賢身上都有原罪,髒得很,亞美利加建國至今,除了那隻白頭海鵰,只怕貓貓狗狗都不太乾淨。 大家不要小看美國人民,不要覺得他們推倒雕像沒有什麼用,因為推翻的不只是雕像,更是這個國家的合法性, 國家實力有軟實力和硬實力,硬實力包括科技、軍事、金融;國家的歷史、榮譽、自豪感,則是軟實力。對於超級大國來說,軟實力非常重要,軟實力部分一旦崩塌,國家認同出現問題,人民開始重新構建解讀歷史,即便硬實力部分依舊強大,國家也有土崩瓦解的危險(以蘇聯爲代表)。 許多美國人不但不了解世界,對自己的歷史也不太了解,他們可能並不知道他們來到北美洲的時候都做了些什麼。 舉個例子,美國人民前幾天把哥倫布雕像的腦袋砍掉了。 世界史上的哥倫布是個英雄,發現新大陸,開啟大航海時代。 但哥倫布是個什麼好東西嗎?新大陸需要他發現嗎?印第安人在美洲生活了幾萬年,怎麼新大陸就成他發現了的了?這是完全的“西方中心論”視角。 他給美洲帶來了什麼?屠殺、奴役、強姦、無窮無盡的暴力,殖民者“從不把捅上印第安人十幾、二十幾刀,或是從他們身上拉下幾片肉來一試刀刃的快利,當作一回事。” 為了震懾印第安人,哥倫布不僅下令斬首印第安人領袖,還公開割下當地人的耳朵。在海地島,哥倫布就抓捕了1000多名當地人,600人留在當地當西班牙人的奴隸,500人被送到西班牙當奴隸。這500人中,200人在海上喪生,然後被西班牙殖民者扔進了大西洋。在當時的殘暴統治下,約有5萬印第安人選擇了慘烈的自殺。大量9歲-10歲的印第安女孩被賣作性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1492年,僅在海地島,當時約有30萬印第安人;1494-1496年,10萬人死亡;到1508年,因屠殺和逃離,當地人口銳減到6萬;到1548年,只有500人了。 “所有14歲以上的印第安人,必須在三個月內交出定數量的黃金,每個人在交完之後,要在脖子上套上一個銅圈,作為完成任務的標記。凡脖子上沒有銅圈的,將被剁去雙手,直至失血過多而死。” “隨著黃金被搜刮得越來越少,於是,可供役使的印第安人在西班牙人眼里便成了巨大的財富。這些被抓來的印第安人被當作奴隸在莊園裡勞作,這就是後來所稱的“監護制”。他們的勞動強度超出了常人忍受的範圍,結果導致數以萬計的人死亡。”   “哥倫布大規模抓捕和運送印第安人作奴,用恐怖凌虐的手法統治當地,將新生兒丟去餵狗,或是當面抓起孩子砸到岩石上,光是伊斯帕尼奧拉島就有兩萬人被殺,在哥倫布殘酷的治理手段下,印第安人經常會集體自殺,甚至殺掉自己的孩子。” 在哥倫布的航海日記中,他愉快地記錄說:“就像買賣莊稼一樣,100個西班牙幣就能買到一個美人兒,這種買賣非常普遍,有無數商人求購姑娘,特別是那些九至十歲的小美人兒們供不應求。” 他的船員日記中也寫道:“來自加勒比的女孩兒,當她全力反抗時,就被哥倫布無情地痛打並強姦。” “我抓了一個漂亮女人,哥倫布給了我,她全身赤裸,我很高興地想讓她滿足我,她反抗,用指甲抓我。我拿起繩子抽打她,她發出了難以置信的尖叫,你不會相信你的耳朵的,最終,我們……” 對於這樣一個手上沾滿無數印第安人鮮血的人渣殖民者劊子手,2020年理性、客觀的美國人民,砍掉他雕像的腦袋,很過分嗎?為了正義,把他挫骨揚灰都不過分好不好。 但白人海盜在全世界造的孽可不止這一點,造孽的也不止哥倫布一人,我建議美國人民、歐洲人民都把自己的開國元勳、祖上先賢的檔案翻一翻,看看他們是不是那麼乾淨,他們的的財富和成功是不是理所當然,他們的雕像是不是建立在罪惡和鮮血之上。 北美殖民者以人口販賣、罪惡的三角貿易、血腥屠殺完成了原始積累,又通過獨立戰爭和宗主國斷絕了關係,在英國都廢除了奴隸制的情況下,他們依舊喪心病狂奴役黑人。後來他們因為分贓不均發動了南北戰爭,北方工業資本家為了掠奪南方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戰爭中無所不用其極,在亞特蘭大、威克斯堡焚燒屠城、一路“三光政策”,如今共和黨、民主黨的祖師爺們,哪一個不是滿手鮮血,製造了無數冤魂? 看過電影《黃飛鴻》的都知道,北美殖民者在中國大規模誘騙、綁架、販賣華工,把他們販賣到北美修鐵路、開礦山,名曰“販豬仔”,本質上和奴隸貿易沒有任何區別。著名的太平洋鐵路,號稱每一塊枕木下都有一具華工的屍骨。但是華工的犧牲並沒有換來他們的尊重,反而導致了“黃禍論”的盛行,他們開始公開驅逐、毆打、甚至虐殺華人,暴力摧毀華人社區,種族歧視和種族暴力,一直持續到今日。 但這些罄竹難書的罪行,在全世界範圍內,卻很少有人提及,歷史也是避重就輕,只講美利堅光輝的一面,對它的黑暗史三緘其口。更有各國買辦文人為其粉飾太平,搖旗吶喊,鼓吹成人類燈塔。 今天,終於情況開始改變了,美國人開始自己認識到自己祖上不干淨了。 東晉的晉明帝聽王導講歷史,講到他們司馬家發家時弒君、篡位、欺負孤兒寡母,以及乾的所有齷齪事時,晉明帝羞憤難當,把臉貼到床上,說:“我家祖上如果真的這麼齷齪,這國祚還能長遠嗎?” 當人民反思這個民族是不是有原罪的時候,文藝復興和思想啟蒙才會真正到來,當他們看到國旗感到臉紅,聽到國歌感到羞恥,看到總統山就很憤怒,這個世界就正常了。 建議美國人民開始寫書,出紀錄片,名字就叫《海殤》,或者叫《醜陋的美國人》。 (正文來自公眾號:申鵬/平原公子) (結語:美國的光環多數由好萊塢製造,而神話後的美國故事,就如馬克思所說的那樣:資本來到世界,從頭到腳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
    2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原來李家同院長有這樣的過去,我感動得流下淚來。 車票 撰文:李家同 我從小就怕過母親節,因為我生下不久,就被母親遺棄了。 每到母親節,我就會感到不自然,因為母親節前後,電視節目全是歌頌母愛的歌,電台更是如此,即使做個餅乾廣告,也都是母親節的歌。 對我而言,每一首這種歌曲都是消受不了的! 我生下一個多月,就被人在新竹火車站發現了我,車站附近的警察們慌作一團地替我餵奶,這些大男生找到一位會餵奶的婦人,要不是她,我恐怕早已哭出病來了。 等到我吃飽了奶,安詳睡去,這些警察伯伯輕手輕腳地將我送到了新竹縣寶山鄉的德蘭中心,讓那些成天笑嘻嘻的天主教修女傷腦筋。 我沒有見過我的母親,小時候只知道修女們帶我長大。 晚上,其他的大哥哥、大姊姊都要唸書,我無事可做,只好纏著修女,她們進聖堂唸晚課,我跟著進去,有時鑽進了祭台下面玩耍,有時對著在祈禱的修女們做鬼臉,更常常靠著修女睡著了,好心的修女會不等晚課唸完,就先將我抱上樓去睡覺,我一直懷疑她們喜歡我,是因為我給她們一個溜出聖堂的大好機會。 我們雖然都是家遭變故的孩子,可是大多數都仍有家,過年、過節叔叔伯伯甚至兄長都會來接,只有我,連家在那裡,都不知道。 也就因為如此,修女們對我們這些真正無家可歸的孩子們特別好,總不准其他孩子欺侮我們。 我從小功課不錯,修女們更是找了一大批義工來做我的家教。 屈指算來,做過我家教的人真是不少,他們都是交大、清大的研究生和教授,工研院、園區內廠商的工程師。 教我理化的老師,當年是博士班學生,現在已是副教授了。 教我英文的,根本就是位正教授,難怪我從小英文就很好了。 修女也壓迫我學琴,小學四年級,我已擔任聖堂的電風琴手,彌撒中,由我負責彈琴。 由於我在教會裡所受的薰陶,所以,我的口齒比較清晰,在學校裡,我常常參加演講比賽,有一次還擔任畢業生致答詞的代表。 可是我從來不在慶祝母親節的節目中擔任重要的角色。 我雖然喜歡彈琴,可是永遠有一個禁忌,我不能彈母親節的歌。 我想除非有人強迫我彈,否則我絕不會自已去彈的。 我有時也會想,我的母親究竟是誰,看了小說以後,我猜自己是個私生子。 爸爸始亂終棄,年輕的媽媽只好將我遺棄了。 大概因為我天資不錯,再加上那些熱心家教的義務幫忙,我順利地考上了新竹省中,大學聯招也考上了成功大學土木系。 在大學的時候,我靠工讀完成了學業,帶我長大的孫修女有時會來看我,我的那些大老粗型的男同學,一看到她,馬上變得文雅得不得了。 很多同學知道我的身世以後都會安慰我,說我是修女們帶大的,怪不得我的氣質很好。 畢業那天,別人都有爸爸媽媽來,我的唯一親人是孫修女,我們的系主任還特別和她照相。 服役期間,我回德蘭中心玩,這次孫修女忽然要和我談一件嚴肅的事,她從一個抽屜裡拿出一個信封,請我看看信封的內容。 信封裡有二張車票,孫修女告訴我,當警察送我來的時候,我的衣服裡塞了這兩張車票, 顯然是我的母親用這些車票從她住的地方到新竹車站的,一張公車票從南部的一個地方到屏東市。 另一張火車票是從屏東到新竹,這是一張慢車票,我立刻明白我的母親應該不是有錢人。 孫修女告訴我,她們通常並不喜歡去找出棄嬰的過去身世,因此她們一直保留了這兩張車票,等我長大了再說。 她們觀察我很久,最後的結論是我很理智,應該有能力處理這件事了。 她們曾經去過這個小城,發現小城人極少,如果我真要找出我的親人,應該不是難事。 我一直想和我的父母見一次面,可是現在拿了這兩張車票,我卻猶豫不決了。 我現在活得好好的,有大學文憑,甚至也有一位快要談論終生大事的女朋友,為什麼我要走回過去,去尋找一個完全陌生的過去? 何況十有八九,找到的恐怕是不愉快的事實。 孫修女卻仍鼓勵我去,她認為我已有光明的前途,沒有理由讓我的身世之謎永遠成為心的陰影,她一直勸我要有最壞的打算,既使發現的事實不愉快,應該不至於動搖我對自己前途的信心。 我終於去了。這個我過去從未聽過的小城,是個山城,從屏東市要坐一個多小時的公車,才能到達。 雖是南部,因為是冬天,總有點山上特有的涼意,小城的確小,只有一條馬路、一兩家雜貨店、一家派出所、一家鎮公所、一所國民小學、一所國民中學,然後就什麼都沒有了。 我在派出所和鎮公所裡來來回回地跑,終於讓我找到了兩筆與我似乎有關的資料,第一筆是一個小男孩的出生資料,第二個是這小男生家人來申報遺失的資料,遺失就在我被遺棄的第二天,出生在一個多月以前。 據修女們的記錄,我被發現在新竹車站時,只有一個多月大。 看來我找到我的出生資料了。 問題是:我的父母都已去世了,母親幾個月以前去世的。 我有一個哥哥,這個哥哥早已離開小城,不知何處去了。 畢竟這個小城,誰都認識誰,派出所的一位老警員告訴我,我的媽媽一直在那所國中裡做工友,他馬上帶我去看國中的校長。 校長是位女士,非常熱忱地歡迎我。 她說的確我的媽媽一輩子在這裡做工友,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太太,我的爸爸非常懶,別的男人都去城裡找工作,只有他不肯走,小城做些零工,小城根本沒有什麼零工可做,因此他一輩子靠我的媽媽做工友過活。 因為不做事,心情也就不好,只好借酒澆愁,喝醉了,有時打我的媽媽,有時打我的哥哥。 事後雖然有些後悔,但積習難改,媽媽和哥哥被鬧了一輩子,哥哥在國中二年級的時後,索性離家出走,從此沒有回來。 這位老媽媽的確有過第二位兒子,可是一個月大以後,神秘地失蹤了。 校長問了我很多事,我一一據實以告,當她知道我在北部的孤兒院長大以後。 她忽然激動了起來,在櫃子裡找出了一個大信封,這個大信封是我母親去世以後,在她枕邊發現的,校長認為裡面的東西一定有意義,決定留了下來,等他的親人來領。 我以顫抖的手,打開了這個信封,發現裡面全是車票,一套一套從這個南部小城到新竹縣寶山鄉的來回車票,全部都保存得好好的。 校長告訴我,每半年我的母親會到北部去看一位親戚,大家都不知道這親戚是誰,只感到她回來的時候心情就會很好。 母親晚年信了佛教,她最得意的事是說服了一些信佛教的有錢人,湊足了一百萬台幣,捐給天主教辦的孤兒院,捐贈的那一天,她也親自去了。 我想起來了,有一次一輛大型遊覽車帶來了一批南部到北部來進香的善男信女。他們帶了一張一百萬元的支票,捐給我們德蘭中心。 修女們感激之餘,召集所有的小孩子和他們合影,我正在打籃球,也被抓來,老大不情願地和大家照了一張像。 現在我居然在信裡找到了這張照片,我也請人家認出我的母親,她和我站得不遠。 更使我感動的是我畢業那一年的畢業紀念冊,有一頁被影印了以後放在信封裡,那是我們班上同學戴方帽子的一頁,我也在其中。 我的媽媽,雖然遺棄了我,仍然一直來看我,她甚至可能也參加了我大學的畢業典禮。 校長的聲音非常平靜,她說︰「你應該感謝你的母親,她遺棄了你,是為了替你找一個更好生活環境,你如留在這裡,最多只是國中畢業以後去城裡做工,我們這裡幾乎很少人能進高中的。 弄得不好,你吃不消你爸爸的每天打罵,說不定也會像你哥哥那樣離家出走,一去不返。」 校長索性找了其他的老師來,告訴了他們有關我的故事,大都恭喜我能從國立大學畢業,有一位老師說,他們這裡從來沒有學生可以考取國立大學的。 我忽然有一個衝動,我問校長校內有沒有鋼琴,她說她們的鋼琴不是很好的,可是電風琴卻是全新的。 我打開了琴蓋,對著窗外的冬日夕陽,我一首一首地彈母親節的歌,我要讓人知道我雖然在孤兒院長大,可是我不是孤兒。 因為我一直有那些好心而又有教養的修女們,像母親一般地將我撫養長大,我難道不該將她們看成自己的親母親嗎? 更何況,我的生母一直在關心我,是她的果斷和犧牲使我能有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和光明的前途。 我的禁忌消失了,我不僅可以彈所有母親節歌曲,我還能輕輕地唱,校長和老師們也跟著我唱,琴聲傳出了校園,山谷裡一定充滿了我的琴聲,在夕陽裡,小城的居民們一定會問,為什麼今天有人要彈母親節的歌? 對我而言,今天是母親節,這個塞滿車票的信封,使我從此以後,再也不怕過母親節了。
    3 人回報2 則回應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