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3 年前
輝瑞 和默克新發明的新冠口服藥的消息 。輝瑞的Paxlovid 藥己証明在發現感染後口服用五天可減少重症89%. 默克的Lavgenviro口服五天可以減少重症50%. 因為新冠病毒在感染過程中一定要複制更多的病毒。它進入人體細胞後會用細胞內的生產線和原料耒生產更多的核酸和蛋百質來組裝大量病毒顆粒。這兩個藥物的作用就是用來干擾這個生產線的運作。默克Lavgenviro 提一種化學構造類似但是又有些不同的病毒和成核酸須要的原料。合成過程中把這個假原料放進去等病毒被強製性的變或另一種變種。下一輪的複製就掛了。另外病毒在合成病毒顆料的蛋白時先和趕麵一樣拉一個長長的麵桿再用一種酵素像剪刀一樣把麵條長桿在不同地方切成有大有小的蛋白質,用以合成病毒顆粒(有的去做水餃皮.有的去拉油條)。輝瑞Paxlovid 是種叫protease inhibitor就像一個 東西能夾住這剪刀讓它剪不了麵條。病毒就複製不了。這兩個藥最大的不同是病毒的基因突變,和疫苗對象的棘蛋白不一樣.對這兩個藥的作用奌影響不大。另外它們是口服不必上醫院打奌滴。輝瑞好像已把豆合成的專利釋放給世界讓任何國家都可製造。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2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看來輝瑞也不認輸😅 全球應對新冠疫情之際,除疫苗外,口服藥物的研發也展開,美國藥廠輝瑞(Pfizer)近日公布已開始對一款「口服新冠肺炎藥物」進行人體實驗,有望在患者出現初期病徵時「及早阻止」病毒蔓延。 輝瑞公司指出,該款口服藥是一種蛋白酶抑制劑,能阻止病毒在細胞中複製,這個蛋白酶抑製劑單獨或與其他抗病毒藥聯合使用可有效治療其他病毒性疾病,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丙型肝炎等疾病。 輝瑞的首席科學醫學專家道斯頓(Mikael Dolsten)指出,有鑑於新冠病毒突變以及疫情持續影響,增加治療的選擇「很關鍵」。 目前這款藥的設計是讓患者出現輕微症狀時及早服用治療,讓患者免於住院治療或接受重症監護,預計4月6日在美國化學會會議上公布口服藥的臨床數據。 事實上,針對新冠的口服藥早在輝瑞之前,德國默克藥廠(Merck & Co)和瑞士羅氏藥廠(Roche Holding)也分別與美國生技公司合作開發,目前已進入中期實驗階段。 此外,輝瑞也正研究可透過靜脈注射的新冠治療藥物,道斯頓認為口服和靜脈注射等兩種藥物都可創造治療先例,並為若接種疫苗卻仍感染的風險築起「一道新的防線」,希望未來在疫苗和藥物的防線下盡快終結疫情,讓國際間經濟往來盡快恢復正常。
    2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台灣正上演,ADE效應: 打越多,越容易大感染、重症、死亡! 作者: 朱于飛  新冠病毒肆虐世界各國,病毒出現變異的消息也不時傳出。免疫學家發現,在對付新冠病毒時,人體的免疫系統很可能存在一種特別的現象,讓新冠病毒變得比想像中更加棘手。 免疫系統的理想規畫  病毒與細菌不同,必須在活細胞內才能完成生活史及繁殖。一般情況下,病毒顆粒出現在人體內一段時間後,我們的免疫系統就會產生一些抗體來對付病毒。  抗體能瞄準病毒顆粒,抓住病毒表面的某些蛋白質,讓病毒無法再透過這些蛋白質入侵細胞,也就失去危害的能力,更別說繁殖了;更重要的是抓在病毒表面的抗體,就好像幫病毒「貼上標籤」一樣,能讓免疫系統更容易找到並清除病毒。  然而,免疫學有種不常見的特殊現象「抗體依賴性增強作用」(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 ADE),會讓前面講的理想情況跑歪。 抗體讓病毒失效  抗體是一群形狀為Y字形的分子,有點像原地站立,向上伸出雙手的小小火柴人。像雙手的構造稱為「抗原結合位」,站直的腳則稱為「結晶段」。  抗體利用雙手抓取病毒,雙腳則能啟動免疫細胞的「吞噬作用」。一旦抗體的「雙手」抓住病毒,「雙腳」碰上免疫細胞,免疫細胞會將抗體連同病毒吞入細胞內部,在細胞內製造好些特殊分子,來分解「被抗體架著無法動彈的病毒」,阻止病毒在人體內複製繁殖。 抗體三大漏洞  但問題是,有些抗體雖然會抓病毒,但並沒有扣在病毒的要害上,也就無法讓病毒受到管制。在抗體黏上病毒,但病毒表面的致病關鍵結構沒有被鎖死的情況下,反而讓病毒能藉抗體進入免疫細胞內繁殖,等同給了病毒另一把打開細胞的「鑰匙」,間接增加病人體內病毒的來源,加重病情與傳染力。  另一種情況是,抗體抓病毒的「握力」不夠強,在病毒隨抗體被吞入免疫細胞後,病毒在細胞內脫離抗體掌握,開始複製繁殖。整套過程有如希臘神話的「木馬屠城記」。  有時候,體內的抗體數量不夠,沒辦法把病毒顆粒「完整」包覆,因此在被吞入免疫細胞後,病毒依然可以在細胞內闖禍。 ADE的情況 變異病毒化盾為矛  前陣子,新聞曾有許多報導,有一些病人在痊癒後再度感染新冠肺炎,這第二次感染卻惡化成重症,比第一次嚴重許多,而ADE正可以解釋這種現象。  在病毒發生基因突變後,它們表面用來侵入細胞的蛋白質結構出現變化。因此當免疫系統以為「又是新冠病毒」,而派出在上一次感染中為舊版病毒量身打造的抗體時,舊版抗體卻不大能好好抓住這個新版的蛋白質結構。  於是,在病人體內就重演了病毒被握力不強的抗體帶入免疫細胞,然後脫離掌握開始複製繁殖的劇本。  由於造成這次疫情的新冠病毒,既是傳染病史上罕見的病毒,也是基因突變機率較高的RNA病毒。因此,在防疫上的變數較多,研究挑戰也比較大。大家在防疫期間,還是要遵守戴口罩、勤洗手、避免群聚的習慣,才是上策。 https://m.facebook.com/groups/1685234955088705/permalink/3232417423703776/?sfnsn=mo&ref=share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國衞院林奏延董事長及長庚兒童感染科陳志榮教授,演講新冠肺炎疫苗摘錄演講的重點,供各位參考: 1.由於疫苗製造的進步,只需打入病毒抗原的部分基因片段(m-RNA),即可刺激入體產生有效的抗體,縮短了製程,使得短時間內即有那麼多疫苗問世。 2.現行疫苗的製造方法,有 -不活性減毒(滅活性)疫苗(如大陸科星) -基因(m-RNA)疫苗(如美國輝瑞、 莫得納) -腺病毒載體疫苗(如英國AZ疫苗) -蛋白質疫苗(如Novavax,台灣高端疫苗) 由於中國製新冠肺炎疫苗是運用滅活性的技術,「滅活疫苗」製作技術門檻不高,只要將病毒以化學藥劑如福馬林「滅活」,再加入佐劑,即可製成疫苗!但這種疫苗會讓部分接種者,在面臨真實病毒感染時,不但無法防止感染,反而有「加重肺部疾病」(enhanced respiratory disease)的風險。 這種施打疫苗無法免疫,反而「加重肺部疾病」的現象,是經由一種叫「抗體增強反應」(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 ADE)的機制造成。簡單說,就是疫苗誘發人體產生無用的抗體,有如引清軍入關的「吳三桂」,不但無法抵禦病毒入侵,反而促進病毒進入人體免疫細胞,使免疫失調造成過敏傷害。 新冠病毒,疫苗研發過程,也必須嚴格檢視,是否同樣會產生免疫失調,導致「加重肺部疾病」的現象。所幸,科學家們已知道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第一,記取歷史教訓,避免使用「滅活」病毒當作疫苗。理由很簡單,注射整個完整病毒顆粒到體內,人體會對病毒不同部位,產生各式各樣不同的免疫抗體,這些「無效抗體」就在其中。 第二,使用簡單、抗原性佳、可誘發高濃度中和抗體的病毒蛋白當作標的,目前廣為使用作為新冠病毒疫苗的標的,是一種叫「棘蛋白」(spike protein,簡稱S的病毒表面蛋白)。要特別注意的是,「棘蛋白」不穩定很容易變形,必須加入特殊設計,去鎖定它的形狀,才能在人體誘發好的中和抗體,否則,它製造出來就立刻變形,在人體會誘發一堆無效的「抗體」。 很可惜,目前取得少數國家「緊急使用授權」的中國製疫苗,不是使用整個病毒顆粒製成的「滅活疫苗」,就是沒有經過設計鎖定「棘蛋白」構造的腺病毒載體疫苗。這些疫苗,理論上都有產生「無效抗體」,讓免疫失調導致「加重肺部疾病」的風險。而不只中國疫苗,英國與俄羅斯研發的腺病毒載體疫苗,也都有此風險。相對的,目前檯面上的美國輝瑞-BioNTech、Moderna、Novavax與國產高端疫苗,則都是有設計鎖定「棘蛋白」不變形的疫苗,誘發的抗體效價也較高,應是較安全的選擇。 3.打mRNA疫苗,雖快速有效可刺激人體產生抗體,但極不穩定,須以油脂包埋且在零下負70度C下運送,極不方便,冷藏鏈是個大問題? 4.mRNA疫苗注射後,局部酸痛的比例比傳統疫苗大增,且差生過敏性休克的機率約為11/每百萬,約為一般疫苗的10倍左右,所以注射完後要在診間外待30分鐘觀察。第二劑打完的反應通常比第一劑強(因為體內抗體濃度更高),最好選週末或休假日接種。 5.注射AZ疫苗第二劑反應反而比第一劑低,是因為它用腺病毒當載體,而腺病毒本來就會侵犯人體,很多人身上早已有抗體,所以反應較輕。 6.英國AZ疫苗注射後的副作用並不比美系疫苗高,差在它產生的抗體效價較差,而對於變種冠狀病毒較不具保護力,但不需極低温冷藏,價格便宜是它的優勢! 最後陳教授強調,新冠病毒注定常住人間,疫苗注射勢在必行,世界各國的感染方興未艾, 將來我國邊境ㄧ旦開放,沒有抗體的人恐有感染診之虞,且未來出國入境他國,也會有阻力? 至於疫苗的選擇,對於高危險群(如照顧新冠肺炎患者的醫護人員),宜及早注射,儘管目前到貨的AZ疫苗效果相對較差,但「沒魚蝦也好」,至少還有幾成的保護力,先行注射為宜;至於一般民眾並沒有接種疫苗的急迫性,可以再觀望一陣子。 台灣的最佳策略應是,繼續固守邊境,找出並消除各種防疫破口,好整以暇等待一個最安全有效的新冠病毒疫苗上市到貨,然後展開全民開打,以期能夠全面消滅新冠病毒的感染!
    3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科普簡易語言剖析疫苗與免疫力 江晃榮 近來由於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疫苗與免疫力課題成為大家討論的焦點,然而這非常專業,一般普羅大眾均一知半解,因此錯誤訊息很多,如何分辨訊息真偽以自保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淺顯易懂科普語言來教育深奥話題是急需的。 抗原、抗體與免疫力 外來物進入人體者叫抗原(antigen),所以細菌、黴菌、病毒、藥物甚至花粉,都是抗原,但在免疫學而言,抗原是專指蛋白質,所以藥物、花粉為半抗原。總體而言,抗原因是外來物所以人體會引發免疫反應,形成抗體(antibody),以抵抗外來抗原,保護自己。 抗體有記憶性,是記憶型淋巴細胞,當之前抗原因抗體中和被消滅後,下次同一新抗原再進入體內時,人體免疫體系便立即辨認發現此一抗原曾經侵入過,可以立刻派以前產生的抗體上戰場抵抗,使抗原消失而不會危害人體, 但是抗體一旦形成大多不會消失,只是如果太久沒派上用場,濃度會逐漸降低而已, 理論上是永久有效。 宇宙間萬物均有其生存本領, 否則早就遭淘汰,幾百萬年來,人類生活在一個適合生存但卻又充滿危險的環境,只要是靠免疫力(immunity)才能存活,所以說免疫力是人類演化過程的產物。 免疫力是人體自身的防禦系統,也是人體鑑別及消滅外來侵入的任何異物的機能, 更有能力處理老化、損傷、死亡、變性的體內細胞的能力。 主導人體免疫系統有兩類細胞,分別為T細胞及B細胞,T細胞有如軍隊中的步兵,與入侵人體的抗原直接進行肉搏生死戰;B細胞有如砲兵,可分泌抗體(如同砲彈發射攻擊病原體。 免疫力要適中才行, 太高會攻擊自己,如僵直性脊椎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是T細胞出問題,會產生對抗自身的抗體,而紅斑性狼瘡是則B細胞分泌異常抗體所致。 人體免疫力有兩種方式可獲得, 一是自動獲得性免疫:此方式一般免疫時間長,可終身免疫,又區分自然獲得及人工獲得, 前者是曾被病毒感染發病史的人,一般不會再次感染, 如麻疹, 後者如種牛痘可終生抗天花。 免疫力另一獲得方式是被動性免疫, 此方式免疫時間短,已較少採用。 又區分自然獲得法及人工獲得法, 前者如嬰兒在母體胎盤或初乳中獲得的免疫, 後者如注射具有免疫力的免疫血清以獲得免疫,如遭毒蛇咬傷時注射蛇毒血清蛋白等。 傳統疫苗知多少 人類與疾病的戰爭自古即有, 而且永無止境,十八世紀英國醫生愛德華·琴納(Edward Jenner)觀察到擠牛奶工人可能會患上輕度的疤,即牛痘,但卻很少進一步染上致命的天花。天花是一種有高度傳染性的感染性疾病,當時的患者死亡率約為30%,倖存者則經常會留下疤痕或者失明。 1796年,琴納在一位八歲的兒童身上進行了一項實驗,將牛痘傷口中的膿注入這名男孩體內很快就出現了症狀,康復後琴納就將天花注入他的體內,但是他卻沒有患病,可見牛痘可使這位兒童免於染病而免疫。 1798年,實驗的結果公之於世,出現了「疫苗」這一名詞——英文的「vaccine」的詞源正是來自於拉丁文的「vacca(母牛)」。 從此人類知道如何利用動物來製造疫苗,疫苗幫助過全人類大幅度減少了很多疾病的傷害性。 麻疹的第一株疫苗在1960年代問世,在此之前每年約有260萬人死於此疾病,麻疹疫苗在二十一世紀開始後十五年間使麻疹致死人數減少了80%。在過去二十年間,各類疫苗使全球三億人次免於小兒麻痺、麻疹、腮腺炎、水痘、A型肝炎,以及狂犬病等疾病之苦。 傳統疫苗製造迄今已有兩百年歷史, 都是以不活化(滅毒或減毒)病毒在動物細胞內生長增殖,也就是用動物血清培養藉以擴增細胞,再用培養的細胞增殖病毒,做出疫苗, 疫苗中有病毒但不會致病僅能產生抗體, 之後也用雞蛋培養,這是目前世界上公認最安全的生產方法,但製作疫苗的雞蛋和一般餐桌上的雞蛋可是不同的。 現在的流感疫苗絕大多數都是用雞蛋做的,中國生產的新冠肺炎疫苗也是用此方法。 新生物技術疫苗 1970年代新生物技術興起後有了重組DNA技術, 疫苗生產也引用此技術, 重組蛋白疫苗曾在1980年代台灣研發B型肝炎疫苗使用過(當時筆者曾參與),這是所謂「次單位疫苗」的一種,「次單位」意為只取病原體一部分結構製成疫苗。 台灣三家疫苗廠,國光生技、高端疫苗及聯亞生技,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即是重組蛋白疫苗,美國諾瓦瓦克斯(Novavax) 公司生產的也是同一技術。 另一新技術核糖核酸疫苗,有去氧核糖核酸(DNA)疫苗及訊息核糖核酸(mRNA)疫苗兩種,因蛋白質由RNA指導生合成,RNA又由DNA產生,所以直接把病毒蛋白的DNA或RNA注入人體產生蛋白質抗原,再促使抗體產生,此方法由於跳過細胞純化出蛋白質這個步驟,所以可提高了效率。美國輝瑞(Pfizer),莫德納(Moderna)與德國拜思泰科(BioNTech)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就是mRNA疫苗。 病毒載體疫苗也是另一新技術,原理和核糖核酸疫苗相似,是用另外一個病毒,一般用腺病毒(adenovirus)注射感染人體產生抗體,有如「借屍還魂」般。瑞典與英國合資的阿斯特捷利康(AZ)和牛津大學合作的AZ疫苗即用此技術。 結語 疫苗由研發到上市約需十年,緊急情況下可縮減臨床實驗階段,目前所有新冠肺炎疫苗沒有一種是完成三期人體誡驗的,任何疫苗均有副作用,也非打完疫苗就可百分百不得病,完全依個人免疫力而定,所以強化自己的免疫抵抗力才是對抗病毒的不二法門。 (本文將刊載於六月號科普雜誌)
    8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美國輝瑞公司自己製造新冠變種,養匪自肥,這事兒實錘了。 一段臥底記者暗訪輝瑞高管的視頻被曝光了,我看國內網上被曝光出來的視頻其實並不完整。 接下來我給大家把原視頻翻譯一下。 先簡單介紹一下,視頻中的這位黑哥兒名叫做Jordan Walker,是輝瑞的研發戰略運營和MRA科學規劃總監。 這個職位是決定一個公司未來進軍方向的最重要的指揮官之一,他必須從戰略的高度考慮運營方向問題,然後協助更高層的領導制定企業的總體戰略目標。 簡單來說,這個人對公司正在幹什麼絕對是瞭如指掌。 採訪他的人是一個臥底記者,之前已經取得了Walker的信任,所以才把一些不能說的秘密告訴了他。 最後Walker在得知這次談話被錄視頻之後是氣急敗壞,為了搶奪這個攝像機,兩人是大打出手。 最終視頻還是被公佈了,現在Walker本人已經失蹤了,難怪之前朱迪海文利就預測今年還會有新病種出現,看來他也是提前得到消息。 好,由於原視頻存在版權問題,咱們直接翻譯總結。 記者問Walker,輝瑞在考慮研發變異新冠病毒嗎?Walker回答說,這個嘛,公司不會對公眾這麼說。 但是我說的你必須保證不會告訴別人,然後Walker接著說,我們正在開發,你知道病毒正在不斷的變異對吧? 那麼為什麼不去自己控制病毒的變異呢?我們可以製造新的變種,提前開發出來新的疫苗,所以我們要這麼做。 但是這麼做還是會有風險的,你必須要小心控制好,確保你製造的變異病毒不會造成像是到處傳播並且失控。 只是病毒啊,一定得有它的出源地,變異病毒肯定也會有自己的來源地,不可能無緣無故的就出現了。 接下來呢,兩個人又聊了,造出來的這些個變種有什麼特點。 卧底記者說,在我看來,變異就是功能增強。Walker回答說,我認為這兩個是不同的。 我們的研究是一種定向進化,是不一樣的,我們不允許病毒失去控制。 我們要做的是挑選結構變異病毒,看看是否更有效率。 研發變異病毒對整個藥行業是一個利好,但是對其他所有人而言是很不好的。 然後卧底記者問Walker,你們做這些不怕被美國政府知道嗎? Walker說,像輝瑞這樣的大型的藥公司,是美國官員的旋轉門。 因為美國這些管理藥物的高管,卸任之後呢,都想要去大藥廠上班。 所以呢,他們不會對藥廠的監管那麼的嚴格。 記者又問,輝瑞在優化疫苗方面做了什麼呢? Walker說,現在的疫苗效果沒有想像中那麼有效。 我們在實驗室研究新病毒,是為了將來能夠提前做出新版本的疫苗。 這個卧底記者又問,你們是如何做這個實驗的? Walker說,你不要告訴別人,我們做的方式是給猴子先傳染這種病毒, 接著讓他們相互傳播,然後呢,提取樣本,找到傳播性更強的病毒,再去感染其他的。 然後呢,一直不停地這樣去重複做實驗,提取最強大的病毒。 或者呢,用模擬的方法去改變病毒表面的那個蛋白質。 或是他們朝著你想要的方向去編譯。 記者又問,那這個項目,你們公司是誰提出來的? Walker說,是輝瑞公司的首席科學家。 說到這兒,我記得輝瑞的首席科學家好像是個猶太人。 得得得,我是福,猶太人就是會賺錢。 記者再問,輝瑞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Walker說,為了提前研製出疫苗,這是最好的一種商業模式。 它就像是一棵搖錢樹,新冠病毒將是公司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的搖錢樹。 研究病毒和開發變種,是一個終極的搖錢樹。 好了,關於輝瑞高管Walker和臥底記者的視頻談話呢,就這麼多。 因為最後Walker發現記者在偷速的錄像,於是Walker就去搶那個攝像機, 並且讓兩人去大探出手打了起來。 雖然輝瑞公司現在已經發出了聲明,聲稱自己的公司從沒有研發變種病毒。 但是呢,現在Walker的失蹤已經算是實錘了事實。 再說了,現在這些公司的聲明和國內明星都一樣,每次都被打臉。 其實,變異病毒來自實驗室,之前很多人就已經猜到了。 你說,怎麼國外一大規模感染就出現新變種? 你看這次我們14億人口基數,而且是超密集這種居住模式, 竟然沒有在這個第一波感染錯誤,出現病毒的精華變異。 你想去國外那邊,每過幾個月就出現一次變異。 玩呢,紅豆羅闖關是咋的,一會兒一個BOSS。 所以看完整個的報導視頻,我正想說,這個世界真的是充滿了污垢。 老百姓活得太淺了,外化內憂,還有眾多資本陷阱。 曾經,你天真的以為天災來了,大醫藥公司們應該慷慨解腦,救命水火。 實際上,他們反其道,用天災養寇自重,把天災當成了自己不斷壯大。
    1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美國同學蔡醫師po來: 九月初我當年留日同學傳來她加州同學接種輝瑞疫苗的細節,文章很長後面的迷思就不噗了。 前兩天打了新冠病毒試驗疫苗, 沒錯, 已經有疫苗了. 朋友都說我很勇敢, 當敢死隊. 說到新冠病毒, 大家怕得要死, 說到新冠病毒疫苗, 也是一堆人怕, 大家都在討論要不要打, 有人說這疫苗剛出來不安全, 是哪裡不安全又說不出所以然. 我有幸參加 Pfizer(輝瑞藥廠) 第3/2階段疫苗測試, 我本身有醫檢師跟護士背景, 對檢驗及人體實驗方面很有興趣, 有機會跟輝瑞疫苗測試的醫生聊了一下, 挖了一些疫苗內幕消息, 在這裡跟大家解說一下. 寫這篇文章並不是要遊說大家去打疫苗, 但也許在了解疫苗真面目後, 對於打不打疫苗會有更好的決定. 我盡量用最簡單的方式說明. 先說這個人體測試過程, 8/31 我去測試診所(美國有專門做不同人體實驗的診所) 打了一針測試疫苗, 被抽了三管血, 這是輝瑞藥廠第3/2階段疫苗人體實驗, 有三萬自願者參加, 這三萬人裡有一半的人打得是沒有病毒的假疫苗(placebo), 也就是control對照組 , 疫苗裡面只有生理食鹽水, 沒有病毒, 另一半的人打的是含有新冠病毒表皮碎片, 也就是病毒外表的spike protein(尖狀突出物的蛋白質)的真疫苗,在做完人體測試, 接受真的新冠疫苗的測試者體內能製造足夠對付新冠病毒抗體的話, 這個疫苗測試就算成功, 疫苗會馬上上市. 9/22 我要回去接受第二劑新冠疫苗, 之後一個月, 六個月, 12個月, 24個月都要回去驗血, 這個人體測試為期兩年, 在這兩年裡我得去診所報到六次. 疫苗剛打入我手臂時, 我手臂沒感覺到甚麼, 心裡想這大概是生理食鹽水, 打到假疫苗了, 搞半天跑來打生理食鹽水? 但我開車回家時, 手臂開始輕微痠痛, 到了晚上開始全身不對勁, 肌肉開始輕微痠痛, 隔天上班一整天都覺得 loopy(頭昏) and fatigue(疲勞), 感覺好像要發燒了, 但量體溫又沒發燒, 也就是說我的身體對疫苗有反應了, 我下班後打電話給輝瑞實驗診所的醫生, 報告我的症狀, 醫生笑說你打到真的疫苗了, 我問他假疫苗裡是不是只有生理食鹽水? 有沒有任何adjuvant (病毒以外的添加物)? 醫師說假疫苗裡只有生理食鹽水, 沒有任何其他東西. 生理食鹽水不會對人的身體造成任何反應, 注入人體後就融入身體裡, 所以我跟醫生都很確定我打的是真的含病毒的疫苗。 #疫苗裡面有甚麼? 疫苗裡有三種東西: 1) 病毒(抗原Antigent) : 在這個疫苗裡含有的抗原是病毒碎片,病毒表皮禿出來一根一根那部分,沒有核酸,所以無法感染人體細胞致病.疫苗裡面的抗原是要讓人體辨識外來致病物質當成敵人,所以一般是使用病原(細菌或病毒)的表面的片段,死的病菌,或是去毒性的活體.在疫苗裡的抗原必須是沒有活性並且無法導致人體生病. 2) Adjuvant(佐藥): 佐藥,也就是輔助藥,附加劑, 佐藥有兩種物質,一是保存劑,用來保存病毒裡的抗原(病毒碎片)的穩定,如果病原在打進人體的之前就分解或衰敗,那疫苗就失去意義. 第二種物質是活化人體免疫系統的藥,打疫苗的目的是要告訴身體的免疫系統認識可能入侵的病原,讓免疫系統針對病毒製造抗體,這個免疫系統活化劑就是要刺激免疫系統,告訴免疫系統敵人來了,把病源看清楚,快快準備抗戰.疫苗的製造可追朔到1930, 從1930到現在, 疫苗裡的佐藥不斷更新, 現在已經很穩定, 各大藥廠用的佐藥都經過很多次測試跟使用, 所以只要你曾經打過疫苗, 你事實上已經接觸過疫苗裡的佐藥. 美國政府跟各大公司一直都在大撒錢, 拚了命的推動新冠疫苗製造跟藥品研發, 具輝瑞醫生說美國政府給了輝瑞藥廠6 billion 用於製造疫苗, 這還只是其中的一家藥廠, 我的一個做博士後的病毒學家朋友就說, 隨便丟一個跟新冠病毒有關的研究就可以拿到不少錢.美國畢竟是生技大國, 各大藥廠跟研究中心一直都日以繼夜的拚疫苗跟治療藥物做研究等, 能量很大, 事實上這些疫苗藥廠都已經在大量製造疫苗. 以我本身的疫苗實驗計算, 9/22 打第二劑, 抗體在第二劑後約2~3個禮拜抗體量會達到高峰, 10/20可回診抽血驗抗體數量, 如果大數據收集夠, 一萬五千接受真疫苗的人都有足夠抗體的話, 疫苗會馬上被批准上市, 所以輝瑞的疫苗十一月上市並非不可能, 在年底前一定能上市. 安全的疫苗, 其實一點也不, 我是經過分析考慮的. 疫苗出的快也抄了捷徑, 但在合理範圍內, 並不表示疫苗不安全. 所有的人體試驗都要經過美國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IRB) 審核通過才能做. 我現在的人體實驗是第三階段 phase 3/2, 第一階段(phase 1) 是抓病毒劑量, 受試者所接受的疫苗, 裡面病毒劑量不一樣, 目的是由施打後抗體製造量計算出最後疫苗的病毒抗原的劑量, 然後輝瑞把原來第二跟第三階段合併, 省掉第二階段測試佐劑加生理食鹽水為對照組這個實驗, 因為疫苗裡的佐劑以前已經做過人體測試而且在市場上使用多次, 不須再做人體實驗, 所以疫苗裡唯一需要測試新的東西只有病毒碎片(抗原). 藥廠為了要趕出疫苗, 絕對不會笨到亂加一些沒用過或不穩定的藥劑, 一是要花很多時間, 二是很可能實驗會做出不想要的後果, 三是IRB不可能同意藥廠合併第二跟第三階段人體實驗計畫. 為了搶快, 輝瑞這個藥廠一定會用最穩定的佐劑才能在最短時間內不出槌推出疫苗. 加上輝瑞是大藥廠做疫苗經驗豐富, 所以我其實對疫苗很有信心, 才不是做敢死隊! 迷思二: 病毒會不會讓我得新冠肺炎? 在這個疫苗裡面的新冠病毒只是表皮蛋白質, 沒有病毒內部核酸, 沒有核酸病毒就無法複製, 也就是沒有活性, 無法感染人體細胞. 迷思三: 每次打疫苗都生病? 我的一個護士朋友說, 每次打流感疫苗就生一次病, 信誓旦旦他從疫苗感染病毒. 其實他並非感染病毒, 而是他的免疫系統對疫苗產生反應. 每個人的身體跟免疫反應都不一樣, 對疫苗反應的症狀也不一樣, 從沒有感覺, 到像我一樣不舒服個一天(我打流感有時會這樣), 或像我朋友就像得流感一樣病幾天甚至輕微發燒, 也可能更嚴重, 但這免疫系統反應就是我們打疫苗的目的, 免疫系統有反應, 卯起來製造抗體才能對抗病毒. 輕微對疫苗有反應是正常.
    3 人回報2 則回應4 年前
  • 民進黨網路社群中心主任范綱皓臉書寫的【幾個知名疫苗只有完成二期試驗,美國就發「緊急使用授權」(EUA)】是錯的,錯的離譜。 這種事還是要聽醫生講,不是本行的人搞不清楚的: 1)美國沒有給AZ緊急使用授權。我臉書都寫過N次,范綱皓寫錯了。 2)美國已經給輝瑞/BNT,嬌生,莫德納緊急使用授權(EUA),而這三隻通過美國EUA的疫苗,都在之前完成了第三期隨機/雙盲/安慰劑人體對照組抵抗病毒實驗,個案數都大於三萬人。(請見圖) 最準確的資訊,請參照美國國防部,這是一切的起源,有詳細的資料: https://www.defense.gov/Explore/Spotlight/Coronavirus/Operation-Warp-Speed/ 國防部?對,去年川普就是命令美國國防部進行Operation Warp Speed ( OWS ) 曲速任務。意思就是打破常規,花錢鼓勵藥廠,以超光速的方式研發新冠疫苗。整個計劃花費超過100億美金。若只做到第二期,不需要這麼多錢,而且早半年就完成了。所有的疫苗都跨國召募個案,老老實實地做完第三期臨床實驗,數據夠療效顯著副作用少,就通過EUA,馬上投入施打,這本來就是任務目的,超光速唄~~ 曲速任務加速整個開發的過程,但沒有少做必要的部份,監管成效的FDA還是一樣嚴格,疫苗通過率只有三成: 背後最大的外圍莊家影武者,曲速任務補助過的藥廠有哪些呢? 1。莫德納,拿錢辦事,順利完成任務。不愧是地表最強疫苗。 2。嬌生,也拿了不少錢,但有點遜,因為血栓問題EUA一度被暫停。 3。AZ有拿錢,12億美金,但疫苗因血栓問題被美國FDA打槍,三期做完,EUA就是不發。AZ美國有工廠,生產很多疫苗都冰涷起來不打了,美帝超狂的。但韓國打了200萬劑沒事,我也是打AZ。 4。默克有拿錢,但開發了兩個疫苗,都不好,自行了斷自宮不做了。 5。Novavax和賽諾菲/GSK這兩家,有拿錢,但動作很慢,第2期做完,第3期實驗進行中還沒完成,當然也沒有拿到EUA。(可能年中~年底) 6。輝瑞/BNT沒有拿美國補助,第1第2第3期做完解盲,人體對病毒保護力95%,曲速任務覺得這疫苗好棒棒,EUA通過,買了一億劑。 美國花三千多億台幣補助6個藥廠,才回報2個疫苗,補上德國佬的mRNA疫苗,夠了,狂打五個月,美國已漸漸恢復疫情前的生活,不戴口罩了。第三期臨床實驗就是這麼花錢這麼麻煩這麼殘酷,沒辦法,人命關天。不過話說回來,三千多億台幣也不過就是蓋一個核四來封存啊。 1450請讀這篇,台灣國產疫苗最優解我已經寫出來 :https://bit.ly/3vB56WW 還有那張圖別傳了,想害到自已的家人嗎?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mRNA 疫苗的副作用 01、副作用對少數人頗為嚴重 今年夏天,麻省理工學院的盧克·哈奇森(Luke Hutchison)自願參加了默德納的 COVID-19 疫苗臨床試驗。 當他接受了在第二次注射後,他手臂打針的部位立即腫脹到 「鵝蛋」 大小。 他不能確定自己被注射的是疫苗還是安慰劑,但是在幾個小時內,身體健康、只有 43 歲的哈奇森感覺到骨骼和肌肉酸痛,發燒燒到 38.9°C,他感到難以忍受,身體發抖,時冷時熱。他整夜手捧電話,想著是不是要打 911 求助? 哈奇森的症狀在 12 小時後消失。 但他說,沒有人告訴他副作用會如此嚴重,也沒有人幫助他做任何準備。 02、準備好退燒藥 本週,在默德納和輝瑞雙雙發佈了他們的 mRNA 疫苗保護作用高達 95%! 儘管兩個公司都聲稱,他們的疫苗 「沒有嚴重的安全問題」,但像上述哈奇森所經歷的 「嚴重副作用」 還是有可能的。 公眾應該為疫苗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做好心理準備,並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 「嚴重的副作用」 將是少數,更多的人將會面臨其他 「短暫的副作用」 。 默德納疫苗第一次注射的副作用主要為注射部位反應(2.7%),第二次注射的副作用包括 9.7% 的參與者疲勞,8.9% 的肌肉疼痛,5.2% 的關節痛和 4.5% 的頭痛。 而輝瑞疫苗的副作用包括疲勞(3.8%)和頭痛(2%)。 美國如果安計劃在 12 月底之前為美國 3500 萬人接種疫苗的話,按預期會有2% 接種者出現 39°C 至 40°C 的嚴重發燒,那將是 70萬人。 那麼,打疫苗前,請先去藥店買好退燒藥! 03、mRNA疫苗的副作用比傳統疫苗可能會更大 默德納和輝瑞的疫苗都需要兩劑,中間間隔數周。通常在第二劑後副作用會更高,「副作用」 其實也是疫苗產生的免疫反應。 由於以前人類還沒有正式使用過 mRNA 疫苗,對這類疫苗的長期副作用仍需要時間的檢驗。 我們知道,mRNA 疫苗是將一段人工合成的 mRNA 裝在脂質納米顆粒——微小脂肪氣泡中。 疫苗被注射到肌肉組織後,mRNA 會通過脂質膜融合,進入肌肉組織的細胞,指導冠狀病毒刺突蛋白在人體細胞內的產生。 這種人體細胞產生的冠狀病毒刺突蛋白,與天然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是一樣的,被人體的免疫細胞識別後,會產生特異性的抗體,能阻止新冠病毒入侵,或殺死病毒,起到保護作用。 mRNA分子通常是極不穩定的,但裝進脂質納米顆粒後,不僅穩定性提高,而且還具備了進人人體細胞的能力。 與大多數流感疫苗相比,mRNA 疫苗的分子特性決定了它的副作用可能會更大。 04、孰輕孰重 mRNA 疫苗的副作用有可能來自 mRNA 分子本身,更大的可能是來自脂質納米顆粒。 實驗證明,不含 mRNA 的脂質納米顆粒在動物中會引起同樣的副作用。 不含 mRNA 的脂質納米顆粒在被注射動物的肌肉中產生炎症介質,這些介質會引起疼痛,發紅,腫脹,發燒,類似流感的症狀。 另一方面,mRNA 分子本身對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可能會有更高的風險。 例如患有紅斑狼瘡的人,其病源是由針對其自身遺傳密碼的抗體引起的,有必要注意 mRNA 疫苗是否會使自身免疫疾病病情惡化。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疫苗的副作用是短暫的,這種短暫的反應不應阻止人們面對大流行而接種疫苗。 手臂酸痛、發燒和疲勞是不愉快的,但沒有生命危險。而感染了病毒,對某些人來說,是要命的。 孰輕孰重? 05、熬過一個艱難的夜晚 針對疫苗的副作用,一線公共衛生工作者應該有充分的準備。事實上,所有疫苗都有程度不同的副作用。 以 2017 年獲得 FDA 批准的新型帶狀皰疹疫苗為例,在一項針對 50 歲及以上人群的大型關鍵試驗中,17%的疫苗接種者引起了嚴重的反應,包括注射部位疼痛和肌肉疼痛。 但人們知道,與帶狀皰疹所造成的傷害相比,這點付出是值得的。這種疫苗推出後,需求很大。 可以想象,在大量接種疫苗後,社會上將會有各種各樣的關於副作用的故事。 伊恩·海頓(Ian Haydon)在接受了默德納疫苗第二次注射後十二小時後,感到發冷,並出現 「頭痛,肌肉酸痛,疲勞,惡心」,發燒燒到 39.6°C。他不得不去了急診室,在症狀消失 24 小時後,他還發生了嘔吐並暈倒了。 對海頓來說,那是艱難的一天。 但是,如果與被 COVID-19 感染後住進重症監護室相比,這點副作用是微不足道的。 目前 COVID-19 已經在美國造成了 25 萬人死亡,為了避免家庭傳染,政府號召在即將來臨的感恩節也不要搞家庭團聚。 面對疫苗有可能出現的副作用,每個人都應該咬緊牙關,熬過一個艱難的夜晚。 為換取我們的正常生活,這樣的代價是值得的!  參考文獻:Fever, aches from Pfizer, Moderna jabs aren’t dangerous but may be intense for some By Meredith Wadman 《Science》Nov. 18, 2020.
    4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台大醫院吳明賢院長臉書 五四感懐(一):一士之諤諤 疫情確診屢創新高,人心惶惶,今天是五四,台灣有民主,但是抗疫須要的是科學,只不過過程還要經過人性的試煉。正知正念才能有穩定的心去面對無知的恐懼和挑戰。郭沛恩院士是台灣精準醫療計劃(TPMI)的主持人,他今天以英文傳來重要訉息,除了提醒paxlovid和molnupiravir 在對抗COVID-19的精準用藥外,有一些策略及大方向思維,非常值得參考,我徵得其同意,簡譯如下: 目前Omicron已經是台灣主要的病毒株,指揮中心策略上往共存移動是對的方向,但是目前有些政策及傳遞的訊息可能無法持續也有改善的空間。 因為(1)Omicron和之前的alpha/beta/delta是完全不同的疾病,目前的疫苗是基於alpha病毒株而開發,雖然打滿追加劑確實可減少重症及死亡,但是無法預防感染。加上Omicron潛伏期短/高度傳染性的特色,防止感染難上加難。還好它引起的是輕症,病程及能傳染的時程皆縮短。 (2)所以之前高度重視的疫調及足跡接觸者追蹤(contact tracing)在避免感染會徒勞無功!除非能做到極嚴格的隔離或與人接觸皆適當佩掛N95。由此意謂在無症狀的一般人做篩檢意義不大且浪費資源,只有在那些和易受傷害族群接觸的人,如醫院和療養院的工作者,才有必要。 (3)雖然住院率和死亡率低,但是若以0.04%的死亡率,則2300萬人仍有機會上看9200人死亡;0.4%住院率,也會有92000人的住院,所以關鍵在於如何讓易受傷害族群免於進展成重症。目前用於alpha/beta/delta的抗體或remdesivir,對於omicron成效不彰。反而口服抗病毒藥物,不論是輝瑞或默克公司的藥,可預防死亡率(減少85%以上)及住院率。paxlovid在臨床試驗效果較佳,惟有很多的藥物藥物交互作用,所以有些老年人反而無法使用;molnupiravir對孕婦有mutagenesis,但是對那些已經過生育年齡的老年人則很安全。 基於以上理由,應該傳達以下訉息給大家: (1)知之前的病毒株相比,omicron已經是不一樣的疾病,而且台灣整體對omicron沒有免疫力。台灣之前在全國民眾的合作及犧牲下,對前幾波造成全世界巨大損害的防疫做得非常好,這一成果屬於全民配合及指揮中心領導有方。 (2)儘管無人可免於omicron的感染,然有鑑於多數軽症,因此我們的公共政策應轉向治療高危險族群而非預防感染。 (3)之前受政策而嚴重影響的族群及團體,在此波公衛政策更改時應優先考慮讓其復原。 (4)之前有些政策對民眾相當混亂,此波應該更具邏輯及一致性。例如要求民眾在戶外帶口罩,但是室內群聚卻不用,就自相予盾! 個人因此建議政策調整為減少住院率和死亡率,並且避免不必要的干擾人民的生活: (1)對易受傷害族群,如老年人及有嚴重共病者,注射疫苗,甚至可派護理人員到安養院提供注射服務,目標是讓目前65-75只有30%及75歲以上的44%再打好打満。 (2)使用「測陽即治療」(test positive and treat),在未有明顯症狀即治療的花費遠比住院便宜。 (3)不須再把輕症放在檢疫所、旅館或醫院。 (4)建議但非強制那些和COVID-19 omicron密切接觸者,若是無症狀,且須和其他人接觸,帶好口罩5天。 (5)不要對無症狀個人檢測,除非他們的工作要求。 (6)不要再關學校、工廠、辦公室,只因有陽性個案。 (7)不要再強制帶口罩,否則處罰,除非是狀況4。 (8)不要再強制隔離,對陽性者建議帶口罩,且不要和他人共餐。 (9)不要再對國外來者做檢測或隔離,國內已經比國外國家高,沒有理由對沒有症狀的人有兩套不同處理劇本。 之所以做以上建議是希望國家資源用於救分戶而非收集感染人數的數據。
    9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中研院生醫所所長郭沛恩院士,他同時也是是台灣精準醫療計劃(TPMI)的主持人,他的分析和建議如下: 目前Omicron已經是台灣主要的病毒株,指揮中心策略上往共存移動是對的方向,但是目前有些政策及傳遞的訊息可能無法持續也有改善的空間。因為: (1)Omicron和之前的alpha/beta/delta是完全不同的疾病,目前的疫苗是基於alpha病毒株而開發,雖然打滿追加劑確實可減少重症及死亡,但是無法預防感染。加上Omicron潛伏期短/高度傳染性的特色,防止感染難上加難。還好它引起的是輕症,病程及能傳染的時程皆縮短。 (2)所以之前高度重視的疫調及足跡接觸者追蹤(contact tracing)在避免感染會徒勞無功!除非能做到極嚴格的隔離或與人接觸皆適當佩掛N95。由此意謂在無症狀的一般人做篩檢意義不大且浪費資源,只有在那些和易受傷害族群接觸的人,如醫院和療養院的工作者,才有必要。 (3)雖然住院率和死亡率低,但是若以0.04%的死亡率,則2300萬人仍有機會上看9200人死亡;0.4%住院率,也會有92000人的住院,所以關鍵在於如何讓易受傷害族群免於進展成重症。目前用於alpha/beta/delta的抗體或remdesivir,對於omicron成效不彰。反而口服抗病毒藥物,不論是輝瑞或默克公司的藥,可預防死亡率(減少85%以上)及住院率。paxlovid在臨床試驗效果較佳,惟有很多的藥物藥物交互作用,所以有些老年人反而無法使用;molnupiravir對孕婦有mutagenesis,但是對那些已經過生育年齡的老年人則很安全。 基於以上理由,應該傳達以下訉息給大家:(1)和之前的病毒株相比,omicron已經是不一樣的疾病,而且台灣整體對omicron沒有免疫力。台灣之前在全國民眾的合作及犧牲下,對前幾波造成全世界巨大損害的防疫做得非常好,這一成果屬於全民配合及指揮中心領導有方。 (2)儘管無人可免於omicron的感染,然有鑑於多數軽症,因此我們的公共政策應轉向治療高危險族群而非預防感染。 (3)之前受政策而嚴重影響的族群及團體,在此波公衛政策更改時應優先考慮讓其復原。(4)之前有些政策對民眾相當混亂,此波應該更具邏輯及一致性。例如要求民眾在戶外帶口罩,但是室內群聚卻不用,就自相予盾! 個人因此建議政策調整為減少住院率和死亡率,並且避免不必要的干擾人民的生活: (1)對易受傷害族群,如老年人及有嚴重共病者,注射疫苗,甚至可派護理人員到安養院提供注射服務,目標是讓目前65-75只有30%及75歲以上的44%再打好打満。 (2)使用「測陽即治療」(test positive and treat),在未有明顯症狀即治療的花費遠比住院便宜。 (3)不須再把輕症放在檢疫所、旅館或醫院。 (4)建議但非強制那些和COVID-19 omicron密切接觸者,若是無症狀,且須和其他人接觸,帶好口罩5天。 (5)不要對無症狀個人檢測,除非他們的工作要求。 (6)不要再關學校、工廠、辦公室,只因有陽性個案。 (7)不要再強制帶口罩,否則處罰,除非是狀況4。 (8)不要再強制隔離,對陽性者建議帶口罩,且不要和他人共餐。 (9)不要再對國外來者做檢測或隔離,國內已經比國外國家高,沒有理由對沒有症狀的人有兩套不同處理劇本。 以上建議是希望國家資源用於救命,而非收集感染人數的數據。
    29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