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多數人都不知道:許多疾病皆因「大腦退化」引起!很多人認為談大腦退化「還早啦」、「我還很年輕」……但事實上,老化都是從三十幾、四十幾歲開始!目前的研究更發現:20歲後,腰腿肌力會開始退化,進而影響大腦機能。人體的雙腿和大腦是相通的,一旦感到足、腰(下半部)無力或體弱,小心,你的腦部正在老化!
如何判定自己的大腦正在退化?先看看平常是否有以下症狀──

□ 站著穿鞋或穿襪時,身體老是搖搖晃晃、無法保持平衡。
□ 走路時,經常被後面的人超越。
□ 地面稍微不平就容易絆到腳。
□ 經常撞到小腳趾。
□ 坐在椅子上時,雙腿會不知不覺張開。
□ 雙腳冰冷或水腫的情形,變得比以前嚴重。
□ 站起來時,嘴裡不自覺發出「呦咻」吆喝聲。
□ 爬樓梯很吃力……

日本舒壓教育第一人──美野田啓二發現:只是減少走路和運動量,我們的腦袋運作就會變得遲鈍。因此他開始歸納研究,把我們每天都會做的「走路」,規畫成一套隨時隨地都能實踐的「逆齡步行法」。只要運動占全身肌肉三分之二的「腿部」,心臟和大腦都能夠健康運作,進而改善內臟運作、提高思考及記憶力、遠離癌症及失智症。

預防失智症,邁開腳步就能辦到

健忘,是每個人上了年紀之後都會出現的毛病,不過,若忘得太嚴重,就要懷疑是否有失智症的可能。比方說,記不起來曾經體驗過的事、忘記自己所在的地方或時間、認不出朋友的臉等,都是失智症的特徵。

關於步行運動對失智症的改善效果,已有各種研究做出實證。我先以加拿大曾進行的研究為例。

該研究共花了5年時間,追蹤調查超過4500位男女,分析他們的生活習慣。並且比較「只有一般日常生活所需才會步行者」,和「養成步行運動習慣、一週步行運動超過三次者」,結果發現,後者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比例是前者的一半。

此外,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做過「步伐大小與失智症關聯」的相關研究。以日本群馬縣和新潟縣共660名、超過70歲的長者為對象,調查他們的生活狀況與身體機能。再將其走路時的步伐大小分成「開闊」、「普通」、「狹窄」三組。

結果發現,步伐較狹窄的族群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是邁開大步走路族群的3.4倍高。若只以女性作為比較,則高達5.8倍。

美國醫師協會曾提出一份研究報告。邀請阿茲海默症高危險族群的年長者,進行每週3次、每次50分鐘的步行運動,六個月後發現失智症的症狀有所改善。

在日本,約有462萬失智症患者,而可能罹患失智症的高危險族群推估至少有400萬人(根據2012年厚生勞動省研究小組發表的報告顯示。)

編按:根據2015年8月國際失智症協會發布全球失智症報告,推估平均每3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內政部2015年六月底人口資料與臺灣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目前臺灣約每一百人中即有一人為失智者。

你我都可能在某天罹患失智症,提早預防才是最重要的。

現有回應

  • Lin標記此篇為:💬 含有個人意見

    理由

    失智症目前無法治癒。
    此外突然出現的語言及記憶障礙,多半是有腦部病變,如腦中風、腦腫瘤、腦炎、腦室積水等所引起,也有一些是因內分泌功能異常、甲狀腺低下、藥物、酒精、肝腦病變等造成,不一定是失智。
    預防失智症的方式,主要是減少常見的風險因子,比如說高血壓、吸菸、糖尿病、以及肥胖症等。目

    不同意見

    http://www.chis.mohw.gov.tw/?aid=509&pid=90&page_name=detail&iid=470
    突然記憶力衰退,語無倫次,不是失智,原來是「腦中風」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失智症
    失智症
    6 年前
    1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分享善知識~ 《不妨於能力範圍內,適度練習「大步」行走》 走路的好處,大步走都有,但「步伐大」,才是健康長壽、預防失智的關鍵! 預防失智症的最新研究!短短五公分的「步幅革命」 迎向不失智的長壽人生,祕訣就在於大步走路 現在開始大步走,你的今天比昨天年輕! ▌寫給「想要活久一點,但不想失智」的你 人人都希望健康長壽。光是「長壽」還不夠,「健康」是絕對必要的條件。否則,如果始終臥病在床,或是罹患失智症必須有人照顧,長壽也沒有意義。 →日本老年醫學專家研究發現:「步伐小的人,認知功能衰退的風險可達3倍以上!」 步伐變小,也是腦中某處的迴路堵塞所導致。但是,只要你努力邁大步,腦就會為了實踐這點,創造出新的迴路。 ▌重點不是走路速度,而是步伐大小(步幅) 研究發現,步調快慢與「認知功能衰退」看不出因果關係。要確認腦是否健康,最重要的是「步幅能否擴大」。最新研究指出,「步幅不穩定的人」表示認知功能有問題,且「腦部異常」造成步幅變窄,是不可顛覆的事實。因此,只要你能夠刻意跨大步走路,就證明你的腦能夠正常發揮功能。 →只要步伐比現在大一點,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就會減半。 ▌大步走的好處,不可不知 ●刺激神經迴路 ●找回肌肉活力 ●提升心肺功能 ●使血管有彈性 ●預防老年癡呆 ●讓心情變開朗 走路的好處,大步走都有,但「步伐大」,才是健康長壽、預防失智的關鍵! ▌簡單跨大步,足以改變你的人生 跨大步伐的走路方法看似簡單,卻大有學問。如果你的腰腿無力、腦部不協調、無法保持平衡,請自我訓練持續大步走,你將體驗到: ○大步走路,姿勢會變好。 ○視線變高,手臂會確實擺動,腳尖也會跟著朝上,整個人看起來更有精神! ○全身的肌肉比過去更活躍,運動量大幅增加。 ○全身的血液循環會變好! ○因為腦和腳之間的資訊交換變得頻繁,為了處理這些資訊,大腦會更加活化。 ▌「步幅」要多寬,才算理想? 「步幅」是指一腳的腳跟到另一腳腳跟的距離。不分男女,任何人都適用的步幅目標是65公分。即使你沒有做到這個數字,也不用悲觀,只要步伐能夠比現在大一點,多1~3公分就是進步,表示你有機會愈走愈好、愈走愈大步! →日本一萬名銀髮族的實驗發現:「步幅65公分」是決定健康長壽的關鍵。 ▌開始大步走,預防失智提早上門 是否會得失智症,與你現在幾歲無關,越年輕就開始訓練腰腿越有利! ★年輕人現在就開始大步走,沒有所謂太早的問題。 ★高齡者現在就開始大步走,也沒有什麼太晚的問題。 就算沒有器材、沒有錢、沒有時間也能辦到。 利用通勤或購物時,稍微跨大步伐走路,這樣就足夠了。 抬頭挺胸、跨大步走路,一下子就會看起來年輕了十歲,而且真的會很有精神。還能預防失智症,得到健康長壽,是最棒的收穫! →步幅只要增加5公分就能夠回春5歲,增加10公分就能夠年輕10歲。 五十年代,艱苦的台灣農家生活。https://youtu.be/094WTi4xyag
    2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多說好話! 研究:「毒舌派」易患失智症 日本醫師森田豐於其醫學專欄中指出,東芬蘭大學針對1449位、平均71歲的年長者進行「失智症發生率」的調查。約八年的追蹤發現,除了吸菸、膽固醇高,「性格」也會影響失智症的發生機率。尤其一些喜歡用負面話語攻擊、諷刺別人,或是喜歡接觸「黑色笑話」的人,因為過度使用大腦的某一特定部位,因此較容易罹患失智症。 PS.說好話,存好心原來是有科學根據的 https://kairos.news/109192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長輩之間☯情感淡漠➡️小心罹患失智症 研究指出「情感淡漠」是失智症的常見症狀 2019年09月16日 當家中長者對任何事情開始缺乏興趣,小心可能是失智症失兆,研究指出,「情感淡漠」是失智症的常見症狀,但照護上卻常被忽略,或是被誤以為是憂鬱症。醫師提醒,若發現家中長輩持續出現情感淡漠現象,應求助專家診察。 由英國艾克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所進行的研究發現,情感淡漠是失智症最常見的症狀,比記憶流失的影響更大。 該研究將來自20項世代研究,共4320名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資料進行分析,發現45%失智症患者會出現情感淡漠,20%的患者會隨著時間逐漸出現此一症狀。但因為情感淡漠相較於衝動失控等行為,對於護理機構等環境的侵略性較小,因此常被忽略,相關的研究也不足。 情感淡漠與大腦前額葉功能失調有關,常見於大腦退化性疾病,除了失智症,也可能發現於慢性精神病患者。 所謂情感淡漠是對外界的事物沒有情緒的涉入,對能引起喜怒哀樂的任何事情都沒有反應。他說,通常情感淡漠的患者不是「用看的」,而是「用觀察的」,例如過去聽到笑話會笑,但現在卻沒有反應;或是對原本感興趣的事物不再有興趣等等,就有可能是情感淡漠。 目前情感淡漠尚無有效的治療。但若是能夠對情感淡漠有更多的認識,就能及早發現失智症,延緩惡化。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早安 同學分享,反正不用發錢,也不用特別訓練,只需跨大步向前走,不妨就試看看! 日本老年醫學專家研究發現:「步伐小的人,認知功能衰退的風險可達3倍以上!」 步伐變小,也是腦中某處的迴路堵塞所導致。但是,只要你努力邁大步,腦就會為了實踐這點,創造出新的迴路。 ▌重點不是走路速度,而是步伐大小(步幅) 研究發現,步調快慢與「認知功能衰退」看不出因果關係。要確認腦是否健康,最重要的是「步幅能否擴大」。最新研究指出,「步幅不穩定的人」表示認知功能有問題,且「腦部異常」造成步幅變窄,是不可顛覆的事實。因此,只要你能夠刻意跨大步走路,就證明你的腦能夠正常發揮功能。 →只要步伐比現在大一點,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就會減半。 ▌大步走的好處,不可不知 ●刺激神經迴路 ●找回肌肉活力 ●提升心肺功能 ●使血管有彈性 ●預防老年癡呆 ●讓心情變開朗 走路的好處,大步走都有,但「步伐大」,才是健康長壽、預防失智的關鍵! ▌簡單跨大步,足以改變你的人生 跨大步伐的走路方法看似簡單,卻大有學問。如果你的腰腿無力、腦部不協調、無法保持平衡,請自我訓練持續大步走,你將體驗到: ○大步走路,姿勢會變好。 ○視線變高,手臂會確實擺動,腳尖也會跟著朝上,整個人看起來更有精神! ○全身的肌肉比過去更活躍,運動量大幅增加。 ○全身的血液循環會變好! ○因為腦和腳之間的資訊交換變得頻繁,為了處理這些資訊,大腦會更加活化。 ▌「步幅」要多寬,才算理想? 「步幅」是指一腳的腳跟到另一腳腳跟的距離。不分男女,任何人都適用的步幅目標是65公分。即使你沒有做到這個數字,也不用悲觀,只要步伐能夠比現在大一點,多1~3公分就是進步,表示你有機會愈走愈好、愈走愈大步! →日本一萬名銀髮族的實驗發現:「步幅65公分」是決定健康長壽的關鍵。 ▌開始大步走,預防失智提早上門 是否會得失智症,與你現在幾歲無關,越年輕就開始訓練腰腿越有利! ★年輕人現在就開始大步走,沒有所謂太早的問題。 ★高齡者現在就開始大步走,也沒有什麼太晚的問題。 就算沒有器材、沒有錢、沒有時間也能辦到。 利用通勤或購物時,稍微跨大步伐走路,這樣就足夠了。 抬頭挺胸、跨大步走路,一下子就會看起來年輕了十歲,而且真的會很有精神。還能預防失智症,得到健康長壽,是最棒的收穫! →步幅只要增加5公分就能夠回春5歲,增加10公分就能夠年輕10歲。
    48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走路,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件輕鬆自然的事情。其實,要做到說走就走、說停就停,必須靠我們大腦神經系統與骨骼肌肉系統合作無間才辦得到。年紀增長,大腦細胞會因老化而逐漸減少,走路所需的神經控制與協調就會變得比較差。雖然老人家行動會比年輕時慢一些,但應該可以維持平均每秒大於1公尺的速度,研究發現,行走速度慢的老年人,存活率比較差。 然而,《康健雜誌》的「照顧父母健康,你做對了嗎?」大調查發現,竟有近八成(78%)的受訪者認為老人家走路愈來愈慢是正常的,這樣的迷思應該盡快導正。 通常,會造成老人家行走速度變慢有幾個原因:平衡感不好、關節疼痛、肌肉無力、視力不佳、周邊神經病變、中風、巴金森氏症或者害怕跌倒的心理障礙,使得老人家的步伐變小,經常小碎步走,這反而容易步態不穩,提高跌倒的風險。 走路速度慢,也是失智症警訊。研究發現,失智症病人在行走速度、步態、步伐長度等,比同年齡的老年人還來得小。美國波士頓醫學中心的研究團隊,針對2410 位平均年齡62 歲的受試者,進行步行速度、手握力和認知功能測驗。追蹤11 年發現,走路速度慢的人在65 歲後失智的比例,比走路快的人高出1.5 倍,這項研究指出,步行速度較慢,與腦容量較少,和記憶、語言、判斷力測驗表現較差都有關係。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老人家天天補充維生素D,當心反而有害健康!國衛院今(29)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打破一般人認為「補D」可保護失智症的印象,經動物實驗及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發現只要一年吃活性維生素D超過146天、即每周超過3天,符合高劑量條件,反而恐加劇失智症,恐加劇大腦的病變以及智能退化。不過,研究團隊強調,民眾勿恐慌,維生素D對小孩及年輕人,仍是絕對的正向,可以幫助發育及骨質。 國衛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研究員莊志立的團隊是利用阿茲海默症小鼠的動物實驗,結果發現阿茲海默症小鼠補充維生素D反而加劇大腦的病變以及智能退化;進一步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也驗證65歲以上的年長者長期服用維生素D發生失智症的風險是未服用者的1.8倍;而失智症患者長期服用維生素D死亡風險增加2.17倍。研究結果完全顛覆目前大眾對維生素D的健康形象;成果也已於2021及2022年分別發表於老化醫學領域知名學術期刊《Aging Cell》。 莊志立表示,維生素D發現已經超過百年,有益於兒童早期骨骼發育及大腦智能缺陷,是佝僂症的救星,一直被認為有益人體骨骼跟大腦的健康,也有神經保護作用,尤其老化過程跟失智症患者過去被發現普遍缺乏維生素D,因此「缺乏就要補充」的概念一直被一般人所接受,根深柢固,但其中的因果關係,其實過去並沒有好好被釐清。 莊志立指出,研究團隊利用小鼠動物實驗發現,在維生素D充足的飼養條件下,阿茲海默症小鼠血液中維生素D的量明顯較野生型小鼠低下,然而在阿茲海默症病人及小鼠大腦中的維生素D受體蛋白量不減反增,且表現位置與大腦造成神經病變的類澱粉老年斑重疊,顯示維生素D在細胞內的作用機制,已在阿茲海默症的病程中明顯改變了,阿茲海默症才是造成維生素D低下的原因,維生素D受體蛋白竟然可以在缺乏維生素D的情況下增加表現量,並且參與神經病變,「很有可能是疾病造成缺乏,而非缺乏造成疾病」,顛覆過去「缺乏就要補充」的概念。 研究團隊更進一步發現,莊志立指出,維生素D受體蛋白正常會進入細胞核進行神經保護的基因轉錄工作,「走好路」、「做好事」,然而在阿茲海默症小鼠大腦中,卻會走向另一條「壞路」,維生素D受體蛋白會在細胞質中與腫瘤抑制蛋白p53結合,並藉此促進神經細胞凋亡,反而壞事。 影響所及,研究顯示,阿茲海默症小鼠若持續補充維生素D,非但沒有減輕病程,反而會加劇大腦的病變以及智能退化,因為補充維生素D進一步增加維生素D受體蛋白與p53的結合,加速大腦神經退化。 莊志立說,研究同步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發現未罹患失智症的年長者若每年服用活性維生素D3(calcitriol)超過146天,即每周使用超過3天,每次1到2顆維生素D,每日使用0.25國際單位,其日後發生失智症風險是未服用者的1.8倍。若失智症患者每年服用維生素D3超過146天,其死亡風險更是未服用者的2.17倍。 莊志立強調,研究結果並非全盤推翻維生素D的作用,只是要提醒民眾不要濫用,只有在適當的時機用它才會有好的結果,如果已經進入老年或失智症的狀態,長期、高劑量補充維生素D反而有反效果,提醒年長者或失智症患者在補充維生素D上,需考量增加失智症的風險,除非醫師建議,否則不必自費購買,並可用曬太陽來取代口服補充。
    32 人回報2 則回應2 年前
  • 走路燃脂比慢跑多、還降31%腸癌!13個好處非走不可 走路是健身最好的藥帖,每天走路30分鐘,一星期走5天,幫助你活得健康、活得長壽、活的開心,來看看走路有哪些好處吧! 可釋放壓力、消除疲勞: 走路可以刺激我們的大腦分泌β-腦內啡,一種可以提振心情使人產生愉快感覺的 「快樂嗎啡」。研究顯示,多走路對於釋放壓力、消除緊張和疲勞有很大的功效,讓我們感到神清氣爽,不再焦躁。 降低罹患青光眼機率: 多走路可以降低得青光眼的風險。研究顯示,規律運動可以幫助降低眼壓,預防青光眼。對已經得青光眼的人來說,則有減緩症狀的功效。 可減緩失智症狀: 科學家研究發現,走路增進我們的腦記憶迴路運作,使我們腦袋靈光。多走路可以幫助減緩失智或知能減退症狀,例如延後阿茲海默症的發病年齡。 可增加身體抵抗力: 多走路使我們身體強健,抵抗力超強。研究顯示,規律運動的人免疫力比較好,不容易感冒。為什麼呢?運動時血液循環比較快,使得免疫細胞大軍運作更加順暢,可以有效率的快速殲滅細菌和病毒。 可預防罹患心血管疾病: 走路促進血液循環及強化心跳效率,多走路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現代人的飲食習慣,使得膽固醇量過多,容易誘發心肌梗塞、腦梗塞等病變,持續20分鐘以上的步行,有助分解燃燒體內中性脂肪,增加好膽固醇的含量。此外,根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報導,一星期若走路3小時以上,可降低35至40%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可鍛鍊肌肉: 走路可以鍛鍊肩膀和手臂肌肉,走路時雙手自然擺動這個動作有助於鍛鍊我們的肌肉,運動強度越高,如到快走或是競走,效果更加明顯。 可降低高血壓: 多走路有助降 低血壓。研究顯示,經常走路血壓可以降低5毫米汞柱(mmHg), 對患有高血壓的人來說,走路是一項很合適的運動。 可使體態優美: 走路可以鍛鍊腹肌,使我們體態更美。 預防骨質疏鬆: 走路可以強化我們的骨質,預防骨質疏鬆。 降低罹患大腸癌機率: 研究顯示,常走路的女性和幾乎不走路的女性相比,得大腸癌的機率降低了31%。 可鍛鍊腿部肌群: 下肢的穩定對於腰部的支撐也很重要,大腿肌肉強化可以分擔穩定腰椎的力量,走路幫助鍛鍊我們的腿部肌群,強化包括股四頭肌、臗屈肌、腿後肌等部位。若走在有斜坡的路上,效果更加。 提升身體平衡感: 常走路有助提升我們的平衡感,使我們不易跌倒。走路時雙腿輪流抬起放下這個動作可以訓練我們的肢體協調和平衡感。 可以減重: 信不信由你,走路所消耗的熱量竟比慢跑多哩。 走路所消耗的熱量大部分來自於脂肪,而跑步所消耗的熱量只有其中30-50%來自脂肪。如果以相同時間內所燃燒脂肪來看,跑步因為速率較快,也就是說實際上在同樣時間內動的較多,想當然爾,跑步所耗熱量較多。但如果我們以百分比來看的話,其實走路所耗的熱量比慢跑來的多。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研究發現:每周吃魚及喝茶4次以上 失智風險減半 用LINE傳送+ 2019-02-19 11:10聯合報 記者羅真╱即時報導 有研究發現,長期喝茶、吃魚,似乎能降低失智風險。聯合報系資料照 有研究發現,長期喝茶、吃魚,似乎能降低失智風險。聯合報系資料照 有研究發現,長期喝茶、吃魚,似乎能降低失智風險。中央研究院、國家衛生研究院與陽明大學長達11年的追蹤顯示,每周攝取魚、茶葉4次以上者,失智風險能大幅減半。 研究團隊分析國人營養攝取與疾病資料,發現常攝取植物類食物、植物類飲品、乳製品、海鮮與魚類這樣搭配的飲食型態的長者,認知功能程度較佳;魚與茶葉的保護作用尤為顯著。 研究團隊以台灣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NAHSIT)資料為基礎,藉此進行一份橫斷面研究與一份長期性的縱貫研究。在橫斷面研究中,研究團隊檢視2014至2016年間的NAHSIT資料,分析裏頭1245名65歲以上長者的膳食攝取與認知功能測驗分數。 這群人當中有16.7%有輕度認知障礙(MCI),研究團隊校正年齡、吸菸習慣、健康狀況等影響因子後發現,越常攝取水果、堅果種子、全穀物、麥片、咖啡、乳製品、海鮮與魚類的男女,發生輕度認知障礙的風險越低。對女性有幫助的食物還有茶葉、雞蛋、蔬菜與大豆製品,攝取越多者的罹病率越低。 長期而言的情況類似。在縱貫研究方面,研究團隊採1999至2000年的NAHSIT資料,檢視裏頭1436名原來沒有失智症的長者的飲食型態,再進一步透過健保資料庫追蹤至2012年,看看這群人罹患失智症的情形。 分析發現,這群人當中有19.53‰罹患失智症,但較常採取上述飲食模式的長者罹病率較低,尤其經常吃魚、喝茶者最顯著。一周內喝茶少於1次者的罹病率是21.7‰,一周喝茶超過4次者則為14‰;一周吃魚少於1次者的罹病率是25.7‰,一周吃魚超過4次者則為17‰;一周喝茶與吃魚都不到1次者的罹病率是24.1‰,若一周內喝茶與吃魚雙雙超過4次,罹患失智症的比率降為12‰,降幅超過一半。 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潘文涵說明,動物實驗顯示,身體處於發炎狀態易使β類澱粉蛋白沈積,導致腦神經元受損,提高阿茲海默症的發生風險,而魚類富含的omega-3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各種彩色蔬果富含的植化素能抗發炎;綠茶中所含的兒茶素能穿越血腦屏障,進而把抗氧化的作用帶給腦細胞;雞蛋與乳製品含有豐富的維他命B群,能使人免於缺乏時血漿的同半胱胺酸濃度升高帶來的神經毒性。 魚、茶葉的攝取頻率與失智風險。資料來源/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潘文涵 魚、茶葉的攝取頻率與失智風險。資料來源/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潘文涵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 腦退化症: 加州大學博士寫的文章 ★ 洛杉磯加州大學老年中心主任 Gray Small 博士說:「那種認為腦退化症 (譯注-阿兹海默氏症-過去亦稱老人痴呆症,按香港醫務衛生署建議改為腦退化症-下同) 完全來自遺傳的和不可預防的想法,是對這個病症的最大誤解。」研究人員現在已經明白,腦退化症就像心臟病和癌症,是經年累月發展起來的病症,是受生活方式 因素所影響,這些因素包括膽固醇、血壓、肥胖、癌症、憂鬱、教育、營養、睡眠、腦力、體力和社交活動等等。 好消息:大量的研究指出,只要每日做一些簡單小事就有可能把腦退化症發病機會降低。 為了尋找可以推遲腦退化症和其他癡呆症發生的科學方法,我閱讀了過千份報告及訪談了數十名專家。結論就在一本新書:「你能做得到的100件簡單事情可以預防腦退化症和與老年有關的痴呆症」。下面是我認最值得驚喜的10項策略。 ▲1. 喝咖啡: 咖啡得到平反,現在認為咖啡是一種新的補腦品。根據歐洲大量研究表明,中年時每日飲3-5杯咖啡,晚年時出現腦退化症的風險可以下降65%。美國南佛羅里 達研究人員Gary Arendash 贊許咖啡,他說咖啡可以減少動物腦中的導致失憶的類澱粉含量。其他研究人員則因抗氧化劑的功用給咖啡加分。Arendash勸人多飲咖啡,除非你的醫生認 為你不宜飲咖啡。 ▲2. 牙線: 說來也怪,牙齒和牙齦的健康有助於預診癡呆症。南加州大學研究表明,35歲之前有牙周病的人,老年時患癡呆症的機會比沒有的人多四倍。其他研究亦有患牙齒及牙齦病患的長者在記憶力和認知能力測試上得分較低。專家們推測是由於口腔感染炎症向大腦遷移。 ▲3. 谷歌 (上網) : 加州大學的 Gary Small用核磁共振證實,上網搜索比閱讀書本更能刺激長者的大腦。最令人驚訝的是:55-78歲的新手,只要一個星期每日上網一小時,便能活化大腦的主記憶和學習中心。 ▲4. 新生大腦細胞: 以前科學家們老是說大腦不可能產生新的細胞。現在卻認為大腦每日產生萬千個新細胞,關鍵是怎樣使這些新細胞存活。方法是:帶氧運動(例如每日急散步30分鐘),緊張的腦力活動,避免過胖、慢性應激、剝奪睡眠、酗酒和維生素B缺乏。 ▲5. 飲蘋果汁: 麻薩諸薩斯大學的Thomas Shea博士這樣說,蘋果汁可以促進「記憶化學物」乙酰膽碱的產生。這也就是治療腦退化症常用藥 Aricept 的作用機理。他用蘋果汁飼餵的老齡老鼠比用水飼養的老鼠,在學習和記憶試驗中表現得比較優勝。人類的服食劑量:16安士或每日2-3個蘋果。(注意 蘋果通常噴大量農藥,飲有機果汁較佳) ▲6. 保護頭顱: 若頭顱受到撞擊,那怕是年輕時期的輕度撞擊,也會使晚年時癡呆症增加。職業美式足球運動員發生與記憶有關的疾病比常人高19倍。哥倫比亞大學發現,年輕時 頭部受傷的人得腦退化症的機會是常人的4倍。另一項研究表明意外跌倒受傷,五年後發生痴呆症的機會增加2倍。配戴安全帶,戴頭盔,家中防滑,不要冒險。 ▲7. 冥思: 腦部掃描顯示,經常沉思默想的人,在年齡日長時,腦退化症的典型症狀--認知衰退和腦萎縮比較少。賓夕凡尼亞醫學院的Andrew Newberg 說,記憶力有問題的的長者,若每日作12分鐘的瑜伽冥想,實踐兩個月,便可改進血液流通和思考功能。 ▲8. 服食維他命 D: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驚人地發現,由於嚴重缺乏維他命D,美國的長者的認知障礙症急升394%。專家建議每日服食維他命 D3,800-2000 國際單位。 ▲9. 充實大腦: 即所謂 「認知儲備」。生活經驗的累積 -- 教育、婚姻、社交、具刺激性的工作、語言技巧、生活有目標、要動腦的休閑活動 -- 都可以令大腦較好地忍受色斑和緾結 (譯註--色斑 plagues 通常指amyloid plaques 澱粉質色斑,是在腦退化症患者的大腦所發現的結構異常特征。tangles 是指 neurofibrillary tangles是腦退化症患者大腦神經原纖維混亂狀態。這兩者都是腦退化症患者死後屍剖的診斷依據)。芝加哥魯殊大學醫學中心的David Bennet博士認為,如果有丰富的認知儲備,一個人可以有明顯的腦退化症的病理學病徵,但沒有痴呆的病狀。 ▲10. 預防感染: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 Ruth Itzhaki博士新近的證據令人驚訝地證明疱疹,胃潰瘍,萊姆病 (譯注 - 一種由蜱傳播的全身疾病),肺炎,流感都與腦退化症有密切關系。按他的估計60%腦退化症的元凶是單純疱疹病毒。理論是:感染激發產生多餘的澱粉樣蛋白「 糊」從而殺死腦細胞。雖然證據尚未充足,但是為甚麼不注射適合的疫苗、服抗生素、抗病毒藥物來避免感染呢? 喝甚麼來改善記憶 飲正確的飲料是保持你的記憶力和避免得腦退化症的好方法。 Ⓐ 果菜汁(上選): 細西州范德堡大學研究結果,一個星期飲三次,每次一杯任何的水果蔬菜汁可以減少76%的腦退化症。特別有效的是果汁是:藍莓、葡萄、蘋果汁。 Ⓑ 茶: 據阿兹海默症協會報告,對長者而言,每星期一杯紅茶或綠茶就可以把認知衰退減少37%。但只有泡茶才有效,不要飲罐裝茶,罐裝茶沒有抗氧化劑。 Ⓒ 含咖啡因飲料: 沒想到,有數十個研究證實咖啡因可以對抗記憶衰退和腦退化症。最佳選擇:咖啡(一名腦退化症研究者一天飲五杯咖啡),茶、巧格力。但咖啡因對孕婦、高血壓患者、失眠症患者、焦躁症患者不宜。 Ⓓ 紅酒: 飲小量紅酒對日漸老化的大腦有好處。紅酒含大量抗氧化物。婦女一天不可超過一普通玻璃杯,男士兩杯。(譯注 - 我對這一段有懷疑,daily glass 通常是指家庭常用水杯,標准是8安士或250毫升,亦有以500毫升作一杯,一天飲兩杯紅酒是不是太多了罷)過量的酒精,豪飲均可招致腦退化症。 Ⓔ 有兩種飲品不可以飲: (i) 糖高的飲料:別是果糖含量高的玉米糖漿。它使試驗動物反應遲鈍。 (ii) 含銅高的水:也可以使患老人痴呆症機會升高。應當使用可以除去多餘礦物質的濾水器。 不讓你們的孩子患上腦退化症的方法。腦退化症不是年紀長大後才會發生。現在對孩子大腦所發生的事情對他們數十年後發生腦退化症有着極大影響。
    2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中華電信令 T+4:45 ✓ 50% 國衛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 研究員莊志立的團隊是利用阿 茲海默症小鼠的動物實驗,結 果發現阿茲海默症小鼠補充維 生素D反而加劇大腦的病變以 及智能退化;進一步分析台灣 健保資料庫,也驗證65歲以上 的年長者長期服用維生素D發 生失智症的風險是未服用者的 1.8倍;而失智症患者長期服 用維生素D死亡風險增加2.17 倍。研究結果完全顛覆目前大 眾對維生素D的健康形象;成 果也已於2021及2022年分別 發表於老化醫學領域知名學術 期刊《Aging Cell》 。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