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6 人回報1 年前
就是個吃完,然後在這裡等死的地方,姑娘,你們還年輕,你們真的體會不到,我是個退休教師,今年73歲了,腳行走不便,走路的時候必須要帶上館帳,我有三個不孝順的孩子,沒有一個願意收留我,他們利用我的退休工資,把我送到
老院了,我已經進了三個多月了,身體一天比一天長,這裡的老人沒有私人空間,幾個人住在一間房子,白天黑夜都沒法安寧,有叫哭的,有喊痛的,有咳嗽的人,就沒有一天能睡個安晚覺,吃飯睡覺都得聽從他們的命令,
困了想多睡一會都不行,因為他們要統一化的管理,管理員為了方便管理我們,一寸長的頭髮,睡覺,起床,吃飯都要統一,就跟管犯人沒兩樣,把我們帶出去曬曬太陽,
我們看不到親人,看不到朋友,看不到外面的世界,關在這層樓房裡只有發呆,兩個管理員關幾十號的老人,沒有可能會有好心情,沒有可能會有個好脾氣,
我們一家人都哭,精神上再受他們的打擊,連訴苦的機會都沒有,只能在這裡發呆,每個人的磁帶症,只有越來越嚴重,
前幾天我三個孩子來看我,我把我一審四場的積蓄全都拿出來給他們,求他們把我帶走,天天關在這不經天意的樓層裡,我受不了了,
結果呢,他們把我的錢帶走了,而我依舊留在這裡等死,逃也逃不出去,在這裡好苦啊,姑娘,到了這一天,真的生不如死啊。
看到這裡,為這個老人感到心酸,更為他的三個不肖兒女感到憤怒。
今天,希望老友們都能轉發這個視頻到所有群,一起向社會傳遞,養老院的生活並不好過,一起轉發呼籲,兒女一定要善待好父母,一定不要成為不肖子孫,請大家多多轉發。
這個視頻很重要,你的一個轉發,都能喚醒一些兒女的良知,這樣就能讓很多老人不用過一個悲慘的晚年生活,所以一定要多多轉發,向社會強烈呼籲,向廣大兒女傳遞一定要好好對待自己的父母,不然,將來有可能就會輪到我們自己了,所以,我們也是在為自己轉發,老友們,多多轉發,為宣揚,傳遞中華傳統孝道盡一分力。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3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2023年最佳創意獎: 《 訂購敲門聲》 去年冬天,我被迫下崗。 無奈⋯只好到報刊,傳遞公司應聘做投遞員。 我投遞的第一站是濱江花園。 來到A棟一樓報箱前,欲將報紙投入報箱,卻見報箱的入口已被堵死,我便只好敲門。 良久,一個顫巍巍的老頭緩緩地打開鐵門。 我問:「老人家,你報箱的入口怎麼被堵死了?」 老人答:「是我故意堵死的。」老人尷尬一笑! 老人說:「我想同你商量一件事,你以後每天給我送報紙時,請敲門,親手把報紙遞到我手中」。 我答:「可以。但這樣的話,我們兩個都挺麻煩的,又浪費時間」。我對此頗為費解。 老人說:「就麻煩你啦,我每天都在家。這樣吧⋯每個月的最後一天,我付給你當月的敲門費100元。」老頭面帶乞求。 「如果哪一天,你敲不開門了,就報警吧」。 我大驚:「為什麼?」 老人答:「我老伴走了,兒子出國了。我一個人孤苦伶仃地住在這裡,誰知哪一天命就歸西天」。 這時,我看清了老頭昏花的雙眼。 我問:「你訂報不是為了看報?」 老人答:「我從不看報⋯我是在訂敲門聲呀!」。 老人拱手說:「年輕人,就請你幫個忙吧!這是我兒子國外的電話號碼,哪天你敲不開門的時候,就麻煩你⋯給我兒子打個電話通知他……"。 Ps:看到上面的內容,相信我們朋友圈裡面,尤其是單身或孤獨老人的居住者。 有時候你會認為大家都退休了,怎麼每天早上還在像上班一樣,需要向朋友們一個個互道早安! 其實這個道早安的意義,也是跟按門鈴的的意思同樣,是互道平安,互相關懷。 現在有LINE非常方便,大家都不用訂報紙。有空教教家裡的老人怎麼使用Line吧。 當哪一天你接不到對方的早安問候、或平常熱心的分享文章時,可能他們生病了,或忙碌、或是發生了什麼事情了? 請多多關心你的朋友和親人。 如果互相沒有互動的話,這個Line的存在,就沒有多大的意義了!
    2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老了怎麼辦? 讓老人享受吧! ~葉金川~ 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因為我一直認為,80歲以上的老人,不需要限制他們食物清淡,不必減重,吃的下比較重要,愛吃什麼就吃什麼,可以吃到自己認為的人間美味,讓自己活得更快樂一些。限制老人不能做這吃那,是違反人性的,也沒有任何科學根據的。 事實上,越來越多科學證據顯示,老人要吃好一點,吃胖一點,讓他具有多一點對抗疾病,對抗憂鬱情緒的能力。我願,每個老人都可以享受自己美好的最後一段人生,不要留下任何遺憾。 一個人的老後 幾個老友約了要碰面;忙得不想參加的我本來說了個「不」,但想到人生過了一天少一天,老朋友能見就要多見。還是把時間空了出來。我們的聚會,三分之二的時間在討論「預立遺囑」,大家想的都差不多:三反(反電擊、反插管、反氣切),一要,要樹葬。這些話,我們說起來真是乾淨俐落,我不確定大家是不是真的那麼看透生死,就我自己來說,無非是想讓人生簡單一點,不給自己、不給人添麻煩。 《送行者》裡頭有句話說,人生最重要的終極決定(怎麼安排後事),往往都是別人做的。為了不要讓這種事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都早早就立好了遺囑。寂寞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是這樣的吧。 結語 俗語說的好「有理財就不窮、有計畫就不亂、有準備就不忙」,身為老人預備軍的我們,是否做好準備了?只要事先做好準備,日後就無須憂心老後生活。 要準備的第一件事就是能老健,平時就要注重三養:吃得營養、注重保養、要有修養。第二是老居:與其過度恐懼孤獨,一定要和兒孫同住,過著忍氣吞聲的生活,不如獨自享受單身之樂,無論都會或郊區,住最適合自己的地方。附近有你喜歡的餐廳!第三是老本,既然養兒已無法養老,為人父母的也只能自立自強了,老本一定要保得好,不進棺材前一定不分家產。第四是老友:有個好朋友、好飯友和伴侶一樣重要,平時要廣結善緣,多認識各類朋友,是單身貴族享受生活的一項祕訣。 總之,不管你是長壽的歐吉桑或歐巴桑,到最後都是一 個人,這句話一點也不悲涼,也不可怕,全看你如何安排生活,全看你有沒有成熟的心理。喜歡就值得去做,別忘了,這輩子就只這一次,遇到好康的或是幸福的事,可別總是期待留給下一代。 感想 老朋友們切記!我們注定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兒女拋棄的第一代,千萬不要“人在天堂,錢在銀行”,什麼「一個人很寂寞」、「老了沒人照顧」等種種負面訊息,早已是過時的說法。 要認清:財富只是數字問題,名利只是短暫虛榮,生活才是人生的全部,當個「樂在享受單身暮年」的人,人生就有如再度染上春天的色彩,條件是:身體強健,有錢、有閒、有朋友,並且有自己專屬的空間。能夠獨立自主,自得其樂的人生,相信也是自己給自己最大的功德。 好好活,不要攀,不要比,不要自己氣自己,父是天,母是地,盡孝父母要牢記,夫妻愛,子,,家和比啥都重要,行點善,積點德,多做善事多積德,官再大,錢再多,閻王照樣土裡拖。衆天善神都來保佑你,你要傳給12個朋友和親人,四天後一定有好運來,如刪除或不發,一年都不順,發吧!滿靈的,就當電話費( Line 免費),我剛收到就轉發給你。
    1 人回報2 則回應4 年前
  • 你絕對不敢想像日本許多老人竟然連做夢都想著進監獄。 這位70歲獨居老奶奶已經是第四次因為盜竊入獄。 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只有在監獄裏才能吃上一日三餐, 生病了能享受免費的醫療, 再不用擔心自己會在家裏孤獨地死去。 在日本西南邊陲的小城岩國, 有一所著名的女子監獄。 這裏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囚犯都是65歲以上的老人, 他們都是獨居老人, 為了生存下去而故意犯罪入獄。 這裏的條件跟養老院相差甚遠, 沒有暖氣更沒有體貼入微的服務, 每天還要在嚴密的監管下從事體力勞動, 但在這裏至少能夠吃上相對營養的飯菜, 能夠在舒適的單間裏準時入睡。 即便是生病也能夠得到免費的醫療, 腿腳不便的老人幹的活也會相對輕鬆不少。 本就孤獨的老人還能交上幾個知心朋友, 這裏也就成了他們心中的養老聖地。 每天一大早犯人們都會在一陣清澈悅耳的音樂中醒來, 睡醒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整理自己的牢房。 單間裏配備了一臺電視和幾本書籍, 一個洗臉吃一個馬桶, 這樣的環境雖沒有自由, 但每天都能感受獄警的問候也顯得溫馨了不少。 吃過可口早餐後就要參加勞動改造, 腿腳利索的老人每天都要從事高強度的工作, 獄警就在一旁嚴密地監視著, 幾個小時的高強度勞動後會讓他們在操場適當活動一下身體。 相比於一般的囚犯他們更加服從更加容易管理, 也更加讓人心生憐憫, 即便沒人看管也不會有人逃跑, 因為沒有一個老人會放棄這種比外面好得多的生活, 這一現象更是日本社會的一種悲哀。 而造成這一原因的根本問題在於日本嚴重的老齡化, 日本65歲以上的人口已經佔了總人口的28%, 這些65歲以上老人犯罪的比例更是高達22%。 這一代人經歷了日本經濟的騰飛同時也經歷了經濟泡沫的破裂, 許多人是青年時得意, 中年失業或者提前退休然後老無所依, 他們的退休生活基本得不到保障。 由於老齡化的嚴重導致日本的養老金窟窿非常之大, 老人退休後的養老金甚至無法解決日常的溫飽, 而他們的子女又成長在經濟泡沫破裂的年代, 也是日本著名的低慾望一代, 指望他們養老還不如指望他們不去啃老, 這些年輕人基本都會離開家鄉, 留下年老無依無靠的父母獨自在家, 而政府更是無力承擔這些老人的養老問題, 有能力的老人自然會選擇去養老院, 可是很大一部分人根本承擔不起養老院的費用, 所以現如今也能看到越來越多非常魔幻的一幕, 許多退休後的老人會跟年輕人去競爭難得的工作崗位, 因為只有工作才能保證至少不被餓死, 老人們拖著年邁虛弱的身體做著比年輕人更繁重的工作, 雖然很悲哀但能找到工作的這一部分已經是無比幸運的, 還有許多老人根本無法找到工作, 貧窮和溫飽是一方面,孤獨也是困擾他們最大的難題, 正因如此許多老人不得已選擇故意犯罪來讓自己成功入獄, 他們往往都會選擇去盜竊,這種行為對社會的危害較輕, 同時日本對待盜竊犯的處罰相當嚴厲, 一次至少也能讓自己獲得幾年的有期徒刑, 到了監獄吃喝拉撒都不要錢,有免費的醫療還能交到一些朋友, 雖然沒了自由但至少不會再忍受飢餓和孤獨, 最關鍵的是在牢獄裡養老金依舊是照常發放, 幾年的時間至少能攢下一筆,出獄後也能維持一段時間, 直到這些錢用完後他們會繼續選擇這種方式再次入獄, 從而也讓這一奇觀陷入了惡性死循環, 為了防止這一現象的發生,監獄也是採取了各種方式, 每周都會為這些老人們進行心理疏導,甚至還開辦了親子課, 讓老人們學習如何照顧嬰兒以便他們出獄後能夠很快適應, 可是對這些老人來說他們本就是獨居老人, 即便是出去了也沒有孫子能抱, 開辦這樣的課程倒不如多發點養老金填飽肚子來得實在, 本該是用來懲罰罪犯的監獄卻成了許多老人們的庇護所, 實在是荒唐又魔幻, 可對這些老人來說這只是沒有選擇下的無奈之舉罷了。
    9 人回報1 則回應9 個月前
  • 重要通知﹔這兩片阿斯匹林一定要備好,能救命。這是醫學院校友會理事長轉載的,一定全發給家人朋友們,他們會感激你的。 2019年10月初,湖南的孫先生突然第二次腦梗,左腿完全沒有知覺。 這時,他突然想起,前幾天朋友發給他的一篇文章,喚心梗腦梗的人要在床前放兩片阿斯匹林和一杯水。 於是,孫先生馬上扶了兩片阿斯匹林,喝了一杯水,看表時間是下午六點,坐床上等結果。 過一會兒,左腿能動了,下午六點三十分,完全恢復正常。 朋友們,我們家裡都有老人,我們也有老的一天,難免突然得病。 拜託你把這個視頻轉發出去,提醒大家注意,說不定誰就用得上,千萬別在你這裡終止了。 為什麼要放兩顆阿斯匹林在床頭櫃上?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關於心肌梗塞的小提要。 阿根廷心臟學院院長,一位心臟外科權威醫師發的,非常重要。 傳遞一下,提醒更多人。 請注意,心肌梗塞剛開始發作的時候,會伴隨有其他徵兆。 比如,下顎的疼痛,噁心,大量的發冷汗等一些不常見的症狀。 然後才是左上肢的疼痛。 同時也得注意,心肌梗塞大部分發生於睡眠時間,前期徵兆痛感不強烈,以至於60%的人沒有再醒過來。 一部分幸運的人,會因為後期劇烈的疼痛,從沉睡中痛醒。 如果有上述任何一種發生的話,立刻口含兩顆阿斯匹林,讓它在口中化開,然後喝一點水吞下。 接著立刻聯絡急救中心,救護車,並告訴他們已經服下兩顆阿斯匹林。 坐在椅子或者沙發上靜候救護車援助,千萬別躺下。 心臟科醫師強調,如果每個看到這個視頻的人,能夠轉發給十位家人朋友,肯定至少有一條命將會被救回來。 舉手之勞,多一份善心,積德行善,一輩子走好運。
    7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早安!昨天我和一個開老人安養中心的朋友泡茶聊天,我問他老人安養中心每個月費用多少,他說標準不同,我們一個月至少3.5萬元,他們定位比較高擋。 我不禁感嘆,富老頭的錢真好賺。 我說你們一個月收這麼多錢,提供的服務能值這個價錢嗎? 朋友猶豫了一下,說這個問題不好講,能花錢買到的基礎設施我們一定是沒問題,但說個不該說的吧,很多事情也不是錢能解決的。 你想,老人真正的體驗是來自床有多貴設施有多完善嗎,其實不是,真正的體驗來源於人。 一個是老人和老人之間,老人也需要社交,安養中心的老人之間一樣會吵架,會拉幫結派,老人會為了老太太爭風吃醋,這還是小問題。 另一個更重要的是,護工的服務精神是個大問題,不是虐待的問題,有監視器在一般也不敢欺負老人,但是他們優先照顧誰,忽視誰,故意引導別人孤立誰,這些東西就直接影響老人的生活品質。 我說你開老人安養中心的你不管嗎? 他說就算我想管,我管得了嗎?你別看這些老人每個月給安養中心兩三萬,我們運轉也是需要成本的,退一萬步講我自己也是要賺錢的,能給到護工手裡的還不就是每個月幾萬元。 你能指望這些每個月領幾萬元的護工真把每個老人都當自己父母伺候?久病床前還無孝子呢。 我說那你們不能多給點薪水嗎? 他說已經給的不少了,我孫子現在讀幼兒園,我就發現很多私立幼兒園收得比安養中心貴,裡面的老師薪水比我們的護工還低。 我根本不敢指望這些老師能為這一點錢把我孫子照顧得多好,照顧得好是人家的情份,沒照顧好也是人家的本分。只要小孩安全不出問題,我們還能要求幼兒園老師做什麼? 老人給安養中心的錢多,我給幼兒園的錢也不少,但是你看護工也好老師也罷,都是上班族,你不能指望人拿四萬元幹四十萬的工作,我要有這能耐還開什麼老人安養中心。 他喝了一口茶,感嘆說,所以還是要生小孩,養兒防老還是有必要的。 我說你這個話就有問題了,護工照顧老人會不周到,但你自己的孩子就能更好嗎?就算真的孝順,也不代表就能一直悉心照顧你,如你所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你孩子將來也會有自己的事業和家庭要忙,能貼身照顧你一年,還能管你五年十年嗎? 朋友笑了,我並不指望孩子照顧我,我老了必定也是去老人安養中心。孩子存在的意義在於孩子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威懾。 這是一個讓你不至於成為別人關注鏈條最底層的保障,有孩子不一定能讓你的晚年生活過得好,但至少能讓你活得不算太差。 我不太理解,他給我講了一段話,讓我冷汗直冒。 他說我開安養中心你以來,發現一件事情,安養中心是一個半封閉的環境,除了安養中心裡老人的孩子會來看望以外,幾乎沒有外界輿論和道德的監督。 而且由於老人需要休息的原因,大多數安養中心是不歡迎無關人士參觀的,那麼問題來了,在這樣一個幾乎與外界隔絕的小社會裡,除了基本的法律,起作用的規律是什麼,是 善良和光明嗎? 不。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 在養老院裡什麼叫弱,什麼叫強,不是看你年輕的時候在社會上多有地位,賺了多少錢,而是看別人欺負了你以後會不會有人來找他算賬。 人生到了這個階段,會失去和大部分社會關係的聯繫。 你老的時候,你的同學朋友同事也差不多都在安養中心裡了,有的可能還已經在骨灰盒裡,除了你的孩子,你被欺負了誰還能幫你討公道? 誰又還有能力幫你討公道? 你也別問我安養中心裡不是有監視器嗎,這是人的問題,不是設備的問題。 第一,冷暴力你算不算欺負,而且在安養中心幹久的護工有一千種監視器留不下證據的辦法不讓你找麻煩,而且也不用找麻煩,不理會你的需求就好了。 第二,監視器也需要有人去調記錄才有意義的,安養中心的管理人員肯定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除了你自己的小孩,還有誰會願意幫你去調記錄。 我說一個道理,你別說我冷血。對我們開安養中心的人來說,我們真的關心老人開心不開心嗎? 我們只關心老人是否安全活著就好,因為只要老人活著我們就能收錢,就算死也別死在我的安養中心裡。 這時候你看,如果沒有孩子,你在安養中心裡遇到委屈的時候能向誰告狀? 你和護工的矛盾也好,和其他老人的矛盾也好,大部分的時候你自己也解決不了,就只能尋求外部力量,這個時候有孩子你就有外援,即使這個外援不一定孝順,不一定會 出面,但是如果你沒有孩子,你就一定孤立無援。 我說,那要是孩子不給你出頭呢? 他拍拍桌子,說林北不用他出頭,我只需要他存在。 這個後盾不是給你靠的,而是給別人看的,靠不靠得住都無所謂,關鍵是一定要存在,因為他的存在本身就能讓別人斟酌斟酌後果。我還有孩子在外面,你對我不好會有麻煩,大家都怕麻煩。這就是一種制約。 你的身體已經生活不能自理了,但你的思維意識又還沒有到不清醒的地步,你能很清晰地知道自己正在被欺負甚至被侮辱,你很委屈很憤怒,但是你沒有任何辦法。你能向誰求助呢? 你沒有孩子,也沒有穩定聯繫的社會關係人,你就像一個小孩在學校裡被欺負了一樣無助。 就連報警都沒用,你說警察怎麼管這個? 也許沒生孩子省下了不少錢,也許直到這個時候你依然還有很多很多錢,但是你甚至找不到人能幫你把錢花掉。 錢在年輕的時候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是到了某個時期,你會發現錢連尊嚴問題都解決不了,能解決這個問題的只有血緣關係。 他接著說,我還真不覺得血緣關係就有什麼神奇的力量,我也不確定我自己的小孩在我老了以後還能依然愛我,但這不重要,因為他的存在也會受社會監督。 也許他不一定是一個好兒子,但他肯定不想讓別人知道他是一個不孝子,所以就算是裝,也得裝出最低限度的對我的保護動作,我說的是最低限度。 我這安養中心真是見識到了很多東西,我的要求不高。 我算是看明白了,這安養中心裡其實和幼兒園裡沒什麼區別,小孩子有爸爸有媽媽,哪怕他在自己家被自己的父母打到飛起來,但是在幼兒園裡他就是能直起腰,因為他有人可以告狀,因為別人知道欺負他會有後果。 但是沒父母親的小孩,我不說別人會不會欺負他,老師會不會忽視他,哪怕有一個同學說他是個沒父沒母的小孩,他也等於受到了欺負。人家也沒打他沒罵他,但是他心底能好受嗎? 我付錢送我孫子去幼兒園,還要恭維著幼兒園老師,你認為是為什麼,不就是因為在人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的時候,身邊的任何人都有可能對你合法迫害嗎? 他沒做違反規則的事情,你抓不到他任何把柄,但他就是能讓你很不舒服。 你現在是一個在安養中心的老人,你想吃什麼東西,其他老人提出來了護工馬上就去拿了,你說了護工就推說他還有事讓你等著。 你行動不便,和護工說想去廁所,護工裝作沒聽到,聽到了也說要你先等著,然後去做其他事,過個半小時再來管你。或者隨口指桑罵槐一句斷子絕孫的老東西,都沒說是誰,但你知道。很多事情傷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極強。 他們也不會管老人說什麼,他們覺得老人已經沒有了自尊心。但實際上,很多老人只是身體不便,但是思維仍然清醒,而且正因為他們的世界裡已經失去了對大部分物質享受的需求,所以他們的自尊心會變得比過去更加強烈。只是他們說了也沒用。 老人能尋求幫助的只有子女,他們在世界上的關係被時間逐漸斬斷,只留下和子女最終也是最親的關係。 這種關係可能薄弱,可能靠不住,但是這就是他們在和安養中心,和其他老人,和護工,和這個世界博弈的時候,手頭最後的籌碼。 如果連這個關係都沒有了,他們就一無所有了,沒有牌可以打,徹底失去主動權了。 他們的餘生能不能活得像個人,只取決於身邊的陌生人能不能把他當個人。 你還年輕的時候,錢可以交換一切。但當你老的時候,錢真的只是錢了。 你有沒有感覺到,你小時候,父母對你是強勢的,你到了現在這個歲數,父母對你其實是弱勢的? 博弈這東西真的是方方面面。 生不生孩子都是自己的選擇,衰老畢竟是未來的事情,未來的事情誰說得準呢,可能等我們老了以後世界就進入全機械化了,到時候也許就不需要養兒防老了。 也有可能哪天就世界大戰了,全人類都玩蛋了,你養兒防老也沒意義了。在明天到來之前,一切皆有可能。別人怎樣我不管,生不生導致社會少子化我也不在乎,我就是想在老的時候給自己多一個籌碼。不是我壞,真是我見識的壞東西有點多。 我聽了他這句話,沉默了很久。我想反駁,但他真的見識過這種生活。 最後我想喝一杯茶,一抬頭他也剛好舉杯。我們碰杯,一起心碎。 愉快的小週末,順心愉悅!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當我要去養老院的時候》 這是一位即將去養老院的老人寫的,值得老人們深思。 我要去養老院了!非不得已,我是不會去養老院的。但是當生活開始不再能完全自理,而兒女又工作忙碌還要照顧孫子,無暇顧及你時,這似乎成了我唯一的出路。我要準備搬家了,搬到養老院去! 養老院條件不錯:乾淨的單人房間,配有簡單實用的電器﹔各種娛樂設施齊全﹔飯菜還算可口﹔服務也很周到﹔環境也很優美。就是價格不菲。我的退休金肯定無以支撐。但是我有自己的住房,將它賣掉,有了幾百萬,錢就不是問題了。我養老花不了,不久的將來剩下的就作為遺產,留給兒子。兒子很理解:你的財產應該您享用,不要考慮我們。剩下的就是我要考慮做去養老院的準備了。 俗話說:破家值萬貫,指的是東西多。過日子針頭線腦什麼也少不了。箱子、櫃子、抽屜都裝滿了各種日常用品。四季的衣服,四季的床上用品,堆積如山﹔我曾對紅木感興趣,桌子、椅子、櫃子,全套的紅木家具﹔我喜歡收藏,郵票集了一大堆﹔紫砂壺也集了百十來把﹔還有許多珍藏的小件物品,什麼翠、和田玉、核桃,黃金、白銀等小把件、掛件,還有二條小黃魚﹔特別是書,整個一面牆的書櫃,裝的滿滿的﹔好酒什麼茅台、五糧液,洋酒,也存了幾十瓶﹔還有全套的家用電器﹔作飯的各種器具,鍋碗瓢盆,柴米油鹽、各種調料,再把個廚房也塞的滿滿的﹔還有積攢的幾十本相冊 …。 看著滿滿的一屋子東西,我發愁了!養老院只有一間屋子,一個櫃子,一張桌子,一張床,一個沙發,一個冰箱、一個洗衣機,一台電視機,一個電磁爐,一個微波爐。根本沒有存放我這些平生積攢的財富的地方。 在這一舜間,我忽然覺得,我的這些所謂財富都是多餘的,它們並不屬於我!我只不過是看一看、玩一玩,用一用,它們實際上隻屬於這個世界,輪番降臨的生命,都只是看客。故宮是誰的,皇帝認為是朕的,但是今天,它是人民的,是社會的。我忽然明白了:為什麼比爾.蓋茨要把自己身後的財產全部捐獻﹔為什麼馬雲都宣布要把他博物館的全部藏品全部捐獻,那是因為他們明白:這一切原本就不是他們的,他們不過是看一看,玩一玩,用一用,生帶不來,死帶不去,倒不如沽名釣譽,落得個積善行德。多麼明智! 我的這一屋子東西,真想捐獻,但是拿不出手。要處理現在成了個難題。子孫能接受的寥寥無幾。我能想象:當兒孫面對我的這些苦心積壘的寶貝時會是怎樣的情景:衣服被褥全部扔掉﹔幾十本我覺的珍貴的照片會全部毀﹔書被當廢品賣掉﹔收集的藏品不感興趣會處理掉﹔紅木家具不實用,會濺價賣掉 …。正如紅樓的結尾:隻剩下白茫茫的一片,真乾淨!我面對著如山的服裝隻揀了幾件常穿的﹔廚房用品隻留了一套鍋碗瓢盆﹔書挑了幾本還值得看的﹔紫砂壺挑了一把喝茶的﹔再帶上身份証、悠遊卡、健保卡、戶口本,當然還有銀行提款卡,足夠了!這就是我的全部家當! 我走了,把這個家還給這個世界。是啊!人生只能睡一張床,住一間房,再多的都是看著玩的!
    2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 近來華文圈裏,超級轟動真人真實的故事,是作者朱立立在三個不同生命歷程中寫實的文章;他們分別在2017, 2018,以及兩星期以前的8/12/2020 刊登出來。 本文作者朱立立(筆名荊棘),是海外女作家協會會長,本文是她生命中發生的一件真實故事,親愛的朋友,如果發生我們身上會有什麼感受? 🍀我的老伴近年來幾次中風,記憶和判斷都受影響。這倒也能接受,只是他自己不知道他的記憶和判斷有問題,所以找不到東西就怪我亂動,記不得的事就怪我不告訴他,甚至對我發生懷疑,好像他並沒事只是我在製造問題。無謂的糾纏老是扯不清理還亂,使日子沉重得無以承擔。結果孩子回家來開家庭大會,建議老爸獨自搬去養老院。這是我一生最為難的決定了,我們結婚43年,感情一向親密,從來都指望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沒想有天會送他一人去養老院,心中既是歉疚又是惆悵。 老伴住了一年獨立生活的養老院,始終未能適應群體生活,抱怨沒有可交的朋友,寧願呆在自己的公寓也不願參加活動。我幾乎天天去看他,不能去時也一定打電話給他。奇怪的是他對我再無疑心,一再說他愛我信我,令我懷疑讓他住養老院是不是錯誤。今春他出現頭昏得不能站立的現象,醫生說是神經系統問題,也沒有辦法可治,要用走路器扶着走,所以又把他搬到另一家有扶助設備的養老院。老伴仍然抱怨不已,說他的好友都在以前那家,這兒找不到可以說話的人。 近兩個月來,我來看他時他都不在自己的公寓,打電話也沒人接而只好留話。孩子們也紛紛問爸爸去哪裡了? 我作了點偵探工作,這才發現老伴有女友了。露意絲以前是個藝術老師,還是柏克萊和史丹福大學的畢業生,家庭背景良好,年紀看來和老伴相當,頭腦清晰靈活,而身體比老伴還差一大截,瘦弱得禁不起風吹, 擁抱她時生怕她骨折。老伴說露意絲背脊骨痛得厲害,每四小時要吃止痛藥,吃了之後就有嚴重反應,有時身體斜着斜着就昏過去。老伴好像突然驚醒起來,發現他的生活使命是要照顧露意絲的。從此他不再呆在小公寓憐恤自己,也不用助行器而採用手杖,這樣他才可一手扶手杖,另一手牽挽露意絲。這位往常在自己房間用餐的人,每天三餐之前等在露意絲門口,然後兩人手牽手去用餐。過去不參加院內活動的這位,現在和露意絲一起看電影,聽音樂會,參加手工藝創作,有時也坐院裡的巴士外出瀏覽,生活得繁忙而振作。 我也多次和他們倆在養老院聚會用餐。我對露意絲表達我衷心的感激和快慰,慶幸她與我的老伴友好;我告訴老伴我沒有嫉妒和私心,沒伴的生命是寂寞得沒有道理的浪費,我為他找到了好友而安慰。露意絲的老公已經過世,她的子女都非常善良懂事,不時來接媽媽回家團聚,每次都邀請我的老伴同行。老伴有時說不好老是打攪他們私有的空間,有時也欣然參入他們美好的家庭時光。 他們倆手牽手顫顫巍巍地走在我前面,像是兩個學步的孩子。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竟是另一個女人,我的心暗地裡碎裂。原來老伴需要感到自己仍然有能力去照顧他愛的人,我對他的照顧徒然使他感到無能。這幾年還未見到他如此意氣風發,我真是高興他們找到了彼此,這不是份奇妙得不可思議的緣嗎? 兩老無猜外一章 我在世副發表的〈兩老無猜〉一文在網路上被瘋傳,引起意想不到和絕然不同的反應——有人說這不會是真事,天下沒有這樣的妻子;也有人說這是理所當然,世事本該如此;有人在電話裡流淚,問我是否真有其事?又說我太可憐了;文學造詣高的人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莉絲.孟若早已寫過類似的小說,還拍了電影。 為了回應被這文章感動或感到好奇的讀者,我寫下這續篇。真實的人生通常沒有高潮結局,只是繼續地演變和淡化,不同於摹仿人生的藝術。 我的老伴兩年前一人搬進養老院,是那種可以獨立生活的地方。因為他出現失智的現象,脾氣也變得多疑好怒而不易相處。一年後,他頭昏得天旋地轉,必須用助行器才能走路,只好搬進隔壁另一家有輔助設備的養老院。他一直不能適應養老院的生活,不肯參加院內的活動,直到有一天他在餐廳遇到也是剛搬來的露意絲。 這位老太太年紀和老伴差不多,可是身體十分虛弱,背脊痛得尤其厲害。醫生開給她的止痛藥強烈異常,一吃她就神志恍惚,身體漸漸傾斜著要倒下去。這天,剛好老伴坐在鄰座,在她快要倒地時把她一把拉住。就這樣兩人結了緣。 露意絲身體雖差腦筋卻很清楚,記得住別人的名字,性情溫和很受大家歡迎。從此我的老伴就跟著露意絲結識了院裡的朋友,兩人天天一起做運動,一起參加院內各種活動,生活變得繁忙而振奮。老伴活得挺有勁的,意氣風發,好像照顧露意絲是他新找到的使命。他把助行器放在一邊,改用手杖,這樣才好挪出一隻手來攙扶露意絲。我看到這兩個像孩子學步般手牽手的老人,想到我一向指望「執子之手與子共偕老」,如今執子之手的竟是另一女人,心裡感觸良多。 老伴的體能繼續改善,頭昏的事再沒發生,他甚至不用手杖也可走得不壞。像奇蹟一樣,他的記憶力也跟著好轉,不再丟三落四,話說也不再語無倫次。院裡的主管發現他曾出版過九本書,便邀請他在院裡作場演講。我沒去,生怕我在場會使他緊張。據他後來說,演講很成功,聽眾反應熱烈。不久,鄰近幾個養老院和婦女組織也先後請他去演講。老伴是教過五十年書的老教授,作個小演講當然易如反掌。他因此而出了小名,走到那裡都有人來恭維。他喜孜孜地告訴我,他是這養老院裡最英俊出色的男士,因為有四位女士私下都對他這樣說。養老院內本就女多男少,幾位男士偏偏又衰老得不像樣,做其中最英俊健壯的男士並不難。如此一來,他更加神氣活現,自我感覺良好。 露意絲一直是他最忠實的崇拜者,小鳥依人般被他攙扶。只是她的身體每況愈下,一連兩次大中風把她送進了醫院,令我們擔心她不知是否回得來。結果她居然回來了,只是整天躺在床上,一天得靠三班護士輪流照顧,每月的費用高達萬元。後來實在無法負擔,就由老伴接下照顧的責任。於是又輪到我擔心是否會把老伴累壞了。人老了真是沒辦法,各種意想不到的事情接連著發生。 好在露意絲的情形漸漸穩定下來,可以坐輪椅走動了。我不時帶他們出外兜風,由我推露意絲的輪椅,老伴用手杖走在一旁,三人有說有笑,不在乎外人瞪著我們看,搞不清我們之間的關係。我知道露意絲隨時會離開這個世界,怕到時老伴會受不了打擊。我和他婉轉細談,為他做心理準備,又打趣地說:「下次找紅顏知己,千萬要找身體好些的才行哦!」 兩個月前,老伴說這家有輔助設備的養老院漲價得太過分,他要搬回隔壁那獨立生活的養老院。我問:「那你不是要跟露意絲分開嗎?」他說:「我每天早晨會去叫醒她,因為止痛藥使她沈睡不醒,沒人叫醒不來。我們會一起吃早餐。兩個養老院就在隔壁,很方便的。我在那家獨立生活的養老院有很多朋友,他們的橋牌俱樂部缺了我不成局,合唱團裡人人荒腔走板,都要靠我來定音。他們很歡迎我回去,而這邊也希望我常回來作客。」 我問:「你現在情形好轉,想回來跟我住嗎?」他的眼睛潮濕起來,說:「跟你住是最快樂的,可是你在電腦前一坐四、五個小時,你神遊的世界我進不去。你開會或旅行一去十天半個月,我一人在家怎麼辦?你照顧我起來無微不至,我卻深感無能為力,好像是個等死的廢人。我要你有你的生活,那麼我也必須有我自己的生活。在養老院我有朋友,有活動,有人靠我照顧,只要你常來看我,也就跟和你住在一起差不多。」 今天正是我們結婚四十四周年,我們和好友共進午餐慶祝。席間,老伴遞來一首他手寫的詩,傾訴他不管在哪裡都會永遠呼喚我的名字。我眼前的時光驟然旋轉起來,如夢的邂逅、緣訂三生的姻緣、共建的家園和養育的孩子、牽手走過的世界……都在我眼前閃過。他的呼喚穿透這一萬六千多個日子,而我也從未停止回應他的呼喚。 住不住在一起有何關係呢?我們的確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一對情人。🍀
    2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八十五歲了 李家同 昨天我號稱生日,收到好多人的祝賀,使我不知道怎麼辦。現在先謝謝各位的祝福。其實我不知道我的國曆生日是哪一天,我的生日是農曆正月初五,爸爸報戶口的時候就寫下1月5日。我從來不記得國曆1月5日是我的生日。 雖然我已八十五歲,但是根據身分證,我只有八十四歲,這又是當年報戶口時有些錯誤。在醫院裡,八十五歲以後,看病可以優先,所以我還要等一年。 已經八十五歲了,我常常想到85度C去喝咖啡或買蛋糕應該有點優待,可是即使有這個優待,也恐怕要再等一年。有夢最美,我還是夢想有一天85度C會給我優待。 也許應該告訴各位,最近我摔了一跤,這是因為我的球鞋已經磨平了,走在一個水泥斜坡上,做了一個滑壘的動作。這是因為要追隨吳誠文教授,沒想到後腦著地。可是我拍拍屁股站起來,一點問題都沒有,當天仍然去打網球的,命大也。我認為我一直有運動,所以運動神經還可以,一定有方法使得我這次沒有腦震盪。 人老了,千萬不要懷念從前年輕的時代。我每天會看到學生打籃球,看他們打全場,不免使我有點感慨,要我打全場,絕對一命嗚呼。可是那些年輕人跑得飛快,我真不懂他們如何做到的。可是我們老人應該知道,年輕人雖然身強體壯、頭腦靈活、記憶力好,可是也有他們的苦惱,找工作就是一個問題。找到工作又會感覺到薪水實在不夠多,所以我們老人應該多多關心年輕人,了解他們所面臨的問題,也盡量地幫助他們。 老人最重要的是要能保持心情上的平靜,我因此在下面提出幾個辦法,分享給大家。 (1)不要對政治太有興趣,不要看太偏激的政治文章和談話。這是自找煩惱的,如果一定要看,最好先吃過降血壓藥,以策安全。 (2)要和老朋友聯絡,因為再不聯絡,可能就從此失聯了。和老朋友聯絡還有一個好處,可以得到很多醫學上的知識,知道哪些醫生是好醫生,一定要把好醫生記下來,以備不時之需。 (3)不要只和老人聯絡,也要和年輕人、小孩子常常聚會,他們比較有生氣,也比較快樂。一定要分享他們的快樂和煩惱,盡力幫助他們。 (4)不要老是懷念過去,也要隨著時代的進步前進。不能只知道老歌,也要知道新歌,如”我不是劉德華”、”熱愛105度的你”,以表示跟得上時代。 (5)不妨搞清楚從前沒有想到的問題,比方說,Cavendish如何測出地球質量的?(他的光源是蠟燭。) 法拉第如何做電容實驗的?馬可尼如何能從英國發電報到美國去?(當時世界上並沒有真空管。) (6)不要太為自己的一些病痛而沮喪,年紀大了,不可能沒有病痛的。如果完全沒有病痛了,那就是最美好的日子到了。 (7)不要太多想自己的煩惱,多多顧念別人,這樣你的煩惱會減輕很多。 最後,再次謝謝大家對我的祝福。我尤其感謝替我看病的醫生,我運氣真好,碰到這麼多好醫生。有一位醫生喜歡看偵探小說,而且是專門看醫生如何謀殺病人的,可是我相信他絕對不會謀殺我,因為無利可圖也。
    9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分享朋友傳給我的感人故事 《酒乾倘賣無》是一首80年代從台灣傳遍中國大陸的歌曲,在全國各地區廣為傳唱。「酒乾倘賣無」的意思是閩南語「有空酒瓶賣嗎?」…… 這首歌來自於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個跛腳的老人靠收集空酒瓶養活自己,老人是個聾啞,不會說話,孤單的一個人,過著孤苦的生活。 有一天他在街上撿到一個小女孩,他欣喜異常,認為這是上天賜給他唯一的禮物。 老人將孩子帶回家,用辛苦收來的空酒瓶,換錢買來廉價的奶粉,讓那個小女孩活了下來。在女孩6歲的時候,他們又撿了一條小狗,取名旺才。 聾啞老人,小女孩和小狗相依為命地生活在一起,小女孩的童年就在那一堆堆,堆積如山的空酒瓶屋中成長。 天生的好嗓子讓小女孩成為聾啞人的傳話機,在每一個清晨,女孩牽著老人,老人拄著拐杖,狗狗跟在他們後面。女孩大聲的喊著:‘’酒乾倘賣無、酒乾倘賣無‘’。 再後來,小女孩長大了,戀愛了,她愛上了一個作詞家。 年青的作詞家一窮二白,但很愛她,帶她走進了藝術天地,使她成為了一個歌手,他為她寫了很多歌,對老人也非常好,每次來都會幫老人運酒瓶,和老人比劃著說話,逗旺才玩...... 然而有一天,女孩成名了,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有了房子,汽車和周圍追求的人......但女孩還是很愛男孩,她勸他和她一起住進大別墅,不要回酒瓶屋了,因為又聾又啞的父親,讓她覺得羞辱! 男孩不願意,仍然和老人來往,後來女孩越來越忙,名氣越來越大,生活完全由經濟人安排了。老人很想念女兒,央求男孩帶他去找女兒,但是還沒有進演唱會的大門就被轟了出來...... 再後來女孩也煩了,丟給老頭一大筆錢,讓他不要再打擾她,老人擦乾了含淚的眼睛,沒要女孩的一分錢,走時還留下女孩一直愛吃的一小袋松子! 男孩看不過去了,找女孩理論,這時女孩心裡卻根本聽不進任何勸言,因為兩人的地位太懸殊了,最終他們也只能分手。老人因思念女孩終於病倒了,男孩只好央求女孩,希望她能回家看看老人,女孩沒有聽他的! 有一天,男孩打聽到女孩唱歌的地方,他告訴了老人,老人掙扎著要去看女兒最後一面。不料走在路上,一輛卡車飛馳過來,眼看就要撞著老人了,老狗旺才猛地拱向了老人,老人得救了,但旺才就這樣死了。 男孩知道後決定為女孩寫最後一首歌,他連日連夜趕,頂著長期的貧困和思念,在他身體快不行的時候,寫下了這首歌,讓人送給了那個女孩。 男孩寫完歌詞後也離開了人世間。 演唱會上女孩不情願地打開紙條,這首歌的歌詞大意是: 多麼熟悉的聲音, 陪我多少年風和雨, 從來不需要想起, 永遠也不會忘記。 沒有天哪有地, 沒有地哪有家, 沒有家哪有你, 沒有你哪有我, 假如你不曾養育我, 給我溫暖的生活, 假如你不曾保護我, 我的命運將會是什麼! 是你撫養我長大, 陪我說第一句話, 是你給我一個家, 讓我與你共同擁有它, 雖然你不能開口說一句話, 卻更能明白人世間的黑白與真假, 雖然你不會表達你的真情, 卻付出了熱忱的生命, 遠處傳來你多麼熟悉的聲音, 讓我想起你多麼慈祥的心靈, 什麼時候你再回到我身旁, 讓我再和你一起唱, 酒乾倘賣無, 酒乾倘賣無........... 多年前的往事一一再現,堆積如山的空酒瓶,聾啞的父親,為了給她買一包松子累暈在酷暑的街頭,還有小狗旺才拖著尾巴和她玩耍!......女孩哭了,她終於良心發現,愧疚,傷心,不安! 她反復學著這首歌,最後登台的時候,她通知樂隊加唱最後一首歌《酒乾倘賣無》。 女孩忘情地唱著,台下所有的人震驚了,所有的人都流下了眼淚,女孩在台上講述了自己的身世,然後不顧一切地跑向了醫院,她要見自己的父親。 當老人看到女兒時,一行老淚緩緩從腮邊流下,老人什麼也說不出口,只是微笑的看著女兒,慢慢的閉上了眼睛,女孩撕心裂肺的哭喊著,泣不成聲...... 這就是《酒乾倘賣無》,一個真實的故事...... 百善孝為先!獻給所有人! 也許,我們的父母,不曾帶給我們優越的環境和更多的財富,但是他們卻盡最大的能力,把我們養大,把他們最好的時光和經歷都給了我們。 從呱呱墜地到咿呀學語,從慢慢會爬到漸漸行走,再到長大成人,他們付出了畢生經歷和心血。 好好愛我們的父母吧,父母養育之恩,我們一輩子也報答不完。 感悟: 看了這個故事,相信今後再聽到《酒乾倘賣無》,你一定會有更多感動...... 但,這遠遠不夠! 歌詞唱到:假如你不曾養育我,給我溫暖的生活,假如你不曾保護我,我的命運將會是什麼? 想象一下,假如沒有父母,我們的命運會怎樣? 父母的養育之恩,不論怎樣回報,都還不盡...... 感動之余,想一想,如何才能更好地報答父母吧。照顧我們,父母唯恐不及;感恩父母,我們也該唯恐不及! 永遠記住一句話: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分享YouTube~酒矸通賣無~https://m.youtube.com/watch?feature=youtu.be&v=48JO3OZOYqQ
    1 人回報2 則回應6 年前
  • 寫的是大陸的狀況,在台灣何嘗不是這樣?謹供參考: 在孤獨中,人的尊嚴也會喪失殆盡” 李老今年七十歲,老伴兒六十八歲。 退休前,李老夫婦都是省城電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員。 李老的兩個兒子,一個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一個畢業於清華大學, 之後繼續深造,取得了高學歷後,如今都在北京定居。 李老夫婦的老年空巢生活,過了將近有十年了。起初, 一切似乎都還和諧,充裕的養老金足夠老兩口安度晚年,那段時間, 兩位老人還經常出門旅遊,過著逍遙自在的日子。但是, 隨著時光的流逝,這對在撫養子女上「功德圓滿」的老人, 卻越來越感受到了垂暮生命的重荷。兩位老人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 尤其到了最近兩年,更是每況愈下。李老患有嚴重的心臟病, 老伴患有嚴重的高血壓,日常生活中,老兩口是彼此的醫生, 一個替另一個量血壓,一個監督另一個按時服藥。 老兩口知道控制病情的重要,心裡都很清楚, 一旦其中的一個倒下了,另一個都沒力氣將對方背出家門,而且, 另一個也勢必會跟著累倒。這種擔憂在今年年初得到了證實。 當時李老的心臟病突發,幸虧鄰居幫忙,打電話叫來了 120 急救車。老伴也想跟著急救車一同上醫院,被鄰居好說歹說地勸住。 鄰居也是好心,擔心老太太跟到醫院去只會把自己也急出毛病來。 老伴留在了家裡,可是當天晚上, 一個人在家的老太太突然感到天旋地轉。依靠平時掌握的醫療常識, 老太太理智地沒有進行多餘的掙扎,而是就地躺在了地板上。 躺下後老太太就感覺到完全動彈不得了, 整個身子已經完全不受自己的支配。她說,那一刻, 她認為自己要完了。就這樣躺在冰冷的地板上,直到黎明時分, 老太太的病情才漸漸緩和。她始終不敢動,更不敢睡著, 她怕自己一旦睡著了,就再也不會醒過來了。等到第二天, 鄰居發現了,也是喊來了 120,後腳跟著前腳,把老太太也送進了醫院。 這件事情發生後,李老夫婦的空巢生活正式敲響了警鐘。 我們不是沒有想過去北京和兒子一起生活。以我們倆的收入, 即使生活在北京,也不會給孩子們增添太多的負擔。 但是北京的情況太特殊了。孩子們除了「北上廣」, 在任何一座城市生活, 我和老伴兒的晚年都不會遇到今天這樣大的困難。 兩個孩子目前在北京生活都算穩定,也都買了自己的房子, 買的房子,都是一百五十平米左右,合計下來, 這兩套房就將近一千萬了。買完房子, 他們的人生基本上就被套死在那一百五十平米上了。 他們各自的一家三口,也夠住下我和老伴兒了, 但孩子們誰都不主動開口請我們去住。 有一年過年,全家人都在,兩個兒媳婦用開玩笑的方式互相說: 現在國家人均居住面積的小康標準是三十平米, 如果咱們誰家再擠進兩個人去,立刻就生活在小康線以下了。 也許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我和老伴當時只能相視苦笑。 若是我和老伴兒在北京租房住,即便我們住在北京了, 兒子就在身邊,可日子一樣是我們老兩口自己過,還是空巢家庭, 頂多週末的時候孩子們能過來看一眼。 這樣就等於是白白花了一筆冤枉錢。 思前想後,唯一的出路就是我和老伴兒獨守空巢。 對於暮年的生活,我們不是沒有做過設計。可現在看, 事情沒有發生之前,我們的想法都太過樂觀了些。 當年我們退休的時候,想著自己老了,絕不拖累孩子們, 我們老兩口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自從他們考上大學那天起, 就已經是“功德圓滿”了,從此,在彼此的義務上,都不做強求。 那時我們想,我們在自己的老年,依靠自己不薄的退休金, 可以遊山玩水,完全投身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去, 直到老的哪兒也去不了的時候,就找一個小保姆伺候我們。 起初一切都按照我們的計畫進行著。 我和老伴兒退休後年年去外地旅遊,在麗江,我們還租了一間民房, 連續三年都在那邊過的夏天,自己買菜做飯,就像居家過日子一樣。 我們自得其樂,孩子們也很高興,都說自己的父母真是瀟灑。 因為彼此無擾,我們老兩口和孩子們的關係處理得非常融洽。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這樣的日子沒有過上十年, 計畫就完全被打亂了。 我們沒有料到,自己的身體垮得會這麼快。 只能終止雲遊四方的日子了,提前進入請保姆的程式。 可是,真的開始請保姆時,我們才發現自己太幼稚了。 在我們的思想裡,花錢請人為自己服務,就是一個簡單的雇傭關係, 只要付得起錢,一切就會水到渠成。誰能想到,如今請保姆難, 居然已經是一個社會問題了。我們最先找了家政公司, 伺候兩個老人,對方給出的要價是每月三千元。 這個數目雖然也在我們能夠承受的範圍內, 但還是讓我們有些小小的驚訝。在心理上,我們認為價錢是高了些。 老伴有些想不通,我還給她做了做思想工作。我說既然是市場化了, 這個定價一定就是市場自我調節出來的,是被供求關係所決定的, 通過這個價格,我們就可以得出如今老人對保姆的需求有多大, 供不應求,所以才導致出了這樣的價格。你看, 我們研究所剛剛畢業的研究生,一個月的工資也就是三千塊錢, 可是一個不用受太多教育就能勝任的保姆崗位, 也開出了和一個研究人員同等的薪酬標準, 這個價格不能說沒有一些扭曲。但這就是現實, 我們處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購買服務,只能接受如此的定價。 好不容易,老伴兒的思想工作做通了,第一個小保姆被請進了家門。 但購買保姆服務的交易方式,遠遠不像我們購買其他商品那麼簡單。 購買其他商品,基本上還有個公平原則、誠信原則在裡面, 但購買家庭養老服務,這裡面的不確定因素就太多了。 這個小保姆為我們提供的服務品質,遠遠和我們的預期不相吻合。 我們老兩口也是自認有修養的人,但是的確難以容忍。 於是又換了一個,每個月還多給出五百塊錢。 但是隨著付出的價格抬高, 獲得的服務品質與預期的落差反而更大了。 就這樣接二連三換了四個保姆,最終不約而同, 我和老伴都決定不再嘗試這條路了。我們決定, 在我們還能動的情況下,彼此照顧對方。這裡面沒有不理性的因素, 我們都是學理科出身的,不會感情用事,任何決定, 都是經過理性推理出來的。但是現在不得不承認, 我們的理性思考的確有僥倖的成分在裡面。老年人的身體狀況, 更是個不可估算的變數。 發生在老伴身上的危險,讓我知道了, 現在身邊有個人還是非常必要的, 起碼不會讓我們在突發險情的時候坐以待斃。上次老伴被救, 是因為我們防患於未然,留了一把鑰匙在鄰居家裡。鄰居很負責任, 我住院後,就擔心我老伴一個人會有什麼不測,一大早敲門問安, 沒人應門,這才開門看到了躺在地板上的老人。 這種僥倖的事還敢再重演嗎?不敢了。 現在我和老伴又有了一個共識,那就是住院兩個人必須一同去, 反正以我們現在的身體狀況,任何時候都夠得上住院的條件。 我想啊,也許我們最終的那個時刻,會是雙雙躺在醫院的病床上, 彼此看得見對方,一同閉上眼睛。 如果真是這樣,那可的確就是功德圓滿了。 現在孩子們當然很著急,可也只能勸我們再去請保姆。 他們總以為我們是捨不得花那份錢, 根本體驗不到這種買賣關係如今的混亂——不是你支付了金錢, 就一定能夠換來等值的服務。他們不知道,這種「等值」的要求, 更多的還是指人的良心,是良心和良心之間的換算, 可如今人的良心,是個最大的不確定值,最難以被估算和期待。 我們住院後,兩個孩子都回來了,當孩子們出現在病房門口的時候, 那一刻,我真的感受到了情感上的滿足。那一刻,我居然有些傷心, 就好像自己受了什麼天大的委屈一樣。老伴兒更是哭得一塌糊塗, 孩子們越安慰,她哭得越凶。好在我還算比較克制,如果我也落淚, 孩子們會感到震驚的。我從來沒有在兩個兒子面前掉過淚。 孩子們不會理解他們的父母怎麼會變得如此脆弱, 就像我年輕的時候一樣,也一定是難以理解如今的自己。 在醫院陪了我們幾天,看我們的病情都穩定下來了, 孩子們就回北京了。他們太忙。是我讓他們回去的, 有生以來第一次,我在理性思考的時候,感到這麼違心。 孩子們走後,我和老伴突然變得特別親。不是說我們以前不親, 是這次事情發生後,我們之間那種相濡以沫的情緒變得空前濃厚。 我們倆的病床挨著,各自躺在床上,伸出手, 正好可以牽住彼此的手,我們就這樣躺在病床上手拉著手, 連護士看到都笑話我們,說我們比初戀的情人還要親密。 護士說得沒錯,我和老伴兒年輕的時候, 好像都沒有像今天這樣情重。這就是相依為命啊。我們手拉著手, 各自還吊著液體,我覺得液體滴進我們的血管裡,就融合在了一起, 這種感覺真好! 在醫院裡,我和老伴商量了下一個決定——我們住進養老院去。 出院後我們立刻考察了一下,有幾家養老院還是不錯的,比較正規, 主要是管理相對嚴格,畢竟是有那麼一個機構, 為老人提供服務的人員,有組織的管理,這樣一來, 就杜絕了老人在家養老,保姆關起門來稱王稱霸的可能。你要知道, 老年人的狀態決定了,在私密的空間裡,相對身強力壯的保姆們, 他們絕對是處於弱勢地位的。 我們看中的那家養老院還提供家庭式公寓,就是一個小家庭的樣式, 廚房、衛生間一應俱全,我們並不需要過集體生活, 每天服務員會送來三餐,自己願意的話,也可以自己做飯, 醫務人員會隨時巡視老人的身體狀況。當然,收費比較高, 一個月我們兩個人需要交納六千塊錢。這個價格我認為是合理的, 吃住、醫療保健都在裡面。 入住手續我們已經辦好了,現在只等養老院的通知。 這家養老院的公寓房很緊張,需要排隊。去養老院, 看來就是我和老伴兒的最後一站了。 也許真的是走到人生的盡頭了,這段日子在家, 我和老伴兒總覺得是在和什麼告別,情緒上不免就有些低落。 收拾收拾東西,每天夕陽落山的時候, 我們老兩口就坐在陽臺上說一些過去的事情。 這套房子我們住得並不是很久,退休前才換的, 也就住了十年左右的光景, 可是如今就好像是人生前一個階段的最後一個驛站了, 從這個門走出去之後,我們的人生就該進入落幕的倒計時了。 我們這一輩子,傳統觀念不是很重, 自認為我們的生命和孩子們的生命應當是各自獨立的, 可是如今看來,人之暮年, 對於親情的渴望卻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這是我們獨有的民族性格,而現代性,說到底是一個西方觀念, 所以,當我們國家邁向現代性的時候,獨有的這種民族性格, 就讓我們付出的代價、承受的撕裂感,格外沉重。 老伴兒現在特別思念孩子們,我也一樣, 這些日子突然想起的就總是兩個兒子小時候的樣子了。 有時候還會有些錯覺,好像看到他們就在這套房子裡玩耍。實際上, 我們搬進這套房子的時候,他們早已經在北京落戶了。 這種視覺上的位移,在物理學上也許都能找到符合科學的解釋吧, 就像海市蜃樓,我想也許不完全是個主觀上的錯覺。 前兩天我和老伴兒做了一個大工程, 就是把孩子們從前的照片都整理了出來,分門別類, 按照年代的順序,掃描進電腦裡,給他們做成了電子相冊。我還買了兩部平板電腦,分別給他們儲存了進去。我想,有一天, 孩子們也會開始追憶自己的童年吧。 這也是給我們進養老院做的準備工作。 要離開家了,我和老伴兒想了想,需要從這個家帶走的, 好像並沒有太多的東西。除了我們的養老金卡、身份證件, 好像唯一值得我們帶在身邊的,就只有孩子們的照片了。 人生前一個階段積累下的一切有形的事物,我們都帶不走, 也不需要帶走了! 請孩子們和兄弟姊妹們好好看幾遍這個文章,不多年後,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這樣的過程,早做打算和規劃吧!!
    1 人回報2 則回應6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