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4 人回報3 個月前
失智症,阿茲海默症,腦溢血,那萎縮
坐著想睡覺,躺著睡不著,跟大腦有關係的問題,每天有空用鼻子大量吸,每天都吸幾次,每次10至20次,有空就吸,可以讓我們到老到終點,都不會得到失智症,阿茲海默症這些症狀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0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這真的很神奇每天 做大力吸鼻 的運動 竟然可治癒 失智症 阿茲海默症患者、 打開來聽聽看他的解說。
    64 人回報1 則回應3 個月前
  • 這真的很神奇每天 做大力吸鼻 的運動 竟然可治癒 失智症 阿茲海默症患者、 打開來聽聽看他的解說。 後面談到共振醫學。有興趣的再搜尋報導跟了解。
    2 人回報1 則回應3 個月前
  • 根據2015年《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期刊的建議,能有效預防失智症、延緩神經退化的方法在於改變生活習慣、每天運動和執行「心智飲食」。所謂「心智飲食」,就是在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的基礎下,結合「地中海飲食」和「得舒飲食」2種健康飲食型態所形成的新飲食模式。 適度攝取富含Omega-3油脂的鯖魚、鮭魚、沙丁魚、鯧魚、秋刀魚、石斑魚等魚類,補充人體所需的EPA和DHA,有助於延緩老化。 每天吃一小把的原味堅果,例如:杏仁、核桃、榛果、夏威夷火山豆、南瓜子、芝麻等,其油脂的成分主要是不飽和脂肪,尤其是單元不飽和脂肪,具有降血膽固醇之功能。但需注意「不要過量」。 油類最好的是:古茶油,橄欖油,芥花油,黑芝麻油。 不建議食用椰子油,是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不好。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椰子油可防失智?中鏈脂肪酸促代謝,「確實有正面助益」。 文/張肇烜醫師 最近有新聞表示,某金控董事長發現這種純天然的椰子油可以改善老年失智問題,所以他大量買進,不僅天天吃,也給媽媽服用,並送給所有集團董事會成員。 椰子油真的可以預防失智嗎?隨著老年化社會來臨,失智症,特別是阿茲海默症的盛行率節節提高,台灣65歲以上失智症盛行率大於5%,而且目前醫學界並沒有可以確切「治癒」失智症的藥物。醫學界希望從它的致病機轉找到可能的治癒方式,不管是藥物或是非藥物的治療。 椰子油被認為可能可以改善失智症狀,是因為大多數食用油都是長鏈或是超長鏈。人體根本無法透過長鏈脂肪產生神經細胞需要的酮體。唯一的例外就是椰子油,椰子油屬於中鏈脂肪酸(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s),當我們食用後進入腸道,會被人體腸壁中的微血管吸收,吸收之後進入肝臟,經過肝臟代謝分解為酮體,最後被運送到我們的大腦,直接提供腦細胞能量。 在去年12月最新發表的《營養醫學期刊》中,針對椰子油是否能夠預防失智症特別研究。研究將阿茲海默症患者分為控制組和實驗組。也就是一組每天額外給予40毫升的椰子油,另外一組患者沒有服用椰子油。比較兩組患者在認知功能上的差異。 結果顯示,每天額外服用椰子油的患者在認知功能上確實獲得改善,兩組的差異達統計學上顯著意義。在特別的族群,例如女性、沒有糖尿病的患者的認知功能改善特別好。初步看來椰子油確實在失智症患者的認知功能有正面的助益,而改善的程度要視患者本身糖尿病或是失智症的嚴重程度。 特別要提醒的是,失智症患者和家屬要服用椰子油前,還是應和醫師討論評估是否適合食用。特別是糖尿病的患者,由於糖尿病是失智症的高危險因子,糖尿病患者若服用過量椰子油,體內產生酮體可能導致酸中毒,如果是這樣的狀況就不建議食用。 從預防醫學的角度,醫學文獻顯示地中海飲食可預防失智,而椰子油屬於中鏈脂肪酸,有益人體的脂肪代謝,但是還是不宜多吃過量。整體飲食還是要五穀類、蛋白質、油脂類、礦物質和維生素攝取適量均衡,才是最好的飲食。 ●作者張肇烜,醫師、作家,著有《那年,我在海上行醫》。本文出自張肇烜臉書專頁,已獲作者授權使用,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mail protected]。 關鍵字: 椰子油 失智 中鏈脂肪酸 糖尿病 張肇烜 營養學期刊 88論壇 左腦翻轉
    1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
  • 多數人都不知道:許多疾病皆因「大腦退化」引起!很多人認為談大腦退化「還早啦」、「我還很年輕」……但事實上,老化都是從三十幾、四十幾歲開始!目前的研究更發現:20歲後,腰腿肌力會開始退化,進而影響大腦機能。人體的雙腿和大腦是相通的,一旦感到足、腰(下半部)無力或體弱,小心,你的腦部正在老化! 如何判定自己的大腦正在退化?先看看平常是否有以下症狀── □ 站著穿鞋或穿襪時,身體老是搖搖晃晃、無法保持平衡。 □ 走路時,經常被後面的人超越。 □ 地面稍微不平就容易絆到腳。 □ 經常撞到小腳趾。 □ 坐在椅子上時,雙腿會不知不覺張開。 □ 雙腳冰冷或水腫的情形,變得比以前嚴重。 □ 站起來時,嘴裡不自覺發出「呦咻」吆喝聲。 □ 爬樓梯很吃力…… 日本舒壓教育第一人──美野田啓二發現:只是減少走路和運動量,我們的腦袋運作就會變得遲鈍。因此他開始歸納研究,把我們每天都會做的「走路」,規畫成一套隨時隨地都能實踐的「逆齡步行法」。只要運動占全身肌肉三分之二的「腿部」,心臟和大腦都能夠健康運作,進而改善內臟運作、提高思考及記憶力、遠離癌症及失智症。 預防失智症,邁開腳步就能辦到 健忘,是每個人上了年紀之後都會出現的毛病,不過,若忘得太嚴重,就要懷疑是否有失智症的可能。比方說,記不起來曾經體驗過的事、忘記自己所在的地方或時間、認不出朋友的臉等,都是失智症的特徵。 關於步行運動對失智症的改善效果,已有各種研究做出實證。我先以加拿大曾進行的研究為例。 該研究共花了5年時間,追蹤調查超過4500位男女,分析他們的生活習慣。並且比較「只有一般日常生活所需才會步行者」,和「養成步行運動習慣、一週步行運動超過三次者」,結果發現,後者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比例是前者的一半。 此外,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做過「步伐大小與失智症關聯」的相關研究。以日本群馬縣和新潟縣共660名、超過70歲的長者為對象,調查他們的生活狀況與身體機能。再將其走路時的步伐大小分成「開闊」、「普通」、「狹窄」三組。 結果發現,步伐較狹窄的族群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是邁開大步走路族群的3.4倍高。若只以女性作為比較,則高達5.8倍。 美國醫師協會曾提出一份研究報告。邀請阿茲海默症高危險族群的年長者,進行每週3次、每次50分鐘的步行運動,六個月後發現失智症的症狀有所改善。 在日本,約有462萬失智症患者,而可能罹患失智症的高危險族群推估至少有400萬人(根據2012年厚生勞動省研究小組發表的報告顯示。) 編按:根據2015年8月國際失智症協會發布全球失智症報告,推估平均每3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內政部2015年六月底人口資料與臺灣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目前臺灣約每一百人中即有一人為失智者。 你我都可能在某天罹患失智症,提早預防才是最重要的。
    1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
  • 這個講座內容太好了,分享給諸位菩薩🙏 ♥️分享自文山分會 啟用系列講座【把時間留給自己】課程報導 寒流來襲,1月9日午后的體感溫度只有攝氏個位數,劉秀枝醫師驚訝大殿上坐滿了聽眾,她說:天這麼冷大家還來,坐得滿滿的,我覺得好溫暖,不用穿外套了。這個輕鬆的開場白開啟了今天聽眾學習失智症新知,以及領略劉醫師人生智慧的序幕。 《把時間留給自己》是劉醫師2018年出版的書,也是今天演講的主題。她依據規劃在59歲時自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一職退休,人家問她為什麼退休,她說並不是受到打擊而想退休。她看到許多醫師以醫院為家,而她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想把時間留給自己和珍愛的人。十多年來雖然從第一線的診療間退下來,可是她沒有停下腳步,在日常中她從事喜愛的活動,而專業上她出版專書、在康健雜誌和聯合報元氣周報固定撰寫專欄,加上經營部落格,她以更多樣的方式來幫助與寬慰病人及家屬。 台灣已經邁入高齡化社會,失智症的相關課題經常出現在報章雜誌和社群媒體上,劉醫師是國內的失智症權威,她怎麼看待變老和失智症?這兩者有沒有必然的關聯呢?劉醫師說一般人不喜歡變老,因為各種器官退化、慢性病纏身,而且美貌健壯和社經地位不再。可是換個角度看,變老其實並沒有那麼糟,醫療技術進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身體器官老化的困擾,而醫藥發達也大大幫助人類緩解或根治或與疾病共存。如果能放下對外貌的執著,在經過歲月磨練後,此時人較為圓熟自在,人生在這個階段多出了很多時間,可以從容的規劃第二人生。 如果把人生比做涵蓋春夏秋冬的套餐,每個人都要經歷初春、盛夏、秋熟、冬藏的階段,小孩是「長」大,大人是「長」老 (growing old)。年老,不等於衰老,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其實人可以老得很優雅。 如何優雅地邁入老年呢?秘訣是: ●打扮光鮮亮麗,不邋遢。 ●凡事提早10分鐘,從容優雅。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事事專心。 ●每天外出,常常出遊。 ●善待自己,隨遇而安,量力而為。 ●自在、自由、不在乎別人的意見和眼光。 ●別人沒要求,不要主動給意見,也不要去改變別人。 ●把時間和精力留給自己和所珍愛的人。 ●不要一直「想當年」。 ●時常微笑,想想快樂的事。 她每天問自己6件事: ●運動:今天運動了嗎? ●心智:看書、寫文章,或是和有智慧的人交談了嗎? ●愛自己:天冷了,吃碗熱騰騰的麵。 ●利他:有幫助別人嗎? ●應做:是否今日事今日畢? ●感恩:產生的幸福感,會使前額葉腦細胞活躍。而活躍的前額葉能幫助我們解讀、判斷和決定行為。 年老必然導致失智嗎?事實上,65歲以上的人失智者只佔5%,而每增加5歲,罹患失智的比例增加一倍,到了80歲,比例達到20%, 90歲以上則達到1/2至1/3。可是,有一個針對678名平均年齡83歲的美國修女進行的研究顯示,有些修女死後解剖發現她們其實有阿茲海默症,可是因為她們接受良好的教育、保持社交活動以及維持動腦習慣,在日常生活上並沒有顯示出症狀。 劉醫師說,其實直到目前人類還無法精準預測,也無法完全預防阿茲海默症,只能做好準備,延緩它的發生。就照顧者來說,心理上要準備摯愛的親人可能會慢慢消失,因此要珍惜當下。換個角度,自己也要做準備,讓自己成為好照顧的病人。 要如何常保健康,預防失智呢?劉醫師建議: ●若是懷疑有失智,不管幾歲,都要就醫。 ●要活就要動,至少保持一項運動和興趣,並且持之以恆。可以做家事,動腦讓頭腦更靈活。 ●趴趴走,每天至少走路40分鐘。 ●維持適當的社交網絡。 ●飲食盡量清淡健康,可考慮地中海式飲食。 ●避免意外,小心跌倒。 ●慢性病要好好治療。 劉醫師在退休前一年得到癌症,她笑稱醫生沒有生病豁免權。她把生病當做抽到籤,是老天爺給的禮物,並且認為治療的過程最受惠的是自己,她體會到真正的關懷最有感染力,也學會了心存感恩,快樂生活。最後,劉醫師分享了聖雄甘地的兩句話:如同生命中最後一天般活著 (live as if you were to die tomorrow),如同你會永遠活著般學習 (learn as if you were to live forever)。她也贈送大家16字箴言:接納變化、保持學習、多活多動、享受當下。 報導/何釐琦 攝影 /李道福、方麒舜 FB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446660865417214/posts/3700139566735978/?d=n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如果你缺乏維他命B12 小心失智症也會找上你喔 各位朋友 你會不會很怕你或者你的家人 將來會得到失智症而認不得自己 很多人都知道失智症最常見的兩個原因 一個是阿茲海默症 另外一個就是所謂的血管性失智 但是你知道嗎 如果你缺乏維他命B12 小心失智症也會找上你喔 那誰最容易缺乏維生素B12呢 素食者 動過胃部手術的人 還有老年人 這些人就是缺乏維生素B12最大的族群喔 首先B12是沒有辦法由人體自行製造的 它一定要由外在的一些微生物所製造 外在的微生物是動物的 所以一般吃素的人就因為不吃動物 所以就很容易缺乏維生素B12 第二個維生素B12吃進去之後 需要靠兩個東西才能夠吸收 它需要靠胃酸 第二個它需要靠胃部分泌的一些內在因子 所以一些動手術切除胃部的人 就有可能會造成維生素B12的缺乏喔 第三個就是一些老年人 因為老年人的腸胃功能不佳嘛 那維生素B12到底有什麼作用呢 除了新陳代謝之外 其實維生素B12對於神經的穩定也非常有幫忙 另外維生素B12還會參與紅血球的製造 還有細胞內一些DNA的合成 那缺乏維生素B12到底臨床上我們會看到哪些症狀呢 首先就是神經的損傷 剛才有提到維生素B12 是造成你神經穩定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所以當你B12缺乏的時候 你的神經常常就會變得不是那麼穩定 所以你常常會覺得有莫名其妙的刺痛感 你會覺得說奇怪怎麼一下這邊刺一下這邊刺 一下腳又覺得很刺痛 但是都找不到原因 你就要小心你是不是維生素B12缺乏囉 第二個剛才我們有提到 維生素B12會參與紅血球的合成 所以維生素B12如果嚴重缺乏 就會有很嚴重的皮血喔 皮血會造成非常非常多的毛病 首先你當然就會所謂的皮膚蒼白 第二個你可能會常常覺得心跳很快 甚至走樓梯走沒幾步你就會喘 還有有時候皮血會造成口腔的一些潰瘍 因為當你維生素B12缺乏 你造成皮血的時候 就會造成你口腔黏膜得到的營養不夠 就會造成破掉的口腔 沒有辦法很快的被修補回去常常的嘴巴破 另外維生素B12的缺乏 也被現代的研究發現 會跟你憂鬱或躁鬱都有關係喔 為什麼呢因為維生素B12 會幫忙分解一種叫做 半光氨酸的物質 這種東西如果沒有被分解掉 在你的大腦中累積的話 就會造成你情緒的一些障礙喔 另外最可怕的就是維生素B12 缺乏久了會造成所謂的認知障礙 大家知道維生素B12缺乏久了 會造成皮血嘛 如果你的大腦中持續的皮血的話 就代表大腦裡面的含氧量會不夠 就會造成你認知思考 都會有問題喔 久了卻所謂造成失智症 跟八經生失症 如果你是素食者 或是你常常在吃一些胃藥 造成維生素B12吸收不良 或是你年紀漸漲 腸胃功能不好 或者是你曾經因為某些原因 動過胃部手術的時候 你就要小心你可能會 得到維生素B12的缺乏喔 所以我們日常的飲食一定要均衡 胃藥不要隨便亂吃 這樣我們就可以遠離 維生素B12缺乏這個隱形的殺手 失智症才不會莫名的找上你喔
    2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阿茲海默症有救了! 在美國,估計有五百四十萬的人被確診為老人痴呆症,這個數字隨着人口老化還在迅速增長,其中的一位叫史帝夫•紐波特(Steve Newport),他的夫人瑪麗醫生(Dr. Mary Newport)是一位初生兒專科醫生,瑪麗醫生發現她的先生有嚴重的老人痴呆症,在醫院為她先生檢查的時候,醫生讓史帝夫畫一個鐘,他卻畫了幾個圓圈,隨後又毫無邏輯地畫了幾個數字,一點都不像一個鐘。醫生把她拉到一邊說:「您先生已經在嚴重的老人痴呆症的邊緣!」 原來是這樣測試一個人是否有老人痴呆的,瑪麗醫生當時很受打擊,但作為一個醫生,她不會就這樣放棄,她開始研究這個病,她的研究這樣說:「老人痴呆,就好像腦子得了糖尿病,在一個人有糖尿病或老人痴呆症的症狀之前,身體已經出了問題長達10到20年。」 根據瑪麗醫生的研究:老人痴呆很像第一類或者第二類糖尿病,起因是胰島素不平衡,因為胰島素出了問題,便阻止了腦細胞吸收葡萄糖(glucose),葡萄糖是腦細胞的營養,沒有葡萄糖,腦細胞就死了。 原來如此,優質蛋白質營養我們身體中的細胞,但營養我們腦細胞的是葡萄糖,只要我們掌握了這兩種食物的來源,我們就是自己健康的主人了! 下一個問題是,從甚麼地方找葡萄糖?一定不會是我們從店裏買來的現成葡萄糖,也不是葡萄,要找替代品,腦細胞的替代營養是酮(ketones),腦細胞很歡迎酮,酮不能從維他命中找,(crystal heart)(crystal heart)椰子油含甘油三酸酯(triglicerides),椰子油中的甘油三酸酯吃進身體中後,在肝臟中被代謝為酮,這就是腦細胞的替代營養品!(crystal heart)(crystal heart) 通過這個科學的驗證後,瑪麗醫生在他先生的食物中加椰子油,僅僅才過了兩個星期,他先生再次去醫院做畫鐘測試,進步是驚人的。 瑪麗醫生說:「當時我想,這可能只是狗屎運吧,是不是上帝聽見了我的祈禱?不會是椰子油吧?不過反正沒有別的方法了,不如繼續服食椰子油。」 瑪麗醫生是傳統醫術基地的一份子,她清楚地知道傳統醫藥的能耐,畢竟,傳統醫藥能做的實在是不多。三個星期以後,她先生第三次去做智能畫鐘測試,成績又比上一次進步,這個進步,不單是在智力上,還在情緒和體力上。 瑪麗醫生說:「他本來已經無法跑步,現在又可以跑了,本來已經有一年半的時間無法閱讀,但在服用椰子油兩、三個月以後,他重新可以閱讀了。」 她先生本來行動已經開始不靈活,早上不說話,現在有了很大的變化:「起床以後,他精神奕奕的,說說笑笑,會自己喝水、取餐具。」 表面上這都是非常簡單的日常瑣事,但只有過來人、只有家中有老人痴呆的親人,才能體會其中的欣悅:能有這樣的進步,真是不容易! 吳東進說,他發現這種純天然的椰子油可以改善老年失智問題,所以他大量買進,不僅天天吃,也給媽媽吳桂蘭服用,並送給所有新光集團董事會成員。 吳東進說,吳桂蘭最愛吃椰子油煎蔥油餅,使用2~3個月後,吳桂蘭最近突然叫出吳東進小姑婆的名字,吳東進說:「媽媽好幾年都不會叫小姑婆名字。」吳東進朋友的媽媽在每餐服用3~4匙椰子油後,眼神已可聚焦,證明椰子油真的可改善老年失智的問題。 吳東進說,他現在每天早上也將椰子油塗在麵包上,當奶油使用,口味意想不到的好,還年輕的人可拿來保養、預防,若給已有失智症狀的則可以改善。 吳東進說,失智就是因為養份無法傳輸到腦細胞,而養分必須靠人體分泌胰島素才能傳到腦部,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因為胰島素分泌不易;吳東進打比方:「養分無法上到腦,腦細胞活活被餓死後,就失智了。」他說自己是偶然看到美國學者的研究,指出椰子油裡有中鏈三酸甘油脂,可以不用靠胰島素就能將養份提供到腦部,對於阿茲海默症、巴金森氏症等都可改善。 看了文章後,別忘了分享出去喔!可能就幫到有需要的朋友,也能讓我們更好🙏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失智症權威醫師劉秀枝 失智了 國立陽明大學兼任教授、臺北榮總特約醫生。台灣失智症研究與治療的權威,更是她那個年代裡,少數可以當上主任的女醫生。 劉秀枝醫生這次刊登一封非常感人的信,平靜地道出輕度失智者的心聲,此信係獲得這位可敬的女士同意後刊載。 親愛的朋友: 我寫這封信只是想告訴大家我失智了。不過,不必震驚,目前還是輕度,否則我也無法寫這封信。當然,有些字眼想不起來,許多事情無法串在一起,思緒也常會中斷,因此這封信是在妹妹幫忙之下完成的。今年70歲的我,比各位年長許多,常和大家一齊聚餐、打高爾夫球、出國旅遊,相識相知,受大家的照顧已20年。妹妹常怪我不用心,丟三落四,一問再問,還把約定日期搞錯。 在一次出門忘了關水龍頭,把水塔裡的水流光後,妹妹帶我去看神經科醫師,經過仔細檢查,醫師告訴我得了失智症,是大腦退化所造成的阿茲海默症,並且開藥讓我服用,希望能退化得慢一點。從此,當我又忘了,妹妹不再有「不是告訴過你了」的責備語氣,或我反覆說時,也不會有「你說過好幾次了」的奇怪眼神,反而是輕聲細語的說「沒關係」或「我替你記住就好」,我就知道我是真的病了!我的高爾夫球技一向差,但最近半年來,連每一洞打了幾桿都記不清楚,到底揮的是第二桿還第三桿?球友都會幫我算桿數或請桿弟幫我算。那天打了幾洞後,我忽然問:「我們現在是打第一洞嗎?」看到球友們驚愕的眼光,我覺得是對大家承認我失智的時候了。 醫師說生病並不可恥,身體每一個器官都可能生病,失智症是大腦的疾病,就好像膽結石是膽囊的疾病;乳癌是乳房的疾病一樣。然而,我變得很沒有信心,容易恐慌,因為我不知道我將要踏出去的每一步對不對,要說出的話是不是已經說了多次,而且心裡想的無法表達,愈急愈講不出來。我常覺得氣喘不過來,在餐廳吃一頓飯,會上好幾次洗手間,兒子帶我去看心臟科和泌尿外科醫師,都說沒事,是因為緊張的關係。我瞭解我的記性和其他認知功能就像雙手握滿東西般,一面走,會一件一件的掉,甚至像沙灘上腳下的流沙,會很快的流失。也許有一天,我熟悉的路不會走,也叫不出你的名字,最終可能不會吃飯盥洗。但目前還是輕度失智的我還能揮桿,享受小白球進洞的喜悅,能享受美食,欣賞美景,也還聽得懂笑話,更能感受到大家的關愛,也許過後就不記得,的確是「活在當下」。 如果我們能攙扶一位因中風而行動不便的朋友,當他的柺杖,讓他慢慢走,也希望大家能接受一位因失智而容易遺忘的朋友,做他的引導,讓他慢慢來。有條有理是不失智者的生活習慣,但失智的人很難辦得到;改善的辦法,只有創造有利的條件,讓它慢慢修復。如果大腦是銀行,你的存款夠多嗎?儲備充足腦力存款,從今天開始。 有人問知名的神經學家斯默爾(Gary Small)醫師:年齡多大就太遲了?就算改變壞習慣,也不能保護自己的腦子了? 斯默爾醫師說,「請聽我大聲說明白:永遠不嫌晚,只要今天開始改善生活型態,就可以開始修復昨天的損傷。」 為了保持大腦的青春,必須改變生活型態,這些生活型態不僅可以照顧大腦,多數也能維持體能強健,不僅你的身體,連你的大腦也會變年輕。 1.細嚼慢嚥: 日本神經內科醫學博士米山公啟說,老人家愈缺少健全牙齒,罹患失智症的比例愈高。因為咀嚼時,大腦皮質區的血液循環量會增加,而且咀嚼也會激發腦神經的活動。 2.曬太陽: 台中榮總老人身心科主任卓良珍也建議,預防失智要多外出走走曬太陽。因為陽光能促進神經生長因子,像「長頭髮」一樣,使神經纖維增長。現在已經有專家研究曬太陽的量是否與失智症的發展有關,雖暫無定論,但每天接受陽光照射,至少能形成較好的睡眠模式,比較不容易憂鬱。 3.列清單: 「無論任何年紀,健全記憶運作關鍵都在於注意力」美國紐約西奈山醫學院記憶增強計劃執行主任史威爾醫師建議,藉由列下工作清單,將每日工作設立一個嚴格的程序,無論工作困難與否,都能幫助有效完成工作。你可試試規定自己中午11點半才讀E-mail,或是直到工作完成到某一個程度、才回覆一些較不緊急的電話,或是付完帳單才做別的事。 4.吃早餐: 吃早餐不僅為了健康,也為了大腦。過去常有人說小孩沒吃早餐上課無法專心,這是對的。因為大腦不具有儲存葡萄糖的構造,隨時需要供應熱量。經過一夜之後,大腦的血糖濃度偏低,如果不供應熱量,你會想睡、容易激動,也難以學習新知。 5.開車繫安全帶騎車戴安全帽: 頭骨雖很硬,腦卻很軟。無論年紀老少,腦傷對一生影響極大。你開車時不繫安全帶或邊講手機嗎?請戒掉腦傷風險的行為,也避免會重創腦部運動。 6.常做家事: 別小看做家事,做家事不僅要用腦、規劃工作次序,也要安排居家空間。曬棉被、洗衣服需要伸展身體,使用吸塵器也會使用到下半身肌肉。只要運用肌肉,便會使用到大腦額葉的運動區。況且,將骯髒油膩的碗盤洗乾淨、將髒亂房間整理清潔,成就感的刺激,也能為大腦帶來快感。 7.多喝水: 大腦有八成是水,只要缺水都會妨礙思考。臨床神經科學家、精神科醫師亞蒙(Daneil G. Amen)曾經掃瞄過一位知名的健美先生,他的腦部影 像很像毒癮患者,但他激烈否認。後來得知他拍照前為了看起來瘦一點,曾大量失水,而掃瞄的前一天他才剛拍照。後來經過水分補充後,腦部的影像看起來正常多了。 8.跟人笑笑打招呼: 主動和別人打招呼!卓良珍主任認為,打招呼不但有人互動,降低憂鬱症的風險,而且為了主動打招呼,要記住對方的姓名與外特徵,也能提高自己的腦力。 9.每週走一條新路: 打破舊習、嘗試不熟悉的事可以激發短期記憶,建立大腦解讀訊息的能力。例如嘗試改變每天從家裡走到車站的路線、或是改變每天下車的車站,嘗試早一站或晚一站下車,或改變每天坐車的時間,單是做這項,就能對「前額葉」產生刺激。 10.健走: 身體懶得動對大腦很辛苦。有氧運動最好,可以使心跳加速,而且有些動作需要協調四肢可以活化小腦,促進思考,提高認知和資訊處理的速度。有氧運動很簡單,穿起球鞋出門健走即可。美國伊利諾大學研究發現,只要每週健走3次、每次50分鐘就能使思考敏捷。 11.深呼吸: 當你很焦慮時,做什麼都難。美國清晰大腦網站負責人芙喃達茲Alvaro Fernandezs提供一個取巧的冥想法:閉上眼睛、大拇指按小拇指,想像運動後美好的感覺,再深呼吸30秒鐘。然後大拇指按無名指,想像任何你喜歡的事物30秒鐘,然後再按中指回想一個受關愛的時刻30秒鐘,最後按食指、回想一個美麗的地方30秒鐘。 12.看電視少於1小時: 看電視通常不需用腦,所以愈少這麼做愈好。澳洲的研究人員在網路上測試29500人的長期記憶與短期記憶,發現記憶力較好的人每天看電視的時間少於1小時。 13.吃葉酸和維生素B12: 這兩種維生素可以控制血液中會傷害大腦的同半胱胺酸。瑞士的研究發現,230位60歲以上的人攝取這兩種維生素過低,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是適量攝取的人的4倍。富含葉酸的食物如四季豆、蘆筍等,維生素B12如銀魚、鮭魚、沙丁魚等。長庚醫院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徐文俊提醒,維生素B12只存在於葷食,素食者要特別透過維他命補充。 14.吃香喝辣: 吃咖哩可以預防失智,因為咖哩中的「薑黃素」是一種高效能的抗氧化劑,可以抑制氧化作用傷害細胞,還能預防腦細胞突觸消失。薑黃不只用在咖哩,也用在抹在熱狗上的黃芥末。 15.每天都要用牙線: 美國20~59歲上千個個案的研究發現,牙齦炎、牙周病和晚年認知功能障礙有關。所以,聽從牙醫的建議,每天都要用牙線,每次刷牙的時間至少超過2分鐘。 (轉貼分享)
    9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
  • 失智症權威醫師劉秀枝 失智了。 國立陽明大學兼任教授、臺北榮總特約醫生。台灣失智症研究與治療的權威,更是她那個年代裡,少數可以當上主任的女醫生。 劉秀枝醫生這次刊登一封非常感人的信,平靜地道出輕度失智者的心聲,此信係獲得這位可敬的女士同意後刊載。 親愛的朋友: 我寫這封信只是想告訴大家我失智了。不過,不必震驚,目前還是輕度,否則我也無法寫這封信。當然,有些字眼想不起來,許多事情無法串在一起,思緒也常會中斷,因此這封信是在妹妹幫忙之下完成的。今年70歲的我,比各位年長許多,常和大家一齊聚餐、打高爾夫球、出國旅遊,相識相知,受大家的照顧已20年。妹妹常怪我不用心,丟三落四,一問再問,還把約定日期搞錯。 在一次出門忘了關水龍頭,把水塔裡的水流光後,妹妹帶我去看神經科醫師,經過仔細檢查,醫師告訴我得了失智症,是大腦退化所造成的阿茲海默症,並且開藥讓我服用,希望能退化得慢一點。 從此,當我又忘了,妹妹不再有「不是告訴過你了」的責備語氣,或我反覆說時,也不會有「你說過好幾次了」的奇怪眼神,反而是輕聲細語的說「沒關係」或「我替你記住就好」,我就知道我是真的病了!我的高爾夫球技一向差,但最近半年來,連每一洞打了幾桿都記不清楚,到底揮的是第二桿還第三桿?球友都會幫我算桿數或請桿弟幫我算。那天打了幾洞後,我忽然問:「我們現在是打第一洞嗎?」看到球友們驚愕的眼光,我覺得是對大家承認我失智的時候了。 醫師說生病並不可恥,身體每一個器官都可能生病,失智症是大腦的疾病,就好像膽結石是膽囊的疾病;乳癌是乳房的疾病一樣。然而,我變得很沒有信心,容易恐慌,因為我不知道我將要踏出去的每一步對不對,要說出的話是不是已經說了多次,而且心裡想的無法表達,愈急愈講不出來。我常覺得氣喘不過來,在餐廳吃一頓飯,會上好幾次洗手間,兒子帶我去看心臟科和泌尿外科醫師,都說沒事,是因為緊張的關係。 我瞭解我的記性和其他認知功能就像雙手握滿東西般,一面走,會一件一件的掉,甚至像沙灘上腳下的流沙,會很快的流失。也許有一天,我熟悉的路不會走,也叫不出你的名字,最終可能不會吃飯盥洗。但目前還是輕度失智的我還能揮桿,享受小白球進洞的喜悅,能享受美食,欣賞美景,也還聽得懂笑話,更能感受到大家的關愛,也許過後就不記得,的確是「活在當下」。 如果我們能攙扶一位因中風而行動不便的朋友,當他的柺杖,讓他慢慢走,也希望大家能接受一位因失智而容易遺忘的朋友,做他的引導,讓他慢慢來。有條有理是不失智者的生活習慣,但失智的人很難辦得到;改善的辦法,只有創造有利的條件,讓它慢慢修復。 如果大腦是銀行,你的存款夠多嗎?儲備充足腦力存款,從今天開始。 有人問知名的神經學家斯默爾(Gary Small)醫師:年齡多大就太遲了?就算改變壞習慣,也不能保護自己的腦子了? 斯默爾醫師說,「請聽我大聲說明白:永遠不嫌晚,只要今天開始改善生活型態,就可以開始修復昨天的損傷。」 為了保持大腦的青春,必須改變生活型態,這些生活型態不僅可以照顧大腦,多數也能維持體能強健,不僅你的身體,連你的大腦也會變年輕。 1.細嚼慢嚥: 日本神經內科醫學博士米山公啟說,老人家愈缺少健全牙齒,罹患失智症的比例愈高。因為咀嚼時,大腦皮質區的血液循環量會增加,而且咀嚼也會激發腦神經的活動。 2.曬太陽: 台中榮總老人身心科主任卓良珍也建議,預防失智要多外出走走曬太陽。因為陽光能促進神經生長因子,像「長頭髮」一樣,使神經纖維增長。現在已經有專家研究曬太陽的量是否與失智症的發展有關,雖暫無定論,但每天接受陽光照射,至少能形成較好的睡眠模式,比較不容易憂鬱。 3.列清單: 「無論任何年紀,健全記憶運作關鍵都在於注意力」美國紐約西奈山醫學院記憶增強計劃執行主任史威爾醫師建議,藉由列下工作清單,將每日工作設立一個嚴格的程序,無論工作困難與否,都能幫助有效完成工作。你可試試規定自己中午11點半才讀E-mail,或是直到工作完成到某一個程度、才回覆一些較不緊急的電話,或是付完帳單才做別的事。 4.吃早餐: 吃早餐不僅為了健康,也為了大腦。過去常有人說小孩沒吃早餐上課無法專心,這是對的。因為大腦不具有儲存葡萄糖的構造,隨時需要供應熱量。經過一夜之後,大腦的血糖濃度偏低,如果不供應熱量,你會想睡、容易激動,也難以學習新知。 5.開車繫安全帶騎車戴安全帽: 頭骨雖很硬,腦卻很軟。無論年紀老少,腦傷對一生影響極大。你開車時不繫安全帶或邊講手機嗎?請戒掉腦傷風險的行為,也避免會重創腦部運動。 6.常做家事: 別小看做家事,做家事不僅要用腦、規劃工作次序,也要安排居家空間。曬棉被、洗衣服需要伸展身體,使用吸塵器也會使用到下半身肌肉。只要運用肌肉,便會使用到大腦額葉的運動區。況且,將骯髒油膩的碗盤洗乾淨、將髒亂房間整理清潔,成就感的刺激,也能為大腦帶來快感。 7.多喝水: 大腦有八成是水,只要缺水都會妨礙思考。臨床神經科學家、精神科醫師亞蒙(Daneil G. Amen)曾經掃瞄過一位知名的健美先生,他的腦部影 像很像毒癮患者,但他激烈否認。後來得知他拍照前為了看起來瘦一點,曾大量失水,而掃瞄的前一天他才剛拍照。後來經過水分補充後,腦部的影像看起來正常多了。 8.跟人笑笑打招呼: 主動和別人打招呼!卓良珍主任認為,打招呼不但有人互動,降低憂鬱症的風險,而且為了主動打招呼,要記住對方的姓名與外特徵,也能提高自己的腦力。 9.每週走一條新路: 打破舊習、嘗試不熟悉的事可以激發短期記憶,建立大腦解讀訊息的能力。例如嘗試改變每天從家裡走到車站的路線、或是改變每天下車的車站,嘗試早一站或晚一站下車,或改變每天坐車的時間,單是做這項,就能對「前額葉」產生刺激。 10.健走: 身體懶得動對大腦很辛苦。有氧運動最好,可以使心跳加速,而且有些動作需要協調四肢可以活化小腦,促進思考,提高認知和資訊處理的速度。有氧運動很簡單,穿起球鞋出門健走即可。美國伊利諾大學研究發現,只要每週健走3次、每次50分鐘就能使思考敏捷。 11.深呼吸: 當你很焦慮時,做什麼都難。美國清晰大腦網站負責人芙喃達茲Alvaro Fernandezs提供一個取巧的冥想法:閉上眼睛、大拇指按小拇指,想像運動後美好的感覺,再深呼吸30秒鐘。然後大拇指按無名指,想像任何你喜歡的事物30秒鐘,然後再按中指回想一個受關愛的時刻30秒鐘,最後按食指、回想一個美麗的地方30秒鐘。 12.看電視少於1小時: 看電視通常不需用腦,所以愈少這麼做愈好。澳洲的研究人員在網路上測試29500人的長期記憶與短期記憶,發現記憶力較好的人每天看電視的時間少於1小時。 13.吃葉酸和維生素B12: 這兩種維生素可以控制血液中會傷害大腦的同半胱胺酸。瑞士的研究發現,230位60歲以上的人攝取這兩種維生素過低,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是適量攝取的人的4倍。富含葉酸的食物如四季豆、蘆筍等,維生素B12如銀魚、鮭魚、沙丁魚等。長庚醫院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徐文俊提醒,維生素B12只存在於葷食,素食者要特別透過維他命補充。 14.吃香喝辣: 吃咖哩可以預防失智,因為咖哩中的「薑黃素」是一種高效能的抗氧化劑,可以抑制氧化作用傷害細胞,還能預防腦細胞突觸消失。薑黃不只用在咖哩,也用在抹在熱狗上的黃芥末。 15.每天都要用牙線: 美國20~59歲上千個個案的研究發現,牙齦炎、牙周病和晚年認知功能障礙有關。所以,聽從牙醫的建議,每天都要用牙線,每次刷牙的時間至少超過2分鐘。 (轉貼分享)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