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2 人回報2 年前
一個自殺不成的大學教授

人稱「寫最多書的台大教授」張文亮,著有《電學之父──法拉第的故事》、《誰能在馬桶上拉小提琴》、《河馬教授說故事》、《南丁格爾與近代護理》等近40本書,其中《兄弟相愛撼山河》銷售更是突破20,000冊,幾乎每本書都獲獎,不僅是教育部金鼎獎、文學獎常勝軍,更曾任文學獎評審、獲頒台大優良導師獎。如今筆耕不輟,持續撰寫科學家牛頓、解經王子摩根的故事。

#自殺未遂_至今仍無解
他與妻子結婚七年,都未能懷孕,直到回台灣後,生下女兒,後來卻痛失雙胞胎兒子,妻子更因血崩差點喪命;1993到1994年,他陷入極大的憂鬱中,不斷地問自己:「為何孩子沒能留下來…」

起初,妻子發現他整天魂不守舍,夜間開始無法入睡,「...我有十個月時間,幾乎處於一種非常沮喪的狀態...嚴重的時候,我就跑去自殺了。」一天下午,趁著課餘時間,張文亮跑到台大校園基隆路後山上的墳場,準備做傻事,結果,正好看見自己的指導學生和他女友在墳場附近散步。

「我的那個研究生很怕我,不太敢見我,結果我也沒想到,那天下午他帶一個女孩子在那裡(墳場散步),還問『老師怎麼在這裡?』」直到現在,他還是無法解釋,為何整間校園大部分人都不認識他,偏偏他的指導學生在這裡出現;更說不清,這學生為何會帶著女友到墳場附近散步。

#寫完書_你想自殺就去吧
被認出來後,他只好回家,但想尋死的念頭依舊在腦海中盤旋。1993年聖誕節,妻子邀請他去懷恩堂參加聖誕音樂佈道會,原本他以「唱不出『哈利路亞』這種詩歌」為由拒絕,但在妻子堅持下,他仍然出席聚會。

等到那天聚會結束、準備關堂時,張文亮與妻子還是坐在位子上,他全程表情木訥、眼神空洞,似乎看不見未來在哪裡,也不知下一步該往哪裡走。看著落寞的他,妻子說了一句話,成了他生命的轉捩點。

「文亮,你喜歡歷史,知道很多很多歷史傳記,但以前都只有講給我聽,這樣好了,你把它寫出來,你寫完後,要自殺就隨便你。」

「妳、妳讓我去….他震驚。
「對,你把它寫完。」

結局呢?「就是我到現在都還寫不完!」張文亮笑著說。

#主用各樣方式拯救_想輕生的人
在那之後,他寫了《法拉第的故事》這本書,結果一出版,便囊括海內外各國文學獎,甚至得到金鼎獎殊榮,還以「非文學院出身」的背景擔任多屆國家文學獎評審,但他看不見這些獎項背後的光芒,一心只想著一件事:寫完,我就可以去死了。

他天天寫、天天想輕生「我每天寫作,都不用靈感,靈感就是『苦悶』!」那時,他擁有一間實驗室,裡面只需要拿0.01克的有毒成分就足以致死,但仍然記得跟妻子的約定。

為了寫文章,張文亮常需要實地場勘、熟悉所有歷史背景,妻子每年都陪他飛到世界各地,如蘇格蘭、英格蘭、荷蘭、德國和加拿大等等,因沒有介紹牛頓、法拉第的「深度旅遊」旅行團,妻子都會幫他預先調查,以便與當地的宣教士、專業人員接洽,才能在最短時間,接收到最準確的資訊。

?1995年,他們訂了沒有獨立衛浴的兩顆星飯店,要價台幣一萬元,早餐則是簡單的幾塊餅和一杯牛奶,他訝異:「要花這麼多錢?」結果妻子回答:「值得、值得、值得!你要住幾個晚上,就幾個晚上!」

「你看,上帝為了培養一個『想自殺的男人』,能夠好好活下去,是這樣來的。」

#我夢見在天堂遇見耶穌
當寫到《南丁格爾與近代護理》這本書,也就是憂鬱的第五年,他發現自己「好轉」了。

他分享,那天晚上作了一個夢-

「我夢到我去天國。」那是一個海港,他站在港口、眼前一片明亮的汪洋大海,他心裡知道「在海洋那一端就是天國」,突然聽見有人說:「等等船會開過來,喊到誰的名字,誰就會上去」,沒等他回過神來,從遠處傳來汽艇的聲音,喊著「張文亮」,他嚇到喊「有!」於是,他上了船,船就開走了,留下其他在港口的人。

「後面還有很多人。」他看著眼前的耶穌,問道。
「沒有,就只有你。」耶穌說。

他深深地看著主,腦海竟不是想著物理、流體力學等專業知識問題,反倒脫口而出:「我的孩子有沒有在那裡(天國)?」主耶穌也看著他:「如果你的孩子是我的孩子,他會不在那裡嗎?」

那天晚上,他哭著醒過來,不斷思想:「我一直覺得我失去我的孩子,卻沒想過我的孩子也是主耶穌的孩子…」「祂說,如果你的孩子是我的孩子,他會不在那裡嗎…」

妻子聽聞騷動立刻上前安慰,結果聽完丈夫的異夢,她哭得撕心裂肺,甚至夫妻倆結婚快40年,從沒看見她這樣哭過,「我想,整個過程太太不流一滴眼淚,是擔心如果她也垮掉,我們家大概也垮掉,兩個人都會跑去自殺…」

「我到現在,都還記得她的哭聲,她在哭什麼呢?哭她的先生『到此為止』,不再有憂鬱,走出他的憂鬱了。」

#感恩神所賜的恩典
張文亮說,最好的作品都是在前五年憂鬱狀態下完成的,被醫治後,他仍持續寫作,連續15年獲得教育部文學獎;如今,他的每篇文章、每個生命的血淚故事,依舊影響、鼓勵許多人。

詩篇37:5說,「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並倚靠他,他就必成全。」

對他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地上的掌聲、學術成就,而是關心孩子有沒有到永恆那裡,他感恩,一路走來的日子,祂與她,一直都在。

文章來源:基督教今日報

最近無意間陸續看到了張文亮老師的書與一段 TVBS的演講 https://youtu.be/zl1N9DABLKg ,理工人該要聽聽他的演講 ( 理科是島嶼、文學是海洋,懂文學的理工人,能夠把科學、科技上的成果,深入人心中。 ) ,後來延伸查看了其網站與youtube頻道的內容,真是很讚! 知識性 + 聖經真理 都有,大推! 他自己是一位有過動症的學生,以前被學校退學過,而當他在中原大學念書時,遇到了一位好老師,認識了上帝;後來他也成為了一位好老師,2019年 從台大教職上退休了,從外表完全看不出來他已經70歲了,讚美主! 從河馬教授身上看到上帝的大能與奇妙作為。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3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一個班37人考進清華北大,老師發來一則短信,家長沉默了 放假了,一個班主任給家長發了一則短信: 不管成績怎樣,沒有什麼優生差生的區別。家長們知道,每一個小孩都是種子,只是每個人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絢麗綻放;而有的花, 卻需要漫長的等待。 不要緊盯別人的花,不要覺得別人家的永遠都是好,相信花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呵護,看著他一點點地成長,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也許你的種子永遠都不開花,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 有這樣一位老師,他帶的一個55人的班,37人考進清華、北大,10人進入劍橋大學、耶魯大學、牛津大學等世界名校並獲全額獎學金,其他考入復旦、南開等大學。不僅如此,校足球冠軍、校運動會總冠軍、校網頁設計大賽總冠軍等6項文體冠軍,都被這個班奪走;音樂才子、辯論高手、電腦奇才、跆拳道高手在這個班比比皆是。 他也是一名相當成功的父親,他的女兒也以優異成績被北大錄取。老師總結的教育經驗,強烈建議每位父母花約三分鐘時間閱讀,仔細品味一定會受益匪淺! 01. 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 02. 如果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在學校就可能會過的比較辛苦,孩子很可能會成為學校的“問題兒童”。 03. 成績好的孩子,媽媽通常是有計劃而且動作俐落的人。父親越認真,越有條理,越有禮貌,孩子成績就越好。 04. 貧窮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但並非越貧窮越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做父母的,需要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資料,不讓孩子陷入人窮志短的自卑深淵。 05. 富裕是另一種更高級的教育資源,西方人的經驗是:“培育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階層是會遺傳的。”但是,更高級的教育資源需要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如果沒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富裕的家庭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災難。 06. 不要做有知識沒文化的家長。有些人有高學歷,但不見得有文化。如果家長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無論他擁有多高的學術水準,他也是沒有文化的人。 07. 父母可以把孩子作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過獨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圍繞孩子轉而沒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題,這樣的父母常常會以愛的名義干擾孩子的成長。有時侯,並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08. 父母需要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不過,也不要因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閒生活。“沒有責任感傷害別人,太有責任感傷害自己。” 09. 如果孩子一哭鬧父母就趕緊抱起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利用父母的這個特點經常糾纏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鬧,不要著急把孩子抱起來,父母最好讓自己有事情做,讓孩子看著自己動作麻利地做事。 10. 夫妻關係影響孩子的性格。一個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麼,他的兒子就學會了在學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學。一個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麼,她的女兒就學會了在學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學。 11. 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長相。家長和教師的使命就是讓孩子逐步對自己的精神長相負責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種污穢,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種子”,讓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氣,讓人可以揚眉吐氣。 12. 有修養的父母是“伏爾泰主義者”,“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他們從孩子出生的那天就開始跟孩子講道理,耐心的徵求孩子的意見。不要指望打罵孩子就能讓孩子學會服從。殺雞給猴看的結果是:猴子也學會了殺雞。 13. 讓孩子成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沒有激情,任何偉業都不可能善始,沒有理智,任何壯舉都不能善終。” 14. 讓你的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有教養從守時,排隊,在公共場合不大聲說話,不輕易發怒開始。 15. 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較厚道,請不要嘲笑他的軟弱。喜歡占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虧,因為他被別人厭惡。願意吃小虧的人,將來會占大便宜,因為他被人喜歡。 16. 身體的活力能夠帶來精神的活力。身體好的人,性格陽光。身體不好的人,做事猶猶豫豫,躲躲閃閃,說話吞吞吐吐。 17. 不要以為孩子1到6歲只是長身體的年齡。如果父母讓孩子1到6歲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裡度過,等到孩子6歲時父母再把孩子接回來上小學,那麼,這個孩子在小學要麼成為默默無語的沉默者,要麼成為無法無天的搗亂者。 18. 經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進餐,二是邀請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傢俱或衣物,偶爾邀請孩子幫忙解決工作中的困難。三是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 19. 如果沒有特別困難,父母最好每天趕回家和孩子一起進餐。家庭的共同價值觀,就在全家人圍著一張桌子吃飯的過程中建立起來。 20. 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讓孩子從聽故事開始建立閱讀和寫作習慣,讓孩子儘早學會獨立閱讀,儘早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只要還在讀書的人,就不會徹底墮落,徹底墮落的人是不讀書的。”從來不給孩子講故事的父母,是不負責任的父母。 21. 孩子的成長有三個關鍵期:第一個在3歲前後,第二個在9歲前後,第三個在13歲前後。如果錯過了成長的關鍵期,後患無窮。 22. 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歲而立”。孩子三歲前後,就必須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氣和習慣。凡是自己能夠做的,必須自己做,凡是自己應該做的,當盡力去做。 23. 如果你的孩子在13歲的時候喜歡弗羅斯特的詩句:“兩條路在樹林裡分岔,我選擇走人少的那一條”,這很正常,不要擔心,他以後也許會選擇人走的多的那一條。 24. 父母給孩子講道理是必要的,但給13歲前後的孩子講道理時,要注意自己講話的姿態,姿態比道理更重要。否則,孩子會厭惡,反抗。孩子會說:你講的話都是對的,但你講話的那個樣子很令人討厭。 25. 心底秘密是人成長,成熟的標誌。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訴你,那麼,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說出來。 26. 在孩子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無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積極的權威型父母。在孩子1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個消極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嚴後鬆,無效的教育是先鬆後嚴。 27. 必須留意你的孩子的學習成績,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學習成績總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很好,但性格卻自私,缺乏同情心,沒有生活情趣。 28. 必須讓你的孩子學會與他人交往並愉快的接受小夥伴。“如果父母對自己的鄰居不滿,對孩子的小夥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讓自己的孩子和他們交朋友,讓孩子覺得好像自己跟別人很不一樣,那麼,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就很難與任何人自然地相處。 29. 孩子的成長需要同伴,讓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雜亂的夥伴,在孩子沒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斷裡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壞習慣。 30. 讓你的孩子儘早建立健康的審美觀。有出息的男性一定會喜歡健康的女性。不要讓孩子的審美觀陷入低級,病態。不要以為小的,有病的,就是好的。不要以為強大的,就都是壞的。不要以為小麻雀,小綿羊,小狗都是可愛的,也不要以為獅子,老虎,狼都是壞的。不要以為豺狼都是吃人的,豺狼只吃比他弱小的。 31. 《麥田裡的守望者》為世界貢獻了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 32. 告訴你的孩子:認真聽講的孩子偶爾成績好,認真自學的孩子永遠成績好。 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家長和孩子就像兩顆彼此分離又相互靠近的大樹和小樹,大樹要為小樹遮擋風沙,也要給小樹留下足夠的空間,感受陽光,呼吸空氣。這樣小樹才能在屬於自己的空間裡自由伸展,茁壯成長。太靠近大樹的小樹是不能長成參天大樹的,而遠離大樹的小樹卻要去獨自地抵擋風沙,雖堅強無比卻又極易扭曲或夭折。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柔和 🔔 理直氣壯或者是理直氣和 ? 這事發生在普吉島的渡假村,那時我在那裡擔任中英文的翻譯人員。 有一天,我在大廳裡,突然看見一位滿臉歉意的日本工作人員,安慰著一位大約四歲的西方小孩,飽受驚嚇的小孩已經哭得精疲力盡了。 問明原因之後,我才知道,原來這位日本工作人員,因為那天小孩較多,一時疏忽,在兒童網球課結束後,少算了一位,將這位澳洲小孩留在網球場。 等到她發現人數不對時,才趕快跑到網球場,將這位小孩帶回來,小孩因為一個人在偏遠的網球場,飽受驚嚇,哭得浠浬嘩啦的。 現在澳洲媽媽出現了,看著自己的小孩哭得慘兮兮的。 如果你是這位媽媽,你會怎麼做? 是痛罵那位工作人員一頓? 還是直接向主管抗議? 或是很生氣的將小孩帶離開,再也不參加『兒童俱樂部』了? 她的確可以這樣做,發洩她的情緒,讓她的孩子得到最好的補償。 但都不是! 她做了一個行為讓我印象深刻, 我親眼看見這位媽媽,蹲下來安慰四歲的小孩,並且很理性的告訴他: 『已經沒事了,那位日本姊姊因為找不到妳而非常的緊張難過,她不是故意的,現在你必須親親那位日本姊姊的臉頰,安慰她一下!』 當下我只見那位四歲的小孩,墊起腳跟,親親蹲在他身旁的日本工作人員的臉頰,並且輕輕的告訴她:『不要害怕,已經沒事了!』 那位滿臉歉意的日本工作人員當場哭了出來, 想必她是非常感動,沒有預期到是這個結果吧! 我相信,就是要這樣的教育,才能養出寬容、體貼的孩子吧! 體貼別人,也等於體貼了自己的心。    有句成語叫「理直氣壯」,但也有句話叫「理直氣和」,做人理直氣壯容易,但是理直氣和卻是困難。 尤其現代少子化的時代裡,每個子女都是父母掌心上的明珠,碰到這樣的事件沒鬧上新聞算是客氣的了, 又有多少父母能和文章中的媽媽一樣,不但沒有責怪對方,反而還讓小孩子過去安慰對方? 一位心胸寬闊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小孩子,必定會成為一位孝順、寬容又貼體的人! 箴言15:1 溫和的回答平息怒氣; 粗暴的言語激起忿怒。 🎎 🎎 🎎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小男孩穿上衣服禦寒,然後告訴父親: 「爸爸,我準備好了」 他的父親,一位牧師,說:「準備好做什麼?」 「爸爸,該出去發福音傳單了。」 爸爸回答:「兒子,外面很冷,還下著毛毛雨。」 孩子驚訝地看著父親說:「可是爸爸,即使是下雨天,人們也需要認識上帝。」 爸爸回答說:「兒子,這種天氣我不出去。」 孩子失望地說:「爸爸,我可以一個人去嗎?拜託!」 父親等了片刻,說道:「兒子,你可以走了,這是傳單,小心點。」 「謝謝爸爸!」 就這樣,兒子冒著雨出去了。這位 11 歲的孩子走遍了村裡的所有街道,把傳單發給每一個他遇到的人。 在寒冷的雨中走了 2 小時,手裡拿著最後一張傳單後,他在一個拐角處停下來,看看是否有人可以把發,但街道上空無一人。然後他轉向他看到的第一間房子,走到前門,按了幾次門鈴,但沒有人出來。 最後男孩轉身要走……但感覺有什麼東西阻止了他。孩子轉身對著門,開始按門鈴,並使勁敲門。他一直在等。門終於輕輕打開了。 一位女士走了出來,神色十分難過,輕輕問道: 「我能為你做什麼,孩子?」 孩子帶著明亮的眼睛和燦爛的笑容說: 「女士,如果我讓你不高興,我很抱歉,但我只是想告訴妳,上帝真的愛妳,我來給妳我最後一張傳單,裡面談到了上帝和祂偉大的愛。」 然後男孩把傳單給了她。 她只是說,「謝謝你,孩子,上帝祝福你!」 在下個星期天早上,牧師在講壇上,在崇拜當中,他問: 「有人有見證或是想分享的事嗎?」 話音剛落,教堂的後排,一位年長的女士站了起來,她的眼底綻放出光芒四射的光彩: 「這個教堂裡沒有人認識我。我從來沒有來過這裡,甚至到上個星期天我都還不是基督徒。 我丈夫不久前去世了,留下我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上個星期天是一個特別寒冷和下雨的日子,我的心裡也是又冷又雨;那天我覺得自己走到了路的盡頭,因為我沒有盼望,不想再活下去了。 然後我拿了一把椅子和一根繩子,上了我家的閣樓。我把繩子的另一端系在屋頂的橫梁上,打好繩套;然後我爬上椅子,把繩子套在脖子上。 我站在椅子上,孤苦伶仃,正想踢掉椅子,突然,門外傳來一陣響亮的敲門聲。 我想:「我等一分鐘,不管是誰都會離開」 我等啊等啊,敲門聲卻一次比一次響亮。聲音太大了,我再也無法忽視它了。 所以我想知道,會是誰? 從來沒有人上門來看我! 我鬆開脖子上的繩子,走到門口,門鈴還在響,門還在敲。 當我打開門時,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門前是我見過的最容光煥發的天使般的孩子。 他的微笑,哦,我無法形容!從他嘴裡說出的話讓我死了很久的心又活了過來,當他用小天使的聲音說:「女士,我只想告訴你,上帝真的很愛你」 「當小天使消失在寒冷的雨水中時,我關上了門,仔細閱讀了傳單上的每一個字。 然後我去閣樓搬走椅子和繩子。 我不再需要它們了。如你所見,現在我是這位大君王的幸福女兒。 因為這個男孩離開時的方向通往這個教堂,所以我親自來向那個及時出現的小天使說聲謝謝,因為他幫助我離開永恆的地獄邊緣。來到上帝面前。」 教堂裡的每個人都哭了。 牧師從講台上下來,走到前面的第一張長椅上,小天使就坐在那裡。他把兒子抱在懷裡,無法控制地哭了起來。 - - - 不要讓這條消息冷死;閱讀後,傳給其他人。 請記住,上帝的信息可以極大地改變一個人的生命,永遠不要害怕傳揚它。
    2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 近來華文圈裏,超級轟動真人真實的故事,是作者朱立立在三個不同生命歷程中寫實的文章;他們分別在2017, 2018,以及兩星期以前的8/12/2020 刊登出來。 本文作者朱立立(筆名荊棘),是海外女作家協會會長,本文是她生命中發生的一件真實故事,親愛的朋友,如果發生我們身上會有什麼感受? 🍀我的老伴近年來幾次中風,記憶和判斷都受影響。這倒也能接受,只是他自己不知道他的記憶和判斷有問題,所以找不到東西就怪我亂動,記不得的事就怪我不告訴他,甚至對我發生懷疑,好像他並沒事只是我在製造問題。無謂的糾纏老是扯不清理還亂,使日子沉重得無以承擔。結果孩子回家來開家庭大會,建議老爸獨自搬去養老院。這是我一生最為難的決定了,我們結婚43年,感情一向親密,從來都指望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沒想有天會送他一人去養老院,心中既是歉疚又是惆悵。 老伴住了一年獨立生活的養老院,始終未能適應群體生活,抱怨沒有可交的朋友,寧願呆在自己的公寓也不願參加活動。我幾乎天天去看他,不能去時也一定打電話給他。奇怪的是他對我再無疑心,一再說他愛我信我,令我懷疑讓他住養老院是不是錯誤。今春他出現頭昏得不能站立的現象,醫生說是神經系統問題,也沒有辦法可治,要用走路器扶着走,所以又把他搬到另一家有扶助設備的養老院。老伴仍然抱怨不已,說他的好友都在以前那家,這兒找不到可以說話的人。 近兩個月來,我來看他時他都不在自己的公寓,打電話也沒人接而只好留話。孩子們也紛紛問爸爸去哪裡了? 我作了點偵探工作,這才發現老伴有女友了。露意絲以前是個藝術老師,還是柏克萊和史丹福大學的畢業生,家庭背景良好,年紀看來和老伴相當,頭腦清晰靈活,而身體比老伴還差一大截,瘦弱得禁不起風吹, 擁抱她時生怕她骨折。老伴說露意絲背脊骨痛得厲害,每四小時要吃止痛藥,吃了之後就有嚴重反應,有時身體斜着斜着就昏過去。老伴好像突然驚醒起來,發現他的生活使命是要照顧露意絲的。從此他不再呆在小公寓憐恤自己,也不用助行器而採用手杖,這樣他才可一手扶手杖,另一手牽挽露意絲。這位往常在自己房間用餐的人,每天三餐之前等在露意絲門口,然後兩人手牽手去用餐。過去不參加院內活動的這位,現在和露意絲一起看電影,聽音樂會,參加手工藝創作,有時也坐院裡的巴士外出瀏覽,生活得繁忙而振作。 我也多次和他們倆在養老院聚會用餐。我對露意絲表達我衷心的感激和快慰,慶幸她與我的老伴友好;我告訴老伴我沒有嫉妒和私心,沒伴的生命是寂寞得沒有道理的浪費,我為他找到了好友而安慰。露意絲的老公已經過世,她的子女都非常善良懂事,不時來接媽媽回家團聚,每次都邀請我的老伴同行。老伴有時說不好老是打攪他們私有的空間,有時也欣然參入他們美好的家庭時光。 他們倆手牽手顫顫巍巍地走在我前面,像是兩個學步的孩子。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竟是另一個女人,我的心暗地裡碎裂。原來老伴需要感到自己仍然有能力去照顧他愛的人,我對他的照顧徒然使他感到無能。這幾年還未見到他如此意氣風發,我真是高興他們找到了彼此,這不是份奇妙得不可思議的緣嗎? 兩老無猜外一章 我在世副發表的〈兩老無猜〉一文在網路上被瘋傳,引起意想不到和絕然不同的反應——有人說這不會是真事,天下沒有這樣的妻子;也有人說這是理所當然,世事本該如此;有人在電話裡流淚,問我是否真有其事?又說我太可憐了;文學造詣高的人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莉絲.孟若早已寫過類似的小說,還拍了電影。 為了回應被這文章感動或感到好奇的讀者,我寫下這續篇。真實的人生通常沒有高潮結局,只是繼續地演變和淡化,不同於摹仿人生的藝術。 我的老伴兩年前一人搬進養老院,是那種可以獨立生活的地方。因為他出現失智的現象,脾氣也變得多疑好怒而不易相處。一年後,他頭昏得天旋地轉,必須用助行器才能走路,只好搬進隔壁另一家有輔助設備的養老院。他一直不能適應養老院的生活,不肯參加院內的活動,直到有一天他在餐廳遇到也是剛搬來的露意絲。 這位老太太年紀和老伴差不多,可是身體十分虛弱,背脊痛得尤其厲害。醫生開給她的止痛藥強烈異常,一吃她就神志恍惚,身體漸漸傾斜著要倒下去。這天,剛好老伴坐在鄰座,在她快要倒地時把她一把拉住。就這樣兩人結了緣。 露意絲身體雖差腦筋卻很清楚,記得住別人的名字,性情溫和很受大家歡迎。從此我的老伴就跟著露意絲結識了院裡的朋友,兩人天天一起做運動,一起參加院內各種活動,生活變得繁忙而振奮。老伴活得挺有勁的,意氣風發,好像照顧露意絲是他新找到的使命。他把助行器放在一邊,改用手杖,這樣才好挪出一隻手來攙扶露意絲。我看到這兩個像孩子學步般手牽手的老人,想到我一向指望「執子之手與子共偕老」,如今執子之手的竟是另一女人,心裡感觸良多。 老伴的體能繼續改善,頭昏的事再沒發生,他甚至不用手杖也可走得不壞。像奇蹟一樣,他的記憶力也跟著好轉,不再丟三落四,話說也不再語無倫次。院裡的主管發現他曾出版過九本書,便邀請他在院裡作場演講。我沒去,生怕我在場會使他緊張。據他後來說,演講很成功,聽眾反應熱烈。不久,鄰近幾個養老院和婦女組織也先後請他去演講。老伴是教過五十年書的老教授,作個小演講當然易如反掌。他因此而出了小名,走到那裡都有人來恭維。他喜孜孜地告訴我,他是這養老院裡最英俊出色的男士,因為有四位女士私下都對他這樣說。養老院內本就女多男少,幾位男士偏偏又衰老得不像樣,做其中最英俊健壯的男士並不難。如此一來,他更加神氣活現,自我感覺良好。 露意絲一直是他最忠實的崇拜者,小鳥依人般被他攙扶。只是她的身體每況愈下,一連兩次大中風把她送進了醫院,令我們擔心她不知是否回得來。結果她居然回來了,只是整天躺在床上,一天得靠三班護士輪流照顧,每月的費用高達萬元。後來實在無法負擔,就由老伴接下照顧的責任。於是又輪到我擔心是否會把老伴累壞了。人老了真是沒辦法,各種意想不到的事情接連著發生。 好在露意絲的情形漸漸穩定下來,可以坐輪椅走動了。我不時帶他們出外兜風,由我推露意絲的輪椅,老伴用手杖走在一旁,三人有說有笑,不在乎外人瞪著我們看,搞不清我們之間的關係。我知道露意絲隨時會離開這個世界,怕到時老伴會受不了打擊。我和他婉轉細談,為他做心理準備,又打趣地說:「下次找紅顏知己,千萬要找身體好些的才行哦!」 兩個月前,老伴說這家有輔助設備的養老院漲價得太過分,他要搬回隔壁那獨立生活的養老院。我問:「那你不是要跟露意絲分開嗎?」他說:「我每天早晨會去叫醒她,因為止痛藥使她沈睡不醒,沒人叫醒不來。我們會一起吃早餐。兩個養老院就在隔壁,很方便的。我在那家獨立生活的養老院有很多朋友,他們的橋牌俱樂部缺了我不成局,合唱團裡人人荒腔走板,都要靠我來定音。他們很歡迎我回去,而這邊也希望我常回來作客。」 我問:「你現在情形好轉,想回來跟我住嗎?」他的眼睛潮濕起來,說:「跟你住是最快樂的,可是你在電腦前一坐四、五個小時,你神遊的世界我進不去。你開會或旅行一去十天半個月,我一人在家怎麼辦?你照顧我起來無微不至,我卻深感無能為力,好像是個等死的廢人。我要你有你的生活,那麼我也必須有我自己的生活。在養老院我有朋友,有活動,有人靠我照顧,只要你常來看我,也就跟和你住在一起差不多。」 今天正是我們結婚四十四周年,我們和好友共進午餐慶祝。席間,老伴遞來一首他手寫的詩,傾訴他不管在哪裡都會永遠呼喚我的名字。我眼前的時光驟然旋轉起來,如夢的邂逅、緣訂三生的姻緣、共建的家園和養育的孩子、牽手走過的世界……都在我眼前閃過。他的呼喚穿透這一萬六千多個日子,而我也從未停止回應他的呼喚。 住不住在一起有何關係呢?我們的確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一對情人。🍀
    2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東海大學彭懷真教授的故事 【愛妳為生命最美的事】 她因獲選模範生上臺領獎而為全校所認識,他成為仰慕者。 一天放學,他發現她不但是坐同一路線下車,還在同一站下車,她家只隔他家一條小巷子。 他利用聖誕卡寫了封《希望和妳作朋友》的信。 結果得到訓導主任在司令臺拿來念,而譏笑一陣的回音, 這封信讓全校都知道他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一個放牛班的孩子怎能獲得模範生的青睞? 他繼續寫信,寫了封起來,一起丟到她家信箱,她沒回音,連訓導主任也沒回音,直到初三那年的聖誕節。 高中聯考放榜,她考上總統府隔壁那一所,他的學校離總統府也不遠,念化工科,還常和她同班公車,卻從未交談。 他只能默默看著綠衣,暗自祝福,並為自己打氣。 他依然寫信,依然在聖誕火紅季節整批寄,她依然不睬! 大學,她念師大,他到南部讀二專。 為了能再常看見她,他在南部苦讀了ㄧ年,考上了師大工教系,他又和她同學了。 還記得看了榜單,他口中念著她的名字,飛快地騎車到那條巷子,頭次按了她家的門鈴,在鈴聲中他滿腦都是她,渴望和她講ㄧ輩子的話。 她還是不睬他,她已有男友,但他寫了句:「妳選擇別人是妳的選擇,我選擇妳是我的選擇,妳會改變妳的選擇我卻不會!」 對他這有些恐怖份子色彩的痴戀,她始終置之不理。 他當兵那年的聖誕節,她嫁人了。沒多久她去了美國,他也知道她生了個女兒。 但他不絕望,他從小沒想到要去美國,總以為留美是天之驕子的事,輪不到平凡人,他原本認為每學期能讀完就很不錯了。 是她喚起他的美國夢,他到了美國讀書,才更體會雪地中的聖誕更美,他也更堅信十四歲的抉擇。 三十一歲那年他學成回國,在大學教書,他依然只單戀著她,他還是繼續寫信,每逢聖誕節信就特別,只是沒有寄出,他打算等她到相識二十年再說。 他是單純的要把單純的愛帶到中年。 三十三歲那年的聖誕節,她來找他。十九年了!終於有了回應。 她已婚變,帶女兒回家,一個多月找不到工作,想到他在教育圈有許多好朋友。 他當然幫她,她很快就重拾教鞭。 他追求她,用十四歲起就炙熱的單純愛情。她依然抗拒, 她覺的自己不配, 她不再是當年的才女,只是一個曾在婚姻中心碎的婦人。 他帶著兩大箱的信向她求婚,感謝她給他的ㄧ切: 沒有她~他大概讀個高職就停止了; 沒有她~沒學士、沒碩士、沒博士; 沒有她~熬不過人生地不熟的歲月; 沒有她~人生的道路不知道要怎麼混亂; 沒有她~他的字不可能如此工整,文章不可能如此流暢; 沒有她~他這學理工的,是不可能喜愛文學詩詞,詩詞伴隨他成為今日的我。 好不好讓我一生只愛一個人,一生只懷一種情? 你沒有欠我的,我以愛你為生命最美的事。 三十四歲那年的聖誕節,他和她走向地毯的那一端,他堅持請她的女兒作花童,他深愛這小女兒,視同己出。 這故事還沒完,不過他倆已攜手走過十個年頭的聖誕,在學校宿舍中,他們家的聖誕紅開的,特別早,也最晚枯萎。 ~~~~~~~~ 這是真實的故事,此人就是東海大學的彭懷真教授 。
    1 人回報2 則回應5 年前
  • 《#末世備忘錄》5月29日 〈那不是數目,是人,是生命!〉 /楊渡 對人性的估計,我總是樂觀多過悲觀,善良多過殘酷。 然而這一次,確定是見識到了。 從十幾人到二十幾人,每天的死亡人數不斷上升,沒有下降的趨勢。 這些死者,都沒有具體的生命故事,彷彿他們的人生,就只是一個數字。 可是,我可以想見,一個確診的祖父母、父母親若是感染,一定全家都感染。這時誰來照顧全家的生活?煮飯的食物會不會感染?供應食物的妻子會不會感染?孩子感染了,全家感染了,誰來照顧?何況孩子要上學、攤販要賣菜,家計要誰來照料? 一個家庭,可能因此毀了。 每一個生命啊,都是一個家庭,一個讓人心心念念的父親、母親、兒子、女兒,怎麼會是那每天被報出來的數目字而已? 我可以感受到,那些染上新冠的生命一定活得非常痛苦。自己的痛苦,帶來家庭的感染,全家的感染危機,會讓所有人失去奮鬥的支點,也失去可能的依靠。這些,都是可以想見的煎熬。 然而,它正在漫延! 能夠挽回的是疫苗和醫療。藥品不是沒有,疫苗已經在門口,宗教慈善團體,企業家,都自主自願的買了疫苗,準備回來捐贈給國家。講白了,人情都做給國家也沒關係。 醫生不是沒有,每一家醫院都拼了全力。護士與醫生已經全員出動,他們寧願拼了感染的風險,在大熱天,穿著防護衣,為所有病患檢察治療。他們也很怕被感染,一旦感染傳給家人,一定是全家愁雲慘霧。整個家庭的命運都改變了,誰願意?但他們犧牲奉獻的付出了。 有這樣的慈善團體,有這樣的醫護人員,真是台灣的福報。 然而台灣卻有最大的詛咒。 那就是中央疫情指揮中心。 你可以想像,一邊是帶著疫苗想救人,一邊是病患需要救治,老百姓需要疫苗,醫生也願意全力救人。 可是中間擋著疫情指揮中心,他們就是要讓你拿不到疫苗,讓你站在那裡,眼看著疫情大爆發,死者一天天增加,死亡壓在每一個人的心頭,壓在每一家庭的頭上。 我實在很難想像,怎麼會有人,可以這樣狠心,看著有人需要救治,有人想救治,而他們可以硬生生,擋在中間阻擋。不讓疫苗進來。看著人一天一天死去! 看著人,一天一天死去。他們心安嗎? 這樣的人性,這樣的殘忍,這樣的冷酷,真的超出我的想像。 我只能稱他們為殺人犯。是的,指揮中心的每一個人,都是殺人的共犯。 今天還讀到了疫情指揮中心針對佛光山星雲法師的慈善團體想捐助輝瑞疫苗,他們居然說,要依照疫苗規定辦法審查。審查過了才可以進來。 這些疫苗都是WHO認可的,也是國際公認的,他們可以輕易放行過關,讓疫苗快進來救人。 可是指揮中心卻用官僚的口吻,把可以救人命的疫苗,給擋下來。 他們辨稱自己沒有責任,只是依規定辦理。 對的,依規定,你們可以放行,但你們依規定嚴擋。所謂「平庸之惡」的實踐,就是這些人。 他們推給了法令規定,推給了依法辦理。卻不說你隨時可以立一個法,沒收人民的財產。 如今,我看到了漢娜.鄂蘭所說的,那些平庸的人,依照制度去殺人,都宣稱自己沒有責任。只是「依規定辦理」而已。 他們正在實現,一個照制度走的惡行。 殺人而沒有責任的惡行。這真是「平庸之惡」的典型。 但是,請不要忘了,平庸之人的執行政策之上,是因為平庸之惡的指揮中心,在希特勒。 我當然不會遺忘,最後的指揮中心,不在疫情指揮中心,在總統府。 最殘酷的核心在總統府。 歷史,會好好記得。
    130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朋友前兩天遇到的真實案例,大家多注意! 轉發 前幾天去圓山花博有發現一件很驚悚的事情,一直在我腦海盤旋不去,請有小孩的家長或是帶孩子出去玩的親朋好友務必留意,那天是這樣的......... 我在炎熱的四月天顧攤位,其實很閒因為沒什麼生意所以除了跟隔壁攤商畫虎爛要不就是無聊的東張西望,這時在我前方15公尺處有個媽媽對著一個坐在遙控車上的小女孩大喊:你為什麼亂跑!!我到處都找不到你害我著急死了!!後面我就沒注意聽了,我想就是爸爸遙控著汽車然後遠離了媽媽視線然後媽媽著急就罵小孩,結果沒想到不是這樣的,恐怖的事情來了,我隔了一會才又抬頭看,媽媽把女兒叫到一邊的長凳拼命斥責,那個穿著上班族裝扮有點年紀的大叔拿著遙控器把遙控車駛離,我就看著他越來越遠離那對母女然後趕緊把車子拎在手上消失在一個轉角,這時我才知道原來遙控車子的是陌生人是陌生人啊!要是再多個一分鐘或甚至40秒很可能那小女孩也會消失在那個轉角,然後她的人生就此毀滅! 正當我震驚於這真是一個完美的擄人計畫,在一個充滿了Baby嘟嘟房遙控汽車的廣場穿的很正常的遙控著一台汽車載著可愛的孩子,一整個感覺就是父愛爆炸,殊不知已經在旁邊盯了多久那些不注意自己小孩的家長或長輩,看看哪些落單的小孩跟他/她說聲:要不要玩玩看啊?沒防備心的小孩馬上開心的跳上,先遙控一下在剛剛那晃來晃去等家長真的完全沒發現就可以越開越遠而且小孩也不會尖叫也不會哭,只會開心的開著車,要是被發現了,家長責怪他還可以說:我只是好心給他玩一下而且也在這附近也沒跑遠啊!畢竟人家連你孩子的一根指頭都沒碰到要罵他還覺得找不到正當理由呢!感覺就一整個冠冕堂皇雲淡風輕,我真是太震驚了,而且沒想到那個媽媽還在罵女兒還沒罵完,女兒大概四五歲站在那邊直哭,為什麼你不罵妳自己呢?為什麼你不去罵那個開遙控車的男人呢? 我一直在想我是真的看到一個強暴案或是綁票案的前奏嗎?如果我不去問問那媽媽發生什麼事或許是我誤解了什麼嗎?後來那媽媽的朋友們也來了,離我的攤位有點近我忍不住上前去問剛剛究竟發生什麼事?那男的怎麼拿著遙控車就消失在一個轉角了?她朋友說:你看!老闆也有注意!那媽媽一直說:我在跟我女兒講她差一點就要被人帶走再也看不到媽媽了!我說:我本來真的沒注意的是你大喊我才看的. 我想說一切事後的責怪都不如平時的安全教導還有為人父母的警覺,即使隔天我前面的廣場多了兩台警用摩托車巡邏,但是犯罪就是那一瞬間的事,今天那變態不在圓山站他還能去別的地方搞,這世界上的變態只有越多沒有變少,手法只有越來越平易近人日新月異,今天說出來分享警惕一下,各位父母陪玩記得要認真,如果要認真滑手機就在家裡好好滑就好不要出來幾千幾百人的地方滑到孩子都不知道去哪真的會後悔三輩子啊!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這篇文字很冗長,但是請用耐心地將它閱讀完畢! 醫學背後的黑幕 / 陶昌文(醫師) 我是一位麻醉科醫師,我協助外科治療疾病,為了我的工作,以及自己的健康,我需要了解疾病。 五月十五日,優秀的中天主播史哲維先生自殺身亡;五月十二日台南白河的吳先生、板橋的彭女士自殺身亡。如果他們都沒有吃過抗憂鬱劑,我今天不會寫這篇文章,畢竟真相應該被知曉。 在過去擔任醫職的二十年中,我大量閱讀西方自然醫學著作,以及東方中醫書籍,也讀了物理學家所研究的能量醫學著作。很久以前我就體會到,正統的西方醫學並沒有所有醫學的答案。 許多的「病」,西醫不能確定其原因,只能把它稱為「症」,或是「症候群」。 可是一般大眾並不了解「病」,與「症」,的差別,這些「症」,透過媒體的宣傳,或其它行銷手法,很容易「教育」(誤導)大眾把症狀當成疾病,需要看醫生,吃藥。 例如睡不好、焦慮、憂鬱,還有更年期現象、老人的骨質疏鬆等等,但是這些「症狀」其實只是人們生活中的種種經歷。 這種「病」,「症」,難分的手法,最常為一般西醫所使用,他們是這種手法的受益人。 而另一方的受益者是藥廠。兩者結合則成為「發明疾病的人」(這也是個書名,作者為德國資深醫療記者)。 行銷這些「病」需要大把的銀子。 錢從哪裡來?曾聽說最賺錢的三大產業是甚麼嗎? 石油、軍火、製藥!藥廠是最賺錢的產業之一。 除了直接打廣告宣傳藥物,或是透過媒體炒作疾病之外,接下來藥廠還能做甚麼來「教育」大眾呢? 首先醫生,和藥廠們,要成立「公益」團體,讓曾經患「症」吃藥的人告訴大家,這個「症」是多麼嚴重的「病」。 然後受苦的患者得到了同情,與注意,這個「症」也達到了宣傳的效果。這些運作所需經費來自「善心人士」,其中包括藥廠的捐款。 鮮少有人提醒大家,「症」是表面的現象,就如發燒、頭痛、咳嗽,只是感冒症狀。 「病」則是因為身體內部的器官、細胞,有了問題,而導致。 藥廠也會捐款給知名大學的醫生,或是教授做研究。教授升等需要研究報告,藥廠也需研究報告證明藥物有效。 當然,這些經費不會直接由藥廠開立支票留下痕跡。經費來源可能是政府單位,或是私人的基金會等等。 魚幫水,水幫魚,再自然不過。 然而,有無可能「有心人士」會要求研究的結果要朝特定方向發展呢? 這種魚水關係,有其歷史。 一九六八年,哈佛醫學院的病理學助教麥庫利醫師,研究且證實了「同半胱胺酸」是造成心臟血管阻塞的原因,但是他卻被逼離哈佛醫學院,到鄉下的一家小醫院做病理科醫師,沒有辦法申請到任何研究經費。 原因在於當時許多經費都已投注在研究膽固醇上,想證實膽固醇是造成心血管阻塞的原因。 就在那些密集研究之後,治療膽固醇過高的藥物立即上市,至今這種藥每年仍然為藥廠帶來不少進帳。 不但如此,西醫界還降低膽固醇需要吃藥的標準值,也就是說更多的人需要吃藥。 醫生的收入,往往跟藥廠的收入息息相關。 而「同半胱胺酸」半世紀以來似乎無人關心,為什麼呢? 因為若要降低同半胱胺酸指數,只要服用維他命即可。 藥廠無法靠維他命申請專利,醫生用維他命治病會被其他的醫生攻擊。所以患者的利益就不列入考慮了。 在台灣,抗憂鬱劑,及鎮靜劑,曾經是精神科才能開出的藥品。 在醫師公會向衛生署爭取後,所有的醫師都可以開立這些藥品的處方了。 文明流行病「憂鬱症」,再次證明醫生的收入,跟藥廠的收入息息相關。 為什麼有醫生常告訴病人,你這種病不能根治,要長期吃藥? 因為病人好了,藥少開了,收入就不穩定了。 目前健保的制度,讓醫生能藉由開藥量來增加收入。 老婆要買香奈兒,兒子要補習英文,給老病人多開幾種藥就得了。 還有,為什麼任何醫生都可以開抗憂鬱劑,及鎮靜劑? 因為精神科沒有客觀具體的科學根據。 憂鬱症,理論上是腦部血清素不足,但它不需要抽取腦部液體檢驗證明就可以開藥,只要醫生說是憂鬱症就是憂鬱症。 一般的社會大眾也想不到要問醫生,為何叫憂鬱「症」,不叫憂鬱「病」? 然而,大家都被教育成凡事乖乖聽醫生的話才對,所以沒問醫生,為何不抽血,或做其它檢查,看看是否某個器官出了問題,才表現出憂鬱症狀。 人們只看到醫師袍,看不到其背後無形操縱的藥廠推手。 甚至在醫學地位崇高的期刊上,許多的研究論文、報告,其實是由藥廠的研究人員所寫,寫完後掛上某大學醫學教授,或是某知名醫療中心的醫師為作者。這類事情不勝枚舉,已經導致《美國醫學會期刊》的主編之一憤而辭職,寫下《藥廠黑幕》一書。 現在最容易販賣的疾病不外乎憂鬱,及過動。 抗憂鬱劑「會引發自殺念頭,以及暴力行為。」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規定藥廠須將此警告標語印在藥物包裝紙盒上。 可是台灣沒有任何領藥的患者會看到這些紙盒,醫院,和藥局,不會把原裝紙盒給他們,何況原廠藥品印的是英文字。 最近自殺的中天主播一定想不到,他因為睡不好而吃下去的抗憂鬱劑,才最可能讓他有自殺想法。 近來,可憐的新北市兒童開始被篩檢有無過動症。 我相信新北市長很想為民謀福利,只是他不明瞭,「過動症」是精神科醫生以「舉手投票」的方式表決出來的。也就是說,舉手的人不夠多,某些症狀就不是精神病了。 這種非科學檢測的病症投票制,曾在一九六八年表決通過同性戀是精神疾病,後來在同性戀團體多次上街遊行後,一九八七年又以投票的方式將其排除。 我想提醒市長及所有民眾,除了精神科,其他醫科是不以舉手投票來決定疾病的,因為一切都有科學根據。 治療過動的合法藥物「利他能」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它的化學結構竟然與毒品安非他命非常接近。 我曾聽過使用該類毒品的人描述,在藥性發作的一段時間裡,身心會處於一種做事非常專注的狀態。 這不很像「利他能」促使過動兒的專注嗎? 民眾一定從沒看過藥物包裝盒中的仿單,這張仿單是政府硬性規定藥廠要附在包裝裡的,它列出了一長串的藥物「副作用」,及「罕見副作用」。 有興趣的人可以上網查藥物仿單,只要仔細對照每一種副作用,就會發現醫院給的藥袋上,並沒有列出所有的副作用。可能是因為一張紙還列不完,而且列出來就沒人敢吃了。 但是精神科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開更多的藥物來處理那些副作用,於是病患的身體機能被小藥丸們開開關關,無法自主,而以此行事的醫生則荷包滿滿。 我一位朋友父字姪輩的兒子從醫學院畢業後,選擇作精神科,父親問他為何選精神科,他說:「因為病人都需要終生吃藥,我一輩子不缺病人。」 在此奉勸凡是小孩好動,而造成大人困擾的家長們,一定要找非精神科醫師,為他仔細檢查身體。 有時候孩子只是營養不均衡,吃太多糖分、色素、不良加工食品,或是蛋白質不足,而表現出注意力缺乏。 要知道過敏不見得只是皮膚發癢,或流鼻水,有時候,過敏反應也會引發坐立難安。 然而,這些林林總總的資訊,沒有人完整的教育大眾。 為什麼呢?請讓我再說一次,教育大眾要成本,錢從哪裡來?藥廠會花錢教育大眾不要吃藥嗎? 畢竟再有益於患者的研究報告,一旦跟藥無關,是創造不出醫藥收入的。 人與人之間的信賴關係很可貴,尤其是醫師,與患者間,原本該心懷相同目標,可惜醫療產業背後卻隱藏著一些鮮為人知的秘密。 或許大部分人難以窺其全貌,但是您看過偵探片吧? 通常偵探們會說一句話:「追蹤錢就是了!」跟您息息相關的醫療問題,或許也可由此線索,探求真相。 一個有良心道德的心臟科Dr. Lin Jake醫師的從醫多年實際研究聲明※ [水]這個你必須知道睡前、洗澡時候,水分流失量大,已經養成睡前不吃東西不喝水習慣的人,容易造成血液中水分不足,而引起腦梗塞或心肌梗塞的危險。 人在睡眠中仍會消耗1~2杯左右的水分,從晚餐後到第二天早上起床前,如果都不補充水分,第二天早上起床或快天亮的時侯,【最容易發生血栓】,使血管堵住,引發心臟病及腦部疾病。 國人在習慣上喜歡睡前沐浴,洗個乾乾淨淨的澡再上床,但洗澡的時候最容易流失水份,所以醫生建議:【洗澡後,應該要馬上補水分。】如果有泡澡習慣的人,則應該在洗澡前先喝一大杯水,以免在浴室停留太久,流失過多的水分,輕者也會發生呼吸困難、休克的現象。 醫學界發現用口對口的方式喝礦泉水,要是剛好口腔中有少量不足以致病的綠膿桿菌進入瓶內,這個瓶子就會變成agar,12小時後,菌數就足以引起喉嚨痛! 因為怕公佈後,礦泉水會滯銷,所以廠商不敢公佈,但是醫學界教授還是勸大家喝礦泉水時,不要接觸瓶口!
    4 人回報2 則回應8 年前
  • 請耐心,靜心看完~會有不同的思維…… 離開的人越來越多 留下的人越來越重要 故事發生在美國的一所大學。 在快下課時教授對同學們說:“我和大家做個遊戲,誰願意配合我一下。” 一女生走上台來。 教授說:“請在黑板上寫下你難以割捨的二十個人的名字。” 女生照做了。有她的鄰居、朋友及親人等等。 教授說:“請你劃掉一個這裏面你認為最不重要的人。” 女生劃掉了一個她鄰居的名字。 教授又說:請你再劃掉一個。 女生又劃掉了一個她的同事。 教授再說:請你再劃掉一個。 女生又劃掉了一個。 ...... 最後,黑板上只剩下了三個人,她的父母、丈夫和孩子。 教室非常安靜,同學們靜靜的看著教授,感覺這似乎已不再是一個遊戲了。 教授平靜的說:請再劃掉一個。 女生遲疑著,艱難的做著選擇...... 她舉起粉筆,劃掉了父母的名字。 “請再劃掉一個。”身邊又傳來了教授的聲音。 她驚呆了,顫巍巍地舉起粉筆緩慢而堅決的又劃掉了兒子的名字。緊接著,她哇的一聲哭了,樣子非常痛苦。 教授等她平靜了一下,問道:“和你最親的人應該是你的父母和你的孩子,因為父母是養育你的人,孩子是你親生的,而丈夫是可以重新再尋找的,為什麼丈夫反倒是你最難割捨的人呢?” 同學們靜靜地看著她,等待著她的回答。 女生平靜而又緩慢地說道:"隨著時間的推移,父母會先我而去,孩子長大成人後肯定也會離我而去,真正陪伴我度過一生的只有我的丈夫。" 其實,生活就像洋蔥,一片一片地剝開,總有一片會讓我們流淚。 請珍惜一直留在身邊的人。 一封非常靈的信! 請看完後轉發,你將會幸福幾輩子! 永遠不要放棄你所愛的人 ! 在臺灣發生了一件千真萬確的事: 有人為了裝修家裡,拆開了牆; 日式住宅的牆壁通常是中間架了木板後, 兩邊批上泥土,其實裡面是空的。 他拆牆壁的時候, 發現一隻壁虎被困在那裡一根從外面釘進來的釘子釘住了那隻壁虎的腿。 那人見狀,既覺可憐又感好奇,他仔細看了看那根釘子, 天啊! 那根釘子是十年前蓋那房子的時候釘的。 到底怎麼回事? 那隻壁虎竟然困在牆壁裡活了整整十年! •黑暗中的牆壁裡的十年,真不簡單。不對呀? 他繼而尋思,壁虎的腿被釘住了,一個步子也跨不出的這隻壁虎, 到底 靠什麼撐過了這十年? 他於是暫時停止了裝修工程看看它到底吃了什麼!他要一探究竟。 過了不久,不知從哪裡又鑽出來一隻壁虎,嘴裡含著食物 ...啊! 他一時愣住了,這是什麼樣的情形啊? 為了被釘住腿而不能走動的壁虎, 另一隻壁虎竟然在十年的歲月裡一直不停地銜取食物餵它。 我看了以後,很感動,真的也不去想它們之間的關係: 親子,朋友,異性, 手足 ....在人類的社會中隨著計算機的普及, 人與 •人獲取相關的資訊更快速, 但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否也越來越接近呢? ... 所以永遠也不要放棄你所愛的人! 請將此故事寄給每一位接觸過你生命的人, 你一定要在 96小時之內將此信脫手哦! 這種做法發源於英格蘭,它已經繞地球轉了十次, 現在好運正帶給你,如果照辦, 你將在四天之內交上好運,這不是開玩笑! 不要將信扣押,你一定在96小時之內將此信脫手。 請你將此信複製 20封並寄出, 看看 四天之內你將發生什麼? 這封信由南非DE教區的教主(索爾.安東尼)起草, 並由維尼烏發出,因為這信的復製件要在 •世界週轉, 你一定要將它複製並寄給朋友,幾天後, 將有一件使你驚奇的事件發生, 即使你不迷信,這也是千真萬確的事。 注意下面的事實!! 1987 年(康斯坦丁.歐斯)接到這樣的信, 他讓祕書複製20份並寄出, 幾天後他中了一筆 2,000,000英鎊的彩票。 英國的(約卷相)年輕的時候,收到信後他忘了 96小時內寄出, 他一再失業, 後來他找到了該信,立即複製並寄出20份 • 三天之後,他獲得了黨內一個高階職位, 直到最後 他成為英國第一號人物。 請記住不要不理這封信! 這是一鎖信,四天內必須傳給20個人。 15天后,你會遇到幸運的事情! 這始於1877 年,從未失誤。 一封非常靈的信!請看完後轉發,你將會幸福幾輩子!
    1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
  • 百年之後~趙寧 【你的客氣讓我更客氣】 知名作家 - 趙寧 (2008/09/05) 十一點三十二分 病逝榮總 回頭再看這篇趙寧自己撰寫的文章時 格外有感觸 ……… 百年之後~趙寧 我去民權東路的殯儀館參加一個朋友的葬禮,最後的儀式是繞著朋友的棺木瞻仰他的遺容。 看著朋友安詳的臉,想到去世前他因病而極端痛苦的樣子,我減少了憂傷的情緒,感到有點安慰了。 走出殯儀館,我想到今後再也不能和朋友一起喝咖啡談笑,想到生命的短促無常,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告訴自己:好好的來呼吸一口新鮮空氣吧!因為百年後再也吸不到了。就覺得空氣特別香甜. 然後,我步行到一家與朋友去過的亞都飯店喝咖啡,在那優美的,歐式咖啡廳裡,我端起咖啡,對自己說:好好的品味這杯咖啡吧!因為百年後就喝不到了. 這樣想,覺得那咖啡特別的香甜. 喝完咖啡,我沿著民權東路向東走回家! 走過了大家都不想進去. 最後不得不進去的殯儀館. 走過了大家都在求財富、求姻緣、求子嗣的恩主公廟,香火鼎盛,可以看到人間永不滿足的慾求. 走過了幾家婦產科的醫院,彷彿聽到新生兒恐慌面對人間的啼哭聲. 走過了廣大的榮星花園,看到幾對情侶在那裡談情說愛,一對新婚夫妻在拍新婚的照片. 啊!生老病死的歷程是多麼短暫,民權東路一千公尺就走完了,我們的人生不就是這樣的在演出嗎? 讓我們更真誠的相待吧!因為我們的人生難得. 因緣難遇! 善意像顆球,丟出還會再回來! 有一次家人一起到一家西餐廳用餐. 那天客人滿多的。菜出得慢,不過還好,陸續送了來,大家開始用餐🍴吃到甜點時,我點的餐還沒送來,因為是一家人,所以我吃一點你的前餐,你吃一點他的主菜,大家都沒注意到這事,但我沒忘記. 送飲料來時,服務小姐很不好意思地詢問:是不是還有一份餐未送來? 我說是,服務小姐很客氣的說了一聲對不起就離開了. 不到三十秒,老闆娘帶著大廚到我旁邊,連聲抱歉說:剛把主菜放下去而已,還要一二十分鐘問我:能不能等一下,或者要退掉. 我答:沒關係,我知道你們今天忙,難免會慢一些我等一下好了,等好的時候幫我打包起來,我帶回家. 老闆娘跟大廚連聲道謝離開. 然後 原來沒點餐的小朋友都有了甜點、水果與飲料. 埋單時我驚訝地問說是否算錯了!老闆娘在旁邊解釋道:因為你的諒解與客氣,所以餐點打八折,沒上桌的那一份免費,小孩子的附餐也免費招待. 我笑笑說:妳太客氣了. 老闆娘回了一句話:因為你的客氣,所以不得不讓我們更客氣. 我笑著離開,不因少花錢,只因客氣也可以傳染給別人…… 我的工作讓我常常有機會介紹想裝潢的客戶給做室內設計的朋友,按照行規,或多或少總會有些介紹費,但我從來沒接受. 大概是從高中開始,當朋友要回報我對他們的幫助時,我總是拒絕. 我只認真的告訴朋友,那天我需要幫助,拉我一把就好了. 因此,當我須全家外出離家數天時,我不用擔心家裡的魚會餓死、花會枯死,當我需要搬運東西時 我不用找搬家公司,當我無車可用時,不必擔心沒人載⋯⋯ 善意與幫助像是一顆球,當你毫不遲疑的將球丟向對你招手的人後;有天,當你也在招手時,也會有顆球飛到你手中,或者,還不只一顆. 這是滿好玩的遊戲,你不妨也試試! 喜歡這篇文章嗎⋯⋯ 如果喜歡~~~就把它當顆球讓別人也感受吧! 讓我們對父母多一點孝心,因為百年後只會剩下懷念. 讓我們更真誠的對待妻子或丈夫,因為百年後就不能攜手散步了. 讓我們更珍惜兒女的成長,因為百年後要擁抱他們就不可得了. 讓我們在每一個相會. 每一個因緣裡,都能全心的付出與融入,都能無私的感謝和奉獻. 讓每一刻相待都是最真誠的相待. 因為、因為、百年後,這些都不可得了!⋯⋯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