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2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如果你缺乏維他命B12
小心失智症也會找上你喔
各位朋友
你會不會很怕你或者你的家人
將來會得到失智症而認不得自己
很多人都知道失智症最常見的兩個原因
一個是阿茲海默症
另外一個就是所謂的血管性失智
但是你知道嗎
如果你缺乏維他命B12
小心失智症也會找上你喔
那誰最容易缺乏維生素B12呢
素食者
動過胃部手術的人
還有老年人
這些人就是缺乏維生素B12最大的族群喔
首先B12是沒有辦法由人體自行製造的
它一定要由外在的一些微生物所製造
外在的微生物是動物的
所以一般吃素的人就因為不吃動物
所以就很容易缺乏維生素B12
第二個維生素B12吃進去之後
需要靠兩個東西才能夠吸收
它需要靠胃酸
第二個它需要靠胃部分泌的一些內在因子
所以一些動手術切除胃部的人
就有可能會造成維生素B12的缺乏喔
第三個就是一些老年人
因為老年人的腸胃功能不佳嘛
那維生素B12到底有什麼作用呢
除了新陳代謝之外
其實維生素B12對於神經的穩定也非常有幫忙
另外維生素B12還會參與紅血球的製造
還有細胞內一些DNA的合成
那缺乏維生素B12到底臨床上我們會看到哪些症狀呢
首先就是神經的損傷
剛才有提到維生素B12
是造成你神經穩定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所以當你B12缺乏的時候
你的神經常常就會變得不是那麼穩定
所以你常常會覺得有莫名其妙的刺痛感
你會覺得說奇怪怎麼一下這邊刺一下這邊刺
一下腳又覺得很刺痛
但是都找不到原因
你就要小心你是不是維生素B12缺乏囉
第二個剛才我們有提到
維生素B12會參與紅血球的合成
所以維生素B12如果嚴重缺乏
就會有很嚴重的皮血喔
皮血會造成非常非常多的毛病
首先你當然就會所謂的皮膚蒼白
第二個你可能會常常覺得心跳很快
甚至走樓梯走沒幾步你就會喘
還有有時候皮血會造成口腔的一些潰瘍
因為當你維生素B12缺乏
你造成皮血的時候
就會造成你口腔黏膜得到的營養不夠
就會造成破掉的口腔
沒有辦法很快的被修補回去常常的嘴巴破
另外維生素B12的缺乏
也被現代的研究發現
會跟你憂鬱或躁鬱都有關係喔
為什麼呢因為維生素B12
會幫忙分解一種叫做
半光氨酸的物質
這種東西如果沒有被分解掉
在你的大腦中累積的話
就會造成你情緒的一些障礙喔
另外最可怕的就是維生素B12
缺乏久了會造成所謂的認知障礙
大家知道維生素B12缺乏久了
會造成皮血嘛
如果你的大腦中持續的皮血的話
就代表大腦裡面的含氧量會不夠
就會造成你認知思考
都會有問題喔
久了卻所謂造成失智症
跟八經生失症
如果你是素食者
或是你常常在吃一些胃藥
造成維生素B12吸收不良
或是你年紀漸漲
腸胃功能不好
或者是你曾經因為某些原因
動過胃部手術的時候
你就要小心你可能會
得到維生素B12的缺乏喔
所以我們日常的飲食一定要均衡
胃藥不要隨便亂吃
這樣我們就可以遠離
維生素B12缺乏這個隱形的殺手
失智症才不會莫名的找上你喔

現有回應

  • ROo_0y標記此篇為:⭕ 含有正確訊息

    理由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志遠指出,B12對於神經系統的生長及發展有關鍵性的作用,而且B12必須在胃酸的作用下才能發揮作用,B12和神經傳導有關,缺乏B12已證實與失智症有關聯,可能增加失智症風險。

    出處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6897?from=search
    1 年前
    2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神明託夢舉止怪 竟是缺維生素B12 2019-04-30 醫師提醒老人家若步態不穩、手腳發麻、記憶或情緒改變時,應儘早就醫檢查。(記者蔡彰盛翻攝) 〔記者蔡彰盛/新竹報導〕疑神疑鬼竟因缺乏維生素B12! B12不足影響神經系統 造成妄想混亂 八十歲張爺爺近期因雙腳反覆紅腫就醫,醫師診斷為蜂窩性組織炎,但抗生素治療後病情仍反覆發作,走路常不穩也不愛出門,又常喊胃不舒服,常吃胃藥;醫師抽血檢查發現是張爺爺不愛吃奶、蛋及肉類,造成嚴重缺乏維生素B12。六十五歲李女士則因宗教信仰從三十歲起吃全素,近年個性變得多疑、不愛出門、脾氣暴躁,甚至說有神明指示而撿回雜物、吃生食,醫師檢查發現竟也因缺乏維生素B12。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林洳甄醫師表示,維生素B12是人體造血、DNA合成、神經系統維持完整不可或缺的元素。缺乏時可能會有貧血、舌炎、腸胃不適,以及神經精神症狀。周邊神經系統症狀包含手腳發麻、感覺缺失、肢體無力,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則有躁動不安、記憶差、失智或如妄想混亂的精神症狀等。 過度飲酒或使用胃藥 易阻礙B12吸收 兩案例的張爺爺經常腳腫與胃不適、李女士的奇怪行為,皆因缺乏維生素B12所致,所幸,靠口服或注射補充維生素治療後,兩人皆獲改善。但仍有部分病人恐會有長期難恢復的神經精神症狀。 林洳甄指出,維生素B12存在動物性食物中,例如蛋、奶製品、肉、海鮮等。而食物中的維生素B12是和蛋白質結合一起,要經胃酸及胃蛋白酶作用後分解、被吸收,因此,除了飲食中攝取不足可能造成缺乏,經過胃切除手術、惡性貧血病人、胃酸分泌不足、萎縮性胃炎、長期酗酒等因素,也可能造成維生素B12吸收障礙,腸胃功能退化的老人家更易發生。 醫師建議,民眾要注意飲食正常攝取維生素B12,全素食者和接受過胃切除術的患者,尤應注意維生素補充。一般民眾應避免過度飲酒、過度使用胃藥。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週五🌞早安健康 (7)種小毛病營養對策🧐! 當身體出現一些小毛病 除了有機會是疾病發出的信號,可能是身體缺乏 某種營養元素。 了解身體症狀與營養素之間的關係,就能預防不適症狀的產生,讓身體回到正常狀態。 1️⃣嘴唇乾裂 維生素C有助促進膠原蛋白的產生,維持皮膚彈性,能促進細胞生長以修復身體各個部位。缺乏維生素C會導致皮膚乾燥、脫皮。而缺鐵則會令嘴唇容易變乾,顏色變得蒼白。 2️⃣頭皮屑 缺乏維生素B7會使人頭皮屑增多,容易掉髮,出現白髮。 而omega-3脂肪酸就能對抗發炎反應,是好的油脂來源,也能補充頭皮上的脂質層。 3️⃣頭髮脆弱 頭髮有90%以上是由角蛋白組成,因此蛋白質不論對生髮或者成長而言,都是不可缺少的營養素。 而頭髮的生長和鐵有關,掉髮常常是缺鐵最早期的身體表徵。 4️⃣頭痛 維生素B7和B12可以幫助人體製造紅細胞,還可以用於保持神經系統的健康,缺乏維生素B7和B12都會造成頭痛。 5️⃣失眠 維生素D能促進血清素的製造與釋放,有助改善失眠問題。鎂被譽為「放鬆神經」的礦物質,除了協助調節掌管睡眠的褪黑激素,也有安神的作用。 6️⃣疲勞 維他命B是人體中主要的輔助酶之一,嚴重缺乏會影響身體的生陳代謝,甚至構成神經系統問題及貧血。 身體缺乏鐵質時,血液中無法運送足夠氧氣,容易疲勞。 7️⃣抑鬱 維他命B1對於神經系統維持正常功能,是很重要的。 缺乏B1的人士較容易 有憂鬱症狀。 📒文章取自:健康新態度FB
    1 人回報1 則回應9 個月前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老人家天天補充維生素D,當心反而有害健康!國衛院今(29)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打破一般人認為「補D」可保護失智症的印象,經動物實驗及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發現只要一年吃活性維生素D超過146天、即每周超過3天,符合高劑量條件,反而恐加劇失智症,恐加劇大腦的病變以及智能退化。不過,研究團隊強調,民眾勿恐慌,維生素D對小孩及年輕人,仍是絕對的正向,可以幫助發育及骨質。 國衛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研究員莊志立的團隊是利用阿茲海默症小鼠的動物實驗,結果發現阿茲海默症小鼠補充維生素D反而加劇大腦的病變以及智能退化;進一步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也驗證65歲以上的年長者長期服用維生素D發生失智症的風險是未服用者的1.8倍;而失智症患者長期服用維生素D死亡風險增加2.17倍。研究結果完全顛覆目前大眾對維生素D的健康形象;成果也已於2021及2022年分別發表於老化醫學領域知名學術期刊《Aging Cell》。 莊志立表示,維生素D發現已經超過百年,有益於兒童早期骨骼發育及大腦智能缺陷,是佝僂症的救星,一直被認為有益人體骨骼跟大腦的健康,也有神經保護作用,尤其老化過程跟失智症患者過去被發現普遍缺乏維生素D,因此「缺乏就要補充」的概念一直被一般人所接受,根深柢固,但其中的因果關係,其實過去並沒有好好被釐清。 莊志立指出,研究團隊利用小鼠動物實驗發現,在維生素D充足的飼養條件下,阿茲海默症小鼠血液中維生素D的量明顯較野生型小鼠低下,然而在阿茲海默症病人及小鼠大腦中的維生素D受體蛋白量不減反增,且表現位置與大腦造成神經病變的類澱粉老年斑重疊,顯示維生素D在細胞內的作用機制,已在阿茲海默症的病程中明顯改變了,阿茲海默症才是造成維生素D低下的原因,維生素D受體蛋白竟然可以在缺乏維生素D的情況下增加表現量,並且參與神經病變,「很有可能是疾病造成缺乏,而非缺乏造成疾病」,顛覆過去「缺乏就要補充」的概念。 研究團隊更進一步發現,莊志立指出,維生素D受體蛋白正常會進入細胞核進行神經保護的基因轉錄工作,「走好路」、「做好事」,然而在阿茲海默症小鼠大腦中,卻會走向另一條「壞路」,維生素D受體蛋白會在細胞質中與腫瘤抑制蛋白p53結合,並藉此促進神經細胞凋亡,反而壞事。 影響所及,研究顯示,阿茲海默症小鼠若持續補充維生素D,非但沒有減輕病程,反而會加劇大腦的病變以及智能退化,因為補充維生素D進一步增加維生素D受體蛋白與p53的結合,加速大腦神經退化。 莊志立說,研究同步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發現未罹患失智症的年長者若每年服用活性維生素D3(calcitriol)超過146天,即每周使用超過3天,每次1到2顆維生素D,每日使用0.25國際單位,其日後發生失智症風險是未服用者的1.8倍。若失智症患者每年服用維生素D3超過146天,其死亡風險更是未服用者的2.17倍。 莊志立強調,研究結果並非全盤推翻維生素D的作用,只是要提醒民眾不要濫用,只有在適當的時機用它才會有好的結果,如果已經進入老年或失智症的狀態,長期、高劑量補充維生素D反而有反效果,提醒年長者或失智症患者在補充維生素D上,需考量增加失智症的風險,除非醫師建議,否則不必自費購買,並可用曬太陽來取代口服補充。
    32 人回報2 則回應2 年前
  • 【最好用熱開水煮飯】 很多人煮飯時都是把米放進水裡後再燒開, 但如果把順序顛倒過來: 先燒開水,再放米,就能更好地保存大米中的維生素B1。 維生素B1是大米中一種主要的營養成分, 有保護神經系統的作用,還能促進腸胃蠕動,增加食欲。 它的缺乏會引起多發性神經炎、腳氣病,甚至導致四肢麻木、 肌肉萎縮、下肢浮腫、心力衰竭等症狀。 所以,在日常飲食中,要儘量避免維生素B1損失。 我們平時所用的自來水都是經過加氯消毒的, 若直接用這種水煮飯,水中的氯會大量破壞米中的維生素B1, 造成營養損失。 如果先燒開水,再將米倒入,水中的氯氣已基本蒸發完, 就會減少對維生素B1的破壞。 米中含有大量澱粉,這些澱粉顆粒不溶於冷水, 開水煮飯讓大米一開始就處於較高溫度的熱水中, 有利於澱粉的膨脹、破裂,使它儘快變成糊狀,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豆腐乳產生出了大量的 **維生素B12**! 對預防大腦的老化和老年性癡呆症是有好處的 1999年11月份,美國FDA通過一個豆類的研究報告,證實豆製品對治療心血管疾病有確實的療效,現在,我們許多家庭都自己買了豆漿機,在家磨豆漿喝,但人們一般在磨豆漿的時候,往往把產生的豆腐渣當作廢料一樣扔掉。 其實,豆腐渣的營養非常豐富,常吃還能防治許多疾病。 近年來,美國科學家發現,豆腐渣中含有較多的抗癌物質異黃酮,經常吃點豆腐渣製成的食品,便可以預防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和大腸癌。 新鮮的豆腐經過冷凍之後,會產生一種酸性物質,這種酸性物質,能夠破壞人體內積存的脂肪,達到減肥的目的。 凍豆腐雖然經過冷凍,但是,營養成分不會受到破壞,不會造成明顯的饑餓感。 所以,多吃豆腐,尤其是凍豆腐,對於許多急於減肥的朋友,不能不說是一種新方法。 豆腐乳是咱們老百姓最喜歡的一種豆製品,像北京人喜歡吃上兩口王致和的臭豆腐、醬豆腐; 南京人喜歡吃香乾、臭乾;安徽人喜歡吃毛豆腐。 無論是哪一種,專家告訴我們說, 豆腐一經發酵之後,最大的變化是產生出了大量的維生素B12,而人體要是缺少了維生素B12呢,就會加速大腦的老化。 所以,我們要經常吃一些經過發酵的豆腐,這樣對預防大腦的老化和老年性癡呆症是有好處的。 最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因為菠菜葉酸會對豆腐中的鈣的吸收有一定影響。 所以,建議大家儘量避免把菠菜和豆腐同吃。
    4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走路,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件輕鬆自然的事情。其實,要做到說走就走、說停就停,必須靠我們大腦神經系統與骨骼肌肉系統合作無間才辦得到。年紀增長,大腦細胞會因老化而逐漸減少,走路所需的神經控制與協調就會變得比較差。雖然老人家行動會比年輕時慢一些,但應該可以維持平均每秒大於1公尺的速度,研究發現,行走速度慢的老年人,存活率比較差。 然而,《康健雜誌》的「照顧父母健康,你做對了嗎?」大調查發現,竟有近八成(78%)的受訪者認為老人家走路愈來愈慢是正常的,這樣的迷思應該盡快導正。 通常,會造成老人家行走速度變慢有幾個原因:平衡感不好、關節疼痛、肌肉無力、視力不佳、周邊神經病變、中風、巴金森氏症或者害怕跌倒的心理障礙,使得老人家的步伐變小,經常小碎步走,這反而容易步態不穩,提高跌倒的風險。 走路速度慢,也是失智症警訊。研究發現,失智症病人在行走速度、步態、步伐長度等,比同年齡的老年人還來得小。美國波士頓醫學中心的研究團隊,針對2410 位平均年齡62 歲的受試者,進行步行速度、手握力和認知功能測驗。追蹤11 年發現,走路速度慢的人在65 歲後失智的比例,比走路快的人高出1.5 倍,這項研究指出,步行速度較慢,與腦容量較少,和記憶、語言、判斷力測驗表現較差都有關係。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維生素D吃多了易失智」的新聞讓許多人擔心維生素吃過量,但是維生素D能幫助預防骨質疏鬆、有助增強抵抗力預防感染、降低憂鬱情緒等健康益處,怎麼辦?專家說,曬太陽是最有效又免費的補充維生素D方式,不過怕曬傷、曬黑的人都曬錯時間了。 只有正午11點到下午3點的紫外B光波長能生成足夠的維生素D 因為台灣日曬強烈,常聽到氣象局警告早上10點到下午2點的紫外線強,建議在這段時間避免外出。也常聽到有人建議,要獲得維生素D,只要在清晨8、9點,或是下午、傍晚5、6點陽光比較不那麼強烈時到戶外曬太陽就好。不過雲林基督教醫院營養室主任林旻樺說,在那些時間去曬太陽,都曬錯了,因為能有效從紫外光吸收維生素D的時間,只有在正午11點到下午3間之間。 看更多:維生素D補太多竟易失智!這樣補最安全 腎臟科醫急壞,怕病患不敢吃、易骨折 林旻樺說,皮膚暴露於紫外線B(UVB)輻射(290–315 nm)會刺激表皮細胞質膜的「7-脫氫膽固醇」,才能在人體產生順式維生素D和順式維生素D3前趨物。只有正午的紫外線波長是符合這個波長。 清晨或下午日照角度較低,UVB多數被隔絕掉 其他時間的紫外線也很強,為什麼無法產生足夠維生素D?林旻樺說,這個重點在陽光曬到表面的角度問題。地球的赤道跟太陽之間有約23.4˚ 的夾角,使得太陽照射到地球表面的陽光角度不同。 在清晨或是下午,日照角度比較低的時候,陽光穿過大氣層的路徑比較長,能產生維他命D的紫外線UVB被隔絕掉大半部,特別是有效波長的290~315段的UVB無法順利抵達地球表面,讓人體生成維生素D的成效不佳。也有人因為怕熱,坐在家裡開窗曬太陽,以為也可以得到維生素D。 但其實通過窗玻璃在室內傳播的自然光無助於維生素D的生成作用,因為窗戶玻璃不傳播大於334nm波長的UVB射線。所以想要得到陽光有效的維生素D,一定要正中午,如果是選擇在早上和下午才去曬太陽,生成維他命D的效率都不好。 正午的陽光只要曬10-15分就夠! 不過也不要怕正中午曬太陽會曬黑或曬傷,林旻樺說,有成效的UVB光只要曬10到15分鐘,每周只要曬2次,人體就能生成足夠的維生素D。如果1天曬超過15分鐘,之後人體轉化的劑量飽和,不但日曬沒有成效,更會造成皮膚彈性纖維老化、長斑、變黑。 她提醒,雖然吃香菇、小魚干等食物也可以補充維生素D,但是陽光照射導致的皮膚產生的維生素D,至少佔人體維生素D來源的80%,所以要有效曬太陽,才能補足身體所需的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椰子油可防失智?中鏈脂肪酸促代謝,「確實有正面助益」。 文/張肇烜醫師 最近有新聞表示,某金控董事長發現這種純天然的椰子油可以改善老年失智問題,所以他大量買進,不僅天天吃,也給媽媽服用,並送給所有集團董事會成員。 椰子油真的可以預防失智嗎?隨著老年化社會來臨,失智症,特別是阿茲海默症的盛行率節節提高,台灣65歲以上失智症盛行率大於5%,而且目前醫學界並沒有可以確切「治癒」失智症的藥物。醫學界希望從它的致病機轉找到可能的治癒方式,不管是藥物或是非藥物的治療。 椰子油被認為可能可以改善失智症狀,是因為大多數食用油都是長鏈或是超長鏈。人體根本無法透過長鏈脂肪產生神經細胞需要的酮體。唯一的例外就是椰子油,椰子油屬於中鏈脂肪酸(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s),當我們食用後進入腸道,會被人體腸壁中的微血管吸收,吸收之後進入肝臟,經過肝臟代謝分解為酮體,最後被運送到我們的大腦,直接提供腦細胞能量。 在去年12月最新發表的《營養醫學期刊》中,針對椰子油是否能夠預防失智症特別研究。研究將阿茲海默症患者分為控制組和實驗組。也就是一組每天額外給予40毫升的椰子油,另外一組患者沒有服用椰子油。比較兩組患者在認知功能上的差異。 結果顯示,每天額外服用椰子油的患者在認知功能上確實獲得改善,兩組的差異達統計學上顯著意義。在特別的族群,例如女性、沒有糖尿病的患者的認知功能改善特別好。初步看來椰子油確實在失智症患者的認知功能有正面的助益,而改善的程度要視患者本身糖尿病或是失智症的嚴重程度。 特別要提醒的是,失智症患者和家屬要服用椰子油前,還是應和醫師討論評估是否適合食用。特別是糖尿病的患者,由於糖尿病是失智症的高危險因子,糖尿病患者若服用過量椰子油,體內產生酮體可能導致酸中毒,如果是這樣的狀況就不建議食用。 從預防醫學的角度,醫學文獻顯示地中海飲食可預防失智,而椰子油屬於中鏈脂肪酸,有益人體的脂肪代謝,但是還是不宜多吃過量。整體飲食還是要五穀類、蛋白質、油脂類、礦物質和維生素攝取適量均衡,才是最好的飲食。 ●作者張肇烜,醫師、作家,著有《那年,我在海上行醫》。本文出自張肇烜臉書專頁,已獲作者授權使用,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mail protected]。 關鍵字: 椰子油 失智 中鏈脂肪酸 糖尿病 張肇烜 營養學期刊 88論壇 左腦翻轉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失智症權威醫師劉秀枝 失智了 國立陽明大學兼任教授、臺北榮總特約醫生。台灣失智症研究與治療的權威,更是她那個年代裡,少數可以當上主任的女醫生。 劉秀枝醫生這次刊登一封非常感人的信,平靜地道出輕度失智者的心聲,此信係獲得這位可敬的女士同意後刊載。 親愛的朋友: 我寫這封信只是想告訴大家我失智了。不過,不必震驚,目前還是輕度,否則我也無法寫這封信。當然,有些字眼想不起來,許多事情無法串在一起,思緒也常會中斷,因此這封信是在妹妹幫忙之下完成的。今年70歲的我,比各位年長許多,常和大家一齊聚餐、打高爾夫球、出國旅遊,相識相知,受大家的照顧已20年。妹妹常怪我不用心,丟三落四,一問再問,還把約定日期搞錯。 在一次出門忘了關水龍頭,把水塔裡的水流光後,妹妹帶我去看神經科醫師,經過仔細檢查,醫師告訴我得了失智症,是大腦退化所造成的阿茲海默症,並且開藥讓我服用,希望能退化得慢一點。從此,當我又忘了,妹妹不再有「不是告訴過你了」的責備語氣,或我反覆說時,也不會有「你說過好幾次了」的奇怪眼神,反而是輕聲細語的說「沒關係」或「我替你記住就好」,我就知道我是真的病了!我的高爾夫球技一向差,但最近半年來,連每一洞打了幾桿都記不清楚,到底揮的是第二桿還第三桿?球友都會幫我算桿數或請桿弟幫我算。那天打了幾洞後,我忽然問:「我們現在是打第一洞嗎?」看到球友們驚愕的眼光,我覺得是對大家承認我失智的時候了。 醫師說生病並不可恥,身體每一個器官都可能生病,失智症是大腦的疾病,就好像膽結石是膽囊的疾病;乳癌是乳房的疾病一樣。然而,我變得很沒有信心,容易恐慌,因為我不知道我將要踏出去的每一步對不對,要說出的話是不是已經說了多次,而且心裡想的無法表達,愈急愈講不出來。我常覺得氣喘不過來,在餐廳吃一頓飯,會上好幾次洗手間,兒子帶我去看心臟科和泌尿外科醫師,都說沒事,是因為緊張的關係。我瞭解我的記性和其他認知功能就像雙手握滿東西般,一面走,會一件一件的掉,甚至像沙灘上腳下的流沙,會很快的流失。也許有一天,我熟悉的路不會走,也叫不出你的名字,最終可能不會吃飯盥洗。但目前還是輕度失智的我還能揮桿,享受小白球進洞的喜悅,能享受美食,欣賞美景,也還聽得懂笑話,更能感受到大家的關愛,也許過後就不記得,的確是「活在當下」。 如果我們能攙扶一位因中風而行動不便的朋友,當他的柺杖,讓他慢慢走,也希望大家能接受一位因失智而容易遺忘的朋友,做他的引導,讓他慢慢來。有條有理是不失智者的生活習慣,但失智的人很難辦得到;改善的辦法,只有創造有利的條件,讓它慢慢修復。如果大腦是銀行,你的存款夠多嗎?儲備充足腦力存款,從今天開始。 有人問知名的神經學家斯默爾(Gary Small)醫師:年齡多大就太遲了?就算改變壞習慣,也不能保護自己的腦子了? 斯默爾醫師說,「請聽我大聲說明白:永遠不嫌晚,只要今天開始改善生活型態,就可以開始修復昨天的損傷。」 為了保持大腦的青春,必須改變生活型態,這些生活型態不僅可以照顧大腦,多數也能維持體能強健,不僅你的身體,連你的大腦也會變年輕。 1.細嚼慢嚥: 日本神經內科醫學博士米山公啟說,老人家愈缺少健全牙齒,罹患失智症的比例愈高。因為咀嚼時,大腦皮質區的血液循環量會增加,而且咀嚼也會激發腦神經的活動。 2.曬太陽: 台中榮總老人身心科主任卓良珍也建議,預防失智要多外出走走曬太陽。因為陽光能促進神經生長因子,像「長頭髮」一樣,使神經纖維增長。現在已經有專家研究曬太陽的量是否與失智症的發展有關,雖暫無定論,但每天接受陽光照射,至少能形成較好的睡眠模式,比較不容易憂鬱。 3.列清單: 「無論任何年紀,健全記憶運作關鍵都在於注意力」美國紐約西奈山醫學院記憶增強計劃執行主任史威爾醫師建議,藉由列下工作清單,將每日工作設立一個嚴格的程序,無論工作困難與否,都能幫助有效完成工作。你可試試規定自己中午11點半才讀E-mail,或是直到工作完成到某一個程度、才回覆一些較不緊急的電話,或是付完帳單才做別的事。 4.吃早餐: 吃早餐不僅為了健康,也為了大腦。過去常有人說小孩沒吃早餐上課無法專心,這是對的。因為大腦不具有儲存葡萄糖的構造,隨時需要供應熱量。經過一夜之後,大腦的血糖濃度偏低,如果不供應熱量,你會想睡、容易激動,也難以學習新知。 5.開車繫安全帶騎車戴安全帽: 頭骨雖很硬,腦卻很軟。無論年紀老少,腦傷對一生影響極大。你開車時不繫安全帶或邊講手機嗎?請戒掉腦傷風險的行為,也避免會重創腦部運動。 6.常做家事: 別小看做家事,做家事不僅要用腦、規劃工作次序,也要安排居家空間。曬棉被、洗衣服需要伸展身體,使用吸塵器也會使用到下半身肌肉。只要運用肌肉,便會使用到大腦額葉的運動區。況且,將骯髒油膩的碗盤洗乾淨、將髒亂房間整理清潔,成就感的刺激,也能為大腦帶來快感。 7.多喝水: 大腦有八成是水,只要缺水都會妨礙思考。臨床神經科學家、精神科醫師亞蒙(Daneil G. Amen)曾經掃瞄過一位知名的健美先生,他的腦部影 像很像毒癮患者,但他激烈否認。後來得知他拍照前為了看起來瘦一點,曾大量失水,而掃瞄的前一天他才剛拍照。後來經過水分補充後,腦部的影像看起來正常多了。 8.跟人笑笑打招呼: 主動和別人打招呼!卓良珍主任認為,打招呼不但有人互動,降低憂鬱症的風險,而且為了主動打招呼,要記住對方的姓名與外特徵,也能提高自己的腦力。 9.每週走一條新路: 打破舊習、嘗試不熟悉的事可以激發短期記憶,建立大腦解讀訊息的能力。例如嘗試改變每天從家裡走到車站的路線、或是改變每天下車的車站,嘗試早一站或晚一站下車,或改變每天坐車的時間,單是做這項,就能對「前額葉」產生刺激。 10.健走: 身體懶得動對大腦很辛苦。有氧運動最好,可以使心跳加速,而且有些動作需要協調四肢可以活化小腦,促進思考,提高認知和資訊處理的速度。有氧運動很簡單,穿起球鞋出門健走即可。美國伊利諾大學研究發現,只要每週健走3次、每次50分鐘就能使思考敏捷。 11.深呼吸: 當你很焦慮時,做什麼都難。美國清晰大腦網站負責人芙喃達茲Alvaro Fernandezs提供一個取巧的冥想法:閉上眼睛、大拇指按小拇指,想像運動後美好的感覺,再深呼吸30秒鐘。然後大拇指按無名指,想像任何你喜歡的事物30秒鐘,然後再按中指回想一個受關愛的時刻30秒鐘,最後按食指、回想一個美麗的地方30秒鐘。 12.看電視少於1小時: 看電視通常不需用腦,所以愈少這麼做愈好。澳洲的研究人員在網路上測試29500人的長期記憶與短期記憶,發現記憶力較好的人每天看電視的時間少於1小時。 13.吃葉酸和維生素B12: 這兩種維生素可以控制血液中會傷害大腦的同半胱胺酸。瑞士的研究發現,230位60歲以上的人攝取這兩種維生素過低,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是適量攝取的人的4倍。富含葉酸的食物如四季豆、蘆筍等,維生素B12如銀魚、鮭魚、沙丁魚等。長庚醫院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徐文俊提醒,維生素B12只存在於葷食,素食者要特別透過維他命補充。 14.吃香喝辣: 吃咖哩可以預防失智,因為咖哩中的「薑黃素」是一種高效能的抗氧化劑,可以抑制氧化作用傷害細胞,還能預防腦細胞突觸消失。薑黃不只用在咖哩,也用在抹在熱狗上的黃芥末。 15.每天都要用牙線: 美國20~59歲上千個個案的研究發現,牙齦炎、牙周病和晚年認知功能障礙有關。所以,聽從牙醫的建議,每天都要用牙線,每次刷牙的時間至少超過2分鐘。 (轉貼分享)
    9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失智症權威醫師劉秀枝 失智了。 國立陽明大學兼任教授、臺北榮總特約醫生。台灣失智症研究與治療的權威,更是她那個年代裡,少數可以當上主任的女醫生。 劉秀枝醫生這次刊登一封非常感人的信,平靜地道出輕度失智者的心聲,此信係獲得這位可敬的女士同意後刊載。 親愛的朋友: 我寫這封信只是想告訴大家我失智了。不過,不必震驚,目前還是輕度,否則我也無法寫這封信。當然,有些字眼想不起來,許多事情無法串在一起,思緒也常會中斷,因此這封信是在妹妹幫忙之下完成的。今年70歲的我,比各位年長許多,常和大家一齊聚餐、打高爾夫球、出國旅遊,相識相知,受大家的照顧已20年。妹妹常怪我不用心,丟三落四,一問再問,還把約定日期搞錯。 在一次出門忘了關水龍頭,把水塔裡的水流光後,妹妹帶我去看神經科醫師,經過仔細檢查,醫師告訴我得了失智症,是大腦退化所造成的阿茲海默症,並且開藥讓我服用,希望能退化得慢一點。 從此,當我又忘了,妹妹不再有「不是告訴過你了」的責備語氣,或我反覆說時,也不會有「你說過好幾次了」的奇怪眼神,反而是輕聲細語的說「沒關係」或「我替你記住就好」,我就知道我是真的病了!我的高爾夫球技一向差,但最近半年來,連每一洞打了幾桿都記不清楚,到底揮的是第二桿還第三桿?球友都會幫我算桿數或請桿弟幫我算。那天打了幾洞後,我忽然問:「我們現在是打第一洞嗎?」看到球友們驚愕的眼光,我覺得是對大家承認我失智的時候了。 醫師說生病並不可恥,身體每一個器官都可能生病,失智症是大腦的疾病,就好像膽結石是膽囊的疾病;乳癌是乳房的疾病一樣。然而,我變得很沒有信心,容易恐慌,因為我不知道我將要踏出去的每一步對不對,要說出的話是不是已經說了多次,而且心裡想的無法表達,愈急愈講不出來。我常覺得氣喘不過來,在餐廳吃一頓飯,會上好幾次洗手間,兒子帶我去看心臟科和泌尿外科醫師,都說沒事,是因為緊張的關係。 我瞭解我的記性和其他認知功能就像雙手握滿東西般,一面走,會一件一件的掉,甚至像沙灘上腳下的流沙,會很快的流失。也許有一天,我熟悉的路不會走,也叫不出你的名字,最終可能不會吃飯盥洗。但目前還是輕度失智的我還能揮桿,享受小白球進洞的喜悅,能享受美食,欣賞美景,也還聽得懂笑話,更能感受到大家的關愛,也許過後就不記得,的確是「活在當下」。 如果我們能攙扶一位因中風而行動不便的朋友,當他的柺杖,讓他慢慢走,也希望大家能接受一位因失智而容易遺忘的朋友,做他的引導,讓他慢慢來。有條有理是不失智者的生活習慣,但失智的人很難辦得到;改善的辦法,只有創造有利的條件,讓它慢慢修復。 如果大腦是銀行,你的存款夠多嗎?儲備充足腦力存款,從今天開始。 有人問知名的神經學家斯默爾(Gary Small)醫師:年齡多大就太遲了?就算改變壞習慣,也不能保護自己的腦子了? 斯默爾醫師說,「請聽我大聲說明白:永遠不嫌晚,只要今天開始改善生活型態,就可以開始修復昨天的損傷。」 為了保持大腦的青春,必須改變生活型態,這些生活型態不僅可以照顧大腦,多數也能維持體能強健,不僅你的身體,連你的大腦也會變年輕。 1.細嚼慢嚥: 日本神經內科醫學博士米山公啟說,老人家愈缺少健全牙齒,罹患失智症的比例愈高。因為咀嚼時,大腦皮質區的血液循環量會增加,而且咀嚼也會激發腦神經的活動。 2.曬太陽: 台中榮總老人身心科主任卓良珍也建議,預防失智要多外出走走曬太陽。因為陽光能促進神經生長因子,像「長頭髮」一樣,使神經纖維增長。現在已經有專家研究曬太陽的量是否與失智症的發展有關,雖暫無定論,但每天接受陽光照射,至少能形成較好的睡眠模式,比較不容易憂鬱。 3.列清單: 「無論任何年紀,健全記憶運作關鍵都在於注意力」美國紐約西奈山醫學院記憶增強計劃執行主任史威爾醫師建議,藉由列下工作清單,將每日工作設立一個嚴格的程序,無論工作困難與否,都能幫助有效完成工作。你可試試規定自己中午11點半才讀E-mail,或是直到工作完成到某一個程度、才回覆一些較不緊急的電話,或是付完帳單才做別的事。 4.吃早餐: 吃早餐不僅為了健康,也為了大腦。過去常有人說小孩沒吃早餐上課無法專心,這是對的。因為大腦不具有儲存葡萄糖的構造,隨時需要供應熱量。經過一夜之後,大腦的血糖濃度偏低,如果不供應熱量,你會想睡、容易激動,也難以學習新知。 5.開車繫安全帶騎車戴安全帽: 頭骨雖很硬,腦卻很軟。無論年紀老少,腦傷對一生影響極大。你開車時不繫安全帶或邊講手機嗎?請戒掉腦傷風險的行為,也避免會重創腦部運動。 6.常做家事: 別小看做家事,做家事不僅要用腦、規劃工作次序,也要安排居家空間。曬棉被、洗衣服需要伸展身體,使用吸塵器也會使用到下半身肌肉。只要運用肌肉,便會使用到大腦額葉的運動區。況且,將骯髒油膩的碗盤洗乾淨、將髒亂房間整理清潔,成就感的刺激,也能為大腦帶來快感。 7.多喝水: 大腦有八成是水,只要缺水都會妨礙思考。臨床神經科學家、精神科醫師亞蒙(Daneil G. Amen)曾經掃瞄過一位知名的健美先生,他的腦部影 像很像毒癮患者,但他激烈否認。後來得知他拍照前為了看起來瘦一點,曾大量失水,而掃瞄的前一天他才剛拍照。後來經過水分補充後,腦部的影像看起來正常多了。 8.跟人笑笑打招呼: 主動和別人打招呼!卓良珍主任認為,打招呼不但有人互動,降低憂鬱症的風險,而且為了主動打招呼,要記住對方的姓名與外特徵,也能提高自己的腦力。 9.每週走一條新路: 打破舊習、嘗試不熟悉的事可以激發短期記憶,建立大腦解讀訊息的能力。例如嘗試改變每天從家裡走到車站的路線、或是改變每天下車的車站,嘗試早一站或晚一站下車,或改變每天坐車的時間,單是做這項,就能對「前額葉」產生刺激。 10.健走: 身體懶得動對大腦很辛苦。有氧運動最好,可以使心跳加速,而且有些動作需要協調四肢可以活化小腦,促進思考,提高認知和資訊處理的速度。有氧運動很簡單,穿起球鞋出門健走即可。美國伊利諾大學研究發現,只要每週健走3次、每次50分鐘就能使思考敏捷。 11.深呼吸: 當你很焦慮時,做什麼都難。美國清晰大腦網站負責人芙喃達茲Alvaro Fernandezs提供一個取巧的冥想法:閉上眼睛、大拇指按小拇指,想像運動後美好的感覺,再深呼吸30秒鐘。然後大拇指按無名指,想像任何你喜歡的事物30秒鐘,然後再按中指回想一個受關愛的時刻30秒鐘,最後按食指、回想一個美麗的地方30秒鐘。 12.看電視少於1小時: 看電視通常不需用腦,所以愈少這麼做愈好。澳洲的研究人員在網路上測試29500人的長期記憶與短期記憶,發現記憶力較好的人每天看電視的時間少於1小時。 13.吃葉酸和維生素B12: 這兩種維生素可以控制血液中會傷害大腦的同半胱胺酸。瑞士的研究發現,230位60歲以上的人攝取這兩種維生素過低,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是適量攝取的人的4倍。富含葉酸的食物如四季豆、蘆筍等,維生素B12如銀魚、鮭魚、沙丁魚等。長庚醫院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徐文俊提醒,維生素B12只存在於葷食,素食者要特別透過維他命補充。 14.吃香喝辣: 吃咖哩可以預防失智,因為咖哩中的「薑黃素」是一種高效能的抗氧化劑,可以抑制氧化作用傷害細胞,還能預防腦細胞突觸消失。薑黃不只用在咖哩,也用在抹在熱狗上的黃芥末。 15.每天都要用牙線: 美國20~59歲上千個個案的研究發現,牙齦炎、牙周病和晚年認知功能障礙有關。所以,聽從牙醫的建議,每天都要用牙線,每次刷牙的時間至少超過2分鐘。 (轉貼分享)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