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4 人回報6 個月前
「,在德國,除了老人與老人之間"同居"外,一些心態年輕的老人還喜歡與年輕人一起"同居"。德國的出租屋很稀缺,房租也貴得嚇人,青年人普遍遭遇"找房難"。於是,一些老人甘願把自己的房子低價或免費提供給年輕人和他一起住,但前提是年輕人必須承擔部分照顧老人的義務,比如,陪老人聊一會兒天、打掃花園、外出採購,等等。

現在,德國一些城市的民政局和大學服務中心,經常會介紹大學生和孤寡老人家"同居",大學生也很樂於接受這種"新型同居"的形式。」

《德國「同居式」養老
新老人分享》

養老已成為了當下的熱門話題。各個國家都會依據自身的國情,制定相關的養老模式和體制。今天給大家推薦德國備受追捧的「同居式」養老模式,相信你看完後會有另一種感悟和啓發!

前段日子,我奉老父之命去德國看望孀居的姑媽。德國姑父前年去世,只留下姑媽一個人孤孤單單守著一間大房子過生活。姑媽雖有一個兒子,但他早就搬出去另住。在德國,子女結婚後一般都不和父母住在一起。

一天早晨,姑媽家的門響了。一個白髮蒼蒼的老頭推門走了進來,老頭一進門就大聲說:"施密特,我們‘同居’吧?"姑媽高興地說:"好啊,我也正有此意呢。"之後,他們又高興地說了一會兒話。

德國老頭走後,我向姑媽表示祝賀,祝賀姑媽再次尋找到自己的愛情。姑媽慌得忙擺手說道:"不,不,侄兒,你誤會了,此‘同居’非彼‘同居’……"原來,姑媽口中的"同居"乃是現今德國老人十分追捧的一種養老模式——"搭伴養老"。

目前德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60歲以上的老年人佔德國總人口的23%。雖然德國的養老體制良好,德國人60歲後就可以進療養院養老,根本不會拖累兒女,但很多老人都十分厭倦療養院裡的單調生活,於是,便有一些老人因志趣相投而自願組合在一起,過起了"同居"的老年生活。

雖然老人們生活在"同一間屋子里",但平時他們各做各的飯,只有每周週末在公共廚房聚一次餐,有集體活動時則共同參與——要麼到附近城市旅遊,要麼到劇院聽戲。如果平日里有誰生了病,同居好友們也會主動承擔照顧他(她)或幫助購物等。

姑媽告訴我,剛才來找她的那個老頭兒叫費捨爾,他們是在老年大學里學油畫時認識的,他就住在姑媽家附近,兩人彼此性格也很合得來,於是便都有了"同居"的想法。

的還有另外兩個孤身老人。姑媽告訴我,在我來之前,他們就已經一起制定了一份"同居"規則,擬定了各自的義務,如打掃衛生、收拾房間等。

姑媽還告訴我,在德國,除了老人與老人之間"同居"外,一些心態年輕的老人還喜歡與年輕人一起"同居"。德國的出租屋很稀缺,房租也貴得嚇人,青年人普遍遭遇"找房難"。於是,一些老人甘願把自己的房子低價或免費提供給年輕人和他一起住,但前提是年輕人必須承擔部分照顧老人的義務,比如,陪老人聊一會兒天、打掃花園、外出採購,等等。

現在,德國一些城市的民政局和大學服務中心,經常會介紹大學生和孤寡老人家"同居",大學生也很樂於接受這種"新型同居"的形式。

如今,"讓我們同居吧"已經成了德國老人最熱衷的行為。老人之間或老人與年輕人之間相互幫助、相互關心,即使老人身體出現狀況也能及時被發現並得到救護。所以這裡老人的平均壽命變得越來越長,德國已成為目前歐洲最"老"的國家,大概與此很有關係。

最近介紹德國這種「同居式」養老的文章很火,不僅是瞭解國外不同的養老方式,更是因為很多中老年朋友認可這種養老方式。

如果你看完這篇文章,覺得德國這種「同居式」養老方法不錯,不如把這篇文章拿給朋友們看看吧!新 的 養 老 觀

老伴,你有幾個「老伴」?如果你單身、失婚或者老年喪偶,沒有老伴,該怎麼辦?別擔心,老伴不是指婚姻關係裡的配偶,而是泛指「老來一起作伴」的親朋好友。
假設你的答案是「只有1個」,很抱歉,顯示你的支持網絡薄弱,你的生活十分退縮封閉;10個,不錯,相當充實;20個,恭喜你,保證生活非常多采多姿。
屏東科技大學社工系講師廖紀華也主張,老伴不是只有「另外一半」,一旦把全部的指望都放在配偶身上,期待對方陪伴度過晚年生活,這是把生命窄化,而且對彼此的壓力都太沈重.. 萬一有一半先走了,另一半則是難以承受之痛
「夫妻關係太黏膩、太依賴,對生死就不容易看得透。」她善意提醒。

美國密西根大學心理系曾追蹤100名退休族4年後的生活狀況,其中對生活最感滿意的退休族,平均有16名可以依賴的朋友或熟人;不滿意退休生活的,則只有不到10個朋友。研究人員因此得到一個重要結論:團體和情感方面的支援,是左右退休快樂與否的重要因素,影響程度更勝於金錢。即使保持單身,但有很多親近的朋友、家人、鄰居,參加有意義的組織,照樣可以擴大生活圈,享受精彩的老年生活。

老伴不會自動掉下來 「沒有朋友的人最貧窮。」
「友誼帶來的快樂,可說是全世界最不需要花錢的東西。」「友誼不是名詞,而是動詞」,仍需要付出一項成本:投入的時間和努力,才能開枝散葉。
老伴絕不會從天上自動掉下來,而是用心經營的結果。

感謝老朋友 !不論你是男還是女,都是我的老伴。說不定你們以後就住一起互助養老了呢~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2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待在家吃飯、睡覺、帶娃娃的養老觀念已經開始老化了,而作為這個時代的新老人,需要最新的養老觀! 新的養老觀告訴你:當個樂在享受暮年的新老人,秋天就有如再度染上春天的色彩!而新的養老觀並不難實現,只要你身體強健、有點小錢、有點空閒、有些朋友,並且有自己專屬的空間就可以了。 最新的養老觀:要有16個「老伴」 1. 你知道什麼是老伴嗎? 這裡的老伴不是指婚姻關係里的配偶,而是泛指老來一起做伴的親朋好友。 2. 你有幾個老伴? 假設你的答案是只有1個,顯示你的生活十分退縮封閉;如果有10個,不錯,相當充實;20個,恭喜你,這會保證你的生活多姿多彩! 3. 你離不開老伴嗎? 老伴不是只有另外一半,如果把全部的指望都放在配偶身上,期待對方陪伴度過晚年生活,這是在把生命窄化,而且對彼此的壓力都太沉重。萬一有一半先走了,另一半則會遭受難以承受之痛。 4. 你為何需要16個「老伴」? 美國密西根大學心理系團隊曾追蹤100名退休族4年後的生活狀況,其中對生活最感滿意的退休族,平均有16名可以依賴的朋友或熟人;不滿意退休生活的,則只有不到10個朋友。 專家說:團體和情感方面的支持,是左右退休快樂與否的重要因素,影響程度更勝於金錢。 老人學專家邱天助指出,幸福的退休生活至少包括6個方面,健康、感情、學習、工作、信仰(精神),以及社交活動。找對老伴不但可以提高生命質量,還能改善健康狀況與延長壽命。 5. 老伴不會自動掉下來 新老人們要記住,老伴絕不會從天上主動掉下來,而是用心經營的結果,更不能一廂情願以為船到橋頭自然直,一定要提早開始收編。 我們常聽到很多人開口閉口說隨緣,這其實是偷懶的藉口,朋友之間一定要花時間維繫,否則關係就會疏遠,不要以前忙著工作,忘了交好朋友,等到老了再交,別人也會挑剔你。 6.重新整代的 「老伴」清單——重新整理生命 新老人,需要最新的養老生命 健康要顧好 健康對於老人來說尤為重要,尤其是膝蓋,沒力氣的就得連滾帶爬地下山。 財富規劃要做好 不必焦慮過度,而是把物質慾望降低,夠用就好。這樣即使一個月1000元也可以過得很不錯,反正坐公交車免費了,到老年大學一年繳幾百塊錢,活動內容很充實。 一定要有醫療保險 突然生病住院,醫療保險會幫很大的忙,這樣才能不擔心醫療費用沒著落。 收集老伴 手足、親戚、同學、同事、鄰居、公益組織、才藝社團、寵物等,都是適當的渠道。 最新的老年生活信條:15條,條條重要! 1、新老人們,該花的錢要花,該享受的要享受,該捐助的要捐助;唯獨不能留這筆錢給兒孫,把他(她)慣成「寄生蟲」? 2、不必對死後的事考慮太多,因為變成灰的你,對表揚與批評已無感覺。 3、不必對兒女的事考慮太多,「兒孫自有兒孫福,休為兒孫做馬牛」。 4、我們要愉快地活著,雖然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我們不需要和別人比名利地位、兒孫如何有出息等等,而要比誰活得更愉快、健康、長壽! 5、我們無力改變的事,就不必太操心,因為操心也無用,反而影響了自己的健康。 6、因為剩下的日子隨時可能病倒,你應留夠醫藥費和看護費;因為剩下的日子不多,你臨走時什麼都帶不走,所以你不必太節省。 7、他(她)養了孩子,讓他(她)自己照顧或用他(她)自己的錢雇看護照顧,不要讓他(她)再剝奪父母(剩下不多)的健康、休息、娛樂、旅遊權。 8、進入老年的你,再也不要用健康去換取身外之物,因為此時,你用金錢已未必能買到健康。 9、錢掙到何時、何數(十萬,百萬,千萬……)才算夠?良田萬頃,日食三升;大廈千間,夜眠八尺,夠吃夠用就行了。 10、山中雖有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最大限度,你也就活到百多歲(十萬人中才有一個)。 11、幸福靠自己努力創造,快樂要千方百計去尋找,只要心境好,每天想愉快的事,做愉快的事,自己找樂趣,就能天天都過得高興。新老人們,過一天,少一天;過一天,樂一天;樂一天,賺一天! 12、精神好,病不倒;精神好,病能好;精神好,病早好。 13、心情愉快,適當運動,常見陽光,食物多樣化,保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合理(適度而不超量)吸收,就能健康地多活十年、二十年! 14、能解決的事就不需要擔心,不能解決的事擔心也沒用。不要同傻瓜爭辯、否則別人會搞不清到底誰是傻瓜。 15、死亡是眾人的結局,無人可以逃避。 要想做一個幸福快樂的新老人,就需要牢記最新的養老觀和老年生活新信條!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日本近些年出現了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奇異現象,搞得日本政府內事一個頭兩個大。 什麼情況呢?日本老年人正在瘋狂犯罪。 目前,日本65歲以上老年囚犯的比例佔比高達22%,在所有發達國家中都是遙遙領先。 但奇怪的是,其中七成以上的老年人又都只是偷點麵包偷點菜,價值不會超過200元人民幣。 要知道,在日本只要偷一塊價值11.5元人民幣的麵包就足以判刑兩年,為了幾十塊錢的東西要受兩年牢獄之苦,這又是為何呀? 最離譜的是,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老人竟然還樂此不疲,出獄之後就又會立刻繼續犯罪。 到底是什麼情況?有一句評論是這麼說的,盜竊是日本老人最後的體面。 2022年,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經高達29.1%,是美國的兩倍,而他們的日子過得非常艱難。 就算年輕時,交滿40年的國民年金,如今他們每個月也只能領到折合3000多人民幣的退休金。 但對比東京平均4000多的房租和60億碗拉麵的高物價,這點微薄的養老金連解決溫飽問題都很勉強。 那怎麼辦呢?進監獄就成了最好的辦法。 日本監獄基本都是單人單間,管你一日三餐,生病了也會提供齊全的藥物。 出於人道主義,獄警還會幫年長的老人洗澡,乃至於是換尿布,這分明就是國營養老院。 而最為關鍵的是什麼呢?蹲大獄期間,退休金卻是照常發的。 我蹲完兩年出獄了,手上也就攢了一筆錢,等這筆錢花完了,到時候再偷點菜進監獄,豈不悅乎。 因此,日本出現了一個奇異的現象,老年人那是乾脆排著隊等著進監獄。 但是,監獄能收容的人數是極為有限的,其他老人怎麼辦呢?為了這事,日本政府那都快瘋魔了。 有機構預估過,要想解決老年人的問題,日本至少要把退休金提高一倍。 但是領退休金的老年人實在太多了,你別說提高一倍了,就這三千三一個月內都是日本政府借來的錢。 2020年的時候,日本養老金缺口已經高達13萬億日元,眼瞅著老年人還在越變越多, 年輕人還會越來越少,所以靠借錢來養老肯定不是長久之計。 怎麼辦呢?日本政府就琢磨,讓年輕人來養行不行呢?於是日本政府提高對年輕人的徵稅力度, 結果發現年輕人的壓力也很大,你這麼一搞,年輕人也很難養活自己了。 既然日子都沒什麼奔頭了,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躺平,甚至連養老金也不交了,過一天是一天吧。 這樣的話,那這養老金不是要更完蛋嗎?這日子也不靠譜。 思來想去,日本政府覺得只剩一個辦法,我把退休年齡提高到65歲,允許企業僱傭70歲以上的老人, 你們自己乾活去,自己給自己養老吧。 你別說,效果確實特別好,日本65歲以上老人就業數都將近千萬了,但是很快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往下看,在很多行業很多崗位,這1000萬老人直接成了年輕人就業的對手, 因為他們更便宜,這就導致年輕人的失業率反而提高了。 往上看,一些位高權重的老人還就是遲遲不退休,那下面的年輕人就更沒有盼頭了,乾脆繼續躺平。 甚至婚也不結了,孩子也不生了,然後年輕人更少,老齡人口更多,屬於無解了。 一句話總結,養老問題其實就是經濟問題,養老的錢從哪來? 老人自己賺錢給自己養,有年輕人的錢給老人養,以及政府借錢養,很顯然全都行不通。 而解決錢不夠唯一的辦法就是發展高精尖技術, 誰能把10塊錢的材料加工出100塊錢的價值,誰家的老人就能過得體面。 從這個角度講,未來這些年,所有技術人員的收入將會大幅增長, 中國的科技水平一定會也一定要大踏步向前,否則日本老人最後的體面就是我們的將來。
    2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瑞士人把時間存進“時間銀行”貯存養老資本 文:佟才錄 在瑞士旅居期間,我租住在一個名叫克莉絲蒂娜的老人家裡。克莉絲蒂娜今年66歲,退休前在一所中學教書。雖然克莉絲蒂娜退休已經兩年了,但她每天依然早出晚歸,一副很忙碌的樣子。我心想,難道她退休後又找了一份工作?不會吧?瑞士的退休養老金可是很豐厚的,足以讓她晚年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 一天,我忍不住把心裡的疑惑說給了克莉絲蒂娜。她聽後笑著說: 我沒有重新找工作,我每天出門是去把我的時間存進 時間銀行 ,等到我老了不能動了再用。 什麼?時間銀行? 看我聽得滿頭霧水,克莉絲蒂娜解釋說: 時間銀行 由瑞士聯邦社會保險部 開發 ,即人們把年輕時照顧老人的時間 存 起來,在未來自己老了病了需要人照顧時,再拿出來使用。申請者必須身體健康、善於溝通和充滿愛心,每天有充裕的時間去照顧需要幫助的老人,其服務時數將會存入社保系統的個人帳戶內。 原來,克莉絲蒂娜退休後,覺得自己身體很健康,仍充滿活力,於是就想做些有意義的事。剛好她所在的聖加侖市推行 時間銀行 養老,她就到當地社保機構的 時間銀行 申請照顧老人。 時間銀行 的工作人員負責幫克莉絲蒂娜找到服務物件 87歲的獨居老人利薩。克莉絲蒂娜每週去利薩家兩次,每次2小時,幫老人做些家務、推著老人出去散步、到超市購物、陪老人聊天等。在她服務滿一年後, 時間銀行 會將克莉絲蒂娜的工作時數統計出來,並頒發給她一張 時間銀行卡 ,等到她病了或老得不能動的時候,她就可以憑著手裡的 時間銀行卡 去 時間銀行 支取 時間和時間利息 。屆時 時間銀行 的工作人員在驗證過 時間銀行卡 資訊後,就會每天指派專門義工到醫院或她的家中去照顧她。另外,對於那些已經把時間 存起來 ,但最後由於各種原因(如住進養老院等)不使用 時間 的老人, 時間銀行 便把這些小時數折合成一定的金錢或物質獎勵,送還給老人。 瑞士的 時間銀行 養老,不僅為國家節約了養老開支,還解決了一些其他社會問題,比如可驅趕老年寂寞感,收穫相互之間的友誼,等等。很多瑞士民眾都很支援這種養老方式。據瑞士養老調查顯示,有一半以上的瑞士年輕人也希望參加這類養老服務。瑞士的 時間銀行 養老方式,非常符合時代的發展,在其他地區迅速得到推廣,而且政府還專門立法支持 時間銀行 養老。 把時間存起來,等自己老的時候再用。 如今,在瑞士,一場用 時間銀行 養老的革命正在悄然興起。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 近來華文圈裏,超級轟動真人真實的故事,是作者朱立立在三個不同生命歷程中寫實的文章;他們分別在2017, 2018,以及兩星期以前的8/12/2020 刊登出來。 本文作者朱立立(筆名荊棘),是海外女作家協會會長,本文是她生命中發生的一件真實故事,親愛的朋友,如果發生我們身上會有什麼感受? 🍀我的老伴近年來幾次中風,記憶和判斷都受影響。這倒也能接受,只是他自己不知道他的記憶和判斷有問題,所以找不到東西就怪我亂動,記不得的事就怪我不告訴他,甚至對我發生懷疑,好像他並沒事只是我在製造問題。無謂的糾纏老是扯不清理還亂,使日子沉重得無以承擔。結果孩子回家來開家庭大會,建議老爸獨自搬去養老院。這是我一生最為難的決定了,我們結婚43年,感情一向親密,從來都指望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沒想有天會送他一人去養老院,心中既是歉疚又是惆悵。 老伴住了一年獨立生活的養老院,始終未能適應群體生活,抱怨沒有可交的朋友,寧願呆在自己的公寓也不願參加活動。我幾乎天天去看他,不能去時也一定打電話給他。奇怪的是他對我再無疑心,一再說他愛我信我,令我懷疑讓他住養老院是不是錯誤。今春他出現頭昏得不能站立的現象,醫生說是神經系統問題,也沒有辦法可治,要用走路器扶着走,所以又把他搬到另一家有扶助設備的養老院。老伴仍然抱怨不已,說他的好友都在以前那家,這兒找不到可以說話的人。 近兩個月來,我來看他時他都不在自己的公寓,打電話也沒人接而只好留話。孩子們也紛紛問爸爸去哪裡了? 我作了點偵探工作,這才發現老伴有女友了。露意絲以前是個藝術老師,還是柏克萊和史丹福大學的畢業生,家庭背景良好,年紀看來和老伴相當,頭腦清晰靈活,而身體比老伴還差一大截,瘦弱得禁不起風吹, 擁抱她時生怕她骨折。老伴說露意絲背脊骨痛得厲害,每四小時要吃止痛藥,吃了之後就有嚴重反應,有時身體斜着斜着就昏過去。老伴好像突然驚醒起來,發現他的生活使命是要照顧露意絲的。從此他不再呆在小公寓憐恤自己,也不用助行器而採用手杖,這樣他才可一手扶手杖,另一手牽挽露意絲。這位往常在自己房間用餐的人,每天三餐之前等在露意絲門口,然後兩人手牽手去用餐。過去不參加院內活動的這位,現在和露意絲一起看電影,聽音樂會,參加手工藝創作,有時也坐院裡的巴士外出瀏覽,生活得繁忙而振作。 我也多次和他們倆在養老院聚會用餐。我對露意絲表達我衷心的感激和快慰,慶幸她與我的老伴友好;我告訴老伴我沒有嫉妒和私心,沒伴的生命是寂寞得沒有道理的浪費,我為他找到了好友而安慰。露意絲的老公已經過世,她的子女都非常善良懂事,不時來接媽媽回家團聚,每次都邀請我的老伴同行。老伴有時說不好老是打攪他們私有的空間,有時也欣然參入他們美好的家庭時光。 他們倆手牽手顫顫巍巍地走在我前面,像是兩個學步的孩子。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竟是另一個女人,我的心暗地裡碎裂。原來老伴需要感到自己仍然有能力去照顧他愛的人,我對他的照顧徒然使他感到無能。這幾年還未見到他如此意氣風發,我真是高興他們找到了彼此,這不是份奇妙得不可思議的緣嗎? 兩老無猜外一章 我在世副發表的〈兩老無猜〉一文在網路上被瘋傳,引起意想不到和絕然不同的反應——有人說這不會是真事,天下沒有這樣的妻子;也有人說這是理所當然,世事本該如此;有人在電話裡流淚,問我是否真有其事?又說我太可憐了;文學造詣高的人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莉絲.孟若早已寫過類似的小說,還拍了電影。 為了回應被這文章感動或感到好奇的讀者,我寫下這續篇。真實的人生通常沒有高潮結局,只是繼續地演變和淡化,不同於摹仿人生的藝術。 我的老伴兩年前一人搬進養老院,是那種可以獨立生活的地方。因為他出現失智的現象,脾氣也變得多疑好怒而不易相處。一年後,他頭昏得天旋地轉,必須用助行器才能走路,只好搬進隔壁另一家有輔助設備的養老院。他一直不能適應養老院的生活,不肯參加院內的活動,直到有一天他在餐廳遇到也是剛搬來的露意絲。 這位老太太年紀和老伴差不多,可是身體十分虛弱,背脊痛得尤其厲害。醫生開給她的止痛藥強烈異常,一吃她就神志恍惚,身體漸漸傾斜著要倒下去。這天,剛好老伴坐在鄰座,在她快要倒地時把她一把拉住。就這樣兩人結了緣。 露意絲身體雖差腦筋卻很清楚,記得住別人的名字,性情溫和很受大家歡迎。從此我的老伴就跟著露意絲結識了院裡的朋友,兩人天天一起做運動,一起參加院內各種活動,生活變得繁忙而振奮。老伴活得挺有勁的,意氣風發,好像照顧露意絲是他新找到的使命。他把助行器放在一邊,改用手杖,這樣才好挪出一隻手來攙扶露意絲。我看到這兩個像孩子學步般手牽手的老人,想到我一向指望「執子之手與子共偕老」,如今執子之手的竟是另一女人,心裡感觸良多。 老伴的體能繼續改善,頭昏的事再沒發生,他甚至不用手杖也可走得不壞。像奇蹟一樣,他的記憶力也跟著好轉,不再丟三落四,話說也不再語無倫次。院裡的主管發現他曾出版過九本書,便邀請他在院裡作場演講。我沒去,生怕我在場會使他緊張。據他後來說,演講很成功,聽眾反應熱烈。不久,鄰近幾個養老院和婦女組織也先後請他去演講。老伴是教過五十年書的老教授,作個小演講當然易如反掌。他因此而出了小名,走到那裡都有人來恭維。他喜孜孜地告訴我,他是這養老院裡最英俊出色的男士,因為有四位女士私下都對他這樣說。養老院內本就女多男少,幾位男士偏偏又衰老得不像樣,做其中最英俊健壯的男士並不難。如此一來,他更加神氣活現,自我感覺良好。 露意絲一直是他最忠實的崇拜者,小鳥依人般被他攙扶。只是她的身體每況愈下,一連兩次大中風把她送進了醫院,令我們擔心她不知是否回得來。結果她居然回來了,只是整天躺在床上,一天得靠三班護士輪流照顧,每月的費用高達萬元。後來實在無法負擔,就由老伴接下照顧的責任。於是又輪到我擔心是否會把老伴累壞了。人老了真是沒辦法,各種意想不到的事情接連著發生。 好在露意絲的情形漸漸穩定下來,可以坐輪椅走動了。我不時帶他們出外兜風,由我推露意絲的輪椅,老伴用手杖走在一旁,三人有說有笑,不在乎外人瞪著我們看,搞不清我們之間的關係。我知道露意絲隨時會離開這個世界,怕到時老伴會受不了打擊。我和他婉轉細談,為他做心理準備,又打趣地說:「下次找紅顏知己,千萬要找身體好些的才行哦!」 兩個月前,老伴說這家有輔助設備的養老院漲價得太過分,他要搬回隔壁那獨立生活的養老院。我問:「那你不是要跟露意絲分開嗎?」他說:「我每天早晨會去叫醒她,因為止痛藥使她沈睡不醒,沒人叫醒不來。我們會一起吃早餐。兩個養老院就在隔壁,很方便的。我在那家獨立生活的養老院有很多朋友,他們的橋牌俱樂部缺了我不成局,合唱團裡人人荒腔走板,都要靠我來定音。他們很歡迎我回去,而這邊也希望我常回來作客。」 我問:「你現在情形好轉,想回來跟我住嗎?」他的眼睛潮濕起來,說:「跟你住是最快樂的,可是你在電腦前一坐四、五個小時,你神遊的世界我進不去。你開會或旅行一去十天半個月,我一人在家怎麼辦?你照顧我起來無微不至,我卻深感無能為力,好像是個等死的廢人。我要你有你的生活,那麼我也必須有我自己的生活。在養老院我有朋友,有活動,有人靠我照顧,只要你常來看我,也就跟和你住在一起差不多。」 今天正是我們結婚四十四周年,我們和好友共進午餐慶祝。席間,老伴遞來一首他手寫的詩,傾訴他不管在哪裡都會永遠呼喚我的名字。我眼前的時光驟然旋轉起來,如夢的邂逅、緣訂三生的姻緣、共建的家園和養育的孩子、牽手走過的世界……都在我眼前閃過。他的呼喚穿透這一萬六千多個日子,而我也從未停止回應他的呼喚。 住不住在一起有何關係呢?我們的確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一對情人。🍀
    2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2023年最佳創意獎: 《 訂購敲門聲》 去年冬天,我被迫下崗。 無奈⋯只好到報刊,傳遞公司應聘做投遞員。 我投遞的第一站是濱江花園。 來到A棟一樓報箱前,欲將報紙投入報箱,卻見報箱的入口已被堵死,我便只好敲門。 良久,一個顫巍巍的老頭緩緩地打開鐵門。 我問:「老人家,你報箱的入口怎麼被堵死了?」 老人答:「是我故意堵死的。」老人尷尬一笑! 老人說:「我想同你商量一件事,你以後每天給我送報紙時,請敲門,親手把報紙遞到我手中」。 我答:「可以。但這樣的話,我們兩個都挺麻煩的,又浪費時間」。我對此頗為費解。 老人說:「就麻煩你啦,我每天都在家。這樣吧⋯每個月的最後一天,我付給你當月的敲門費100元。」老頭面帶乞求。 「如果哪一天,你敲不開門了,就報警吧」。 我大驚:「為什麼?」 老人答:「我老伴走了,兒子出國了。我一個人孤苦伶仃地住在這裡,誰知哪一天命就歸西天」。 這時,我看清了老頭昏花的雙眼。 我問:「你訂報不是為了看報?」 老人答:「我從不看報⋯我是在訂敲門聲呀!」。 老人拱手說:「年輕人,就請你幫個忙吧!這是我兒子國外的電話號碼,哪天你敲不開門的時候,就麻煩你⋯給我兒子打個電話通知他……"。 Ps:看到上面的內容,相信我們朋友圈裡面,尤其是單身或孤獨老人的居住者。 有時候你會認為大家都退休了,怎麼每天早上還在像上班一樣,需要向朋友們一個個互道早安! 其實這個道早安的意義,也是跟按門鈴的的意思同樣,是互道平安,互相關懷。 現在有LINE非常方便,大家都不用訂報紙。有空教教家裡的老人怎麼使用Line吧。 當哪一天你接不到對方的早安問候、或平常熱心的分享文章時,可能他們生病了,或忙碌、或是發生了什麼事情了? 請多多關心你的朋友和親人。 如果互相沒有互動的話,這個Line的存在,就沒有多大的意義了!
    2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你絕對不敢想像日本許多老人竟然連做夢都想著進監獄。 這位70歲獨居老奶奶已經是第四次因為盜竊入獄。 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只有在監獄裏才能吃上一日三餐, 生病了能享受免費的醫療, 再不用擔心自己會在家裏孤獨地死去。 在日本西南邊陲的小城岩國, 有一所著名的女子監獄。 這裏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囚犯都是65歲以上的老人, 他們都是獨居老人, 為了生存下去而故意犯罪入獄。 這裏的條件跟養老院相差甚遠, 沒有暖氣更沒有體貼入微的服務, 每天還要在嚴密的監管下從事體力勞動, 但在這裏至少能夠吃上相對營養的飯菜, 能夠在舒適的單間裏準時入睡。 即便是生病也能夠得到免費的醫療, 腿腳不便的老人幹的活也會相對輕鬆不少。 本就孤獨的老人還能交上幾個知心朋友, 這裏也就成了他們心中的養老聖地。 每天一大早犯人們都會在一陣清澈悅耳的音樂中醒來, 睡醒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整理自己的牢房。 單間裏配備了一臺電視和幾本書籍, 一個洗臉吃一個馬桶, 這樣的環境雖沒有自由, 但每天都能感受獄警的問候也顯得溫馨了不少。 吃過可口早餐後就要參加勞動改造, 腿腳利索的老人每天都要從事高強度的工作, 獄警就在一旁嚴密地監視著, 幾個小時的高強度勞動後會讓他們在操場適當活動一下身體。 相比於一般的囚犯他們更加服從更加容易管理, 也更加讓人心生憐憫, 即便沒人看管也不會有人逃跑, 因為沒有一個老人會放棄這種比外面好得多的生活, 這一現象更是日本社會的一種悲哀。 而造成這一原因的根本問題在於日本嚴重的老齡化, 日本65歲以上的人口已經佔了總人口的28%, 這些65歲以上老人犯罪的比例更是高達22%。 這一代人經歷了日本經濟的騰飛同時也經歷了經濟泡沫的破裂, 許多人是青年時得意, 中年失業或者提前退休然後老無所依, 他們的退休生活基本得不到保障。 由於老齡化的嚴重導致日本的養老金窟窿非常之大, 老人退休後的養老金甚至無法解決日常的溫飽, 而他們的子女又成長在經濟泡沫破裂的年代, 也是日本著名的低慾望一代, 指望他們養老還不如指望他們不去啃老, 這些年輕人基本都會離開家鄉, 留下年老無依無靠的父母獨自在家, 而政府更是無力承擔這些老人的養老問題, 有能力的老人自然會選擇去養老院, 可是很大一部分人根本承擔不起養老院的費用, 所以現如今也能看到越來越多非常魔幻的一幕, 許多退休後的老人會跟年輕人去競爭難得的工作崗位, 因為只有工作才能保證至少不被餓死, 老人們拖著年邁虛弱的身體做著比年輕人更繁重的工作, 雖然很悲哀但能找到工作的這一部分已經是無比幸運的, 還有許多老人根本無法找到工作, 貧窮和溫飽是一方面,孤獨也是困擾他們最大的難題, 正因如此許多老人不得已選擇故意犯罪來讓自己成功入獄, 他們往往都會選擇去盜竊,這種行為對社會的危害較輕, 同時日本對待盜竊犯的處罰相當嚴厲, 一次至少也能讓自己獲得幾年的有期徒刑, 到了監獄吃喝拉撒都不要錢,有免費的醫療還能交到一些朋友, 雖然沒了自由但至少不會再忍受飢餓和孤獨, 最關鍵的是在牢獄裡養老金依舊是照常發放, 幾年的時間至少能攢下一筆,出獄後也能維持一段時間, 直到這些錢用完後他們會繼續選擇這種方式再次入獄, 從而也讓這一奇觀陷入了惡性死循環, 為了防止這一現象的發生,監獄也是採取了各種方式, 每周都會為這些老人們進行心理疏導,甚至還開辦了親子課, 讓老人們學習如何照顧嬰兒以便他們出獄後能夠很快適應, 可是對這些老人來說他們本就是獨居老人, 即便是出去了也沒有孫子能抱, 開辦這樣的課程倒不如多發點養老金填飽肚子來得實在, 本該是用來懲罰罪犯的監獄卻成了許多老人們的庇護所, 實在是荒唐又魔幻, 可對這些老人來說這只是沒有選擇下的無奈之舉罷了。
    9 人回報1 則回應9 個月前
  • 大家一起來歧視老人? 請看楊哲銘的文章Ageism 他是北醫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所/醫管系教授。 ·總統府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聚焦在「健康台灣的願景」與「健保的改革及優化」。日前執政黨立委的健保公聽會中,中經院院長指出老年人用掉最多的健保經費,卻對健保費貢獻最小,付出代價的是年輕人,許多老人雖已退休了,卻有財產,建議要想辦法從老人的財產中拿錢出來挹注健保;衛福部長接受專訪也稱這種說法很有道理,應該要納入討論。 ·前些年,年金改革時,政府跟高齡長者說,因為年輕人收入不好,你們應領但還沒有領的錢,就不再給或是打折;如今這個老人挹注健保的倡議,等於是需索無度的跟高齡長者說,你們需要醫療是不是?那就把財產吐出來。 ·類似的啃老思維居然已成為台灣官員跟國家智庫的主流想法,實在驚悚。 ·現在的高齡長者是從石頭迸出來,一出生就是老人嗎?跟現在的年輕人同時出生的嗎?我國全民健保實施已近卅年,當年廿歲的年輕人,現在都已經五十歲,當年卅歲的輕熟男女,現在都已經六十歲,就在他們開始比較需要使用醫療資源的時候,社會上居然瀰漫著他們對健保貢獻最小的說法! 這些逐漸高齡者過去卅年是沒有繳健保費嗎?過去卅年政府的稅收,他們都沒有貢獻嗎?是誰偷走了他們繳了卅年的健保費?是誰偷走了他們過去卅年對政府稅收的貢獻? ·什麼老年人讓年輕人付出代價的說法,暗指這是世代不正義。世代正義通常是指在地球環境保護上對未來世代的責任。主張健保有世代正義問題的人,不外乎認為現在的老人讓健保債留子孫,對現在的年輕人不公平。別忘了,現在的老人是過去做牛做馬的年輕人,是過去支撐高齡長者醫療照護的年輕人,現下的社會有給逐漸老去的他們公平正義的待遇嗎?還是只是歧視老人? ·二○二一年聯合國首次出版「聯合國年齡主義問題全球報告」,所謂「年齡主義」ageism是指因為年齡產生的歧視,報告指出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存在對於老年人的年齡歧視。 主筆馬勒女士表示:「對抗年齡主義和消除年齡歧視是老年人充分享有人權的起點。如果老年人繼續被視為只是醫療長照的受益者,而且因此對預算和資源造成壓力,老年人就不可能享有尊嚴和平等權利。」 ·報告建議,各國必須加快制定政策、法律和具體措施,打擊一切形式的年齡主義和年齡歧視。 ·相對於此,台灣反而打著世代正義的啃老暗潮洶湧。當下的年輕人收入欠佳不就是政府政策失敗的惡果嗎?全民健保的精神本來就是健康的國人支持有病的國人、年輕人支持老年人,政府及國家智庫應該是要思考如何成功推動讓年輕人收入增加的政策,年輕人收入增加,就可以支撐全民的醫療照護,而不應該是鼓勵這種叫高齡長者把財產吐出來的啃老思維,加劇世代仇恨跟衝突。企盼總統府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可以導正一些對於健保改革的錯誤觀念。 轉載自 汪其楣老師
    11 人回報2 則回應18 天前
  • 寫的是大陸的狀況,在台灣何嘗不是這樣?謹供參考: 在孤獨中,人的尊嚴也會喪失殆盡” 李老今年七十歲,老伴兒六十八歲。 退休前,李老夫婦都是省城電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員。 李老的兩個兒子,一個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一個畢業於清華大學, 之後繼續深造,取得了高學歷後,如今都在北京定居。 李老夫婦的老年空巢生活,過了將近有十年了。起初, 一切似乎都還和諧,充裕的養老金足夠老兩口安度晚年,那段時間, 兩位老人還經常出門旅遊,過著逍遙自在的日子。但是, 隨著時光的流逝,這對在撫養子女上「功德圓滿」的老人, 卻越來越感受到了垂暮生命的重荷。兩位老人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 尤其到了最近兩年,更是每況愈下。李老患有嚴重的心臟病, 老伴患有嚴重的高血壓,日常生活中,老兩口是彼此的醫生, 一個替另一個量血壓,一個監督另一個按時服藥。 老兩口知道控制病情的重要,心裡都很清楚, 一旦其中的一個倒下了,另一個都沒力氣將對方背出家門,而且, 另一個也勢必會跟著累倒。這種擔憂在今年年初得到了證實。 當時李老的心臟病突發,幸虧鄰居幫忙,打電話叫來了 120 急救車。老伴也想跟著急救車一同上醫院,被鄰居好說歹說地勸住。 鄰居也是好心,擔心老太太跟到醫院去只會把自己也急出毛病來。 老伴留在了家裡,可是當天晚上, 一個人在家的老太太突然感到天旋地轉。依靠平時掌握的醫療常識, 老太太理智地沒有進行多餘的掙扎,而是就地躺在了地板上。 躺下後老太太就感覺到完全動彈不得了, 整個身子已經完全不受自己的支配。她說,那一刻, 她認為自己要完了。就這樣躺在冰冷的地板上,直到黎明時分, 老太太的病情才漸漸緩和。她始終不敢動,更不敢睡著, 她怕自己一旦睡著了,就再也不會醒過來了。等到第二天, 鄰居發現了,也是喊來了 120,後腳跟著前腳,把老太太也送進了醫院。 這件事情發生後,李老夫婦的空巢生活正式敲響了警鐘。 我們不是沒有想過去北京和兒子一起生活。以我們倆的收入, 即使生活在北京,也不會給孩子們增添太多的負擔。 但是北京的情況太特殊了。孩子們除了「北上廣」, 在任何一座城市生活, 我和老伴兒的晚年都不會遇到今天這樣大的困難。 兩個孩子目前在北京生活都算穩定,也都買了自己的房子, 買的房子,都是一百五十平米左右,合計下來, 這兩套房就將近一千萬了。買完房子, 他們的人生基本上就被套死在那一百五十平米上了。 他們各自的一家三口,也夠住下我和老伴兒了, 但孩子們誰都不主動開口請我們去住。 有一年過年,全家人都在,兩個兒媳婦用開玩笑的方式互相說: 現在國家人均居住面積的小康標準是三十平米, 如果咱們誰家再擠進兩個人去,立刻就生活在小康線以下了。 也許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我和老伴當時只能相視苦笑。 若是我和老伴兒在北京租房住,即便我們住在北京了, 兒子就在身邊,可日子一樣是我們老兩口自己過,還是空巢家庭, 頂多週末的時候孩子們能過來看一眼。 這樣就等於是白白花了一筆冤枉錢。 思前想後,唯一的出路就是我和老伴兒獨守空巢。 對於暮年的生活,我們不是沒有做過設計。可現在看, 事情沒有發生之前,我們的想法都太過樂觀了些。 當年我們退休的時候,想著自己老了,絕不拖累孩子們, 我們老兩口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自從他們考上大學那天起, 就已經是“功德圓滿”了,從此,在彼此的義務上,都不做強求。 那時我們想,我們在自己的老年,依靠自己不薄的退休金, 可以遊山玩水,完全投身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去, 直到老的哪兒也去不了的時候,就找一個小保姆伺候我們。 起初一切都按照我們的計畫進行著。 我和老伴兒退休後年年去外地旅遊,在麗江,我們還租了一間民房, 連續三年都在那邊過的夏天,自己買菜做飯,就像居家過日子一樣。 我們自得其樂,孩子們也很高興,都說自己的父母真是瀟灑。 因為彼此無擾,我們老兩口和孩子們的關係處理得非常融洽。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這樣的日子沒有過上十年, 計畫就完全被打亂了。 我們沒有料到,自己的身體垮得會這麼快。 只能終止雲遊四方的日子了,提前進入請保姆的程式。 可是,真的開始請保姆時,我們才發現自己太幼稚了。 在我們的思想裡,花錢請人為自己服務,就是一個簡單的雇傭關係, 只要付得起錢,一切就會水到渠成。誰能想到,如今請保姆難, 居然已經是一個社會問題了。我們最先找了家政公司, 伺候兩個老人,對方給出的要價是每月三千元。 這個數目雖然也在我們能夠承受的範圍內, 但還是讓我們有些小小的驚訝。在心理上,我們認為價錢是高了些。 老伴有些想不通,我還給她做了做思想工作。我說既然是市場化了, 這個定價一定就是市場自我調節出來的,是被供求關係所決定的, 通過這個價格,我們就可以得出如今老人對保姆的需求有多大, 供不應求,所以才導致出了這樣的價格。你看, 我們研究所剛剛畢業的研究生,一個月的工資也就是三千塊錢, 可是一個不用受太多教育就能勝任的保姆崗位, 也開出了和一個研究人員同等的薪酬標準, 這個價格不能說沒有一些扭曲。但這就是現實, 我們處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購買服務,只能接受如此的定價。 好不容易,老伴兒的思想工作做通了,第一個小保姆被請進了家門。 但購買保姆服務的交易方式,遠遠不像我們購買其他商品那麼簡單。 購買其他商品,基本上還有個公平原則、誠信原則在裡面, 但購買家庭養老服務,這裡面的不確定因素就太多了。 這個小保姆為我們提供的服務品質,遠遠和我們的預期不相吻合。 我們老兩口也是自認有修養的人,但是的確難以容忍。 於是又換了一個,每個月還多給出五百塊錢。 但是隨著付出的價格抬高, 獲得的服務品質與預期的落差反而更大了。 就這樣接二連三換了四個保姆,最終不約而同, 我和老伴都決定不再嘗試這條路了。我們決定, 在我們還能動的情況下,彼此照顧對方。這裡面沒有不理性的因素, 我們都是學理科出身的,不會感情用事,任何決定, 都是經過理性推理出來的。但是現在不得不承認, 我們的理性思考的確有僥倖的成分在裡面。老年人的身體狀況, 更是個不可估算的變數。 發生在老伴身上的危險,讓我知道了, 現在身邊有個人還是非常必要的, 起碼不會讓我們在突發險情的時候坐以待斃。上次老伴被救, 是因為我們防患於未然,留了一把鑰匙在鄰居家裡。鄰居很負責任, 我住院後,就擔心我老伴一個人會有什麼不測,一大早敲門問安, 沒人應門,這才開門看到了躺在地板上的老人。 這種僥倖的事還敢再重演嗎?不敢了。 現在我和老伴又有了一個共識,那就是住院兩個人必須一同去, 反正以我們現在的身體狀況,任何時候都夠得上住院的條件。 我想啊,也許我們最終的那個時刻,會是雙雙躺在醫院的病床上, 彼此看得見對方,一同閉上眼睛。 如果真是這樣,那可的確就是功德圓滿了。 現在孩子們當然很著急,可也只能勸我們再去請保姆。 他們總以為我們是捨不得花那份錢, 根本體驗不到這種買賣關係如今的混亂——不是你支付了金錢, 就一定能夠換來等值的服務。他們不知道,這種「等值」的要求, 更多的還是指人的良心,是良心和良心之間的換算, 可如今人的良心,是個最大的不確定值,最難以被估算和期待。 我們住院後,兩個孩子都回來了,當孩子們出現在病房門口的時候, 那一刻,我真的感受到了情感上的滿足。那一刻,我居然有些傷心, 就好像自己受了什麼天大的委屈一樣。老伴兒更是哭得一塌糊塗, 孩子們越安慰,她哭得越凶。好在我還算比較克制,如果我也落淚, 孩子們會感到震驚的。我從來沒有在兩個兒子面前掉過淚。 孩子們不會理解他們的父母怎麼會變得如此脆弱, 就像我年輕的時候一樣,也一定是難以理解如今的自己。 在醫院陪了我們幾天,看我們的病情都穩定下來了, 孩子們就回北京了。他們太忙。是我讓他們回去的, 有生以來第一次,我在理性思考的時候,感到這麼違心。 孩子們走後,我和老伴突然變得特別親。不是說我們以前不親, 是這次事情發生後,我們之間那種相濡以沫的情緒變得空前濃厚。 我們倆的病床挨著,各自躺在床上,伸出手, 正好可以牽住彼此的手,我們就這樣躺在病床上手拉著手, 連護士看到都笑話我們,說我們比初戀的情人還要親密。 護士說得沒錯,我和老伴兒年輕的時候, 好像都沒有像今天這樣情重。這就是相依為命啊。我們手拉著手, 各自還吊著液體,我覺得液體滴進我們的血管裡,就融合在了一起, 這種感覺真好! 在醫院裡,我和老伴商量了下一個決定——我們住進養老院去。 出院後我們立刻考察了一下,有幾家養老院還是不錯的,比較正規, 主要是管理相對嚴格,畢竟是有那麼一個機構, 為老人提供服務的人員,有組織的管理,這樣一來, 就杜絕了老人在家養老,保姆關起門來稱王稱霸的可能。你要知道, 老年人的狀態決定了,在私密的空間裡,相對身強力壯的保姆們, 他們絕對是處於弱勢地位的。 我們看中的那家養老院還提供家庭式公寓,就是一個小家庭的樣式, 廚房、衛生間一應俱全,我們並不需要過集體生活, 每天服務員會送來三餐,自己願意的話,也可以自己做飯, 醫務人員會隨時巡視老人的身體狀況。當然,收費比較高, 一個月我們兩個人需要交納六千塊錢。這個價格我認為是合理的, 吃住、醫療保健都在裡面。 入住手續我們已經辦好了,現在只等養老院的通知。 這家養老院的公寓房很緊張,需要排隊。去養老院, 看來就是我和老伴兒的最後一站了。 也許真的是走到人生的盡頭了,這段日子在家, 我和老伴兒總覺得是在和什麼告別,情緒上不免就有些低落。 收拾收拾東西,每天夕陽落山的時候, 我們老兩口就坐在陽臺上說一些過去的事情。 這套房子我們住得並不是很久,退休前才換的, 也就住了十年左右的光景, 可是如今就好像是人生前一個階段的最後一個驛站了, 從這個門走出去之後,我們的人生就該進入落幕的倒計時了。 我們這一輩子,傳統觀念不是很重, 自認為我們的生命和孩子們的生命應當是各自獨立的, 可是如今看來,人之暮年, 對於親情的渴望卻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這是我們獨有的民族性格,而現代性,說到底是一個西方觀念, 所以,當我們國家邁向現代性的時候,獨有的這種民族性格, 就讓我們付出的代價、承受的撕裂感,格外沉重。 老伴兒現在特別思念孩子們,我也一樣, 這些日子突然想起的就總是兩個兒子小時候的樣子了。 有時候還會有些錯覺,好像看到他們就在這套房子裡玩耍。實際上, 我們搬進這套房子的時候,他們早已經在北京落戶了。 這種視覺上的位移,在物理學上也許都能找到符合科學的解釋吧, 就像海市蜃樓,我想也許不完全是個主觀上的錯覺。 前兩天我和老伴兒做了一個大工程, 就是把孩子們從前的照片都整理了出來,分門別類, 按照年代的順序,掃描進電腦裡,給他們做成了電子相冊。我還買了兩部平板電腦,分別給他們儲存了進去。我想,有一天, 孩子們也會開始追憶自己的童年吧。 這也是給我們進養老院做的準備工作。 要離開家了,我和老伴兒想了想,需要從這個家帶走的, 好像並沒有太多的東西。除了我們的養老金卡、身份證件, 好像唯一值得我們帶在身邊的,就只有孩子們的照片了。 人生前一個階段積累下的一切有形的事物,我們都帶不走, 也不需要帶走了! 請孩子們和兄弟姊妹們好好看幾遍這個文章,不多年後,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這樣的過程,早做打算和規劃吧!!
    1 人回報2 則回應6 年前
  • 瑞士用“時間銀行”養老 https://mp.weixin.qq.com/s/TISPGxnYugBH-xEQjWisVg   在瑞士留學期間,我在學校附近租了一個房子。房東克莉絲蒂娜是一位67歲的獨居老太太,退休前在一所中學當教師。瑞士的養老金非常豐厚,足以讓她在晚年衣食無憂。但令人費解的是,她居然找了一份“工作”——照顧一位87歲高齡的獨居老人。我問她是不是因為錢才去工作的。她的回答令我意外:“我去工作並不是為了錢,而是把我的時間存進‘時間銀行’,等到我老得不能動了,就可以支取了。”   第一次聽到“時間銀行”的概念,我感到十分好奇,向房東太太刨根問底。原來“時間銀行”是由瑞士聯邦社會保險部開發的一個養老專案——人們把年輕時照顧老人的時間存起來,等到將來自己老了、病了或需要人照顧時,再拿出來使用。申請者必須身體健康、善於溝通和充滿愛心,每天有充裕的時間去照顧需要幫助的老人,其服務時數將會存入社保系統的個人帳戶內。   房東太太照顧的獨居老人叫利薩。她每週去利薩家兩次,每次花費兩個小時,用來幫助老人購物、整理房間,帶老人出去曬日光浴,陪老人聊天等。按照協定規定,在她服務期滿一年後,“時間銀行”會將她的工作時數統計出來,並發給她一張“時間銀行卡”。當她需要別人照顧時,可以憑著手裡的“時間銀行卡”去“時間銀行”支取“時間和時間利息”,在資訊驗證通過後,“時間銀行”會指派義工到醫院或她家中照顧她。   一天,我正在學校上課,房東太太打來了電話,說她擦窗子時從凳子上摔了下來。我連忙請假回去,把她送進醫院診治。經醫生檢查,房東太太的腳踝骨裂了,需要臥床一段時間。正當我準備向學校申請假期回家照顧她時,房東太太告訴我,不用為她擔心,她已經向“時間銀行”提出了支取申請。果然,兩個小時不到,“時間銀行”就派了一名護工前來護理房東。在之後的一個月裡,那名護工每天都來照顧房東,陪她聊天,給她做可口的飯菜。在護工的精心照顧下,房東太太很快就恢復了健康。康復後的房東太太,又向“時間銀行”申請照顧兩名老人,她說,她打算趁自己還很健康的時候多存點時間在“時間銀行”,等到自己老得不能動的時候,再支取出來使用。   如今,在瑞士,用“時間銀行”養老已蔚然成風,這不僅為國家節約了養老開支,還解決了一些其他的社會問題。很多瑞士民眾都非常支援這種養老方式,瑞士養老機構調查結果顯示,有一半以上的瑞士年輕人也希望參加這類養老服務。瑞士政府還專門立法支持“時間銀行”養老。   當前,我國的“空巢老人”數量在不斷增長,逐漸成為了一個社會問題。瑞士用“時間銀行”養老或許對我們是一個很好的借鑒。
    2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距離有多遠? 英國回來,有朋友問,中國和英國的發展相差多少年?還真的回答不了這個問題——這涉及到歷史,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等等諸多因素。 有一個聽來的故事,可以幫助了解一下這個問題的走向。 一對在英國愛丁堡工作了一輩子的退休老夫婦準備賣了房到西班牙去養老。英國四面環海,氣候潮濕,老人易患風濕病。 老人在西班牙看中了房子,兩周內必須付款,就在愛丁堡的房屋中介所掛了房子說是“急賣”。 一對中國年輕人正好剛在這個城市找了工作,孩子要上學,急著買房。看了中介掛出的房屋照片和價格,怦然心動——無論是地段還是房屋的品質都是他們希望的那樣。 年輕人注意到了“房屋急售”的字樣,就電話中介“可以優惠嗎”?老夫婦想著西班牙已經定好並急著要付款的房屋,說是“可以的”。於是房價被砍了第一刀。 年輕人覺得還是有戲,在簽購房合同的前兩天,突然說這個價格不能接受,不買了,除非價格上再降一個較大的幅度。 沒有想到,老夫婦居然同意了! 年輕人心中大喜過望,差不多白菜價買了幢好房子,可以拎包入住。 搬家那天,很多朋友來幫忙,包括我們在英國的導遊德子。 走進院中,綠草如茵,鮮花盛開,就想主人剛剛離開。推開房門,年輕人幾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房子一塵不染,窗明幾淨,桌子上有鮮花,花瓶壓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非常歡迎你們入住這座記錄了我們幾十年幸福生活的房子!希望你們接下來的生活和我們一樣幸福安康! 走進廚房,打開冰箱,裡面吃的喝的都有。冰箱貼也壓著紙條,說“冰箱裡給你們準備了一周的事物,超市要開車出門左拐再左拐,大約有20多分鐘可以到達”。 年輕人開始發蒙了,房子有這樣賣的嗎? 再看電表箱上也有一字條,上面寫著“我們已經給你們預留了至少一個月的電費,這個時間,可以幫到你們辦理相關更名手續”。——在英國,辦理這類手續是非常麻煩的。 年輕人徹底給蒙了!他站在那裡不能動彈——“成人之美”與“趁人之危”,“錦上添花”與“落井下石”,這些概念一時攪得他口呆目瞪,手足無措。 這時的他,已經全然沒有了喬遷之喜。 ——如果有一天我們也能做到這樣,我們與發達國家就沒有太大的距離了! 讓步,是尊重,更是涵養!一個不懂得為親人讓步,為朋友讓步,為愛人讓步,為合作夥伴讓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人!
    2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