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唐湘龍】民進黨不敢面對的真相
只管廢核,不管肺癌

快則2019年,最慢2020年,台灣一年會有一萬人死於肺癌。

看清楚:是「死」於肺癌。不是「罹」患肺癌。

今天,11月17日,是國際肺癌日。這是全球議題。如果沒有「肺癌地圖」當背景,全世界不會這麼緊張要控制空污。但是,我們的政府大員都假裝不知道什麼原因。只管廢核,不管肺癌。

一年一萬人?大約就是2300分之1。這是921百年大地震死亡人數的五倍。這個數字會不會很誇張?驚悚也許,誇張不會。因為肺癌已經是「新國病」。這是國家認證的。不管是衛福部、國家衛生研究院都這樣說。你、我的周圍如果沒有肺癌人口,那真是幸運。如果有,正常。

去年,2016年,全台灣9300多人因肺癌死亡。但是,同樣是去年,全台灣二氧化碳排放量創十年新高。環保署長說:這跟廢核後的火力發電增加有關。

我知道了。早就知道了。但這只是觸動國際社會對溫室效應的關切,違反巴黎氣候協定,早晚成為國際上的「過街老鼠」,早晚會引來貿易制裁,但這還不是重點。重點是PM2.5,這是世衛組織表定一級致癌物的第一名。一年估計奪走300萬條人命。大部份在亞洲。包括台灣。

先簡單認識肺癌。肺癌是各種器質癌化病變裡最痛苦的一種,因為你至少一分鐘要呼吸15次。不可能停止。痛苦是一回事,更麻煩的是肺癌死亡率超高。因為肺部沒有痛覺神經,大部份的確診者都是晚期,就算有標靶藥物,五年存活率只有兩成。

而且,大部份罹患肺癌的人都會困惑、沮喪。不只是療程極痛苦,而且普遍覺得莫名其妙:為什麼是我?「我不抽菸、不喝酒、生活正常、也不在廚房」?

這種問天式的感歎就不必了。空氣污染是最主要的原因。這不是只有台灣。全世界都一樣。肺癌患者、死者都是以非常陡峭的趨勢上升。

已經有非常多的知名公眾人物死於肺癌。像你認識的鳳飛飛。像我認識的陳定南。這都是生活紀律非常好的人。但肺癌來得快,人走的也快。陳定南是政壇嚴謹、龜毛到可以得獎的政治人物,他走進台大醫院就沒再出來過。

至於一萬人是怎麼來的?我推算出來的。這種推算沒什麼神秘。只要注意趨勢就好了。台灣地區去年的公衛數字顯示,死亡原因,癌症是第一名。癌症死亡人數裡,肺癌是第一名。這包括廣泛的呼吸道和肺部癌病變。去年肺癌死亡數達9300多人,也有官方統計資料顯示9600多人,不管哪一個,都非常驚人。

只要再回推30年,民國75年,肺癌死亡人數是2908人。民國85年,5429人。民國95年,7479人。民國105年,9372人。這個趨勢夠清楚,平均每年增加約200人。再三年,肺癌死亡破萬一點都不誇張。

這個數字後頭可以附加的統計數字很多。但比較值得注意的是:一、這些統計都是針對肺癌,還沒有包括肺氣腫、肺炎等其他致死的肺病變人數。二、這些統計裡顯示,肺腺癌以非常快的速度成長,佔整體肺癌比例約六成。而且,絕大多數都不吸菸。

這點,孫越叔叔也幫不上了。董氏基金會也無能為力了。尤其,如果你把台灣的「空污地圖」和「肺癌地圖」套在一起,一清二楚,肺癌和空污高度正相關。

以前,你會有個刻板印象:鄉下空氣好。那真是笑話。真是落伍。「肺癌地圖」顯示的剛好相反。鄉下車少,這是對的。但是,附近只要有大型工廠、大型電廠,「肺癌地圖」就是紅的發紫,紫到發黑。這幾年,大家開始關注PM2.5,很好。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報告顯示,這和肺癌、肺病變高度相關。中南部的「肺癌地圖」特別觸目驚心。

也許不中聽,但這是事實,這種環境,中南部的居民註定比其他地區短命。罹患肺癌的機會超高。台灣反核反得非常瘋狂,罹癌也罹得非常瘋狂,現在,廢核才剛啟動,未來,罹癌的趨勢將會更驚悚。

去年,台灣85%的電力,是燒出來的。燒油、燒煤、燒氣、燒垃圾。燒出爆量的二氧化碳很正常。也燒出更的PM2.5,更多的空污,更多的潛在肺癌。其實,不只肺病變,太多慢性疾病都和空污有關。

你一定要認識一件事:我們的空污標準是寬鬆的。我們對PM2.5日均量和年均量的容許值都比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低了 40%~50%。我們的空污燈號,根本笑話。國衛院建議要訂出更嚴格的標準,但是,沒有回應。其實,我相信蔡總統不敢回應,也無法回應。

我是個擁核者。我也是個擁綠能者。核能加綠能是台灣最好、最乾淨、最安全的能源配置。這一段就當做是工商服務的個人廣告。

祝大家和大家的大家都免於肺癌之苦。但這是政治問題。你要有政治態度。你要重新思考能源政策與公衛政策的矛盾性才有可能。

現有回應

  • Lin標記此篇為:💬 含有個人意見

    理由

    核能加綠能是台灣最好、最乾淨、最安全的能源配置的部分,社會尚無共識。

    現任美國華爾街日報駐北京編輯耿必儒(Mr. William Kazer)先生的內容指出,核電輸出國都盡量將核電賣給一些「人民沒有聲音」的國家,明確指出核電已不是未來世界趨勢,而且台灣政府隱瞞許多成本,誤導人民以為

    不同意見

    https://www.thenewslens.com/feature/pm2-5/4321
    國際管制PM2.5日趨嚴格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78289
    專家:核電只賣「人民無聲」國家

    https://news.tvbs.com.tw/politics/810523
    唐湘龍:按WHO標準台灣天天都紫爆
    7 年前
    1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4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陳文茜揭穿了廢核騙局,揭穿民進黨騙選票,揭穿台南空污pm2.5原因,黃偉哲啞口無言!近年百業蕭條 唯獨口罩廠商還可撐 但台灣一年死於肺病從7000多人成長到近9000人過後可能破萬人死亡 https://youtu.be/gfAeh-hplUs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昨(27)日在總統候選人政見會上表示,指去年台灣死於肺腺癌的人數高達1.4萬,批蔡政府能源政策走偏,對此,衛福部長陳時中今(28)日回應,韓國瑜提出的肺腺癌死亡人數與事實不符,肺癌等相關死亡人數正確應為9388人,我國整體肺癌標準化死亡率每年下降。 韓國瑜在第三次總統政見發表會上,抨擊民進黨能源政策完全走偏,將導致台灣人被熱死、被煤炭熏死或被政策直接氣死,還拿出數據稱去年台灣有1萬4000多人死於肺腺癌、死亡率年增7%等。 陳時中拿出數據駁斥韓國瑜說法。他表示,癌症是多重因素導致的疾病,一般經過10年以上材會發展成肺癌病變,因此目前肺癌發生率反映的是10年前種下的因,且健康議題事涉科學,應以正確的數字來討論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40年不戴口罩騎車!夫妻同罹肺腺癌醫曝超危險5族群 編輯 莊雅婷報導 2019/08/29 18:11 有些機車族,騎車時未有戴口罩的習慣。示意圖,非當事人。圖/ TVBS 機車族注意!台中有對牧師夫婦,平日注重健康,不過,兩人40年來騎機車都未有戴口罩習慣,在定期健檢中被檢出罹患肺腺癌,醫師提醒,有肺癌家族病史者為高危險群,務必定期自主接受肺癌相關篩檢,且騎機車記得戴口罩 .67歲牧師王武聰與64歲老婆陳希明,平日生活簡單,注重健康,每年都會去醫院定期做高階健康健查。兩人為了拜訪教友,40年來騎機車穿梭台中市區,沒有戴口罩習慣。沒想到,王武聰在彰化基督醫院進行例行健檢時,竟發現右上肺葉有0.85公分結節,過了2年後竟增大至1.18公分,經診斷為肺腺癌早期。陳希明同樣在例行健檢中,發現左下肺有1結節,豈料下次檢查時已成長為1公分,之後又縮小為0.9公分,但密度有增厚情形。原本不願手術的她,直到先生手術後確定為肺腺癌,她才定接受手術切除結節,術後也確診為肺 癌早期。 67歲牧師王武聰與64歲老婆陳希明先後被診斷出罹肺腺癌。圖/彰化基督醫院提供 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外科主任王秉彥表示,據衛福部公佈2017年癌症死亡人數統計,肺癌死亡人數為9235人,死亡率高居所有癌別第一,連續8年居冠。肺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多是透過健康檢查發現,所幸王牧師夫婦也是因定期檢查才及早發現,在進行3D影像單孔胸腔鏡手術,順利切除肺內的病灶,術後很快恢復良好生活品質。 王武聰夫婦在手術後,不但騎機車出入一律戴口罩,也開始定期到戶外空氣良好的地方休息。王秉彥提醒,吸煙,曾罹患肺結核或其他肺部慢性疾病者,長期暴露空污煙害等致癌環境,或者有肺癌家族病史者,都是罹患肺癌的高危險群,這類民眾應自主定期接受肺癌篩檢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新冠肺炎>「打疫苗死亡」風險比染疫猝死還要高?醫師曝關鍵數據:台灣比美國高4倍》 蕭嘉宏 2021-06-25 10:37 國內近來頻傳接種疫苗後死亡事件,對此前台大醫院副院長王明鉅表示,我國長者接種疫苗後的心臟猝死率,比美國同年齡層老人高出整整4倍。(示意圖/資料照) 國內近來傳出多起接種疫苗後死亡的案例,雖然目前仍不確定是否與疫苗直接相關,但已引發全台各地出現一陣「緩打潮」。對此,前台大醫院副院長王明鉅23日在臉書上分享一張圖表,比較長者「注射疫苗」和「染疫」之間的死亡風險,並隨後指出,我國75歲以上老人打疫苗後發生心臟猝死的機率,竟然比美國同年齡層的老人高出整整4倍! 染疫死亡風險比打疫苗還要低?醫師一張圖表引熱議 (圖/擷取自王明鉅臉書) 王明鉅在昨日清晨於臉書上分享一張統計圖表,指出「75歲以上注射疫苗」以及「70歲以上染疫」的人數及死亡風險。圖表中顯示,注射疫苗後的死亡風險是0.0260%,而染疫後的死亡風險則是0.0149%,雙方之間的死亡風險差了近2倍左右。然而,由於兩者間比較的日期、年齡等母數細項不同,也引發網友質疑這樣的計算不夠科學與客觀,對此他則稱,這是因為政府沒有公開相關資料。 心臟猝死率高出美國4倍!接種長者死亡人數已破百 此外,他也在另一則貼文中引用一則美國研究,表示經過他醫師和藥師友人的整理與計算後,發現美國75歲以上老人的心臟猝死率是「每10萬人中有346人猝死」,平均換算下來,等同於美國75歲以上的老人「每10萬人每天有0.947人會發生心臟猝死」。王明鉅表示,雖然當地85歲以上老人的猝死率較低,但為了方便比較就採用這個較高的數字。 他指出,台灣從6月15日到6月22日七天內,共有369,402位75歲以上老人注射疫苗,如果這些接種者發生心臟猝死的機率,都和美國同年齡層老人一樣的話,那麼施打疫苗後發生心臟猝死的人數應該是「369274 x 0.947/10萬人/天x 7天=24.48人」,但根據疾管署公布的資料,在這7天內打疫苗後通報死亡的人數,卻是「96人」,比起原先估計的24.48人,高出整整3.92倍。 (圖/擷取自王明鉅臉書) 對此他表示,自己是「相信」台灣老人的心臟猝死率,不會比美國老人的風險更高的。但事實上,疾管署23日公布的最新疫苗統計數據顯示,22日新增施打AZ疫苗第一劑的人數是37,693人,注射疫苗後7日內死亡的75歲以上老人新增16人,累積合計112人。若以這個實際數據計算,國內長者接種疫苗後的心臟猝死率,其實更高過美國同年齡層老人「4.1倍以上」。 王明鉅表示,他們之所以會提出這些比較數字與疑問,是因為疫情指揮中心總是以「長者本身有心血管疾病與其他慢性病」等理由,來說明接種疫苗後猝死的案例,因此他們才將美國同年齡老人的心臟猝死率,拿來做為比較數據。他表示,自己能夠體會老人家擔憂的心情,因為自己也是同樣的心情看待這件事。
    3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2021/12/29 ”向監察院陳情檢舉提告,衛福部陳時中發佈行政命令於111/01/01 開始,強制施打兩劑新冠疫苗為違憲” 記者會 記者會發言人: 楊志良 鍾琴 王群光。 本篇文稿撰寫及發表人: 王群光 醫師。 各位好!我是從事自然醫學的王群光西醫師 1.衛生署發佈行政命令說,從111年1月1日開始,也就是三天之後,就要實施全面性強制施打新冠疫苗 。我代表許多心裏面強烈反對全面強制施打新冠疫苗的醫師、醫護人員朋友們來這裡幫他們發聲。 2. 我曾經親自診斷治療過不少因為施打了新冠疫苗而導致血栓、心肌炎、急性多發性神經炎的患者,為他們的無辜受害,感覺到非常心痛。 3. 根據美國福斯電視臺FOX NEWS 報導,來自以色列一份大型研究報告,高達70萬人口的調查研究報告顯示,已經打過疫苗的新冠感染者,是沒有打過疫苗者的13倍,有被打過疫苗者的新冠感染者的死亡率,反而比沒有打的人來得更高。 4. 根據臺灣衛生署所自行公佈的數據顯示,到2021年12月28。日止,在過去的23個多月中,因新冠感染而死亡的人數為850人。 5. 衛生署的公佈報告又顯示說,開打新冠疫苗後,因打了疫苗而發生死亡的人數,在9多個月內,高達1,219人,有副作用的有15,328人。其中有嚴重副作用的,有7559人。表示有7000多個家庭,面臨家人因為嚴重疫苗副作用而無法正常工作,甚至在跟死亡搏鬥中。 6. 至於打了疫苗之後導致發生各種心肌炎、血栓、急性神經炎而臥病、失去工作能力的受害者,並沒有被統計到死亡名單內。很多人感覺到副作用太嚴重,寧願退休辭職也不願意再打疫苗。也有很多人覺得再打下去,可能老命就會沒了。各大醫療機構的內科,心臟科,神經科門診人數突然暴增。健保局衹要統計一下現在的門診人數跟去年的門診人數相對比不就很清楚,增加了多少病人嗎?這些暴增的病人是怎麼樣增加的呢? 7. 由此可見,新冠疫苗不但沒有辦法保護人民,反而還造成了更多人的死亡及嚴重副作用,作為醫護人員,不但堅決反對這種殘害人命的行為持續發生下去,還要對這種明目張膽的謀殺行徑提起告訴。 8. 國外已經有非常多的人公開發聲反對強制打疫苗,甚至發動大規模的遊行示威抗議,臺灣聽話去打疫苗,卻反而意外成為受害者的民衆們還需要抱持沉默嗎?我希望能有更多人能夠站出來,在憲法的保護下,捍衛自己的健康自主權,和維護基本人權。 王群光醫師 2021.12.29
    59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瘋狂搶人!加拿大公佈最新移民計劃:3年145萬人!EE、團聚移民配額大增!難民減少! 加拿大聯邦政府公佈了未來3年(2023-2025)的移民計劃,未來3年加拿大將吸收145萬新移民,創下一個新的紀錄! 加拿大移民部長肖恩·弗雷澤稱,最新的移民計劃對於確保加拿大的經濟繁榮至關重要。 根據最新的移民計劃,2023年將吸收465,000名新移民,2024年目標增加到485,000名新移民,而到了2025年,目標則是引進50萬新移民! 2021年,加拿大引進了405,000名新移民,未來3年的移民目標可以說是大幅增加了! 未來3年,EE、PNP以及團聚移民的配額都將大幅增加。 其中,EE快速通道2023年將吸收82,880人,2024年109,020人,2025年114,000人。 PNP2023年將吸收105,500人,2024年110,000人,2025年117,500人。 團聚移民的目標人數則從2023年的106,000人增加到2025年的118,000人。 最新計劃宣佈之時,恰逢加拿大最新的人口數據出爐。 加拿大統計局剛剛公佈的信息顯示,截至2021年,加拿大移民人口超過830萬,佔人口比例接近23%。 這是自1867年加拿大聯邦成立以來的最高比例。 加拿大近年來移民人數增長迅速,甚至超過其歷史上最大的兩次移民浪潮,被認為是該國移民的「新里程碑」。 加拿大統計局預測,如果移民增加的趨勢繼續下去,預計到2041年,移民可能佔加拿大人口的29.1%至34.0%。 加拿大近年來持續增加移民配額以及增加勞動力。 從2016年到2021年,加拿大移民佔勞動力增長的五分之四,並且很大一部分新移民因其對加拿大經濟做出貢獻的能力而完成移民。 20世紀初和二戰後的兩波移民對於加拿大城市化影響深遠。 即便移民會引發一些矛盾,大多數加拿大人仍表示認同,69%的民調受訪者表示不反對移民,58%的人希望通過移民來增加人口。 去年,加拿大移民中60%屬於「經濟移民」——他們要麼受過高等教育,在經濟上有能力創業;要麼承諾對加拿大現有企業進行大量投資;或者具有社會所需的工作技能,總體而言有利於加拿大社會。 加拿大商業委員會(BCC)對聯邦政府的聲明表示歡迎,稱全國各地的雇主都在努力填補工作崗位。 加拿大正面臨嚴重的勞動力短缺,全國差不多有一百萬個工作崗位空缺。 BCC在一份媒體聲明中表示,它希望看到經濟類別下的移民人數從剛剛超過一半增加到總數的 65%。 按照最新移民計劃,加拿大2025年經濟移民的目標是到總數的60%。 移民目標大幅增加帶來的影響將是全方面的。 加拿大因為多次加息,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專家認為,隨著加拿大移民人數增加,居住需求上升,明年開始房地產市場可能迎來轉機。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英國醫院數據震驚世界:80% 的 COVID 死亡病例都在接種疫苗……疫苗浪潮後 COVID 死亡人數增加了 3,000% 2021 年 9 月 28 日,星期二,作者:Lance D Johnson 標籤:抗體依賴性增強、死亡、人口減少、增強的疾病、錯誤療效、種族滅絕、醫院、醫源性死亡、致病性啟動、宣傳、科學欺詐、接種疫苗的死亡、疫苗死亡、疫苗失敗、疫苗欺詐、疫苗大屠殺、疫苗引起的死亡, 疫苗戰爭, 疫苗 通過分享此鏈接繞過審查: 新的 https://www.afinalwarning.com/557248.html 複製網址 8,590 視圖 圖片:英國醫院數據震驚世界:80% 的 COVID 死亡病例都在接種疫苗……疫苗浪潮後 COVID 死亡人數增加了 3,000% (自然新聞)科學欺詐、制度脅迫、賄賂、大型科技審查、政府力量和媒體宣傳的致命組合正在使世界屈服。沒有真實世界的數據表明 covid-19 疫苗可降低住院和死亡的風險。目前,來自英國的醫院數據震驚世界,提供了疫苗失敗和疫苗導致死亡的嚴重證據。在英國,目前高達 80% 的 COVID 死亡來自接種疫苗的人。現在,英國各地的 COVID 死亡人數比一年前的同一時間增加了 3,000%,當時人口“未接種疫苗”。 一年多來,儘管市場上所有 COVID 疫苗的絕對風險降低率不到 2%,這是一個毫無意義的數字,但疫苗的功效卻在不知疲倦地提升。更糟糕的是,疫苗正在增加醫源性死亡率,使更多的人容易患上嚴重的呼吸道疾病,從而為人類細胞提供抗體依賴性增強。 英國公共衛生死亡率數據震驚世界 英國的黃卡計劃是一種疫苗傷害和醫療差錯監測系統,顯示了疫苗失敗的明顯模式。對於那些本可以輕鬆繼續生活、健康且無 VAX 的人來說,COVID 疫苗正在增加他們的住院率和死亡率。成千上萬的病人和垂死的人本可以面臨潛在的感染,並以持久的自然免疫力康復,而不是被迫進行危險的複合疫苗實驗。 英國醫院的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現在的 covid-19 死亡人數增加了 3,000%,而且死亡人數更多的並不是“未接種疫苗”。來自英國公共衛生部的最新數據顯示了疫苗崇拜和強制的危險性。從 2021 年 2 月 1 日到 2021 年 9 月 12 日,未接種疫苗的人僅佔 Covid 死亡人數的 28%,而接種疫苗的人數佔死亡人數的 72%! 蘇格蘭公共衛生部證實了同樣的疫苗失敗模式。從 2020 年 8 月 14 日到 2020 年 9 月 12 日,蘇格蘭僅記錄了 7 例 covid-19 死亡病例。在強迫大部分人口接種 Covid 疫苗後,蘇格蘭僅在一年後的同一時期就記錄了 222 例 covid-19 死亡。在大規模疫苗接種運動之後,這種 covid-19 死亡高峰高出 3,071.4%。最令人震驚的是:80% 的死亡發生在接種疫苗的人身上。 (相關:“完全接種疫苗”的人在再次接觸新的冠狀病毒變種時會加重病情。) 疫苗聲稱的 95% 功效在現實世界中完全是騙局,實際上增加了死亡風險 儘管未接種疫苗的人因旅行、教育和工作而被迫更頻繁地進行測試,但他們的人數仍然與“完全接種疫苗”的人數相似。數據顯示,接種疫苗和未接種疫苗的 COVID 病例相對相等。從2021年8月21日到9月17日,未接種疫苗的人群中有69,639例陽性病例,接種疫苗的人群中有79,613例,其中60,923例來自“完全接種疫苗”。顯然,疫苗不能預防 COVID,甚至可能成為未接種疫苗者新感染的驅動力。 最令人震驚的是,接種疫苗組的死亡率並沒有降低 95%。從 2021 年 8 月 14 日到 9 月 10 日,蘇格蘭登記了 208 例 covid-19 死亡病例。未接種疫苗的死亡人數為 41 人,部分接種疫苗的死亡人數為 9 人,完全接種疫苗的死亡人數為令人震驚的 158 人。如果疫苗的 95% 的效力是真實的,那麼 95% 的死亡將發生在未接種疫苗的人身上,而只有 5% 的死亡發生在接種疫苗的人身上。然而,高達 80% 的死亡發生在接種疫苗的人群中,只有 20% 的死亡發生在未接種疫苗的人群中。疫苗目前使英國的死亡風險增加了 400%!
    6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台灣主流媒體❌沒有告訴我們的訊息 近期身邊越來越多人,被摧著去打疫苗,我決定整理一些主流媒體🙊不說的資訊 國產高端疫苗,大家詬病的主因是~因為它❌沒有藥證、沒有完整的科學數據,同樣的角度~AZ、BNT、輝瑞和莫德納,也都是沒有❌藥證的疫苗,這些疫苗都是EUA緊急授權,所以施打這些疫苗一旦出了問題,這些藥廠一概❌不負責,絕對不要認為疫苗的副作用只有~發燒、酸痛等,所謂輕微症狀,疫苗問世的時間過於倉促... 我們更應該反思,明明疫苗~導致很多❌不良反應,為何政府、主流媒體不報導? 一個客觀公正的媒體,應該是~好的壞的都應該告知大眾,目前短短一個多月以來,打疫苗不良反應死亡的人數已經507人,政府一概撇清責任,這樣做法很不客觀。 客觀的媒體,應該是好壞都應該客觀平衡報導,不能刻意放大任何一方,混淆👉打疫苗是唯一解方❗理性面對思考後再決定,絕對不要❌被任何人~情緒勒索。 截止至7月17日EMI(歐洲藥管)數據,接種Covid-1984疫苗: 死亡👉18,928人! 副作用👉超過180萬人!(其中50%,比如~不斷發抖,生不如死的嚴重副作用) 非常奇怪了,為何歐洲各國政府就像,又聾又瞎🙈了呢?? 1976年,32人接受豬流感疫苗後~死亡,當局⛔停止接種計劃。 反觀至今最少10,991人,因C19疫苗死亡,接種~仍然繼續⁉️ 註:這只是美國本土數字 以色列數據顯示,84%的新型冠狀病毒病例,來自~接種過疫苗的人!參議員羅恩約翰遜說。 實在很納悶!打疫苗~確診比例怎麼⬆️那麼高?我們可以合理懷疑,疫苗⤵️削弱了我們~免疫系統,不然比例怎麼那麼高? 考驗人們智商的時候到了,英國60%因感染新冠病毒住院的"新病例",是~接種過疫苗的!為何打疫苗感染比例,比不打疫苗高⬆️?還是疫苗削弱了⬇️我們的~免疫系統?? 英國衛生官員發現這個數字對~疫苗不利,隨後在沒有任何證據支持的情況下把數字變成了40% 檢測病毒的方法也是~緊急授權,PCR測試的發明者也提到,PCR測試❌不能用來檢測我們是否感染,他也是諾貝爾獎得主。 美國CDC要撤回PCR的緊急授權了,因為跟流感比,鑑別度~有問題。 根據美國跟歐洲~緊急授權的標準,要治療新冠肺炎,是必須在沒有❌現行藥物可以治療時,才可以採用~緊急授權。 目前有~伊維菌素、奎寧,它們使用了幾十年,遠比疫苗安全多,數據也比疫苗透明,就算有副作用也是我們可以承受的範圍,遠比疫苗的~猝死血栓來的代價更低,看完這裡我們要拿自己的身體,輕易嘗試沒有❌藥證的疫苗嗎? 奎寧~是美國前線醫生,開給病患使用的藥物,目前證實是有效的。👍 https://madara5803zxtw.blogspot.com/2021/07/blog-post.html?m=1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20年來經濟最好 蔡英文騙術治國」 【記者陳金寶台北報導】總統蔡英文日前表示「台灣經濟目前處在過去20年來的最好狀態」,但真實的狀況是如此嗎?立法院國民黨團23日上午召開記者會,拿出相關統計數字,無論從經濟成長率、景氣對策訊號、公司工廠歇業關廠現況與無薪假人數來看,蔡英文口中的20年來最好狀態,根本是睜眼說瞎話,國民黨團強烈呼籲國人,如果民進黨拿不出具體辦法,明年1月11日就用選票下架蔡政府,人民需要一個有辦法拚經濟的政府! 國民黨團總召曾銘宗指出,從經濟成長狀況走勢來看,2010年馬政府時期經濟成長率為10.25%,到了2014年還有4.72%;但到了蔡政府時期,2016年至2018年經濟成長率分別是是2.17%、3.31%、2.75%,2019年預估經濟成長率為2.64%,顯然馬政府執政的經濟成長率,遠高於蔡政府時期。再根據國發會所公布的景氣對策訊號顯示,2018年7、8月出現景氣良好的綠燈,但是到了12月出現景氣低迷的藍燈,今年1到10月的景氣對策信號,持續出現不景氣的黃藍燈,表示國內景氣一直呈現疲弱狀態。 另外,從景氣對策訊號對照國內無薪假現況,2019年8月底-11月底,無薪假的事業單位家數,從33家增加至46家,都比2017年及2018年同月家數來得多;至於無薪假實際實施人數,從2,257人增加至2,259人,遠多於2017年8月底的417人及11月底的426人,顯示今年無薪假情況非常嚴重。再從公司、工廠歇業的情況來看,2018年有32,643家公司解散、撤銷或廢止,今年1-10月有32,391家;工廠歇業部分2018年有3,858家,今年1-10月達2,518家,關廠失業的勞工高達10萬5千人。曾銘宗質問蔡英文,憑什麼說經濟是20年來最好?為什麼執政3年多,景氣越來越冷,年關將近,失業的勞工家庭要怎麼過好年? 曾銘宗批評,蔡英文上任後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目的在於減少對中國大陸的依賴,結果去年對中國大陸及香港出口比例達41.2%,創歷史新高。2014年馬政府時期對東協出口佔總出口比例18.8%,但是到蔡政府時期,2018年佔總出口比例17.4%,今年1-10月份為16.6%,換句話說,蔡政府新南向政策非但沒有達到減少對中國大陸和香港的依賴,出口比率還屢創新低,花費將近70億元預算的新南向政策,根本就是徹底失敗。 藍委費鴻泰表示,蔡英文今年10月1日在臉書上曾寫道:「在她執政3年有成,台灣經濟成長率是4小龍之首。」昨(22)日在雲林活動時,再次向支持者說:「台灣現在是亞洲4小龍第一名。」但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0月15日世界經濟展望秋季報告,台灣與南韓的經濟成長率同為2.0%,新加坡與香港分別是0.5%、0.3%,不過從所得面來看,IMF的報告顯示,台灣國民平均所得26,319美元、韓國31,346元、新加坡64,041元、香港48,517元;韓國、新加坡、香港分別高過於我國5,000元、38,000元、22,000美元,從薪資所得來看,台灣還是4小龍之首嗎? 藍委陳宜民痛批,蔡政府執政之下,不但薪資所得倒退,失業人數也不斷攀升,主計總處10月份公布全國失業率為4%,20-24歲年輕人,平均每8個人就有1人失業,失業率高達12.5%,顯示蔡政府施政作為,在教育上的「教考訓用」出現失衡狀況,一例一休造成勞資不和諧。再依據主計總處資料,國人非經常性薪資,平均4萬9169元,是近5個月來首度跌破5萬元,比上個月減少5.44%。如果再加上物價漲幅來看,這16年來名目薪資成長了20.22%,卻追不上同期間消費者物價指數成長幅度20.61%,導致薪資水準倒退16年,這就是蔡英文口中「20年來經濟最好?」2019/12/23
    1 人回報4 則回應3 年前
  • 美國人均預期壽命連續兩年下降。如果不告訴你國家名字,只是讓你猜測的話,你一定會認為,這發生在某個戰亂中的國家。不幸的是,這種事情恰恰就發生在美國。 這個是最近幾年美國負資產家庭的增加情況。到2016年,零資產或者負資產家庭已經達到30.4%。也就是說,只要你有一塊錢存款而麼有負債,即使你是個流浪漢,你也比30%的美國家庭富有。 美國人到底有多窮? 69%的美國人,存款少於1000美元。 不要以為他們沒有存款的原因是買了股票,基金或者債券。這些玩意,最窮的50%,只佔0.5%。 好多人說美國人很富有,確實,如果你找到了一個好職業,你的收入會很高很高。但是實際上,絕大多數美國人很窮,只能靠救濟和福利過活。 這個數字說,一半的美國人,他們的年平均收入低於25000美元。 這個表格說的是,美國平均收入40000多,中位數收入只有25000美元。中位數是什麼意思? 50%收入高於這個數字,50%收入低於這個數字。 美國人為什麼這麼窮?拿美國最富有的紐約家庭來做這個說明。 2016年紐約的家庭中位數收入為61000美元,相當於每個月5100美元。 一個月5100美元收入,三萬多人民幣,表面看來非常不少。但問題是,支出也不少啊。 這個是2016年美國一個四口之家的醫療費用支出,醫療保險可不是幾百塊錢的事情,26000美元,平均每人6500美元。 還有一個是房產稅。 2016年美國征收了5023億美元的房地產稅,平均每個國民1600多美元。 還有一個更要命的學生貸款。不要小看這玩意,這是僅次於房屋貸款的第二大貸款品種,佔了美國家庭債務的11%。接近15000億美元,平均每個美國人負擔4600多美元。 醫療,房屋,教育這三座大山之外,美國還有第四座大山,就是要養大批的犯人。 美國人坐牢的比例世界第二,僅次於十來萬人口的塞舌爾。 由於美國大批監獄是私營的,政府需要向私營監獄按照人頭付費。官商勾結之下,每個犯人的費用甚至比普通人的工資收入還高。比如說在加利福尼亞州,關押一個犯人的費用達到了75560美元。 35.1%的美國人成了老賴,信用社會開始崩塌。 賴賬的原因很清楚,38%是由於healthcare醫療。還有25%是studentloan學生貸款。真正的一個從學生和病人身上賺錢的社會。 成為老賴的代價非常高昂2006年到2014年的9年間,超過1700萬套房屋被銀行收回並拍賣。如果一戶一房一次的話,相當於每7個家庭,就曾經經歷過這樣一次殘酷的經歷。 65歲到74歲之間還背負學生貸款的有150萬人,75歲以上還要繼續還學生貸款的有259992人。由於他們不能及時還款的比例相當高,隨時可能被收回房屋,成為無家可歸者。 這個是New York City Department of Homeless Services的官方統計數字.中文翻譯名稱大概是紐約市無家可歸者服務中心的意思。 這個數字說明,就是幾天的2018年1月12日,該中心總共收留了6萬多無家可歸者。不要以為他們是為了尋刺激,喜歡過另類生活。注意第三個表格,這些人當中,有12747個家庭,帶著全家人住進了這裡面。這12856個家庭當中有17561個成年人,22904個兒童。沒有哪個父母願意帶著自己的孩子過這種生活吧。 這個六萬多人是收容所的數字。收容能量有限之外,進入收容所也是有條件的。所以還有大批人沒有進入收容所,只能住在大街上,公園裡。 紐約2018年1月25日,可不是簡單的天氣,看看自由女神都給凍成這樣了。 美國祇是對窮人不好,對於精英,其實很不錯的。比如說,如果你在美國做了醫生,年收入20萬美元以上,最高的這個骨科醫生,年收入489000美元,相當於年入300萬人民幣。 你就是做了一個護士,年收入都可以達到71000美元,一個人的收入,就比一多半的美國家庭的收入都高。而且3.2億人的美國,有270萬註冊護士,並不是多難的一件事情。 當然了,如果你沒能力,做了個助理護士,或者乾脆刷了盤子,一年就只能兩萬美元的收入,靠政府救濟生活了。 2016年美國食品券一個月是125.50美元。從2013年11月起,不同家庭規模的最大救濟金標準為: 1名成員的家庭:$189 2名成員的家庭:$347 3名成員的家庭:$497 4名成員的家庭:$632 5名成員的家庭:$750 6名成員的家庭:$900 每月125.50美元也不錯啊,餓死是絕不可能。可惜美國出了個川普,他要削減食品券1930億美元。減稅了,當然也要減少支出啊。 有人提到兩國債務,這裡還真有個比較。 政府債務對比,德國媒體,可不是美國人自黑。 家庭債務對比 美國是政府親自下場,向學生撈錢。歐巴馬政府一年通過學生貸款獲利510億美元,學生成為政府的現金奶牛。 很多人都等著去拯救萬惡的帝國主義呢。可惜此路很難通哦~ 難不難?不難。鳳姐和陳瞎子就是很好的例子。看看這些人,初中及初中以下學歷的,佔了中國移民總數的19.5%。高中的17.5% 很多窮人也移民到了美國,在美華人中,只有54.8%的人有房。低於美國平均水平。 23.2%的中國一代移民沒有醫保。 這個是出生在本國又移民到外國的比例,中國在這些國家中墊底。 美國政府僱員是2199萬5000人,佔總就業人口的15%。美國製造業人口1232萬9000人,基本上一個工人養兩個體制內。 美國是房地產大國,房地產業早已經超過製造業GDP。 2015年房地產業創造的GDP為13.2%,製造業創造的GDP為12.4%。另外再加上建築業的4.2%,房地產業加建築業,竟然是製造業GDP的一倍半。 注意左側是堪薩斯州,右邊才是美國的數字。 順便科普一下,不要看到2009就以為這是2009年的數字。這個是2009年美元的意思,是為了避免通貨膨脹因素扭曲數據採取的統計手段。 美國製造業是什麼時候開始衰落的呢?雷根總統時期開始的。雷根是誰?就是前段時間川普減稅時期經常提的那一位啊。他任期內最大的政績是減稅。蘇聯垮台的時候,他已經下台一年了。 這個是美國製造業就業人口的數量,1979年7月,他上台之前的幾個月,美國製造業人口達到了歷史最高峰,從此走上下坡路。 製造業工人不單大批失業,實際薪水還不如1978年。 可以說雷根總統毀了美國的製造業,為什麼這麼多人說他是最偉大的美國總統呢?因為他任期內大搞私有化。一私就靈,這個口號在美國也是很流行的。 其中一個大的私有化,就是把醫療給私有化了。政府管醫療,效率不高,還有貪官。承包給資本家多好。 從此以後,美國的醫療費用開始飛升。美國醫療費用佔GDP的比例,一路飆升,從一眾國家中飄逸而出。 再來一根,60年代的時候,美國甚至連第一都不是。 2016年美國人均醫療費用9892美元,其中公共部分承擔4860美元,個人承擔5032美元。成為世界上個人醫療支出第一的國家。 與此同時,美國人均預期壽命,從1979年的大約世界第十名,跌落到2015年的世界第40名。大批國家的人均預期壽命超過美國。 1979年,預期壽命排名前25的國家,到2015年,美國是唯一 一個人均預期壽命沒有超過80歲的。 雷根總統不單毀了美國的製造業,還毀了美國退休老人的美好生活,就是從他的任期開始,美國65歲以上老人還要繼續工作的比例,持續上升。從不到11%上升到了接近20%。 美國勞工部的官方數字,65歲以上老人還在工作的,2016年為19.3%,男性則達到了24%。 其中75-79歲的老人,還有15.3%需要繼續工作。這在高度城市化的美國,實在說不上是一個光彩的數字。 美國還是世界上僅有的沒有孕婦產假的9個國家之一。 美國各州有不同的法律。孕婦產假,美國也不是全部都為0。到2017年為止,有三個州還是有一段時期的帶薪產假的。比如新澤西州,2009年開始,孕婦有6週帶薪產假,可以拿66%的薪水。到2020年會有6個州,實現部分帶薪孕婦產假。 來了不少港台人,贈送你們一個數據。 這個是美國國土安全局的官方數字,表格給出了2013到2015年,三年中各個國家和地區移民美國的數字。比如說,2014年整個歐洲地區移民美國87790人,中國大陸移民美國72492人,台灣移民美國4712人。 再給出一個大致的人口數字,中國大約14億人,歐洲大約8億人,香港760萬,韓國5000萬,日本1.3億。 從表中這些數字可以看出,歐洲移民美國的比例,大約是中國的兩倍,台灣是大陸的四倍,香港是大陸的六倍,韓國大約是大陸的8倍。只有日本與中國的比例相當。 再給一個數據,美國人是世界上唯一沒有強制帶薪休假的國家。好公司可以給員工半年,某老闆不願意,一天帶薪假期也不給,那也不違法。 再破一個所謂美國人不加班的神話,名義上美國人每週只工作40小時,實際上大約47小時。 前面給了一個表格,美國一個四口之家的平均年醫療費用26000美元。許多人表示不服,說是他親戚他同學他朋友就不用花那麼多錢,老闆給幫忙買保險,全家看病不花錢。 有多少人這麼幸運呢?首先,你要有個老闆,你沒有老闆,要自己買。然後,你要有個好老闆。由於美國是一個法律國家,老闆不給員工買保險,不犯法。所以只有57%的人,他們的老闆給買了保險, 有的老闆是全額買,有的則需要員工出一部分錢。綜合下來,老闆出錢12865美元,員工自己出5277美元. 所以美國醫生很幸福的。前面給過一個表格,醫生年收入20萬美元以上。骨科更是年入300萬人民幣。不單醫生很幸福,護士都很幸福。一人當護士,可以保證一家人的收入水平在當地屬於中上水平,還是拿紐約做比較。 紐約家庭中位數收入六萬美元左右。 還有人說美國CNN造假,理由是希拉芯沒選上。希拉芯沒選上,是因為美國並非一人一票,因為美國搞假普選。 這個是FOXNEWS,川普眼中最公正的媒體。希拉芯得票‭62521739‬票,比川普多了一百多萬票。 英國BBC新聞,這個算是比較中立的吧。希拉芯一樣比川普多了130萬張選票。 還有人提到了流感死亡的事情,流感在美國一年致死86449人。一天就死了兩百幾十號人。 機構不同,年份不同,數字也有區別。比如這個是2015年的數字,流感死亡57062人。一天就死亡150多人。 有人說美國媒體造假,這個是有道理的。拿一個實例來做說明: 美國沒有醫鬧,是因為美國是個法律國家,律師幫病人鬧。這個是紐約最近幾年的統計數字2016年,有138個病人因為醫療事故獲賠100萬美元以上,其中最高的一個獲得了805萬美元的賠償。 醫生和醫院再賺錢,也怕律師啊。所以紛紛購買保險。保險公司也不是冤大頭,他們和醫院醫生簽訂合同的時候,做了詳細規定,這種情況必須如何,那種情況必須如何,一旦越軌,拒不賠付。 所以千方百計挽救病人生命,這個做法是有巨大風險的。所以美國一年醫療事故死亡25萬多人。這個比例在中國的話,相當於一年醫療事故死亡100多萬人,接近每天3000人。 當然這種事情,美國大媒體是不會報導的,只有一些小媒體和專業媒體而已。 還有一個更要命的學生貸款。不要小看這玩意,這是僅次於房屋貸款的第二大貸款品種,佔了美國家庭債務的11%。接近15000億美元,平均每個美國人負擔4600多美元。 美國人到底有多窮? 69%的美國人,存款少於1000美元。 川普把美國窮人給得罪透了,這個數字說他減稅2.4萬億,主要受益者是富人和公司,卻同時減去了社會福利4.3萬億。主要是窮人的醫療,教育,還有食品福利。 川普的打算,砍教育,砍醫療,增加軍費。 2018年軍費比2016年足足增加了一千多億美元。 川普上台的時候,還有大批人對他抱有希望,幾個月以後,所有年齡段的人群都認為,川普是在分裂美國,而不是在團結美國, 2010年,5歲以下兒童,白人只佔51%,白人的主體地位已經岌岌可危。 2014年,5歲以下,少數民族兒童正式超過白人兒童。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