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7 人回報7 個月前
這就是號稱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兩輪電動車
雖然只有兩個輪子
但它啟動時卻像四輪汽車一樣穩定安全
因為這兩個60英寸的大輪子內部安裝了移動重心系統
通過控制重心來讓整車達到平衡的狀態
別以為它的車身非常小巧
其實這款兩輪電動車可以同時容納五名成年人
前後配備了掀蓋式自動車門
看起來滿滿的科技感
另外它採用純電驅動
滿電狀態下續航可達800公里
最高時速可達200公里
由於整車車身採用了鵝卵石般的圓滑設計
搭配上可自動升降的尾翼
高速行駛時風阻係數非常低
它的車頂還配備了一塊大型的太陽能充電板
當車輛停在陽光底下還能自動充電
最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
這款車沒有複雜的轉向連桿系統
取而代之的是輪子轉向系統
通過控制左右兩個輪子的功率與速度來實現精準轉向
為了讓緊急剎車時的慣性作用降到最低
車身安裝在一套液壓滑軌上
緊急狀態下
車身可在液壓軌上前後移動
這大大提高了乘坐的舒適性
同時它還能將車身滑動帶來的緩衝轉化為能量
最大程度降低電力的損耗
兩輪的設計讓車身轉向更加靈活
它可以通過控制輪子的速度實現360度旋轉
有了這個功能
即使遇到再狹窄的停車位也能輕鬆入庫
關鍵是它的價格非常實惠
標準版只需9.9萬
大家喜歡這樣的兩輪電動車嗎
請不吝點贊訂閱轉發打賞支持明鏡與點點欄目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9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今天讓你們多讀一些........ " 特斯拉的秘密” 電動馬達和內燃機引擎都是古老的科技,但過去一百多年,人類選擇了內燃機搭配汽油作為主要的陸上運輸模式,一百多年的發展下來,引擎因此成為相當精密的產業,工業成熟度很高,但內燃機現在面臨Clayton Christensen說的「破壞性創新」,將被一個相對比較低等的科技,給徹底的破壞。 破壞性創新的特點是「低一點」的科技,因為生產成本的下降,而得以吃掉比較高科技的產品市場。內燃機加上油箱,就是汽油車的動力系統,而馬達加上電池,則是電動車的動力系統。內燃機引擎因為經過一個世紀以來的開發,已經沒有低成本的生產方式,而油箱基本上不佔任何生產成本,所以也沒有什麼成本下降的空間。但馬達加上電池,卻有很大的空間。馬達也許像引擎一樣古老,但大電量的電池,卻是「新科技」,一個不斷地還在更新進程的新科技。隨著電動車的需求增加,投入電池開發、生產的新創事業,不計其數,因為有利可圖,進而趨動更多人投入開發。 特斯拉的電池很貴,一開始的Roadster,因為技術不成熟,所以有提供客戶換電池的服務,要價一萬二千美金。現在的特斯拉,電池保固八年,所以幾乎都還沒有客人需要換電池。馬斯克說,再過幾年,電池模組大概可以賣5千到7千美金。這才約十年的工夫,價格就砍下這麼多,而且這個比較便宜的電池,壽命還比較長,充電比較快,安全性也比較高,而且容量還更大。而且電池的開發,不純只為電動車。除了電子產品需要鋰電池外,一旦鋰電池成本再降下來,家家戶戶都會裝上一顆大電池,離峰時充電,尖峰時放電,搭配綠色能源生產,電池會徹底改變家戶使用電力的方式。而更成熟的電池科技,又會回頭過來,降低電動車的成本。這個正向回饋的機制,不但內燃機產業沒有,連燃料電池也沒有。有人用的東西,才會有誘因開發更便宜的產品。 這個資本主義的精神,厲害到連天然資源的稀缺,都可以想辦法克服。原先鋰電池的量產,有一個大關卡是稀土金屬「鈷」的使用,電池裡,鈷的價值比鋰還高,但鈷的產量很少。馬斯克在今年有一場重頭秀,叫做「電池日Battery Day」,很多專家都預期,特斯拉將會發佈和中國廠家「寧德時代」的共同研發成果,不用鈷的電池。特斯拉真的達到不用,甚至只是少用,鈷元素,那電池成本的下降速度就更快,會更快拉平和內燃機車的成本差距。 彭博的一個報告估算,現在電動車的製造成本,大約有近四成是在電池身上,五年內,就會降到三成以內,到時電動車和內燃機的成本就會拉平。 而電池以外的差別,還有很多。舉例來說,電池馬達和引擎以外的傳動系統(drivetrain),原理也不盡相同。據估算,馬達大概只需20個部件,而內燃機要200個。而這十倍的用料差別,影響很多層面,因為差別不只在數目而已。內燃機就是進行不斷爆炸式的燃燒汽油,進油、進氣、點火、爆炸、排氣的循環不斷地進行,過程複雜且傷害零件,所以要潤滑、要過濾氣體,廢氣還要觸媒轉換,每一個零件,都有故障的可能。 2015年有一個調查,全美汽車維修的前十五項熱門,全部是濾網、火星塞、進氣、排氣系統的控制和感應器,只有一項是電動車可能有的,就是油箱蓋/充電插座蓋的替換,便宜地不得了的工序。為什麼特斯拉不用廣設維修點?因為電動車不用換機油、不用換進氣濾網,馬達也幾乎也不會壞。車子系統的基本差別,回頭過來,還會影響銷售方式。豐田需要銷售代理賣車,也需要這些代理維修車輛。而事實上,對很多代理來說,維修才是真正賺錢的部門。但特斯拉的車,很少需要進廠,所以也可以跳過這個中間人,只要開一個直營廠,就可以應付好幾個州的維修需求。 但20個部件和200個部件的差別,還不只於此。豐田的200個部件,也許就代表了200家上游,這200家上游做的生意,都是和內燃機有關的生意,也許有少許部件,是可以用在電動車,但大部份是不行的。也就是說,這200個上游,沒有任何的誘因,幫豐田快速轉進到電動車。豐田越快切換,他們就越早丟了生意。所以九百萬輛的商機,背後就是代表百萬、千萬人的生機,在豐田內外,都充滿了抵制開發電動車的既得利益。如果不是特斯拉的威脅迫在眉睫,這些既得利益,到死都不想開發電動車。 豐田及傳統汽車大廠卡死在內燃機,造成成本居高不下,還有一個設計思維上的巨大不同。 比較高級一點的車,會讓你客製一些配備,比如說比較先進的安全系統,但傳統車廠是你選定了,再加減就不容易,真要加裝,就要進廠大動手腳。但如果你訂特斯拉,有些功能是要加錢,但你日後要加也可以,付錢後就可以啟動。功能一直在那裡,只是特斯拉隱藏起來而已。 這道理在特斯拉和蘋果比較像,和豐田比較不像。特斯拉和蘋果其實都是電腦公司,只是他們生產的電腦,一個當手機用,一個當車子用。如果車子的設計,是繞著電腦轉,所有的功能,都連在這電腦,日後的軟體更新,不用連硬體一起動,就可以技術升級。蘋果手機可以一代又一代的更新作業系統而變得更強大,特斯拉也可以。對特斯拉來說,要多一個功能,就是把硬體連到車子的大腦,就可以由軟體來中央控制。但對繞著引擎運轉的豐田來說,多一個功能,簡單如多一個照相機,那就是要再多一個電腦,多一個介面連結,工程浩大而困難,而這個多出來的電腦晶片,很可能和其它系統,尤其是動力系統,完全沒有關係。 把硬體裝上電腦,要比把軟體裝上硬體困難多了。 日經曾把一台特斯拉拆開給豐田的工程師看。工程師看了,搖搖頭,在科技上,豐田至少落後特斯拉六年。特斯拉的系統,環繞著兩個大電腦晶片組,控制著所有的系統,動力、環境偵測、空調、驅動、娛樂系統等等,通通由這兩個大腦控制。而這兩個大腦,上面只有印著特斯拉的名字,不像豐田,通通是上游供應商的名字。也就是說,特斯拉開發並完全掌握這兩個大腦,從晶片設計到程式編寫,全都是自家搞的。也許晶片是讓台積電做的,但設計是特斯拉內部做的。 以電腦為核心的生產,還有一個內燃機沒有的效果,摩爾定律,即電晶體數目每兩年倍增的了不起矽谷定律。摩爾定律也許沒有之前那麼神了,但晶片越來越強大且便宜的趨勢還是在。特斯拉花最多的錢在電池和電腦上,而這兩個品項,又最受科技發展影響,成本隨年下降。請問豐田要怎麼競爭? 美日德各三大傳統車廠,會被洗牌洗掉一半以上,因為他們都受制於舊的生產方式,都擺脫不了內燃機的過往成功。以前矽谷專家喜歡說,這是一場戰爭,看是特斯拉先學會造車,還是傳統車廠先搞懂電動車。現在這場比賽結果已經出爐,特斯拉取得了勝利。不過我認為傳統車廠裡,還是會有幾家存活,豐田其實是機會最大的大廠之一,寶馬和賓士也許是另外的倖存者,但未來太複雜,沒有人知道。 所以回到股價的問題上。取得生產科技勝利的特斯拉,年銷九百萬輛不會只是夢。但如果年銷可達九百萬輛,可以有現在這個每股一千五百元的價值嗎?距離這個系列文章的開始,才幾天而已,特斯拉股票又漲了一成。這個股票,已經不是九百萬輛與否的問題,而是史上最大的多空交戰。有二百億美金的資金正在放空特斯拉,也同時有多頭推升特斯拉市值超過二千五百億,說實話,沒有人在談基本面了。 我是認為,長期來說,特斯拉成為一兆美金的公司,只是時間早晚,也就是說,一股五千美金,也不是問題。但現在買特斯拉,你能安安穩穩地抱到那一天嗎?你能在股價跌回兩百元一股,也不怕嗎?"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健康 娛樂 時尚 動漫 育兒 遊戲 3C 星座 兩性 美食 科技 歷史 休閑 搞笑 體育 汽車 家居 文化 科學 互聯網 科學探索 旅遊 職場 其他 傳媒 人文 彩票 其他 教育 社會 財經 國際 軍事 房產 時政 公益 民生 移民 精彩新聞 賓士新技術要逆天!加水就能跑800公里,如此「大腳」長見識了 全球華人資訊聯盟 2017-11-03 2017年可以說是國內新能源汽車爆發的一年,各個廠家都緊鑼密鼓的研發新能源車型以應對未來的市場需求,作為在國內知名度較大的豪華車,賓士、寶馬和奧迪這三家車企。賓士現在可以說以絕對優勢領先,並且賓士還宣布在2022年之前將旗下整個汽車產品線全部實現電動化,傳統燃油車型全面停產停售。 其實早在幾年前,賓士發售的一款Ener-G-Force概念車,就打破了老百姓對於新能源車的固有思想,這款車並不是用傳統的插電或者是太陽能去驅動,而是用水來轉化,並且續航里程可達800公里。 外觀方面,和賓士G比較相像,粗狂、肌肉感車身線條使得該車看上去霸氣十足。 前大燈組的光帶組成了G字母的樣式,層次感分明的中網格柵與前保險杠。 搭配20英寸的大腳,力量感十足。整體就是一個硬漢的表現。 這款車運用了名為「hydro-techconverter」的可再生資源轉換技術,車頂裝備蓄水池,將水轉化為氫燃料,兩塊電池組隱藏在車輛側裙的位置,可以通過燈光顏色來查看電池容量情況,車頂還配備了可360度旋轉的探測儀來掃描四周環境,從而自動改變懸掛阻尼。 距離2022年只有5年的時間,賓士在新能源領域不斷的創新,也證明了賓士的技術儲備,絕對有能力實現目標,看來自主品牌的吉利、長城、寶駿等車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喜歡這篇文章嗎?快分享吧! 留言評論 延伸閱讀 你見過加水就能跑的汽車嗎?續航高達800公里! 2017-11-08 12:30 加水就能跑的汽車終於問世,5塊錢能跑800公里,連電動汽車也慌了 2018-09-05 18:25 勞力士要「逆天」了嗎? 2016-02-15 00:00 怒江,你要逆天! 2018-07-24 20:29 西安出發3小時!這條800公里的環線打包了西北最逆天的美景! 2018-06-12 14:45 顏值逆天的賓士SUV,23萬元便可開走 2018-07-25 17:15 荷蘭養老體系這是要逆天? 2018-09-07 23:17 沒想到四大美女的死如此蹊蹺,長見識了! 2018-07-30 14:14 可卡犬跳高1.5米 精力過剩要逆天 2018-09-07 08:58 11速變速箱來了,要逆天? 2016-08-25 17:06 【爆笑】你是不是要逆天?小老弟... 2018-08-28 17:05 這道美食,簡直要逆天了 2018-08-14 18:19 電視牆要逆天,隱藏的、旋轉的、移動的 2016-05-17 09:07 最強子彈——貧鈾彈性能如此逆天,為什麼中國不用? 2015-08-19 14:02 開車不用加油啦,加水就可以,加滿后能行駛800公里! 2018-09-06 14:47 賓士E級 800公里真實車主用車體驗 2018-08-05 01:42 F9F「黑豹」戰鬥機!為什麼有如此逆天的戰鬥力? 2016-04-01 10:37 還在看凱美瑞邁騰?這車顏值逆天,一箱油能跑上千公里,明天上市 2018-08-28 22:24 隨《戰狼2》火的手機又有新動作,性能跑分逆天 2018-07-16 13:12 F-35A又要獲「逆天」新技術 能搶飛行員控制權防止墜機? 2018-08-16 18:55 ©2018 Q博士 All Rights Reserved.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你現在看到的就是全球首創人造子宮孵化寶寶的全過程 它是由日本、保加利亞、韓國共同研發 共耗資50億美元 整個基地一共有75個實驗室組成 每個實驗室都能存放400個被精心設計的人造子宮 這些人造子宮在孵化寶寶的運行過程中並不需要人工干涉 通過人工、AI配合可再生能源 即可自主運行 整個人造子宮基地一年就可以孵化出3萬個寶寶 人造子宮不僅解決了人類因不孕不育以及各種疾病等無法生育問題 同時還能幫助正在遭遇人口嚴重下降的國家 值得一提的是 在孵化寶寶前 受精胚胎也是可以選擇的 如果你感覺選擇的遺傳受精胚胎誕生的寶寶不夠優秀 又想讓寶寶陰在起跑線上 那也沒關係 寶寶孵化基地還有基因套餐可以選擇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基因定制改造 在基因編輯器的幫助下 可以改變基因數超過300多個 但是改變最多的就是寶寶的眼睛 頭髮 膚色 以及身高和體質還有智商水平等 除去以上的這些 通過基因編輯還能有效地改變家族遺傳疾病 通過基因的改變 讓你擁有一個定制的健康寶寶 像這種基因定制套餐並不免費 想要改變基因 還得要付出一大筆馬內 在基因改變完成後 受精的胚胎就可以放入人造子宮中進行孵化了 為了給寶寶營造一個健康的生長環境 人造子宮內不僅完全模擬了真人養水生長環境 還使用了特殊的無菌材料 同樣還配備了多個傳感器來監測寶寶的生命體征 通過傳感器還可以實時觀察到寶寶的體溫 心跳 呼吸頻率以及血氧飽和度等一切相應的數據 寶寶生長過程中的所有數據 都可以通過手機軟件實時追蹤 為了讓寶寶在孵化過程中獲得最好的營養 每個實驗室中間都有兩個中央生物反應器 所有的人造子宮都與這兩個中央反應器相互連接 反應器裡的液體會進行自動調配 通過人造臍帶給孵化中的寶寶提供氧氣和足夠的營養物質 這種溶液不僅是寶寶周圍的養水 裡面還有生長激素和生長因素以及抗體 除此之外 為了讓寶寶提前能夠與外界交流 熟悉你的聲音 在人造子宮內還安裝了一種特殊的人機交互系統 你可以通過這套系統提前給寶寶教學或者對話 在實現胎教的同時還能讓寶寶提前與你相識 如果你想體驗胎動且剛好不差錢 那麼你可以選擇來一個胎動套餐 其實這個套餐就是一個電動馬甲 不過馬甲可以通過AI來實時模擬寶寶在人造子宮內的一舉一動 除去媽媽感受外 爸爸穿上也能體驗胎動的感覺 三百天過後 當初種下的種子已經結果 你可以選擇一個良辰吉日來迎接寶寶的誕生 只需輕輕按下快捷鍵 人造子宮內的氧水就會排空 接著就可以取出寶寶了 如果你擔心寶寶會弄錯 該機構還會免費送一次親子鑑定 如果給你一次機會 你想訂製一個什麼樣的寶寶呢?
    18 人回報1 則回應2 個月前
  • 你現在看到的就是全球首創人造子宮孵化寶寶的全過程。 它是由日本、保加利亞、韓國共同研發。 共耗資50億美元,整個基地一共有75個實驗室組成。 每個實驗室都能存放400個被精心設計的人造子宮。 這些人造子宮在孵化寶寶的運行過程中並不需要人工干涉。 通過人工、AI配合可再生能源,即可自主運行。 整個人造子宮基地一年就可以孵化出3萬個寶寶。 人造子宮不僅解決了人類因不孕不育以及各種疾病等無法生育問題, 同時還能幫助正在遭遇人口嚴重下降的國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孵化寶寶前,受精胚胎也是可以選擇的。 如果你感覺選擇的遺傳受精胚胎誕生的寶寶不夠優秀, 又想讓寶寶陰在氣泡線上,那也沒關係。 寶寶孵化基地還有基因套餐可以選擇,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基因定制改造。 在基因編輯器的幫助下,可以改變基因數超過300多個, 但是改變最多的就是寶寶的眼睛、頭髮、膚色以及身高和體質還有智商水平等。 除去以上的這些,通過基因編輯還能有效地改變家族遺傳疾病。 通過基因的改變,讓你擁有一個定制的健康寶寶。 像這種基因定制套餐並不免費, 想要改變基因還得要付出一大筆馬內。 在基因改變完成後,受精的胚胎就可以放入人造子宮中進行孵化了。 為了給寶寶營造一個健康的生長環境, 人造子宮內不僅完全模擬了真人養水生長環境, 還使用了特殊的無菌材料, 同樣還配備了多個傳感器來監測寶寶的生命體征。 通過傳感器還可以實時觀察到寶寶的體溫、心跳、 呼吸頻率以及血氧飽和度等一切相應的數據。 寶寶生長過程中的所有數據都可以通過手機軟件實時追蹤, 為了讓寶寶在孵化過程中獲得最好的營養。 每個實驗室中間都有兩個中央生物反應器, 所有的人造子宮都與這兩個中央反應器相互連接, 反應器裡的液體會進行自動調配, 通過人造臍帶給孵化中的寶寶提供氧氣和足夠的營養物質。 這種溶液不僅是寶寶周圍的養水, 裡面還有生長激素和生長因素以及抗體。 除此之外,為了讓寶寶提前能夠與外界交流, 熟悉你的聲音, 在人造子宮內還安裝了一種特殊的人機交互系統, 你可以通過這套系統提前給寶寶教學或者對話, 在實現胎教的同時還能讓寶寶提前與你相識, 如果你想體驗胎動且剛好不差錢, 那麼你可以選擇來一個胎動套餐, 其實這個套餐就是一個電動馬甲, 不過馬甲可以通過AI來實時模擬寶寶在人造子宮內的一舉一動, 除去媽媽感受外, 爸爸穿上也能體驗胎動的感覺, 三百天過後, 當初種下的種子已經結果, 你可以選擇一個良辰吉日來迎接寶寶的誕生, 只需輕輕按下快捷鍵, 人造子宮內的羊水就會排空, 接著就可以取出寶寶了, 如果你擔心寶寶會弄錯, 該機構還會免費送一次親子鑑定, 如果給你一次機會, 你想定制一個什麼樣的寶寶呢?
    8 人回報1 則回應2 個月前
  • 你現在看到的就是全球首創人造子宮孵化寶寶的全過程。 它是由日本、保加利亞、韓國共同研發, 共耗資50億美元。整個基地一共有75個實驗室組成, 每個實驗室都能存放400個被精心設計的人造子宮。 這些人造子宮在孵化寶寶的運行過程中並不需要人工干涉, 通過人工AI配合可再生能源,即可自主運行。 整個人造子宮基地一年就可以孵化出3萬個寶寶。 人造子宮不僅解決了人類因不孕不育以及各種疾病等無法生育問題, 同時還能幫助正在遭遇人口嚴重下降的國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孵化寶寶前,受精胚胎也是可以選擇的。 如果你感覺選擇的遺傳受精胚胎誕生的寶寶不夠優秀, 又想讓寶寶陰在起跑線上,那也沒關係。 寶寶孵化基地還有基因套餐可以選擇,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基因定制改造。 在基因編輯器的幫助下,可以改變基因數超過300多個, 但是改變最多的就是寶寶的眼睛、頭髮、膚色以及身高和體質還有智商水平等。 除去以上的這些,通過基因編輯還能有效地改變家族遺傳疾病。 通過基因的改變,讓你擁有一個定制的健康寶寶。 像這種基因定制套餐並不免費,想要改變基因還得要付出一大筆碼內。 在基因改變完成後,受精的胚胎就可以放入人造子宮中進行孵化了。 為了給寶寶營造一個健康的生長環境, 人造子宮內不僅完全模擬了真人養水生長環境,還使用了特殊的無菌材料。 同樣還配備了多個傳感器來監測寶寶的生命體征。 通過傳感器還可以實時觀察到寶寶的體溫、心跳、呼吸頻率以及血氧飽和度等一切相應的數據。 寶寶生長過程中的所有數據都可以通過手機軟件實時追蹤。 為了讓寶寶在孵化過程中獲得最好的營養, 每個實驗室中間都有兩個中央生物反應器。 所有的人造子宮都與這兩個中央反應器相互連接。 反應器裡的液體會進行自動調配, 通過人造臍帶給孵化中的寶寶提供氧氣和足夠的營養物質。 這種溶液不僅是寶寶周圍的養水, 裡面還有生長激素和生長因素以及抗體。 除此之外,為了讓寶寶提前能夠與外界交流,熟悉你的聲音, 在人造子宮內還安裝了一種特殊的人機交互系統。 你可以通過這套系統提前對寶寶教學或者對話, 在實現胎教的同時還能讓寶寶提前與你相識。 如果你想體驗胎動且剛好不差錢, 那麼你可以選擇來一個胎動套餐。 其實這個套餐就是一個電動馬甲, 不過馬甲可以通過AI來實時模擬寶寶在人造子宮內的一舉一動。 除去媽媽感受外, 爸爸穿上也能體驗胎動的感覺。 三百天過後,當初種下的種子已經結果, 你可以選擇一個良辰吉日來迎接寶寶的誕生, 只需輕輕按下快捷鍵, 人造子宮內的氧水就會排空, 接著就可以取出寶寶了。 如果你擔心寶寶會弄錯, 該機構還會免費送一次親子鑑定。 如果給你一次機會, 你想訂製一個什麼樣的寶寶呢?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個月前
  • 日本不是“失去了20年”,而是默默完成產業大轉型! 作者:徐静波 本世紀以來,國內輿論對日本的認知,充斥著諸如:失去的20年、平成廢柴、日本在新經濟領域已落後於中國……之類的聲音,總之不僅不再高看日本,甚至有幾分輕視。 但實際上,在過去十幾年間,日本企業界不聲不響地完成了一輪產業飛躍:呈現在中國人面前的是,NEC、松下、索尼、佳能、富士,這些昔日如雷貫耳的日本產業巨頭相繼關閉電腦、手機、電視生產線的新聞,卻鮮有人註意到,他們是主動關閉這些夕陽產業,並開始默默培育新的未來增長極。 最近日本對韓國的貿易制裁,揚言對韓國半導體和顯示材料出口限制。市場傳言,韓半導體材料耗盡之時或將面臨停工危機! 專家指出,毫不誇張的說,現有的日產氟化氫庫存耗盡之時,或將成為韓國半導體企業的停工之日。 日本這個國家,現在的制造業已經到了哪一個水平?我想這是大家所關心的問題。因為時間有限,我今天集中講三個內容:第一,日本的制造業如何轉型;第二,日本的制造業如何創新;第三,日本的中小企業如何發展。 我想起1992年到日本留學的時候,學校安排我們去參觀了日本的麒麟啤酒廠。進去一看,就像今天這一會場大的生產車間,只有兩名員工。日本的工業自動化和精益化管理,在26年之前,我已經看到了。日本比中國早走了至少20年。 譚建榮院士在剛才演講的中也講到一點:豐田汽車的精細化管理不是自己總結的,是麻省理工大學的教授總結的。為什麽會出現這個情況?道理很簡單,日本人總是低頭做事情,從來沒想到過要去總結經驗、去邀功。這就是“中國制造”和“日本制造”的一個差別。 中國的企業有了小發明、小創造以後,一定要邀功。為什麽?邀了功以後可以得到許多好處,政策的傾斜、資金的傾斜。但是,日本任何一家企業,有了重大的發明、重大的成果、重大的創新,就得悶聲不響的,因為沒有人會表彰你,沒有一家政府機構會給你政策傾斜。 而如果你說了,最終沒有做到完美,那會成為行業的笑柄,有損企業的聲譽。這樣的環境,就導致日本的企業只是兢兢業業老老實實地做自己的事情。 我們都知道,日本百年以上的企業有3.5萬家。中國有多少家?據說只有5家。為什麽3.5萬家百年企業可以在日本存續下來?道理很簡單,就是認認真真、兢兢業業的做自己能夠做的事情,不盲目地擴大投資。做好本業,是日本企業長久的秘密。 日本企業如何實現產業轉型 日本產業界的轉型是從2011年開始的。日本有一家電氣公司叫NEC,大家可能不怎麽了解它,日本人叫它“日本電氣公司”。1980年代,中國的四通打印機是一個偉大的革命,我們從鉛字印刷開始進入了電子打字的時代。這項技術,就是NEC公司提供的。NEC是日本第一臺電腦的生產廠商、第一顆人造衛星制造公司。 2011年,家家戶戶還在購買電腦的時候,NEC公司突然決定拋棄電腦事業,這震驚了日本社會,因為NEC公司是日本電腦業的鼻祖。結果,誰買下了NEC公司的電腦事業呢?是中國的聯想集團。但是,時間過去了8年,我們發現現在電腦產業已經是夕陽產業。當時NEC要把電腦產業拋棄的時候,賣了一個好價錢。 但是,到後來索尼、東芝、富士通要把電腦產業賣給人家的時候,就沒有人接盤了。NEC拋售電腦,這就是日本制造產業的先見性。NEC公司早就認識到:傳統的電腦最終是要被淘汰的!現在我們來看,聯想買了NEC電腦產業後,業績變得越來越困難。這是NEC公司興起了產業的轉型革命。 那麽,現在NEC公司在幹什麽呢?現在日本大部分的全自動駕駛汽車的系統就是NEC公司研發的。拋棄了電腦產業以後,NEC並沒有扔掉自己的半導體技術,而是繼續研發尖端的半導體技術。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日本產業的革命並不是政府引導的,而是企業的一種自我革命,是一種自我創新。 東芝和索尼拋棄電腦事業以後,索尼公司在2018年創下的利潤已經達到20年來的最高水平。索尼公司把電腦產業賣掉,電視機也做的很少,好像它的產業不太多,怎麽會有這麽高的利潤?對了,它不做殼,改做內件(關鍵零部件)了。比如,它的傳感器已經占到全球份額的70%。 東芝公司把白色家電扔了,扔給誰呢?中國的美的公司。把電視機扔了,扔給我們青島的海信。前幾年,中國媒體當中有一種很大的輿論,覺得我們中國把日本最牛的產業買下來了,日本制造業垮掉了。大家想一想,現在你的家裏還看電視嗎?已經不看了。電視機的制造廠商為了把電視機多賣幾臺,先告訴你客廳裏必須有一臺,你自己的房間裏必須有一臺,你孩子的房間也必須有一臺,一個家庭3臺電視機,現在一臺都不看。 日本人早認識到這一點,所以他們把它扔掉了。日本認為,包括電視機在內的白色家電已經是一個產業包袱,中韓等一些國家都已經做得很好了,沒有必要再維持這一產業。把這個產業扔掉,他們是輕裝上陣,再去開拓新的產業。這是日本電子產業的新發展理念。 東芝、富士通、松下、夏普把手機都扔掉了。現在日本還有索尼公司在生產一部分手機,一年大概500萬臺。還有一個京瓷公司,他們自己還在生產一部分手機,因為他們有au移動通信公司,但都是國內使用的。大家想想他們把手機扔掉以後,技術怎麽辦呢?結果它們的零部件大多賣給中國,利潤比自己做手機還好。 華為手機這幾年發展很快,你們要知道華為手機基本上是在日本研發的。任正非先生很聰明,他不是把人家的生產線買下來,而是把人家的頭腦買下來。日本這麽多公司,把手機扔掉以後,有這麽多手機研發人才,他把他們高薪雇傭起來,在橫濱設立了一家研究所,招募了400多名日本的手機工程師,幫華為研發智能手機。 同時,日本這些公司的手機零部件業提供給華為、OPPO和小米。華為手機研發的這麽好,是因為用日本人、日本技術。所以OPPO也學,也在日本設立了研究所。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日本把手機產業扔掉了,但手機零部件賣給中國後,獲得的利潤仍然很高。 富士通現在在構建物聯網,同時構建一個宇宙的監測系統。這個照片是日本研發的日本版的GPS定位系統。因為日本現在進入到汽車全自動駕駛時代,它的信號不能出現斜折線,必須直線。也就是每時每刻在日本的上空必須有兩顆衛星,這樣才能使信號與汽車做到精準同步,不至於讓全自動駕駛汽車出現1秒鐘的滯後,以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這個系統是富士通公司在研發。 再看看佳能。佳能是賣照相機的,但是因為高清鏡頭手機的普及,照相機產業日子越來越難過。佳能也開始轉型,你根本想不到,佳能現在在參與研發小型火箭。因為大型火箭的投入太大,佳能成立了一家公司,拿了50%的股權,聚合了一些日本主要的電子與軍工企業,在研發小型火箭發射商業衛星。佳能把東芝的醫療設備公司買下,還開始投身醫療產業。 其實日本轉型最成功的一家企業是富士膠卷。我們年輕的時候拍照片只有兩種膠卷,一個是柯達,一個是富士膠卷。現在柯達死了,富士膠卷還活著。為什麽呢?富士膠卷把它做膠片的膜技術提煉出來,用於生產化妝品。同時,它在研發新藥。也就是說,富士膠卷從一家面臨淘汰的傳統企業成功轉型為高新技術企業,沒有像柯達那樣死掉。 日本企業的自主創新 2018年5月份,李總理去日本訪問,他在北海道參觀了豐田汽車公司,很認真的聽了1個多小時的介紹。豐田有款新能源車叫“未來”,它使用的是氫能源系統。中國現在拼命發展電動汽車,日本企業已經意識到,電動汽車的電池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容易老化,就像手機電池,過了一年,發現充電困難;二是電池處理過程會產生很大的汙染。豐田汽車公司從1992年開始研發氫能源技術,現在這個氫能源汽車已經銷售了6000輛,年產3000輛。 這個汽車有什麽特點?我去開了一次,這輛汽車充氣3分鐘,可以開650公裏。它跟充汽油一樣便捷,而且價格比汽油便宜。李總理看了以後,他就覺得我們電動汽車政策需要調整。中國現在就開始研究日本的氫能源的未來發展方向。 豐田汽車公司不僅僅是把氫能源裝在汽車上,而是把它開發成移動電源。當地震發生以後,當海嘯來的時候,或者當臺風來襲出現停電時,這輛汽車的氫能源可以接上家裏的電源,保證一戶家庭一個星期的正常電力供應。然後,把氫能源反應裝置搬到大樓裏,可以供這個大樓所有的供電所需。 日本政府現在宣布要進入氫能源社會,家家戶戶只需要安裝小小的氫能源反應裝置,就不再需要電力公司提供電網供電,氫能源反應裝置排放出來的是清水,對環境沒有汙染。氫能源是未來最清潔的能源,也是取之不盡的能源。豐田汽車公司已經宣布完全開放這一技術,造福人類。 大家還要關註軟銀和豐田汽車公司現在在做的一件事情。軟銀這幾年悄悄的幹了一件事,將全世界主要的AI技術公司,以出資或者收購的手段納入自己的旗下。現在的軟銀集團是全世界擁有AI技術最多的一家公司。軟銀控制了這些技術,想幹什麽呢?他去找了豐田汽車公司的社長豐田章男。 大家看到的PPT上的這輛汽車,是今年在美國家電展上展出的豐田概念車。這輛汽車是一個移動平臺,取名叫“E-調色板”,你想把它打扮成什麽角色都行。按照豐田社長的說法,買汽車的時候不是消費,是買了以後才消費。 這輛車是全自動駕駛汽車,早上上班的時候,你通過網約系統把它約上,車自動開到你家門口,把你載上開到上班的地方。過了上班高峰期以後,它把車開到物流公司的倉庫裏去做商品配送。然後,中午去辦公區賣盒飯。到了下午,再去送貨。到了傍晚,通過網約系統,再把你們一個個接上送回家。到了晚上,它裝上啤酒、各種小吃,開到一個熱鬧的街頭,成為一家移動商鋪。這不是一個夢想,它將於2021年全部公開上市。 日本的老齡化問題很嚴重,如何幫助這些老人?軟銀與豐田汽車公司的構想是,當農村的老太太生了病,怎麽辦?沒有子女在身邊,就委派一輛全自動駕駛的“調色板”去接她。車上可以量體溫和血壓,通過遠程問診,基本數據報給醫生以後,到了醫院,該手術的就手術,該吃藥的就吃藥,把基本問題解決在移動過程中。 軟銀公司和豐田公司,第一不缺錢,第二不缺技術,第三不缺智慧,兩家企業巨頭開始打造世界上第一個AI社區。日本的全自動駕駛汽車將於2020年東京奧運會上投入使用,出租車和選手村裏的所有巴士都要進入全自動駕駛系統,日本要把東京奧運會開成一個“科技奧運”。這就是日本的科技實力,而這一科技實力在於它的前瞻性,以及為了實現這一前瞻性所默默實施的周全的技術儲備。 日本現在很重視尖端醫學的研究。為什麽日本的諾貝爾獎這幾年會出現井噴現象?因為日本比較重視基礎研究,我們中國比較重視應用研究。馬雲先生把應用研究做得很好,一個技術拿來以後,做成了一家大電商。微信——一個交友信息軟件,被打造成百貨平臺和金融平臺。但是,日本人覺得技術應用雖然需要,但基礎研究更重要。所以,日本科研經費的55%用於基礎研究。 正因為有紮實的基礎研究,才會有諾貝爾獎。豐田的氫能源技術從1992年開始研究,到2014年才開始應用。中國哪一家民營企業願意花20多年的時間去研究一項技術?沒有。日本做到了,他們有這個耐心,也願意花這份錢。研發成功之後,還願意向全世界公開這項技術,提供免費利用,做得還很有情懷。 日本現在致力於徹底克服癌癥堡壘。2018年獲諾貝爾獎的本庶佑教授,他研究的成果很有意義。癌細胞和人體的正常細胞之間相互碰撞以後不會產生融合,也就是健康細胞無法消滅癌細胞。為什麽會出現這一問題,本庶佑教授花了很多的時間去研究,終於發現癌細胞裹了一層蛋白質。他於是再與醫藥公司合作,發明一種藥,可以把這個蛋白質打掉,使健康細胞可以對癌細胞發動進攻,最終把癌細胞消滅掉。 現在這款新藥已經開始出售了。日本2萬多病人使用了這款新藥以後,總有效率達到30%。本庶佑教授自然不滿足,他希望今後人們可以像治療感冒一樣,吃幾片藥、打幾針就可以治愈癌癥。所以,本庶佑教授將自己未來的專利所得和諾貝爾獎獎金拿出來,湊了1000億日元,相當於60億人民幣,設立一個醫學研究基金,最終要攻克癌細胞。我想到了兩個字——“偉大”。 剛才中國商飛的郭博智先生介紹了我們大飛機研發制造情況,我們為中國開始擁有大飛機感到自豪。但是,我們也必須註意到一個事實,一架大飛機,500多萬個零部件,最初在中國只能找到三分之一,還有三分之二找不到,所以我們C919客機需要海外200多家一級供應商。波音787是美國的,但日本人認為這是日本準國產飛機。 為什麽這麽講?我說兩個事實:第一,這個飛機的機體不是用鋁合金做的,而是用日本東麗公司研發的碳纖維,造這個機體的是三菱重工。你看波音787客機的翅膀像鯊魚翅膀一樣,是弧形的,鋁合金是做不出弧形的,只有碳纖維能做出弧形。碳纖維還有一個特點,它的室內溫度比鋁合金機體的室內溫度降低6度左右。 同時,它的重量比鋁合金的重量減少30%,意味著灌同樣的油,它可以多飛30%的航程。它的機頭是富士重工造的,它的電子系統是松下電器提供的。這就是日本航空工業的現狀。大家一定是第一次知道這一事情,因為日本企業做事不吭聲,不喜歡張揚。 日本如何扶持中小企業 上午在舉行中國前50家制造企業圓桌會議的時候,我就講到,我們中國的制造業如何做精益化、數字化、智能化問題。其實我們的政府和企業也想了許多點子,做的也很努力。我昨天去參觀天津的西門子弗萊德公司,他們的精益化做的很好,我覺得我們中國人完全可以把企業管好。但是,要做到精細化,要實現數字化和智能化,單靠企業自身的努力是不夠的,要解決好三大問題。 第一大問題,政府的角色。政府的職責就是要給制造業創造一個舒適的、通暢的行商環境。你鼓勵企業去搞數字化、智能化。我買機器人的錢哪裏來?沒錢。為什麽沒錢?納的稅太高了。能不能把稅減一點?政府應該去做這件事情。 日本的法人稅已經從30%減到了23%,中小企業的法人稅已經從25%減到了15%。我們中國有沒有可努力的余地?我想絕對有的。因為我們的政府比日本政府富裕得多。 第二大問題是資本。一家企業發展需要資本,資本來自什麽地方? 第一,自身的積累; 第二,來自於銀行; 第三,來自於社會,也就是各種基金資本。 中國制造業現在依賴的資本,最大的不是自有資本,也不是銀行資本,而是社會資本。我們這裏在座的有投資公司的總裁,你們眼睛盯著的是,投下去以後,什麽時候能夠把這家企業做上市,我能獲得最大的利益。中國創新企業有一個綽號,叫“輪企業”,A輪、B輪、C輪投資結束後,企業還沒有實現盈利,但是號稱估值已經達到了幾百億美元,於是包裝上市,大家分錢。 投資基金是一把雙刃劍,它能夠助推企業在初期飛速發展,但它也是一根上吊的繩子。為什麽這麽說?大家知道,投資基金,跟企業都有對賭協議,5年或者8年,你做不到他的期望值,你就死掉了。你上市以後,過了若幹年,它把資金一抽逃,你怎麽辦?就像火箭發射衛星,上去以後,還沒進入軌道,推動力沒了。所以,許多所謂的創新企業一上市就黃,原因就在這裏。大家是玩錢,而不是做實業。 日本企業有一句經營行話,叫“安全駕駛”,企業一定要有大量的自有資金的積累,這樣,不管遇到多大的風浪,什麽金融危機、泡沫經濟崩潰,企業都可以支撐3年、4年、5年。然後,我可以用充裕的時間和財力,慢慢的實行轉型,慢慢的提升自己的產業。特朗普再打壓,我也不會太害怕。 日本銀行協會調查了中小企業,問他們要不要銀行貸款?70%的中小企業告訴銀行一句話,我們不要你的貸款。日本的商業貸款的利率是1.5%。這麽低的利率大家還不要,說明日本企業真的有點錢,而且還沒有太多的野望! 東京股市從安倍上臺的2012年的8000點,已經上升到22000點。我們必須看到,日本企業這幾年不是走下坡路,而是在走上坡路,而且始終是默默地往前走。
    2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淺談解放軍武力攻臺 【台北論壇基金會新聞稿】111-04-27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事受挫,共軍是否具備武力犯臺能力同時也成為國人熱 門議題。雖然臺灣內部主流意見大多認為中共尚無犯臺能力,政府高層亦信誓旦旦要讓犯臺共軍付出代價。但曾任國防部情報次長室聯合情研中心副主任的退役上校孫秉中今日則指出,兩岸軍力早已嚴重失衡,共軍在「遠戰速勝、首戰決勝」與「戰略欺敵、先制奇襲」的戰略指導下,一旦決定以武力解決臺灣問題時,共軍「確有能力可在不驚動國際視聽與監偵狀態下,發動無預警或預警時間極短的猝然突擊。」孫秉中強調,共軍在發起登陸作戰前,會併用各種投射武器將國軍「打聾、打瞎、打啞、打癱」,以獲取制電磁、制空、制海權。國人不能再停留 在傳統的登陸作戰思維來研判敵情。 台北論壇基金會今(27)日舉辦【臺灣安全講座】,邀請孫秉中以「淺談解 放軍武力攻臺」為題發表演說。中共近年來國防經費快速飆升,2022 年國防預算 高達 2,261 億美元,較去年成長 7.1%。孫秉中指出,1996 年台海危機時,國軍 與共軍的國防經費對比是 1:0.98,但是過了 20 年之後,2017 年兩岸國防預算 的比例竟高達 1:14.93。2022 年更已是國軍的 17 倍之多。兩岸軍力早已嚴重失衡。 孫秉中指出,中共武力犯台的目的是「保臺」,不是「毀臺」。考慮到武力統 一之後臺灣的長治久安,戰爭期間「最好不死人、儘量少死人、要死死軍人」是 理想目標。在此一原則下,其作戰思維是「三非(非對稱、非線性、非接觸)作戰」、「奪制三權(制電磁、制空、制海權)」、「震懾癱瘓」及「迅速制勝」。作戰的特質就是「速戰速決」。 基於上述的作戰概念,孫秉中表示,共軍的目的就是達到損小、效高、快打、 速決的特徵,實施全縱深立體打擊,基本模式是全域重點毀癱、立體超越上陸、 分區奪控要害、分區重點打擊。登陸的方式會採取「多維雙超、綜合到岸、立體上陸」。他進一步說明,所謂「多維雙超」包括「多層雙超」與「多維上陸」兩個部分。「多層雙超」指的是以各種不同載具在多空層實施超視距以及超越地障的登陸。「多維上陸」則是包括突擊力量、登陸輸具、登陸方式以及作戰方式的 多維。 至於共軍到底具不具備武力犯臺能力?孫秉中分別從偵蒐能力、武器投射、 兵力規模、海空軍兵力部署及投送能量等面向進行評估。首先,在偵蒐能力方面, 他指出,共軍對臺作戰的航天監偵設施,僅在軌衛星就高達 400 餘枚,每天有 20- 30 枚衛星會通過臺海上空。因此,臺灣所有固定式地面目標早已被中共衛星標定。部署的空天預警衛星網已能有效對來襲飛彈作早期預警。此外,2020 年 7 月 建置完成的北斗定位導航系統也已提供其部隊精確的定位能力。各型遠距偵蒐雷達,包括 5,500 公里以上的相陣列預警雷達、4,000 公里的天波雷達、對海 400 公 里、對空 500 公里的地波雷達。再加上各型有人、無人偵察機、陸基氣球雷達群, 已構成了綿密的監偵網絡。 其次,武器投射部分,在各型航天及雷達監偵的部署下,臺灣的所有固定設施都在共軍火箭軍先制打擊摧毀的投射範圍內。他指出,在北斗衛星導引下,共軍彈道飛彈的精確度已縮小到 5-10 公尺的誤差範圍,巡弋飛彈的精準度更縮減 至 1-3 公尺,可遂行遠距離精準打擊。 第三,在兵力投射部分,孫秉中研判,解放軍可用於對臺作戰的地面部隊包括東部戰區的 71、72、73 集團軍、南部戰區的74 集團軍、中部戰區的 83 集團 軍以及空降兵軍及海軍陸戰隊各一部,總數約 40 萬人。其中,陸航部隊有 4 個 陸航旅及 3 個空中突擊旅共計約 560 餘架各型直升機。此外,還有為數約 2 萬餘 人的特戰部隊。 第四,關於海空軍兵力部署,他指出,解放軍海軍在臺海當面的部署原則是 「以彈制海」。根據情資研判,共軍已在福建部署兩個機動反艦飛彈團,使用的 鷹擊 12B 反艦飛彈射程達 400 公里,臺灣周邊海域大部分都在其反艦飛彈射程 範圍內,我海軍艦艇一出港就會受到威脅。此外,共軍也在臺灣海峽南北兩端各部署一個配備 022 型飛彈快艇的大隊。每個大隊有 12 艘快艇,每艘快艇上裝備 8 顆射程 180 公里的鷹擊 62 反艦飛彈。若再加上其他艦艇,初步概算臺海當面 中共可用於立即反應的反艦飛彈就有 400 多枚。 空軍部隊方面,中共在臺灣當面 250 海浬的範圍內設有 11 處機場,總計可容納 1,000 架各型戰機。但因擔心遭國軍先制攻擊,因此平時只部署約 200 架左右的戰機。不過,一旦戰事發起,在國軍的遠程打擊武器及防空戰力遭到制壓後, 共軍二線機場的戰機可立即轉場至前線機場部署。 防空飛彈則是採取前進部署方式。部署在東南沿海,射程 200 公里的 S- 300PMU2 飛彈已可涵蓋台灣大部分海域。未來若部署 S-400 飛彈,幾乎整個臺 灣都將涵蓋在共軍防空飛彈範圍內。 孫秉中說,共軍在臺海當面的兵力部署完全符合「遠戰速勝、首戰決勝」與 「戰略欺敵、先制奇襲」的要求;一旦中共決定以武力解決臺灣問題時,共軍的確有能力可在不驚動國際視聽與監偵狀態下,發動無預警或預警時間極短的猝然 突擊,趁國軍無備或未及完成戰備時,迅速癱瘓國軍,奪取制三權。 第五,對於共軍正規登陸投送能量的研判,孫秉中表示,共軍現役兩棲正規登陸艦艇包括 2 艘 075 型兩棲突擊艦、8 艘 072 型船塢登陸艦以及 45 艘各型千噸級戰車登陸艦。以目前的運輸能量來看,一次正規登陸輸送能量為 2 萬 1,700 餘人以及 1,100 多輛兩棲車輛。未來更多的艦艇服役後,一次性投送能量則可達 到 3 萬 6,000 餘人(約 5.59 個合成旅)及 1,500 餘輛兩棲車輛。另外,共軍已陸 續服役的 075 型兩棲攻擊艦,一次可搭載 30 架各型直升機、3 艘 726 型氣墊登陸艇以及 1,000 名兩棲登陸兵力。而傳說中正在研發的 076 型兩棲攻擊艦若果為真,此一具備電磁彈射能力的艦艇搭配艦載無人機,對國軍將更具威脅。 孫秉中說,共軍一向標榜「人民戰爭」,亦即一旦宣戰,將結合一切可動用 的軍民物資來支持作戰。解放軍近 2 年來已進行 5 次徵調民用軍規滾裝貨輪實施跨海投送演練。這種民用軍規滾裝貨輪在建造時就已符合軍用規格,戰時無須改裝立即可投入戰場。據悉,此一型貨輪總數已達 63 艘以上。 在共軍的空降運載能量方面,孫秉中表示,共軍空軍現役各型運輸機約 275 架,若以 80%運送能量計算,一次最大空降兵力達 9 個加強營,約 5,600 人及 110 輛輕裝甲車。此外,中共民航機總數有 3,000 餘架,若以東南沿海的 1,000 餘架 民航機計算,戰時若徵用15%(150 架,每架搭載 150 人計算),一次載運量可 達 2 萬 2,500 餘人。他指出,戰時若臺灣的機場被奪取,以一架民航機可運載一 個輕裝步兵連空運著陸,每 3 分鐘一架落地計算,一小時內共軍即可空運一個空降旅或特戰旅的戰鬥人員著陸。孫秉中強調,共軍跨海作戰最重要的是建立攻勢 基地,其要件就是奪取臺灣的機場與港口。如此一來後續部隊即可快速增援使戰力迅速增長。因此,只要共軍登陸成功並奪控港口與機場,則戰爭勝負已定,剩下的只是時間早晚而已了。 孫秉中進一步指出,共軍武力犯臺的戰術目標是「先癱後登」,以各型投射武器癱瘓國軍的海空軍及監偵系統,奪取制三權並綜合毀傷國軍作戰能力 60% 以上之後,然後才會實施登陸作戰。他指出,中共監偵科技已相當發達,國軍雷達站的位置、型號、數量乃至性能諸元早已不是秘密。共軍武力犯臺時,國軍海、 空軍雷達站將是首波被攻擊目標,反輻射無人機更可以有效制壓國軍殘存的雷達功能。屆時,所有需要雷達導引的武器均將成為廢物。此外,國軍部隊駐地、部署相對透明。臺電的電廠、電網資訊亦公開透明,有利於共軍實施針對性打擊。 一旦光纖線路、微波站臺、海纜站及通信機房遭到摧毀,臺灣將陷入被打聾、打 瞎、打啞、打癱的境地。接著,共軍以優勢遠程精準投射火力實施「制機於地」、 「制艦於港」,癱瘓國軍海、空軍戰力,奪取制空、制海權。 孫秉中表示,欺敵與奇襲是共軍致勝的關鍵,透過此一手段,共軍在攻臺作 戰時將力求「遠戰速勝、首戰決勝」。「諾曼第」式的兩棲登陸將不復見,而是以越海攻擊取代渡海攻擊,以對點的攻擊取代對面的攻擊,以癱瘓性攻擊取代殲滅 性攻擊。 孫秉中最後引用新加坡前資政李光耀的三句話做結語: 一、臺灣島內有關臺灣民意支持臺獨的民調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他們並不能決定。 臺灣的未來是由美國和中國力量的對比,以及美國介入臺海的意願所決定的。當中國與美國的力量拉近時,美國的政策就會改變。 二、沒有一個國家能夠阻止兩岸的統一,李登輝教導臺灣人脫離中國的思想,不會改變兩岸終將統一的結果,只會讓臺灣人在統一的過程中感到更痛苦。 三、美國如果真的能夠協防臺灣,那很好,不過如果美國並不能協防臺灣,卻讓臺灣人相信可以,那就非常殘忍了。 孫秉中認為,當前臺海局勢是大陸不願打、美國不敢打、臺灣不能打的「三不打」狀態。兩岸之間是中國內戰的延續,臺灣問題不是軍事問題,而是政治問題,既然是政治問題,最好還是用政治方式解決。且兩岸實力差距愈來愈大,拖得愈久,對臺灣愈不利。中國統一問題要不要解決?何時解決?如何解決?考驗 雙方領導人的智慧。 主持人,台北論壇董事蔡得勝引俄烏戰爭為例指出,戰場在自己的國家裡, 下場是非常悲慘的。戰爭帶給烏克蘭幾代人都難以彌補的傷害,如果戰爭發生在臺海,戰場也一定在臺灣,無論勝負如何,臺灣人民財產的損失、人員的傷亡都難以估計。因此,主政者的智慧攸關國家的前途與利益,希望烏克蘭戰爭能讓臺 灣的主政者更有智慧處理兩岸關係,也希望臺灣人民能了解,僅憑意志力與決心不一定就能扭轉態勢。烏克蘭戰爭讓我們看到戰爭的無情、戰爭帶來的痛苦,國 人應引以為鑑。 台北論壇基金會 4 月 27 日上午舉辦【台灣安全講座】。左:前國防部情報次長 室情研中心副主任孫秉中上校。右:台北論壇董事蔡得勝先生 照片:台北論壇拍攝 孫秉中上校以「淺談解放軍武力攻臺」為題發表演說。 觀文的第三者代下結論: 1、當中共率先動手,台灣必敗,這是經過以上嚴密精算的結果。 2、美國如果真的參戰協防臺灣,台灣將成戰場。美國如果只是口惠、實際卻絕不參戰協防臺灣,卻讓臺灣人民相信美國會參戰,那對台灣是「非常殘忍」。結果台灣都成「焦土」! 3、美國在俄烏戰爭中選擇的是「口惠」! https://youtu.be/6zykTjzOAQA
    6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西醫治癌症真相 癌症是絕症嗎?西醫為何治不好癌症? 其實癌症不是病,更不是絕症。 西醫發明了很多癌症病名…… 比如:腦癌,血癌、舌癌、喉癌、食道癌、甲狀腺癌、淋巴癌、肺癌、胰腺癌、口腔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皮膚癌、膀胱癌及攝護腺癌、子宫頸癌、直腸癌、卵巢癌、睪丸癌、骨癌……等等。 光看這些名字就把人嚇死了,因此顯得西醫非常(鉅細靡遺)(淵博科學),好像什麽都知道似的。 不過,一旦具體落實到(治療手段)上,西醫的(弱點特徵)就一展無疑了…… 一、傳統刀割:用手術刀切除癌細胞組織; 二、化療: 用化學藥物來殺滅癌細胞組織; 三、放療: 用(放射性射線)來攻擊、殺死癌細胞。 這是西醫治癌(三步驟)…… 如果治療不成功,把病人治死了…… 西醫就說這是(不治之症);如果病人的命大,居然挺過了(三關),檢查發現治療後,癌腫瘤變小或者暫時消失了,他們就宣傳(治療很成功)。 至於後來瘤又長出來了,他們說這是(復發);别的地方瘤也長出來了,他們說這是(轉移、擴散)。 反正就是不承認自己没本事治療,醫死也不甘他們的事。 一旦出現病情急轉直下,都是病人的運氣不好,與他們無關。 至於癌症為什麼會復發? 為什麼會轉移? 他們不知道、也不關心。 但是他們會很認真地……一次次去治療,順便收獲一大筆的醫療費。 有一個最笨的辦法,雖然簡單,但絕對比西醫的各種治療辦法更好,就是(確診不治療)。 因為不治療,好像(等死),去治療則肯定是(找死)。 因為(等死)的存活比率和時間,一定比(找死)强。 以西醫手術後,(平均存活時間)來判斷療效好壞的話, (不治療)就創造了比西醫癌症治療方式更好的(療效)。 這可不是笑話,而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國外醫學研究人員,已經通過上千個案例證實了:那些發現得了癌症者,堅決不肯去醫院接受(三步驟)考驗,願意平靜地等待死亡的病人,普遍比急著去(全面抗癌)的人,存活時間更長。 我們稍微覺醒地分析一下西醫的(治療方法)後,就絕對不會再信任他們了…… (信任他們……更是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如果找不到比西醫治療更好的方法,顯然不治療等死,就是最好的方法。 (其實不是等死,因為癌症不是病,不會死,而是尋求對的方法來解決) 西醫的傳統癌症治療法: 手術切除的弊端…… 手術切除法是西醫對付各種人體疾病的(傳統戰術),凡是覺得不對勁的東西,西醫就(一刀切除),以為就萬事OK。 西醫歷史,很早就採用割掉組織來治療癌症的方式,很多人因此而死去(今年國內已突破每年50000人死去); 但是醫生們認為這是(絕症)的必然結果,不認為這種辦法有什麼問題。 (癌症,每年死48000人---50000人,這是何等大事! 我們的醫療人權,被整個共犯結構終結了,大醫院、藥廠、藥商、民意代表、政府單位) 1986年,英國醫生(霍爾斯杰德)發現: 手術切除,反而造成了癌細胞的迅速轉移。 手術切除人體組織,必然帶來機體組織的破壞,以及癌細胞的轉移。 按中醫理論來說,亂切除開刀,會導致人體生機系統的破壞,因此會造成生命系統更大的紊亂,只會更糟糕! 但是西醫們並不會這樣想。 他們認為:以後不僅僅要切除癌腫瘤,還要把癌細胞身邊的其他正常組織都切除掉,這樣就不容易轉移了。 這就是目前仍然在運用的,把好人和壞人一起幹掉的治療方式……癌腫瘤連同周圍正常組織的大範圍切除法。 他們為這種實質上,變本加厲的殘酷治療方式,取了個優美的名字來吸引顧客,叫做(無瘤切除法)。 這種手術方式,就是至今依然在使用的(科學手段), 美國癌症研究所1977年報導了一個婦女乳腺癌的手術治療情況:證明切除法根本不能解決問題,反而製造問題。這個婦女的腫瘤直徑是2釐米,也就是說還算是(早中期)發現,並不很嚴重。 癌腫瘤在一釐米以下時,醫院的儀器是無法發現的; 這婦女2釐米的腫瘤,按道理是很容易治療的。 其實就算是不治療,依據西醫公佈的乳腺癌發現到死亡的平均時間是12年。 這婦女完全應該活得比這個年限更長一些,因為她是(乳腺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患者)。 可是三年内,西醫們就把她治死了。 因為切除後不久,她的腫瘤就又快速地復發和轉移了,於是又切除,這樣三年内反覆切除了38次,終於(搶救失敗),把她治死了。 想想,一個正常的人,三年内不斷開刀,在身上到處挖掉一些正常組織,這樣連續玩38次,恐怕誰都會死的。 這女病人根本就不是死在乳腺癌上,而是死於庸醫之手。 明明是被西醫治死的,但是西醫公佈的這個案例,卻不反省自己治療方式的錯誤。 他們反而是用這個案例來說明:傳統以為癌症3釐米以上才會轉移,但是這個案例證明2釐米的癌症也會轉移。 因此並没有反省治療方法的無效,而是決定要(更早地動手),比如如果在一釐米時候就(及時發現,及時切除)。 這就是西方醫學的(定期檢驗,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早期治療法。 (但事實是:早期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早期死亡) 癌細胞其實是變異的細胞,如果人體健康狀態良好的話,這些細胞的存在根本就不會有什麽問題。 就像是人體内有各種細菌和毒素,只要不破壞身體的平衡和健康,這些細菌和毒素就不會危害人體。 只有人體的正常平衡遭到破壞,這種變異細胞就得到了不受控制的成長,導致生病。 因此中醫認為(養正)才是(除邪)的最佳手段。 用破壞人體健康的,招邪入體的治療方式來治療(邪病),如細胞變異的癌症等,就是(引狼入室,剜肉補瘡)。 是自殺的行為。 這種理論,實際上也得到了西醫臨床醫學檢驗的證明:美國癌症協會同期也發出了研究報告認為:手術創傷破壞了周圍組織對於癌細胞的包圍圈,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癌症病人手術切除後,其他部位就迅速出現新癌腫瘤的原因。 化療和放療為何注定不會有效? 既然手術無效,那麽西醫就採用化療和放療, 其實這就是西醫在發現手術切除無效之後的(補救措施)。 實際上,現在醫院的做法是三者一起上,患者死得更快,更冤枉; 對於疾病一向只會採取對抗態度的西方醫學,就是只要能够把(敵人)殺死,什麼手段都敢用上。 動動腦:如果稍微懂一點基本的(科學常識)的話,就知道這兩種所謂的(治療方式)本身就是嚴重致癌的手段。 現代的西醫要對動物做實驗,想要得到癌症的病例,採用的方式就是用放射線照猴子。 運用這種致癌手段用來治療癌症, 西醫們用這種手段,無非是用放射線把癌細胞殺滅就萬事大吉了。 至於會把好的細胞也殺死,甚至導致正常的細胞變異成新的癌症細胞,這種必然會發生的事情,他們根本顧不上。 他們說這些都是(醫療的副作用),是必然的伴生現象! 這種西醫思維,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 化療也一樣,同樣是强致癌致病物質。 我們都知道:採用放療化療後,病人很快就頭髮掉落,這就是肝臟和腎臟嚴重受損的標誌。 另外病人喪失胃口,不想吃飯;這就是脾胃系統損壞的標誌。 實際上,採用放療和化療,病人的心肝脾肺腎五臟全部受損。 這種以傷害人體基本生命力的手段,只會(致死),怎麽可能是(治療)呢? 實際上,已經有很多案例證明了化療就是直接導致病人死亡的原因。 因為這些特殊案例中,病人並没有真得癌症,僅僅是誤診(經統計門診有3成誤診率); 一些不起眼的,根本就不是大病,小問題被誤診為癌症(尤其是腸道的問題,不是大腸癌,說是大腸癌),就當作癌症來治療,(又化又放)。 最快的病患幾個月後就給治死了,死後解剖屍體,才發現根本就不是癌症。 這些病例不是一個兩個,而是成百上千。 西醫誤判癌症的比例,一直維持在相當高的比例, 當然他們只會内部討論這些案例,絕不告訴病人真相(其實没有癌症), 其實就是他們治療死的。 可恨的是:即使是這樣,西醫們依然不需要承擔責任;因為根據(癌症誤診率醫學標準值),這是可以接受的誤判。 醫生們當然接受别人死亡,可病人應該接受嗎? (術前家屬花錢簽字畫押,術後命都快沒了……不公平的契約,那裡有醫療人權呢! 美國的醫生公佈了一項發現,就是做屍體病理解剖的時候,發現非癌症死亡的人中,50%的機體中存在幾毫米大的癌腫瘤。 現在的儀器設備,能够檢查到更微小的癌細胞在身體裡面存在,所以相信基本上所有的人身體裡,都會被檢查出來有(癌症细胞)…… 那按西醫的方式,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要來(清除癌細胞),要把人身上的肉都挖了…… 人在活著的時候,西醫根本就無法檢查出人體裡面小的癌腫瘤。 目前用很先進的儀器如CT等,才可以檢查出1釐米的癌腫瘤,腫瘤小於一釐米是無法發現的,用(超音波)只能看出2釐米的腫瘤。 如果用儀器看不到,西醫就認為(不存在)。 因此一旦身體檢查表示(没有腫瘤)或是(腫瘤消失),其實真實的含義是(身上的癌腫瘤儀器暫時没有發現,可能不超過1釐米)。 換言之:西醫僅僅是把自己能够看到的大腫瘤消滅掉,而不去思考這些癌組織為何生長出來的原因。 真正治療癌症的方法,(固本扶元)是基礎! 由於癌症是一種重大的,對人生命有威脅的疾病。 就相當於人體遭遇了强大的敵人攻擊。 因此如何應對,就成了一個重大的課題。 第一個最自然的想法,當然就是(請外援)了。就是用各種外部的醫療手段和藥物來治療(殺滅敵人)。 不過偶爾請請外援還可以,長期顯然不行。 癌症又不是什麽急病,而是(代謝異常), 因此最重要的方式,當然就是以增强身體本身的抵抗能力才是正途。 生命中最偉大的治療者不是醫生,而是生命自己! 道家生命原則的判斷:如果人體遭遇重大的威脅,第一步就是要(扶元固本),讓身體强健起來後,身體自動就會解決問題。 正氣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氣必虛。 因此如何扶植人體的(正氣),就是正宗中醫最關注的問題。 道家醫學和養生法最核心的思想,無非就是(培植正氣)。所謂的(上藥三品精氣神),所有的醫療如果没有指向這個目標,就是錯誤的。 人體的(正氣)需要多種因素的配合,五行皆正,五臟都健康,當然就(正氣存内),可是幾乎所有的重病人,五臟都有不同程度的問題, 從那裡下手呢?【黄帝内經】早就說了:五臟皆禀氣于胃。 培植身體的營衛二氣,就是治療的總原則。 人體内五行生剋,保證了身體的健康運行;五行當中,土為根本。 土養育萬物,為中央,為核心,為一切生命生發變化的基礎。 對人而言,土就是后天之本,生命之源。 因此固本扶元,首先就是要保護人體的(土氣)脾胃之氣。 人無胃氣不治。人如果喪失了吃東西的能力,或者消化系統有問題,即使是很小的病,也治不好。 因此古代醫家的醫療禁忌就是:一旦發現病人無法開啓胃氣,就會謝絕治療。 治病先治脾;對於一些危重病人,高明的醫家絕對不會一下手就治病,强力驅除疾病。 而是先把病人的脾經系統調理好,培植元氣後 ,再下手治病。其實治病就是治中氣。 脾主運化,主升清,諸濕腫滿,皆屬於脾,如果脾的運化功能强,身體内就不會有多餘的組織。當然更不會存在有惡性組織。 即使有,也會(氣化)掉。 同時脾的功能强,就會讓其他系統運轉正常,不容易生病。 就算有些小問題,也可以很快自動治癒。 這就是(正氣存内,邪不可干)的含義。 明白了(扶元固本)的道理,就知道西醫為什麼治不好癌症。 因為西醫治癌的(三大戰術),全都是破壞人體本元的,破壞正氣的。 只要做了手術,特别是化療放療以後,首先出現的就是没有胃口,病人不想吃東西。 這時候就算是把食物强行灌下去也没有用,只會更壞…… 而且由於人體營衛二氣受損,任何食物吃下去都不能消化,反而帶來人體更大的負擔。 實際上,幾乎所有的西藥,都會有讓人(吃不下飯)的副作用。也就是說西藥都是破壞人體胃氣的。 聰明人就知道:身體通過這種方式,西藥根本就不能吃。 有些人會質疑:讓人胃口大開,就能够治療癌症嗎? 治療癌症當然没有這麼簡單,但是很可能不嚴重的癌腫瘤,就可以輕易地通過(開胃)手段不知不覺地消除掉。 再加上(組織淨化)的(三通),三焦通暢了,自癒力提升了,代謝異常就會逐漸恢復正常。 中醫說的氣化作用,運化之功,主要就是指胃氣良好狀態下的功能和作用。 可以讓人體内的各種廢棄物質,異體組織化為烏有(排出體外)。 癌症這種(西醫稱的死亡絕症),在傳統醫學看來就是(極陰至寒之氣)深入臟腑,導致生命機能的衰退。 採用(升陽療法)轉化陰寒體質,就可以驅除癌症。 因此只要病人還有陽氣,即使弱一些,通過一系列扶植正氣的方式(按推穴位,組織淨化,導引術,改變飲食等等),讓身體的陽氣升起來抵禦陰氣,逐步把(極陰之氣)祛除的話,就能够逐漸治好癌症了。 不過一旦經過西醫的插手,經過一系列的(手術、化療、放療)之後,陽氣生機全然喪盡,生命的基本恢復機能被徹底破壞,就很難治療了。 中醫的(升陽)成功後,如果表現出來,達到身體從内向外發燒的狀態。 與疾病不同的是:這種發燒雖然體温明顯升高了,但人很舒服,另外還不口渴。 要治療癌症的極陰之氣,靠(練功)比較緩不濟急,這是需要多年的功夫才有希望達到的境界。但是可以通過(組織淨化、疏通經絡、溫熱)等來幫助人體(升陽),能够讓病人的(真陽發動),癌症細胞就待不住了,(所謂陽化氣,陰成形)它們會自動地(消退),因此根本不需要用外來的手段去(清除癌組織)。 而且與西醫不同的是:這種發動人體真陽以驅除癌症的方式,是先把看不見的癌細胞清除掉,再清除小的癌腫瘤,最後階段才是去檢查。 如果治療對症的話,可以在(三個月--六個月)左右就見到效果,根據病情輕重不同,徹底消解的時間也不一樣。 (當然癌患者自己也要有信心)。 升陽治療法,與西醫掩耳盜鈴只管清除看得見,摸得著的癌腫瘤治療方式相比,是從内到外徹底的根治手段。 當然,升陽療法是一個方向,具體的手段是有方法的。 (也是自癒力療法的一種) *** 重點提示: 無論得什麼癌症,一定要保持大便通暢! 便秘是很嚴重的問題, 但是大部分西醫不認為如此。 一旦出現便秘,就應該立刻先想辦法排除,再查因何而起的。 保持大便的通暢,身體裡就不會累積過多的營養去支持(癌細胞)。 如果乾燥的大便停積在大腸中過久,其釋放出的沼氣毒素也同樣會影響正常組織成長。 中醫稱為(實症),也就是由於累積而衍生出來的疾病。 目前大部分的醫學研究,都只關注如何(進入人體),很少有醫生關心,如何能完全排除廢棄物。 排除廢物不是光通大便就好,必須要知道正常的大便是如何產生的,形狀、味道、多久排便……才能完全治好便秘,以預防癌症的發生。 肺與大腸相表里,就是說兩臟關係極密切。 肺氣主肅降(吸氣),當空氣進入肺時,横膈膜也下降,此時會擠壓肝臟,迫使肝臟排出血液進入大腸周圍,因此而產生推進力,心移熱於小腸,小腸受熱後乃可消化食物,殘渣及水進入大腸,因大腸在小腸的上方,故大腸中的水,受小腸之熱而生氣化,此蒸汽(清氣)再返回入肺,而生口水(津)。 脾主腹,主津液,思傷脾,一旦脾受損,則影響小腸的吸收,也影響大便。 對女性而言,有種特殊的便秘是因為子宫積水過多,造成大腸受到擠壓而產生便秘。 還有一種便秘是由於受到瞬間驚嚇,使燥屎緊接著在肝臟下方,也造成便秘。 腎主二便,如果腎臟功能不佳,腎氣不足,也會造成排便無力。 由以上可知,便秘與肺、肝、脾、腎、心皆有關,不僅僅只是大腸的問題。 因此一旦大腸中有燥屎累積,就會影響到其他臟腑,無論是過多的營養無法排出,或燥屎產生的沼氣,都會影響新陳代謝而可能引發癌症。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明天過後:武漢病毒大流行後的世界 想像一下,在武漢病毒大流行得到控制後,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這並不容易做到,尤 其當你被關在家裡,苦惱著自己的小公司要怎麼發工資,或者試圖上網買點食物塞滿冰箱 的時候。也許更糟糕的是,你或你的家人正在生病。 危機終究會過去,但在彼岸等待我們的,將不會和知道武漢病毒是什麼之前的世界一樣。 這場大流行已經在重塑消費者、企業和政府的行為。過去的前提已經被捨棄,當決策者們 花費數兆美元來穩定經濟時,赤字鷹派幾乎沒有發出任何聲音;曾經被認為過於激進的全 民醫保和社會安全網,正在得到更多的主流關注;債務變成了詛咒,藥品和醫療用品的關 鍵原料短缺,正在考驗著全球多元化發展。 武漢病毒是真正意義上的黑天鵝,它既是不可預測的,也是一個具有巨大後果的事件。黑 天鵝決定了歷史,因為只有在這種時候,國家、社會和個人才不得不從根本上改變。它改 變了一切,包括國家和市場之間的關係,以及公共財:如醫療和教育的本質。 投資者不會想等著看未來會變成怎樣,他們正試圖弄清楚什麼將是新常態,因為人們形成 了新的習慣,比如說全數網購、線上看病甚至拜訪客戶,以及重新評估債務、資本主義和 全球化,這類的趨勢將加速。 後武漢病毒世界的可能模樣,已經開始在亞洲浮現。在中國封鎖兩個半月以後,人們開始 重新出門。商場的銷售量已經恢復到去年的一半左右,房屋銷售也在反彈;在晚餐或看電 影時搶座位可能會變得更難,因為餐廳和電影院會設計成梅花座,以增加社交距離。 而通勤時間可能會變少,因為普遍的在家工作實驗,說服公司讓更多的人遠程辦公,並重 新考量他們龐大的原有辦公空間。 當然一切都還很模糊:包括美國什麼時候能解除緊急狀態。武漢病毒的疫苗或治療方法也 將改變現狀,全球約有140種實驗性藥物治療和疫苗正在開發中,但疫苗可能需要12到18 個月。 在此前,民眾將接受廣泛的測試和監測,政府也需要激勵民眾遵循各種限制。這和準備充 分的醫療系統已經幫助德國、韓國和台灣離恢復正常狀態更接近。 不過在人口超過500萬的國家中,美國的檢測率一直是弱點。到目前為止,美國的檢測率 落後於香港、西班牙和義大利,僅為0.6%。而美國零星的限制措施,有可能會讓美國出現 滾動式爆發,或第二波疫情爆發。 如果沒有測試和追蹤,就必須關閉一切,而市場還沒有考慮到這有多昂貴,我們可能得在 谷底更久。 這也會影響民眾的心理。大流行破壞了人們的控制幻覺,觸發了杏仁核,大腦被恐懼刺激 ,會讓人產生一種高漲的情緒;但如果威脅持續下去,人們的理性思維能力會被壓抑,造 成恐慌,進一步的失望和再次崩跌,可能會使情況變得更糟。 只有莽撞的交易員才會雙倍下注;其餘的人可能會在第一次大跌時表現得興奮,但出現意 料之外的崩跌時,那才是真正的恐慌時刻。我們會變得非常保守。 未來保守主義可能會是普遍的主題,因為消費者、企業和政府會因為大流行重新調整。下 面是它可能的表現形式: 消費者 消費者的表現如何,將決定經濟復甦的範圍。在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之後,個人儲蓄率 從幾乎一無所有,飆升至創紀錄的28%,因為大蕭條時期的一代人專注於未雨綢繆。這場 大蕭條帶來的衝擊,再加上市場下跌和失業,可能會推動消費者增加儲蓄,包括那些仍在 工作的人。 美國的早期數據顯示,消費者已經在縮減開支。根據最新數據顯示,在所有因危機而面臨 收入減少的人中,約40%的人正在減少支出,甚至連必需品的支出也在減少。在本周發布 的另一項調查中,超過一半以上的受訪者已經勘使動用儲蓄或應急基金,63%的受訪者擔 心錢用完。 儘管如此,人們最期待的是再次外出用餐。 信任也將在他們花錢的地方發揮重要作用用。現在,人們正在期待同行和企業提供領導力 和可見的解決方案。這可以通過各種形式來實現:包括那些已經站出來幫助社區或工人的 公司,或者採取明顯的措施來保護消費者的安全,比如在雜貨店的收銀臺上清洗購物車和 設置防護罩。 對各種通路的投資,讓公司與客戶能在線上和線下互動也有幫助。例如,NIKE在中國市場 上的業績已經提前復甦,通過保持門店的清潔,並通過其APP聯繫顧客,向顧客宣傳健身 知識,而不僅僅是向他們銷售運動鞋,對公司的發展大有幫助。 另一個例子是奢侈品品牌LVMH,該公司在購物者逛店時向顧客發放白手套,並讓售貨員戴 著時髦的口罩。 這場流行病使人們養成了新的習慣,因為人們被迫在網上購物。不僅僅是青少年,老年人 也開始在網上社交。人們開始在家工作,與客戶、業務夥伴和客戶打交道,這有可能徹底 改變工作場所,並重新評估商務旅行的無處不在。 這代表5G、無線技術和雲計算等基礎設施相關的長期機會,如網路設備和鐵塔公司,其估 值具有吸引力;網路安全類公司也應該更容易抵禦支出削減。 但商業地產和旅遊業可能會受到傷害,因為公司會重新評估他們需要多少辦公空間,並將 商務旅行換成視訊會議。進一步傷害旅遊行業的是休閒活動的可能轉變,因為人們選擇留 在當地,以避免旅行限制的麻煩,或可能對外國人產生的反彈。 自2月份以來,全球範圍內的航班數量下降了70%,而美國的酒店房間的入住率僅有20%。 目前還不清楚限制放寬後會有多大程度的復甦,但需求的降低會迫使航空公司、娛樂場所 和餐館減少稼動率。 這可能會使休閒消費變得更加昂貴,而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2/3的服務業也會因此受衝擊 ,如果服務得人數只有一半,就需要提高服務的價格。當然服務會以不同的形式呈現,例 如更少的員工。 企業 看到業務的蒸發,會讓企業重新考慮自己的雨天資金。取得多年的廉價債務後,企業很可 能會青睞於更多的現金。 就像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你會想起不負責任的駕駛,企業也會思考他們的運營和企業槓桿 率,並開始意識到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和復原力,與盈利能力一樣重要。 強者可能會變得更強,因為穩健的資產負債表和定位,讓他們在較弱的競爭對手退出,或 現金緊張而無法創新的情況下,搶占市場份額,提高盈利能力。 這場大流行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營運挑戰,由於供應鏈距離較遠,企業無法獲得關鍵零組 件。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上升和貿易戰已經迫使企業重新調整供應鏈,而且這種情況還將進 一步加劇。 高管們現在正在談論區域化和中心化,在一個地區生產商品,而不是全球化。隨著企業將 更多的生產遷回勞動力年齡較大的北美,自動化、機器人和數位公司的股票將有更多催化 劑,這些公司可以使製造商更有效率。 這也會給企業帶來政治和社會方面的壓力,因為這種流行病在國內凸顯了不平等。在小企 業工作的低薪工人中,學歷低於高中的低薪工人是第一批失去工作的,這些職位通常缺乏 帶薪休假或退休福利。 這場危機所顯示的是,我們的經濟非常強大,但我們的社會結構和勞動力並不強大,社會 和經濟都有一種自我修正的方式。問題是它是否會變得更加平衡。 這場大流行病可能會加速推動企業將關注點從股東擴大到社區和員工,如果企業接受政府 救助,對企業如何向員工支付薪酬,以及是否削減高管薪酬或回購等方面的審查也會增加 。 這場危機可能是重新定義資本主義的轉折點,使其更加注重包容性增長,就像大蕭條時期 的情況一樣。在大蕭條期間,看到老年人無家可歸和貧困,導致了社會保險的建立,現在 社會保險已經成為大多數退休人員的主要收入來源。 這場危機可能會帶來類似的壓力,要求提供醫療服務和帶薪病假,以及更廣泛地重塑醫療 體系。這些都需要在下屆選舉中得到解決,政治給投資者帶來了另一個層面的不確定性。 政府 在這場大流行病中,各國政府已經採取了一個又一個前所未有的舉措。印度已經將13億人 全面封鎖了三周,而美國96%的人口都受到了某種限制。其他國家在幾乎沒有任何反對聲 量的狀況下,就關閉了邊境。 全球政策制定者已經打開了他們的錢包,並向經濟注入了數兆美元的資金,其中可能包括 美國的基礎設施法案,或向小企業和其他國家提供更多的援助。到目前為止,美國的貨幣 和財政刺激措施相當於GDP的四分之一以上。然而,即便是赤字觀察家們也沒有多少抱怨 ,他們注意到了低利率,並稱支出是避免危機的必要手段。 這些支出聽起來很像現代貨幣理論,或稱MMT,許多經濟學家幾個月來一直在爭論:這不 是健全的長期經濟政策,但現在沒有人在乎,尤其是在大選僅剩7個月的情況下,政客們 更不會在乎。 對監管的看法也在發生變化。在經歷了近年來的放鬆監管狂潮,支撐了市場的發展之後, 這場大流行可能會迎來一波監管熱潮,這可能包括在長期護理機構發生死亡事件後,增加 養老院的安全措施,更好地準備醫療系統,以及進一步減少對中國和其他國家在戰略物資 上的依賴,包括藥品和醫療用品。 如果各國建立壁壘,進行指責遊戲,而不是共同應對這種不受國界限制的流行病,那麼這 場大流行病可能會比貿易戰更能破壞全球化,現在還不清楚會走向什麼局面。這些潛在的 變化,會影響到市場預期和投資者的情緒,憂慮的部分原因,是缺乏過去的案例。 有人研究14世紀以來的15次大流行病和武裝衝突,發現大流行病的主要後遺症持續了約40 年,實際收益率「大幅壓低」,而戰爭的後果對經濟影響不大,這可能是因為大流行病後 ,人們轉向了更多的預防性儲蓄。 投資者仍有金融危機帶來的傷痕。家庭擁有股票的比例從2007年的62%下降到2016年的51% ,就在金融危機之前。這個份額在過去三年裡才開始上升,2019年達到55%。再加上企業 行為帶來的變化和政府監管的可能性,估值可能需要重新思考。 美國企業和民眾一樣,會用更低的槓桿來經營,這意味著市場會以更低的市盈率進行交易 。往好的方面想,許多投資者已經經歷了網路泡沫、911事件、金融海嘯和這次大流行的 考驗,這讓我們有了更理性的投資者。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