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2 年前
物價越來越高,有些人房子買不起,現在連蛋都沒得買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7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又一所大學被迫倒閉,最後一場畢典,環球科大創辦人大酸:要感謝台灣執政者教育部的錯誤政策,毀掉了整個教育的百年大計。台灣少子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導致許多大學招不到學生,面臨倒閉的危機。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先徹底改善台灣的民生經濟,讓年輕人有穩定的工作及較高的收入,可以買得起貴的不合理的房子,才會有意願結婚生子。另外台灣也必須立即與中國坐下來談判,兩岸如何和平交流,讓中國大陸的學生願意來台灣唸書。台灣拜台獨黨所賜,因為錯誤的抗中政策,造成台灣經濟嚴重受到影響,許多國際性的經貿組織都被中國排斥在外,使得台灣的出口產品因為高關税而銷不出去。加上長期的低薪,平均薪資落後日本,韓國,更比不上香港及新加坡。再加上不合理的高房價,讓台灣的年輕人一輩子買不起房子,看不到未來的希望。這種錯誤的政策,遠比貪污還要可怕。台灣不能再繼續沈淪了,必須徹底改變對中國的錯誤政策,否則不必等開戰,我們將自取滅亡。 https://ynews.page.link/W6sxy
    3 人回報2 則回應1 年前
  • 【等到有一天,你或許沒有機會】 在今天,我們的房子越來越大,但是家庭越來越小。 我們的學位越來越高,常識卻越來越少。 知識越來越多,判斷力卻越來越差。 我們有更多的專家,但是也有更多的問題。 醫藥越來越好,但健康越來越少。 我們花費太多,歡笑太少。 車開得太快,火氣上來也更快。 睡得太晚,閱讀太少,電視看得太多,而且禱告太少。 我們所擁有的資產倍增,但是價值卻遞減。 我們說得太多,但是愛心太少,且謊話連篇。 我們在生命中加增歲月,卻沒有在歲月中增長生命。 我們有越來越高的建築,但也有越來越低的 EQ。 我們花費得更多,但擁有的更少。 我們可以征服外太空。但是卻無法掌控內心世界。 我們可以分裂原子核,但是卻無法挪去心中的偏見。 我們更多書寫,卻更少學習。 更多計畫,卻更少成就。 我們學會忙碌,但學不會等候。 我們的收入更高了,但道德更低了。 我們生產更多電腦,掌握更多資訊,但我們的溝通卻更貧乏。 更多休閒卻更少歡樂。更多食物卻更少營養。 更多雙收入家庭,但更高的離婚率。 更多千萬豪宅,但卻更多破碎的家庭。 我建議,在今天這樣的世代,你不要保留任何事情到特殊的場合才做, 因為你活著的每一天都是特殊場合。 勤加閱讀,追求知識,坐在你家的前廊上欣賞自然美景,無需汲汲營營於生活需要。 多花時間與家人及好友在一起,享受喜歡的食物,到你喜愛的地方去遊覽。 生命不只是為了存活,而是一連串愉快事件組成的的鏈條。 將你的水晶高腳杯拿出來,不要將妳最好的香水存起來,任何時候你想要用的時候就用它吧。 把「有一天」「將來的某一天」從你的字典中刪除。 現在就去寫那一封,你曾經想過要等到「有一天」才來寫的信。 讓我們現在就告訴我們的家人我們多愛他們。 不要將會帶給你歡笑及喜樂的任何事情拖延到未來。 每一天,每一小時,每一分鐘都是特別的,而且你不知道那是否是你的最後一刻。 如果你太忙,以致於無法將這文章分享給你所愛的人,你告訴自己說,「等到有一天」我再分享。 那請你相信我 "等到有一天",你或許沒有機會再分享了。 --- 孫越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可能有些人還沉醉在台灣成功的防疫成果. 出門的人開始增加, 甚至上街有戴口罩的人開始減少. 我必須說, 疫情是越來越嚴峻了. 除了境外移入的個案數不斷累加, 僅有1000張的負壓病房開始捉襟見肘. 之前大多數個案都還有源頭可循, 現在越來越多無法釐清傳染源的個案(佔本土35%).代表社區有些沒抓出來的帶原者, 正在散播病毒. 這個病, 排毒速度非常慢, 治療那麼久只有12%的人出院. 每天各案數持續累加, 能出院的病患卻只有一個兩個, 平均要24天病毒才偵測不到. 而且有個殘酷的現實, 就是出現慢性帶原者, 人體有產生抗體卻持續帶原具傳染力. 這些人雖無症狀, 但有可能長期甚至終其一生都具傳染力, 就算施打疫苗也不會有效果. 只要你的個案夠多, 就會出現這樣的超級散播者. 所以中國就算解封還會再封, 因為帶原者滿街都是啊, 人口恢復流動後馬上就會爆發群聚. 即使各種嚴格管控, 有效疫苗現世之前, 依然無法恢復正常經濟活動. 少出門, 別聚餐, 勿出國. 戴口罩, 勤洗手, 在外面別東摸西摸. 台灣一定要撐住.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今天,荷蘭正式被俄羅斯斷氣,這是第六個國家被斷氣(嚴格講是五個,因為立陶宛是自行了斷)。 荷蘭被斷氣,意味著歐洲將沒有菜吃,要知道,歐洲九成的菜類都靠荷蘭供應。 荷蘭,有世界聞名的溫室栽培技術,他的溫室都是10幾層樓高,每層都種不同的蔬菜,利用特殊LED照明,讓植物24小時生長,利用燃燒天然氣的設備保持恆溫。 天然氣被斷,等於溫室停止作業,沒有替代品,即使有,成本太高。 普丁說過,制裁會使得歐洲沒有菜吃,一語成讖。大家都知道荷蘭是全世界最大的花卉出口國,你可能不知道,荷蘭也是全世界辣椒、小黃瓜、番茄的最大出口國,除此之外,10多種蔬菜出口量都很大。 可想而知,歐洲人除了要付高昂的電費、汽油、天然氣外,現在連菜都沒得吃,物價不斷上漲,所得被通膨吃掉,苦啊! 俄烏戰爭,歐洲是全世界受影響最大、受傷最重的國家,不知道還能撐多久 ? 早先歐美國家及台灣一直宣傳俄羅斯會戰敗,會先倒,事實證明,俄羅斯活的好好的,反而是歐洲各國快掛了。難怪歐洲到處示威遊行,可想而知領導人壓力多大 。 自找的,誰叫你們跟著美國起舞,美國這兩天還偷買俄羅斯化肥,並且用盧布買,被出賣了吧!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這週,荷蘭正式被俄羅斯斷氣,這是第六個國家被斷氣(嚴格講是五個,因為立陶宛是自行了斷) 荷蘭被斷氣,意味著歐洲將沒有菜吃,要知道,歐洲九成的菜類都靠荷蘭供應 荷蘭,有獨步世界,聞名的溫室栽培技術,他的溫室都是10幾層樓高,每層都種不同的蔬菜,利用特殊LED照明,讓植物24小時生長,利用燃燒天然氣的設備保持恆溫 天然氣被斷,等於溫室停止作業,沒有替代品,即使有,成本太高 普丁說過,制裁會使得歐洲沒有菜吃,一語成讖。大家都知道荷蘭是全世界最大的花卉出口國,你可能不知道,荷蘭也是世界上辣椒、小黃瓜、番茄的最大出口國,除此之外,10多種蔬菜出口量都很大, 可想而知,歐洲人除了要付高昂的電費,汽油,天然氣外,現在連菜都沒得吃,物價不斷上漲,所得被通膨吃掉,苦啊! 俄烏戰爭,歐洲是全世界受影響最大、受傷最重的國家,不知道還能撐多久 ? 早先一直宣傳俄羅斯會戰敗,會先倒,事實證明,俄羅斯挺能撐的,活的好好的,反而是歐洲各國快掛了。難怪歐洲到處示威遊行,可想而知領導人壓力多大 自找的,誰叫你跟著美國起舞,美國這兩天還偷買俄羅斯化肥,還用盧布買的,被賣了吧! 台灣話說:隨人顧性命啦……
    7 人回報2 則回應2 年前
  • 俄羅斯正式宣布,俄羅斯所有能源交易只接受黃金、人民幣和盧布,不接受其他任何貨幣。 這相當於俄羅斯國內能源斷絕一切與美國和歐洲的交易,一句話,我不賣了, 除非美國和歐洲拿著人民幣去買,但是可能嗎? 不可能! 因為數額過分巨大,如果美國和歐洲這麼幹,人民幣的地位一下就起來了,不說超過,那絕對和美元和歐元平起平坐了。 斷供資源,這可是前蘇聯都不敢干的事,即便是冷戰最殘酷的時間段,前蘇聯都沒有停止過對歐洲的能源交易,這是歷史上第一次。 現在歐洲從美國買天然氣價格是俄羅斯天然氣的幾倍價格,幾個月歐洲人扛得住,看以後永遠是這個價甚至美國開價越來越高,歐洲頂不頂得住吧。 不說石油,以後全歐洲的天然氣就全靠美國了,不管俄羅斯最後多難看,歐洲的經濟算是完蛋了,絕對整個垮掉了。 現在就看美國把天然氣的價格在目前的基礎上再抬高多少倍了,而且現在美國賣給歐洲的高價天然氣還是美國在俄羅斯買的再倒賣給歐洲的,美國國內自己的天然氣都不夠,不知道俄羅斯放和平彈之後,美國做不了倒買倒賣的生意後,還會不會給歐洲提供天然氣了。 現在看中國是真心拉俄羅斯,就不知道美國英國是不是真心拉歐洲了。 天然氣還只是冰山一角,其實歐洲那塊地,資源極度匱乏,沒俄羅斯根本發展不下去,其實世界爭霸格局,最弱勢的就是歐洲,面積小,沒資源,靠的就是最先進入工業革命留下來的一點點技術領先,但一點自知之明都沒有。 現在歐洲有4條路: 1、歐洲聯軍進攻俄羅斯要佔領俄羅斯全境; 2、乖乖拿人民幣去買俄羅斯資源,使得世界貨幣正式進入三足鼎立模式; 3、拿黃金去買俄羅斯能源,使得全世界黃金都囤積在俄羅斯,從此盧布=黃金,世界進入盧布霸權模式; 4、歐洲聯軍去佔領其他有資源的國家。 就算歐洲這次和俄羅斯諒解了,俄羅斯從此在面對俄歐關係時也處於上風了,世界格局開始大變了,歐洲被正式踢出世界爭霸的舞台了。
    18 人回報4 則回應3 年前
  • 你知道嗎? 天然氣兩到三年就會燒掉一座核四的建設經費 能源議題是攸關國家安全、國家發展的重要議題 自從蔡英文執政以來 頻頻的缺電斷電 都再再的顯示我們國家的能源政策走在錯誤的道路上 捨棄穩定、低空污、低碳排又便宜的核能 從而選擇高火力家園 除了大家本來就知道的高碳排高空汙外 蔡政府一直避而不談 天然氣的成本有多高、未來我們要漲多少電價等等的 從 #台電 所用的公開資訊就可以看到 光是近三年消耗在 #採購天然氣的成本 就超過核四廠的建造費用了 難道這都不會導致我們的電價、物價飆漲嗎? 經濟要發展勢必會伴隨著用電量的提升 未來電力的需求只會越來越高 #台灣又有多高耗能產業 這樣的衝擊勢必會對我們的經濟帶來更大的影響 ps:國際天然氣的價格是上升的 然而從台電官網看到跟中油的收購價格卻不升反降 中間的虧損難道都由中油吸收掉嗎? 而這樣都還沒算上未來 #天然氣價格的上升 #國際碳稅 可能出現的 #甲烷稅 等等 甚至照這樣的能源規劃 未來只會有 #更高的天然氣佔比 (其實現在晚上都已經50%左右了 未來要廢核天然氣佔比可能接近70%,甚至更多 把能源全都賭在 安全存量不到14天、成本又如此高昂的天然氣上 真的有助於台灣的發展嗎? 真的是愛台灣? 知道為什麼日本重啟核電廠,因為他們用不起天然氣發電,停核電後改用天然氣發電,原先的出超國(出口金額大於入口金額)立馬變成入超國(入口金額大於出口金額)
    2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台北有個默默做善事的大好人,是個賣刈包的小攤老闆,每年花四五百萬請街友吃飯,叫做刈包集盛宴。 我把故事說給你聽,老闆本名廖榮吉,兩歲時失去父親,靠母親種菜養家。 豆腐渣地瓜是廖家五個兄弟姊妹經常的晚餐,小學畢業後就到萬華去當印刷廠學徒。 就用三十萬元頂下了老闆的印刷廠,拼了命的工作,工廠逐漸擴大。 開印刷廠時刈包集發現他們有些員工生活比較辛苦,就找他們一起吃年夜飯。 一開始只是說大家聚一聚,有個過年的好戲份就好了。 後來他一時興起,就在萌甲的龍山寺,貼了一張紅紙,上面寫著有需要的人可以來吃飯。 之後每年來吃飯的陌生人一年比一年還多,可惜幾年之後網路效應。 印刷廠生意不好就倒了,為了生存就跟老婆一起賣刈包。 雖然收入不像之前做印刷廠那麼多,還是堅持要辦刈包集盛宴。 隨著來的人越來越多,請客開銷就越來越高。 刈包集尾牙巔峰時期,從小年夜一路辦到大年書展。 五天加起來要辦一千兩百桌,菜色非常豐盛。 豬腳、蝦子和雞湯一定會有的。 每桌韭菜一湯加上人事成本約七千五百元。 有時候料容集也會包紅包給街友,辦一次下來就要四五百萬。 偶爾也有其他善心人會贊助,但大部分的經費還是來自於料容集。 一個刈包一個刈包的微博利潤省下來的。 來吃尾牙的不一定都是需要幫助的人,料容集來者不懼。 來了不用檢查證件,只要領取號碼牌入座就好。 雖然很認真辦尾牙,不過還是會有人抱怨菜色。 抱怨說這次為什麼沒有發紅包,或者一上菜就把整條魚打包走了。 甚至有些人還把湯少直接帶回家了,直到2021年。 因為料容集身體不好,所以尾牙宴停辦,改成了發物資。 根據他本人估計,35年來辦了25屆的盛宴,自己應該也花了幾千萬以上。 2023年的農曆年前,刈包集宣布又要發送3000個便當,3000個包子饅頭,以及5000個橘子。 地點還是在龍山寺,依然吸引了很多人來排隊領取。 這是他的攤位,我來買個刈包吃一下。 料容集不是有錢人,他卻願意接納街友,並且舉辦刈包集宣言,請街友吃飯,是個大好人。 做善事的多,社會就會進步。拿湯勺回家的事發生,我們就當作他家裡真的需要。 心存善念同理心,是一個健康社會應該有的風景。刈包集,我從心裡面為你點讚。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轉傳分享 ~ 台灣近日疫情狂飆,有人忙做民調,疫情越嚴重,陳時中民調越高。如果不是做民調的人做得很假,就是我們的經驗法則出了問題。官做得越爛,人民支持度越高,這門學問實在太深奧了。 衛福部長陳時中最近越來越有自信,放聲大膽地說,台灣確診人數從350萬到460萬人都有可能,說的臉不紅氣不喘。衛福部每天記者會的圖卡都把重點放在輕症及無症狀99.6%,好魔幻的數字啊。意即確診了也不要怕,你會在這個99%裏面。 陳時中沒有說出來的真相是,這99%的確診人口裡,有輕重不同程度的後遺症,官署不說,我們不可不知。近期有國際期刊研究指出,輕症患者康復後,比起沒有染疫,被診斷出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38%,兒童確診後一個月,罹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是無感染者的2.5倍。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4月刊登在《自然》(Nature)的報告顯示,輕症患者可能造成輕微腦損傷;今年3月刊在《自然》期刊的一篇研究指出,沒有住院輕症患者比起無染疫者,感染新冠病毒加速輕症患者的大腦灰質流失。 上述黃立民的說法是經由「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澄清後的官方說法,連官方都認證過了,輕症是有後遺症的。 從陳時中口中說出的3~400萬人確診,說的雲淡風清,染疫像吃粥一樣平常,400多萬人染疫跟衛福部無關,台灣疫情守不住,台灣民眾得靠媽祖保佑,會不會染疫,靠搏杯問神還有靠機運,唯獨不靠政府。 在這場防疫大作戰中,陳時中所帶領的防疫指揮中心缺席了。讓人民大量自然感染,透過各大名醫、官方御用學者大事宣揚確診是走向正常生活的必然途徑。強調確診有眾多好處,可以提升免疫力,增加抗體,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正常。 避開以下東西隻字不提:輕症確診在染疫後會出現長期症狀,據英國國民保健署定義,若解除隔離後自染疫起12週,仍持續存在症狀,則稱之為long Covid。常見症狀有胸悶喘咳等呼吸道症狀,極易倦怠,疼痛或肌肉痛,頭痛或周邊肢體麻木,掉髮或皮膚出疹。有些患者會出現「腦霧」,即無法專心,認知功能異常,暈眩等等,嚴重影響正常生活。上述這些話絕不會出現在陳時中口中。 陳時中所帶領的指揮中心,從過去追求加零,到今天態度360度大轉變,變成美化染疫的說法,也說服社會大眾染疫是件好事,徹底顛覆地球人對染疫的認知。 中央政府棄守防疫,讓人民自然確診甚至鼓勵大家確診,都說早晚輪到你,台灣社會對政府不做防堵,只強調確診輕症的美好,隱匿輕症的恐怖後遺症,居然選擇逆來順受,不哭不鬧。 對照去年3+11防疫破口,在野黨拚起命來對陳時中口誅筆伐,這次竟然悄悄安靜無聲!面對恐怕500萬人確診的事實,大家選擇吞下去,這也是台灣奇蹟。 美麗島電子報昨天做了一份民調,陳時中支持度不降反升,確診數越爆越多,陳時中支持率越來越高,早知讓全民確診可以迎來高支持率,當初何必苦守台灣疫情,引來一身罵名?綠委還趁機說,可見民眾看見了陳時中的努力,給予肯定。 陳時中「努力」叫大家確診,這是我們看到的事實。而這種努力獲得高民調,叩叩叩!到底是我的眼睛業障重,還是民調便宜,名嘴更便宜,張口就拿著民調說,「他很棒,全民染疫是政府努力的目標,台北市長選他就對了」。 除了疫情是人民的劫數,這些名人做的所謂民調更是社會災難亂源。 文/徐志明(資深媒體人)
    3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以下是張凱銘醫師 2021年5月14日的(經驗分享) 現在已經不是2020年3月了,對於COVID知識,我們了解更多了,很多過去錯誤的做法,都可以調整,有新的東西,也應該嘗試使用,這就是與時俱進。不要害怕病毒,我們可以克服。一年後再發一篇review。(註:本文特別是治療方法寫的很粗淺,以綱要提醒重點為主,裡面講的東西你如果搜尋多半有論文佐證,細節東西還是以有公信力的來源為主,此文非醫療建議) #傳染力: 為什麼COVID-19傳染力驚人?因為無症狀也可以開始傳染,這跟2003年的SARS不一樣,SARS原則上要病人有發燒或咳嗽症狀才會傳染,所以當年很快就可以擋下來,現在的COVID可以沒有症狀也傳染給別人,所以各大出入口體溫篩檢其實不一定很有用。因為可以無症狀感染,所以疫情才會這麼難以控制。COVID原則上出現症狀前兩天到發病後一天內傳染力最強,發病後七天內逐漸減弱傳染力。病人多久還有傳染力確切時間很難告訴你一個數字,但是大致上7-10天後就沒有什麼傳染力了,這也是美國CDC的隔離時間是訂在10天的原因,當然不是說十天後就一定不會傳染,這邊是說傳染力越來越弱,機率越來越低,一個概率的問題,醫學到最後都是統計的問題,極端值先不討論。 #什麼叫確診? 在此次疫情爆發之前,時常看到境外確診者,常常沒有症狀,也許在國外一陣子前染過病,到台灣篩檢陽性,或甚至是隔離14天後期滿然後自主申請檢驗然後被確診,那些人的通性都是CT值很高(>30),抗體早就已經產生陽性,這代表,他們早就被感染了,他們某種程度已經免疫了,PCR測出來的只是死掉的病毒片段被檢驗出來,其實沒有什麼傳染力不用太擔心。CT值代表要複製病毒片段多少次才能被檢驗出來,所以CT值如果很高,代表病毒片段實在是太少了,要一直複製到30次以上才有辦法被檢驗出來,有個小篇的NEJM韓國研究指出CT值在28.4以上病毒培養都培養不出來,所以CT>30其實根本不用擔心。這種沒有什麼臨床意義的病例,是否有需要每個人都送去負壓病房隔離,我認為是很需要商榷的,我很難想像這些人既沒有症狀,也沒有傳染力,到底是要住院做什麼治療?如果疫情不嚴重就算了,但國內疫情持續升溫,這可能占用醫療資源讓有需要的人無法住進醫院,那問題就大了。現在已經是2021年五月了,早已不是2019年12月或2020年一月,COVID已經不是神秘的病毒了,我認為需要用科學方法對待隔離這件事。然而此次境內社區感染,很多都是有症狀且CT值低(10-20幾),這些人就是剛被感染,這些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確診者,這些是最要小心的族群。 #檢驗: PCR是1980年代就發展出來的一種檢驗技術,這不是什麼酷炫的科技也不是昂貴的檢查,任何一個檢驗,結果是死的,判斷是活的,如果有偽陽性或偽陰性問題,都可以再重複檢查。臨床判斷不能忽略。如果覺得重複檢驗費太貴,那問題應該是為什麼此項檢查會這麼貴,而不是懷疑其檢驗的必要。COVID都可以無症狀,如果懷疑COVID,不要用猜的,要用驗的。 #Variant (變異病毒): COVID病毒跟其他常見流感病毒一樣,越多人被感染,病毒一直複製,外膜就容易產生片段的變異,所以本質還是同一個病毒,因此我不喜歡用變種病毒這個名稱,我比較喜歡講變異。不管是英國或南非病毒,他們並不會使感染後的病人變嚴重,但是變異病毒的傳染力確實比較強,也可能讓疫苗效果比較不好,但是目前看來疫苗對英國變異病毒還是有效的。我認為未來的世界可能會需要每年都打COVID疫苗,就像流感每年都會變,每年都該打流感疫苗,任何人終究都需要打COVID疫苗,在這地球村就是不可能不打,除非你永遠關起來不要跟外界的人接觸。阻止病毒繼續傳播的最好方式就是疫苗。如果可以,我希望全世界70億人現在都注射好疫苗,一兩個月後COVID大流行就會終結。為什麼COVID一直流行,就是因為全世界疫苗施打太緩慢,太多人猶豫不決。越慢打疫苗,病毒一直在複製,一直複製的結果就是又產生變異,到時候疫苗又漸漸失去效果,大流行又要重來一輪。 #疫苗: 現在全世界有四家有效的疫苗:Pfizer和Moderna是mRNA疫苗,AZ和JNJ是腺病毒載體疫苗。這四種都非常有效,重症死亡率保護都非常的好。疫苗最重要的是防止死亡,不是打了就一定不會被感染。實際上COVID大部分的人被感染了只有輕度或無症狀,但是有些有危險因子的人(COVID特別喜歡攻擊老年人,肥胖,糖尿病者)可能產生嚴重肺部纖維化而至死亡。如果今天全世界的人都打滿疫苗,有些人也許還是會有感染或輕微症狀,但是到時候就不會有人擔心,因為跟感冒一樣,沒什麼大不了的!今天還在擔心那些輕微副作用(發燒、疲憊、肌肉痠痛這些真的是無關緊要1-3天就會消失的副作用),那你就失去了大局觀。99.99%的人都沒有出現嚴重副作用,甚至在國外都有過敏案例用漸加劑量還是把第二劑疫苗打齊的記載。打疫苗很多人當然會有不舒服反應,但是這些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打疫苗本來就不是要打舒服的,打了針會不會舒服一直都不是打疫苗的考量點,就跟你終究要買歐洲車,你這輩子終究是要打COVID疫苗的,早打就早有保護力,就不會一直擔心會不會被感染。我認為能早點打疫苗就是好事,任何上述四種疫苗都非常的好,真的不需要挑,沒有打就是沒有防護力,與其思考70-95%的差距,不如想0-70%的差距,沒有打疫苗病毒可以長驅直入,有疫苗你平常沒有太多病史或免疫問題,你要死於COVID的機率會非常非常的低。打疫苗不是大學聯考,去計較一兩分的差距,每個疫苗臨床試驗的基準點都不一樣,沒辦法拿純數字去比較。美國人做事慢,非常沒有效率,有在美國生活過一定知道這點,然而美國疫苗是在FDA星期五通過,星期一就開打,這點就非常有效率。看到很多人因為疫情爆發終於願意趕快打疫苗了,這也算好事,雖然在過去兩三個月早就可以做的事,真的是有點可惜。我真的很希望疫苗覆蓋率可以再高一點。 #疫苗副作用: 常見副作用就不說了,發燒疲憊肌肉痠痛等,這些不應該是你不打疫苗的理由。有些人可能淋巴腫大但是不嚴重且看運氣。立即過敏反應極度罕見。現在要談談血栓。AZ或JNJ腺病毒載體疫苗有一個非常罕見(約十萬到百萬分之一)但可以是嚴重的副作用就是血栓問題。這邊的血栓並非腿部因久不動而產生的靜脈栓塞(DVT)或肺栓塞(PE),而是會產生類似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的原理,身體產生platelet factor 4 (PF4)抗體跟heparin結合消耗血小板導致的血栓問題,然而這些人都沒有接觸過heparin類藥物,所以因為疫苗導致的血栓病有一個新的病名叫做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VITT),這比較類似自體免疫反應,常發生在年輕女性,過去可能沒有什麼明顯病史或血栓問題,在打了AZ或JNJ疫苗,一般在兩個禮拜左右發作(時間相對短,長一點可能一個月),血栓產生部位有可能是在splenic vein or cavernous venous sinus,所以病人也許會有肚子痛、頭部腦神經異常,動眼神經異常,視力異常,等問題。如果是腦內血栓影像診斷甚至要靠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V),血液檢查要驗HIT panel (PF4 or serotonin release assay)。相信很多台灣醫師可能根本沒有驗過HIT,因為東方人血栓問題不大,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好事所以更加肯定疫苗風險是很低的。臨床醫師警覺性要很高。疫苗副作用通報系統要很完善才行。治療方式不可以用傳統heparin類的抗凝血劑,enoxaparin這些常見的都不行。可以使用argatroban,fondaparinux,或DOAC (apixaban, rivoraxaban)這類。還可以用IVIG治療。所幸國外的案例多半治療後無大礙。 #COVID的治療,現在有什麼? - 剛確診沒多久,最好前48小時內,如果屬於高危險族群(病人本身身體比較差者),打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效果最好,可以預防病情的進展,在美國有很多infusion center,或有些急診也可以打,抗體趕快中和病毒。美國現在有Regeneron藥廠的Casirivimab/imdevimab跟Bamlanivimab/etesevimab。 - Hydroxycholoroquine奎寧在2020年三月美國疫情剛爆發甚至世界各地都很常用,多個研究出來結果就是沒有用,希望以後不會有人再提這個了 - 慎用抗生素:在2020年三月幾乎每個人因為COVID住院都會給azithromycin等抗生素,因為臨床上病毒性肺炎跟細菌性肺炎都很類似。但是發現COVID剛發病很少有細菌感染,如果病人只是乾咳,沒有痰,CXR或CT很典型就是bilateral GGO沒有局部consolidation(局部細菌肺炎感染),其實可以不用上抗生素。一般細菌性感染多半發生在ICU病患、插管者、住院住兩三個禮拜以上者,這些再好好考慮。不應該每個人得到COVID就給抗生素。 - Remdesivir IV for 5 days(200mg*1 day, then 100mg*4 days)在美國算最常用的抗病毒藥物,如果有氧氣需求患者一般都會給,注意肝指數可能升高需要檢測,攜帶remdesivir的cyclodextrin需要靠腎臟清除所以如果eGFR<30可能不能使用,但是洗腎可以清除所以洗腎患者又可以使用 - Dexamethsone 6mg IV or PO for 10 days: nejm上大名鼎鼎的recovery trial顯示,對於重症患者(需氧或插管者)有助於降低死亡率,特別是插管者幫助最大,因為可以避免免疫風暴過度激化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如果病人不需要氧氣輕症患者,給dexamethasone是無用的,請勿濫用類固醇。 - 氧氣目標不一定要100%,如果病人沒有特別覺得喘,SpO2維持在92-96%左右其實也可以。跟2021年3月做法不一樣的事,避免早期插管!插管可以避免最好,一旦插管就很難拔管,俯臥(肚子貼地臉朝下)prone position對於血氧維持還是非常有效,high flow nasal cannula (HFNC)高速鼻氧氣管對於維持血氧也很有效,這些都可以避免走入插管這一途。 - Tocilizumab: 2020年3月很多人用,後來研究說沒有用,最近又捲土重來越來越多研究看似有用。Toci(這樣簡稱才不會念太長)是IL-6 inhibitor,可以抑制免疫反應也是想避免走入cytokine storm,先前研究結果會失敗可能跟使用時機最有關,因為不是每個病人都可以給,而是建議在氧氣需求量一直增加,已經到只用HFNC或BiPAP這種階段隨時要被插管這種階段可能會比較有用,而且至少給過類固醇(上述的dexamethasone)24小時還是一直惡化再給。 - 小心菌血症甚至黴菌感染:這些是指ICU重症患者,他們可能產生MRSA or MSSA bacteremia, Candidemia等,如果住院有發燒,該做的blood culture還是不能少。甚至有些病人肺部產生mucormycosis or Aspergillosis的關聯性世界各國有越來越多的paper報導 (我也有一篇相關論文)。 後記:算是一年後的一篇心得文章,在美國紐約2020年3月我們走過最可怕的多次融斷潮,紐約當時宛如空城,時代廣場空無一人,空氣中彷彿都有高濃度的病毒,ICU要擴張三倍,整間醫院只有COVID病人相比,現在怎麼樣台灣情況都好得多,而且現在有疫苗,有更多對病毒的認識,少了很多未知,我們現在更多知道什麼藥物有用,什麼沒有用,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我對台灣人高水準的國民素質很有信心,多半人都很願意戴口罩也配合,疫情肯定不會太差。冷靜準備,有疫苗趕快打。看著歐美在疫苗施打後疫情逐漸散去,台灣也不可能永遠用高壓圍籬,非常”old school”的”2020年”防疫方式一直下去,最有效控制疫情還是要靠疫苗,希望全球大流行可以趕快結束。
    84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