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5 個月前
當風吹過,花瓣飄搖
我早已想到,你會來找我
心跳加快,心跳加快
我愛你,我永遠愛你
那一句話,就像是離開了
花瓣飄搖,花瓣飄搖
我早已想到,你會來找我
心跳加快,心跳加快
我愛你,我永遠愛你
那一句話,就像是離開了
花瓣飄搖,花瓣飄搖
我早已想到,你會來找我
心跳加快,心跳加快
我早已想到,你會來找我
心跳加快,心跳加快
我愛你,我永遠愛你
那一句話,就像是離開了
花瓣飄搖,花瓣飄搖
我早已想到,你會來找我
心跳加快,心跳加快
我早已想到,你會來找我
花瓣飄搖,花瓣飄搖
我早已想到,你會來找我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騙老師的學生,影響了我一生 李家同 我的那位學生出了一個考題,顯然只有我通過了這場考試。明天, 我就要退休了。做了整整三十五年的中學老師, 我可以說這一輩子過得非常充實,非常有意義。 我到現在還記得我開始做中學老師的那一年,我一畢業, 就進入一所明星中學教數學,學生因為是精挑細選出來的, 很少功課不好,教起來當然是得心應手,輕鬆得很。 隨便我怎麼出題目,都考不倒他們。可是, 我忽然注意到班上有一位同學上課似乎非常心不在焉, 老是對著天花板發呆。期中考,他的數學只得了十五分,太奇怪了。 全班就只有他不及格。而且分數如此之差。 有一天,放學以後,我請他和我談談。這小子一問三不知, 對成績的大幅滑落,講不出任何理由。 他一再說他上課聽不懂我講什麼,我卻覺得他不用功, 因此就說我要去找他的家長。立刻緊張了起來, 他說他五歲時父親生病去世了,母親改嫁到美國,沒有帶他去。 他一個人和祖母一起住,經濟情形很好。可是祖母年紀大了, 連國語都不大會講。也不認識字,如果知道他功課不好, 一定會非常傷心的。 他被我逼急了。忽然問我:『老師,難道你以為我騙你? 難道我會做題目,卻假裝不會做?』我被他問得啞口無言, 除了鼓勵他以後上課要用功一點以外,還願意替他補習數學, 而且當天晚上就開始。 這位學生一開始還不大願意接受我做他的義務家教, 可是由於我的堅持,他只好晚上乖乖地在我的督導下做習題。 我發現他其實不笨,只是對數學反應慢了一點, 每週替他補習兩次以後,他終於趕上了進度,考得愈來愈好。 兩個月以後,我就不管他了。這位學生以後就和我很親密了, 當時我們夫妻兩人沒有小孩,我太太知道這孩子沒有父母以後, 就找他來吃飯,他有什麼事情,一定會來找我商量。 包括一些生涯規畫的問題。 他考大學也算順利,去成功嶺前還來向我們辭行,可是第三天, 我收到一封他的信,信的內容令我吃了一驚。 老師: 請原諒我騙了你一次。當年我功課忽然一落千丈,是我故意的。 我一直沒有爸爸,也想有個爸爸,這樣,如果有什麼問題, 我好問問他,因此我心生一計,我發現我的英 文 老師、 國文 老師 和數學 老 師都是男 老師,我決定假裝功課不好,看看他們反應如何。 我的英 文 老師對我的成績完全無動於衷,他將考卷還給我的時候, 一點表情也沒有;我的 國文 老師將我臭罵了一頓,他說他最痛恨不用功的學生, 他罰我站了一個小時。我雖然只有高一,個子已經很高, 高個子最怕罰站,這麼大的人了,還要被羞辱,我當然心情不好。 第二天『赤壁賦』一個字也背不出來, 國文 老師發現我交了白卷以後,立刻又罰我站,然後,在下課的時候, 他向全班宣布,他已放棄了我。 唯一關心我的就是你,你不但一再問我怎麼一回事,還替我補習。 其實你只要關心就夠了,我完全沒有想到你免費地當我的 家教 老師,我必須假裝不懂,如此裝了整整兩個月之後,才脫離苦海, 但我從此發現我很會演戲。 最使我感動的人,其實是師母。她對我的關心,令我永遠也忘不了。 師母第一次請我去吃晚飯,正好寒流過境,我故意沒有穿夾克。 師母一看到我衣服單薄,立刻押著我去附近的冬衣地攤, 替我選了一件厚夾克,我知道你們做老師的薪水並不高, 還對我這麼好,我知道我找到爸爸媽媽了。 我從此以後將你當做我的爸爸,有什麼事,我都會問你, 你也都會給我建議,我也偷偷地學你的為人處事。你對人誠懇, 我也因此儘量對人誠懇,這些都是你所不知道的事。 我要在此請你原諒我。我當年騙你,實在是迫不得已, 我的確需要一個好爸爸,難得你對我關懷, 我從此凡事都有人可以商量。 由於你在我功課不好的時候沒有放棄我, 你是我一生中對我影響最大的人。 祝 教安 騙你的學生 張某某上 這封信令我出了一身冷汗,我們做老師的一天到晚考學生, 卻很少想到學生也在考我們。我的那位學生出了一個考題, 顯然只有我通過了這場考試。 從此以後我就特別注意後段班的同學,無論他們的資質如何, 我都不輕言放棄,總會儘量地幫助他們,使他們能學多少就學多少。 這麼多年來,我教了不知道多少功課不好的學生,有幾位大器晚成, 還得到了博士學位。不論他們的學業成就如何, 他仍都在社會上有工作可做,沒有一位出問題的。 我發現後段班學生都非常感激我,他們的任何成就, 也都令我感到驕傲。明天, 有很多我過去教過的學生會來參加我的退休茶會, 大多數恐怕都是當年後段班的學生,那位騙我的學生當然一定會來。 他的事業很成功,一直和我保持密切的聯絡。我要告訴他, 我才應該謝謝他,他改變了我的一生, 他是我一生中對我影響最大的人。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請所有的綠營政客,放下仇恨! 放下偏見!放下所有的分別心!」 我與管中閔老師的因緣_做為一個學生的證言。 (林珈慧2018.04.07) 其實我從臺大畢業16年了,除了ㄧ次研討會場合與老師匆匆打過一次照面外,我沒有再見過中閔老師。 但這輩子從小到大受教的老師無數,管中閔老師絕對是影響我最深遠的老師。 不是因為他在學術上斐然的成就,也不是因為他後來成為中研院院士或擔任國發會主委。 而是他,一個對上課學生無任何義務的大學教授,卻對什麼都沒有的年輕學子如我付出真誠的關懷,分享成長的挫折,提點人生的堅持。 那是1997年秋天臺大經濟系大二開學的一個悶熱午后,步入先選好的熱門統計學教室已找不到座位,厭倦總是擠着上百人的無感學習,決定冒險轉去另一班新開的統計學看看。 悄悄走進去,偌大的教室只有五、六位小貓學生,我看到一位穿着厚重西裝的年輕老師正在黑板前揮汗如雨地講課,那就是我對中閔老師的第一印象,究竟是什麼內容早已忘記,我只記得下課時我立刻拿選課單請老師簽名加選。 那一年,管老師在臺大經濟系開的第一堂統計學課程,只有六、七個學生選課,何其有幸我是其中一員。 如果坐着時光機回到那一年,我會在那個19歲的我旁邊開心的大叫:「妳知道妳特別選的老師是未來中研院院士耶,妳被院士教到了耶!」 這種慧眼識英雄的感覺,真是比中樂透還開心。 但當時,管中閔老師什麼title都沒有。 他上統計學,我們沒買過任何教科書,他都上他自己寫的英文講義,他自己對統計學要教給入門學生的邏輯、體系與見解。 相對於龐雜的統計學方法,他用原創的講義用自成一格環環相扣的架構教我們,在那時候是非常非常與眾不同的。 老師在當時就對原創非常重視,他常在課堂上鼓勵我們,縱然是碩士論文一定要嘗試在理論上提出創見, 即使只有一點點,不要再寫一篇用台灣的data跑別人所提的模型出來的結果充數。 後來我的碩士論文口試結束後,口試委員陳昭南院士問我要不要來念博士。 那一刻起我發現上開管式哲學非常有效,這麼多年過去,這個態度已深入我的DNA中。 老師那一年教我們,也算是私塾的編制了,所以他當年的青春血淚成長史,我們有幸是首映場的聽眾。 而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描述那時候在美國做研究到清晨要回家,積雪卡住他的車門,冰天凍地裡他還要努力地剷雪才能回家。 另外還有他提到拿到美國大學終身聘的第二天,二話不說就決定回台灣。 在我當時聽來覺得不可思議,這麼辛苦做研究好不容易拿到終身聘又是比台灣高好幾倍的薪水,竟然選擇回台灣,這老師有沒有點經濟理性啊!但同時對我又是很有共鳴的,那種拼勁,那種超越經濟價值的熱誠。 近年來管老師成了社會公眾人物,他也講了好多當年的事,但有一件事他從未講過,就是他對家人的愛。 有一次老師講到,他現在最疼愛的就是他的女兒,如果以後有人敢追求他的女兒,他一定要跟那個人打一架。 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常常想到, 到底那一架打了沒? 統計學課程一年很快就結束了, 但我與管老師的因緣仍然繼續着。 大四我準備研究所甄試, 拜託老師寫推薦函,老師一口答應, 什麼資料都沒跟我要, 也沒叫我擬草稿,就幫我寫好推薦函。 我什麼身家背景也沒有, 他的推薦函幫助我。 他的研究室的門永遠是開着的, 我是見證者之一。 不但如此,碩二那年, 埋首論文研究之餘, 找到中研院有個打打字的打工機會, 剛好可以賺點生活費。 過不久, 時任中研院經濟所所長的老師 竟然發了一封email給我: 「我不知道妳有打工的需要﹐ 妳當初應該先來找我或者至少問我一下。 妳實在太見外了。 」 這些事過了二十年了 點點滴滴我都記在心上, 老師就是這麼幽默、真誠、熱情, 對家人如此,對學生更是如此, 不論何時何地都準備行俠仗義拔刀相助! 而且不論他的title是否已經愈來愈大, 他對學生這一份愛心,「真啊!」。 後來,2013年底老師 擔任經建會主委風雨之際, 我發了email給老師表達我的支持: 「存心俯仰天地無愧,足矣!」 老師親自回信: 「即使知道非常困難,還是想有些改變。 如果實在改變不成,也只好放棄。」 又後來2015年初, 老師辭任國發會主委, 我又發信支持老師: 「我也是獅子座的, 深知獅子座的人要放下他心血大業, 是要下多大的決心。 人生的故事沒有the end, 只有to be continued... 共勉之!!」 老師仍然親自回信: 「未來我還會有很多事可做, 而且在民間, 說不定可做的事情更多。」 去年底,看到管老師 參加臺大校長遴選的宣言, 我再次發了email支持老師: 「對學生、社會、國家的 這一份熱情未曾消減, 永遠訴諸理性,不搞政治操作, 永遠不會被打倒。 您的這份堅持, 永遠是指引我心方向的阿拉丁神燈!」 再次收到老師的回信: 「我很認真面對這次的競爭, 這也是我離開政府公職後, 唯一還能激發我熱情的工作。 但是以現在政治和社會氛圍, 我想我當選機率很低,我只能盡力而已。」 後來中閔老師在今年1月5日獲選, 我回信恭禧:「老師,You did it! 淪為遊樂園的台灣大學有救了!」 但從那一天開始,我完全沒預期到, 為何對管中閔老師不實的攻詰一波波發動, 而且竟然是由國家政府帶頭行惡。 我不解,為何砲口竟是對着 一個光明磊落的院士級 優秀學者、人師之表率? 這有任何一絲公理、 正義、大學之精神嗎? 翻開中外歷史,一言以蔽之, 不就是奸臣小人 對所有仁人志士的迫害史嗎! 冒着未來也會被迫害的風險 (其實也不用多慮, 臺灣的人才不斷在出走), 身為台灣人的基本良知, 身為臺大人的基本尊嚴, 我能做的,就是在老師風雨飄搖、 人人喊曾參殺人時刻,公開地, 用一個學生的經歷, 來充份支持與證明, 回歸大學傳道授業, 立國立人的精神與本質, 臺灣大學遴選委員會 (也是唯一有法定資格與 權限的遴選校長之實體), 的確獨立且正確地做出決定。 此一決定即有其立即的實體效力, 不會因為教育部 違法怠於聘任程序而動搖! 最後,請所有臺灣人放下仇恨! 放下偏見!放下所有的分別, 管中閔老師2007年2月 「世界遺忘台灣!台灣遺忘世界!」一文, 讓我們深切的自省, 我們要帶領臺灣走去哪個方向? 「世界遺忘台灣與台灣遺忘世界, 兩者其實相互關聯。 當世界忽視台灣, 我們對這個世界就越來越覺得陌生, 於是選擇逃避。 中國大陸的打壓, 固然是造成世界遺忘台灣的主因, 但我們是否坦然面對過問題的徵結, 然後尋求解決的方式? 若我們自己都不曾 窮盡一切努力去扭轉趨勢, 世界自然會繼續遺忘台灣, 台灣也將“日蹙國百里”, 最終退縮到無人聞問的角落。 我們耽于內鬥久矣, 因此看不見世界各地政經勢力的消長 與它們之間的合縱連橫, 也看不清自己地位的變化。 世界或許忽視了台灣, 然而台灣不能沒有世界。 所以我們不能再自甘鎖國, 而必須更務實的面對海峽兩岸的關係, 與亞洲各國的關係, 乃至與世界其他地區的關係。 在追求台灣總利益最大的目標之下, 唯有放下虛妄的意識型態包袱, 知所取舍, 台灣才可能有更寬廣的未來。 讓台灣能夠重新迎向世界, 讓世界不致遺忘台灣。」 (旺報)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在網上看到一篇長文,在此分享: 〈這裡躺著一個熱愛生命的女人〉 *莫非是名人 上次寫〈南海路高中傳說〉後,好多媽媽傳訊息跟我聊她們的兒子,其中一位講話特別快,爽朗,光看電腦螢幕噹噹噹跑出來的文字就覺得無比俐落句句重點,於是問,要不要出來喝咖啡認識一下呀,感覺妳有好多故事。 她馬上回答,好啊好啊,想知道故事的話剛好最近我要去政大演講,要不要來聽? 啊演講,這位莫非是名人?認真再看一次名字,咦好像沒聽過,趕快再去臉書仔細瞧瞧,媽呀果然好像是個大人物,轉頭問老公:你知道一個叫吳惠瑜的嗎?她好像是Intel台灣區第一個女生總經理耶。 老公說幹嘛講這個,妳哪裡懂什麼Intel。 「她來找我聊天,還問我要不要去聽她演講!」 「才怪。」 一直都有點害怕女強人說,但為了讓瞧不起人的老公看看我的厲害,只好硬著頭皮冒著大風大雨,坐捷運又轉公車地夜奔政大,完全沒想到的是,這個小小的決心,帶給我超棒超感動的收穫。 說吳惠瑜是女強人一點也不為過,歷任英特爾總經理、威盛電子副總經理、必陞科技總經理兼任研碩電腦副總經理,現為公信電子總經理。 剛在臉書上看到她的照片跟資歷時,我那長久被制約(而且吃太多垃圾食物)的腦子立即反應:一定是含著金湯匙出生、一路發展順遂接近富二代的名媛吧。 *像看到江蕙 沒想到演講一開始,她在我完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亮出幾張黑白照片:「我是艋舺貧民的孩子,整個小學時代只有一條學生裙,特意買很長,摺一大塊縫起來,每年放一點,到六年級時那條裙子終於恢復它原本的長度。」 鞋子更是珍貴,下雨天將兩隻鞋的鞋帶綁在一起掛脖子上打赤腳以免弄濕,家裡有空間的地方全養了豬,「晚上要把豬推到旁邊,一家八口才有地方睡覺。」 爸爸是人力三輪車夫,晚上在屠宰場載運豬肉,媽媽跑到基隆港打草繩,賣陽春麵、削甘蔗、開租書店來養活小孩。 為了改善家境,她五歲被送去學唱歌跳舞:「才一年兩個月老師帶我去參加台北市民族舞蹈比賽,居然得了第二名,由此可見當時小朋友學才藝的情況非常不普遍,競爭也非常不激烈。」 七歲開始,每天下午三點放學後穿上和服遊走北投熱海飯店、華南大飯店、中山北路錦州街日式酒吧的那卡西唱歌,還加入康樂隊在人家的婚宴上表演,一招雙人翻跟斗大受歡迎。 「我每唱一首日本歌,日本客人會給小費,美金一塊,那是美金對台幣1比40的年代,生意好的時候一晚可以賺到3000塊台幣。我姐姐在北投國中當老師,一個月薪水也才3000塊。」 如此一路唱到10歲,某天那卡西老板,一位上海來的高個子慈祥老爺爺把她爸爸叫去,問:你們家阿瑜很有天份,有幫你們賺到錢吧?吳爸爸說有。欠債都還清了吧?還清了。房子呢,房子買了嗎?買了買了,在新莊。 「那就別讓她唱了,她腦子這麼好,記100首日本歌輕輕鬆鬆,回去念書一定成材。這種地方好賺是好賺,但畢竟是風月場所,小孩待久了,會變成小姐。」 吳惠瑜因此回歸,五年級才開始認真上課的她,果然像老爺爺所說,馬上變成全班第一:「爸媽都沒念過書,只教我們兩個道理,一個是做事要認真,一個是做人要善良。」 爸爸不識字,刻了一個印章交給她,有什麼文件都讓女兒自己決定自己蓋章:「真有智慧,這教會我永遠對自己負責,你騙得了任何人,卻騙不了自己的良心。後來面對員工我仍是這個原則,最討厭掩蓋問題。」 *台灣英特爾史上第一位女性總經理 1985年政大統計系畢業後到同班同學(所以在學校要跟同學好好搏感情)家裡開的LED小鬧鐘工廠工作,月薪一萬一,幫忙排生產線作業流程。 後來去高林大貿易商做業務助理,賣橡木馬桶蓋到美國,主要工作內容是排船期、追信用狀。 她看業務總不用在辦公室裡待、四處跑,心生嚮往,主管說那妳跟他們出去一次看看:「結果跟對方見面,馬上互敬檳榔,想催貨喔,那來拚酒,一瓶高粱換一箱貨,回去我跟主管說還是不要當業務好了。」 經過昌寶電子、高林企業、V&V Systems三家公司歷練,1988年進入英特爾,在這裡待了16年,從業務助理做到台灣區總經理,將公司業績從20億美金成長到45億美金。 當時台灣英特爾還是個年輕的公司,她進去是第七名員工,當業務助理,這次她又向夢想挑戰,想當業務工程師,老板一口回絕,原因是沒有電機相關訓練。 我可以學啊,她說。老板考慮10天後回答:我請同事幫妳上電子學跟電磁學,每周五考試,都通過了就讓妳當。 誰也沒想到她拚命堅持了下來,且一上就是一年:「這些教我的人自己都是電機系畢業的,看我商學院的大多隨便教教,只有一個人特別認真、特別有耐心,後來他變成我老公。」 結婚、生子、事業有成,有錢有勢、人生勝利組一名,她說了一個小故事:「我先生念台大EMBA時需要四封推薦信,我打電話給四個人的秘書,請他們半小時內簽好名傳真給我,果然半小時內我全數收到,那四個人是——郭台銘、林百里、施振榮、施崇棠。」 由此可知吳惠瑜成功的程度。 但接下來的故事,才讓我真正佩服了這個女人。 *一棒打落太平洋 2004年,曾兩度獲得英特爾成就獎的吳惠瑜,無預警被鬥爭解職,業界一片譁然,甚至傳出她被列入黑名單,此時此刻台灣只有一個人不怕英特爾,威盛電子董事長王雪紅打電話給她:我已經等妳15年。 先生勸她:「妳靠自己爬上聖母峰,卻被一棒子打入太平洋載浮載沉,現在一定要游上岸再一步步爬回高峰。」吳惠瑜說:「這句話點醒我,立刻接受威盛的工作。」半年後她從總經理室特別助理升至全球業務副總經理。 就在前景似乎一片大好之際,卻發現長了腦瘤。當時小孩還小,她自己收好行李,寫好遺書,交代了錢跟保險,再三叮嚀先生今天是繳稅最後一天。經過八小時手術,家人焦急等待下終於醒來,睜眼看到老公她第一句話說:「稅報好了嗎?」 10天出院,感覺上恢復良好,卻一到家開始高燒不退,吳惠瑜說她跟她先生神經都有點大條,居然撐了三天才去急診,立刻住進正壓隔離病房,又燒了三天才檢查出原來是菌血症,差點沒命。 一般人遇到這些情況一定會很低潮,但吳惠瑜說:只覺得對不起老板。再度出院她更拚命工作,頂著大光頭搶訂單,一口氣去廣達做了七次簡報:去到人家說好啦好啦訂單給妳,妳不要再來了,這是威盛第一次切入廣達供應鍊。 沒想到老天給她的考驗還不只如此,手術後雙腿持續疼痛,一直換科看、復健都不見效果,最後進了骨科檢查,發現是髖關節骨頭缺血性壞死:必須開兩次刀把兩邊都換成人工關節,開完第一次時還拄著拐杖陪小孩去聽伍佰演唱會。 天吶,妳從來沒沮喪過嗎? 沒有,完全沒有,我真的很樂觀,問題來了,面對就好,更何況我覺得我一定會好。 到這邊大家都看出來了吧,她完全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更不是一路順風順水的富二代,再來,她也並非小孩全都健康聰明乖巧的幸運媽媽。 她兒子智商極高,的確一路念書都沒讓她操過心,但女兒與弟弟完全不同,身體上有許多狀況:所有媽媽會有的煩惱我一樣也沒錯過。 「我人生價值觀最大轉捩點,出現在腦瘤開刀完的某一天。看護餵我吃稀飯,見湯從嘴角流出說妳要不要拿張衛生紙擦一下,可是我怎麼也拿不到衛生紙,事實上,不僅手抬不起來,在那瞬間,全身都不能動只剩下眼球可以轉。」吳惠瑜的人生難得出現如此驚嚇的時刻:「突然間明白了,以前看重的榮華富貴、名牌精品,根本一點用都沒有,在生命最脆弱時,妳只會想著家人、親人、朋友,那全身麻痺的40秒改變了我的人生。」 以前一年可以花兩三百萬亂買,152坪的家裡有六座大衣櫥裝滿了我的名牌,每次跟名媛朋友坐下來就是比行頭比配備,大病之後我把所有包包都送人,有空的時間會到小孩的學校參加家長會當志工,還找回政大統計系橫跨20屆超過900位系友,把系友會運作得熱熱鬧鬧。 *把交到你手裡的每一件事認真做好 吳惠瑜年輕時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但現在她學會「人生很多事情,不是你可以全然掌握的」:「但你可以克服命運、性別、年紀、健康、家庭環境的約束,千萬不要自我設限。遇到困境時一直問『Why me?』是無濟於事的,人生的路很長,不論求學、戀愛、結婚、生子、就業,各種考驗總是接續而來。」 她說:「不管能不能安然度過,都要用正面的態度盡力去做,結果好壞不能代表一切,重要的是,那美好的一仗我已打過。」 吳惠瑜有一段話,我怕忘記,到家立刻學給甜甜堂堂聽:「不要為名利做事,只要把交到你手裡的每一件事認真做好,你就成功了。」 「以前跟朋友聊天講到墓誌銘,朋友都笑說我的墓碑上應該寫『這裡躺著一個女強人』,但年過半百的我現在追求的是——『這裡躺著一個熱愛生命的女人』。」 那晚一起的,絕大多數是政大的學生,說真的從來沒見過現場氣氛掌握得如此好、聽者百分百全神貫注的演講。這些學生好幸運啊,我心想,我也好幸運,而能讀到這篇臉文的你,也一樣幸運呢。 是說,將來我的墓誌銘該寫什麼呢?(歪頭)
    2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文章很長,但值得一看~~練習和自己一起變老。 段鍾沂 (滾石文化董事長)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相對於這首曾經紅極一時的歌曲,滾石董事長段鍾沂卻說:學會獨處,和自己一起變老,才酷! 從不服老、接受老,他體驗到老年原來可以很有意思。 ----------------------- 「老」這件事,其實是不知不覺的,因為從小到大,日子一天天地過,經歷過青少年、壯年、中年,當你警覺到老的時候,會覺得有點唐突、意外,甚至不願意相信自己老了。 但慢慢地會有一些現象、身體上的訊號,告訴你:你老了。 ~~我不想變老~~ 幾年前我的食量開始下降,我覺得很奇怪,因為以往食量很大,現在是再好吃的東西,都只能淺嘗,一開始還以為身體出了狀況,後來請教醫師,醫生問我幾歲,那時大概六十五歲左右,他說:「這是正常的。」我還很納悶:為什麼! 食量下降之外,經常打翻杯子或是東西拿不穩,剛開始很懊惱,覺得自己怎麼那麼不小心,後來才曉得,年輕時皮下組織分泌很多油脂,拿東西時會產生摩擦力,可以握緊物品,隨著年紀漸長,皮膚愈來愈乾燥,隨手拿取物品時,以為自己握到了,其實是沒有的。 老的跡象也逐漸蔓延到各個器官,家人和朋友都反應我說話的聲音變大了,電視機的音量也愈開愈大,原來是聽力退化,所以不自覺地提高音量。 而且,看電視經常看著看著就睡著了,閱讀也是如此,很難完整地看完一本書……一點一滴的累積,包括體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最嚴重的就是記憶力衰退。 這幾年身邊的朋友都有一個共通現象,就是忘記車子停在哪兒。前一陣子,我騎腳踏車去淡水,一般我都是早上騎車,那天忙到下午才出門,所以直接開車到河濱車道。 當時心裡有點急,停好車,腳踏車一卸下來,我就開始騎,結果回來找不到車子,加上天色暗了,我找了一個多鐘頭,非常沮喪,甚至一度坐著發呆,因為沒體力了,最後只好打電話叫兒子來接我。 生理的退化,立刻帶來很多生活上的挫折,接著心理的挫折也會跟著浮現~沒有信心。 以前騎單車,凌晨一、兩點騎也沒問題,現在膽子變得很小,天黑了就想趕快回家,開車速度也變慢了。面對這些現象,你會覺得沮喪、懊惱,大概還有點兒不太服氣。 老來,我們沒有警覺,當我們要面對它的時候,又很排斥,最大的抗拒就是疾病和死亡。我常在想,悉達多太子四出城門看到老病死的現象,他也想不通,人生在世是否一定會面臨老病死,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嗎?於是悉達多去尋找答案,後來他覺悟了,人生本來如此,有生就有滅。 老了就會病會死,所以佛陀給我們方法,告訴我們不要害怕。話雖如此,面對老病死還是會感到不安,我常開玩笑說自己「貪生怕死」,幾年前戒了菸,而且飲食愈來愈健康、維持運動習慣,因為想要活得舒服一點、活得久一點。 ~從觀察中學習老~ 我有一群朋友,以前常約出去打球,這二、三年間,大家的健康陸續出了問題,其中一個心臟開了二次刀,需要坐輪椅;一個最近得了流感,變成肺炎住進加護病房;也有人心肌梗塞往生。 突然間,你會發現生活周遭都是老病和死亡。這有點像是,當你開BMW時,你會覺得滿街跑的都是BMW;當你開Honda時,你會發現街上都是Honda;當你六十五歲時,你眼裡看到的也都是老人。 我的公司在國父紀念館附近,天氣好的時候,兩側的公園內會看到一群老人坐著或躺在輪椅上,後面跟著一群外傭在聊天、講電話,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有什麼感覺?我幾乎每天看到這樣的情景,這也讓我思索:我們用什麼態度迎接老?面對老? 我是1948年出生,我們這一代,也就是現在六十~七十五歲之間的人,所有的生活經驗都是自己摸索出來的,父親那一代的生活和我們截然不同,沒有人可以做示範,我們必須自己摸索怎麼老。 老是需要學習的,如果不去學習,就會跌跌撞撞、付出代價。 如何學習?向彼此學習。 我身邊就有兩個例子,一個是媽媽,一個是哥哥。媽媽今年九十二歲,一個人住,自己買菜、做飯,有個外勞照顧,每個禮拜孩子和孫子都會過去陪她;而哥哥只大我一歲,退休不久,因為小腦萎縮退化,生活無法自理,現在住在安養院。 載大哥去安養院時,感觸很深,他的家當就是一個黑色塑膠袋,那些他珍藏的畫作、旅行時買的紀念品、名家吹製的花器、數百本藏書、幾面牆都不夠放的唱片、CD……都送人了,這也讓我看到,原來人生走到最後,一個袋子就搞定了,很多東西,真的是多了。 相較之下,媽媽為什麼可以一個人住?這狀況是誰創造出來的?不是我們兄弟,是她自己創造的。媽媽的健康不算很好,因為支氣管擴張,進過加護病房幾次,但是她懂得生活,有自己的消遣,經常動腦筋、找事做,而且能夠享受生活中的成就感和挫折感。如果一個人對什麼都無感,那就完了。 從媽媽身上讓我看到,要擁有獨立自主的老年生活,[第一個要健康],不只是身體健康,還有[心理的健康]。這些觀點,年輕時我也不相信,現在終於服氣了,而且完全信服,因為眼前所有的毛病都是過去十幾、二十年累積而來,種什麼因~就結什麼果。 古希臘哲學家推崇音樂和體育,因為運動鍛鍊身體、音樂陶冶心靈,身心得以和諧發展,生活品質就能提昇。所以無論什麼年紀,都可以從飲食、運動、閱讀、聽音樂等方面著手,將來會結什麼果,我們不知道,但要種下善因。當你懂得照顧自己、安排生活,別人自然就會來親近你,老了,身旁圍繞的是孩子、孫子和朋友;如果沒有照顧好自己,旁邊就是醫生、護士和陌生人。 所以「老」這件事,不是只有自己的老化,還涉及醫療照護、人力資源配置等複雜的議題,這也是臺灣人口老化遭遇的困境。老了,如果沒錢怎麼辦?病了,由誰來照顧?……歸根究柢,還是先把自己照顧好,尤其年輕的一代,現在就要練習照顧自己,不要成為家人的負擔、社會國家的負擔。 ~學會獨處享受一個人~ 對老的理解,可以透過觀察、閱讀,尤其現在資訊很多、取得很容易,但每個人的狀況不一樣,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體驗,因為老是自己的事情。 這幾年,獨自外出開會或談事情,一回到辦公室就忘了會議內容,只記得其中一、兩件事情,太太曾建議我做筆記,但寫一寫又懶了,這就是老了。其實我也想退休,但身邊有許多退休後生病或者惶惶不可終日的例子,讓我不敢輕言退休。 幸運的是,我很會沒事找事做;不用做偉大的事,就做平凡的事,平凡的事,會愈做愈開心。平常除了公司的業務,我還到政大、淡江教書,下了班,如果沒事,我就回家做飯。我很喜歡做飯,因為料理要有plan,從採買、備料、洗菜,最後還要洗碗收拾,動腦又動手,充滿樂趣。 老了要學會獨處,習慣自己一個人,並不是把自己封閉起來,而是一個人也可以很舒服、很自在。 ~心態決定一切~ 回顧這一生,覺得自己很幸運也很感恩,因為自己天性樂觀,所以即便遇到一些棘手的事,也不覺得是挫折。就像當初辦雜誌,負債累累,每天就是借錢、借錢、借錢,晚上睡在辦公室的桌子上,沒錢吃飯時就蒐集玻璃罐換錢,或者典當相機,採訪需要用時再贖回來……現在回想起來,仍然覺得那是很棒的一段經歷。 那已經是三十五年前的事了,說不定我還可以活個二十年、三十年,這中間會發生什麼事?會老、會病、親人會離開,這些都可能發生,所以我就是珍惜現在、感恩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多年前,我受邀到雲南蒙自擔任時報廣告獎的頒獎人,典禮結束時,被湧進來的人潮踩斷腳,還好很幸運,送醫速度很快,獲得妥善的照顧。回臺後,太太從美國來看我,一進醫院就要拍照傳給朋友看,讓人啼笑皆非。 當時還接到岳父的電話,他說:「恭喜,打斷腳骨顛倒勇!」這就是生命的哲學與面對。 聖嚴法師說過:環境不會變、事情不會變,但自己可以變。 其實我的腳一直沒好,變成創傷性關節炎,走路走久了會痛,一開始我還拿拐杖,後來決定丟掉柺杖,要痛就讓它痛吧,照常走路、騎車、游泳,才發現真的可以和「痛」和平相處。 人生不能倒帶,如果抱怨自己倒楣,不會改變任何事情。同樣的,人一定會老,我們能做的,就是去迎接它。 你的心情,決定你的處境;不要把焦點擺在自己身上,多關心身邊的人,看看小孩、小動物、小花小草,人生會變得很有意思。 (許翠谷採訪整理)
    1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
  • 王伯輝觀點:社會視誠信及專業為無物,國家遲早會完蛋 王伯輝 + 追蹤 2022-07-22 06:50 2889 人氣 民進黨執政無視誠信與專業,論文可以抄襲,能源配比無關專業。 最近,打開電視,最常聽到的討論議題都是「論文抄襲與否?」。事實上,學位或那個學校畢業並不重要,重點是這個人是否有「誠信」? 1990年代,已逝的朱高正先生,挾著德國波昂大學哲學博士的光環,從德國哲學家康德「國家是一群惡魔的組合」的思考脈絡中,道出了「政治是高明的騙術」這個經典名言。多少年來,臺灣的選民不相信政治人物,台灣的政治人物也多數有了參與政治是高明騙術的藉口,忘了做為一個人最基本的「誠信」;也忘了政治是「服眾人之務」崇高的理想及目標。 2014年4月22日,民進黨的神主牌 林義雄先生 絶食四天,翻轉了台灣的能源規劃。封存了核四,好不容易訓練的核四團隊也因此而四散。絶食4天,換取了台灣花費了近3000億,多少台灣年輕工程師離鄉背井犠牲他們的黃金歲月努力的成果,克服種種困難興建幾近完成的第四核能發電廠。政治凌駕專業莫以此為甚!悲哀啊,台灣社會。 2018年10月,縣市長選舉期間,政治人物也是在一夕之間,翻轉了深澳電廠的興建案。 林義雄、人民作主、反核、反核四、2015、核電。(新新聞資料照) 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改變核四的命運,可能也是讓台灣國運衰敗的第一根稻草。(新新聞資料照) 一個社會、政府及政治人物為了選舉,可以超越專業。最近,幾次大停電(2017年的815,2021年的513及517,2022年的303)都和能源規劃亂了套有關係。如今,歐洲議會已經將穩定及便宜核能發電定調為「綠色能源」。我們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核四團隊已經四散,若需要,如何重新建立才是關鍵。事實上,我們已經喪失了國際競爭力。 為了政治,可以創造一些非專業的術語「用愛發電」及「會做事比較重要」而避開了「誠信」及「專業」問題?所以說:這個國家/社會,假如政治可以超越專業,拋棄誠信,那我就真不知道,我該相信誰了? 是否我們該重拾初衷。培養社會上「誠信」是人和人的相處的基本,是政治人物參選公職的必要條件。 誠信,是可以培養的、是可以敎育的。以個人成長過程為例:我民國58年,在清華大學讀大二,當時我們有一位「工程力學」的老師是義大利神父叫梅德純,他用英文及不太流利的北京話上課。當時,我們這一批清華大學核工系的學生,從小到大習慣於台灣老師上課的方式,老師賣力的講,學生在台下丶拚命做筆記,老師考試大概不會超出筆記的範圍。 梅老師是歐洲來台灣傳教的神父,為人正直、風趣。用歐洲啓發式的教學,課本只是參考用。考試時,更從未出過「考古題」,甚至都是伸論題。因為,他是神職人員,所以非常重視誠實,考試時,都會找一個全系可容納二百多人的大講堂,每一個人的座位都是他指定,你的旁邊一定是空位,而且,那一個人坐那個位置也一定要記起來。 甚至,考卷上,他發現,你和附近的同學答案或想法、寫法有點類似,他會在考卷上寫上「 come to see me」。意思是說,這份考卷暫不給分,他要再口試。 繳交作業時,他說,可以集體討論,但,必須把參與討論的同學名字一起寫上。這本是很公平的一件事。 但,當年20出頭的小伙子,而且同學又集體住校,感情很好,有些人做完功課,大家好同學,就順便掛個名。就這樣繳了上去,沒想到,梅老師,又來一招…把簽名的人一起找來,在房間分別口試。這下,真的穿幫了,他直接把作業撕掉,再出幾個,每個人都不一樣的題目。也因為如此,我們養成了,不要依賴別人。 考試一定要靠自己。誠誠實實的習慣。也因為如此,雖成績各有高低,但很紮實。這是一個比較嚴格的方式。 另兩個是同學自動自發的學習,考試根本不會去做弊,覺得我們若不誠實會對不起老師:他們是敎原子物理及原子核物理的曾老師及敎應用電子學的唐老師。他們都是軍方轉任,在極端困難的情況做研究,取得學位的好老師。深知「專業」對學生的重要性。 曾老師,三學分,一定教六小時,甚至晚上也加課,他的研究室,永遠敞開大門,晚上也在研究室,隨時歡迎學生問問題。唐老師,教應用電子學,也是三學分,上六堂課,再加上一個下午的實驗課。這二位老師的考試,都在晚上,因為如此才不會衝堂。而且,考試也沒有時間限制,也不監考,老師就在他們的研究室做他們自己的事,答完卷,自己把考卷放在前面的講桌,吃宵夜去。 老師,這樣待我們,我們怎麼好意思做弊呢?兩個不同的情境,一個讓你「死了抄襲這條心」。一個讓你感動到覺得「作弊」對不起老師。這些教育給予我們這些學生很大的啓發,甚至我的同學回到清華當老師時,也是用同樣的態度。 20220717-民進黨17日舉行第二十屆第一次全國黨代表大會,桃園市長提名人林智堅出席。(柯承惠攝) 民進黨桃園市長提名人林智堅作弊(論文抄襲),全黨護航,葬送的不只是民進黨,而是台灣。(柯承惠攝) 當今社會,我不敢妄加評斷,但是,勉勵自己做好「誠信」才是正道。 然而,政治凌駕專業,在臺灣似乎已經視為正常。網路上流傳:1970年代,台灣正經濟起飛,是時,孫運璿、李國鼎、趙耀東打電話、寫信或拍電報,希望各位優秀的留學生能回國進入公部門任職。而且說上這句話⋯⋯如果你們不進入公部門任職,將來三流的人制定的政策,你們這些一流的人也沒有好日子過。 五十年前的話應驗了。1970年代,我還是個大學生,孫先生、李先生及趙先生等前輩之言,我無從驗證。但,有兩件親自體驗之事,必須要講: 民國55年,我在台北建國中學讀高二,當年高一不分組,高二分理組班及文組班,建國中學一個年級有25班,當時僅有二班文組班,我們的導師苦口婆心的勸班上同學,選擇文組,他說,文組的同學將來都是做官,制定政策的,理工的人只是個實踐者罷了。當然,同學仍不為所動。 50年了,也驗證當年,我們同年不同班的馬英九同學,當上了總統,他有權制定政策。 民國57年我大一,有一次在導師/導生的聚餐中,突然來了一個加州理工學院的博士,王企祥先生,他是蛇毒結晶蛋白的國際性專家,他對我們這些大一生,劈頭第一句話就是「most scientists are stupid。」他要我們,除了做學問之外,要參與公共政策。 四天絶食,是政治凌駕專業,翻轉臺灣的能源政策。也間接導致目前的缺電窘境。政治是高明的騙術,侵蝕著臺灣人心。 這幾年來,活生生的例子,若再繼續下去,我們這個國家/社會,真的是Bar B Q (完了)。盼望,由這次的論文事件,台灣人仔細思考,還要再沈淪下去嗎?(相關報導:王伯輝觀點:孤臣無力回天—核四老兵的殘念!|更多文章) *作者為前龍門(核四)廠長。 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論語·八佾第三》 誠信,做人做事的基本態度,當今社會,好像都忘了! 知恥,才能近乎勇!當今社會,似乎忘了什麼叫恥! 看了論文事件,有感而發! https://www.storm.mg/article/4435333?mode=whole
    6 人回報2 則回應2 年前
  • 薛子隨筆》台灣的高等教育與論文抄襲 作者/薛中鼎 2022-07-12 法國哲學家笛卡爾說:“很多問題,只要憑藉常識與邏輯,就能知道正確的答案”。台灣的情況更有趣,我發現的規律是:“台灣的事情,只要是往壞的地方想,就可以得到正確的答案”。 那年,我結束了在北京的工作,在朋友引介之下,在台灣某大學,任專職副教授。 我一直在企業界工作,不算是“正統學界”的人士,我也沒有所謂的 SSCI 期刊論文著作。我在企業界工作多年經驗,讓我認識到,管理學界的論文,與企業實務,根本是兩回事。 總之,我任職的學校,是所謂的“後段班”大學,與“跑抄公”林智堅獲得碩士學位的“中華大學”,是同一個級別。 我那幾年任教經驗,讓我充分認識到,台灣的大學教育,都在玩些什麽“鬼把戲”。 1.大學教育的演化 早年台灣的大學教育,各個學校的“分工特色”是很清晰的。 當時的台大,是綜合大學;中興大學是農業大學;成大是工科大學;政大是國民黨“中央政治幹部學校”的延續,是培養政治幹部的大學;師範大學,是爲了替台灣培養師資。 所謂的專科,是爲了培育“專職人才”。當時的臺北工專(現爲臺北科技大學),為台灣的製造業,培育了很多人才;而銘傳商專(現爲銘傳大學),爲台灣企業提供了,稱職的秘書行政助理人才。 這些專科大學的畢業生,都能學得一技在身,無需擔心就業問題。 兩蔣政府,規劃台灣未來發展,大陸的清華大學與交通大學,在台灣復校。當時的清華大學,具有國防任務,甚至要研發與核子彈有關的科技;交通大學,則以民生實業為目標,尤其致力於電子半導體科技。 清華與交大在新竹復校,配合當時的十大建設,南北高速公路、桃園機場、新竹科學園區、乃至於新竹的工業技術研究院、龍潭的中科院等。這些建設,都有清晰的連結性、總體性、與前瞻性。 當年的高等教育,既有個體分工,也有總體效益考慮,爲台灣的經濟與國防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兩蔣之後,李登輝主政,李遠哲掛帥,實行教改。教改的一個主要精神,就是强調人民有《受教權》。 實行教改之後,台灣廣設大學。據我所知,目前一共有 167家大學,可以授予大學學士學位。在台灣任何的地點,以十公里為半徑圈地,就一定可以圈到某家大學。台灣的大學密度,居世界第一。 大學太多了,各個大學的辦學特色與目標,只能以“渾沌不清”四個字來形容了。 更準確的説,台灣大多數的大學,其實都是“學生在混學位,老師在混薪水”。 2. 我的一些經驗 台灣教改,强調人民有《受教權》。主張每一個人,都有權利接受大學教育。 爲了幫助學生能讀大學,政府也訂定了“助學貸款”的辦法。學生只要拿到了學校的在學證明,就可以到台灣銀行,申請助學貸款。 因爲大學太多,學生進大學,變得極爲輕鬆。有人説,“七分進大學”,或是“大學錄取率,超過百分之一百”,都不是笑話。 我在任教授時,只要有個身份證,就可以進大學了。學生拿著身份證與學校給的在學證明,可以去辦助學貸款。隨隨便便混個四年,就拿到大學學位了。 一年貸款十萬元,四年畢業,共欠台灣銀行四十萬元。四十萬元貸款,換了張沒什麽價值的畢業證書。很多學生,到了三十幾歲,銀行助學貸款都還不清。最後也只有靠政府出面協商,“注銷銀行壞賬”,結案了事。 我在此說幾個,我親身經歷的故事: 2.1校長的教誨 某次學校期末考剛過,老師還沒有送出成績,學校召開了全校校務會議。全校老師都要參加,校務組會來點名。 校長苦口婆心的跟全體老師們説了一句話,我印象很深。 校長説: “各位老師,如果因爲你們出題不當,造成學生被當,你們一定要再給學生一次機會。” 校長是個好人,他有他的難處,我對他沒有任何不滿。我很清楚,如果老師把學生當了,對學生不好、對老師不好、對校長不好、對學校也不好。 造成學生被當,其實不是“出題不當”的問題。因爲不管我出什麽題目,結果不會不同,很多學生一樣答的很差。 所以不是“出題不當”的問題,而是“給分不當”的問題。 解決之道,就是不管學生如何答題,一概給高分就好。 我注意到,系上有位老師,給學生打的學期成績,大多是給了“一百分”的滿分。 學生“評鑑”老師,也同樣會給他高分。系裏給這位老師的“考績”,也挺好。 我想後來很多老師,都會走上這條路。 2.2 學生很忙的 我剛到學校任教,教的是“國際企業系”二技專職班的同學,也就是三年制專科畢業的,到大學再讀兩年,就可以得到大學的學位。 這班同學,大多已在就業。他們再回大學的目的,是要提升自己的學歷。他們的心態,與“跑抄公”林智堅,應該差不多。 我當時教的是畢業班。我想象,既然是“國際企業系”的畢業班,總該讀讀英文吧。於是我挑了一篇英文文章 “McDonald’s in Moscow”(探討麥當勞在莫斯科開店面臨的問題與應對),請學生閲讀,並且寫個報告。這篇文章不長,只有一頁。 過了兩天,教學組長打電話給我,要找我談話。我沒有想到的是,他告訴我,有學生打電話給教學組,說“他們很忙,老師給他們的課業壓力太大”,希望教學組長能幫忙反應。 既然學生强烈反應了,我也無話可説,撤回了我給的作業。 後來學校成立了“企管碩士班”,我再試了一次,拿出一篇英文文章,請他們讀讀看。我發現,英文文章的第一段句子,帶有複合子句的英文句型;外加兩三個生字,學生就無法消化了。 從此,我不再請大學生,或是研究生,閲讀英文文章。要求他們讀英文,太强人所難。 2.3學生的想法 我也會跟學生談談他們的想法。有次我問學生: “你們沒興趣上課,爲什麽要花這麽多錢,花這麽多時間,來讀大學?這張文憑,我看對你們,也不上幫什麽忙。” “老師,我知道這個文憑沒什麽價值,可是大家都有,我沒有更糟。現在連在機場推車的,都需要大學文憑。”學生說。 另一次在麥當勞,我跟學生聊天,問學生對學校的看法。學生的回答很直接。 “我到學校,就像是到麥當勞點套餐。我付錢,學校提供套餐。” “老師就像在櫃檯賣套餐的服務生?”我指著櫃檯問他。 “我是這樣想的。”學生説,似乎爲自己的直言,還略感靦腆。 我笑了笑,沒有再説什麽,明白了他們的想法。 還有一次,我看學生一上英文課,就趴在桌上睡覺,我就問他: “你爲什麽不努力一下,也許可以學到點東西?” “我從國中開始,就決定對英文完全放棄,再也不想學了。” “爲什麽要放棄?” “沒興趣,學也學不會。”學生理直氣壯的說。 2.4. 我的感想 我在學校任教,明白了一些事。我任職的學校, 最早的名稱是“某某工專”;後來升等了,叫做“某某科技學院”;後來又升等了,叫做“某某科技大學”。 早年報考的學生多,學校少,學生的相對程度還好。學校在不斷升等的同時,學生的水準,也在急速下墜。 到了後來,學生的程度,只能用“慘不忍睹”四個字來形容。一篇完整的文章,都寫不出來。英文大概只限於念念26個英文字母,其他的無法要求。 台灣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名稱越來越“好聽”,内涵越來越“糟粕”。外在的制服,穿的是越來越“漂亮”;内在的體質,卻是越來越羸弱。 系上經常開“系務會議”。“系務會議”永遠只有兩個重點。一是如何應對教育部的“大學評鑑”;一是如何得以順利“招生”。 教育部的“大學評鑑”極爲重要,評鑑甲等,學校可以獲得升等,學系可以擴大招生名額等。評鑑不好,可能會被迫“減招”,乃至於被迫“裁系”。 我任教數年,“系務會議”從來不曾討論過,如何真正做好教育工作。 爲了應付評鑑,系上經常造假,胡説八道。譬如畢業同學的就業率,平均薪資等,都是在隨意編寫,反正沒有人會去查核,也無法查核。 再舉例説,教育部鼓勵學校召開“國際會議”,並且可以申請經費補助。學校就請旅行社找了菲律賓的朋友,談談菲律賓的旅游景點,將有關文章匯編成冊,就算是“很成功”的召開了一場“國際會議”,可以向教育部請領經費了。 幾年下來,我對台灣的高等教育界,已是毫無敬意。最後,我決定不再跟著學校瞎耗,選擇辭職不幹。 我的大學任教經驗,已是十多年前了。近年來,少子化問題,比以前更爲嚴重。我相信台灣高等教育的問題,與我那個時候相比,今天只會更壞,不會更好。 我離開教職時,寫了兩句話明志: “願以牛勁開新頁,不把鷄肋度餘生” 3.談《跑抄公》林智堅事件 關於近日喧喧嚷嚷的《跑抄公》林智堅事件,我依據我自身的高教職業經驗,邏輯推理,加上多方面的觀察、了解與認知,我可以確定,事情發展,是符合一個簡單而準確的規律的。 這個規律如下: “台灣的這類問題,只要是往壞的地方去想,就可以得到正確的答案。” 所以,我對《跑抄公》事件的解讀是這樣的: 1)林智堅的碩士論文,其實不是“抄襲”,而是找他的助理“複製”加“剪貼”。他自己根本就沒有花時間,好好閲讀他的論文。論文口試,就像是在茶館泡茶聊天。所有的口試委員,都不是“外人”。林智堅相信,他這樣拿學位,風險很低。不會有人真正追查他的論文内容。就算有人追查,他可以運用他的政治關係,擺平問題。 2)所謂的中華大學與台大國發所,其實都是在“量販”學位。指導教授,也無非就是拿學校的學位,來做“交易”。其中規律是,我護航你拿學位,你要懂得“尊師重道”,要懂得適時做出回報。 主子照顧後輩,後輩要效忠主子,這是個很容易理解的雙邊關係。 3)整個系所,多少有點幫會的味道。只要是這個系所畢業的,就應該相互提携,親愛精誠,互助共榮。 4)系所的首腦,要負責打點好與政府高層的關係。譬如中華大學的首腦,是民進黨發言人,打點政府高層,得心應手。台大國法所的首腦,是塔綠班政府國安局長,負責全國國安。 首腦可以通天,學生自然恭順撫貼。一個人指導幾百個碩博士,隨意剪貼複製,就有如在高速公路順次開車,各個依時到站,通暢得很。而且前車與後車之間,如生產流水線,講究效益,一個接一個,不留空檔。 5)中國字“黨”者,“尚黑也”。換句話説,所謂的“黨”,就有“黑道”的含意。這次“跑抄公”被抓到了紕漏,黨主席、行政院長、國安局長,所謂的“一國三公”,通通跳出來,不問是非,就是要幫“跑抄公”護航,充分展現了這個黨的 “黑道本性”。塔綠班的精誠團結,令人佩服。 6)這個具有濃厚“黑道本性”的民進黨的護航策略,很清楚。可以分四項説明: 第一,移轉問題焦點,把“抄襲是非問題”,移轉為“政黨口水問題”。 第二,塔綠班的一國三公,總統、院長、國安局長、傾巢而出,以官大權威大的聲勢,集體為“跑超公”造勢護航,是採取了以“權”與“勢”,來壓制對手的策略。 第三,大力報導新的新聞,譬如安倍被刺的新聞,來稀釋掩蓋“跑抄公”林智堅欺世盜名,矇混學位的新聞。多來幾次,就沒事了。 第四,選舉在年底,民衆一般善忘,只要能撐過一陣,也就沒事了。譬如説萊豬進口案,當時塔綠班信誓旦旦,一定會追蹤萊豬的銷售通路走向。風潮過了,塔綠班也就安了。現在已如塔綠班所願,每個人都在悶聲不響的啃吃,來自於各個管道的萊豬,再也不聞異聲。 4.結論 法國哲學家笛卡爾說: “很多問題,只要憑藉常識與邏輯,就能知道正確的答案”。 台灣的情況更有趣,我發現的規律是: “台灣的事情,只要是往壞的地方想,就可以得到正確的答案”。 大家不妨注意檢驗一下,我的規律,是否正確。
    23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一個來自內蒙古呼倫貝爾邊遠小城的援鄂抗疫小護士的文章, 讀來令人感動: 今天,是我從湖北抗疫前線歸來,上班的第一天。單位的院長和全院的醫務人員,在醫院門前,列隊歡迎我的歸來。醫院門廳上方,掛著歡迎我的橫幅,路邊和醫院門前,聚集了好多人。 我下車,給司機鞠躬。我的護士長,早已迎過來,相擁而泣。緊接著,我向院長鞠躬!向全院醫務人員鞠躬!向那些不認識的給我鼓掌的觀眾鞠躬! 我懷著一顆謙卑感恩的心,以鞠躬的禮儀,感謝醫院的領導和同事們!我是這個醫院唯一去武漢抗疫前線的護士,代表著我們醫院一百多醫務人員。短短兩個月的分別,好象度過了漫長的歲月,我眼裡含著淚,又見到了我朝夕相處的同事們,我平安地回來了! 大家簇擁著我,一一握手,不時擁抱,我被眾星捧月般圍在中間。 我是學護理專業的,才上班兩年。在這個小城的醫院裡,每天工作在內科護士站,配藥、扎針、換藥、巡護,整天往返忙碌在護士站與病房之間,有時,也會遇到病人和家屬的冷眼和不屑。 我這輩子,只想默默地當一個專業護士,過平平常常的日子。我還是一個招聘人員,不在正式編制內。我常常羡慕編內的醫生和護士。我一直以來的最大願望,就是哪一天,能成為正式的編內人員。我從來沒想過出名,更沒想過成為英雄。可是,兩個月,改變了我的人生,這,我連做夢都不會想到。 2020年,過完除夕夜,正月初一,單位通知我去醫院,說院長找我。見到院長,他說上級衛健委已經確定我,參加自治區醫療隊,去武漢抗疫。先去自治區衛健委報到,然後乘包機第一批飛抵武漢。院長與我談話半小時,說了一些要求,也叮囑我要注意保護自己。院長已經讓醫院行政辦主任,給我買好了隨身攜帶的物品,還有去自治區的機票。回家與父母簡單交待了一下,我跟父母說,是去自治區參加業務培訓,沒說去武漢,怕他們不放心!我簡單打點一下行囊,就匆匆趕往車站,去一百多公里外的機場。離開小城時,我看了看熟悉的街道,那些沉浸在春節快樂之中的建築,還有節日的彩燈———沒有歡送,沒有告別。小城的人們不知道我這麼個小護士,剛過完除夕夜的一個出行者,正在匆匆趕赴武漢前線。我不知道,我還能不能再回到這個小城,還能不能再看到這小城裡的風景。我的心情很複雜,畢竟這不是去旅遊,這是奉命去武漢抗疫前線,是以一個醫者的身份,肩負著使命去救人,去以命去救命!生死未知? 走出家門的那一刻,我已抱定誓死報國的決心。因為,國難當頭,大疫當前,國家選擇了我,我當逆行向前,絕不退縮!大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 到達武漢後,我所在的醫療隊,被派往湖北荊門市。五十多個日日夜夜裡,我們每天都在超負荷工作,一天得工作十幾個小時。按照嚴格的護理流程,日夜輪換。在十幾個小時裡,不吃不喝,不上廁所。身體的透支,疲憊的極限,面對著一個個感染的患者,也面對著一個個死去的病人。護理患者,換藥,看醫療器械檢測,管理患者的吃喝拉撒,象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在這裡,生命是崇高的,職責是神聖的,我感受到了一個醫者的天職。當病人沒有了生命體征,我們有時是一個人,為逝者從頭到腳,擦拭一遍,換上衣服,裝進統一的屍體袋,向死難者三鞠躬!用車推出病房,送到專用的停屍房,再由消毒車送到火葬場火化。 在病毒感染者住院或者去世後,他們的親人都不在場,死去的人,身邊沒有一個親人為他們送行。這些都由我們醫者負責。難怪在醫療隊離開武漢,離開湖北時,那些家屬和親人,長街跪哭!聲音嘶啞!他們不知道為他們親人送行的,是哪一個醫者?就連感染者本人也看不到醫者的真實面容?但是,每一個死去的感染者,都受到了最好的治療,一個感染者的醫療費,都是幾十萬,乃至上百萬。任何一個感染者,都受到了應有的尊重,全天候二十四小時的專業護理,不是親人,勝過親人! 國家把我們四萬多醫療隊員,派到湖北,分到16個地市,還有武漢的火神山和雷神山兩個重症醫院。給我們最好的生活保障,用最好的防護服和工作待遇,我們每個人,都在這沒有硝煙的戰場,沒日沒夜的拼命!為國一戰,不懼生死!神聖的使命,讓你不再是過去的自己,而是四萬多抗疫大軍的一個勇士!我偷偷地寫好了遺書:如果我被病毒感染了,死了,我的遺體捐獻國家,做醫學解剖之用。這是疫情前線,感染隨時都可能發生。在這裡,每一個醫者的靈魂,都受到空前的洗禮!身後背負著家鄉領導同事和幾十萬乃至幾百萬鄉親的厚望,把生命置之度外,不辱使命,盡職盡責,是唯一的信念。 離開家鄉一個多月以後,我在湖北荊門抗疫的消息,上了家鄉的電視新聞。內蒙古自治區的各個機場、城市的廣場和大的商廈,滾動播出我們赴鄂醫療隊的頭像。父母才知道我在湖北荊門抗疫。家鄉的黨政領導和衛生系統的領導,去我家慰問,送去了兩萬元慰問金。我的父母,從來沒想到會有這個殊榮!小城市的人們,知道我在湖北前線抗疫,都期盼著我能早日平安歸來! 三月十七日,我們第一批撤離湖北,歡送我們的人群,一眼望不到頭兒,那時候,武漢還在封城呐,湖北各地還沒有解封。但是很多人聚集在我們的駐地樓前,居民樓上的人們,開窗揮動著國旗,大聲喊著:感謝!謝謝你們!我和隊員們,都被湖北人感動哭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一次次的給他們鞠躬!感謝他們的深情厚誼!感謝他們為了國家的付出! 封了武漢一座城,控制疫情救全國。荊楚大地的六千多萬湖北人,響應國家隔離的號召,控制了疫情向全國蔓延。你只有到了湖北,到了武漢,身臨其境,才會深深地感受到湖北人民,所做出的艱辛努力,所付出的巨大代價,包括成千上萬親人們的生命! 我們這些來自各省區的醫療隊員,每一天,都被感動著。奉國家之命,來湖北抗疫,我們的身心與這片英雄的土地,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每天,汗水與淚水交織在一起,熱血與拼搏在創造著奇跡。 在武漢天河機場,登上返程的包機,我的心難以平靜。起飛了!在萬米高空,透過機窗,再看看大武漢,這是一個擁有千萬人口的大都市,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我平生第一次來武漢,竟然是作為一個醫者,奮戰了五十多個日日夜夜。我也被授予荊門市榮譽市民,享受在荊門終生旅遊和賓館免費的待遇。我們的名字,也被荊門收錄,將存放在博物館。 回到內蒙古自治區的鄂爾多斯,自治區的領導親自到機場迎接!警車開路,員警敬禮,敬獻鮮花,敬獻哈達!人們夾道歡迎!我和隊員都感動得熱淚盈眶!做專機,過水門,員警護送,長街歡迎!這輩子,曾經去湖北抗疫,受到如此高規格的禮遇!太榮幸了!見到了那麼多領導,那麼多專家教授,那麼多場面,那麼多禮儀,那麼多感動———開眼了,長見識了,我也變成了一個有家國情懷的人。一個人,當你的生命與國家的命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的時候,你會感到崇高和偉大,使命比生命更加重要。 住在鄂爾多斯豪華的賓館裡,一日三餐,吃得都是上乘的佳餚,享受著高規格的貴賓待遇。隔離十四天后,我們一行十五人坐飛機,回到了呼倫貝爾,隆重的歡迎儀式後,我坐著市里來接我的專車,兩個小時後,回到了離別兩個多月的小城。我走的時候,冰雪寒風,如今歸來,已經是春風拂面。走時靜悄悄的,今日歸來,小城人流如潮。迎接的儀式,更是讓我感動不已。警車開道,員警列隊敬禮!市委書記、市長,還有醫院的領導和同事,握手!獻花!照相!領導講話!我長這麼大,也沒見過家鄉這個場面,而且是萬人空巷的歡迎我的歸來!感動!流淚!無語! 我有何德何能,能受到湖北荊門市所給予的如此殊榮!作為一個護士,我今生真是太榮幸了!沒想到,真的沒想到。自治區給我們每個赴鄂醫療人員,頒發了兩枚特製的金質紀念獎章。我已經被自治區列為轉正人員,成為享受編制待遇的國家事業單位正式職工。還有,按照國家的檔要求,在湖北抗疫期間,每天都有補助,自治區也有補助,加起來,一天達到八百塊錢,還有另外的獎金,還享受內蒙古自治區東西八千里的風景名勝區終生免費旅遊! 我本來就是一個普通的護士,履行一個護士的職責,是我的本職工作,也是我應該做的。從湖北荊門市,到自治區,到家鄉,給了我這麼多殊榮和獎勵!這是對一個援鄂醫者的莫大獎勵! 我,為自己去湖北前線抗疫,而感到榮幸和自豪,也讓父母和親人們,感到驕傲! 我深深地懂得,鮮花,掌聲,榮譽,一切都會歸於平淡。我會儘快地回到工作崗位,以一個謙卑的心,感恩的心,加倍地工作,為人民盡職盡責地工作,以此不負這些殊榮。 我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我就是一個普通的護士。今生選擇了護理專業,我無悔人生,無愧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因為,我曾在武漢抗疫前線,戰鬥了五十多個日日夜夜!這將是我人生難忘而榮光的一段歷史。 短短兩個月,我成了小城裡的英雄,我好象在做夢一樣。可是,這已經是現實了。自從去了武漢,我學會了鞠躬。謙卑,感恩,這將伴隨著我的一生。讓人走進你,如浴春風,這才是一個有仁心的醫者! 大爱無疆,医者崇高!
    4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口述 | 我是李老師,我見證了那個姑娘被當眾羞辱後的絕地反擊。 01 大家好,我是李老師。   跟以往不同,今天講一個完整且獨立的故事。   經常有人說:什麼什麼樣的老師,一輩子遇見一個就夠了。   作為老師,我也想說:「教學生涯中,能夠遇見一個像李慧那樣的孩子,也算是沒有虛度此生。」 02 剛接手李慧的時候,她是個令人頭疼的學生。  從來不交作業,各科成績都不及格,除了體育,其它課上一律睡覺。   每次找她談話,她既不頂撞,也不吱聲,從頭到尾盯著腳尖。   要不是知道她會說話,我真懷疑她是個啞巴。   當我決定跟她爸媽聯繫,做一次家訪時,才發現家校通訊錄上,她爸媽的電話都是空號。   一個週六,我按照通訊錄上留的地址找過去,家裡卻沒人開門。   我又敲了鄰居的門,一問才得知,李慧是那樣一個可憐的孩子。 03 在她上小學三年級時,本來做生意的父母遭遇投資詐騙,欠下將近三百萬的巨債。   一時間,家裡的房子被法拍,一家三口只好搬到這個50平的兩居室與李慧姥姥同住。   在巨大的打擊面前,李慧媽媽患了嚴重的抑鬱症,姥姥跟著著急上火生病去世。   李慧上五年級時,爸爸狠心跟她媽媽離了婚,遠走他鄉。   留下李慧又要上學,又要照顧情緒特別不穩定的媽媽。   鄰居說,有一段時間,李慧媽時常在夜裡犯病,開著窗戶各種罵以及往窗外扔東西。   鄰居不堪其擾報了警,當著警察的面,李慧嚇壞了,生怕警察把媽媽帶走,她跟鄰居各種道歉,並且保證媽媽再也不會夜裡擾民。   打那之後,她每天晚上八點半左右,在媽媽犯病的時間,準時帶她出去遛彎。  據鄰居說,有時都遛到下半夜才回來:「孩子是個好孩子,就是命不好啊!」 04 聽到這些,我震驚極了。   那天,我一直等到下午五點,才見李慧領著媽媽回來。   她左手領著媽媽,右手拎著一個碩大的黑袋子。   看到我,李慧又吃驚又抗拒,絲毫沒有請我進家門的意思,還本能地把黑袋子盡力往身後藏。   我瞬間從那種物品碰撞的聲音裡猜到,那裡面應該裝的是各種紙殼和飲料瓶子。   儘管我主動向李慧媽媽介紹了自己是李慧班主任,但她表現得很冷漠,也沒有跟我說話的意思。   然後,我們仨就尷尬地站在那裡。   最後,還是我打破沉默:「李慧,老師對你家的情況多少瞭解一些。今天來,老師就想跟你說一句話,如果你需要幫忙,我隨時都在。」   說完,我帶著幾分不甘離開了。   大概過了幾秒鐘,我聽見李慧喊:「李老師……」   我帶著幾分驚喜轉過身去,她對我說:「我們家的情況,希望您可以替我保密!」   說這話時,她的語氣不是請求,而是帶著某種賭氣般的威脅。 可是,我看得出來那種倔強背後,包含著強烈的自尊心。   所以,我鄭重地向她承諾:「嗯,我不會跟任何人說。」 05 家訪之後,我一直默默觀察李慧。   她有一個巨大的變化,就是居然不在我的語文課上睡覺了。   哪怕有時困得直點頭,依然在驚醒之際拚命地掐自己。   我在她這個小小的舉動裡,看到了某種義氣。   就因為我答應她保守秘密,她「知恩圖報」地不在我的課堂上睡覺。   那一刻,我突然覺得這個女孩的小宇宙裡,裝著強烈自尊的同時,也特別懂得如何給予別人自尊。   於她而言,不在我的課堂上睡覺,就是她能給予我的最大尊重。   是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尊重,也感受到了她內心的某種力量。 06 那時候,學校每月末會統計班級學生午餐費用,然後從他們的卡裡扣錢。   我第一次做統計時才發現,李慧沒有訂午餐。   也就是說,開學一個月了,她從來沒有吃過午餐。   於是,從第二個月開始,我幫她往卡裡存了錢,希望她至少中午可以吃頓飽飯。   令我沒想到的是,當生活委員給她分發盒飯時,她居然很快明白是我幫她交了午餐費。   那個月末,放學後,她等同學都走了,將一個信封交到我手上,裡面是一個月的午餐費。   我當時心疼極了,對她說:「李慧,你還是個孩子,要知道,這些錢對老師來說,真的不算什麼。」   她看著我,執拗地把信封放到我手上。   我忍不住問她:「這些錢,從哪兒來的?」   她說:「把他留給我的手機賣了。」   直到那天,我才得知,李慧嘴裡的「他」是爸爸。   拋妻棄女臨走前,他把兜裡僅剩的一點錢給李慧買了部手機,對她說:「等爸爸混好了,給你打電話。」   可是,將近四年過去了,李慧從沒接到電話。   「賣了也好,就當我其實沒有他。」   說這話時,她的語氣裡毫無波瀾,但我卻聽得出那份絕望。   她不僅僅是賣掉了爸爸給她的手機,而是斷掉了自己對他最後的依賴與期待。   如果可以,誰不希望有枝可依,尤其是在這樣一個理應被父母呵護的年紀。 07 那天,我努力說服李慧接受我的幫助,甚至開玩笑跟她說:「老師這是做投資,將來等你有錢了,連本帶利還給我。」   但她不同意。   沒辦法,我只能問她:「那可不可以告訴我,你和媽媽靠什麼生活?」   她低著頭,兩隻手用力抓著衣角。   「是不是晚上一邊帶媽媽遛彎,一邊撿廢品?」我說出自己的猜測,特別期待她能給我一個否定的答覆。   但她點點頭,有了被揭穿後的如釋重負,甚至帶著幾分安慰對我說:「晚上遛得晚一些,能多撿點,而且我媽累了,就會好好睡覺,不惹事。」   說實話,再跟她多說一句,我都能當場在她面前失控。   她才13歲啊,就要撐起一個家。   而且,還拒絕別人的幫助。   那天,跟我說再見之前,她向我深深鞠了一躬,說道:「老師,謝謝你的關心和幫助。」   可是,我又幫了她什麼呢?能幫她什麼呢? 08 為了讓李慧名正言順地接受幫助,把她從養家的責任中解脫出來,我去找了她所在的社區,希望幫她申請低保。   可是,社區也表示很無奈,辦理低保有非常嚴格而詳細的規定,李慧家的條件並不符合,他們申請了多次,都被駁了回來。   他們跟我說,李慧的情況他們也知道,母女倆的確很可憐,而他們能夠做的就是逢年過節送去一些米面油及生活用品。   我請求社區的工作人員,錢可以由我出,他們只負責每月把錢打到李慧的賬戶上,走個形式就可以。   可是,社區人員表示這不符合規定,萬一出什麼事情,他們擔不起這個責任。   我,無功而返。 09 而學校這邊,李慧的境遇每況愈下。   先是各科老師對她拖累全班成績頗有微詞。   後來,為了治她,幾個老師要求她每天上課站著聽。   但她太累了,所以常常站著都能睡著。   於是,老師們批評得越來越難聽。   我理解老師們的感受,但知道真相的我,聽著那些批評如坐針氈。   有一次,她被巡視的教導主任叫出教室,在走廊裡罵了十多分鐘,並放話:「如果不改正,每天中午都在走廊裡站半個小時,再不改正,就去操場中間站。」   我實在聽不下去了,衝動地把李慧拉回教室,並對教導主任說:「我班裡的學生,我會教育好她的。」     是的,她已經沒有任何保護傘了,作為知情人,我無法袖手旁觀。 10 當天放學後,我把李慧留下,跟她進行艱難的談判。   我開出的條件是每月支援她1000元的生活費,同時替她保守秘密,但她必須答應我從此好好學習。   我跟她算了一筆賬,就算勉強捱到初中畢業,出去賺錢,很可能一輩子也就混個溫飽。   可是,好好讀書,上大學,再參加工作,無論是收入,還是認知都會更上一個台階:「你也會更有能力保護你富貴的自尊心,而且不僅僅讓媽媽衣食無憂,很可能因為你知識的增加,可以運用專業知識治好媽媽的病,讓她過上好日子。」   我也向她聲明,這每月1000元不是我給她的,是借,等她將來有能力了,必須還我,我說我每次都會讓她打欠條的。   大顆大顆的眼淚,從李慧眼裡流出。   她問我:「老師,爸爸都不管我的,你為什麼還要管我?」   我把她摟在懷裡,說:「李慧,因為你值得,不管你將來成為怎樣的人,就僅從你每天照顧媽媽,不肯讓她受任何委屈這一點,你就是老師永遠的驕傲。所以,老師無法忍受那些對你不實的批評,你能明白嗎?」   她哭著點頭,流著眼淚跟我拉勾。   就這樣,我和李慧再次達成盟約,我們之間有了第二個秘密。 11 那是初一開學的第三個月。   打那之後,李慧變了一個人。   上課時,她再也沒睡過覺,不管是主科,還是副科,都是聽講最認真的一個。   無論是課時,還是自習,從沒見她跟別人閒聊,永遠在刷題。   有一次,我發現她書桌上有小學課本,問她怎麼回事?   她告訴我,她從小學四年級後,就沒怎麼學習了,她得把落下的功課都補回來。   這是一個超級有意志力的孩子,只要她決定去做的事,一定會全力以赴。   作文是她的軟肋,她就從校圖書館借來範文書,將每篇作文都背下來,然後,再試著仿寫。   初二下學期,她的作文突飛猛進,甚至在全市中小學作文大賽中獲獎。   她的數學極差,而她追趕的辦法就是下足笨功夫,別人書上的習題做一遍,她做十遍,做到一看到題,就能條件反射地寫出解題過程。 書上的習題如此,課外題也是如此。 別人刷一本卷,她刷三本,別人一道做一到兩遍,她做十遍、二十遍。   我記得特別清楚,當時講《愚公移山》那一課時,我讓學生們舉例,他們在生活裡看到的愚公。   結果,全班有三個同學都舉了李慧。   我當時很擔心她會因此下不來台,但她笑得很燦爛。   課後我問她:「同學拿你舉例,你介意嗎?」   她說:「不介意,我不聰明,能夠仰仗的就是笨功夫和毅力,我是愚公的比較級。」   聽了這話,我心底全是敬佩。   12 初一期末,李慧從入學時倒數,逆襲成全班第八,年級三十九名。   成績出來那天,我拿著她的成績單一個人在操場走了很久。   是的,我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   這孩子,太難了!這孩子,太了不起了!只要她決定做的事,就沒有做不成的。   到了初二下學期,李慧成了全校的傳奇,不管是日常小考還是期中期末考,都是年級第一。   一度,很多老師、同學懷疑她作弊。   因為日常上課時,她絕對不是反應最快,回答問題最準確的。   她絕非智商超人,就像她自己在家長會上跟大家分享的,她就是下足了笨功夫。   很多家長跟我感慨:「怎麼好孩子都是別人家的?李慧的經驗聽起來是很簡單有效,可是咱孩子根本做不到啊?這孩子,自律得可怕。」   就連教導主任都跟我說:「怪不得你當初拚命維護李慧,原來早就看出她是一匹黑馬。」   我能說什麼呢?   有些意志力,是情境的產物。 瀕臨絕境的李慧,唯一可以依賴的,就是毅力。   而我,守著我們的秘密,默默為她感到開心與驕傲。   她成了我職業生涯裡,最大的驚喜與意外。 13 中考時,李慧毫無懸念地考進本市最好的高中。   而令我意外的是,當很多家長想高價買她初中三年所有的筆記時,她把所有筆記交給了我,讓我複印給所有想要的家長和學弟學妹。   我問她:「這是知識變現的機會,為啥無償貢獻出來?」   她說:「這三年,我一直像阿甘一樣忙活自己的學習,從沒給老師和同學做過任何貢獻,如果這些筆記能夠幫到學弟學妹們,我會覺得這三年,沒有白過。」   需要錢而不僅僅為了錢,自己如此不幸卻依然想要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這樣的李慧,這樣的格局,我深信無須祝福,她也一定會前途無量。 14 上高中之後,我依然每月給李慧打生活費。 可是,高一下學期後,她就再沒接受過。   學校免了她的學費,而且她開始利用週末給初中生做家教,並在圈裡做出了名氣,找她的家長越來越多。   我擔心她的學習,讓她還是要以學業為主,以後賺錢的機會多的是。   她就把每次考試的成績發給我,告訴我一切盡在掌握,還說給別人做家教其實也能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她還告訴我,她的第一目標是北大,如果去不了,那就去浙大。 15 可是,高考最後一個月,李慧媽媽突然病倒,肺部感染引發心衰,生死一線。   李慧一邊照顧媽媽,一邊複習。   最終,她與北大失之交臂,去了浙大。   直到她拿著錄取通知書來找我,我才知道在她高考前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   我責怪她為何不尋求我的幫助,她跟我說:「老師,有些事情,誰也替不了。媽媽活下來,比考上北大更值得。」   命運一再跟這個孩子過不去,但她從來沒有屈服過。 16 大學四年,李慧把媽媽帶在身邊,半工半讀完成了學業。   每年母親節,我都會收到她訂的康乃馨。   能在這個節日,收到她的禮物,我特別開心而感動,我瞭解這其中的特殊含義。   而且,大三期間,她便還完了當初跟我借的全部生活費。   她告訴我,她成功幫一家科技公司做了AI英語陪讀軟件,現在的收入不比杭州普通白領低。 電話裡,傳來濃厚的鼻音:「老師,我好想你啊……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你為了我跟教導主任battle的情形……」   然後,電話那端是一場放聲痛哭。   那場從她小學四年級時,就醞釀的狂風暴雨,終於在苦盡甘來時,得到釋放。   不知過了多久,她說:「老師,如果不是當初你堅持讓我讀書,我這輩子都不會體驗到知識變現的快樂……老師,一句謝謝根本表達不了我對你的感激,母親節的花也表達不了……」   說完,她又哭了。   在她終於平靜之後,我對她說:「李慧,你不需要感謝任何人,你最應該感謝的就是從來都把自尊心放在第一位,對人生拼盡全力的自己。而老師,這輩子,也因為能夠認識你,對自己從事的職業多了很多熱愛。孩子,了不起的,從來都是你自己。」 17 2022年夏天,李慧就要大學畢業了。   已經被杭州那家科技公司預訂的她最終選擇了讀研,她說書到用時方恨少,她想對這個世界瞭解得再多一些。   她說:「老師,我現在都不敢回頭想,我當初就是想把初中混完,然後就混社會,養家餬口的,你說,我是怎麼敢的?」   所有的苦難,只有熬過去了,才會成為笑談。   我問李慧:「國家機密文件的保存期限最高不超過30年,老師想問問,咱倆當年的那個秘密啥時可以公開?我很想,跟現在的學生聊聊你。」   李慧哈哈大笑:「老師,隨時啊。如果需要,我也可以跟學弟學妹們賣弄一下我那還有點小風浪的前半生。」 說完,她正色補了一句:「老師,曾經的貧窮和不堪是我的隱私,但現在,它們是我的財富。」   於是,就在前幾天,利用下午網課自習的時間,我讓李慧給我現在帶班的學生做了一場講座。   屏幕前,她講得雲淡風輕。   可是,我的學生們漸漸聽到淚目。   而我呢,因為很多細節也是第一次知情,回想她一路走來的艱辛,更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但我也沒有控制。   往事歷歷在目,我為此時此刻的李慧,那麼激動,那麼驕傲。   這才是老師真正的高光時刻。 18 而今天,之所以講李慧的故事,是想講一個學生對老師的激發與哺育。   通過李慧,我學會了重新注視教室裡的每一個孩子。   他們,都是金子。   作為老師,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發現他們獨特的閃光點,讓他們朝著自己的天分去努力,讓他們以後再回想起自己的學生生涯時,還能感受到持續不斷的力量。   而傳統意識裡,大家都覺得是老師在哺育學生。   事實上,生命中遇到的每一個孩子,也在哺育著我。   是他們用不同的個性提醒我,教育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N年之後,他們可以忘記初中時所學的知識,但,我希望他們正青春時,他們曾經年輕過,熱淚盈眶過,曾經被老師的目光深深眷顧過、期待過……   所以,如果你問我:「熱愛我的職業嗎?」 我的回答是:「不,我敬畏它,因為這是一個生命工程。」
    3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先備好一杯好茶/咖啡/啤酒、坐下享受讀此感人至深的好文: 七個字的『人生感言』 2019/06/24 Post by 江漢 最新芬芳 瀏覽數 14,510 次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江漢 2019年6月12號,當年黑貓中隊的張立義先生因心臟病辭世,享年91歲。 隨著張立義先生的過世,我認為這是我接觸過最具戱劇張力的真實故事 ,也落幕了 。 這段當年牽涉了兩岸對峙 、美中冷戰 、美國CIA與蔣經國先生的密約、中華民國空軍那永遠該被紀念的35中隊、還有那段世間極美也最揪心的愛情,真是橫跨超過半個世紀史詩般的故事。 在大時代中的小人物卻活出了不平凡的一生。 黑貓中隊已有很多的訪問、報導以及紀錄片的拍攝。相信對很多人來說是不陌生的。而我,也曾在我訪問過這麼多人物中,留下了一段美麗的緣份。 我大概是2011左右,讀到了由張立義先生自述、鐵夫先生執筆的『衣冠塚外的我 —不是英雄是倖存者—』,當時就感動莫名,覺得這個大時代的故事太感人了,就決定在我的廣播節目『天涯共此時』中,向聽眾敘述這段故事。 20年的廣播我幾乎沒留下什麼手稿,不知為什麼? 當年為這節目所準備的手稿、選播的歌曲我至今還保存著,由於當時並沒有訪問當事人,純就我讀這本書的感覺和聽眾分享,兩個小時中我娓娓訴說著這段故事的始末……… 張立義先生1965年1月10號駕駛U2飛機在內蒙古被飛彈擊中,他彈跳後在七萬呎的高空大概翻滾了六萬呎,降落傘才在一萬呎高空打開,降落在冰天雪地的沙漠。 張立義先生被俘且中共對外封鎖消息,台灣方面也只能給他做了一個衣冠塚。 張立義開始了在中國大陸18年的歲月。 前五年是被監管的歲月,雖然行動不自由,但也因此避掉了最腥風血雨的文化大革命。 之後近十年時間他插隊、落戶、下放、勞改、進入工廠,但卻因此回到家鄉,與闊別了近27年的母親重逢、陪伴並送終,之後三年進入南京航空學院當工程師。 中美建交後,他的俘虜生涯有巨大變化,他和另一被俘袍澤葉常棣先生被通知,可以被釋放返回台灣探親,但如何返台? 怎麼交接俘虜卻完全不知! 對張立義先生而言這是不可思議的一件事,當年七萬呎高空的劫後餘生,18 年來雖日夜思念妻子及三個子女,不敢奢望會有再見面的一日? 但一到了香港才知陷在一個完全不知的未來? 他們倆人不願意再回去大陸,台灣方面卻因為恐共,想到這兩位被俘了18 ~20年的人,早不知被共產黨洗腦成什麼樣的恐怖紅色共黨了? 堅持不讓他們回台! (他們的同胞不斷的替他們提出申請返台都沒有回音)? 沒有護照、沒有國籍的他們真不知下一步怎麼走? 直到訊息傳到了美國CIA,山姆大叔倒是比較有情有義,認為這兩個英雄是為美國做事,美國應該伸出援手就把他們直接接到美國....... 以上這段我寫的輕描淡寫那段故事,但在廣播中我是配合著空軍軍歌、還有勞改時的幾首着名『紅歌』,用音樂歌曲配合敘述著他那18年被俘歲月,也用了劉德華唱的『黑蝙蝠中隊』,一同紀念那個非常年代,兩個偉大中華民國的『空軍中隊』來歌頌他們。 節目做得十分感性,我在描述他的夫人張家淇女士,在當時的氛圍,如何排除萬難到香港見他一面時,彼此的一段「對白」,我用的是費玉清唱的『情深往事』當背景音樂,來敘述這一段! 當時我是邊說邊聽著這首歌,我幾乎是完全失控,我的述說都因哽咽而語不成句....... 『其實我不想離開,只是有太多無奈,幾時才問得明白,這結局誰在安排。 忍不住再走回來,回頭一片滄海,輕輕把窗門推開,往事又湧進胸懷。 曾經是個不到最後關頭絕不走的人,曾經是盞不到蠟炬成灰絕不熄的燈, 如今殘夢已時早晨,清醒有幾人,還不是為了情深太難舍。 情不自禁,重新撬開心中這把鎖,想起當初決定離開的時候, 也是心痛難忍情深難舍路難走;情不自禁,多年以後還是走回來, 想起當初決定留下的時候,也是為了無怨為了無悔為了愛。』 張家淇見到張立義時問了他一句:「18年了,你成家了嗎?」張立義回答「沒有」,家淇多麼希望他的回答是:「是的」。 因為她一人帶著三個孩子,八年後與一位何上校結婚,何先生也允諾替她找照顧三個孩子,三個孩子後來各有成就,都非常感謝何伯伯的照顧。 家淇因此覺得對不起張立義!但他回答:「這是命運的安排 我們誰都沒有對不起誰?」兩人唯獨能做的只有抱頭痛哭。 鑒於台灣政府的重重規條,兩位英雄只能先到美國,像是換個地方繼續的『插隊落戶』, 那時透過媒體報導還有張小燕等人大力鼓吹、加上軍中袍澤四方陳情,又經過了八年他們才得以返回台灣。 在整個故事中有一個至今沒有影像、沒有聲音者,就是那位曾任國防部副處長的何上校,當年家淇和他結婚時,她就告訴何先生,因為她沒有看到張立義的屍體,如果有一天他回來了,他們的婚姻就『自動失效』。 何上校也信守當年承諾,當張立義回到台灣時,何先生就『自動消失』了。 這個大時代的小人物們,為何能有這樣的情操?也是我感動至深的點。 JUYH02 命運就是如此作弄人,張立義夫婦於1956結婚,婚後的第九年,張立義因出任務失去音訊18年。 重逢後在經過8年之後再復婚,這整整已是26年的光陰了。 之後12年的聚首,可說是他們彼此人生最美好的歲月,但26年的等待卻僅給他們短短12年聚首,家淇就因病離開了他..... 那晚在廣播中我極其動情的敘述了這個故事,也深感正因為我生在這個時代,才會看到這樣的故事而被感動。 節目結束前我向聽眾承諾:「雖然我完全不知道張立義先生如今人在何方? 但相信我! 給我一點時間,我一定會找到張立義先生,做段訪問,看看他本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一生? 以饗聽眾!」 我節目結束曲是鄧麗君唱的『莫忘今宵』音樂才響起,電台電話就響了,有位聽眾指名找我 :「江漢,我就是這本書的作者,我姓周,我知道張立義現在在那裡?我是你的忠實聽眾!」。 當時我真的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所聽到的,幾乎用顫抖的聲音問他:「這是真的嗎?」本來還想怎麼才能運用關係找到張立義先生,這下子真像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當天晚上周伯伯就撥了電話給張伯伯,告訴他有個江漢會到台灣會訪問他。 而我隔天就連絡上張伯伯約好了何時返台訪問他? 張立義先生在電話中告訴我其實他已經不太說這個題目了,但看我這麼殷切,他很願意和我聊聊。 隔沒多久,我就在11月飛回台灣,約好了張伯伯在他運動(游泳)後和我見面! 那時他已年過八十,依舊維持著每天運動的好習慣,張伯伯精神很好操著一口南京鄉音,非常客氣的接待我入屋,還特別提醒我:「我口才不好,腦子這些年也不靈光了,怕不能達到你的要求!我真的沒有你以為的偉大!」還露出靦腆不好意思的笑容。 其實,對我而言,能坐在他的跟前看看他『我心已足』。 他究竟是時代的犧牲者,還是在洪流中沉浮的不由自主? 坦白講,老天也好,國家也好,命運也好,似乎都虧欠了他! 但他沒有向誰討過公道? 只是一再的強調:「我不是英雄,只不過是倖存者」。他說:「我從七萬呎高空墜落時,我就不相信我能活著,而我還能活到現在,我已是很幸福了」。 其實,張伯伯的話真是不多,一般人要是有這樣經歷都可以好好發揮一下了! 但我們還是做了足足一檔兩小時節目所需之量,把張伯伯一生走過了一遍,他雖然很驚訝我對他的過往如此了解,還是一再的說:「我真的很平凡」,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問到他一些不容易的人生經歷時,他總是跳脫自憐自哀,完全用正面思考,不讓自己陷入是犧牲者之中...... 那五年被軟禁監視的歲月是用什麼心情怎麼度過的?: 「被看管、失去自由是事實,但那是一個瘋狂的年代,社會不安、人們造神。 以我這麼黑的右派又有反動的背景,如果在外面不知會被鬥成什麼樣子?被軟禁反而好像是被保護一般」 近十年的勞改、下放會覺得日子苦或不平嗎? 「我們本來就生在一個戰亂年代,而且我們在受U2 訓練時,那個訓練才叫做九死一生,所以勞改、下放到農村,和可愛純真的老百姓一同農作,真的一點不苦,那些農民不知我的背景,我們像一家人一樣。 後來我再返大陸和他們重逢,仍然親的不得了,至於物質生活, 我本來就沒慾望, 我那些軍中兄弟後來去了民間航空,日子雖然優渥,但有誰有我這樣福氣? 能再回到母親身旁,陪伴了她這麼多年直到她去世。 兩岸開放後,那些朋友回來都已見不著父母,跪於父母墳前哭的肝腸寸斷,你說誰得誰失?」 怎麼看和張媽媽(家淇)人生的聚合? 「她小小年紀我就看她長大,在大陸的那18年我的確好想她,不知為何? 總覺得只要我不死,我就能再見到她。也不知道我的信心從何而來? 大概主耶穌就是一直與我同在吧! 是的! 如果她能再多陪我幾年,我一定是這世上最幸福的人....但....」。 張伯伯的家,一推門進去就可看到家淇女士的放大照片掛在牆上,美麗氣質兼具。 (張媽媽是我好友陳榮生的小學老師,直至現在陳榮生都記得老師的美麗)。 另有一副大的『日曆』日子停留在2003年8月9號,就是張媽媽過世的那一天,好像張媽媽的走,張伯伯的世界也停止運轉了.......。 您怎麼看何上校? 「我是真心的感謝他,我也想去拜訪他,但他好像不願意面對,所以基於尊重,我也不便打擾。 倒是鼓勵孩子們要常去看他,他是我們家的恩人,他的離去我心中也是愧疚,但要怎麼說呢? .....」。講這段話時,張伯伯說的特別謹慎也說的更慢,我想那是心中多重糾結的情緒吧!如他所說『說什麼好呢?』。 對這樣的人生,是否不平?有過念頭向誰討個公道嗎? 「向誰去討公道?我真的沒有,我一生相信神,都有祂的安排,事實上,我還覺得他給我的已超過我該得的,我能健健康康的活到現在不是很好嗎?我這一生看似被剝奪,但真的被恩待甚多,若真像你所說的磨難,我怎能至今還這麼好呢?就算很多人都說台灣中華民國對不起我們,我都不覺得了!」。 通常在我結束訪問時,我會請受訪者就著他的經歷,給聽眾分享他的人生感言,尤其像張伯伯這麼様的戯劇人生!我自然希望他的一番特殊的人生際會能給大家一些鼓勵。 在我訪問過這麼多人中,每個有點故事的人,大概都會说出一段可歌可泣的人生感言,也的確可以激勵人。張伯伯慢慢對我說「江漢 ,我只有七亇字回答你」,我充滿期待且聚精會神的等待他的『人生感言』...這時,張伯伯閉上眼睛,幽幽的從嘴裡說出了這七個字的『人生感言』: 『哈利路亞!感謝主」。 聽到這七個字,似乎已涵括了一切,無再多說什麼! :「謝謝您!張伯伯!您看似平凡,但留給我們的卻是無窮寶藏!這一個世代,因著您們才顯得價值無限。而您因信仰而有的平凡且心安喜樂,是所有信仰的真諦,再次謝謝您!我們永遠懷念您」! 在此特別感謝周俊良周伯伯(衣冠塚外的我──不是英雄是倖存者──的作者,鐵夫先生)要不是那晚現場廣播結束後他的一通電話,我也無法與張伯伯結下這段美麗訪問情緣。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當體會到愛,人才會改變 我下嫁的實用老公,拖著5個窮親戚來自大連的真實的故事。 https://mp.weixin.qq.com/s/q3d-47xBLF9JtaOSZz0j5g 一個記者有過一面之緣、從不亂髮朋友圈的某省幹部,前不久,突然轉發了一篇文章,題目叫《我下嫁的實用老公,拖著5個窮親戚》,這真是出乎記者的意料之外,國內幹部一般都很慎重,基本上不發朋友圈。 結果,看了這個來自大連的真實的故事,記者流淚了,終於明白官員朋友的良苦用心。 【一】 必須承認,當初下嫁給喬安國,就是貪圖了他的英俊和實用。 他家一共兄弟姐妹五個,其中一個小時候因為感冒燒成了盲啞人。我嫁給他時,我爸氣得住了院。 我家是正宗的書香門第,爸媽都是大學教授,弟弟妹妹的婚姻都是非富即貴。我雖沒能考上大學,但中專畢業後,進國企當了會計,老公喬安國不過就是一個普通工人,沒房沒錢,還有一個殘疾的弟弟需要全家養活。 可是,喬安國還是小喬的時候,182的個頭兒,五官帥氣逼人,身上的工作服永遠乾淨筆挺,工作服裡面的假領一直白得耀眼,我犯了花癡,一心追求他。 婚後,我和他一大家子擠住在一起,日子過得雞飛狗跳。直到兒子喬樂出生後,我爸媽實在不忍心,讓我搬回了娘家。喬安國是家中長子,做得一手好飯,而且收拾家務堪稱專業。自從我們住回家裡後,弟弟妹妹回家的次數明顯變頻,不為別的,就為喬安國張羅的那一桌好飯好菜。 漸漸地,喬安國就成了我們家的超級保姆,大家心安理得地支使他做各種家務,那態度很明顯——你既然沒能耐賺錢,那就應該做好後勤工作。 這其中,包括我。毫不誇張地說,兒子小喬從小到大,除了餵奶是我親力親為,其他一切事務幾乎都是由喬安國料理的。 他的任勞任怨讓我們過得和睦溫馨,但唯獨一件事讓我不快,那就是喬安國對他那個窮家的牽掛。 今天他媽病了,明天弟弟結婚,後天妹妹出嫁,大後天那個殘疾弟弟又出事了等等,總之,那個家就像一團亂線,纏在一起,理還亂,剪不斷。 剛搬離婆婆家那會兒,逢年過節我還回去一趟,可是,隨著一次次話不投機,我索性一年也難得回去一次,誰家有喜事,我基本不到場,只出錢,不出人。 日子久了,對於喬安國偷偷攢私房錢貼補家裡這件事,我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嫁給喬安國,別人看著不般配,但我樂在其中,至少在這場婚姻裡,我可以因為優越而任性。 【二】 更何況,喬安國是一個如此實用的老公。 爸媽年紀漸長之後,生病住院的次數多了起來。父母每次生病,弟弟妹妹都是只出錢,不出力,我又手腳笨,全是喬安國無怨無悔地陪護。 爸爸媽媽慢慢被喬安國感動,對他的態度也不再像從前那麼居高臨下,而是越來越依賴。 2016年爸爸病逝,他纏綿病榻4年,全程都是喬安國照顧。他提前辦了內退,我和弟妹三人樂得當甩手掌櫃。爸爸臨終前,留給我一句話:“對小喬好點,咱家都欠他的。” 爸爸走後,媽媽的身體每況愈下,片刻離不開人,我累得腰酸背疼。妹妹自己開公司,以喊我去公司幫忙為由,讓喬安國接過了照顧媽媽的重任。2017年11月媽媽離世時,立了遺囑,把她全部的財產和住的這套房子給了喬安國。 去世之前,媽媽含著眼淚,對我們姊妹仨說:“我和你爸其實很失敗,你們三個都頂不到小喬一個……”然後,握著喬安國的手,閉上了眼睛。 對此,弟弟妹妹包括我,非常不忿。就像妹妹說的,喬安國這種沒能耐的人,吃苦耐勞不是他的美德,而是他的謀生手段。 更何況,他靠著這一招,贏得了房產和爸媽將近30萬元的存款,也算是他這個窮小子的人生逆襲了。 當然,妹妹這樣說老喬,我還是要護著他的。好在,弟弟妹妹冷嘲熱諷幾句後,這件事就此翻篇。 他們在爸媽走後,依舊經常不請自來地登門,像使喚傭人一樣:“姐夫,我想吃鮁魚餃子啦”,“姐夫,饞你做的油豆燉排骨了。” 我把爸媽留下的30萬直接存在了我的名下,準備留給了兒子喬樂。我怕這些錢到了喬安國手裡,他背著我去幫襯過得並不富裕的弟弟妹妹們。 我爸媽去世後,喬安國沒了負擔,開始照顧他高夀的老媽,跟兄弟姐妹頻繁聚會。我偶爾參加一次,都會頭疼很多天。 他們從頭到尾討論著退休能拿多少錢,哪裡的芸豆便宜,這個季節要曬蘿蔔瓜子了……三句話,離不開吃喝拉撒,還聊得熱火朝天。 每一次回去,喬安國都會帶回各種吃的,輕描淡寫地對我說:“家裡人讓我給你帶的。”我嘴上不說,心裡卻打著算盤:這些年,我幫襯著他們的那些錢,夠買多少這些東西。 後來,公公婆婆也去世了。可是,喬安國一家的聚會依然一週一到兩次,無外乎就是在一起吃吃喝喝,家長裡短。 【三】 然,人有旦夕禍福,無論如何沒有想到,生活極其精細的我,在例行的年度體檢中,被最終確診為淋巴癌中期。 我當時就坐在了醫院的地上,趕緊給喬安國打電話。喬安國輕車熟路地幫我聯繫醫生,安排了住院,排上了手術日期——這幾年,他淨跟醫院打交道了。 一切就序後,我才想起給弟弟妹妹報告這個壞消息。結果,弟弟在美國出差,妹妹一家三口在海南旅遊。他們不約而同地給我往卡裡打錢,豪氣地對我說:“姐,你不用擔心錢。”是啊,人在病中,錢就是最大的底氣。然而,手術後,我再有底氣也慌成一團。喬安國忙裡忙外,端屎端尿,兒子小樂偶爾來搭把手,可是,他不說,我也看得出來——一臉茫然。更多時候,他只是拿著個手機在我旁邊坐著,吊瓶眼看見底,甚至要我來提醒他。 見兒子粗心,喬安國乾脆二十四小時陪護。結果,三天不到,他的高壓就熬到180。小樂對他爹說:“都什麽時候了,還捨命不舍財,請一個護工啊。要是你倆都倒了,我一個人怎麽可能照顧得過來。” 那語氣,多像曾經的我。關心是一部分,嫌麻煩才是真相。 這一次,喬安國也動了氣:“你媽那麽要面子的人,能忍受護工幫她翻身、接屎接尿啊,這是錢的事嘛!” 看著喬安國紫裡帶黃的臉色,我心一橫,讓護士長幫我請了護工,命令喬安國必須住院把血壓降下來。喬安國嘴上答應了,告訴我他回家去拿一些東西。 可是,他剛出門不到五分鐘,他家裡的那個微信群就炸鍋了。我雖在群裡,但一年也講不上兩句話,淨圍觀他們兄弟姐妹天天早安晚安,曬各種家常菜、自拍圖,說著不知笑點在哪裡的笑話。 那天,他們紛紛@我,七嘴八舌:“大嫂,病了也不告訴我,真是不拿我家人”,“大嫂,想吃啥,我一會兒過去帶給你”,“大嫂,才知道你病了,今晚我陪護”…… 還不等我一一回復,小姑子已經第一個沖進了病房,她單位就在離我醫院不到二百米的地方。進屋,一看見我,小姑子的眼睛就紅了:“大嫂,這麽大的事,你居然讓俺哥瞞著我們。要不是俺哥也病了,實在忙不過來了,他不說這事兒,我們還沒事人一樣在家裡傻吃傻喝呢。”我內心一熱。 這個快言快語的小姑子像一陣風,話沒說幾句就出去了,再回來時,手裡拿著新買的床單枕巾,一一幫我換上:“大嫂,我知道你愛乾淨。”然後,又把櫃子裡的飯盒筷子都拿出來,重新洗了一遍,嘴裡還抱怨著:“俺哥倒是個男人,幹這活兒就是不行。” 小姑子從進屋就沒閑著,不一會兒,三個小叔子和二小姑子及他們各自的妻子、老公全來了。七嘴八舌地討論我應該吃什麽,討論晚上誰留下來陪護,聲討我拿他們當外人…… 他們家人就是有這種能力,所到之處,迅速變得菜市場,充滿著生活的煙火氣。 幾番討論過後,做公交調度的二小叔子迅速地制定了一個值班表,發在了家庭微信群裡。除了聾啞的三弟外,其他兩個弟弟、弟妹和妹妹、妹夫都在陪護的值班表上,包括家裡誰買菜,誰做飯,幾點交接班,都安排得頭頭是道。 二小叔子在群裡說:“像以前一樣,能請年假的請年假,請不下來假的,自行協調白班和夜班。”二小叔子發完值班表,兄弟姐妹們紛紛回復:“OK”、“不愧是當領導的,就是有組織能力”、“二哥,給你點贊”… 就這樣,喬安國的兄弟姐妹們行動起來了,每天銜接有序地來醫院陪護,每次帶來的飯菜都精心搭配,知道我愛乾淨,床單枕套一天一換,怕我悲觀,他們不是教我看抖音,就是給我念網上的小段子…… 同房的病友羡慕地說:“現在居然還有這麽團結的大家子。”而我的內心既溫暖又慚愧。 這是我自結婚以來,第一次與他們如此近距離地相處,也是我第一次知道,他們互相之間愛得那麽火熱。 喬安國只是急性高血壓,可是,住院一天后,醫生給開了安眠藥,飽睡了一夜後,血壓平穩下來。可是,每次他血壓值一出來,陪護的弟弟妹妹立馬把消息發在群裡,大家一片歡呼。 人在病中,心思細膩敏感,我秒懂了喬安國對那個窮家的熱忱與全身心的付出,那樣的愛與被愛,是人與人之間,多麽迷人的部分。 說到底,決定我們一生悲喜的,不過是身邊為數不多的這幾個人。喬安國一家人,是親情裡的明白人。 【四】 小姑子一提及哥哥生病了,眼淚就像自來水一樣,告訴我自己上學時,大哥怕她因為家裡窮而自卑,總是給她錢,有一次去看她,把兜裡的錢全給了她,然後,自己一路從鄭州乘車回到大連。 三小叔子娶弟妹時,沒有錢買房,弟妹父母堅決不同意。喬安國就帶著弟弟妹妹,把弟妹父母家的小院子給翻新,圍了柵欄,挖出一個養魚池,種上了花和葡萄,對人家父母說:“我們家雖然沒有錢,但我們家有人。弟妹嫁給我們家,你就相當於多了五個孩子。以後,我們幾個,您隨叫我們隨到。” 這份實誠,最終還是打動了弟妹的父母,而喬安國當初這麼說的,後來也是這麼兌現的。弟妹爸媽家的大事小情,他們五個悉數到場,生生把別人爸媽,變成了自己的父母。 而聽說我病了,弟妹的爸媽幾乎天天都來,大老遠地倒三遍公車,就為來看一眼。我幾次勸阻他們,大媽卻說:“人生病了,最愛想爸媽,他們都不在了,我們就天天替他們來看看你。” 這樣的人和事,陪著我打發住院時光,讓我每每疼痛、灰心、絕望,都會從心底生出活下去的希望。 我甚至後悔,這些年來,我像個局外人一樣,把自己孤立於他們的世界之外,孤傲不屑。可是,我又錯過了多少瑣碎中的真情時光? 而我自己的弟弟妹妹呢?弟弟自給了錢之後,都沒再過問我術後的情況。仿佛我得的不是癌症,而是感冒。 海南旅遊的妹妹為我在網上訂了鮮花,每天早晨八點準時送到病房。旅遊回來,來醫院看了我一次,見喬安國的弟弟妹妹們排班那麼嚴謹,無比放心地對我說:“姐,他們家人就是時間不值錢。那我就該上班上班,總得有人賺錢吧。你缺錢就吱聲。” 從來到走,她一直戴著厚厚的口罩,手上還套著手套,始終跟我保持著半米的距離,裝備得像是來探望一個SARS患者。望著妹妹優雅的背影,我心裡涼涼的。 術後第六天,我的後背突然鼓起一個拳頭大小的包,疼到窒息,我覺得自己可能去日不多了。而主治醫生正在北京出差,聽說我的情況後,醫生連夜往回趕。醫生淩晨六點到大連,我七點被推進手術室。喬安國的弟弟妹妹齊刷刷地站在手術室門口,兩個小姑子眼睛紅得像兔子一樣。 我突然羡慕她們那個貧窮而有愛的家庭,被哥哥愛過、照顧過,他們活得赤誠熱烈,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對別人的疾苦,可以迅速地感同身受。馬上要進手術室時,喬安國握著我的手,對我說:“別怕,我和弟弟妹妹都在外面陪你。等你出來了,給你包你最愛吃的三鮮餛飩。” 如若從前,我會嘲諷他就知道吃,我會反問他有沒有醫療常識,可是,此時此刻,我那麼依賴他,我終於明白,他像寵愛孩子一樣寵愛著我,一頓好吃的,是他五十幾歲的人生裡,一直在用的撫慰家人的方式——這,是一個大哥的習慣,也是他的絕招。 劫後餘生,我後背鼓起的包原來是因為動脈破裂,如果再晚半個小時,我可能就沒了性命。出了手術室的我,剛剛蘇醒,看著他們抱作一團,哭成淚人,我問自己:我何德何能,值得被他們這麼發自肺腑地關懷。 轉危為安後,弟弟妹妹輪番照顧我,他們交接班時,像查房的大夫一般,事無俱細地交代注意事項。 我生長了多年的自私高冷,就這樣被他們春風化雨融掉了。 【五】 一個半月後,我出院了。可是,二叔子又排班了,把我後來放化療的時間和他們陪護的名單發在群裡。 每天,弟弟妹妹一定會@我,問我今天感覺怎麼樣,有沒有什麼想吃的… 出院的我,跟喬安國每個週末都去菜場買一堆菜,然後,召喚弟弟妹妹們,包括我的弟弟妹妹,一起回家吃飯。 喬安國的弟弟妹妹們進屋,換完衣服就進廚房,誰都不閑著,張羅一桌飯菜就跟搭個積木一樣地默契神速。 看著他們在煎炒烹炸裡聊天,為又漲了幾十元的工資喝到半醉,我不再厭棄,而是樂在其中。除了生死,其餘都是小事,人生,不就是要在這些小事上大動干戈,過出熱烈的滋味嘛。 我在大病一場之後,“性情大變”,開始關心糧食蔬菜,開始“插手”弟弟妹妹的生活,希望用喬安國式的濃濃親情,焐熱我那高知高冷的弟弟妹妹,讓他們此後餘生,相依相伴。 人生海海,能決定你這輩子悲喜的,不過身邊七八個人。我一度嫌棄老公的小市民親戚,但緊要關頭,還是這些親人赤誠熱烈地守護,給了我生生不息的支持和鼓勵。 總是在繁華落盡,我們才能明白,比物質更重要的,唯情而已。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