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3 個月前
你想回到民國嗎?
在這個話題下,同意的人會說民國的十里洋場歌舞曼妙,紙醉金迷。
不同意的人會說它戰火紛飛,百姓流離,鱷飄滿地。
而我想去民國看看,是為了仰望那些在黑暗中發出點點光芒的繁星。
光芒發散之地,位於三四十年代的中國雲南。
1937年,以日軍衝破盧溝橋為起點,一場教育史上最偉大的長征拉開帷幕。
清華,北大,南開,三所學校的師生被迫離開校園,於炮火聲中輾轉來到了雲南昆明。
在1938年,組成了西南聯合大學。
建校的時候,梅一琦校長請來了梁思成和林輝英設計校舍,卻因為經費實在是太匱乏了,方案改了又改。
高樓蓋不起,矮樓蓋不起,最後只能蓋平房,還是土坯的。
每到下雨的時候,雨點打在鐵皮屋頂上如同鞭炮齊鳴。
但是,就像梅校長所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讓西南聯大熠熠生輝的,不是多麼先進的設備,而是人,是獨立自由的思想,是齊心協力的師生。
在雨聲震天的教室裡,陳太孫先生無法講課,轉身在黑板寫下了靜坐聽雨,於是就有了那句,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在月明風清的夜晚,劉文典先生在戶外講述岳父,文學之美和明月之光陶醉了每一個來聽課的學生。
因為經費不足,梅一琦校長和夫人親手製作糕餅出去賣,花來的錢補助貧困的學生。
可是呢,他卻不允許自己同樣貧困的子女領這份錢。
民國巨富孔祥熹資助西南聯大十萬大洋,全體師生卻一致投票,同意把這筆錢回報給慷慨收留他們的昆明人民。
在那個滿目瘡痍的年代,維仁峰谷就像懸崖上傲然挺立的梅花,越是風雪猛烈,越要開得熱烈。
聯大校友汪曾祺先生在《人間草木》裏專門寫過,西南聯大師生的必修課就是跑警報,
正是為了躲避日軍在我國大西南接二連三的飛機轟炸,所以必須要跑到山澳裏去。
師生們卻能苦中作樂,就在山裏講起了課。
頭頂轟鳴的飛機是國仇家恨,眼前無垠的知識是救國之光。
這些聽課的學生裏面有兩代元勳鄧駕鮮,有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和李正道,
還有汪曾祺、許淵聰、楊以、穆旦等等這些文學領域裏面如雷貫耳的名字。
還有數不清的聯大學生在那個年代選擇投身抗日戰爭,每一期校長更是把自己的一雙兒女送到了戰場。
漫長的抗戰迎來了勝利以後,1946年,三所大學遷回京京,西南聯大自此成為歷史。
這短短的八年時間,卻是中國教育史上不可複製的傳奇,大師雲集如群星璀璨,學術繁榮如紅日初升。
我們今天叫得上名的民國學術巨鱷,幾乎都在西南聯大的師生名單裏面出現過。
所以到了今天,我們為什麽還要懷念西南聯大呀?
就是因為在那僅僅120畝的校舍裏,我們看到了思想的力量、知識的力量和精神的力量。
哪怕這種精神在紙醉金迷的社會裏面日漸稀釋,那我們的時代也總需要有仰望星空的人,有手捧火種的人,有指引前路的人。
只要有這種精神在,我們就能相信對知識的敬畏永遠不會被鄙視,對讀書的渴求永遠不會被懷疑。
西南聯大留在過去,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卻是永恆的,就像我最近讀了又讀的這套西南聯大文史通識講。
文一多、張藝林、陳寅恪、朱自清等等學術大家在西南聯大講課收錄的內容,分為歷史課、文學課、詩詞課三本。
這些老時尚的課,去蹭聽的學生往往都擠滿了教室,如今卻能被我們捧在手中細細品味。
如果你也不曾放棄對知識的崇拜,如果你也嚮往頂級的大學課堂,不如就把這套書帶回家。
無論是你還是你的孩子,都能進入這所中國最好的大學,去尋找歷史的滄桑,去感受榜樣的力量。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台大EMBA學生會聲明: 身為台大的一份子,台大EMBA學生會在此對教育部的「拔管」決定聲明不服並予以最嚴厲的譴責! 大學法第一條開宗明義即載明:大學應受學術自由之保障,並在法律規定範圍內,享有自治權。大學法第九條也言明,新任公立大學校長之產生……,經公開徵求程序遴選出校長後,由教育部或各該所屬地方政府聘任之。因此,基於大學所享有的自治權,經由台大合法程序遴選出來校長,教育部應只能聘任,而不能駁回。如此清楚明白的法律條文,卻遭教育部曲解,遲不聘任台大遴選出來校長,更在延宕四個月之後,於4/27晚間發出聲明表示「遴委會及被推薦人有經濟法律上重大利益未迴避的適法疑慮……,駁回台大遴委會的決定」! 對此,我們表達不服並想請問教育部: 教育部說有「適法疑慮」,但其聲明卻含糊以對,並未具體指明台大的遴選過程與當選人本身究竟違背哪一部法律,哪一條規定,而能賦予教育部「駁回」台大遴委會決定的權利呢? 大學法當初的修訂通過就是希望能夠阻止政治力介入校園,但教育部現在卻做了一個最壞的示範,示範如何可以罔顧法律而成為政治力介入大學自治的黑手! 誠如教育部在拔管聲明中所言,台大是台灣高等教育的領頭羊,但現在這隻領頭羊之前忍受了數個月沒有校長的茫然,現在更面臨教育部蠻橫否決台大自治選舉的決定而可能再歷經數個月無人帶領的處境。台大EMBA學生會認為台大不應該也不能容忍這種戕害台大競爭力、斲害台大師生現在與未來的無理違法駁回! 身為台大EMBA的學生,我們每天都在職場上與世界各國企業拼搏,也希望台大能在新校長的帶領下與世界各國大學競爭,但此刻台大卻淪為政治祭品而原地踏步,無法前進,這真是諷刺至極,也讓人無法輕忽其影響! 因此,對於教育部違法亂紀的「駁回」決定,我們本諸大學法賦予的大學自治精神同樣予以駁回並給予最嚴厲的譴責! 台大EMBA學生會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師道不存 國之將亡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老師是知識的教授者,更是文化的傳承者。 784號大法官解釋文出爐之後,師生雙方改變為客戶關係,用法律上的平權原則,把教育解釋成商業性質的服務業,未來師生關係只剩下受業,無須傳道及解惑了嗎?784號解釋等同宣告教育從此是職業而非「志業」,師生關係徹底轉化為客戶關係。「志業」就是多一層倫理牽掛,教改前的師生關係,類似親子關係:有愛與期待。愛與期待中一定包括壓力與責難。教改後師生關係已經改變,少了愛與期待,老師只管教,會不會、懂不懂,是學生自己的事,這個解釋文等同明確劃分清楚師生的權利義務關係,嚴重影響到教育的本質。 中國教育文化中最珍貴的「有教無類」必將蕩然無存。表面上是傷害了老師的尊嚴,束縛了老師和學校的管理權,真正受害的是學生及望子女成龍成鳳的父母! 784號大法官解釋文擴張「各級學校」學生不服校規,認其權利受損,都可以提出訴訟予以救濟。在法律上是縮減「特別權力關係」,是「平權」原則的擴大實踐,也定義了教育完全成為商業、服務業。特別權力關係是行政法專有名詞,政府遷台後,法院採德國法學名詞,認為學校與學生,公務員與國家間,均屬特別權利義務關係,不可提起行政訴訟,後來經大法官會議解釋,已陸續放寬大學生可行政訴訟,784號再擴張到「各級學校」學生,完全解除了學生的特別權力關係。 這次釋憲文起因於,台中市立長億高中張姓學生因「叼菸」被記小過,後又因無照騎機車而被記大過,張不服,提訴願、行政訴訟都輸後,聲請釋憲。大法官七八四號解釋文一出爐,就有國、高中老師擔憂未來「如何管理亂紀的學生?」。簡單說,以後學生在學校「叼菸」或無照騎機車,老師或學校都不能處罰,也無須在意,否則會被學生告到法院。學生調皮搗蛋,打架鬧事,睜隻眼閉隻眼就過去了,何必給自己找麻煩呢?教育部認為784號解釋更能保障學生權利,將提醒各級學校依法行政。教育部有沒有想過老師的尊嚴及感受,老師及學校為了保護自己的權益,能不管就不管,能教多少是多少,想不想學習,學生自己決定,這種保障學生權利的邏輯並沒有錯,錯的是因為少數不守規矩的學生有了興訟權,減低老師教學熱誠,學校管理意願,大多數想要好好讀書的學生將受到嚴重影響。 10月19日聯合報一篇文章提及:曾經有一則震撼教育界的新聞──晚上十點前,老師不得拒接家長電話。在全國校長協會建議下,教育部教研會委託全家盟制訂「教師工作守則」,雖然不具強制力的參考準則,一旦納入聘約,教師就必須遵守。全國中小學老師,未來不得拒留聯絡電話號碼給家長,也不得在周一至周五的晚上十點前拒接家長電話, 未來這也會成為過眼雲煙嗎?師生關係是否融洽相當程度影響教育成敗。大法官的單向法律見解,將摧毀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優良傳統「尊師重道」,所以我們說,師道不存, 國之將亡。 吳斯懷108、11、3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荒謬? 轉貼 【不說是台大校長遴選, 還以為是抗中保台大會】 新一任台大校長遴選正在進行, 台大學生會與研究生協會於 9月14日舉辦座談, 邀請通過第一階段的 六名候選人說明治校理念, 並現場接受學生提問。 從文字報導來看, 網路上盛行的政治審查, 以及台獨政客的抗中表態, 宛若在台大校園真實上演。 做為校友, 心裡有些想法不吐不快。 ~~~~~~~~~~~~ 有學生全程以「台語」提問, 對「中國攻打台灣」的態度, 還質疑候選人前代理校長郭大維 在「反送中」期間任職於香港, 卻未對局勢發聲等等。 一眾高級知識分子, 坐在台上一字排開, 紛紛拿起麥克風 向「真理部」交心掏肺。 ~~~~~~~~~~~~~ 1) 台大電機系「網紅」教授葉丙成 用「台語」回應, 稱自己過去曾和中國大陸學者交流, 但發言「從未附和中國政治立場」。 他還搬出自己在香港的「戰績」, 表示在抗爭最激烈時,無畏勸阻, 受邀赴港替中學校長演講,「 「要讓他們知道我們支持他們」。 醫界出身的兩位候選人 更是慷慨激昂。 2)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黃瑞仁 同樣以「台語」回應, 他說「若是中國攻打台灣, 一定抵抗到底,沒有投降條件, 因為投降馬上就進行思想改造, 而身為台灣大學校長一定戰到最後, 這也是唯一的選擇。」 3) 而台大醫院癌醫分院長楊志新 則說,「如果中國打過來, 一定是戰到最後一卒一兵, 因為對方是不注重真理、 不注重和平、個人的地方, 與台灣完全相反, 沒辦法接受他們的政治理念, 這完全沒有什麼好討論。」 ~~~~~~~~~~~~~ 1) 一問一答之間,幾位校長候選人 彷彿曹興誠上身, 只差沒有戴上頭盔、穿上防彈背心。 2) 更像是蘇貞昌翻版, 大學校長也要拿起掃帚「 「與中國周旋到底」絕不投降」。 這些激情演出,在場學生 或許聽得滿意無比、點頭稱是, 但其實細思極恐。 先談談香港,不說藍綠政治人物 靠著「蹭香港」賺取選票, 台大校長候選人不僅未提 黑暴對香港一般市民造成的傷害, 也未剖析「撐港」實質就是 變相鼓勵示威年輕人 不惜代價衝撞犧牲, 竟還將「挺港」做為邀功。 再談談兩岸, 台灣最高學術殿堂校長候選人, 不是引導學生思考和平反戰的重要性, 反而拋棄進步價值, 跟著政客一起炒作仇恨值。 還可談談「台語」。 今年台大迎新手冊, 學生會只做了英文版和「台語」版, 受到質疑之後,印製方學生會幹部 還反批「99%的台灣人是文盲」。 如此言行與這場座談會的「 「台語」問答一樣, 背後流露出把「國語」 與「方言」對立起來的主流意識形態, 折射了近年來台獨宣稱 「國語」是壓迫台灣「本土」語言 的霸權象徵論述。 問題是, 這些操著「台語」自我標榜的師生, 何曾真正地認識過台灣史? 光復之初國語推行委員會 的魏建功、何容等專家, 力主「從方言學國語」的方針。 且當時文史大家楊雲萍 更疾呼「奪還我們的語言」, 恢復方言、學習國語 其實是去殖、反殖的重要一環。( (相關研究, 推薦參考曾健民先生的著作《 台灣光復史春秋》一書。) 台大校訓「敦品勵學、愛國愛人」, 校長候選人非但無法示範 何為獨立思考、批判精神, 展現力排眾議的知識涵養與道德勇氣, 卻還迎合民粹風向, 完全無知於兩岸和台灣的歷史脈絡。 台灣選舉社會墮落至此, 連台大校長遴選也難逃縮影命運, 令人瞠目結舌,搖頭悲歎。 (★本文以〈 台大的「抗中保台」秀〉為題, 發表於《海峽評論 》382期, 2022年10月號; 見刊時受限篇幅有所刪修, 以上為原題原文。)
    3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挺直脊梁,做一個真正的「人」 楊渡 2023-03-08 二〇二一年深秋,管中閔談及想寫作臺大校長遴選事件時,我心中明白「不容青史盡成灰」,這一段歷史應該留下。不僅是臺大校史,它更是臺灣知識分子集體與當權者奮戰,也是自由民主的理念與擴張權力的獨裁之間的對抗。 這一場對抗,持續了近一年。當權者動用行政、立法、司法、監察四大院的無上權柄,動用各部會的資源,甚至以國家機器的力量,動員電視、電臺、媒體、網軍、名嘴、輿論等,就為了封殺一個臺大校長,一個合法遴選出來的大學校長。硬生生不讓他就任。 為了一個大學校長,這一仗,教育部賠上了三任部長,臺大拖延五百多天沒有校長,臺灣知識分子第一次見識到權力的傲慢可以橫行到什麼程度,也見識到昔日自由主義的學人、召喚大學自主的教授,如何在選出的校長不合己意之際,甘願「再次為奴」,函請教育部不發聘書給校長,收回大學自主的權力。 這一仗,曾經被視為「進步」的學人成為意識形態的囚徒,召喚總統蔡英文出面停止臺大校長的合法就任。 這一仗,也激發出知識分子的風骨,許多大學校長、海內外的學人、公私立學校教師,乃至於公車司機、市井民眾,無數人站了出來,向管爺喊「加油」,向權力說「不」。 時間未遠,歷史之鏡是如此清晰。我們還能逐一記憶,為臺灣大學,為臺灣知識分子,為一段那麼珍貴的「人間風骨」,留下鮮活的見證。 書寫,是記憶,也是反抗。 特別是隨著冷戰的回潮、世界對抗的加劇,權力者不斷使用金權政治,收買、掌握宣傳機器,擴大話語權,甚至改寫歷史。我因此特別建議,作為當事人,管中閔應該自己來書寫,留下真實的記憶,以免歷史真相遭到扭曲。這是非常有可能的。 然而,中閔兄堅持由我來寫作。他希望用第三者的角度,客觀書寫這段歷史。若由我來寫,當以報導文學的角度,記錄那一段事件。好處是可以多採訪一些當事人,讓歷史的角度較為全面。但它和當事人的真實歷史見證,畢竟是不同的性質。當事者的見證,終究是最珍貴的。在中閔兄自謙的堅持下,我接受他的想法,而他也願意作為當事人,寫下當時的心情記事,以為歷史的見證。這便是構成這本書的因緣。 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隨著訪談的逐步深入,我才知道,在這個過程中,他所受到的傷害與苦難,是外界難以想像的。他是一條漢子,怎麼也不輕易服輸認慫。但在那府、院、黨全面獵殺,綠色媒體全面人格抹黑的「至暗時刻」,在那常人無法想像的驚懼、圍獵、扼殺、窒息的氣氛下,一個堂堂的臺大校長當選人,竟是有家歸不得、有苦說不出、真相無處訴。 那壓力大到甚至讓他瀕臨崩潰邊緣,無法躺下睡覺。一躺下就氣血逆流,胸口翻江倒海,幾欲窒息而死,只能坐起來假寐。一夜復一夜,無法入睡,只能坐起來喘息。心理醫生後來判斷,那已是憂鬱症的初期了。 一夜復一夜,他就那樣苦苦撐持著。 即使在那樣的時刻,他總是在臉書寫下「I AM FINE」,並宣告天下「我們必將贏回大學自治」。然而,那劇烈的、全面圍殺的傷害,終於造成他的心臟受損、視網膜破裂,必須開刀住院。他只能趴伏在臺大醫院的病床上,等待眼睛復原。視力開刀,讓他什麼也不能看,被迫遠離一切外界訊息,也隔開了所有迫害的毒箭。天知道,視力受損反而救了他。 那是什麼樣的傷害呢? 管爺真的太「爺們」了。這一條漢子,在我訪談時,甚至不願多說一句苦痛,是他的妻子陳達敏有時參與談話,才真正透露那受迫害時刻的悲抑、冤屈、痛苦。妻子既然說了,他才慢慢說出內在的傷痕。 在權力獨裁之下,這種從國家機器「中央廚房」發動的凶狠圍殺,自管中閔始,繼之以對付所有政敵,也包括民進黨的賴清德,更不必說文化界、知識人了。然而未曾有人說出那傷害之深重,對人性的扭曲,對人格的破壞,對名譽的毀損,乃至於身體、心理健康的傷害,豈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管中閔的見證,說明這個時代的「至暗時刻」,是如何鏤刻在人心、人性的至深處。 我也訪談了臺大前校長陳維昭,他正是那一次校長遴選委員會的召集人。在事件發生當下,他遭受到來自各方的壓力絕對比誰都大,甚至蔡英文還找他去官邸直接會談,希望說服他「解決困難」。可以想見,那是多麼大的壓力。然而他不僅挺住了,還反過來希望說服蔡英文,幫忙解決臺大校長就任的困難。他溫文儒雅、沉穩內歛的氣度,使得他未曾說出一句傷人的話,卻以最堅定的態度,維持一個時代知識分子堅強、柔韌、永不屈服的風骨。 我最欣賞他的一句話是:如果我屈服了,那以後怎麼做人? 人啊人,這個字,那麼簡單兩筆畫,卻是頂天立地、挺立不屈的原型。 我也訪談了幾位臺大教授,特別是遴選委員會的委員、臺大自主聯盟的學者,以及曾參與的老師、教職員。我想在此向他們致上敬意,當年如果不是他們的堅定不移、氣節自持,恐怕為否定校長遴選而發動的兩次校務會議,早就把合法的校長選舉制度給否定了,大學自治也就崩潰。 隨著訪談的深入,我漸漸明白,自己所寫的不只是一本報導文學之書,而是一段珍貴的歷史紀錄。記錄著一個時代的知識分子,如何用僅有的信念與風骨,對抗無所不用其極的政治暴力,對抗來自四面八方的抹黑、圍獵、人格謀殺;用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自由民主理念,對抗極權的擴張、權力的凌辱、獨裁的邪惡。這是一本時代知識分子風骨的記憶之書。 是的。它不僅是管中閔和臺大的見證,也是一個時代不能遺忘的記憶。我們要記憶善良與義行,也要記下那些邪行之人、邪惡之事、邪道之害。如果我們對邪惡沉默,那些邪惡就會反過來將我們淹沒。 一切的書寫,最終仍是為了見證,再壞的時代,仍有人為維護作為人應有的氣節與尊嚴,挺直了脊梁,做一個真正的「人」。 這風骨,不僅是「人」的脊梁,也是大學的脊梁。 (補記:本書內容的相關資料引用,為避免以後網路所留資訊,被取消、變造、改寫(這是掌權者最喜歡做的事),有關事件文字記載部分,特別是關鍵處,盡量存其真實原貌,若文字稍長,敬請讀者見諒。) *作者為詩人、作家。本文原《大學的脊梁:臺大校長遴選事件與管中閔心情記事》(楊渡,管中閔 ∕ 時報出版)作者序。
    3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轉教務處資優組】 各位導師 請協助將訊息轉知學生 感謝您! 各位關注科學月刊的朋友您好, 我是科學月刊的執行總監、副總編輯趙軒翎。 《科學月刊》於本學期開始,積極嘗試科學閱讀校園推廣講座與課程,從暑假開始在不同學校以不同的形式完成了10多場演講和課程。 本系列課程特定邀請各科學領域學有專精的教授、研究員,來帶領學生閱讀科學文章,從文章中引領學生去思考科學發現的過程、科學家的精神,甚至是科學與現在科技的連結。 11月,我們嘗試將課程拉出校園外,期望可以服務更多對於科學有好奇,對於科學閱讀有興趣的學生,讓知識不再只是從課本吸收,也能有更多學習的管道。 -------------------------------------------------- 科學閱讀大師講座: 當邏輯遇上數學,改變資訊世界的布爾代數 活動時間:108年11月30日(六) 14:00~17:00 講師: 李國偉(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中山大學榮譽講座) 活動地點:大可樂創意空間(台北市萬華區昆明街316號,近捷運龍山寺站3號出口) 本活動適合高中生報名參加,全程參加活動者可獲得「科學月刊研習證書」。 活動報名網站:http://bit.ly/2pw5V6S ---------------------------------------------------- 附件為本次活動的A4尺寸宣傳海報,歡迎自行轉寄、影印提供師生們參考。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民國風雲人物 這張照片拍於1920年初的清華學校文學社。這群人全是高富帥,有一個還是文武全才。看著他們,真的能讓人感受到什麼叫做物以類聚。 #民國 #人物誌 #老照片 #孫立人 #周培源 #梁實秋 #梁思成 #胡適 此時,4個清華學生正在和1個北大教授討論問題。從髮型上看,就知道這是一群不簡單的人。 照片中從左到右,分別是孫立人、周培源、梁實秋、梁思成、胡適。此時孫立人、周培源、梁實秋、梁思成都是學生,就讀于清華,而胡適從1917年留美歸來後,便在北大擔任教授了。 從照片上看,梁思成的家境最好,穿著一身西裝,而其他4人都是穿著長袍。而當時胡適工資最高,每個月300大洋,或許是他把這4人湊起來的。從他們的體態和表情上,能讓人感受到一股清流正氣,有股頂天立地的力量。 4名學生後來清華畢業後,都先後留美了。或許,他們這次集會就是為了跟留過美的胡適教授請教留美的問題和注意事項。 這群人後來都成為了各個領域的佼佼者,只是時代的浪潮讓他們有了各自不同的命運。 後來,周培源成為了物理學家,是近代力學奠基人和理論物理奠基人之一,學術成就主要為引力論和湍流理論的研究,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 梁實秋則成為了當代散文家、學者,發表了非常多的文學著作。 而梁思成則成為了著名的建筑史學家、建筑師、城市規劃師、中央研究院院士,他還參與了國徽以及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 孫立人和梁思成在同一時期都曾經在清華大學的建筑系學習,梁思成當時擔任孫立人的導師,對孫立人的學術和學業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兩人也是很好的朋友。 後來孫立人從軍了,成為了讓日本人害怕的將軍。而其他人還是做學問,走了不同的路,但都是棟梁之材,民族脊梁。 後來,5個人也都做出了各自的選擇。梁思成和周培源選擇留在了大陸,而胡適、梁實秋、孫立人則選擇來了台灣。 不得不說,那時候的他們好年輕,是真正的才子佳人。 民國人物誌 楊仲男整理
    3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分享好文~ 《當自由變成自私》 作者:洪蘭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一位朋友正值盛年,拿過師鐸獎,又無病痛,突然申請退休,令我們好生驚訝。我們這群做科學的朋友,遇到不合理的事情有職業上的毛病,會追根究柢,在我們的盤問下,她說出了申請書上冠冕堂皇理由下面的真正原因。 她的學校是所私立高中,跟國外姐妹校的關係很好,時常互訪。在三月學運發生前,她帶了十個學生去國外訪問。這些學生家境都很好,都有出國的經驗,所以在轉機時,她並不擔心,只囑咐她們登機前一定要準時回來,學生便快樂的去買免稅商品了。等到登機時,有三個學生沒到,她開始著急,又不敢派學生出去找,怕找了這個、丟了那個。她像無頭蒼蠅似的到處奔跑尋找,機場的廣播又一直催:某某航空公司的旅客XX、XX、XX…,她急得心臟病都要發作了。 最後櫃台人員告訴她,不等了,她們要清艙,把未登機者的行李拿下,怕有炸彈,要她負延誤起飛的責任和損失,當她含淚點頭時,那三個學生拎著大包小包,慢條斯理的走過來了。她趕上前去,氣急敗壞的問她們:「你們到哪裡去了,為什麼不準時回來?」一個學生說:「老師你急什麼,我們不回來,他們不敢起飛,因為我們的行李都在飛機上,他們絕對不敢不等我們的。」她一聽,當場氣昏,我們怎麼教出這麼自私的學生來?全飛機二百五十六人等你們三人,別人的時間都不是時間嗎? 她正在說時,另個學生拍拍她肩膀說:「老師,不要激動,你多出國幾次,就不會這麼緊張了。」學生居然把她的焦急當作沒見過世面,這樣羞辱她。她當下決定退休,不再為這樣的學生貢獻她的青春。回台後又看到學生霸占立法院、攻進行政院,她說最後一根稻草是某國立大學法律系教出來的市議員罵大學校長妓女。她認為事已不可為,便遞出辭呈了。 我們聽了都默然,事實上,老師的地位在台灣已經低微很久了,我小時候那種村裡有任何喜事,老師坐首席的尊師重道精神已經看不見了。二十年前,我就曾被一位作弊學生的家長質問:你一個月賺多少?我一天的收入比你一個月的薪水還多,你憑什麼記他過?我很驚訝,錢多不代表可以犯法,聲音大也不代表理就正,但現在這個歪理已形成風氣,大家見怪不怪,學生也就有樣學樣了。 台灣的教育真是出了問題,孩子有知識、沒有常識,口口聲聲爭自由,自己的行為卻很自私,家長想要信任孩子,卻演變成放任,學校想要給孩子自信,卻演變成自大。幾年前,曾有個國立大學去美國念MBA的學生,要從波士頓轉機到紐約回台灣,因未趕上飛機,便謊稱行李有炸彈,她以為這樣飛機就會飛回來,她就可以登機。 結果她被美國的聯邦調查局抓起來,罰了五千美元還吃上官司。她說她只是開玩笑,但是一個念到碩士的學生卻連開玩笑的時機和輕重都分不出來,她如何出社會承擔家庭、社會和國家給予她的重任?更糟的是,他們念了十幾年的書,卻未學到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每天安於一點點的小確幸,沒有更高的理想和抱負。 朋友的故事只是冰山一角,但一葉知秋。最近某雜誌有一篇「放狗出來,台灣年輕人也會跳牆」的文章,這位教授認為台灣學生是有潛力的,但須逼他們振作。看來現在或許是到了該放狗出來的時候了。 洪蘭教授的文章太好了,她點出了我們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及社會教育,在「自制」和「自由」的拿捏出了很大的問題。 大約在20年前,一句「只要我喜歡有甚麼不可以?」至今真是不知道害死了多少青年學子! 2020、06、28 https://youtu.be/WkBBP3J98X0 https://youtu.be/HIb8_R3GzPI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早安好友:週三愉快! 分享好文~ 《當自由變成自私》 作者:洪蘭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一位朋友正值盛年,拿過師鐸獎,又無病痛,突然申請退休,令我們好生驚訝。我們這群做科學的朋友,遇到不合理的事情有職業上的毛病,會追根究柢,在我們的盤問下,她說出了申請書上冠冕堂皇理由下面的真正原因。 她的學校是所私立高中,跟國外姐妹校的關係很好,時常互訪。在三月學運發生前,她帶了十個學生去國外訪問。這些學生家境都很好,都有出國的經驗,所以在轉機時,她並不擔心,只囑咐她們登機前一定要準時回來,學生便快樂的去買免稅商品了。等到登機時,有三個學生沒到,她開始著急,又不敢派學生出去找,怕找了這個、丟了那個。她像無頭蒼蠅似的到處奔跑尋找,機場的廣播又一直催:某某航空公司的旅客XX、XX、XX…,她急得心臟病都要發作了。 最後櫃台人員告訴她,不等了,她們要清艙,把未登機者的行李拿下,怕有炸彈,要她負延誤起飛的責任和損失,當她含淚點頭時,那三個學生拎著大包小包,慢條斯理的走過來了。她趕上前去,氣急敗壞的問她們:「你們到哪裡去了,為什麼不準時回來?」一個學生說:「老師你急什麼,我們不回來,他們不敢起飛,因為我們的行李都在飛機上,他們絕對不敢不等我們的。」她一聽,當場氣昏,我們怎麼教出這麼自私的學生來?全飛機二百五十六人等你們三人,別人的時間都不是時間嗎? 她正在說時,另個學生拍拍她肩膀說:「老師,不要激動,你多出國幾次,就不會這麼緊張了。」學生居然把她的焦急當作沒見過世面,這樣羞辱她。她當下決定退休,不再為這樣的學生貢獻她的青春。回台後又看到學生霸占立法院、攻進行政院,她說最後一根稻草是某國立大學法律系教出來的市議員罵大學校長妓女。她認為事已不可為,便遞出辭呈了。 我們聽了都默然,事實上,老師的地位在台灣已經低微很久了,我小時候那種村裡有任何喜事,老師坐首席的尊師重道精神已經看不見了。二十年前,我就曾被一位作弊學生的家長質問:你一個月賺多少?我一天的收入比你一個月的薪水還多,你憑什麼記他過?我很驚訝,錢多不代表可以犯法,聲音大也不代表理就正,但現在這個歪理已形成風氣,大家見怪不怪,學生也就有樣學樣了。 台灣的教育真是出了問題,孩子有知識、沒有常識,口口聲聲爭自由,自己的行為卻很自私,家長想要信任孩子,卻演變成放任,學校想要給孩子自信,卻演變成自大。幾年前,曾有個國立大學去美國念MBA的學生,要從波士頓轉機到紐約回台灣,因未趕上飛機,便謊稱行李有炸彈,她以為這樣飛機就會飛回來,她就可以登機。 結果她被美國的聯邦調查局抓起來,罰了五千美元還吃上官司。她說她只是開玩笑,但是一個念到碩士的學生卻連開玩笑的時機和輕重都分不出來,她如何出社會承擔家庭、社會和國家給予她的重任?更糟的是,他們念了十幾年的書,卻未學到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每天安於一點點的小確幸,沒有更高的理想和抱負。 朋友的故事只是冰山一角,但一葉知秋。最近某雜誌有一篇「放狗出來,台灣年輕人也會跳牆」的文章,這位教授認為台灣學生是有潛力的,但須逼他們振作。看來現在或許是到了該放狗出來的時候了。 洪蘭教授的文章太好了,她點出了我們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及社會教育,在「自制」和「自由」的拿捏出了很大的問題。 大約在20年前,一句「只要我喜歡有甚麼不可以?」至今真是不知道害死了多少青年學子! 2019、06、12 ^_^西班牙女郎^_^ 輕快的舞曲、帶您渡過歡樂愉快的一天! 祝福您有美好的一天! https://youtu.be/Zjc4tpXTzU4
    1 人回報2 則回應5 年前
  • 轉傳: 台灣教育的失敗,首推二大功臣, 其一: 李遠哲。 其二: 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史英先生 合理的管教 是訓練,不合理的管教是磨練, 不要總是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寶,以後就是社會的毒瘤 ! 現在的學校生態,好像如這位老師說 的一樣。將來的台灣怎麼辦? 一位老師的沈痛心聲! 我的心中非常沈痛,教書近十年了, 一直以身為老師為榮, 但是最近一年來卻深感心痛與無能為力。 今天上課時,一位學生趴在桌上睡覺,於是我說:某某同學,你生病了嗎? 如果沒有生病,請你不要趴在桌上。 然後那位學生連甩都不甩我。我又說 了一遍,他回答:我高興! 於是我請同學請班導師來,等班導師來時,我說明了原因, 那位學生對我回嘴說:你哭夭〈台 語〉喔。 我說:是你還是我? 學生馬上又回:我又不夭,你哭爸咧 !〈台語〉 然後大搖大擺地跟著導師出去,導師 在場卻沒有任何制止的行動, 後來我詢問了導師的處理情形,導師也無能為力,只能記過處理,你知道為什麼嗎? 這位學生是學生中的老大,後面總跟著一群僂儸,平時打人鬧事恐嚇樣樣精通, 記過對他來說其實不痛不癢,他的母親是從事特種行業, 所以根本無法管教他, 我曾經親眼隔著一棟樓看過這位學生去 恐嚇其他學生,那種狠勁,我心中在滴血。 史英先生,因為人本主張學生不可以打罵、不可以管教、不可以處罰, 一有學生家長宣揚說老師處罰學生,這位老師馬上陷入眾聲撻伐的境地, 所以誰不自私,明哲保身要緊,何必去管別人的小孩?所以我們只能以記過處理, 史先生, 您聽過報紙曾報導一位國中生被記18支大過,卻洋洋得意嗎? 我們的學生也是如此,反正又不會少 一塊肉,照樣可以畢業。 但是各位人本的大學者,你們都是高級知識份子,高所得、高生活環境的人, 但是,不要忘了,台灣有許多鄉下學校,父母鎮日忙於 掙一口飯吃,肚子沒有填飽前, 誰有精神餘力去陪孩子管教孩子? 或許我比較白目,我總希望能憑自己微弱的力量去喚醒這些迷途的孩子, 但是我所得到的是屢次在課堂上學生以哭爸、哭夭罵我, 其實我知道這種話是學生次級文化的 語言,我傷心的是有誰願意去管教這些迷途的孩子呢? 老師不應該體罰學生,我贊成,但是,親愛的人本學者們,請你們到鄉下的學校去教看看! 不要老是以高姿態說那番大道理,人本太過的主張只會使所有的老師灰心, 使中低階層的孩子更無人管教而已。 學校一位老師在上課時,一群學生連甩都不甩他,聚在一堆玩撲克牌, 那位老師也很白目 〈因為我現在覺得去管教學生的人實在是太不識相〉, 開口制止學生不要玩認真上課,當然學生不會理會他,繼續玩撲克牌 ,於是這位白目的老師走下講台抽起一張牌走回講台,一回頭, 一位比他高壯的 學生也走向前抓起他的衣領,劈頭就是甩老師兩巴掌, 老師當場傻掉,事後校方聯絡兩天才找到這位學生的家長出面處理,學生勒令轉學處置。 校長還當全校老師的面誇讚這位老師沒還手,真是好老師,事情也較好處理, 等於! 送走了一顆不定時炸彈。原來老師處罰學生會被告上法庭, 可是學生打老師可以完全沒事,而且被學生打不出手的才是好老師, 學生依舊可以在另一個學校悠遊自在, 我茫然了……原來人本所要的就是一 個打壓老師、提升問題學生權力的教育環境啊! 一個遍體鱗傷的老師 一項需要你在『明哲保身』與『責 任』之間做選擇的工作。 「人本」在一昧訴求人權應被尊重的 同時,卻未對社會環境做評估。 當學生的人權被尊重,卻未被告之,他也應尊重他人的人權時,學生只得到放任與無知。 試問:如果再繼續惡性循環下去,台灣勢將沉沒!?台灣的孩子要在哪立足.生存.面對人生? 不良學生→不良少年→不良青年→不良中年→不良老年 搞成這樣這兩人現在怎麼不出來說明? 錯誤的政策會讓台灣翻不了身 請給他用力的轉出去,讓大家都知道 !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高中生學習歷程不宜綁考招 蔡總統在國慶談話指出台灣正處於國際政經情勢劇烈變動中,必須「求穩、應變、進步」,透過產業升級轉型、推動國際多元布局來厚植實力。在缺乏天然資源下,吾人認為唯有拼教育、拼人才,才能壯大台灣。然而現行高中教育和考招制度、大學治理和資源分配等教育問題不少,已經嚴重阻礙新一代的競爭力。本文僅探討高中課程安排和學習歷程綁考招的問題。 我政府已投入經費450多億元推動十二年國教課綱(即108課綱),建立高中選課大學化,希望提供學生更多元學習。此政策符合知識爆炸時代自我學習新趨勢,值得肯定,然而因數理必修課程過少及學習歷程綁考招的不當配套措施,極不利科技人才的培育及限縮高中生們的自我探索空間,茲討論於下。 高中選課大學化宜參採大學通識教育的經驗 有感於大學學術分科太過專門、知識被嚴重割裂,自20世紀後通識教育已廣泛在歐美大學推行。台灣通識教育始於臺大前校長虞兆中,他於1982年在台大成立「通才教育工作小組」,推動開設「歷史與比較文化」、「數學與自然科學及應用科學」等五類通識領域多門課程。隨後,各大學相繼跟進。由於各校資源和學生需求各異,成效不一,教育部乃於1984年發布《大學通識教育選修科目實施要點》。實施十年後,1996大法官第三八0號解釋文決議,通識教育、軍訓及體育等大學共同必修科目,未來採必修或選修,由各大學決定。由於通識課程品質良莠不一,大學生普遍視為營養學分,教育部乃於2008年建置全國性通識教育資源平台,希冀提供各大學更好通識教育資源,還推出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遴選及獎勵迄今。 因此,大學通識教育實施將近四十年來,大學師生已普遍認知(i)學生選課類似到餐廳點菜,主菜是各系的必修課程,再輔以學生興趣及各校教學特色選修課程當作配菜;(ii)每位學生有其自主選課和學習權力,校方不會追蹤學生的學習歷程,若有也是供學生課程規劃參考而已;(iii)各校推出課程各有特色,沒有標準化同質課程,因此在博碩士入學招生時,不會要求繳交學習歷程,而是看中學生的專業必修實力、完成的論文或作品、未來研究計畫及潛力等。吾人以過去大學通識教育走過的顛簸之路,來檢視推動一年多來的108課綱課程安排及其學習歷程等配套措施如下: 數理必修課大幅削減且只修二年,如何造就數理人才? 華為董事長任正非華在最近的演講承認華為之所以在5G技術的成功,係充分利用其海外研究中心之外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化學家等來推進其基礎理論和基礎研究。他強調只有長期重視基礎研究,才有工業的強大,只有長期重視基礎教育,才有產業振興的人才土壤。 反觀108課綱課程的安排,學生參加學測時所修的數理必修課偏低,例如物理、化學、生物和地科各二學分、另探究與實作四學分(仍在研究可否列入學測)。近年學測名額已佔七成,只考高一二課程,一旦推甄上了大學,就無心上課,等同荒廢高三課程學習。把數理必修課的主菜視為配菜來安排,如此怎能造就出傑出的科學家及紮實的工程師呢?預期此不重視扎根的課程時數安排,將引起產學界的反彈。補救措施是推動考完後招,讓高中三年可完整學習,以及酌予增加必修課程時數(另文再詳述) 。 高中生學習歷程不宜綁考招 現階段剛實施高中選課大學化一年多,各校老師正忙於推出各式各樣有特色的選修課程。有些學校甚至和當地大學合作推出微課程,然而因課程數及容量的限制,一些熱門課程的選課淪為抽籤。而各校所開設的特色課程,也內容不一。教育部現階段最迫切的工作應是輔助各高中建置更周全完善的選修課程,避免出現城鄉課程資源的差距。既然大學通識教育的多年經驗已知,選修課程無法標準化,每位高中生可以修習的課程不盡相同之下,為何要將他們的學習歷程綁考招呢? 這樣的招生制度公平嗎? 教育部力推的學習歷程包含:1.修課紀錄、2.課程學習成果、3.多元表現,其中「修課紀錄」由學校上傳,「課程學習成果」是上課時老師的作業、報告,逐年上傳後由授課老師認證,「多元表現」含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果、社團、幹部、服務學習、競賽、檢定證照、非修課紀錄之成品、特殊優良表現。這其中最為人詬病的是「課程學習成果」是上課時老師的作業、報告,逐年上傳後由授課老師認證。 既然強調高中生的適性揚才及自我探索,怎麼又要求學生逐年上傳作業、報告等,並催促大學端來參採?整個決策最核心的錯誤認知是錯認學習歷程為學習成果,忽略了每個學生的稟賦及吸收能力的差異性。高中時期正是人生中最青春洋溢的階段,為何一上高中他們的未來升學之路就被老師的作業牢牢綁住?痛快的參與社團或球隊(例如我大學同學是籃球高手,身手敏捷幫外商操盤外匯,一路做到董事長)、大量自我閱讀和旅行(例如我同學詹宏志創辦Pchome集團)等都是高中生自我探索的管道之一啊! 教育部執意將學習歷程和考招綁在一起,預期將出現造假的強烈動機及一些不良的後遺症:(i)迫使大批中產階級以上家庭蜂擁將小孩送至私校就學,因私校可為學生打造(甚至造假)漂亮學習歷程,申請進入理想科系;(ii)進不了私校的家長就花錢尋求補習班的協助。近日媒體已報導補習業已打造智慧學習程平台,幫助學生每學期訂定目標、輔導規劃、內容審視,客製專屬完整的學習歷程檔案,此外還有專業素養課程及素養考題,讓學生全方位迎戰108課綱升學制度。一旦民間有此上千億元的的商機,既得利益團體更樂見此錯誤的學習歷程綁考招制度繼續推動。苦的是家長的荷包、年輕學子學會造假以及被磨掉的青春。南韓前總統朴槿惠的閨密崔順實的女兒以「馬術專長生」開後門錄取名校的殷鑑不遠,我們要步其後塵嗎? 大學教授如何看待這些大費周章張羅的漂亮學習歷程呢?例如家長花鉅資送小孩去參加AI夏令營,以為審查委員會認為這位學生是AI高材生嗎?其實不然,他們要看的是學生的數學能力及邏輯分析能力。大學端看的是學生的基本功是否紥實,也報著存疑態度看這些花俏的學習歷程。他們要看的是學生的學習成果(國內外科展比賽得獎、外國語言能力得到認証、一篇小論文及實作成果等)。 最後,我想幫適用108課綱的高中生們說說話,政府口口聲聲說新的改革是為了給他們“自由快樂的探索,找出自己的興趣,達到真正適性揚才”,但大人們決定將學習歷程綁考招的過程有讓他們參與嗎?有曾來關心傾聽他們現在的處境和心聲嗎?這不是為政者以為透過更多的溝通和對話就可化解家長和社會的疑慮和不安,而是應該廢除此不當的、沒必要的學習歷程綁考招制度啊! (作者為台大經濟系鄭秀玲教授)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