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心跳過快,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徵兆!
2016-11-23 林昕潔/整理編輯
Line Share

LINE Join
108.1 K收藏7
心跳過快,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徵兆!
【早安健康/林昕潔整理編輯】血壓、血糖、體脂...等數字都對健康有莫大的影響,但有一種可以自己追蹤、測量的數字也很重要,那就是心跳!近期有國內健康機構指出,休息時的心跳若超過每分鐘70下,每多一下就會減少1個月的壽命。而國外的研究也認為,心跳越高,代表心臟輸出血液的效率不足,也可能是多種心血管相關疾病的徵兆;更有國外研究指出,心跳持續偏高的人,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也會增加55%!

心跳快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徵兆

心跳會隨著人體的狀況而有所改變,像是運動之後心跳變快,是為了增加血流與氧氣供應的自然現象。不過,若是人在休息的狀態下所測得的靜止心率(resting heart rate)也持續偏高,可就非常不妙了。紐約長老教會醫院/威爾康乃爾醫學中心佩雷爾曼心臟研究所的科學家就指出,長期心跳過快可能是心臟病或其他疾病導致,且與較高的死亡率有關。

心跳過快者,死亡率較高

研究者花費五年時間、追蹤了9193位病患後發現,持續偏高的心跳(超過每分鐘84下、症狀發展或持續五年以上),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55%、全因死亡率增加79%有關。另外,相較於正常的靜止心率(每分鐘60~80下),每分鐘的心跳每增加10下,心血管疾病相關的死亡率就會提高16%,全因死亡率也增加25%。

過快的心跳也和高血壓有關,過高的血壓則會傷害血管壁的健康。另外,心率過高是自律神經系統失調的指標之一,而自律神經系統的失調,也與缺血性心臟病、動脈粥狀硬化、心律不整等健康問題風險的增加相關。

主要研究者Peter Okin醫師認為,測量心跳既簡單又不花錢,也是醫師會進行的例行工作。但是,心跳會隨著身體狀況而改變,每天、每年的心跳都不一樣是正常的。因此內科醫師不應只考慮單一心跳讀數,更要追蹤長期的心率改變。這項簡單卻重要的指標,能夠標示出可能致命的健康問題,但藉由診斷與治療,仍然能夠預防惡化。

降低心跳從生活著手:多吃魚、補充纖維礦物質,規律運動

當發現自己有長期心跳過快的問題時,除了就醫治療,也要從生活中著手,幫助心臟重新找回健康。其中最重要的做法,就是運動和飲食。

《Frontiers in Physiology》期刊中曾有研究指出,增加攝取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鱒魚、鮭魚、鮪魚、鯖魚、鯡魚等魚類,與顯著降低心率有關,因為魚油中的omega-3對心臟肌肉收縮有直接影響,能夠幫助降低心率。

另外,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能夠降低會導致心率提高的三酸甘油酯;飲食中較佳的鎂鈣比例,則有益於肌肉收縮與放鬆的機能,有助於控制心率;攝取鉀、減少鈉,則有助降低血壓。

藉由有氧運動,則能夠強健心臟、使其能夠在每次收縮時送出更多的血流,提升送血效率,就能讓心臟以更少的收縮次數完成工作,心跳也會隨之減少。新墨西哥大學運動科學家Len Kravitz指出,規律運動能夠使靜止心率每分鐘降低5~25下,而心跳減少也能夠提升心臟送出富含氧氣和養分的血液的效率。

心跳快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徵兆

現有回應

  • Lin標記此篇為:⭕ 含有正確訊息

    理由

    一般來說,正常的心跳每分鐘約60-100下,然而對於有心臟疾病的人標準又稍有不同。心臟衰竭或是心血管疾病合併心臟收縮功能不良的病人,每分鐘70以上的心跳,爾後再發生心血管疾病或心衰竭住院的比例要明顯高於心跳低於每分鐘70下的病人。當然,這些結果對於病態性心跳過慢的病人,並不適用。
    相關的臨床研究發現,在心肌梗塞後的病人身上,休息時的心跳越快,死亡率相對越高。如果能把休息時的心跳降下來,則不論全死亡率,心因性死亡,甚至心肌梗塞再發的預防都能顯著下降。每分鐘只要能降10個心跳左右,即可下降30%的死亡率。不僅如此,對於心絞痛的病人,休息時過快的心跳也會誘發胸痛發作,原因在於增加心臟的耗氧量,導致缺氧。

    出處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414000360-260209
    心跳過快
    6 年前
    10(Why?)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過濾過的咖啡可以降低各種疾病的死亡率,比方說降低男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12%,也可以降低女性心臟疾病死亡率20%。 研究還發現,每天喝一至四杯咖啡的人,死亡率最低。 「我們排除了性別和其他多種生活習慣,依然發現喝過濾過咖啡的人,比完全不喝咖啡的人更健康。因此,我們認為,其中的連結是可信的,」塞勒教授解釋。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心肌梗塞有前兆 不輕忽可保命 2017-01-08 18:24中央社 台北8日電 親民黨秘書長秦金生心肌梗塞過世,醫師王宗道今天說,心肌梗塞發作前常有胸悶、容易喘等徵兆,若一週發生3次以上,並有冒汗、噁心等狀況,一定要儘速就醫。 親民黨人士今天證實,親民黨秘書長秦金生上午起床後外出運動,突然身體不適,因心肌梗塞,不幸辭世,享壽70歲。 台大醫院內科部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心臟血液供應來自冠狀動脈,當冠狀動脈因為狹窄,造成血液供應出問題時,心臟便無法正常執行功能,形成胸悶、喘不過氣來,就是所謂的冠狀動脈心臟病。 若冠狀動脈內的動脈硬化塊因破裂造成血栓形成,血管在短時間內完全阻塞,則失去血液供應的心肌細胞會死亡,心臟的收縮功能於是大受影響,病人也會出現劇烈胸痛、冒冷汗等現象,就是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死亡率約在10%至20%之間,老年人甚至高達40%;其中半數以上甚至來不及送醫便已死亡。高危險因子包含年齡、三高、家族遺傳、抽菸、肥胖等。 王宗道受訪時表示,根據經驗和國外研究發現,半數以上的心肌梗塞患者,在發作前1個月內都有或輕或重的胸部悶痛狀況。但可能因為發生的時間短,患者容易輕忽,或自我安慰「這沒什麼」,但往往釀成憾事。 他表示,長期養成運動習慣,確實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但有些患者誤認為胸悶、不舒服是「體力差」,想靠短期運動讓身體強健,忽略胸悶、喘不過氣其實是心臟疾病發出的警訊,若做運動,可能超出心臟負荷能量。 心肌梗塞發作前有徵兆,王宗道表示,如果一週發生3次或3次以上胸悶、喘不過氣,且持續時間達5分鐘,合併冒汗、噁心、想吐等症狀,或本來跑一陣子才會喘,卻變成走一走就喘,都應該要立即就醫,這些都是心肌梗塞即將發作的危險訊號。 王宗道說,養成運動習慣很重要,但要隨時注意身體狀態,如果察覺胸悶、不舒服,一定要立刻停下腳步,不要逞強;心血管疾病患者若獲醫師開立硝化甘油等救命藥,出門就要隨身攜帶,遇到緊急狀況才能保命。 心肌梗塞也常是中壯年的奪命殺手,王宗道提醒,典型冠狀動脈心臟病症狀是在運動、吃飽飯、或洗澡時,感覺胸口有重物壓迫感;有些人甚至會感覺有一股熱氣從胸部上升到脖子或下巴,也有些人會合併左手酸麻的感覺。若有這些症狀,需儘速就醫檢查。 原文網址: http://udn.com/news/story/7266/2217332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疫苗與死亡》 動靜脈形成血栓的機制並不相同,打AZ會造成靜脈血栓,但是動脈阻塞當另有原因。近來老年人施打AZ 三天內死亡案例明顯偏高,因果關係強烈,但是如果全部死亡率並沒有超過全年的背景值,可能是打AZ後只是把老人死亡的時間往前推進一些。AZ是腺病毒載體,打入後就如同感冒,有人反應輕微,有人反應強烈如同流感。老人或有慢性病患者類流感後,免疫反應的不同和大量壓力賀爾的釋放,就會增加死亡風險,推測AZ並非直接死亡原因,卻可能是間接死亡的推手。所以平常健康檢查瞭解是否有慢性病(ASCVD測試⋯⋯)或運動測試自己的心肺功能,是否能應付壓力測試,就知道以後打疫苗的風險多高。 #ACC/AHA的心血管疾病風險計算法/ASCVD Risk Calculator http://www.cvriskcalculator.com/
    1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軟水』水質較有侵蝕性,會將保護血管壁上的微量元素給氧化,因此容易促發「心血管疾病」, 如心臟病、心肌梗塞等,亦可能與嬰兒的先天畸形與嬰兒死亡率有關。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這則影片完整敍述了心血管疾病與膽固醇相關的騙局,心血管西藥的無用。 影片中提到的降膽固醇的西藥,會導致糖尿病,癌症機會增加~ 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凝血因子造成,降低血糖,戒菸,減重會有幫助~ 造成肥胖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為了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建議好好觀看~~ https://youtu.be/uc1XsO3mxX8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天冷低溫需注意心血管疾病發生】 温度驟降,易使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增加中風、心肌梗塞風險,引起周邊神經、血管病變。心血管高風險族群與年長者,或是有抽菸、肥胖者,曾有中風、心絞痛等,要如何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發作,中壢天晟醫院心臟科邱讚旺醫師提醒,須特別注意以下事項: 1、控制血壓:注意血壓的變化,養成量血壓、作紀錄的規律生活習慣,供醫師調整藥物之依據。 2、避免進補過了頭:天氣寒冷吃火鍋和薑母鴨、麻油雞酒等,鍋物飲食的頻率大幅增加,食物過度調味以及過度加工料理和重複加熱,容易增加身體過度攝取鈉鹽與脂肪及熱量的負擔。 3、做好禦寒,注意保暖:配戴手套、帽子、圍巾、口罩、襪子等,要注意出入室內外溫差大及使用保暖設備門窗空氣通風安全。 http://www.tcmg.com.tw/site/site_2/doctors.php?id=603 #心血管疾病 #天冷低溫 #血壓 #禦寒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主題:每年的中秋節和過年期間,因為這樣休克死亡的人數特別多⋯⋯ 原因: 1.中秋節吃柚子 2.過年前後,柑橘類水果特別多。 1.吃安眠藥的人:吃柚子會導致暈眩,頭痛,昏睡過久,危險⋯ 2.吃心率不整的藥: 吃柚子導致慢性中毒。心悸增加。 3.吃中風或心肌梗塞藥物: 吃柚子,會導致內臟出血,容易死亡。 4.吃降血壓藥: 吃柚子,會變成血壓過低,造成暈倒,或是心跳過快,氣喘或心悸。比較嚴重會變成缺血性心肌梗塞。 5.吃降膽固醇的藥: 吃柚子,肌肉酸痛,頭痛,頭暈,稍微運動,會產生橫紋肌溶解症死亡,也容易產生急性腎衰竭而洗腎。 6.吃抗癲癇藥: 此類的藥物常常和中風的藥物一起服用。吃柚子會暈眩,跌倒,慢性中毒。 7.免疫抑制劑: 吃柚子會抽筋,噁心,頭痛等
    2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臺大教授警告:武漢肺炎3種人死亡風險高! 李智2020.3.13 17:49武漢肺炎高危人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 【希望之聲2020年3月13日】(編輯:李智)全球各國武漢肺炎(COVID-19)感染人數不斷攀升,死亡病例也逐漸增加。對此,臺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臺大醫學院家庭醫學科教授黃國晉提醒,所有年齡層都可能感染新冠肺炎,但心血管疾病患者、肺功能不好的人、還有慢性病患者要特別小心,這羣人抵抗力差,容易引發重症致死。 據健康2.0報道:先前大陸就有做一項新冠肺炎的大規模研究,發現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可能死於新冠肺炎併發症,其次是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高血壓患者。對此,黃國晉指出,雖然新冠肺炎是一種新的病毒,但其實一般的肺炎病毒對慢性病患來說,一樣有很大的傷害。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穿很多怎會猝死?」 重症醫曝家居3大死亡熱點:6個地雷習慣要你命 衛福部口腔健康司長賴向華今(19日)凌晨在睡夢中失去呼吸心跳,享年56歲,初步研判疑似天冷引發心肌梗塞。重症醫師黃軒表示,「大家一定很奇怪,好好健康的人,為什麼會如此呢?」尤其是無心血管疾病史,也無其他不良習慣,為什麼還會猝死?黃軒醫師解答了猝死的原因,不僅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也與穿著有關,更重要的是,猝死並非老年人的專利,近年更好發在中青年人身上。 黃軒醫師發文提到,很多猝死的人沒有相關心血管疾病史,也有乖乖按時服藥,沒有抽菸、沒有熬夜、沒有喝酒,「猝死前沒有什麼不舒服啊?明明穿厚衣服保暖了,為什麼還會猝死?」他表示,這些問題很常在臨床被問到,在急重症處理這些病人時會發現,其實危機就藏在個人的生活習慣中,而不是穿了多少厚重衣物。 6個導致猝死的致命習慣 1.馬上起床很要命 秋冬季起床,可以慢慢賴床起床,而不是一腳踢開溫暖被窩。被窩裡的溫暖是救命的,若是馬上拿掉保暖措施,毫無防禦下接觸到冷空氣,皮膚接觸冷的反應,就是趕緊收縮體內血管。因此有人一下床,馬上就猝死的情況,就是輕忽了秋冬天要慢慢起床,確認四肢和身體暖化,在未掀開棉被之前,先加暖身外套。 2.洗臉刷牙時 浴室是最容易猝死的地方之一,要記得先泡溫水,再來慢慢洗臉刷牙,就可以避免整個臉和血管,被冷水急凍收縮而猝死。 3.脫衣服時 很多人在洗澡前後,都以為泡湯或以熱水洗澡在冬天是很舒服的,更以為這樣就是禦寒了,切記,當離開熱水源時,身體是光溜溜的,此時熱水珠在皮膚上接觸到急凍空氣,瞬間全身抖顫不已。黃軒提醒,記得要馬上擦掉水珠、穿上衣服,冬天不宜光著身子太久。 4.忽略保護耳根、脖子 很多猝死病人發作是完全沒有保護耳根和脖子的,好像把手、身體四肢都穿好就算保暖了。事實上,耳朵和脖子,任風寒吹襲。耳根2片薄薄,沒有身體內厚厚脂肪增暖;脖子集中了腦袋和身體的許多細小交感神經和血管,只是一個團巾和耳罩,就可以救命,不過平常人都忽略了保護,就容易有猝死的風險。 5.衣服層次穿錯 遵從「三明治」穿著,最裡面棉衣吸汗,中間毛衣維持身體溫度,最外面套上防風防水外套。穿錯了,就無法保留自己的身體溫度,其實身體是失溫冷凍,容易心血管馬上緊縮猝死。 6.運動猝死 最常見的運動猝死,通常是沒有暖身下突然運動、運動激烈後急停下、高山峻嶺處於缺氧環境或是在做不熟悉的運動時。在劇烈運動時,心臟每分鐘,要輸出無運動時的6-17倍,肌肉血流量,增加超過25倍。如遇到外面環境冰冷,你的血管卻相反抵制的持續收縮,甚至梗塞了心臓血管,這時回到心臟的血流必定不足,就很可能產生猝死危險。 黃軒醫師補充,猝死好發於「深夜和清晨」,不過大部分人猝死並不是在戶外,而是在「臥室裡,客廳裡,浴室裡」。遇到秋冬季寒流籠罩,預防猝死風險要從起居習慣改善,有穿保暖衣物不等於預防,也不能因為年輕就輕忽。台灣猝死的發生率逐年上升,發病年齡卻下降。常常看到猝死發生在健康的中青年人身上,只是因為忽略平常在家的生活起居、保暖措施卻導致憾事。
    90 人回報1 則回應6 個月前
  • 多觸摸檢查每位家人的左後上背 廖風德先生登山暈倒事件,暴露了我們每一位家屬的無知與無助,心血管疾病應是主要問題! 小弟看報載廖風德的相片,推定他的脖子應是經常僵硬不舒服的,因為他的臉頰不像我們一般人柔軟, 臉頰靠耳的脖子也比一般人略粗,這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之前的藝人馬兆駿就是最顯明的例子,他也是急性休克致命! 為了家人及自己的健康,小弟在此提供一個最好又有效的救命方式: 平日多觸摸檢查每個家人的左後上背,左後上背肩胛骨轉彎處右方約1-2 吋的心俞穴是心臟出現異常主治穴! 如心俞穴凸出者、按壓會疼痛或癢(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小弟治過幾位客人都因感冒致呼吸不順暢(糖尿病患者更要心俞與肝俞並治),經過我幫他們解開此穴位阻塞,人就舒服了。 平日多按摩此穴就不會有心臟異常的問題,如果有人呼吸不上來,或將近休克時,用靠手腕的手掌在此心俞穴 微微用力壓揉(順時針方向), 不舒服者會即時恢復正常的呼吸,此時也務必給他一杯溫水, 幫助血液循環。 此心俞穴因沒有前面胸骨的阻擋,按壓時就是心臟的後方穴位,所以恢復得快速! 從背後治療或急救絕對比前面還快! 且急救前胸骨有壓斷的危險性。 有心血管問題者,抽煙者,更要多加注意,此穴會比一般人凸出與不舒服! 有爬山的山友,敬請務必學會此救命的方法! (轉 網路資訊)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