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35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美國一項大型研究發現:
1、一個人最有生產力的年齡是60到70歲;
2、人類生產力第二高的階段是70至80歲;
3、第三個最有生產力的階段是50歲和60歲。在
此之前,人的智力活動尚未達到巔峰
4、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平均年齡為62歲;
5、全球100家最大公司總裁的平均年齡為63歲;
6、美國最大的100個教會的牧師平均年齡為71
歲;
7、這證實了一個人最好和最富有成效的年份是在
60到80歲之間。
這項研究由一組醫生和心理學家在新英格蘭醫學
雜誌上發表。他們發現,人在60歲時達到了情感
和心理潛力的頂峰,這種情況會持續到80歲,甚
至更遠。
因此,如果您是60、70或80歲,您正處於人生的
最佳水平。
以上內容,來源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您可以此
信息傳遞給您60、70和80歲的家人和朋友,讓他
們為自己的年齡感到自豪。

現有回應

  • Glenn Kong標記此篇為:❌ 含有不實訊息

    理由

    假的。傳言宣稱內容來源為《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研究,但該期刊並沒有發表類似內容的研究。

    1️⃣ 傳言宣稱「以上內容,來源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是否屬實?

    (一)查核中心檢索社群平台,發現此傳言也曾流傳於2020年2月間,當時流傳的版本中寫明來源為「新英格蘭醫學雜誌:70.389(20

    出處

    https://www.nejm.org/medical-archives/2018

    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6593
    2 年前
    5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3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美國一項大型研究發現: 1、一個人最有生產力的年齡是60到70歲; 2、人類生產力第二高的階段是70至80歲; 3、第三個最有生產力的階段是50歲和60歲。在 此之前,人的智力活動尚未達到巔峰 4、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平均年齡為62歲; 5、全球100家最大公司總裁的平均年齡為63歲; 6、美國最大的100個教會的牧師平均年齡為71 歲; 7、這證實了一個人最好和最富有成效的年份是在 60到80歲之間。 這項研究由一組醫生和心理學家在新英格蘭醫學 雜誌上發表。他們發現,人在60歲時達到了情感 和心理潛力的頂峰,這種情況會持續到80歲,甚 至更遠。 因此,如果您是60、70或80歲,您正處於人生的 最佳水平。 以上內容,來源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您可以此 信息傳遞給您60、70和80歲的家人和朋友,讓他 們為自己的年齡感到自豪。
    6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資深是寶》 在美國進行的一項廣泛研究表明: *人類最富有生產力的年齡在60至70歲之間; *人類第二高產的年齡在70至80歲之間; *第三高產階段是50和60歲。 ▪*在此之前,人類尚未達到頂峰。 *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平均年齡為62歲; *世界上最大的100家公司的總裁的平均年齡為63歲; *美國100個最大的教堂中牧師的平均年齡為71歲; *教皇的平均年齡為76歲。 *這證實了人類的最佳和最高生產力年齡在60至80歲之間。 ▪他們發現,在60歲時,您的情感和心理潛能就達到了頂峰,並且一直持續到80歲。 ▪因此,如果您是60歲,70歲或80歲,則您處於生活的最佳狀態。 *-來源:*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47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以下是一項調查發現,真真假假,但人生各階段,都必須努力創造價值,應該假不了的! 公司為什麼招募60歲以上的人 擔任高層和負責職位? 因為他們比60歲以下的人更有生產力! 在美國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生產力最高的階段 在一個人的生命中是* 60-70 *, 70-80歲是第二高生產力年齡段。 第三高生產力的年齡是50-60。 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平均年齡為62歲。 《財富》 500強公司首席執行官的平均年齡為63歲。 美國100個最大的教堂的牧師的平均年齡為71歲。 教皇的平均年齡為76歲。 這告訴我們上帝以某種方式設計您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為60-80歲! 這是盡力而為值得期待的時候。 NEJM發表的一項研究,在60歲時 達到了潛力的頂峰,並持續到80歲! 因此,如果年齡介於60-70或70-80之間,那麼將會是擁有一生中最美好和美好的時光! 來源: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70.389(2018) ⏯年紀成熟的人,不需擔心年齡。 年齡不會是問題,身高不會是距離,開心快活!
    1 人回報2 則回應4 年前
  • 美国一项大型研究发现: 1、一个人最有生产力的年龄是60到70岁; 2、人类生产力第二高的阶段是70至80岁; 3、第三个最有生产力的阶段是50岁和60岁。在此之前,人的智力活动尚未达到巅峰。 4、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平均年龄为62岁; 5、全球100家最大公司总裁的平均年龄为63岁; 6、美国最大的100个教会的牧师平均年龄为71岁; 7、这证实了一个人最好和最富有成效的年份是在60到80岁之间。 这项研究由一组医生和心理学家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他们发现,人在60岁时达到了情感和心理潜力的顶峰,这种情况会持续到80岁,甚至更远。 因此,如果您是60、70或80岁,您正处于人生的最佳水平。 以上内容,来源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您可以此信息传递给您60、70和80岁的家人和朋友,让他们为自己的年龄感到自豪。
    4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驚喜來了! 花點時間耐心把它看完…. 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院長認為,老年人的大腦比人們普遍認為的要實用得多。 在這個年齡段,大腦左右半球的互動變得和諧,從而擴大了我們的創作可能性。 這就是為什麼在 60 歲以上的人群中,您可以找到許多剛剛開始其創作活動的人。 當然,腦子已經不像年輕時候那麼快了。 然而,它獲得了靈活性。 因此,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更有可能做出正確的決定,並且更少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 人類智力活動的高峰出現在 70 歲左右,此時大腦開始全力工作。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腦中髓磷脂的數量會增加,這是一種促進信號在神經元之間快速傳遞的物質。 因此,與平均水平相比,智力能力提高了 300%。 同樣有趣的是,一個人在 60 歲之後可以同時使用 2 個半球。 這使您可以解決更複雜的問題。 蒙特利爾大學的Monchi Uri教授認為,老年人的大腦會選擇消耗較少能量的路徑,剔除不必要的,只留下正確的選項來解決問題。 進行了一項不同年齡組參與的研究。 年輕人在通過考試時很迷茫,而60多歲的人卻做出了正確的決定。 現在,讓我們看看60到80歲之間的大腦特徵,他們真的是粉紅色的。 老年人大腦的特徵。 1. 大腦的神經元不會像你周圍的人所說的那樣死亡。 如果一個人不從事腦力勞動,它們之間的聯繫就會消失。 2. 由於信息過多而分心和健忘。 因此,您無需將一生都集中在不必要的瑣事上。 3. 從60歲開始,一個人在做決定時不像年輕人那樣只用大腦的一個半球,而是兩者都用。 4. 結論:如果一個人過著健康的生活方式,活動能力強,有可行的身體活動並且精神充分活躍,那麼智力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只會增長,在 80-90 歲時達到頂峰。 健康提示: 1)不要害怕變老。 2)努力發展智力。 3)學習新手藝,製作音樂,學習演奏樂器,畫畫! 舞蹈! 4) 培養對生活的興趣,與朋友見面交流,規劃未來,盡量去旅行。 5) 不要忘記去商店、咖啡館和表演。 6) 不要一個人閉嘴,這對任何人都是有害的。 7) 積極向上,始終懷著這樣的想法生活:跟隨:“所有美好的事物還在我面前!” 資料來源: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請將此信息傳遞給您 60、70 和 80 歲的家人和朋友,讓他們為自己的年齡感到自豪😉
    21 人回報4 則回應1 年前
  • 有一種養生,叫書法。 醫學專家研究結論表明,可使人長壽的二十種職業中,書法名列榜首。 從漢代至清代,這個在人類平均壽命25歲~40歲的時代, 著名書法家們的平均壽命約80歲,例如,唐代的柳公權87歲,歐陽詢84歲,虞世南80歲;其後的楊維禎74歲,文徵明89歲,梁同書92歲, 翁同龢85歲,何紹基74歲…… 從清末到新中國成立之前, 當時人類平均年齡為40歲~62歲, 著名書法家們平均壽命88歲; 進入現代、當代,著名書法家們平均壽命已經超過90歲,例如齊白石、黃賓虹、何香凝、章士釗均享壽90歲以上,朱屺瞻、蘇局仙、孫墨佛等更上了百歲高夀。 有人把這些作用總結成四句話: “洗筆調墨四體鬆,預想字形神思凝。 神氣貫注全息動,賞心悅目樂無窮。” 洗筆調墨四體鬆,是書法養生的第一階段。 在這一階段,通過洗筆、調墨等預備動作, 達到四體放鬆,疏通全身氣血經絡。 預想字形神思凝,是書法養生的第二階段。 王羲之說: “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平直、振動, 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先,然後作字”。 這就要思想集中,把意識調節到最佳狀態。 這樣才能進入形象思維,就會頓覺心曠神怡,氣力強健。 神氣貫注全息動,是書法養生的第三階段。 把神、氣貫注于書法運動的全過程,關鍵要做到神領筆毫、氣運於手,以此帶動全身心的活動。 這個階段可以說是書法運動的最實質性的階段。 賞心悅目樂無窮,是書法養生的第四階段。 好的作品可以賞心悅目,令人樂在其中。 學習書法,可以從自己的創造中得到滿足感,心境也隨之得到一種超然與淨化,達到心緒舒暢。 不同書體,還能有不同的保健作用: 楷書: 字體端正工整,結構緊密,筆法嚴謹,沉著穩重,適合於焦慮、緊張、恐懼症、冠心病、高血壓、心率紊亂患者的心理調節。 行書: 字體如行雲流水,輕鬆自如,對抒發靈性,培養人的靈活性和應變能力很有幫助,適合於憂鬱症、有強烈自卑感、手足麻痹、腦血栓患者練習。 草書: 體態放縱,筆勢連綿迴旋,離合聚散,大起大落如風馳電掣,一氣呵成。 尤其適合精神壓抑,憂鬱者抒情達性之用,而不宜於焦躁者練習。 隸書: 書體從容,風格變化多端,形象豐富,對於調節焦躁不安,固執偏激的情緒有幫助。 篆書: 嚴正安穩、行筆緩慢,尤適合於焦慮、緊張和躁動者練習,有利於調節心理,適合於冠心病、高血壓患者的輔助治療。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刊登了一篇感染過病毒與疫苗追加劑對再次感染的保護力的文章(Effects of Previous Infection and Vaccination on Symptomatic Omicron Infections) 研究地點在卡達,omicron 流行期。 分幾個族群:曾感染過且沒接種疫苗、不曾感染且接種疫苗、和曾感染且也接種疫苗族群,來分析保護力。 針對omicron ,不論是BA1 和BA2的效力: 1. 曾感染過但沒有接種疫苗族群,有症狀感染的保護效力50.8%,對重症約71.6%。 2.接種兩劑疫苗且未曾感染過的族群,對有症狀感染的保護力微不足道,對重症73.5%。 3. 接種兩劑且曾感染過族群,對有症狀感染的保護力55.5%保護力,對重症94.3%。 4.接種三劑疫苗但未曾感染過族群,對有症狀感染的保護力是54%,對重症92.5%。 5.接種三劑且曾感染過族群,對有症狀感染的保護效力76.3%,對重症100%。 以上疫苗不論是輝瑞或莫德納都是相同的結果。 結論: 1. 僅接種兩劑疫苗族群(未曾感染過),對有症狀感染的保護效力微不足道,但對重症仍有約70%。 2. 僅接種三劑疫苗(未曾感染過),對有症狀感染的保護効力約59-60% (莫德納較高),對重症80-90%。 3.接種三劑且曾感染過,効果最好, 對有症狀感染的保護效力約75%,對預防重症可達到100%。
    2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新知分享參考:Notes from a call with Edward Ryan MD, Director of International Infectious Disease at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麻薩諸塞州綜合醫院國際傳染病主任愛德華•瑞恩電話訪談記錄。 1 Close to 100% of the positive cases in MA are Omicron. Delta is almost completely gone from New England. 麻薩諸塞州的檢測陽性病例中近100%為Omicron。Delta疫情在新英格蘭地區幾近消失。 2 This surge will peak sometime between 1/10 and 1/21 and then begin a quick downhill journey of two to four weeks. 這一波(疫情)將於1月10日-1月21日之間達到峰值,然後開始約2-4個星期的快速下行減弱期。 3 We will end up with a 20-50% positivity rate. 總體檢測陽性率將為20%-50%。 4 February will be clean up mode, March will begin to return to "normal". 從二月份開始進入清除期,三月份人們的生活將開始恢復「正常」。 5 Omicron lives in your nose and upper respiratory area which is what makes it so contagious. It isn't able to bond with your lungs like the other variants. Omicron主要感染的是人們的鼻腔和上呼吸道,這也是其容易傳播的原因。它不像其他變異病毒那樣侵襲肺部。 6 The increased hospitalizations should be taken with a grain of salt as most of them are secondary admissions (i.e. people coming in for surgery, broken bones, etc. who are tested for COVID) . 對於擴大住院治療的做法應持保留的態度,因為大多數新冠住院病例是繼發性的留院(如病人是來做骨折手術的而被發現新冠)。 7 We won't need a booster for omicron because they wouldn't be able to develop one before it's completely gone and we're all going to get it which will give us the immunity we need to get through it. 我們不需要專門針對Omicron的加強針,因為這樣的加強針不太可能在該病毒完全消失之前開發出來,我們大家都將會感染到該病毒,而感染此病毒後將使我們產生所需要的免疫來抵抗它。 8 COVID will join the 4 other coronaviruses we deal with that cause the common cold,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 RSV, etc. It will become a pediatric disease mainly affecting young children with no immunity. 引發本次疫情的新冠病毒將加入我們已經面對的常引起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其他4種新冠病毒。它將成為一種兒科疾病,主要影響缺乏免疫力的年輕兒童。 9 40% of those infected will be asymptomatic。 40%的感染者為無症狀。 10 Rapid tests are 50-80% sensitive to those with symptoms, only 30-60% sensitive to those without symptoms. 快速檢測對於有症狀病人的敏感率為50%-80%,對於無症狀的患者的敏感率為30%-60%。 11 Contact tracing is worthless because we're all going to get it and there's no way we could keep up with it. 對密切接觸者的追蹤是毫無意義的,因為我們都將被感染而不可能追蹤每一病例。 12 We are fighting the last war with COVID and should be pivoting back to normal life, but society isn't quite ready for it yet. 我們在對新冠病毒進行回歸正常生活前的最後一戰,而社會似乎還未對此做好準備。 13 There is no need to stay home from work or to be a hermit unless you're immunocompromised or 85 or older, but he does recommend staying away from large gatherings for the next six weeks. 我們不需要呆在家裡不上班或過隱居的生活,除非你是免疫功能不全或年齡在85歲以上者,但建議在未來的六周內遠離大型群聚活動。 14 Spring/Summer will be really nice! 春夏二季將是美好的。 Overall a great presentation. Lot of good news. 總的來說這是一個很棒的報告,很多好消息。
    6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這個講座內容太好了,分享給諸位菩薩🙏 ♥️分享自文山分會 啟用系列講座【把時間留給自己】課程報導 寒流來襲,1月9日午后的體感溫度只有攝氏個位數,劉秀枝醫師驚訝大殿上坐滿了聽眾,她說:天這麼冷大家還來,坐得滿滿的,我覺得好溫暖,不用穿外套了。這個輕鬆的開場白開啟了今天聽眾學習失智症新知,以及領略劉醫師人生智慧的序幕。 《把時間留給自己》是劉醫師2018年出版的書,也是今天演講的主題。她依據規劃在59歲時自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一職退休,人家問她為什麼退休,她說並不是受到打擊而想退休。她看到許多醫師以醫院為家,而她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想把時間留給自己和珍愛的人。十多年來雖然從第一線的診療間退下來,可是她沒有停下腳步,在日常中她從事喜愛的活動,而專業上她出版專書、在康健雜誌和聯合報元氣周報固定撰寫專欄,加上經營部落格,她以更多樣的方式來幫助與寬慰病人及家屬。 台灣已經邁入高齡化社會,失智症的相關課題經常出現在報章雜誌和社群媒體上,劉醫師是國內的失智症權威,她怎麼看待變老和失智症?這兩者有沒有必然的關聯呢?劉醫師說一般人不喜歡變老,因為各種器官退化、慢性病纏身,而且美貌健壯和社經地位不再。可是換個角度看,變老其實並沒有那麼糟,醫療技術進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身體器官老化的困擾,而醫藥發達也大大幫助人類緩解或根治或與疾病共存。如果能放下對外貌的執著,在經過歲月磨練後,此時人較為圓熟自在,人生在這個階段多出了很多時間,可以從容的規劃第二人生。 如果把人生比做涵蓋春夏秋冬的套餐,每個人都要經歷初春、盛夏、秋熟、冬藏的階段,小孩是「長」大,大人是「長」老 (growing old)。年老,不等於衰老,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其實人可以老得很優雅。 如何優雅地邁入老年呢?秘訣是: ●打扮光鮮亮麗,不邋遢。 ●凡事提早10分鐘,從容優雅。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事事專心。 ●每天外出,常常出遊。 ●善待自己,隨遇而安,量力而為。 ●自在、自由、不在乎別人的意見和眼光。 ●別人沒要求,不要主動給意見,也不要去改變別人。 ●把時間和精力留給自己和所珍愛的人。 ●不要一直「想當年」。 ●時常微笑,想想快樂的事。 她每天問自己6件事: ●運動:今天運動了嗎? ●心智:看書、寫文章,或是和有智慧的人交談了嗎? ●愛自己:天冷了,吃碗熱騰騰的麵。 ●利他:有幫助別人嗎? ●應做:是否今日事今日畢? ●感恩:產生的幸福感,會使前額葉腦細胞活躍。而活躍的前額葉能幫助我們解讀、判斷和決定行為。 年老必然導致失智嗎?事實上,65歲以上的人失智者只佔5%,而每增加5歲,罹患失智的比例增加一倍,到了80歲,比例達到20%, 90歲以上則達到1/2至1/3。可是,有一個針對678名平均年齡83歲的美國修女進行的研究顯示,有些修女死後解剖發現她們其實有阿茲海默症,可是因為她們接受良好的教育、保持社交活動以及維持動腦習慣,在日常生活上並沒有顯示出症狀。 劉醫師說,其實直到目前人類還無法精準預測,也無法完全預防阿茲海默症,只能做好準備,延緩它的發生。就照顧者來說,心理上要準備摯愛的親人可能會慢慢消失,因此要珍惜當下。換個角度,自己也要做準備,讓自己成為好照顧的病人。 要如何常保健康,預防失智呢?劉醫師建議: ●若是懷疑有失智,不管幾歲,都要就醫。 ●要活就要動,至少保持一項運動和興趣,並且持之以恆。可以做家事,動腦讓頭腦更靈活。 ●趴趴走,每天至少走路40分鐘。 ●維持適當的社交網絡。 ●飲食盡量清淡健康,可考慮地中海式飲食。 ●避免意外,小心跌倒。 ●慢性病要好好治療。 劉醫師在退休前一年得到癌症,她笑稱醫生沒有生病豁免權。她把生病當做抽到籤,是老天爺給的禮物,並且認為治療的過程最受惠的是自己,她體會到真正的關懷最有感染力,也學會了心存感恩,快樂生活。最後,劉醫師分享了聖雄甘地的兩句話:如同生命中最後一天般活著 (live as if you were to die tomorrow),如同你會永遠活著般學習 (learn as if you were to live forever)。她也贈送大家16字箴言:接納變化、保持學習、多活多動、享受當下。 報導/何釐琦 攝影 /李道福、方麒舜 FB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446660865417214/posts/3700139566735978/?d=n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成為「幸齡者」的秘訣 2022-10-11   經濟觀察報 近藤大介/文 9月19日是日本的「敬老日」。作為世界首屈一指的超級老齡化國家,日本遵照儒學精神,將每年的這一天確立為尊老敬老的日子。 作為敬老日的慣例,日本總務省統計局會在這一天公布「目前日本的高齡者人數」等數據。所謂「高齡者」是指65周歲以上的老年人。今年的數據顯示,日本高齡者人數多達3627萬人,占日本總人口的29.1%! 放眼全球,日本一直在高齡者人數占比方面遙遙領先,目前比排在第二位的義大利高出5個百分點以上。如果保持這個發展速度,再過3年,這個比例就能突破30%的大關。另外,在這3627萬高齡者中,百歲以上老人多達90526人。日本儼然成了人類迎接超級老齡化社會的「實驗國」。 對於這種現狀,我的朋友,同時也是我大學前輩、精神科醫生和田秀樹今年3月出版了一本名為《80歲的牆》的書。該書一經發售,銷量就突破了50萬冊,一舉成為了時下最暢銷書籍。如果按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這本書的銷量將超過100萬冊,從而成為日本今年最暢銷的書籍。 現年61歲的和田醫生是一位專攻老年人精神類疾病的醫生,在過去的35年里,他累計治療了約6000名患者。同時,作為老年醫學專家,他寫過很多書,也參加過很多電視節目的錄製。 用一句話來概括《80歲的牆》這本書,那就是「80歲老人的讚歌」。具體來說,這本書在「人生百年」的時代背景下,向80歲高齡的老人講述如何才能健康地活到100歲。 現在,日本人的「平均健康壽命」(身心獨立、保持健康的年齡)男性為72.68歲,女性為75.38歲。而在「平均壽命」方面,日本男性為81.64歲,女性為87.74歲。從「平均壽命」中減去「平均健康壽命」,男性約有9年,女性約有12年的「需要他人護理的時間」。怎樣才能儘量減少這段時間,這就是和田醫生這本集大成之作的核心內容。 和田醫生提倡把80歲以上的老人稱為「幸齡者」,而不是「高齡者」。因為在日語中,「高」和「幸」的讀音相同,都是「Kou」。 日本的老年人每年可以享受一次免費體檢。日本人長壽也被認為是得益於這項政策。但和田醫生說,年齡超過80歲的老年人,不需要定期體檢,這是因為「健康的標準」因人而異。他還說:「醫生說的話,有的不要相信。」這是因為醫生接觸的都是「病人」,所以他們並不了解健康究竟是什麼。同時,他也反對老年人長期服用多種藥物,提倡「必要時只吃必要的藥即可」。換句話說就是,「為了預防什麼而服藥」幾乎沒有意義。 按照這個觀點,老年人也不需要經常吃安眠藥。上了年紀睡眠時間減少是自然現象,沒有人會因為失眠而死亡。一天24小時,想睡就睡,想起就起,這是老年人的特權。 另外,老年人普遍擔心的膽固醇值,即使高到一定程度也不用擔心。因為膽固醇是人體生成免疫細胞的原料。免疫細胞多,老年人患癌症的風險就會降低。另外,男性荷爾蒙的一部分也是由膽固醇構成的。如果膽固醇值過低,男性的身心健康將無以為繼。 同樣,血壓高一點也沒有關係。50多年前,人類普遍營養不良。所以,血壓達到150左右時,血管就會破裂。但現在很少有人營養不良,所以即使血壓超過200也不會導致血管破裂。 和田醫生將80歲高齡的老人成為「幸齡者」的秘訣總結為「44句話」,具體如下: 1.堅持步行 2.感到煩躁的時候就深呼吸 3.運動以身體不會感到僵硬為宜 4.夏天吹空調的時候多喝水 5.「尿布」對增加行動能力大有裨益 6.咀嚼的次數越多,身體和大腦就越有活力 7.記憶力衰退不是因為年齡的增長,而是因為長期不使用大腦 8.沒必要吃很多藥 9.不必刻意的降低血壓值和血糖值 10.獨處不代表寂寞,而是享受輕鬆的時間 11.偷懶並不是可恥的事情 12.無需上繳汽車駕照 (考慮到老年人駕駛機動車比較危險,日本悄然興起了「請老年人上繳駕照」的運動) 13.只做喜歡做的事,不做討厭做的事 14.老了也可以有性慾 15.無論如何,不要一直足不出戶 16.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微胖的身材剛剛好 17.不管什麼事都細緻地做 18.不要和自己討厭的人打交道 19.不要一個勁地看電視 20.與其和疾病鬥爭到底,不如和它共生共存 21.「車到山前必有路」是讓老人幸福的魔法咒語 22.吃肉,尤其是便宜的紅肉最好 23.泡澡時間保持在10分鐘以內 24.睡不著也不用勉強 25.做開心的事最有利於提升大腦的活性 26.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不必有太多顧慮 27.儘早找一個「家庭醫生」 28.不要過度的忍耐或者勉強自己,當一個「不良老人」也沒什麼不好 29.有時說過的話朝令夕改也沒問題 30.人生最後階段的痴呆是神的恩賜 31.停止學習就會變老 32.不要貪慕虛榮,擁有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就已經很好了 33.天真是老人的特權 34.越麻煩的事,其實越有趣 35.曬太陽會讓人開心 36.做對別人有益的事 37.悠閒地活在今天 38.慾望是長壽的源泉 39.以樂天派的狀態活著 40.輕鬆的呼吸 41.生活規則掌握在自己手裡 42.坦然接受一切 43.性格開朗的人會很受歡迎 44.笑門開福自來 對於以上這些秘訣,日本人和中國人的看法可能不盡相同。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其中不乏很多值得參考的建議。最要的是,「幸齡者」這個新詞真的太棒了。
    19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